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教你如何观面看病
中医面诊通过面部观察诊断身体问题
![中医面诊通过面部观察诊断身体问题](https://img.taocdn.com/s3/m/257ed54ef342336c1eb91a37f111f18583d00cc2.png)
中医面诊通过面部观察诊断身体问题中医学源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和实践经验,注重从整体角度看待人体,并通过面部观察来辅助诊断身体问题。
中医面诊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方面,通过观察面部表情、颜色、纹理等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发现并诊断身体的健康问题。
本文将讨论中医面诊的基本原理和在诊断身体问题方面的应用。
一、中医面诊的基本原理中医面诊是一种通过观察面部特征来诊断身体问题的方法。
中医认为,人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都与面部的各个区域有所联系。
具体而言,中医面诊主要依靠以下原理:1. 面痘反映内脏功能:中医相信,面部的痘症可以反映内脏的健康状态。
例如,若额头上出现痘痘,可能暗示肠胃功能紊乱,而鼻子周围的痘痘可能与心脏功能有关。
2. 面部颜色反映气血运行:中医认为,面部的颜色可以反映气血运行的情况。
例如,面部泛红可能是肝火旺盛的表现,而面色苍白可能暗示气血不足。
3. 面部纹路反映脏腑状态:中医相信,面部的纹路可以反映脏腑的健康状况。
例如,额头上的横纹可能暗示肠胃问题,而鼻子两侧的竖纹可能与肾脏功能相关。
二、中医面诊在诊断身体问题方面的应用中医面诊通过观察面部特征,可以帮助医生发现潜在的身体问题,并辅助诊断疾病。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面部特征与潜在身体问题的关联:1. 面部泛红:面部泛红可能与肝火旺盛有关,暗示情绪压力大、肝气郁结等问题。
2. 面色苍白: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暗示贫血、营养不良等问题。
3. 面色黄暗:面色黄暗可能与湿热内蕴、脾胃虚弱等问题有关。
4. 面部痘痘:不同位置的痘痘可能与不同的内脏问题有关,比如额头的痘痘可能与肠胃问题相关。
5. 面部红血丝:面部出现红血丝可能与血管破裂、心血管问题等有关。
除了观察面部特征,中医面诊还可以结合其他诊断方法,如望、闻、问、切,来全面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
中医面诊与其他诊断方法的结合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和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结:中医面诊是一种通过观察面部特征来诊断身体问题的方法。
中医养生面面观
![中医养生面面观](https://img.taocdn.com/s3/m/99fc97ea195f312b3069a518.png)
貫穿於生活
安靜的環境有益於身心健康 •噪聲在30分貝以下時,環境非常安靜。 •達到50~60分貝時就覺得有些吵鬧。 •適當聽聽音樂,能消除疲勞,潺潺流水,
啾啾鳥語,嫩竹拔節之音,鶴鳴松濤之聲, 使人心曠神怡,對健康長壽有益。
起居養生
戶外: 農村、山林、海濱、瀑布…等,氣溫、濕度、
氣壓相對較低。且陽光充足,空氣新鮮,空氣 中的負離子較多。(仁者樂山、智者樂水)
《內經》的養生思想
調攝精神情志是養生的重要方法 要恬淡虛無、積精全神、精神內守,
從而形體不蔽,精神不散 保養正氣具主導作用,所謂正氣存內,
邪不可干,指出各種養生方法都應以 保護和強壯正氣為基本原則 目的:僻邪不至,長生久視
養生文化的特點
•中國養生文化的四大特色:
–整體觀 –平衡觀 –恆動觀 –制宜觀
生命的層次
Mind
心智
養生目標
Information 訊息
自
Energy 能量
由 度
Material 物質
《內經》的養生思想
在天人相應思想指導下建立起來的, 因而其有以下特點:
–順應自然作為養生的重要原則。強調 順 四時而適寒暑,服天氣,而通神明,提出 春夏養陽,秋冬養陰的原則。
–對於自然界陰陽的變化,逆之則災害生, 從之則苛疾不起。
輕鬆慢跑
冠狀動脈血流量增加,較安靜時多10倍 可使心率下降,使心肌的氧耗量減低 血管彈性增加 低頻振動,使血管平滑肌得到鍛練,增加血管
張力,減少血脂在血管壁上的堆積。
輕鬆慢跑
要點: 精神飽滿,心情舒暢 肌肉放鬆,呼吸略深長 可原地跑,自由跑或運動跑 依身體情況決定運動量,以舒服而不累為度
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
![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0b39fc2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31.png)
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中医作为中国古代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理论体系。
在中医看病过程中,共涉及五个重要的步骤,分别是观、闻、问、切和诊断。
下面详细介绍每个步骤的具体内容。
首先是“观”。
中医看病的第一步是通过观察患者的外部表现进行初步判断。
医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质、舌苔、眼神等等,以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
面色苍白可能说明气血不足,面色红润可能说明有热症等。
舌苔的颜色和厚度也是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舌苔薄白可能是正常状况,舌苔厚黄可能表示火热体质。
其次是“闻”。
中医通过听取患者的呼吸声、声音的变化、咳嗽声等来了解患者的状况。
例如,咳嗽声音嘶哑、干燥可能说明有痰热,呼吸声急促可能说明有肺热症等。
医生通过对呼吸和声音的分析,可以大致判断患者的病症和身体状况。
第三是“问”。
中医依靠与患者的交谈来了解病情。
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发病时间、具体症状、病程等等。
同时,医生还会提问患者的饮食习惯、作息时间、精神状态等因素,以了解患者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对病情的影响。
通过对患者的详细询问,医生可以结合观察和闻诊的结果,进一步确认诊断。
接下来是“切”。
中医通过对患者的脉搏进行触诊,来判断患者的病情和体质。
中医认为脉搏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反映,通过细致的触诊,可以了解患者的脉搏有无弦紧、虚浮、细弱等不同的特征,从而进一步确认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例如,脉搏细弱可能说明气血不足,脉搏弦紧可能说明肝阳上亢等。
脉搏的触诊是中医看病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于准确判断病情十分重要。
最后是“诊断”。
在经历了观、闻、问、切之后,医生通过综合分析获得了较为全面的患者信息。
医生会综合考虑患者的体质、症状、脉象等因素,判断出患者的病症,并给出相应的诊断。
诊断可能是其中一种具体的疾病,也可能是一种中医特有的辨证论治。
例如,医生可能诊断为“肝阳上亢,火热体质”,并给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综上所述,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包括“观、闻、问、切、诊断”。
中医望诊绝技 面诊
![中医望诊绝技 面诊](https://img.taocdn.com/s3/m/f79874c6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f6.png)
中医望诊绝技面诊面诊经络是运行全身气血,网络人体脏腑肢节,沟通人体内外环境的通路。
人体全身有十二条正经,其中面部就经过了九条。
一.学习面诊的第一步,要学会查颜观色,观色看的则是整体面色。
面部的颜色在一般情况下会出现五种:1.黄:面色萎黄没有光泽,是脾胃功能失调,易消化不良,肚胀,一般患有胃病,或浅表性胃炎。
性情易思虑。
2.白:面色苍白没有血色(或肤色过白),是肺功能偏弱,面部皮肤毛孔易粗大,说话声音轻微,免疫力低下,容易感冒,易乏力,性情易忧伤。
3.红:面色偏红(或肤色易泛潮红色),是心脏功能偏弱,心火偏旺,性格易急躁,要注意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4.黑:面色晦暗没有光泽,肾虚,睡眠质量不高,易牙疼,记忆力减退,易腰疼,而且容易受到惊吓。
5.青:面色泛青色,肝血功能失调,注意肝胆方面的疾病。
性情易郁闷,脾气易急躁。
二.区域性的个案诊断。
1.痘:长痘分为两种,一种是大而红的痘,是实火。
调理方法为:泻火。
一种是小而淡的痘,是虚火。
调理方法为:滋阴。
2.斑:长斑是虚症,凡是长斑的人心脏收缩功能低,中医上讲:心气不足。
额头区:额头长大痘:心肺火旺,易咽干,嗓子干,精神压力过大,心情容易急躁。
(或妇科有炎症。
)额头长小痘:肺气虚,体质弱,体弱的连痘都长不出来了。
额头长斑:气血不足,记忆力减退,易失眠多梦,头昏脑胀。
额头过早的出现皱纹:阳气不足,怕冷,手脚易冰凉,懒言少语,体质偏弱。
眼周区:眼袋:1.豉胀,大而饱满的眼袋:长这种眼袋的人一般红光满面,食欲很好,易患高血脂,高血压等疾病。
2.松弛的眼袋:脾虚,肾虚,易乏力,四肢无力,皮肤颜色黄没有光泽,思虑过多。
黑眼圈:1.发青色的眼圈:肝血不足,眼易干涩,迎风流泪,腿易抽筋。
2.发黑色的眼圈:肾虚,记忆力减退,易腰膝酸软,3.内眼角发黑:肾虚,易腰酸,腰疼。
眼周皱纹:1.上眼角皱纹:胆经,三焦经不通,睡眠质量差。
2.下眼角皱纹:思虑过多,胆小,胆怯,体质虚弱。
3.内眼角皱纹:肾虚,膀胱经不通,易患妇科疾病。
最新中医美容面面观
![最新中医美容面面观](https://img.taocdn.com/s3/m/9a619d0680eb6294dc886c4c.png)
17
針灸美容的特點
❖ 美與健康並舉,療效可靠持久 ❖ 非破壞性治療,副作用極小
18
針灸美容機理
❖ 促進血液循環,加強新陳代謝。 ❖ 雙向良及皺紋。 ❖ 提高機體免疫力,調整神經-內分泌-
合適食物:牛肉、羊肉、雞、蝦、荔枝、龍眼、大
棗、榴槤、韭菜等。
35
辨證食療(三)
氣虛型: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語聲低微、頭暈目眩、 自汗,活動時諸症加劇,舌淡苔白,脈虛無力。
1. 參苓圓肉湯:黨參15克、圓肉10克、茯苓15克、炙 甘草5克、瘦肉200克。
2. 參蓍杞子湯:黨參15克、南蓍20克、北蓍、山藥15 克、陳皮10克、杞子10克、瘦肉200克。
1. 杞子百合粥:杞子、百合各30克,大米適量。 2. 鱉甲炖鴿:鱉甲30克、乳鴿一只。
合適食物:甲魚、海蜇、燕窩、鴨、銀耳、梨、 柿、烏梅、羅漢果、南杏等。
34
辨證食療(二)
陽虛型:畏寒肢冷、神疲乏力、少氣懶言、踡卧嗜睡、 自汗、面色白光白、口淡不渴、尿清便溏,舌淡胖嫩 苔白,脈沉遲無力。
1. 羊肉燉栗子:羊肉60克、栗子30克、杞子15克。 2. 益智仁粥:益智仁10克、糯米50克。
腧穴
❖ 臟腑經氣匯聚之所,當人體各組織 臟器和經絡功能失調時,可在相應 的腧穴上有所反應。
10
方法分類
❖ 按性質(作用) 保健美容:預防為主 治療美容:治療損美性疾病
❖ 按方法 中藥美容、針灸美容、按摩美容、氣功美容、 飲食美容、情志美容、養生美容
11
中藥美容
內服藥物 外服藥物
12
中藥美容 - 內服法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https://img.taocdn.com/s3/m/ec3b8bad915f804d2a16c17a.png)
中医诊病的四种方法:望、闻、问、切中医诊病,主要有望、闻、问、切四种方法,简称为"四诊"。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局部的病变可以影响全身;内脏的病变,可以从五官四肢体表各个方面反映出来。
所以,通过望、闻、问、切这四种诊断方法,诊察疾病表现在各个方面的症状,就可以了解疾病的病因、性质和它的内在联系,从而为进一步的辨证论治提供依据。
望诊,就是医生用眼睛观察病人全身和局部神色、形态的变化。
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认识到人体的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内在脏腑有密切关系。
如果五脏六腑产生了病变,就必然反映到体表。
因此,通过望诊可以了解机体内部的病变。
医生一开始接触病人,看到病人的病情虽然重,但是如果病人精神很好,说明病人正气还旺盛,治疗起来效果必然较好;相反,病情看来不太重,但是精神已经萎靡不振,这就说明正气已经衰退,治疗效果可能就不如前者好。
面部的不同色泽可以反映不同脏腑的病变。
青、红、黄、白、黑五色,相应地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
如出现脸色发青,可能是肝脏的病变;脸色发黄,可能是脾胃的病变。
从人的形态,也可以看出病情变化。
肥胖的人,容易出现阳气不足和"痰湿"停留的症状;消瘦的人,容易出现阴血不足和阳盛火旺的症状。
中医望诊中最有特色的是"舌诊","舌诊"包括看舌质和舌苔。
舌质,指的是舌的本体;而舌苔是舌质表面覆盖着的苔垢。
看舌质可以了解正气的盛衰,看舌苔可以知道邪气的深浅;正常人舌面上有一层薄白的苔,叫舌苔。
如果外来的邪气侵入人体,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苔就要变厚。
舌面光滑如镜,那是因为正气太虚的缘故。
舌苔之所以能反映疾病,是因为它通过"胃气"与五脏六腑发生密切的关系,"胃气"就是脾胃的功能状态,它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对于其他各脏的活动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中医对舌象的观察,包括观察舌质的颜色、舌苔的颜色和厚薄,以及舌体的形态等。
中医四大诊断法望闻问切
![中医四大诊断法望闻问切](https://img.taocdn.com/s3/m/82ad1ee15122aaea998fcc22bcd126fff7055d0b.png)
中医四大诊断法望闻问切中医四大诊断法:望、闻、问、切中医术语中的“四诊法”是指中医诊断过程中的四个步骤,即望诊、闻诊、问诊和切诊。
这四个步骤结合使用,帮助中医医生准确地判断病症及其病因,从而制定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一、望诊望诊是通过肉眼对患者的外观特征进行观察,包括面色、舌苔、舌质、目珠、唇色、姿态等,从而了解患者的体质以及病情。
1. 面色:面色是人体内脏功能和气血活动的反映,中医将其分为红色、苍白、黄赤、青紫等多种类型,并与不同疾病进行关联。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与气血不足有关。
2. 舌苔、舌质:舌苔是指舌面上的白色或黄色覆盖物,舌质则是指舌头的颜色、形状以及湿润程度。
中医通过观察舌苔和舌质的变化,判断患者的脏腑功能、寒热症状以及瘀血情况等。
3. 目珠:中医医生可以观察患者的眼睛颜色、神情以及眼球的活动情况,从而初步判断有无肝火旺盛、湿热症状等。
二、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声音、呼吸、咳嗽等各种声音,对患者的身体状况进行分析。
1. 声音:中医医生通过闻听患者的声音来判断是否存在有痰湿、瘀血、虚实等问题。
例如,咳嗽声高亢可能与肺热有关。
2. 呼吸:呼吸的声音和节律可以反映出患者的肺气活动情况,中医可以从中判断是否存在有肺气郁结、肺阴亏损等不同症状。
三、问诊问诊即通过与患者交流,详细了解患者的病情,包括症状、发作时间、疼痛情况、饮食习惯、精神状态等方面,以便于中医医生全面地了解患者病理情况。
1. 症状:中医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症状,如头晕、胸闷、恶心等,通过患者的回答进行初步判断。
2. 发作时间:了解症状的发作时间有助于中医医生分析患者的病理情况,比如疼痛发作时间的长短、频率等。
3. 饮食习惯:中医注重饮食对于疾病的影响,了解患者的饮食情况有助于中医医生进一步判断病理。
四、切诊切诊是通过望诊患者的舌质、脉搏等特征,进一步确认诊断并判断病情。
1. 脉搏:中医医生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可以判断出脉搏的弦滑、青数和弱缓等不同状态,从而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https://img.taocdn.com/s3/m/2e16050db52acfc789ebc9da.png)
中医面诊实用诊法现代面诊法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结合生物全息论发展起来的。
因此在面部相应脏器分布、诊察方法上与传统中医面诊有所不同。
身体的异常变化,可能发生在面部变化出现之前或之后。
检查面部,可发现有骨的形状、肌肉紧张度、弹性、收缩力的变化,还可有肿胀、皱纹、结痂、缺陷、面部皮肤颜色改变及充血、疼痛等。
如欲知哪一脏器有病,只要看一下面部所表示的部位,有无上述异常变化,如有,即表明其对应脏器有疾病,一般判断如下:1、如果在面部出现皱纹、斑点和皮色改变,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失调。
2、如面部出现小疙瘩、充血、肿胀,表明所在部位的相应脏器遭受病菌感染,侵入血液。
3、黑眼眶,表明肾脏、卵巢或膀胱有病。
4、巩膜黄染表明肝脏有病。
现代面诊方法简便易掌握,而且诊断准确率亦较高,是现代中医诊断疾病的主要手段。
现代面诊研究由于面诊在中医诊断疾病上有很重要的价值,不仅已引起许多现代中医学者的重视,且对面诊双进一步深入研究的成果,对临床诊断、治疗疾病有重要的价值。
一、面部蟹爪纹颁与疾病根据临床观察,蟹爪纹在面部颁与主病有一定规律,心病以颞区布纹为主;肝病、肝肾同病以鼻、颊区为主;肺病以颧区为主;肾病以颊区为主;脾病缺乏特异性。
经对肺癌、阻塞性肺气肿、冠心病、脑血管意外、高血压等观察,发现面部蟹爪纹的颁和深浅对诊断治疗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面部色诊与危重面部色诊不仅对慢性病有诊断价值,而且对危重病也有诊断意义。
如心衰病人面色黧黑,凡心脏病二尖瓣狭窄、闭锁不全者面色萎黄,双颧微红;肝硬变和肝癌病菌人面色甚黑;慢性肾炎尿毒症病人面色黯黑萎黄。
总之,色深沉、重晦暗,主内病、重病、久病;色浅光泽明显主外病、轻病、新病;介于枯晦与明润之间者,其病不甚;若病色如云之飞,则病将愈;如博聚凝滞一团,则病进而难治。
三、胃胆疾病与色诊据临床观察证明,胃下垂患者脸部多呈青褐色,形如豆状,色素的深浅与病程长短有关,其色深者为久病。
胆囊炎患者鼻翼两则呈浅黄色或深绿色,豆样,呈椭圆形。
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
![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dc4bb1fb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24dd194.png)
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中医作为我国传统的医学体系,其看病的方法与西医有所不同。
中医强调整体观念,注重治本而非治标,强调平衡和调和。
下面将介绍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
第一步:望(观察)中医看病的第一步是观察病人的外在表象,包括面色、舌苔、脉搏等。
中医认为,人体内外关系密切,因此通过观察外在表现可以反映疾病的内在情况。
例如,面色苍白可能意味着气血不足,舌苔黄腻可能暗示胃火旺盛,脉搏的快慢、有无力等也可以提供很多有价值的信息。
第二步:闻(听诊)中医看病的第二步是通过听诊病人的呼吸声、咳嗽声、腹部肠鸣音等来判断疾病的性质。
中医认为,臭味、声音等可以揭示病情。
例如,咳嗽声可以体现肺部的状况,腹部肠鸣音可以反映消化道的功能。
通过听诊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的病情。
第三步:问(询问)中医看病的第三步是与患者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其病情。
中医强调个体差异和辩证论治,因此需要了解患者的病史、就诊原因、疼痛感觉、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等。
通过询问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为后续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第四步:切(触诊)中医看病的第四步是通过触诊患者的穴位、经络、肌肉等来判断疾病的状况。
中医认为,通过切诊可以了解患者的体征、症状反应以及脉搏等信息。
例如,切诊经络可以发现气血运行是否顺畅,切诊肌肉可以观察其松紧情况。
切诊是中医辨证施治的重要手段之一。
第五步:诊断与治疗中医看病的最后一步是根据前面的观察、闻、问、切的结果,做出诊断并制订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注重辨证论治,即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辨证的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中医药物、针灸、推拿、艾灸等都是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
同时,中医也重视预防和调理,注重改善人体的整体健康状态。
总结起来,中医看病的五个步骤是望、闻、问、切、诊断与治疗。
通过观察病人的面色、舌苔、脉搏等,听诊呼吸声、肠鸣音等,与患者进行沟通,触诊穴位、经络、肌肉等,最后做出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的诊断治疗过程强调个体差异、辨证论治和整体调理,对身体和心理的健康都有重要的影响。
中医看病的流程
![中医看病的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02e6887f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c4.png)
中医看病的流程
中医看病的流程一般包括四个步骤,望、闻、问、切。
这是中医诊断疾病的基本方法,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听取患者的言语、询问患者的病情和切诊患者的脉象,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首先是“望”,中医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外表,包括面色、眼神、舌苔等来初步判断患者的病情。
面色苍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黄可能是肝胆不和,眼神无神可能是气血不足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医生通过望诊来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
其次是“闻”,中医医生会通过闻取患者的气味来判断患者的病情。
比如患者口气中有腐臭味可能是脾胃不和,口气中有鱼腥味可能是肾虚等等,这些都是中医医生通过闻诊来判断患者病情的重要依据。
然后是“问”,中医医生会通过询问患者的病情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医生会询问患者的病史、症状、饮食习惯、生活习惯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中医医生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最后是“切”,中医医生会通过切诊患者的脉象来判断患者的
病情。
中医医生会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脉象的快慢、强弱、
有无等等,这些信息对于中医医生来说也是非常重要的。
综上所述,中医看病的流程是非常严谨和全面的。
通过望、闻、问、切这四个步骤,中医医生可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制定合理
的治疗方案。
中医看病强调的是辨证施治,即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来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因此中医看病的流程非常重要,也是中
医诊断的基本方法。
希望大家在看病的时候能够重视中医看病的流程,选择合适的中医医生,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中医观察望诊看外在表现的方法
![中医观察望诊看外在表现的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dba43a2e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87.png)
中医观察望诊看外在表现的方法中医望诊是一种通过观察人体外在表现诊断病情的方法。
这种方法在中医理论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一种经验丰富、历史悠久的传统方法。
中医望诊可以观察人体外在表现,包括面色、舌头、眼睛、肢体等部位。
这些外在表现可以反映出患者的内部病情以及气血阴阳的平衡状态。
首先,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面色来判断病情。
面色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气血和精神状态。
比如,面色苍白可以表示气血不足,面色红润可以表示气血旺盛。
同时,面上的斑点、瘀点等可以反映出身体的病情。
其次,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舌头来判断病情。
舌头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消化系统和循环系统状况。
比如,舌苔颜色可以表示消化系统功能,舌尖颜色可以表示心脏和肝脏功能。
此外,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眼睛来判断病情。
眼睛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肝、肾等内脏功能。
比如,眼睛内角的红斑可以表示肝病,眼睛周围黑眼圈可以表示肾虚。
最后,中医师可以通过观察肢体来判断病情。
肢体可以反映出一个人的运动系统和神经系统状况。
比如,手腕和腰部的骨骼变形可以表示骨质疏松症,手脚麻木可以表示神经系统疾病。
总的来说,中医望诊是一种综合性的观察方法,需要中医师拥有丰富的经验和充足的知识储备。
对于患者而言,也需要了解自己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寻求专业的中医师指导。
中医面部望诊丨教你如何正确看眼、口、舌、鼻、脸、牙(含口诀)
![中医面部望诊丨教你如何正确看眼、口、舌、鼻、脸、牙(含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d1e9bce5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8.png)
中医面部望诊丨教你如何正确看眼、口、舌、鼻、脸、牙(含口诀)《黄帝内经--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这是中医望诊的原理。
孟子说得更简略“有诸内,必行诸外。
”,这是中医望诊的哲学理论基础。
有些病西医现代仪器不一定查得出来,但从望诊来判断,有时可以提前预防治疗。
望诊在中医传统四诊之中是最直观、朴素的方法,诊分为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舌诊。
这次小象将从面部的眼、口、舌、鼻、脸、牙为大家逐步讲解。
面部望诊之《眼睛》1、眼周围的症状眼皮浮肿——内脏(肾脏、肠胃、心脏)功能降低而导致体内水分囤积黑眼圈——血液含有过多老旧废物时,就会让眼睛周围变的黯沉(肾脏)新经络眼睛下方的皱纹——老化现象之一眼眶凹陷——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内眼睑泛白——贫血的症状新经络眼皮上冒出黄白色小痘子——胆固醇过高2、眼睛本身的毛病新经络眼白泛黄——肝胆出现毛病的警讯(黄疸)眼白产生血丝——肝脏过度紧张,造成血管充血扩大眼针——免疫力衰退的警讯新经络3、眼睛功能上的障碍新经络睡眠时眼睛无法完全闭合——肠胃不良导致全身肌肉衰退眼睛容易疲劳——肝脏的功能低下4、眼睛的分泌物新经络“眼屎”——黄色的眼屎是“脓”(炎症)眼睛干涩——容易引发眼疾新经络泪液过多——肝脏功能减弱时,容易流泪面部望诊之《口唇》1、嘴部周围新经络嘴角破裂——胃发炎而引起的假性食欲嘴角四周冒出痘子——肠胃功能虚弱嘴唇干涩——体温上升会使得嘴唇干涩唇色过白——血液不足的警讯唇色过红——体内囤积过多的热2、口腔内的症状、分泌物新经络口腔炎——免疫力降低的证据口臭——有五种成因(胃炎旺盛、消化不良、鼻炎、牙龈疾病、齿垢)感觉口干舌燥且口水粘稠——全身水分不足早晨起床时发现枕边流了一滩口水——肠胃衰弱面部望诊之《望舌》1、舌头的形状新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痕迹——水分过多引起的浮肿舌面龟裂——水分不足新经络2、舌头的动作新经络舌头歪斜——脑血管障碍的讯号舌头震颤——表示身体衰弱新经络3、舌头的颜色新经络舌质赤红——体温上升新经络舌质苍白——体制虚弱新经络舌头发紫——血液过于浓稠的信号舌背的静脉曲张——血流不顺的危险信号4、舌头的大小新经络舌大而厚——体内水分过多舌小而薄——体内水分不足5、舌苔的厚度新经络舌苔肥厚,几乎看不到舌头表面——肠胃障碍或有重大疾病舌苔薄到几乎看不见——身体虚弱或过敏体质6、舌苔的颜色新经络舌苔泛白——体温过低,身体机能降低舌苔泛黄——表示体内发“热”舌苔泛黑——表示体力极端损耗面部望诊之《鼻部》1、鼻子的状态新经络鼻子的大小——呼吸功能的强弱鼻翼扇动——呼吸不顺新经络2、鼻子的皮肤状态新经络鼻头冒出痘子——有可能是呼吸道出现毛病鼻头很红——饮酒过量的信号3、鼻子的分泌物新经络从鼻子可看出体温高低——根据鼻水类型的不同来治疗感冒鼻塞——若置之不理的话将导致全身缺氧容易流鼻血——多是因为肠胃衰弱所引起面部望诊之《脸色》1. 青色主病。
中医必备面诊知识!从你的脸上看出病在哪里!(内附面诊口诀)
![中医必备面诊知识!从你的脸上看出病在哪里!(内附面诊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36aece00b80d6c85ec3a87c24028915f804d84a0.png)
中医必备面诊知识!从你的脸上看出病在哪里!(内附面诊口诀)今天讲一些基础的面诊知识,带领大家快速领悟中医面诊的智慧。
面诊口诀:额头火星有斑痣:三横纹向(额头部位横纹深,精神压力大;有斑痣者,心脑血管有病,预防三高)胸乳显现两眼间:(眼角发青者,患乳腺增生或乳腺癌。
)眉宇中分肝为外:(眉梢有斑者,肝有病。
)内侧心脑肺相连:(两眉中间有竖道者肺有病;横道竖道相连者心有病。
)肺主皮毛窍于鼻:(酒糟鼻,毛孔粗大者肺有病。
)脾主肌肢白唇边:(唇有白道,肌肉无弹性者脾有病。
)准头主脾两翼胃:(鼻头发红有坑毛孔粗大者脾有病;鼻翼鼻唇沟发红者胃有病。
)鼻梁中肝两侧胆:(鼻梁中间有斑者肝有病;两侧有斑者胆有病。
)肝主筋脉华在爪:(肝不好者指甲有竖纹,手脚抽筋。
)恰好开窍于双眼:(肝不好者眼干涩,视物不清。
)舌上为肾中为心:(舌根部为肾区,黑,黑者有肾病;舌中部为心区。
)心窍于舌华在面:(舌有裂缝、脸红有血丝者心脏有病。
)大肠本在颧骨外:(颧骨外发黑发红者大肠有病。
)小肠颧内即可见:(颧骨内侧发黑或眼袋早现者小肠有病。
)巧嘴一张生殖器:(唇上有斑或有皱生殖器有病。
)人中膀胱相关联:(人中有斑或痣,男有膀胱瘤,女有子宫肌瘤或卵巢囊肿。
)水星地阁是肾区:(下巴壳或耳发黑、有斑者有肾病。
)主骨生髓非等闲:(肾不好者腰痛、腿沉、记忆力差、牙不好、阳痿早泄。
)开窍于耳一脉通:(肾不好者耳聋耳鸣。
)其华在发可直观:(肾不好者脱发、白发)颜面望诊熟于心:(烂熟于心如子弹上膛。
)不是神仙胜神仙。
(功力到家如虎添翼。
)(一)通过面部颜色查看:健康的人脸上应该是干干净净,色泽红润有光泽。
1.黄色:脾胃,消化系统不好;2.白色:肺,呼吸系统有问题;3.红色:心脑血管系统有问题;4.青色:肝胆,免疫系统有问题;5.黑色:肾脏、膀胱系统有问题。
(二)观察舌头:健康人的舌头是粉红色的。
如果不健康的人从舌头上可以看出来1.他的舌苔很厚,那是他的脾胃不好,2.舌根发青,他的肾不好,3.舌两侧有牙印,是肝不好,4.舌头发白,是心不好,那是心肌供血不足。
中医人必学的“望面色”方法,看一眼就能了解整体病情!
![中医人必学的“望面色”方法,看一眼就能了解整体病情!](https://img.taocdn.com/s3/m/c2a90140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b1.png)
中医人必学的“望面色”方法,看一眼就能了解整体病情!健康的面色是黄白中透红、有光泽,被称为芙蓉色。
面色是人体五脏气血在外的表现。
气血旺盛则面色荣润,气血衰败则色泽枯槁。
每次出门或上班,我很爱观察人的面色。
中医讲望诊,望而知之谓之神。
因此我出门就观察路人的面色,仅此一眼,就可观测到很多信息。
上班我会路过一个幼儿园,那些赶着上班,送孩子上学的家长们,一眼望去几乎都是面色晦暗、有的黧黑、有的青黄透黑、有的面色锈色,而且神情显示出愁眉、或焦急,或疲惫,很少碰到微笑或者放松的面容。
身体的状态和生活中的苦楚都在脸上表露无遗。
诗词中常常看到这样的美好描述,比如,司马相如的《美人赋》:“颜盛色茂,景曜光起”,颜色鲜艳、有光泽;又如陆机《日出东南隅行》:“淑貌耀皎日,惠心清且闲”,颜色艳丽直指人心。
艳光照人、白里透红,是古代美女面容的审美标准。
也有形容男子的,比如《陶弘景传》:“神仪明秀,朗目疏眉”,神色清爽干净、眼睛有神。
又如形容嵇康的:“萧萧肃肃,爽朗清举”,高挑挺拔、面色清朗。
清风霁月、面目清秀、神色爽朗是男子的审美标准。
但是现在满大街的人,少有看到芙蓉面、霁月清风的脸。
很多人的脸色是晦暗没有光泽,愁苦之像,男男女女皆是如此。
过去说女子姿容已老,就称为黄脸婆,即:面色黄黑、没有光泽、又或生斑块。
黄脸婆个称呼不好听,但它确实描述了一部分中年女性劳损过度、身心疲惫的状态:黄脸婆明显是气血不足、神情倦怠、心情不愉悦甚至苦闷的一个描述,反映了身体、精神和心情状况。
这个时期的女子年龄范围比较宽,可以是35-50岁,多为40多岁,因为气血不足,人面色黄暗没有光泽,而且月经量少或经期腹痛、瘀血等,又因为气不舒畅而情绪郁结不欢。
中国人面色的底色是黄色,健康的肤色是白黄透红,明亮有光泽。
除去黄色,人的面色还可以呈现另外五色:赤、黄、青、黑、白。
《内经·灵枢·五色》认为五色分属于五脏,其对应关系分别是'青为肝、赤为心、白为肺、黄为脾、黑为肾',以五色反应疾病的不同性质,如“青黑为痛,黄赤为热,白为寒”。
中医面部望诊教你如何正确看眼、口、舌、鼻、脸、牙(含口诀)
![中医面部望诊教你如何正确看眼、口、舌、鼻、脸、牙(含口诀)](https://img.taocdn.com/s3/m/c4782804dd3383c4bb4cd2c0.png)
中医面部望诊教你如何正确看眼、口、舌、鼻、脸、牙(含口诀)《黄帝内经--灵枢.本脏》“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
”,这是中医望诊的原理。
孟子说得更简略“有诸内,必行诸外。
”,这是中医望诊的哲学理论基础。
有些病西医现代仪器不一定查得出来,但从望诊来判断,有时可以提前预防治疗。
望诊在中医传统四诊之中是最直观、朴素的方法,诊分为全身望诊、局部望诊、望排出物、望小儿指纹、舌诊。
这次小象将从面部的眼、口、舌、鼻、脸、牙为大家逐步讲解。
面部望诊之《眼睛》1、眼周围的症状眼皮浮肿——内脏(肾脏、肠胃、心脏)功能降低而导致体内水分囤积黑眼圈——血液含有过多老旧废物时,就会让眼睛周围变的黯沉(肾脏)新经络眼睛下方的皱纹——老化现象之一眼眶凹陷——身体能量的过度消耗内眼睑泛白——贫血的症状新经络眼皮上冒出黄白色小痘子——胆固醇过高2、眼睛本身的毛病新经络眼白泛黄——肝胆出现毛病的警讯(黄疸)眼白产生血丝——肝脏过度紧张,造成血管充血扩大眼针——免疫力衰退的警讯新经络3、眼睛功能上的障碍新经络睡眠时眼睛无法完全闭合——肠胃不良导致全身肌肉衰退眼睛容易疲劳——肝脏的功能低下4、眼睛的分泌物新经络“眼屎”——黄色的眼屎是“脓”(炎症)眼睛干涩——容易引发眼疾新经络泪液过多——肝脏功能减弱时,容易流泪面部望诊之《口唇》1、嘴部周围新经络嘴角破裂——胃发炎而引起的假性食欲嘴角四周冒出痘子——肠胃功能虚弱嘴唇干涩——体温上升会使得嘴唇干涩唇色过白——血液不足的警讯唇色过红——体内囤积过多的热2、口腔内的症状、分泌物新经络口腔炎——免疫力降低的证据口臭——有五种成因(胃炎旺盛、消化不良、鼻炎、牙龈疾病、齿垢)感觉口干舌燥且口水粘稠——全身水分不足早晨起床时发现枕边流了一滩口水——肠胃衰弱面部望诊之《望舌》1、舌头的形状新舌头边缘有锯齿状痕迹——水分过多引起的浮肿舌面龟裂——水分不足新经络2、舌头的动作新经络舌头歪斜——脑血管障碍的讯号舌头震颤——表示身体衰弱新经络3、舌头的颜色新经络舌质赤红——体温上升新经络舌质苍白——体制虚弱新经络舌头发紫——血液过于浓稠的信号舌背的静脉曲张——血流不顺的危险信号4、舌头的大小新经络舌大而厚——体内水分过多舌小而薄——体内水分不足5、舌苔的厚度新经络舌苔肥厚,几乎看不到舌头表面——肠胃障碍或有重大疾病舌苔薄到几乎看不见——身体虚弱或过敏体质6、舌苔的颜色新经络舌苔泛白——体温过低,身体机能降低舌苔泛黄——表示体内发“热”舌苔泛黑——表示体力极端损耗面部望诊之《鼻部》1、鼻子的状态新经络鼻子的大小——呼吸功能的强弱鼻翼扇动——呼吸不顺新经络2、鼻子的皮肤状态新经络鼻头冒出痘子——有可能是呼吸道出现毛病鼻头很红——饮酒过量的信号3、鼻子的分泌物新经络从鼻子可看出体温高低——根据鼻水类型的不同来治疗感冒鼻塞——若置之不理的话将导致全身缺氧容易流鼻血——多是因为肠胃衰弱所引起面部望诊之《脸色》1. 青色主病。
中医怎么看病
![中医怎么看病](https://img.taocdn.com/s3/m/595539ba05a1b0717fd5360cba1aa81144318faf.png)
中医怎么看病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西医学相辅相成,被视为中国医学的瑰宝。
中医通过观察、问诊、望闻切、脉诊等多种方法,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并以治疗整体,调节阴阳平衡为目标。
本文将介绍中医看病的基本原则以及常用的诊断方法。
中医的看病过程通常包括四个方面:观察、问诊、望闻切和脉诊。
首先,中医医生会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脉象等来判断患者的体质和病情。
观察要细致入微,细心观察患者的色泽是否红润或苍白,舌苔的颜色和湿度等等,这些都是中医诊断的重要依据。
其次,问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环节。
医生会耐心询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头痛、腹痛、咳嗽等,以及体温、排尿情况等。
同时,医生也会询问患者的个人习惯、饮食情况、情绪状况等,以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
这些信息将帮助医生综合分析患者的病情,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望闻切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部、舌苔等来进一步了解患者的病情。
中医医生会观察患者的面色是否红润,以及眼睛是否有无神等症状,这些往往与体内的阴阳失衡有关。
同时,中医医生也会仔细观察患者的舌苔,舌苔的颜色、形状和湿度等都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功能。
另外,医生还会借助嗅觉来了解患者有无特殊气味,如味道酸、甜、苦等,这些情况可能与患者的疾病有关。
最后,脉诊是中医看病中的重要环节。
中医医生通过触摸患者的脉象来了解患者的脉搏情况,进而判断患者的脾肺肝肾等脏腑功能。
中医脉诊注重细致入微,医生会触摸患者的脉搏速度、强度、质地等,并结合其他病症和病史,得出综合结论。
中医看病强调的是整体观念和辩证思维。
中医医生会综合分析患者的体质、病情和病因,判断体内的阴阳平衡是否失调,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中医强调“治未病”,注重预防和调节,通过个性化的调理,增强体质,达到治疗疾病和保持健康的目的。
除了传统的观察、问诊、望闻切和脉诊外,中医还借助现代医学的技术和手段,如中医药、针灸、推拿、气功等,来治疗疾病。
中医注重强调“因病制宜”,即根据不同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效果。
中医面诊的一些小方法
![中医面诊的一些小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0356e4f6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32.png)
中医面诊的一些小方法中医面诊是中医学中一种重要的诊断方法,通过观察面部外貌、皮肤颜色、舌苔、眼睛等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面诊的方法很多,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中医面诊小方法。
1. 观察面部色泽:中医面诊首先要观察人的面部色泽,正常人面色红润,有光泽。
若面色发白可能是气血不足,面色发黄可能是脾胃功能失调,面色发青可能是血液循环不良,面色发赤可能是阳虚阴亢。
2. 观察眼睛:中医认为眼睛是心脏的窗口,可以从眼睛的状态来判断人的心脏状况。
眼睛神采明亮、有神、没有黑眼圈可能是心脏功能良好;眼神无神可能是气血不足;眼白发黄可能是肝功能异常。
3. 观察皮肤纹理:中医通过观察面部皮肤的纹理来判断人的气血状况。
皮肤纹理细腻、光滑可能是气血充足;皮肤粗糙、疙瘩多可能是气血亏损;皮肤纹理变化异常可能是湿热内盛。
4. 观察舌苔:舌苔是反映人体消化系统状况的重要指标。
正常舌苔应该是淡红色,苔薄白,无厚苔或口臭。
若舌苔厚腻可能是湿热重,苔黄可能是湿热蕴结,苔白可能是脾胃虚弱。
5. 观察面形:中医认为人的面形可以反映五脏六腑功能的调整与协调。
圆形的面庞可能是体内湿气较重;瘦长的面庞可能是肺功能不佳;两颧凸起可能是肾功能减退。
6. 观察面部毛发:中医认为人体毛发的生长情况可以反映肾脏功能的健康。
毛发浓密、有光泽可能是肾脏功能良好;毛发稀疏、无光泽可能是肾虚。
7. 观察面部疾病:中医通过观察面部疾病来判断人体的病理状况。
例如,青春痘可能是肺火旺盛;面部色斑可能是肝脏功能异常;面部疱疹可能是湿热郁结等。
以上是中医面诊的一些常用小方法,但需要指出的是,中医面诊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需要借助其他诊断手段和综合分析来判断人体的健康状况。
此外,中医面诊需要由专业医师进行,不可自行诊断和治疗。
望诊面诊知识点总结
![望诊面诊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62e43d8a6037ee06eff9aef8941ea76e59fa4a66.png)
望诊面诊知识点总结一、望诊面诊的基本原理1. 中医养生观念:中医养生观念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为人体的生理状况可以通过望诊面诊来体现。
2. 脏腑反映:中医认为五脏六腑与面部特定的区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可以通过面色、面部纹理等来推测脏腑的状况。
3. 情志反映:中医强调情志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通过观察面色、眼神等可以推断患者的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
二、望诊面诊的方法1. 观察面色:通过观察患者面部肤色的变化,可以了解患者的气血状况,比如面红、面白、面黄等。
2. 观察面部纹理:中医认为面部的皮肤纹理可以反映脏腑病变的情况,比如皱纹、色斑等。
3. 观察眼神:眼睛是心灵的窗户,通过观察患者的眼神可以了解其情绪状态和心理健康状况。
4. 观察舌苔:舌苔是中医望诊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反映患者的脏腑状况和疾病的性质。
三、望诊面诊的知识点1. 面色变化:面色是望诊的重要指标之一,中医把脸分为五色,黄、赤、白、青、黑,每一种颜色的变化都对应着五脏的不同病变表现。
2. 面部纹理:包括面部纹路、斑点、疙瘩等都可以反映人体的疾病状况,比如额头的皱纹表示脾胃不好,嘴角的纹路表示心火旺盛。
3. 眼神特征:眼睛是面诊的重要部位,眼睛的清澈与否、神情的威严与否等都可以反映患者的情绪和脏腑状况。
4. 舌苔变化:舌苔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指标之一,舌苔的厚薄、色泽、湿润程度等都可以反映脏腑病变的情况。
四、望诊面诊在临床中的应用1. 中医诊断:望诊面诊是中医诊断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舌苔等来帮助医生诊断疾病的性质和病变程度。
2. 疾病辨识:面诊可以帮助医生对疾病进行初步的辨识和分类,比如面色苍白可能是因为气血不足,面色发红可能是因为情绪激动等。
3. 病情观察:在治疗过程中,医生可以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等来观察病情的变化,以便调整治疗方案和药物。
五、望诊面诊的注意事项1. 环境光线:进行望诊面诊时要选择光线充足的环境,以便观察患者的面色、眼神等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诊断疾病的方法主要是望、闻、问、切。望排在了首位,可见它对诊断疾病的重要性了。那么,身体健康状况是否良好,中是怎么“望”的呢?下面就举几个简单的列子。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粘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蛋白增多。
呼吸:作了一些轻微活动时,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肥厚性心肌病主要以左心室肥厚居多。
脸色: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梆梆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如果鼻子尖发肿,表明心脏脂肪可能也在肿大或心脏病变正在扩大。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此外,如果时常心悸、气喘,只有蹲位才得以缓解,这是紫钳性心脏病的特有表现。
以上的这些体相面征的介绍希望对大家预防肥厚型心肌病以及肥厚性心肌病患者有所帮助,不能等到身体不舒服了才发现得病了,要时常注意自己身体的一些微小变化,在最佳时间调理或治疗。中医治疗心脏病之所以越来越受欢迎,根本原因是因为中医治疗有确切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