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摩治疗脾胃穴位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
•手掌穴位按摩方法(附穴位图)令狐采学1、胃弱:“吃得太快”是胃弱的最大原因。
建议每口至少咀嚼50次。
方法: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缓刺激、长时间指压)、食指大肠穴、手背三间穴、合谷穴。
2、悸动气喘:方法:手掌中央心包区、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腕神门穴3、食欲不振:肠胃消化吸收能力弱。
长期紧张引起精神疲倦。
方法:手心、拇指丘内侧食指下胃脾大肠区。
4、肩酸:过度活动引起的肩部僵硬。
——合谷穴(1)气喘心衰引起肩酸:食指和中指下咳喘点;(2)生殖器官异常引起肩酸:无名指和小指根间心悸点。
5、腹泻:消化不良或食物变质而引起。
须加强肠的消化吸收能力。
方法:手背胸腹区、下痢点、食指大肠穴、小脂肾穴、手掌中央略下方健理三针区。
6、失眠: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倒错或神经衰弱。
方法:中指下心包区、手掌区、中指中冲穴。
7、身体倦怠、盗汗:过度疲劳,身心疲倦方法:手背中渚穴、手心、胃脾大肠区、健理三针区。
8、头痛: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1)全头痛——全头点、大拇指、中指;(2)头顶痛——头顶点(中空痛)、中指、肝经;(3)后脑疼——后头点、小指、膀胱经;(4)两侧疼——偏头点、左主肝右主肺;(5)酒食前额痛——前头点、食指、胃经。
9、焦虑不安:方法:中指中冲、小指少冲、手掌区、中指心穴、手腕大陵穴、虎口下虎边穴、手背手腕阳溪穴,虎边穴是治疗羊癫疯的特效穴。
10、低血压:手腕神门、大陵穴、手背手腕阳池穴、无名小指下中渚穴。
11、发冷:手背阳池穴(慢慢长时间缓刺激)、无名指关冲、小指命门穴、手心区。
12、青春痘:手背合谷穴、手腕神门、手背食指根第二二间、拇指丘胃脾大肠区。
13、眼睛疲劳:手掌心包区、食指商阳穴、小指少泽穴14、牙痛:小指肾穴、手背合谷穴、中指无名指下齿痛点、无名指肝穴。
15、落枕:小指少泽穴、手背中指下“颈咽区”。
小指侧手腕上神门穴、无名指关冲穴、手掌中央手心。
17、白发:小指肾穴、小指命门穴、手心、中指中冲穴、无名指关冲穴、手腕中央阳池穴。
脾经21个穴位详解
治法: 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针出气或水针。
漏谷穴
拼音: lòuɡǔ
别名: 太阴络穴
解析: 1)漏谷。漏,漏落也。谷,五谷也、细小之 物也。该穴名意指脾经中的浊重物质在此沉 降。本穴物质由三阴交穴传来,因脾经的湿 热之气与肝经及肾经气血物质进行了交换, 上行至本穴的气态物质则温度偏低,在本穴 的变化是散热缩合冷降的变化,浊重的部分 由天部沉降到地部,如细小的谷粒漏落之 状,故名。2)足太阴络、太阴络。本穴物质 为三阴交穴传来的天部水湿之气,其气与脾 经其它的气血物质相比温度较低,穴内气压 亦较低,脾经其它部位的水湿之气向本穴汇 聚并沉降地部,本穴有联络聚集脾经天部气 血物质的作用,故为足太阴络。
意义: 脾经的水湿之气在此吸热蒸升。
运行: 由天之下部上行于天之上部。
气血: 气血物质为天部之气。
关联: 足太阴经所注为“输”;,属土足太阴脾经原 穴。
取穴: 太白穴位于足内侧缘,当足大趾本节(第1跖 骨关节)后下方赤白肉际凹陷处(当第一跖 骨小头后下方凹陷处)。
解剖: 在拇展肌中;有足背静脉网,足底内侧动脉 及足跗内侧动脉分支;布有隐神经及腓浅神 经分支。
意义: 脾经的热散之气由此上行。
运行: 循脾经快速上行后散热冷降。
气血: 气血物质为快速运行的风气及风气中夹带的 脾土微粒。
关联: 足太阴经所行为“经”,经穴,属金。
取穴: 商丘穴位于人体的足内踝前下方凹陷中,当 舟骨结节与内踝尖连线的中点处。
解剖: 有跗内侧动脉,大隐静脉;布有隐神经及腓 浅神经分支丛。
配伍: 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治法: 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脾胃调理按摩
序号名称位置手法作用时间(次数)图片1清大肠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3分钟2揉板门在拇指下掌面大鱼际肌之中点,重按有酸麻感,为胃全息反应点。
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
5分钟3内八卦在掌心内劳宫四周用拇指或中指腹作顺时针方向轻推;运的感觉为接触皮肤,又不产生压力,又像是悬空,想象八卦那种柔和感形滞销食,常用于食欲不振等病症。
3分钟4四横指四横纹位于四指第一指间关节横纹处用拇指桡侧缘或食、中指螺纹面,在穴位上作直线推动称为推法。
改善积食等问题的要穴之一5分钟5清天河水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直推,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清天河可清热解表,泻心火等,为常用小儿推拿穴位之一6清肺经无名指面向指根方向直推止咳效果很好。
推200-300次脾胃调理按摩积食推拿按摩1揉腹部一般采用顺时针的方式,坚持操作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成人也是。
稍大点的孩子可以采用揉腹的方式,即有一定的渗透力进行。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便秘、疳积等症。
5分钟2捏脊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捏脊可以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
7-9次;捏的过程不能中断3按揉足三里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旁1寸。
用拇指按揉该穴足三里为人体第一保健穴位,按揉足三里可健脾和胃、调中理气、通络导滞,对于孩子因脾胃不和引起的食积不化有调理作用。
5分钟。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与说明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de)位置与功能肝经(de)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de)穴位,有(de)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de)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因为,有(de)穴位会像您最亲(de)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de)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de)意思.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de)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de)方法是艾灸.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de)主要穴道之一, 1.古代(de)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de)特效穴位.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2.疏肝理气(de)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de)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3.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de)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4.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de)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de)症状:揉行间穴.穴位位置:在脚(de)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de)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de)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de),为肝经(de)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de)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de)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de)止痛效果.使用体会:施压,会强痛.肝硬化、脂肪肝和酒精肝则用香烟或艾柱每天炙20次.穴位名称:太冲穴(俞木穴)排毒:揉太冲穴穴位位置: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de)凹陷中.独特功能:肝为人体异常重要(de)器官,而太冲官尤如保肝护肝(de)将军,时时保护着我们(de)身体,而且是有求必应. ---当我们感到头晕脑胀(如高血压),太冲穴会让我们神清气爽;当我们感到有气无力时(心脏供血不足),太冲穴会给我们补充气血;当我们心慌意乱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志定神安;当我们怒气冲天时,太冲穴会让我们心平气和.它不怒而威,能量无穷.主治疾病:太冲穴是肝经(de)原穴,原穴(de)含义有发源、原动力(de)意思,也就是说,肝脏所表现(de)个性和功能都可以从太冲穴找到形质.治疗失眠(de)最佳穴位.也是治疗各类肝病(de)特效穴位.能够降血压、平肝清热,清利头目.发烧上火,太冲能去热;身体虚寒,太冲可增温;月经不调,太冲善调理;阳瘘遗精,太冲能改善.慢性肝病(de)调理,太冲也是首选,同时还治咳喘、感冒和各种炎症诸病寻它皆有效,没事常揉体自安特效人群:最适合那些爱生闷气、有泪往肚子里咽(de)人,还有那些郁闷、焦虑、忧愁难解(de)人.使用体会:揉太冲穴,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将痛点从太冲转到行间,效果会更好一些.月经不调:很多女性月经总是提前或者延长,老没规律,月经(de)颜色深红,而且莫名发热,经前几天特别烦躁不安,想发脾气.这是因为肝脏(de)问题,肝有热所致.治疗方法点揉太冲穴,每次3-5分钟,时间是在经期来临之前天.穴位名称:中封穴(经金穴)中指“中焦”(因肝在中焦位置),封指“封藏”,要封藏什么呢,当然要封人体精血,使之不致轻易耗伤.肝藏血,肾藏精,许多人长年遗精,吃诸多补肾、固涩之药而无效.原因是不知补肾亦当补肝,但自古皆言“肝不受补”.穴位功能:“中封”是保养人体精血之要穴,为肝经金穴,金能克木(克在此处为约束),所以此穴能够抑制肝火过旺.金有肃降之性,故此穴可能利小便.“溺窍开则精窍闭”,正是固精之妙法.穴位位置:在足内踝前一寸.主治疾病:泄肝火、固精﹔善治脚软无力,步履艰难之症,配合足三里,效果更佳.医宗金鉴“中封主治遗精病,三里合炙步履艰.”注意:揉(de)时候要从太冲穴揉到行间,可千万别揉反了.脾经在中医(de)理论中,脾(de)功能非常巨大,被称为是“后天之本”和“气血生化之源”,运用经络健脾法就可以迅速增强人体(de)气血.任何疾病,都是在人体内有淤血(de)情况下生成(de),而脾正具备了生成气血和运送气血两大功效.只要把脾养好了,就可以百病不生,即使有病也会很快痊愈.通过饮食来健脾,(de)确是不错(de)方法,但是好多人不适应或不吸收,怎么办呢其实,最安全有效且持久地方法就是揉按脾经.隐白穴脾经(de)循行是从脚到胸,隐白穴是其第一个穴位,它在大脚趾趾甲旁约1毫米(de)位置.隐白穴最主要(de)功能是止血,对各种出血症状都能有效地缓解.通常是用艾灸(de)方法,如果没有,可以用一根香烟代替,同样有止血(de)效果.隐白穴还有一个功效,就是通鼻窍,治疗慢性鼻炎,鼻出血.治疗鼻炎(de)时候可以点按.这个穴不太好找,因为它特别小,通常要用指甲掐一掐才能掐到这个穴.用指节尖点它,或者找一个细一点(de)按摩棒来点按,效果都很好.大都穴从隐白穴往上,大脚趾根(de)位置就是大都穴.大都穴对老年人来讲特别重要,这是一个补钙(de)要穴.吃钙片会有些效果,但是为什么还会缺钙不是因为补得少,而是因为体内不吸收,这才是缺钙得真正原因.只要揉一揉大都穴,就能帮您吸收钙了.大都穴相当于租地反射区(de)甲状旁腺,而甲状旁腺正是吸收钙(de).大都穴除了补钙,还能治疗肌肉萎缩、骨质疏松、腰腿痛.有颈椎病(de)人也要经常揉一揉大都穴,再在这个穴(de)旁边找一找最痛地点去揉,这样珠联璧合地配合起来治疗,效果就会更好.太白穴太白穴是脾经(de)原穴,健脾补脾(de)效果比其他穴都强.脾虚(de)症状:睡觉流口水、舌两边有齿痕、消化不良,吃完东西不一会儿就腹胀、手脚冰凉,血液循环不到末梢、女性崩漏,月经淋漓不尽、因气血上不到头部而头晕,等等.这些症状都是脾(de)运化能力差造成(de).脾虚(de)症状有很多,但多揉太白穴全都可以防治.因为它是原穴,主管脾经上各个问题.揉太白穴有个方法,就是用大拇指(de)内侧多硌它,这样健脾(de)效果才好.另外,按揉太白穴还可以调节血糖,治糖尿病.公孙穴从太白穴往上1寸就是公孙穴.它(de)功能非常强大,既可以调动脾脏、脾经(de)运血能力,把血液输送到全身去,是一个输送点,一个枢纽;又可以帮助调节身体上由于气血瘀滞造成(de)各种症状,综合起来,就是通气、活血、解淤.有妇科方面(de)问题,请每天揉揉公孙穴.另外,公孙穴可以抑制胃酸,如果您出现吐酸水(de)情况,赶紧揉一下公孙穴,很快就会好转.公孙穴还可以增加小肠蠕动,增强消化能力,如果吃完东西不消化,也要赶紧揉揉它,很快就会往下运化了.商丘穴在内踝骨(de)前缘偏下一点,就是商丘穴.正好对应租地反射区中(de)下身淋巴反射区,因此可以治疗各种炎症.同时它又揭示了一个医理:炎症一般是由细菌感染引起(de).但为什么揉这个学还能消除炎症呢这是因为脾是管运血(de),它能把新鲜血液运到病灶上去,脏东西被清走后,炎症自然就消除了.脾经上(de)穴位都是帮助血液循环(de),都能把新鲜血液引到病灶去,所以商丘穴可以消除下身(de)各种炎症,如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等.三阴交穴三阴交穴在脚内踝上3寸,也就是四横指(de)地方.“三阴交”就是肝、肾、脾3条阴经交会(de)点,所以这一个穴位就可以治3条经上(de)病症,真可谓一穴多用.三阴交穴还是妇科病(de)通治要穴.无论妇科问题发生在附件、子宫、卵巢还是乳腺,都可以用三阴交穴来治,而且有病时按揉该穴会非常痛、非常敏感.每天多揉三阴交穴,灸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三阴交穴还可以缓解痛经.漏谷穴从三阴交穴贴着脚骨内侧下缘往上3寸,就是漏谷穴.“漏谷”是谷子漏出来(de)意思,也就是吃下肚(de)东西,没能得到很好地消化,营养没吸收,又排出来了,这叫做“完谷不化”.而多揉漏谷穴就可以治疗.它还可以治疗小便不利,对男性前列腺问题很有疗效.地机穴贴着胫骨往上走,与腿肚子上(de)最高点正对着(de)地方就是地机穴.“地机”就是大地充满生机(de)意思.所以揉地机穴可以增强整个肠胃(de)运化功能.地机穴对胰腺很有帮助,像慢性胰腺炎、糖尿病都可以通过揉地机穴来防治.阴陵泉穴顺着胫骨一直往上走,捋到膝窝下卡住了、捋不动了,那个地方就是阴陵泉.该穴是一个祛湿(de)要穴,而人体湿气大就容易滋生细菌,引起水肿,以及各种炎症,包括皮炎、皮疹等.另外,脾是生痰之源,是管湿气(de),如果湿气多了运化不出去,就会变成痰饮.所以,要从根本上解决生痰(de)问题就要健脾,而每天坚持多揉阴陵泉穴就好.血海穴血海穴又称百虫窝,意思是有一百个虫子在那儿扎窝.它是专门治痒痒(de)穴.老年人身上经常瘙痒,用艾条灸一灸血海穴就能很快止住.这个方法效果最好,而且很方便.“男子主气,女子主血.”女子以血为先,所以她们身体里(de)血一定要充足.血海穴调配人体(de)血液,把多余(de)血分配到少(de)地方去,把淤滞(de)地方给疏散开,其功效相当于足三里穴.只不过一个是补气(de),一个是调血地,但都是增强人体免疫力(de)治本大穴.推小腿脾经如果在推小腿脾经(de)过程中发现痛点正好压在脾经上,那一定要多揉小腿脾经才真正管用,也就是找到小腿脾经上(de)阴陵泉穴、地机穴、漏谷穴、三阴交穴这4个穴位上去推.如果找不准,也不想记得那么详细,您就索性顺着胫骨内侧边缘上下推.那个穴敏感,哪个穴痛,您就多揉哪个穴.实际上,揉脾经既管胖也管瘦.揉它可让瘦(de)人长胖、胖(de)人减肥.总之,揉完后任何人都会感到欢喜.肾经肾为先天之本,也是一个人生命(de)本钱,大多来自父母(de)遗传,如果没有先天(de)厚赠,那就真(de)很需要后天(de)培补了.太溪、复溜、涌泉穴均属足少阴肾经.涌泉穴最好找,就在足底(二三趾缝下)前部凹陷处;是脚心唯一(de)穴位.而太溪则是肾经(de)原穴,在内踝后方内踝尖与跟腱之间凹陷处;很好找(de).至于复溜则在太溪直上2寸,跟腱(de)前方.这可是标准注释呦.完全可称为被采纳答案呀. 至于尺寸:找穴是不能按厘米来讲(de).每个人(de)高矮胖瘦都不同嘛.所以经络(穴位)定位(de)方法用(de)是同身寸.可取自身中指二节或拇指宽度均为一寸.复溜穴复溜穴就是要让停留下来(de)水又重新流动起来.当人体内有淤血时,尿液、汗液和痰湿这些脏东西就会停留在体内不流动了.当人体(de)某一部分肿起来了,比如说膝盖肿,就跟复溜穴有关系.身体凡是有肿(de)地方都跟复溜穴有关.因为肿得意思就是有水液在哪里停滞不流,淤住了,而刺激复溜穴九能让它重新循环起来.静脉曲张就是血液长期淤在那里没有回流造成(de).如果在刚淤(de)时候刺激复溜穴,效果会很明显;如果静脉曲张已经形成了大疙瘩,揉几天复溜穴是不会好(de),必须从整个身体来慢慢调节.所以当疾病刚发生苗头(de)时候就要给它消除掉,等到严重时就不好弄了,一定要防患于未然.复溜穴(de)功效是补肾滋阴、利水消肿,改善整个肾(de)功能,解除肾功能失常所产生(de)各种症状.肾功能失常会造成人体水液代谢失常,而复溜穴专门治疗水液代谢失常.水液代谢失常会出现水肿腹胀,不但是腿上有水、肚子里有水,而且腰脊强痛,这看起来是膀胱经(de)问题,但揉膀胱经缺没什么效果,此时一定要揉肾经.首先揉复溜穴,让淤血重新流动起来.复溜穴能治疗自汗、盗汗之症.自汗就是待着(de)时候就出汗;盗汗就是睡觉(de)时候在不知不觉中出汗,一睁眼就不出了.出汗不出汗都属于代谢(de)问题.人(de)身体不是功利(de),它总要达到一个平衡,该出多少汗就出多少汗,该不出就不出.为了健康,身体总是任劳任怨地朝着平衡状态努力.复溜穴能治疗腹泻腹痛.腹泻是因膀胱受堵,水液不走膀胱,而是走大肠(de)结果.揉了复溜穴之后,尿道一通,腹泻自然就好了.肾还有一个“司二便”(de)大功能.大便无力跟肾有关,小便无力也跟肾有关.半天解不出手来,就是肾气不足,气血不往下走.复溜穴和肺经(de)尺泽穴配合使用是最补肾(de).常吃中药(de)人都知道,重要需要配补,就是要把一些同类型(de)药相互搁在一起使用,效果才会好.经络也一样,经络穴位要想产生最好(de)效果,也要配合使用.复溜穴有降血压(de)功效.但是您得先揉尺泽穴,再揉复溜穴.揉尺泽穴是为了把上面(de)气降下来,揉复溜穴是为了把降下来(de)气给接收住,让它固定下来.最后再揉太溪穴,才能真正把肾给补上,这是一步一步逐渐起效(de).复溜穴是治眼疾(de)要穴.当您有白内障、青光眼、飞蚊症、眼睛胀痛、上眼皮无力等问题,揉复溜穴都管用.复溜穴能治哮喘.偏于虚寒(de)就去灸复溜穴,偏于实热症(de)揉揉即可,最好也配上尺泽穴.两个穴一降一补才能最好(de)达到平衡身体(de)效果.复溜穴是调节肾经(de)一个杠杆,它是一个枢纽.当您想补肾(de)时候,如果有脏东西堵着,真正(de)气血生成不了,就补不上.这时需要先揉复溜穴,让它通了一下之后再补,最好是揉完复溜穴后马上再揉太溪穴,把好血赶紧引过来,打好这个基础.交信穴在内踝上2寸(相当于两个半横指)(de)位置.“交”是指跟脾经(de)三阴交穴相交,“信”是指月信(月经),交信穴是专为调理女子月经准备(de)一个大穴.当女性月经到期不来或者有崩漏、淋漓不止等情况时,揉交信穴可以得到很大(de)改善.筑宾穴在内踝上5寸,是补肾不可或缺(de)穴位.当揉太溪穴和复溜穴不敏感(de)时候,通常是筑宾穴处有淤堵,您一定要先把筑宾穴给揉通.“筑宾”就是强健腰骨(de)意思.当膝盖发软、没劲,心里有恐惧(de)时候,按揉筑宾穴可以给人增加底气.筑宾穴(de)主要功效是清热利湿、化痰安神、理气止痛.在人体内,毒素最喜欢生长在有湿、淤血、痰浊多(de)地方,而筑宾穴就是一个祛毒(de)要穴.它既然可以排毒,就证明它可以祛湿、化痰、活血、只有这3个方面都成功了,毒才能排出去.太冲穴也是一个解毒(de)穴位,但它是从肝上解毒,即把肝毒给排到肾脏了,所以需要再排毒.损伤肝(de)时候可以用太冲穴解毒,损伤肾(de)时候可以用筑宾穴解毒.----太冲穴解肝毒,筑宾穴解肾毒.筑宾穴还可以解尿酸过高.尿酸过高会产生痛风、结石症,揉筑宾穴可以治疗这些病.人体内(de)毒素很多时候还会伤害到神经,让人产生一些神智上(de)错乱,比如抑郁症、癫痫等,常揉筑宾穴可以有效地防治.阴谷穴阴谷穴在膝窝处,委中穴(de)内侧.和委中穴距外侧委阳穴(de)距离差不多,只不过一个在外,一个在内.阴谷穴是治疗颈椎病(de)一个好穴位.中医常说“肾主骨”,颈椎和椎体都是骨头(de)一部分,所以揉阴谷穴可以治疗颈椎病.阴谷穴还能治疗生殖系统(de)疾病.它对治疗肚脐周围(de)腹痛效果也很好.跟胃经上(de)下巨虚穴配合起来使用,祛腹痛(de)效果会更快.如果再加上排浊气(de)推腹法,疗效即快又好.胃经胃经,顾名思义,是管理胃肠功能(de).胃肠功能一旦失调,整个人就会虚弱下来.胃肠不好,心情也会不好,“胃不和则寝不安”,也会直接影响睡眠质量(这一点,我个人深有体会).如果它畅通无阻,不但能让人睡得香、胃口好、脸色红润,还能让人返老还童.它(de)经络很长,从头到胸、腹、大腿、膝盖、小腿,最后直达双脚.伏兔穴伏兔穴是腿上(de)穴位,在膝盖上6寸处.伏兔穴就是治疗心慌、脉快、脉搏“咚咚咚”猛跳这些症状(de).按揉时不要点揉合强刺激它,要用掌跟仔细按揉.可以顺时针揉,有重有轻,揉完后便会觉得心里非常踏实,而且对心脏也有一种补血(de)效果.实际上,正是因为心脏补足了气血,心里才会觉得踏实.阴市穴它在膝关节上面3寸(de)地方.阴市穴对于老年人尤为重要,它可以降血糖,所以,血糖高(de)朋友每天要多揉按.梁丘穴阴市穴向下1寸(de)位置,贴着骨头边缘(de)一个比较敏感(de)地方就是梁丘穴.它治疗急性病效果是最好(de).比如急性胃炎、肠胃炎,或者膝盖痛(这种膝盖痛不是陈旧性(de),只是偶尔扭了一下,或者因爬山等造成劳累而膝盖痛),这时赶紧揉一下梁丘穴,马上就会缓解.梁丘穴(de)功效很强,除了上面说(de)那些病症以外,腿痛、脚痛等,它全都管,而且还能够止胃酸.如果突然胃犯酸了,赶紧揉梁丘穴,很快就会好转.犊鼻穴膝盖下面内侧和外侧各有一个窝,其中外侧(de)窝就是胃经上(de)一个穴位——犊鼻穴.“犊鼻”(de)深意就是最有力量(de),也是气血最盛(de),所以犊鼻穴是一个强壮身体(de)穴位.对于老年人来说不是特别赞成做下蹲运动.年轻人做做无妨,老年人因为气血不容易下到腿和脚上去,做下蹲运动等于是在气血很少(de)情况下去磨膝盖这个轴.老年人(de)膝盖本来就容易受到损伤,再有意识(de)去磨磨它,那就等于是在生锈(de)地方进一步(de)磨损.所以老年朋友平时多练练跪膝法,这种方法特别能打通犊鼻穴.在软床上做做跪膝,体内(de)气血很容易就流注到膝盖上去了.膝盖就不会产生积液之类(de)东西.膝盖是筋之府,人体(de)筋都在这儿汇聚.膝盖是人体(de)一个动力源,所以我们一定要打通犊鼻穴,让膝盖保持强壮,这样人就不容易衰老.要知道,一个没有强壮膝盖(de)人看起来是老态龙钟(de).也就是说,如果一个人显老态了,那么他(de)膝盖肯定是磨损得很厉害.老年人“引血下行三部曲”:第一步是推腹,把新鲜血液先引到腹部上去;第二步是跪膝,把气血引到膝盖上去;第三步才是做金鸡独立,把气血引到脚上去.照此三部曲做下去,气血就全引下去了,而全身得血液循环就通畅了.解溪穴在脚腕上.“溪”是溪流之意,人体里(de)溪流就是血流.“解溪”就是把腿上(de)血解运到脚上去,打开一个通道.解溪穴就在平时系鞋带(de)那个位置,也就是脚腕和脚背交接(de)地方.您先用大拇指按这儿,然后一抬脚尖,马上有个硬筋把您(de)手给弹开了,硬筋旁边(de)窝就是解溪穴.解溪穴是一个让人全身放松(de)要穴.转脚腕就可以活动到解溪穴.解溪穴对老年人尤为重要,除了能让人放松之外,还是一个治疗脑供血不足(de)要穴.因为人体所需要(de)大循环是气血先下到脚上然后再上到脑部,反复循环.改善脑供血不足首先要改变脚部供血,只有脚上(de)供血足了,脑上(de)供血才能足.通过刺激解溪穴,可以得到改善.陷谷穴脚上第二趾和第三趾之间有一个缝,从接缝(de)地方往脚背方向上走5厘米(de)地方就是陷谷穴.陷谷穴非常敏感,能够直接通到鼻窍,所以它是一个治疗鼻炎(de)要穴.当鼻子不通气时,揉揉陷谷穴很快就会通.这个穴位里面有个“陷”字,就是下垂(de)意思.它通常治疗胃下垂很有效果,能够帮助提升人体阳气.另外它还有一些辅助功能,比如治疗头痛、尤其是对太阳穴痛疗效非常明显.内庭穴内庭穴在第二脚趾和第三脚趾之间(de)一条缝上.它可以祛胃火,相当于人体自生(de)牛黄解毒丸.凡是有胃火引起(de)牙痛、咽喉痛、鼻出血都可以揉内庭穴,它(de)祛热、祛胃火作用非常好.厉兑穴厉兑穴是胃经(de)最后一个穴位.“厉”是噩梦(de)意思,“兑”是八卦中(de)一卦,代表沼泽.“厉兑”(de)意思就是掉进噩梦(de)沼泽中.对于有神经错乱症状(de)人来说,厉兑穴能够静心安神.。
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21个穴位
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21个穴位人体361穴位详解高清彩图"脾经"穴位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部位,是针灸治疗疾病的刺激点与反应点。
腧与“输’通,有转输、输注的含义;“穴”即孔隙。
所以,腧穴的本义即是指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转输或输注于体表的分肉腠理和骨节交会的特定的孔隙。
分为经穴、经外奇穴和阿是穴、耳穴四类。
功能输注脏腑经络气血,沟通体表与体内脏腑的联系。
一、隐白穴(脾经) yǐn bái别名:鬼垒穴,鬼眼穴,阴白穴取穴方法:隐白穴位于人体的足大趾末节内侧,距趾甲角0.1寸。
穴位解析:1)隐白。
隐,隐秘、隐藏也。
白,肺之色也,气也。
该穴名意指脾经体内经脉的阳热之气由本穴外出脾经体表经脉。
本穴有地部孔隙与脾经体内经脉相连,穴内气血为脾经体内经脉外传之气,因气为蒸发外出,有不被人所觉察之态,如隐秘之象,故名。
2)鬼垒、鬼眼。
鬼,与神相对,指穴内气血来自地部。
垒,堡垒也,土堆也。
眼,孔眼也。
鬼垒、鬼眼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之内部。
理同隐白名解。
3)阴白穴。
阴,地部也。
白,气也。
阴白名意指本穴的气血物质来自地部,且为肺性之气。
理同隐白名解。
4)脾经井穴。
井,地之孔也。
因本穴有地部通道与脾经体内经脉相通,为孔井通道,故为脾经井穴。
5)本穴属木。
属木,指本穴气血物质运行变化表现的五行属性。
本穴物质为地之地部的气化之气,其性温湿,有木的生发特性,故其属木。
附注:足太阴经所出为“井”。
隐白穴意义:脾经体内经脉的气血由本穴外输脾经体表经脉。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湿热之气,位处地之上部天之最下部。
运行规律:湿热之气由地之地部上至地之表部。
功能作用:生发脾气。
主治疾病:腹胀,便血尿血,月经过多,崩漏,癫狂多梦,惊风。
〖人体穴位配伍〗配地机穴、三阴交穴治疗出血症。
〖治法〗寒则通之,热则泻之。
〖生理解剖〗有趾背动脉;为腓浅神经的足背支及足底内侧神经。
二、三阴交穴(脾经) sān yīn jiāo别名:承命穴,太阴穴,下三里穴取穴方法:三阴交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3寸,胫骨内侧缘后方(足内踝上缘四指宽,在踝尖正上方胫骨边缘凹陷中)。
上脘中脘下脘 每天按按瘦全身
上脘中脘下脘每天按按瘦全身每个人都想拥有令人称羡的完美曲线。
于是,运动、控制饮食、瘦身SPA成为了每日必做的三部曲,可是效果并不明显。
那么,您不妨试试穴位按摩。
中医认为,每天常按上脘中脘和下脘等3大养生穴位,可达到瘦全身的目的。
上脘穴:按揉为食道减负上脘穴的最大功效就是刺激肠道蠕动,经常刺激此穴位,是对食道的最佳保护,避免饮食过快,造成食物淤积于胃部,产生消化不良,从而导致体重上升。
该穴位置:此养生穴位在胃的上部,在肚脐上方5寸的位置。
养穴方法:将食指和中指并拢,按照顺时针的方向按揉上脘穴3分钟,就可以达到刺激穴位的目的。
在为自己准备早餐的同时,就可以随手按压此穴位!中脘穴:艾灸加快胃蠕动常刺激中脘穴,胃部蠕动会加快,吞噬细胞吞噬病原微生物的能力也会增强,还可提高人体免疫力。
扎杨,食物在胃部就可进行有效咀嚼,增强消化能力,促进全身脂肪的燃烧。
该穴位置:肚脐上方4寸的地方就是我们要找的中脘穴。
养穴方法:除了按摩此养生穴位外,艾灸是刺激中脘穴的最佳方法。
具体方法为:将姜切薄片,并将其熏烤,姜汁通过热度渗入皮肤,中脘穴便得到刺激。
下脘穴:按压让毒素不滞留下脘穴掌管食物由被初次咀嚼到真正消化的中转过程。
如果此处不通畅,则容易让体内毒素逐渐增多,造成小腹、臀部或者大腿处的脂肪堆积,让女人显得多余粗重。
该穴位置:在肚脐上方的2寸处就可以找到它哦!养穴方法:不妨每日用双手大拇指按压此养生穴位,让食物顺利完成初步切碎到彻底消化的全过程,有助于全身的减肥。
辰时(清晨7点~9点)按摩效果最佳辰时,胃经正在工作,消化系统异常旺盛。
此时,正是控制体重的黄金时段。
最佳的减肥法是为了自己准备一顿丰盛的早餐,以促进肠胃道的蠕动,补充一整天的能量,并且还要刺激号称“健胃三宝”的上脘穴、中脘穴、下脘穴,才能加快身体代谢,加速血液循环,逐步达到瘦全身的目的。
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
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
按摩调理脾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 肚脐按摩法:用手指轻柔地按摩肚脐周围的穴位,顺时针方向按摩5-10分钟,可以促进脾胃消化功能的提高。
2. 三阴交按摩法:位于内踝骨尖与距内踝骨尖3横指宽的骨间凹陷部位,用拇指指腹轻柔按揉15-20分钟,可以增加脾胃生化能力。
3. 肚腹推拿法:用手掌自胸部开始,顺时针方向沿着脐周围进行推拿按摩,每次按摩10-15分钟,有助于刺激胃肠蠕动和促进消化。
4. 咀嚼按摩法:在咀嚼食物时,可以用舌尖轻轻按摩牙齿和口腔内部,刺激唾液分泌,帮助饭后消化。
5. 推腹按摩法:平躺在床上,用手掌按摩腹部,顺时针方向进行推拿,每次按摩10-15分钟,可以刺激脾胃气机。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按摩时要轻柔而有节奏地按摩,不要用力过大,以免受伤。
此外,如果出现严重的脾胃问题或疾病,应及时就医,遵循医生的指导进行治疗。
(完整版)人体穴道图解(完整版)
人体穴道(那是相当的专业,让你大长见识)特效穴位:1.合谷:对感染性炎症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果,增强机体的防御能,对于白细胞具有双向调整作用,能使血液中血小板明显增加,可使血清中的球蛋白含量上升,对甲状腺机能具有调整作用,对血液循环功能有调整作用,轻手法引起血管收缩,重手法引起血管扩张,能降低高血压病人血中胆固朜的含量。
2.手三里:针刺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及小肠的运动机能,具有明显增强作用。
3.曲池:治皮肤的要穴,艾灸该穴可使血糖上升,能使血小板显著增加,具有增强白细胞的吞噬功能,对于感染炎症的病人,具有较高的防治效率。
4.迎香: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有效率达70~90%。
5.颊车:对甲亢病人有治疗效应。
6.人迎:有显著的降压效果,尤其对收缩压最显著。
7.足三里:①对胃的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作用,对胃酸和胃蛋白有双向调整作用,②增强胆囊运动和排空能力,使胆汁流量增多增快,③具有调整血压作用,④对病人血糖有影响,⑤能使血液中细胞总数增加,艾灸足三里,大椎,脾俞可使白细胞迅速上升,针刺能使痛阈明显升高,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损伤神经的恢复。
8.丰隆:针刺丰隆穴可引起血管收缩反应,配曲池对原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有显效,并可降低外周血管阻力。
9.解溪:能促进神经再生,促进受损伤神经功能的恢复。
10.10.公孙:针刺公孙穴对胃的里蠕动,张力,排空,大小肠以及阑尾的运动机能,均有明显的增强作用,对胃酸的分泌有抑制作用,消化道溃疡,幽门痉挛,胃内容物滞留有良好作用。
11.三阴交:为消化,生殖,泌尿系统,妇科疾患之常用要穴,三阴交配合谷,秩边,针刺后立即加强子宫收缩,且持续时间延长,对妇科疾病手术的镇痛作用十分显著,对于膀胱张力具有调节作用,治疗阵发性房心动过速,心房颤动以及室性早博都有一定的疗效。
12.阴陵泉:下痢里急后重,推之针之,桴鼓相应,所苦顿解。
13.少海:可缓解结肠痉挛,对痉挛性结肠炎的治疗有良效。
【三间穴】三间穴位位置图、按摩手法及作用_小红提养生网
【三间穴】三间穴位位置图、按摩手法及作用_小红提养生网【三间穴名解】三间:间,间隙;此穴在手第2掌指关节后陷处,为手阳明大肠经第三个穴位,故名。
【三间穴位位置图】三间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三间穴位于人体的手背第二掌骨桡侧,掌骨小头后方凹陷处,握拳取穴。
【按摩三间穴位的作用】缓解治疗发热、目痛、牙痛、咽喉肿痛、唇焦口干、气喘、腹部疼痛、消化不良、手部肿痛等【按摩三间穴的功效】利咽、泄热止痛。
【三间穴位配伍】三间穴配攒竹穴缓解治疗圆翳内障、青盲、云雾移睛、视物昏渺等【针刺三间穴的方法】三间穴直刺0.5-0.8寸,局部麻胀,或向手背放散【艾灸三间穴的方法】三间穴艾条灸5-10分钟,三间穴艾炷灸3壮。
【按摩三间穴按摩方法】用是指指腹按压三间穴,注意按压时力度要适中,每次按摩5分钟,每日2次。
【三间穴的功能主治】因腧穴部位多有神经分布,故不宜自行针灸。
功效机制清泻阳明,通调腑气,通经活络此穴是手阳明大肠经脉气所发,具有清热解毒、清泻阳明火热、散解头面风热、消肿止痛之功,可治疗阳明热盛、风热上扰的头面五官疾患;手阳明大肠经循胸络肺属大肠,此穴通过清泻阳明郁热,宣畅气机、通调腑气的作用,可用于治疗热邪壅滞、气机不畅的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等;此穴为大肠经输穴,五行属性属木,木通肝气,性善条达,通经活络、舒筋利节之力较强,长于疏调手阳明大肠经气血,治疗上肢痿痹、瘫痪;又因此穴位于手部掌指关节处,能祛风除湿、舒筋利节,可治疗手部肿痛、麻木、瘫痪等。
主治病症身热头痛、咽喉肿痛、口干齿痛、鼻衄目痛;胸闷气喘、腹胀肠鸣、泄泻痢疾;肩臂疼痛、上肢瘫痪;手指及手背肿痛、手指屈伸不利。
扁桃体炎,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青光眼,手指肿痛,肩关节周围炎等。
配伍应用肠鸣而泄:三间、神阙、水分(《神应经》)。
下片牙痛:三间、承浆、颊车、合谷、列缺(《针灸逢源》)。
喉痹咽如哽:三间、阳溪(《备急千金要方》)。
头热鼻鼽衄:三间、中管、偏历、厉兑、承筋、京骨、昆仑、承山、飞扬、隐白(《备急千金要方》)。
肝经胃经脾经重要穴位图及说明(建议收藏)
肝经—-—大敦、行间、太冲、中封几个穴位的位置与功能肝经的穴位比较少,就14个,有很多还根本不好找。
其实,我们日常生活中也没必要用那么多,一般能使用其中四五个,就对身体非常有好处了。
肝经一般不太容易找准确,这里有一个很好办法,就是做个劈叉动作,用个手指去摸大腿根,有一根硬筋,顺着硬筋往下走就是肝经了。
肝经上的穴位,有的可以一带而过,了解一下名称即可,有的则需要每天反反复复地揣摩、深思。
因为,有的穴位会像您最亲的人一样,不离不弃地伴随您一生。
穴位中称:大敦穴(井木穴)治崩漏、月经过多等出血症:艾灸大敦穴“敦”是厚的意思,“大敦"就是特别厚。
大敦穴又是一个井穴,“井”是源头的意思。
中医讲肝藏血,所以肝经上的大敦穴能治疗出血症,且主要是下焦出血,像崩漏、月经过多等。
处理大敦时,经常使用的方法是艾灸.穴位位置:在足大趾外侧趾甲角旁一分。
主治疾病:大敦是人体足厥阴肝经上的主要穴道之一,1。
古代的医家一致认为此穴是治疗疝气的特效穴位。
《玉龙歌》“七般疝气取大敦。
"《胜玉歌》“炙罢大敦除疝气。
”2.疏肝理气的作用最强,善治因气郁不舒引起的妇科诸症,如闭经、痛经、崩漏,更年期综合症。
3。
同时也是治疗男子阳痿、尿频、尿失禁的要穴,用指甲轻掐此穴还有通便之效4。
此穴还是治疗肝脏慢性病必不可少的治疗和保健要穴最佳方法:此穴用艾炙效果最好穴位名称:行间穴(荥火穴)出现牙痛、腮帮子肿、口腔溃疡、鼻出血、舌尖长泡等心火旺的症状:揉行间穴。
穴位位置:在脚的大拇趾和第二趾根部之间的中央起,稍靠近大指趾侧之处,在脚的表面交接处上就是行间穴。
主治疾病:“荥主身热",行间属火,行间是散心火的,为肝经的子穴,最善治头面之火,如目赤肿痛、面热鼻血等,眼睛胀痛掐此穴尤为显效。
《类经·图翼》“泻行间火而热自清,木气自下。
"还治心里烦热,燥咳失眠。
因肝经环绕阴器,行间还善治生殖器的热症,如阴囊温疹、小便热痛、阴部瘙痒等.对痛风引起的膝踝肿痛,点掐行间也有很好的止痛效果。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大全(附穴位示意图),快快收藏!
[ 主治] 各种原因引起的胸闷,呕吐,气逆,咳喘,痰鸣等症。
天枢
[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儿科学基础
1、儿科基础知识:小儿的解剖、生理和病理特点、2、儿科诊断基础:小儿常见病的四诊(望闻问切)
十天
小儿推拿基础
小儿推拿适应症、禁忌症、基本要求、推拿处方、注意事项;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详解及实际操作,老师一对一指导;
小儿推拿常用穴位:定位、操作、功效及主治。
小儿推拿临床运用
常见病及疑难病证治疗:
小儿推拿
全科班
小儿推拿中级+小儿推拿高级+一天校内真人小儿模特实操
+5天免费中医门诊实习+中医药博物馆游学
【证书】国家人社部双认证康复理疗师小儿推拿证书
【复训】一年之内免费复训
小儿推拿中级班3980(前10名送小儿推拿证书+开店扶持)
报名资料
身份证复印件、学历证复印件、个人近照(2寸蓝底照片4张以及电子版照片)
【小儿推拿高级班】招生简章
【招生对象】
以小儿推拿为职业者、获取小儿推拿专业资格者、增加小儿推拿专业技能者、为自己宝宝治疗保健者、小儿推拿爱好者。如医生、护士、医学院校毕业生等。
宋《苏沈良方》中有掐法治疗脐风口撮等症;
明清已有小儿推拿专科, 小儿推拿著作有30余种;
小儿推拿于2013年正式列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
小儿推拿至今兴起
【小儿推拿的核心优势】
阴谷穴的作用及功能主治
阴谷穴的作用及功能主治1. 什么是阴谷穴?阴谷穴是人体肚脐下方的一个穴位,也称为“阴关”、“曲骨”等。
它位于人体的脐中下方,距离肚脐约四寸的位置。
阴谷穴是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
2. 阴谷穴的作用阴谷穴是经络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通过按摩或针灸阴谷穴,可以起到以下作用:•调理脾胃:阴谷穴与脾经相通,按摩阴谷穴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缓解脾胃不适,如胃痛、腹胀等。
•缓解疼痛:阴谷穴是一个具有镇痛作用的穴位,按摩或针灸该穴可缓解各种疼痛,如腹痛、痛经等。
•调节生殖系统:阴谷穴与生殖系统有密切关系,针灸或按摩阴谷穴可调节生殖系统的功能,缓解月经不调、闭经等问题。
•改善精神状态:阴谷穴有平衡阴阳的作用,通过刺激该穴位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3. 阴谷穴的功能主治由于阴谷穴的多种作用,它在中医学中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
以下列举了一些阴谷穴的功能主治:•调理脾胃消化不良:按摩阴谷穴可以促进脾胃的消化吸收功能,改善消化不良、胃痛、腹胀等问题。
•缓解经期不适:阴谷穴与生殖系统有关,针灸或按摩阴谷穴可以缓解痛经、经期不规律等问题。
•减轻焦虑和抑郁:阴谷穴具有平衡阴阳的作用,按摩该穴位可以改善精神状态,减轻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缓解肩颈痛:阴谷穴位于腹部,在肩颈部位有放松肌肉、缓解疼痛的作用,按摩阴谷穴可以缓解肩颈痛和肌肉酸痛。
•调节排尿问题:阴谷穴位于下腹部,与膀胱有联系,针灸或按摩阴谷穴可以调节排尿问题,如尿频、尿急等。
•促进血液循环:按摩阴谷穴可以改善血液循环,缓解冷手、冷脚等问题。
总之,阴谷穴具有调理脾胃、缓解疼痛、调节生殖系统、改善精神状态等多种作用和功能主治,对多种常见病和慢性病的治疗都有一定的效果。
以上是关于阴谷穴的作用及功能主治的介绍,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果您在实践中使用阴谷穴,请务必咨询专业的中医医师或针灸师,以确保安全和有效性。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
穴位养生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脾胃是人体消化吸收的重要器官,然而现代生活中的不规律饮食、压力过大等因素,常常导致脾胃功能紊乱,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幸运的是,中医学提供了一种简单而有效的方法来调理脾胃,即通过按摩身体上的穴位来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本文将介绍几个常用的穴位,详细说明它们的位置及按摩手法,帮助您改善脾胃问题,提升消化能力。
一、足三里穴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脛骨前缘与腓骨的交界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
按摩足三里穴可帮助消化功能,提高食物的吸收利用率。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脚平放在地面上。
2. 双手放在膝盖上,用拇指找到足三里穴,即位于小腿外侧凹陷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足三里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二、迎香穴迎香穴位于胸部,距离胸骨中线两侧各2寸处,是调理脾胃的主要穴位之一。
按摩迎香穴有助于消化功能的恢复,缓解胃部不适。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直立,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双手的食指指腹找到迎香穴,即位于两侧胸骨中线外侧各2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迎香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三、大横穴大横穴位于手臂外侧,尺骨与桡骨之间,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大横穴可促进胃肠蠕动,增强消化功能。
按摩方法:1. 坐于椅子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垂放。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大横穴,即位于手臂外侧,拇指指腹所在的位置。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大横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四、中脘穴中脘穴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是调理脾胃的重要穴位之一。
按摩中脘穴可以舒缓腹部不适,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按摩方法:1. 仰卧于床上,保持身体放松,双手自然放在腹部。
2. 用拇指和食指找到中脘穴,即位于腹部,距离肚脐中心点4寸处。
3. 用适度的力量,以顺时针方向按摩中脘穴,每次按摩约1-2分钟。
通过按摩这些穴位,您可以有效调理脾胃,促进消化功能的恢复。
天枢穴的功能主治
天枢穴的功能主治1. 什么是天枢穴?天枢穴是人体上的一个重要穴位,位于腹股沟的中央处,是足三里穴以下的第一穴。
根据中医理论,天枢穴与脾胃功能密切相关,是人体上的要穴之一,具有重要的调养和治疗作用。
2. 天枢穴的位置天枢穴位于腹股沟的中央位置,大致在脐下四寸(寸为中医学中的长度单位,等于大拇指第一关节的宽度)的位置。
具体而言,天枢穴位于腹直肌与股直肌之间的股沟内,是一个比较容易找到的穴位。
3. 天枢穴的功能天枢穴是中医学中的一个重要穴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主要包括以下方面:•调理脾胃:天枢穴是脾胃经络的关键穴位之一,通过刺激天枢穴可以促进脾胃的功能活动,增强消化吸收能力,改善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问题。
•调节水液代谢:天枢穴与人体的水液代谢密切相关,可以帮助排除体内湿气、消散体内水肿,对于尿频、水肿等问题有辅助治疗作用。
•缓解腹痛:天枢穴是治疗腹痛的重要穴位之一,适用于多种腹痛情况,包括胃痛、腹胀、痛经等,通过按摩天枢穴可以缓解相应的疼痛症状。
•舒缓肠胃功能紊乱:天枢穴可以帮助调节肠胃的蠕动功能,对于腹泻、便秘等肠胃功能紊乱问题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平衡体内阴阳:在中医理论中,天枢穴被认为是调节阴阳平衡的关键穴位之一,通过刺激天枢穴可以调整阴阳失衡的症状,如面色苍白、气虚乏力等。
4. 天枢穴的按摩方法按摩天枢穴是一种简单又有效的自我保健方法,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进行:1.找准天枢穴的位置:首先,在平躺的状态下,将手放在脐下四寸的位置,掌心朝向自己的身体。
在这个位置会感觉到一个稍微凹陷的地方,这就是天枢穴。
2.按压天枢穴:用拇指或食指的指腹,轻轻按压天枢穴,每次按压持续10-15秒。
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按压力度,感觉舒适即可。
3.按摩天枢穴:可以选择用旋转的方式按摩天枢穴,顺时针旋转或逆时针旋转约10圈,然后再反方向旋转。
5. 注意事项在按摩天枢穴时,有一些注意事项需要遵守:•按摩力度要适中:按摩天枢穴时,力度不要太大,以避免对穴位造成伤害。
脏腑图点穴按摩疗
脏腑图点穴按摩疗脏腑图点穴按摩疗法目录第一章总论第一节师训第二节论脏腑第三节论女子行经及胎儿第四节论痰第五节论气候变换与人身内部气分的相互关系第二章按摩穴位和手指手腕练习法第一节按摩穴位头面部胸腹部腰背部手臂部脚腿部第二节练手指手腕法第三节手法第三章点穴法第一节胸腹部一、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二、胸腹部及任脉点穴法说明三、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要点四、治胸腹部及任脉各穴的感觉第二节腰背部一、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二、治腰背部及督脉点穴法说明三、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要点四、治腰背部及督脉各穴的感觉第三节四肢一、臂部分筋法二、腿三、四肢分筋法说明第四节头面部一、治头痛法二、治牙痛法三、治口眼蜗斜法第五节小儿科点穴法第六节其它专用手法一腾骨法二、治羊毛疹法三、治穿肠毒法第四章临症概要下篇第一章气分各症第一节、气结胸第二节、气水臌第三节、气膈及转食第四节、夹肋痞第五节、肋下气积第六节、癫狂第七节、气滞第二章脾胃各症第一节、脾胃各症第二节、噤口痢第三节、黄疸第四节、呃逆第三章肺病及吐血第一节、肺病第二节、喘第三节、吐血第四章虚痨第一节虚损第二节贫血痨第三节抽筋痨第四节稀屎痨第五节失眠第六节遗精第二章四肢各症第一节半身不遂第二节拘挛第三节下痿第四节鸡胸驼背第三章妇科及小儿科第一节血崩及痛经第二节气漫胎第三节产后痨第四节小儿诸症第四章杂症第一节夹气伤寒及内伤外感第二节头痛第三节大小便便血第四节鱼口难言第五节青盲第六节鹤膝风第七节羊毛疹第八节穿肠毒附:先师医案数则白石道人王炎发短消息加为好友白石道人王炎(龙云子)当前在线第一章总论脏腑图点穴法是按摩术的一种。
它是用不同的“指法”依照脏腑部位的经络、经筋、穴位,直接作用于人体的疾病。
这种独特的按摩方法,是王文先生得自一道人的口授,并赠《推按精义》一册。
对道人的教诲,和《推按精义》的要旨,领会颇深;并且从临床实践经验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因《推按精义》已遗失,无可查考,现仅就王文先生所授的《推按精义》中的重要理论,回忆选录。
补脾的穴位
补脾的穴位关于《补脾的穴位》,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体上存有许多的穴道,每一个穴道都存有一定的医治使用价值,我们能够掌握人体每个位置的穴道。
针对健脾的穴道关键有三阴交穴及其天枢穴等,三阴交穴关键是在踝关节的凹处,而天枢穴是在腹部的两边处。
针对健脾的穴道有什么及其穴道在哪儿,我们能够来掌握下边详细介绍的內容。
脾虚推拿三阴交穴部位:内踝尖上3寸,胚骨边缘处。
选穴方式:坚韧度骨同身寸的方式在内踝尖上直上3吋,自身的手指头,4指宽幅,轻按有一骨骼为踝关节,此穴坐落于踝关节边缘挨近骨边凹处。
方式:右手大拇指轻按三阴交穴,上下旋按20次;随后用左手轻按左三阴交穴,同前。
作用:举凡生理期不如意,分泌物,月经过多,过少,经前综合症,女性更年期综合征等,皆可医治;又此穴为足太阴脾经、足少阴肾经、足厥阴肝经交易会之处,因而运用普遍,除可健脾胃益血外,也可调式肝补肾壮阳。
亦有安神助眠之效,可促进睡眠。
脾虚推拿天枢穴部位:脐旁开2寸处。
选穴方式:前正中心线旁开2寸,当腹部肌肉以及鞘处,有第10肋间动、静脉支系及腹腔下动、静脉支系,布有第10肋间神经支系,浅层为结肠。
方式:双手放于腹部两边,中拇指轻按天枢穴,按揉30次。
作用:主冶胃肠病证,月经不调、经痛等妇科疾病。
脾虚推拿隐白穴部位:足大指甲根处里侧。
选穴方式:在足大趾末节里侧,距指甲角0.1寸。
方式:用右手大拇指轻按右足隐白穴,上下旋按20次;随后用左手大拇指轻按左足隐白穴,同前。
作用:主冶腹胀,便血,小便带血,月经过多,月经崩漏,颠狂,梦多,惊风。
配地机、三阴交医治出尿症。
脾虚推拿阴陵泉穴部位:踝关节内铡外缘。
选穴方式:在小腿肚里侧,踝关节里侧外缘与踝关节里侧缘中间的凹痕中。
方式:两手扶于双膝,用大拇指轻按阴陵泉穴转动揉20次。
作用:主冶腹胀,腹泻,水肿,黄疸;小便不畅,尿床,尿失禁;阴部痛,经痛,频繁遗精;膝痛。
脾虚推拿足三里穴部位:外膝眼底下3寸,踝关节两侧。
胃经腹部穴位:高清彩图人体穴位动态图详解
胃经腹部⽳位:⾼清彩图⼈体⽳位动态图详解胃经不容⽳取⽳⽅法:不容⽳位于⼈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6⼨,距前正中线2⼨。
不容⽳解析:不容,胃经的⽓⾎物质本⽳不为容纳也。
本⽳位处乳之下部,所受⽓⾎乃胃经上部区域脾⼟中的外渗⽔液,⾄本⽳后因⽆外界之热使其⽓化转变,其运⾏只是单纯的循经下传,故名。
不容⽳意义:胃经的地部经⽔由此通过。
⽓⾎特征:⽓⾎物质为地部经⽔。
运⾏规律:循胃经下传承满⽳。
功能作⽤:承传胃经的地部经⽔。
主治疾病:呕吐,胃病,⾷欲不振,腹胀。
〖⼈体⽳位配伍〗配中脘⽳治胃病。
〖治法〗寒则点刺出⾎,热则泻针出⽓。
〖⽣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探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及腹壁上动、静脉;当第七肋间神经分⽀处。
胃经承满⽳取⽳⽅法:承满⽳位于⼈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5⼨,距前正中线2⼨。
承满⽳解析:承,受也。
满,满盛也。
该⽳名意指胃经的地部经⽔在此满溢⽽⾏。
本⽳物质为不容⽳传来的地部经⽔,因本⽳所处为腹部⾁之陷,故⽽地部经⽔为屯积之状,⼜因本⽳⾁陷也浅,经⽔⼀注即满,故名。
承满⽳意义:胃经经⽔在此满溢。
⽓⾎特征:⽓⾎物质为地部经⽔。
运⾏规律:循胃经下传梁门⽳。
功能作⽤:存储胃经腹部的地部经⽔。
主治疾病:胃痛,吐⾎,⾷欲不振,腹胀。
〖⼈体⽳位配伍〗配⾜三⾥⽳治胃痛。
〖治法〗寒则点刺出⾎或灸之,热则泻针出⽓。
〖⽣理解剖〗当腹直肌及其鞘处,深层为腹横肌;有第七肋间动、静脉分⽀及腹壁上动、静脉;分布;当第七肋间神经分⽀胃经梁门⽳取⽳⽅法:梁门⽳位于⼈体的上腹部,当脐中上4⼨,距前正中线2⼨。
梁门⽳解析:梁,屋顶之横⽊也。
门,出⼊之通道也。
该⽳名意指胃经的⽓⾎物质被本⽳约束。
本⽳物质为承满⽳传来的地部经⽔,本⽳为腹部⾁之隆起(脾⼟堆积)处,有约束经⽔向下流⾏的作⽤,经⽔的下⾏是满溢之状,如跨梁⽽过,故名。
(承满⽳的经⽔是从上流下,何以梁门的堆积脾⼟能阻其下⾏?提问是站在地球重⼒场的⾓度看,若站在⼈体重⼒场的⾓度看则梁门的隆起部位为⾼地势,下⾏之⽔故⽽被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补脾健胃法:
补脾经:用拇指罗纹面在小儿拇指末节作旋推法。
穴位详解:脾经在小儿拇指末节罗纹面。
功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
主治:体质虚弱、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
应用:补脾经能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气血不足而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
注意事项:小儿脾胃多薄弱,不宜攻伐太甚。
在一般情况下,脾经穴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
中脘:
揉中脘:用食指或中指指端在中脘穴上做顺时针的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 简便定位:先找到剑突,剑突位于两肋缘中点,从剑突到肚脐为8寸,取其中点就是中脘穴(肚脐上4寸)。
功用: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嗳气、疳积等。
应用:揉中脘能健脾和胃,消食和中。
临床常用于泄泻、呕吐、腹胀、腹痛、食欲不振等症。
多与按压足三里、推脾经等合用。
解说
揉脐:用掌跟或中指指端着力,在宝宝的肚脐上轻轻揉动;也可以用掌跟放在脐上做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肚脐,又称“神阙”
功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
主治:腹泻、腹痛、疳积、便秘、呕吐、蛔虫性肠梗阻等。
应用:揉脐能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多用于腹泻、便秘、腹痛、疳积等症。
临床上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常配合应用,简称“龟尾七节,摩腹揉脐”,治疗腹泻效果较好。
穴名释义:“神”,指神气;“阙”,指门楼,牌楼。
神阙是指神气通行的门户。
解说:
揉丹田:用手掌大鱼际(手掌外侧肌肉隆起的部分)或掌跟放在宝宝的丹田穴上,做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丹田(关元)穴在肚脐下2-3寸。
功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
主治:腹痛、遗尿、疝气、尿频、癃(lóng)闭、水泻、脱肛等。
应用:1)揉丹田能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多用于小儿先天不足,寒凝少腹及腹痛、疝气、遗尿、脱肛等症。
常与补肾经、推三关、揉外劳等合用。
2)揉丹田对尿潴留有一定效果,临床上常与推箕(jī)门、清小肠等合用。
注意事项:揉丹田用于功能性尿潴留以及腹泻的水样便时,操作时间要相对长一些,可以提高疗效。
摩腹:用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无名指和小指并拢,在宝宝的腹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环形摩动。
功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腹泻、腹痛、厌食、呕吐、腹胀、疳积、便秘等。
应用:摩腹能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对于小儿腹泻、呕吐、恶心、便秘、腹胀、厌食等消化功能紊乱效果较好,常与捏脊、按压足三里合用,作为小儿保健手法。
注意事项:摩腹的方向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一般顺时针方向为泻法多,而逆时针方向则多为补法。
捏法:是用拇指、食指、中指三指轻轻捏拿肌肤,作用于背部正中,又叫“捏脊”。
从“长强穴”到“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时应由下向上捏拿。
(“长强”穴在人体尾骨最下端;“大椎”穴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间正中处。
当宝宝活动头部时,我们可以摸到活动的第7颈椎,下面是第1胸椎棘突,在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就是“大椎”。
)
捏脊时用食指屈曲,用食指中节的桡侧缘顶住皮肤,拇指前按,两指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
或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中两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肌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行。
在捏脊时每捏3~5遍后,在第4或第6遍时,每捏3次,将肌肤捏住向上提拉一次,称“捏三提一”,也可以“捏五提一”。
捏脊时捏拿肌肤不宜过多,但也不宜过少。
过多则不易向前推动;过少则皮肤较痛且容易滑脱。
捏拿时不要拧转肌
解说
脾腧穴位于背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先找到宝宝的肩胛(jiǎ)骨下角,两个肩胛骨下角的连线通过第7胸椎棘突(也就是两个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胸椎的交点处)。
它下面的突起依次是第8、第9、第10、第11胸椎棘突,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脾腧”穴。
按揉脾腧:将双手拇指指端放在脾俞穴处轻轻地环形揉动。
穴位详解
功用:健脾和胃、助运化、利水湿。
主治:黄疸、水肿、慢惊风、四肢乏力。
应用:按揉脾俞能健脾胃、助运化、祛水湿。
常治疗脾胃虚弱,乳食内伤,消化不良等症,多与推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合用。
注意事项:用揉法时用力的大小与补泻有一定的关系。
穴名释义:“脾”,指脾脏,“俞”指脏气转输之处。
本穴为脾脏气血转输之处,所以称为“脾俞”。
胃腧shù)穴位于背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
先找到宝宝的肩胛骨下角,两个肩胛骨下角的连线通过第7胸椎棘突(也就是两个肩胛骨下角的连线与胸椎的交点处)。
它下面的突起依次是第8、第9、第10、第11、第12胸椎棘突,其下方的凹陷处就是“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就是“胃腧”穴。
(注:“胃腧”穴是对称穴位)
揉胃腧:两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背部的胃腧穴处,用指腹和缓、轻柔的揉动。
解说
足三里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jìng)骨外侧旁开一横指处。
先找到髌骨,它的下缘是髌韧带。
在两侧有个凹陷,即“内膝眼”和“外膝眼”。
“外膝眼”下3寸(小儿四指并拢的长度),下方找到胫骨,胫骨外侧旁开一横指处为“足三里”。
按压足三里:宝宝仰卧位,令宝宝屈曲其膝部,双手拇指分别按放在足三里处,用指腹着力按压,一按一松,连续数次。
穴位详解
功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主治:腹胀、腹痛、腹泻、呕吐、下肢萎软无力。
应用:本穴属足阳明经,能健脾和胃、调中理气、导滞通络。
多用于消化系统疾病,常与推天柱骨、分腹阴阳配合治疗呕吐;与推上七节骨、补大肠治脾虚腹泻;且常与捏脊、摩腹等配合应用,作为小儿保健按摩之用。
穴名释义:“足”,指足部;“里”,意为寸。
因本穴位于“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所以称“足三里”。
揉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