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案例分析
关于会计的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经营状况一直良好,但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加剧,公司经营压力增大。
为了逃避税收,公司负责人李某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虚构业务,非法逃税。
二、案件经过2019年,某税务局在例行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疑点,随即对该公司进行深入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存在以下违法行为:1. 虚开发票:公司通过虚构业务,开具大量虚开发票,用于抵扣实际业务中应纳税额。
2. 逃税:通过虚开发票,公司减少了实际应纳税额,逃避了相应的税款。
3. 漏税:公司未按规定申报税款,存在漏税行为。
在调查过程中,公司负责人李某承认了上述违法行为,并表示愿意接受处罚。
三、法律分析1. 违法行为定性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三十三条规定,纳税人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如实申报、缴纳税收。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数额巨大并且占应纳税额百分之三十以上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逃税数额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的方式,逃避了相应的税款,其行为已构成逃税罪。
2. 法律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欺骗、隐瞒手段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者不申报,逃避缴纳税款的,由税务机关追缴其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滞纳金,并处不缴或者少缴的税款百分之五十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
在本案中,某公司逃税数额较大,应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四、案例分析1. 虚开发票行为的危害虚开发票行为严重扰乱了税收秩序,损害了国家税收利益,同时给企业带来了严重的法律风险。
本案中,某公司通过虚开发票逃避税款,不仅损害了国家利益,还可能对公司的长远发展造成影响。
2. 会计人员在防范虚开发票中的作用会计人员在企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防范虚开发票行为的重要力量。
会计案例分析详细答案所有案例都有
案例一:东方航空1、结合财政部有关文件的规定,分析东方航空2004年度利润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要分析影响利润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就要分析影响利润的要素利润=收入-费用对东方航空公司数据资料进行分析,因为2003年发生严重的非典事件,公司盈利能力趋势指标失真,所以仅将可靠的2002年、2004年财务数据进行增减变动的比较。
收入:2004年较2002年主营收入增长率达到50.5%,成本:主营成本增长率达到57.75%利润:利润增长率达220.29%,增量是2002年的2倍多。
期间费用:营业费用和管理费用增长率达到34.65%由以上数据可以发现2004年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下几方面:1、主营业务收入的上涨:2002年主营业务收入是129.6亿元,2004年为198.93亿元,增长率53.5%,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有较大幅度的增加,公司货运量和客运量的上升表明2004年业务量确实有大幅增加。
营利能力(主营毛利率),2004年营利能力18.95%,比2002年的下降了2.18个百分点,可以看出客运毛利率下降。
另外,货运量和货运收入增加,而货运单位创收下降;客运量和客运收入增加,而客运单位创收下降,这些都说明了公司单位的获利能力减弱,表面上营业收入上涨,实质上并非是获利能力增加引起的收入上涨,而只是业务量的增加导致的,所以主营业务收入的增加不是2004年利润大幅增加的根本原因。
2.成本费用变化不大:民航公司2002期间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为21.57%,2004年占比为16.71%,较2002年下降了4.86%;主营业务成本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2002年为78.87%,2004年占比为81.05%,较2002年上涨了2.18%。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成本费用比例变化不大,所以成本费用对2004年利润大幅增长的影响不大,更不是其增长的根本原因。
3.其他业务利润大幅上涨:2004年其他业务收入5.8亿,2002年其他业务收入是0.15亿,2004年其他业务收入增长率高达3577.38%,其他业务利润大幅上涨,但是我们还发现2004年其他业务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仅为2.91%,对总利润的影响较小,所以其它业务利润的增加不是2004年利润大幅增长的根本原因。
会计法律典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商业活动日益频繁,会计信息失真、虚开发票等问题逐渐凸显。
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保障国家税收安全,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打击会计违法行为。
本文将以某企业虚开发票案为例,对会计法律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二、案例简介某企业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建筑材料的生产与销售。
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存在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
经查,该公司在2018年至2020年间,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300余份,涉及金额达5000余万元。
在税务机关调查过程中,该公司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均表示认罪悔罪。
三、案例分析1. 违法行为及法律责任(1)虚开发票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十六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虚开发票。
本案中,某企业通过虚构业务、伪造合同等方式,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违反了上述规定。
(2)偷税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规定,纳税人采取伪造、变造、隐匿、擅自销毁账簿、记账凭证,或者在账簿上多列支出或者不列、少列收入,或者进行虚假申报等手段,不缴或者少缴应纳税款的,是偷税行为。
本案中,某企业虚开发票,造成国家税款损失,属于偷税行为。
(3)法律责任。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三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发票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对于虚开发票的违法行为,税务机关可以依法对其进行处罚。
本案中,税务机关对某企业作出了以下处罚:①责令退还已骗取的税款;②处所骗取税款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的罚款;③对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分别处以有期徒刑和拘役。
2. 案例启示(1)加强企业内部管理。
企业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发票管理、合同管理等方面的监督,防止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发生。
(2)提高会计人员素质。
企业应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3)加强税收征管。
税务机关应加大对虚开发票等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维护市场经济秩序。
会计法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涉及某国有企业A公司因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相关规定,被当地财政部门查处的事件。
A公司成立于1998年,主要从事基础设施建设。
近年来,随着公司业务的快速发展,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
在2019年的一次审计检查中,A公司被发现存在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
二、案例分析(一)违法事实1. 虚列支出:A公司在2018年度的财务报表中,通过虚列工程款、设备采购费用等手段,将部分应由公司承担的费用计入工程项目成本,导致当期利润虚增。
2. 隐瞒收入:A公司在2018年度的财务报表中,隐瞒了部分销售收入,导致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不实。
3. 账外设账:A公司在经营活动中,存在账外设账的现象,部分业务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导致公司财务状况失真。
4. 违规提供财务报表:A公司在向股东、债权人等提供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编制和审核,导致报表信息失真。
(二)法律依据1. 《会计法》第二十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会计账簿,进行会计核算,不得违反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私设会计账簿。
2. 《会计法》第二十一条:各单位必须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编制财务会计报告,不得编造、篡改财务会计报告。
3. 《会计法》第三十六条: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
(三)法律责任根据《会计法》的相关规定,A公司及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1. 罚款:A公司因虚列支出、隐瞒收入等违法行为,将被处以罚款。
2. 行政处分:A公司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将被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3. 刑事责任:若A公司的违法行为构成犯罪,将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案例分析结论本案中,A公司因违反《会计法》相关规定,被当地财政部门查处,体现了国家对会计工作的重视和对违法行为的严厉打击。
通过本案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维护国家经济秩序、保护投资者利益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责任案例及分析会计(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市A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与销售。
公司初期发展迅速,但在2010年左右,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公司管理不善,公司经营陷入困境。
2012年,公司财务报表出现重大异常,经审计发现,公司会计人员存在严重违规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严重损害了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
此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公司也因此面临了一系列法律责任。
二、案例经过1. 事件发现2012年,A公司董事会发现公司财务报表存在异常,经初步调查,发现公司会计人员存在违规行为。
随后,公司聘请了外部审计机构进行专项审计。
2. 审计结果审计机构经过调查发现,A公司会计人员存在以下违规行为:(1)虚增收入: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销售发票等方式,虚增公司收入,导致公司财务报表收入虚增数亿元。
(2)隐瞒费用:通过隐瞒实际发生的费用,降低公司成本,提高公司利润。
(3)虚报资产:通过虚增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提高公司资产总额。
(4)违规操作:会计人员未按规定进行会计核算,存在严重的违规操作行为。
3. 法律责任根据我国《公司法》、《会计法》等相关法律法规,A公司会计人员的行为已构成违法。
具体法律责任如下:(1)行政责任:根据《会计法》第五十二条,会计人员未按照规定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财政部门予以通报,可以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2)刑事责任:根据《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公司、企业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司、企业的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可以并处没收财产。
(3)民事责任:根据《公司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公司、企业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三、案例分析1. 会计人员违规行为的危害(1)损害公司利益:会计人员违规行为导致公司财务数据失真,误导了公司决策,损害了公司利益。
会计案例分析范文3篇
会计案例分析范文3篇1、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有哪些?企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计提比例会产生什么不同结果?可举例说明答:企业会计准则要求企业采用备抵法估计企业的坏账,计提坏账准备的方法由企业自行确定。
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通常有账龄分析法、应收账款余额百分比法、赊销百分比法等。
企业可自行决定采用何种方法,或根据情况分别采用不同的方法,但一旦选用,不得随意变更。
因为企业选择不同的方法和计提比例会对当期利润的高低造成影响。
比如:哈空调2021年年报表示,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销售收入增长,同时特别强调,“由于会计估计变更,即对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方法由账龄分析法变更为迁移模型法,增加本年净利润4116.54万元,占净利润总额的17.47%”。
2、存货的计价方法有哪些?选择不同的计价方法对企业有什么影响?可举例说明答:存货的计价方法分为计划成本法和实际成本法。
而采用实际成本计价的方法又可以分为:①先进先出法:假定先收到的存货先发出,按进货先后顺序和各批单价,随时计算发出和结存余额的一种计算方式。
②加权平均法移动加权平均法:根据每种存货的加权平均单价计算发出存货实际成本的一种计算方法。
③个别计价法:以某批存货购入时的实际单价作为该批存货发出的单位成本的一种计价方法。
不同的存货计价方法将会产生不同的利润和期末存货估价,并对企业的税收负担、现金流量产生影响。
采用先进先出法。
期末存货的价格接近于当时的价格,真实的反映了企业期末资产状况,符合谨慎原则的要求。
先进先出法虽然能够较好地符合存货管理、存货估价及业绩评价的要求,但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会导致较高的所得税支出。
当企业采用加权平均法和移动加权平均法时,本期销货成本是在早期购货成本与当期购货成本之间。
但采用这两种方法会使当期计算得出的销售利润大于与当期销售成本配比的实际销售利润。
计算得到的销售成本既不能与当期销售利润配比,又不能完全消除通货膨胀的影响,因而就可能同时损害了前后两个不同会计期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会计法律法规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规模较大,员工人数众多。
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公司经营状况逐渐恶化,出现严重的财务问题。
经审计发现,该公司存在严重的会计违法行为,涉及虚报收入、隐瞒成本、非法避税等问题。
二、案例分析1. 虚报收入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开发票等手段虚报收入。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构销售合同,将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虚开发票: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开发票,将虚开发票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3)隐瞒退货: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隐瞒退货情况,将退货后的销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 隐瞒成本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虚列成本、虚报支出等手段隐瞒成本。
具体表现为:(1)虚列成本:公司内部人员与外部供应商串通,虚列原材料、人工、制造费用等成本,降低当期利润。
(2)虚报支出:公司内部人员通过虚报招待费、差旅费等支出,降低当期利润。
3. 非法避税根据审计报告,该公司在2016年至2018年期间,通过转移利润、虚列费用等手段非法避税。
具体表现为:(1)转移利润:公司内部人员通过将利润转移至关联公司,降低该公司在我国的纳税基数。
(2)虚列费用:公司内部人员通过虚列广告费、研发费用等费用,降低该公司在我国的纳税基数。
三、法律法规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三十二条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不得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2.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四十三条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应当按照国家规定如实申报纳税,不得有隐瞒、虚报、伪造、变造、故意少报、漏报等违法行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零一条规定,伪造、变造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编制虚假财务会计报告,数额较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会计法律责任案例近五年(3篇)
第1篇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会计法律法规体系日益健全,会计法律责任意识也在不断增强。
本文将回顾近五年内我国发生的几起具有代表性的会计法律责任案例,分析其背后的原因和教训,以期为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提供借鉴。
一、案例一:上海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案(2018年)案情简介:上海某上市公司在2018年年度报告中,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财务数据,涉及金额高达数亿元。
经调查,公司董事长、财务总监等关键人员涉嫌违规操作。
法律责任:法院依法判决公司及相关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涉及人员被判处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案例分析:该案反映了上市公司内部监管机制不健全,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缺失等问题。
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不惜虚报财务数据,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
此案警示企业要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完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性。
二、案例二:深圳某公司涉嫌偷税漏税案(2019年)案情简介:深圳某公司通过虚假发票、隐瞒收入等手段,长期逃避税收。
经税务机关调查,该公司涉嫌偷税漏税金额高达数千万元。
法律责任:法院依法判决该公司补缴税款,并处以相应的罚款。
案例分析:该案暴露出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存在漏洞,会计人员法律意识淡薄。
企业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不惜采取违法手段逃避税收。
此案提醒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税收观念,严格遵守税收法律法规,诚信纳税。
三、案例三: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违规出具审计报告案(2020年)案情简介:北京某会计师事务所接受委托,为一家上市公司出具审计报告。
在审计过程中,该所未能发现公司存在的重大财务问题,导致审计报告失实。
法律责任: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及其相关人员进行了处罚,并吊销了其执业资格。
案例分析:该案反映了会计师事务所内部质量控制制度不完善,审计人员专业素养不足等问题。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审计市场的主体,应承担起维护市场经济秩序的责任。
此案警示会计师事务所要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审计质量,确保审计报告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该企业已成为国内知名的高新技术企业。
然而,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由于内部管理不善、会计法律意识淡薄等原因,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为提高企业合规性,降低法律风险,本文将从会计法律制度角度对该企业进行分析。
二、案例分析1. 会计核算不规范(1)收入确认不及时。
该企业在销售商品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销售发生时确认收入,而是延后至收到货款时确认。
这种做法导致企业收入虚增,虚减利润,从而影响企业业绩评价。
(2)成本核算不准确。
该企业在成本核算过程中,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导致成本核算不准确,影响企业成本控制和利润管理。
(3)会计凭证管理混乱。
该企业在会计凭证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如凭证遗失、篡改、伪造等,严重影响了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2. 财务报告不规范(1)财务报表披露不完整。
该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披露所有相关信息,如关联方交易、或有事项等,导致财务报表披露不完整。
(2)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
该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变更,导致财务报表编制不规范。
(3)财务报告不及时。
该企业在财务报告方面存在不及时的问题,如季度报告、年度报告等,未能按时提交,影响了企业的合规性。
3. 会计法律意识淡薄(1)缺乏会计法律知识。
该企业员工,尤其是财务人员,缺乏会计法律知识,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2)不重视会计法律制度。
该企业在经营管理过程中,不重视会计法律制度,导致企业在会计核算、财务报告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
三、改进措施1. 加强会计核算管理(1)规范收入确认。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在销售发生时确认收入,确保收入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2)加强成本核算。
企业应按照会计准则要求,进行成本归集和分配,确保成本核算的准确性。
会计制度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和信息技术服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范围日益广泛。
然而,在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公司逐渐暴露出一些内部控制问题,影响了公司的健康发展。
二、案例分析1. 内部控制问题(1)财务报告不准确公司财务报告存在虚假记载、隐瞒重要信息等问题。
例如,在2019年年度报告中,公司虚增了收入1000万元,虚减了成本200万元,导致净利润虚增800万元。
这种虚假报告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资金管理不规范公司资金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资金集中度高,公司主要依赖少数股东资金;二是资金使用缺乏审批,部分项目资金支出无明确依据;三是资金回笼慢,应收账款账龄较长。
(3)采购管理不规范公司采购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采购流程不规范,部分采购项目未经过充分比价和招标;二是采购合同签订不规范,部分合同存在漏洞;三是供应商管理不到位,存在与供应商串通舞弊的风险。
(4)人力资源管理问题公司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招聘流程不规范,存在违规招聘现象;二是薪酬福利体系不完善,员工福利待遇与贡献不匹配;三是绩效考核体系不健全,难以激发员工积极性。
2. 原因分析(1)内部控制意识薄弱公司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不足,缺乏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
(2)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缺乏针对性,难以适应公司快速发展的需要。
(3)内部控制执行不到位公司内部控制制度执行不到位,部分员工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不足,存在违规操作现象。
三、改进措施1. 加强内部控制意识(1)加强内部控制培训,提高员工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
(2)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文化,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氛围。
2. 完善内部控制制度(1)结合公司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
(2)对现有内部控制制度进行梳理,确保制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会计法律制度分析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XX公司成立于199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销售和物业管理业务。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
然而,在2018年,XX公司因涉嫌财务舞弊被证监会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XX公司存在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严重损害了投资者利益。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会计法律制度分析。
二、案例概述1. 舞弊行为(1)虚构收入:XX公司通过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等方式,虚报营业收入,虚增公司业绩。
(2)虚增资产:XX公司通过虚构投资项目、虚增资产等方式,虚增公司资产,误导投资者。
(3)隐瞒费用:XX公司通过隐瞒真实费用、虚增费用等方式,降低公司净利润,误导投资者。
2. 舞弊原因(1)公司内部管理不善: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导致舞弊行为发生。
(2)利益驱动: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业绩,通过财务舞弊手段虚增业绩,满足投资者期望。
(3)监管缺失:我国证券市场监管力度不够,导致部分上市公司敢于铤而走险。
三、会计法律制度分析1. 违反了《公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关于公司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违法行为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公司法》第一百五十六条的规定。
2. 违反了《证券法》(1)虚假记载:XX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关于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真实、准确、完整的规定。
(2)误导性陈述:XX公司通过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等手段,误导投资者,违反了《证券法》第六十三条的规定。
3. 违反了《会计法》(1)违反了会计真实、完整原则:XX公司虚构收入、虚增资产、隐瞒费用等行为,违反了《会计法》第八条关于会计核算真实、完整的规定。
(2)违反了会计监督原则:XX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违反了《会计法》第十七条关于会计监督的规定。
财务会计的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本案例选取某知名上市公司A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A公司近年来的财务会计报表进行分析,探讨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方面的表现,以期为我国上市公司财务会计的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例概述A公司成立于20XX年,主要从事某行业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自成立以来,业务规模不断扩大,市场份额逐年提高,已成为该行业的领军企业。
近年来,A公司业绩表现良好,受到投资者和市场的广泛关注。
三、财务报表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从A公司的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其资产主要由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组成。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分析A公司资产结构,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货币资金占比较高,说明公司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 应收账款占比较高,可能存在坏账风险。
- 存货占比较高,可能存在滞销风险。
(2)负债结构分析A公司的负债主要由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组成。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分析A公司负债结构,可以发现以下几点:- 流动负债占比较高,说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 长期借款占比较高,可能存在财务风险。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A公司的营业收入逐年增长,说明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
(2)毛利率分析A公司的毛利率相对稳定,说明公司产品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3)期间费用分析A公司的期间费用主要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
近年来,公司期间费用控制较好,没有出现大幅波动。
3. 现金流量表分析(1)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分析A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说明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较强。
(2)投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A公司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负,说明公司加大了投资力度。
(3)筹资活动现金流量分析A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正,说明公司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
会计人员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某企业(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甲公司会计部门共有4名会计人员,其中会计主管1名,会计员3名。
2018年6月,甲公司发现一笔巨额资金在财务报表中未反映,经调查发现,该笔资金被公司一名会计员(以下简称“乙”)挪用。
乙在2017年12月至2018年5月期间,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资金共计100万元挪用,用于个人投资。
乙的行为严重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给甲公司造成了巨大损失。
二、案例分析(一)乙的行为违反了哪些法律法规?1.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第二十四条规定:“会计人员应当依法履行职责,保守秘密,不得泄露企业的商业秘密。
”乙作为公司会计人员,未履行保密义务,泄露了企业资金信息,违反了该法条。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七十二条规定:“挪用资金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本单位资金归个人使用或者借贷给他人,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或者虽未超过三个月,但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进行非法活动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乙作为公司会计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公司资金归个人使用,构成挪用资金罪。
(二)甲公司应如何追究乙的法律责任?1. 依法向公安机关报案甲公司应立即向当地公安机关报案,将乙的违法行为告知公安机关,以便公安机关及时立案侦查。
2. 提起民事诉讼甲公司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乙返还挪用的资金,并赔偿由此给公司造成的损失。
3. 追究乙的刑事责任若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甲公司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公诉,要求追究乙的刑事责任。
(三)甲公司应如何加强内部管理,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1.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公司应定期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的法律意识和职业道德水平。
会计法法律案例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市某公司(以下简称“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该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间,因财务报表虚假、偷税漏税等问题,被当地税务局、审计局等部门多次查处。
2016年,该公司因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以下简称《会计法》)的相关规定,被当地人民检察院以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提起公诉。
二、案件事实1.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通过虚构收入、虚增成本、隐瞒费用等手段,使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数据虚增。
2.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通过虚构业务、虚开发票等手段,隐瞒真实经营状况,偷逃国家税款。
3. 2010年至2015年,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充分披露,隐瞒了部分关联交易和重大投资事项。
4. 2016年,当地税务局在检查中发现该公司存在偷税漏税行为,经审计确认,该公司涉嫌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
三、案件争议焦点1. 该公司是否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2. 如果构成犯罪,该公司应承担何种法律责任?四、案例分析1. 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构成要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六十一条的规定,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在依法必须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中,故意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的行为。
该罪的构成要件如下:(1)主体: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
(2)主观方面:故意。
(3)客观方面: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4)情节严重:严重损害股东或者其他人利益。
2. 本案中,该公司是否构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本案中,该公司在2010年至2015年间,通过虚构收入、虚增成本、隐瞒费用等手段,使公司财务报表中的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等数据虚增,涉嫌提供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
同时,该公司在编制财务报表时,未按照《会计法》的规定进行充分披露,隐瞒了部分关联交易和重大投资事项,其行为符合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罪的构成要件。
会计法律真实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5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
近年来,公司业务发展迅速,规模不断扩大。
然而,在2017年,公司因涉嫌虚报成本被当地税务局和审计部门调查。
经过调查,发现该公司在过去的几年中,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逃避税收。
本文将对该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二、案情概述1. 虚报成本经调查,该公司在2009年至2016年期间,通过虚构工程量、虚增材料价格等方式,虚报成本。
具体表现为:(1)虚构工程量:公司虚构部分工程项目,虚增工程量,导致成本虚增。
(2)虚增材料价格:公司虚构部分材料采购合同,虚增材料价格,导致成本虚增。
2. 虚构收入该公司在2011年至2016年期间,虚构销售收入,虚增利润。
具体表现为:(1)虚构销售合同:公司虚构销售合同,虚增销售收入。
(2)虚构收入确认:公司虚构收入确认时间,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3. 逃避税收该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虚增利润,从而逃避税收。
具体表现为:(1)少计应纳税所得额:公司通过虚报成本、虚构收入等手段,少计应纳税所得额,逃避税收。
(2)少缴企业所得税:公司通过逃避税收,少缴企业所得税。
三、法律依据1. 《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六十二条规定:“纳税人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税务机关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二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的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二万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的罚款:(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的;(二)未按照规定设置、保管账簿或者保管记账凭证和有关资料的;(三)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制度或者财务、会计处理办法和会计核算软件报送税务机关备案的;(四)未按照规定将财务、会计报表报送税务机关的;(五)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税控装置,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税控装置的;(六)未按照规定使用税务登记证件,或者转借、涂改、损毁、买卖、伪造税务登记证件的;(七)未按照规定安装、使用发票管理系统,或者损毁或者擅自改动发票管理系统的;(八)未按照规定开具、取得、保管发票的;(九)未按照规定保管发票的;(十)未按照规定报送发票的;(十一)未按照规定保存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二)未按照规定报送财务、会计报表和其他有关资料的;(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变更登记的;(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注销登记的;(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的;(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的;(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备案登记的;(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的;(二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一)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二)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三)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四)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五)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六)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七)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八)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二十九)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三十)未按照规定办理税务登记登记备案登记的。
会计法律案例分析(3篇)
第1篇一、案件背景近年来,随着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频发,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利益,扰乱了市场秩序。
本案例选取了某上市公司财务造假事件,旨在通过分析案件的具体情况,揭示财务造假的原因、手段及其法律后果,为我国证券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借鉴。
二、案件基本情况1. 公司简介某上市公司成立于1990年,主要从事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商业运营等业务。
公司于2000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注册资本为5亿元人民币。
2. 财务造假行为经调查,该公司在2007年至2010年期间,通过虚构销售收入、隐瞒费用支出、虚构应收账款等方式,虚增公司利润。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虚构销售收入:公司将部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导致收入虚增。
(2)隐瞒费用支出:公司将部分应由当期承担的费用在后期予以冲回,降低当期费用,虚增利润。
(3)虚构应收账款:公司将部分已收回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虚增应收账款余额。
3. 查处结果经证监会调查,该公司虚增利润总额为3.5亿元人民币。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等相关法律法规,证监会依法对该公司的违法行为作出如下处罚:(1)责令该公司改正违法行为,并处以60万元罚款。
(2)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警告,并处以30万元罚款。
(3)暂停该公司股票上市,直至整改完毕。
三、案例分析1. 财务造假的原因(1)公司管理层为了追求短期利益,提高公司业绩,不惜采取虚构收入、隐瞒费用等手段。
(2)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内部监督机制缺失,导致财务造假行为得以实施。
(3)部分公司员工为了个人利益,与公司管理层串通一气,共同实施财务造假。
2. 财务造假的手段(1)虚构销售收入:通过虚构合同、伪造发票等方式,将未实际销售的项目收入计入当期收入。
(2)隐瞒费用支出:通过调整会计科目、虚构费用报销等方式,将应由当期承担的费用在后期予以冲回。
(3)虚构应收账款:通过虚构销售合同、伪造应收账款凭证等方式,将已收回的款项计入应收账款。
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
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分析案例一:虚报利润案在公司的年度财务报表中,会计师为了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虚报了一部分利润。
这样做的目的是使公司的财务状况看起来更好,从而提高公司的声誉和股价。
这种行为违反了会计师的职业道德。
会计师作为公司的财务顾问,应该遵守真实性和可靠性的原则,确保财务报表真实地反映公司的财务状况。
这种虚报利润的行为不仅误导了投资者和供应商,也违反了公众和股东对公司财务披露的信任。
解决该案件,首先会计师应意识到自己的行为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其次,会计师应向公司的高级管理层报告该问题,并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
最后,公司应该雇佣独立的审计师对其财务报表进行审计,以确保报表的准确性,恢复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
案例二:职业人员侵占资金案公司的财务主管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的资金转到个人账户以支付个人债务,造成公司资金链断裂,无法正常运营。
这种行为不仅违反了会计职业道德,也违反了法律和道德的基本原则。
会计人员作为公司的财务监管者,应该忠实履行职责,保护公司和股东的权益。
侵占公司资金的行为不仅损害了公司的利益,也损害了股东和员工的利益,同时也对整个社会造成了信任危机。
要解决此案,首先应该对财务主管进行问责和解雇。
然后,公司应对资金流程进行审查和改进,加强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和管理。
此外,公司还应对损害的员工和股东进行赔偿,以恢复他们对公司的信任。
总结来说,会计职业道德是保护企业和公众利益的基石。
会计人员应该遵循真实性、透明性、诚信和保密性等原则,确保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当遭遇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时,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并与公司高级管理层合作解决问题,以恢复投资者和公众的信任。
会计案例分析实验报告(3篇)
第1篇一、实验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对会计信息的需求日益增加。
为了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本实验选取了一家小型服装厂作为案例进行分析。
通过对该服装厂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从而提高学生的会计分析能力。
二、实验目的1. 熟悉企业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分析方法。
2. 学会运用财务比率分析、趋势分析等方法对企业财务状况进行综合评价。
3. 提高学生的会计实践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实验内容1. 案例背景某小型服装厂成立于2005年,主要生产男女式服装。
近年来,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该厂的销售额和利润有所下降。
为了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我们选取了该厂的2009年至2013年的财务报表进行分析。
2. 财务报表分析(1)资产负债表分析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资产结构、负债结构和所有者权益结构。
- 资产结构:从资产负债表可以看出,该厂的主要资产为存货和固定资产,占总资产的比例较高。
这表明该厂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存货和固定资产的投入较大。
- 负债结构:该厂的负债主要由短期借款和应付账款构成。
短期借款主要用于满足企业的资金需求,应付账款则主要与企业采购原材料有关。
- 所有者权益结构:所有者权益主要由实收资本和留存收益构成。
实收资本反映了企业的注册资本,留存收益则反映了企业的盈利情况。
(2)利润表分析通过分析利润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收入、成本和利润情况。
- 收入情况:近年来,该厂的销售额有所下降,但销售收入仍保持在较高水平。
- 成本情况:主要成本包括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
近年来,原材料成本和人工成本有所上升,对企业的盈利能力产生了一定影响。
- 利润情况:近年来,该厂的利润有所下降,主要原因是成本上升和销售收入下降。
(3)现金流量表分析通过分析现金流量表,我们可以了解企业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情况。
- 现金流入:主要来源于销售收入和投资收益。
- 现金流出:主要流向原材料采购、人工成本和制造费用等。
会计案例财务报告分析(3篇)
第1篇一、引言财务报告是企业对外展示其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重要文件。
通过对企业财务报告的分析,可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发展潜力等关键信息。
本案例以XX公司为例,对其财务报告进行详细分析,旨在揭示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投资者、债权人等相关利益者提供决策依据。
二、XX公司概况XX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已成为我国电子行业的领军企业。
截至2022年底,公司拥有员工2000余人,年销售额超过100亿元。
三、财务报告分析1. 资产负债表分析(1)资产结构分析根据XX公司2022年度资产负债表,公司总资产为100亿元,其中流动资产占比60%,非流动资产占比40%。
流动资产主要包括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存货等,非流动资产主要包括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分析:XX公司流动资产占比相对较高,说明公司具有较强的短期偿债能力。
但同时也应关注存货周转率和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判断公司资产流动性是否存在问题。
(2)负债结构分析XX公司2022年度负债总额为50亿元,其中流动负债占比60%,非流动负债占比40%。
流动负债主要包括短期借款、应付账款等,非流动负债主要包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等。
分析:XX公司流动负债占比相对较高,说明公司短期偿债压力较大。
但公司非流动负债占比相对较低,说明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较好。
2. 利润表分析(1)营业收入分析XX公司2022年度营业收入为100亿元,同比增长10%。
其中,主营业务收入为90亿元,同比增长8%;其他业务收入为10亿元,同比增长20%。
分析:XX公司营业收入保持稳定增长,主营业务收入增长较为稳健,其他业务收入增长较快,说明公司多元化经营取得一定成效。
(2)营业成本分析XX公司2022年度营业成本为80亿元,同比增长8%。
其中,主营业务成本为72亿元,同比增长7%;其他业务成本为8亿元,同比增长10%。
分析:XX公司营业成本增长与营业收入增长基本同步,说明公司成本控制能力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13年2月5日B公司董事会提出2012年 分配方案,按照2012年实现净利润的10%提取 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4 000万元。
分析: 不编制会计分录。 因为“董事会”做出 的相关决议并没有法律效力,不能据此进行 判断,分配方案应该经企业的“股东大会” 决议通过才行。
(4)2013年3月5日B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董事 会提出2012年分配方案,按照2012年实现净 利润的10%提取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改为 5 000万元。
高级财务会计
采用权益法进行后续计量的长期股权投资的案例分析
A公司于2012年~2016年有关投资业务如下, 请编制相关的会计分录。 (1)A公司于2012年1月1日以自身权益工具 及其下列金融资产为对价支付给B公司的原股 东,取得B公司20%的股权。
付出对价如下: ①A公司向B公司的原股 东定向增发本公司 普通股股票1 000万股,每股面值1元,市价5 元; ②金融资产对价资料为:交易性金融资产账 面价值1 000万元(其中成本为300万元,公允 价值变动700万元),公允价值为1 300万元;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账面价值1 200万元(其中 成本为6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600万元), 公允价值为1 600万元。
160 160
(8)2014年度未发生内部交易。2014年度B 公司发生净亏损为20 900万元。假定A公司应 收B公司的长期款项60万元,该款项从目前情 况看,没有明确的清偿计划,且在可预见的 未来期间不准备收回(并非产生于商品购销 等日常活动),且实质构成对被投资单位的 净投资额,此外投资合同约定B公司发生亏损 A公司需要按照持股比例承担额外损失的最高 限额为100万元。
分析:取得投资前A与B没有关联方关系, 投资后A委派1人在B董事会,对B有重大影响。 因此,A公司对B公司的投资属于“不形成控 股合并的长期股权投资”,应当采用权益法 进行核算。 初始投资成本=付出对价的公允价值(以 非现金资产作为对价的当做出售、处置资产) +相关的直接费用。
第一步: 借: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贷:股本 资本公积——股本溢价 交易性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成本 ——公允价值变动 投资收益 7 900 600 700 1 000 4 000 300 700 600 600 2000
分析: 调整后的净利润=-20 900-2 400/8+2000/10=-21 000(万元) 应承担的亏损额=21 000×20%=4 200(万元) 长期股权投资账面价值=4 000(万元) 实际承担的亏损额=4 000+60+100=4 160(万元) 未承担的亏损额=4 200-4 160=40(万元)——计入“预计负债”! 编制会计分录: 借:投资收益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应收款 预计负债
编制会计分录: 借:银行存款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贷:长期股权投资——投资成本 ——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投资收益 借: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贷:投资收益
14 200 2 260 160 8 000 160 40 8 420
140 40 180
4 160 4 000 60 100
(9)2015年度B公司实现净利润为30 000万 元。
分析: 调整后的净利润=30 000-2 400/8+2000/10=29 900(万元) 编制与去年相反的会计分录,既先冲预计负债,再冲长期应收款, 再冲长期股权投资
借:预计负债 长期应收款 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差额) 贷:投资收益
第二步: 比较初始投资成本与投资日应享有B公司 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的份额:7900<40 000×20%,因此在个别报表上要调整长期股 权投资的投资成本,将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营业外收入”。
编制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 100
(2)2012年B公司向A公司销售商品2 000件, 每件成本2万元,每件售价为3万元, A公司 作为存货已经对外销售1 000件。2012年度B 公司实现净利润为7 300万元。
谢谢!
(6)2013年5月10日,上年B公司向A公司销 售的剩余1 000件商品,A公司已全部对外销 售。2013年6月30日A公司向B公司销售商品一 件,成本为7 000万元,售价为9 000万元,B 公司取得后作为管理用固定资产,采用直线 法并按10年计提折旧。2013年度B公司发生净 亏损为20 000万元。
分析: 内部交易的1000件剩余商品对外出售后, 该部分利润就实现了,因此要对净利润进行 调增;新的一笔顺流交易的管理用固定资产 同样产生为实现内部交易收益,同时在2013 年剩余6个月内进行折旧分摊。 调整后的净利润=-20 000-2 400/8+1 000×(3-2)-(9000-7000)+(9 000-7000) /10×6/12=-21 200(万元)
借:投资收益 4 24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4 240
(7)2013年度A公司对B公司的长期股权投资 出现减值迹象,经过减值测试可收回金额为4 000万元。
分析: 当资产的账面价值<可收回金额时,要计 提减值准备,计入“资产减值损失”。 编制会计分录: 借:资产减值损失 贷:长期股权投资减值准备
分析: ①首先,由于投资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 中有一项无形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并 不相同,评估增值2400万元,因此在对B公司 的实际净利润进行以购买日的公允价值为基 础进行持续计量时要对评估增值的资产部分 按照其剩余使用年限进行分摊,从而导致净 利润减少。 ②其次,对于B公司向A公司销售商品, 内部交易(逆流交易)产生的“未实现内部 交易收益”也要进行调整,造成净利润的减 少。
分析:
被投资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盈余公积,其所有 者权益总额并未发生变化,因此,投资企业不用对 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作出调整,类似的行为还 有:被投资企业宣告分配的股票股利、被投资单位 以股本溢价转增股本、被投资单位以税后利润补亏、 被投资单位以盈余公积金弥补亏损。被投资企业发 放现金股利,所有者权益总额减少,投资企业据此 调低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编制会计分录: 借:应收股利 1 000 贷: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1 000
调整后的净利润=7 300-2 400/8-2 000×(3-2)+2 000×(3-2)=6 000(万 元) 被投资企业实现净利润时,采用权益法 进行后续计量的投资企业,按照持股比例相 应增加其长期股权投资的账面价值。
编制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损益调整 贷:投资收益
1 200 1 200
(5)2013年B公司因可供出售金融资产变动 增加700万元, B公司重新计量设定受益计划 净负债或净资产所产生的变动100万元, B公 司除净损益、其他综合收益和利润分配以外 的其他所有者权益变动为200万元。
分析:
借:长期股权投资——其他综合收益 ——其他权益变动 贷:其他综合收益 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 160 40 160 40
当日对B公司董事会进行改组,改组后B 公司董事会由9人组成,A公司委派1名,B公 司章程规定,公司财务及生产经营的重大决 策应由董事会1/2以上的董事同意方可实施。 投资日B公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40 000万元,除某无形资产公允价值高于账面价 值2 400万以外,其他各项资产、负债的公允 价值与账面价值相同。上述无形资产自取得 之日起摊销年限为8年,按直线法摊销,预计 净残值为0。双方采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期间 相同,不考虑所得税因素。
100 60 5 780 5 940
(10)2016年1月10日A公司出售对B公司投资, 出售价款为14 200万元。
分析: 最终处置时要将长期股权投资的各个明细科目 从原来的反方向全部冲掉,差额计入“投资收益”。 同时,将原持有期间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和 “其他资本公积”在全部处置时转入“投资收益”, 但是被投资单位因重新计量设定收益计划净资产或 净负债所产生的“其他综合收益”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