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

第四节脑功能成像技术1

语言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是语言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语言与大脑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研究语言在人脑中的理解与产生的过程。但是人脑被一层厚厚的颅骨所包围,因此仅凭肉眼无法判断大脑处理语言时的情况。认知语言学通过语言理论的假设来构建语言认知模型,心理语言学则通过行为学方法,通过测试量表来研究具体语言结构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但是,这两种研究方向都不能直接观察大脑实时处理语言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语言科学研究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语言研究中,其中PET和fMRI尤其是fMRI技术又是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被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简介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刺激作用于大脑会产生血流变化,利用血液中注射的放射性示踪物质来和脑活动的某些脑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刺激任务与特定脑区之间的关系。fMRI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其实质就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获取大脑活动的功能图像,以获取被试对所给语言、图形、声音等刺激材料进行加工时产生的fMRI信号并加以分析,以确定这些刺激材料与对应脑区的关系,从而分析其脑机制。赵喜平(2000)认为所谓的fMRI就是利用MRI对组织磁化高度敏感的特点来研究人脑功能,特别是大脑各功能区划分或定位的无创伤性检测技术。由于PET技术在技术要求以及资金需求方面的原因,用于认知任务的研究越来越少,现在主要的脑成像技术就是fMRI,因此这里主要介绍fMRI技术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数据的解读。

1.1 fMRI的发展及其原理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Raymond Damadian发现正常组织的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信号与病变组织的信号明显不同。这以后Paul Lauterbur、Peter Mansfield 和Graunell发展了各种成像方法。1976年 Mansfield得到了第一幅人体断层像,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名为indomitable 的全身磁共振成像装置诞生,1978年的图像质量已经接近CT,1980年磁共振成像设备用于商业用途,这之后,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Technicare公司、GE公司、

1 为了使读者能够直观的了解脑功能成像的实验过程,本章节的图片除了引用编著者已经发表的陈国之外,还参考了https://www.360docs.net/doc/3219235070.html,/afni、https://www.360docs.net/doc/3219235070.html,/products/e-prime/网站的部分图片。

德国Siemens公司、荷兰的Philips公司等先后成为最负盛名的磁共振设备制造商,临床上也开始应用磁共振成像做疾病的早期诊断,到1985年全世界就装备了511台磁共振成像设备。MRI装置的磁场强度也逐步增大,由最初的0.1T(T Tesal 磁场强度单位)以下到目前临床上运用最广的为1.5T、3T的MRI设备,国外的某些研究机构已运用场强高达9T的MRI装置进行认知科学的研究。我国现在也正在开展磁共振装置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结束了MRI设备完全靠进口的历史,一些低场磁共振已经可以实现国产,但是在高场磁共振技术上和国外还有一段差距。

MRI扫描设备包括磁体、线圈(包括射频线圈和梯度线圈)、主控计算机和工作平台。整个磁共振室还要包括其他的外设如电源、频闭设备、空调等。磁体可分为永磁型、常导型、混合型和超导型四种。线圈用于发射和接收脉冲信号以及对磁共振信号进行空间定位。主控计算机和工作平台用于采集数据。近来还有公司生产了专门用于fMRI实验的装置,大大方便的实验操作,但是一般成本较高,国内鲜有采用。现在运用最广的是超导型MRI设备,它的信噪比高、稳定性好,可用于高场强的MRI装置,对于fMRI的研究非常有效,用于fMRI研究的MRI装置一般最低的要求是1.0T以上的超导型MRI扫描系统。

MRI是对基于核物理学和量子物理学的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核磁共振)现象的应用。NMR现象是美国科学家Bloch和Purcell于1946年同时发现的。我们知道原子是由原子核和围着核旋转的电子组成,原子核又是由带正电荷的质子和不带电荷的中子组成。在人体内广泛存在的氢原子核,其质子有自旋运动,带正电,产生磁矩,如同一个磁体,这个磁体的自旋是杂乱无章的,但在均匀的强磁场中,磁体的自旋将按磁场磁力线的方向重新排列,这时用特定的射频脉冲去照射这些含有原子核的物体,物体就会将这些能量吸收,从而产生核磁共振现象,也就是现在广义上的磁共振成像。

fMRI产生于上世纪90年代左右,是在磁共振成像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一般有3种,脑血流测定、脑代谢测定、神经纤维示踪技术。在实验研究中应用最广的脑功能成像方法为脑血流测定,它又包含有注射造影剂、弥散加权、灌注和血氧水平依赖成像等方法。现在最为流行的fMRI成像方法是血氧水平依赖成像即BOLD(Blood Oxygenation Level Dependent)成像技术,BOLD技术由美国的S.Ogawa提出,1991年美国的明尼苏达大学、贝尔实验室、麻省总院、威斯康星大学也取得了初步的研究成果。90年代中期后,fMRI开始在对运动、记忆、学习、语言等人脑高级功能的神经机制研究当中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血氧水平依赖(BOLD)的主要原理是,人的血液中包含两种物质:氧合血红蛋白和去氧血红蛋白,氧合血红蛋白是逆磁物质,而去氧血红蛋白是顺磁物质,当给予刺激时,需要消耗体内的氧和葡萄糖,因此,当刺激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血氧水平是下降的,但是随着神经元的兴

奋,会带来更多的血氧,因此去氧血红蛋白就相对减少,这样两种不同磁化物质的增减状态不同,表现出不同的MR信号,张武田(2001)认为“将这种磁性物质的相对增减记录下来,就反映了相关脑区的激活状态”。

二 fMRI实验研究介绍

1 实验设计和刺激软件

fMRI实验设计一般有两种:组块设计和事件相关设计。(见图1、2)组块设计(Block Design)就是将实验任务分为几个组,每组包含有同一类型的实验材料若干,每组重复连续给予被试刺激,由被试做出反应完成任务。事件相关脑功能成像(ER-fMRI)的实验设计,贾富仓等(2001)将其定义为:“一次只给一个刺激 ,经过一段时间间隔再进行下,一次相同或不同的刺激。它的核心是基于单次刺激或行为事件所引发的血氧反应”。他们认为事件相关较组块设计有如下优点:一是它具有随机化的优点,二是可以对被试和实验任务作选择性处理,三是可提供脑局部活动的反应特点。应该说事件相关设计的应用前景相当看好。在Block设计中,一般要求一组刺激的时间要等同于控制所呈现的时间,而且每个实验序列内,Block的数量不宜太多,否则会影响实验的效果。在事件相关设计中,刺激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要求随机化,但是间隔一般不能太短,否则影响在前一刺激结束的短时间内大脑恢复不到“初始状态”。每个刺激材料的呈现时间也要尽可能的短,以让被试的大脑在尽快完成任务后恢复至初始状态。实验中的控制任务就是用来恢复大脑初始状态的任务,不要求被试反应并要在开始实验前嘱咐被试,在出现控制任务时放松休息,不要再想实验,只要注意屏幕的提示即可。fMRI实验的控制任务一般都使用十字符号放置于屏幕发中央。刺激任务就是我们在实验中要考察的对象,在早期的fMRI实验中,有单一实验材料单一任务的设计,但是在近期的fMRI实验中,有可能是一种刺激做不同任务,也可能是不同刺激做相同任务,总之在最近的fMRI实验中一般都要求有两种以上的刺激或者任务,这样才能比较任务之间的差异,得出不同语言刺激材料或者任务激活的脑区。这些实验材料或者实验任务,在Block设计中,相同的要放入一个Block中,在事件相关设计中,不同的实验任务或者实验材料,可以随机放置在任意的时间序列中。选择Block设计还是事件相关设计,没有统一标准,要视具体实验而定。这些设计在具体实验的时候需要用软件加以实现。现在一般常见的软件有DMDX、E-Prime等,E-Prime软件的编写比较直观,非常适合fMRI实验。图3就是E-Prime软件的工作界面截图。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30s

图1. Block 设计图示

0.2-2s 0.2-2s 0.2-2s 0.2-2s 0.2-2s 0.2-2s

8-16s 8-16s 8-16s 8-16s 8-16s 8-16s 8-16s

图2.事件相关设计图示

图3. E-prime 主控制面板截图

在使用E-Prime 软件编制刺激程序的时候,可以根据需要设定刺激的间隔时间,还可以设定随机程序,让刺激材料随机出现。同时这个软件还支持声音、图片以及视频刺激程序的编制。在使用这个软件进行fMRI 实验的时候,被试进行实验任务的反馈信息不要呈现在屏幕上,但是

要设定软件的记录程序,把被试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记录下来,以供行为分析和fMRI实验数据的处理用。

2 fMRI实验设备

fMRI实验除了需要磁场强度在1.5T以上的磁共振扫描系统外(需要配备脑功能成像软件,一般都是EPI扫描序列),还需要的设备如下:呈现刺激材料的计算机(装备E-Prime或者其他刺激呈现软件)、LCD投影机和反光镜(如果有条件可配备fMRI实验专用视觉呈现设备)、反应按键盒、音频设备、装备SPM或者AFNI等fMRI图像分析软件的计算机等。

3 fMRI实验参数

常见的参数有T1、T2*像、TE(time of echo)、TR (time of repetition)、FOV (field of view)等,T1、T2*像是MRI机器采集图像的不同格式,功能像一般是T2*像。TE是回波时间,TR是重复时间,这些时间表明机器采集实验数据需要的时间,其中TR表示单次激发扫描全脑所需要的时间,一般机器在2-3秒左右。FOV是观察视野,指机器所能采集到大脑图像的范围。实验扫描参数的设定,并没有固定的模式可以遵循,要根据机器的具体性能和实验目的以及实验设计确定。下面所列是一组Simens Sonata机器fMRI成像的参数,可以参考,如:三维结构像采用扰相梯度回波(Spoiled Grass)成像序列进行扫描,获取128层矢状位图像,具体的扫描参数是TE=1.17ms、TR=30ms、层厚=1.30mm、间隔=0.26mm、FOV=325mm、Matrix=128×128;水平结构像采用快速自旋回波(Fast Spin Echo)序列进行扫描,获取20层的水平位图像,具体扫描参数是TE=442ms、TR=15ms、层厚=5mm、间隔=1.5mm、FOV=220mm、Matrix=256×256;功能像采用基于BOLD的EPI成像序列进行扫描,获取20层的水平位功能图像,具体扫描参数是TE=1s、TR=100ms、层厚=5mm、间隔=1.5mm、FOV=220mm、Matrix=64×64。

4 fMRI实验数据处理

fMRI实验所采集的大脑图像包括解剖像和功能像两种,要分别对这两种图像进行处理。常用的fMRI实验数据处理软件有SPM(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AFNI( Analysis of Functional NeuroImages)等。具体的处理步骤一般分为预处理和统计分析两个部分。预处理包括三维重建、空间标准化、时间与空间平滑等。统计分析是通过相关分析、反卷积运算来获取局部脑功能活动的统计参数图。下面以AFNI软件为例介绍处理的全部过程。AFNI软件要基于Linux平台运行。下面是这一软件面板的截图。

图4.AFNI软件主控制面板截图

解剖像的处理解剖像的处理比较简单,因为解剖像所起的作用就是定位,因此,主要就是将采集到的解剖像进行3D重建并加以标准化就可以了。在AFNI软件中,3D重建主要通过to3d 命令加上扫描时的图像采集参数进行转换,然后在AFNI软件的控制窗口中选择合适的参数就可以实现。图像标准化则通过空间标准化来进行,主要是通过前联合上缘、后缘、后联合下缘(具体位置如下图)以及大脑同一平面的两个任意点这五个位置进行空间定位,将采集到的三维图象转换为Talairach-Tournoux( Talairach&Tournoux,1988)坐标。

图5.空间标准化位置示意图

功能像的处理功能像的处理一般要经过:头动校正、空间标准化、空间平滑和时间平滑、去线性漂移、生成统计参数激活图、计算激活体积、统计激活脑区坐标、比较不同任务的激活脑区等。头动校正的面板如图6,选择2D Registration与3D Registration各做一次校正,

其中弹出的对话框中的Base栏内填一个比较稳定的时间点。为了提高信噪比,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我们要使用3dmerge命令对数据的功能图像进行高斯平滑,全高半宽(FWHM)的大小选择一般选择3-5之间,选择参数越大,平滑效果越好,信号损失也越大(图7是平滑后的功能像截图)。时间平滑选择3dTshift和3dTsmooth命令,去线性漂移使用3dTcat命令。在以上这些处理步骤完成之后要进行功能图像的后期处理,主要是使用3dCalc命令进行平均激活图的计算,使用3dClust命令进行激活体积的计算,以及通过相关分析以及反卷积分析(3dDeconvolve)来比较不同任务激活脑区的差异。

图6. 头动校正控制面板

图7.某层大脑水平切面的功能像示意图(右图是左图方框及其附近位置的功能激活曲线,表明这个脑区在

这一实验中的激活情况)

图8.色彩及阈值控制面板

以上这些处理都完成以后,我们只要将功能像与解剖像叠加在一起,就可以得出比较准确的激活脑区的定位图。点击AFNI主面板上的Define Overlay会弹出下面的图像阈值控制面板,通过下面对功能图像色彩以及阈值的控制面板对具体任务的激活脑区的图像进行调节。

SPM( statistical parametric mapping)是统计参数图的缩写,是脑功能成像实验中比较常见的一种数据处理软件。最初是由英国的Karl Friston 在1991提出设计思想并于1994 年设计出SPM 94 ,后来又出现SPM 95、SPM 96、SPM 99以及SPM2、SPM5。SPM和AFNI最大的不同在于SPM的源代码不具有开放性,而AFNI基于LINUX的设计给了研究者进一步改进的空间。SPM处理的基本步骤和AFNI基本相同,但是每个步骤的具体实现和AFNI有很大的不同,SPM中使用的标准坐标系统是MNI坐标,而AFNI是Talairach坐标,在处理过程中,SPM按照设定的程序直接将不同被试的大脑转换为标准脑,而AFNI在进行标准化转换过程中,必须使用人工操作,将人脑的三维结构图像和与功能像使用了相同层厚以及间距和观察视野的水平解剖像先行对齐,再做转换,这能保证将三维像和功能像在标准化过程中产生的误差减少到最小的程度,尽管也有局限性。但是从软件的操控性和直观性来看,SPM比AFNI具有优势。

三 fMRI实验相关的准备

实验前实验方案要根据实验目的和fMRI实验的可操作性来确定。一般要经过课题组内语言学、心理学及神经科学以及影像学等方面研究者的讨论后确定。实验方案的语言材料要经过严格的筛选,听觉语言刺激在音节上,视觉语言刺激在字形上、频率上要基本匹配。同时实验方案最好要预先做神经心理行为学实验,通过软件分析行为实验的结果来进一步确定实验的可行性。

实验中在实验方案确定以后,首先要准备磁共振设备一台,场强在1.5T以上并且装备EPI 扫描序列,同时要配备专职扫描人员。还需要一台装备有E-Prime或者其他可编制刺激程序软件的电脑,按实验设计编制刺激程序,同时准备投影设备和电源以及实验情况记录表格、被试情况记录表格以及实验知情同意书以及实验后的调查问卷。在这些准备就绪之后,可以在磁共振设备中设置参数,并被试练习实验,嘱咐被试实验中的注意事项。以上各项工作完成后将被试放入磁共振设备并开始实验。

实验后在实验完成之后,就是处理数据,准备一台性能较好的电脑,装备AFNI、SPM或者其他处理软件,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实验数据的录入处理,得出大脑激活图,并分析激活脑区的具体坐标和感兴趣脑区的激活体积,比较不同实验材料或者不同实验任务激活脑区的不同,并取图撰写实验报告。下图就是fMRI实验后得到的大脑激活图像,这是大脑水平面的连续截图,其中的L表示右边为左脑,图中的颜色棒表示激活强弱,Z表示所截取的脑图在T-T三维坐标中的Z轴(上下轴)位置。

图9.处理完成后叠假的大脑水平切面激活图

四 fMRI技术在语言研究中应用和前景

fMRI技术运用于语言研究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运用于汉语研究是上个世纪末。这些研究主要是对词义进行定位研究,还有部分研究涉及到二语习得的脑区定位。有些成果,例如,

Siok等(2004)在Nature杂志发表的汉语人群习得英语神经机制的fMRI研究结果,已经为国际社会公认。从神经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神经机制研究主要有字词生成、语义判断、语音判断等,但是这种模式似乎也可以运用于其他的实验研究当中,因此这里只能是大致根据fMRI 实验的特点来简要的介绍几种模式。

第一,单字或整词全部呈现模式。如Kansaku等(1998)的实验中呈现给被试两组汉字,一组是“抽象概念”(abstract concepts)字,如“无”;一组是“具体事物”(concrete objects)字,如“猫”。结果显示,被试完成抽象概念字时双侧枕叶、颞叶激活,并且没有发现左右枕叶和颞叶有明显不同;但是在具体事物字的实验中,发现主要激活区在左半球枕颞叶、Wernick 区周围。因此作者认为,大脑左半球的枕颞区对具体事物汉字比抽象事物汉字的加工起更重要的作用。Luke等(2002)的实验使用的汉语实验材料是动词和副词组成的词组,包括:符合句法的词组:匆匆离开

不符合句法的词组:离开匆匆

不符合语义的词组:伤了门唱了字念了汽车

英语的材料(Kang等1999),包括:

正常的词组:grew plants

不符合句法的词组:forgot made

不符合语义的词组:heard shirts

实验中还加入了一个字形判断的任务,用作基线(baseline)任务,以消除字形的影响。实验中的被试母语为汉语,十岁以后开始学习英语作为第二语言并至少接受了10年的英语教育。被试通过两种语言的流利度测试,发现两种语言的熟练度差异显著。

实验任务是判断所呈现的词组是否符合句法或语义。实验结果显示:在汉语句法加工中激活较大的区域包括左额中回(BA9、46),左额中上回(BA10),左胼侧胝体下(BA34),右额上回(BA10),左舌回(BA17),右枕下回(BA18),小脑左前叶和右侧山顶部;语义激活区包括左额中回(BA9),左额下回(BA45/46),右额下回(BA46),左颞中回(BA21),右枕下回(BA180),左侧丘脑和小脑扁桃体部。

第二,部分呈现模式。Zhang等(2004)的研究模式是,通过在屏幕上呈现两组词,让被试判断第一组词(一个词)与随后呈现的第二组词(两个词)中的哪个词语义相关。这个实验结果表明左前额叶下回在汉语的语义辨别加工任务中激活明显。

第三,问题模式。这种问题模式一般是全部呈现完实验材料后,设计正误判断。例如第四,语音感知和判断模式。用于fNRI实验的核磁共振机,噪音比较大,因此似乎不能用来进行语音实验,但是由于处理技术的进步,fMRI在语音研究上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Tan等(2001)利用fMRI研究了汉字语音的加工和汉字形音通道之间的关系。实验对所谓的“规则字”(如:铜,即声旁的读音和整字的读音相同)和“不规则字”(如:训,即声旁的读音和整字的读音不同)

汉字:铜训

读音: tong2 xun4

偏旁和读音:同 tong2 川 chuan2

研究认为,左额下回,左侧运动区包括辅助运动区、左颞上回在形到音的转换中起重要作用,左额、颞下回和语音分析相关,运动区皮层和表达相关。左额叶中部(BA9)是朗读象形文字语音加工时的中介,参与形到音的转换过程;右脑,特别是右颞上回对音调和文字形状的加工起作用;前扣带回在认知控制和通过探测认知状态来进行实时监控和评估中起作用。不规则字加工与更多脑区相关则表明:对这些字的语音解码过程有更复杂的脑加工机制。

fMRI技术虽然已经比较成熟,但是语言中的许多问题还没有涉及到,例如句法问题,几乎很少有人涉及到。因此,掌握这项技术对于语言科学研究水平的提高至关重要。当然,fMRI也存在许多问题,比如说时间分辨率不高,不能捕捉语言加工的动态过程。Diana (2006)认为脑功能成像的的结果与前人的研究存在不一致,甚至脑成像研究之间也存在着不一致的地方,这表明脑成像研究还处于发展阶段,实验所得到的信号没有统一的解释模型,因此实验设计就非常的重要。但是作者仍然相信,脑功能成像研究可以引领一种神经失语症学和认知神经心理

学无法预测的全新的语言观。而且,脑功能成像必须要有好的语言理论指导,才会有清晰的方向。这实际上与神经语言学与理论语言学的关系是一致的。

参考文献

赵喜平编著磁共振成像系统的原理及其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0

何华张武田国外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概况《心理学报》2001 24(6):729-731 Talairach J and Tournoux P. Co-planar stereotaxic atlas of the human brain. Thieme Medical publishes, New York,1988.

贾富仓翁旭初事件相关功能磁共振成像《生理科学进展》 2001 32(4):368-370

汤慈美主编神经心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2001

WT Siok, CA. Perfetti, Z Jin, LH Tan. 2004 Biological abnormality of impaired reading is constrained by culture nature vol431:71-76

Diana Van Lancker Sidtis 2006 Does functional neuroimaging solve the questions

of neurolinguistics? Brain and Language 98:276–290

脑功能成像(fMRI)技术

第四节脑功能成像技术1 语言神经认知机制研究是语言科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它主要研究语言与大脑的关系,简单的说就是研究语言在人脑中的理解与产生的过程。但是人脑被一层厚厚的颅骨所包围,因此仅凭肉眼无法判断大脑处理语言时的情况。认知语言学通过语言理论的假设来构建语言认知模型,心理语言学则通过行为学方法,通过测试量表来研究具体语言结构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但是,这两种研究方向都不能直接观察大脑实时处理语言的情况。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语言科学研究技术已经被广泛用于语言研究中,其中PET和fMRI尤其是fMRI技术又是神经认知科学研究被最广泛应用的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简介 PET(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即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刺激作用于大脑会产生血流变化,利用血液中注射的放射性示踪物质来和脑活动的某些脑区进行对比,从而确定刺激任务与特定脑区之间的关系。fMRI是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的简称,中文名称为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其实质就是在磁共振成像的基础上获取大脑活动的功能图像,以获取被试对所给语言、图形、声音等刺激材料进行加工时产生的fMRI信号并加以分析,以确定这些刺激材料与对应脑区的关系,从而分析其脑机制。赵喜平(2000)认为所谓的fMRI就是利用MRI对组织磁化高度敏感的特点来研究人脑功能,特别是大脑各功能区划分或定位的无创伤性检测技术。由于PET技术在技术要求以及资金需求方面的原因,用于认知任务的研究越来越少,现在主要的脑成像技术就是fMRI,因此这里主要介绍fMRI技术以及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对实验数据的解读。 1.1 fMRI的发展及其原理 MRI(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磁共振成像)产生于上个世纪70年代。1970年,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的Raymond Damadian发现正常组织的NMR(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信号与病变组织的信号明显不同。这以后Paul Lauterbur、Peter Mansfield 和Graunell发展了各种成像方法。1976年 Mansfield得到了第一幅人体断层像,1977年世界上第一台名为indomitable 的全身磁共振成像装置诞生,1978年的图像质量已经接近CT,1980年磁共振成像设备用于商业用途,这之后,磁共振成像技术开始进入一个飞速发展的时期。美国Technicare公司、GE公司、 1 为了使读者能够直观的了解脑功能成像的实验过程,本章节的图片除了引用编著者已经发表的陈国之外,还参考了https://www.360docs.net/doc/3219235070.html,/afni、https://www.360docs.net/doc/3219235070.html,/products/e-prime/网站的部分图片。

大脑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

大脑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与应用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大脑的研究也越来越 深入。大脑磁共振成像技术,简称fMRI,是一种非侵入式的神经 影像技术,通过捕捉大脑血氧水平变化来观测和研究大脑的结构 和功能。这项技术不仅在神经科学领域中广泛应用,还逐渐深入 到其他领域中,成为了一项非常有前途的研究和应用技术。 一、fMRI原理 fMRI技术可以通过血液中的铁元素来观测大脑活动时的血流 变化。大脑活动时会消耗氧气,本底氧化铁离子的状态也会改变。血氧水平便可以通过这种氧化铁离子的状态变化来测量。这就是fMRI技术的基本原理。 fMRI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血液中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探测大脑特 定区域的血流。每个区域的血流都代表了相应区域的神经活动。fMRI技术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脑血流情况,制作出一个人的大脑活 动图像。这种图像可以显示出不同区域的神经活动情况,以及各 个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

二、fMRI技术的应用 fMRI技术主要用于大脑活动的研究。医生和科学家通过fMRI 技术可以找到大脑中哪些区域负责不同的任务,这对临床医学和 神经学的研究非常重要。 1、神经科学 fMRI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工具。通过fMRI技术,神经科学家可以探测大脑中的活动区域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这些信息能够帮助神经科学家更深入地了解大脑是如何运作的, 以及它是如何控制身体功能的。 2、心理学 心理学也是fMRI技术的一个重要应用领域。通过fMRI技术,心理学家可以研究人类的认知和行为。比如,一些研究者用fMRI 技术来研究人类是如何做决策的。这些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决 策制定的心理过程。

脑功能成像

脑功能成像 文章目录*一、脑功能成像的基本信息1. 定义2. 专科分类3. 检查分类4. 适用性别5. 是否空腹*二、脑功能成像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1. 正常值2. 临床意义*三、脑功能成像的检查过程及注意事项1. 检查过程2. 注意事项*四、脑功能成像的相关疾病和症状1. 相关疾病2. 相关症状*五、脑功能成像的不适宜人群和不良反应1. 不适宜人群2. 不良反应 脑功能成像的基本信息 1、定义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类无创的神经功能活动测量一成像技术。脑功能研究主要探索认知和情绪的神经基础,而脑功能成像是十分重要。神经功能区内部或周围出现有肿瘤,神经元活动弱,可能涉及某些神经疾病。 磁共振脑功能成像(fMRI)是通过刺激特定感官,引起大脑皮层相应部位的神经活动(功能区激活),并通过磁共振图像来显示的一种研究方法。 fMRI 最初是采用静脉注射增强剂等方法等来实现的。 1990 年美国贝尔实验室学者Ogawa 等首次报告了血氧的 T2*效应。在给定的任务刺激后,血流量增加,即氧合血红蛋白增加,而脑的局部耗氧量增加不明显,即脱氧血红蛋白含量相对降低。脱氧血红蛋白具有比氧合血红蛋白T2*短的特性,另一方面, 脱氧血红蛋白较强的顺磁性破坏了局部主磁场的均匀性,使得局

部脑组织的T2*缩短,这两种效应的共同的结果就是,降低局部磁共振信号强度。由于激活区脱氧血红蛋白相对含量的降低,作用份额减小,使得脑局部的信号强度增加,即获得激活区的功能图像。由于这种成像方法取决于局部血氧含量,故称为血氧水平依赖功能成像。 2、专科分类神经 3、检查分类核磁共振 4、适用性别男女均适用 5、是否空腹非空腹 脑功能成像的正常值和临床意义 1、正常值各神经功能活动正常。 2、临床意义异常结果:神经功能区内部或周围出现有肿瘤,神经元活动弱,可能涉及某些神经疾病。 需要检查人群:神经功能损害者,老年痴呆症。

FMRI

FMRI B为本词条添加义项名?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方式,其原理是利用磁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之血液动力的改变。由于fMRI的非侵入性、没有辐射暴露问题与其较为广泛的应用,从1990年代开始就在脑部功能定位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目前主要是运用在研究人及动物的脑或脊髓。 目录 展开 1基本介绍 2广义分类 3BOLD原理 4成像技术 1基本介绍 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就是大脑成像技术。fMRI在“观察活动中的大脑”时,不仅时间分辨率更高,就连空间分辨率也可达到毫米水平。借助fMRI,对大脑的研究便可扩展至记忆、注意力、决定等。在某些情况下,fMRI技术甚至能够识别研究对象所见到的图像或者阅读的词语。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这些揭示不禁让人期待在大脑中鉴别谎言这种复杂状态的可能性。 人们越来越执著于对客观、确凿的大脑真相的追寻,现在有了一种非常优秀的大脑成像技术,那就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自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至2007年底,这种技术已出现在12000多篇科学论文中,而且这个数字至今还在以每周30至40篇的速度增长。 人们之所以对它如此重视,那是因为比起现有其他大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在“观察活动中的大脑”时,不仅时间分辨率更高,就连空间分辨率也可达到毫米水平。借助fMRI,对大脑的研究便可扩展至记忆、注意力、决定……在某些情况下,fMRI技术甚至能够识别研究对象所见到的图像或者阅读的词语。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这些揭示不禁让人期待在大脑中鉴别谎言这种复杂状态的可能性。 人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人脑功能的探求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就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人脑的功能反映在大脑皮层是按空间分区的,在脑内次级结构也是按空间分隔的。研究脑功能映射(Function Brain Mapping)有许多成功的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能够通过先进的技术手段更深入地 了解人体内部的运作方式。而脑功能成像技术就是其中的一项重 要技术。本文将为读者介绍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通过观察和分析脑部活动来推断人类思 维和行为的技术。其原理就是利用各种方法来记录和测量脑部代谢、血流和神经活动等生理活动,以此来揭示脑部响应刺激的模 式和机制。 脑功能成像技术有许多种,其中比较常见的有功能磁共振成像 技术(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脑电图(EEG)。 1.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fMRI) 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成像方法,其原理是通 过测量血液中的氧合度来反映神经活动水平。当神经元活动增强时,周围的血管会扩张,血液流量也会相应增加。这时,脑部的

血供将会有所变化,血中的氧合程度也随之变化。因此,通过fMRI可以测定哪些部位的血流量增加,从而了解这些部位与某种任务或活动有关。 2.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射放射性的荧光物质来检测脑内活动的方式。荧光物质会通过血液对脑部进行供应,被脑部使用后,会通过发射正电子来对脑部进行标记。这些正电子会与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仪中的探测器相互作用,以产生高能光子。这时设备会记录下扫描过程产生的光子图案,并将其转化成3D图像,以定位脑中特定的功能区域。 3. 脑电图(EEG) 脑电图技术是一种简单便捷的记录和分析脑电信号的方法。这种技术通过在头顶处放置一些电极来捕捉脑电信号,然后将这些信号放大、滤波、转换成数字信号以进行分析。 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

脑功能成像

脑功能成像 脑功能成像(Brain Functional Imaging)是一种通过现代科学 仪器获取人脑活动信息的技术和方法。通过对大脑活动进行实时监测和记录,可以了解脑部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和相互作用,进而揭示脑功能与认知、情绪、行为等之间的关系。 脑功能成像技术主要有以下几种: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电脑断层扫描(CT)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ET)等。这些技术利用不同的原理和方法来研究人脑活动。 功能磁共振成像通过检测血氧水平变化来获取脑部活动信息。它可以测量大脑不同区域的血流变化,并通过计算出血液在不同区域的氧合程度来反映神经活动的强度和范围。该技术具有无创伤、高分辨率、能观察动态过程等优点,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疾病等领域。 电脑断层扫描则利用X射线技术对大脑进行断层成像。它通 过不同的射线束从不同角度扫描头部,然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图像重建。这种技术可以提供非常准确的脑部结构信息,适用于检测脑出血、肿瘤等脑部病变。 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则是一种利用放射性同位素调制的技术。在该方法中,患者通过静脉注射放射性同位素,然后使用专用的探测器检测放射性同位素的分布情况。这种技术可以提供脑部的代谢情况,有助于研究脑功能和认知过程。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医学、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

应用。它为人们研究脑力活动的机制、探索认知功能、帮助治疗脑部疾病等提供了重要的工具和手段。通过脑功能成像技术,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类大脑的运作方式,推动认知神经科学的发展。 然而,脑功能成像技术也存在一些局限性。首先,成像过程较为复杂,需要严格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其次,成像设备成本较高,使用约束较多,限制了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普及程度。此外,当前脑功能成像技术对于抽象或复杂的认知过程的解读还存在一定的局限。 总之,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科学工具,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人类的大脑活动与认知过程之间的关系。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开展,相信脑功能成像技术将为我们揭示更多关于人脑的奥秘。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应用脑功能成像技术,顾名思义,是指通过对脑部进行成像,来获取其功能活动的一种技术。这个技术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发展起来的,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发展,如今已经成为研究神经科学和医学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通过测量脑血流量和血氧水平的变化来反映神经元的活动情况。这一过程是通过使用特定的仪器设备,如核磁共振(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和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等来实现的。 其中MRI是一种通过使用外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人体内部高分辨率图像的技术。它利用氢原子等在强磁场中的自旋和放松行为来生成图像。PET则是一种利用放射性核素或同位素标记物质,来追踪和测量体内活性成分和代谢产物的技术。而fMRI则是一种结合MRI和动态扫描的技术,通过观测动态图像来探测局部脑区域的神经元活动,并将它们与特定的功能任务进行关联。

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医学和心理学研究中。在神经科学领域,这种技术可以用来探测人类和动物的脑部神经 功能,在理解认知、感知和行为过程等方面提供新的视角。在医 学领域,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用来帮助医生检测、诊断和治疗多 种神经系统和疾病,如脑瘤、癫痫、帕金森症、焦虑症和抑郁症等。在心理学领域,这种技术可以用来研究情感、行为和认知过程,进而更好地理解和处理精神障碍、倦怠、情境焦虑或压力等 问题。 三、未来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不断地进行研究和发展,但是它还有 很大的改进和拓展的空间。其中一个趋势是不断完善技术的精度 和分辨率。在未来,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研究人员可以 更准确地检测和诊断神经系统和疾病。另一个趋势是将这种技术 结合其他技术,如基因组学和药物研究等,来发现新的医学或心 理学手段。最后,人们可能还会开发出一种新的脑实时监测技术,使得人们能够在脑部功能变化发生的早期进行监测和干预。

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成为一种越来越普 遍的科学研究工具。这项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研究和测量 人类大脑的活动,为神经科学研究、临床实践、精神疾病诊断和 治疗等提供了重要的帮助。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电生理学,那时科学家已经开始通过测量人类大脑放电来研究大脑的特性和 功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一领域的研究逐渐发展出了各种先进 的技术,如放射免疫测定、生物全息术和核磁共振成像等。 目前主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包括磁共振成像(MRI)、放射性 核素扫描、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电生理学等。这些技术 可以非侵入性地观察、测量和记录人类大脑的活动,帮助科学家 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特性和功能。 二、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神经科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大脑的结构和功能,并 为今后开发新的神经科学技术提供指导。脑功能成像技术在神经 科学研究中的应用广泛,它可以帮助科学家研究人类大脑的哪些 区域参与各种不同的思维和行为活动,并了解这些活动的具体机理。 例如,近年来FMRI的应用已经在神经科学研究中得到了广泛 的应用。通过FMRI可以非侵入性地测量大脑活动所产生的血流 量变化,进而推断大脑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这种技术可以帮助研 究人员探究大脑各种不同功能区域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并探究 这些区域在不同思维和行为活动中的具体作用。今后,脑功能成 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中的应用还将继续扩大。 三、脑功能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脑功能成像技术在临床实践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可以帮助 医生更好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并为精神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指导。 例如,近年来FMRI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和精神疾病诊断。FMRI可以帮助医生了解患者的大脑活动情况,帮助诊断患者的疾

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

脑功能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日渐成熟,为科学研究和临床诊断提供了更为精确的支持。本文将从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分类及应用方面进行探讨。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实质上是将脑部磁场、电位、血液流动等生理活动转变成计算机可处理的图像或图形,从而在非侵入性的情况下对脑部的结构和功能进行研究。 主要的方法有磁共振成像(MRI)、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以及计算机体层摄影(CT)等。其中最常用和最具代表性的是fMRI和PET。 二、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分类 1.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

fMRI是一种基于磁共振成像技术的脑功能成像方法,它通过测量脑血流量的变化,反映出不同脑区在执行不同任务或刺激时的代谢变化。这种技术可以研究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如提高注意力水平、记忆、语言理解和情绪调控等。 2.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 PET技术是一种通过注射受体显影剂来观察人体内部器官血液灌注的方法。它通过测量与神经元活动密切相关的葡萄糖代谢,以确定不同脑区的活动。这种方法可用于研究许多情绪、行为和心理疾病等神经过程。 3.计算机体层摄影(CT) CT技术是一种通过多次放射线扫描来获取人体某一部位的解剖结构图像。它可以提供有关患者脑部疾病的详细信息,如颅脑钙化、脑出血等。从而为临床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三、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应用

1.神经科学研究 随着脑功能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脑的认知越来越深入。并发现大脑各个区域之间的连接和交互对于认知、情感和行为的 发挥非常重要。同时,这种技术还可以跟踪发育、老化和各种神 经精神疾病的进程,并提供新的治疗方法。 2.脑膜瘤的治疗 脑膜瘤是一种恶性肿瘤,需要尽早诊断并进行手术治疗。使用fMRI技术,能够精确的定位瘤体位置,并找到脑损伤或神经组织,从而避免为手术切除产生不良后果,保护患者的生命安全。 3.情绪障碍及精神疾病的治疗研究 许多情绪障碍及精神疾病是由于大脑一部分或多部分机能障碍 造成的。针对不同类型的障碍和疾病,通过fMRI或PET技术, 起到相应的治疗研究作用。例如:通过fMRI技术,可以寻找强化涉及临床治疗的相关脑区,观察治疗的效果,加速了各种心理疾 病的治疗进程。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新型进展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新型进展 人的头脑是一个不可思议的过程,不仅是思想、意识的表现, 而且也是我们身体各种基本功能的控制中心。但是,长期以来, 对于人的大脑的了解和研究一直是一个非常复杂、困难和耗费人 力和财力的任务。近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和方法,不断 改善和完善大脑的研究和认识,其中脑功能成像技术是非常重要 的一种手段。本文将介绍脑功能成像技术的新型进展。 一、功能磁共振成像技术 如今,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已被广泛应用于脑功能研究。fMRI技术主要是根据血流动力学原理,通过磁共振成像来研 究脑内神经活动。fMRI技术的最新进展主要是在成像技术的精度、解剖图像的准确性以及对不同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方面。 对于脑神经元网络的识别,逐渐发现fMRI信号受到许多因素 的干扰,包括响应抑制、噪声和活动特定度等。因此,最近的研 究更侧重于检测这些干扰来源。同时,fMRI技术的研究还聚焦于 扩展其空间和时间分辨率,以增加其精度和可靠性。部分研究人 员通过使用高磁场强度仪器来改善功能成像的质量。同时,计算 机模拟也是尝试提高分辨率的方法之一。还有一些研究人员尝试

通过改进成像技术中的成像序列来提高分辨率。利用fMRI技术对不同脑成分进行深入诊断已成为脑科学研究的重要途径。 二、磁振弹性成像技术 磁振弹性成像技术(MRE)是一种基于磁共振成像的医学成像 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将机械振动施加在人体组织上,然后通过组 织的可观察性波的振动模式测量用于刻画组织的机械特性。该技 术目前的主要优势在于,它能够直接成像组织的弹性模量,从而 提供了某些疾病的早期检测方式。 磁振弹性成像技术主要应用于人体脑组织中,利用磁共振成像 技术检测人脑中的磁振弹性。此技术可以显示脑部组织的柔韧性,从而可以在疾病早期发现头脑中存在的缺陷和异常。例如,对于 脑的出血和肿瘤的检测、脑水肿和脑脊液的流动性研究都有非常 实用的应用。此外,该技术对于深入了解脑部功能和构造也非常 有用。 三、光学成像技术

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

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原理及临床应用近年来,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在神经科学研究与临床应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技术可以告诉我们大脑的特定区域在特定任务时的活动情况,从而深入研究大脑的结构和功能,探索人类意识、情感和思维等方面的神奇奥秘,对神经科学的发展和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这篇文章将介绍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原理及其临床应用,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原理 功能性脑成像技术是通过记录特定大脑区域的活动情况来揭示大脑功能的一种方法,常用的技术有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和脑电图(EEG)等。 在临床应用中,fMRI是最常用的功能性脑成像技术。这种技术是通过检测脑区在特定时间内的血氧水平变化来推断该脑区的神经活动情况。当特定大脑区域开始活动时,它的氧气需求会增

加,导致周围磁场的扰动,fMRI可以监测到这种扰动并生成一个反映大脑活动情况的图像。 二、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 功能性脑成像技术在临床神经科学中有广泛的应用,可以帮助医生诊断多种神经疾病和精神障碍。 1. 疾病诊断与治疗 fMRI可以在脑功能异常区域位置和程度上提供精确的信息,因此在神经科学领域的疾病诊断方面得到了广泛运用。例如,在癫痫病患者中,fMRI可以检测局部皮层和海马区的高代谢和过度活动;在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经变性疾病中,fMRI可以检测出大脑退化的区域。这种信息对于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非常有帮助。 2. 定位功能区

在手术治疗前,医生需要明确脑区的功能区域,以避免手术操 作过程中损伤至关键的脑区。fMRI可以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定位 大脑功能区域,例如语言、视觉、听觉和运动等,从而保护正常 脑区功能。 3. 神经可塑性研究 神经元在发育和学习过程中会发生变化,这些变化称为神经可 塑性。fMRI可以帮助研究神经可塑性,并帮助神经科学家更好地 了解人类的意识、记忆、学习和智力等方面。 三、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未来发展 随着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发展和成熟,其应用的地位和范围将 会进一步扩大。未来,人们将会加强对功能性脑成像技术的研究,探索它在多种人类智能活动中的应用前景。同时,也将加强对大 数据的开发和应用,从而更好地应用功能性脑成像技术,为神经 科学和医学的更好发展造福人类。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原理 脑功能成像技术简介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用于研究人脑结构与功能的重要工具。 该技术可以非侵入性地对脑部进行成像,能够感知神经元的活动,将人脑活动像素化,显示出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处理过程,为认知神经科学提供了极为重要的实验手段。 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分为结构成像和功能成像两种类型。其中,结构成像技术主要是对脑部形态和组织进行成像,如CT(计算机 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等;而功能成像技术则是用来测量 脑部神经元的活动,如EEG(脑电图)、MEG(脑磁图)、PET(正电 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fMRI(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等。 这些不同类型的成像技术每一种都有其特定的优势和局限性。 其中,fMRI因其无创、高空间分辨率、较好的时间分辨率等优势 而成为目前最为流行和被广泛应用的一种脑功能成像技术之一, 接下来我们将重点分析fMRI技术的原理和应用。 fMRI技术的原理

fMRI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脑部血液供应的变化。当脑部某一区 域的神经元活动增加时,这个区域周围的血管将更加强烈地输送 含氧的血液到这里,以满足增加的代谢需求。同样地,当脑部某 一区域的神经元活动下降时,这个区域的周围血液供应将相应减少。因此,由于脑血流的变化与脑部神经元的活动是相互关联的,我们可以通过对比同一区域在不同时间点的脑血液供应,来检测 并显示这个区域的活跃水平。这就是fMRI技术的基本原理。 更具体来说,fMRI技术将神经系统活动与血液含氧量变化联 系了起来。血液中携带氧气的主要载体为血红蛋白(Hb)。当代谢 活动引起神经元代谢需要增加时,Hb将释放更多的氧气供应神经 元的代谢,导致Hb氧合状态(Oxy-Hb)增多,占比增加。而低代谢 状态下的Hb氧合状态则下降,称为去氧合血红蛋白(Deoxy-Hb)。 因此,通过测量血液Oxy-Hb和Deoxy-Hb的比例变化,我们可以 推断神经元的代谢水平,以及不同区域之间的信息流动。这就是fMRI技术的理论基础。 fMRI技术的应用

FMRI技术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

FMRI技术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脑功能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其中,FMRI技术的应用成为了目前最为普遍、最具可靠性的一种脑功能成像方法。它通过捕捉活跃脑区的血液氧合水平变化,来反映神经活动情况。本文将详细阐述FMRI技术在脑功能成像中的应用。 一、FMRI技术原理 FMRI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共振造影技术测量脑部血液氧水平和血液含量变化的方法。在测量中,使用具有磁性的氧化铁纳米粒子标记血液细胞,进行磁共振成像扫描,获得大脑各个区域的图像信息。当神经元活跃时,这些标记细胞将带着大量因活动而变化的氧气和糖的血液流向神经元,这样一来,活跃的神经元周围的血液含氧量就会增加。这种血液红细胞的水平可以通过磁共振扫瞄的信号强度的变化来间接测量,进而推断出促进神经元活动的脑区域。 由于FMRI技术是非侵入性的,并且危险较小,所以在实践中被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研究中。

二、FMRI技术优点 1.时空分辨率高 FMRI技术可以实时记录脑内活动的时空变化,对于分析事件间隙时间精度可以达到毫秒级别,空间分辨率达到毫米级别,可以准确的检测脑活动区域,并在其后续的研究中提供了必要的数据。 2.安全、无损伤 相比于其他脑功能成像方法,如电生理和热成像等,FMRI技术不需要插入任何设备进入人体,因此不会造成伤害或感染,并且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人类和动物实验室研究中。 3.成本相对低

FMRI技术的设备相对较普及,价格也比其他成像设备相对低 一些,可以在多个研究机构、大学以及医疗机构等多个场合进行 使用。 三、FMRI技术应用 FMRI技术应用广泛,如在医疗方面,可以用于检测大脑异常 功能的位置,以及了解各种疾病的内部运转方式。同时,在生理、心理学、神经科学等方面的研究中,它也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 1. 精神疾病诊断 FMRI技术可以帮助诊断精神疾病,如抑郁症、躁郁症等。它 可以检测大脑中不同区域之间的连接和活动,在对比正常人群后,可以更好地反映出疾病所引起的异常。 2. 外语学习 学习外语是一种复杂的心理过程,FMRI可以帮助我们研究大 脑如何接受和处理语言。德国科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在学习

脑功能成像技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解析

脑功能成像技术对人类思维过程的解 析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脑功能成像技术已经成为研究人类思维过程的强大工具。这项技术可以帮助我们深入了解人类思考、学习和决策的过程,从而为认知科学和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更为准确和可靠的数据。 脑功能成像技术可以通过测量脑部活动来了解人类思维过程。其中包括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脑电图(EEG)和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等。 一种常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fMRI可以通过测量血氧水平的变化来检测大脑不同区域的活动。当特定区域的神经元活跃时,这些区域的血流量会增加, 通过fMRI扫描可以捕捉到这些变化。通过对脑部不同区域的血流量变化进行定量分析,我们可以了解特定任务在大脑中的处理方式和激活的区域。 利用fMRI技术,科学家们已经对人类思维过程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一些研究采用fMRI技术来研究视觉和空间思维过程。通过让被试者观察和处理不同类型的视觉刺激,研

究者可以确定哪些脑区对于不同类型的视觉信息处理起关键作用。另外,研究还发现,大脑内部存在一种叫做“默认模式网络”的网络,在人们静息状态下,该网络会变得活跃,这提示我们认知过程在静态休息时仍然在进行。 除了fMRI,脑电图(EEG)也是一种常用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与fMRI不同,EEG可以提供更高的时间分辨率,可以观察到更小时间尺度上的神经活动。通过在头皮上放置电极,我们能够记录到脑电波的变化来研究人类思维过程。EEG技术不仅可以观察到大脑在认知任务中不同脑区间的相互作用,还可以研究到特定事件对脑电图的影响,例如大脑对语言、注意力和记忆的处理过程。 此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扫描(PET)技术也被用于研究脑部活动,尤其是与代谢和神经递质有关的过程。通过在体内注入小剂量的放射性示踪剂,科学家们可以观察脑部不同区域的代谢活动,并进一步理解思维过程中所涉及的神经化学变化。 脑功能成像技术的发展为研究人类思维过程提供了更深入的信息和见解。它帮助我们了解思维过程中不同脑区的活动和相互作用,以及任务执行过程中的时间线。然而,需要注意的

功能性MRI技术可以观察大脑活动

功能性MRI技术可以观察大脑活动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通过监测大脑血流与氧合状态的变化,来观察大脑活动的非侵入性神经成像技术。它利用磁共振原理,结合大脑的神经活动和血流代谢情况,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脑部功能和认知过程的强大工具。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原理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性(BOLD)信号。当神经 元活跃时,大脑区域的血流量和氧气供应会增加。血红蛋白的磁场特性可以被磁共振仪器检测到,通过测量血流量和氧合血红蛋白与脱氧血红蛋白的比例变化, fMRI可以间接反映出神经元活动的变化。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的优势在于非侵入性、无辐射、高空间分辨率和较好的时间 分辨率。与其他脑成像技术相比,fMRI在功能定位和网络连接研究方面具有更大 的优势。fMRI可以帮助科学家观察大脑在不同任务和认知过程中的活动变化,从 而深入了解脑部功能和认知机制。 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科学家可以研究大脑在特定任务下的激活区域以 及不同脑区之间的功能连接。例如,在学习和记忆任务中,fMRI可以帮助研究人 员确定大脑中与学习和记忆相关的特定区域,并探索这些区域之间的功能连接方式。通过观察大脑不同区域之间的相互作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学习和记忆的神经机制。 此外,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还被广泛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精神疾病研究、 脑功能异常研究以及神经康复等方面。例如,在精神疾病研究中,fMRI可以帮助 科学家研究患者大脑功能异常的区域,以及通过不同治疗方法对大脑活动的影响。这种非侵入性的技术为研究神经精神疾病提供了独特的手段。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挑战与局限性。例如,由于大脑活 动变化引起的血流和氧合状态变化很小,fMRI在时间分辨率上相对较低。此外,

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

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技术研究脑功能的磁共振成像(fMRI)是一种无创性的神经影像技术,可以测量脑血流和代谢变化,从而间接反映脑功能活动。它是目前研究人类大脑功能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它具有分辨率高、灵敏度高、时空特性好、不需要放射性物质等诸多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心理学、神经科学、医学、教育学等领域的研究。 fMRI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基于血氧水平依赖(BOLD)效应,即当神经活动增加时,血流量增加引起局部脑血氧水平上升,从而磁共振信号的强度也随之增加。通常,fMRI图像是建立在头部的静态磁场中,使用变化磁场偏转正在运动的核子,然后记录探测器得到的信号交流电路电势的变化。然后通过比较各个时间段的信号相对大小,可以确定脑区的活动水平。总的来说, fMRI技术可以定量反映脑区的代谢水平、缺血区域、神经网络等信息。并且,现在有许多改进的技术用于改善fMRI技术的特点。 在研究领域中,fMR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识别与特定活动相关的脑区,如听觉、视觉、语言、运动等功能的定位;癫痫病变的定位;自闭症、注意缺陷多动症等疾病的研究等。例如,研究人员通过fMRI技术发现了人脑的巨大可塑性:学习或任务执行时,相关功能区的神经活动会表现出改变,而且这种可塑性与生理、

行为和认知变化有关。此外,fMRI技术也为神经网络、视觉传递、情感、决策等诸多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在神经科学中,fMRI技术的优点是可以提供非局部、非侵入 性的大范围神经活动分布图像。通过该技术,研究人员可以探究 大脑分区的功能、大脑不同区域间的连接模式、神经网络的拓扑 结构和变化等。此外,fMRI技术还能在行为任务阶段以及静息状 态下探讨人类的认知、情感、思维等高级功能,揭示人的行为背 后的神经基础。 在医学中,fMRI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案的 优化。例如,应用fMRI技术在脑卒中、痴呆、抑郁等疾病的研究 中大有裨益。此外,在开展脑神经手术时,辅助器官细胞的位置、运动轨迹、神经纤维分布和解剖知识等也需要fMRI技术的支持。 最后,在教育和培训方面,fMRI技术被广泛应用。fMRI技术 可以证明新技术对人操作的大脑处理过程和信息索取模式的改变 的影响,从而指导教育教学过程。此外,脑科学家和教育家通过 领导干部进行fMRI扫描,试图揭示领导的神经机制。

脑功能成像技术综述

脑功能成像技术综述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能够观察并记录人类大脑活动的方法,它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脑部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人类身体自我调节和情感体验中的作用。这些成像技术都非常先进,利用了不同的原理来记录人类脑活动。本文将综述几种最为流行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它们的原理、应用和限制。 磁共振成像(MRI) MRI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最流行的一种。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生成图像,其原理是通过测量人们脑区不同的磁场强度和方向来显示人们的脑图像。MRI是一种非侵入性成像技术,它所生成的图像清晰,并能够提供有力的结构信息。这种技术可以用于检测肿瘤、脑血管疾病等。但是,MRI不能直接观察到大脑神经元的表现,并且不能直接显示活动状态,因此它不能直接用于诊断神经系统疾病。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 fMRI是脑功能成像技术中最为常用的一种。它利用磁场和无线电波来记录人们脑区的血液流动情况,推断出神经元的活动情况,从而生成图像。当神经元受到激发时,血液量会增加,从而导致脑区的磁场和无线电波发生变化,fMRI能够检测到这些变化,这种技术可以用来记录大脑活动的各种指标,如脑区的血液流量、脑区的代谢水平等。fMRI可以用于许多领域,如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药物研究等。但是,fMRI的局限性在于其灵敏度较低,且不能像其他方法那样提供灵敏的时域分辨率。 电脑断层扫描(CT) CT是一种另一种类型的脑成像技术。它利用X射线来生成图像,其原理是将人体部位分层成较薄的切片,计算机将这些切片合成成三维影像。CT技术可以检测到脑部肿瘤、出血、血凝块等。CT在医学中应用较为广泛,但是它不能检测脑区的代谢水平,因此无法判断神经元是否活动。

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对脑健康诊断与治疗的影响

脑功能成像技术及其对脑健康诊断与 治疗的影响 引言: 脑功能成像技术是一种非侵入性的方法,能够直接观察和记录大脑活动,成为研究和诊断脑健康的重要工具。该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深入了解脑部结构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为精确诊断脑健康状况以及开展脑疾病治疗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本文将探讨目前常见的脑功能成像技术,并重点讨论其对脑健康诊断和治疗的影响。 一、脑功能成像技术概述 1. 磁共振成像(MRI):MRI通过测量脑部内部的磁场和能量吸收情况,生成详细的脑部结构和功能图像。该技术不仅能够提供静态的脑结构信息,还能通过动态扫描显示脑活动情况,从而帮助诊断和治疗脑疾病。 2. 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fMRI基于血液氧合水平变化的原理,能够检测脑血流量和代谢率的变化,进而反映脑活动情况。通过fMRI可以观察脑区间的相互连接和功能改变,对脑健康的评估和疾病的治疗有重要作用。

3.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PET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药物示踪器,通过测量组织的放射性衰退来观察脑血液灌注和代谢情况。该技术在研究和临床中广泛应用,可帮助诊断脑功能障碍和评估治疗效果。 4. 电生理技术:包括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通过测量脑电活动和神经磁场来评估脑健康。这些技术具有高时间分辨率和较低成本,被广泛用于研究脑功能活动和脑疾病的诊断。 5. 经颅磁刺激(TMS):TMS利用变化的磁场刺激脑部神经元,可用于治疗脑血流灌注减少症、抑郁症等疾病。此外,还可以通过定位刺激脑区来研究脑功能,对脑部病理机制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脑功能成像技术在脑健康诊断中的应用 1. 精确定位异常区域:脑功能成像技术能够精确定位脑部功能异常的区域,有助于确定病变区域、评估损伤程度和支持脑部手术的规划。 2. 评估脑功能活动:通过研究脑功能活动的改变,可以识别和评估脑疾病的早期迹象和病理生理机制,促进疾病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FMRI成像技术

FMRI 人们越来越执著于对客观、确凿的大脑真相的追寻,现在有了一种非常优秀的大脑成像技术,那就是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空间编码是磁共振成像的关键技术。 自上世纪90年代初问世至2007年底,这种技术已出现在12000多篇科学论文中,而且这个数字至今还在以每周30至40篇的速度增长。人们之所以对它如此重视,那是因为比起现有其他大脑功能成像技术,fMRI在“观察活动中的大脑”时,不仅时间分辨率更高,就连空间分辨率也可达到毫米水平。借助fMRI,对大脑的研究便可扩展至记忆、注意力、决定……在某些情况下,fMRI技术甚至能够识别研究对象所见到的图像或者阅读的词语。对个人内心世界的这些揭示不禁让人期待在大脑中鉴别谎言这种复杂状态的可能性。 人脑是人体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对于人脑功能的探求无疑是非常有意义的事情。长久以来,科学家们就注意到这样的事实:即人脑的功能反映在大脑皮层是按空间分区的,在脑内次级结构也是按空间分隔的。研究脑功能映射(Function Brain Mapping)有许多成功的模式(Modality),例如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PET),在向脑内注射15O水后,通过测量局部脑血流(rCBF)的方法来检测大脑的活动。脑电图(EEG)和脑磁图(MEG)也可检测大脑对诱发刺激响应的电或磁信号,但很难对活动区作准确的空间定位。在众多的模式中,用于脑功能定位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技术,或功能磁共振成像(Functional MRI)是一种非常有效的研究脑功能的非介入技术,已经成为最广泛使用的脑功能研究手段。最早起源于1991年春天,美国麻省总医院(Massachusetts General Hospital,MGH)的磁共振研究中心利用磁共振成像生成反映脑血流变化的图像。它虽然是一种非介入的技术,但却能对特定的大脑活动的皮层区域进行准确、可靠的定位,空间分辨率达到1mm,并且能以各种方式对物体反复进行扫描。 fMRI的另一个特点是:能实时跟踪信号的改变。例如在仅几秒钟内发生的思维活动,或认知实验中信号的变化,时间分辨率达到1s。大批的脑科学研究人员已经开始从事磁共振功能神经成像的研究,并将它应用于认知神经科学。医学领域的迫切需求也进一步促使fMRI技术的发展,一些在病理方面的应用已初见端倪,例如利用扩散(Diffusion)成像和灌注(Perfussion)成像技术对大脑局部缺血进行诊断等。 物理基础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