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教案)7、克隆之谜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克隆之谜
8、克隆之谜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克隆之谜》(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词和二会字,出示;2、理解词语。
3、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你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五、作业。
1、钢笔描红。
2、熟读课文。
3、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交流。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理解词语。
3、掌握课文内容,初步了解说明顺序和方法。
4、了解有关克隆的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愫。
掌握课文内容,了解克隆的含义。
了解有关克隆的知识和克隆研究的动态投影克隆技术的进程时间对象类别技术顺序1979鲫鱼鱼类19601962爪蟾两栖类换核卵(肠上皮、肝、肾细胞核)1978黑斑蛙两栖类换核卵(红细胞核)鲤鱼、鲫鱼异种鱼类异种鱼类换核卵鼠哺乳类换核卵(胚胎细胞核)1996羊哺乳类有性繁殖克隆之谜无性繁殖(克隆)造福人类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二、释题:三、初读课文,读通课文四、默读课文,划分段落五、学习第一段《西游记》大家都很熟悉,其中孙悟空有个绝活让我们羡慕不已--他经常在紧要关头从身上拔一把猴毛变成一大群和他一模一样的猴子。
当然这只是我国明代大作家吴承恩奇妙想象下的精彩描写。
但这一想象却在今天成了可能,这就是克隆。
今天我们就一起到奇妙的克隆领域去探究一番。
板书――《克隆之谜》1、生齐读课题,说说中心语是什么2、之谜在这里起什么作用那么克隆之谜到底是怎么回事带着这个问题初读课文。
1、学生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准生字的字音,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注意正音:卓、畜、薯都是翘舌音,例、率声母都是,雌、饲都是平舌音。
1、文章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2、交流:第一段(1-4):介绍克隆是什么。
第二段(5-):介绍1996年人类得到克隆羊多利及其重大意义。
第三段(6-8):介绍克隆技术造福人类。
第四段(9-):写克隆技术有着诱人的前景。
1、克隆到底是什么呢(第一自然段巧妙、有趣地作了说明克隆是怎么一回事。
)2、我们身边哪些动、植物先天具有克隆的本领(1)什么是有性繁殖、无性繁殖呢它们有什么区别(第二自然段)(下定义、比较说明的说明方法)(2)植物有什么不同的克隆本领(第三自然段)各抒己见齐读课题讨论按要求自学课文指名读课文交流自学结果默读第一小节,思考交流交流第二课时一、复习回顾前课内容二、继续学习课文。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神奇的克隆》课文及教案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神奇的克隆》课文及教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神奇的克隆》课文《西游记》里的孙大圣,紧急关头常常拔下一把毫毛,再吹一口气,毫毛立刻变成了一群和自己一模一样的孙悟空。
这当然是神话,不过用今天的科学名词来讲,那就是孙悟空能够快速地克隆自己。
我们知道,高等动物一般要通过雄性和雌性生殖细胞的结合,才能繁殖后代,人们把这种繁殖叫做有性繁殖。
换句话说,每只动物都有自己的爸爸妈妈。
如果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就叫无性繁殖,也称克隆。
许多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
例如,从一棵大柳树上剪下几根枝条插进土里,枝条就会长成一株株活泼可爱的小柳树;把马铃薯切成许多小块种进地里,就能收获许多新鲜的马铃薯;把仙人掌切成几块,每块落地不久就会生根,长成新的仙人掌……此外,一些植物还可以通过压条或嫁接培育后代。
凡此种种,都是植物的克隆。
一些单细胞微生物,如细菌,经过20分钟左右的时间,就可以一分为二,再分为四个、八个……这就是低等生物的克隆。
那么,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从20世纪开始,科学家在这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
1996年,英国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了世界上第一只克隆羊。
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轰动了当时的科学界。
科学家借用一名乡村歌手的名字,给这只克隆羊起名为“多利”。
克隆技术是一项可以造福于人类的科技成果。
人们将克隆技术与其他科技成果结合,可以根据需要培育出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也可以培育大量品质优良的家畜,大大提高饲养效率。
克隆技术还可以挽救一些濒危物种,让一些濒临灭绝的动物免遭厄运,从而调节大自然的生态平衡。
人们利用克隆技术能够培植人体的皮肤进行植皮手术;能够“制造”出人的耳朵、软骨、肝脏和心脏等人体“配件”,一旦病人需要,就能重新“装配”……神奇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
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神奇的克隆》教案一、教材解读:《神奇的克隆》是一篇说明文,通过学习引导学生了解克隆的意义及其神奇,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并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神奇的克隆》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
《神奇的克隆》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通用10篇)《神奇的克隆》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案篇1课时目标:1、能学会本课生字,理解课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
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好与教材配套的生字卡片。
2、学生自学生字新词,查字典理解文中不理解的字词。
3、引导学生搜集有关“克隆”技术的资料。
教学设计: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你们喜欢看哪些动画片呀?(让学生自由发言,然后引出《西游记》),你们喜欢《西游记》中哪些人物?(自由发言),你们喜欢孙悟空吗?他有哪些本事?孙悟空可真神了,一根毫毛就变出了许多小孙悟空来。
这是多么神奇有趣啊!这个神话引发了人类复制自身的幻想,孙悟空能复制自身的本领,就是现代科技领域研究的“克隆”(板书“克隆”)。
2、克隆技术到底是怎样的技术?真的像神话中描绘的那么“神奇”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神奇的克隆)3、从课题看,“神奇”是什么意思呀?(非常奇妙)那么克隆技术到底奇妙在哪里?认真阅读课文之后,我们应该能够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通文解词1、教师提出自觉要求:自由轻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读顺课文。
2、学生自读课文。
3、教师检查生字词自学情况。
出示生字新词:例如:马铃薯嫁接细菌饲养效率诱人A、指读正音B、理解部分词语C、用其中的某一个(或几个词语)说一句或几名话。
三、朗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1、课文以奇妙的情节——孙大圣“拨毛变猴子”,由此引出了克隆技术的概念。
(第1-2自然段)2、哪些动植物有先天克隆的本领呀?(第3-4自然段)3、大自然中许多植物和单细胞微生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而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克隆技术诞生的高等动物-多利(第5自然段)4、课文哪些地方向我们介绍克隆技术的诱人前景呢?(第6-9自然段)5、朗读课文。
四、教师小结我们今天学习了这篇课文,不但能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文中生字新词的意思,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而且还能在理清文章脉络的基础上初步感知克隆技术。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方案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方案第1篇:《克隆之谜》教学设计方案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1、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第一、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
2、用**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谈克隆的奇妙)3、理解“奇妙”(稀奇而巧妙)4、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1、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2、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1)多音字:家畜效率(2)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3、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1)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2)克隆就是无*繁殖。
(3)植物的克隆。
(4)低等生物的克隆。
(5)高等生物的克隆。
(6)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7)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8)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9)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4、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1)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a、什么叫克隆。
(第一段--第一、二自然段:不经过两*细胞结合而繁衍后代)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第二段—第三至五自然段:植物的克隆、低等生物的克隆和高等动物的克隆)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
(第三段:第六至九自然段)5、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
条理*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克隆之谜》教案范文学科领域:生物、伦理、科学素养课时安排:5课时教学对象:高中一年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2)掌握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3)探讨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2)运用案例分析法,研究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3)运用讨论法,探讨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事业的热爱和好奇心;(3)培养学生具备伦理道德观念,能够对克隆技术的发展提出建设性意见。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2)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及其影响;(2)如何引导学生正确看待克隆技术的发展,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克隆技术的起源与发展1. 导入新课:介绍克隆技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及其在生物领域的应用。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克隆技术的发展过程,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生物领域的应用案例,如克隆羊“多利”的诞生。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克隆技术的利与弊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所学的克隆技术发展过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利与弊。
3. 课堂讨论:分组讨论克隆技术所带来的利与弊,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分析克隆技术在人类生活中的具体应用案例,如克隆动物、克隆植物等。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第三课时:克隆技术所引发的伦理道德问题1. 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思考克隆技术所带来的伦理道德问题。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内容;(2)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认识科学技术的两面性,理解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2)关注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3)树立正确的科技观念,珍惜生命,尊重生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3)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2)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3)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1. 导入新课:(1)播放克隆技术的科普视频,引发学生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克隆技术?它有哪些应用?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克隆技术的概念和发展历程;(2)要求学生标注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短语,并加以解释;(3)引导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3)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分析问题。
四、课堂小结:2. 强调克隆技术在医学、农业等领域的应用价值;3. 提醒学生关注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和道德问题。
五、课后作业:1. 根据课堂所学,编写一篇关于克隆技术应用的短文;2. 调查身边的同学对克隆技术的看法,整理成报告;3. 阅读一篇关于克隆技术伦理问题的文章,思考并写下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表现评估: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环节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思维能力。
2. 课后作业评估:检查学生完成的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以及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一、教案基本信息《克隆之谜》教案范文学科领域:语文年级:八年级课时:2课时教材版本:人教版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克隆之谜》;(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概念,如“克隆”、“遗传基因”等;(3)了解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对克隆技术进行合理推断和分析;(3)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激发学生探索未知世界的热情;(2)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两面性,既能带来便利,也能带来问题;(3)培养学生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的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克隆之谜》的正确朗读和理解;(2)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3)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和好奇心。
2. 教学难点:(1)克隆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2)如何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视频资料,引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进而导入新课《克隆之谜》。
2. 自主学习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语和概念。
3. 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克隆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领域,探讨克隆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问题。
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问题,进行讲解,梳理克隆技术的发展历程,阐述其优缺点。
5. 练习巩固学生进行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巩固课堂所学。
6. 课堂小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课堂所学,强调克隆技术的发展前景及其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克隆之谜》,巩固所学知识;2. 结合课后练习,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案例;3. 调查克隆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六、教学策略与方法1. 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克隆动物的视频资料,营造生动有趣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对克隆技术的兴趣。
课文《克隆之谜》教案范文
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克隆之谜》的主要内容,了解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
(2)掌握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3)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信息提取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运用批判性思维,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和评价。
(3)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科学技术发展的兴趣和好奇心。
(2)理解科学技术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提高社会责任感和道德观念。
(3)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价值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克隆之谜》的主要内容介绍。
2. 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过程。
3. 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克隆之谜》的主要内容。
(2)克隆技术的原理和发展过程。
(3)课文中的关键词汇和表达方式。
(1)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学生通过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掌握关键词汇。
(2)合作探讨: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
(4)批判性思维训练: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中的观点进行批判性分析,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2. 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课件,生动展示克隆技术的原理和操作过程。
(2)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提供相关的阅读材料,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引入克隆技术的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克隆之谜》,了解课文内容,回答相关问题。
3. 讨论与分析: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分析课文中的观点和表达方式,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理解。
4. 案例分析:教师提供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和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 课堂小结: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之谜》第一课时课堂记录
《克隆之谜》第一课时课堂记录五年级语文教案今天,支教的吴老师和教导处的刘主任来听我的课,我执教了《克隆之谜》第一课时,大致把课堂记录如下:师:同学们,通过《梦园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两课的学习,相信你们一定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
带着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让我们再一次走进科学的殿堂,去探讨有关克隆的话题。
(板书:7 克隆之谜)请同学们齐读课题,(生读)读了课题之后,同学们想提出什么疑问呢?生:什么是克隆?生:这个谜是什么样的?师:同学们很会提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谜呢?请打开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看看哪一个词最能表达谜的特点?(生自由读)生:奇妙。
师:谁理解奇妙这个词?生:奇特美妙。
师:这谜奇特美妙在哪儿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阅读时请记住老师的殷殷嘱咐:不动笔墨不读书,并且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课堂,张明珠同学问“凡此种种”这句话应该怎样读,告之。
)师:文章读熟了吗?生:读熟了。
(他们高喊。
)师:那老师要看看你们和生字交没交上朋友,(出示生字)谁来读?(生1读得很通畅)师: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哪个字的读音呢?生1:我想提醒同学们不要把“饲”读成“sī”。
师:是的,我们平常总会说“sī养”。
师:还有谁想读呢?(举起好多小手,让薛换玲来读,也很流畅。
并提醒同学们注意不要把“例”读“列”)。
师:那让我们开一节小火车来读一读这几个生字,从哪呢?(同学们齐刷刷举起小手)从庄须宝开始吧,(这一列有好几个拼音不是太好,庄须宝开始读了,张口就把“例”读“列”,同学们笑了,纠正他的读音,他居然还是迫不及待地连读了两个“列”,同学们高喊:“例”,我也连忙打园场说是受了薛换玲的误导。
这下庄须宝才把这个字读准了,过了一关。
接下来几个同学没有读错。
)师:同学们刚才读课文过程中有哪些词语让你感兴趣?找出来读一读,并把理解的意思说一说。
(几个同学分别找出不同的词语来读,有的解释了其意思。
五年级下册克隆之谜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下载
五年级下册《克隆之谜》公布课教案和课后反思(下载)《克隆之谜》公布课教案1今天,支教的吴教师和教诲处的刘主任来听我的课,我执教了《克隆之谜》第一课时,大致把课堂记录如下:师:同窗们,通过《梦园飞天》、《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这两课的学习,相信你们必然对科学充溢了好奇,对生活充溢了空想。
带着这种好奇心和求知欲,让咱们再一次走进科学的殿堂,去研讨有关克隆的话题。
(板书:7 克隆之谜)请同窗们齐读课题,(生读)读了课题以后,同窗们想提出什么疑问呢?生:什么是克隆?生:那个谜是什么样的?师:同窗们很会提问题,这是个什么样的谜呢?请打开到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读一读,看看哪个词最能表达谜的特点?(生自由读)生:奇异。
师:谁明白得奇异那个词?生:独特美好。
师:这谜独特美好在哪儿呢?请同窗们走进课文去寻觅答案,阅读时请记住教师的殷殷嘱咐:不动笔墨不念书,而且做到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顺文章。
(生自由读课文,师巡视课堂,张明珠同窗问“凡此各类”这句话应该如何读,告之。
)师:文章读熟了吗?生:读熟了。
(他们高喊。
)师:那教师要看看你们和生字交没交上朋友,(出示生字)谁来读?(生1读得很通畅)师:你想提示同窗们注意哪个字的读音呢?生1:我想提示同窗们不要把“饲”读成“sī”。
师:是的,咱们平常总会说“sī养”。
师:还有谁想读呢?(举起好多小手,让薛换玲来读,也很流畅。
并提示同窗们注意不要把“例”读“列”)。
师:那让咱们开一节小火车来读一读这几个生字,从哪呢?(同窗们齐刷刷举起小手)从庄须宝开始吧,(这一列有好几个拼音不是太好,庄须宝开始读了,张口就把“例”读“列”,同窗们笑了,纠正他的读音,他竟然仍是迫不和待地连读了两个“列”,同窗们高喊:“例”,我也赶紧打园场说是受了薛换玲的误导。
这下庄须宝才把那个字读准了,过了一关。
接下来几个同窗没有读错。
)师:同窗们适才读课文进程中有哪些词语让你感爱好?找出来读一读,并把明白得的意思说一说。
7、克隆之谜_教案教学设计
7、克隆之谜教学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谈话引入: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六、作业1、抄写生字词2、练读课文第二课时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二、精读课文: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注意分号)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
《克隆之谜》教学设计二11教学要求: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重点: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课时一、分步揭示课题,激发阅读兴趣。
板书克隆。
师:什么叫克隆?请同学们快速阅读、二自然段,看谁最先找到答案。
用彩色粉笔在“克隆”二字前加上“奇妙的”三字,问:不用读全文,你们能不能知道这篇的主要内容?查字典理解“奇妙”克隆,奇妙在什么地方呢?让我们认真阅读课文来找答案。
二、初读课文,理解说明顺序。
默读课文,划出带有生字的词语。
毫毛例如马铃薯收获家畜饲养微生物效率查字典、词典,读准字音,理解词语的意思。
多音字:家畜效率除“微生物”外,均由学生自学理解。
自读课文,练习概括各自然段的意思。
小结:孙悟空快速克隆自己。
克隆就是无性繁殖。
植物的克隆。
低等生物的克隆。
高等生物的克隆。
克隆技术可以造福人类。
克隆技术与其它科技成果结合。
克隆技术的其它应用。
克隆技术正在展示诱人前景。
练习归纳要点,理解课文说明顺序。
把关系比较密切的自然段合并成一段,想一想:本文的重点讲了哪几个问题?A、什么叫克隆。
B、分类介绍自然界的克隆现象。
c、奇妙的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他的诱人前景。
学生讨论后,教者归纳:本文中心突出,专门介绍有关克隆的知识。
条理性强,先解释什么叫克隆,然后分类介绍植物、低等生物、高等动物的克隆现象,最后讲奇妙的克隆具有诱人的前景。
三、作业。
1、朗读课文。
2、习字册生字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一、复习。
听写生词。
师述课文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回忆上堂课内容。
二、精读课文,理解说明方法。
学习段。
默读、二自然段,思考:什么叫克隆?相互交流。
讨论后,教者归纳说明方法。
A、举例子:孙悟空拔一根毫毛能变成一群孙悟空,这就是克隆。
B、下定义:克隆就是无性繁殖,不经过两性细胞结合而直接繁衍后代。
苏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8克隆之谜
8、克隆之谜教学要求: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
两条绿线内的3个生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重难点: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要求: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段落。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我们学习第七课《克隆之谜》(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们有什么问题?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学习生字词和二会字,出示;例如马铃薯嫁接细菌饲养效率诱人雌性卓有成效濒临2、理解词语。
3、朗读课文。
四、再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你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落大意。
五、作业。
1、钢笔描红。
2、熟读课文。
3、抄写生字词。
第二课时教学要求:1、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培养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精神。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二、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2、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3、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交流。
小学五年级语文 克隆之谜
克隆之谜五年级语文教案克隆一词是由clone音译而来,在音译名出现以前曾有一个意译名--无性繁殖系,指由单一细胞或共同祖先经有丝分裂得到的细胞群体或有机群体。
我们通过细胞培养可以得到一个细胞克隆。
在微生物实验时,通过倒平皿,我们可以得到一个个的菌落,这些菌落其实就是细菌的克隆。
可见克隆原来是个名词,指一群细胞或一群个体。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出现了核移植与基因工程之类的操作。
核移植操作可以得到重建细胞,重建细胞可以繁殖成一个无性系;基因工程操作可以将某一被选定的基因拼接到质粒的复制子上,随着复制子的复制也能得到dna分子的无性系。
于是,有人就把这类操作称作克隆,即将clone一词由名词转化成动词,并将核移植称为 nuclear cloning(核克隆),通过基因工程得到dna分子的无性系称为molecular cloning(分子克隆)。
在这里克隆是一种实现无性繁殖(a***ual reproduction)的操作,是一种显微操作或分子生物学操作,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无性繁殖(或无性繁殖操作)。
这也许正是克隆一词能够存在而不被无性繁殖替代的原因。
多利羊又称克隆羊,其实是用核克隆技术产生的羊。
有人说,只有多利羊才是真正的克隆羊,其他报导,如克隆猪、克隆牛等,由于它们是由胚胎细胞发育而成的,而胚胎细胞是有性繁殖产生的,所以,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克隆。
这是一种误解,是由于对有性过程在时间上把握不准所造成的。
有性过程到受精卵、即合子形成时即告结束,合子分裂一旦开始即与有性过程无关了。
如果说分裂后的胚胎细胞是有性繁殖产生的,那么,体细胞追究下去也是有性繁殖产生的。
但事实上它们都是由合子经有丝分裂逐渐产生的。
这就是说,有性繁殖实际上是经过一次有性过程和许多次无性过程,最后产生一个成活的后代而实现的。
从胚胎中取出一个细胞使之发育成一个个体,这显然应属于无性繁殖。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讲,杜里舒是克隆技术(细胞克隆技术)的创始人,他的将两分裂球时期的细胞分开,使之发育成两个海胆的实验,是最早的克隆实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克隆之谜
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 !词语。
3、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的情操。
教学重难点:
1、体会克隆”的含义及其奇妙。
2、了解克隆技术的发展、成就和意义,激发学生勤于思考、热爱科学。
教具准备:挂图、生字卡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谈话引入:
1、通过前两课的学习,我们对科学充满了好奇,对生活充满了幻想,今天
我们学习第七课《奇妙的克隆》(板书),也是有关科学奥秘的。
看课题,同学
们有什么问题?(克隆是什么,奇妙在哪里,克隆有什么作用?)
2、交流有关克隆的资料。
二、初读课文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把全文读通。
2、画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3、边读边思考课前提的问题。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四、分段指名读课文
提出学习要求: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分段, 概括段落大意。
五、指导书写生字
1. 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 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 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按照怎样的顺序介绍克隆的?
二、精读课文:
学习第一至第四自然段:
1、默读第一自然段:什么是克隆?文中是怎样说明的?
2、怎样读第一自然段,谁来试试?
3、默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画出写动物的有性繁殖”无'性繁殖”的句子,它们有什么区别?你是怎么理解的?小组交流,汇报。
4、教师引读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部分
5、植物是如何克隆的呢?自读课文第三自然段,画出写植物都有先天克隆的本
领”的句子,文中介绍了哪几种植物的克隆?奇妙在哪?(就•…就•…就
••…)(注意分号)
6、你读懂了省略号了吗?你能再举些例子吗?
7、你还读懂了什么?根据收集的资料谈谈压条”和嫁接”
学习第五自然段:
1、高等动物可不可以克隆呢?自读第五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2、第一只克隆羊叫什么?名字是怎样得来的?多利”的诞生有什么意义?
学习第六至第八自然段:
1、克隆技术是怎样造福人类的?你读懂了什么?除书上的,你还了解哪些?(小组讨论交流)
随机引导理解、感情朗读:
从“…可以•…也可以体会克隆技术在培育优质、高产的粮食、蔬菜新品种,培育品质优良的家畜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还可以••…,从而……体会克隆在保护生态方面的重要意义。
从“…能够…•能够••…,一旦…•就能……体会克隆技术在医学上的意义。
2、教师引读,学习第九自然段:
克隆技术正向人类展示它诱人的前景,那么,它在哪些方面,有什么样诱人的前景呢?请你联系生活实际,发挥想像。
(小组讨论交流,再在全班交流)三、总结课文,了解说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