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诗歌史浅谈
中国诗歌发展历程

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从古至今的韵律之美中国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其诗歌传统源远流长。
从最初的《诗经》、《楚辞》,到唐诗宋词、元曲,再到现当代诗歌,中国诗歌经历了一个漫长而丰富多彩的发展过程。
本文将带大家领略中国诗歌的辉煌历史。
一、起源与初兴中国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两千年的《诗经》。
《诗经》是中国第一部诗歌集,共收录了305首诗,由孔子编纂而成。
这些诗歌主要反映了周朝早期的政治、社会和生活状况,形式上以四言为主,语言优美,寓意深刻。
同时,屈原的《楚辞》则以其浪漫主义色彩和独特的句式,成为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二、变革与发展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诗歌经历了无数次的变革与发展。
秦汉时期,汉乐府和五言诗的出现,使得诗歌形式更加丰富。
唐诗宋词则进一步推动了诗歌的繁荣,形式多样,内容广泛,既有描绘山水田园的闲适之作,也有抒发家国情怀的豪放之词。
元曲则以更加贴近百姓的语言,表现了当时社会的矛盾与冲突。
三、现代化进程进入现代社会,中国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发生了巨大变革。
受西方现代诗歌的影响,中国诗人开始注重表现个人的内心世界,运用现代主义的技巧和手法,使得诗歌呈现出独特的现代韵味。
此外,新诗的兴起也为中国诗歌注入了新的活力,其简洁的语言和自由的句式,使得诗歌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四、古代诗歌的魅力古代诗歌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一部分,至今仍然广受关注。
从《诗经》中的民谣到唐诗宋词的华章,这些古老的诗篇仍然深深地吸引着现代读者。
其深厚的历史底蕴、优美的语言形式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使得古代诗歌在现代社会中依然散发着独特的魅力。
五、近现代诗歌的辉煌近现代诗歌在中国诗歌发展历程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
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文学的发展,中国诗人逐渐从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开始关注社会现实和个体情感。
鲁迅的《狂人日记》、郭沫若的《女神》、闻一多的《红烛》等作品,都以独特的风格和深刻的思想,揭示了时代变迁中的种种矛盾和冲突。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概述作为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歌自古传承至今,而其历史发展也是十分丰富多彩的。
下文将概述中国诗歌的发展史,重点分析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以及对中国文学史的影响。
从先秦到汉朝,诗歌的发展主要处于古代诗歌阶段。
在这一阶段,诗歌还没有完全脱离音乐和歌唱的范畴,其主要体现了当时社会文化和人们的生活方式。
优秀的诗人有屈原、左丘明、乘舆等人。
屈原的《离骚》被誉为中国古代诗歌中的瑰宝,其意境深远,语言华丽。
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到来,诗歌进入了古代绝句阶段。
在这一时期,绝句开始成为诗歌的主体,诗人们更倾向于表达个人的心情和感受。
这时期的诗人有陶渊明、刘禹锡、王之涣等。
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不仅极富浪漫主义色彩,而且也充满人道主义思想,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
唐代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巅峰时期,在这一时期,古体诗、近体诗和律诗成熟并存。
唐代的诗歌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诗人们不仅重视诗歌的表现形式,而且也充分表达社会和人民的声音。
这时期的优秀诗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等人。
李白的《将进酒》、杜甫的《将赴吴兴登乐游原》等作品被誉为中国诗歌的经典之作,其意境深远,语言华丽。
随着唐代的衰亡,宋代成为中国诗歌的新阶段。
其最大的变化就是开始注重诗歌的理论和技巧,特别是对词的研究。
在这一时期,诗人们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使得中国诗词创作的层次和技巧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这时期的优秀诗人有苏轼、辛弃疾、杨万里等人。
苏轼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辛弃疾的《登飞来峰》等作品依旧受到人们的欣赏和喜爱。
明清时期则是中国诗歌发展的空白期。
在这一时期,整个国家的文化状况低迷,诗歌创作难以有所突破。
然而,在这段历史上,诗歌也经历了一些小型的变革。
例如,元曲的兴起,让诗歌与音乐相结合,而且在形式上更加短小精悍。
优秀的诗人有辛弃疾、杨基、查慎行等人。
辛弃疾的《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和查慎行的《天净沙·清明上河图》都是脍炙人口的代表作。
浅谈宋代诗歌中的说理

浅谈宋代诗歌中的说理
宋代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文化时期,诗歌创作非常盛行。
在宋代诗歌中,我们常常会看到作者使用说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
说理是指通过论据和逻辑推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
在宋代诗歌中,作者常常使用说理的方式来论证自己的思想,从而使诗歌具有思辨性和论证性。
例如,在《临江仙》中,苏轼写到:“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冈。
”这首诗中,苏轼使用了一系列的论据来说明自己对前世相识、分离的悲伤之情。
他通过描述人物的相貌、行为、心境等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并通过对梦境的描述来证明自己的思想。
另外,在《江南》中,林升也使用了说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江南有秋,草木深。
江南无秋,草木皆黄。
”这句话中,林升通过比较两种不同的情况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即江南有续的观点。
通过以上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在宋代诗歌中,作者常常使用说理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想法,通过论据和逻辑推理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或主张,使诗歌具有思辨性和论证性。
这也是宋代诗歌的一大特点。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

中国诗歌发展史简述鲁迅先生说:先民在劳动中,为了协调动作,消除疲劳。
“其中一个叫‘抗育抗育’,那么,这就是创作”,“倘若用什么记号留存下来,这就是文学”。
(《门外文谈》)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关于中国诗歌发展史,方便大家学习。
简述进行诗歌创作不仅要有丰富的情感和想象,而且还要有人生意识、空间意识、社会意识和民族意识,对中国的文化历史与传统进行纵横思考,对当前的现实生活也要进行哲理的思索。
为此,我们对中国诗歌发展史要有一个大致的认识,脑中要形成一个大概的轮廓。
下面我们分几个阶段进行简要阐述:一、先秦诗歌(一)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共三百零五篇,故又称《诗三百》,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约五百多年的历史。
全集分风、雅、颂,其中风包括十五“国风”,雅分“大雅”、“小雅”,颂分为“周颂”、“鲁颂”、“商颂”。
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子曰:《诗》三百,一言蔽之,曰:思无邪。
”如《关睢》,这是一首民间情歌,用起兴的艺术手法着笔,“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写青年男子思恋少女,感情真挚大胆。
由于此诗思想、艺术性都很强,且为《诗经》之首篇,故历来均受重视。
(二)屈原《离骚》《离骚》是屈原作品中最伟大的一首抒情诗,在我国诗史具有独特地位。
《离骚》篇名之意,据汉代班固所释为:离,犹遭也;骚,忧也,明已遭忧作辞也。
全诗共373句,2490字。
两千多年前,有这样的鸿篇巨制,确为我国诗史上之骄傲啊。
屈原的代表作除此外,还有《九歌》、《天问》等。
二、秦汉诗歌我国的诗歌发展至汉魏之间,出现一个新的局面,主要是乐(yue)府诗、民间歌辞与文人五言诗。
(一)乐府:乐府原为秦时设置的音乐机关,后经汉武帝充实编改,其任务是制定乐谱,搜集歌辞等;魏晋六朝,乐府则是指带有音乐性的诗体,逐步转变为一种新的诗体的名称。
唐时的乐府是相对于近体诗与一般五七言古诗而言的另一种比较活泼质朴的诗体,“感于衰乐,缘事而发,”具有现实主义传统。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

中国古典诗歌发展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文化内涵。
本文将从古代诗歌的起源、发展到唐宋诗歌的鼎盛,再到元明清诗歌的变革和现代诗歌的嬗变,全面介绍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历程。
一、古代诗歌的起源和发展中国古代诗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
在古代,民间歌谣和祭祀歌曲是最早的诗歌形式,它们是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也是人们表达情感和思想的重要手段。
古代诗歌的发展经历了多个阶段,主要包括:早期诗歌、汉赋、魏晋南北朝诗、唐诗、宋词等。
早期诗歌:早期诗歌是指先秦时期的诗歌,以《诗经》为代表。
《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大量的民间歌谣和祭祀歌曲,内容涉及宗教、政治、爱情、人生哲学等方面,为后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素材和范本。
汉赋:汉赋是指西汉时期的文学形式,以《乐府诗集》为代表。
汉赋是以音乐为基础的文学形式,它既有诗歌的形式美,又有音乐的节奏美,内容多为赞颂功德、咏史抒情、祝福吉祥等。
魏晋南北朝诗:魏晋南北朝诗是指魏晋南北朝时期(220年-589年)的诗歌,以陶渊明、谢灵运、王羲之等人为代表。
这一时期的诗歌以咏物抒情、抒发人生哲理为主要特点,强调诗歌的真实性和感性表达。
唐诗:唐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鼎盛时期,以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等人为代表。
唐诗以形式美和意境美为主要特点,形式上注重韵律、格律、意象和意境的表现,内容上则涉及到政治、社会、历史、人生哲理等方面。
宋词:宋词是中国古代诗歌的重要形式,以苏轼、辛弃疾、李清照等人为代表。
宋词以咏史抒情、抒发人生哲理为主要特点,形式上注重音乐性和节奏感,内容上则涉及到爱情、家国情怀、人生哲理等方面。
二、元明清诗歌的变革和发展元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一个重要阶段,这一时期的诗歌呈现出多样化的风貌和特点。
元代诗歌以新意识的表达和思想启蒙为主要特点,明代诗歌则以文化自觉和个性化表达为主要特点,清代诗歌则以古典主义和现实主义为主要特点。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论文摘要:中国诗歌文化源远流长,在浩浩荡荡的五千年中从未断流。
到如今,又有几人不知“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谁又不知唐诗宋词元曲;谁又不晓李白杜甫。
也许诗歌并未占据中国文坛的每个时期的主宰地位,但不得不说它基本上占据了整个中国古代文坛的半壁江山。
在中国古代,文人如果不会作诗都不能称当“才子”的名号。
所以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做来也会偷”。
中国古代诗歌描写的方面广阔,人、事、景都是描写的对象。
诗歌不仅仅显示了文人的才华,更表达了他们的情感,同时还是他们扬名立万进入仕途的一种方式,甚至有时还是聊以谋生的方式。
正因为如此,中国古代诗歌的发展不仅仅的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同时也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的发展。
关键字:中国古代诗歌古代文坛文人一、中国古代诗歌史简述中国古代诗歌,一般称作旧诗,是指用文言文和传统格律创作的诗,广义的中国古代诗歌,可以包括各种中国古代的韵文如赋、词、曲等,狭义则仅包括古体诗和近体诗。
本文讨论的的是广义上的诗歌。
在历史上,人类许多民族在语言的发展中产生了适合本民族语言的诗歌形式。
在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其中最早的诗作于西周初期,最晚的作品成于春秋时期中叶。
在中国的文学中,《诗经》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直至现在都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历史价值。
到了战国时期,在南方的楚国华夏族和百越族语言逐渐融合。
这一时期,伟大的诗人屈原创造了“楚辞”(又称为“楚词”)这一种诗体。
在汉代,被刘向编纂成集,其中不仅包括屈原的作品,还包括宋玉等人的作品。
《楚辞》突破了《诗经》的一些形式限制,更能体现南方语言的特点。
《楚辞》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浪漫主义的诗歌集合。
汉代时乐府诗形成。
乐府诗是为了配音乐演唱的,相当于现代社会的歌词。
这种乐府诗称为“曲”、“辞”、“歌”、“行”等。
我们很熟悉的《木兰辞》、《孔雀东南飞》都是乐府诗的代表作品。
乐府诗《上邪》“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被琼瑶缩减成“山无棱,天地合,乃敢与君绝”后更为人知了,同时也导致很多的人以为缩减后的是原句,造成了误解。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

浅谈中国古代诗歌的含蓄美中国古代诗歌以其独特的文字美而著称,作者们极其巧妙地利用繁复的语言,表露出一种更深层次的文化含蓄性美。
比如唐代的李白,他的诗词利用含蓄的语言和艺术手法,表达出自己的哲思。
李白的《静夜思》写道:“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这首诗是李白关于流浪之苦与思乡之情的抒写,作者借助明月的象征意义,将自己的苦恼与眷恋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
此外,中国古代的诗歌中还有很多动人心弦的意象,它们不仅体现出一种对自然的敬畏,而且也把作者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宋代的苏轼的《水调歌头》便是其中的经典之作:“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这首诗中,苏轼用自然界的月亮、星辰、酒等词语,表现出人类对自然的景仰之情,也反映出一种对于现实生活的惆怅和逃避。
也有许多体现爱情的古代诗歌,它们更加隐晦地表达了作者的爱情之情,以含蓄的手法去表达深情,让读者更容易受其影响。
如清代的蒋捷的《登吴公台》:“吴公台上愁满处,山明月出,乌夜啼。
”这首诗充满了浓浓的愁绪和思念之情,借助明月和乌鸦的暗示,表达出对爱人、对家乡的深沉思念。
归纳起来,中国古代诗歌隐含着很多思想和情感含义,它们利用简单的语言,勾画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图像,从而表达出情感的深沉含蓄美。
每首脍炙人口的古代诗歌,都是时间的礼物,它们蕴含了丰饶的智慧,为后代提供了很多智慧的启迪。
古代诗歌中含蓄美的内涵,深深地影响着后世的文学创作,尤其是当代文学中,这种含蓄美更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主题。
比如鲁迅的《祝福》,就极力强调含蓄美的重要性:“饭桌上的电灯,夏夜深深的月光。
若放纵喧嚣,多难把你拥入怀中。
”这首诗把中国传统文化中含蓄美的精髓表达的淋漓尽致,从而表达了现实生活中的温柔情感,以及对一种平淡生活的慰藉。
以上,我们就简单探讨了一下中国古代诗歌中含蓄美的内涵,其实还有因宗教而来的含蓄美,以及与传统文化相关的含蓄美,这些只有当我们仔细研究历史文献,才能深入解读。
浅谈乐府诗的发展流变

浅谈乐府诗的发展流变浅谈乐府诗的发展流变乐府诗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瑰宝,其发展历程中不断流变的特点使其成为了中国古代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其起源、发展流变以及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乐府诗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汉代,其最早出现在古代乐府(即乐舞之所)中。
乐府诗最初是为了配合乐舞而创作的歌谣诗,以抒发人们对生活的喜悦、对爱情的思念以及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这些诗歌往往富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语言简练、易于传唱。
由于乐府诗的广泛传播,很多人开始模仿其形式与风格,使得乐府诗创作逐渐从乐舞中独立出来,并在唐代达到鼎盛。
唐代是乐府诗的黄金时代,诗人们在这个时期推动了乐府诗的发展。
通过继承和创新,唐代的乐府诗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
乐府诗在唐代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描写民俗、故事为主,如《白头吟》、《木兰诗》等;另一类则是以表达政治、社会抱负为主,如《登鹳雀楼》、《登高》等。
这些诗歌凝练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与情感,对后世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随着时间的推移,乐府诗的流变日益明显。
到了宋代,乐府诗逐渐走下坡路。
宋代的乐府诗开始流行一种更为糅合民歌与雅乐的民间形式,诗人们开始注重创作技巧与写作技法,逐渐弱化了乐府诗的原始特征。
这一时期的乐府诗中出现了大量附庸风雅的作品,与唐代的经典之作相比,广告效应较强,但创作的内涵和品质却有所下降。
元明清时期,乐府诗进一步沦为文学的附属品。
乐府诗逐渐消失于文坛,与其相关的文学形式也日渐衰落。
尽管如此,乐府诗却在后世的文学创作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许多后来的文人学士在其作品中保留了乐府的一些特征元素,表达自己对古代的怀念、对乐府诗的敬仰。
乐府诗的影响远不止于文学领域,它还渗透到音乐、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中。
乐府诗的词牌曲和舞蹈形式深受人们的喜爱,被广泛传唱和演绎。
乐府诗在带给人们欢乐的同时,也成为了人们了解古代社会风貌、情感表达的窗口。
总之,乐府诗的发展流变伴随着中国古代文学的历程,起源于乐舞的乐府诗逐渐演变成独立的诗歌创作形式,并在唐代达到了鼎盛时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诗歌史浅谈诗歌是四大文学体裁之一,它要求以凝炼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丰富的思想,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并有一定的节奏韵律。
它具有高超的概括性,鲜明的形象性,浓烈的抒情性,优美的音乐性。
一、先秦诗歌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源远流长,最早的诗歌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原始社会。
先民们在原始的部落生活中,在劳动和休闲娱乐过程中创作了诗歌。
当时还没有文字,所以当时的诗歌是靠人们口耳相传。
最早诗歌之一: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孔子编写了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
主要是四言诗。
它主要保存了西周和春秋时期的诗作,包括“风”、“雅”、“颂”,共305首。
西周的诗歌主要保存在“周颂”和“大雅”中。
“周颂”的内容多为歌颂周代的祖宗神灵,“大雅”则是贵族朝会宴乐的作品。
春秋时期诗歌创作空前繁荣,上至贵族,下至平民都善于以诗言志,用诗歌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
当时的诗歌主要有两种主题:一是歌唱男女爱情;另一部分则揭示了当时统治集团对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诗经》在中国诗歌史的地位极高,影响很大。
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
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
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楚辞”,为杂言诗。
楚国的屈原是历史上第一位伟大诗人。
屈原出身贵族,早年得志。
但因倡导一些与当时大势相悖的事,多次被贬。
他在身心受尽折磨之后,投汨罗江自尽。
他一生作品颇多,其代表作《离骚》《天问》等楚辞体诗歌成为震烁千古的名篇。
二、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诗歌诗歌到了汉代,有了专门采诗制乐的乐府。
乐府专门搜集民间歌谣和其他的配乐诗歌,这些诗作统称为乐府诗。
主要为五言诗。
保存至今的乐府诗约有百余篇,其精华是民歌,民歌主要反映社会现实及劳动人民的苦难和对幸福的追求。
东汉末年的《孔雀东南飞》,讲述了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和其妻刘兰芝的婚姻悲剧,鞭鞑了封建统治的罪恶。
全诗约有三百五十余句,语言朴实,形象鲜明,情节感人,是乐府诗中的佳作。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中国诗歌承先启后的发展时期,以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汉代乐府民歌的影响,创作出大量生动描绘东汉末年社会动乱和人民疾苦的不朽诗篇。
这些诗风格悲凉慷慨,语言古朴自然。
曹操三父子皆是诗坛巨匠。
曹操的代表作有《蒿里行》。
曹丕的《燕歌行》是最早的完整的七言诗。
曹植在当时最负盛名,他早期的作品表达了自己的报国热情,如《白马篇》,晚期代表作有《赠白马王彪》。
建安七子的诗作中以王粲的《七哀诗》最为有名。
蔡琰,字文姬,以其一生的悲惨遭遇创作了五言体长篇叙事诗《悲愤诗》,全诗长达五百四十字,结构严谨,细节描写生动,艺术水平很高,是建安文学中的现实主义佳作。
东晋诗人陶渊明是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最著名的诗人。
他的诗大量描写了农田风光和质朴的劳动生活,人称田园诗,他也自然成了田园诗的鼻祖。
他的代表作《归园田居》等都是清淡自然、真实动人的名篇。
南北朝时期,民歌多如繁星,现存的有四百多首。
这些诗风格各异,生动活泼。
其中鲜卑族的《敕勒歌》和脍炙人口的叙事诗《木兰辞》流传最为广泛,也具有最高的艺术成就。
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天苍苍,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三、唐朝诗歌唐朝是我国古典诗歌的极盛时期,流传至今的诗歌有近五万首。
主要为五言和七言,绝句和律诗。
其中不少作品既反映了丰富的社会内容,有完美的艺术形式,深为人们所爱。
清代编成的《全唐诗》收集了两千三百多位唐代诗人的四万八千九百多首诗。
初唐诗歌开始改变齐梁以来的浮艳诗风,出现了一些意境深沉的作品。
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号称“初唐四杰”,他们的作品《藤王阁诗》、《从军行》、《长安古意》、《帝京篇》充分显示了他们的卓越才华。
“四杰”之后的陈子昂对诗歌又做了大胆的革新,其代表作有《登幽州台歌》等。
盛唐的孟浩然和王维是著名的田园诗人。
孟浩然的诗数量不多,但生活气息相当浓厚。
王维的作品虽有萎弱消极、冷漠避世的缺点,但在艺术上有很高成就。
与此同时还出现了高适、岑参等边塞诗人。
他们的代表作有《燕歌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等。
进入盛唐时期各种体裁和题材的诗争奇斗艳,诗坛上群星璀璨。
最有名的有被人誉为“诗仙”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
李白一生遍游祖国名山大川,性格叛逆不拘。
他借诗驰骋幻想、宣泄苦闷。
李白的浪漫主义作品以丰富的现实生活为基础,表现了对人民疾苦的关心和对祖国美好河山的喜爱。
同时他的诗作也突出了追求自由的主题思想。
盛唐另一位杰出诗人是有“诗圣”之称的现实主义大师杜甫。
杜甫生活的时期正好是唐朝由盛转衰的阶段。
长期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深刻的感受到统治阶级的腐朽和人民的痛苦。
安史之乱使山河残败,百姓蒙难。
杜甫为此写出惊心动魄的诗组《三吏》、《三别》。
杜甫的诗被后人称为“诗史”,风格浑厚,语言凝重,而且叙事真实,写出了时代的现实。
中唐时期的白居易发展了杜甫的现实主义传统,在诗歌创作上达到了新的高峰,被誉为“诗魔”。
其代表作《长恨歌》、《琵琶行》等流传甚广。
到了晚唐国势衰落,社会动荡,感伤情绪成了诗歌的基调。
著名诗人杜牡写了不少咏史诗。
另一位著名诗人李商隐一生坎坷。
他的政治格调很高,其爱情诗情意笃深,尤为脍炙人口。
两人被合誉为“小李杜”。
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行路难·其一作者:李白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望岳·岱宗夫如何作者: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夜喜雨杜甫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四、五代与宋的词词是一种韵文形式。
它是配乐歌唱的一种诗体,句的长短随着歌调而改变,因此又叫做长短句。
词起源于唐朝,由五言诗、七言诗和民间歌谣发展而成。
五代时期的词超过了唐朝,达到了较高的水平。
当时,巴蜀词人云集。
后蜀赵崇祚编写的《花间集》,收录了当时十八位词人的约五百首词,是现存最早的词作集。
南唐中宗李璟、后主李煜的词描写宫廷生活和对国家的哀愁之情,在词坛中有较高的地位。
南唐灭亡后,李煜被囚于开封,受尽讥讽、凌辱,感伤国破家亡的结局,写下了《虞美人》、《浪淘沙》等名篇。
虞美人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词全盛于宋。
北宋最著名的词人是苏轼。
苏轼豪迈奔放,开宋词豪放派之先河。
词至南宋发展到高峰,著名词人辛弃疾与苏轼并称,同是豪放派代表。
宋词婉约派代表有柳永和李清照。
据《全宋词》记载:词人超千家,篇章超两万。
宋词与唐诗都是我国文化的瑰宝。
宋朝诗文创作也颇有成就。
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以其波澜壮阔的诗篇独步宋代诗坛。
他亦是中国历史上诗作最多的诗人,留下诗作近万首。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雨霖铃·寒蝉凄切柳永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
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
路转溪头忽见。
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李清照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五、元明清诗歌元曲诗文从金元衰微。
元代唯散曲独具风采,元曲实际上包括散曲和戏剧。
散曲,可以说是元代新诗体。
杂剧则是元代的歌剧。
元代涌现出了两百多位剧作家,剧目有六百多种。
其代表剧作家有关汉卿、王实甫、白朴、郑光祖等。
诗文的衰落既有其社会历史原因,更是因循守旧所致。
清朝发生了诗界革命。
戊戌时期,梁启超、谭嗣同、黄遵宪倡导以通俗语句、新名词写诗。
其中,以黄遵宪的成就最高。
他的代表作有《台湾行》、《悲平壤》、《哭威海》等叙事诗。
二十世纪初,在诗坛广为流传的是革命诗。
其代表人物有孙中山、陈天华、秋瑾、章太炎等。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六、现代诗歌中国最早的现代诗歌,也叫新诗、现代诗,这是征对旧体诗而言;也叫白话诗,这是征对旧体诗的文言而言;也叫自由诗,这是征对旧体诗的格律而言。
因为现代诗歌不受格律的制约,表达思想比较方便,量较大,更直接,更能适应瞬息万变的时代,更适合于忙碌的现代人阅读,而深受大家的喜欢。
可以说,从文言文到白话文,是一个伟大的革命,从古体诗到现代诗歌,更是一个辉煌的创新。
现代诗歌,段无定行,句无定字,可无标点,也可不押韵,可根据情感的起伏波荡而产生内在的旋律,也可随诗人的意愿而随意改变,完全自由,因此一经出现,便大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