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178人民版PPT课件

1.康熙皇帝任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主持江宁织 造局的生产。根据当时的制度,该局生产的产品
A.全部投放市场,收入归皇室 B.部分用于纳税,部分投放市场 C.全部供皇室使用,不投放市场 D.部分供皇室使用,部分投放市场
2.《国语 • 晋语》中说:“公食贡,大夫食邑, 士食田,庶人食力,工商食官。”该材料说明西 周时期
A.手工业开始成为独立生产部门 B.手工业被官府垄断 C.家庭手工业是主要经营形态 D.民营手工业得到迅速发展
3.中国瓷器以其巧夺天工的工艺深受国内外 人士的喜爱。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瓷器的表述, 不正确的是
一、中国古代手工业的三种经营形态
三种形态 经营方式 产 品 流通状况 地 位
官营 手工业
(夏朝)
政府直接 武器,皇室、不在市场流 长期占主导
经营
官府和贵族
通 地位
消费品 (不(以自交然换经济为)生产目的)
民营 民间私人 民间消费品 在市场流通 明中期后占 手工业 经营 (以交换为(生商产品目经的济))主导地位
2、发展缓慢的原因: ①自然经济的抵制; ②封建制度的阻碍; ③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的束缚。
五、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基本特点:
①历史悠久,长期领先,享誉世界; ②三种经营形态长期并存;(官营-主导,
民营-后来居上,家庭手工业-重要比重) ③布局随经济重心南移而相应变化; ④明中后期在江南地区的一些手工业部门
明清 青花瓷、彩瓷、珐琅彩瓷器争奇斗艳
3、丝织业:(中国最早养蚕缫丝织绸)
时期 主要成就
四五千 已经养蚕,有了丝织品 年前
商周 商朝有了织机,能织多种丝织品; 周朝能生产斜纹提花织物
【最全历史知识点扫描】必修二2.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代出现了新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即豪强地主控制下的。汉代田庄的生产经营活动主要包括:粮食作物、蔬菜、果木及染料作物栽培,蚕桑作业,禽畜养殖,药材采集。此外,酒、醋、酱、饴糖等的酿造加工,纺织手工业,农具和兵器修造,也被列入日常生产安排之中。从山东滕州宏道院出土的汉画像石上,可以看到田庄中冶铸锻造铁器的情景。由此可见,田庄中的业生产也是经济活动中的重要内容。
(时期的农家以耕作为主,兼营副业,一般日用,能够做到“闭门而为生之具以足”。这种情形,在中国自给自足的传统农耕社会中是比较普遍的。
■“工官"和“匠户”■
从帝时代起,煮盐、冶铁、铸钱、炼铜等最有利可图的行业,都收归,由垄断。由中央机构所属各“”主办的皇家工场,专门负责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如军用的兵器和装备,供宗庙陵墓使用的祭祀用器,以及皇族的服饰玩好等。这些手工业产品,除皇帝特别赏赐外,不得使用。“工官”工场的经营虽然对市场没有明显的影响,但是对来说,却是一大支出。“工官”工场的制作工艺水平,代表了当时的最高技术水平。
属于战国以后的矿井遗址中,有大量质工具。
现在已知中国最早的人工冶炼铁器,是晚期的遗物。战国中期以后的铁器,在许多地区有大量出土。在流域、沿岸和埃及出土了世界上最早的器。中国使用陨铁和人工冶铁都较前几个地区稍晚,然而冶炼块炼铁和生铁大体与之同期。块炼铁是低温(约1000℃)炼制出来的产品,需经锻造才能制成可用的器件,又称锻铁。生铁又称铸铁,是高温(1146℃)冶炼的产品,可以直接铸造器件,有效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河北易县战国燕下都遗址出土的铁器中,有经过淬火的钢件,表明当时炼钢和淬火工艺已经有所发展。
甲骨文中,已经出现了关于祭祀的内容。
代还有负责指导生产的专职官员。在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发现玉蚕。在《周礼》书中,妇女的纺织生产被称为“”。从事这种劳作的人与王公、士大夫、百工、商旅及农夫并列,称做“”。由此可见,在经济生产中已经相当重要。
高中历史必修二:二 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

16世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展展展展展展展品品品品品品品17892546号号3号号号 号号
古代青铜兵器
战国的铁农具
司 母 透雕兽首贺巩斧 戊 鼎
三 星 堆
秦 青 朝 铜 铜 礼 车 马 器
年发洁把动器鬼平器在羊“出现优平物物斧。形古、马土的美面形用神在体代四冶人皮囊就这是在基商踏于较,图态快工商端寓龙铁类囊,叫些南总础晚湖大采像有方,代庄意相飞用早。放排结上阳“水水期南的用与机法显的典吉对的期一在囊劳发排太排排的燕翼通 口 宽 8中 现 的 一 藏 物宁方线立的浇示青雅祥的水的座一,动明囊守是发贮”虎7乡尊雕体结铸了铜,,造利鼓炉起就人的”杜国 九最 古 中7高 长 馆我明5酒已纹9公,四。、浮合,高器无型鼓风子,叫民。用诗国于器目 五大 代 国11。厘被剑31斤是羊此浮雕起一超方与展风器用排实水“(古东。前 九、 青 历36米中我方尊雕,来气的尊伦示。厘 厘装大好成践力水?代汉原越王勾践宝剑已 年最 铜 史,国尊造手器。呵铸中比了国置都几一经推排-一早器米米 重 是三星堆青铜礼器发 入重 器 博现以形法物整成造,。酒。是个排验动”3种期国1、,89。已四简,与个,水此羊礼,。),3家8
汉朝
原始青瓷
唐代:南青北白两大系统
夺 得 千 峰 翠 色 来
青瓷莲花盏托
瓷 水 盂
釉 下 彩 绘
唐 代
君 家 白 碗 胜 霜 雪 • 白瓷碗
宋朝:制瓷技艺大放异彩,名窑不断
涌现 五大官窑之精品
河南官窑
河北定窑
浙江龙泉(哥)窑
河南汝窑 河南钧窑
宋代定窑美人枕正面
2015年6月6日,中国舍 得拍卖国际(澳门)有限 公司主办的首届艺术品 专场拍卖会赢得开门红 ,一件宋代定窑美人枕 以3.5亿港元的高价落 槌,加上13%佣金,最 终成交价高达3.9555亿 港元(约合人民币 3.1644亿元)。
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一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2208人民版PPT课件

工更细 宋朝 棉纺织业发展 明朝 出现资本主义萌芽的手工工场
(二)冶铸业
冶铜业 新石器时代晚期出现青铜器 商周青铜铸造大发展,主要是礼器
春秋末期:最早人工冶铁
战国时期:生铁;炼钢淬火技术 冶铁业 汉:燃料煤炭;技术水排(东汉南
阳太守杜诗)水力鼓风冶铁装置
司母戊大方鼎:目前世界上 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重 832.84千克。
半坡陶盆
龙山黑陶
唐三彩
唐代瓷器:南青北白
原始青瓷
越窑青瓷
邢窑白瓷
唐代釉下彩绘瓷水盂
清代粉彩瓷
河北定窑,以优质白瓷著称世。不仅是 宫廷贡品,还由丝绸之路传至中亚、东 欧各国。
河南钧窑,皇室用瓷。钧瓷两 次烧成,第一次素烧,出窑后 施釉彩,二次再烧。钧瓷的釉 色为一绝,千变万化,红、蓝、 青、白、紫交相融汇,灿若云 霞。这是因为在烧制过程中, 配料掺入铜的气化物造成的艺 术效果。钧瓷釉层厚,在烧制 过程中,釉料自然流淌以填补 裂纹,出窑后形成有规则的流 动线条,非常类似蚯蚓在泥土 中爬行的痕迹,故称之为“蚯 蚓走泥纹”。钧窑瓷主要是供 北宋末年“花石刚”之需,以 花盆最为出色。
江西景德镇窑,以青白瓷(又叫“影青瓷”) 著称宋真宗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派 人到景德镇为皇家制造御用瓷器,底书“景德 年制”,称“景德镇瓷器”,景德镇遂由此而 得名,成为千古“瓷都”。
青花瓷
颜色釉瓷
浙江龙泉窑瓷,主要特点是釉面布满龟裂的 纹片,通常称之为“开片”。片纹,大小有 别、颜色深浅不一,有“鱼子纹”“百圾 碎”“金丝铁线”等特殊艺术效果。本属于 烧造工艺上的一种缺陷,但就如画家变败笔 为神奇一样,哥窑瓷器因其自然开裂现象而 增添了生机,反而博得人们的喜爱,给人以 一种崭新的艺术享受。
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小编寄语:关于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高一历史必修二是重要学习部分,为帮助大家学好高一历史必修二,小编为大家提供高一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小农经济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3、秦:灵渠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1、纺织业主要成就:手工业代替官营业(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1)先有陶后有瓷(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

历史必修二知识点总结1.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夏商周时期:君主制的确立,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实行。
-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郡县制的推行。
- 汉朝:郡国并行制的实行,察举制的选拔人才。
- 隋唐:三省六部制的确立,科举制的创立。
- 宋朝:科举制的完善,中央集权的加强。
- 元朝:行省制的实行,中央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 明清:君主专制的顶峰,八股取士的科举制度。
2. 古代中国的经济- 农业:铁犁牛耕的推广,精耕细作的农业技术。
- 手工业:官营手工业与民营手工业的并存,四大发明的创新。
- 商业:丝绸之路的开辟,市集和夜市的繁荣。
- 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海禁政策的推行。
3.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先秦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道家哲学的提出。
- 汉代:儒家思想的独尊,儒学成为官方意识形态。
- 宋明理学:理学的兴起,儒学与佛道思想的融合。
- 明清之际:儒学的新发展,王阳明心学的提出。
4.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科技:四大发明的传播,天文学和医学的成就。
- 文学:诗歌、散文、小说的繁荣,唐诗宋词的高峰。
- 艺术:绘画、书法、音乐、戏剧的多元发展。
5. 近代中国民主革命- 辛亥革命:推翻满清统治,建立中华民国。
- 新文化运动:思想解放,民主和科学的提倡。
- 五四运动: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6.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新中国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 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对外开放政策的实施。
- 祖国统一:一国两制的提出,香港、澳门的回归。
7.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建国初期: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改革开放后:全方位外交的开展,国际地位的提升。
- 新世纪:和平发展道路的坚持,多边外交的深化。
8. 20世纪以来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

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知识点汇总古代中国经济的发展与演变是中国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初中历史学科中,学生需要了解和掌握中国古代经济的相关知识点。
本文将对初中历史中国古代经济专题的知识点进行全面汇总。
一、农业经济1. 农业生产方式:中国古代的农业主要采用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方式。
农民靠种植和养殖获取生活所需。
2. 农业生产工具:古代农民使用的主要工具有犁、耙、锄等,其中最重要的是犁。
犁的发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
3. 农业生产技术:中国古代农业发展了许多生产技术和方法,如灌溉、耕作制度、农事活动的分工等。
二、手工业经济1. 手工业的兴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在农业经济基础上逐渐发展起来。
手工业的兴起促进了商品交换的发展。
2. 主要手工业:古代中国的主要手工业包括纺织业、陶瓷业、铁器制作等。
其中,丝绸业是最具代表性的手工业之一。
3. 工匠和手工业工具: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由熟练的工匠完成,他们使用的工具有纺车、织机、轮盘等。
三、商业经济1. 商业的发展:商业经济在古代中国逐渐兴起,商人通过商品交换获取利润,推动了商品流通的发展。
2. 商业中介:为了方便商品的交换,商业中介角色的出现至关重要。
商业中介包括商人、市场和货币等。
3. 著名的商业道路:古代中国有几条重要的商业道路,如丝绸之路和茶马古道等,这些道路连接了东西方,促进了贸易和文化交流。
四、货币与物价1. 货币的出现:中国古代的货币最早出现在春秋战国时期,最早的货币是贝壳、铜钱等。
2. 货币的演变:货币形式经历了从贝壳到铜币,再到纸币的演变过程。
纸币的使用提高了交易的便利性。
3. 物价的变动:中国古代物价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变动较大,如自然灾害、战乱、政府政策等,导致物价的波动。
五、税收和赋役1. 农业赋役制度:在古代中国,政府对农民征收一定比例的农产品作为赋役,以满足政府的需要。
2. 商业税收:商业发展后,政府开始对商人征收税款,如商税、商调等。
税收成为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
高中历史必修二(经济)最全知识点与延伸

经济第七单元:古中国经济基本结构一.中国古农业1(1) 工具①②③(2) 水利①战国:都江堰→郑国渠→灵渠②汉:龙首渠③灌溉工具:曹魏(翻车)、唐(筒车)、宋(水力的高转筒车)、明清(风力水车)2.基本模式(春秋战国、小农经济)(1) 原因①②(2) 特点:家庭为单位,种植业+家庭手工业,精耕细作,自给自足。
(3)3.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属于氏族公社②奴隶社会(夏商周)——“井田制”(土地国有)③封建社会——封建土地私有制)古农业基本特点:①(经济构成) 种植业为主,家庭饲养业为辅。
②(生产力) 牛耕和工具/技术的改进,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方式完善。
③(生产方式) 小农经济。
④(土地) 地主土地所有制主导的土地私有制。
A.“三农问题”在建设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①③123①③B三.古中国商业1.重农抑商(战国秦商鞅变法。
护农,稳定社会,巩固统治。
抑制工商业发展,阻碍资义萌芽)①②隋唐:市/坊分明,时间限制。
柜坊、飞钱。
③两宋:④⑤明清:棉/茶/蔗/染料成商品,区域间长途贩运,“商帮”(徽商、晋商,卖盐起家,涉及海外)。
2.市的变迁①/市长监管,按时开闭市。
②“草市”普遍,汉口镇/四商镇,随处设3.城市发展①②(政治中心+商业中心)。
4.官控的对外贸易①西汉:海陆丝绸之路。
②唐:广州,市舶使。
③④⑤明清:海禁、四.古中国经济政策1.土地制度①原始社会:土地归氏族公社。
②。
③(鲁:) 2.重农抑商(1) 原因:商、农抢劳动力,影响农业生产,危及封建政权统治。
(2) 目的:保护农业生产和小农经济,以确保收地租和征赋役,巩固封建统治。
(3)(4)(5) (34CD.①②③E.F.F.中西资义萌芽背景/特点比较,中资义萌芽没发展的原因,认识。
(1) 比较①同: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为基础,手工业为标志,时间14~16世纪。
②异:西资义萌芽在自治城市产生,中资义萌芽在封建统治下产生。
(2) 原因①(限制生产力) 明清自然经济占主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必修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知识点
(一)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1、古代中国农业主要耕作方式的变革
(1)原始农业的产生:“刀耕火种”、“火耕”
(2)距今七八千年前:中国农业进入了“耜耕”或“石器锄耕”时代
(3)春秋战国时期:铁犁牛耕,中国古代农业的传统耕作方式形成。
(4)汉代牛耕逐渐普及全国。
东汉时出现了一牛挽犁代替犁,这种耕作方式便于牛耕普及。
2、了解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是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3、古代水利建设概况
(1)夏商周:农田水利有较大发展。
(2)春秋战国:战国时秦国蜀郡守李冰修的都江堰,水工郑国在秦国修的郑国渠。
都江堰位于四川成都平原西部的岷江上,是中国最古老的水利工程,是蜀地“天府之国”富庶之源,至今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
(3)秦:灵渠
(4)两汉:西汉汉武帝亲到黄河工地命文武百官背土,东汉王景治黄河才基本解除了黄河水患。
(5)隋炀帝:开通了大运河,是世界上最早、最长的运河。
(6)唐朝:设专职官员管理水利事业,各地兴修了不少水利工程,还创制了新的灌溉工具筒车。
(二)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的发展
了解古代中国在纺织、和制瓷等手工业部门取得的主要成就:
1、纺织业主要成就:
(1)原料使用先后顺序:麻葛丝棉。
(2)丝绸之路:汉代开辟。
丝绸远销以罗马为中心的地中海地区。
(3)唐代私营纺织作坊兴起,官营纺织业也有相当大的规模,朝廷征收民间纺织品的数量相当可观。
2、冶金业主要成就:
商周时期青铜器铸造工艺特点:分布广,规模大,水平高。
战国以后以铁器为主,汉代冶铁开始使用煤炭做燃料,供风形式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由自然通风——人力皮囊——马排——水排(东汉、杜诗)。
3、制瓷业取得的主要成就:(会考要求掌握唐宋的成就即可)
(1)先有陶后有瓷
(2)陶器:a、产生——原始时代彩陶b、发展:山东龙山文化——蛋壳黑陶c、独特技术——唐三彩d、陶瓷过渡时期:商代中期到东汉晚期。
(3)瓷器:a、唐代青瓷——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b、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彩绘工艺。
c、清朝:粉彩瓷器的工艺技术发明——康熙时期、顶峰——雍正时期
(三)古代中国的商业发展
了解“市”的形成与发展及其特点:逐渐打破时空限制,虽受政府严格限制,但仍相当繁荣
(1)秦代管理“市”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2)汉代在进行集中贸易的“市”,有专门的管理机构
(3)六朝时代,出现了“草市”
(4)唐代“草市”的作用十分显著,“夜市”比较繁荣
(5)宋代的“市”突破了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
(6)明清都市中的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
(四)了解“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及其影响
(1)“重农抑商”政策含义:强调发展农耕,限制商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开始于战国时期的商鞅变法。
目的: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影响:“重农抑商”政策有利于保障国家的安全,维护政治的稳定,巩固君主的地位,但这一政策的实施使社会经济的活力受到压抑,而新的经济因素和生产方式的萌芽,也未能得到正常发育,这是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的重要原因。
(2)“海禁”政策的基本含义: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外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进行贸易的政策。
影响:“海禁”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进步的可能性,不仅妨碍海外市场开拓,抑制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资本主义萌芽滋长,使中国失去了利用国际贸易的优势地位开辟海外市场、刺激资本扩张、推进工业化的契机;而且使中国与世隔绝,从而阻断了中国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