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线影像质量评价

合集下载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医学影像技术
1.解剖结构的可见程度:优质的X线影像应该能够清晰地显示出解剖结构,使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器官和组织的位置、形态和大小。

如果X线影像模糊或者出现伪影,将会给医生带来困扰,影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2.对比度:X线影像的对比度是指影像中不同部位之间的灰度差异程度。

高对比度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边界,使医生更容易地识别病变和异常。

而低对比度的影像则会模糊不清,影响医生对病情的判断。

3.曝光量:X线影像的曝光量直接影响到影像的清晰度和细节展示。

曝光过度会导致影像过亮,影响医生对细小结构的观察;曝光不足则会使影像过暗,细节不清晰,影响诊断的准确性。

4.噪声:X线影像中的噪声会干扰医生对影像的解读。

噪声可能由于放射线源、检查参数设置不正确、设备故障等原因导致。

要获得清晰的影像,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需要通过优化设备、设置适当的参数,减少噪声的干扰。

5.分辨率:X线影像的分辨率决定了其能够显示的最小细节。

高分辨率的影像能够清晰地显示组织和器官的微小结构,有助于医生对病变的诊断和判断。

低分辨率的影像则会模糊不清,影响医生的诊断准确性。

总的来说,高质量的X线影像不仅对医生准确诊断疾病至关重要,还能减少病患接受X线检查的辐射剂量,降低患者的健康风险。

医学影像技术人员需要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保证X线影像的质量达到最佳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及评定规定
一、图像评价准入标准:
1.三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95%
2.三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90%
3.二级甲等:X线片、CR、DR优良率≥85%
4.二级乙等:X线片、CR、DR优良率≥80%
二、甲级片标准:
1.位置正确:包括投照肢体位置和X线中心准确,照片上下、左右边缘对称,胶片尺寸使用得当。

2.照片对比度清晰度良好。

包括密度、对比度好,无明显的斑点感觉,肢体解剖结构显示清晰,失真度小;可制板。

3.无污染划损:包括照片上无污汁、划痕,无体外异物影及其他弊病。

4.被检者资料齐全、准确、整齐无误,照片标志与被照肢体无重叠:包括姓名、性别、年龄、片号、左右等。

5.造影片造影剂涂抹均匀、充盈满意,充分显示解剖形态及结构,能提供满意的诊断标准。

三、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一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乙级片。

四、丙级片标准:
以上1~5项两项不符,但不影响诊断则定为丙级片。

五、废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照片无法诊断则定为废片。

产生废片必须登记片号和废片现象,及时分析产生废片的原因,及时整改。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方法为了进一步提高放射科的影像质量,每月由质量与安全管理小组在电脑上随机分别抽取DR、CT、MR图片,以以《放射科诊疗规范》为基础,实事求是,严格把关,力求影像科图像和报告质量不断提高。

一、图片质量评价标准:1、X线影像质量要求:(1)一般要求:1)X线照片满足影像诊断要求;2)X线照片标识,左右标志明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及年龄等信息完整;3)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一致。

同一部位不同时间摄片放大比例一致。

成人胸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4)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2、除上述一般要求外,优质图像标准:1)密度合适,照片中诊断密度范围控制在0.25~2.0之间;2)层次分明;3)摄影体位标准,组织影像应符合正常的解剖投影,无失真;4)照射野大小合适:被检部位影像全部在照片上显示,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尤其是内分泌腺;重点组织界限清楚;脊柱应包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至少包括一个临近关节;肋骨应包括第1或第12肋骨;5)无体外伪影;6)无运动伪影;7)胶片无污迹、划片、粘片、指纹。

DR影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DR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CT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CT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MR影像质量评价内容及方法质量等级评价方法:结合上述MRI影像质量,每份图像100分,扣完为止:优:≥90分良:80~89分差:70~79分不合格:≤70分二、报告质量评价标准: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一份规范化的诊断报告书要求文字简洁,语句通顺,表达准确。

内容包括以下部分:一、一般项目:病人姓名、性别、年龄;检查号、门诊号或住院号;病室和床位号;检查设备、检查方法、对比剂种类用法和用量、检查部位和位置、照片序号;检查日期和报告日期等均应逐项填写清楚。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制度放射科技术护理组每月底进行一次医学影像质量评价,总结经验改正不足,并由专人负责详细记录结果。

一、常规X线影像质量标准医学影像质量控制标准制定目的,是以最低辐射剂量、最高影像质量,为临床提供可信赖的医学影像信息,它由医学影像检查的正当化和成像过程最优化来体现。

医学影像质量综合评价应以成像过程最优化的三条主线,给出影像综合评价标准:(一)以诊断学要求为依据(二)以能满足诊断学要求的技术条件为保证(三)同时充分考虑减少影像检查的辐射计量二、常规X线影像质量控制(一)诊断学要求(二)影像显示标准影像显示标准系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结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示其性质。

可见程度的表征可分为三级: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未显示,只特征可见;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清晰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清晰。

以上规定的解剖学结构和细节能在照片上看到。

从而有助于作出准确的诊断。

这取决于正确的体位设计、病人的配合以及成像系统的技术技能。

(三)重要的影像细节:这些标准为在照片影像上应显示的重要解剖学细节提供了最小尺寸的定量信息。

这些细节也许是病理性的,也可能是不存在的。

(四)体位显示标准:体位显示标准以相应摄影位置的体位显示标准为依据。

(五)成像技术标准: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的合理组合。

成像技术条件的参数是: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屏/片体系感度、摄影距离、自动暴光控制探测野、暴光时间、防护屏蔽,共10项。

(六)受检查者计量标准: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照片影像特定解剖点的密度标准范围: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

文本件设定的不同部位特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作为定量评价照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影像】影响X线片影像质量的因素

【影像】影响X线片影像质量的因素

【影像】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因素【影像】影响X线⽚影像质量的因素2016-03-10 1200次阅读兽医X线摄影的⽬的是应⽤X线的穿透性、荧光作⽤和感光作⽤等特性,将动物机体内部结构和器官状况⽤X线影像尽可能真实地反映出来,⽤以诊断疾病。

X线⽚上的影像是机体各种组织结构的平⾯投影,⼀张好的X线⽚必须要充分表现出机体内部结构的差异,其影像质量直接关系到X线诊断的准确性。

为此,必须正确理解和掌握评价X线⽚质量的各项指标,了解影响X线⽚质量的各项因素,以便合理评价X线⽚质量,并以此正确调整X线摄影技术。

⼀、评价X线⽚影像质量的指标对X线⽚质量的评价要有以下⼏个⽅⾯的内容:能表现影像的适当密度;能分辨机体对X线吸收差异的各种对⽐度;能分辨各部细节的层次;能反映各部细节的清晰度;X线影像具有最⼩的失真度。

1.照⽚密度照⽚的密度即照⽚的⿊化度,是指X线胶⽚经过曝光后,通过显影等处理在胶⽚上形成的⿊化程度。

将X线照⽚置于观⽚灯上,可以看到不同照⽚密度的影像:组织密度⾼的部位,X线胶⽚感光少,经冲洗后银原⼦堆积少,照⽚显⽰⽩⾊;组织密度低的部位,X线胶⽚感光多,经冲洗后银原⼦堆积多,照⽚显⽰⿊⾊。

照⽚密度是观察X线⽚影像的先决条件,构成照⽚影像的密度必须适当,才能符合影像诊断的要求。

2.X线照⽚对⽐度对⽐度是X线摄影学中⼗分重要的概念,是形成X线影像的基础,其中涉及4个基本概念,即肢体对⽐度、X线对⽐度、胶⽚对⽐度和照⽚对⽐度。

肢体对⽐度是受检体所固有的,是形成X线对⽐度的基础。

X线到达受检体之前不具有任何医学信号,它是强弱分布均匀的⼀束射线。

当X 线透过受检体时,由于受检体对X线的吸收、散射⽽减弱,透过受检体的X线则形成了强度不均的分布差异,这种强度的差异称为X线对⽐度。

此时即形成了X线信息影像。

X线对⽐度所表⽰的X线信息影像不能为⾁眼所识别,只能通过某种介质的转换才能形成可见影像,如X线照⽚影像。

X线胶⽚对X线对⽐度的放⼤能⼒称为胶⽚对⽐度。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
主观方法 分辨力 对比度-细节图 物理参数主观 视觉区别力
客观方法 (MTF)
噪声 信噪比 量子检出效率 照片对比度 剂量质量
观察者/诊断效能 观察者偏好 解剖的质量标准 视觉分级析 ROC和相关方法 诊断和治疗效果
5/24/2021
诊断成像质量评价的方法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
一、主观评价法
在放射质量保证(quality assurance,QA)中,主观 评价因其固有的简单易行在临床中得到了较广泛应用, 而许多测试条件严格的客观方法也逐渐被接受。
客观(物理)的方法往往有大量复杂的数学运算,应 用曾一度受到限制,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这一 问题已逐渐解决,大量的客观(物理)方法进入临床应 用。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
本章学习目标 一、掌握内容 X线影像质量评价的概念;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及综
合评价的概念与常用参数。ROC曲线的概念、基本原理、 ROC曲线的制作。
二、熟悉内容 X线影像质量评价的发展过程及发展趋势。信号与系
统的概念。 三、了解内容 已淘汰的评价参数。国内外新进展。
5/24/2021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
本章所属章节
第一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概述 第二节 成像系统的特性参数 第三节 ROC及其应用
5/24/2021
X线影像质量及评价
第一节 X线影像质量评价概述
X线发现100多年来,从传统的屏-片X线系统到新 型的数字X线成像设备,各种模拟和数字的医学成像系 统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还有许多的新系统在研 制中。医学成像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从信号(X线) 输入到最后医生观察解释的影像输出,整个过程涉及许 多物理过程。
扩散对影像质量的影响

数字X线摄影成像技术和影像质量综合评价专家共识

数字X线摄影成像技术和影像质量综合评价专家共识
图1 数字X射线摄影(DR)细节可见程度示意图。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骨皮质清晰可见,膝关节前、后软组织层次可见,髌韧带、髌上 囊、髌下脂肪垫隐约可见 图2 胸部后前位DR图像。影像范围包括肺尖至后肋膈角、骨性胸廓和软组织,胸锁关节左、右对称投 影于第3~4胸椎水平,吸气充分。肺纹理清晰可见,主气管、主支 气管、右下肺动脉和左上肺动脉分支可见,左心影内的肺纹理和降主 动脉左缘、与横膈重叠的两侧肺野下缘隐约可见 图3 胸部侧位DR图像。影像范围包括全部肺野 以及胸廓部软组织,左、右两侧 肺野后缘重叠,吸气充分,近探测器侧横膈清晰锐利。肺纹理自肺门向肺野外带能连续追踪,胸廓内气管影清晰可见,心脏后缘、 主动 脉弓和降主动脉边缘可见,胸骨与心脏和胸主动脉之间的前纵隔区亮度适中 图4 颈椎前后位DR图像。影像范围包括颅底、第 1胸椎和颈部两侧软组织,颈椎椎 体左、右对称显示于影像纵轴中线,下颌骨下缘与枕骨下缘重叠。椎体边缘、椎间关节、横突和棘突清 晰可见,气管管壁、颈部软组织层次可见 图5 颈椎侧位DR图 像。影像范围包括颅底、第1胸椎和颈部前、后软组织,椎体各边缘 无双边影,下颌骨不与椎体重叠。椎体边缘、椎间隙、椎间关节、棘突以及气管管壁清晰可见, 颈部软组织层次可见 图6 腰椎前后 位 DR图像。影像范围包全第 12胸椎体~第 1骶椎骨及两侧腰大肌,腰椎椎体和棘突显示于影像纵轴中线,第 3腰椎椎体边缘无双 边 影。椎体边缘、椎弓根、椎间关节、棘突和横突清晰可见,椎体周围软组织以及腰大肌外侧缘可见 图7 腰椎侧位DR图像。影像 范围包全第12胸椎体~第1骶椎骨 及腰背部软组织,腰椎椎体边缘无双边影。椎体边缘、椎弓根、椎间关节、棘突清晰可见,胸、腰段椎 体影像对比度适中,腰背部软组织层次可见 图8 膝关节前后 位DR图像。影像范围包括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各约1/3长度以及 周围软组织,膝关节长轴与影像长轴平行,关节间隙位于影像中心显示,髌骨显示于股骨内、外髁 正中,腓骨头约1/3与胫骨重叠。股骨 远端、胫骨近端骨皮质锐利,骨皮质、骨小梁清晰可见,髌骨轮廓以及周围软组织层次可见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一、目的
为加强本科室的安全管理,建立良好的工作秩序,提高医疗质量,杜绝医患纠纷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
放射影像科全体成员。

三、内容
(一)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制度
1.放射技术质控每月一次。

核查X线摄片体位是否符合标准:胶片尺寸统一,影像放大比例统一,不同时期检查,图像放大比例前后一致。

评价影像质量,分析不合格片和差级片原因,提出改进办法。

2.在日常诊断读片的同时,从诊断角度,对影像质量进行评价,发现图像质量不能满足影像诊断,及时沟通,提出改进建议。

3.技师或医师日常工作中发现质量问题应逐级报告,及时处理。

4.每月定期抽查本月的照片质量、诊断报告质量,并做好记录。

(二)放射科X线质量控制标准
1.被检查器官和结构在检查范围内可观察到。

主要结构、解剖结构、解剖细节清晰辨认,影像能满足影像诊断要求。

2.照片中的诠释齐全、无误、左右标志、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查者姓名、性别、年龄、图像放大比例或比例尺等信息完整。

3.用片统一,用片尺寸合理,分隔规范,照射野大小控制适当。

4.图像放大比例一致:正位片、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例不小于65%。

5.整体画面布局美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6.对辐射敏感的组织和器官应尽可能的屏蔽。

第四章 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

第四章  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

第四章X线影像质量评价习题一、单选题1.下列哪项不是主观评价的方法A.分辨力B.对比度-细节图C.JNDD.信噪比E.以上都不是2.人眼观察到的影像模糊的空间频率并不是理论上的极限分辨力,而是MTF值等于_______所对应的空间频率A.0.05B.0C.0.1D.0.02E.1.03.MTF值降为0.05时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A.极限分辨力B.鉴别力C.空间分辨力D.细节分辨力E.对比度分辨力4.如果两条ROC曲线面积相同,则A.这两条ROC曲线一定相同B.两种检查的总性能相同C.两种检查的性能完全相同D.以上说法都对E.以上说法都不对5.下述哪项不是影响屏-片组合系统噪声的因素A.X线量子波动B.胶片的粒状性C.增感屏的增感率D.增感屏的结构E.胶片的感光性能6.下述哪项不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A.RMSB.WSC.OTFD.ACFE.DQE。

7.WS的单位是A.㎜B.㎡D.㎜2E.m8.关于WS的说法正确的是A.WS表示面积B.WS描述分辨力特性C.WS的单位是LP/㎜D.WS是系统自相关函数的傅立叶变换E.以上都不对9.关于RMS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描述噪声特性B.测量RMS需要显微密度计C.可以用于比较不同屏-片组合的噪声特性D.RMS越大,系统噪声越小E.RMS可以评价照片斑点10.关于MTF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描述成像系统的信噪比特性B.理想的MTF为1.0C.是空间频率的函数D.属于客观评价方法E.MTF不考虑相位移动11.下列哪项是客观评价的方法A.分辨力B.对比度-细节图C.JNDD.信噪比E.以上都不是。

12.MTF值降为0时对应的空间频率称为A.极限分辨力B.鉴别力C.空间分辨力D.细节分辨力E.对比度分辨力13.极限分辨力对应的MTF值为A.0B.0.6C.0.25D.2.5E.1.014.鉴别频率对应的MTF值为A.0B.0.6C.0.25D.0.0515.下述哪项是描述成像系统噪声特性的A.PSFB.LSPC.OTFD.LP/㎜E.DQE16.关于ROC解析的说法,错误的是A.ROC是一种统计分析方法B.ROC源于信号检出理论C.ROC不是评价系统的分辨力的D.ROC的单位是LP/㎜E.ROC可以用于评价不同系统的性能二、多选题1.下列哪些是主观评价的方法A.分辨力B.对比度-细节图C.JNDD.信噪比E.以上都是2.如果两条ROC曲线面积相同,则A.这两条ROC曲线不一定相同B.两种检查的总性能相同C.两个观察者的总水平相同。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论标准(2016 年订正)一、一般要求1、 X 线照片知足影像诊疗要求。

2、X 线照片表记,左右标记正确,检查号、检查日期、检查医院、被检者姓名、性别、年纪、图像放大比率或比率尺等信息完好。

3、图像放大比率一致:正位片与侧位片或斜位片放大比率一致。

同一部位不一样时间摄片放大比率一致。

4、整体画面布局雅观,影像无失真变形。

二、优良图像标准1、密度适合2、有条有理3、拍照体位标准:4、照耀野大小适合:被检部位影像所有在照片上显示, 但不应过多包含非检查部位,特别是内分泌腺;要点组织界线清楚;脊柱应含相邻椎体;四肢长骨应起码包含 1 个周边关节;肋骨应包含第 1 或第 12 肋骨。

5、无体外伪影。

6、无运动伪影。

7、特别检查体位应标明。

8、胶片无污片、划片、粘片、指纹。

放射科图像质量评论内容及方法项目评论内容和方法扣分图像对照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图像,对照欠佳5图像层次看电脑图片或胶片,层次欠分明5投照野控制投照野过大或包含不全 5伪影不影响诊疗的伪影,如内衣扣、金属线5有可能误以为病变的伪影50伪影范围较大,掩饰诊疗区。

50呼吸伪影或运动伪影5~10抽查胶片,有污片、划片、粘片 5 图像表记不完好 5图像重要表记如左右、姓名、性别错误 50 拍照体位不标准 15~20特别体位无标明,如腹部立位位,水平侧位10拍照部位错误比较申请单和拍照部位能否一致50图像放大比率抽查胶片,图像放大比率能否一致 5 用片一致,尺寸合理抽查胶片 5质量等级评论方法:联合 DR影像质量要求,每份图像为 100 分,扣完为止。

优:≥ 90 分良: 80~89 分合格: 70~79 分不合格:< 70分。

影像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方案

影像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方案

影像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方案一.影像诊断报告质量分析活动每月一次,由相关评价小组成员在周周四具体组织实施。

二.诊断报告评价指标的具体统计由评价小组指定人员进行分别统计。

三. 影像诊断质控内容主要包括:1.评价方法:采用两种方式对诊断报告质量进行评价,以第一种方法为主,第二种方法为辅,从整体到局部对报告质量进行评价,具体如下:(1)每月在PACS上对每位诊断医师总报告数进行评价,主要由报告审核医师审核报告时评价,对每份报告从描述是否合格、有无错别字、报告是否完整、结论是否准确四方面进行评价,将报告分为A-D四个等级;若四项均符合,则为A级报告;一项不符合则为B级报告,两项不符合则为C级;三项以上不符合则均为D级,若报告为完全复制,为D级报告。

(2)每月分别随机抽查X线、CT、MRI诊断报告,抽查比例为检查数量的3%进行辅助评价;根据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大于80分者为优良;70分以上为合格,具体评价标准参照《2017年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和《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

(3)对C、D级别及优良以下报告进行具体分析,查找原因、责任到人并进行整改,特别严重者予以相关处罚。

2.质控指标的统计:(1)诊断报告阳性率:X线、CT及MR报告阳性率由登记处电脑导出,计算阳性率。

(2)诊断报告符合率(标准≥90%):对手术病理、临床治疗或临床经过证实的病例进行追踪,计算诊断报告符合率,对不符合的病例进行整理分析,典型或复杂病例进行病例讨论。

(3)漏诊、误诊率(标准:影像报告漏诊及误诊率小于3%): 以全部影像检查病例为基础进行计算。

X线、CT、MRI报告漏诊、误诊率分别计算。

具体计算方法:根据追踪得到的漏诊误诊病例数除以总追踪数,即为漏诊、误诊率。

(4)报告时限统计:随机抽取当月某天急诊、X线、CT及MR检查报告20份,参考报告时限标准进行统计。

四. 每月对质量控制的活动结果进行总结、分析、反馈及提出改进措施,并在放射科质控会议上汇报。

X线照片质量评审标准

X线照片质量评审标准

X线照片评审标准一、优质X线影像标准优质影像的评价标准为:1.适当的影像密度:包含组织背景密度和组织影像密度。

背景密度是指完全感光的最大密度Dma x和未感光或极少感光区的最小密度Dmin;其标准为:Dmax≥2.4,Dmin<0.25。

人体组织影像密度标准因各部位体位不同而异。

2.组织影像层次分明,有良好的清晰对比度:骨骼能辨别骨皮质、骨小梁、肌肉、关节腔的层次;腹部能分辨肾脏、腰大肌、腹壁脂肪线;胸部能分辨肺野与纵膈,肺野与胸壁,外带肺纹结构的层次;脊柱能分辨椎体与软组织,椎体的各组成部分,骨小梁可见;头部能分辨颅板和颅腔、颅腔和岩部、颅腔与窦腔的层次。

3.摄影体位正确:摄影体位正确的标志就是欲摄的部位在影像上孤立显示或有极少的其他结构重叠影,即使有重叠,但也能清晰地分辨出其轮廓。

所见结构影像没有严重失真。

4.无技术操作缺陷:X线、日期号码排列成线;左右标号明确;号码不与被摄体重叠。

无遮线器边影和体外伪影;无划片、污片、粘片、指纹、漏光、屏斑等阴影。

凡具备以上四条,方可评价为优质X线影像。

二、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和控制人体X线摄影所得的影像是通过不同的密度差而成像的。

适当的密度可以显示出人体不同组织结构的轮廓,形成良好组织对比层次,显示出正常组织和病灶间的不同影像密度、形态和范围。

因而X 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就显得极为重要。

X线影像密度的质量控制技术就是掌握诸多影响因素的程度和规律,从而达到相关因素改变时影像密度保持不变。

1.X线影像密度的影响因素(1)电源条件;(2)X线机;(3)暗室条件,包括:①安全灯的安全性;②胶片;③增感屏;④显影液;⑤冲洗方式;⑥显影时间和温度的匹配;⑦患者年龄、性别、体型的差异;⑧病理:高密度增生性病变,低密度稀疏性病变的差异。

2.X线影像密度的控制(1)影像灰雾的控制:灰雾度直接影响影像的对比度和清晰度,影像密度控制首先着眼于灰雾度控制的达标(D O<0.25)。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内容)

放射科影像质量评价(内容)

放射科医学影像质量评价自查()月份
检查内容检查方法检查结果记录
1.按照X线片质量标准评价照片质量分甲、乙、丙级和废片
2.检查MR图像,是否符合检查常规
3.技术组人员签名随机抽查X线及MR各10
份检查图像质量。

查看临床检查申请单,有
否技术人员签名。

有否技术组人员签名:是□否□
4.X线甲片率、X线废片率及结果阳性率
5.MR检查结果阳性率检查各项登记本,统计X线
及MR检查结果阳性率。

X线甲片率:%;废片率:
%;阳性率:%;
MR阳性率:%
6.交接班记录和工作量统计
7.各项检查报告发出时间(X线片<2小时,急诊<30分钟,MR<8小时)检查交接班记录和工作量的
统计。

根据日常工作,患者反映放
射、MR检查发放报告时间
超出规定的,应当立即记录,
并报告主任。

交接班记录及工作量统计是否完
整、规范:是□否□
报告时间是否超时:是□否□
备注:
8.放射报告书写规范,“双签制度”落实情况
9.诊断报告符合率随机抽查X线10份、MR 10
份报告存根,检查其书写是
否规范和检查结果是否准
确,重要报告是否有上级医
师签名。

X线报告是否规范:是□否□
MR报告是否规范:是□否□
评价分析:(疑难病例讨论、追踪反馈、临床沟通等)
改进措施:
记录人:。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

影像科报告诊断质量评价标准

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和质量评价标准(一)诊断报告书写格式参照我科《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二)承诺出报告时间:1、X线平片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小时;胃肠等特殊造影:当日出片。

2、CT、MR报告:急诊30分钟,普通24小时内(隔日上午9点30分前)。

3、特殊病例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于48小时内发出。

(三)诊断报告质量评价标准1、良好的影像诊断报告:书写格式符合诊断报告书写规范。

要求项目齐全,影像描写如实反映影像学改变,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一致,重点突出,条理清楚,术语准确,字迹清析。

2、不符合影像诊断报告要求的:①影像描述与诊断意见矛盾;②书写过于简单;③用语不规范;④病灶主要象征未描述错误;⑤字迹不清。

(四)读片及随访质量控制1、每工作日读片对疑难病例进行集中讨论,讨论意见及时作出记录。

2、每月及时登记病例随访结果并利用PACS及相关系统统计诊断符合率,结合诊断随访结果每月进行一次随访病例学习,并对重点病例进行讨论,提高医师诊断水平。

读片及报告书写制度(1)每日集体读片,安排在上午晨会后,由当班医师选出疑难病例和典型病例进行讨论和示教,以便集思广益,提高诊疗质量。

(2)读片应密切结合病史、体格检查及其他必要的检查资料进行充分讨论,遇有疑难问题时,可协同超声、核医学和各有关科室会诊解决。

(3)诊疗报告必须按要求逐项填写,描述和分析应符合规范要求,并作出诊断或提出参考意见。

报告医师应签全名,并由主治医师或以上人员负责复审签发。

(4)诊疗报告发出:急诊检查于完成后半小时内出报告(从检查结束到报告时间),普通X线平片2小时内出报告,CT、MR普通检查当日出报告,CT、MR特殊病例及特殊检查48小时内出报告。

特殊情况须应向患者说明原因,或与临床相关医师联系。

(5)报告修改由高级职称或高年资主治医师完成,并在PACS系统中留有修改时间及内容。

影像科诊断报告书写规范影像诊断报告是一份重要的临床档案资料,必须认真书写。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

图像质量评价标准|一、评价参数(一)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物体本身的差异,由被检体的密度和厚度决定。

2、x线对比度:穿过人体后,x线强度上的差异。

3、图像对比度:x线照片上所表现出的密度差。

客观对比度是成像的基础,图像对比度是图像的最基本特征。

下图很好的说明了以上三个对比度:1、客观对比度:骨骼、软组织、气体存在密度上的差别。

2、X线对比度:透过不同组织形成的X线强度上的差别。

3、图像对比度:图像上形成的黑白差别。

对比度分辨率是指将客观对比度转换成图像对比度的能力。

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例如:CT与平片。

左图是普通平片,属于分辨率低的装置(X线机)摄取的片子;右图是胸部CT横断片,属于高分辨率的装置(CT机)摄取的片子。

对低对比的组织的区分能力,CT高于平片(即分辨率高的成像装置可将低对比的组织区分开),而平片只能区分差别较大组织(即分辨率低的成像装置只能将高对比的组织区分开)。

(二)模糊1、指物体的边界不清楚。

2、原因:每个物点的像向周围有不同程度的扩展。

3、影响:降低了图像的清晰度。

空间分辨率:区分相互靠近的两个物体细节的能力。

用LP/mm表示。

是评价影像设备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

以下是电影《神话》的一幅海报,表现的是图像的模糊。

下图是一幅分辨率较高的图片,图像较清晰。

(三)噪声1、定义:图像中可随机观察到的光密度变化。

2、表现为:斑点、雪花、网纹等。

3、原因:x线光子的随机分布。

4、描述:信噪比(SNR)。

SNR越大,图像质量越好。

(四)伪影1、定义:指图像中出现的被检体不存在的虚假信息。

2、影响:干扰正常结构,造成误诊。

(五)畸变定义:指物体的形态、大小和位置不同程度的改变。

(1)因观察角度不同,圆柱体的上面成为了椭圆。

(2)射线方向不同,产生了两种不同效果。

左图垂直照射,两个物体的形态基本不变;右图斜射,使两个原本分离的物体,看起来象是一体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受检者辐射剂量限值 影像综合评价标准同时给出各种摄影类型的标准体型下,病人体表 入射剂量的参考值。
• 影像密度值范围 密度是构成影像的基础,对比度是影像形成的本质。设定的不同部位特 定解剖点的密度范围值,是作为定量评价照片影像质量标准的参考值。
2020/4/4
11
标准影像必须遵守的一般规则
• 影像显示能满足诊断学要求。 • 影像注释完整、无误。 • 无任何技术操作缺陷。 • 用片尺寸合理、分格规范,照射野控制适当。 • 影像整体布局美观,无影像诊断的变形。 • 对检查部位之外的辐射敏感组织和器官应加以屏蔽。 • 医学影像的诊断密度值范围应控制在0.25~2.0之间。
多年来国内外众多学者对此进行研究,从而形成了影像质 量评价这一新的领域,总结起来,主要的评价方法可分为主观 评价法和客观评价法两种以及两者结合的综合评价法。
2020/4/4
2
A TEXT 01
主观评价法:即依靠观察者(评价者)的主观判断进行 的评价,其评价结果受观察者的因素影响,不同的观察者得 到的结果差别迥异,因而是 不全面的一种评价方法。
2020/4/4
4
B TEXT 02
TEXT
TEXT
主观评价法简单易行,但易因观察者因素而变,不
够稳定全面,研究者们开始使用构成影像的一些物理属性评价影像
质量,从而出现了影像质量的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法,就是用测定构成影像的一些物理属性评价影像
质量T的EXT方法。
2020/4/4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TEXT
2020/4/4
12
2020/4/4
13
2020/4/4
3
主观评价法类型
• 对比度清晰度曲线图法 特点是以人的视觉能力分辨的影像细节影像质量, 属于该类的还有解像力法等。优点是简单易行,操作方便;缺点是因人而异 ,不够全面。
• 模糊数学评价法 是随模糊数学的出现而发展起来的评价方法。
• ROC曲线法 它有很多译名,一般译名为受检者操作特性曲线,是一种基于 统计决策理论的评价方法。最初是用于雷达信号的分析,后来基于 ROC曲线 是研究观察者水平的理想手段,因此应用于医学影像领域。现在已经ROC曲 线分析已成为一种广泛使用的分析评价法。
• 画面质量标准 影像画面设计美观、体位设计标准、摄影标志准确齐全、用片尺寸合理、 分隔规范;照射野投影在所用胶片尺寸以内、照片无污染、无刮痕、无人为阴影及其他弊病 。
• 成像技术参数 为满足诊断学要求所必需的成像技术参数要合理组合。成像技术参数包括 :摄影设备、标称焦点、管电压、总滤过、滤线栅比、摄影距离、照射野大小控制、曝光时 间、防护屏蔽等。
2020/4/4
8
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法各有优点,两者是相互补充、相辅 相成的。发展的趋势就是从最初的主观评价、客观评价向着主观评价、客观评价 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向发展。
所谓综合评价,按照QA和QC的术语科叙述为:以诊断要求为依据,用物理 参数作为客观评价手段,以成像的技术作保证,三者有机结合,而且注意尽量减 少病人受检者的受照剂量的综合评价影像质量的方法。
TEXT
5
C TEXT 03
Text 1
客观评价法
Text 2
Text 3
均方根值(RMS) 维纳频谱(WS)
调制传递函数 (MTF)
噪声等价量子数 (NEQ)
量子检出效率 (DQE)
2020/4/4
6
均方根值(RMS)和维纳频谱(WS)是描述X线照片斑点(噪声)特征的物 理量。 RMS即统计学中描述“统计涨落”的物理量,是描述不同屏-片组合系统 斑点大小的物理量。WS称为噪声功率谱,它是描述X线影像中噪声能量随空间频 率变化的特性。因而表达了噪声和空间分辨力的关系。
X线影像质量评价
2020/4/4
1
影像质量评价是对影像形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性能进行评价, 从而确定所成影像的质量好坏及是否符合诊断需求。X线影像 诊断的正确性,相当程度上依赖于X线影像的质量,而影像形 成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能导致影像质量下降。影像质量下降 的后果是使诊断信息丢失,影响正确诊断。
调制传递函数(MTF)是从光学传递函数发展而来的。它是描述成像系统分辨 率特性的重要参数。
噪声等价量子数(NEQ)和 量子检出效率 (DQE)是20世纪60年代用于评 价天体物理摄影系统成像质量的物理量,20世纪70年代进入医学影像领域。
此外还有信噪比(SNR)和特性曲线。
2020/4/4
7
主观评价方法和客观评价方 法各有优点,两者是相互补充、相辅相 成的。因而发展的趋势就是从最初的主 观评价、客观评价向着主观评价、客观 评价相结合的综合评价。
2020/4/4
9
D TEXT 04
综合评价的方法包括常规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和标准必须遵守的一 般守则。
常规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标准包括影像显示、画面质量标准、受检者辐 射剂量限值、成像技术参数、影像密度值范围等。
2020/4/4
10
常规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标准
• 影像显示标准 指在照片影像上能显示特别重要的解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构和细节,并用可见程度来表征 其性质。可分为三级: (1)隐约可见:解剖学结构可探知,但细节为显示,只特征可见。 (2)可见:解剖学结构的细节可见,但 不能清晰辨认,即细节显示。(3)清晰可见:解 剖学结构的细节能清晰辨认。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