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能源的论文

合集下载

环境能源论文绿色能源论文

环境能源论文绿色能源论文

环境能源论文绿色能源论文走向低碳社会的能源—环境伦理审思[摘要]能源—环境问题是走向低碳社会的核心问题,而其关键又是能源问题。

由于化石能源危机,我们必须探索如何走出过去先污染(环境)后治理的环境伦理困境,发展新型的洁净能源。

同时,高碳能源的使用与消耗导致高碳排放,进而导致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地球的温室效应,危及人类生存,因而倡导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构建低碳社会是当代社会人类的必然选择。

[关键词]低碳社会;能源—环境伦理;可持续发展一、引言:走向低碳社会的能源—环境伦理及其相关概念解析所谓低碳社会(low-carbon society),就是通过创建低碳生活,发展低碳经济,培养可持续发展、绿色环保、文明的低碳文化理念,形成具有低碳消费意识的“橄榄形”公平社会。

所谓低碳经济(low-carbon economy),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

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

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低碳经济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这不仅需要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而且要根本转变人类生存发展的观念。

所谓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

低碳生活,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是一种态度,而不是能力。

我们应该积极提倡并去实践低碳生活,注意从节电、节水、节油、节气这些点滴做起。

从对低碳社会相关概念的分析可知,能源—环境问题是走向低碳社会的核心问题,而其关键又是能源问题。

节能环保论文 节能与环保论文 节能与环保论文3000字(优秀3篇)

节能环保论文 节能与环保论文 节能与环保论文3000字(优秀3篇)

节能环保论文节能与环保论文节能与环保论文3000字(优秀3篇)节能与环保论文节能与环保论文3000字【优秀3篇】由作者为您收集整理,希望可以在节能环保论文方面对您有所帮助。

推荐节能与环保论文篇一环境是人类生产与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是全社会成员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6 月12 日至18 日全国将开展以“绿色办公、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在此我们发出节能环保建议:1、上下班时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

践行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2、四层之内上下楼不乘电梯走楼梯,环保节能更健康。

3、办公室尽量使用自然光,光线充足时,不要开启日光灯;合理设置空调温度(冬季取暖不高于20℃,夏季纳凉不低于26℃),每天少开空调两小时;不在办公室使用除办公需要的其他电器,尽量减少电脑、打(复)印机待机时间,离开办公室或下班时做到随手关闭电脑及显示器电源、关灯、关闭空调,杜绝浪费现象,力争“每天节约一度电”。

4、放弃使用流水洗手、洗脸、涮洗拖把,提倡使用面盆或桶。

5、共享打印机,复印、打印纸张双面用,废旧的公文袋可以多次重复使用;提倡办公、开会时自带水杯、使用钢笔,减少一次性纸杯、一次性签字笔的使用,减少资源的浪费和对环境的污染。

6、节约粮食,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食堂盛饭要适量,做到不随便剩饭剩菜,若有剩余的要打包带回家。

节约能源,保护环境,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我们要做节能环保的倡导者、实践者、志愿者,用我们的实际行动,为子孙后代造福,为推动节约型社会和节约型校园建设做出贡献,为加快“五宜”碑林建设再创辉煌。

关于节能与环保论文(推荐篇二20__年是完成“__”目标的重要一年,也是我们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极为关键一年,这也给公司节能降耗工作带来更大的考验,为做好20__年的节能降耗工作,我公司从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入手,采取合理有效的节能技改措施,积极开展节能生产,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当今世界,随着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关切话题。

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传统能源的开采和利用方式不仅给我们的环境带来了严重影响,还在逐渐枯竭。

因此,寻找并发展可持续的绿色能源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为解决全球能源问题提供一些思路和建议。

一、技术创新技术创新被视为推动绿色能源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新一代的清洁能源技术,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在不断突破创新中逐渐成熟和普及。

特别是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技术的进步使得能源的采集和利用效率不断提高,并降低了成本。

此外,智能电网、能源存储技术等也为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二、政策支持政策支持对于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各国政府应该采取积极的政策措施,包括设定可再生能源的目标和指标,提供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和个人投资发展绿色能源。

此外,还应制定有力的监管政策,保障绿色能源产业的良性发展,提高整个产业链的可靠性和透明度。

三、经济可行性绿色能源的经济可行性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

虽然在技术和政策的支持下,绿色能源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目前仍存在着一定的经济挑战。

因此,降低绿色能源的成本是至关重要的。

一方面,技术创新可以提高能源的采集和利用效率,降低成本;另一方面,政府可以通过制定财政激励政策,吸引更多的资金投入到绿色能源产业,进而降低其成本。

此外,通过与传统能源的价格竞争,也可以进一步提高绿色能源的经济可行性。

四、环境保护意识环境保护意识是推动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人们对环境问题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对传统能源的环境污染和破坏性认识也越来越深刻。

因此,积极引导公众树立绿色消费观念,鼓励人们使用绿色能源,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对于推进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五、国际合作国际合作是绿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

绿色化学论文之新能源

绿色化学论文之新能源

绿色化学论文题目:绿色化学之主要能源和新能源班级:B11化学二班姓名:陈颖旭学号:6绿色化学之——主要能源和新能源摘要:绿色化学是一门从源头上阻止污染的化学,就绿色化学对环境的友好性进行了阐述,展望了绿色化学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发展前景。

而当今温室效应,厄尔尼诺现象,臭氧层空洞,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等等问题,人类在生产生活中获取消耗能源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的行为和方式,而这些能源最终将会在某一天消耗殆尽,人类将可能会面临严重的能源危机。

因此,我们必须大力推动洁净能源的开发应用,减少污染,提高能源使用效率。

关键词:绿色化学主要能源绿色新能源可持续发展一、21世纪中期天然气、石油、煤炭依然是人类的主要能源,而各种新能源将会得到很大发展,作为辅助能源。

1、天然气:在未来新能源发展成为人类的主要能源之前,石油和天然气的主力能源地位还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

天然气是21世纪消费量增长最快的能源。

由于天然气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与环保性,成为市场上最受欢迎的能源品种,在传统能源中增长最快。

“天然气——21世纪的能源主角”已成为人们的共识。

我国、俄罗斯、中亚、中东和亚太地区天然气储量都极为可观。

除了常规天然气外,世界上还存在储量巨大的非常规天然气储量,如天然气水合物,即“可燃冰”,它被视为未来的清洁能源。

然而,由于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赋存于低温高压的深海海域,开采和利用难度大,还容易扰动海底环境,一旦开采不当,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漏,可能会造成海啸、海底滑坡、海水毒化、温室效应等灾害。

所以开发“可燃冰”的技术还不够成熟,在它成为人类能源之前还需要一定的科技发展。

天然气将是21世纪的能源主角,加快天然气工业的发展将成为不可扭转的趋势。

2、石油:纵观全球石油供求的形势,一个基本的判断是:预计在21世纪中叶,全球石油供求基本平衡的大格局不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

市场需求增长、新技术出现与地缘政治事件等正一起改变着石油能源作用与地位。

“从商业上讲,不需要没完没了地进行石油勘探开发,勘探开发到一定程度,石油企业的积极性就会下降。

绿色能源的论文

绿色能源的论文

汽车新能源及代用能源学号:09430121153203 姓名:李昌机械工程学院汽车服务工程0901 摘要:如今世界上汽车的数量越来越多,它对空气污染有很大的影响而且消耗石油资源很大。

因此,研究汽车的新能源与代用能源是普遍的趋势。

以下的内容就简介关于新能源,汽车对环境的影响和汽车新能源及代用能源。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代用能源,电动车1.新能源的简介新能源是相对于常规能源说的,有核能、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和潮汐能等许多种。

新能源的共同特点是比较干净,除核裂变燃料外,几乎是永远用不完的。

由于煤、油、气常规能源具有污染环境和不可再生的缺点,因此,人类越来越重视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

1.1核能技术。

核能有核裂变能和核聚变能两种。

核裂变能是指重元素(如铀、钍)的原子核发生分裂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通常叫原子能。

核聚变能是指轻元素(如氘、氚)的原子核发生聚合反应时所释放的能量。

核能产生的大量热能可以发电,也可以供热。

核能的最大优点是无大气污染,集中生产量大,可以替代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燃料1.2太阳能技术。

①太阳能热利用技术比较成熟,有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锅炉烧蒸汽发电、太阳能制冷、太阳能聚焦高温加工、太阳灶等,在工业和民用中应用较多;②太阳能光电转换技术,通过太阳能光电池把光能转换成电能(直流电),主要是光电池制造技术,太阳能电池有单晶硅、多晶硅、非晶硅、硫化镉和砷化锌电池许多种。

这种发电技术利用最方便,但大功率发电成本太高。

③光化学转换技术,利用太阳能光化学电池把水电解分离产生氢气,氢气是很干净的燃料。

1.3风能技术。

风能是一种机械能,风力发电是常用技术,目前世界上最大风力发电机为3200千瓦,风机直径97.5米,安装在美国夏威夷。

1.4生物质能技术。

这是利用动植物有机废弃物(如木材、柴草、粪便等)的技术。

①热化学转换技术,把木材等废料通过气化炉加热转换成煤气,或者通过干馏将生物质变成煤气、焦油和木炭;②生物化学转换技术,主要把粪便等生物质通过沼气池厌气发酵生成沼气,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能源转型与可再生能源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全球对环境问题的日益关注,能源转型和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成为了一个热门话题。

大学生毕业论文选题如果与此相关,可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完成这一论文,本文将就能源转型的背景、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可再生能源技术和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综述和分析。

一、能源转型的背景能源转型,即从传统的高碳能源向低碳能源转变,是迫切需要的。

过去几十年来,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大幅增加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从而催生了能源转型的需求。

除此之外,化石能源的有限性和非可再生性也是推动能源转型的因素之一。

因此,能源转型已成为各国政府和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重要议题。

二、可再生能源的概念及其发展现状可再生能源是指在自然界中不断更新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质能等。

相较于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具有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等特点。

目前,全球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呈现出井喷式增长的势头。

例如,太阳能发电已成为可再生能源中最主要的部分之一,大规模光伏电站的建设和技术创新不断推动其发展。

同样,风电、水能等可再生能源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

三、可再生能源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是支撑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要基础。

其中,太阳能光伏技术是当前最为成熟的可再生能源技术之一。

太阳能光伏技术通过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实现了对可再生能源的高效利用。

另外,风能技术也是可再生能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利用风能发电已成为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项目之一。

还有其他诸如水能、生物质能等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中。

四、可再生能源政策支持为了推动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各国政府纷纷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包括经济激励、财政补贴、法规法制等多方面的支持手段。

例如,中国政府倡导绿色低碳发展,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政策,如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关于做好风电建设有关工作的通知》等文件。

各国政府的政策和措施为可再生能源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持。

以新能源为主题的论文:新能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浪潮

以新能源为主题的论文:新能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浪潮

标题:新能源:引领可持续发展的绿色浪潮摘要:本文深入探讨了新能源在当今世界的重要性与发展前景。

通过分析传统能源面临的困境,阐述了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及优势。

结合实际案例,展示了新能源在不同领域的广泛应用。

同时,剖析了新能源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

最后,展望了新能源未来的发展趋势,强调其在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能源需求不断攀升。

传统能源如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的大量使用,不仅带来了资源枯竭的危机,还引发了严重的环境问题,如气候变化、大气污染和生态破坏等。

在这种背景下,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

新能源以其清洁、可再生、可持续等特点,为解决能源危机和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和希望。

二、传统能源面临的困境(一)资源有限性传统能源是不可再生资源,其储量有限。

随着人类对能源需求的不断增加,传统能源的开采速度越来越快,资源枯竭的问题日益凸显。

例如,石油和天然气的储量预计在未来几十年内将逐渐减少,煤炭的储量也在不断下降。

(二)环境污染严重传统能源的使用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物,如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

这些污染物的排放导致了全球气候变暖、大气污染加剧、酸雨等环境问题。

例如,煤炭燃烧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之一。

(三)能源安全问题传统能源的供应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国家和地区,这使得全球能源安全面临着很大的风险。

一旦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能源供应出现问题,将会对全球经济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例如,中东地区的政治动荡和战争经常会导致全球石油价格的波动,影响全球能源市场的稳定。

三、新能源的种类、特点及优势(一)太阳能1.特点2.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它通过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或者通过太阳能热水器将太阳能转化为热能。

太阳能的分布广泛,不受地域限制,而且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任何污染物。

3.优势o可再生性:太阳能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其资源丰富,不会枯竭。

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论文

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论文

目录一、发展电动车的历史 (1)二、发展电动车势在必行 (2)三、电动汽车的优点 (4)1、广泛地利用各种能源 (4)2、能量的利用率高 (4)3、清洁与无污染 (4)4、电动汽车动力强劲、加速快、驾驶安全 (4)5、结构简单、维修方便和节能 (5)四、电动汽车的分类 (5)1、纯电动汽车 (5)2、混合动力电动汽车 (6)3、燃料电池电动汽车 (8)五、电动汽车的研究方向 (10)六、国内外发展电动汽车的市场前景 (12)参考文献: (15)摘要:21世纪是能源挑战的世纪,近百年来传统的以石油为燃料的汽车工业势必走向一个崭新的以清洁的、可再生的能源为动力的汽车工业。

由于电动车以燃气为原料,不是用(汽)驱动的,电动汽车必将随着能源和环境的压力走上历史的舞台。

可以相信未来的世界,将由电动车一统天下。

关键字:电动汽车燃料电池锂电池一、发展电动车的历史电动汽车和内燃机汽车同样历史悠久,铅蓄电池是1895年发明的,而电动机是1834年以前就有了。

在人们为车辆寻求动力的漫长过程中,很自然会想到用铅蓄电池供给电动机产生动力的方案。

电动车诞生于19世纪70年代。

1873年,英国人罗伯特-戴维森研制成功第一辆具有实用价值的用铅蓄电池驱动的电动车,从此拉开了人类制造电动车的序幕。

使用证明,以蓄电池为能源的车辆不会像汽油车那样产生废气,并且无噪声、启动简便、清洁可靠、易于驾驶、节省石油燃料,因此受到人们欢迎。

但由于当时蓄电池能量密度低、使用寿命短、充电时间长,使用一段时间就需要充电,而且需要较长时间的充电,蓄电池又比较笨重,每一次充电后的行车路程太短,废弃的蓄电池也将对环境产生污染,电动汽车没有得到发展,竞争不过汽油汽车。

汽油汽车轻便、快速、舒适,一次加油后能连续400-500公里,燃料费低廉,且价格不断降低,所以人们越来越喜欢汽油汽车。

尽管如此,电动车辆的生命力并未就此而结束,人们对它的研究试验活动从未停止,到20世纪初期,电动车辆的数目任然相当可观。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范文六篇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范文六篇

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范文六篇新能源发展现状及趋势论文11 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进入不可逆的快车道全球汽车未来发展的方向是新能源化,或者说是电动化,已经成为全球各国和企业的共识。

过去,很多国家对这点存在争议和摇摆,而中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一直在增长,不断迈上新台阶。

经过这几年的发展,新能源化这个不可逆的态势已基本形成。

目前,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已超过10%,即汽车增量中电动化的比例超过10%,预计到2025年会突破30%。

美国、欧洲等的渗透率也在增长,特别是北欧,挪威电动汽车的新车销售占比已接近100%。

当然,各国电动化的技术路线不一样,如中国以纯电为主,欧洲以插电为主,日本则以弱混为主。

2 中国将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领跑地位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研究预测,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年销量将突破500万辆;2025年将达到至少700万辆,乐观估计为900万~1000万辆。

从100万辆到1000万辆,也就几年时间,这个发展速度创造了全球新能源汽车行业之最。

新能源汽车当前的保有量、增速以及所带动的产业规模,在过去难以想象。

以动力电池为例,预计到2025年,中国电池装机量将达到600GWh。

3 中小城市与农村将成为新的市场增长点过去,中小城市和农村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往往选择燃油车。

进入电动化高速发展阶段,消费者的第一辆车很有可能是新能源车。

因此,未来3~5年,继大型城市之后,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将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的爆发点,并成为市场增量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碳减排、改善三四线城市和农村机动化出行发挥巨大作用。

4 中国电动汽车真正进入市场化竞争阶段2023年是中国电动汽车产业的分水岭。

从市场竞争格局来看,2023年财政补贴将全部退出,所有车企将处于同一政策起跑线,竞争会更加激烈。

补贴退出后,新上市的车型也会扎堆出现,特别是外资品牌车型。

2023~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将进入新车型、新品牌扎堆涌现的阶段。

与过去10多年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的特点不同,未来市场竞争将进入真正的大浪淘沙阶段。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新能源发展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新能源发展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新能源发展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新能源发展对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贡献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和能源紧缺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

新能源的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论文通过对新能源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进行研究分析,从经济、社会和环境的角度论证新能源发展的必要性和价值。

第一章:引言1.1 研究背景近年来,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全球变暖、海洋污染和大气污染等问题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威胁。

同时,传统能源的日益枯竭和价格上涨也成为制约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障碍。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本论文旨在探讨新能源发展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为相关决策制定和政策推进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第二章:新能源发展的意义2.1 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传统能源如煤炭和石油等资源有限,长期过度开采使其日益枯竭,而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可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确保能源安全。

2.2 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新能源发电相较于传统能源发电更加清洁、低碳,能够减少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排放,有效缓解全球变暖问题。

2.3 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不仅对能源行业带来巨大变革,还推动相关产业链条的完善和优化,促进国民经济的结构转型和升级。

第三章:新能源发展对环境保护的贡献3.1 降低污染排放新能源的清洁和可再生特点使之成为代替传统能源的理想选择,可有效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

3.2 保护生态系统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过程中,相对较少的土地需求和生态破坏,能够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维护生物多样性。

3.3 促进清洁交通方式的普及新能源汽车作为新能源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具有零排放、低噪音等优势,能够有效改善交通污染和城市空气质量。

第四章:新能源发展对可持续发展的贡献4.1 促进经济绿色发展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推动了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促进了绿色经济的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4.2 增加就业机会新能源的发展为创造更多绿色岗位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同时也推动了相关产业链条的扩大和就业机会的增加。

《2024年生态文明的能源体系研究》范文

《2024年生态文明的能源体系研究》范文

《生态文明的能源体系研究》篇一一、引言在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的双重挑战下,生态文明的建设已经成为世界各国共同关注的焦点。

能源作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石,其可持续性和生态性成为了研究的关键领域。

本篇论文旨在深入研究生态文明的能源体系,分析其重要性、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为推动绿色能源的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二、生态文明与能源体系的关系生态文明强调的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可持续发展。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能源体系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其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传统的能源体系以化石能源为主,高污染、高能耗,对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而生态文明的能源体系则以清洁、高效、可持续为特点,旨在减少对环境的破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三、当前能源体系存在的问题(一)化石能源依赖度高当前,化石能源仍是全球主要的能源来源,其开采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是导致全球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二)能源结构不合理尽管可再生能源的比重在逐年增加,但整体上,能源结构仍以传统能源为主,缺乏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

(三)能源利用效率低现有的能源利用方式普遍存在效率低下的问题,导致了能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

四、生态文明的能源体系构建策略(一)推广清洁能源加大清洁能源的研发和推广力度,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降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

(二)优化能源结构构建多元化的能源供应体系,包括风能、太阳能、水能、地热能等,实现能源的互补和互济。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革新和管理优化,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五、生态文明能源体系的具体实践案例(一)风能发电风能作为一种清洁的可再生能源,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我国在风能发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仅提高了风能发电的效率,还降低了其成本。

(二)太阳能利用太阳能是一种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洁能源。

我国在太阳能利用方面也取得了重要的突破,如光伏发电、太阳能热水器等,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绿色能源论文

绿色能源论文

绿色能源论文
绿色能源是指利用可再生资源和清洁技术来发电和提供能源,以减少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负面影响。

绿色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水能、地热能和生物质能等形式。

近年来,绿色能源得到了广泛关注和应用。

这是由于绿色能源具有一系列优点。

首先,绿色能源是可再生的。

太阳能、风能、水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在地球上是不枯竭的,可以持续供应能源,不会造成资源短缺的问题。

其次,绿色能源是清洁的。

相比传统的化石燃料发电方式,绿色能源不会产生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的排放,可以有效减少大气污染和全球变暖的问题。

此外,绿色能源具有较低的运营成本。

尽管绿色能源的设备建设成本相对较高,但运行过程中的费用相对较低,较长时间内可以获得较高的回报。

然而,绿色能源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绿色能源的可靠性相对较低。

太阳能和风能等取决于天气状况,当天气不好时,能源供应可能受到影响。

其次,绿色能源的储存问题尚未得到有效解决。

由于可再生能源的不稳定性,需要将其转化为电力并进行储存,但目前存在
的储能技术还不够成熟,不能满足大规模应用的需求。

最后,绿色能源的规模化应用仍然面临挑战。

尽管绿色能源在小规模应用中已经取得了一些成功,但要实现大规模应用还需要克服技术、经济和政策等方面的障碍。

因此,为了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和应用,需要加强科研机构和企业之间的合作,推动技术创新和成本降低,同时建立相应的政策和法规支持。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实现绿色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应用。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能源革命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能源革命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能源革命随着世界各国共同努力应对气候变化的呼吁与行动,双碳目标成为了国际社会的共识。

在这一大背景下,绿色能源革命成为了各国追求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文将探讨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能源革命相关的问题,并分析其挑战与未来发展方向。

1.引言在全球变暖加剧的背景下,减少碳排放已经成为了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重要任务。

为了解决能源消耗与环境保护的双重挑战,绿色能源革命被认为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策略。

本文将围绕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能源革命进行深入研究。

2.双碳目标的定义与意义2.1 双碳目标的定义双碳目标,即将碳排放量控制在某一特定水平下,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速度。

目前,全球普遍采用的双碳目标是将碳排放量控制在工业革命前水平的一半。

2.2 双碳目标的意义实现双碳目标对减缓气候变暖,保护生态环境具有重要的意义。

能源消耗是主要的碳排放源之一,通过实现绿色能源革命,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可以大幅度降低碳排放量,为全球气候治理做出贡献。

3.绿色能源革命的重要性3.1 减少碳排放传统能源的开采与利用过程中会释放大量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造成大气污染与全球变暖。

绿色能源革命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通过开发与推广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和水能等替代传统能源,最终实现碳排放的大幅减少。

3.2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绿色能源革命还追求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通过技术创新和储能技术的发展,推动能源的高效利用。

例如,智能电网的建设可以实现对电能供应和需求的实时匹配,减少能源浪费。

3.3 推动经济发展与创新绿色能源革命不仅带来了环境效益,也为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

投资于绿色能源的开发与应用,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带动了就业增长。

同时,绿色能源革命也推动了能源技术的创新,为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4.绿色能源革命的挑战4.1 技术挑战绿色能源革命需要技术的支持与创新。

目前,清洁能源技术在成本、效率等方面仍然面临挑战。

政府和企业需要加大科研投入,提高清洁能源技术水平,解决目前面临的技术困难。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

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论文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能源和资源的需求量也在迅速增长。

同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已经成为人类面临的严重问题。

因此,如何节约能源资源并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球人类所必须面对的任务。

节能和降耗是节约能源和资源的重要手段。

在能源方面,可采用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能源管理等措施。

例如,我们可以降低能源消耗,推广节能照明、空调等能耗较低的设备;开发新型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等,降低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加强能源管理,强化能源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促进能源利用方式的创新。

在资源方面,我们可以促进清洁生产,推广绿色产品生产和消费,加强资源管理等措施。

我们可以改变传统的“制造-消费-废弃”的生产模式,发展清洁生产,遵循“减少、再利用、循环”的原则,实现产业化的环保技术和科技成果;加强对绿色产品的推广和宣传,推动消费者转变消费观念,选择使用环保产品;加强对资源的管理和保护,加强资源开发利用的规划和管理,保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开发。

保护生态环境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我们可以推广绿色出行,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治理等措施。

例如,在交通出行方面,我们可以鼓励公共交通、步行、骑车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机动车的使用;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可以加强城市绿化和森林培育,增加空气净化和水源涵养能力;在环境治理方面,我们可以加强生态保护区的管理,加强环境监督和执法力度,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加强环保宣传和教育,提高环保意识和环保知识。

总之,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是全球人类所必须面对的任务,也是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我们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创新,改变传统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让我们的生态环境更加美好和健康。

风能论文风能的利用

风能论文风能的利用

风能的利用论文摘要:风能是一种清洁,安全,可再生的绿色能源,利用风能对环境无污染,对生态无破坏,环保效益和生态效益良好,对于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好处。

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爆发的能源危机告诫人们,要生存就要寻找开发新能源,此后各国政府纷纷制定能源政策支持新能源的开发利用。

现今调整能源结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缓解环境污染、加强能源安全已成为国内外关注的热点。

国家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重视,尤其风能开发利用给予了高度重视。

论文关键字:风能发电机电能并网风能资源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与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水平密切相关,每一次新型能源的开发都使人类经济的发展产生一次飞跃。

在我们进入21世纪的这天,世界能源结构也正在孕育着重大的转变,即由矿物能源系统向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的可持续能源系统转变。

所谓可再生能源就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与人类共存的能源。

它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风很早就被人们利用--主要是透过风车来抽水、磨面……。

此刻,人们感兴趣的,首先是如何利用风来发电。

球表面超多空气流动所产生的动能。

由于地面各处受太阳辐照后气温变化不一样和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不一样,因而引起各地气压的差异,在水平方向高压空气向低压地区流动,即构成风。

风能资源决定于风能密度和可利用的风能年累积小时数。

风能密度是单位迎风面积可获得的风的功率,与风速的三次方和空气密度成正比关联。

据估算,全世界的风能总量约1300亿千瓦,中国的风能总量约16亿千瓦。

风能资源受地形的影响较大,世界风能资源多集中在沿海和开阔大陆的收缩地带,如美国的加利福尼亚州沿岸和北欧一些国家,中国的东南沿海、内蒙古、新疆和甘肃一带风能资源也很丰富。

中国东南沿海及附近岛屿的风能密度可达300瓦/米2(W/m2)以上,3~20米/秒风速年累计超过6000小时。

内陆风能资源最好的区域,沿内蒙古至新疆一带,风能密度也在200~300W/m2,3~20米/秒风速年累计5000~6000小时。

新能源论文6000字

新能源论文6000字

新能源论文6000字我国新能源的发展与应用摘要:发展替代能源,实现传统能源之间、传统能源和新能源之间的替代是解决我国能源供需瓶颈、供需结构性矛盾以及减轻环境压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真正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地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保障。

国家将积极开发水电、核电,鼓励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积极开发利用地热能和海洋能。

据悉,到2020年,中国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从目前的7%左右提高到16%左右;2035~2040年,这一比重将占到一次能源总量的25%以上。

在寻求能源与经济均衡点的进程中,新能源具有清洁、污染排放少、可再生等一系列优点,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改善能源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通过总结目前国内的主要新能源种类及利用方式,分析了国家政策对新能源发展的支持和导向,阐述了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核能的资源条件及开发利用现状,并对我国新能源发电的发展方向及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低碳,低碳经济,新能源,减排,能源消耗,能源结构,可持续发展,发展方向;正文:1980年联合国召开的“联合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会议”对新能源的定义为:以新技术和新材料为基础,使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得到现代化的开发和利用,用取之不尽、周而复始的可再生能源取代资源有限、对环境有污染的化石能源,重点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潮汐能、地热能、氢能和核能新能源一般是指在新技术基础上加以开发利用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生物质能、水能、风能、地热能、波浪能、洋流能和潮汐能,以及海洋表面与深层之间的热循环等;此外,还有氢能、沼气、酒精、甲醇等,而已经广泛利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能源,称为常规能源。

随着常规能源的有限性以及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以环保和可再生为特质的新能源越来越得到各国的重视。

日前在中国,可以形成产业的新能源主要包括水能(主要指小型水电站)、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地热能等,是可循环利用的清洁能源。

绿色能源与生活论文

绿色能源与生活论文

绿色能源与生活论文系部:土木与建筑工程学院班级:建工03-1班姓名:学号: 30084333能源危机世界经济的现代化,得益于化石能源,如石油、天然气、煤炭与核裂变能的广泛的投入应用。

因而它是建筑在化石能源基础之上的一种经济。

然而,由于这一经济的资源载体将在31世纪上半叶迅速地接近枯竭。

石油储量的综合估算,可支配的化石能源的极限,大约为1180~1510亿吨,以1995年世界石油的年开采量33.3亿吨计算,石油储量大约在3050年左右宣告枯竭。

天然气储备估计在131800~153900兆立方米。

年开采量维持在3300兆立方米,将在57~65年内枯竭。

煤的储量约为5600亿吨。

1995年煤炭开采量为33亿吨,可以供应169年。

铀的年开采量目前为每年6万吨,根据1993年世界能源委员会的估计可维持到31世纪30年代中期。

核聚变到3050年还没有实现的希望。

化石能源与原料链条的中断,必将导致世界经济危机和冲突的加剧,最终葬送现代市场经济。

事实上,近10年来,中东及海湾地区与非洲的战争都是由化石能源的重新配置与分配而引发。

这种军事冲突,今后还将更猛烈、更频繁;在国内,也可能出现由于能源基地工人下岗而引发的许多新的矛盾和冲突。

总之,能源危机迟早会爆发;它的爆发将具有爆炸性!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用可再生能源和原料全面取代生化资源,进行一场新的工业革命,不仅是出于生存的原因;与之相连的是世界经济可获得持续的发展。

在这种世界经济中,高科技术和生态可以承载的区域性经济形式将得以发展。

可再生能源主要有如下方面:以太阳能的利用为主的可再生能源潜力极大,据天文物理学家的计算表明,太阳系还能存在45亿年,每年太阳提供的能量是世界人口商品消费量的1.5万倍。

光伏电力的应用如在德国每平方米每年的平均日照量为1100千瓦时。

电力的总需求量约为5000千瓦时,光伏技术的年平均功率约为太阳辐射量的10%。

依*光伏设备生产5000亿千瓦时的电力,需要5000平方公里的光伏转化模板面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核泄漏引发对科学技术的思考
摘要:日本特大地震引发海啸,导致该国的福岛核电站遭受重创并引发核泄漏事故,日本灾区核电安全问题随即引起全世界引起高度关注。

本文以日本核泄漏事件为切入点,简述核电发展的利弊,从自然辩证法的角度分析科学技术双重性,最后提出自己对科学技术的看法。

关键词:核泄漏;核电;双重性;科学技术
1 日本核泄漏事故回顾
2 核电发展的利弊
3 科学技术双重性
4 结论
1 日本核泄漏事故回顾
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约20公里[1]。

3月12日,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

福岛核电站1、2、3、4号机组接连发生事故后,日本各地均监测出超出本地标准值的辐射量。

3月18日,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

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2]。

日本福岛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的发生,再度引发人们对发展核能的恐惧。

2011年3月14日,韩国民众在首尔政府大楼外举行示威游行,抗议日本核设施。

2011年3月15日,菲律宾,马尼拉的环境保护组织成员带着鬼面具举行反核示威游行。

在德国南部,示威者组成长达45公里的人链,要求德国立即关闭所有核电厂。

多国掀起反核游行示威。

一时间内人们谈核色变,全球核能股板块都大跌,这使得近年来刚刚复兴的核能产业面临严重冲击。

2 核电发展的利弊
核能是通过转化其质量从原子核释放的能量,是一种安全、经济、清洁的能源[3]。

随着核技术的成熟和化石能源的危机凸显,核电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日益突出。

截止到2006年,全世界共有31个国家的443台核电机组在运行,总装机容量达3.7亿kW[3]。

2004年,法国核发电量占当年发电量78%,而目前,全世界核电提供的电能已经占世界电力供应的16%。

核能发电具有以下优点:
(1)核燃料储量丰富,核电是高效能源,消耗资源少;
(2)核能发电不会造成空气污染,不会产生加重地球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
(3)核燃料能量密度高、体积小,运输与储存方便,核能发电的成本低。

然而,核能也并非是十全十美,核能的开发造福人类同时,但也给人类带来了潜在的危害。

首先,核能发电过程中产生具有放射性核废料,这些放射性物质对人体产生不同的生物性影响,其中最主要的便是癌症和遗传疾病。

以日本核泄漏为例,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进入环境,造成核污染,给全世界都产生了危险,并且还引发了一系列负面效应。

其次,核能发电厂热效率较低,大量热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热污染非常严重。

总之,核能发电仍存在一些弊端。

3 科学技术双重性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手段。

纵观人类社会的发展的进程,可以清楚地看出,科学技术的每一次重大突破,必然推动生产力的向前发展。

科学技术提高了社会生产率,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营造了舒适的生活环境。

事实证明,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次社会的大变革和生产力的大解放,无不是伴随着科学技术的重大进步,并且是科技进步的直接结果。

正如马克思所说,科学技术是推动历史前进的伟大杠杆,是最高仪式上的革命力量。

科学技术是人类达到理想境界的阶梯,是创造财富和发展社会经济的强大手段。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科学技术也不例外。

比如在转基因技术方面,经过基因改良后的种子能够有效地抵御虫害和旱灾,具有很高经济价值,有助于发展中国家降低成本,增加产量,但同时新型遗传基因和生物可能会有害于人类,对生态环境造成新的污染。

比如化学药品合成技术方面, DDT的合成开创了合成杀虫剂的先河,DDT在杀死了害虫的同时也杀死了益虫。

DDT无所不在,污染了全世界,对生态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给人类自己带来了巨大的祸害。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造福于人类,具有巨大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科学技术也可以给人类带来各种灾难,甚至毁灭人类[4]。

科学技术具有正面的效应,也具有负面的效应;科学技术报答了人类,也报复了人类。

4 结论
日本福岛核泄漏事故应当促使人类作更深入的思考。

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毋庸置疑,如果没有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的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正是由于科学技术的正面价值,我们人类才有了今天的文明和进步。

但同样,科学技术技术的负面价值也不容忽视。

在回首灾难的同时,我们更要牢记的教训,杜绝再次发生。

但是,如果我们因为科学技术的一些负面作用,而放弃对科学技术的追求,我们必然会得不偿失的。

我们应该正确的对待科学技术,用理性的眼光来分辨好坏。

只要人类合理地利用科学技术,一定会创造出发更美好的未来。

[1] 《人民日报》( 2011年03月12日 01 版)
[2] 中华网新闻
[3] 黄素逸, 杜一庆, 明廷臻.新能源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1
[4] 成良斌,宋子良等《自然辩证法讲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