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第二章第二节(第2课).doc

合集下载

2.2分子的空间结构课时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2.2分子的空间结构课时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课堂
1. 课堂评价:
- 提问:在课堂上,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分子的空间结构的理解程度,以及对常见分子空间结构类型的判断能力。
- 观察: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了解他们对分子空间结构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比如是否能够正确画出分子的空间结构示意图,是否能够解释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等。
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案例对实际化学学习和研究的影响,以及如何应用分子空间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4. 学生小组讨论(10分钟)
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与分子空间结构相关的主题进行深入讨论。
小组内讨论该主题的现状、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2.2分子的空间结构课时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主备人
备课成员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为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的第二章第二节“分子的空间结构”。具体内容包括:
1. 分子的空间结构的定义和基本性质;
2. 常见分子的空间结构类型及判断方法;
3.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判断方法:
- 使用VSEPR模型(价层电子对互斥模型)预测分子的空间结构。
- 根据分子的键长、键角等参数判断分子的实际空间结构。
3. 分子空间结构与物质性质的关系
- 分子空间结构对物质的物理性质有重要影响,如熔点、沸点、溶解度等。
- 分子空间结构对物质的化学性质也有很大影响,如反应活性、分子间作用力等。
- 点评反馈:在作业点评中,教师应该给出具体的反馈意见,指出学生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鼓励他们巩固正确的知识点,改进错误的地方。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2.2大气热力环流课件2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一

热岛
根据城市热岛环流的示意图,判断 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哪里?
空气在中心区上升, 在郊区下沉
高空气流由中心区流向郊区, 近地面气流由郊区流向中心区
城市热岛环流
常见的热力环流
A
B
C
有污染的工业应布局在( C )处 绿化应布局在( B )处 卫星城应布局在( C )处
卫星城:为分散中心城市过于集聚的人口 和产业,新建的承担中心城市某些职能或 为其服务的独立城镇。(要求较好环境)
调整绿地和水体比例
大气热力环流
伍 随堂练习
随堂练习
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草原犬鼠(土拨鼠)白天活动,善于挖掘洞穴。其洞穴有两个出口,一个是平的,而另一个则是 隆起的土堆(如下图),使地面上的风吹进了洞穴,形成了“穿堂风”,给犬鼠带去了习习凉风。
1.上图犬鼠洞穴的“穿堂风”( B )
隆起的土堆使乙洞口处气流抬升,形成
热力环流 ——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根本:地表冷热不均
直接:气压差异
原因 热力环流
垂直:上升易降水 下沉易干燥 水平:风
对天气的影响
分析方法: 先垂直 后水平
垂直:与冷热差异有关 热上升冷下沉
近地面热低压冷高压 (只适用热力条件)
水平:与气压差异有关 高压流向低压
大气热力环流
大气稳定,易造成大气污染。因此山谷地区不宜布局有污染的工业。
水汽充足条件下,夜晚谷地常产生降水。
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郊区


市区


郊区
常见的热力环流
城市热岛环流
建筑密集,地面多硬化,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烃第二节烯烃第2课时 炔烃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第二章烃第二节烯烃第2课时  炔烃

鉴别
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目录
1.下列关于炔烃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A.分子里含有碳碳三键的不饱和链烃叫炔烃
B.炔烃分子里的所有碳原子都在同一直线上
C.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也易发生取代反应
D.炔烃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解析:B中,例如1-丁炔中所有碳原子就不在同一直线上,是折线形;C中,
目录
2.如图中的实验装置可用于制取乙炔。请填空:
(1)图中A管的作用是__调__节__水__面__高__度__以__控__制__反__应__ 的__发__生__和__停__止___,制取乙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__C_a_C_2_+__2_H__2O__―__→__C_a_(_O__H_)_2+__C__2_H_2_↑______,为避 免反应太迅速,可采取的措施为_把__水__换__成__饱__和__ _食__盐__水__。
目录
3.此实验中CuSO4溶液的作用是什么?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提示:CuSO4溶液的作用是除去H2S等杂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uSO4 +H2S===CuS↓+H2SO4。
4.乙炔通入酸性KMnO4溶液和溴的CCl4溶液发生反应的类型分别是什么? 提示:氧化反应、加成反应。
目录
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注意事项 (1)用试管作反应容器制取乙炔时,由于CaC2和水反应剧烈并产生泡沫,为防
炔烃易发生加成反应难发生取代反应;D中,炔烃既能使溴水褪色,也可
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目录
2.含有一个碳碳三键的炔烃,氢化后得到的烷烃结构式为
,此炔烃可能有的结构简式有 ( B )
A.1种
B.2种
C.3种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炔烃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3有机化学基础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炔烃
第二章 烃
第二节 烯烃 炔烃 第2课时 炔烃
[素养发展目标] 1.从化学键的不饱和性等微观角度理解炔烃的结构特点,能辨析物质类别 与反应类型之间的关系。 2.认识加成反应的特点和规律,了解有机反应类型与有机化合物的组成及 结构特点的关系。 3.能通过模型假设、证据推理认识常见有机化合物分子的空间结构,会判 断有机化合物分子中原子间的位置关系。

溶液紫色褪去
乙炔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

溶液橙色褪去
乙炔与溴发生加成反应
⑤ 火焰明亮,并冒出浓烈黑烟
乙炔含碳量高
返回导航
实验室制取乙炔的注意事项 (1)盛电石的试剂瓶要及时密封并放于干燥处,防止电石吸水而失效。 (2)电石与水反应非常剧烈,为得到平稳的乙炔气流,可用饱和氯化钠溶液 代替水,并用分液漏斗控制滴加饱和氯化钠溶液的速率,让饱和氯化钠溶 液慢慢地滴入。 (3)因反应剧烈且产生气泡,为防止产生的泡沫涌入导管,应在导管口塞入 少许棉花。
D.C 中发生反应:2Br2+CH≡CH―→ 2-四溴乙烷,故 D 正确。
,产物的名称为 1,1,2,
返回导航
02
知识点二
知识点二 炔烃的结构与性质
1.结构特点 炔烃的官能团是_碳__碳__三__键___(—C≡C—)。炔烃分子中只含有一个碳碳三键 时,其通式为一般表示___C_n_H__2n_-_2___。 2.物理性质 炔烃的物理性质的递变与烷烃和烯烃的相似,沸点也随分子中碳原子数的 递增而逐渐升高。
返回导航
3.(2022·湛江二十一中高二阶段练习)实验室常用如图装置制取并验证乙 炔的性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饱和食盐水的作用是减缓化学反应速率,从而得到平稳的气流 B.硫酸铜溶液的作用是除去乙炔中硫化氢等杂质气体,防止干扰实验

【课件】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课件】第2课时大气热力环流和风说课课件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一

问题设计: 1)、若白天乘车赴武侯祠游览,在成都市郊区感觉气温____,到达市区时感觉气温 ____,因此郊区与市区之间的风从_____吹向____,猜测夜间的市区气温比郊区____。 2)、根据热力环流原理,在下图绘制成都市的热岛环流示意图。 3)、依据第2题,为减轻成都市市区污染,请在图中标注海峡两岸工业园的位置,为 什么? 4)、为使成都市区的大气质量得到改善,你 会选择哪个或哪些地点植树种草?为什么?
D、F气压大小,并画出等压面。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任务明确, 时间紧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 和效率,并培养学生获取有效 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符合“最近发展区”的要求。
5、结合热力环流图,回答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6、归纳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受力差异和风向特点?
【学以致用】 完成导学案四个情境探究题。
重点
03 运用示意图,解释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和风的方向。
(区域认知、综合思维)
重点
【目标达成】
水平三级内
4
三、说学情分析
01
相比初中生,高一学生的 认知更具目的和精准。也 具备更加敏锐的观察力和 系统的学习能力,但对抽 象内容的理解,理论的应 用实践还比较欠缺。
学生特点
02
通过初中地理以及高中 必修一地球大气成分和 垂直分层、大气受热过 程的学习,学生对气温 气压的垂直变化特点以 及热力环流的成因有所 认识,并对不同尺度的 风现象有所区分。
知识掌握
学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03
高一学生充满青春活 力,实践活动能力强, 并对周围的地理现象 充满探索欲望。
学习兴趣
四、说教法 创设问题情境
选对教学方式
精心选取与历史名人诸葛亮 有关的若干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如孔明灯对应热力环流原理部分; 孔明湖对应湖陆风以及近地面风 的相关内容;火熄上方谷,弥补 诸葛亮未解的山谷风遗憾;游览 武侯祠,思考成都市的热岛环流。 充分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 的探究心理。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 第2课时 炔烃

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三第二章第二节 第2课时 炔烃

物理 无色、无臭的气体,微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
性质 密度比空气的略小
[微点拨]
乙炔的分子式为 C2H2 ,是最简单的炔烃,结构 ①乙炔燃烧时产生浓 简式是CH≡CH ,其分子为 直线形 结构,分子 烈黑烟的原因是因为
结构 中的碳原子均采取 sp 杂化,碳原子和氢原子之 乙炔的含碳量很高,
间均以单键(σ键)相连接,碳原子和碳原子之间以 没有完全燃烧。
解析:电石与水反应较剧烈,所以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逐滴加入饱和食盐水 时可控制反应物水的量,从而控制生成乙炔的速率,A正确;酸性KMnO4溶液 能氧化乙炔,因此乙炔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表现了乙炔的还原性,B正确; 乙炔气体中混有的硫化氢可以被Br2氧化,对乙炔性质的检验产生干扰,所以应 先用硫酸铜溶液洗气,C错误;对于烃类物质而言,不饱和程度越高,则含碳量 越高,火焰越明亮,冒出的烟越浓,乙炔含有碳碳三键,是不饱和程度较高的 烃类物质,D正确。
④收集方法:排水集气法
续表 ①使酸性 KMnO4 溶液褪色。 ②乙炔的燃烧 [微拓展] 乙炔可以在空气中燃烧,燃烧的化学方 聚乙炔导电的原理为高
化学 氧化 程式为 性质 反应 __2_C__H_≡__C__H_+ __5_O__2_____4_C_O__2_+__2_H_2_O_。___ 分子的共轭大 π 键体系为
电荷传递提供了通路。 乙炔燃烧时火焰明亮,并伴有浓烈的黑 烟。乙炔与空气混合后遇火会发生爆炸, 所以点燃乙炔之前必须 检验纯度

乙炔能与溴发生加成反应,反应过程可分步进行,方程式分别是

[随笔]
化加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学 性
成 反
在一定条件下,乙炔也能与氢气、氯化氢和水等物质发生加成反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案)——高中生物学人教版(2019)必修二
2.2基因在染色体上教学详案
课题
第二章第2节基因在染色体上
课时
第一课时
教研组
生物组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传递和性别相关联
概述基因和染色体的位置关系,并了解科学家探索的过程。
学情分析
通过之前的学习,学生已经明白基因和染色体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的行为,存在一致性。本节课通过科学家的探索过程,学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关系。本节课的内容涉及性染色体,与后续的伴性遗传有连贯性,需要学生掌握。
3.基因的数量染色体的数目;基因在染色体上呈

4.分离定律的实质:在杂合子细胞中,位于上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减数分裂形成
的过程中,会随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位于上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地;在减数分裂过程中,的彼此分离的同时,上的自由组合。
同学们,时间到,接下来大家根据ppt上的要求进行小组讨论。(ppt翻页至议的内容)
提问: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进入配子时有什么样的特征(同源、非同源)?
在形成配子时,基因进入配子有什么样的行为(等位、非等位)?
【旧知导入,引导学生思考染色体和基因的平行关系】
提问“思考(非)等位基因和(非)同源染色体有什么关系?”
那么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在孟德尔提出他的遗传理论之后,其他科学家都带来了什么新的思考?
三、议min
1.快速核对思的答案,并解决错误;
2.除了回交,还有什么样的杂交组合可以验证摩尔根的解释?【火箭班】
3.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为什么?
4.(在ppt上用图片表示两对基因在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让学生思考配子的基因型有哪些?并回答非等位基因间是否一定能够自由组合?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高二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课件
直线形
模型
角形

体形


空间
平面三 四面体 正四面 三角锥
V形
直线形
结构
角形

体形

01
价电子对互斥模型
四、VSEPR模型的局限性
1.中心原子孤电子对的计算公式不适用于多中心原子的分子。
可以通过书写电子式得出每个中心原子的孤电子对数。
2.VSEPR模型不能用于预测以过渡金属为中心原子的分子。
PART
分子
中心
原子
σ键电子对数
CO2
C
2
SO2
S
2
SO3
S
3
OF2
O
2
NCl3
N
3
SiH4
Si
4
O3
O
2
孤电子对数

×(4-2×2)=0


×(6-2×2)=1


×(6-3×2)=0


×(6-2×1)=2


×(5-3×1)=1


×(4-4×1)=0


×(6-2×2)=1

价层电子
对数
VSEPR模型
S
4
ClO4-
Cl
4
NH4+
N
4
孤电子对数

×(6-2×2)=1


×(6-3×2)=0


×(6-3×2)=0


×(8-3×2)=1


×(8-4×2)=0


×(8-4×2)=0


×(4-4×1)=0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2-2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教学设计)—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二

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二第二章第二节生态脆弱区-生态脆弱区的综合治理【课标要求】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以及综合治理措施《土地盐碱化》课标分析【课程标准】以某生态脆弱区为例,说明该类地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与发展问题及综合治理措施。

【课标分析】(一)区域认知掌握土壤盐碱化的含义、成因、危害及治理措施。

(二)地理实践力搜集和运用资料,以“问题为中心”进行实验和小组合作探究。

(三)人地协调:培养地理核心素养热爱祖国和家乡。

【教学重、难点】1、能运用实例分析土壤盐碱化的成因和防治措施。

2、学会运用实例分析土壤盐碱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明确土地盐碱化的概念;2.通过十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掌握其成因和主要的防治措施;3.明确我国十地盐碱化的主要分布区。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生活,学习生活中的地理的能力。

2.通过引导学生读我国土地盐碱化分布区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3.通过十地盐碱化成因和防治措施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十地盐碱化的学习使学生关心我国土地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问题,增强环2保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观念。

【学习目标】1.了解土地盐碱化概念及分布2.理解土地盐碱化的形成过程并分析成因3.了解土地盐碱化的危害4.结合实际提出治理措施【教学过程】这是老师在河套地区考察时的录像,请同学们看一那么我国盐碱化的分布地区有哪些呢?本节课我们就河套平原地区为例来分析盐碱化的相关内容,请同学们大声读一遍学习目标。

二、知“盐”探究:1.观察模拟实验:说出你看出了哪些现象?2.说出盐碱化的过程河套平原盐碱化的形成受自然和人文因素双重制约,这两幅图是当地农民灌溉的两种方式,请同学们动手写一写该地盐碱化的过程。

四、去“盐”社会调查:①小组-宝勇家庭农场(高品质玉米)-灌溉和排水开挖的河道②小组-土埠台、小滩子(高品质小麦)-麦田自走式横架喷灌机③小组-殷家村、大后旺(高质量水稻)-暗管塑膜,提高学生综合思维水平治理盐碱化关键:①治水―防止地下水上升②治盐―降低土壤盐分--淋盐、吸盐、排盐、阻盐③治蒸发完成表格。

2.2.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2.2.2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教学课件)-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

①若m+n>p+q
②若m+n<p+q
③若m+n=p+q
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
3、温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
原理
2NO2(红棕色)N2O4(无色) ΔH=-56.9 kJ/mol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热水中混合气体颜色 加深 ,冰水中混合气体颜 色 变浅 。
混合气体受热颜色加深,说明NO2浓度 增大 ,即 平衡向 逆反应 方向移动;混合气体被冷却时颜色 变浅,说明NO2浓度 减小 ,即平衡向 正反应 方 向移动。
包权
人书友圈7.三端同步
化学平衡的移动
化学平衡的移动
一、化学平衡的移动
1、定义: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平衡后,如果 浓度 、 压强 、 温度等反应条件改变,原来的平衡状态被破坏,化学平衡会 移动,在一段时间后会达到 新的化学平衡状态 。这个过程 叫做化学平衡的移动,简称 平衡移动 。 2.图示
化学平衡的移动
VIP用户有效期内可使用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下载或阅读完成VIP专享文档(部分VIP专享文档由于上传者设置不可下载只能 阅读全文),每下载/读完一篇VIP专享文档消耗一个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
享受60次VIP专享文档下载特权,一 次发放,全年内有效。
档消耗一个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年VIP
月VIP
连续包月VIP
享受100次共享文档下载特权,一次 发放,全年内有效
赠每的送次VI的发P类共放型的享决特文定权档。有下效载期特为权1自个V月IP,生发效放起数每量月由发您放购一买次,赠 V不 我I送 清 的P生每 零 设效月 。 置起1自 随5每动 时次月共续 取发享费 消放文, 。一档前次下往,载我持特的续权账有,号效-自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第2章 第2节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课件【新教材】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选择性必修2

11


空间结构 达 标
·

直线形 堂 检 测
V形


V形




平面三角形
返 首 页
·
·
必 备 知 识


预 习
sp3
关 键
sp3


核 心 突 破
NH3 CH4
12
双 基 达 标 随 堂
三角锥形 检 测
正四面体形 课 时 分 层 作 业
返 首 页
·
13
·
必 备
1.判断正误(对的在括号内打“√”,错的在括号内打“×”。)
堂 检


用于形成 π 键,而杂化轨道只用于形成 σ 键或者用来容纳未参与成


键 能
键的孤电子对。










返 首 页
·
·
·
(4)VSEPR 模型与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


知 杂化轨道类型

VSEPR 模型
典型分子


sp


CO2
sp2


能 力
sp3




sp2
SO2 H2O SO3
第二章 分子结构与性质
第二节 分子的空间结构 第2课时 杂化轨道理论简介
·
·


知 识
发展目标
自 主
1.
知道杂化轨道理论的基本内


容。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

《第二章 第二节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

《氯及其化合物》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氯气的物理性质,掌握氯气的化学性质(如与金属、非金属的反应),理解次氯酸的性质和用途。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树立安全认识,认识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塞位,培养环保认识。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氯气的化学性质实验探究。

2. 教学难点:次氯酸的强氧化性理解与应用。

三、教学准备1. 实验器械:试管、橡皮管、镊子、氢氧化钠溶液、蒸馏水、氯气发生装置。

2. 试剂:氯气、金属(如钠、镁、铝等)、金属化合物(如氯化银等)、酚酞溶液、石蕊试纸。

3. 多媒体教学设备,用于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

四、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1. 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含有氯元素的物质图片,如漂白粉、自来水、加碘盐等,引出氯及其化合物在生活中的重要应用。

2. 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氯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二)新课教学1. 氯气的性质(1)演示氯气与金属、非金属以及水反应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相关问题。

(2)通过PPT展示氯气的化学性质,如强氧化性、能与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等,并讲解相关化学方程式。

2. 氯离子的检验(1)通过PPT展示含有氯离子的物质,如食盐、自来水、游泳池消毒剂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检验。

(2)演示氯离子检验的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诠释原因。

3. 氯气的用途通过PPT展示氯气的用途,如自来水消毒、化工生产等,引导学生了解氯气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三)教室互动1. 提问:生活中还有哪些物质中含有氯元素?2. 讨论:如何根据氯气的性质推测氯气的用途?3. 思考:实验室如何制备氯气?有哪些注意事项?(四)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氯气的性质、用途以及检验方法。

2. 安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题,思考如何改进实验室制备氯气的实验操作。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019)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019)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教学设计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章第二节风成地貌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地球表面形态涉及的课程标准为:“1. 4 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识别3~4种地貌,和此景观的主要特点”: 1. 11 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从课程标准的知识和能力维度上看,这两条“标准”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基本地貌形态和特点、提升学生对常见地貌景观的观察、识别、描述、解释、欣赏的意识与能力。

学生掌握地貌的概念,了解主要地貌及部分次级地貌的景观特点,将不仅能够帮助他们理解日常阅读中遇到的景观描述和野外活动中所见的地貌景观,也有助于他们理解自然灾害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树立人地协调观)。

风成地貌是地球表面形态的第二节,关于本节课标分析如下:[明确目标]1.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等资料,识别风成地貌,描述景观的主要特点。

2运用资料,说明风沙活动的危害与防治。

[解读目标]观察风成地貌景观图,了解风成地貌的形态和分布特点,借助案例理解其形成原因,方法是“通过野外观察或运用视频、图像”。

借助案例理解风沙活动的危害,学会有针对性的分析防沙治沙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性措施,解决区域性实际地理问题。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包括风蚀地貌、风积地貌的类型、特点、成因及形成过程,风沙活动的特征、危害和防灾减灾措施。

本节内容是必修1第二章的第二节,与上一节《流水地貌》一样,介绍的是常见地表形态,对学生学习其他特殊地貌有较强的借鉴意义。

高一学生通过初中地理的学习,对基本地貌类型已经有了一定的认知,通过上一节流水地貌的学习,对于地貌的特点、分布和形成过程的学习也掌握了一定方法。

本节教学重点可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风力塑造地貌的景观图入手,引导学生观察其特征,推理其形成过程,并进一步引导学生在野外观察地理现象,解决实际地理问题。

这样的教学处理可以帮助学生从直观认识中形成抽象的思维过程,形成良好的新认知,提升他们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机械振动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课件

高中物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第二章机械振动第2节简谐运动的描述课件

w 2 2f
T
例.(多选)如图,弹簧振子在BC间做简谐运动,O为平衡位置,B、C间距离是10 cm,B→C运动 时间是1 s,则C(D )
A.振动周期是1 s,振幅是10 cm B.从B→O→C振子做了一次全振动 C.经过两次全振动,通过的路程是40 cm D.从B开始运动经过3 s,振子通过的路程是30 cm
例:如图,弹簧振子的平衡位置为O 点,在B、C两点之间做简 谐运动。B、C 相距20 cm。小球经过B 点时开始计时,经过 0.5 s 首次到达C 点。 (1)画出小球在第一个周期内的x-t 图像。 (2)求5 s 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及5 s 末小球的位移。 分析:根据简谐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可以画出简谐运动的 x-t 图像。要得到简谐运动 的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就需要首先确定计时的起点,进而确定初相位。根据振幅、周期及初相 位写出位移与时间的函数关系,画出图像。 我们也可以采用描点法来画出位移-时间图像。根据题意,可以确定计时起点的位移、通过平衡位 置及最大位移处的时刻,在x-t 图上描出这些特殊坐标点,根据正弦图像规律画出图像。 根据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在一个周期内,小球的位移为0,通过的路程为振幅的4 倍。据此,可以 求出5 s 内小球通过的路程及5 s 末小球的位移。
A.3 s,6 cm
B.4 s,6 cm
C.4 s,9 cm
D.2 s,8 cm
解析:以相同的速度依次通过M、N两点画出示意图如图所示,质
点由M到O和由O到N运动时间相同,均为0.5 s,质点由N到最大
位置和由最大位置到N运动时间相同,均为0.5 s,可见周期为4 s,
振幅为路程的一半,即A=6 cm,故B正确。
一、振幅
用M点 和M ′点 表 示 水 平 弹 簧 振子在平衡位置O点右端及左 端最远位置。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1教学案:第二章 第二节 第2课时 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和功能 Word版含答案

第2课时糖类与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糖类和脂肪的组成元素都是C、H、O 3种。

2.单糖是不能再水解的糖,二糖可以水解成2个单糖,多糖能够水解成多个葡萄糖。

3.植物特有的糖有果糖、麦芽糖、蔗糖、淀粉和纤维素,动物特有的糖是半乳糖、乳糖和糖原。

4.糖类是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核糖、脱氧核糖和纤维素不提供能量。

5.脂肪是细胞内的良好的储能物质,还具有保温、缓冲、减压等作用。

6.磷脂是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7.固醇类(胆固醇、性激素和维生素D)在细胞营养、调节和代谢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糖类的种类和功能1.糖类的种类与分布[连线]2.糖类的功能(1)生物体重要的结构物质。

(2)生物体维持生命活动的主要能量来源。

(3)糖类能与蛋白质等结合形成复杂化合物,在生命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二、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脂质的元素组成脂质分子主要由C、H、O 3种元素组成。

2.脂质的种类和功能(1)脂肪:①分布:几乎所有细胞中,是组成细胞和生物体的重要化合物。

②功能:是细胞内重要的储能物质。

③特性:不溶于水。

(2)磷脂:构成细胞膜的重要物质。

(3)固醇类:①胆固醇:是构成动物细胞的成分之一,在人体内还参与血液中脂质的运输。

②性激素:促进人和动物生殖器官的发育和生殖细胞的形成。

③维生素D: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

1.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1)糖类和脂质元素组成都只有C、H、O 3种(×)(2)脱氧核糖和葡萄糖都是五碳糖(×)(3)一分子二糖水解至少产生一个葡萄糖分子(√)(4)淀粉和纤维素的水解终产物都是葡萄糖(√)(5)动物细胞特有的糖是糖原(×)(6)脂肪是构成细胞膜的重要成分(×)(7)维生素D能促进人和动物对钙和磷的吸收(√)2.下列糖类中属于单糖的是( )A.蔗糖 B.核糖 C.糖原解析:选B 蔗糖属于二糖,核糖属于单糖,糖原属于多糖。

3.谷物中含量丰富的多糖是( )A.糖原和纤维素B.淀粉和糖原C.淀粉和纤维素解析:选C 糖原是动物细胞内的多糖;植物细胞内的多糖是淀粉和纤维素。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课时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目标任务一览情境导入任务导航2019 课标2019 课标教学内容建议“东海龙王”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简称副高 )对我国降水的影响十分重大,夏半年尤为突出,可以说它是掌管我国东部降水的真正的“海上龙王”。

这个“龙王”通过吹送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季风区带来降水,它的位置、强度和活动,影响着我国东部的旱涝状况。

夏季,影响我国降水的“海上龙王”副高是如何形成的?Ⅰ- 1.5 运用示意图,绘制全球气说明气压压带、风带结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带、风带的分布示意和热力环流原理,解释北分布,并分图,说出气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析气压带、压带、风带形成;结合等压线分布图,风带对气的分布、移说出北半球主要气压中心候形成的动规律及其的分布;比较东亚季风和作用,以及对气候的影南亚季风的不同。

气候对自响。

然景观形成的影响。

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 P36~P38“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完成下列问题。

1.形成原因北半球陆地面积广大,海陆相间分布,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

2.分布季节被切断的气气压中心压带亚欧大陆海洋副热带高气夏季低压中心高压中心压带副极地低气冬季高压中心低压中心压带3.典例(1)冬季:蒙古—西伯利亚高压——冷空气源地之一。

(2)夏季:西太平洋副热带高气压——暖空气源地之一。

[合作探究 ]第①步:案例探究1.完成下列四幅图。

(填出月份、气压中心,画出风向)7 月北半球气压中心1 月北半球气压中心提示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类型东亚季风南亚季风气候类型温带季风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成因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海陆热力性质气压带、风带的差异差异差异季节移动特点寒冷、干燥炎热、多雨凉爽、干燥炎热、湿润分布区中国东部季风区、朝鲜半岛、日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本和俄罗斯太平洋沿岸中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第②步:名师精讲1.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对气压分布的影响(1)冬季,陆地降温快,温度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聚集,使气压升高,形成高压,而海洋上则形成低压。

如下图:(2)夏季,陆地升温快,温度高,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空气减少,使气压降低,形成低压,而海洋上则形成高压。

如下图:2.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的形成及分布由于地表并非均匀,北半球在海陆分布、地形起伏的影响下,使呈带状分布的气压带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具体如下图所示:7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1月份北半球气压中心【拓展提升】我国东部雨带移动与季风的关系及其影响(1)我国东部雨带移动规律:①主要与季风进退的迟早有关。

②每年 5 月,暖湿的夏季风到达南部沿海,在南岭一带形成雨区。

③6 月,夏季风向北推进到长江流域,在准静止锋的影响下,雨带在江淮之间徘徊,形成阴雨连绵的梅雨天气,这时华北等地区常出现干旱。

④7、8 月,夏季风推进到华北、东北等地,在那里形成雨区,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常出现伏旱。

⑤9 月,冬季风向南推进,夏季风南撤到长江以南。

⑥10 月,随着冬季风势力的增强南进,夏季风退出我国大陆。

(2)我国东部降水分布特点:①南部沿海、珠江流域地区,每年5~10 月降水量多,雨期较长。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6~9 月降水量较多。

③东北、华北地区降水量集中在7、 8 两月,雨期较短。

(3)夏季风与旱涝灾害:①由于各年夏季风势力强弱不同,致使我国南北旱涝灾害频繁。

②在夏季风强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北方,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往往出现北涝南旱。

③在夏季风弱的年份,雨带长期滞留南方,北方降水少,南方降水多,常常造成南涝北旱。

第③步:实战演练1. (2019 ·州高一检测赣 )读世界某区域 1 月和 7 月海平面气压和风向图,①~⑥处的箭头表示风向。

据此回答(1)~ (2)题。

(1)从季风的形成原因看,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有关的是()A.①②B.②⑤C.③⑤D.③⑥(2)图中形成的气压中心,与其控制地区原气压带特点相似的是()A.甲B.乙C.丙D.丁解析第(1)题,图中的③是北半球的东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南移,越过了赤道,受到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图中的⑤则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随着气压带、风带的北移,越过了赤道,受到向右的地转偏向力影响而形成的。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丁为高压中心,该高压中心位于副热带地区,该地原来应存在着副热带高气压带。

答案(1)C (2)D2.(2019 ·嘉兴高一检测 )读亚洲东部的季风环流图,回答(1)~(2)题。

(1)起到水汽输送作用的是 ()A.①B.②C.③D.④(2)该季风环流形成原因主要是()A.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海陆位置差异C.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D.纬度位置差异解析第(1)题,图中④从海洋指向陆地,可以把湿润的水汽带到陆地,从而起到水汽输送的作用。

第 (2)题,海洋、陆地热力性质不同,升温、降温的幅度不同,所以就会产生气压的差异,空气由高压流向低压。

所以该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答案(1)D(2)A[提升素养 ]素养:地理实践力凉州词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你能说出诗词中“春风”是怎样形成的吗?提示:诗词中的“春风”是指来自海洋的夏季风,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

必背清单1.说出南北半球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2.说出季风环流的形成原因和过程。

3.说出冬夏季风的风向、特点及对气候的影响。

(2019 ·大连高一检测 )读亚欧大陆气压状况图,完成1~2题。

1.图中所示月份北半球被切断的气压带是()A.副热带高气压带B.副极地低气压带C.极地高气压带D.赤道低气压带2.此时,我国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是()A.高温多雨B.温和多雨C.低温少雨D.寒冷干燥解析第 1 题,亚欧大陆是高压,切断的是低压,即副极地低气压带。

第 2 题,冬季,我国北方地区,气温低,且风由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即寒冷干燥。

答案 1.B 2.D(2019 ·南通高一检测 )下图为亚洲某月季风图。

读图,完成3~5题。

3.图示季节最有可能为北半球()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4.甲风形成原因主要是 ()A.气压带、风带位置的季节移动B.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C.受信风带的控制D.副热带高压的影响5.受乙风的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A.不会形成洪涝灾害B.普遍寒冷干燥C.普遍高温多雨D.多大风天气解析第 3 题,季风环流从海洋吹向陆地,因此是北半球的夏季。

第 4 题,甲为南亚的西南季风,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成。

第 5 题,乙是东南季风,由于空气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因此形成的天气特征是高温多雨。

答案 3.B 4.A 5.C读副热带高气压 (简称副高 )季节活动与我国夏季东部雨带关系示意图,回答6~7题。

6.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一般位于副高脊北侧,其原因可能是()A.副高脊推动台风雨带北上B.副高辐散的偏南气流与南下的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C.影响我国雨带形成的主要气流是偏北风D.副高气流辐合造成北侧多对流雨7.当副高脊位于 30°N~35°N 附近时,我国东南沿海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 ()A.伏旱B.泥石流C.台风D.洪涝解析第 6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东部地区的雨带位置一般位于副高脊北侧,其原因是副高北移,其辐散的来自海洋的偏南暖湿气流也随之北进,与南下的势力减弱的冷气流相遇形成锋面雨带。

第7 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当副高脊位于30°N~35°N 附近时,正值 7、8 月份,此时我国锋面雨带推移到东北地区,副高恰好控制江淮地区,江淮地区出现伏旱天气,泥石流属于地质灾害,洪涝属于水文灾害。

此时我国东南沿海可能遇到的气象灾害是台风。

答案 6.B7.C课后作业一、选择题(2019 ·西安高一检测 )读 1 月份海平面等压线图,回答 1~ 3 题。

1.a、b 两地的气压性质为 ()A.a 地是高气压, b 地是低气压B.a 地是低气压, b 地是高气压C.a、b 两地都是高气压D.a、b 两地都是低气压2.如果图中五条等压线 (单位:hPa)的数值分别是 1 000、1 008、1 016、1 024、1 032,那么等压线②④的气压值分别是()A.1 024、 1 032B.1 000、 1 032C.1 016、1 008D.1 008、 1 0243.图中亚洲东部 c 点的风向是 ()A.东南风B.西北风C.东北风D.西南风解析第 1 题,结合题意可知, 1 月份陆地上 (亚洲 )形成高压 (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海洋上 (太平洋 )为低压。

第 2 题,由题意可知,图中①应为 1 000 hPa,⑤ 应为1 032 hPa,那么②④分别为 1 008 hPa、1 024 hPa。

第 3 题, c 点位于高压中心的东南部,处于东亚地区,冬季东亚地区盛行西北季风。

答案 1.A 2.D 3.B下图中心为北半球的气压中心,读图回答4~5题。

4.若 P 点气压为 1 005 百帕, M 点气压为 1 000 百帕,则 M 点的风向为 ()A.西北风B.东北风C.西南风D.东南风5.若该气压中心位于印度西北部地区,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B.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被陆地上的高压中心切断C.此时气压带和风带相对南移D.北太平洋海域主要受低压控制解析第 4 题,由题意可知,该气压中心为北半球低压中心,M 地风向为西南风。

第 5 题,该气压中心若位于印度西北部,正值北半球夏季,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被陆地上的低压中心切断。

答案 4.C 5.A(2019 ·苏州高一检测 )下图为我国东南某临海地区风向昼夜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6~7 题。

6.关于该地区大气运动成因及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A.风向变化的主因是城市热岛效应B.风向变化的主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C.陆地的气压白天高于夜晚D.陆地天气特点是晴朗炎热7.甲风明显强于乙风的季节是()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解析第 6 题,此风为海陆风,这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有关。

第7 题,我国东南沿海属于季风气候,夏季风来自海洋。

答案 6.B7.B下图为某季节沿60°N 纬线海平面气压变化柱状图(单位:hPa)。

读图完成 8~9 题。

8.北半球最有可能是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9.甲地盛行 ()A.西南风B.东南风C.东北风D.西北风解析第 8 题,大陆为高压中心控制,说明处于冬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