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第1节_跨国公司的进入战略[2011修订]
第5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国际战略 通过全球范围 的技术扩散和 战略的 适应性调整利 侧重点 用母公司的知 识和能力 核心技能集中 资源和 在母公司, 在母公司,其 能力的 它分权给国外 配置 子公司
多国战略 依靠企业家的 开拓能力, 开拓能力,提 高东道国子公 司的自主经营 灵活性, 灵活性,适应 不同国家差异 国外子公司分 权管理, 权管理,实行 适当自给自足 经营
经济环境 Economic 行业、 行业、 企业环 境
宏观经济政策、 宏观经济政策、经济基础结 国家经济形势、 构、国家经济形势、经济发 展水平、城市化程度、 展水平、城市化程度、储蓄 与信贷、消费结构、 与信贷、消费结构、收入水 平、人口变化
政治环境 Political
国际关系、政治干预、 国际关系、政治干预、方针 政策、政治局势、 政策、政治局势、国体与政 体
潜在竞争者 进入能力
供应商议 价能力
行业内竞争 者现在的竞 争能力
消费者议 价能力
替代品的 替代能力
三、SWOT分析模型 分析模型 SWOT分析法,20世纪 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 分析法, 世纪 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的管理学 分析法 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 教授韦里克提出,经常被用于企业战略制定、竞争对手分析。 SWOT 分 析 代 表 分 析 企 业 优 势 ( Strength ) 、 劣 势 (Weakness)、机会(Opportunity)和威胁(Threats)。 ) 机会( )和威胁( ) SWOT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 分析实际上是将对企业内外部条件各方面内容进行综 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 合和概括,进而分析组织的优劣势、面临的机会和威胁的一 种方法。 通过SWOT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集中在 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集中在 种方法。 通过 分析可以帮助企业把资源和行动集中 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自己的强项和有最多机会的地方。
跨国公司进入战略ppt课件

6
(2)成本
政治因素:
需要收买政治势力取得政府对商务活动的许可
经济因素:
最重要的变量是一国经济的复杂性。
法律因素:
严格的和不健全的,均提高商务成本。
7
(3)风险
政治风险:
道国消费者不熟悉产品时,促销成本更大。 如肯德基把美国风味的快餐食品带入中国,麦当劳作为后来者却
利用了中国市场。 规则的变化,可降低先入者的投资价值。管理规则未定型的国家中
常见。
12
案例:安利公司在中国的经历
安利公司是美国的一家传销公司,专事销售各种各样的家用器具和个人用 产品。
1995年进入中国。紧随雅芳。为树立强有力的形象,选择了大规模进入的 方式,迅速超过竞争对手(雅芳和玫琳凯)而成为中国最大的传销商。 1997年销售额达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
政治不稳定,如社会动乱、骚乱,经历过或发生的可能性较高的国家。 表现为罢工、示威、恐怖活动和犯罪冲突等;没收外国企业的财产
经济风险:
缺乏对经济的良好管理,使商务环境聚变。 管理不当的可预见的指标:一是通货膨胀,二是企业和政府的债务水平。
法律风险:
法律体系对违反合同或侵犯财产权不能提供有力的保护时,贸易伙伴违 反合同或剥夺财产权的可能性高。 案例:1970年代,印度政府规定所有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印度必须与印度企 业合资。IBM和可口可乐结束了在印度的投资。
创造转换成本,把消费者牢牢地捆绑在它们所提供的产品
和服务上的能力。
11
(2)先入者劣势——第一进入者劣势 (first-mover disadvanteges)
企业战略管理第五章跨国经营战略ppt课件

类型:A、独占许可:指许可方给予被许可方在规定地区、 规定期限内有权制造、使用和销售某项技术产品的独占 权或垄断权,而技术许可方及任何第三者都不得在这个 规定地区内制造、使用或销售该技术产品。
B、排他许可。指技术许可方和被许可方在规定的地区内 有制造、使用和销售的权利,但许可方不得将此种权利 给予第三者。
* 企业可以以极小的风险抓住机会在国外取得厚利。
* 最后可能将国外的制造商全部买下来。
07.02.2020
22
出口和许可证的对比
方式 出口
许可 证
贸易
概念
优点
缺点
间接出口: 间接出口开展国际业务不增 对中间商控制力低
中间商出口 加固定资产投资,风险小 信息反馈慢
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利于有效控制,保 受贸易壁垒影响大
2、合同进入方式:
合同进入方式: 是一个国际化经营的企业与目标国家的 法人之间在转让技术、工艺等方面订立的长期的、自始 至终的、非投资性的合作合同。
合同进入方式和出口进入方式的区别是: 前者主要输出 的是技术和工艺,尽管它可能会开辟产品出口的机会。 与投资进入方式的区别是,它不对目标国家投资。
B、通过大型贸易公司出口
C、通过各种出口管理公司出口
D、 “搭便车”出口
(2)直接出口:是指企业把产品直接卖给国外的客户 或最终用户,而不是通过国内的中间商转卖给国外顾 客。A、企业驻外办事处
B、建立国外销售子公司
C、直接卖给最终用户
D、国内出口部
07.02.2020
16
* 它赋予国际化经营企业在目标国家管理一个厂日 常运行的权力,而由国外企业提供所需的资本;
国际投资第五章 跨国公司_

(四)生产经营跨国化 生产经营跨国化是跨国公司最基本的特征。许多国内企业
也可能有涉外活动或业务,但跨国公司与这些国内企业相比, 有着很大的区别。
(五)技术内部化
跨国公司大部分是凭借技术优势起家并获得快速发展的。 市场的不完全性,无论是来自市场本身固有缺陷还是政府人 为的管理、干预措施形成的障碍,都使跨国公司为了自身利 益,在通过外部市场,公开出售技术商品的同时,更偏爱通 过内部市场,把不愿或不能进行公开登记出售的技术、技能 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在公司内部实行有偿转让。
(三)运行机制开放化 国内企业通常把营运过程的所有阶段,包括研究开发、投
资建厂、生产制造、销售产品,放在国内进行,至多只是把 最后的销售产品阶段部分放在海外进行,其运行机制基本上 是内向的、封闭型的。由于跨国公司以整个世界为自己的活 动舞台,所以它们通常把营运过程的所有阶段都部分或全部 放在海外进行,其运行机制基本上是外向、全球战略的关键在于实行“公司内部一体
化”。这一原则要求实行高度的管理体制,即以母公司为中 心,把遍布世界各地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统一为一个整体。 所有国内外的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经营活动都必须服从总公 司的利益,在总公司的统一指挥下,遵循一个共同的战略, 合理利用人力和财力资源,实现全球性的经营活动。
(二)跨国公司的缓慢发展(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两次世界大战使一些欧洲国家经济受到严重破坏,1929至 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又使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受到沉重打 击。这些使得资本主义国家之间争夺国际商品市场和投资领 域的斗争更加激烈,也促使跨国公司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一方面跨国公司的力量分布发生了变化,在主要资本主义 国家跨国公司总体上处于缓慢发展的同时,美国跨国公司却 取得了很大发展,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展开激烈 竞争;另一方面跨国公司向外扩张的动因也发生了变化,除 利用技术优势占领市场外,还欲对殖民地半殖民地加强控制 和掠夺。当时,英国的对外投资有70%流向了印度、澳大利 亚、加拿大等殖民地以及拉丁美洲和其他落后地区。
跨国公司的经营战略课件

内部管理一体化:跨国公司通过制定统 一的管理制度和流程,实现全球范围内 的内部管理一体化。
多元化经营:跨国公司经营的业务领域 通常涵盖多个行业或市场,以实现风险 的分散和资源的优化配置。
特点
国际化经营:跨国公司通过在不同的国 家或地区设立分支机构或子公司,实现 了经营的国际化。
跨国公司发展历程
01
集中化战略
专注于某一特定市场或产品领域,以获取竞争优势。此方式可提高 专业性和效率,但可能错失其他市场机会。
一体化战略
通过整合全球范围内的资源、生产、研发等,实现协同效应。此方 式可提升整体竞争力,但管理复杂度较高。
本土化战略
产品本土化
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和特点,对产品进行定制化设计。此方式可提 高产品适应性和竞争力,但可能增加研发和生产成本。
经济政策 东道国的经济政策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和产业政策等, 将对跨国公司的经营成本、融资条件和市场竞争产生影响。
跨国公司经营的文化环境
价值观差异
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价值观差异, 跨国公司需要尊重当地文化,建 立文化敏感性,避免文化冲突 对 经营活动产生负面影响。
消费习惯
了解东道国的消费习惯和市场需求, 有助于跨国公司开发适合当地市场 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竞争力。
制定明确的战略目标
明确公司的长期发展战略和阶 段性目标,确保公司上下对目 标有充分的理解和认同。
创新与研发
持续投入创新和研发,提升公 司的核心竞争力和市场地位。
培养国际化人才
重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 打造具备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 通能力的团队。
THANKS
感谢观看
商务礼仪
遵循东道国的商务礼仪,有助于跨 国公司建立和维护与当地合作伙伴 的良好关系,促进业务顺利开展。
第五章 跨国公司进入模式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进入模式概述 第二节 跨国并购
3
第一节 进入模式和考虑因素
一 出口 进入模式 出口可分为间接出口和直接出口两种方式。 (一)间接出口。间接出口是指企业使用本国的中间 商或贸易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此时公司只与本国中 间人交易,不需要对国外市场有任何研究和投资。 (二)直接出口 直接出口是指不使用本国中间商,但可以使用目标国家 的中间商来从事产品的出口。总体上,出口进入模式 对外国市场的渗透是有限的。
21
4.制定在东道国的中长期营销目标 从试验性出口阶段转入正式出口阶段,出口成 为公司经营中的重要部分时,需要制定目标国 的中长期营销目标。 确信为大的潜在市场:将市场开发成本当作先 行投资; 注重中长期利益:销售量、市场份额比短期利 润更为重要。
22
5、进入方式的选择 出口方式:基于契约的进入方式;采取FDI方式 影响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 1、东道国市场因素 大规模市场FDI(销售性子公司,当地生产) 2、东道国生产因素 基础设施水平,生产要素质、量与费用 3、东道国环境因素 政府贸易、投资政策,经济规模,经济活力,社 会文化性 4、母国因素:母国市场规模,母国市场竞争结构,本国生产成本 5、产品因素: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售前、售后服务,产品改良要求 6、企业资源和企业家精神 经营资源丰富、企业家积极性——选择 空间大
18
不足: 1.价值评估困难。主要原因有三:(1)不同的国家有 不同的会计准则。(2)有关国外市场的信息难于搜集, 可靠性也差,估值困难。(3)企业无形资产如商誉, 其价值评估也比较困难。 2.被收购企业与收购企业在经营思想、管理制度和方 法上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当投资企业缺乏合格且胜任 的管理人员时,可能无法对被收购企业实行真正的经营 控制,甚至造成兼并失败。 3.适应成本和信任成本,适应成本的产生是由于被收 购企业的产品、工艺、技术、规模以及地理位置等可能 同收购企业的意图不太符合,如对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 支付建立信任所需要的成本。
5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基本战略

用一种清晰的、激动人心的文字来表达:愿景会成为一种 激励的手段;它能创造出众人一体的感觉,孕育出无限 的创造力。
2.3.1 愿景
(三)建立企业愿景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
1
2
3
4
宏伟
振奋
清晰
可达
2.2、组织使命的内容 一个组织的使命表述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即愿
景;核心价值与行为标准;主要目标和目的(实践中, 使命和愿景经常混为一谈)
2.3、定义组织使命时应当考虑的问题
我们的业务是什么? 它将会怎样变化? 我们希望它怎样?
20世纪50年代, IBM公司是 打字机的市场领导者之一
它对自己业务的定义是: “提供信息存储和处理的方 法”,为以后进入计算机、 软件、办公系统奠定了基础
案例:著名公司愿景
从质和量的角度陈述 沃尔玛(1990年):到2000年成为1250亿美元的公司 索尼( 50年代):成为在世界范围内改变人们认为日本产品质
量差的看法的最知名的公司 波音(1950年):成为世界商业飞机的主角并将世界带入喷气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基本战略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总述
战略:源于军事,早期指有关战斗的谋划,这 里指旨在达成一项或多项长远目标的全局谋划。
俺们就是 靠这个吃 饭的!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战略管理总述
初始含义: 《孙子兵法》:兵者,
• 企业管理中的战略: 战略是一组决策和行动,
国之大事。生死之地, 它决定了企业的长期绩
买一件新衣服
例:英国航空公司与战略名词
愿景(Vision):领航全球 使命(Mission):努力成为航空业最成功的企业 具体目标(Objective):保持英国航运的增长率,并在全球
第五章跨国公司战略联盟

4、技术创新论
技术创新性质及最大限度地获取创新利润的战略行动是 跨国公司间战略联盟的催化剂。
蒂斯、安托乃利的观点,战略联盟是公司直接接触共同 专有的知识资产的一种方式,这些资产对技术创新的 有效市场化至关重要。
第三节国际战略联盟的目标与动机 一、目标 1、开拓市场 2、优化生产要素组合 3、节约资源投入,分摊研究与开发成本 4、消除不必要竞争,共同应对竞争
2、按联盟企业的产业合作方向划分 (1)横向战略联盟 生产、销售同类产品企业间的联盟
(2)纵向战略联盟
两个不同行业,但生产之间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的企业 间的联盟
(3)混合战略联盟
两个或以上不同行业、生产之间没有直接投入产出关系 的企业间的联盟
3、按联盟企业之间的相互依赖、结合程度划分 (1)股权式联盟 对等占有型联盟;双方母公司各拥有50%或接近比例的股权,保
持相对独立
相互持股型联盟:良好的合作关系,长期相互持有对方少量的股 份
(2)契约式联盟 联合研究与开发
产业协调协议:建立全面协作与分工的产业联盟体系,高科技产 业
(3)两种联盟的主要区别
4、按联盟所在价值链位置不同划分 (1)资源补缺型国际战略联盟 (2)市场营销型国际战略联盟 (3)联合研制型国际战略联盟 知识联盟:学习和知识创造,提高
市场合作缺乏效率 国际战略联盟有助于企业间协调的一种在市场和企
业之间的制度安排。
2、市场权利论
联盟的驱动因素:大企业寻找操纵市场的权利, 限制竞争并形成市场位置的有序结构。
3、交易成本论
内部化资源配置、外部化市场交易和企业间战略联盟之 间进行权衡和选择。
威廉森的答案:最佳管理机制是以最低的成本管理交易 的效率来决定,战略联盟可视为一系列技术、组织机 构及区位特定因素决定的有效交易方式选择之一。
第五章跨国公司进入模式

第五章跨国公司进入模式随着全球化的进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开始进入新的市场,寻求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更高的利润。
然而,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需要经过深入的分析和精确的决策。
本章将探讨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的不同模式。
首先,直接投资是一种常见的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的模式。
直接投资指的是跨国公司通过自身的资金在目标市场中设立子公司或购买当地公司的股份。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更好地控制和管理市场中的资源和运营,降低了贸易风险。
此外,直接投资还可以有效地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市场知识,提高企业在新市场中的竞争力。
然而,直接投资模式也存在一些挑战,如高额的投资成本和风险,以及与当地政府和文化的适应。
第二,跨国公司还可以选择与当地企业进行合作。
这种合作可以是合资企业、合作生产或联营方式。
跨国公司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可以分享风险和资源,减轻进入新市场的压力。
此外,与当地企业合作还可以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当地市场的机会,降低文化冲突和交易成本。
然而,合作模式也存在一些潜在的问题,如合作伙伴之间的利益冲突和文化差异。
因此,跨国公司在选择合作伙伴时需要进行审慎的考虑和评估。
另外,跨国公司还可以选择通过授权、特许经营或技术转移等方式进入新市场。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跨国公司将自己的品牌、技术或知识转让给当地合作伙伴,通过许可或提供技术支持的方式进入新市场。
这种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快速进入新市场,同时减少投资和运营成本。
然而,该模式的挑战在于保护知识产权和控制风险。
因此,跨国公司在选择这种模式时需要确保合作伙伴的合法性和信誉度。
最后,跨国公司还可以选择通过收购或并购方式进入新市场。
这种模式的特点在于跨国公司通过购买当地企业的股份或整个公司来进入新市场。
通过收购或并购,跨国公司可以迅速获得市场份额和生产能力,并实现迅速扩张。
然而,收购或并购模式的挑战在于选择合适的目标企业,并进行有效的整合和管理。
综上所述,跨国公司进入新市场的模式有很多种选择。
第五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二、企业战略概述
商场如战场,战略被沿用到企业竞争即是企业战略。 西方管理学家认为企业之间的竞争有“两次竞争” 的过程:第一次竞争,是双方战略上的较,战略 的较量基本决定了第二次较量(市场较量)的胜 败格局。 (一)企业战略的三个重要层次 (二)企业战略的特点与管理过程 (三)企业战略与环境和能力间的关系 (四)竞争战略的基本类型 (五)企业的成长战略
2018.11.2 第五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第二节、跨国公司战略
一、跨国公司战略的特殊性 二、跨国公司战略类型
2018.11.2
第五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一、跨国公司战略的特殊性
先回顾跨国公司定义:是指由在两个或更多国家的实体所组 成的公营、私营或混合所有制企业,不论这些实体的法律 形式或活动领域如何:该企业在一个决策体系下运营,以 便通过一个或更多决策中心制定协调的政策和共同的战略。 该企业中各个实体通过所有权或其他方式结合在一起,从 而其中一个或更多的实体能够对其他实体的活动施行有效 的影响,特别是与其他实体分享知识、资源和责任。 跨国公司战略的特殊性在于需要战略性地处理如下问题: (一)战略导向问题 (二)平衡成本压力与当地响应 (三)市场进入模式 (四)多元文化背景。
2018.11.2 第五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3、全球战略
全球战略主要追求低成本。采用这种战略的 企业,由某些具有低成本优势的地方生产 标准化产品,然后供应全球市场。企业仅 以有限的修改以适应全球市场,标准化产 品使得企业能够达到全球性的规模经济要 求,进而降低成本,降低售价。这种战略 也可称无差异化战略。日本的丰田、松下、 佳能等偏爱全球战略。
2018.11.2 第五章 跨国公司战略管理
跨国公司的全球战略课件(PPT39页)

指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进行资源的优 化配置,以期达到长期总体效益的优化,即 在正确战略思想指导下,在科学分析国际经 营环境和自身经营条件的基础上,为求得长 期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总体、长远的谋略。
耐克商标NIKE英文原意指希腊胜利女神。NIKE是全球 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中文译为耐克。该公司总部位于美国 俄勒冈州,生产的体育用品包括服装,鞋类,运动器材等等。
一、跨国公司战略的发展过程
境外供应战 略 境外产销战略
全球经营战略
9、我们的市场行为主要的导向因素,第一个是市场需求的导向,第二个是技术进步的导向,第三大导向是竞争对手的行为导向。21.8.621.8.6Friday, August 06, 2021 10、市场销售中最重要的字就是“问”。14:30:1914:30:1914:308/6/2021 2:30:19 PM
60.714%,66.193%,72.059%,82.813%。
以2.0-2.5排量,进口金额为¥ 100,000元为例, 综合税=100,000x60.714%=60,714元。其中关税 =100,000x25%=25,000,消费税=
[(100,000+25,000)/(1-9%)] x9%=12,362.64元,增值 税=(100,000+25,000+12,362.64)x17%=23.351.65 元,合计:关税+增值税+消费税=60,714.25 ,原 价10万的进口车交6万多的税。
一、跨国公司战略的发展过程
3. 全球经营战略
从全球市场经营的要求出发,在世界范围内有效 配置公司的一揽子资源,将公司的要素优势与国外的 政治、关税、非关税壁垒和生产要素优势等投资环境 的差异条件联系起来考虑,优势互补,使有限的要素 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使公司的整体利益达到最大化。
跨国公司进入战略课件

和服务上的能力。
跨国公司进入战略
11
(2)先入者劣势——第一进入者劣势 (first-mover disadvanteges)
概念:先入者必须承担而后来者可以避免的成本——也叫 开拓成本(pioneering costs)。
• 由于不了解外国经营环境而犯一些大的错误导致经营失败的成本; • 促销和建立产品供给的成本,其中包括对消费者的培训费用。当东道
第五章 跨国公司的进入决策与 战略联盟
讨论三个密切相关的问题:
—— 进入决策
有关进入哪个外国市场、什么时候进入以及以什么样的规模
进入的决策;
进入模式及其选择——出口,许可转让,特许专营,合资企业,全
资子公司
战略联盟——联盟的优缺点,联盟的运作
跨国公司进入战略
1
1. 进入决策
第一节 跨国公司的进入决策
跨国公司进入战略
4
3. 选择国家——进入哪个外国市场?
选择国家的依据:综合吸引力 ——作为市场或投资场所的吸引力。
取决于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长期项目收益与成 本、风险之间的平衡。
跨国公司进入战略
5
(1)收益——长期项目利润
市场规模:(人口规模) 消费者现有财富:(现实购买力) 可能的未来财富:(潜在购买力) 收入的分配:均衡还是不均衡
13
5. 选择进入规模
(1)大规模进入与战略承诺(strategic commitments)
决定大规模的进入,是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一种 战略承诺:一项有长期影响而又很难逆转的决策。
--积极影响:对顾客有吸引力(意味着长期经营);竞争对 手企业三思而行。
--消极影响:引发当地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性反应;影响向 其他市场的扩张,从而限制企业战略的灵活性。
05第五章第1节_跨国公司的进入战略[2011修订]
![05第五章第1节_跨国公司的进入战略[2011修订]](https://img.taocdn.com/s3/m/e87e0b503c1ec5da50e2707f.png)
(2)先入者劣势——第一进入者劣势 (first-mover disadvanteges)
概念: 概念 : 先入者必须承担而后来者可以避免的成本——也叫 开拓成本(pioneering costs)。
由于不了解外国经营环境而犯一些大的错误导致经营失败的成本; 促销和建立产品供给的成本,其中包括对消费者的培训费用。当东 道国消费者不熟悉产品时,促销成本更大。 如肯德基把美国风味的快餐食品带入中国,麦当劳作为后来者却 利用了中国市场。 规则的变化,可降低先入者的投资价值。管理规则未定型的国家中 常见。
5. 选择进入规模
(1)大规模进入与战略承诺(strategic (1)大规模进入与战略承诺(strategic 大规模进入与战略承诺 commitments)
决定大规模的进入,是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一种 战略承诺:一项有长期影响而又很难逆转的决策。
--积极影响:对顾客有吸引力(意味着长期经营);竞争对 手企业三思而行。 --消极影响:引发当地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性反应;影响向 其他市场的扩张,从而限制企业战略的灵活性。
(买下的是生产已知收入和利润流的一系 列资产)
不仅获得有形资产,还可获得 无形资产
——有形资产:工厂、流通渠道、客户服务 系统等; ——无形资产:现成的管理队伍和管理知 识、品牌和社会认知度
减弱竞争 合作伙伴间冲突 沟通与管理问题 不完全控制,难以实 不 施 全球战略协同 利 为并购支付过高的价格
——竞购;对并购后的价值创造过于 乐观(傲慢假说)
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益、成本、风险之间 取得平衡,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政局稳定、 有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无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率、 无日趋严重的私营部门债务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第5章跨国进入战略

Ch5 跨国进入战略案例:戴姆勒-奔驰1998年收购美国的克莱斯勒,经营不善,2007年德国私募基金Cerberus收购克莱斯勒§1 跨国进入的模型分析5.1.1 跨国进入的影响因素及方式选择5.1.1.1 海外市场进入的战略动因市场驱动、要素驱动、研发驱动、规模经济、范围经济例:中国大型国有企业的战略动因5.1.1.2 东道国市场的选择市场发展潜力、市场与公司未来计划的匹配度、市场的产业结构、东道国政府的角色5.1.1.3 市场进入方式和影响因素进入方式:出口进入、契约(合同)进入、投资进入影响因素:内部因素、外部因素见表5-3 p1475.1.1.4 进入时机选择先动者(风险大、利润丰厚、先动优势)、跟庄者5.1.2 跨国进入的静态分析影响跨国进入的三组变量:条件变量、动机变量、控制变量5.1.2.1 条件变量条件变量属于企业跨国进入的内生变量,它主要从交易成本理论或内部化理论出发,强调相对东道国企业,跨国公司所具有的特定优势。
①企业专有知识的价值:专有知识的准租金非常大时,选择较高控制程度的进入方式。
准租金:通过独特知识获得的报酬租金、寻租②公司专有知识的习惯性:知识有习惯性特点,很难表达出来言传身教习惯性越高,越选择较高控制程度的记入方式5.1.2.2 动机变量动机变量基本属于内生变量,主要是指全球的协同作用、全球的战略动机①全球的协同作用:跨国公司的投入能够被共享或有效利用时,全球的协同作用就产生了。
研发、营销、生产。
如丰田在摩托车方面的先进引擎技术,扩展到汽车、除草剂、吹雪机等等。
协同性越高,越采用控制程度高的进入方式②全球战略动机:与短期的利润最大化往往相背离:获得战略资源、牵制住竞争对手、建立与当地政府的关系等等5.1.2.3 控制变量外部的环境因素①国家风险风险很高时,选择较低投入程度的进入方式。
②文化差异霍夫斯泰德提出民族文化的四维度: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权力距离、男性文化、不确定性回避其中权力距离和不确定性回避对进入方式的影响明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先入者优势(first-mover advantages)
概念:因比竞争对手企业率先进入而获得的各种优势。也称 第一进入者优势。 通过建立强大的品牌形象,抢先阻止竞争对手和赢得需求 的能力; 通过扩大市场销量,实现经验曲线,获得成本优势的能 力——形成进入壁垒; 创造转换成本,把消费者牢牢地捆绑在它们所提供的产品 和服务上的能力。
近20年来,跨国并购的数量快速增长。在过 去的10年中,所有对外直接流入量中,有 50%~80%是以兼并或并购形式进行的。
合 资
节约经营资源 分散风险 有 获得有关当地市场的 利 专门知识,同当地流通 业者建立关系 有时为唯一的进入方 式
收 购
快速进入 抢占先机 低风险
(1)收益——长期项目利润
市场规模:(人口规模) 消费者现有财富:(现实购买力) 可能的未来财富:(潜在购买力) 收入的分配:均衡还是不均衡
一国未来经济增长率,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经济体制(自由市场体制),二是国 家增长能力(经济发展水平,不发达国家更强)。
(2)成本
政治因素:
需要收买政治势力取得政府对商务活动的许可
优点
-在有限暴露的情况下学习外国市场知识; -为后期的大规模进入以及选择最佳进入方式,做好信息准 备; ※ 可以减少进入风险。
缺点
-承诺不足,难以扩大市场份额;
-无法享受先入者或早来者优势
第二节 选择一个进入模式
一、基本进入模式
出口方式:间接出口,直接出口 基于契约的进入方式:交钥匙工程,技术许 可,特许经营 采取FDI方式——独资公司,合资企业,收购
东道国环境因素
政府贸易、投资政策,经济规模,经济活力,社会化相近性
母国因素
母国市场规模,母国市场竞争结构,母国生产成本
产品因素
产品的差别化程度,售前、售后服务,产品改良要求
企业资源和企业家精神
经营资源丰富、企业家积极性——选择空间大
三、选择一个进入模式
1.核心竞争力与进入模式
(1)核心竞争力来自技术性专有技术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建立在对特有的技术性专有技术的控制基 础之上——应尽量避免技术授权与合资经营方式。设立全资 子公司是最好的选择。 但如果技术优势为暂时的——可以采取技术授权方式
案例:安利公司在中国的经历
安利公司是美国的一家传销公司,专事销售各种各样的家用器具和个人用 产品。 1995年进入中国。紧随雅芳。为树立强有力的形象,选择了大规模进入的 方式,迅速超过竞争对手(雅芳和玫琳凯)而成为中国最大的传销商。 1997年销售额达1.7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80%。 至1998年初,公司在37个城市同8万名配送商签订了合约。在广州设有工 厂,计划在上海投资3000万美元建第二家工厂。 始料未及——1998年中国政府颁布传销禁止令。 中国政府担心:传销方式在中国国土上产生“神秘帮派,秘密社团,迷信 团体和流氓行为”。安利在中国培养了成千上万的模仿者,其中有很多欺 诈性企业和假冒伪劣厂商。 经过中美贸易谈判,中国允许安利、雅芳和玫琳凯通过零售渠道销售它们 的产品。
合作伙伴间冲突 沟通与管理问题 不完全控制,难以实 不 施 全球战略协同 利
——竞购;对并购后的价值创造过于 乐观(傲慢假说)
融合问题(文化冲突),沟通 与协调问题 缺乏并购前的严密的审查
高投资成本与风险 建立新商业关系 周期长
资料来源:Douglas, S.P. and C.S.Craig,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McGraw-Hill, 1995.
表 各种进入模式的比较
新创 所需时间 市场进入的难易度 经营支配力 资金负担 营销力 ×× 开始花费时间长 × 难 ○ 100% ×× 组建经营阵容难 ×× 开始时赤字 ×× 开始时赤字 M&A 合资 委托加工及合作(联盟)
× 寻找并购对象花费时 × 寻找合资伙伴花费时 × 寻找伙伴企业花费时 间 间 间 ○ 迅速、容易 △ 比较容易 △ 比较容易 ○ 100% ○ 继承经营陈容 ×× 投资额大 ○ 获得现有设备 × 难以平衡同合作伙伴 ×× 被伙伴企业主导 的力量对比 △ 投资额中等 △ 要使用现有设备 ○ 负担相对小 △ 可部分使用对方设备 △ 可利用对方的渠道 ×× 技术转移困难,容 易发生品质问题 △ 可实现技术互补 ×× 技术泄露
技术授权的一种特殊形式。 特许方不仅向接受方出售无形资产(多为商标),而且也坚持要求 接受方同意遵守严格的经营规则,并提供必要的帮助。
优点: 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以相对低的成本和风险 很快地树立起全球性的 形象
缺点: 缺乏对质量的控制 不能进行全球战略协同
5. FDI方式
5. 选择进入规模
(1)大规模进入与战略承诺(strategic commitments)
决定大规模的进入,是企业对东道国市场的一种 战略承诺:一项有长期影响而又很难逆转的决策。
--积极影响:对顾客有吸引力(意味着长期经营);竞争对 手企业三思而行。 --消极影响:引发当地竞争对手的强烈竞争性反应;影响向 其他市场的扩张,从而限制企业战略的灵活性。
1. 出口方式
优点: 节省海外经营所需的巨 大成本 获得区位经济和经验曲 线经济 缺点: 不能有效利用低成本区位 承担高交通费用 遭遇关税与非关税壁垒 与当地营销机构之间的问题
2.交钥匙工程
承包商同意把工程所有的细节都移交给外国客户,包括对经营人员的培训。 广泛存在于化工、医药、炼油和金属加工行业(采用复杂而昂贵的生产技术)。
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收益、成本、风险之间 取得平衡,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政局稳定、 有着自由市场经济体制、 无急剧上升的通货膨胀率、 无日趋严重的私营部门债务的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
最不利的是混合经济或计划经济且政治不稳定的发 展中国家
4.选择进入时机(timing of entry)
一、基本进入决策
1.要不要开拓国际市场?
开拓海外市场的动机: 国内市场已经成熟,增长和利润空间有限; 国内市场狭小; 回收在国内进行的大规模投资; 对于新进入者而言,国内市场被寡头垄断
2.选择产品:拿什么产品开拓国际市场?
选择在国内市场上取得成功的产品开拓国际市 场。 向东道国市场提供适宜的产品(跨国公司在外 国市场能够创造的价值)
法律风险:
法律体系对违反合同或侵犯财产权不能提供有力的保护时,贸易伙伴违 反合同或剥夺财产权的可能性高。 案例:1970年代,印度政府规定所有的外国投资者进入印度必须与印度企 业合资。IBM和可口可乐结束了在印度的投资。
结论:最有吸引力的外国市场
在外国从事商务活动相关的成本和风险,在 经济发达国家和政治稳定民主国家较低,而在 不发达国家和政治不稳定国家较高。 然而,潜在的经营收益与国家当前的经济发 展水平或政治稳定状况相关性较低;相反,与 未来的经济增长相关性较高。经济增长显然是 自由市场制度和一国增长能力(欠发达程度) 的函数。
优点: 低开发成本和风险 适合资金短缺的企业。 可以进入有投资壁垒的外国市场 适合于具有有应用价值的无形资 产、却不想去开发价值的企业。
缺点: 缺乏对技术的控制 不能严密控制企业战略所需的 各项活动 不能实现区位经济和经验曲线 经济 不能进行全球战略协同
4. 特许经营
(2)全资子公司
企业拥有100%的股权。 优点: 保护技术 能够开展全球战略 协同 能够实现区位经济 和经验曲线经济 缺点: 高成本和风险
二、影响进入方式选择的因素
东道国市场因素
大规模市场——FDI(销售性子公司,当地生产)
东道国生产因素
基础设施水平,生产要素的质、量与费用,产业集聚水平
合资 独资 收购
(1)合资公司
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独立企业共同出资而成立的企业。
优点:
缺点:
可以利用当地合伙者的知 识 共同承担开发成本和风险 政治上的可接受性(在某 些国家为惟一可行的进入 方式)
缺乏对技术的控制 不能进行全球战略协同 常因利害关系而发生对战 略和目标控制权的冲突和 矛盾
--获得对其技术的全球认同;将技术塑造成行业的主导设计
(2)核心竞争力来自管理性专有技术
当有价值的资产是企业品牌时,可采取特许经营模式——品 牌受有关商标的国际法严格保护。 为便于控制,可以采用特许经营模式与子公司混合的方式— —既可以是合资的,也可以是全资的,多数公司合资形式。
2.降低成本压力与进入模式
在国内市场围绕产品开发、产品制造、流通渠道、营销等活动积 累丰富的经验和特殊优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提供在东道国尚未普及的产品、当地竞争压力不大, 可提升企业提供的价值,高价值可转化为高价格以及更快地扩 大销售规模。
3. 选择国家——进入哪个外国市场?
选择国家的依据:综合吸引力
——作为市场或投资场所的吸引力。
取决于在该国从事商务活动长期项目收益与成 本、风险之间的平衡。
大规模进入,将改变竞争领域并引发一系列变化。 要努力识别现实的和潜在的竞争对手可能会做出 的反应。 大规模进入比小规模进入,更有可能获得先入者 优势:需求先占,规模经济,转移成本。
但还要注意成本与风险的平衡。有时,战略上的无灵活 性也有价值,军事上的背水一战或绝以死战。
(2)小规模进入的优点与缺陷
新创还是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