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大伦盗汗共分三种类型 多为某些疾病症状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教材
自汗、盗汗、手足出汗治疗口诀自汗、盗汗中医认为是阴阳失调,腠理不顾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原因。
此病不受外界环境、体力活动和心理情绪的任何影响,超乎寻常的出汗,也称为“汗出异常”。
“自汗”表现为不动就出汗,动则更出汗。
“盗汗”表现为睡觉时出汗醒则汗止,二者在生活中会常见到。
“自汗”多属于气虚不固,患者极易出现“感冒、体倦乏力、面色少华、舌苔薄白等症状”。
自汗用药:生脉饮口服液,补中益气丸。
“盗汗”属于阴虚内热,会出现“夜寐盗汗、手足心热、心烦口干、舌红少苔”等症状。
盗汗用药:六味地黄丸,大补阴丸。
中医认为,“汗为心液”,若盗汗长期不止,心阴耗伤十分严重,应积极治疗。
在治疗的同时,还要特别注意自我养护。
古人说“药补不如食补”。
自汗者宜吃鸡、鸭、鱼、蛋、山药、扁豆、羊肉、桂圆、狗肉等;盗汗者宜吃鱼、甲鱼、乌龟、蛤士蟆、猪肝、白木耳、菠菜、白菜等。
宜吃生冷的瓜菜,少吃凉拌的菜肴;盗汗者不宜吃辛辣的食品,尽量少饮或不饮酒。
自汗与盗汗仅仅是一种外在的表现,它可是由多种疾病引起,如:甲状腺功能亢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结核病、风湿病和慢性消耗性疾病等等,所以在治疗汗证的同时,更要注意它的原发病灶。
具体口诀如下: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手心脚心爱出汗;温溜刮痧病渐轻,(大肠经)心经痛点要常按;手足出汗此经行,阴郄后溪相配合;治愈汗症能祛病。
一、盗汗自汗寻肾经,太溪复溜常按灵肾是先天之本,属水。
“自汗”主要见于气虚证,偏见于阴虚症,如气虚感冒症、气虚发热症、“心气”虚症、“脾气”虚症、“肺气”虚症、“肾气”虚症等症候。
“肾主骨”,肾气足就能滋养骨髓,骨髓强健了筋骨就好,筋骨好了又能养肝(水生木);肝养好了心脏供血便会充足了(木生火),脾胃自然也就得到了调理(火生土)。
“脾为后天之本”,脾气顺则肺气顺(土生金);肺气顺反过来又能使肾气得到增强(金生水)。
这就是五行的相生之道,所以,治疗自汗和盗汗必先从肾经取之(见图1)。
【07】《舌尖上的健康》罗大伦
心境修炼:慈爱的修炼
3、以我大愿力,发出我的希望。我希望, 这个人拥有力量,来应对人生中的困难; 我希望,这个人远离痛苦和折磨;我希 望,这个人幸福快乐。因为这个人与我 同而为人,是我的同胞。
现在我希望,我认识的每个人以及众生 幸福快乐。
4、放松心情,安住于呼吸。
心境修炼:慈爱的修炼
以此修炼方法,应用于工作。 练习:观想你的同事、客户、难以合作 者。 方式:每天坚持观想;在某种活动前 (比如谈判、演讲)观想对方。
• 方法:上述药物放入水中熬开锅二十分 钟,将药汁兑入温水,泡脚。每天泡两 次,每次泡二十分钟,水不可太热,覆 盖脚面即可。
• 孕妇、过敏者、有出血疾病患者忌用。
骨折后的化瘀方法
• 配料:三七粉1—3克、鸡腿骨五、六根。 • 制作方法:将鸡腿骨捣裂,然后与三七
粉一起煲汤。 • 服用方法:纱布过滤,每天吃饭时饮用,
瘀血的原因:
1、外伤导致瘀血。如汽车碰撞、手术 2、情绪郁闷、生气导致气滞血瘀。 3、受寒导致瘀血。 4、气虚导致瘀血。
瘀血的调理:
瘀血出现最危险的位置:心脏。 调理心脏瘀血的简易方: 每天:三七粉0.5克、西洋参粉0.5克。温 水冲服,每天一次。(孕妇忌服)
瘀血的调理方法
• 药物:熟地六克、当归六克、赤芍六克、 川芎三克、桃仁六克、红花六克、丝瓜 络六克。
上述药物煮水40分钟,药汁兑入温水, 泡脚,每天泡两次,每次泡20分钟,水 淹过脚踝即可。
如何进行心境修炼?
吐纳功夫: 阶段一:调呼吸,安住于呼吸。 阶段二:空寂,放弃一切念头。 阶段三:观想,观想美好。
科学能够告诉您的
关于心境修炼的研究: 娴熟的心境修炼者能够产生高振幅的伽 马脑电波,这种脑电波与高效率的学习、 记忆和认知相关。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五节 自汗盗汗
中医内科学讲稿气血津液第五节自汗、盗汗自汗、盗汗【概说】汗,为五液(汗、涕、泪、涎、唾)之一。
是人体津液的代谢产物,为阳气蒸化津液,排出于体表而成。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
《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指出了人体正常汗出的原因以及汗与津液的关系。
因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是血液的组成部分(津血同源),血由心所主,故又称汗为心液。
一,概念自汗、盗汗是由于人体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症。
又作“汗证”。
特征:表现全身或局部非正常的出汗。
其汗出不受任何外来因素的影响(如气候炎热、衣被过暖、劳作急行、惊恐、情绪激动等)。
自汗一般是指不在睡着时的出汗,如昼日出汗不止,活动更甚者。
如《三因方》曰:“无问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
”(自汗——汗出于清醒状态,动则益甚)盗汗指寐中汗出,醒后即止;又称为“寝汗”。
二者同是一个出汗的症状,故又统称为“汗证”,既可单独出现,也可因某些疾病引起。
(盗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生理性汗出:健康人身体平时隐约微似汗出,肌肤润泽,是脏腑经络交相贯通,营卫调和,腐秽自去,废液自除的正常现象。
或因劳作急行,气候炎热,衣被过暖的汗出,如《灵枢·五癃津液别篇》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
”此汗出为散热于外,起到调节体温的作用。
或因饮食辛辣之物,以及大惊、大恐的一时汗出,或平素手足心轻微汗出,而无其它疾苦,亦属正常的汗出,不是病态。
二、沿革(一)对汗液的认识始见于《内经》1. 汗液为血液所化生,为心所主,有“汗为心液”之说。
《素问× 宣明五气论》:“五脏化液,心为汗。
”《灵枢·决气》篇说:“腠理发泄,汗出溱溱,是谓津。
”《灵枢·营卫生会》篇说:“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
”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与血有着密切关系,汗血同源,为心所主,故血液耗伤过度之人,不可再发其汗,而汗出过多之人,也不可再伤其血。
中医-汗证(多汗症)
汗证简介: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而引起汗出过多、或出汗时间及颜色异常的病证。
部位:全身科室:中医科 内分泌科症状:冷汗淋漓 晚上睡觉出冷汗 手脚多汗 冷汗淋漓 晚上睡觉出冷汗 手脚多汗 汗腺分泌体味 自觉汗臭 臭汗 出冷汗 虚汗 睡觉后全身大汗淋漓 掌跖多汗相关疾病:下丘脑多汗症 汗腺癌 汗管棘皮瘤 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 大汗腺癌病因:汗证原因_由什么原因引起汗证 汗证与生理性出汗不同。
人体为适应外界环境自身调节体温而汗出,为正常的生理现象,如天气炎热、穿衣过厚、渴饮热汤、情绪激动、运动等出汗。
若人体患病时,或在正常生活工作中,汗液异常外泄并伴有或不伴有其他症状的,则为病理性出汗。
汗证的病因病机主要是营卫不和。
卫气有固护体表,使津液不致妄泄的作用,由于体内阴阳的偏盛、偏衰,或表虚之人感受风邪,均可导致营卫不和,卫外失司,而致汗液外泄失常;此外,还有因素体虚弱,病后体虚,或久患咳喘,耗伤肺气,因肺与皮毛有着表里相合的关系,肺气不足之人,肌表疏松,表卫不固,毛窍开泄而汗出;或因外感风寒入里化热,或感受风温、暑热之邪,邪入于内,肺胃热盛,蒸发津液而汗出;或因饮食不节、外感湿邪,损伤脾胃,脾失于运化,湿邪中阻,蕴久化热,湿热熏蒸肌表而为自汗;或因湿热熏蒸于肝胆,胆汁随汗液外溢肌肤而为黄汗;或因亡血失精,以致血虚精亏,虚火内生,扰津液外泄;或因久病重病,阳气虚衰,不能敛阴,卫外不固而汗液外泄;或因急性热病中,正邪相争,以致战栗而汗出。
症状病史:汗证症状_汗证有什么症状 汗出异常的证候。
见《医学正传》。
一般分自汗、盗汗两类。
由于病情不同,又有阴汗、阳汗之分,及战汗、狂汗、红汗、漏汗、阴盛格阳汗、亡阳汗、绝汗、头汗、额汗、心汗、腋汗、手足汗、无汗、偏沮等多种。
诊断:汗证鉴别诊断_如何诊断汗证 虚证当根据证候的不同而治以益气、养阴、补血、调和营卫;实证当清肝泄热,化湿和营;虚实夹杂者则根据虚实的主次而适当兼顾。
罗大伦2021春
罗大伦2021春郁金(春末夏初,不能少了这碗汤)0430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胆、心经。
有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之功。
与香附配伍使用,二者均能疏肝解郁,但是香附偏温,专入气分,善疏肝行气,调经止痛,长于治疗肝郁气滞之月经不调,而郁金药性偏凉,既入血分,又入气分,善活血止痛,行气解郁,长于治疗肝郁气滞血瘀之痛症。
头痛:肝阳上亢湿浊内阻(唉,真头痛)0429长期处于焦虑或者熬夜的情况下,肝血不足,阴虚不能敛阳,于是肝阳就会顺着肝气的升发之性而偏亢。
肝阳偏亢,则化热生风。
热,扰人的心神和肝魂,所以我们会失眠、易怒、心烦、急躁、耳鸣。
风,会让我们头晕、头痛、迷糊。
上了岁数以后,肝肾不足,也会出现同样的问题。
肝阳上亢型的头痛主要表现为偏头痛,头痛而胀,或抽搐跳痛,上冲巅顶,巅顶就是头顶,这个是重点,因为肝经在此经过,所以会头顶比较痛。
还有面红耳赤,耳鸣,心烦易怒,口干口苦,或有胁痛,夜眠不宁,舌红,苔薄黄,脉沉弦有力等症。
天麻钩藤颗粒。
天麻:“治风圣药”,平肝息风止痉,用于头痛眩晕、小儿惊风、癫痫抽搐等。
甘平,归肝经,不仅可定惊、祛风湿,还具有良好的益气、养肝、止晕、强筋骨的功效。
钩藤:清热平肝,熄风定惊。
“治中风瘫痪,口眼歪斜及一切手足走注疼痛,肢节挛急。
又治远年痛风瘫痪,筋脉拘急作痛不已者。
”息风止痛,清热平肝。
石决明:重镇下沉,上亢的阳气就会被按下去,可镇肝息风。
川牛膝补肝肾之外,还有引血下行,这样受到肝阳蛊惑的气血就被劝返了;杜仲、桑寄生:补充营养的,能补肝肾;黄芩、栀子:清热,相当于给体内安空调;02 湿浊内阻头痛主要表现为偏头痛,头部跳痛伴有昏重感,胸脘满闷,昏重感和胸部满闷是重点。
还有呕恶痰涎,苔白腻,脉沉弦或沉滑等症。
脾胃是控水的,脾气足了,能够控制体内水的运化。
但当你脾胃虚以后,脾属土,土克水。
那么脾胃虚了以后,控制不了这个水了,这个水在体内就泛滥。
脾一虚弱紊乱,胃就不能降浊。
自汗、盗汗,异常汗出的中医治疗
自汗、盗汗,异常汗出的中医治疗天气炎热或劳作就会出汗,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有些朋友即使在冬季也容易出汗,这就是病态了,中医称之为汗证,汗证又分为自汗和盗汗。
中医认为,汗为阴液,受人体阳气蒸腾宣发则汗出,故《内经》有“阳加于阴则汗出”的总结性理论。
自汗、盗汗,多见于体虚、产后、术后,以及各种慢性病中,长期的异常汗出会加重身体气血阴阳的亏损,诱发及加重疾病,因此需要及时的对症治疗。
产后、术后,损伤阴阳气血,容易出现自汗、盗汗自汗、盗汗如何区分:自汗:白天安静状态下,正常温度中,身体局部汗出或大汗淋漓称之为自汗,自汗有运动或劳作后加重的特点;盗汗:夜间睡眠中汗出而不知自,醒则汗止,汗水像梦中被人偷走了,故谓之盗汗。
儿童盗汗汗证的病因病机:自汗证多气阳虚,多因外感六淫,饮食劳逸失节,手术气血损伤等导致腠理疏松漏汗而出;盗汗多阴虚、血虚,多因久病伤阴,阴虚火旺,迫汗而出。
汗证的治疗原则:自汗证治宜补气温阳固表;盗汗症治宜滋阴养血清热。
汗证的辨证论治:自汗:1、气虚自汗:主要表现:自汗,恶风,面色㿠白,神疲乏力,脉浮缓。
治法:益气固表方药:玉屏风散或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减黄芪为气虚自汗的要药2、阳虚自汗主要表现:自汗、肢倦身重,乏力易累,恶寒怕冷,严重面色苍白,手脚冰凉,大汗淋漓,脉微欲绝。
治法:温阳止汗方药:表阳虚桂枝加附子汤,里阳虚参附汤附子为温补阳气首选中药3、阴虚自汗:主要表现:夜间盗汗,多伴有不同程度自汗,形体消瘦,心烦失眠,精神不振,或伴有低热、口干、五心烦热,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滋阴养血清热方药:当归六黄汤生地滋阴养血清热,治疗阴虚盗汗4、血虚自汗:主要表现:自汗,神疲乏力,面色不荣,头发干枯分叉,皮肤干燥瘙痒,大便偏干,女性多伴月经量少,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方药:归脾汤或人参养荣汤加减归脾丸有中成药可以选用总结:汗证多虚证,日久多生变化衍生他病,因此要及时地进行治疗,中医用补气温阳、滋阴养血的方法,既能治疗自汗、盗汗,又能纠正人体气血阴阳的亏虚状态,这就是中医所讲的标本兼治!。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汗证_中医世家
《中医内科学》_第三节汗证_中医世家第三节汗证汗证是指由于阴阳失调,腠理不固,而致汗液外泄失常的病证。
其中,不因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白昼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称为自汗;寐中汗出,醒来自止者,称为盗汗,亦称为寝汗。
正常的出汗,是人体的生理现象,本节所论述的自汗、盗汗,均为汗液过度外泄的病理现象。
《明医指掌,自汗盗汗心汗证》对自汗、盗汗的名称作了恰当的说明:“夫自汗者,朝夕汗自出也。
盗汗者,睡而出,觉而收,如寇盗然,故以名之。
”自汗、盗汗是临床杂病中较为常见的一个病证,中医对其有比较系统、完整的认识,若辨证用药恰当,一般均有良好的疗效。
早在《内经》即对汗的生理及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
明确指出汗液为人体津液的一种,并与血液有密切关系,所谓血汗同源。
故血液耗伤的人,不可再发其汗。
并明确指出生理性的出汗与气温高低及衣着厚薄有密切关系。
如《灵枢·五癃津液别》说:“天暑衣厚则腠理开,故汗出,……天寒则腠理闭,气湿不行,水下留于膀胱,则为尿与气。
”在出汗异常的病证方面,谈到了多汗、寝汗、灌汗、绝汗等。
《金匮要略·水气病脉证并治》首先记载了盗汗的名称,并认为由虚劳所致者较多。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自汗论治》对自汗、盗汗作了鉴别:“无论昏醒,浸浸自出者,名曰自汗;或睡著汗出,即名盗汗,或云寝汗。
若其饮食劳役,负重涉远,登顿疾走,因动汗出,非自汗也。
”并指出其他疾病中表现的自汗,应着重针对病源治疗,谓“历节、肠痈、脚气、产褥等病,皆有自汗,治之当推其所因为病源,无使混滥”。
朱丹溪对自汗、盗汗的病理属性作了概括,认为自汗属气虚、血虚、湿、阳虚、痰;盗汗属血虚、阴虚。
《景岳全书,汗证》对汗证作了系统的整理,认为一般情况下自汗属阳虚,盗汗属阴虚。
但“自汗盗汗亦各有阴阳之证,不得谓自汗必属阳虚,盗汗必属阴虚也”。
《临证指南医案·汗》谓:“阳虚自汗,治宜补气以卫外;阴虚盗汗,治当补阴以营内。
动则汗出的中医辨证
动则汗出的中医辨证动则汗出是一种中医上的病症,指人体在运动或其他活动时出现大量汗液排出。
由于汗液是人体代谢产物的一部分,因此动则汗出可以是某些疾病的症状表现。
中医治疗动则汗出需要辩证论治,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辨证。
一、寒湿夹杂证寒湿夹杂证的主要特点是运动后大量汗液排出,但是汗液并不干燥,反而有些潮湿。
除了动则汗出外,还会出现梅雨季节常见的症状,如身体发沉、关节酸痛、气短等。
针对这种情况,中医治疗可采用温阳祛湿的方法,宜运用辛温发汗之药,如桂枝汤等。
饮食上要少吃生冷食物,宜多吃温热食物,如姜、葱、辣椒等。
二、气虚证气虚证是指人体气血不足,导致出现运动后大量汗液排出的症状。
气虚证患者会感到疲乏无力,身体虚弱,容易出汗,而汗液相对较少。
治疗时应调理脾胃,增强消化吸收功能,同时要补气养血。
常用的药物有党参、黄芪、枸杞子等。
饮食上宜多吃易消化食物,多吃糯米、小米、山药等补益食品。
三、血虚证血虚证是指人体血液不足,也会出现动则汗出的情况。
血虚证患者面色苍白,容易疲乏,手脚发凉,心悸、失眠等症状。
治疗时应调理气血,扶正祛邪。
可用黄芪、当归、熟地黄等药物进行治疗。
饮食上应多吃动物肝脏、蛋、牛奶、红枣等补血食品。
四、阳虚证阳虚证是指人体阳气不足,常常出现运动后大量出汗的情况。
阳虚证患者手脚发冷,容易疲乏,胃口不佳,面色苍白,舌苔白腻等症状。
治疗时应补益肾阳、温补脾胃。
常用的药物有补肾丸、五子衍宗丸等。
饮食上应多吃温热性食材,如牛肉、糯米、桂圆、枸杞等。
总之,动则汗出是中医上的一种病症,治疗时需要辨证论治。
针对不同的病因,可以采用不同的药物和饮食调理方式。
除此之外,也需要注意调整运动强度,避免过度运动导致身体亏虚。
2024年治盗汗圣药――当归六黄汤
2024年治盗汗圣药――当归六黄汤一、当归六黄汤的历史背景当归六黄汤源于《兰室秘藏》,是金元四大家之一的李东垣创制的名方。
此方专为阴虚火旺所致的盗汗而设,具有滋阴泻火、固表止汗的功效。
在漫长的中医药历史长河中,当归六黄汤经过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与不断完善,已成为治疗盗汗的良方。
二、盗汗的成因与症状盗汗,是指人在入睡后出汗,醒后汗止的现象。
其成因多与阴虚火旺、心血不足、热病后期、情志不舒等因素有关。
盗汗患者常伴有夜寐盗汗、五心烦热、两颧色红、口燥咽干、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症状。
这些症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需要及时进行调理和治疗。
三、当归六黄汤的组成与功效当归六黄汤由当归、生地黄、熟地黄、黄连、黄芩、黄柏共六味药组成。
其中,当归养血和营,熟地滋肾阴而清虚热,生地则滋阴清热,三药合用,滋阴养血以治其本;黄连、黄芩泻心火以除烦,黄柏坚阴泻火以除肾中之伏火而清虚热,三药同用,泻火除烦以清其源。
全方既能滋阴养血以治其本,又能泻火除烦以清其源,标本兼顾,阴复火清,盗汗自愈。
四、临床应用案例与效果在临床实践中,当归六黄汤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盗汗症状。
例如,对于阴虚火旺型盗汗患者,服用当归六黄汤后,盗汗症状明显改善,睡眠质量显著提高。
同时,患者的心烦、口燥咽干等症状也得到有效缓解。
这些案例充分证明了当归六黄汤在治疗盗汗方面的显著疗效。
五、禁忌与注意事项虽然当归六黄汤在治疗盗汗方面具有显著疗效,但并非所有盗汗患者都适用此方。
对于实证盗汗、湿热盗汗等类型的患者,应慎用或禁用当归六黄汤。
此外,在服用当归六黄汤期间,患者应注意饮食调节,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药效。
同时,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加强体育锻炼,有助于增强体质,提高治疗效果。
六、当代研究与发展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和中医药研究的深入,当归六黄汤的疗效机制得到了更深入的探索。
现代研究表明,当归六黄汤能够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改善内分泌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盗汗的效果。
盗汗的辩证施治
盗汗的辩证施治盗汗的辩证施治大家都听过盗汗,而且常常是在西医的结核等疾病中听闻。
不过事实上,它却是中医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证。
“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的特点,可谓十分贴切。
对盗汗,中医很早就有比较深刻的认识,在春秋战国时期成书的《黄帝内经》中称为“寝汗”。
“寝”指睡觉,很显然,“寝汗”就是在睡觉的时候出汗。
到了汉代,医圣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一书中,形象地用“盗汗”来命名人们在睡梦中出汗这种病症。
自此以后,历代医家均沿用此名,中医认为,盗汗多为阴虚所致(西医则多见于结核病)。
盗汗患者,有的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出汗量相差很大。
汗出有轻重根据盗汗患者的临床表现,可将盗汗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3种。
◇ 轻型盗汗在入睡已深、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出汗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 中型盗汗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这种类型的盗汗,患者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 重型盗汗汗液极易泄出。
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液大量涌出,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汗液可在席子或床板上印出汗迹。
这些患者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
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轻型与中型盗汗,对身体损伤不会太大,但重型盗汗患者,时间久了常会使病情恶化,向“脱症”发展,严重威胁着患者的健康与生命安全。
性质分2性◇ 生理性盗汗多见于小儿。
小儿皮肤十分幼嫩,所含水分较多,毛细血管丰富,新陈代谢旺盛,植物神经调节功能尚不健全,活动时容易出汗。
盗汗的中医名词解释
盗汗的中医名词解释汗液是人体生理中的一种正常反应,通过排出多余的热量和废物来调节体温。
然而,有时人们会出现盗汗的情况,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汗腺分泌现象。
在中医学中,盗汗被视为一种病症,与人体的阴阳平衡失调有关。
本文将对盗汗进行详细解释,介绍其病因、症状以及中医治疗方法。
一、盗汗的病因盗汗在中医学中被归为“汗症”范畴,其病因多种多样。
一方面,盗汗与人体阴阳平衡紊乱有关。
在中医理论中,人体的阴阳平衡是维持健康的重要因素。
当阴阳失调时,人体内的阴虚火旺现象会导致盗汗的发生。
此外,盗汗还与慢性疾病、药物副作用、神经紧张等因素有关。
一些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亢等可以引发盗汗。
同时,某些药物的副作用也会导致盗汗的出现,如抗抑郁药、降压药等。
二、盗汗的表现与症状盗汗表现为非正常情况下的多汗或夜间出汗。
患者往往在睡眠过程中大量出汗,导致衣物被湿透。
盗汗严重时,甚至会影响到睡眠质量,造成患者疲倦、精神不振。
盗汗还有可能伴随其他症状,如口干、胃口不佳、心烦易怒、失眠等。
这些症状的出现也可以作为辅助判断盗汗的重要依据。
三、中医治疗盗汗的方法中医学有丰富的治疗盗汗的经验和方法。
具体治疗方法应根据个体情况而定,以下是一些常见的中医治疗方法:1.中药调理:中药是中医治疗常用的方法之一。
中药中有许多具有调节阴阳平衡、舒缓神经的药物。
根据患者病情,中医师会开具符合患者体质的中药方剂进行调理,以达到治疗盗汗的目的。
2.针灸疗法:针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治疗盗汗方面,针灸可以通过调节患者的阴阳平衡来减轻盗汗症状。
具体针灸穴位与方法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来确定。
3.艾灸疗法:艾灸是中医传统疗法中一种热疗方法。
通过燃烧艾条产生的热量,热熨患者特定的穴位,以达到调理盗汗的效果。
艾灸还可以改善气血循环,增强患者体质。
4.饮食调理:中医讲究调理阴阳平衡,饮食在其中起到重要作用。
对于盗汗的患者,中医师通常会建议调整饮食结构,选择富含营养、易于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
盗汗自汗临证医案两则
盗汗自汗临证医案两则盗汗和自汗,是中医常见的病症,它们虽然都表现为出汗异常,但其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却存在很大的区别。
下面将通过两个临证医案来介绍盗汗和自汗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盗汗病例:患者女,60岁,主症为盗汗。
患者常在夜间睡眠时盗汗,盗汗量较大,常导致床单被湿透,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生活品质。
患者平时无明显的疲倦、乏力等症状,全身状况良好,未见明显的其他不适症状。
中医诊断为肾阳虚。
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阳虚则会导致出汗异常,表现为夜间盗汗。
治疗方案首先是补肾阳。
方药选取温肾壮阳的药物,如肉桂、仙茅、干姜等。
患者服用一周后,盗汗明显减少,睡眠质量得到改善,床单不再被湿透。
患者男,45岁,主症为自汗。
患者自觉出汗较多,一般在剧烈运动或气温较高时更为明显,甚至在稍微活动一下就会汗流浃背。
患者自汗不伴有其他症状,如疲倦、乏力等。
中医诊断为阳虚内热,导致阳气外越,表现为自汗。
治疗方案是清热降火,调理阳气。
方药选取清热泄火的药物,如知母、黄芩、石膏等。
同时也需要调整生活作息,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患者服用一段时间后,自汗明显减少,活动时不再汗流浃背。
通过以上两个医案,我们可以看到盗汗和自汗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有很大的不同。
在遇到出汗异常的病症时,我们需要仔细辨明病情,找到合适的治疗方法。
盗汗常常是肾阳虚导致,而自汗则多为阳虚内热所致。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采用了补肾壮阳和清热降火的治疗方法,获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不仅仅在盗汗和自汗的病症中,中医对于出汗异常的治疗也有着丰富的经验和方法。
对于出汗异常,中医不仅注重症状的治疗,更加重视病因的辨别,因此能够通过调理体内的阴阳气血,达到治疗出汗异常的目的。
与西医常常只是采取控制症状的做法不同,中医治疗出汗异常更注重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盗汗和自汗虽然都是出汗异常,但其病因和治疗方法却有很大的区别。
通过临床医案,我们可以看到中医治疗出汗异常的方法和效果。
希望未来能够进一步深入研究,不断总结和完善中医治疗出汗异常的经验,为更多的患者带去健康和舒适。
盗汗的名词解释
盗汗的名词解释盗汗(dào hàn)是一个中医术语,指的是人体在无明显原因的情况下,出现频繁或过多的汗液分泌。
盗汗也可以用来描述某些疾病或情况下引起的异常出汗现象。
以下是对盗汗的详细解释,按照列表划分:一、盗汗的定义和特征:1. 定义:盗汗是指无明显原因下,出现频繁或过多的汗液分泌。
2. 特征:盗汗往往发生在无需体力活动或在夜间的情况下,伴有明显的出汗、体温正常、不伴有发热等症状。
二、盗汗的分类:1. 根据发病时间:a. 日间盗汗:主要在白天发生,表现为频繁的汗液分泌。
b. 夜间盗汗:主要在夜间发生,往往伴有大量的出汗,甚至需要更换衣物。
2. 根据症状性质:a. 虚盗汗:发生在体虚、气虚、阴虚等情况下,通常伴有面色苍白、乏力等。
b. 实盗汗:发生在实证、实症、实火等情况下,伴有潮热、多汗、口渴等。
三、盗汗的常见病因:1. 虚劳:体虚导致的一种疾病,伴随盗汗、神疲乏力等症状。
2. 感染性疾病:例如结核病、淋巴瘤等,会引起盗汗。
3. 神经系统疾病:包括神经衰弱、帕金森病、脊髓损伤等,均可引发盗汗。
4. 内分泌失调:如更年期综合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会使盗汗成为常见症状。
四、盗汗的中医诊断和治疗:1. 中医诊断:通过望、闻、问、切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确定盗汗的病因和病机。
2. 中医治疗:根据具体病因采用针灸、草药、按摩、调摄饮食等方法,调理气血阴阳,以达到治疗盗汗的目的。
五、注意事项:1. 如有明显的盗汗情况,建议及时就医,以确定病因并获得有效治疗。
2. 饮食方面,应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3. 保持适当的锻炼和休息,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
总结:盗汗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虚劳、感染性疾病、神经系统疾病和内分泌失调等。
中医治疗可根据病因和病机进行个体化的针灸、中药或饮食调理。
如若出现盗汗现象,应及时就医以获得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同时,需注意保持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饮食,避免过度疲劳和精神紧张的情况发生。
Removed_温病——汗出异常50
国医大师“论汗” 汗出是人体内常见的生理、病理现象。
现存最早的中医经典著作《黄帝内经》计162篇,其中涉及汗的竟达60余篇,原则性地讨论了汗的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各个方面,奠定了祖国医学研究汗的理论基础。
后汉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书,首创麻黄汤、桂枝汤等方剂,以汗法治疗外感热病初期阶段,提出了发汗的具体运用方法、注意事项、禁忌症,并对过汗、误汗所产生的变证、危证的救治有着深入的研究,隐寓了汗证的辨证论治,理法方药俱全,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发展了《黄帝内经》,祖国医学对汗的认识于是大彰。
在整体观念的指导下,祖国医学是通过对人体功能的研究来认识汗的。
汗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产物,同时它又对人体的生命活动产生相应的影响。
本文试从中医角度探讨汗的生成和作用,汗出异常的原因与危害,及其临床意义。
一、汗的生成和作用 我们不能把汗看做人体内排出的废物。
它是人体五液之一,属于清液。
《素问·评热病论》说:“汗者精气也”。
汗是体内精气,由于人体自稳调节功能活动的需要,或因疾病的原因被迫而出。
汗在质为阴精,来源于饮食水谷。
汗为津液所化,而津液又与血密切相关,所以说血汗同源,汗为心之液。
在人体五脏中,汗为心所主,又与其他四脏有密切的关系。
如肺气宣通,人体的卫气才能敷布,津液随卫气而至体表。
卫气护卫体表,司开合。
腠理开,玄府通,汗液外泄;腠理闭,玄府不通,则汗不能出。
肺主气属卫,卫气调节汗液,故汗与肺脏相关。
脾胃为后天之本,津液生化之源,脾土健运,则汗液有源。
肝主藏血,肝血充足,肝气条达,汗液才能外出。
肾为水脏,统主五液,肾精充足,则水有下源,汗液乃充。
由于汗出涉及到阴阳两个方面,故正常汗出具有调节阴阳,使之恢复平衡的重要作用。
汗还具有宣通肺气,祛除病邪的作用。
如外感风寒之邪束于肌表,则腠理闭塞,玄府不通而见无汗,肺气失其宣散,则常见咳喘等症状。
发汗后,腠理开,玄府通,肺气宣而寒邪解,因而咳喘自止。
可见汗与肺气宣通有关,不但肺气宣通可致汗出,汗出亦促进肺气的宣通。
晚上脖子出汗是什么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晚上脖子出汗是什么原因?
导语: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每当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上就很容易出汗,没有运动怎么会出汗呢?这确实是很令人苦恼和担心的一个问题,这已经不是单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每当晚上睡觉的时候身上就很容易出汗,没有运动怎么会出汗呢?这确实是很令人苦恼和担心的一个问题,这已经不是单纯的生理自然现象了,而是身体虚弱的一种体现,明确病因是很重要的,那么晚上脖子出汗是什么原因?
医学上将在醒觉状态下出汗,称为“自汗”;将睡眠中出汗称之为“盗汗”。
盗汗是中医的一个病证名,是以入睡后汗出异常,醒后汗泄即止为特征的一种病征。
“盗”有偷盗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容该病证具有每当人们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象盗贼一样偷偷的泄出来。
盗汗的病人,有的人一入睡即盗汗出,有的人入睡至半夜后盗汗出,有的人刚闭上眼睛一会儿即盗汗出。
出的汗量,相差悬殊很大。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由此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夜间盗汗有可能是气虚或阴虚造成,如果是气虚引起的盗汗,一般是血管扩张功能不好,可用补中益气汤加减方来调整,心血不足造成的盗汗。
建议首先检查是否是有结核感染的可能,和是否是有身体虚弱导致的,和植物神经失调的可能,中药在这方面治疗效果不错的,可以找中医口服中药治疗。
通过上面的介绍,大家对晚上脖子出汗是什么原因也都心中有数了,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更年期汗出的辨证调理
中医:更年期汗出的辨证调理人体都有正常的排汗,一般健康的人,在运动或遇高温时,都会增加汗腺的分泌。
爱出汗,是不少女性进入更年期后的一个表现。
但是出汗过多不利于更年期女性的身心健康。
出现这种情况,大多是因为雌激素下降过快引起的,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只是女性在这个年龄段很容易出现。
一、汗出的分类更年期“汗出”分为两种:一种是白天出汗,一种是夜间出汗,也称为盗汗。
1、白天出汗只要稍微一动就一身汗,这样的病人常伴精力疲乏,多是元气比较虚。
对这种病人,中医还要辨证看其是肾气虚还是脾气虚,汗出时久,阳随阴耗,进而出现阳虚症状,一到空调房就感觉到冷。
2、夜晚盗汗盗汗是一种睡则汗出,醒则汗止的病理现象。
“盗”是“偷偷”的意思,古代医家用盗贼每天在夜里鬼祟活动,来形象地形容该病证具有的每当人入睡、或刚一闭眼而将入睡之时,汗液像盗贼一样偷偷溜出来的现象。
有的人偶然发作,有的人每在活动、进食或情绪不稳时发作,甚至频繁到每天30~50次。
患者经常在睡梦中热醒、大汗且影响睡眠,以致头昏、头痛,非常苦恼。
这种症状有自限性,少则半年,多则4~5年就可自行消失。
二、汗出的中医原理中医认为,肾主五液,入心为汗。
由于房事不节,房劳过度,亡血失精,或久病伤阴,素体阴虚,肾液不足,虚火内生,迫津外泄故潮热盗汗,虚烦少寐,头昏耳鸣,舌红少苔,脉细等。
《医宗必读》云:“肾阴衰不能内营而退藏,则内伤而盗汗。
”也就是说肾阴虚容易导致盗汗的出现。
更年期的女性,肾阴虚多见,因此,通过培元艾灸滋阴降火是重点。
中经堂培元艾灸具有培元固本,滋阴补肾的功效,通过对肾经涌泉、太溪、水泉以及脾经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的定点悬灸,可以达到滋阴降火的目的。
阴阳平衡得到纠正,就可使盗汗自止,减少阴液的流失,阴虚之象也会随之消失。
更年期汗出是阴阳平衡失调的表现。
更年期女性还常容易因潮热而不自觉地突然出现强烈的发热感,由躯干上部,特别是颈面部,向上扩展到头顶,然后自然消失,随之出汗,皮肤有刺激或轻度寒冷感。
伤寒论盗汗条文
伤寒论盗汗条文
在张仲景所著的《伤寒论》中,涉及到盗汗(即夜间或无意识情况下出汗)的条文典型:
1.阳明病篇:
第234条:“阳明病,脉迟,汗出多,微恶寒者,表未解也,可发汗,宜桂枝汤。
”这里的盗汗虽未明确指出,但“汗出多”可能包括了盗汗的症状。
2.少阴病篇:
第305条:“少阴病,得之二三日以上,心中烦,不得卧,此为阴虚,故目瞑欲眠。
若无大热,其人躁烦者,必盗汗出。
”
3.厥阴病篇:
第348条:“病人手足厥冷,脉乍紧者,邪结在胸中,心下满而烦,饥不能食者,病在胸中,当须吐、下发汗则愈。
若胃气不和,谵语者,少阳病,下之则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今病者不能食,无邪结,但形羸少气,虚赢少气者,不可吐、下,当自汗出乃解。
”。
罗大伦博士谈感冒防治的五个阶段
罗大伦博士谈感冒防治的五个阶段之杨若古兰创作第一阶段:外寒阶段(寒邪袭表)症状:打喷嚏,流清鼻涕,后颈疼痛,体表发冷,怕风,手脚冰冷,舌色浅或淡白,偶尔咳嗽.此阶段可能长,可能短,冬天长,炎天短(可能几小时).此阶段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却是防治感冒最关键的阶段,80%的感冒可以在此阶段被干预阻断.这一阶段的误区是对待打喷嚏流鼻涕,有些人会千方百计地去用药物按捺,但其实大量的病毒粘在鼻粘膜上,打喷嚏是把粘有病毒的黏液尽快排除的无效方式,是人体的自我呵护机能在发挥感化.第一阶段:外寒阶段(寒邪袭表)症状:打喷嚏,流清鼻涕,后颈疼痛,体表发冷,怕风,手脚冰冷,舌色浅或淡白,偶尔咳嗽.此阶段可能长,可能短,冬天长,炎天短(可能几小时).此阶段是最容易被人忽略的但却是防治感冒最关键的阶段,80%的感冒可以在此阶段被干预阻断.这一阶段的误区是对待打喷嚏流鼻涕,有些人会千方百计地去用药物按捺,但其实大量的病毒粘在鼻粘膜上,打喷嚏是把粘有病毒的黏液尽快排除的无效方式,是人体的自我呵护机能在发挥感化.处理:任何能让经络暖起来的方法都可以.1,干紫苏叶泡水,3-5分钟喝下,大人抓4手指的量,孩子抓3手指的量.也能够泡脚,洗头,洗澡,以出汗为度.(紫苏叶药店可以买到)2,葱白带须熬水,开锅3分钟,放入红糖喝下,加2片姜片也可.3,喝热粥,可以补脾胃之气.必定要肚内有东西的时候发汗,不成饿着肚子,否则会伤到胃气.4,酸辣汤,浴霸照后脑勺,吹风机吹风池穴(上学时做眼保健操的第四节,在后脖子),热水袋敷后背,总之,任何能让身体热起来的方法.第二阶段:外寒里热(入里化热)症状:打喷嚏,清,黄鼻涕交替,痰黄,嗓子疼,咳嗽加剧,体温上升.普通家长在此阶段才开始留意.处理:市场上卖的感冒中药大部分针对此阶段,(例如感冒清热冲剂,银翘散等)第三阶段:里热(内外俱热)症状:体表发烧,痰黄,胸腔热,能听到咳嗽在胸腔, 呈”悾悾或嘶嘶”之声.处理: 去验血,白细胞很高,有细菌感染,须要用抗生素,如白细胞不高,只是病毒感染,可以用中药.以清热为主.第四阶段:外寒阶段症状:咳嗽一两声,堵鼻子,不打喷嚏,有清鼻涕.处理:第一阶段方法均适用.桔皮开锅煮5分钟离火加入苏叶泡3分钟即可.第五阶段:补脾胃---防复感很多反复感冒的孩子,就是此阶段被家长忽视了.补脾胃可帮忙孩子补阳气,阳气足就不会经常生病了.处理:可以煮山药水加些糖,药店买淮山药片最好,铁棍山药也可(但市场上买的基本都不是),其他山药不要买,孩子喝5天就可,不要多喝.综上,当家长的重在及时发现第一阶段,并无效干预,如果得当,80%的感冒都会被控制.请大家也转告身边的亲朋好友,让我们的孩子尽量健康快乐的成长.弥补:1,脾阴虚,唇舌红,大便干的孩子,要滋脾阴,少吃肉. 2,哮喘的孩子阳气缺乏,水湿重,不要天天洗澡,每周2-3次即可.另外:古人认为,孩子的疾病只分两种,一种外感:肺,第二种是内伤:脾胃.孩子普通不会轻易上肝火、心火和肾虚,但此刻孩子的肝火、心火都很大,肾虚很普遍.所以家长要养心,留意言行,传播准确的信息,大人的心火都会传给孩子.最好多看国学的书.孩子感冒后期残存咳嗽的调理在这里,我给大家介绍我的调理方法之一,就是泡脚的方法.大家可以在积极去病院医治的同时,采取如许的方法辅助调理.我普通用如许的思路,外感后期咳嗽的第一个阶段:在鼻涕还是有些发黄,痰也发黄,舌质还红的时候,我会用如许的思路:防风三克、前胡三克、双花六克、连翘六克、蒲公英三克、浙贝母六克、枇杷叶三克、杏仁三克.先将药物浸泡二十分钟,然后熬水开锅十分钟,然后把药汁滤出,兑入温水,用这个水给孩子泡脚,水淹过脚背即可,水不克不及太热,温水即可,连用两、三天,每天一副.每天泡两次,每次泡十五分钟.这个方子里面,防风和前胡是把外邪向外发散的,双花、连翘、蒲公英是清热解毒的,前面的和起来,是医治外邪的思路,浙贝母、枇杷叶、杏仁是化痰止咳的,化痰止咳的量很小,只起辅助感化.第二个阶段:如果是感冒的其他症状曾经没有,鼻涕可能有点但是清的,痰是白的,身体没有其他不适,只是剩下一点轻微的咳嗽,每天咳嗽次数不多,我会用如许的思路:前胡三克、荆芥三克、桔梗三克、双花三克、连翘三克、陈皮三克、紫菀三克、款冬花三克、甘草三克.也是先泡二十分钟,然后煮开锅十分钟然后把药汁滤出,兑入温水,用这个水给孩子泡脚,水淹过脚背即可,水不克不及太热,温水即可,连用两、三天,每天一副.每天泡两次,每次泡十五分钟摆布,以身体轻轻出汗为度.这是西医的成方止嗽散的思路,其中基本都是温肺散寒化痰的药物,前胡、荆芥、桔梗是把邪气往外散的,加上了双花、连翘来清热解毒,这是防止烬中有火、死灰复燃的.这是要起到清除残存外邪的感化,紫菀、款冬花是温肺化痰的.由于体质分歧,如果有极个此外孩子皮肤对药物过敏,只需停止泡脚,用清水将脚洗干净即可,不必担心.以上皆为三岁以上孩子的用量.在泡脚的同时,每天都要同时服用调理脾胃的饮料:焦三仙各三克、炒鸡内金三克、怀山药二十克,倒入锅里五纸杯的水量,小火熬剩两杯的量即可.然后给孩子当做饮料喝.每天一副,连喝三天.迟早餐后半小时各服一次,可以放入一块冰糖.大便干燥的孩子去掉怀山药,只服用焦三仙和炒鸡内金.必须提醒大家的是:这是我提供的泡脚调理的思路,是仅供参考的.大家不要拿着这个方子就去口服,如果口服,您须要找当地的大夫,让大夫根据孩子身体的具体情况,参考这个思路,看看是否适合,然后开出方子,如许才可以服用.如许才是稳妥的做法.同时大家要记住,这是外感基本没有什么症状了,只剩下咳嗽了才用的方法,如果孩子痰声严重,痰黄稠,胸痛,发烧等外感严重,甚至可能是肺炎的的情况下,是不克不及使用的,但愿大家留意.前两天在浩途公益讲坛给一百多位父母做公益讲座,很多母亲都论述本人孩子咳嗽的遭受,很多都是咳嗽很久,西医、西医反复医治后果欠好,这让家长很痛苦,想到会有更多的父母为此憔悴,所以把这个叫做“立竿见影”的心得写上去,供大家参考,但愿对大家有所帮忙.再谈孩子感冒后的残存咳嗽:烤橘子与川贝炖梨很多家长对孩子感冒后的咳嗽很是头疼,虽然我写过一些文章,但是大家还是不竭地提问,那么,到底有哪些方法,可以帮忙到朋友们呢?今天,我介绍两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方法,让大家加深了解.西医分析一个疾病,必定要从两方面来考虑,古人认为疾病必定会向着两个方向发展,古人把这个事情做了两分法,把事情简单化,这就是阴阳,具体而论,可能就落实在寒热上了,他们认为,一种情况,是身体向着热的方向发展了,另一个情况,有可能向寒的方向发展了.这可能是由体质决定的,比方一个孩子特别爱好吃肉,平素身体结实,那么很有可能,外感了,最初就向着热的方向发展了,另外一个孩子,平时老是闹肚子,脾胃衰弱,容易受寒,那么患病当前就容易向寒的方向发展了.有的时候,这与邪气的性质也有关系,比方冬天天气寒冷就容易受寒,炎天容易化热等.而且,这也有可能是疾病分歧的阶段,比方感冒开始的时候普通都是受寒,在身体激烈抵抗的时候,常常化热等.比方这个感冒过后的咳嗽,如果还有感冒的情况,那您尽管去医治感冒,感冒好了,咳嗽很容易就消逝了,由于咳嗽只是感冒带来一个症状而已.此时,就是分清一个寒热,由于体质、邪气性质的分歧,天气的分歧,会形成寒热两种形态.一种是寒证,此时剩余一点寒邪,残留体内,身体没有法子本人清除,这多半是本人体内阳气缺乏,特别是脾胃阳气缺乏,没法清除残存寒邪,此时,可以采取我讲过的泡脚的方法,也能够,用一个大家或许听说过的方法,就是吃烤橘子.具体的做法是:用橘子一个,色彩轻轻发红一点的好,然后把炉灶的煤气打开,放中火,然后用筷子,把橘子放在炉灶上烤,很快,接触火的地方,就会变黑,然后,要用筷子反转橘子,让其他地方接触火苗,等橘子全部黑的时候,就可以闭火了,把橘子拿上去,放温,然后剥开橘子,让孩子吃里面的橘子肉.每次吃一个,一天吃两个,或者根据孩子的年龄和胃口来决定.这里面要留意的是:橘子皮的色彩变黑就可以了,不要烧成炭了.普通情况,对于寒咳,这类方法很快就可以把咳嗽止住,后果很好.除了感冒后残存的咳嗽,对于刚刚被寒风呛到,开始咳嗽的孩子,这个方法也有不错的后果.那么,到底为何会有如许的后果呢?由于,橘子的皮,西医里面会分出两个中药,带里面白色的橘络的,叫陈皮,也叫橘皮,有和中理气,化痰止咳的感化.如果把里面的白色的肉刮掉,烘干,就叫橘红,橘红辛、苦,温.归肺、脾经.可以散寒,燥湿,利气,消痰.用于风寒咳嗽,喉痒痰多,食积伤酒,呕恶痞闷等情况.所以,橘红对外感风寒而导致的咳嗽,后果比较好,但是我们普通用的橘红都是干的,而新颖的橘子皮,则药性更好,这类情况下其实不是越陈旧越好,散寒是要辛发之性,越新颖,越好,所谓“生者尤良”是也.在感冒后期,残存寒邪的机会比较多,大家也能够具体参考症状,比方,孩子流清鼻涕,手脚凉,轻轻怕冷,怕风,舌苔淡白,舌质淡白等等.前面讲过的是有寒邪残存,那么,如果有热邪残存该怎样办呢?此时,如果有黄痰,黄鼻涕,则须要继续清除外邪,这是邪气还较盛的表示.这个时候就要请大夫开方子或者服用一些中成药.如果,此时没有什么痰了,或者痰很少,但是很黏稠,常常是干咳,而孩子的舌质是红的,大便容易干,手脚容易发热,尿容易黄等的情况如果出现了,则可以判断剩下了一点残存的热,此时常常是燥热为患.这个时候,就可以用收集上流传很广的川贝炖梨了.具体的做法是:用川贝粉三克摆布,同时把一个白梨上端切开,挖去梨核,把川贝粉放入,然后再盖上,把梨放入一个碗里面,碗里面添些水,然后放入蒸锅内开始隔水蒸三十分钟摆布.最初,把碗拿出放温,吃梨喝汤.这里面,由于川贝性凉,味甘平,入肺经、胃经,具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清热化痰的感化,是以加入梨当前,润燥的后果更好.但是,大家必定要记住,感冒后普通寒邪残留的居多,有热邪残留的,常常是这个人的体质偏热,或者比来上火了,或者夏秋天气燥热,或者是冬天南方暖气燥热等等,必定是有缘由的,所以大家须要分辨一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罗大伦:盗汗共分三种类型多为某些疾病症状
〖文字大小:大中小〗〖打印〗访问:63
更多1
湖南卫视大型养生节目百科全说在2011年11月请到了中医养生专家罗大伦老师为我们分享中医养生之道,让长生树养生网带你了解一下罗大伦的养生之道吧!
盗汗是指入睡时汗出,醒后汗自止,除了气阴两虚,多见于阴虚内热。
根据盗汗病人的临床表现,可分为轻型、中型和重型三种。
轻型盗汗
轻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在入睡已深,或在清晨5时许或在醒觉前1~2小时时汗液易出,汗出量较少,仅在醒后觉得全身或身体某些部位稍有汗湿,醒后则无汗液再度泄出。
一般不伴有不舒适的感觉。
中型盗汗
中型盗汗的病人,多数入睡后不久汗液即可泄出,甚则可使睡装湿透,醒后汗即止,揩拭身上的汗液后,再入睡即不再出汗。
这种类型的盗汗,病人常有烘热感,热作汗出,醒觉后有时出现口干咽燥的感觉。
重型盗汗
重型盗汗的病人,汗液极易泄出。
入睡后不久或刚闭上眼即将入睡时,即有汗夜大量涌出,(转载自长生树养生网,请保留此标记。
)汗出后即可惊醒,醒后汗液即可霎时收敛。
再入睡可再次汗出。
出汗量大,汗液常带有淡咸味,或汗出同时混有汗臭。
汗出甚者可使被褥浸湿,一夜非数次替换睡装则无法安睡,有个别重证病人能使被褥湿透,被褥较薄或用席子时,汗液可在床板上印出汗迹。
这些病人常伴有明显的烘热感,心情也表现的烦躁,汗后口干舌燥,喜欢凉水。
平时可伴有低热或潮热,五心烦热,颧红,头晕,消瘦,疲乏不堪,尿色深,尿量少,大便干燥。
盗汗食疗验方推荐
对于一般盗汗者而言,可采用食疗的方式进行调理。
多吃些滋阴补益的食物,如:大枣、黑豆、核桃、黑芝麻、血糯、桂圆等;多吃新鲜水果蔬菜,少食辛辣食品;保持心情舒畅,生活有规律。
验方:用猪腰1枚,细切,入人参15克、当归120克,同煮熟食之,以汁送下;或用
山药捣丸如梧子大,每30丸空心温酒下,多服丸佳。
盗汗或为疾病症状
盗汗不能掉以轻心,它可能是某些疾病的症状,甲亢、糖尿病、结核病、肿瘤、高血压、低血糖等都可能出现盗汗。
盗汗患者如还伴有其他身体不适,应尽快就医,不可自行乱服中药。
您可以访问长生树养生网()查看更多与本文《罗大伦:盗汗共分三种类型多为某些疾病症状》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