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小学语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一】《劳动的开端》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写了作者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到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
其中,课文10到29自然段紧扣课题,详细地记录了作者在第一天挑煤中所受到的饿各种苦难。
1、学习本课文的的生字词,理解部分词语。
2、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3、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4、根据我回家后与母亲的对话,揣摩人物的内心世界,认识我的坚强与母亲的痛苦。
体会母亲内心的痛苦。
1、围绕为什么说我走上的是一条艰难的道路尝试探究,研读课文的10到29自然段,逐步加深对我所受苦难的认识。
2、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语感。
1、理解课题你怎么理解开端一词?谁能告诉我劳动的开端是什么意思呢?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吴运铎先生所写的《劳动的开端》,齐读课题两遍。
3、这篇文章的写作背景,有谁可以来介绍一下?4、我们马上来看看吴运铎怎样走上艰苦的人生道路的。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你认为课文哪些自然段和词语是需要我们大家注意的?3、谁来给我们读读这些自然段?4、谁来评评他们读得怎么样?5、这篇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请用上先再最后的关联词语。
1、作者参加的是一项怎样的劳动?在2自然段找找,并勾画出来。
汇报理解读像狗一样爬进去挖煤,又像狗一样把煤从窑里拖出来2、挑煤是一项艰难的劳动,作者又像个瘦猴子,为什么要还要去挑煤?汇报理解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心里像油煎一样和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3、是呀,在旧社会中,12岁这个本该和我们一样读书学习的孩子,却过早地踏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引读当我和小赵半夜起来爬过几做山,穿过几片树林,赶到挑煤的地方,4、读到这里你感受到什么?把你感受深的词语勾出来,在旁批注你的体会。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2.理解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二、教学内容1.劳动的定义和分类;2.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3.基本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实践。
三、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给学生出示一张包含不同劳动场景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劳动,为什么劳动对社会发展至关重要。
步骤二:讲解劳动的定义和分类1.通过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在生产、创造和服务等实践活动中付出的体力、智力和技能。
2.分类介绍劳动的不同类型,如农业劳动、工业劳动、服务行业劳动等,并针对每种劳动类型的定义和特点进行说明。
步骤三:探讨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1.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对社会发展的意义,如劳动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
2.分组讨论,探讨不同劳动类型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和影响。
步骤四:学习基本劳动技能1.介绍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如农作物种植、手工制作、电器维修等。
2.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劳动技能。
步骤五:总结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和技能;2.鼓励学生思考如何将所学的劳动技能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教学方式1.创设情境: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讲授和演示:通过讲解和示范,向学生传递知识和技能;3.分组讨论:促进学生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4.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巩固所学的劳动技能。
五、教学评价1.组织小组讨论,检查学生对劳动定义和分类的理解;2.观察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的表现,评价他们的劳动技能;3.提供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自身劳动能力。
六、教学资源1.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2.劳动技能实践所需工具和材料。
以上是《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的内容,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能够让学生了解劳动的定义和重要性,理解劳动与社会发展的关系,并掌握一些基本的劳动技能。
通过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操作,帮助他们提高劳动技能,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写了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在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的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
课文以第一天挑煤为中心事件,把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孩子所受的苦难记叙的十分详实、感人,对今天的孩子认识旧社会的苦难、激励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一篇好教材。
把它放在“劳动”为主题的单元,是想让学生了解劳动是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是艰辛的。
确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据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语文的实效性。
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开端、生疼、吃不住劲、晃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学习第一天挑煤的写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逐步加深对童年吴运铎所受苦难的认识。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吴运铎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不屈不挠、自立自强、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太优越,几乎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艰辛,经受不住打击,做事缺乏毅力,据此确立本课的重点是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吴运铎所受到的苦难。
教学难点为学习吴运铎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劳动的开端》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劳动的开端》的内容,使学生了解劳动的起源、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影响,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思想理论,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析劳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2.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价值取向,增强劳动对个人全面发展的意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难点:1. 重点:通过学习《劳动的开端》,理解劳动的起源和演变过程,以及其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意义。
2. 难点: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的理论观点,掌握相关的专业术语和思想理论。
三、教学过程设计:1.导入: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什么是劳动?劳动对人类社会有什么意义?2.概述课程内容:教师简要介绍《劳动的开端》的作者马克思,并告诉学生这本经典著作的主要内容:马克思通过对人类劳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的研究,提出了劳动对于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3.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下自己的想法和观点:(1) 人类劳动的起源和发展过程;(2) 劳动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
4.小组展示:每个小组派代表进行展示,分享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小组可以提出疑问或观点补充,教师起到引导和点评的作用。
5.师生互动: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共同探讨并总结劳动的起源、发展以及对人类社会的意义和作用,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6.学习文本:教师通过阅读或讲解的方式,深入解读《劳动的开端》中关于劳动的理论观点和相关专业术语,帮助学生理解作者对劳动的深刻思考和分析。
7.案例分析:教师可以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释劳动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帮助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8.展示分享:学生根据案例分析的结果,可以展示自己的观点和解释,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讨论。
9.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劳动对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关于劳动的开端教案通用
关于劳动的开端教案通用劳动的开端教案【篇1】教学目标:1,品读,体会煤担的重,劳动的艰苦.2,悟读,感知穷人劳动的艰辛,生存负担的沉重.教学重点难点:教学准备:课件制作设计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我想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三,重点部分品读师:那么我是通过什么劳动来试图解除饥饿的威胁的呢快速读课文的第17到第29自然段.动笔划一划,读一读,想一想令你感受最深的句子.1.哪知挑东西走路,越歇越想歇,越歇越觉得担子重.不一会儿又要爬山.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重点体会:象是打秋千.师:追问:打秋千是怎样子的①变换说法肩上的煤矿来回晃荡,一会儿往前,一会儿往后.师:同学们,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的理解文中有个词语叫一步三滑师:你能体会到这种一步三滑的艰难吗把感受读出来师:同学们,煤筐来回晃荡,仅仅是因为路滑吗请大家再好好地来看看这幅画,从这幅画中你还看到了什么(引导看表情,看肩膀)师:沉重的担子,压在我瘦小的身躯上,同学们,你能感受到我当时是怎样行走的吗生:是一冲一撞的.是跌跌撞撞的.是晃晃荡荡的.是踉踉跄跄的.是歪歪扭扭的.是小心翼翼的.师:所以走路一步三滑的原因是;年纪小,担子重,.路滑2.我挑着煤赶路,一开头还跟上人家,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了.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移到左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歇.重点体会:可走了还不到一千米就渐渐落在后头追问:1.)为什么不到一千米就落在后头深层次体会到孩子年纪小力气小从左肩换到右肩,从右肩换到左肩,换来移去.'2.)只好换立刻师:把只好换个立刻读一读体会体会体会到担子实在太重了,而不是刻意休息的.那么究竟是为何小小年纪要挑如此重担呢齐读: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教师:原来在他身上所挑起的不仅是煤的重担更是挑起了生活的重担师:虽然那疲惫的面容,虽然他那一步三滑和来回晃荡的煤筐,想想,他此时此刻正在对自己说些什么师:多么坚强的孩子!6.红肿的肩头跟滚水烫过一样疼,腿上的伤口不住地流血,我只好挑着两只空筐回到家里.追问1.你有过烫伤或者流血的时候是吗说说当时的感受.读句子(师启发):面对着此情此景,面对着这一位无力,无助而又无奈的儿子,母亲又做了些什么说了些什么(学生解读.)师:同学们,这是一种怎样的泪水生:这是一种无奈的泪水.这是一种心疼的泪水.师:是的,在当时这样的社会里,像我母亲一样的母亲们在流泪,孩子们在流泪,工人们在流泪,整个中国都在流泪.但是,12岁的小吴运铎却没有流泪.同学们,他难道不该流泪吗生:该.(出示句子,24,25小节)师:这些饱含着辛酸和血泪的文字在告诉我们,他应该流泪,他应该痛哭一场.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淡淡地说我不饿.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同学们,当你读到这里的时候,你想说些什么品读我和母亲的对话.劳动的开端教案【篇2】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劳动的开端》说课稿《劳动的开端》说课稿一、说教材二、说学情文中所写的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与学生所处的幸福生活相去甚远,学生很难理解,因此,课前引导学生收集查找有关资料,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多感悟。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六 劳动 劳动的开端》优质课教学设计_5
《劳动的开端》教案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2)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方法与过程:(1)在自学中解决生字的读音和字形。
(2)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来理解课文,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过和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情感、态度、价值观:(1)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痛恨。
(2)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教学重点: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感知旧中国的黑暗。
教学难点:1.体会文中比喻句的用法。
2.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方法:多媒体课件。
课前准备:1.学生预习课文,解决课中生字、词,了解故事的主要情节。
2.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查阅相关基本资料,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和同学共享。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你们平时都做过哪些劳动?感觉如何?2.今天,老师要带大家理解一个人,他的名字叫吴运铎。
(资料介绍)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
自幼家境贫寒,做过挑煤工。
12岁时,吴运铎的家庭生活陷入绝境。
他的童年就是在劳动的锻炼中成长起来的。
长大后,他成了我国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新中国第一代工人作家,他的著作《把一切献给党》虽然只有6.8万字,却在社会上引起了异乎寻常的反响;他不管是在马达轰鸣的车间里,还是在危机四伏的试验场,都不停地钻研设计武器装备,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各种炸弹、地雷的实验。
曾左眼被炸瞎,左手4个手指被炸掉,两条腿也落下了残疾。
但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
他说:“只要我活着一天,我一定为党为人民工作一天。
”3.他在和同学们一样的年纪的时候,又做着什么劳动?有怎样的体会呢?揭题《劳动的开端》,这篇文章就是选自吴运铎的《把一切献给党》。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案
仿写句子
讨论交流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意 义,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感受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口语表达能 力。
让学生模仿课文中的重点语句进行仿 写练习,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归纳小结
总结课文内容
回顾课文内容,概括文章 主旨,强调劳动的意义和 价值。
总结写作方法
总结本文的写作特点和方 法,鼓励学生在自己的写 作中加以运用。
教学难点
劳动的艰辛和不易
对于小学生来说,可能难以理 解劳动的艰辛和不易,需要教 师通过引导和讲解,帮助学生 深入体会。
文本中一些抽象的表达
课文中有一些抽象的表达和意 境,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阅读 能力和理解能力才能准确把握 。
语言知识的迁移和运用
如何将本课所学的语言知识迁 移到其他语境中,并灵活运用 ,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简单的劳动活动 ,如打扫卫生、整理书桌等,让学 生亲身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
课堂展示
鼓励学生将自己对劳动的理解和感 受以文字、图画等形式进行展示, 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创造力。
05
教学过程
导入
情境导入
通过展示不同行业的劳动者图片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 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03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准备
教具准备
黑板
用于写课题、重要知识点和教 学步骤。
粉笔
配合黑板使用,用于书写。
教学挂图
展示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插图或 照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 文。
实物模型
如有可能,准备与课文中描述 的劳动工具或场景相关的实物 模型,以增加学生的直观感受
。
多媒体资源准备
01
02
03
小学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案设计
小学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案设计教学要点:1、教学文章1---9自然段,深入体会“我”的个性特点。
2、写片断:展开想象,把“我”第二次挑煤的过程详细生动地写下来。
3、简介作者及作品。
教学过程:一、学习1---9自然段1、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的脑海中都会出现一个坚强的苦难少年的形象。
上了这堂课后,我们将会对他有更加深入地了解。
请大家自由读课文1---9自然段,思考一下他还是一个怎样的人。
请找到课文有关依据来谈一谈。
2、学生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
3、交流讨论,并随机练习朗读。
1)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说明“我”虽只有12岁却很懂事。
)“油煎”是什么?(把东西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心里像油煎一样”比方的是怎样一种情景?(把心放到沸腾的`油锅里煎炸。
)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我”看着一家人挨饿,心里------(很难过) 随机练习朗读。
2)“我”看见比我大点儿的穷孩子都去挑煤,也打算靠自己的力气去挣几个小钱。
(也说明我很懂事)“比我大点儿“说明什么?(我是挑煤孩子中年龄最小的。
)“我”在做此打算之前知道挑煤工作的辛苦吗?从哪里看出来?(指名交流。
)同样辛苦的还有什么工作作者也写到了?(挖煤)找到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读)读后问:作者在这里把挖煤工人比作什么?(狗)从这个比喻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师:是啊,从“我”的背后我们还可以看到一大群人,那就是旧中国千千万万挣扎在生死线上的劳动人民。
(随机练习朗读)3)“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说明我很好强。
)“我”的力气真的大得很吗?(不是)师引读小赵的话。
师:在小赵眼里,我只不过像个猴子而已,他根本不想跟我比。
而我呢,为了能让小赵带上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已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4、师小结:从全文来看,文中的“我”是一个多么坚强、懂事、好强的孩子啊!二、写第二次挑煤的具体过程1、师:“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尽管第一天挑煤以失败告终,但第二天他愣是凭着坚强的个性,克服了无数困难,将那担能换几个小钱的煤挑到了车站。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劳动的开端》是一篇表现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的文章,从课文中可以感受“我”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小学五年级语文《劳动的开端》优质教案三篇,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教材分析:《劳动的开端》这篇课文节选自吴运铎的自传《把一切献给党》。
课文写了童年时代在煤矿挑煤的苦难生活,反映了旧社会穷人在哪里都受欺侮的黑暗现实,同时也表现了穷人的孩子自强自立,刻苦磨砺的坚强意志。
课文以第一天挑煤为中心事件,把旧社会劳动人民的孩子所受的苦难记叙的十分详实、感人,对今天的孩子认识旧社会的苦难、激励他们自强自立的精神是一篇好教材。
把它放在“劳动”为主题的单元,是想让学生了解劳动是生存所必须的,劳动是艰辛的。
确立目标:《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教材的能力,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学习过程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据此,我将本课教学的重要目标定位在: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读出语言文字背后蕴含的信息,感受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引发学生思考,把文章中心转化为有价值的问题或活动,落实语文的实效性。
三维目标:1、知识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开端、生疼、吃不住劲、晃荡”等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学习第一天挑煤的写作顺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围绕“艰难的挑煤之路”尝试探究,逐步加深对童年吴运铎所受苦难的认识。
激发学生用个性化的朗读来表现自己的感悟,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情感态度目标:感受吴运铎面对种种困难与挫折不屈不挠、自立自强、不畏艰难的高尚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
教学重点难点:现在的学生生活条件太优越,几乎没有经历过劳动的艰辛,经受不住打击,做事缺乏毅力,据此确立本课的重点是围绕问题探究,读悟有关句子,体会吴运铎所受到的苦难。
教学难点为学习吴运铎自强自立、不畏艰难的品质,体会劳动的意义,从而磨练自己的意志。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8篇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8篇《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1一、课文特点及作者简介:作者吴运铎根据自己的战斗经历写成传记《把一切献给党》,本课《劳动的开端》就是节选于本书。
二、教学目标:1学习11个生字的音,形,义,和15个新词。
2通过学习课文,学生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3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4按提纲复述课文三、教学重点:继续学习分清主次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四、教学难点通过阅读,学生了解,体会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艰难生活。
五、教学过程:审题:《劳动的开端》-------劳动的开始初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课文记叙了作者童年时代因受饥饿的威胁,被迫走上艰难的谋生道路的事。
细读课文,理请课文思路,给课文分段讨论,归纳,按事情的发展顺序,课文共分三段第一段(1-----8)起因第二段(9----28)经过---à__重点第三段(29---30)结果再读课文,概括各段段意1学习第一段,默读课文思考:这一段讲了哪三个意思?家里穷得揭不开锅,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
写了煤窑工人劳动的艰苦,工人像狗一样爬进爬出。
我打算去挑煤,和小赵约好准备半夜出发。
概括段意:“我”要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定去挑煤。
2学习第二段,这一段是全文的重点,按时间顺序可分为四层。
1)我约小赵半夜动身去挑煤,天没亮就到了挑煤的地方。
2)天亮以后,我挑着煤艰难地赶路,走了不到一公里就渐渐落在后头了。
3)午后“我”继续挑煤赶路,栽倒在半山腰,煤撒了一地。
4)太阳落山了,“我”挑着空筐回到家。
概括段意:“我”第一次去挑煤,走到半道撒了煤,挑着空筐回了家。
3学习第3段,读课文概括段意:第二天,“我”历尽艰难,终于把煤挑到车站,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通读全文,完成阅读思考第3题1先通读这三段话2选择哪一段概括了课文的重要内容,并说名理由。
~第1种~:串连了三段的段意,没有分清主次。
所以不合适。
~第2种~:虽然简单抓了主要的,但内容不明确,也不合适。
五年级《劳动开端》教学设计
五年级《劳动开端》教学设计五年级《劳动开端》教学设计课件五年级《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一、视频导入1、今天老师给同学们请来了一位名人。
请同学们认真观看视频,看看视频介绍了谁?他是一位怎样的人?他有哪些伟大的成就?2、交流。
视频中介绍的是吴运锋同志(板书),他根据自己的亲身经历,创作《把一切献给党》。
二、板书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劳动的开端》(板书课题)就是选自该书第二章,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1、开端是什么意思2、读了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作者什么时候去参加?三、整体感知1、请同学们带着下面问题浏览课文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叙述的?写了一件什么事?先写了什么内容?再写了什么内容?最后又写了什么内容?1、交流汇报:作者先写了自己小时候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为了解除饥饿的威胁,决心去挑煤,再写第一次挑煤的经过。
最后写第二天又去挑煤,从此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按照老师给你们的提纲“决心挑煤——第一次挑煤——第二天挑煤”,把课文分为三部分。
3、交流汇报四、品读课文1、指名朗读2、师生共评朗读情况3、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一部分思考:这部分围绕“我”决心去挑煤写了哪3个方面的内容?4、交流汇报(①家里穷苦②非人待遇③下定决心)5、品味语句,情感共鸣(1)家里穷苦①哪些词句突出反映了作者家里穷苦?找一找。
在旁边作好批注②“家里穷得揭不开锅”12岁的“我”心情怎么样?③重点品味“看着家人挨饿了我心里像油煎”(2)非人待遇①哪些词句突出表现了劳动条件恶劣,两个像狗一样说明挖煤工人遭受了非人待遇。
②汇报交流a、窑主随便挑个地方,挖一个斜洞,就算是煤窑环境十分恶劣.b、“工人进出……拖出来”提示出工人遭受非人待遇的社会现实(3)下定决心有感情地朗读(5-7自然段)①哪些词句表现了我的决心大?②交流“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压遍了”③指导工作有感情地朗读④分角色朗读⑤再请学生上来表演⑥学生再齐读一到七自然段。
北师大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六 劳动:劳动的开端》 优质课教学设计_0
《劳动的开端》教案(第二课时)课时目标1、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难。
2、赏析重点句子、反复品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作者是一个懂事、勤劳、坚韧的孩子,激发学生对劳动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1、体会作者第一次挑煤的艰难,感受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激发学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旧社会黑暗势力的痛恨。
2、体会文中比喻句的用法以及表达效果。
教学安排一、复习检查,导入新课。
本文的作者是吴运铎,他年仅12岁,是一个懂事的孩子,他本该在学校里学习,但他在面临家里揭不开锅的状况,他用自己的劳动去解除饥饿对家人的威胁,让我们随着作者去经历一场劳动的开端。
看课文9-21自然段,快速浏览,能够说一说总的感受或体会。
初读课文时我们知道了吴运铎的艰辛和坚强,我们在读课文时仅仅去归纳概括是不够的,我们还得深入文字,深入到字里行间去体会文字背后的深意和情感。
二、理解课文,小组讨论。
作者吴运铎在12岁时的第一次劳动是艰辛的,哪些词句让你读出了艰辛以及艰辛背后的坚强呢?读9-21自然段,勾出来,批注上自己的体会,再自由读一读。
以小组来交流自己勾画的语句,以及体会。
三、全班交流生:“睡的正熟…好像落在万丈深渊里…浑身疼痛。
”老师把这个句话变了一下,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睡得正熟,我忽然摔了下来,重重地摔在地上,浑身疼痛。
“体会一下这两句话,有什么感受?生:用打比方的说法进一步说明“我”被摔得很重,很痛,就像掉进了万丈深渊。
“掉进万丈深渊”是一种怎样的疼痛啊?带着你们的感受,读一读这句话(读)。
从你们的朗读中我感受到了那种仿佛调入万丈深渊的痛。
但是为什么作者会突然摔到地上呢?生:因为桌子被人抽调了。
从这个:“抽”字,你感受到了什么?生:我感受到了办事人员的冷漠,穷人到哪里都要受欺负。
读到这里,你是怎样的心情?生:对于办事员,我很愤怒,对于作者,我很同情他。
那么,把你的愤怒和同情读出来好吗?(读)所以,作者说,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北师大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劳动 劳动的开端》公开课教案_11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品读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结合作者的挑煤经历体会劳动的艰辛,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理解劳动的意义。
3、联系实际,感受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重难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教学过程】一、谈话交流,导入新课1、孩子们,在这美丽的校园里,晨风中,我们沐浴书香;阳光下,我们快乐成长,生活幸福,可是,大家知道吗?在旧社会,许多穷人的生活却相当的艰难。
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旧社会一位12岁的少年的生活,一起学习——《劳动的开端》。
2、“开端”是什么意思?“劳动的开端”也就是——。
生齐读课题3、你知道这是写谁的第一次劳动?你对吴运铎有哪些了解?老师课前也搜集了一些,请看大屏幕。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读课文。
2、检查词语的认读理解情况。
3、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三、精读感悟,理解课文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是写他第一次挑煤的经过?通过刚才的读文,作者的第一次挑煤给你最深的感受是什么?学生概括。
2、汇报交流:你从哪些语句可以看出作者挑煤生活的“艰难”?A、时间长①学生读句子,师相机出示课件。
②看,要去挑煤,什么时候就得动身?赶到挑煤的地方是什么时间?为了挑煤,他起得是多么的早。
读一读这几个句子。
③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你体会到了什么?B、受欺侮①生说挑煤艰难的语句,师出示课件②“万丈深渊”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③“抽掉”一词又让你感受到了什么?C、担子重①生说句子,师课件出示。
②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句中的“换来移去”一词能否改为“换来换去”?③谁来读读这个句子?D、山路滑①生说句子,师课件出示。
煤筐为什么会来回晃荡?“一步三滑”什么意思?②作者走在这“一步三滑”的路上,两个煤筐来回晃荡,像是——。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 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教材依据】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10册第三主题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
【设计思想】《劳动的开端》节选于作者吴运铎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文章叙述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表现了作者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本文,我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设计思想。
1、抓住重点,注重实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解决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而面面俱到,必然面面不到。
阅读教学亦是如此。
要善于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的疑点,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求点上开花,以点带面,每课有得。
本文教学拟抓住作者“挑煤的艰难”和“坚强”这两个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感悟。
这两个点将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苦难的童年,感悟作者对家人的爱和勇挑生活重担的顽强不屈的形象。
2、强调自主,注重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能包办代替。
教学中,坚持开放自主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初读感受,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后找出写“挑煤艰难”和“我的坚强”的词句,引导学生读、议、思、悟,最后教师适时补充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对小作者诉说自己的心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自主读书、自行思考、自由交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体现人文,注重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任。
本文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人性的光华,是对当今娇生惯养的学生进行吃苦教育、磨难教育、价值观教育良好教材。
抓住这一点,我在设计时紧紧牵住学生的情感这一主线,注重适时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真正感悟作者苦难而坚强的人生,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
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3.培养勤劳、朴实、乐观、进取的品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4.学会关爱他人,尊重他人的劳动,培养团结协作、乐于助人的精神。
5.增强环保意识,认识到保护环境、珍惜资源的重要性,从小事做起,为构建美好家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二、学情分析
五年级下学期的学生,在语文学习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能力逐渐提高。在此基础上,他们对劳动这一主题已有初步的认识,但可能对劳动的内涵和意义理解尚浅。因此,在本章节教学中,应关注以下学情:
4.读写结合,提高表达能力:以课文为范例,引导学生学习并运用修辞手法,进行写作练习。通过仿写、改写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5.实践活动,感悟劳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园劳动实践活动,让他们在实际操作中体验劳动的艰辛与快乐,进一步感悟劳动的价值。
6.情感教育,培养价值观: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品质。
劳动的开端北师大版五年级下语文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课文《劳动的开端》的背景和主题,理解劳动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性。
2.掌握并运用本课中出现的生字、生词,如“辛勤”、“耕耘”、“收获”等,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学习并运用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4.能够准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表达能力。
5.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到劳动的艰辛与快乐,培养他们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品质。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学习:
1.运用启发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案范文(精选12篇)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劳动的开端》教案范文(精选12篇)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劳动的开端》范文篇1教学目标:1 、重点理解“我”第一次挑煤的经过,体会作者的“劳动的开端”是怎样开始的,并从中得到了怎样的感受。
2、体会课文中比喻句在文中的用法。
3、阅读课文,理解内容,了解旧社会劳动人民生活的艰难。
一、导入。
同学们,大家坐在教室里安心地读书、学习,衣食无忧,是多么幸福啊!可是在旧社会,那些和大家同龄的孩子却要过早地用自己柔弱的肩膀背负起生活的重担,开始了艰难的求生生涯。
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学习《劳动的开端》,让我们一起走近旧社会一个12岁的孩子,看看他是怎样开始艰辛的劳动。
板题,齐读课题。
二、汇报任务一。
通过昨天的预习,相信大家一定会有所收获。
出示汇报任务一:自读课文第1—9自然段,思考:文中的“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到的?学生汇报交流。
(1)“我”很懂事。
出示:看着一家人挨饿,我心里像油煎一样,我要用劳动来解除饥饿的威胁。
“心里像油煎一样”描述的是一种怎样的情景?从这样的比喻里你感受到了什么?(“我”心里很难过)你能读出“我”难过的心情吗?指名读。
(2)“我”很要强,不服输。
出示:小赵歪着脑袋,把我左看又看,笑着说:“得了吧!你也挑得动煤,像个瘦猴子,不要让扁担把你压扁了!”“我的力气大得很。
不信,咱们俩摔跤试试!”你从“像个瘦猴子”、“扁担”体会到什么?(体会到“我”身体很单薄、瘦弱,力气小,根本挑不动煤)师:从两人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我“我”身体很单薄、瘦弱,力气小,小赵根本不想跟“我“比,而“我”为了能让小赵带“我”去挑煤,“我”都不惜与以干挑煤苦活的小赵摔跤,足见“我”的好强。
你能读出“我”的好强吗?生练读,男女生分角色读。
(3)“我”很聪明。
出示:我家没有灯笼,也没有火把,我跑到矿上电机房去找了些用过的油棉纱,在机器上擦点机器油,绑在木头棍子上,准备半夜点着照路。
《劳动的开端》 教案教学设计
《劳动的开端》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了解不同类型的劳动。
1.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1.3 情感目标学生能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尊重劳动,热爱劳动。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程导入教师通过讲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2 课堂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不同类型的劳动,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
2.3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成功劳动实践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中的成功因素。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劳动的含义和重要性,引导学生理解劳动的价值。
3.2 实践法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3 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劳动经历,增进彼此的了解。
第四章:教学评估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4.2 实践活动评估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3 情感态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情感态度,评估学生对劳动的认识和态度。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教材使用《劳动的开端》教材,为学生提供理论知识的学习。
5.2 视频资源播放有关劳动实践的视频,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劳动的过程和价值。
5.3 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劳动实践的案例和经验分享。
第六章:教学安排6.1 课时安排本课程共安排10课时,每课时45分钟。
6.2 教学计划第一课时:劳动的含义与价值第二课时:不同类型的劳动第三课时:劳动实践的重要性第四课时:劳动安全与保护第五课时:劳动法规与权益第六课时:劳动技巧与方法第七课时:实践活动安排第八课时:劳动成果展示与评价第十课时:作业与延伸阅读第七章:教学活动7.1 劳动知识竞答设计劳动知识竞答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劳动知识。
7.2 劳动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与校内或校外的劳动实践活动,如社区服务、环保活动等。
7.3 劳动主题演讲鼓励学生发表关于劳动的演讲,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劳动的开端》教学设计
【教材依据】
北师大版小学语文六年制第10册第三主题单元第三篇主体课文。
【设计思想】
《劳动的开端》节选于作者吴运铎的传记《把一切献给党》。
文章叙述了作者第一次挑煤的经历,表现了作者自强自立、刻苦磨炼自己的坚强意志。
教学本文,我主要体现以下三方面的设计思想。
1、抓住重点,注重实效。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解决问题时抓住主要矛盾,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而面面俱到,必然面面不到。
阅读教学亦是如此。
要善于抓住文本的重点、难点、学生思维的疑点,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解读,以求点上开花,以点带面,每课有得。
本文教学拟抓住作者“挑煤的艰难”和“坚强”这两个点,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深入研读感悟。
这两个点将带领学生走近作者苦难的童年,感悟作者对家人的爱和勇挑生活重担的顽强不屈的形象。
2、强调自主,注重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悟、体验和理解。
”教师要带领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不能包办代替。
教学中,坚持开放自主的原则,首先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初读感受,在教师总结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先后找出写“挑煤艰难”和“我的坚强”的词句,引导学生读、议、思、悟,最后教师适时补充作者的资料,引导学生对小作者诉说自己的心声,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
这样设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可以自主读书、自行思考、自由交流,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3、体现人文,注重情感。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教育肩负着提高学生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重任。
本文字里行间闪耀着作者人性的光华,是对当今娇生惯养的学生进行吃苦教育、磨难教育、价值观教育良好教材。
抓住这一点,我在设计时紧紧牵住学生的情感这一主线,注重适时激发学生情感,引导学生一步步走进文本,走近作者,真正感悟作者苦难而坚强的人生,从而受到心灵的震撼,为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1. 正确认读文中的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品读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作者苦难的人生、顽强的意志,激发学生对作者的敬仰、爱戴之情。
4.进一步渗透和指导学生学习和运用抓住重点词句、联系上下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想象、比较等理解课文的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读感悟表现作者挑煤艰难和顽强的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并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真情对话中与文本、作者实现心灵的沟通交融,从而悄无
声息的受到熏陶、感染、激励、教育。
【教学准备】
1、制作以课文重点词句为主要内容的多媒体课件。
课件体现开放性、随机性,可以随学生的回答适时地点放相应词句。
2、课前布置学生预习课文。
要求基本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认读文中字词,并思考文章的主要内容。
3、教师搜集作者的有关资料,筛选有效信息,以备课堂适时补充。
【教学过程】
一、导课解题,整体感知,走近文本。
1、直接导课,板书课题。
2、检查预习,整体感知。
提问:(1)“开端”是什么意思?作者劳动的开端是什么?
(2)读了课文,你有什么感受?
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
小结语:总起来看大家的感受,主要是两个方面,一个是关于“挑煤”(板书)的,一个是关于作者“我”(板书)的。
这些感受从何而来?这节课,我们就来细细品读课文,进一步感受作者的这段人生。
二、品读感悟,走进文本,走近作者。
(一)自主品读,感悟“挑煤的艰难”。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标画出表现我挑煤生活的词句。
2、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
读。
◆重点词句(1):扁担把肩膀压得生疼,担子从左肩换到右肩,换来移去,两个肩膀都吃不住劲了,只好停下来歇一歇。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引导学生结合“生疼”、“换来移去”“都”、“只好”等词语感悟挑煤太累、太苦、太难。
◆重点词句(2):这山原来没有路,那些人踩出来的小路滑极了,我一步三滑,肩上的煤筐来回晃荡,像是打秋千。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想象一下,我当时可能是怎样走路的?引导学生结合“滑极了”、“一步三滑”、“像是打秋千”等感悟路滑难走,感悟挑煤不仅太累、太苦、太难,而且太险。
◆重点词句(3):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一不留神,脚底下被石头一绊,一个跟头栽倒在半山腰。
我的胳膊和腿擦破好几道口子,煤撒了一地。
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我为什么会栽倒?栽倒以后我的心情怎样?引导学生结合“一不留神”、“好几道口子”、“撒了一地”等感悟挑煤的艰难、作者内心的焦急、无奈、失落、伤感、委屈及作者对家人的爱。
3、学生交流三四个句子以后,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其它标画出的句子,进一步感悟“艰难”。
4、小结深化,板书“艰难”。
提问:如果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作者挑煤的情形,你选择哪个词语?(二)自主品读,感悟“作者的坚强”。
1、提问:面对艰难,“我”如何表现的?
2、学生自主浏览课文,标画作者表现的词句,思考感悟。
3、交流标画出的句子,并谈出自己的感受,教师依据情况,利用大屏幕出示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并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重点词句(1):我鼓足勇气,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
(1)教师引导:从中体会到什么?在什么情况下我仍旧挑起煤筐往前走?引导学生结合“肩也肿了,皮也破了”展开想象,体会作者面对艰难表现的坚强不屈。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从多个方面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反复诵读这句话,深入体会作者的坚强。
(2)教师小结,指导方法。
小结语:上下文结合品读人物的动作,可以感悟到人物的思想。
◆重点词句(2):“妈妈,不要紧,我明天还去挑。
”
(1)教师引导: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多个学生感情朗读后,教师提问:比较一下,你认为谁读得好?为什么?指导学生用“平静、淡淡”的语气集体诵读后,提问:从看似平淡的话语中看出什么?(坚强、懂事、决心……)
(2)教师小结:结合上下文品读人物的语言,可以触摸到人物的心灵。
(三)拓展练习,深化理解感悟。
1、教师深情叙述,创设情境。
叙述语:多么坚强、多么懂事的孩子!第二天一早,我喝了碗野菜粥,
又翻过高山去挑煤。
肩膀依然红肿,山路依然难走,煤筐依然在晃,可是,我咬紧牙,两脚不停,一直把这担煤挑到车站。
从此,我走上了艰难的生活道路。
2、大屏幕及时出示拓展练习题,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把句子补充完整,深刻感受作者的人格力量。
“从此,我。
”
三、总结课文,补充材料,激发情感。
1、教师补充材料,点出文章主题。
教师补充语:苦难磨练了这位12岁的少年。
1938年,他毅然投奔新四军,从事军械修理和制造工作。
他冒着生命危险去做各种炸弹、地雷的试制实验。
左眼被炸瞎,左手4个手指被炸掉了,两条腿也落下了残疾。
他凭着坚韧不拔的毅力,一次又一次与死神搏斗,被解放区人民誉为“中国的保尔”。
1953年,他写的自传体小说《把一切献给党》出版。
至今,这本书已经再版了44次。
在书中,他曾经这样深情地说:苦难是人生的财富!(板书此句)
2、引导诉说心声,激发学生情感。
提问:此时此刻,你想对这位12岁的少年说些什么?
3、教师总结全文,强化英雄形象。
总结语:让我们永远记住作者这段不朽的人生,记住他对家人、对祖国深沉的爱,记住他掷地有声的话语----“苦难是人生的财富”,记住他平凡而响亮的名字---吴运铎。
(板书名字)
板书设计:劳动的开端
吴运铎
挑煤:艰难
苦难是人生的财富!
“我”:坚强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课堂教学较好地实现了教学的预设。
开放的课堂为学生自主读、议、思、悟创设了充分的时空天地,学生情绪高涨,思维活跃,发言有理有据,朗读有情有色,充分体现个性的张扬;教师适时的引导、点拨、激发,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心灵,与作者、文本实现了心灵共振;清晰的教学思路,明确的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在40分钟内游刃有余地理解感悟了作者的人生,实现了教学的优质高效。
不足之处:1、教师教学机智不够高明。
教学要注重预设,更要注重生成。
如果教师有高明的教学机智,课堂教学可以更加开放,更加灵活。
比如,课堂开始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初读的疑惑,课堂结束时可以引导学生质疑,教学中也可以左右逢源地引导学生围绕主题进行理解感悟。
这样,就避免了许多宝贵的生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和流失,教学也会更加贴近学生,更加省时高效。
2、教学准备不够充分。
在学生情感高涨、心潮澎湃的时候,如果能够适时地播放一些震撼人心的乐曲,引导学生在乐曲中读书、交流,课堂会更加精彩。
教学艺术永无止境,我将不懈探索、追求、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