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学习伙伴”的使用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人教版教科书三年级上册“学习伙伴”的使用

人教版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一个重要的特点,即在课文中插入帮助学生学习,以“学习伙伴”呈现的话语。这些话语是“学习伙伴”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对于学生阅读来讲,“学习伙伴”是阅读先行者、引领者,也是与学生共同学习、平等交流的对话者,还是架设在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桥梁。从一年级开始出现“学习伙伴”的形式,到三年级上册,这套教材的这个特点进一步凸现,全册在课文中安排了30次“学习伙伴”的话,这30次学习伙伴的出现,肯定将成为三年级学生学习的良好引导者,我们的学生充分认识这个聪敏活泼的小机灵,和她交朋友,一定会获益匪浅。

一、“学习伙伴”的特点

1.会提示引导。

这个学习伙伴很会提问,既及时,又能抓住关键。例如,在3课《爬天都峰》“爬呀爬,我和老爷爷,还有爸爸,终于都爬上了天都峰顶”旁,学习伙伴提出了“从‘终于’这个词,我体会到……”

的话,这是很及时的。因为我们的三年级学生在读到这里时,往往会一晃而过,忽略了对“终于”这个词的理解,当然就忽视了深入体会爷爷和“我”这一老一小爬上了天都峰的不易。学习伙伴能及时抓住关键,不放过这个词,使文章前后联系起来了,帮助我们学生阅读时能抓住关键词语想一想,深人体会课文内容。14课《蜜蜂》“在回家的路上,我推测蜜蜂可能找不到家了”旁,学习伙伴提出了“为什么‘我’会这样推测呢?”的疑问。这个疑问,促使学生在读书时要思考为什么,实际上这是引学生深入读书,发动学生去探究发现。因为,要明白这个问题,学生就必须返回前文去读,带着问题去读:原来前文做了交代,蜜蜂被问了很久,离家远(有两里多路),不易看到方向(这时候起风了,蜜蜂飞得低),小小蜜蜂面对了这么多的困难而飞回家来,难怪作者有这样的“推测”。学生理解了作者“推测”的原因后,再从读书中知道20只蜜蜂居然回来了17只,从而对“蜜蜂有辨认方向的能力”的体会就更深了。像这样及时的引导,关键的点拨,教材中还有很多。

2.善于归纳学习方法。

语文学习方法本身就在阅读之中,但是三年级学生可能不容易主

动地发现,于是学习伙伴引导大家去总结归纳。(1)归纳词语理解的方法,如10课《风筝》中“我查词典知道了‘憧憬’的意思”,这是查字典词典理解词语的方法;27课《陶罐和铁罐》提出了“‘奚落’是什么意思呢?我往下读读看。”这是结合下文的意思来理解词语的方法;26课《科利亚的木匣》提出了“联系上文,我明白了‘果然’的意思”,这是联系上文来理解词语的方法;有的词语还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理解,如30课《一次成功的实验》中“我能体会到‘不假思索’的意思”,这里的“不假思索”必须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理解,不能望文生义理解为“不动脑”的意思,应该理解为“用不着想”,说明小女孩在危险面前先人后己的态度十分坚决。学习伙伴提示的几种词语理解方法,对于学生今后形成词语理解能力,将产生巨大作用。(2)提示句子理解的方法,如22课《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正像人们说的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学习伙伴提出了“为什么这样说呢?”,学生就会注意这个句子有明显的夸张色彩,由此体会到作者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是为说明“鱼特别多”。19课《赵州桥》在“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旁,学习伙伴提问:“这句话这样写,好在哪里呢?”提醒学生注意体会过渡句承上启下的作用。(3)引导学生在一边读一边想的时候,想象画面,体会意境美。本册中有大量的写情景的文章,学习伙伴都有相关引导,如18课《盘古开天地》中“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等提示,引导学生想象情境画面。(4)引导学生结合生

活经验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25课《矛和盾的集合》在文末“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旁,学习伙伴提出:“我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26课《科利亚的木匣》在文末提出:“我们周围有什么在起变化呢?”,这些都是在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例和已有知识经验来加深对课文主题思想的理解。

应该说,以上学习方法都是三年级学生需要的、且是该年级学生普遍欠缺的。

3.会发现探究。

学习伙伴不但把一篇课文中的知识与方法进行直接性呈现,还引导学生把多篇课文中语文知识与方法进行比较分析,发现语文学习的规律,引导探究发现。例如,在《语文园地二》中列举了引用人物说话的三种形式,学习伙伴提出“我发现引用人物的话,可以有不同的形式”,引导学生归纳引用人物对话,有提示语在前、提示语在后和提示语在中间的三种不同形式。这几种不同形式,经过学习伙伴的提示,把它们进行集中比较,学生就容易发

现不同形式的表达效果不一样,标点打法也不一样,甚至还会在习作、写话中自觉使用不同的表达方式。

4.会感悟体验。

如18课《盘古开天地》“我仿佛看到了这样的画面”,引导学生想象景象;13课《花钟》末尾自然发出感叹:“他的做法真妙”;23课《美丽的小兴安岭》中在描写了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美丽景色后,学习伙伴情不自禁地说:“我仿佛看到了各个季节不同的景色”等,引领着学生学会感悟体验。“学习伙伴”还有多处体验优美词句的地方,如在11课《秋天的雨》展现了斑斓绚丽的秋色画卷后,学习伙伴感慨“读到这儿,我读懂了‘五彩缤纷’的意思”等。这些都是给学生感悟体验的良好示范。

二、和“学习伙伴”交朋友

有这样一个好的学习伙伴,我们的学生当然要主动和她交朋友,充分发挥这个朋友的作用决不能不理她,甚至冷落排斥她。

如何与她交朋友呢?

1.与她对话。

学习伙伴的话,其中不少都是以问的形式提出的。学生在阅读时,注意一边读一边想,并试着回答她提出的问题。如果通过读书思考,能够正确答得上来,就和她是朋友了。如5课《灰雀》在“列宁问:‘会飞回来?’‘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旁,学习伙伴问:“这时候,小男孩在想什么呢”;在“列宁看看男孩又看看灰雀,微笑着说:‘你好!灰雀,昨天你到哪儿去了”’旁,学习伙伴再提问:“列宁为什么不问男孩却问灰雀呢,”两个问题都很有意思如果学生能够回答正确,课文也算基本理解至位了。

2.与她交流。

学习伙伴的话语中,除了提问以外,还有大量的感悟式评点语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