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有情趣和文化意境的少数民族服饰_玉时阶_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_述评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壮族服饰服饰是人类特有的劳动成果,它既是物质文明的结晶,又具精神文明的含意。
人类社会经过蒙昧、野蛮到文明时代,缓缓地行进了几十万年。
我们的祖先在与猿猴相揖别以后,批着兽皮与树叶,在风雨中徘徊了难以计数的岁月,终于艰难地跨进了文明时代的门槛,懂得了遮身暖体,创造出一个物质文明。
然而,追求美是人的天性,衣冠于人,如金装在佛,其作用不仅在遮身暖体,更具有美化的功能。
几乎是从服饰起源的那天起,人们就已将其生活习俗、审美情趣、色彩爱好,以及种种文化心态、宗教观念,都沉淀于服饰之中,构筑成了服饰文化精神文明内涵。
民族文化精神以它博大的内涵、独特的审美和丰富的表现形式,给现代服装带来新的生机,也给现代服装文化增添了新的闪光点。
而作为民族文化的载体——民族服饰蕴涵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
广西,作为一个少数民族自治区,少数民族多达11个,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更是丰富多彩。
壮族是我国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也是广西最多的少数民族,壮族支系较多,服饰文化同样也会丰富多彩,下面让我们走进壮族的服饰文化世界——特色风格广西壮族自治区地处中、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热量丰富。
是壮族的主要栖居地,壮族,是传统的农业民族,纺织、印染手工艺历史悠久。
料,大概是因为当地的气候适合其生长。
因受地理气候环境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决定性影响,造就了其特定的基木式样,壮族服装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又由于民族的不断融合,男子服装几乎与汉族服装相差无几,只是腰间束带而已;妇女服装多用花边装饰,腰间束围裙,裙装逐渐被裤装代替。
就壮族服饰的颜色来说,古代、近代多以蓝靛作染男装与女装男装有右襟与对襟两种,右襟衫反膊无领,衣纽从右腋下开至腰部又转向正中,再开出三而止,衣襟镶嵌一寸多宽的色布边,用铜扣纽,再束上长腰,着宽大裤,束腰带,有的缠绑腿,扎青、黑、蓝或白头巾;对襟开胸,长仅及脐的紧身衫,这是在劳作时穿着的。
广西壮族服饰介绍作文
广西壮族服饰介绍作文《广西壮族服饰之美》广西壮族的服饰那可真是独具魅力。
壮族服饰就像一个独特的宝藏,每一个元素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先说说壮族服饰的颜色吧,那是五彩斑斓得很。
红的就像那清晨刚升起的太阳,充满活力,红得特别正。
蓝色呢,像蓝得透亮的天空,深邃又迷人。
我去广西旅行的时候,在一个壮族聚居的村子里,有个壮族阿婆坐在自家门口刺绣。
她的布卷上就是这种深蓝的线在游走,阿婆的手已经布满了皱纹,可是那双手拿着针线特别稳。
我凑近些看,她绣的图案是一朵很大的花,花瓣的边缘就是那种鲜艳的红色,这红色和蓝色搭在一起是真好看。
阿婆笑着说这颜色都是老祖宗传下来的,代表着壮族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呢。
再看壮族服饰的样式,男士的衣服比较简洁,多是对襟短衣什么的,但是很合身,体现出壮族男子的爽朗。
而女士的服饰就复杂得多啦。
就拿那半身的裙子来说,裙子上的花纹特别多。
有的是几何图案,方的、圆的、菱形的交错在一起,井然有序;还有的是花草虫鱼之类的图案。
阿婆衣服上绣的就是蝴蝶,绣得栩栩如生。
那蝴蝶仿佛真的要从衣服上飞起来似的。
阿婆说壮族姑娘们都要学刺绣呢,这可是从小就要开始学的手艺。
这裙子腰围处还会有精致的绑带,打个漂亮的结,走起路来一甩一甩的,特别有韵味。
阿婆还跟我唠叨,以前姑娘们参加歌圩的时候,都会穿上最美的衣服,比谁的衣服刺绣更精美,谁的服饰穿着更合身。
头饰也是壮族服饰很重要的一部分。
女子的头饰可复杂了,有各种各样的发簪什么的。
有的发簪上挂着小珠子,走起路来珠子晃动发出清脆的声音,就像一首美妙的音乐。
阿婆说以前这些小珠子都是精心挑选的,质量不好的可不能用呢。
阿婆给我讲她年轻的时候参加族里的活动,就会精心打扮自己的头饰,戴上漂亮的银发簪,那可是她最贵重的东西。
壮族服饰它不仅仅是一套衣服,更是壮族人民文化传承与生活态度的体现。
它就像一部活着的史书,记载着壮族人的点点滴滴。
《壮族服饰中图案的秘密》在广西,要是论起壮族服饰的图案,那可真是充满无尽的乐趣和学问。
广西民族服饰介绍
族
惯束腰带,包头帕。用黑、青
(蓝)、深紫、白等四色。黑青色
多用于春、秋、冬三季,白色多用
于夏季,紫色多用于节日。
仫
仫佬族,主要聚居于约。仫佬人自种棉花和蓝靛,自织 土布,自染。美丽大方,经久耐用。
毛南族主要聚居在广西环江县上、中、
下南山区,毛南族是岭西的土著民族。
苗族“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
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
苗
彩,驰名中外,苗族蜡染工艺有千年
族
历史。苗族服饰多达130多种,可以
同世界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媳美,
且能歌善舞
侗族现主要分布在贵州、湖南
等地。侗族男穿对襟短衣,有的右
衽无领,包大头巾。女子一般上着
侗
大襟、无领、无扣衣,下穿裙或裤。
的主要特点是交领、右衽,不用扣子,
汉
而用绳带系结,给人洒脱飘逸的印象。
族
是中国“衣冠上国”、“礼仪之邦”
的体现,承载了汉族染织绣等杰出
工艺和美学。
瑶族是中国南方一个比较典型
的山地民族。瑶族妇女善于刺绣,
瑶
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
族
精美的图案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
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
胸前绣有花彩纹饰。
大多喜欢穿镶有花边的红色或花色连
水
衣裙,外套黑绒背心,下穿长裤,脚
族
蹬红色软底长统靴。为抵御高原上的
大风与寒冷,头上总戴一顶圆筒形绣
花棉帽。
仡佬族主要分布在贵州省务川仡佬
仡
族苗族自治县和道真仡佬族苗族自
佬
治县。仡佬族男女皆穿裙(男裙短,
族
女裙长)。用布围于腰际,无摺皱,
有如桶状,谓之“桶裙”。
民俗服饰5.8 广西壮族自治区民族服装
5、瑶族
6、仡佬族
仡佬族多数居住在贵州西部,主要从事 农业。仡佬族男子多穿对襟短衣、长裤 。 妇女穿大襟短衣、长裤,青年妇女喜穿 褶裙,衬衣外套坎肩,头顶一方块头区民族服装
壮族服装 京族服装 仫佬族服装 毛南族服装 瑶族服装 仡佬族服装
1、壮族
2、京族
京族主要聚居于 广西壮族自治区,以 从事渔业为主。京族 的传统服饰以衣裤型 短装为主,即简洁美 观,又适宜涉水乘船 的水上生活。妇女上 身内挂一块菱形遮胸 布,外穿紧身、窄袖 短上衣,下穿肥大的 黑色或褐色长裤,节 日时喜穿旗袍式淡色 长外衣。
3、仫佬族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 北 部山区,9 0 %聚居于罗城仫佬 族自治县。仫佬族多自称“木冷” ,清代有“姆佬”之名。新中国成 立后,根据仫佬人民的意愿,统称 仫佬族。仫佬族穿着中最有特点的 是妇女穿的尖头鞋,鞋面绣有花纹, 精工细作,非常漂亮;青年男子喜欢 戴一种形状像碗的帽子,当地人称之 为“碗帽”。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 西的山区,是一个传统的 农业民族。毛南族服饰简 洁朴素,男女都喜欢青色 和蓝色的右襟上衣和宽管 长裤,女装有花边装饰, 成年妇女还喜戴围裙。
4、毛南族
瑶族是我国的少数民族 之一。自称“勉”、“ 金门”、“布努”、“ 炳多优”、“黑尤蒙” 、“拉珈”等。因为经 济生活、风俗习惯的差 异,又有“盘瑶”、“ 山子瑶”、“顶板瑶” 、“花篮瑶”、“过山 瑶”、“白裤瑶”、“ 红瑶”、“蓝靛瑶”、 “八排瑶”、“平地瑶 ”、“坳瑶”等称谓之 别。主要分布在广西壮 族自治区和湖南、云南 、广东、贵州等省。
南岭民族走廊瑶族服饰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一 瑶音新韵瑶族传统服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GUANGX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37No.4 Aug.2020第37卷第4期2020年8月南方民族研处南岭民族走廊瑶族服饰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一瑶音新韵:瑶族传统月艮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来晓佳谢丰泽2,李亚雯1(1.贺州学院设计学院,广西贺州542899;2.泰国格乐大学国际学院,泰国曼谷10700)摘要:瑶族具有悠久的民族历史,在漫长岁月中形成了特定的民族审美心理和服饰文化艺术。
瑶族传统服饰瑰丽多彩,不仅保留了农耕文明留存下来的经典文化形态,而且积累了丰富的农耕技术成果。
通过分析瑶族服饰文化内涵、服饰类型特质以及传承瑶族传统服饰的现实意义,创新应用服饰造型、色彩以及图案的设计中的瑶族元素,把民族文化基因融入创新现代服饰中,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教育价值。
关键词:瑶族服饰;文化基因;类型特质;创新应用中图分类号:F276.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8891(2020)04-0019-05瑶族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蚩尤时期,主要分布在广西、广东、湖南、贵州、云南等省(区)。
瑶族主要居住在山区,其分布特点是大分散、小聚居,因此形成了十分复杂的服饰文化现象。
玉时阶在《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一书中阐述了富有情趣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意境,他进一步提出,“服饰作为一种文化,它蕴含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的社会风貌、民族风俗、社会历史、经济水平、宗教信仰、审美观念等丰富的内涵,……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110-n o瑶族服饰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主要特点是五彩斑斓,其纹样图案主要有花草树木、飞禽走兽、云霞水纹、几何形、文字形、太阳纹、人物等,体现了瑶族同胞战胜自然、崇拜自然、保护自然的人文精神。
如《皇清职贡图》所绘岭南壮族、瑶族服饰是中华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重要部分,所载服饰中的壮族主聲彗广西境内,瑶族主要分布在今湖南、广西、广东等五岭山区。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
关于广西的传统元素广西壮族自治区位于中国南部,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灿烂的文化遗产。
广西的传统元素包括壮族、瑶族、苗族等多个民族的文化特色,以及壮族绣球、侗族鼓楼、苗族银饰等传统工艺品。
下面将详细介绍广西的传统元素。
一、壮族文化壮族是广西最大的民族群体,也是中国的第八大民族。
壮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传统。
壮族人民热情好客,喜歌乐舞,善歌咏诗。
他们的传统服饰色彩鲜艳,绣有独特的花纹,呈现出浓厚的民族特色。
壮族绣球是壮族民间工艺品的代表之一、绣球由丝绸制成,色彩绚丽多样,常用于节日庆典和婚礼仪式上,作为饰物和礼品。
绣球花纹繁复精致,形状各异,寓意着吉祥和美满。
除了绣球,壮族还以剪纸、木雕等传统工艺出名。
壮族剪纸通常用鸟、花、虫等自然元素作为图案,花纹简洁大方,寓意吉祥如意。
壮族木雕则以精细的雕刻技法和生动的形象著称,常以龙、凤等神兽为主题。
二、瑶族文化瑶族是广西的少数民族之一,瑶族人口分布广泛,主要聚居在广西北部的山区。
瑶族人喜欢唱歌跳舞,热爱自然,尊重祖先,重视道德品质。
瑶族的服饰多采用亮丽的颜色,用线绣花为装饰。
瑶族工艺品以银饰为代表,瑶族的银饰制作工艺精湛,形状独特,给人一种华丽和神秘的感觉。
瑶族银饰的图案多取自自然景色,如花鸟、山水等,寓意着吉祥和幸福。
此外,瑶族还有发饰、手工织品等传统工艺品。
瑶族女子喜欢在头上插梳,插梳是她们的传统发饰,常用的材料有银、琥珀等。
瑶族的手工织品包括绣品、编织品等,色彩丰富多样,花纹精致,给人一种浓郁的少数民族风情。
三、苗族文化苗族是广西的主要民族之一,苗族人民勤劳智慧,喜欢歌舞和杂耍。
苗族的服饰色彩鲜艳,富有民族特色。
苗族男子通常穿着黑色布料制作的上衣和黑色腰带,女子则穿着彩色的长裙和银饰。
苗族银饰是苗族工艺品中最具代表性的部分,苗族的银饰多用于民族仪式和节日庆典中,如苗族的花山节和蚂蚁婚礼等。
苗族银饰制作工艺独特,形状多样,常见的图案有花鸟、虫蛇、人物等,寓意着吉祥和祝福。
浅析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保护
MING RI FENG SHANG180音 画 时 尚文| 苏 放浅析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的保护摘要: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近几十年来,汉族的先进文化不断地与少数民族文化相融合,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了繁荣和进步,但与此同时,这些现代化经济文的发展也给少数民族带去了服饰文化濒临消失的冲击。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壮族,瑶族,苗族,侗族等11个世居少数民族,在经济和文化发展的冲击下,珍贵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渐渐的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民族服饰是民族精神的传承,是中国灿烂的文化遗产中绚烂的一部分,保护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对于建设和谐社会意义深远。
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保护措施每一个民族的服饰都有自己由来的含义,服饰的传承与发展代表着整个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展。
近年来,现代经济文化的发展与冲击导致广西民族服饰制作技艺正在慢慢消失,很多服饰只有在重大的节日才会穿,而那些传统的制作技艺随着现代化廉价材料的渗入也濒临消失。
如何挽救珍贵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资源,已经成为了有识之士关注的重要问题。
一、广西民族服饰文化消失的原因分析1、经济冲击少数民族地区的发展一直以来都是落后于汉族的发展,也正是因为国家的扶持,少数民族才可以将经济发展得如火如荼。
现代经济给传统的男耕女织的少数民族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比如原来少数民族地区的燃料都需要自己制作,而现在只需要在原料市场上买燃料就可以制作,并且等待时间短,手工制作成本比原来低,所以很多人都会选择用后者而不是前者。
此外,经济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劳作方式,机械化产品成本低,以及各种各样的布料涌入广西少数民族市场,人们开始有了更多的选择,越来越少的人选择再去做费力的手工。
2、政策扶持国家一直以来都非常关照少数民族的发展,颁发了很多政策扶持少数民族的发展,尤其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让所有的少数民族青年一代都可以有入学的机会。
书本是传递知识与智慧的载体,同时将现代的文明带给了广西少数民族,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文明的开化让少数民族摒弃了一些封建迷信的东西。
广西壮族服饰介绍作文
广西壮族服饰介绍作文朋友们!今天咱们来聊聊广西壮族那超有特色的服饰。
壮族服饰就像一本打开的民族文化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
先来说说壮族男子的服饰吧,那可是透着一种简洁又大方的帅劲儿。
他们一般穿着对襟短衣,就像两个好朋友肩并肩,整整齐齐的。
衣服的颜色大多比较朴素,以蓝、黑等深色为主,不过可别小看了这简单的颜色,就像低调的高手,有一种内敛的魅力。
裤子呢,通常是宽宽大大的,行动起来特别方便,不管是下地干活,还是走街串巷,都很自在。
但是,壮族女子的服饰那可就像是盛开的繁花,绚丽多彩得让人移不开眼。
你瞧那上衣,多是右衽无领或者矮领的,领口、袖口还有衣角都绣满了精致的花纹。
这些花纹可不是随随便便绣上去的,每一种图案都有它的含义。
比如说,有的花纹代表着吉祥如意,有的象征着五谷丰登。
就像壮族的姑娘们把对生活的美好期望都一针一线地缝进了衣服里。
再看看裙子,哇哦,这可真是壮族服饰的一大亮点。
有百褶裙,那裙子上的褶子就像一道道波浪,随着姑娘们的脚步轻轻晃动,就像是在跳舞一样。
而且裙子的颜色搭配超级讲究,红的像火,蓝的像天,绿的像田野,各种颜色组合在一起,就像把壮族的大好山河都穿在了身上。
还有那精美的配饰,简直是画龙点睛之笔。
壮族女子喜欢戴头巾,头巾上也绣着漂亮的图案,有时候还会缀上一些亮晶晶的珠子或者小银饰。
走起路来,珠子和银饰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响,就像在演奏一首美妙的民族乐曲。
耳环也是必不可少的,大大的耳环挂在耳朵上,显得女子更加的灵动活泼。
壮族服饰在不同的节日和场合还有不同的讲究呢。
比如说在三月三这个盛大的节日里,姑娘们会穿上自己最漂亮的衣服,就像一只只美丽的凤凰。
她们互相攀比着谁的衣服更精美,谁的刺绣更细致。
小伙子们也会穿上整洁的衣服,在节日里寻找自己心仪的姑娘。
我觉得壮族服饰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它把实用性和美观性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
平时穿着它可以方便日常生活,到了重要的场合又能惊艳全场。
而且这服饰一代一代地传承下来,不管时代怎么变化,壮族人民始终坚守着自己的服饰文化,就像守护着一个民族的灵魂。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的介绍综述
十种少数民族服饰介绍1、壮族服饰壮族妇女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著称,还有风格别致的“蜡染”也为人们所称道。
在服饰上男子与汉族无多大区别,女子则多姿多彩,特别喜欢在鞋、帽、胸兜上用五色丝线绣上花纹,人物、鸟兽、花卉,五花八门,色彩斑斓。
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
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在边远山区,壮族妇女还穿着破胸对襟衣,无领,绣五色花纹,镶上阑干。
下穿宽肥黑裤(也有的于裤脚沿口镶二道异色彩条),腰扎围裙,裤脚膝盖处镶上蓝、红、绿色的丝织和棉织阑干。
劳动时穿草鞋,并戴垫肩。
在赶圩、歌场或节日穿绣花鞋。
壮族妇女普遍喜好戴耳环、手镯和项圈。
服装花色和佩戴的小饰物,各地略有不同。
上衣的长短有两个流派,大多数地区是短及腰的,少数地区上衣长及膝。
2、傣族服饰傣族服饰淡雅美观,既讲究实用,又有很强的装饰意味,颇能体现出热爱生活,崇尚中和之美的民族个性。
富于热带、亚热带旖旎风光的傣族服饰,也是独具民族特色的。
傣族男子一般喜穿无领对襟或大襟小袖短衫,下着长管裤,多用白布、永红布或蓝布包头。
妇女服饰,因地区而异。
德宏一带傣族妇女,婚前多穿浅色大襟短衫,下穿长裤,束一小围腰,婚后穿对襟短衫,花色或黑色统裙。
西双版纳的傣族妇女上着白色、绊色或天蓝色等紧身内衣,大襟或对襟圆领窄袖衫,下身多为花色长统裙。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文化艺术研究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文化艺术研究【摘要】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是一种物质文化,是少数民族人民为满足自身生理、审美和社会文化等需要所创造的一种非物质文化产品。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是当地民族文化的外在形象表现,是广西民族民间美术的文化语言之一,这种赋予文化内涵的服饰图案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精神面貌,展现了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的鲜活个性,表达了当地少数民族人民在西南边陲地区艰苦的生存环境中为建立理想世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向往。
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喜用吉祥充满生机的题材,既为避凶趋吉,也为歌颂勤劳少数民族人民的优秀品质,图案创作形式洋溢着积极乐观、开朗的气氛,极富文化研究价值与审美价值。
【關键词】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文化艺术一、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文化遗存(一)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原始巫术民族服饰图案产生,有很多种说法。
有一些学者认为民族服饰图案是人类摹仿自然形态的结果,有的学者认为服饰上的图案产生于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岭南一带民族服饰上的图案,与生活、宗教有着紧密的联系。
如很多少数民族服饰中的“卍”纹,大部分学者都认为,是来自远古时期的巫术活动。
巫术产生于服饰图案之前,还是产生于服饰图案之后,这需要科学的考证。
岭南服饰美,无论是瑶族、苗族还是黎族、土家族,基本集中反映在服饰与头饰的装饰上。
(二)广西世居少数民族服饰图案中的图腾文化“图腾”是原始宗教的最初形式,在原始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原始人迷信特定的物体(动物或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一般以动物居多)与本氏族有着血缘等特殊的关系,作为氏族图腾的特定物体,它就是该氏族的标志,也是最早的社会组织象征,具有团结群体和维系原始社会组织以及互相区别的职能。
一些民族往往将本民族的图腾崇拜物刺绣在服饰的纹样中,而民族服饰就成了图腾纹样的载体。
1.广西壮族服饰图案的图腾文化(1)太阳图腾世界上的许多民族历史上都有太阳图腾文化。
壮族先民古骆越人就把太阳当神来膜拜。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展演解说词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展演
解说词
1、壮族
广西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壮族是其人口最多的少数民族,他们的服饰以蓝黑色衣裙衣裤式短装为主,擅长纺织和刺绣,所织的壮布和壮锦,均以图案精美和色彩艳丽而著称。
2、瑶族
瑶族是一个支系众多频繁迁徙的民族,千百年来,其服饰仍然保持款式繁多、色彩夺目、图案古朴、工艺精美的鲜明特点。
3、苗族
苗族服饰以夺目的色彩、繁复的装饰和耐人寻味的文化内涵著称于世,苗族没有文字,其服饰图案便承载了传承本民族文化的历史重任。
4、仫佬族
仫佬族是我国人口较少的山地民族,他们的衣着一直保持着古代僚人的特点,其服饰风格素朴简约大方。
5、毛南族
毛南族主要分布在广西环江、河池等地,喜欢穿着蓝色或青色大襟衫和对襟衫,妇女喜戴花竹帽。
6、京族
京族是中国唯一的海洋民族,他们的服装服饰特色鲜明,简单飘逸,让人过目难忘。
7、彝族
彝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古老文化的民族,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多姿多彩,风格独具的服饰文化。
8、仡佬族
仡佬族是一个崇敬竹子的民族,男女都穿桶裙,多以长帕包头,服装面料都是自织自染的细布,结实耐用,朴素大方。
绚丽的文化,热情的民族,美丽的广西欢迎您!。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读后感
其制作的历史 演变过程 , 综观广西少 数民族服饰演变经历
了从无衣 到有衣 , 从简陋简单 到繁华精 巧 , 从单一 到多样 的过程 , 呈现 出产生 、 熟 、 成 变动 、 复兴 、 衰退几个 明显 的历
以上两个事 例表明 ,在 与少数 民族接触交 往 的过程 中, 最先引起人们好奇和关注的是他们穿着 的多姿多彩 的 民族服装与服饰 , 然后希望进一步 了鳃的是隐藏在 民族服 装与服饰后面的一切相关信息 。如服装 的面料 、颜 色 、 款
一
天 在街上走着 ,突然看见 两位身着 艳丽 民族 服装的姑
娘, 与我们 同行的一位来 自南京 的女同事 , 即快 步赶过 立
去, 同她们聊起来 , 原来是 白族人 。谈话 中 , 大家好奇地 问
了不 少 问题 。
民族 服装 、 服饰绝不仅仅是 满足人们 蔽体 御寒 的生活
日用 品, 而且是一个 民族 的表征 , 具有丰 富而深刻 的文化
⑥ 李启明
( 广西教育学 院, 广西 南宁 5 0 2 ) 30 3
【 摘
要】广西民族大学玉时阶教授 的新著一《 临消亡的广西 少数 民族服饰文化》 濒 一书 , 从纵横 两大层 面
勾勒 出了广西 少数 民族服饰文化的整体架构和基本面貌 , 深入考察 了其制作的历史演变过 程。作者 以深切 的现
少数民族服饰对人们总有一种磁石般 的吸引力。小时 生活在桂北一个县城 , 在街上不时看见一些 山里 出来 的瑶
风俗 、 信仰等。而这一切 , 对于我们生活在民族地 区的人来
说也是知之不多或一知半解的。
族人 , 她们的穿着打扮 , 特别 引人 注 目。不 知从何 时起 , 在
城里 在乡下 , 在平时的 E常生 活中 , 很难遇 到穿着少数 t 就 民族服装的人了。
物化意念的精彩阐释——读玉时阶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
物化意念的精彩阐释——读玉时阶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覃圣敏【摘要】Guangxi Minorities' Costume Cultures Endangered with Extinction is Professor Yu Shijie's newly-written book. This book profoundly interpreted the rich connotations of the costumes of Guangxi minorities, with good illustrations, rich data, and proper edition. Moreover, he put forward his opinions on protection and inheritance,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Guangxi minorities' costume culture.%玉时阶教授新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图文并茂,资料详实、编织得当,并鞭辟入里地阐释了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丰富内涵,提出了保护和传承的意见,对保护与传承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名称】《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1(032)004【总页数】2页(P9-10)【关键词】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作者】覃圣敏【作者单位】广西民族研究所,广西南宁53002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892.23最近,见到玉时阶教授的新著《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我习惯性地先翻开目录浏览一下,不觉眼前一亮,就情不自禁地读了下去……掩卷沉思,使我感触颇深的有如下几点:服饰是人类生活的要素之一,与不同民族群体所处的不同的生态环境相适应。
广西11个世居少数民族,由于生活的生态环境不同,他们的服饰文化也不一样,可谓丰富多彩、琳琅满目,令人眼花缭乱。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读后感
一、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传承现状1.民族服饰制作工艺技术的逐渐衰落首先是服饰面料的变化。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工艺技术的衰落首先是从服饰面料的变化开始的。
在“男耕女织”的农耕社会里,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面料均是妇女们自种棉花或麻,自己纺纱、织布,做成服饰面料,但因工艺技术较落后,加上纺织者操作技术熟练程度高低不同,纺出的纱线粗细不均匀,加捻强度不够,造成织布时频繁断纱,影响效率与质量。
于是,当机纺纱出现,价格又能为少数民族家庭经济能力所承受时,人们便逐渐接受机纺纱,用之纺纱织布。
当机织布、化学纤维等面料越来越多地进入农村市场,且价格越来越便宜时,人们又逐渐改用机织布、化纤等面料制作服饰。
这种变化早在鸦片战争之后就已开始出现,并且持续不断,但真正的、大规模的变化则始于当代。
20世纪80 年代后,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工业原料的发展,机织布、化学纤维、人造丝等不断进入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市场。
同时,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使广西少数民族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购买力逐渐增强。
于是,机织布逐渐进入农村少数民族家庭,取代自种、自纺、自织的棉土布和麻布,成为服饰的主要面料。
自纺、自织布料缝制衣服的人越来越少。
20世纪90年代,以耐磨、光滑、透明、易洗、快干为特点的人造纤维在充斥城镇市场后,又流向地处偏僻的少数民族地区,并以其价格便宜的优势争得市场,逐步取代机织布,成为服饰的主要面料。
其次是染色、挑花、刺绣、织锦用料的变化。
过去,广西少数民族地区多自种棉、麻,有的地方还种桑树养蚕,人们挑花、刺绣、织锦所用的棉线、麻线、蚕丝均是自种、自纺、自捻而成。
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使用机纺棉线与丝线,但那时人们挑花、刺绣、织锦的用料仍主要是棉线、麻线、蚕丝,以自种原料为主,市场购买为辅。
20世纪80 年代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村市场空前活跃,大量物美价廉的丝线、毛线、腈纶线等充斥农村市场。
而少数民族地区由于受20世纪70年代“以粮为纲”政策的影响,棉、麻产量急剧下降,挑花、刺绣、织锦所用的棉线、麻线、蚕丝自给率不足,于是,人们又改用毛线,腈纶线刺绣图案纹样。
《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评述
作者: 郑超雄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研究页码: 198-198页年卷期: 2011年 第4期主题词: 传统服饰文化;广西少数民族;少数民族服饰;生活现代化;文化内涵;变迁历程;文化诠释;保护与传承摘要:近读玉时阶先生《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一书,受益匪浅。
该书共分10章,32万字,书中精美彩图309幅。
文字所说,有图为证,可谓图文并茂。
该书从第1章到第4章,主要介绍服饰的起源及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变迁历程,使读者从更广阔的视野来了解服饰的发生、发展,变迁概貌。
第5章到第9章是对广西各民族服饰文化内涵的诠释。
这是全书的核心内容,其中包括民族服饰的文化意境,民族服饰的工艺文化,服饰色彩的文化内涵,服饰图案纹样的文化内涵,服饰的文化功能等。
一般来说,草根艺术中的元素符号背后的文化意味,只有创作者才能解释,外人不深入调查研究,往往是道不明、说不清的。
该书的文化诠释,都是来自壮村瑶寨民间之说,资料珍贵,证据确凿。
如龙脊白衣壮为什么喜穿上白下黑衣服,作者采用白衣壮之说:原来他们也是穿全黑衣服,后因穿全黑衣服难找人,就改为上白下黑衣服。
又如东兰、巴马等地壮族姑娘盛装冬衣,里面一件最长,越往外越短,贺州的瑶族小伙子盛装,上衣为数件衣服,一件一种色,衣领敞开翻出·,相互衬托显露出来。
作者经过深入调查得出结论,这是显富的审美心理。
所说合情合理,真实可信。
书中的第lO章,是讨论民族服饰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这是著者社会职任所然。
现代经济全球化与社会生活现代化浪潮冲击下,传统的民族文化不断消失,这是国内外发展中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也不例外。
书中提出八种保护和传承传统服饰文化的建议,颇有见地,其中两点很有实际意义,一是把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当作文化产业来开发,在开发中保护传承;二是加强服饰文化的收集、整理、研究,将濒临消失的服饰文化用现代化的记录工具保存下来。
广西传说典故:广西少数民族的服饰风格
壮族服饰:在壮族聚居的农村,特别是在⽐较偏僻的壮族⼭区,服饰仍保存本民族的特⾊。
男⼦多穿青布对襟上⾐,有的还以布帕缠头。
⼥⼦服饰则别具⼀格,因地区不同⽽式样各异。
壮族妇⼥多穿⽆领斜襟绣花滚边的上⾐,下⾝穿绣花滚边宽脚的裤⼦或青蜡染的褶裙,腰束绣花围腰,脚穿绣花鞋,有的头上还缠着各式⽅⼱,喜欢戴银⾸饰。
龙州,凭祥⼀带的壮族妇⼥,喜穿⽆领斜襟的⿊⾊上⾐和⿊⾊宽脚的裤⼦,头上包成⽅块形状的⿊帕。
壮族妇⼥擅长织布和刺绣,所织壮布和壮锦,花样新颖,服饰增添不少⾊彩。
瑶族服饰:瑶族服饰式样丰富多采。
在不同⾃称的各部分瑶族之间,服饰⼜各有差异。
他们⼤都穿⿊⾊或深蓝⾊⾐服,⾐料多为⾃织⽩布,⽤蓝靛浸染。
男⼦上⾐有对襟及斜襟两种,⼀般均束腰带,裤⼦长短不⼀,有的长⾄脚⾯,有的短⾄膝盖,⼤都⽤深⾊⽽较长的包头布包头。
南丹县⼤瑶寨男⼦穿长⾄膝盖的⽩⾊灯笼裤,下缠脚腿布,⼈们称之为“⽩裤瑶”。
瑶族妇⼥擅长刺绣,⾐服多绣满各⾊,鲜艳夺⽬。
妇⼥服饰⼤致有两种:⼀种是上穿过胯的长衫,⽆领对襟,在襟边袖⼝旁均有绣花及挑花,腰系五彩丝绣满带,胸前悬挂长⽅形布⼀幅,上⾯绣满花纹,裤的长短不⼀,裤边也刺有花纹,两鬓发较长,以青布缠头,外束⽩线编成的扁带,还喜欢以成串的彩⾊料珠、银或银链挂在鬓边或腰带上;另⼀种是上穿⽆领⽆袖短⾐,两襟绣花,腰系带,下着青⾊碎花⽩边的百褶裙,⽤布条裹腿。
瑶族妇⼥都盘发髻,发式各式各样,如有的“盘瑶”妇⼥只留头顶上部头发,⽽将周围的头发剃去,把辫⼦留在头顶,⽤长的⿊布包上,形似草帽;喜戴各种银饰,装饰品有项圈、⼿环、⽿环、银牌、银包、戒指等;头饰花样繁多,如“平板瑶”头顶六⼨长、三⼨宽的⼀块⽊板,中扎红绳,上盖花帕,前后垂细珠;“ 蓝靛瑶”发结细辫,盘于头顶,串集⽵⽚为圆板缀以五⾊细珠,盖在头上,再复花帕;⾦绣⼤瑶⼭的茶⼭瑶妇⼥头上戴有三条(每条约⼀⽄重)弧形⼤银钗。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刍议
作者: 玉时阶;蒙力亚
作者机构: 广西社科院社会学所
出版物刊名: 艺术探索
页码: 68-73页
主题词: 图案纹样;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审美意识;几何纹;审美观念;民族文化;少数民族妇女;自然物;文化内涵;文化涵义
摘要: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图案纹样刍议玉时阶,蒙力亚图案纹样是广西少数民族服饰的一个重要装饰手段,它象一位高明的化妆师,为本来平淡无奇的服饰绘上彩虹,铺开云锦,栽出花草,泛起涟漪,把眼饰装饰得富贵华丽,让眼饰美的神韵充分地显示出来。
所以,广西少数民族妇女在制作...。
广西隆林偏苗的服饰文化
广西隆林偏苗的服饰文化百色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广西百色533000隆林各族自治县位于广西西北部的百色市境内, 处在滇、黔、桂三省交界带, 面积不大, 但地势却很崎岖不平 ,单是石山面积就占了总面积的 34.92%。
这里居住着壮、苗、瑶等众多少数民族,又因地理位置偏远,许多少数民族仍保留着较为原生态的生活习惯,因此又被成为活的少数民族文化博物馆。
这里是桂西高原苗族聚居区的中心,生活着八万多名苗族同胞,而隆林苗族又分为自称为“孟夏” 、“孟论” 、“孟林” 、“孟邹”、“孟布” 、孟交开”等六支。
被人们称为偏苗、白苗、红头苗、清水苗、花苗、素苗,其中偏苗因妇女爱挽发髺于顶偏右,插一把木梳而得名。
隆林苗族妇女尤其爱美,偏苗妇女也不例外,青年女子多数爱挽发髺于顶偏右,插一把木梳,不包头帕,中年妇女则喜欢以白色头巾包头,而老年人喜戴多叠盘状黑帕。
偏苗服饰女装一般款式多为上着斜襟短衣,在左襟缘和右下腋各设一条细带拉扯,呈长三角半开半掩低领露出内里衬衣,襟缘及袖口用彩布花边滚压,衣两侧从腋下开大衩,年轻女子上衣喜用红、蓝、青、紫、黄、绿等绚丽色彩,喜爱点缀有亮片、珠绣、花边的华丽繁复衣料,中老年妇女上衣则以灰、蓝灰、褐、黑等灰色调为主。
下着半筒半褶蜡染长裙,盖过小腿,褶纹在两侧,裙摆内置有垫板将裙摆撑开,合身的上衣在撑开的裙摆对比之下显示出腰身曲线,使得偏苗女子在行走间颇具一番韵味。
偏苗对裙子的制作颇为讲究,在偏苗人看来,一条能够代表偏苗人的裙子必须具备两个要素,第一就是裙腰部分的蜡染,第二就是裙子中部的装饰绣带。
虽然现今工业染织技术发达,但是偏苗仍坚持用手工土法制作裙腰部分,正式因为他们的这种坚持,隆林偏苗的蓝靛制作技艺和蜡染技艺才得以保存下来。
蜡染裙腰的制作工序较为复杂,在偏苗族群之中也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分工,即:制蓝靛、绘蜡、染色,这三道工序一般都由不同的人来进行。
一、制蓝靛偏苗制作蓝靛膏泥的原料为蓼蓝,采用生叶沉淀发酵的方法制蓝靛,隆林德峨猪场一带的偏苗几乎家家都拥有蓝靛池,蓝靛池一般都选在山坡上挖出土坑,将采摘来的蓼蓝放入坑中,加进清水,直至完全没过叶片,4到6天后池中水会变为蓝绿色,此时将蓼蓝叶渣捞出,加入含碱性成分的草木灰或石灰,用长木耙不断击打池水,使得池水不断翻滚形成大量泡沫,其中的蓝靛素与空气接触,形成不溶性的靛蓝膏泥。
广西壮族服饰介绍(美图)
广西壮族服饰介绍(美图)壮族介绍壮族与古“百越”人有密切的渊源关系。
本世纪初创制了壮文。
壮族以农业为主,擅长种植水稻。
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人口约15489630 ,主要分布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和云南省文山等地,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
壮族在宋代史籍中称为“撞” 、“僮”。
解放后称“僮”。
1965年改族名为“壮族”。
壮语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壮傣语支,分南北两大方言。
1955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壮文。
1957年《壮文方案》被国务院批准,结束了壮族人民没有自己合法文字的历史。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戏--壮戏。
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服饰壮族服饰主要有蓝、黑、棕三种颜色。
壮族妇女有植棉纺纱的习惯,纺纱、织布、染布是一项家庭手工业。
用自种自纺的棉纱织出来的布称为“家机”,精厚,质实,耐磨,然后染成蓝、黑或棕色。
用大青(一种草本植物),可染成蓝或青色布,用鱼塘深可染成黑布,用薯莨可染成棕色布。
壮族服饰各有不同,男子、女子的服饰,男子、妇女、未婚女子的头饰,各具特色。
壮族男装壮族男装多为破胸对襟的唐装,以当地土布制作,不穿长裤,上衣短领对襟,缝一排(六至八对)布结纽扣,胸前缝小兜一对,腹部有两个大兜,下摆往里折成宽边,并于下沿左右两侧开对称裂口。
穿宽大裤,短及膝下。
有的缠绑腿,扎头巾。
冬天穿鞋戴帽(或包黑头巾),夏天免冠跣足。
节日或走亲戚穿云头布底鞋或双钩头鸭嘴鞋。
劳动时穿草鞋。
壮族女装壮族妇女的服饰端庄得体,朴素大方。
她们一般的服饰是一身蓝黑,裤脚稍宽,头上包着彩色印花或提花毛巾,腰间系着精致的围裙。
上衣着藏青或深蓝色短领右衽偏襟上衣(有的在颈口、袖口、襟底均绣有彩色花边),分为对襟和偏襟两种,有无领和有领之别。
有一暗兜藏于腹前襟内,随襟边缝置数对布结纽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88
作者指出,随着现代化浪潮的 不 断 冲 击 ,对 少 数 民族传统服饰 文 化 保 护 造 成 了 许 多 困 难 ,其 物 质 基 础和文化基础 都 发 生 了 变 化 ,由 此 所 导 致 的 衰 退 之 势难以逆转,这 种 动 摇 与 衰 退 已 成 为 农 业 文 明 向 工 业文明转型、传 统 社 会 向 现 代 社 会 转 型 过 程 中 的 发 展趋势。
化。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是广西少数民族文化的
重要组成部分 之 一 ,它 从 一 开 始 就 与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的社会、经济、文 化 的 发 展 息 息 相 关,它 将 广 西 少 数
民族在历 史 上 形 成 的 民 族 风 俗 、宗 教 信 仰、伦 理 道
德、审美观念、历 史 传 统、工 艺 技 术 等 文 化 传 统 汇 集
意义。要在全社会形成自觉保护传承广西少数民族 服饰文化的良 好 氛 围,各 级 政 府 部 门 要 加 大 资 金 投 入力度,采取多项措施加以保护 ,制 定 出 更 加 科 学 的 保护政策,健全 各 种 保 护 机 制,增 强 保 护 的 实 效 性 ; 多种载体进行 宣 传,使 人 人 都 能 认 识 到 保 护 广 西 少 数民族服饰文化的重要性 ,并使他 们 能 够 参 与 其 中 ; 加强传承人的 传 承 工 作 ;运 用 现 代 化 的 科 学 手 段 对 广西少数民族 服 饰 文 化 予 以 保 护 ;继 续 强 化 关 于 服 饰文化的研究 工 作,发 挥 专 家 学 者 以 及 民 间 艺 人 的 作用,进一步搜 集、整 理 相 关 的 资 料,确 保 给 后 人 留 下更加全面的研究成果 ;运用科技 手 段,加 大 广 西 少 数民族服饰文化产业的开发 、利用 工 作,使 传 统 服 饰 文化的发展能 够 推 动 当 地 的 经 济 发 展 ,激 发 少 数 民 族群众的保护热情。
所以,有必要 采 取 多 项 措 施 提 高 服 饰 文 化 保 护 与传承的效果。
作者还指出,保 护 与 传 承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文 化,归根到底对 于 增 强 民 族 凝 聚 力 ,促 进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以及精神文明的和谐发展有重要
不过,广西少 数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毕 竟 是 在 长 期 的 历史发展过程 中 逐 渐 形 成 的 ,是 中 华 民 族 传 统 文 化 的重要组成 部 分。 这 份 宝 贵 的 文 化 遗 产 ,对 探 讨 广 西少数民族经 济 发 展 、宗 教 信 仰、社 会 历 史、审 美 情 趣、婚姻家庭、社 会 角 色、工 艺 美 术 等 文 化 内 涵 的 重 要价值。若不严格对其保护 ,定会 遭 受 更 大 的 冲 击 、 破坏,直至最后消失 ,其后果不堪设想 。
广 西 民 族 大 学 学 报 (哲 学 社 会 科 学 版 ) JOURNAL OF GUANGXI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 Edition)
第34卷第1期 □ 2012年1月 VOL.34 NO.1 □ JAN.2012
书中所提的建议和对策 ,不但 有 很 强 的 理 论 性, 还有比较鲜明 的 实 践 性 ,为 各 级 行 政 部 门 制 定 政 策 提 供 了 重 要 参 考 ,具 有 较 高 的 应 用 价 值 。
广西少数民族长期 以 来 生 活 在 同 一 地 区 ,经 济 文化相互交流,在服饰文化上亦有 所 借 鉴 与 相 似 ,作 者如能对广西 各 民 族 服 饰 的 异 同 做 个 比 较 研 究 ,则 让读者能对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有个更全面的了解。
富有情趣和文化意境的 少数民族服饰
———玉时阶《濒临消失的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述评 □周 健
[中 图 分 类 号 ] C912.4 [文 献 标 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1673-8179(2012)01-0187-02
服
饰作为 一 种 文 化 ,是 人 类 文 明 的 标 志 之 一 ; 它除了满足人们 的 物 质 生 活 需 要 之 外 ,还 代 表一定时 期 的 物 质 文 化 、制 度 文 化、精 神 文
了建设性的意见 ,纵观全书,主要有 以 下 几 方 面 的 显
著特点:
一 、选 题 新 颖 ,立 意 高 远 ,分 析 透 彻
受经济全球 化 与 现 代 化 发 展 的 冲 击 ,当 前 各 国 传统文化的濒危状况十分严重。作者以濒临失传的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为选题 ,历 时 3 年,深 入 广 西 各少数民族聚 居 的 村 寨 进 行 田 野 调 查 后 认 为 ,由 于 经济全球化与 现 代 化 发 展 等 各 种 因 素 的 影 响 ,广 西 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正在濒临消失 ,有 些 已 经 消 失 ,保 护形势严峻;有关的生态环境破坏 较 为 严 重 ,许 多 富 有特色的民族 服 饰 的 制 作 工 艺 技 术 后 继 无 人 ,年 轻 人大多外出务 工 ,没 有 人 愿 意 学 习 传 统 服 饰 制 作 工 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再穿着民 族 传 统 服 饰 ,而 是 改穿时装,只有 村 寨 中 上 了 年 纪 的 人 和 个 别 旅 游 景 点为招揽客人以及节日时才穿着礼仪性的民族传统 服饰。在经 济 全 球 化 发 展 与 外 来 文 化 传 入 的 紧 逼
作者对近现 代 以 来 ,尤 其 是 20 世 纪 80 年 代 以 来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发展历程作了比较全面 的梳理,通过田 野 调 查 等 多 种 途 径 获 得 许 多 翔 实 资 料和数据,全方 位 地 论 证 了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保护、传承所遇到的新情况 ,并提出 了 科 学 的 建 议 和 对策。
书 评
周 健
富 有 情 趣 和 文 化 意 境 的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1 87
境。并指出,广 西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不 仅 仅 是 覆 盖 少 数
民族人体的衣物 ,而且是无字的史 书,民 族 与 族 群 的
符号,身份、地位 与 等 级 的 象 征,性 别、年 龄、婚 姻 的
标志,民间信仰的展现 ,既可护体,御 寒 保 暖,又 能 美
化人体,用作信物,还可避邪、炫 富。 研 究 视 角 独 特 、
新颖。
书
评
周 健
富 有 情 趣 和 文 化 意 境 的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三 、富 有 极 强 的 时 代 性 , 突显社会现实意义
通读全书,我们可以发现,作者 对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服饰文化的研究富有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社会现实 感。
于一身,是民族文化的缩影 。
玉时阶教授 著 的 《濒 临 消 失 的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服
饰文化》一书,通 过 大 量 第 一 手 资 料 和 图 片 ,展 示 和
阐述了富有情 趣 的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意 境 ,对
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濒临消失的状况进行了深入
的研究,对如何 保 护 与 传 承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提 出
但瑕不掩瑜,总 的 看 来,《濒 临 消 失 的 广 西 少 数 民族服饰文化》是 一 部 富 有 创 新 性 的 广 西 少 数 民 族 服饰文化研 究 的 新 力 作 。 作 者 敏 锐 的 观 察 、独 到 的 见解,从一个全 新 的 视 角 为 我 们 解 读 了 广 西 少 数 民 族服饰文化,对 怎 样 保 护 和 传 承 少 数 民 族 服 饰 文 化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下,少数民族传 统 服 饰 在 现 代 社 会 中 日 趋 衰 退 已 经 是一个普遍的现象和不争的事实。
当今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化的剧变超过了历史 上任何一个 时 期。 作 者 进 一 步 指 出,我 们 今 天 所 看 到的这些文化 危 机 ,几 乎 都 与 人 们 对 “发 展 ”的 片 面 理解有关。“脱下民族服饰 ,藏之 箱 底;换 上 时 装,张 扬入市,这只是 发 展 中 国 家 服 饰 发 展 追 逐 西 方 服 饰 发展、农村服饰发展追逐城市服饰 发 展 、少 数 民 族 服 饰发展追逐汉族服饰发展的潮流现象之一。
二 、理 论 创 新 与 研 究 视 角 新 颖
以往的少数民族服饰研究多 从 艺 术 学 、历 史 学、 民族学等角度去进行研究 ,鲜有其 他 视 角,特 别 是 多 学科交叉的综合理论研究的创新。
该书作者对 此 做 了 很 好 的 尝 试 ,作 者 采 用 考 古 学、民族学、艺术学、历史学、文化 学、美 学、宗 教 学 等 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理论来研究广西少数民族服饰文 化现象,从服饰的起源 、制作变迁、服 饰 文 化 意 境、服 饰工艺、服饰色彩、服饰图案纹样 、服 饰 文 化 功 能、服 饰变迁概况、服 饰 文 化 的 保 护 与 传 承 等 不 同 角 度 切 入,展开讨论,以 饱 满 的 民 族 感 情、精 练 的 文 字 阐 述 了广西少 数 民 族 服 饰 的 民 族 情 趣 和 深 刻 的 文 化 意
收 稿 日 期 2011-08-13 [责 任 编 辑 韦 光 化 ] [责 任 校 对 苏 兰 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