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棵沟火山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规律
金矿资源及成矿规律概况
金矿资源及成矿规律概况作者:谭路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6年第14期[摘要]根据1989年末的统计资料,我国已发现金矿床共计7148处,其中岩金矿床3734处,砂金矿床3026处,伴生金矿床388处。
在已知矿床中,现已探明的金矿床1232个,包括岩金矿床573处,砂金矿床456处,伴生金矿床204处。
据全国矿产储量汇总表统计,1996年末全国金矿保有储量4264.78t,其中:岩金2515.8t,占59%;砂金557.42t,占13.1%;伴生金1191.56t,占27.9%。
本文通过对金矿资源与成矿规律概况的阐述,希望我国的金矿资源受到有效保护。
[关键词]金矿资源;成矿规律;概况中图分类号:U41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303-01前言:我国金矿资源主要由岩金、砂金、伴(共)生金组成,以岩金为主,我国金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根据地质矿产部有关专家预测山东等10个省的统计金矿资源总量可达11025t。
金矿专家估计我国金矿潜在储量为15000t,武警黄金地质研究所将我国岩金划分为46个成矿省、70个成矿远景区,预测潜在资源10000t以上;砂金划分为39个成矿远景区,潜在资源920t。
本文通过对金矿资源与成矿规律概况的阐述,希望我国的金矿资源受到有效保护。
1.金矿资源概况1.1我国金矿资源的地理分布我国黄金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是不平衡的,东部地区金矿分布广、类型多。
砂金较为集中的地区是东北地区的北东部边缘地带,中国大陆三个巨型深断裂体系控制着岩金矿的总体分布格局,长江中下游有色金属集中区是伴(共)生金的主要产地。
1.2我国金矿资源的主要分布特点矿床类型多,但缺少世界级大型矿床——我国金矿类型繁多,其金矿床的工业类型主要有石英脉型、破碎带蚀变岩型、细脉浸染型、构造蚀变岩型、铁帽型等矿床。
其中主要产于破碎带蚀变岩型、石英脉型及火山-次火山热液型,三者约占金矿总储量的94%,尽管我国金矿类型较多,找矿地质条件较优越,但至今还未发现像南非的兰德型、原苏联的穆龙套型、美国的霍姆斯塔克和卡林型,加拿大霍姆洛型以及日本与巴布亚新几内亚的火山岩型等超大型的金矿类型;大型、特大型金矿床少,中小型金矿床多——根据“八五”期间承包勘探最终完成的情况看,大型、超大型矿床只占9.58%、中型矿床数量占24.55%、小型矿床数量占65.87%。
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浅析
金矿成矿地质特征与成矿规律浅析眭照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地球物理探矿队,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摘 要:金矿的形成是一个多种物质来源、非常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和成矿地质作用叠加的过程,但其仍然会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如果我们对金矿的地质特点、成矿特征以及分布特点进行研究,就能探寻其成矿规律,从而辅助找矿工作。
本文简要的分析金矿形成的地质特征以及成矿规律,为金矿勘探工作做出一份参考。
关键词:成矿地质特整;成矿规律;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5065(2019)05-0141-2A Brief Analysis of Metallogen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Law of Gold DepositsGUI Zhao-peng(Geophysical Prospecting Team of Non-ferrous Geological Exploration Bureau of Xinjiang Uygur Autonomous Region,Urumchi 830011,China)Abstract: The formation of gold deposits is a process of multiple material sources, very complicated geological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uperimposition of metallogenic geology, but there are still some rules to follow. If we study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nd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gold deposits, we can find out the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and assist the prospecting work. This paper briefly analyses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of gold deposit formation, and provides a reference for gold exploration.Keywords: metallogenic geology; metallogenic regularity; gold deposit1金矿的形成金矿成矿地质作用非常复杂,包括岩浆(热液)成矿作用、变质热液成矿作用和外生(风化-沉积)成矿作用。
新疆阿勒泰地区金矿成矿地质分析
新疆阿勒泰地区金矿成矿地质分析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科克吐木苏克金矿地处边陲,开发金矿床对开发西北边疆,增强国力,稳固边防,造福新疆各族人民,都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文章主要围绕新疆阿勒泰地区金成矿地质进行分析,对金成矿条件进行总结。
标签:新疆阿勒泰地区金成矿地质条件金矿是构成城市的基本要素,生机勃勃的金矿业能给城市注入新鲜的活力,伴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升,金矿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就需要金矿业不断的发展完善自己,以便更好的服务于社会,促进国家和社会的稳定发展。
1新疆阿勒泰地区金矿产资源概述新疆阿勒泰地区青河县科克吐木苏克金矿地处边陲,开发金矿床对开发西北边疆,增强国力,稳固边防,造福新疆各族人民,都有十分重要的政治意义和经济意义。
科克吐木苏克金矿的资源量仅是该区资源量之一斑,科克吐木苏克磁异常,1/3在矿权区内,2/3在西部,磁异常长度3000m,宽约1000m,估算三个磁异常区,铁矿石量将近6亿吨,金15.3t。
由于施工钻孔全部在含矿段内终孔,下部仍然有矿,还可能有品位较富的矿,所以科克吐木苏克金矿的开采问题得在西部钻探以后,寻找埋藏浅、品位较高但厚大矿体,在采过砂、铁矿的块段露天开采。
本区砂铁矿、砂金矿层是开采的重点,本区的砂铁矿、砂金矿储藏量很大,矿权区中上更新统面积13.4Km2,按钻孔取样分析结果,每30.25Kg/m3计算,矿权区内砂铁矿估算资源量为2714.05 万t,预测砂金资源量较大。
(1)本区砂铁矿、砂金矿富集成矿的主要因素:①本区泥盆系上统阿尔曼组上亚组中基性火山岩玄武安山岩含有丰富的磁铁矿及金,新疆阿尔泰地质四队化验送去的检查样品,金含量高达0.08×10-6以上。
该组地层主要分布盆地北部及东北部的外围隆起剥蚀地区。
随着盆缘隆起地区的不断上升剥蚀,百万年来形成了大量的砂铁及砂金,形成了本区砂铁矿、砂金矿的主要物质来源。
②韧性剪切带的片理化岩石中含金量较高,取样分析可达0.6×10-6~0.8×10-6。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刘超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分析刘超发布时间:2023-06-01T09:39:18.501Z 来源:《工程建设标准化》2023年6期作者:刘超[导读] 金矿的成因主要是岩浆活动以及构造运动。
金矿的开采难度和成本因不同种类而异,对于开发商而言需要考虑矿石品质、工艺流程、设备技术、环保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讨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介绍了金矿的成因和矿物学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型金矿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对金矿成矿的影响,从而揭示了金矿成矿规律。
绥中鑫源矿业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葫芦岛市绥中县 125200摘要:金矿的成因主要是岩浆活动以及构造运动。
金矿的开采难度和成本因不同种类而异,对于开发商而言需要考虑矿石品质、工艺流程、设备技术、环保要求等多方面因素,以确保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讨论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介绍了金矿的成因和矿物学特征,并分析不同类型金矿的特征,以及地质构造和岩浆活动对金矿成矿的影响,从而揭示了金矿成矿规律。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引言金矿作为一种重要的金属矿产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具有广泛的分布和重要的经济价值。
然而,金矿成矿规律的研究一直是地质学家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之一。
深入了解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于金矿勘探与开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为此,从不同角度对金矿成矿规律进行分析,以期为金矿勘探与开采提供帮助。
一、金矿的定义及种类金矿是指富含黄金的矿石或矿床,具有经济开采价值。
金矿的发现与开采对于黄金产业和全球经济都具有重要意义,因为黄金是一种重要的贵金属,不仅被用于珠宝和工艺品制造,也被视为一种保值储备和投资资产,常见的金矿种类包括:一是硫化金矿:这种矿石通常含有硫化物,如黄铁矿、黄铜矿等,需要经过磨矿、浮选等工艺才能提取出黄金。
二是氧化金矿:这种矿石通常含有氧化物或羟氧化物,如赤铁矿、锰矿等,可以通过氰化提取法、浸出法等工艺提取黄金。
三是银金矿:这种矿石含有银和黄金,如黄银矿、银闪锌矿等,提取黄金需要采用冶金工艺。
中国北方某金矿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
108地质勘探Geological prospecting中国北方某金矿矿石类型、围岩蚀变特征及矿床成因分析马 明1,2,刘志雄3,王 高1,2(1.赣中南地质矿产勘查研究院,江西 南昌 330000;2.江西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江西 南昌 330000;3.江西省地质矿产开发研究中心,江西 南昌 330000)摘 要:通过野外地质调查,北方某金矿矿石类型为含Au 黄铁矿石、含Au 磁铁矿石、褐铁矿矿石等三类;围岩蚀变特征为绢云母-硅化型,主要由绢云母-硅化石英和共生组成。
通过上面几个方向的分析,表明矿床形成环境为低压、中温等等,成矿有用物质主要来自于岩体之中,并受到了后期的构造叠加作用控制。
总结为,该金矿的成因类型为中温热液蚀变型。
关键词:金矿;围岩蚀变特征;矿石类型;成因分析中图分类号:P61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1-5004(2020)18-0108-2收稿日期:2020-09作者简介:马明,生于1986年,江苏徐州人,本科,研究方向:野外地质勘查。
1 区域地质特征1.1 地层区域上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太古宙迁西群与八道河群。
1.2 构造本区基本有三次大的构造事件发生:1、早期的东西向的构造运动。
2、中期的南北向的构造运动,3、晚期的北东向的构造运动。
1.3 岩浆岩区域内岩浆岩发育一般,主要为吕梁期的和燕山期的岩浆构造活动。
(1)吕梁期形成的岩浆岩为中粗粒黑云母花岗岩和细粒黑云母花岗岩。
(2)燕山期形成的岩浆岩为细粒黑云母石英闪长岩等。
1.4 区域矿产特征本区内矿点、矿化点比较密集。
北东向的构造带控制了矿点的分布情况。
2 矿床地质2.1 地层矿区地层有:①长城系团山子组(Ch t ):分布于矿区东部,,地层厚约250m ;②长城系大洪峪组(Ch d ):分布于矿区东部,地层厚约180m ;③长城系高于庄组(Ch g ):分布在大洪峪组西侧,地层总厚约330m ;④侏罗系髫髻山组(J 2t):分布于矿区南部,被第四系覆盖;⑤侏罗系后城组(J 2h):零星出露于东山采区南侧,局部褐铁矿化强烈。
金矿的成矿规律
金矿的成矿规律金矿是大自然赐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遵循着一定的成矿规律。
这些规律既是地质学家们多年研究的成果,也是人类对地球演化的认知。
下面我将为大家揭示金矿的成矿规律。
金矿的形成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
在地球演化过程中,地壳发生断裂、隆起、沉降等地质构造活动,形成了各种构造带。
这些构造带往往是金矿的重要成矿带。
例如,热液型金矿主要分布在断裂带、褶皱带和火山喷发带等地质构造带上。
岩浆活动也是金矿形成的重要因素。
在地壳深部,岩浆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和运动,形成了许多岩浆岩体。
这些岩体中含有丰富的金源物质,如金黄铁矿、黄铁矿等。
当岩浆岩体与地壳中的水、气等流体相互作用时,便会形成金矿床。
地球的地球化学环境对金矿的形成也有着重要影响。
在地壳中,各种元素的含量和分布都是不均匀的。
当地质环境发生变化,使得金元素在地壳中富集时,金矿便会形成。
例如,氧化还原环境发生变化时,金元素会从溶液中析出,形成金矿。
金矿的形成还与地质年代有关。
地质年代的不同,地壳中的地质构造和地质环境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直接影响着金矿的形成。
例如,古老的岩浆岩体往往富含金矿,而年轻的地层则往往富含热液型金矿。
金矿的成矿规律包括地质构造、岩浆活动、地球化学环境和地质年代等多个方面。
只有深入研究这些规律,才能更好地找到金矿资源,开发利用金矿,为人类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贡献。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让读者更加了解金矿的成矿规律,从而加深对地球演化和矿产资源的认识。
金矿的形成不仅是地质学的研究领域,也是人类对地球深层过程的探索。
希望人类能够以可持续的方式开发金矿资源,保护地球环境,实现矿业的可持续发展。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郭明凤(内蒙古自治区有色地质勘查局,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摘 要:文章通过对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石矿物学特征以及控矿因素的系统研究表明,该矿床受构造断裂带控制,在时空上与印支—燕山期岩浆侵入活动密切相关。
容矿岩石主要为古生界泥盆系、石炭系构造角砾岩和蚀变花岗斑岩。
矿体主要呈脉状、透镜状、浸染状产出。
矿床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围岩和深部地壳,属低温热液型金矿床。
关键词:地质特征;成矿规律;金矿中图分类号: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8136(2012)09-0023-021 区域地质背景某金矿床大地构造上位于西秦岭地槽褶皱带南缘摩天岭背斜与松潘—甘孜地槽褶皱系巴颜喀拉冒地槽褶皱带阿尼玛卿背斜结合部位。
区内自晋宁运动以来,经历多期次构造演化,地质构造运动强烈,褶皱、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成矿条件优越。
区域较大的断裂带为松柏—梨坪断裂,属川西北地区大型断裂—玛曲—荷叶断裂东段分支。
断裂整体呈弧形,弧顶位于联合村一带,向东总体走向为NE向,向西为NW向,长近100 km,宽数十米至数千米。
断裂总体为南倾,倾角为45°~65°,局部北倾,并具有分支现象。
断裂上盘为二叠系灰岩、砂岩和板岩,下盘为泥盆系石英砂岩和灰岩。
区域发育的主要褶皱有摩天岭背斜和阿尼玛卿背斜。
前者北以玛曲—荷叶大断裂为界,南抵古城—青川大断裂,西临崛江—虎牙锯齿状深大断裂。
其核部出露中元古界碧口群复理石碎屑岩建造夹火山岩(细碧角斑岩)建造。
上伏地层为早震旦世磨拉石建造,上震旦统碳酸盐夹碎屑岩建造,上志留统碎屑岩、硅质岩夹碳酸盐建造,中泥盆统碎屑岩、含碳硅质岩、碳质泥岩、碳酸盐岩建造,石炭、二叠系碳酸盐岩夹细碎屑岩建造。
下、中三叠统仅出露在黄龙乡以北西地区,为碳酸盐岩建造。
后者阿尼玛卿背斜北以玛沁—略阳深大断裂为界,南抵玛曲—荷叶大断裂,呈楔形插入西秦岭冒地槽褶皱带降札和摩天岭两大地块之间。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
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
中国金矿床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概述一、本文概述中国,作为世界上矿产资源丰富的国家之一,其金矿资源在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本文旨在全面概述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以及找矿方向,为金矿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主要类型进行详细介绍,包括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沉积型、火山热液型等。
每种类型金矿床的成因机制、地质特征和成矿条件都将被深入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金矿的形成过程。
文章将对中国金矿床的时空分布规律进行综合分析。
通过对不同地区、不同时代金矿床的分布情况进行研究,揭示金矿资源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分布特征,为金矿勘查提供指导。
文章将探讨中国金矿的找矿方向。
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最新勘探技术,分析金矿资源的潜在区域和有利地段,提出针对性的找矿建议。
文章还将关注金矿勘查的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以期提高金矿找矿的效率和成功率。
通过本文的概述,读者可以对中国金矿床的类型、时空分布规律及找矿方向有一个全面而深入的了解,为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提供有益参考。
二、中国金矿床类型中国金矿床的类型丰富多样,这主要得益于其广袤的国土和复杂的地质背景。
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和成矿作用,中国的金矿床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岩浆热液型金矿:这类金矿多与中生代和新生代火山岩及侵入岩有关。
在岩浆活动和热液交代作用下,含金热液沿断裂构造上升并沉淀富集,形成金矿床。
典型的岩浆热液型金矿有山东的焦家金矿和辽宁的红透山金矿。
变质热液型金矿:这种金矿主要产于前寒武纪变质岩系中,尤其是在绿片岩相和角闪岩相变质岩系中更为常见。
含金热液在变质作用下,沿层间破碎带或韧性剪切带富集,形成金矿。
例如,陕西的双王金矿和河南的文峪金矿就是典型的变质热液型金矿。
沉积岩型金矿:这类金矿主要产于沉积岩系中,尤其是炭质、硅质岩系中。
含金热液在沉积过程中,通过渗透交代作用,使金元素在沉积岩中富集,形成金矿。
如贵州的烂泥沟金矿就是沉积岩型金矿的代表。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
刍议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及成矿地质特征摘要:金矿赋矿围岩为巨厚的新元古代浊流沉积的一套浅变质碎屑岩系。
区内目前发现的金矿床按矿体产出特征及其与构造的关系,有多种类型。
石英脉型金矿产于坑头背斜两翼的层间滑脱带内,构造蚀变岩型金矿产于隐伏的逆冲断层中。
本研究将针对金矿的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以及成矿地质特征展开更为深入的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金矿;成矿规律;主要矿床类型;成矿地质特征引言:受诸多地质作用的影响,矿区上形成了以近东西向褶皱及纵横向脆、韧性断裂为主的一系列不同期次、不同规模的构造形迹,最典型的褶皱构造为羊山复向斜和旬阳复背斜。
其次为断裂构造,以脆性断裂为主,表现形式为北西向、近东西向顺层断裂,其中以北西-南东向转近东西向断裂规模最大。
区域顺层断裂均具有多期活动特征,早期具有东西向走滑、北盘东移、晚期为上盘向北西逆冲的逆断层。
其次为小型顺层掩卧褶皱,节理劈理发育。
其中以北西向节理最为发育,且延伸较大,为后期的成矿物质来源起到了迁移富集作用。
这些断裂决定了铅锌金矿的空间展布形态,金矿化受控于次级构造蚀变带。
1金矿成矿规律1.1物层来源促进金矿成矿在完成成矿地质结构的分析后,下述将采用测年法,进行金矿成矿规律的综合分析。
为了确保测年结果的准确性,在此次的研究中,选择某区域地质样本,进行Pb-U测年。
样品中大部分岩石均呈现棱角状,只有少部分的样品岩体呈现圆形、椭圆形与次圆状。
其中Ka长石含量为35.0%、斜长岩的含量为40.0%、石英石的含量为25.0%。
取样分析后发现,大部分地质结构碎屑的分选性与圆度相对较差,且样品中含有少量的胶结物质,对此种物质进行综合分析后发现,构成胶结体的岩石为黑云母石,其中金属矿物质的含量相对较少,深度检测此部分物质的意义不大。
从表1中信息可知,区域内现有的矿产资源较多,在现有的资源中,含有金矿的主要矿物质为自然金,属于钛铁矿与黄铁矿的主要构成,因此,可直接分析钛铁矿与黄铁矿的赋存规律,便可以实现对金矿成矿规律的有效输出。
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模式
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成矿模式成矿地质特征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主要与复式火山体及火山碎屑岩相关,常伴有不同程度的热液蚀变带。
矿床分布于次火山岩或火山碎屑岩岩体顶部或侧缘浅部,深度一般小于1公里。
成矿流体矿床形成所需的流体主要来自火山活动。
火山岩浆体释放出大量的挥发分和热液,流体主要以水为主,伴有二氧化碳、氢硫化物、氯化物等多种气体。
流体上升的过程中,受到围岩制约,发生相变分离,形成液态和气态两个相。
热液蚀变流体进入围岩后,与围岩发生化学反应,形成一系列蚀变带。
常见的蚀变类型包括:硅化:流体中二氧化硅的沉淀和交代作用,形成硅化岩。
绢云母化:流体中钾的交代作用,形成绢云母化的围岩。
碳酸盐化:流体中碳酸钙的沉淀,形成碳酸盐蚀变带。
绿泥石化:流体中镁和铁的交代作用,形成绿泥石化的围岩。
成矿过程成矿过程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火山作用阶段:岩浆侵入和喷发,释放出热液。
热液活动阶段:热液上升、流动,与围岩发生反应,形成蚀变带。
矿物沉淀阶段:金银等矿物从热液中沉淀,形成矿脉和浸染矿体。
矿物组合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中常见的矿物组合包括:金、银、硫化矿物(如黄铁矿、闪锌矿、方铅矿)、氧化矿物(如赤铁矿、菱铁矿)和石英、方解石等脉石矿物。
矿床类型根据矿床形态和成矿背景,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可分为以下类型:矿脉型矿床:矿体呈脉状产出,位于蚀变带中或蚀变带外围。
浸染型矿床:矿体呈浸染状分布,广泛存在于围岩中。
混合型矿床:矿体既有矿脉也有浸染状产出,是矿脉型和浸染型矿床的过渡类型。
成矿控制因素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的成矿受多种地质因素控制,包括:火山活动规模和类型:复式火山体、破火山口型喷发等,有利于热液活动和矿床形成。
围岩性质:围岩的渗透性和可交代性影响流体的流动和矿物沉淀。
构造环境:断裂破碎带和构造活动有利于流体的上升和矿床的富集。
区带性分布: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常沿一定构造带或火山带分布,呈带状或群状产出。
勘探与评价浅层火山热液金银矿床的勘探主要包括地质勘查、地球物理勘查和地球化学勘查等方法。
涧楳沟火山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规律
1 5 0 。 ~1 7 0 。 , 倾 角3 0 。 ~4 O 。 。 主要 断 裂 在北 存 干 下 部 。
西、 北 东 和 近 南北 向 三组 , 其 中以北 西 和北 ( 1 ) 北西 向断 裂 , 此 组 断 裂 走 向3 O 0。~ 3 3 0 。 , 倾 向多 为 南 西 , 也有 为北 东 , 倾 角5 5 。 左右, 断裂长 度多 在千米 以上 , 宽1 6 m左
1 . 4 区域金 矿分布
区 内 已 发现 金 矿 ( 化) 点5 处, 主 要 产 于
角 砾岩 体 内 。 此外 , 还 有石 英 脉 型 及 破 碎 带
2 . 2矿石特 征
矿 石 金属 矿物 : 主 要 有 自然 金 、 黄 铁 矿, 次要 为 黄 铜 矿 、 方 铅矿 、 少 量 闪 锌矿 、 铜 英、 绿泥石 、 绿帘 石 , 次要为方 解石 、 钾 长
加 里东期的侵入岩 充填。
区 内 出露 地 层 主 要 有 : 太 古 界 太 华 群 变质岩 、 元古界 熊耳群火 山岩系及第 三系 红层。 太古界太 华群 : 太 华 群 是 本 区 含 金 角
母斜 长 片 麻 岩 、 黑 云变 粒 岩 、 混合片麻岩 、 条带 条纹 状混 合 岩 、 混 合 花 岗岩 。 元 古 界熊
石、 绢 云母 、 钠长石 , 并有少量黑云母、 斜 长
砾岩 体 的 主要 围 岩 : 斜 长 角闪 岩 、 角 闪 黑云 蚀 变 岩 型含 金 地 质 体 , 大 体 分 为 三 个 带 如 兰 、 辉铜矿 、 磁铁矿 等 。 脉 石 矿 物 主 要 是 石
下。
( 1 ) 东带 : 呈北 西 3 0 5 。 展布 , 带宽 2 k m,
2. 1矿体 的形态 、产 状及规 模
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
金矿床时空分布及成矿规律【我来说两句】2006-9-9 11:39:00 中国选矿技术网浏览1014 次收藏【摘要】:(一)岩金矿床1.我国岩金矿床成矿的层控特征1)大多数岩金矿床产在一定的大地构造环境的某一特定含矿建造中。
矿床(点)密集分布,成群成带产出,其延伸与地层产状总体是一致的。
2)矿化围岩的含金丰度往往大于地壳中同类岩石丰度值的几倍至数十倍。
3)多数金矿矿体与围岩的同位素组合特征基本相似.如河南省小秦岭地区文峪金矿,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1.35‰,杨砦峪矿区硫同位素δ34S为1.55‰,金洞岔矿石硫同位素δ34S为-3.58‰,而两矿区地层δ34S为3.39‰,表现出矿石硫与地层硫特点相似。
以此说明容矿层往往是矿源层。
4)我国岩金矿床产出的地层以太古宇为主,其次为元古宇、古生界、中生界均有金矿产出,但发育程度不一。
矿化围岩有变质岩、沉积岩、火成岩类,其矿化情况各异。
现就其主要矿化密集区的层控性概述如下:(1)华北地台金矿成矿域本区金矿床(点)集中分布于板块的边缘及基底构造层的隆起区,并且主要产于太古宇结晶基底的中深变质岩系中。
①燕山金矿密集区金矿集中分布于山海关及密云隆起区,容矿岩层为太古宇迁西群马兰峪组。
该组混合岩化作用较强。
岩层含金丰度0.7~0.83×10-6,高于同类岩石的25~200倍。
本区已知金矿床(点)115处,有109个产于本岩层中。
②辽西建平-北票金矿密集区区内金矿床(点)80%以上集中分布于建平隆起区内。
容矿岩层为建平群小塔子沟组的斜长角闪岩及斜长角闪片麻岩类。
③夹皮沟金矿田金矿床主要产于太古宇鞍山群三道沟组下部的角闪斜长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角闪岩中。
围岩含金丰度值平均41.5×10-9。
根据320个硫同位素的研究,矿石硫δ34S平均为5.6‰;围岩硫δ34S为2.1‰。
二者相近,硫源相同。
④小秦岭金矿田:金矿围岩为太华群下部岩组,岩石类型为斜长角闪片麻岩、黑云斜长片麻岩及斜长角闪岩等。
甘肃北山地区金矿类型及特征
甘肃北山地区金矿类型及特征刘升有 (甘肃地质调查院,兰州,730000)摘要本文通过对甘肃北山金矿资料的分析和总结,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将该区金矿划分为4种成矿类型,对不同类型金矿的成矿规律及成矿区带划分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甘肃北山金矿床矿床特征甘肃北山造山带位于塔里木板块东北缘,处于塔里木板块、哈萨克斯坦板块、中朝板块的接合部位,经历了多期次、多阶段的板块裂解-俯冲-碰撞-拼合的复杂地质演化过程,同时也产生了多期次、多阶段的成矿作用,形成了许多重要的矿产。
尤其是以马庄山、南金山、小西弓、金庙沟等为代表的金矿床,矿床成因类型复杂多样,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地质学家的关注。
1.研究区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1.1南金山金矿床南金山金矿床位于破城山深大断裂带北侧,受近东西向和北东向两组次级断裂控制明显。
矿区分南、北两个矿带,北矿带矿体赋存在下石炭统白山组上亚组第二岩段变英安质凝灰岩、变英安质凝灰砂砾岩、变英安质凝灰砂岩中,矿体含金性好、数量多、规模大,共圈出矿体74个。
南矿带矿体赋存在下石炭统白山组上亚组第四岩段变沉凝灰岩、变含砾沉凝灰岩中,矿体含金性差、数量少,共圈出矿体8个。
矿区内矿体主要产于次生石英岩脉体中,具金银共生的特点,两者呈正相关关系,也可形成独立矿体。
矿体形态以脉状、透镜状为主,具叠瓦状、斜列侧现产出特征,一般长125-400米,宽1-20米。
矿体品位:金1.5-9g/T,最高34.4g/T;银10-100g/T,最高376g/T。
矿石类型为次生石英岩型及次生石英岩化火山碎屑岩型金银矿石,具星点浸染状、细脉浸染状、不规则团块状构造。
矿石中金属矿物一般在1%左右,矿石矿物以褐铁矿为主,次为黄铁矿,局部地段毒砂富集,偶见磁黄铁矿、磁铁矿、针铁矿、、辰砂、方铅矿、闪锌矿等。
围岩蚀变主要有次生石英岩化、硅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碳酸岩化、叶腊石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其中次生石英岩化与成矿关系最为密切。
据包体测温资料,成矿温度在180-395℃区间,以180-358℃为主。
浅析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
浅析我国金矿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发布时间:2021-04-13T10:13:35.603Z 来源:《基层建设》2020年第32期作者:黄天梁[导读] 摘要:人类对金的利用历史已有6000多年(R.W.博伊尔,1979)。
山东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第六地质大队山东省威海市 264209摘要:人类对金的利用历史已有6000多年(R.W.博伊尔,1979)。
目前,黄金仍是国际货币结算手段和货币信用基础,并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医疗、化工设备、宇航和国防尖端工业,随着现代经济的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金首饰受到越来越多的人追捧。
但是,目前我国黄金资源长期开采,探明资源量日渐枯竭,为此了解和掌握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和形成规律,对金矿资源的勘查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简单阐述了我国金矿床的主要形成机制、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希望能为行业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金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1前言黄金是国际贸易的硬通货,黄金储备量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同时黄金广泛用于工业、国防及尖端领域,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黄金消耗进一步加剧。
2019年,我国黄金产量500.4t,其中矿山产量380.2t,与2018年相比下降2.6%;我国黄金消费1002.8t,与2018年相比上涨了12.9%。
虽然我国金矿开采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产量远不能满足我国当前消耗。
因此,研究我国主要金矿床地质特征和成矿规律是十分必要的。
2 我国主要金矿类型2.1 绿岩带型绿岩带是蚀变或变质的基性火成岩带,通常指前寒武纪地盾中呈条带状分布的变质基性岩地区,主要岩石类型有细碧岩、玄武岩、辉长岩和辉绿岩等,因变质作用生成的绿泥石、绿帘石、阳起石等矿物促使岩石普遍具有暗绿色。
绿岩带型金矿床以角闪岩和辉石岩为主,由火山喷发类型矿物形成,导致岩石化侵入,其次为硅化、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
此外,金矿床中含大量云母和石英基绿色脆性席状岩,其分布相对突出。
其中吉林夹皮沟金矿和河北迁西金厂峪石英脉型金矿床为本类型的典型矿床例子。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
金矿的形成要有什么条件世界上的黄金宝藏,主要以岩金和沙金两种形态蕴藏于地下,此外还有伴生金.天体运行、地球形成、火爆发、古造山运动、岩浆喷涌、金元素从地核中被夹带喷薄而出等形成岩金;富含金元素的崇山峻岭,在日照风化、雷鸣电闪、狂风暴雨、山体滑坡、泥石俱下、洪水泛滥、河流稳水地段沉淀等形成沙金。
据科学的测定与推断,大约在二十六亿年前的太古代,火山喷发把大量的金元素,从地核中沿着裂隙,带到地幔和地壳中来,后经海洋沉积和区域变质作用,形成最初的金矿源.大约在一亿年前的中生代,因受强大力的作用,地壳变形褶,褶露出海面,金物质活化迁移富有集,形成金矿田,即我们所说的岩金.在岩金富集地带,岩石氧化后往往留下许多自然金.地表浅层的岩金,经过数千万年的风化与剥蚀,岩石变为沙土.因金的性质稳定,因而被解离为单体,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又因其比重大,因而在河流的稳水处沉积下来,于是形成沙金矿.同时由于沙金具有亲和力,在河水的搬运过程中由小滚大,形成大小不等的颗粒金.迄今为止,人类发现的最大的金块重达280公斤,它产于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在世界上,岩金、伴生金和沙金的储量比例,大约为:70:15:15。
其中,岩金矿床,又可划分为若干成因类:岩浆热液型、变质热液型、火山热液型、沉积变质型、热水溶滤型和变质砾岩型等。
各种类型的金矿床,在世界总储量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变质砾岩型56.2%,变质热液型12.4%,伴生金9.5%,沙金8.9%,岩浆热液型及火山热液型7.0%,热水溶滤型0.9%。
从全球范围来看,按金矿产出的大地构造单元来分,又可分为四类:地盾成矿区、地台及边缘成矿区、地槽褶皱带成矿区和环太平洋成矿带。
其中,产于地盾的金储量,占世界总储量的25.6--27.8%;古地台盖层局部中生代活化区,占1.1--1.3%,优地槽区,占12.9--15.6%;冒地槽区,占 1.1--1.2%;而古地台盖构造区,则占47.1--47.7%大自然变迁中形成的黄金矿床,大致可划分为三大类:岩金矿床、沙金矿床和伴生矿床。
崤山金(银)矿床容矿构造及成矿规律
崤山金(银)矿床容矿构造及成矿规律徐书奎;刘海鹏;冯昂;高帅【摘要】崤山与其毗邻的小秦岭、熊耳山同属华北地块南缘华熊复合地体的一部分,金矿成矿条件相似.但是,与其西邻的小秦岭和东南的熊耳山地区相比,崤山金矿找矿工作始终未获重大突破.为加强对崤山地区成矿地质规律和容矿构造研究,笔者收集了大量崤山地区区域地质和研究成果资料,在分析研究已有地质成果的基础上,对崤山地区申家窑等十余个矿床(点)和张家河等4处燕山期中酸性岩体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测试,并借助于崤山地区1:5万重力测量和1:5万磁法测量成果,阐述了崤山地区地质特征,指出了不同方向层间剥离构造、NW向陡倾斜断裂构造、NE向陡倾斜断裂构造等3个方向为崤山地区金(银)矿床的主要容矿构造,分析了成矿规律.【期刊名称】《矿产与地质》【年(卷),期】2015(029)006【总页数】4页(P744-747)【关键词】金(银)矿床;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容矿构造;崤山;河南【作者】徐书奎;刘海鹏;冯昂;高帅【作者单位】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郑州 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郑州 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郑州 450016;河南省有色金属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河南郑州 4500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P618.51引文格式:徐书奎,刘海鹏,冯昂,等. 崤山金(银)矿床容矿构造及成矿规律[J].矿产与地质,2015,29(6):744-747.崤山地区位于河南小秦岭金矿田与熊耳山金矿田之间,隶属于华北地台南缘华熊地体熊崤地块内,崤山地区是豫西仅次于小秦岭、熊耳山的有色金属及贵金属成矿区。
前人曾对崤山地区的拆离断层构造[1-2]、燕山期中酸性岩体[3-6]、矿床特征[7-12]等进行了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和找矿成果。
为了加强对该区成矿规律研究,笔者收集了大量崤山地区区域地质和科研成果资料,利用1∶5万重力测量成果,结合对崤山地区申家窑、寺家沟、崤山、宽坪、大方山、葫芦峪、安沟、黄野坪、龙卧沟、张家河、前牛岭、范家庄等主要矿床(点)和龙卧沟、后河、白石崖、张家河等四处燕山期岩体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测试,在此基础上对该区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容矿构造进行了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涧棵沟火山热液型金矿床成矿规律
摘要:涧楳沟金矿是秦岭成矿带熊耳山矿田中与火山岩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通过对该区域发现5个类似的含金地质体进行区域地质、成矿地层、矿床成矿条件分析研究,总结出本区金矿严格受角砾岩体控制,角砾岩体边部的产状由陡变缓的膨胀处,为成矿有利部位,中小角砾之间的胶结物内最多,空隙大,有利于矿液的充填交代,易于矿液集中富集成矿等规律,对扩大本区域远景找矿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涧楳沟金矿成矿规律
矿区位于河南省卢氏县城西南约60 km处,交通较方便。
涧楳沟金矿是秦岭成矿带熊耳山矿田中与火山岩有关的隐爆角砾岩型金矿床。
目前在该区已发现5个类似的含金地质体,涧楳沟金矿床属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通过对该点的剖析,对扩大区域找矿远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1 矿区地质概况
本区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豫西隆起的中南部,熊耳山凸起与西峡县中新生代断陷盆地的接壤地带。
1.1 地层
区内出露地层主要有:太古界太华群变质岩、元古界熊耳群火山岩系及第三系红层。
太古界太华群:太华群是本区含金角砾岩体的主
要围岩:斜长角闪岩、角闪黑云母斜长片麻岩、黑云变粒岩、混合片麻岩、条带条纹状混合岩、混合花岗岩。
元古界熊耳群:矿区仅见熊耳群的下部,为一套中性喷发岩。
主要岩性为变安山岩,绿泥钠长蚀变岩,变流纹质晶屑凝灰岩、凝灰角砾岩、熔岩角砾岩。
1.2 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分布广泛,主要是燕山期,多数呈脉状产生,少数为小岩株及岩枝,与金矿关系密切。
(1)前加里东期侵入岩:主要有变安山岩和阳起绿泥蚀变岩。
(2)加里东期侵入岩:在矿区仅见变辉绿岩,出露在矿区的东南训,规模很小。
(3)燕山晚期侵入岩:以酸性岩脉。
主要岩类有:石英钠长斑岩、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斑岩、石英斑岩、角闪二长花岗斑岩。
1.3 构造
涧楳沟金矿位于北西向李庄—王村背斜的南东倾伏端:马园—王村边缘断裂的北缘。
矿区地层主要呈单斜产出,地层倾向150°~170°,倾角30°~40°。
主要断裂在北西、北东和近南北向三组,其中以北西和北东向断裂最为发育。
(1)北西向断裂,此组断裂走向300°~330°,倾向多为南西,也有为北东,倾角55°左右,断裂长度多在千米以上,宽16 m左右。
断裂内主要为加里东期中基性侵入岩脉和部分燕山期的中酸性岩脉充填,并具多期活动的特点。
(2)北东向断裂,区内此组断裂带,分布于矿区东南部和中部。
显示压扭性物点,大都被燕山晚期的石英斑岩、正长斑岩及关加里东期的侵入岩充填。
1.4 区域金矿分布
区内已发现金矿(化)点5处,主要产于角砾岩体内。
此外,还有石英脉型及破碎带蚀变岩型含金地质体,大体分为三个带如下。
(1)东带:呈北西305°展布,带宽2 km,长10 km。
已发现角砾岩体5个,金矿化点8个。
以涧楳沟一带最密集,往北西逐渐变稀,其分布范围明显受李庄—王村背斜和北西向与北东向断裂交叉部位控制。
此带内燕山期斑岩脉成群密集分布,北北东向断裂和裂隙发育。
(2)中带:已发现2个角砾岩体,3个矿化点。
分布范围与“李家凹—上坡脑”背斜基本一致形成一个呈北西向展布的矿化蚀变带,带内北北东和北北西向断裂发育,酸性侵入体及脉岩较多。
(3)西带:已发现3个含金角砾岩体,金矿化点2个,分布于阳坡顶—后洼短轴背斜南翼,沿太华群与熊耳群的不整合面呈北西西向事状分
布,此带内近东西向构造发育。
2 矿床地质特征
矿区内已知6个含矿角砾岩体,它们严格受角砾岩体控制,大部分矿体赋存于角砾岩体的中上部,部分赋存于中部,个别赋存于下部。
2.1 矿体的形态、产状及规模
(1)号角砾岩体中的金矿体,该角砾岩体走向北西,长220 m,宽15~20 m,已控制深度250 m。
在平面上,呈似纺锤状,剖面上是不规则简状,倾向南西,倾角55°左右。
(2)号角砾岩体中的金矿体,该角砾岩体在平面上呈纺锤状,北东东向展布,在剖面上中呈漏斗状。
长310 m,宽16~28 m,出露标高520 m。
(3)号角砾岩体中的金矿体,5号角砾岩体硅化、绢云母化、黄铁绢英岩化、黑云母化较其它岩体发育。
共圈出3个金矿体。
2.2 矿石特征
矿石金属矿物:主要有自然金、黄铁矿,次要为黄铜矿、方铅矿、少量闪锌矿、铜兰、辉铜矿、磁铁矿等。
脉石矿物主要是石英、绿泥石、绿帘石,次要为方解石、钾长石、绢云母、钠长石,并有少量黑云
母、斜长石、萤石等。
矿石结构、构造:矿石结构;主要有晶粒结构、包含结构、交代型半自形粒状及骸晶结构以及乳浊状结构。
矿石构造:以角砾状为主,次为团块状、浸染状及细脉状、晶洞状、栉状等。
2.3 围岩蚀变
本区各角砾岩体普遍受热液蚀变作用,其主要围岩蚀变类型如下。
(1)钾化:为早期蚀变,包括钾长石化和黑云母化。
(2)绿泥石化:是本区主要的蚀变类型之一,与矿化关系密切。
主要分布于胶结物中,少数为交代角砾中的铁镁矿物而形成的。
(3)硅化:是本区最主要的蚀变类型,蚀变强,分布广,与金矿化关系密切。
根据穿插关系等可分为。
3 涧楳沟火山热液型金矿床金矿化富集规律
(1)本区金矿严格受角砾岩体控制,金矿体主要赋存于岩体中上部,少数赋存于岩体中部。
角砾岩体的形态及产状控制着金矿化的富集程度。
从平面看,矿化常富集在角砾岩体最宽的部位和“岩体”中心。
从剖面看,角砾岩体边部的产状由陡变缓的膨胀处,为成矿有利部位。
(2)本区金矿主要赋存在角砾岩体内的胶结物中,部分赋存在强烈蚀变或裂隙发育的角砾中。
有些角砾蚀变弱,矿化差,而在其周围的胶结物中蚀变强,矿化好。
胶结物含量多少,同金富集程度有一定关系、多数情况下,金矿化较好地段,胶结物含量也较多。
(3)大量原始资料表明,区内金矿化较好地段,角砾多为大中小混杂、以中等角砾为主。
其原因是中小角砾之间的胶结物内最多,空隙大,有利于矿液的充填交代,易于矿液集中,富集成矿。
(4)金矿化较好的地段,多数分布于以片麻岩成分为主的角砾岩和复成分角砾岩中,其它成分角砾岩矿化较差。
(5)金的富集与硅化、绿泥石化、绢云母化三者关系最密切,与绿帘石化也有一定的空间和成因联系。
(6)金矿化的富集程度与硫化物含量有密切关系,凡金矿化较好地段,金属硫化物含量也较高。
角砾岩体的伴生金同硫化物除以黄铁矿为主外;尚有少量的黄铜矿和方铅矿,有些地段金的含量与铜、铅的含量成正相关变化。
自然金常与黄铜矿或方铅矿或黄铜矿方铅矿一起充填于黄铁矿的晶体间隙或裂隙中,或者与黄铜矿、方铅矿共生。
(7)本区角砾岩体内构造不甚发育,上要控矿构造为小断裂,劈理带及裂隙构造。
4 结语
涧楳沟金矿床属次火山热液型金矿床,主要理由如下:赋存金矿的角砾岩体的成因是隐蔽爆发成因的角砾岩体;金矿体赋存于角砾岩体中,严格受角砾岩体控制。
近角砾岩体的围岩金矿化是沿裂隙充填交代,且局限;矿石中金属矿物为一套黄铁矿、黄铜矿、方铅矿等中一低温矿物组合;围岩蚀变为绿泥石化、绿帘石化、硅化、绢云母化、碳酸盐化等中一低温蚀变矿物组合;区内燕山晚期中酸性脉岩发育。
在空间上矿化角砾岩体与石英斑岩、正长斑岩、花岗斑岩等关系密切,成岩(角砾岩体)、成矿与这一类浅成超浅成的燕山晚期的中酸性岩有关。
通过对该区域发现5个类似的含金地质体进行区域地质、成矿地层、矿床成矿条件分析研究,总结出本区金矿严格受角砾岩体控制,角砾岩体边部的产状由陡变缓的膨胀处,为成矿有利部位,中小角砾之间的胶结物内最多,空隙大,有利于矿液的充填交代,易于矿液集中富集成矿等规律,对扩大本区域远景找矿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汉城,肖荣阁,安国英,等.熊耳群火山岩系金银多金属矿床热水成矿作用[J].中国地质,2003(4):75-80.
[2] 滕光亮,龚亮,罗志吉.河南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的成矿模型浅析[J].西部资源,2012(5):135-137.
[3] 张志军,韩红庆,曹彦荣.河南省小秦岭至熊耳山地区金矿床类型及关系[J].山西建筑,2012(32):74-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