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1节_跨国公司的进入战略[2011修订]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优点 能够在对外直接投资受到限 制的国家中,获得全过程的 技术、技能的回报; 政治和经济风险小
缺点 无形中树立竞争对手 缺乏长期的市场形象
3. 技术授权
是一项协议,协议规定在某一特定时间内,许可方把无形资产授 予另一个实体,从中收取一定的许可使用费。 无形资产包括,专利、发明、配方、程序、设计、版权和商标等。
技术授权的一种特殊形式。 特许方不仅向接受方出售无形资产(多为商标),而且也坚持要求 接受方同意遵守严格的经营规则,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优点: 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以相对低的成本和风险 很快地树立起全球性的 形象
缺点: 缺乏对质量的控制 不能进行全球战略协同
5. FDI方式
东道国环境因素
政府贸易、投资政策,经济规模,经济活力,社会化相近性
母国因素
母国市场规模,母国市场竞争结构,母国生产成本
产品因素
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售前、售后服务,产品改良要求
企业资源和企业家精神
经营资源丰富、企业家积极性——选择空间大
三、选择一个进入模式
1.核心竞争力与进入模式
(1)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性专有技术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对特有的技术性专有技术的控制基 础之上——应尽量避免技术授权与合资经营方式。设立全资 子公司是最好的选择。 但如果技术优势为暂时的——可以采取技术授权方式
一、基本进入决策
1.要不要开拓国际市场?
开拓海外市场的动机: 国内市场已经成熟,增长和利润空间有限; 国内市场狭小; 回收在国内进行的大规模投资; 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国内市场被寡头垄断
2.选择产品:拿什么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选择在国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产品开拓国际市 场。 向东道国市场提供适宜的产品(跨国公司在外 国市场能够创造的价值)
--获得对其技术的全球认同;将技术塑造成行业的主导设计
(2)核心竞争力来自管理性专有技术
wenku.baidu.com
当有价值的资产是企业品牌时,可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品 牌受有关商标的国际法严格保护。 为便于控制,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与子公司混合的方式— —既可以是合资的,也可以是全资的,多数公司合资形式。
2.降低成本压力与进入模式
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多数企业采用出 口与全资子公司相结合的方式。选择要素 条件最佳的区位从事制造活动,然后出口 到世界其他的国家(实现经验曲线和区位 经济)。
在不同国家设立全资销售子公司,负责监 督在某一特定国家中的分销情况。
四、新创还是并购
概念:在一个国家创立全资子公司,既可以 白手起家建立一个分支机构(新创战略), 也可以在目标市场并购一家企业。
案例:安利公司在中国的经历
安利公司是美国的一家传销公司,专事销售各种各样的家用器具和个人用 产品。 1995年进入中国。紧随雅芳。为树立强有力的形象,选择了大规模进入的 方式,迅速超过竞争对手(雅芳和玫琳凯)而成为中国最大的传销商。 1997年销售额达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 至1998年初,公司在37个城市同8万名配送商签订了合约。在广州设有工 厂,计划在上海投资3000万美元建第二家工厂。 始料未及——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传销禁止令。 中国政府担心:传销方式在中国国土上产生“神秘帮派,秘密社团,迷信 团体和流氓行为”。安利在中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模仿者,其中有很多欺 诈性企业和假冒伪劣厂商。 经过中美贸易谈判,中国允许安利、雅芳和玫琳凯通过零售渠道销售它们 的产品。
合作伙伴间冲突 沟通与管理问题 不完全控制,难以实 不 施 全球战略协同 利
——竞购;对并购后的价值创造过于 乐观(傲慢假说)
融合问题(文化冲突),沟通 与协调问题 缺乏并购前的严密的审查
高投资成本与风险 建立新商业关系 周期长
资料来源:Douglas, S.P. and C.S.Craig,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McGraw-Hill, 1995.
新创还是并购?
当企业要进入成熟市场(已有运营良好企业),而且全球 竞争对手也有兴趣进入的市场,并购是较好的选择; 当目标市场没有可值得并购的企业时,新创是唯一的模式。 当企业竞争优势的基础在于组织内在的能力、技能、规程 和文化,那么即使存在现成的企业,新创仍然是一个进入 的好方式。 并购的目的:作为发展战略的并购还是业界重组型并购。
大规模进入,将改变竞争领域并引发一系列变化。 要努力识别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做出 的反应。 大规模进入比小规模进入,更有可能获得先入者 优势:需求先占,规模经济,转移成本。
但还要注意成本与风险的平衡。有时,战略上的无灵活 性也有价值,军事上的背水一战或绝以死战。
(2)小规模进入的优点与缺陷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进入决策与 战略联盟
讨论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 进入决策——有关进入哪个外国市场、什么时候进入以及
以什么样的规模进入的决策;
进入模式及其选择——出口,许可转让,特许专营,合
资企业,全资子公司
战略联盟——联盟的优缺点,联盟的运作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进入决策
1. 进入决策
2. 选择产品 3. 选择国家 4. 选择进入时机 5.选择进入规模 6.选择进入方式 7. 当地市场扩张战略
近20年来,跨国并购的数量快速增长。在过 去的10年中,所有对外直接流入量中,有 50%~80%是以兼并或并购形式进行的。
合 资
节约经营资源 分散风险 有 获得有关当地市场的 利 专门知识,同当地流通 业者建立关系 有时为唯一的进入方 式
收 购
快速进入 抢占先机 低风险
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益、成本、风险之间 取得平衡,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政局稳定、 有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无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率、 无日趋严重的私营部门债务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最不利的是混合经济或计划经济且政治不稳定的发 展中国家
4.选择进入时机(timing of entry)
优点
-在有限暴露的情况下学习外国市场知识; -为后期的大规模进入以及选择最佳进入方式,做好信息准 备; ※ 可以减少进入风险。
缺点
-承诺不足,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无法享受先入者或早来者优势
第二节 选择一个进入模式
一、基本进入模式
出口方式:间接出口,直接出口 基于契约的进入方式:交钥匙工程,技术许 可,特许经营 采取FDI方式——独资公司,合资企业,收购
法律风险:
法律体系对违反合同或侵犯财产权不能提供有力的保护时,贸易伙伴违 反合同或剥夺财产权的可能性高。 案例:1970年代,印度政府规定所有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印度必须与印度企 业合资。IBM和可口可乐结束了在印度的投资。
结论: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在外国从事商务活动相关的成本和风险,在 经济发达国家和政治稳定民主国家较低,而在 不发达国家和政治不稳定国家较高。 然而,潜在的经营收益与国家当前的经济发 展水平或政治稳定状况相关性较低;相反,与 未来的经济增长相关性较高。经济增长显然是 自由市场制度和一国增长能力(欠发达程度) 的函数。
5. 选择进入规模
(1)大规模进入与战略承诺(strategic commitments)
决定大规模的进入,是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一种 战略承诺:一项有长期影响而又很难逆转的决策。
--积极影响:对顾客有吸引力(意味着长期经营);竞争对 手企业三思而行。 --消极影响:引发当地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性反应;影响向 其他市场的扩张,从而限制企业战略的灵活性。
经济因素:
最重要的变量是一国经济的复杂性。
法律因素:
严格的和不健全的,均提高商务成本。
(3)风险
政治风险:
政治不稳定,如社会动乱、骚乱,经历过或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的国家。 表现为罢工、示威、恐怖活动和犯罪冲突等;没收外国企业的财产
经济风险:
缺乏对经济的良好管理,使商务环境聚变。 管理不当的可预见的指标:一是通货膨胀,二是企业和政府的债务水平。
(1)收益——长期项目利润
市场规模:(人口规模) 消费者现有财富:(现实购买力) 可能的未来财富:(潜在购买力) 收入的分配:均衡还是不均衡
一国未来经济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体制(自由市场体制),二是国 家增长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不发达国家更强)。
(2)成本
政治因素:
需要收买政治势力取得政府对商务活动的许可
1. 出口方式
优点: 节省海外经营所需的巨 大成本 获得区位经济和经验曲 线经济 缺点: 不能有效利用低成本区位 承担高交通费用 遭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与当地营销机构之间的问题
2.交钥匙工程
承包商同意把工程所有的细节都移交给外国客户,包括对经营人员的培训。 广泛存在于化工、医药、炼油和金属加工行业(采用复杂而昂贵的生产技术)。
优点: 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适合资金短缺的企业。 可以进入有投资壁垒的外国市场 适合于具有有应用价值的无形资 产、却不想去开发价值的企业。
缺点: 缺乏对技术的控制 不能严密控制企业战略所需的 各项活动 不能实现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 经济 不能进行全球战略协同
4. 特许经营
——先入者优势和先入者劣势之间的权衡
(1)先入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s)
概念:因比竞争对手企业率先进入而获得的各种优势。也称 第一进入者优势。 通过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抢先阻止竞争对手和赢得需求 的能力; 通过扩大市场销量,实现经验曲线,获得成本优势的能 力——形成进入壁垒; 创造转换成本,把消费者牢牢地捆绑在它们所提供的产品 和服务上的能力。
(2)先入者劣势——第一进入者劣势 (first-mover disadvanteges)
概念:先入者必须承担而后来者可以避免的成本——也叫 开拓成本(pioneering costs)。
由于不了解外国经营环境而犯一些大的错误导致经营失败的成本; 促销和建立产品供给的成本,其中包括对消费者的培训费用。当东 道国消费者不熟悉产品时,促销成本更大。 如肯德基把美国风味的快餐食品带入中国,麦当劳作为后来者却 利用了中国市场。 规则的变化,可降低先入者的投资价值。管理规则未定型的国家中 常见。
(2)全资子公司
企业拥有100%的股权。 优点: 保护技术 能够开展全球战略 协同 能够实现区位经济 和经验曲线经济 缺点: 高成本和风险
二、影响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
东道国市场因素
大规模市场——FDI(销售性子公司,当地生产)
东道国生产因素
基础设施水平,生产要素的质、量与费用,产业集聚水平
表 各种进入模式的比较
新创 所需时间 市场进入的难易度 经营支配力 资金负担 营销力 ×× 开始花费时间长 × 难 ○ 100% ×× 组建经营阵容难 ×× 开始时赤字 ×× 开始时赤字 M&A 合资 委托加工及合作(联盟)
× 寻找并购对象花费时 × 寻找合资伙伴花费时 × 寻找伙伴企业花费时 间 间 间 ○ 迅速、容易 △ 比较容易 △ 比较容易 ○ 100% ○ 继承经营陈容 ×× 投资额大 ○ 获得现有设备 × 难以平衡同合作伙伴 ×× 被伙伴企业主导 的力量对比 △ 投资额中等 △ 要使用现有设备 ○ 负担相对小 △ 可部分使用对方设备 △ 可利用对方的渠道 ×× 技术转移困难,容 易发生品质问题 △ 可实现技术互补 ×× 技术泄露
在国内市场围绕产品开发、产品制造、流通渠道、营销等活动积 累丰富的经验和特殊优势。
提供在东道国尚未普及的产品、当地竞争压力不大, 可提升企业提供的价值,高价值可转化为高价格以及更快地扩 大销售规模。
3. 选择国家——进入哪个外国市场?
选择国家的依据:综合吸引力
——作为市场或投资场所的吸引力。
取决于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长期项目收益与成 本、风险之间的平衡。
合资 独资 收购
(1)合资公司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共同出资而成立的企业。
优点:
缺点:
可以利用当地合伙者的知 识 共同承担开发成本和风险 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在某 些国家为惟一可行的进入 方式)
缺乏对技术的控制 不能进行全球战略协同 常因利害关系而发生对战 略和目标控制权的冲突和 矛盾
新创
容易移植核心能力 引入最新技术 选择最佳区位 全球一体化生产 提高运营效率
(买下的是生产已知收入和利润流的一系 列资产)
不仅获得有形资产,还可获得 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工厂、流通渠道、客户服务 系统等; ——无形资产:现成的管理队伍和管理知 识、品牌和社会认知度
减弱竞争 为并购支付过高的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