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高考满分作文:把“三书”合三为一_高中作文
202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把“三书”合三为一

2023年浙江高考满分作文:把“三书”合三为一把“三书”合三为一2023年时,浙江高考成为全国各地关注的焦点。
在这次高考中,浙江教育部门推出了一项创新举措——将“三书”合三为一,一改传统的语文、外语和数学三科分科的方式。
这一举措引起了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热议,成为了这个高考的新亮点。
所谓的“三书”指的是语文、外语和数学三科。
大家知道,语文是我们的母语,是了解和表达自己的重要工具;外语是与世界沟通、开阔视野的窗口;而数学则是一门逻辑性较强的学科,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传统上,学生需要分别备考这三科,而今年的高考改变了这种传统。
“三书”合三为一的举措,其实是在充分尊重学生个体差异的基础上,适应了当下信息和科技快速发展的趋势。
虽然语文、外语和数学是不同学科,但实际上它们并不是完全独立的存在。
语文中有大量的外语元素,我们在学习和使用语文的过程中,也可以积累一些外语的知识;而数学中也有很多与语言有关的问题,我们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因此,将这三门学科综合考核,可以更好地发挥它们之间的互动效应。
具体来说,在这场考试中,考生需要综合语文、外语和数学的各个方面进行综合性的思考和应用。
试卷的设计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可以设计一道题目让学生在用外语翻译一篇中文短文的同时,用数学的方法计算其中的数学题目,从而更好地考查学生的多元思维、语言表达和计算能力。
这一举措的实施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有利于减轻考生的压力,避免“三书”备考的冗余。
现在的学生承受着巨大的学业压力,需要参加各种培训班和辅导班来备考,而这种压力和负担在一定程度上剥夺了他们的快乐和自由。
通过合并“三书”,学生可以更加高效地利用时间,有更多时间进行兴趣爱好和自主学习,从而全面发展自己。
当然,这一举措在实施过程中也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困难。
例如,试卷的设置需要更加全面和贴近实际,考官需要具备更高的综合素质和解题能力。
2017年高考浙江卷材料作文“人要三本大书”写作指导与范文简评

2017年高考浙江卷材料作文“人要三本大书”写作指导与范文简评201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原题回放2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 题目自拟。
‚不得少于800字。
ƒ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首先应该对“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本书的内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一般的理解,“有字之书”是通过视力和听力读取的书,“无字之书”是人生的阅历感悟、前人的经验教训、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进程演变等,“心灵之书”是情感的跌宕起伏、精神的收放自如、思想的迸发延伸、灵魂的激越飞扬等。
这三本书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它们从具体到抽象,从浅近到深邃,从物质到精神,体现着作为个体的自身和人类现状、进程和提升的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切“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否都要无条件地阅读?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是要看这些书的价值和功用。
有选择的读,批判继承地读,而不是不分好坏的吸收,不分香花毒草的采摘。
判断的标准是对社会对自己的发展提升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必须符合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念,符合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的主流的价值观。
我们厘清了对象和标准,接下来就是如何评说了的问题。
从写作的方法和格式上来说,昔人云文无定法;同样道理,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说,面对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文无定论也就成为必然。
开放性的话题,为我们确立的多种观点提供了各种可能。
观点的确立和阐述是受限于作者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因素的。
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达到相当高境界和相应的深度是对考生提出了不合人情的过高的要求的。
但是,根据材料的提示和引领以及高三学生的认知实际,作这样的要求是可以的:一、阐述三本大书中的一本、两本或者三本的内涵及其作用;二、阐述三本大书之间的层次和关系;三、分析三本大书与人生、社会、人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四、人是否有必要读这三本大书,读了这三本大书,人是否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人;五、怎样来读这三本大书;六、这三本大书是否涵盖了人类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的全部;七、这三本大书,一般人真的能读懂吗,别人在读这三本大书时的经验和教训等。
2017年高考作文浙江卷满分作文

(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60 分)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 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①题目自拟。
②不得少于 800 字。
③不得抄袭、套作。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本题材料认为,人要读好“三本大书”, 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
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 自然与社会” 行万里路), 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 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
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
对于文体,本则作文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
材料作文的审题:第一步,读懂材料,抓住主旨。
首先要注意材料的特点:单则材料要从整体上把握其主旨;多则材料应弄清它们的异同,从而把握中心;比喻性材料要理解其比喻意义;含哲理性寓言材料,要把握其寓意。
第二步,选择角度,主旨单一的材料把握材料立意即可;含意丰富的材料,可从多角度立意,即发散思维多向立意。
“一事多人”的材料,有几个“人”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事多因”的材料,有几个“因”往往就有几个审视角度。
一个事件,针对其背景、写作目的的不同,就产生了几个不同的审视角度。
比如本则作文,考生可以先分析“有字之书” 无字之书” 心灵之书”是什么,三者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为何要读这三本书,如何阅读这三本书,阅读之后会怎样等角度立意作文。
2017年高考语文满分作文欣赏

2017年高考满分作文欣赏1.2017浙江高考满分作文: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
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
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录。
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
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
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
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
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行。
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
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
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
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
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
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
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己。
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
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
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
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
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
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
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
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
幸上苍非悭吝之辈,播此三书于人间。
是故世人尽能读此三书,行此三书,传此三书。
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范文《品读人生三书,书写智慧华章》!

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范文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范文1《品读人生三书,书写智慧华章》作家之言,如黄钟大吕,振聋发聩。
人生于世,需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方能洞察世事,丰盈内心,成就智慧人生。
“有字之书”乃人类智慧的结晶,是我们获取知识、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
古今中外,典籍浩如烟海,每一本书都蕴含着作者的思想和智慧。
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我们可以领略古今中外的文化瑰宝,了解历史的兴衰荣辱,感受文学的魅力,掌握科学的奥秘。
从《论语》中我们领悟到为人处世的道理,从《物种起源》中我们了解到生物进化的规律,从《理想国》中我们思考着社会的理想形态。
有字之书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宝库,让我们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
然而,“无字之书”同样不可或缺。
社会是一本博大精深的无字之书,生活中的点点滴滴、人际交往中的纷繁复杂、大自然的神奇奥秘,都是这本书的内容。
我们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挫折中学会坚强,在与人相处中懂得宽容。
一次旅行,让我们领略不同的风土人情;一份工作,让我们体验职场的酸甜苦辣;一场公益活动,让我们感受奉献的快乐。
无字之书让我们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我们的认知更加全面、深刻。
“心灵之书”则是我们内心世界的写照,是对自我的审视和对人生意义的探寻。
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我们容易迷失方向,心灵之书能让我们回归内心的宁静,找到真实的自我。
当我们面对功名利禄的诱惑时,心灵之书提醒我们保持清醒,坚守道德底线;当我们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心灵之书给予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重新振作。
只有读懂心灵之书,我们才能拥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不被外界的喧嚣所干扰,不被世俗的观念所左右。
读好这三本大书并非易事,需要我们用一生的时间去探索和领悟。
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把“三书”合三为一

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把“三书”合三为一高考在即,十年寒窗,终见分晓。
高考频道小编紧密关注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把“三书”合三为一,同时也会在此页面第一时间显示,希望大家能及时关注本页面。
更多高考分数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有作者说,人要读“有字”“无字”“心灵”三本大书。
其说法有正确的部分,但我同样认为,对人生的“三书”不应将其区分得如此之细,其阅读并无先后,而是同时悄然发生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
观其说法,“有字之书”实乃书籍资料之类;“无字之书”则指向社会经验的阅历;而“心灵之书”是指融会贯通后心灵的感悟与升华。
由此已可看到,“三书”之间实则有所相交,且可以相互转化。
如此看来,让其合三为一是可行且重要的。
就中国现状而言更可反映这一问题。
如今的大学生被戏称为呆在了象牙塔中,其意味不言而喻。
身边已然少了那些孔子所说的读书人,而多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们,更不论“高分低能、低德”新闻频频曝光。
究其根源,多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将这三书相分离、剥解,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整体。
人们追求的是先读“有字之书”再看“无字”“心灵”之书,详细的划分反而让人误以为其阅读有所先后,并造成危害。
当然,人生要此三书是必然且正确的,但三书阅读却是一个整体,同时进行才是真正的阅读。
理由如下。
首先,阅历之深浅,取决于得之深浅耳。
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书中所汲取的知识也不尽相同。
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其“无字之书”的阅读应与“有字之书”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明了书中所言。
再者,学书之时必得有心灵的感悟与提高,才能有所进取。
现如今所提倡的“教人育人”便是其体现。
孔子教会学生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而慧能大师所言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则体现了学习过程中自我体会感悟的重要性。
不经自我升华提炼,那么读书便如看过往云烟,毫无意义。
更何况,现实中有很多人都不是系统受学校教育。
于他们而言,“有字之书”其实幻换成了另一种存在形式,以另外一种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姿态渗透过来。
(浙江卷)2017高考语文满分作文读心为魂

309教育网2017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读心为魂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僻(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阅读之物。
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
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的视野。
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但若仅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
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
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
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内在焦点,那他仍是无用的。
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层自我反思!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终极难题。
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范文《读懂人生三书,拥抱丰盈人生》!

2017年高考语文浙江卷作文范文浙江卷: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范文3《读懂人生三书,拥抱丰盈人生》人生如书,需用心品读。
正如那位作家所言,我们要读好“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方能在这纷繁复杂的世界中找到属于自己的方向,拥抱丰盈而有意义的人生。
“有字之书”,是知识的殿堂,是智慧的启蒙。
它是前辈们精心编撰的结晶,蕴含着无尽的真理和智慧。
从启蒙的拼音识字到深奥的学术专著,每一本书都是一扇通向不同世界的窗户。
读《诗经》,我们领略到古代劳动人民的淳朴情感;读《几何原本》,我们感受到逻辑思维的严密之美;读《资本论》,我们洞察到社会经济的运行规律。
通过阅读有字之书,我们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得更远,想得更深。
然而,生活中的“无字之书”同样精彩绝伦。
它不是印在纸上的文字,而是在实践中积累的经验和教训,是在人际交往中领悟的人情世故。
一次志愿活动,让我们懂得关爱他人的重要性;一段创业经历,让我们明白团队合作的力量;一场旅行,让我们见识到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无字之书让我们在亲身经历中成长,让我们的认知更加真实、立体。
而“心灵之书”,则是我们内心深处的声音,是对自我的反思和对生命意义的探寻。
在追逐名利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倾听心灵的呼唤,不让灵魂迷失方向;在面对挫折与困境时,我们需要依靠心灵的力量,保持乐观与坚强。
读懂心灵之书,我们能更好地平衡欲望与现实,能在喧嚣中守住内心的宁静,能在迷茫时找到前进的动力。
这三本大书并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交融、相互补充。
有字之书为我们提供理论基础,无字之书让我们将理论付诸实践,心灵之书则引导我们在知识与实践中找到内心的平衡。
比如,一位科学家在研读专业书籍的同时,通过实验和观察积累经验,而在面对科研难题和压力时,依靠内心的信念和热爱坚持下去。
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

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圣人与常人之间往往只相差一小步,而这一小步却往往需要非凡的毅力才能赶上。
祝高考金榜题名!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推荐的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仅供大家参考!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点评人要读好“三本大书”,观点较为全面,有利于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特别是作者不但强调读“有字之书”“无字之书”,还强调读“心灵之书”,提倡认识自己、反省自己、解剖自己,有利于学生精神层面的人格养成。
此次命题着重论述类文章,围绕语文核心素养,突出语言、思维与表达品质的提升;对于文体虽无显性的规定,却有隐性的指向,在题干中有“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一段话,引导学生写成“论述类”文体。
这既能检测考生对文体的审题能力,也体现浙江省高考作文命题思路的延续性,更符合浙江省高中老师和学生的心理预期。
该作文题贴近时代,立足学生生活,审题难度不大。
考生一般可以从“书本知识”(读万卷书),“生活,或自然与社会”(行万里路),“自己的心灵”(三省吾身)三方面展开。
当然,也可以从“什么是三本大书?”“为什么要读三本大书?”“怎么读好三本大书?”三个角度展开。
如果思考再深点,还可以提出一些新观点展开论述,如“不同的人会读不同的大书”“人在不同阶段会侧重读不同的大书”等等。
2017年浙江语文高考作文题范文1面对高考,保持你心灵的善良与纯洁;保持你情感的热情与丰富;保持你精神的进取与激昂!更多高考资讯请关注高考网。
你,就是你读的那本书!你读过多少书,我可以从你的脸上看出来,你读过什么样的书,我可以从你的话里听出来。
你,就是你读的那本书!一个人要读多少本书,才能自由行走于东西方的两大文化平台,才能自由飞翔在未来的世界?这是一个没法回答的问题。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三书共舞,人生华章

历年高考优秀作文:三书共舞,人生华章人生如一幅泼墨山水,时而浓墨重彩,时而淡雅清新。
有位作家曾言,人需读三本大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与“心灵之书”。
这三本书,宛如智慧的三原色,调和出人生的五彩斑斓。
“有字之书”,是知识的海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
它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古往今来的学问与思想。
翻开这本书,我们仿佛穿越时空,与历代先贤对话,聆听他们的教诲。
孔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在“有字之书”的熏陶下,我们汲取知识的营养,拓展视野的边界,为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然而,“有字之书”虽好,却不能涵盖生活的全部。
这时,“无字之书”便悄然登场。
它以实践的形式,教会我们生活的智慧。
这本书记录的不是文字,而是经验与教训。
它告诉我们,生活不是纸上谈兵,而是需要亲身去体验、去感悟。
正如陆游所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在“无字之书”的指引下,我们学会从实践中汲取智慧,将知识转化为能力,为人生增添丰富的色彩。
然而,无论是“有字之书”还是“无字之书”,都只是外在的书籍。
真正决定我们人生高度的,是那本“心灵之书”。
它以内心的形式,记录着我们的情感、信念与价值观。
这本书没有固定的章节,也没有明确的页码,但它却是最为重要的一本。
因为,它决定了我们如何看待世界,如何对待他人,如何面对自己。
在这本书中,我们书写着自己的故事,描绘着自己的梦想。
我们学会倾听内心的声音,坚守自己的信念,追求自己的理想。
正如苏格拉底所言:“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活。
”在“心灵之书”的启迪下,我们开始反思自己的生活,探寻生命的意义,为人生赋予深刻的内涵。
三本大书,各有侧重,却又相辅相成。
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
在阅读这三本书的过程中,我们逐渐成长、成熟、成才。
我们学会了如何面对挑战、如何把握机遇、如何超越自我。
最终,我们将这三本书融为一体,铸就出独一无二的人生传奇。
回首过往,我们或许会感慨万分;展望未来,我们依然信心满满。
高考优秀作文精选(六) 人生的三本大书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

人生的三本大书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书生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
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
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录。
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
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
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
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
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行。
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
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
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
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
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
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
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己。
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
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
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
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
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
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
此三书连环相扣,缺一不可。
书生在世,读尽经典,而读此三书断不可厚此薄彼,需雨露均沾,相辅相成。
失有字之书,则文明难以传承发展;略无字之书,则学问皆如纸上谈兵;缺心灵之书,则人生浑若傀儡木偶。
2017年高考浙江卷材料作文“人要三本大书”写作指导与范文简评

2017年高考浙江卷材料作文人要三本大书写作指导与范文简评2017年高考浙江卷材料作文人要三本大书写作指导与范文简评2017年高考浙江卷作文原题回放22、阅读下列文字,根据材料作文。
(60分)有位作家说,人要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写一篇文章,对作家的看法加以评说。
【注意】题目自拟。
不得少于800字。
不得抄袭、套作。
写作指导首先应该对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这三本书的内涵作出合理的解释,根据一般的理解,有字之书是通过视力和听力读取的书,无字之书是人生的阅历感悟、前人的经验教训、社会的发展规律、自然的进程演变等,心灵之书是情感的跌宕起伏、精神的收放自如、思想的迸发延伸、灵魂的激越飞扬等。
这三本书可以是自己写的,也可以是别人写的,它们从具体到抽象,从浅近到深邃,从物质到精神,体现着作为个体的自身和人类现状、进程和提升的三个不同的层面。
一切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是否都要无条件地阅读?答案是否定的,关键是要看这些书的价值和功用。
有选择的读,批判继承地读,而不是不分好坏的吸收,不分香花毒草的采摘。
判断的标准是对社会对自己的发展提升的作用,换言之,就是必须符合人类共有的价值观念,符合社会现实和未来发展的核心的主流的价值观。
我们厘清了对象和标准,接下来就是如何评说了的问题。
从写作的方法和格式上来说,昔人云文无定法;同样道理,从写作的对象上来说,面对这样一个开放性的话题,文无定论也就成为必然。
开放性的话题,为我们确立的多种观点提供了各种可能。
观点的确立和阐述是受限于的思想情感、人生感悟、社会阅历、知识结构、审美情趣和语言表达等多方面因素的。
考场作文在有限的时间里,要达到相当高境界和相应的深度是对考生提出了不合人情的过高的要求的。
但是,根据材料的提示和引领以及高三学生的认知实际,作这样的要求是可以的:一、阐述三本大书中的一本、两本或者三本的内涵及其作用;二、阐述三本大书之间的层次和关系;三、分析三本大书与人生、社会、人类之间的对应关系;四、人是否有必要读这三本大书,读了这三本大书,人是否就成为一个完整的有深度的人;五、怎样来读这三本大书;六、这三本大书是否涵盖了人类知识体系和精神世界的全部;七、这三本大书,一般人真的能读懂吗,别人在读这三本大书时的经验和教训等。
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读好三本书,人生臻佳境

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读好三本书,人
生臻佳境
高考满分作文400字高考满分作文500字高考满分作文600字高考满分作文700字高考满分作文800字高考满分作文900字高考满分作文1000字高考满分作文大全高考英语满分作文2017高考作文预测高考结束后,大家迫切的想知道高考答案,出国留学网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提供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读好三本书,人生臻佳境,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作家说,人生须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诚哉斯言,读有字之书,能识字断文,学习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成果,让蒙昩无知学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读无字之书,即是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包括为人处世原则,如古语所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知识书本上不一定有,需要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心灵之书,即是心理的自我成熟,自我调适,并具有健全的精神,现代人的健康除健康的体魄之外还须有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特质。
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读好三本书,人生臻佳境

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读好三本书,人生臻佳境高考结束后,大家迫切的想知道高考答案,高考频道第一时间为您提供高考2017浙江满分作文:读好三本书,人生臻佳境,希望给大家提供帮助!更多高考分数线、高考成绩查询、高考志愿填报、高考录取查询信息等信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作家说,人生须读三本书,有字之书,无字之书,心灵之书。
诚哉斯言,读有字之书,能识字断文,学习人类文明进步和发展成果,让蒙昩无知学童掌握现代科学技术;读无字之书,即是学习书本上没有的知识,包括为人处世原则,如古语所云“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这些知识书本上不一定有,需要实践出真知,“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心灵之书,即是心理的自我成熟,自我调适,并具有健全的精神,现代人的健康除健康的体魄之外还须有健全的心理素质,积极向上乐观的精神特质。
读好有字之书。
现在家长都很重视孩子的学习,甚至于很夸张地从胎教开始,听音乐教识字,“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孩子们也从进幼儿园起,明确目标,识文断字,上各种兴趣班,学习各种文化知识,中外文化经典,自然人文齐头并进,幼儿英语口语培训等等,培养出满腹经纶安邦定国之才,事实证明,学习文化知识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捷径。
不重视读书,文盲半文盲多的社会发展必定缓慢。
然而,人类的文明进步人生的完善,还要读无字之书,即多实践,实践出真知。
君不见许多名牌大学的高材生,被文盲骗财骗色,甚至被拐卖,是他(她)识字不够吗,学习不好吗?非也!是高分低能也,没有社会实践经验,不懂为人处事方式,一心只读圣贤书,生活常识几乎为零。
生活中要追求真善美,辨别是非假恶丑,因此爱国不只是周一升国旗行举目礼,爱集体不只是做好教室值日,拍好毕业照,而是能够在生活中时刻保持清醒,做有心人,如吾虽布衣,心忧天下,如在家孝敬父母,出门懂得文明礼貌,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口耳相传的各类“规矩”,做人道理,优秀传统,这些不一定印在书上,但能帮助锻炼提高能力,可以说“无字之书”助人增长才干,立足社会。
2017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

2017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导读:本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五篇】,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2017年浙江卷高考作文题目: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篇一:书生】上苍赐人以三书,一曰有字之书,二曰无字之书,三曰心灵之书。
此三者,同出而异名,殊途而同归。
读书者可称书生,而凡世间之人,或多或寡,必读此三书,故世间之人皆为书生也。
有字之书,文章著述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录。
往圣先贤著经典,而后人传习之;诗仙词圣书佳句,而后人吟咏之。
有字之书,乃作文章者之见闻经历、所思所想,付诸于文。
孔夫子所著之《春秋》,太史公所著之《史记》,皆属有字之书也。
李太白狂歌之《将进酒》,杜子美哀叹之《石壕吏》,亦属有字之书也。
以文章传道义,以诗篇记良辰,此有字书之真谛也。
无字之书,生活经历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行。
劳心柴米油盐,远游名山大川,皆读无字之书也。
无字之书是为行万里路,如古徐霞客之游览,如马可波罗之远渡。
于万化冥合之间,读自然造物之书。
鬼斧神工,最美之书乃天成。
无字之书亦是平日生活,秋风卷屋,五斗折腰,利锁名缰,虚苦劳神。
于困顿失意之时,读泪湿汗浸之书。
披荆斩棘,最重之书乃人生。
心灵之书,思想精神也。
以一字概之,是为己。
人即心,心即道,道即天,天人合一。
人以心观宇宙,观宇宙亦是观心。
陆九渊曾言:“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心灵之书包罗万象,可绝非万象本身也。
康德、柏拉图之思考,于此二人乃心灵之书,而其著述非心灵之书,故此书无法外借也。
心灵之书乃思想本身,发于人,终于人。
凡世间之人皆有心灵之书,而此中玄奥不可言传。
文人以有字之书录无字之书,圣人以有字之书传心灵之书;学者以无字之书习有字之书,行者以无字之书证心灵之书;贤者以心灵之书衍有字之书,哲人以心灵之书明无字之书。
英语优秀作文范文高考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兼读三书,精读心书

英语优秀作文范文高考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兼读三书,精读心书英语优秀作文范文高考|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兼读三书,精读心书本网站为您整理出高考作文的优秀模式:兼职读三本书和精读心书。
我希望它能帮助你。
如需了解更多信息,请及时关注本网站的更新。
高考优秀作文范文:兼读三书,精读心书人们应该读三本书:有文字的书、无文字的书和有心灵的书。
这三个方面涵盖了一个人需要的实践学习、生活学习和精神学习,因此需要“同时阅读”。
其中,我认为心灵之书是最高层次的,所以我们必须“仔细阅读”。
有字之书,在我看来即一个人所需的专业性知识与工具性知识,即每个人都要识字,能认读拼写,这是当今社会人人需备的,它使人远离无知与文盲困境。
我国推行的九年义务制教育便是主要教授“有字之书”,它是各类书乃至阅读的前提。
“无言书”是生命之书,它强调生命。
人是群居动物。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社会和人。
社会学家迪尔凯姆提到的“有机社会”是一个人们相互联系的社会。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在言行中,在听觉中,阅读“无言书”,这样我们就不会变成迂腐刻板的“怪胎”。
此二者均要读,但仅此是不够的,还应读“心灵之书”,即修养身心,提升思想,实现我们身为“独立的人”的目标。
这好比建造一幢居住的房子,打好地基,建好钢筋水泥甚至粉刷好墙壁,装好窗与大门,若没有内部必备的生活物品,这房子仍是不能使人安心栖居的温柔乡。
“心灵之书”便是“房子”内部的配置,而对此需精读。
我们仔细阅读《心书》,以使自己成为一个有良知和思想的独立人格。
刘宇说,除了给房子添砖瓦外,我们还应该“把头脑变成军队,为自己的灵魂征兵”。
我们之所以是人,与其他人不同,在于我们的“觉醒和思考的力量”。
仅仅做一个有教养的人是不够的。
我们应该探索生命中更深层次的奥秘。
鲁迅的“立人思想”——使人不仅成为社会中的人,而且独立于群体。
孔子从“到天”到“在人”对生命价值起源的探索,揭示了丰富自己灵魂和精神、成为独特个体的重要性。
2017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读心为魂

2017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读心为魂阅读常被奉为一个民族的灵魂。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大本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是"心灵之书"。
这话说得确实精僻(辟),当仍想为其添上一种层次:以"有字之书"为人之底,以"无字之书"为人之骨,以"心灵之书"为人之魂。
"有字之书"指世间客观存在的一切文字内容,也是人们狭义上阅读之物。
杜拉斯曾说过"每一本书都是漫漫长夜"。
夜晚用一本书来填满闲暇的时光,一方面夯实了知识基础,另一方面开拓了人的视野。
培根也常强调"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
但若仅仅停留在阅读"有字之书",便易陷入苦读成疾的泥潭。
"专读书也是有弊病的",鲁迅鼓励人们使所学的知识活起来,这便是所谓的"无字之书"。
"无字之书"深深根植于生活这片包罗万象的土地上,经历百态人生也是另一种阅读。
向生活寻求知识,学习为人处世的道理,为成为一个大写的人搭好身骨。
这本大书中没有直接易得的文字总结,它更需要人活化地看待,留心生活中的细节,从中撷取成长所需的营养,做到经世致用。
读着这两本书,能拥有"谈笑有鸿儒"的展望,但真正贯穿人一生的更关键的是"心灵之书"。
"心灵之书"似乎更为玄妙,大家如齐白石也只能说成"要常有古人之微妙在心间"。
我将这种微妙理解为一种自我意识,如果一个人永远是外在事物的反映,缺乏自我的内在焦点,那他仍是无用的。
特别在物欲快速膨胀的当下,潜心读书的人都已消失殆尽,更不用提回归本心,发出"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的深层自我反思!拥有向内探寻的自我意识,才能回答人何以为人的终极难题。
郭老师写17年浙江高考作文: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郭老师写17年浙江高考作文:书的正确打开方式2017-06-09书的正确打开方式作家说人生要读好三本书,我对这三本书的理解分别是:有字之书,指的是各类书籍,如教科书、文化经典、科学巨著等等;无字之书,指的是社会这本“大书”;心灵之书,指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三本书的内容各有侧重,一本比一本要难读,难懂。
读有字之书,其作用几乎可以说是不言而喻的。
尤其是生活在现代这个高速发展的社会里,以前只要能识字、写字,就不算文盲;现在就算你大学毕业,几年之内不读书学习,你就差不多要成为“半个文盲”了。
所以我实在不理解,都到了21世纪了,竟然还有人宣传什么“读书无用论”,真是把无知当作个性了。
活到老,学到老,不断地更新自己的知识,永远使自己保持在“充电”状态,这才是有字之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读好社会这本无字书。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种读书方式早已经过时。
我们经常把缺乏锻炼和没有社会经验的年轻人比作温室里的幼苗,没有风霜雪雨的吹打和洗礼是很难成为栋梁之才的。
这就是说,一个人必须经过社会这个大熔炉的锻造,亦即善读,读通,弄懂这本无字之书,才能掌握人生的真经实道。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阅历,更重要的是一个人的能力。
因为,这就是一种人生的积累,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储备,这就是人生的一种升华,亦即人们常说的“人情练达即文章”。
多少青年,甚至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被一些很低劣的骗局所迷惑,可柔石式的天真只能助长骗子猖狂的气焰;多少“书呆子”连起码的人情世故都不懂,可堂吉诃德式的勇敢留下的只能是笑柄;多少人自以为自己满腹经纶,可孔乙己式的卖弄散发出的只是酸腐。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才是无字之书的正确打开方式。
读好自己的心灵这本书。
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写着“认识你自己”,我想这就是提醒人们要读心灵之书,要有“自知之明”。
为什么说“自知为明”?从字形来看,“明”字左边为“日”,右边为“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高考满分作文:把“三书”合三为一有作者说,人要读“有字”“无字”“心灵”三本大书。
其说法有正确的部分,但我同样认为,对人生的“三书”不应将其区分得如此之细,其阅读并无先后,而是同时悄然发生才能算是真正的阅读。
观其说法,“有字之书”实乃书籍资料之类;“无字之书”则指向社会经验的阅历;而“心灵之书”是指融会贯通后心灵的感悟与升华。
由此已可看到,“三书”之间实则有所相交,且可以相互转化。
如此看来,让其合三为一是可行且重要的。
就中国现状而言更可反映这一问题。
如今的大学生被戏称为呆在了象牙塔中,其意味不言而喻。
身边已然少了那些孔子所说的读书人,而多了一心只读圣贤书的人们,更不论“高分低能、低德”新闻频频曝光。
究其根源,多大一部分原因便是将这三书相分离、剥解,而不是将其当作一个整体。
人们追求的是先读“有字之书”再看“无字”“心灵”之书,详细的划分反而让人误以为其阅读有所先后,并造成危害。
当然,人生要此三书是必然且正确的,但三书阅读却是一个整体,同时进行才是真正的阅读。
理由如下。
首先,阅历之深浅,取决于得之深浅耳。
每个人的阅历不同,对书中所汲取的知识也不尽相同。
正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般,其“无字之书”的阅读应与“有字之书”同时进行,相辅相成,才能真正明了书中所言。
再者,学书之时必得有心灵的感悟与提高,才能有所进取。
现如今所提倡的“教人育人”便是其体现。
孔子教会学生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而慧能大师所言的“迷时师度,悟了自度”则体现了学习过程中自我体会感悟的重要性。
不经自我升华提炼,那么读书便如看过往云烟,毫无意义。
更何况,现实中有很多人都不是系统受学校教育。
于他们而言,“有字之书”其实幻换成了另一种存在形式,以另外一种与生命紧密相连的姿态渗透过来。
这便是“三书”融会贯通、合三为一的极佳例子。
正如前段时间爆红的范雨素,便是很好的印证了三书的相互转化与其并没有明显边界区分的文化属性。
人生应读“三书”,但三书并无边界,也无先后。
把“三书”合三为一才是我们真正应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