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创造手法鉴赏 《渔洋十二法》(上)
渔洋绝句12法习作
渔洋绝句12法习作第一法(第三句用否定句式转折)诗协十五年庆典有感酒侣诗朋血沸腾,天星盛会忆艰程。
倘无那日家中宴,岂有今天榜上名。
第二法(第三句用连词作转折)问镜问镜青丝染雪霜,额横川岭复沧桑。
惟余血热流还缓,拼与诗心咏夕阳。
第三法(第三句以设问作转折)冬至有寄冬至寒深万物苏,回阳渐暖有还无。
仁君若问情何在,且把琼浆烫一壶。
第四法(第三句以追忆畴昔作转折)戏题香雪兰花风曳兰花浴日浓,日浓含笑展娇容。
娇容最忆当初绽,初绽情怀舞秀风。
第五法(用而今等词、见今昔之比)题拆迁院内老杏树几载晨光拼雪烈,还曾日暮伴寒鸦。
而今满树缤纷色,飞作邻家院里花。
第六法(第三句作简要评论)无寐寒风催雪夜凄迷,屋冷床凉供热低。
好在孤灯怜弱笔,词成半阙早闻鸡。
第七法(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忆初植香雪兰花喜见香兰报早熏,花荣叶茂忒天真。
当年记得姨娘送,满目春城柳色新。
第八法(以否定词作结)自嘲十载艰辛为赋诗,搜肠刮肚醉如痴。
可怜空有雄心志,不似江郎少壮时。
第九法(以第四句作诘问)忆军旅思乡青海湖中秋水白,钢枪紧握倚襟怀。
边关渐近一轮月,可是刚从故里来?第十法(第四句归结到作者自身)忆初中就读街人攒动车流涌,夜幕霓虹捧月辉。
楼自学堂墙处起,当年踏雪几时归?第十一法(前三句铺垫、结尾归结到自身)春之即景自古伤春弱不禁,愁情指上四弦琴。
花开各有风流韵,独赏斜阳散若金。
春之寄语料峭寒风刺骨深,花无醒意柳无音。
流云卷处心何以,明月诗情酒一樽。
第十二法(诗中必须要有对偶句)悟心梦如花花似梦,瞳情若景景含情。
人生悟得人生味,枉自忧愁枉自争。
题香雪兰红颜初绽赴相邀,曼许忧思润紫毫。
日展朱唇情脉脉,风抒杏眼醉朝朝。
日展朱唇情脉脉,风抒杏眼醉朝朝。
作者简介:。
渔阳绝句十二法(七)
渔阳绝句十二法(七)【鱼洋绝法七】:此法为渔洋匠心所在,一二句就题直起,亦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所谓不著一字尽得风流,读渔洋最须注意此等处,以其有神韵也。
《清流关》【清】王士祯潇潇寒雨渡清流,苦竹云阴特地愁。
回首南唐风景尽,青山无数绕滁州。
【注释】:清流关:在安徽省滁州市西郊关山中段。
为古代重要关隘。
始建于南唐。
宋以后陆续有所扩建。
因隋、唐、南唐时此地属清流县,又处于清流河上游,故名。
清流河:亦称乌衣河,是长江一级支流滁河的左岸支流,大部分在滁州市境内。
苦竹:又名伞柄竹。
该植物的嫩叶、嫩苗、根茎等均可供药用,夏、秋季采摘,鲜用或晒干。
南唐:(937年-975年),属于五代十国的十国之一,定都金陵,历时39年,有先主李昪、中主李璟和后主李煜三位帝王。
南唐一朝,最盛时幅员35州,大约地跨今江西全省及安徽、江苏、福建和湖北、湖南等省的一部分。
人口约500万。
政治上毫无建树的李煜在南唐灭亡后被北宋俘虏,但是却成为了中国历史上首屈一指的词人,被誉为词中之帝,作品千古流传。
滁州:中国古代行政区划名,清初属江南省,康熙六年(1667年)属安徽省,1912年改本州为县。
【译文】:在潇潇寒雨之中横渡清流河,苦竹被阴云笼罩令人特烦愁。
回头看南唐的繁华已经尽去,只剩无数的青山环绕着滁州。
【手法】:一、全诗脉络:《清流关》潇潇寒雨渡清流,(事件环境,眼前景色)苦竹云阴特地愁。
(细部描写,心中情感)回首南唐风景尽,(引起联想,人事活动)青山无数绕滁州。
(以景喻情,由实返虚)起句直接点题,说明渡过清流河的天气环境是寒雨潇潇。
承句直陈渡江所见景色:苦竹丛丛,低云阴阴,让人感到特别的愁。
起承两句,直接扣题,以“实”笔直描眼前景物,直抒心中情感。
转句用“回首”把笔端引向诗人的联想,即转入人的思维活动—--“人事”活动之中,因眼前的寒雨萧萧,不由的让人联想起这里曾是歌舞升平的南唐故土,当初的风光已经再也看不到了。
《渔洋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
《渔洋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渔洋诗话》主要内容简介及赏析【导语】:《渔洋诗话》是清代诗话类著作。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六辽宁舰【鱼洋绝法六】:前二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著以作者的评论。
《恽向千岩竞秀图》【清】王士祯万壑千岩云雾生,曹娥江外几峰晴。
分明乞与樵风便,身向山阴道上行。
【注释】:恽(y tn)向:(1568--1655)明代画家。
原名本初,字道生,号香山,武进(今属江苏)人。
擅诗文,工山水画,早年学董源,巨然,晚年敛笔于倪瓒、黄公望的风格,惜墨如金,挥洒自如,妙合自然。
由于他常往来于齐鲁之间,并登临泰山,故笔下山水自然雄浑。
千岩竞秀图:原指明代画家程邃或文征明的国画作品。
恽向似并无以《千岩竞秀图》命名的国画。
此诗应是指恽向的以山为题材的国画作品。
壑:山谷。
岩:指山峰。
生:生出。
此处为笼罩之意。
曹娥江:绍兴市最大河流之一,发源于金华市磐安县尖公岭,流经新昌、嵊州、上虞,在绍兴县新三江闸以下注入杭州湾。
东汉汉安二年(143) 五月初五日,曹娥之父曹盱,因龙舟竞渡溺于江中,尸不得见,曹娥投江自溺求父尸,以孝女闻名,始以曹娥庙前一段江称曹娥江。
民国始,统称自嵊县城关至入海口为曹娥江。
乞:原意为被、叫之意。
此处为给、予以之意。
山阴:古代的山阴县是浙江绍兴历史上的一个旧县名。
山阴县始设于秦代,为会稽郡26 县之一。
东汉时,会稽郡以钱塘江为界分吴郡和会稽郡,山阴县成为新的会稽郡的首县。
六朝时期,中原人士大量南迁,山阴人口众多,于是析山阴东部置会稽县,2 县同城而治,同为会稽郡首县。
此后又同为越州(唐、北宋)、绍兴府(南宋、明、清)首县。
【译文】:千沟万岭都被一片云雾缭绕着,只在曹娥江边有几座山峰放晴。
分明是清风有意赐予樵夫方便,好让他向着山阴的山道上前行。
【手法】:这是一首题画诗。
题画诗,是世界艺术史上的一种极其特殊的美学现象。
是中国画的特征之一,也是中国绘画艺术的独有的民族形式和风格。
题画诗把文学和美术二者结合起来,在画面上,诗和画,妙合而凝,契合无间,浑然一体,成了一幅美术作品的构图上、意境上不可或缺的有机组成部分。
绝句渔洋十二法
绝句渔洋十二法渔洋十二法渔洋第一法七绝·寒夜文∫日月(敬金忠)夜寒风曳雨丝迎,落木时传瑟瑟声。
不见妻儿归旧舍,一宵无寐到天明。
渔洋第一法七绝玫瑰花文∫日月(敬金忠)铠甲披身刺猬妆,春风摇曳舞千行。
不能月月枝头绽,但可天天送媚香。
渔阳第二法七绝·乡思文∫日月(敬金忠)一张画卷赏琼芳,绘我家园玉素妆。
却是西窗人影瘦,情思萌动黯神伤。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挑灯夜读寄骚人,寸惜文章介草茵。
哪得诗词升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三法七绝同窗文∫日月(敬金忠)高山流水识音人,墨海文章草木神。
谁训诗词精日月,花开陌上一家亲。
渔洋第二种写法七绝踏青文∫日月(敬金忠)细雨霏霏恼树鸦,郊游含泪赏桃花。
然而梦去心仍在,谁舍东方那片霞。
渔洋第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细雨敲窗柳夜听,鸟飞檐下看枝青。
谁将万物披颜色,唯有东风洗满庭。
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花开三月柳芽亲,归燕衔泥觅旧邻。
十里桃红谁染色?东风催雨洗芳尘。
渔洋三法七绝春雨文∫日月(敬金忠)春雨萧萧夜打蓬,风惊百鸟水流空。
静听窗外谁弹唱,原是桃花别样红。
渔洋第四法七绝春柳之思文∫日月(敬金忠)杭州堤柳挂春帘,白絮描眉鸟戏檐。
却忆家乡三月冷,凌风飘雪厚衣添。
渔洋第四法七绝柳思文∫日月(敬金忠)风吹柳女舞轻纱,偷看桃红树满花。
回想当年沿小径,夫妻为啥走天涯。
渔洋第五法七绝梦怨文∫日月(敬金忠)笔下飞诗梦打开,鸾鸯两地韵难栽。
如今冷雨淋春路,遮月乌云本不该!渔洋第五法七绝落花月向西斜水向东,故园春貌已朦胧。
如今鸟在枝头笑,花落何来梦却同!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满果是谁家?玉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美,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六法七绝游桃园有感文/日月(敬金忠)青枝果满是谁家?一缕斜阳吐彩霞。
但觉客来观艳景,焉知珍宝结红纱!渔洋第七法七绝·南国红豆文/日月(敬金忠)红豆南开北国遥,梧桐痴恋欲望迢。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 渔洋十二法之二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二【渔洋绝法二】: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清】王士祯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注释】:虎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春秋时期,吴王阖阂(hèhài,音同贺害)曾在虎山圈地养虎,饲养人员聚居的地方遂名虎溪。
吴国灭亡后,养虎事业也随之衰败。
擅胜阁:虎山山巅原有东岳庙,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建,明万历四年(1576年)毁。
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建。
东岳殿前筑有擅胜阁。
文革初期,殿宇全部拆除。
1992年,村民自发复建殿宇三间。
2011年,村民再集资,原址重建为岱真道院。
眺:远望。
以:因为。
阻:阻碍往:去。
此处作“看不见”解。
光福:吴中区境内历史悠久的古镇,在苏州城西约28公里的太湖之滨,是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
50年代初,我国考古学家在当地虎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
萧梁大同年间(535—546年),有顾氏舍宅为寺,取名光福,从此得名,沿用至今。
此处指与虎山擅胜阁相望的光福塔。
虎山桥:虎山脚下的虎山桥是光福通向东渚、镇湖的陆上必由之路,太湖水从西崦湖经过虎山桥流向木渎、苏城,它是水源的枢纽。
据文献记载:光福每年年初梅花绽放之际,人们都坐船经虎山桥至我国梅花基地之一的“香雪海”、“玄墓山”、“潭东”一带观赏。
却:在这里作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邓尉:即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三十公里,以“香雪海”闻名,是中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其地因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得名。
【译文】:《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清】王士祯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桥边尽是层层叠叠的青松,掩映着寒流下古寺墙壁的褐红。
但登上檀胜阁重楼远眺邓尉山,只能看到西去太湖的细雨蒙蒙。
【写作背景】:根据台湾輔仁大学中文所博士,散文作家黃雅歆先生整理的王士祯年谱(引自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载《山水有神韻—王士禎的山水詩(上):遊歷與山水》):王士祯于清顺治27年至康熙4年(王士祯27—32岁)期间,任扬州推官。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 《渔洋十二法》(上)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上)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上)辽宁舰根据一些同学的提议,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王渔阳的“绝句十二法”的手法。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
原名王士禛,雍正皇帝继位后,为避“胤禛”讳,称为王士正。
到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下诏改为王士祯。
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1624年,明朝灭亡时,他年仅十岁,没有太多的历史宿帐和感情包袱。
而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又必须把个人的前途和新的清王朝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的感情很复杂:他的历代祖先在明朝都是高官,既有对明王朝的怀念;而因为清朝对他的栽培和重用,又有对清王朝的报效之心。
这两种感情,在他的诗中交集反映出来。
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
他五岁入家塾读书。
六七岁的时候读《诗经》,顺治十五年(1658),王士祯22岁中进士,后升迁至刑部尚书的高位,文名渐著。
顺治十六年选为扬州推官,其诗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并希望他代已而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祯真成为一代正宗。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
后人所辑《带经堂诗话》,反映了他的论诗主张。
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而其渊源则本于司空图和严羽。
他鼓吹“妙悟”、“兴趣”,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
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
最能体现王士祯“神韵说”理论,并且写得好的是他的七言绝句。
《渔洋绝句十二法》原名《七绝12种作法》,源自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第八章。
在这一章,徐晋如写道:“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说,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
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
亦有以第三句为辅翼,第四句转折者。
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
即所谓神韵之法。
”【渔洋绝法一】: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九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九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九辽宁舰【鱼洋绝法之九】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真州绝句五首之五》【清】王士祯江乡春事最堪怜,寒食清明欲禁烟。
残月晓风仙掌路,何人为吊柳屯田。
【注释】:江乡:多江河的乡村。
多指江南水乡。
此处指王士祯所认为的柳永墓所在地仪征。
王士祯在《池北偶谈》里说:“仪征县西,地名仙人掌,有柳耆卿墓。
”真州即为仪征古称。
春事:春天的节庆。
堪:能够、可以。
怜:可怜;怜惜;怜悯。
寒食:即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百五节”。
每年农历四月初四日,清明节的前一天。
在这一日,禁烟火,只吃冷食,所以叫做“寒食节”。
寒食节的起源有不同说法。
民间流传最广的说法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晋国的介子推。
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
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封赏有功之臣。
唯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
他带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逼其下山。
谁知介子推母子宁愿被烧死也不肯出来。
晋文公下令将绵山改名为介山,并修庙立碑。
同时,还下令在介子推遇难的这一天,“寒食禁火”,举国上下不许烧火煮食,只能吃干粮和冷食。
古人都非常崇敬介子推的气节,“寒食禁火”的习俗,被后人流传下来,形成了寒食节这个特殊的纪念节日。
民俗专家介绍说,汉代以前,寒食节禁火的时间较长,以一个月为期。
汉代改为3天。
禁烟:禁止烟火之意。
古时寒食节只吃冷食,不准生火,即为禁烟。
仙掌:地名。
王士祯自解;“仪征县西,地名仙人掌,有柳耆卿墓。
”为:为了。
吊:悼念。
此处指清明扫墓拜祭。
柳屯田:柳永,原名柳三变,字耆卿,(公元987年—公元1053年),崇安(今福建崇安县)人,家中排行第七,所以被人称做柳七,又因做过屯田员外郎而被称为柳屯田。
柳永是北宋著名大词人,和苏轼分别是北宋婉约派和豪放派的代表人物。
他流连秦楼楚馆,以卖词为生。
诗社渔洋十二法美篇
诗社渔洋十二法美篇摘要:一、引言二、诗社渔洋的背景与历史三、渔洋十二法美篇的概述四、渔洋十二法美篇的具体内容1.山水构图美2.田园风光美3.人物描绘美4.情感抒发美5.意境创造美6.文字韵律美7.比兴手法美8.典故运用美9.音韵和谐美10.修辞手法美11.文学传统美12.艺术表现美五、渔洋十二法美篇的价值与影响六、结论正文:诗社渔洋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社团,成立于明朝末年,以山水田园诗为主,强调抒发个性,展现生活美学。
其中,渔洋十二法美篇是诗社渔洋的代表作品,具有极高的文学价值。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诗社渔洋的背景与历史。
诗社渔洋成立于明朝末年,以江南地区的文人为主要成员,他们主张摆脱传统束缚,追求个性解放,通过诗歌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
渔洋十二法美篇则是诗社渔洋成员们创作的一组描绘山水田园风光的诗歌,共有十二首,故称“渔洋十二法美篇”。
接下来,我们来概述一下渔洋十二法美篇的内容。
这十二首诗歌分别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山水构图、田园风光、人物描绘、情感抒发、意境创造等方面的美。
例如,《临江仙·滁州西涧》描绘了美丽的山水画面,强调了自然美;《江南曲》展现了田园风光的宁静与和谐,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赤壁赋》以三国赤壁之战为背景,描绘了英勇无畏的人物形象,抒发了诗人对英雄的赞美之情。
在具体内容方面,渔洋十二法美篇表现出了山水构图美、田园风光美、人物描绘美、情感抒发美、意境创造美、文字韵律美、比兴手法美、典故运用美、音韵和谐美、修辞手法美、文学传统美以及艺术表现美等十二种美。
这些美不仅体现在诗歌的文字表达上,还体现在诗歌的音韵、形式、结构等方面,充分展现了诗社渔洋的独特艺术风格。
渔洋十二法美篇在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价值。
它丰富了我国古代诗歌的表现形式,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同时,它也展现了诗社渔洋成员们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的追求,成为了一部永恒的生活美学经典。
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渔阳绝句十二法(一)
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渔阳绝句十二法(一)文似看山不喜平,诗词又何尝不是?由于传统诗歌(尤其是今体诗)有押韵、粘替、对仗、平仄等一系列规范要求,且受到篇幅、字数的限制,不能像散文那样遵循常规的表达语法、有充分的表达空间,诗歌要在区区百十字之中纵横捭阖、谈古论今,呈现至性之悲喜,寓言至深之事理,实在是对心智的极限挑战,炼字炼意功夫、谋篇布局的技巧、行文布势的逻辑,缺一不可!此三者,非三言两语能说得透彻,笔者功夫不到,且结合清代诗评家、诗人王士祯的“渔阳绝句十二法”浅谈一下诗歌创作的行文布势。
所谓行文布势,其实就是起承转合的另外一种表述,写诗如同作文,开篇如何落句?线索或情节如何铺陈?情绪如何转进?高潮如何引导?这就是一首诗作(尤其是绝句)必须考虑的基本逻辑范式!王士祯(1634—1711),原名王士禛,因避雍正名讳而改为王士祯,清初诗人、文学家、诗词理论家,其潜心研究前人诗作,对历代名篇佳作的创作手法进行归纳总结,提出了十二种绝句的行文布势方法,因其号为渔阳山人,故后人将其绝句创作方法称为“渔阳绝句十二法”,此法对于学诗者具有极大的实践指导价值,笔者不惴肤浅,尝试对其进行一一解读、分析,先说第一法。
渔阳绝句第一法的创作要点是:在一首绝句作品中,要注意虚实、大小、远近、今古等内容、场景的落实、铺陈,从首句到末句,每句都要有不同的侧重点,以制造层层递进、铁骑突出的效果,形成诗歌的跳跃性、起伏感。
基本规则是:首句、第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可以是写实的景物、人事描写,也可以开门见山地表达某种观点,议论某种现象,一、二两句可以平实,也可以浪漫唯美,但不宜过分高调,不宜是全诗的“诗眼”,否则一开始就将最出彩的内容说完了,会影响全诗的节奏,成为虎头蛇尾的怪物。
第三句为情绪、诗境的拔高、转进之句,转得好,就有佳作诞生,转了得不成功,诗作就成为次品或废品!所以第三句最为关键,“渔阳绝句第一法”的要求是,此句以否定句转接。
《王渔洋七绝十二法专题》华夏流水格律诗词社诗友十二法研究专题20171027
《王渔洋七绝十二法专题》华夏流水格律诗词社诗友十二法研究专题20171027《七绝十二花》作者,侯西芝一月---【水仙花】玉叶金须翠袖杯,凌波仙子水中垂。
飘零未必是俗客,色绝香尘堪比梅。
二月---【杏花】浅蘸朝霞千万蕊,东风频入卸红装。
祗余昔日南华蝶,报与新晴逐夕阳。
三月---【桃花】惊鱼碧水溅春光,风妒娇花粉面妆。
吹落三千无处去,初开一朵作衣裳。
四月--【杜鹃花】似火山群万缕香,艳红啼尽立残阳。
年来望帝春心落,一抹云霞映纱窗。
五月---【牡丹】昔时云锦曳霓裳,深浅巫山带露香。
神女也无真国色,人间占尽是花王。
六月---【栀子花】花开如玉子如金,幽瓣寻芳蝶满林。
好是秋斜各定后,雪封霜叶对诗吟。
七月---【荷花】绿妆桃脸过香风,一径凌波独吐红。
摇曳洛妃羞踯躅,琼珠半卷芰荷中。
八月---【桂花】垂芳泣露暗凝纱,摊破清轮嗅桂花。
为爱香通林下过,不知秋思落谁家。
九月---【菊花】翠叶丹苞向晚秋,西风浮动剪纱楼。
凌霜舞袖艳时节,莫怨陶家开满头。
十月--【芙蓉花】木落林疏百叶裁,芙蓉霜重秀刚来。
红云碧萼秋岩立,只向深山僻处开。
十一月---【山茶花】翠被啼妆喜灿然,绿珠坠火破杯盘。
岂非北客偏偏喜,长共雪烧守岁寒。
十二月---【梅花】冰雪林中隔浅香,瑶池液下早群芳。
凝眉罔付云溪畔,拍手盈评驿路旁。
《七绝~~十二花》作者月亮云朵朵之上。
(一月~水仙花)玉碗仙姿翠绿昂,琼花妙影暗中香。
凡间不染浮尘土,素雅端庄胜涧芳。
(二月~杏花)艳粉湖边秀色藏,香飘翠幕舞天堂。
幽思昨日红妆举,总笑枝头杏雨芳。
(三月~桃花)晓日春红靓影翔,新妆报喜艳千塘。
娇姿笑问谁柔媚,落画诗章永久香。
(四月~杜鹃花)万里群山媚色扬,霞红遍野醉苍茫。
摘来静赏杯中养,艳卷华轩亮玉窗。
(五月~牡丹)国色仙颜自古香,红尘傲立艳朝阳。
花魁勇斗风霜雨,玉殿兰亭历代昂。
(六月~栀子花)雪白轻盈俏丽香,兰亭曲苑醉蛾妆。
风吹雨打诗词就,墨画娇娆吐艳芳。
(七月~荷花)扇叶凌波独翠航,桃红玉露立河塘。
《渔阳绝句十二法》
《渔阳绝句十二法》我们常说礼有规矩,文有“章法”,那么诗中的“章法”指的是何物呢?其实诗虽短小,五脏俱全,我们可以把诗当作一篇浓缩精炼的文章,而文章中的布局结构,也就是起承转合,指的就是诗的“章法”,也称“谋篇”。
好的“章法”可以使诗的意境一泻千里、流畅自如。
今天笔者为大家介绍的是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编著的《渔洋绝句十二法》。
王士祯,原名王士禛,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
山东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清初杰出诗人、文学家,诗论创“神韵”说,对后世影响十分深远,擅长各体,尤善七绝。
写诗都会用到这些,古代写诗的章法总结:《渔阳绝句十二法》《渔洋绝句十二法》法一:前二句陈述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例1:《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例2王维:高邮雨泊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一二句起兴(秦邮指高邮)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第三句用否定词“不见”转折,第四句紧接第三句,两句间为因果关系。
(秦淮海即秦少游,高邮人)法二:前二句说一事铺垫,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例1:《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余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例2:王士祯: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法三:第三句故作设问或假设,第四句回答。
例1:《落凤坡吊庞士元》沔上风流万古存,鱼梁洲畔向江村。
何如但作鸿冥好,采药相携去鹿门。
例如2:灞桥寄内二首之二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第三句假设,第四句紧接)例如3:罗江驿夜雨前旌已拂鹿头关,风雨勾留不肯闲。
何处行人最愁绝,潺亭亭下水潺潺。
(第三句设问,第四句答之)法四:前二句说今事,第三句追忆往昔,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例1:《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二》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二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二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二辽宁舰【鱼洋绝句法十二】:此法诗中必要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复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则一气奔腾直下矣。
《灞桥寄内二首之一》【清】王士祯长乐坡前雨似尘,少陵原上泪沾巾。
灞桥两岸千条柳,送尽东西渡水人。
【注释】:我们在学鱼洋十二法之三时读过《灞桥寄内二首之二》。
这首也是王士祯寄给妻子的诗。
太华终南万里遥,西来无处不魂销。
闺中若问金钱卜,秋雨秋风过灞桥。
两首诗写于康熙十一年壬子(1672年),据作者《张宜人行述》:“予奉使入蜀时,两丧爱子,宜人病骨支床。
初秋朔日出都,宜人强起门内送予,反袂拭面,意若永诀者。
予途中寄诗,次灞桥再寄诗云云,宜人见之,揽涕而已。
”长乐坡:今西安市灞桥区十里铺街道长乐坡村,位于西安市城东的长乐东路上。
隋文帝杨坚曾在路北侧建长乐宫,并于长乐东路南侧(今华山厂北),建望春亭,亲自命名浐河岸坡名长乐坡(今长乐坡村)。
少陵原:少陵原又作少陵塬,是西安市城区东南方向的一块黄土沉积台地,位于浐河、潏河之间,位置在今西安市长安区杜陵乡、杜曲镇、大兆乡之间,汉代称鸿固原。
后来汉宣帝杜陵建于此,亦称杜陵原,汉宣帝许皇后死后葬在杜陵南,陵墓较小,被称为小陵,因为古代“少”、“小”二字通用,所以就有了少陵原的叫法。
沾巾:化用【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句,表达思妻之情。
渡水人:渡过霸水之人。
指离别之人。
【译文】:长乐坡前细雨飘洒像烟尘,少陵原上我的离泪沾汗巾。
灞桥两岸垂挂的千枝柳条,送尽了灞水上东往西去人。
【手法】:一、全诗脉络:全诗以“雨”、“泪”、“柳”、“人”四个物象为主线,用“似”、“沾”、“送”、“渡”四个动词,加上形容词“尽”,点出内心所想。
二、手法:1、首联对仗:起承两句用对偶手法,“长乐坡”对“少陵原”,地名对地名;“前”对“上”,方位对方位;“雨”对“泪”,名词对名词;“似”对“沾”,动词对动词;“尘”对“巾”,名词对名词。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
摘要:
I.引言
- 介绍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来源和背景
II.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具体内容
- 详述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各个要点
- 阐述王士祯对绝句的贡献和影响
III.渔洋绝句十二法的特点
- 分析渔洋绝句十二法的独特之处
- 探讨其对后世诗歌创作的影响
IV.结论
- 总结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正文:
渔洋绝句十二法是清初诗人王士祯所提出的一种绝句创作方法,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王士祯,字子真,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生于明末清初,是清初杰出的诗人。
他在诗歌创作中,提出了渔洋绝句十二法,旨在规范绝句创作,提升诗歌的艺术价值。
这十二法分别是:意喻、比拟、借景、寓意、用事、设问、对偶、排比、谐谑、色彩、绘声。
这些方法为绝句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使得绝句诗歌更加丰富多彩。
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提出,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许多诗人纷
纷效仿,运用这些方法进行诗歌创作,使得清代诗歌呈现出繁荣的景象。
渔洋绝句十二法在诗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它是清代诗歌创作的重要标志,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总之,渔洋绝句十二法是王士祯在诗歌创作中的一种尝试,它为绝句创作提供了全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后世诗歌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之十辽宁舰【鱼洋绝法十】:此法前三句皆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法五第三句点明今事固不相同。
《夜雨题寒山寺寄西樵礼吉二首之一》【清】王士祯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记过吴枫第几桥。
【注释】:题释:王士祯曾在其晚年撰写的笔记《分甘余话》中写到:“《枫桥绝句》康熙辛丑春,雨中泊舟枫桥,寄先兄西樵二绝句云:「日暮东塘正落潮,孤篷泊处雨潇潇。
疏钟夜火寒山寺,又过吴枫第几桥。
」「枫叶萧条水驿空,离居千里怅难同。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今荏苒五十年矣,西樵下世亦已三十余年,回思往事,为之怃然而叹。
”我就纳闷了。
经查,康熙辛丑年即康熙六十年(公元1721年)。
而据史料记载,王士祯已于1711年入土。
此时,王士祯已作古10年矣。
“康熙辛丑年”到底是王士祯老糊涂了还是网络上的人喝醉酒了?按王士祯所言,写《枫桥绝句》到他写《分甘余话》,“荏苒五十年矣”,则写《枫桥绝句》应为他二十七八岁在任扬州推官时所作,此时应为顺治十八年(1661年)左右。
那一年,王士祯有苏州、无锡一行。
此二诗是王士祯写给哥哥西樵和礼吉的。
第一首写的是夜泊寒山寺的景色和感受,第二首叙述与兄长的离愁。
寒山寺:位于苏州城西古运河畔枫桥古镇,现为苏州市姑苏区,始建于南朝萧梁代天监年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
相传唐代高僧寒山自天台山国清寺来此住持,唐代贞观年间改名为寒山寺,成为吴中名刹。
寒山寺因为唐代诗人张继一首《枫桥夜泊》而名噪一时,无数的诗人墨客均至此题诗作画吟咏。
这是寒山寺和枫桥的位置示意图。
东塘:指太湖的东半部分。
苏州在太湖的东岸。
蓬:船篷。
这里代指船。
吴枫:指苏州。
据说水城苏州共有大小桥梁300多座。
枫桥:寒山寺门前的单孔石拱桥。
因张继的《夜泊枫桥》一诗,枫桥也一跃成为苏州三百余座名桥之首。
【译文】:太阳下山的时候太湖正在落潮,我乘坐的孤舟泊岸处暮雨潇潇。
诗词学习——渔洋十二法(一)
诗词学习——渔洋十二法(一)王渔洋简介:王渔洋,本名王士禛,号渔洋山人,后世人称王渔洋。
幼承家学,早慧聪颖,8岁能诗,12岁能赋,17岁应童子试,郡、邑、提学三试第一,18岁中举,25岁中进士,26岁授扬州推官,累官至刑部尚书。
王渔洋为官45年,在康熙身边做官27年,蒙特旨入翰林,是有清以来由部曹改词臣第一人。
王渔洋既是一位内阁重臣,又是文坛领袖,一生著述36种560余卷,创作诗歌4000余首,首创诗论“神韵说”,被尊为“一代正宗”,清代康熙皇帝精选其诗作300多首编成《御览集》,供随时翻阅。
一、渔洋第一法:花放不见影蕊色新黄若静姝,满园春景醉东吴。
斜阳不照前时影,一径穿波柳断湖。
1、做法: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2、习作:七绝·子鼠(渔阳第一法)老鼠生来使客愁,菩提台上敢偷油。
惶惶不敢过街道,生肖排名在上头。
七绝·居家感冒(渔阳第一法)干咳鼻塞怨天凉,饮酒抽烟喝水忙。
不是吾身沾病毒,居家裹足憋人狂。
二、渔洋第二法:笔落情长东君何故遣黄花,春色犹添驿客霜。
唯仿纳兰书旧语,笔衰纸短话情长。
1、做法: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2、习作:七绝·居家烦(渔阳第二法)花猫玩闹早来音,斗室仍然少悦心。
只想南山篱种菊,红尘远去入山林。
七绝·丑牛(渔阳第二法)四季耕田不得闲,青牛也可过金关。
谁能奋力几蹄废,冬冷皮黄脊背弯。
三、渔洋第三法:江南春色短田园蝶舞绿中藏,恰是江南好景光。
何以娇黄沾絮暖,但知春色亦匆忙。
1、做法: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2、习作:七绝·冬至叹(渔阳第三法)瑟瑟寒风冬至到,阴阳转化盼春风。
何伤路静行人少,却是瘟神尚未终。
七绝·寅虎(渔阳第三法)山林吼啸敢争强,百兽俯臣谁独王。
何以濒危入牢笼,人疯残忍万方伤。
编后语:笔者是一个近体诗词爱好者,现为河北省诗词协会和邯郸市诗词楹联协会会员。
发表作品旨在交流学习,欢迎同为诗词爱好者的老师诗友指导点评!谢谢!声明:诗词习作和书法为笔者自己书写。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
渔洋绝句十二法简介【实用版】目录一、渔洋绝句十二法概述二、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来源与作者简介三、渔洋绝句十二法的主要内容四、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影响与评价五、结语正文一、渔洋绝句十二法概述渔洋绝句十二法,是一种关于绝句创作的理论和方法,由清代著名诗人王士祯(1634—1711)所总结和提出。
他以自己的诗作为例,详细阐述了如何创作出优秀的绝句,共计十二种方法,故称“渔洋绝句十二法”。
二、渔洋绝句十二法的来源与作者简介王士祯,原名士禛,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人称王渔洋,谥文简。
他出生于新城(今山东桓台县),常自称济南人,是清初杰出的诗人。
他博学好古,擅长鉴别书、画、鼎彝等古物,精通金石篆刻。
他的诗歌被誉为一代宗匠,与朱彝尊并称。
他的书法高秀,似晋人。
在康熙时期,他继钱谦益之后主盟诗坛,提出了神韵说,对当时的诗坛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渔洋绝句十二法的主要内容渔洋绝句十二法包括以下十二种方法:1.立意:明确诗句的主题和立意,为全诗定下基调。
2.选材:选择恰当的题材和素材,以表现诗句的主题。
3.构思:合理安排诗句的结构和布局,使诗意连贯。
4.锤炼:精心炼字、炼句,力求简洁、高远。
5.修辞: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增强诗句的表现力。
6.押韵:巧妙运用押韵,使诗句音韵和谐。
7.对仗:注意诗句的对仗和平衡,使诗句更加完美。
8.气象:创造优美的意境,给人以美的享受。
9.情感:表达真挚的情感,以感染读者。
10.格调:保持诗句的格调高雅,避免低俗。
11.章法:遵循诗句的章法,使诗意有条理。
12.境界:追求诗句的境界,使之具有深刻的意义。
四、渔洋绝句十二法的影响与评价渔洋绝句十二法对后世的绝句创作产生了重要影响,被誉为绝句创作的指南。
同时,王士祯的渔洋绝句也被视为清代绝句的代表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然而,也有一些人认为渔洋绝句未能完全摆脱明七子摹古的余习,时人诮之为清秀李于麟。
尽管如此,王士祯的渔洋绝句仍然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地位。
渔洋绝句12法之第二法
渔洋绝句12法之第二法
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我们通过分析下面这首诗来理解第二法:
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
第一二句,很简单地用写景的办法写虎山桥畔松林掩映流水古寺这一件事。
第三句笔锋一转,在一二句的基础上用一转折词“却上”将视点由一二句的“虎山桥畔松林掩映流水” 转到登楼观赏邓尉山上,这就是这一法的要点。
第四句,紧紧地顺着第三句,扣诗题眺字。
创作要点:
一是,一二句说一事,注意第二句和第一句的意思要衔接紧密
二是,第三句用一转折词,将一二句,转到另个方向,第四句要顺着第三句扣主题。
例诗:
结绮临春尽已墟,琼枝璧月怨何如。
惟馀一片青溪水,犹傍南朝江令居。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二
不复黄衫舞马床,更无片段荔支筐。
祗馀今古青山色,留与诗人吊夕阳。
——骊山怀古八首(之七)
关于第二法,就简单分析到这。
渔洋十二法
渔洋十二法:
1、前两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2、前两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3、第三句故作假设或设问之辞,第四句作答。
4、前两句说现在的事,第三句追忆过去,多用「年来」「忆」「记」等词。
5、以前两句说往事,第三句则用「而今」「此日」等词点明今事,以见今昔之感。
6、前两句直赋眼前景,第三句以「好是」「分明」「好到」等词加以作者的评论。
7、一二句就题直起,也是直赋眼前景、心中情;第三句以叙写人事转接,而结句则必由实返虚。
8、前几法都是以第三句为主,此法以第四句为主,用否定词作结;但第三句亦不可轻忽,多用时间状语或转折连词、因果连词与之有一呼应。
9、第四句作诘问,第三句或呼应,或不呼应。
10、前三句都写今事,而第四句则归结到诗人身上,追忆往昔,但不具体说出,自有无限风流蕴藉。
这与第五法第三句点明今事有区别。
11、前三句都是烘托,结句归结到自身,笔力沉雄清健。
12、诗中必有对偶(但不一定对仗),或一二句对,或三四句对,或在句中对。
既用对偶,也有领起或总结,诗中胎息一气奔腾直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诗创造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上) 古诗创作手法鉴赏《渔洋十二法》(上)辽宁舰根据一些同学的提议,今天,我们开始学习王渔阳的“绝句十二法”的手法。
王士祯(1634—1711),字子真,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
原名王士禛,雍正皇帝继位后,为避“胤禛”讳,称为王士正。
到乾隆三十九年,乾隆皇帝下诏改为王士祯。
新城(今桓台县)人,常自称济南人。
1624年,明朝灭亡时,他年仅十岁,没有太多的历史宿帐和感情包袱。
而作为一个读书人,他又必须把个人的前途和新的清王朝联系在一起。
所以他的感情很复杂:他的历代祖先在明朝都是高官,既有对明王朝的怀念;而因为清朝对他的栽培和重用,又有对清王朝的报效之心。
这两种感情,在他的诗中交集反映出来。
王士祯出生在一个世代官宦家庭。
他五岁入家塾读书。
六七岁的时候读《诗经》,顺治十五年(1658),王士祯22岁中进士,后升迁至刑部尚书的高位,文名渐著。
顺治十六年选为扬州推官,其诗受到诗坛盟主钱谦益的称赞,并希望他代已而起,主持风雅。
钱谦益去世后,王士祯真成为一代正宗。
王士祯是清初诗坛上“神韵说”的倡导者。
后人所辑《带经堂诗话》,反映了他的论诗主张。
王士祯论诗以“神韵”为宗,而其渊源则本于司空图和严羽。
他鼓吹“妙悟”、“兴趣”,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为诗的最高境界。
强调淡远的意境和含蓄的语言。
最能体现王士祯“神韵说”理论,并且写得好的是他的七言绝句。
《渔洋绝句十二法》原名《七绝12种作法》,源自深圳大学文学院副教授徐晋如《大学诗词写作教程》第八章。
在这一章,徐晋如写道:“大抵七言绝句章法只在一、二句正说,三、四句转折,并不像律诗一样有明显的起承转合。
短短四句,要做到婉曲回环,就往往以第三句为主,而以第四句承接之。
亦有以第三句为辅翼,第四句转折者。
绝句要诗绝意不绝,渔洋的处理方式就是结句大都宕开一笔,仅就情景加以渲染勾勒,绝不直接说出主题,而把联想的空间留给读者。
即所谓神韵之法。
”【渔洋绝法一】: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访纪伯紫隐居》【清】王士祯闲踏春泥著屐来,烟波百曲孝侯台。
柴门径僻少人迹,门外野棠花乱开。
【注释】:清顺治十八年(1661)春,王渔洋赴江宁(南京),访友浏览,即事賦诗,著有《白门集》。
这期间结交了不少布衣朋友,其中也有明代遗民纪映钟。
这首诗就是写拜访纪映钟的。
描述了纪映钟住处的清幽僻静。
诗外之意是赞扬纪映钟的清高。
纪伯紫:纪映钟(1609~1681)明末清初诗人。
字伯紫,又作伯子、蘖子,号戆叟,自称钟山逸老,江南上元(今江苏南京)人。
崇祯朝诸生,崇祯时,曾主金陵复社事。
明亡后,弃诸生,躬耕养母。
阉党遗孽马士英、阮大铖擅权南京弘光小朝廷,纪映钟发动复社同志进行回击。
由陈贞慧、吴应箕、顾杲等草《留都防乱揭》揭发马士英、阮大铖作为魏忠贤“阉党”祸乱朝政的卑鄙无耻的丑恶嘴脸。
后弃去,入天台山为僧,复舍去。
晚客于龚鼎孳处十年。
龚死后南归,移家仪真,卒于斯。
著有《戆叟诗钞》四卷。
闲:悠闲。
闲踏,信步。
著:穿着。
屐:木制拖鞋。
今音读(jī)木屐,古入声十一陌部,读(j ì),音同记。
曲:弯曲,此处作缭绕解。
孝侯台:周处台(又称孝侯台)。
1700多年前,江苏出了传奇人物,名叫周处。
宜兴人将他与南山之虎、长桥之蛟合称为“三害”。
为了给乡亲们除害,周处杀虎斩蛟,悔过自新,成了东吴时期的一代名相。
后人为了纪念他,在他出任东观左丞时读过书的地方建了一座“周处读书台”(也叫孝侯台)。
南京明城墙武定门段曾发现一处遗址,明城墙研究权威杨国庆认为该遗址应该是东吴时建的,就是孝侯台。
僻:偏僻。
野棠:野海棠。
乱:此处指野海棠花开得很烂漫。
【译文】:穿木屐踏春泥信步而來,烟波曲折掩映周孝侯台。
柴门路径偏僻很少人迹,门外的野棠花恣意乱開。
我们来看看王渔阳是怎样写这首诗的:【手法】:一、全诗脉络:先看绿箭头:首句以“闲”“来”间接扣题“访”,表明来访的心情;次句以“烟波”承首句的“春”;第三句以“僻”接“孝侯台”,孝侯台建在金陵明城墙武定门段,说明“纪伯紫隐居”在城外,能看见“烟波百曲孝侯台”,必为城外远处回望,所以偏僻。
第四句以“门外”接“柴门”,以“花”接“人迹”,是访者正常心理:来访首先关注的是主人在不在家,当然先看门;然后再看到门外的海棠花。
再看红箭头:全诗句句不离“隐居”:首句的“泥”、次句的“孝侯台”、第三句的“少人迹”,第四句的“花乱开”,无不说明纪伯紫的居所在远离城市的偏僻之处,而且是少有人来的。
全诗只写来访所见景色,从头至尾,既无交代是否见到隐居者,也没对隐居者作任何描述。
但由“僻”、“少”、“乱”三个形容词烘托出隐居者闲逸、清高的情趣,也回应了第一字“闲”。
这就是王士祯“神韵”的妙处,即令人“妙悟”,以“不着一字,尽得风流”。
二、句法:起句“”,以“赋”法点明时间(春泥)、心情(闲)、方式:走路(踏春、著屐)。
七个字,一个形容词,三个动词,三个名词,把一幅悠闲的春游图简洁、形象地呈现在读者眼前。
首字形容词“闲”,是统领全篇的关键字,为全诗定了调。
这个“闲”,指的是心态,与“隐”呼应。
承句“”,同样是赋法。
此句是路中回眸所见景色。
只用了一个动词“曲”,就描画出一个被烟波环绕着的孝侯台的缥缈画面。
而此句,也是为转句作好了铺垫。
这个画面,说明纪映钟幽居之处在江宁明城墙武定门外的某一个地方。
所以可以在烟波缭绕处看到孝侯台,这也是对题目“隐居”的烘托。
请特别留意:转句“”,整句可以译为:“主人的住处关着柴门,小路偏僻不热闹,没有多少人迹”。
“僻”,就是“不热闹”;“少”表示的是“没有多少”。
“不”、“没有”是什么性质的词?是否定词。
而否定词组成的句子就是否定句。
【渔洋绝法一】:前二句或赋陈,或起兴,或议论,第三句以否定词转接。
王渔阳绝句第一法的特征,就是使用否定句型来实现“转”的作用。
纪映钟住处用的是柴门,说明主人生活俭朴,径僻说明地点偏僻,主人深居简出。
合句“。
”则以野海棠花恣意盛开来反衬“少人迹”,暗喻纪映钟的清高情怀。
在这一法中,这首是特别的。
所以我专门举这首来说明。
后面我再发几首用这一法的其他渔洋的诗,大家对比一下。
谋篇的整体来看,前两句为一节,用“赋陈”法,描写“访”的过程;后两句为一节,以否定句式,以景兴情,借以抒发对隐居者情操的赞叹。
王渔洋类似这种手法的还有:《高邮雨泊》寒雨秦邮夜泊船,南湖新涨水连天。
风流不见秦淮海,寂寞人间五百年。
《瓜洲渡江二首(之二)》扬子桥头鸡未鸣,瓜洲城外日东生。
风波不惮西津渡,一见金焦双眼明。
《题沈朗倩石崖秋柳小景》宫柳烟含六代愁,丝丝畏见冶城秋。
无情画里逢摇落,一夜西风满石头。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六》青溪水木最清华,王谢乌衣六代夸。
不奈更寻江总宅,寒烟已失段侯家。
《秦淮杂诗十四首之七》当年赐第有辉光,开国中山异姓王。
莫问万春园旧事,朱门草没大功坊。
《大风渡江三首之二》红襟双燕掠波轻,夹岸飞花细浪生。
南北船过不得语,风帆一霎翦江行。
《竹公溪二首之一》漏天未放十分晴,处处江村有笛声。
水远山长听不足,竹郎祠下竹鸡鸣。
《江行望乌尤山》墨鱼吹浪一江浮,尔雅台荒古木秋。
碧水丹山留不得,风帆回首别乌尤。
《宋陵》洛水邙山饱废兴,宋家幽寝閟鱼灯。
奉香不见临安使,白日茫茫下七陵。
请大家自行分析转句的“否定词”是哪个?对于初学者,渔洋十二法是可以模仿的具体模式。
希望大家都试试。
今天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
【渔洋绝法二】:前二句说一事,第三句以转折连词承接。
《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清】王士祯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注释】:虎山:位于江苏省苏州吴中区光福镇,春秋时期,吴王阖阂(hèhài,音同贺害)曾在虎山圈地养虎,饲养人员聚居的地方遂名虎溪。
吴国灭亡后,养虎事业也随之衰败。
擅胜阁:虎山山巅原有东岳庙,宋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建,明万历四年(1576年)毁。
清康熙十年(1671年)重建。
东岳殿前筑有擅胜阁。
文革初期,殿宇全部拆除。
1992年,村民自发复建殿宇三间。
2011年,村民再集资,原址重建为岱真道院。
眺:远望。
以:因为。
阻:阻碍。
往:去。
此处作“看不见”解。
光福:吴中区境内历史悠久的古镇,在苏州城西约28公里的太湖之滨,是享有“湖光山色、洞天福地”之美誉。
50年代初,我国考古学家在当地虎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遗址,证明早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此繁衍生息了。
萧梁大同年间(535—546年),有顾氏舍宅为寺,取名光福,从此得名,沿用至今。
此处指与虎山擅胜阁相望的光福塔。
虎山桥:虎山脚下的虎山桥是光福通向东渚、镇湖的陆上必由之路,太湖水从西崦湖经过虎山桥流向木渎、苏城,它是水源的枢纽。
据文献记载:光福每年年初梅花绽放之际,人们都坐船经虎山桥至我国梅花基地之一的“香雪海”、“玄墓山”、“潭东”一带观赏。
却:在这里作连词,表示转折,相当于“但”、“但是”、“可是”。
邓尉:即邓尉山,在苏州城西南三十公里,以“香雪海”闻名,是中国著名的赏梅胜地,其地因东汉开国功臣邓禹得名。
【译文】:《虎山擅胜阁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清】王士祯虎山桥畔尽层松,掩映寒流古寺红。
却上重楼看邓尉,太湖西去雨蒙蒙。
虎山桥边尽是层层叠叠的青松,掩映着寒流下古寺墙壁的褐红。
但登上檀胜阁重楼远眺邓尉山,只能看到西去太湖的细雨蒙蒙。
【写作背景】:根据台湾輔仁大学中文所博士,散文作家黃雅歆先生整理的王士祯年谱(引自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第十七卷第二期载《山水有神韻—王士禎的山水詩(上):遊歷與山水》):王士祯于清顺治27年至康熙4年(王士祯27—32岁)期间,任扬州推官。
在此期间,王士祯所留下的山水詩数量颇多,在內容上包含了大量的山水怀古、寄赠,以及最能体现神韵诗论的山水记游、即目等山水詩。
在风格上,则以云淡风轻,清丽悠远贯穿其作(黃雅歆《山水有神韵》)。
推官:官职名,自唐朝开设,各朝代一直沿用。
清初沿明制,于各府设推官及挂衔推官,其职位大约相当于现时的地市级中级法院院长,并兼审计局长。
顺治三年罢挂职衔推官。
康熙六年废除推官。
此诗应是写于王士祯到任后的第二年春(时年28岁),他至苏州,过无锡,登惠山。
我们看几张图,这些图均来自网络。
这是此诗的方位地形图。
图上的“虎山道院”,原名东岳庙,庙前就是“滕胜阁”。
过虎山桥,对面是光福塔。
往西则是西崦湖,其四周有虎山、龟山、铜坑山、邓尉山、安山。
往西出铜坑港便是烟波浩渺的太湖。
这是明代杰出书画家沈周(1427~1509)所画《游西山图》的局部,右面画的是虎山,左面的塔就是光福塔。
此为虎山与邓尉山地图。
看着这三幅图,我们就能比较形象地去理解王士祯这首诗。
【手法】:一、题解:此诗的题目比较长,但很清晰地表达了写诗的背景和诗的主题:背景:“虎山擅胜阁”,说明此诗的地点;主题:“眺光福以雨阻不得往”,说明登擅胜阁的目的是想远眺邓尉山,却因为下雨而不能如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