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点总结

外国经济思想史考点总结外国经济思想史是研究外国经济理论和思想发展历程的学科,涵盖了从古代到现代各个时期的不同经济学派和理论。
本文将从古代奴隶制时代到现代市场经济时代的关键思想进行总结,帮助读者了解外国经济思想史的重要考点。
1. 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在古代奴隶制时代,经济思想主要集中在城邦国家的经济组织和农奴制度的辩证分析上。
例如,亚里士多德强调经济活动应当为公民利益服务,而斯多拉提认为经济自由竞争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
这一时期的思想家还对财富的积累和分配进行了深入探讨,例如,亚历山大·亨伯格和柏拉图都对财富积累的合理性提出了质疑。
2. 中世纪封建社会经济思想在中世纪的封建社会中,经济思想主要关注农奴制度和土地所有权等问题。
重要的经济思想家如托马斯·阿奎纳斯认为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注重耕地的利用和维护。
同时,教会的教义也对经济思想产生了影响,例如,圣托马斯·阿奎纳斯和约翰·卡尔文都强调工作是个人道德的一部分,有助于个人的灵魂救赎。
3. 18世纪的重商主义思想18世纪是重商主义思想盛行的时期,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的富强取决于贸易和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
重商主义者主张通过贸易顺差和实体经济发展来增加国家财富。
该时期的著名经济学家包括孟德斯鸠和戈塞努。
4. 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18至19世纪的古典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是现代经济学的基石之一。
该学派主张市场自由竞争有助于经济效率和个人自由。
亚当·斯密是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奠基人,他提出了许多经济理论,如劳动价值论和比较优势理论。
约翰·斯图亚特·穆勒和大卫·李嘉图等经济学家也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做出了重要贡献。
5.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社会主义思想在欧洲迅速发展。
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主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经济计划,以实现社会公平和经济的公正分配。
卡尔·马克思和弗里德里希·恩格斯的《共产党宣言》是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里程碑。
第1讲 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2.瓦罗的经济思想
将农业臵于首要地位 主张奴隶主各项需要都 应该由自己农庄来生产, 而不应该到市场上购买任何东西。 农庄应由奴隶主亲自经营、料理,不要将自己的 时间耗费在剧院、马戏场。 在管理奴隶方面,主张对奴隶要有些宽容与慷慨 ,以防止发生冲突。
3.柯鲁麦拉的经济思想
当时奴隶制大农庄的劳动生产率很低,如何提 高劳动生产率成为发展奴隶制经济的中心问题 。这种情况明显地反映在他的著作中。 一方面非常关心如何使奴隶能对劳动感兴趣, 他劝告奴隶主要改变对奴隶的态度;另一方面 他又感到以奴隶劳动为基础的大土地占有制已 不能为奴隶主提供有利的收入,因此,他提出 把农业交给隶农经营的主张。
---财产观:坚持私有财产
私有制有更高的生产力,从而有助于进步。 私有财产给人以愉快。 财产私有有助于慈善活动。 财产共有并不导向社会和平,反而会导致人们在报 酬方面的攀比和争执。 如果财产共有优于私有,那么它应该早就实行了, 但是人类经验表明私有制更普遍。
三、古罗马的重要经济思想
四、古希腊、古罗马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
1.极力维护奴隶制自然经济,力图巩固和发展奴隶主庄园制度, 以保证奴隶主的财富不断增长。 2.重视农业,轻视手工业,并从奴隶主立场出发论证了社会分 工。 3.对商品货币经济作了一些有价值的见解。
(1)分析了商品的某些属性,提出商品二因素的思想萌芽。
(2)已经注意到市场供求变化对价格的影响。 (3)他们已经分析了货币的某些职能。 4.承认小商业存在的必要性,反对大商业和高利贷,反对用货 币增殖货币。
1 .色诺芬的经济思想
---关于《经济论》 《经济论》是色诺芬根据自己管理领地经济的经验而写成 的,是古希腊流传下来的第一部论述经济的著作。 – 探讨奴隶主经济任务与如何经营奴隶制经济的问题, 论述奴隶主如何管理家庭农庄,如何使具有使用价值 的财富得以增加。全书大体分为两部分: – 一部分论述与奴隶经济制度有关的问题,诸如奴隶主 的经济任务,财产的经营与管理,奴隶的管理与训练 ,管家人的挑选和培养等; – 另一部分涉及生产力问题,例如论述农业的重要性、 农业耕作技术问题。
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全人物串讲

⑵提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货币的供求量⑶主要著作《人类理解论》主张唯物主义的经验认识论⑷提出立法、执行、对外三权分立⑸资本主义产生时期自由主义的奠基者
3.尼古拉。巴尔本⑴本国的主要商品是该国的财富⑵主要著作是《贸易论》⑶是观点明确的和典型的早期效用价值论者
自学考试《经济思想史》全人物串讲
一,古代及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
(一)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代表人物:
1.雅典的色诺芬⑴认为财富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⑵经济著作主要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⑶在《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一词⑷《雅典的收入》中主要论述当时财政不足问题
2.柏拉图⑴主要著作《理想国》和《法律篇》⑵把国家分三个阶层:①哲学家阶层即统治阶层②保卫国家的战士③自由民⑶认为私有财产和家庭是社会矛盾和分歧的根本渊源
3.托马斯?曼⑴英国晚期重商主义⑵是英国贸易差额论的实际创始人⑶马克思评价他的《论英国与东印度的贸易》是“重商主义的福音书”,是“一部划时代的著作”
4.米塞尔顿⑴是英国晚期重商主义者
5.柯尔培尔⑴法国晚期重商主义的主要代表⑵主要特点是采取各种办法鼓励本国出口手工业的发展为出口贸易奠定坚实基础
4.达德利?诺思⑴在经济思想史上第一次指出利息的高低取决于借贷资本的供求量⑵马克思评价说“诺思是第一个正确理解利息的人
5.孟德维尔⑴他关于私利的哲学成为市场经济和资本主义发展的基本信条⑵是近代经济学史上最早论述分工及其效果的人之一,是最早提出类似于自由放任主张的人之一。
⑶论证奢侈并非坏事。
⑷《蜜蜂的寓言》是其著作。
6.马西⑴首次区分经济问题研究中所使用的演绎方法和历史方法⑵他提出的“利息是利润的一部分”被马克思称为“划时代”的见解⑶第一次提出利息取决于利润⑷马克思曾说马西的《论决定自然利率的原因》是划时代的著作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19世纪初期经济论战

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19世纪初期经济论战考生们在复习自学考试过程中,一定要掌握各科目的重要知识点,以下是店铺搜索整理的关于自考《经济思想史》知识点:19世纪初期经济论战,供参考学习,欢迎对大家有所帮助!想了解更多相关信息请持续关注我们店铺!一、19世纪30年代的经济学论战1.论战的性质:是李嘉图学派和以马尔萨斯为首的反对李嘉图经济学说的经济学家之间的经济学理论论战,是英国政治经济学形而上学方面最重要的表现之一。
实质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反映。
2.论战的核心:围绕拥护还是反对李嘉图的理论进行的。
3.论战的特点:围绕价值概念的确定和价值对资本主义的关系展开论战。
具体是针对李嘉图的劳动价值论和利润论。
4.论战的社会背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虽然居于幕后,但已经潜在地威胁资产阶级。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揭示了这一矛盾,成为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和李嘉图社会主义者反对资本主义制度提供了武器。
而一些资产阶级学者感到李嘉图的`理论是充满矛盾和威胁的学说。
5.论战的结果: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和其他学派的得势。
6.李嘉图体系中两个不可克服的矛盾:第一,是价值规律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
第二,是价值规律和等量资本获得等量利润的矛盾。
二、论战双方的主要观点1.反对派的主要观点:反对派的代表人物:马尔萨斯、贝利、斯克洛普、利特、朗菲尔德、托伦斯等。
贝利从价值的绝对意义和相对意义上来反对和攻击李嘉图,从而先否认价值为劳动所创造,再否认利润与工资的对立。
(1)贝利强调价值的相对性。
(2)贝利否认资本主义现实中存在价值规律同资本与劳动相交换的矛盾。
(3)贝利把利润看作价格超过生产成本部分对垫支资本的比例。
P209托伦斯主要是以斯密劳动价值论只适用于原始状态的社会那种观点,反驳李嘉图。
他认为,价值决定于资本的支出额。
2.拥护派的主要观点:詹姆斯·穆勒和麦克库洛赫是拥护者。
穆勒注重在形式上和表面上保持与李嘉图体系的一致性。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汇总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汇总第一章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
——第二篇早期的古典经济思想——
第三章古典经济学产生前夕的经济思想——重商主义的经济学说第四章古典经济学概述
第五章英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第六章法国古典经济学的产生
——第三篇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和发展——
第一部分英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和发展
第七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体系
第八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
第九章托·罗·马尔萨斯的经济学说
第十章李嘉图学派的解体和19世纪初期的经济论战
第十一章纳索·威廉·西尼尔的经济学说
第十二章约翰·斯图亚特·穆勒的经济学说
第二部分法国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完成及发展
第十三章萨伊的经济学说
第十四章西斯蒙第的经济学说
第十五章弗雷德里克·巴师夏的经济学说
——第四篇非古典经济学说——
第十六章德国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十七章德国新历史学派的经济学说第十八章美国早期的经济思想和学说第十九章亨利·乔治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章美国早期制度学派的经济学说——第五篇新古典经济学说——
第二十一章边际效用学派的先驱者
第二十二章奥地利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三章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
第二十四章边际生产力分配学说
第二十五章马歇尔的经济学说。
自考讲义(知识点),00143经济思想史第二章

第二章欧洲中世纪的经济思想一、西欧封建制度概况奴隶制度崩溃后,世界各国一般都建立了封建制度。
西欧封建制度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 1.从5 世纪到 10 世纪为早期,即封建制度形成时期,这一时期奴隶社会刚刚瓦解,其残余仍然存在;2.从11 世纪到 15 世纪为盛期,即封建主义生产关系占统治地位的时期;3.从 15 世纪末到 17 世纪中叶为晚期,即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这一新因素萌芽和发展的时期。
这时封建制度已经开始瓦解,原始积累正在进行。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继承是封建主(地主)占有土地和不完全地占有生产者一农奴。
农奴劳动是封建社会生存的基础。
在西欧封建制度中,教会起着特殊的作用。
教会在西欧集中了中世纪的思想意识与封建制度相适应,它的特征是崇拜权威。
二、封建社会早期的经济思想从5 世纪末到 10 世纪末,是西欧封建社会的早期。
这段时期经济思想的特征是封建主为大地产辩护,而农民起义和各种神秘主义的宗教异端则力图维护原始公社所有制。
反映这种情况的重要史料有:6 世纪的《萨利克法典》、8 世纪末查理大帝的《庄园敕令》、9 世纪萨克森农民大起义的资料。
前两者是研究这一时期经济思想的最可靠的文献。
《萨利克法典》是一部所谓的“蛮族法典”,其中反映的经济观点有以下特征:1.保护原始公社土地的集体所有制。
《萨利克法典》规定土地归农村公社马克所有。
公社农民只在一定条件下拥有一份耕地和草地的使用权。
2.保障自由法兰克人的人身自由及其私有财产。
3.《萨利克法典》既保留了氏族经济思想的残余,也表现出一些早期封建主义萌芽的特征。
氏族制度的残余主要表现在赎罪金的分配制与财产的继承制上。
封建主义的早期特征则主要表现在《萨利克法典》否认所有居民一律平等的原则。
《庄园敕令》是 8 世纪末查理大帝为整顿领地而对王室庄园管理人所下的一份诏令。
首先,《萨利克法典》把公社的集体所有制看作最基本的土地所有制,《庄园敕令》则只字不提公社,仅确认庄园主的所有权。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八章_29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八章第八章大卫·李嘉图的经济理论李嘉图把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和地租理论发展到了最高峰。
一、李嘉图经济理论产生的背景(一)李嘉图经济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1.产业革命,李嘉图处在产业革命发展扩大的时期。
产业革命彻底改变了旧有的阶级结构,激化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和地主三大阶级最终形成和确立了。
2.阶级斗争:工人、资本家、地主三大阶级。
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也尖锐:关于谷物法存废和货币改革的争论。
产业革命的发展使英国从谷物输出国变为谷物输入国。
地主阶级利用谷物法,维持和提高谷物价格,获取好处。
但是,这却提高了工业品的成本,相对减少了资本家的利润,极大地损害了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
此外,限制外国谷物进口,也造成了英国工业品输出的困难。
于是,谷物法的存废问题就成为当时英国资产阶级和地主阶级的激烈斗争的焦点。
当时英国在长期的反对拿破仑的战争中,为筹措军费,曾经发行了大量银行券。
这在英格兰银行停止兑换后,造成纸币贬值,物价上涨。
为了促进工商业的发展,扩大对外贸易,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张制止通货膨胀,进行货币改革。
围绕货币改革问题也发生了激烈的论战。
李嘉图积极参加了这些斗争,为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张提供了理论依据。
斗争的最终结果是处于上升时期的工业资产阶级取得了胜利。
李嘉图的经济学说就正是在这些斗争中产生的。
(二)李嘉图的著作——1817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三)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和方法论1.李嘉图的社会历史观:李嘉图的思想建立在边沁功利主义哲学基础上,宣扬资产阶级经济自由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制度是永恒的、自然的和合理的。
2.李嘉图的方法论:批判斯密方法的二重性和不一贯性,坚持用抽象法研究经济现象的内在联系。
但把抽象法推向了片面,从而使逻辑和历史相矛盾。
二、李嘉图的价值理论(一)李嘉图对斯密价值理论的批判1.不同意斯密关于财富就是能够得到的权力和支配的权力的观点。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五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五章巴师夏是19世纪30—40年代法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
他的名字成为当时自由贸易派的旗帜,又是乐观主义经济利益调和论者的代表。
他的主要经济著作是1847年发表的《经济论辩》,1850年发表的《经济和谐》。
一、法国经济自由主义的特点经济自由主义是随资产阶级一起产生、兴起的一种经济观点和理论,其基本要求是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主张自由放任的发展个人的经济活动。
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法国的经济自由主义则既是反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武器,更是维护大资产阶级利益,反对中小资产阶级的武器。
这与法国大革命后,中小生产在国家经济中长期起作用,大地主经济不复存在有密切关系。
金融大资产阶级及酿酒、制丝、奢侈品生产阶层是自由贸易论者,中小资产阶级是贸易保护主义者。
二、巴师夏关于经济自由主义学说巴师夏经济思想的主旨是论证自由贸易,反对贸易保护主义;论证“经济和谐”,反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
巴师夏关于“丰富”和“不足”的说法:他认为,社会可以从两个角度考察。
一是把社会看成生产者的总和;二是把社会看成是消费者的总和。
从第一个角度考察,作为生产者的个人,与社会是不和谐的。
生产者希望社会物品“不足”,他才有利可图。
同时,他也要求贸易保护主义来帮助他垄断市场。
而这恰与社会广大消费者利益相矛盾,也与其他生产者利益相矛盾。
巴师夏认为,中小资本家和工人也希望社会不足。
从第二个角度考察,认为,作为消费者的个人,利益和社会相一致,希望“丰富”物品,改善生活,希望竞争自由,降低物价。
大资产者也赞成“丰富”,不怕竞争,提倡自由。
于是,巴师夏得出结论:考虑生产者的利益,就是反对社会利益;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就是考虑社会利益。
贸易保护主义是保护生产者的,经济自由主义是维护消费者的,两相比较,“丰富”优于“不足”;自由主义优于保护主义。
他就是以此来反对中小资产阶级利益,为大资产阶级利益辩护,反对工人阶级的斗争,为资产阶级辩护。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六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六章一、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阶级斗争的状况。
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必须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已达到一定的发展水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没有展开的历史条件下才能出现。
德国历史学派的发展时期;(1)初创时期,以弗里德利希·李斯特为主要代表人物。
(2)历史学派时期,W.罗雪尔是奠基者,希尔德布兰德为向下一阶段过渡的中间继承者,卡尔·克尼斯为其主要骨干。
(3)新历史学派时期,主要代表人物是施莫勒。
二、历史学派的一般特点1.对于经济学的研究,强调各民族经济发展的特殊性,否认经济规律在各国间的普遍意义。
主张以研究各国特定经济问题为对象的国民经济学来代替古典的政治经济学。
2.强调国家和精神道德因素在经济中的决定性作用。
3.在经济学研究方法方面,他们反对古典学派倡导的抽象演绎法,而主张以历史性归纳方法代替之。
4.在经济学研究中,否认理论概括的意义,强调对于具体经济问题的资料收集、统计和初步整理工作。
5.他们在阶级立场上,既为新生的资本主义制度辩护,也为涉及既得利益的封建残余辩护,千方百计论证资产阶级和地主贵族在阶级利益上的一致性。
概括德国资产阶级经济学产生的历史条件及其特点:历史学派是19世纪40年代,在德国资本主义发展的特殊历史条件下出现的、适应德国资产阶级需要的经济与社会学说。
该学说的最大特点是否定普遍规律的存在和抽象方法的可靠性,片面强调历史方法的意义;其政策主张是对内提倡经济自由,对外力主保护主义,从而为后起的德国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该学说对德国资本主义的发展进程发生了重大影响。
历史学派在其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两个阶段,19世纪40到70年代称为旧历史学派,70年代以后称为新历史学派。
三、学派的先驱者李斯特的经济学说与主张李斯特是历史学派的直接先驱者,贸易保护主义的倡导者,是19世纪20年代到40年代初期,德国新兴工业资产阶级最积极和影响最大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九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十九章一、亨利·乔治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南北战争以后,美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国内资产阶级同无产阶级的矛盾和斗争日益尖锐。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凯里一类“利益调和论”已经不能适应新的需要了。
为了替帝国主义时期的经济发展创造条件,也为了消除人们对美国经济的怀疑,为当时的经济制度辩护,美国经济学中,对现实经济问题的探讨是普遍注意的。
亨利·乔治1879年出版《进步与贫困》一书,表明了他的改良主义观点和纲领。
该书是其代表作和里程碑,受到社会普遍赞赏。
二、亨利·乔治的经济思想1.亨利·乔治经济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土地问题是其研究的核心问题他早年受斯宾塞的影响,对《社会静力学》一书推崇备至。
他曾多次引用这样一段话:“全部土地不是属于个人所有,而是归一个大法人团体——社会所有。
……在这种制度下,全部土地可以完全按照同一自由律来圈定,占有和耕种。
”这构成了他《进步与贫因》的思想基础。
乔治把上述观点叫做斯宾塞的“第一原理”,并认为它应是“政治伦理学的起点”。
他认为,斯宾塞由此引伸出两种原则:第一,“生活和个人自由的平等权利”;第二,“使用土地的平等权利”。
而最基本的原则是“人人享有自然的、平等的和不可让渡的使用土地的权利”。
乔治还采纳了约翰·穆勒的土地纲领,赞成把地租收归国有。
2.亨利·乔治的分配理论他认为:“土地、劳动和资本共同生产财富,所以产品必须由他们三者分配。
”他说:“在劳动能够被使用之前,必须要有土地;而在资本能够被生产出来之前,则必须使用劳动。
……劳动只能在土地上被人使用,它又从土地中汲取用以创造财富的物质。
因此,土地是个先决条件,是劳动的场所和劳动的原料,其自然秩序为:土地、劳动和资本。
资本不是出发点,我们应该以土地为出发点。
”这样,他的分配论就从地租和地租规律开始,而把工资规律和利息规律看作是地租规律的“推论”。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四章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四章
一、关于“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划分
以前我们国内的经济思想史和经济学说史的教科书往往按照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的角度来叙述西方经济思想和学说的内容。
其实,这是对于马克
思有关观点的一种片面理解和教条主义与形式主义的机械套用。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曾经划分了“古典经济学”和“庸俗经济学”,他说,“古典政治经济学在英国从威廉·配第开始,到李嘉图结束,在法国从布阿吉尔贝尔开始,到西斯蒙第结束。
”其后就进入资产阶段庸俗经济学的时代。
按照马克思的划分,古典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完成于19世纪初。
庸俗
学派产生于18世纪末叶19世纪初期,到19世纪30年代则完全取代古典学
派而占据统治地位。
按照西方经济学家一般的划分,从亚当·斯密到约翰·斯图亚特·穆勒这一时期内的经济学基本都可以叫作古典经济学,而此后的经济学则都叫作“新古典经济学”,到20世纪30年代以后又产生了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以及其它非主流的经济学。
在时间上说,18世纪到19世纪中期为古典经济学时期,19世
纪70年代后到20世纪30年代为新古典经济学时期,而以后则为当代经济学(有时也叫现代经济学)时期。
不过,西方经济学家仍然把现代经济中非凯恩。
2013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一章-自学考试.doc

概述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主要是资本主义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要产生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他们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商品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有关于经济方面的论点和学说在各个著作中开始出现。
古希腊和古罗马关于商品、货币和市场的思想萌芽的共同点:(一)都是维护奴隶制的自然经济。
(二)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对社会分工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三)对商品、货币都做了初步分析。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二)有大量的小生产者,商品和货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已经出现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已经出现,商品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也已经出现,所以这种条件的产生为早期的经济思想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具体说来,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
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各个城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差异。
以雅典和斯巴达城邦最为出名,在公元前431—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战胜了雅典,这使整个古希腊社会发生了一个急剧的变化,但是社会的特点还是奴隶主占主导地位,而奴隶处于被压役、剥削、统治的地位,所以奴隶主的目的是想办法论证奴隶社会的自然性和重要性,所以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名的代表人物,如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一)色诺芬的经济著作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但最主要的贡献是《经济论》这一著作。
因为《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这一词,现在英文中的economy一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色诺芬提出的“经济”一词的意思是“家庭管理”。
因为奴隶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奴隶主庄园,所以对于奴隶主来讲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更好的管理奴隶和庄园。
除此之外,色诺芬还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论述国家的税收和财政问题,如对分工、价格、财富问题的分析。
(二)色诺芬关于经济的观点1.财富观和价值观。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四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四章边际生产力分配论是边际效用学派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
这方面最大的代表是约翰·贝茨·克拉克一、维克塞尔的边际生产力分配学说维克塞尔是瑞典学派的奠基人。
他早年在瑞典乌布沙拉大学研究哲学及数学,他是位积极的社会改革活动家,马尔萨斯主义的狂热崇拜者。
其代表作有:《价值、资本与地租》(1893年)、《利息与价格》、(1898年)、《国民经济学讲义》第一卷(1901年),第三卷(1906年)。
他的著作在欧洲大陆早已引起各国学者的注意,但由于英、美两国受马歇尔理论体系的支配,直到本世纪30年代经凯恩斯、哈耶克、罗宾斯的介绍,才日益受到重视。
他的经济思想源于德国历史学派之外的各个学派,但受洛桑学派和奥地利学派影响较深。
(一)维克塞尔的边际效用价值论:他以一般均衡理论为框架将边际主义学说的各部分综合起来,从而显示了各派边际主义学说的共通性。
他首先批评了边际效用价值论之外的对价值源泉的各种解释,以自己的方式说明了边际效用价值论。
他指出:三点。
(1)亚当·斯密以水和钻石为例的“价值悖论”中所说的使用价值不会是全世界所有的水和钻石,也不可能是某一特定单位的水和钻石,否则便会得到物品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完全相等的荒谬结论。
(2)解释物品交换,必须从使用价值具有可变性为基础,即“同一物品对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程度的效用。
所以相对的使用价值在同一时间对交换双方的这一方或那一方可以分别大于或小于相对的交换价值。
”这里所谓对交换价值应读作交换来的使用价值。
(3)在可变的不同程度的使用价值中,只能由该商品或该商品一单位在一定情况下将具有的或可以想象其具有的最小效用,来决定商品的交换价值。
这个效用度就叫做商品的边际使用。
(二)维克塞尔的生产力分配论:他首先依据生产三要素论,收益报酬递减律及完全自由竞争和静态分析方法,得出了土地和劳动报酬的边际生产力规律。
这没有多少新意。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六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六章本章重点:纯产品学说经济表一、布阿吉尔贝尔的经济学说(一)布阿吉尔贝尔经济学说产生的时代背景17世纪末18世纪初,在路易十四王朝的重商主义政策经济统治下,法国资本主义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比较弱小,封建农业还占优势,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处在萌芽状态。
这反映在法国古典经济学有较多的自然经济观点和小资产阶级观点方面。
法国农业落后,有大量农奴制残余。
地主不直接经营土地,而采用纳赋地和租地的形式,让农民耕种,交租纳赋。
所以,法国农民负担很重。
1/3~2/3的农产品要交地租,还有无偿劳役等。
柯尔培尔的重商主义政策,是靠牺牲农业来扶植工商业发展的。
这一方面使法国落后的农业更加衰弱,另一方面也影响了工商业的发展。
另外,封建行会制度及与封建经济相适应的关卡、税收、货币、度量衡不统一,都严重地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
这一时期,法国的财政和经济都已处于危机的边缘。
阶级矛盾和对立急剧尖锐化了。
表面上,资产阶级与封建贵族的矛盾,以及这两个阶级与农民的矛盾,都表现在工商业发展对农业的摧残。
于是,一些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就把批评的矛头指向重商主义,并大力宣传发展农业的重要性。
由此产生了法国的古典经济学。
法国古典经济学的特点之一是,普遍重视农业问题和从宏观上考虑经济问题。
布阿吉尔贝尔就是该时期法国古典经济学先驱者中的典型代表。
他的著作是法国重商主义向古典经济学过渡的反映。
法国经济政策的特殊性:法国古典经济学有较多的自然经济特点和小资产阶级特点重商主义经济政策造成的危机:农业更加落后;封建行会制度更加束缚了工商业的发展,法国财政和经济陷入危机。
布阿吉尔贝尔与配第经济思想产生的原因(理解)(二)布的主要经济观点:1.关于自然规律的概念自然规律可以导致社会经济按比例和均衡发展。
法国的灾难在于违背了自然规律。
这是法国重农学派“自然秩序”观念的直接思想渊源。
他讲,“只有平衡能够挽救一切”,“也只有大自然才能够平衡”。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试重点七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考试重点七2019年4月报名拉开序幕,同学们可以开始准备自考复习,下面是2019年《经济思想史》考试重点,了解更多自学考试资讯请锁定自考题库,更有海量模拟试题,精品复习资料等你来体验。
第七章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理论体系斯密(1723—1790)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主要代表之一,他继承和发展了许多优秀经济思想家的研究成果,第一个创立了比较完备的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与框架。
他的出版于1776年的巨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历来被视为人类历史进程的划时代著作之一。
一、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斯密经济思想产生于18世纪中期。
18世纪中期,是英国资本主义经济已经得到较大发展的时期。
1.18世纪中期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18世纪英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已有较大的发展,人口增长迅速,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行会手工业逐步分化瓦解,资本主义手工业成为生产的主要形式。
工业人口增加,农业人口减少。
国家已经基本上由农业国转变为以工厂手工业为主的工业国了。
在农业上,议会通过了圈地法案,使圈地运动因合法化而达到高潮,小农基本上被消失了。
资本主义的大农场普遍建立;土地归地主阶级所有,农奴和农民分化为雇佣劳动者和资本家。
圈地运动不仅促进了农牧业的资本主义经营,而且推动了英国毛纺织业的迅速发展。
英国的海外殖民扩张及掠夺式对外贸易也为资本主义提供了大量的利润,推动了资本积累,成为世界上头号外贸和殖民强国;技术发明增多,机器大量使用,为产业革命准备了条件;英国产业革命逐渐酝酿和发展起来。
2.社会阶级结构变化及阶级斗争:此时,英国存在三大阶级,亚当斯密代表资产阶级的利益。
但资产阶级和封建贵族的斗争占主导地位,资产阶级未完全占据绝对统治地位;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刚刚有了发展,主要是自发的经济斗争,在社会生活中还未占主导地位。
二、斯密经济思想产生的理论条件自由竞争和自由贸易亚当(中间有个点)·斯密的思想最根本的就是自由放任,贯穿于经济理论的本身。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三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二十三章第二十三章数理学派的经济学说数理学派的产生数理经济学派是19世纪末边际效用学派的另一分支,是边际效用论与数学相结合的产物。
数理学派主要强调数学分析。
英国的杰文斯、瑞士洛桑学派的瓦尔拉斯、帕累托等为主要代表。
17世纪时,配第在《政治算术》中曾以统计作为分析的基础,18世纪意大利的奇约凡尼·切法在1711年写的一篇短文中也广泛应用了数学公式。
法国重农学派和英国古典学派有些著作中,也曾运用某些数学知识分析了个别经济问题。
19世纪30年代后,经济研究中开始大量运用数学方法。
比如,德国的屠能最先在《孤立国》中运用微积分和其它数学公式表述经济范畴。
法国的安东尼·奥古斯特·古尔诺是这时期运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问题的最著名代表。
他用函数表达市场关系,用数学语言和公式表达经济规律。
被称为“数理经济学之父”,其著作被认为是“划时代的著作”。
戈森是数理经济学的先驱。
他用数学方程和二维图形说明人们享乐和法则。
但上述方法和著作在19世纪70年代前并未引起经济学界的注意。
直到杰文斯和瓦尔拉斯的著作出版后,才受到重视,开始形成数理经济学派。
由于边际效用论在资产阶级经济学界影响的扩大,论证和表述该理论的数学方法,当然也就引起人们的重视。
瓦尔拉斯被认为是该学派的实际创始人,帕累托为其追随者。
由于他们都在瑞士洛桑大学,人们称之为数理学派中的“洛桑学派”。
其后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中又把数学方法加以推广运用。
威克塞尔和卡塞尔又形成了“瑞典学派”的分支。
今天,数理经济分析已成为经济学的重要方法甚至是主要方法,在当代经济学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一、数理学派的主要特征该学派经济学家以数学手段应用于经济学,力图使经济学成为“准确的科学”。
他们把交换作为应用数学方法的出发点,把生产、分配、消费都归结为交换的某种特定形式。
二、杰文斯关于经济学的对象和方法的看法威廉·斯坦利·杰文斯是边际效用价值论的创立者之一,也是数理经济学派的一个代表。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十三章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十三章
(一)萨伊经济学说的性质和特点
萨伊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
他把斯密的理论条理化和系统化,用简单概括的方式介绍到法国和其他欧洲国家。
同时,又适应当时法国资产阶级的需要,把斯密经济理论中的非科学成分分离出来并加以发挥,创立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第一个较为系统的庸俗理论体系。
其主要代表作是1803年发表的《政治经济学概论》。
(二)萨伊关于政治经济学的性质、对象和方法
1.政治经济学的性质:主张把政治经济学与政治学分开,变为“实验科学”和纯粹的精确的科学;且主张政治经济学只需研究财富的规律。
2.政治经济学的对象:认为政治经济学的对象应该是研究财富的生产、分配和消费的规律。
政治经济学的“三分法”。
3.方法:主张用实证分析方法。
他说:“政治经济学,要成为有实际效用的。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九章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之第九章马尔萨斯是19世纪英国早期经济学家,他既是资产阶级代言人,又是资产阶级化的封建贵族的忠实卫士,是没落的土地贵族资产阶级的代言人。
马克思把他看作是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的创始人,主要代表作有1803年的《人口原理》,1820年《政治经济学原理》。
一、马尔萨斯的人口理论(一)马尔萨斯人口理论的要点:1.产生的背景:英国工业革命产生的社会矛盾激化起来,激进的社会改革运动对英国统治阶级造成威胁。
马尔萨斯为反对激进的社会改革思潮,发表了人口论。
2.两个重要前提(公理):第一,食物为人类生存所必需。
第二,两性间的情欲是必然的,且几乎会保持现状。
3.两个假定:一是人口增长在没有妨碍时,会以几何级数增长;二是生活资料在相同情况下,只以算术级数率增加。
4.推断和结论:在正常情况下,在一定时期内,人口增长快于生活资料的增长。
5.三个命题或基本内容:(1)人口必然为生活资料所限制。
(2)只要生活资料增长,人口一定会坚定不移的增长,除非受到某种非常有力而又显著的抑制的阻止。
(3)这些抑制,和那些遏止人口的优势力量并使其结果与生活资料保持同一水平的抑制,全部可以归纳为道德的节制、罪恶和贫困。
6.对人口抑制的方式:(1)积极的抑制,如饥荒、战争、疾病、贫困、瘟疫等。
(2)预防的抑制:包括道德的抑制和不道德的抑制。
道德的抑制如:晚婚、独身、保持贞操等。
不道德的抑制,如:避孕、堕胎、某些“伤风败俗”的罪恶等。
第一种方式是有效的。
7.《人口论》的引申观点:(1)劳动群众的生活状况取决于他们的人口数量。
(2)济贫法有害无益,应予以取消。
(3)反对葛德文等人关于社会改革的理论。
(二)马克思与恩格斯对马尔萨斯《人口论》的评价1.“人口论”本身的错误和矛盾:有四个方面:P199.(1)《人口论》初版是以“攻击法国革命和与它同时的英国改革思想”的。
(2)马尔萨斯以抽象的、一般的人口规律来代替和抹杀资本主义特殊的、历史地起作用的人口规律。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五章

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第五章
配第的时代、生平及着作:(1623-1687)
配第是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马克思称他为“政治经济学之父,最有天才和最有创见的研究家”。
他晚年是大地主和大资本家。
17世纪中叶,英国封建经济关系已趋瓦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正在兴起,但封建制度仍严重阻碍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新生的资本主义与封建制度的矛盾不断激化,终于在1640—1648年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
这时,工坊手工业迅速发展,成为社会上主要的生产形式;原始积累大规模进行,为资本主义大发展创造了条件。
重商主义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正处于逐步解体过程中。
“文艺复兴”以来,科学、文化,获得巨大发展,产生了新的学科和唯物主义哲学。
这为新的经济理论的产生提供了方法论的基础。
弗朗西斯·培根和托马斯·霍布斯的唯物主义思想和威廉·哈维的实验生理学方法推动了经济学家去探寻社会经济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客观规律,从而创立出古典经济学。
古典经济学家在理论上说明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如何使财富增长,如何进行财富的生产和分配。
论证资本主义生产的优越性,在当时是古典经济学初创者面临的任务。
作为英国古典经济学最初创始人和奠基者的配第,就活动于上述背景之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自考《经济思想史》笔记串讲:欧洲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概述奴隶社会的经济思想主要是资本主义出现以前的经济思想,主要产生在古希腊和古罗马,他们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比较发达,商品经济已经开始出现,有关于经济方面的论点和学说在各个著作中开始出现。
古希腊和古罗马关于商品、货币和市场的思想萌芽的共同点:(一)都是维护奴隶制的自然经济。
(二)重视农业,轻视商业,对社会分工进行了具体的论述(三)对商品、货币都做了初步分析。
第一节古希腊的经济思想一、古希腊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一)以自然经济为主的奴隶社会(二)有大量的小生产者,商品和货币经济有一定的发展(三)商业资本和高利贷资本已经出现由于商品货币经济已经出现,商品资本和高利贷资本也已经出现,所以这种条件的产生为早期的经济思想的产生具备了一定的条件。
具体说来,从公元前12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古希腊开始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
从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开始形成奴隶制国家。
每个城邦都是一个独立的国家。
各个城邦在后来的发展过程中产生了差异。
以雅典和斯巴达城邦最为出名,在公元前431—404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斯巴达战胜了雅典,这使整个古希腊社会发生了一个急剧的变化,但是社会的特点还是奴隶主占主导地位,而奴隶处于被压役、剥削、统治的地位,所以奴隶主的目的是想办法论证奴隶社会的自然性和重要性,所以在此过程中,出现了有名的代表人物,如色诺芬、柏拉图和亚里斯多德。
二、色诺芬的经济思想(一)色诺芬的经济著作有:《经济论》和《雅典的收入》,但最主要的贡献是《经济论》这一著作。
因为《经济论》中首次提出“经济”这一词,现在英文中的economy一词就是由此演变而来的。
色诺芬提出的“经济”一词的意思是“家庭管理”。
因为奴隶社会的一个最主要的特点是奴隶主庄园,所以对于奴隶主来讲一个现实的问题是更好的管理奴隶和庄园。
除此之外,色诺芬还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论述国家的税收和财政问题,如对分工、价格、财富问题的分析。
(二)色诺芬关于经济的观点1.财富观和价值观。
色诺芬认为财富就是具有使用价值的东西。
他以笛子为例,认为笛子对于会吹笛子的人是财富,但是对于不会吹笛子的人来说就不是财富,只有把它卖掉才是财富。
由此可以看出,色诺芬已经知道物品具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
2.对农业的重视。
他在《经济论》中反复论证了农业的好处和重要性。
他认为农业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只有农业发展了,其他的商业才能得到发展,他认为农业是希腊自由民最适合从事的一个行业。
他说“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
”3.对分工的看法。
他肯定了社会分工的重要性,分工可以使产品精美。
他认为每个人都不可能是全能的,因而必须实行社会分工。
分工使个人只从事一种工作。
这会使工作做得更好。
制作出来的产品也更加精美。
4.对价格变动的看法。
色诺芬生活的时代,商品和货币经济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在对实际生活的观察和研究中,他对商品和货币的问题提出了独到的见解。
他注意到商品有使用和交换两种功能。
他还了解商品价格的波动是依存于供给和需求的变化的。
色诺芬意识到商品供求的变化会引起其价格的变化,而价格变动又会影响到社会劳动的分配。
铜器生产过多,其价格就会趋于低廉,工人就会因而遭受破产,从事此行业的工人就会从此行业流到其他的部门。
农产品价格低廉,许多农民就会弃农而从事其他行业。
5.对货币的看法。
色诺芬认为货币具有流通的职能,在《雅典的收入》一书中还谈到货币作为储藏手段的职能。
他说,人们喜欢储藏白银不亚于他们喜欢使用白银,因为白银可以随时购买到有用的物品。
这种思想在当时社会的条件下是难能可贵的,也是其他思想家没有认识到的。
其中,对财富的观点和对农业的重视观点是最有贡献的两点。
三、柏拉图的经济思想(一)柏拉图是公元前5世纪到4世纪,希腊人,是古希腊的哲学家、伦理学家和政治学家,大思想家苏格拉底的学生。
柏拉图在经济思想史的大的贡献是关于社会分工的描述及关于理想国的概念。
柏拉图的有关经济学的著作有《理想国》和《法律篇》。
(二)柏拉图的经济思想1.对于分工的看法。
柏拉图从人类的自然性和国家的组织原则,对社会分工问题进行了考查,他认为一个健全的国家应分为三个阶层。
第一个阶层是统治阶层,即哲学家阶层。
哲学家具有美德、知识丰富,能够以正义治理国家。
第二个阶层是保卫国家的战士。
他们平时从事体育活动,锻炼体魄;战时担负着保卫国家的责任。
这个阶层不应从事任何经济活动。
第三个阶层是自由民、即农民、手工业者和商人等一切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构成的阶层。
柏拉图认为奴隶是三个等级之外的,是最低等的一个阶层。
2.理想国的内容。
柏拉图认为理想国由三个阶层构成;理想国还应保持适度的人口数量,人口不能太多,也不能太少。
一国的人口数量应该与国土保持相应的比例。
按照他的计算,理想国最适宜的人口数量为5040人。
他也重视人口质量,生育应该在青年男女壮年时期进行,对孩子应该给予特殊抚养和教育。
柏拉图认为,农业应该成为理想国的基础。
3.对交换的看法。
由于肯定了社会的分工,他肯定了交换的必要性,从而也允许以交换换取财富。
4.对高利贷的看法。
他特别反对高利贷,主张禁止放贷取息和抵押放贷。
四、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一)亚里斯多德是古希腊的哲学家和思想家,是柏拉图的学生。
他的经济学的著作是《政治论》和《伦理学》(二)亚里斯多德的经济思想1.关于社会分工。
亚里斯多德认为社会分工是一种自然的分工。
以此来论证奴隶制度的合理性和当然性。
他用分工来证明奴隶和奴隶主是世界上的一种社会分工。
他认为生而智慧者统治人,生面愚蠢者则被统治,奴隶体力强壮适合于体力劳动,而自由人端庄清秀适合于统治者的生活。
他还认为希腊人比较聪明,外邦人比较落后,因而,希腊人应该是奴隶主,外邦人应是奴隶。
2.“经济”和“货殖”的看法。
他认为一个人或一个国家生财之道有两种,一种属于“经济”;一种是“货殖”。
所谓“经济”是家务管理的一部分,是大自然提供的生活资料,因而它是自然的。
所谓的“货殖”是无限制的追求货币增值,他认为追求货币增值是无限的,是违反自然的。
他认为所谓的小商业是零售商业,所谓的大商业,交换的目的不是为了使用,而是为了增值,他赞成小商业,反对大商业。
3.对货币职能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认为货币和资本是不同的,货币和商品有等一性,商品也有交换价值的功能。
第二节古罗马的经济思想古罗马从公元前8世纪到6世纪之间由原始社会过渡到奴隶制社会,公元前5世纪到3世纪是奴隶制度正式形成时期。
从公元前264年,经过长期的战争,古罗马征服了古希腊以及地中海沿岸国家。
到公元416年,古罗马帝国灭亡。
古罗马的奴隶制在基本特征上和古希腊大致相同。
但是,古希腊的哲学家比较多,思想理论水平较高,而古罗马是靠武力征服古希腊等经济发展程度比较高的国家而形成的奴隶制国家。
古罗马对于法律和政治的贡献比较突出。
一、古罗马经济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从社会形态来说,是奴隶社会;奴隶社会虽然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但是也有了商业和高利贷的出现;政治和法律在古罗马有了大的发展;经济思想包含在法律和政治的思想当中。
二、古罗马农学家的经济思想古罗马农学家的代表有:加图、瓦罗和柯鲁麦拉。
他们都发表有自己的著作,而三个著作同时都叫《论农业》,他们都推崇农业。
三、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古罗马哲学家的经济思想主要出现在罗马共和国末期和帝国的初期。
西塞罗是古罗马的政治家和哲学家,他的主要思想是赞扬商业,但蔑视小商业,颂扬大商业,认为奴隶主不宜从事卑贱的小商业而应该从事大商业的经营。
西塞罗的观点反映了当时罗马大奴隶主经营大商业,来积累自己财富的情况。
四、古罗马法学家的经济思想1.自然法学说。
自然法是一切规则的总和,被认为是出自万物的本性,支配万物的行为。
因为古罗马在奴隶社会就创造了针对罗马公民的《公民法》和针对罗马统治下的外邦人法,即《万民法》。
自然法的创立对经济学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
2.私有财产不可侵犯。
在古罗马奴隶制兴盛时代,商品货币经济已经相当发达,罗马法学家研究商品经济的各种关系,像买卖、借贷、债务、契约等,承认个人地位,确认债务关系,承认个人拥有财产是个人无可争辩的权利。
这些观点对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挥了重要作用,对资产阶级思想家的思想也产生了重要影响。
3.对于利率的看法。
古罗马法学家把利息与高利贷区别开来,认为借贷取利是许可的,但取利太高就是高利贷,不许可的。
五、早期基督教的经济思想基督教最初在古罗马是异教,因为基督教的教义最初是宣传平等、博爱,对富人表示鄙视,主张信徒之间衣食互济,患难相恤。
早期基督教还包含一些消极的思想,如宣传不要以暴抗恶,要求奴隶顺从主人,认为奴隶制是上帝对罪恶的惩罚。
随着公元1世纪开始流传于古罗马帝国后,随着统治阶级的代表人物进入基督教,并开始在基督教教派中占据主导地位后,基督教的教义被统治者篡改,成为麻痹奴隶或劳动人民的宗教。
在公元4世纪时,基督成为古罗马的国教。
基督教的代表人物是奥古斯丁,他是的思想家,也是奴隶主阶级一个主要的代表。
他的著作是对《创世纪》的注释。
他提出了公平价格的概念。
所谓公平价格是指在某段时间内,典型的、不受市场行情变化影响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