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第一章:春天的脚步1.1 春天的变化1.2 春天的植物1.3 春天的动物第二章:水和空气2.1 水的奥秘2.2 空气的力量2.3 水和空气的循环第三章:力和运动3.1 力的作用3.2 运动的规律3.3 力和运动的应用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春天的变化、水和空气的基本知识以及力和运动的相关概念。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思考能力,提高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水和空气的循环过程、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
2. 教学重点:观察春天的变化,了解水和空气的基本性质,掌握力和运动的相关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放大镜、水、空气泵等)。
2. 学具:学生用书、实验记录本、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春天的变化,激发他们对春天的兴趣。
2. 新课导入:(1)春天的变化:让学生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记录春天的变化。
(2)水和空气: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水的奥秘和空气的力量,了解水和空气的循环。
(3)力和运动:讲解力的作用和运动规律,让学生通过实验验证力和运动的关系。
3. 例题讲解:(1)春天的植物:以樱花为例,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
(2)水的循环:讲解水的三态变化及其循环过程。
(3)力的作用:以推拉小车为例,讲解力的作用。
4. 随堂练习:(1)观察校园里的植物和动物,记录春天的变化。
(2)进行水的三态变化实验,画出水的循环过程。
(3)小组合作,进行力的作用实验,观察运动规律。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2. 水和空气的性质3. 力和运动规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画出你眼中的春天。
(2)描述水的循环过程。
(3)举例说明力的作用。
2. 答案:(1)春天的画:要求包含春天的植物、动物和活动。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
教科版小学科学二年级下册完整教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课题1:我们身边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对身边的科学产生兴趣和好奇心。
* 培养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内容* 身边的科学现象* 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教学难点* 让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放大镜、显微镜等。
* 教学工具: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科学现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探究: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观察到的科学现象。
3. 讲解:介绍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如观察、实验等。
4.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5.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反思* 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的关注程度如何?* 学生是否能理解并运用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课题2:简单机械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 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实验材料:杠杆、滑轮等简单机械。
* 教学工具:PPT、视频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例引入简单机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
2. 探究:让学生观察和分析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3. 讲解:讲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引导学生理解。
4. 实践: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简单机械的作用。
5. 总结:让学生谈谈自己在实验中的发现和感受。
教学反思* 学生是否能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和作用?* 学生是否能运用简单机械解决实际问题?第二单元:地球与宇宙课题3:地球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 培养学生对地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 地球的基本特征* 对地球的认知和保护意识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科学教学全册: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
科学教学全册: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1.1 认识物体学习目标- 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物体。
- 能够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不同种类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
- 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特征,如形状、大小、重量、颜色等。
教学活动1. 实物展示:教师展示各种物体,让学生辨别并描述。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物体的特征。
3. 游戏:教师设计游戏,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等方式识别物体。
1.2 物体的运动学习目标- 能够描述物体的运动状态。
- 能够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静止、运动、停止。
- 教学难点: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如力、重力等。
教学活动1. 实验观察:教师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物体的运动状态。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解释物体运动的原因。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推动物体,观察其运动状态。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2.1 食物与营养学习目标- 能够了解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 能够学会合理搭配食物。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如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
- 教学难点:学会合理搭配食物,保持健康饮食。
教学活动1. 实物展示:教师展示各种食物,让学生了解其营养成分。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合理搭配食物的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健康餐点。
2.2 生活中的能量学习目标- 能够了解生活中的能量形式。
- 能够学会节约能源。
教学内容- 教学重点:认识生活中的能量形式,如机械能、热能、电能等。
- 教学难点:学会节约能源,减少能源浪费。
教学活动1. 实验观察:教师进行实验,让学生了解不同能量形式。
2.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节约能源的方法。
3. 实践活动:学生进行实践活动,如制作节能小装置。
第三单元:我们身边的植物3.1 认识植物学习目标- 能够辨别不同种类的植物。
- 能够描述植物的特征。
小学科学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磁铁》教案(2023春新课标版)
第一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材简析】本课是《磁铁》单元的起始课,内容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由生活经验引入,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发现磁铁虽形状各异但都可以吸在一定的物体上,引出本课的核心问题“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引导学生提出不同猜测。
第二部分以小组为单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从猜测到用实验的方法多次检测验证,并概括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的共同特点——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第三部分利用磁铁辨认含铁的物质,通过分离木屑和回形针等活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最后进行拓展,科学家还通过研究发现磁铁能吸引金属镍和钴,让学生认识到“对某一个事物的探究,需要测试更多的材料、探索更多的方面,而我们的课堂探究只是很有限的一部分”。
本课的重点是鼓励学生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去探究磁铁,根据经验提出猜测,并培养学生通过对具体现象的观察和比较收集相关证据,提高证据意识,进一步认识磁铁的探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从更多的角度认识事物。
【学情分析】学生在生活中大多有接触过磁铁或玩过磁铁的经验,也了解“磁铁能吸引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会吸在一起,也可能相互推开”,但对“磁铁是否能吸引含铁一类的物质”的意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会存在“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的错误前概念。
学生的这些模糊概念和争议将成为本课教学的起点。
本课希望通过猜测、归纳论证、推理反证得出“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结论。
经过动手实践、观察思考、推理论证、充分研讨,让学生的动手有了科学思维发展的支撑,让学生的发展更丰富、更有效。
【教学目标】[科学观念]通过用磁铁吸引不同物体的实验,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具有磁性。
[科学思维]能如实记录观察到的信息,用证据来证明自己的猜测。
[探究实践]能在教师指导下操作简单的实验,并通过猜测、归纳、推理等方法判断物体中是否含有铁。
[态度责任]在生活中能够对磁铁产生研究兴趣,能够在探索实践中获取证据,如实讲述事实;愿意倾听他人想法,也乐于分享和表达自己。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教科版:全册科学教案教学目标- 了解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性质。
- 掌握观察和描述物体的能力。
- 学会使用简单的科学工具和仪器。
- 培养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学内容第一单元:物体的形状和颜色- 了解物体的形状和颜色对其功能和用途的影响。
- 学习描述物体的形状和颜色特征。
- 进行观察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颜色的变化。
第二单元:物体的性质- 探究物体的硬度、柔软度、重量等性质。
- 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测量物体的性质。
- 进行实验,观察物体在不同条件下的性质变化。
第三单元:科学工具和仪器- 了解常用的科学工具和仪器,如显微镜、天平等。
- 学习正确使用这些工具和仪器的方法。
- 进行实践操作,探索物体的微观世界。
第四单元:自然环境和生物- 认识自然环境中的常见生物,如植物和动物。
- 学习观察和描述生物的特征。
- 进行实地考察,了解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教学方法- 观察法:通过观察物体的形状、颜色和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描述能力。
- 实验法:通过简单的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探究物体和生物的特征。
- 亲身体验法:组织实地考察和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自参与,增加对自然环境和生物的了解和兴趣。
教学评价- 综合评价:通过观察学生的实际表现、实验记录和课堂参与等方式,综合评价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 口头评价:通过课堂讨论、小组合作等形式,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以及对科学问题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教学资源- 教科书《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材》- 视频、图片等多媒体资源- 科学实验器材和工具以上教案为小学二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的大致内容和方法,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可以适当调整和补充。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全本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教案全本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的三态变化过程。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探究,了解水的沸腾过程。
3.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磁铁的基本性质。
过程与方法1.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观察和思考能力。
2. 学生能够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学生能够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能够培养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水的三态变化第1课:水的液态1. 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的液态特点。
1.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的液态特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2.2 教学难点: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
3.2 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
3.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液态特点和水在不同温度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第2课:水的固态和气态1. 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水的固态和气态特点。
1.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水的固态和气态特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2.2 教学难点: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3. 教学步骤3.1 导入:通过展示冰和水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水的状态变化。
3.2 探究:学生进行实验,观察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
3.3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水的固态和气态特点和水在不同环境下的状态变化规律。
第二单元:磁铁第3课:磁铁的认识1. 教学目标1.1 学生能够理解并描述磁铁的基本性质。
1.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了解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磁铁的基本性质,磁铁的吸引和排斥现象。
2.2 教学难点:磁铁的吸引和排斥规律。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一、教学目标- 了解生物多样性,培养保护环境的意识- 掌握简单的科学实验方法和观察技巧- 培养科学思维和动手能力- 提高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植物的生长和繁殖1. 第一课:植物的构造和功能2. 第二课:根的吸水和供养作用3. 第三课:茎的运输和支撑作用4. 第四课:叶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5. 第五课:花的结构和传粉过程6. 第六课:果实的结构和传播方式7. 第七课:植物的繁殖方式第二单元:动物的特征和分类1. 第一课:动物的生长和变化2. 第二课: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特征3. 第三课:爬行动物和两栖动物的特征4. 第四课:鱼类和昆虫的特征5. 第五课:无脊椎动物的分类6. 第六课:脊椎动物的分类第三单元:物体的特征和变化1. 第一课:物体的形状、颜色和大小2. 第二课:物体的硬度和柔软程度3. 第三课:物体的透明和不透明性4. 第四课:物体的重量和轻重感5. 第五课:物体的冷热性和导热性6. 第六课:物体的溶解性和不溶性7. 第七课:物体的燃烧和不燃烧性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科学问题1. 第一课:生活中的观察和提问2. 第二课:科学实验的步骤和记录3. 第三课:科学实验的结果和分析4. 第四课:科学实验的总结和归纳5. 第五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6. 第六课:科学知识的应用和创新三、教学方法1. 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2. 实验教学法:通过简单的科学实验,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观察和记录。
3. 小组合作研究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4. 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资源,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和记录: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准确记录实验数据。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按照规定格式,撰写实验报告,总结实验结果和分析。
3.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磁极与方向》教案
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磁极与方向》教案一. 教材分析《教科版二年级科学下册第一单元1.4磁极与方向》这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磁极的概念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单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磁铁的性质,使学生能够掌握磁极的基本知识,并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磁铁有了一些感性的认识,他们知道磁铁可以吸附铁、镍等金属,但他们对磁极的概念以及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了解还比较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使学生对磁极的概念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磁极的概念,知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磁极的概念,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难点: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的运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实验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情境教学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验教学法能够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和体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小组合作学习法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磁铁、铁钉、塑料板、绳子。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磁铁,一张纸,一支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磁铁吸引铁钉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磁铁的性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磁极的概念,讲解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通过图片和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磁极的性质。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磁铁的性质,验证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总结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表达。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指南针、磁悬浮列车等。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
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一、教学目标本教案旨在引导小学二年级学生系统学习和掌握下册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1. 第一单元:生活与科学- 学习科学与生活的关系- 了解周围的事物属于生物还是非生物- 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2. 第二单元:动物世界- 学习不同动物的特征和习性- 了解动物的分类和食物链- 探索动物的生存环境3. 第三单元:植物的奥秘- 学习不同植物的特征和种类-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和繁殖方式- 探索植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4. 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 学习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等性质- 了解物体的材质和用途- 探索物体的变化与运动5. 第五单元:天地人和科学- 学习地球的形状、运动和自然现象- 了解人类和科学的发展历程- 探索科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三、教学方法1. 探究式教学: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和思考,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索精神。
2. 合作学习: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促进他们之间的互动和合作,共同探索科学问题。
3. 多媒体辅助教学:利用多媒体资源,如图片、视频等,生动形象地展示科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理解能力。
四、教学评价1. 观察记录:通过观察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和思考过程,评价他们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2. 作品展示:要求学生制作相关的科学作品,如模型、图表等,展示他们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小组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评价他们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包括互相合作、交流思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材2. 多媒体教学设备3. 实验器材和材料4. 图书馆和互联网资源以上是《教科版科学教案:小学二年级下全册》的概要内容,希望能够对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并理解下册科学教材的基本内容和研究目标。
2.培养学生对科学学科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他们的研究动力。
3.帮助学生掌握基本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培养其观察、实验和推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安排第一单元:生活中的力量1. 动手实践:探究力的作用2. 实例讲解:物体的位置和相互作用3. 实验探究:物体的运动和力的大小4. 综合应用:利用力量解决生活问题第二单元:动物世界1. 知识介绍:动物的外部特征和分类2. 观察实践:探索动物的栖息地3. 实例分析:掌握动物的食性和食物链4. 活动探究:观察动物的繁殖方式第三单元:植物的生活1. 设计实验:探究光对植物的影响2. 实例分析: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3. 观察实践:植物的繁殖方式和生长环境4. 综合应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第四单元:物体的性质1. 实践探究:了解物体的固、液、气态2. 实例演练:观察物体的颜色和透明度3. 知识应用:认识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4. 实验验证:探究物体的形状和重量第五单元:生活中的能量1. 活动体验:感受能量的存在2. 实例分析:认识常见的能量转化形式3. 实践探究:了解能量的来源和使用4. 综合应用:节约能源,保护地球三、教学方法1. 提倡探究性研究,让学生主动参与实验和观察。
2. 借助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
3.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4. 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生活问题。
四、教学评价1. 学评价标准,包括课堂表现、实验报告、作业完成情况等。
2. 考核学生对科学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实际应用能力。
3. 鼓励学生参与小组合作,促进互相研究和交流。
五、教学资源1.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教材及配套教辅材料。
2. 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
3. 实验用具和材料,如物体模型、显微镜等。
以上是《最新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的内容安排和教学方法。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
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科学下册全册教案第1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1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设计意图】磁铁是学生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大多数学生玩过磁铁,对磁铁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
教学开始,创设“小魔术”的情景,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研究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新知的欲望。
“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这正是小魔术产生的效果。
“小魔术”、“小实验”等是孩子最喜欢看的,它激起了学生浓厚的探究兴趣,从而顺利地引出了本堂课的研究对象──磁铁。
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举动一:磁铁能吸收什么物体?(1)师:磁铁为何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册的表格里。
当然,如果你觉得这样做还不够过瘾,还可以在教室里寻找其他材料做实验。
(3)学生进行探究举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举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充课题:有磁性【设计意图】(三)活动二: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科版全册教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课题1:我们身边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等。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物体。
- 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形状的物体。
-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形状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说出物体的名称和特征。
2. 新课:介绍常见的物体,如球、正方体、圆柱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体,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描述物体特征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个物体,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并让家长签名。
课题2:我们身边的植物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重点- 认识常见的植物。
- 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难点- 准确描述植物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
- 白板或黑板。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各种植物,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说出植物的名称和特征。
2. 新课:介绍常见的植物,如花草、树木等,引导学生观察和触摸,让学生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3. 练习:让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植物,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强调描述植物特征的重要性。
作业布置- 让学生回家后,找一个植物,用语言描述植物的特征,并让家长签名。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课题3: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 让学生认识地球,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 培养学生爱护地球的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
- 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难点- 地球的基本特征。
教学准备- 地球仪。
- 图片或视频。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地球仪和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特征。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
2024年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教案全册一、教学内容1. 第1章《春天来了》:了解春天的特点,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
2. 第2章《动物的秘密》:探索不同动物的特点和生存方式。
3. 第3章《我们周围的空气》:认识空气的重要性,了解空气的性质。
4. 第4章《力和运动》:探索力的作用,了解简单机械的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热爱自然,培养对自然科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力的概念。
2.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观察、实验、探究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图片、实验器材等。
2. 学具:观察记录本、画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内容,讲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周围植物的变化。
3. 随堂练习:让学生分组观察校园内的植物,记录生长变化,并进行交流分享。
4. 实验探究:组织学生进行空气实验,了解空气的性质和作用。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特点:气温上升、植物生长、动物活动等。
2. 动物的特点:生活习性、身体结构、生存环境等。
3. 空气的性质:无色无味、占据空间、支持燃烧等。
4. 力的作用:推、拉、提、压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观察家附近的植物,记录它们在春天的生长变化。
答案:学生需根据观察到的植物,描述其生长变化,如发芽、开花等。
2. 作业题目:请列举三种动物的特点,并说明它们如何适应环境。
答案:学生需根据教材所学,举例说明动物的特点和适应环境的方式。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进行课外探究,如观察其他季节的植物变化,了解不同动物的生存环境等,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如空气、力的概念。
2.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图片、视频等形式,展示春天的景色,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
全册教案: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科学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我们周围的物体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导入:让学生观察教室里的各种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不同特征。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2课:我们周围的物体(续)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触摸,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
-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物体的特征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各种物体,如木块、金属块、塑料块等。
- 放大镜。
教学过程1. 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引导学生用准确的词汇描述。
2. 探究:让学生分组观察和触摸不同的物体,引导学生发现物体的形状、颜色、质地等特征。
3. 展示: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所观察到的物体的特征,鼓励学生用准确的词汇。
4.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物体特征,强调用准确的词汇描述物体的重要性。
5.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里的物体,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单元总结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和区分不同的物体,并用准确的词汇描述它们的特征。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我们生活中的科学教学目标-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 培养学生用科学的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观察和实验,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
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指南(教科版)第一单元:我们身边的科学第一课:奇妙的声音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 培养学生对科学现象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声音的产生: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2. 声音的传播: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声音是通过空气传播的。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听声音并猜猜是什么声音,引起学生对声音的兴趣。
2. 探究声音的产生: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不同物体振动产生的声音。
3. 探究声音的传播: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声音在不同环境中的传播情况。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声音的产生和传播原理,并鼓励学生思考声音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理解程度。
第二课:生活中的机械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简单的机械原理。
-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杠杆: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2. 滑轮: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让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机械设备,引起学生对机械的兴趣。
2. 探究杠杆: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杠杆的原理和应用。
3. 探究滑轮: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滑轮的原理和应用。
4. 总结与拓展:引导学生总结杠杆和滑轮的原理和应用,并鼓励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机械设备。
教学评价通过观察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评估学生对杠杆和滑轮的理解程度。
第二单元:我们周围的环境第三课:我们的地球教学目标-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特征。
- 培养学生对地球环境的保护意识。
教学内容1. 地球的特征:让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形状、大小、气候等特征。
2. 地球的保护:让学生了解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仪和图片,引起学生对地球的兴趣。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优质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春天来了1.1 春天的变化1.2 植物的生长1.3 动物的成长2. 第二章:我们周围的材料2.1 认识材料2.2 材料的分类和性质2.3 回收利用材料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春天自然界的变化,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
2. 使学生掌握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3. 培养学生认识、分类和回收利用周围材料的能力,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材料的分类和性质、回收利用材料。
2. 教学重点:春天自然界的变化、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物展示、教学挂图等。
2. 学具:观察记录表、分类卡片、环保手工材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实践情景:通过展示春天景色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春天的变化。
2. 教学活动:(1)春天自然界的变化:讲解春天的特点,指导学生观察植物和动物的变化。
(2)植物的生长:介绍植物的生长过程,组织学生进行观察和记录。
(3)动物的成长:讲解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引导学生关爱动物。
(4)认识材料:展示不同材料,让学生认识并分类。
(5)材料的性质:讲解各种材料的性质,进行实验验证。
(6)回收利用材料:介绍回收利用的方法,组织学生进行环保手工制作。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环节设置相关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春天的变化:植物变化:发芽、开花动物变化:繁殖、换羽2. 植物的生长:生长过程:种子、发芽、生长、开花、结果3. 动物的成长:成长过程:出生、生长发育、繁殖4. 材料的分类:塑料、金属、纸张、玻璃5. 回收利用材料:方法:分类回收、再利用、环保制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观察并记录春天的变化,写出自己的感受。
(2)举例说明植物和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3)分类并描述周围常见的材料,了解它们的性质。
(4)设计一个环保手工制作,展示回收利用材料的过程。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
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科学全册教案(教科版)第一单元磁铁1.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目标】1.磁铁的形状有条形、蹄形、环形等;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2.根据已有的经验,对“磁铁能吸引什么”做出猜想和预测;用证据来检验自己的猜测,与同学交流探究的过程与结论;通过多次测试识别物体是否含有铁。
3.感受对磁铁进行科学探究的乐趣;体会重复测试在探究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能够在获取证据后,如实地讲述事实;通过多次的检测活动,养成认真仔细的实验态度;愿意跟同伴共同操作、交流研讨。
4.知道在很多产品里含有磁铁,磁铁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了解到生活中很多的物品是用铁做的;认识到可以用工具来认识物体的特征。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发现磁铁能够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学难点:通过反复试验鉴别一个物体是否含铁。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小组: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以及其他不同金属材质的物体、不同材质的硬币、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一、聚焦:揭示课题(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钓鱼套件,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1.给我看钓鱼工具包,问:谁想试试?邀请1-2个学生上台体验。
学生钓着鱼后在教室里绕一圈展示。
问: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回答后,抽出磁铁。
2.出示各种各样的有磁铁物品图片,学生随机说说这些物品的作用。
3.出示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引导概括:条形磁铁、环形磁铁、蹄形磁铁4.揭示课题:磁铁能吸引什么二、探索:磁铁能吸引什么?(默认为20分钟)1.小组讨论:磁铁能吸引什么组织反馈,老师和学生一起将大家提出的物体分类,根据磁铁是否能吸引分为两类,记录在黑板上(有争议的物体写在中间)。
2.实验探究:磁铁能吸引哪些物体[材料准备:回形针、铁钉、易拉罐、玻璃珠、长尾夹、木片、纸片、铜导线、水龙头、橡皮筋、铅笔、塑料尺、橡皮、砖块、石](1)说明实验步骤:1.编号;2.预测;3.实验;4.记录(2)每组测试设备按老师要求统一编号,并记录在活动手册表格中。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
教科版小学全册科学教案:二年级下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主题一:我们周围的物体1. 能够观察和描述不同物体的特征。
2. 能够通过比较和分类,对物体进行简单的归类。
主题二:我们生活中的科学1. 能够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简单科学现象。
2. 能够运用简单的科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主题三:动植物的世界1. 能够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征和习性。
2. 能够了解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实验、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
2. 能够运用合作、交流、分享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培养学生关爱动植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第一单元:我们周围的物体第1课《有趣的物体》1. 认识不同的物体,如固体、液体、气体。
2. 了解物体的基本特征,如形状、颜色、质地。
第2课《比较和分类》1. 学习比较物体的大小、长短、高矮等。
2.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如按形状、颜色等分类。
第二单元:我们生活中的科学第3课《水的世界》1. 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流动性。
2. 学习水的用途,如饮用、洗涤、灌溉等。
第4课《天气与季节》1. 认识天气现象,如晴、雨、风、雪等。
2. 了解季节变化的原因,如地球公转、太阳高度角变化等。
第三单元:动植物的世界第5课《我们的好朋友——动物》1. 观察和描述不同种类的动物,如鸟类、哺乳动物等。
2. 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如捕食、迁徙、繁殖等。
第6课《植物的秘密》1. 认识不同种类的植物,如草本植物、木本植物等。
2. 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如种子发芽、开花、结果等。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运用实验、观察、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
3. 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体验科学知识。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
2. 作业评价:检查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巩固所学知识。
二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自己教案教科版
二年级科学下册《我们自己》教案教科版第一章:我们是谁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外貌特征,如身高、体型、眼睛、鼻子、嘴巴等。
2. 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势。
3. 培养学生热爱自己的身体,树立自信。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外貌,发现自己的特点。
2. 让学生通过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优势。
3. 教师总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要珍惜和爱护。
三、教学活动1. 让学生站在镜子前,观察自己的外貌,并互相分享。
2. 学生自我介绍,展示自己的优势和特长。
3.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独特性。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自信程度。
2. 收集学生的自我介绍,评价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我认知。
第二章:我们的身体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身体结构,包括头部、四肢、躯干等。
2. 让学生认识到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爱护身体,注意健康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包括头部、四肢、躯干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身体各部分的作用。
3. 教师总结,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要爱护和保护。
三、教学活动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身体,了解身体的基本结构。
2. 学生通过实际体验,了解身体各部分的作用,如走路、跳跃等。
3. 教师组织讨论,引导学生认识到身体的重要性,要爱护身体。
四、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身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2. 收集学生的观察和体验结果,评价他们对身体各部分作用的了解程度。
第三章:我们的感觉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感觉器官,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
2. 让学生认识到感觉器官的作用和重要性。
3. 培养学生爱护感觉器官,注意保护。
二、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了解感觉器官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如眼睛、耳朵、鼻子、舌头等。
2. 让学生通过观察和体验,了解感觉器官的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科版小学一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磁铁第1课《磁铁能吸引什么》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磁铁很常见,在一些玩具里就能发现磁铁的踪影,一些学生可能还接触过不同形状的磁铁。
对于磁铁,学生有正确的认识:“磁铁能吸住一些物体”“磁铁与磁铁之间也会吸在一起,有时候会相互推开”。
但是,学生对磁铁只停留在“玩”的阶段,形成的相关认识是模糊的甚至是错误的。
例如,很多学生认为“磁铁能吸大部分金属”,这就需要我们组织主题明确、结构严谨、体验深刻的探究活动来转变其错误的前概念。
学生在本课先认识各种形状的磁铁;再经历“磁铁能吸引什么样的物体”的探索活动,知道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物体;最后利用磁铁辨认有铁的物质,进一步完善“磁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这一科学概念,并感受科学探究的乐趣。
单元封面图片是学生非常喜欢玩的磁铁钓鱼玩具,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对磁铁游戏的回想,说一说“磁铁有哪些特点”“我们能用磁铁做什么”,以唤起前概念,激发探究磁铁的兴趣。
【学情分析】知识基础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几乎都见过磁铁,学生认识磁铁几乎都是从看到磁铁吸铁现象开始的。
在他们对磁铁特殊性质的自发认识中,印象最深的也是磁铁能吸铁。
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对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认识上是模糊的,有的学生可能认为磁铁能吸引所有的金属。
实验技能分析:多数学生都饶有兴趣地玩过磁铁,并拿着磁铁去吸引能一些物体。
通过将近一年的科学学习中,学生已经初步掌握了一定的实验技能,如小组分工合作等。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
2.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
过程与方法1.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
2.计实验,研究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不能吸铁。
3.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
情感态度价值观1.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2.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在科学学习中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认识到磁铁具有吸引铁制品的性质。
【教学难点】知道并理解用磁铁可以辨别出不易辨认的铁制品。
【教学准备】磁铁、铜钥匙、铁钥匙、铁钉、回形针、铝片、木片、塑料片、弹珠、纸片、布条。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魔术导入,激发兴趣1、小魔术:出示一个乒乓球,一张纸。
问:谁能让乒乓球定在纸上?教师演示。
2、提出问题:乒乓球怎么会粘在纸上呢?揭题、板书:磁铁二、自主探究获取新知(一)活动一: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1)师:磁铁为什么叫它吸铁石?它只会吸铁吗?生:因为它会吸铁,好像别的都吸不住的。
生:不一定,好像别的也能吸。
(引发学生冲突。
)(2)师:要研究清楚这个问题,我们要怎么做?生:做个实验就清楚了。
师:你们说得对,科学研究不能光凭感觉,得用事实说话!那就请大家亲自动手,来检验一下,老师在工具盘里给大家提供了一些材料,请大家用这些材料做实验,并把实验的情况和发现记录在练习册的表格里。
(3)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4)学生汇报实验结果。
得出磁铁主要能吸引铁一类的物体。
教师补课题:有磁性。
(二)活动二:磁铁能隔着物体吸铁吗?1、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知道了磁铁能吸引铁材料制成的物体,那么,如果老师用这些物体将磁铁和铁隔开,磁铁还能吸住铁吗?(教师出示:木片、纸片、塑料片、铝片、布片。
)2、学生进行探究活动,教师参与到学生的探究活动中去。
3、学生充分汇报。
4、根据刚才的汇报,你们发现了什么结论?教师板书:磁铁隔着一些物体能吸住铁。
5、这里的“一些物体”指一的是不是铁材料制成的物体。
因为磁铁隔着铁质物体吸铁,情况比较复杂,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研究到的。
当然如果你们现在感兴趣的话,可以回家做一做实验,然后把实验结果告诉给老师,好吗?(三)活动三:哪些物体是铁做的?1、小朋友们,你们看:我这里有一堆硬币,可哪个硬币是铁制成的呢?你们有什么办法帮助老师呢?(出示硬币,学生猜测。
)2、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辨别铁制成的物体吗?学生指出:可以用磁铁来检验,因为磁铁能吸住铁。
哪种硬币里含有铁的成分呢?为什么有的硬币能被磁铁吸住?而有的硬币又不能被磁铁吸住呢?想进一步了解硬币吗?(出示小资料:硬币的成分,学生认真阅读。
)三、活动小结【板书设计】1.磁铁能吸引什么条形磁铁蹄形磁铁环形磁铁磁铁橄榄形磁铁能吸引铁、镍、钴球形磁铁心形磁铁……【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2课《磁铁怎样吸引物体》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磁铁可以隔着一定距离和一些物体吸铁。
推力和拉力是常见的力。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推力、拉力和磁力,让小车运动起来。
能简单讲述探究过程,并与同学交流研讨。
初步形成对探究过程进行评价与改进的意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围绕探究主题进行思考。
能根据观察获得的证据,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能按要求进行合作探究学习。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
体会方法的不断改进对科学与技术发展的意义。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探究通过直接接触和不直接接触让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并对如何让小车运动产生思考与设计的兴趣。
【教学难点】能根据观察获得的证据,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想法。
【教学准备】小车、各种形状的磁铁、实验记录单、纸片、布片、餐巾纸、剪刀、回形针、细线等物品。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同学们,上一课我们学习了《磁铁能吸引什么》,请大家来说一说磁铁能吸引哪些东西?这些东西具有什么共同特点?2、教师引导:正如大家刚才说的,磁铁能吸引铁和镍,那么同学们知道磁铁是怎样吸引铁和镍的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将来探究第二课。
3、揭示课题:2、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二、探究如何让小车动起来1、教师出示一辆简易的小车,小车由四个轮子和铁片组成。
引导:同学们,这是一辆小车,你们能让这辆小车动起来吗?2、学生分小组讨论交流,探讨使这辆小车动起来的方法。
预设:可以拉。
在小车上系一根细绳,用手拉动小车,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引导并小结:要使这辆小车动起来,我们可以借助拉力或推力,用手拉动小车或推动小车,都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不过,现在老师要求同学们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下面同小组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交流,再验证一下自己的方法管不管用。
4、教师巡视,相机了解学生想出了哪些使小车运动起来的方法。
5、全班交流并展示学生们想出来的方法,看看这些方法效果怎样。
6、教师引导:同学们,刚才大家想了各种办法,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让小车动起来。
大家想的办法有的效果不是太好,如用嘴吹,利用风力使小车运动起来。
有的效果比较好,如只用一块磁铁就使小车运动起来了。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试验一下,如何用磁铁使小车运动起来。
三、实验探究:不接触小车,如何让小车运动起来?1、实验材料:一辆小车、一块条形磁铁。
2、实验方法:把小车平放在桌面上,手拿一块条形磁铁,把条形磁铁的一端,对着小车慢慢靠近,利用磁力使小车移动。
然后再换磁铁的另一端试试。
3、实验要领:在实验中要把握好条形磁铁靠近小车的位置和手拿磁铁移动的速度,不要忽快忽慢。
这个实验可以多做几次,效果会更好。
4、学生实验之后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做到不接触小车,也能使小车运动起来。
5、教师再次引导:同学们,刚刚我们拿的是条形磁铁做实验,那么其它形状的磁铁,是不是也能做出同样的效果呢?下面就请同学们自己选一种形状的磁铁,再来做一做实验,看看效果怎么样?6、学生做完实验之后,交流试验情况,教师引导:看来不论用什么形状的磁铁,都能不用靠近小车使小车运动起来。
实验做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磁铁不用靠近小车,就能使小车运动起来?7、全班交流讨论,教师相机作出小结: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使小车运动起来,利用的是磁力。
因为磁铁有磁力,磁力可以吸引铁,小车就是用铁片制作而成的,所以磁铁不用接触小车,就可以使小车运动起来。
8、教师引导:下面我们继续来试一试,在小车和磁铁中间隔着一些物体,磁铁还能让小车动起来吗?教师出示一些物品,如纸张、塑料片、布片、餐巾纸等较薄的物品。
9、学生进行小组实验,边实验边观察实验的现象,完成实验记录单。
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加以提示。
全班交流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磁铁隔着这些物品,为什么还能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10、学生讨论交流,教师引导:刚刚我们说到了磁铁有磁力,只要在磁力的范围之内,磁铁都可以在不接触小车的情况下,使小车运动起来。
虽然小车和磁铁之间隔着其他东西,但是并不影响磁铁磁力的作用。
四、课堂拓展1、教师引导: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磁铁吸引物体靠的是磁力,磁铁还能够隔空、隔物吸铁。
了解了磁铁的这一特性,下面我们来玩一玩“蝴蝶飞”的游戏。
2、出示材料:剪刀、纸片、回形针、细线、磁铁。
3、介绍制作方法:先把纸片剪成蝴蝶形状,再在中间夹上回形针,然后用细线系上,一个漂亮的小纸蝴蝶就完成了。
玩法:同桌合作玩这个小游戏,一人抓住细线,另一人拿着磁铁去吸引纸蝴蝶,并不停的移动小磁铁,这只蝴蝶就会飞起来了。
【板书设计】磁铁怎样吸引物体磁铁利用磁力吸引物体【教学反思】教科版小学二年级下册科学第一单元第3课《磁铁的两极》教学设计教学导航【教材分析】《磁铁的两极》是教科版二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三课内容,是在认识磁铁能吸什么、磁铁怎样吸引物体之后,指向“磁场”教学的第一课,教材由四个部分组成。
第一部分是聚焦:通过推测条形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是否相同,了解学生的前概念,同时产生本课的研究问题。
第二部分是探索:根据推测经历借助回形针用感官感受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观察相同轻重的回形针被磁铁不同部位吸引的距离(先后)以及借助铁粉盒观察铁粉在磁铁上的分布等活动收集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的证据。
第三部分是研讨:根据观察的现象建构磁极的概念。
第四部分是拓展:运用方法认识其他磁铁的磁极。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探究过磁铁能吸引回形针、硬币等铁质物体,为本课借助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铁不同部位磁力大小奠定了基础。
二年级的学生对于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是模糊的,关于如何借助回形针、铁粉等比较磁力大的实验操作方法需要进行明确地指导,学生借助示意图表述实验现象以及如何借助现象转换成概念的证据意识需要进一步培养。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磁铁上磁力最强的部分称磁极,磁铁有两个磁极。
条形磁铁的磁力分布是两端磁力大,中间磁力小。
科学探究目标:能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问题做出推测。
通过实验测试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
能运用多种方法检测磁铁不同部位的磁力大小。
能初步运用证据进行信息描述。
科学态度目标:能体会认真实验、细致观察的重要性。
能初步了解研究一个问题可以设计不同的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