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RFID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
物联网关键技术介绍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物联网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设备,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等各种需要的信息,与互联网结合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
其目的是实现物与物、物与人,所有的物品与网络的连接,方便识别、管理和控制。
而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来了解一下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中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就如同人类的五官感知外界环境一样。
它们能够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号,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线、声音等,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供后续处理和传输。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自动控制空调系统进行调节;湿度传感器则能监测空气湿度,智能地启动加湿器或除湿器。
在工业生产中,压力传感器用于监测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
它们变得更加小巧、灵敏、低功耗,并且能够适应各种恶劣的环境条件。
同时,多传感器融合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能够获取更全面、更准确的信息。
二、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来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
它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组成。
标签可以附着在物品上,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
阅读器通过发射无线电波来激活标签,并读取其中的信息。
天线则用于在阅读器和标签之间传递信号。
RFID 技术在物流、零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在物流中,通过在货物上贴上 RFID 标签,可以实现货物的快速识别和跟踪,提高物流效率,减少人工操作的错误。
在零售领域,RFID 标签可以用于库存管理,实时了解商品的库存数量和位置。
三、无线通信技术无线通信技术是物联网实现数据传输的重要手段。
其中,蓝牙、WiFi、Zigbee 等短距离无线通信技术,以及 4G、5G 等移动通信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
在当今社会,物联网技术已经渗透到了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而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技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进行简要论述。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什么是RFID技术。
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技术。
它是一种通过射频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技术。
RFID系统由标签、读写器和相关的应用软件组成。
标签是RFID系统的核心,它可以通过无线电波与读写器进行数据通信,实现物品的识别和信息的读写,而读写器则负责发射射频信号和读取标签上的信息。
在物联网中,RFID技术可以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
首先是物流领域。
传统的物流管理中,人工操作容易出现错误,而且耗时耗力。
而引入RFID技术后,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和追踪,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的效率和精度。
此外,在零售业中,RFID技术也可以用于商品的库存管理和防盗,提高了零售业的盈利能力。
除了物流和零售业,RFID技术在工业生产、医疗保健、农业等领域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在工业生产中,RFID技术可以用于生产线的自动化管理和产品质量追溯;在医疗保健领域,RFID技术可以用于患者信息的管理和医疗器械的追踪;在农业领域,RFID技术可以用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和畜牧业的动物追踪。
然而,尽管RFID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但它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成本问题。
目前,RFID标签的成本相对较高,这使得一些中小型企业难以承担。
其次是隐私和安全问题。
由于RFID技术的特性,一些人担心它可能被用于个人隐私的侵犯和信息的泄露。
另外,RFID技术的标准化和互操作性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业界和学术界正在积极探索RFID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例如,研究人员正在致力于降低RFID标签的成本,提高其性能,并加强RFID系统的安全性。
此外,一些国际标准化组织也在推动RFID技术的标准化工作,以便不同厂商生产的RFID设备和标签可以实现互操作。
RFID的四个关键技术
RFID的四个关键技术物联网中的RFID有四个关键技术:标签的能量供应、标签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和多目标识别技术。
(1)标签的能量供应有源标签自带电池,用于给数据载体供电。
而无源标签工作所需能量则从射频电磁波束中获取,和有源射频识别系统相比,无源系统需要较大的发射功率,射频电磁波在标签上经射频检波、倍压、稳压、存储电路处理,转化为标签工作所需的工作电压。
(2)标签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标签回送到阅读器的数据传输方式可归结为三类:①利用负载调制的反射或反向散射方式(反射波的频率与阅读器的发送频率一致);②利用阅读器发送频率的次谐波传送标签信息(标签反射波与阅读器的发送频率不同,为其高次谐波(n倍)或分谐波(1/n倍));③其他形式。
(3)数据传输的完整性与安全性由于数字信号在传输的过程中会受到干扰,故其传输至接收端可能发生误判,为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可以使用校验和法来识别传输错误并进行校正,最常用的是奇偶校验法以及冗余校验法。
在与安全相关的领域,例如出入系统、售票系统等越来越多地应用射频识别系统,在数据传输的过程中难免不受到攻击,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防范措施保证数据安全,例如可以通过在阅读器与标签之间建立密钥来对要传输的数据进行加密,达到安全的目的。
(4)多目标识别技术(反碰撞算法)当阅读器信号作用范围内存在多个标签,同一时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签向阅读器返回信息时,将产生冲突。
解决冲突的算法称为反碰撞算法。
传统无线电技术(如通信卫星、移动电话网)已有空分多路法、频分多路法、时分多路法以及码分多路法来解决类似问题。
但在射频识别系统中,由阅读器和标签构成的无线网络有以下特征:①规模:每个阅读器工作区域内可能存在大量标签;②体积:标签附着在各种商品上,体积不能太大;③成本:粘贴标签的商品本身价值可能很低,所以标签的成本不能太高;④通信量:标签内包含的信息量很少,阅读器与标签间的通信时间很短。
物联网领域中RFID技术的使用教程
物联网领域中RFID技术的使用教程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是近年来快速发展的领域,通过无线传感器和互联网技术,实现各种设备和物品的互联互通。
在物联网应用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为一种实时无线识别和跟踪技术,RFID不仅在物流管理、供应链追踪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也在智能城市、智能交通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篇文章将向你介绍RFID技术在物联网领域中的使用教程,帮助你了解如何使用RFID技术实现物品的识别、追踪和管理。
1. RFID技术的基本原理RFID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进行数据传输和识别的技术。
它由三个主要组件组成:RFID标签(Tag)、RFID读取器(Reader)和RFID中间件(Middleware)。
RFID标签是一种被动设备,内置有微型芯片和天线。
当RFID读取器发送射频信号时,标签通过接收并解码信号来向读取器发送唯一的识别码。
RFID读取器是用于发送和接收RFID信号的设备。
它通过射频识别标签,并将标签所携带的信息传输到RFID中间件或相关系统中。
RFID中间件是一个软件层,可用于管理RFID标签的识别数据,并与其他系统(如数据库或企业资源计划系统)进行集成。
2. 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2.1 物品识别与追踪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一个重要应用是物品的识别与追踪。
通过将RFID标签粘贴或嵌入到物品中,可以对物品进行唯一识别和跟踪。
在仓储和物流管理中,RFID标签可以用于实时跟踪货物的位置和状态,提高物流的效率和可视化程度。
在智能零售中,RFID标签可以帮助商家实时监控和管理库存,并提供更好的消费者服务体验。
2.2 智能交通系统RFID技术在智能交通系统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
例如,通过在车辆上安装RFID标签和道路上安置RFID读取器,可以实现实时的车辆识别和交通流量监控。
这可以帮助交通管理部门更好地管理交通流量,优化交通信号灯控制,减少拥堵和交通事故。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物联网的应用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及物联网的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oT)已经成为了引领变革的重要力量。
物联网将各种设备、物体与互联网连接起来,实现了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创新。
接下来,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以及其广泛的应用领域。
一、物联网的关键技术1、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获取信息的关键设备,它能够感知物理世界中的各种参数,如温度、湿度、压力、光照等,并将这些信息转换为电信号。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精度、灵敏度和可靠性不断提高,同时体积越来越小、成本越来越低,为物联网的广泛应用奠定了基础。
2、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技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接触即可完成信息的采集和传输。
它在物流、仓储、零售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能够实现快速、准确的物品识别和跟踪。
3、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与网络进行连接和数据传输。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蓝牙、WiFi、Zigbee、NBIoT 等。
这些技术各有特点,适用于不同的场景和应用需求。
例如,蓝牙适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连接,而 NBIoT 则适用于大规模的物联网设备接入,具有覆盖广、功耗低等优点。
4、云计算和大数据技术物联网产生的海量数据需要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进行处理和分析。
云计算提供了弹性的计算资源和存储空间,能够满足物联网数据处理的需求。
大数据技术则能够从海量的数据中挖掘出有价值的信息,为决策提供支持。
5、人工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在物联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如通过机器学习算法对传感器数据进行预测和分析,实现智能控制和优化。
同时,图像识别、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也为物联网的人机交互提供了更加自然和便捷的方式。
6、网络安全技术随着物联网设备的增多和应用场景的扩展,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
保障物联网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成为了至关重要的任务。
物联网关键技术有哪些-有什么-包括什么
物联网关键技术有哪些-有什么-包括什么随着物联网的发展越来越迅速,其包涵的技术也逐渐应用我们的生活中。
比如有: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节点技术;地面通信网络;空间卫星通信网络;通信协议;中间件技术等。
1.感知层的关键技术①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俗称电子标签(E-Tag),是一种利用射频通信实现的非接触自动识别技术。
RFID系统由射频标签、读写器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其中射频标签由天线和芯片组成,每个芯片包涵唯一的识别码。
读写器是依据必须要使用相应协议来读写标签信息的设备,通过网络系统进行通信,从而完成对射频标签信息的采集、解码、识别和数据〔管理〕,有手持式和固定式两种。
应用系统主要完成对数据信息的存储和管理,并能对标签进行读写控制。
②无线节点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的功能组成在不同的应用中有所不同,但一般由数据采集模块、处理模块、无线通信模块、定位系统、运动管理器和能量供应模块组成。
每个节点是一个微型的嵌入式系统,具有网络节点的终端和路由器的双重功能。
除了本地信息收集和数据处理外,它还必须存储、管理和融合从其他节点转发的数据。
2.网络层的关键技术①地面通信网络在通信层,物联网承载网正从人与人的连接走向人与物以及物与物的连接,万物互联是一种必定的趋势。
它要么是有线传输,要么是无线传输。
②空间卫星通信网络物联网是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无法为大面积或特定领域(如沙漠、海洋等)提供高发度、全覆盖的实时数据采集和数据传输服务,导致这些地区的物联网应用缺乏必要的远程通信网络支持。
此外,在严重的灾害条件下,地面基础设施容易遭到破坏和损毁,地面应急网络建设不便,这使得物联网应用和灾害应急监测受到限制。
卫星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正好可以弥补移动通信网络的不够。
3.应用层的关键技术①通信协议物联网的价值在于智能服务或业务的应用。
物联网不是一个 "单一的、孤立的 "网络,它与现有网络进一步融合,延伸并应用于各种网络环境,构成了一个无处不在的网络,其核心基础是业务应用协议的〔制定〕,这也是实现智能服务的基础。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包括哪些
物联网是一个集合,而旗下各类传感器(射频识别等传感技术)、各类有/无线传感网络、智能联动等技术才是物联网的根本。
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
从仿生学观点看,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
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的重要技术手段。
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
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证、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
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重要的信息采集技术之一。
WSN(无线传感网络)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或称神经末梢网)主要有ZigBee、蓝牙、NFC、Wi-Fi等表现形式。
上海秀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宋福鑫介绍到:“无线传感器网络是一种由独立分布的节点以及网关构成的传感器网络,安放在不同地点的传感器节点不断采集外界的物理信息,如温度、声音、震动等,相互独立的节点之间通过无线网络进行通信。
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每个节点都能够实现数据采集和数据的简单处理,还能接收来自其他节点的数据,并最终将数据发送到网关,再从网关获取数据,查看历史数据记录或进行分析。
扩展资料:物联网特征:物联网的基本特征从通信对象和过程来看,物与物、人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是物联网的核心。
物联网的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整体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
整体感知—可以利用射频识别、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感知设备感知获取物体的各类信息。
可靠传输—通过对互联网、无线网络的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送,以便信息交流、分享。
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应用
物联网射频识别技术应用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技术正逐渐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其中,射频识别技术(RFID)作为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一,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射频识别技术,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
它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而无需在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者光学接触。
RFID 系统通常由电子标签、阅读器和天线三部分组成。
电子标签就像是物品的“身份证”,存储着物品的相关信息。
阅读器则负责读取电子标签中的信息,而天线则在阅读器和电子标签之间传递射频信号。
在物流与供应链管理领域,RFID 技术的应用带来了巨大的变革。
以往,货物的追踪和管理往往依赖人工扫码和记录,效率低下且容易出错。
而采用 RFID 技术后,每个货物上都贴有电子标签,在货物运输的各个环节,通过阅读器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货物的信息,包括货物的名称、数量、批次、运输路径等。
这不仅提高了物流的效率,降低了成本,还大大减少了货物丢失和误送的情况。
在零售行业,RFID 技术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在库存管理方面,通过在商品上安装 RFID 标签,店员可以快速地进行库存盘点,及时了解商品的库存数量和位置,避免了传统盘点方式的繁琐和耗时。
在防盗方面,RFID 标签可以与防盗系统相结合,当未经过授权的商品被带出店铺时,系统会自动报警。
此外,在顾客购物体验上,RFID 技术也能有所提升。
比如,顾客可以通过自助结账通道,快速完成购物结算,无需逐一扫码商品。
在医疗领域,RFID 技术同样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药品管理中,每瓶药品上都贴上 RFID 标签,能够有效防止假药的流入,确保药品的质量和安全。
在医疗器械管理方面,可以实时跟踪器械的使用情况和位置,方便医院进行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对于患者管理,RFID 手环可以记录患者的个人信息、病历和治疗方案等,医护人员通过读取手环信息,能够快速了解患者的情况,提供更及时和准确的医疗服务。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OFweek 物联网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有哪些
1、传感器技术,这也是计算机应用中的关键技术。
大家都知道,到目前为止绝大部分计算机处理的都是数字信号。
自从有计算机以来就需要传感器把模拟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计算机才能处理。
2、RFID标签也是一种传感器技术,RFID技术是融合了无线射频技术和嵌入式技术为一体的综合技术,RFID在自动识别、物品物流管理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3、政府应该加大对产业的投入,这个投入可以不是资金,而是给企业更多的政策,特别是在操作系统、开发工具、IC设计等产业链中高端领域上从政策到资金都要加大投入。
在管理上引入重大资金投向问责制,对长期投入资金不能市场化、产业化的项目,定期论证评估,不能达标的关停并转甚至要追究责任。
4、减少盲目引进项目,在嵌入式与物联网的发展中,核心技术坚持鼓励国产化,从资金上、税收上加大力度向自主研发产品倾斜。
杜绝盲目引进产业链的中高端技术,特别是不能出现像其他行业一样,重复引进同一个外国品牌多条生产线的状况。
物联网与RFID应技术基础
物联网与RFID应技术基础物联网与RFID(射频识别)是当今迅速发展的信息技术领域中重要的两个概念。
物联网指的是通过互联的网络,将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实现物体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RFID技术则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能够通过无线电信号实现对物体的识别和跟踪。
在物联网的发展中,RFID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技术基础,对于实现物体的智能化管理和监控起到了关键作用。
一、RFID技术概述RFID技术,即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通过无线电波自动识别物体的技术。
它通过将一个微型芯片和一个天线封装在一个标签中,利用读取设备发射的无线电波能量来激活并读取标签中存储的信息。
RFID 技术有着识别速度快、无需直接接触、可远距离识别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供应链管理、物流追踪、资产管理等领域。
二、物联网的概念与特点物联网是指通过互联的物体设备和传感器与互联网进行连接,实现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和共享。
物联网的特点主要包括广泛的连接性、智能互联、异构性和海量数据处理等。
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不同终端设备之间的连接和智能化管理,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巨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三、物联网与RFID的关系物联网与RFID有着密切的关系。
首先,RFID技术是物联网实现的重要技术基础之一。
RFID标签作为物联网中的节点设备,能够为物体赋予唯一的身份信息,并通过无线识别和通信技术与其他设备进行连接。
其次,物联网的发展促进了RFID技术的应用和推广。
随着智能设备和传感器的广泛应用,RFID技术在供应链管理、仓储物流、智能交通等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四、物联网与RFID应技术基础的应用领域1. 供应链管理:物联网结合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流环节中的货物、运输工具等进行实时监控和跟踪。
通过RFID标签的识别和读取,可以实现对货物的自动识别、计数和定位,提高供应链的效率和可视化管理水平。
2. 智能交通:物联网与RFID技术的应用,可以实现对车辆和交通设施的智能管理和监控。
物联网中的RFID技术(八)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已经成为了一个热门的话题。
物联网是指利用互联网技术连接各种物品,实现物品之间的信息交换和互动。
而在物联网中,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识别技术,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FID技术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通过无线电频率实现对物品的自动识别和跟踪。
它通过在物品上植入微型芯片和天线,利用电磁波与读写器之间进行无线通信,实现对物品的实时监控和管理。
在物联网中,RFID技术可以用于实现物品的智能识别、追踪和管理,为物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了便利。
首先,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
在传统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人们需要手工对物品进行识别和管理,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错误。
而利用RFID技术,可以在物品上植入微型芯片,通过读写器对物品进行自动识别和记录。
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对物品的识别准确率和速度,为生产和流通过程提供了便利。
其次,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物品的追踪和管理。
在传统的生产和流通过程中,物品的追踪和管理需要人工进行,存在管理不及时、信息不准确的问题。
而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对物品的实时追踪和监控,及时了解物品的位置、状态和流向。
这样一来,可以提高对物品的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保障物品的安全和质量。
此外,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还可以实现对物品的智能交互。
在传统的物品使用过程中,人们需要手动进行物品的识别和操作,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现错误。
而利用RFID技术,可以实现物品和设备之间的无线通信,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和操作。
这样一来,可以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物品使用体验,提高生活和工作的效率。
总的来说,RFID技术作为物联网中的重要技术之一,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它在实现对物品的智能识别、追踪和管理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为物品的生产、流通和使用提供了便利。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相信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便利。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RFID
题目: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RFID一、物联网简介1、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由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理设备可以在无人工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协同和互动,为人们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
物联网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实现物体的标识功能;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物体的识别、感知功能;通过网络将感知层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主要实现信息的传输;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
概括的说就是:感知识别是一个基础,网络传输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支撑,智能应用是一个标志和体现。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主要有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采集和编码层组成。
应用层是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上的应用系统,可以分为商业贸易、物流、农业、军事等等不同种类的应用系统。
网络层是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包括有Internet,WIFI网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等网络。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包括条码、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蓝牙等在内的自动识别与近场通信技术回去物品编码信息的过程。
编码层是物联网的基石,是物联网信息交换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字。
3、物联网的特征物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物联网应用了大量的感知技术,物联网上应用了多种类型传感器,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不一样。
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进行信息采集。
物联网是建立互联网上的凡在网络,物联网技术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在传输海量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物联网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根据不同的客户实现不同的要求。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1、RFID技术
是物联网中“让物品开口说话”的关键技术,物联网中RFID标签上存着规范而具有互通性的信息,通过无线数据通信网络把他们自动采集到中央信息系统中实现物品的识别。
2、传感器技术
在物联网中传感器主要负责接收物品“讲话”的内容。
传感器技术是从自然信源获取信息并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变换、识别的一门多学科交叉的现代科学与工程技术,它涉及传感器、信息处理和识别的规划设计、开发、制造、测试、应用及评价改进活动等内容。
3、无线网络技术
物联网中物品要与人无障碍地交流,必然离不开高速、可进行大批量。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汇总
物联网的关键技术汇总在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物联网已经成为了引领创新和变革的重要力量。
物联网将各种设备、物品和系统通过网络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的感知、控制和管理,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和效率提升。
而要实现物联网的这些功能,离不开一系列关键技术的支持。
一、传感器技术传感器是物联网的“触角”,负责感知和采集物理世界中的各种信息。
它们能够测量温度、湿度、压力、光照、声音、位置等各种参数,并将这些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或数字信号,以供后续的处理和分析。
例如,在智能家居中,温度传感器可以感知室内温度,当温度过高或过低时,自动控制空调系统进行调节;在智能交通领域,车辆上的传感器可以实时监测车速、油耗、轮胎压力等信息,为驾驶员提供驾驶辅助和车辆维护建议。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性能也在不断提升,体积越来越小、精度越来越高、功耗越来越低,同时成本也在逐渐降低,这使得传感器能够更广泛地应用于物联网的各个领域。
二、射频识别技术(RFID)RFID 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通过无线电波来识别和读取附着在物体上的标签信息。
RFID 系统由标签、阅读器和天线组成。
标签可以分为有源标签和无源标签。
有源标签自带电源,能够主动发送信号,传输距离较远,但成本较高;无源标签则依靠阅读器发射的电磁场获取能量来工作,传输距离相对较短,但成本较低。
在物流领域,RFID 技术可以实现对货物的快速识别和跟踪,提高物流效率和准确性;在零售行业,商品上的 RFID 标签可以帮助商家实时掌握库存情况,进行智能化的库存管理。
三、无线通信技术物联网中的设备需要通过无线通信技术进行数据的传输和交换。
常见的无线通信技术包括 WiFi、蓝牙、Zigbee、LoRaWAN 等。
WiFi 技术适用于覆盖范围较大、数据传输速率要求较高的场景,如家庭和办公场所的网络连接。
蓝牙技术则主要用于短距离、低功耗的设备之间的通信,如耳机、鼠标、键盘等。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
实现物联网的五大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之感知层:传感器技术、射频识别技术、二维码技术、微机电系统1.传感器技术传感技术同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一起被称为信息技术的三大技术。
从仿生学观点,如果把计算机看成处理和识别信息的“大脑”,把通信系统看成传递信息的“神经系统”的话,那么传感器就是“感觉器官”。
微型无线传感技术以及以此组件的传感网是物联网感知层的重要技术手段。
2.射频识别(RFID)技术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简称RFID)是通过无线电信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的无线通讯技术。
在国内,RFID已经在身份证、电子收费系统和物流管理等领域有了广泛应用。
RFID技术市场应用成熟,标签成本低廉,但RFID一般不具备数据采集功能,多用来进行物品的甄别和属性的存储,且在金属和液体环境下应用受限,RFID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3.微机电系统(MEMS)微机电系统是指利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工艺,经过微米级加工,得到的集微型传感器、执行器以及信号处理和控制电路、接口电路、通信和电源于一体的微型机电系统。
MEMS 技术属于物联网的信息采集层技术。
4.GPS技术GPS技术又称为全球定位系统,是具有海、陆、空全方位实时三维导航与定位能力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
GPS作为移动感知技术,是物联网延伸到移动物体采集移动物体信息的重要技术,更是物流智能化、智能交通的重要技术。
核心技术之信息汇聚层:传感网自组网技术、局域网技术及广域网技术1.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简称WSN)的基本功能是将一系列空间分散的传感器单元通过自组织的无线网络进行连接,从而将各自采集的数据通过无线网络进行传输汇总,以实现对空间分散范围内的物理或环境状况的协作监控,并根据这些信息进行相应的分析和处理。
WSN技术贯穿物联网的三个层面,是结合了计算、通信、传感器三项技术的一门新兴技术,具有较大范围、低成本、高密度、灵活布设、实时采集、全天候工作的优势,且对物联网其他产业具有显著带动作用。
物联网RFID技术及应用场景
物联网RFID技术及应用场景RFID技术概念1、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英文简称为“RFID”,RFID是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俗称电子标签,属于物联网中的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2、RFID是一种通信技术,可以通过无线电讯号识别特定目标并读写相关数据,无需识别系统与特定目标之间建立机械或光学接触,射频通信一般使用微波技术,频率范围为1-100GHz,适用于短距离识别通信。
3、RFID被广泛应用于服装、生产制造、医疗、珠宝、防伪以及军事用途上。
4、主要应用于典型物联网架构中的感知层,是整个物联网的最底层,是与“万物”链接的媒介之一。
5、RFID技术的工作原理∶标签进入磁场后,接收解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Passive Tag,无源标签或被动标签),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Active Tag,有源标签或主动标签);解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6、许多行业都运用了射频识别技术。
如将标签附着在成品的服装上,像是给每一件服装办了一张身份证,从工厂-仓库-门店方便工厂精准装箱,仓库整箱复合读取,门店核单盘点,为品牌提供全程追溯、防窜、防伪,快速进行盘点、理货、找货,围绕前端卖场集门店、顾客、互动、促销管理一体化应用,提升门店运营效益-思创理德。
7、从概念上来讲,RFID类似于条码扫描,对于条码技术而言,它是将已编码的条码附着于目标物并使用专用扫描读写器利用光信号将信息由条形码传送到扫描读写器;而RFID则使用专用的RFID读写器及专门的可附着于目标的RFID标签,利用频率信号将信息由RFID标签传送到RFID读写器。
RFID技术PPT课件
5.1 RFID概述
1. ISO制定的RFID标准体系
•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IEC联合技术委员会JTC1子委员会 SC31的标准化工作计划,RFID标准可以分为4个方面:数据标 准 ( 如 编 码 标 准 ISO/IEC15691, 数 据 协 议 ISO/IEC 15692 、 ISO/IEC 15693,解决了应用程序/标签和空中接口多样性的要求, 提供了一套通用的通信机制);空中接口标准(ISO/IEC 18000 系列);测试标准(性能测试标准ISO/IEC 18047和一致性测试 标准ISO/IEC 18046);实时定位(RTLS)(ISO/IEC 24730系列应 用接口与空中接口通信的标准)方面的标准。RFID标准的逻辑 框架结构如图5.3所示。
5.1 RFID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述
5.1.2 RFID系统与物联网
•
RFID技术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础,也只有了解和掌握
RFID相关技术的发展及相关技术,才能理解物联网的实现
原理。
•
“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这有两层意思:
第一,物联网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
上延伸和扩展的网络;第二,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
ISO/IEC15961 (附属)
ISO/IEC18000
图5.3 ISO定义的RFID标准逻辑框架
5.1 RFID概述
2. EPCglobal标准体系
• 与ISO通用性RFID标准相比,EPCglobal标准体系是面向物流供应链领域, 可以看成是一个应用标准。EPCglobal的目标是解决供应链的透明性和追踪 性,透明性和追踪性是指供应链各环节中所有合作伙伴都能够了解单件物品 的相关信息,如位置、生产日期等信息。
物联网rfid原理与技术
识别距离较近
由于无源RFID标签需要依赖读写器发出的信号进 行能量供应,因此识别距离相对较近。
成本较低
无源RFID标签不需要内置电池,因此制造成本相 对较低。
半有源RFID
结合有源和无源特点
半有源RFID标签结合了有源和无源RFID的特点,标签内部含有电 池,但电池不作为主动发射使用,而是作为辅助电源,以增加标
采用先进的加密算法对RFID数据进行 加密,确保数据传输和存储的安全性 。
采用校验和等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 和准确性,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 篡改。
访问控制
设置访问控制机制,限制对RFID数据 的访问权限,防止未经授权的访问和 数据泄露。
标签碰撞问题
1 2
防碰撞算法
采用防碰撞算法,如二进制搜索算法、时隙 ALOHA算法等,解决多个RFID标签同时响应读 写器信号的问题。
标签与读写器的交互原理
标签进入读写器的工作区域后,读写器会通过电磁场将能量以无线电波的形式发送 给标签。
标签接收到能量后,会通过内置的晶振电路产生共振,从而将自身编码信息通过内 置天线发送回读写器。
读写器接收到标签发送的信号后,对其进行解码和解调,从而获取标签中的信息。 同时,读写器也可以向标签发送指令,对标签进行读写操作。
特点
无需直接接触或光学可视即可自动识别目标物体,可穿透多种材料进行识别, 如纸张、木材、塑料等,同时可进行多目标识别和高速移动物体识别。
RFID技术的应用领域
物流与供应链管理
跟踪物品从生产到销 售的全过程,提高物 流效率和透明度。
零售业
实现商品自动识别和 快速结账,提高销售 效率。
物联网技术的基石——RFIF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物联网技术的基石———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湖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胡标摘要: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是物联网感知识别层的重要技术,堪称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石。
RFID技术使得信息的获取变得更快捷方便,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的便利。
但是RFID技术的推广与应用也存在着障碍,相关标准的制定,信息的安全性以及电子标签的低成本量产是目前该项技术发展推广的主要阻碍。
本文将介绍RFID的特点,相关标准,基本原理,系统组成,着重介绍电子标签的相关技术,应用,以及发展前景和方向。
关键字:物联网无线射频识别RFID1引言物联网是近年来兴起的新兴信息产业,一般可将其定义为通过射频识别(RFID)、传感器、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照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和互联网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网络。
物联网技术可以为人类提供无所不在的方便快捷的感知和控制能力,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效率,为人类生活提供极大便利。
作为物联网三大结构层次中感知识别层中的重要技术,无线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物联网中有着重要地位,它不但是物联网中最重要的感知识别技术之一,而且也是物联网技术的起源之一,是物联网技术的基石,因为物体附着电子标签,通过RFID系统联网,从而实现了物联网的物物互连的目标。
RFID技术目前得到飞速发展,同时也在社会生产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巨大便利,为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
如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门禁,公交地铁的电子车票,以及我国的二代居民身份证等,都是RFID技术的应用。
RFID系统分为读写器,电子标签,高层系统三大组成部分,其中以电子标签最为重要。
其按照使用的无线电波的工作频率可以分为低频,高频和微波,按照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的耦合方式的不同其中低高频属于电感耦合类型,而微波属于电磁反向散射类型。
目前RFID系统的的发展还处在比较初始的阶段,还面临着标准划分,安全性,电子标签的低成本量产等问题,需要相关科研技术人员的努力使其得到更大发展更好地位人类社会服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题目: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之RFID一、物联网简介1、什么是物联网物联网是由具有自我标识、感知和智能的物理实体,基于通信技术相互连接形成的网络,这些物理设备可以在无人工干扰的情况下实现协同和互动,为人们提供智慧和集约的服务。
物联网利用RFID、传感器、二维码等能够随时随地采集物体的动态信息,实现物体的标识功能;采用传感器技术实现物体的识别、感知功能;通过网络将感知层的各种信息进行实时传送,主要实现信息的传输;利用计算机技术,及时地对海量的数据进行信息控制,真正达到了人与物的沟通、物与物的沟通。
概括的说就是:感知识别是一个基础,网络传输是一个平台,是一个支撑,智能应用是一个标志和体现。
2、物联网的体系架构物联网的体系架构主要有应用层、网络层、数据采集和编码层组成。
应用层是在物联网技术架构上的应用系统,可以分为商业贸易、物流、农业、军事等等不同种类的应用系统。
网络层是进行信息交换的通信网络,包括有Internet,WIFI网以及无线通信网络等网络。
数据采集是指通过包括条码、射频识别、无线传感器、蓝牙等在内的自动识别与近场通信技术回去物品编码信息的过程。
编码层是物联网的基石,是物联网信息交换内容的核心和关键字。
3、物联网的特征物联网和传统的互联网相比具有以下特征:物联网应用了大量的感知技术,物联网上应用了多种类型传感器,不同类别的传感器所捕获的信息内容和信息不一样。
传感器获得的数据具有实时性,按一定的频率周期性的采集环境信息,不断更新数据进行信息采集。
物联网是建立互联网上的凡在网络,物联网技术基础和核心仍旧是互联网,通过各种有线和无线网络与互联网融合,将物体的信息实时准确地传递出去。
在物联网上的传感器定时采集的信息需要通过网络传输,在传输海量信息的过程中,必须适应各种异构网络和协议,以确保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物联网能够对物体实施智能控制。
物联网将传感器和智能处理相结合,利用云计算、模式识别等各种智能技术,扩充其应用领域,根据不同的客户实现不同的要求。
4、物联网发展历程1999年,物联网(InternetofThings)这个概念在美国召开的移动计算和网络国际会议被首先提出。
2003年,美国《技术评论》提出传感网络技术将是未来改变人们生活的十大技术之首。
2005年11月17日,在突尼斯举行的信息社会世界峰会(WSIS)上,国际电信联盟(ITU)发布《ITU互联网报告2005:物联网》,引用了“物联网”的概念。
物联网的定义和范围已经发生了变化,覆盖范围有了较大的拓展,不再只是指基于RFID技术的物联网了。
2008年后,为了促进科技发展,寻找经济新的增长点,各国政府开始重视下一代的技术规划,将目光放在了物联网上,特别是以西方发达国家行动很迅速。
2009年1月28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与美国工商业领袖举行了一次“圆桌会议”,美国将新能源和物联网列为振兴经济的两大重点。
2009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视察中科院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所后,物联网被正式列为国家五大新兴战略性产业之一,写入“政府工作报告”,目前物联网在中国受到了全社会极大的关注。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方面开展研究,以形成支持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一些新政策措施,从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二、物联网的核心技术之RFID物联网主要涉及电子标签、传感器、芯片及智能卡等三大领域,而在对传感网技术的开发和市场的拓展中,其中非常关键的技术之一是RFID技术。
实质是利用RFID技术结合已有的网络技术、数据库技术、中间件技术等,构筑一个由大量联网的阅读器Reader和无数移动的标签Tag组成比互联网更为庞大的物联网,因此RFID技术成为物联网发展的重点。
1、RFID的概念RFID是RadioFrequencyIdentification的缩写,即射频识别,也称电子标签。
RFID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它通过射频信号自动识别目标对象并获取相关数据,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操作快捷方便。
国际上目前还没有统一的RFID编码规则。
目前,日本支持的UID(泛在识别)标准和欧美支持的EPC(电子产品码)标准是当今影响力最大的两大标准,我国的RFID标准还未形成。
2、RFID系统架构RFID系统由数据采集端、信息处理端和数据传输端构成。
信息采集端由读写器、天线和标签构成,负责前端的数据采集。
信息处理端是指管理PC与服务器,负责信息的处理与备份。
数据传输端是指由交换机、网线构成的一个局域网,负责信息的传送。
系统中的电子标签内存有一定格式的标识物体信息的电子数据,能够轻易嵌入或附着,并对所附着的物体进行追踪定位;读取距离更远,存取数据时间更短;标签的数据存取有密码保护,安全性更高。
阅读器与电子标签可按通信协议互传信息,即阅读器向电子标签发送命令,电子标签根据命令将内存的标识性数据回传给阅读器。
3、RFID技术革沿在1940-1950年雷达的改进和应用催生了射频识别技术,1948年奠定了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基础。
1950-1960年早期射频识别技术的探索阶段,主要处于实验室实验研究。
1960-1970年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了发展,开始了一些应用尝试。
1970-1980年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研发处于一个大发展时期,各种射频识别技术测试得到加速。
出现了一些最早的射频识别应用1980-1990年射频识别技术及产品进入商业应用阶段,各种规模应用开始出现1990-2000年射频识别技术标准化问题日趋得到重视,射频识别产品得到广泛采用,射频识别产品逐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至今,射频识别技术的理论得到丰富和完善。
单芯片电子标签、多电子标签识读、无线可读可写、无源电子标签的远距离识别、适应高速移动物体的射频识别技术与产品正在成为现实并走向应用。
4、系统工作原理无线射频识别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标签进入磁场后,如果接收到阅读器发出的特殊射频信号,就能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详细的工作原理如下:当装有电子标签的物体接近微波天线时,阅读器受控发出微波查询信号。
安装在物体表面的电子标签收到经微波天线发出的查询信号后,根据查询信号中的命令要求,将标签中的数据信息反射回微波天线。
微波天线接收到电子标签反射回的微波合成信号后,经阅读器内部微处理器处即可将电子标签中的识别代码等信息分离出来。
这些识别信息作为物体的特征数据被传送到控制计算机作进一步处理,从而完成与物体有关的信息查询、统计、管理等应用。
整个识别工作无须人工干预,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
RFID 技术可识别高速运动物体并可同时识别多个标签,并且阅读器能自行判断RFID标签是否被重复读取处理。
RFID技术的这些功能特性很适合流水线上产品的控制,以实现流水作业管理,得以使整个流水线管理自动化。
RFID系统由阅读器、应答器和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通过电波在响应媒介和询问媒介间传递信息。
阅读器,一般是一台内含天线和芯片解码器的阅读设备,可设计为手持式或固定式;阅读器可无接触地读取并识别电子标签中所保存的电子数据,从而达到自动识别体的目的。
通常阅读器与电脑相连,所读取的标签信息被传送到电脑上进行下一步处理。
应用系统,一般是由计算机支撑的有线或无线管理系统。
视不同应用要求,对于实时型的智能型控制器,不一定必须要有后台应用系统。
标签,主要是射频标签,响应端内含天线,两者组成所谓的“雷达收发机”,以卡、标签等形式存在。
5、RFID在物联网中的应用(1)物流。
RFID在物流诸多环节上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其主要的一些应用如下:零售环节。
RFID可以改进零售商的库存管理,实现适时补货,有效跟踪运输与库存,提高效率,减少出错。
同时,智能标签能够对某些具有时效性商品的有效期限进行监控;商店还能利用RFID系统在付款台实现自动扫描和计费,取代人工收款方式。
存储环节。
在仓库里,射频技术最广泛的使用是存取货物与库存盘点,它能用来实现自动化的存货和取货等操作。
在整个仓库管理中,通过将供应链计划系统制定的收货计划、取货计划、装运计划等与射频识别技术相结合,能够高效地完成各种业务操作,如指定堆放区域、上架/取货与补货等。
这样,增强了作业的准确性和快捷性,提高了服务质量,降低了成本,节省劳动力和库存空间,同时减少了整个物流中由于商品误置、送错、偷窃、损害和库存、出货错误等造成的损耗。
运输环节。
在运输管理中,在途运输的货物和车辆是通过在其上贴上RFID 标签,例如将标签贴在集装箱和装备上通过射频识别来完成设备与跟踪控制。
RFID接收转发装置通常安装在运输线的一些检查点上(如门柱上、桥墩旁等),以及仓库、车站、码头、机场等关键地点。
接收装置收到RFID标签信息后,连同接收地的位置信息上传至通信卫星,再由卫星传送给运输调度中心,送入数据库中。
配送、分销环节。
在配送环节,采用射频技术能大大加快配送的速度和提高拣选与分发过程的效率与准确率,并能减少人工、降低配送成本。
到达中央配送中心的所有商品都贴有RFID标签,在进入中央配送中心时,托盘通过一个门阅读器,读取托盘上所有货箱上的标签内容。
系统将这些信息与发货记录进行核对,以检测出可能的错误,然后将RFID标签更新为最新的商品存放地点和状态。
这样就确保了精确的库存控制,甚至可确切了解目前有多少货箱处于转运途中、转运的始发地和目的地,以及预期的到达时间等信息。
RFID技术使得合理的产品库存控制和智能物流技术成为可能。
借助电子标签,可以实现商品对原料、半成品、成品、运输、仓储、配送、上架、最终销售,甚至退货处理等环节进行实时监控。
比如,经营者透过RFID技术,可以实时了解到货架情况并迅速补货,减少10%至30%的安全库存量,从而大大降低仓储成本。
自动化程度的提高和差错率的降低,使整个供应链管理显得透明而高效。
RFID技术非常适用于物料跟踪、运载工具、仓库货架以及其他目标的识别等要求非接触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场合。
广泛用于物流管理中的仓库管理、运输管理、物料跟踪、运载工具和货架识别、商店、特别是超市中商品防盗等场合。
(2)仓储管理。
各制造企业、商业企业集团对库存的可视化管理。
结合RFID和读写器的工作,可实时了解库存的情况,自动化进库,出库,盘点的工作。
(3)零售。
RFID在大型超市中的应用,可以为零售业带来包括降低劳动力成本、商品的可视度提高,降低因商品断货造成的损失,减少商品偷窃现象等等好处。
(4)制造业。
应用于生产过程的生产数据实时监控,质量追踪,自动化生产,个性化生产等。
在贵重及精密的货品生产领域应用更为迫切。
如飞机、汽车制造业,对飞机、汽车零部件生产质量追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