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3篇_导游词

合集下载

精选5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精选5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精选5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

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精选5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精选5篇陕西法门寺导游词(一)各位游客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有“关中塔庙之祖”之美誉的法门寺,我们现在站的这个地方呢就是法门寺文化景区的山门广场,这里地处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有120公里,西距宝鸡市有96公里。

近几年啊,陕西政府致力于把法门寺打造成一个名副其实的世界佛都,使法门寺成为继兵马俑之后的:“陕西第二个文化符号”。

法门寺文化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等及部分组成,全面的展示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法门寺的山门,山门也被称为“三门”,大家可以看到这三个门中间大两边小,中间的是空门,两边分别是无作门和无相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作步入空门,大概由此而来。

法门寺自古就因安置有释迦摩尼的佛指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法门寺也是因舍利而建塔,因塔而成寺。

公元前485年,释迦摩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统一印度,为了弘扬佛法,他命人将佛骨分为八万四千分,分藏于世界各个地方,并建有八万四千坐塔,中国有19做佛指舍利塔,法门寺使其中的第五座,距今已经有1700多年的历史了。

在北魏建塔使被称为阿育王寺,隋朝改名为成宝寺,唐高祖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在唐朝200多年间,先后有8位皇帝7次掘开地宫6迎2送佛指舍利,每次迎送都声势浩大,轰动朝野,皇帝顶礼膜拜,等级之高,绝无仅有。

在唐代宗时法门寺塔被成为护国“真身宝塔”,由此可见法门寺在唐朝时期是多么的繁荣。

但是在明清之后,法门寺逐渐衰落。

明龙庆年间,历经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崩塌,后来地方绅士捐资修塔,历经30年修建了一座8棱13级砖塔,但是在清朝时因地震而倾斜裂缝,1939年,在爱国人士朱子桥先生的主持下,完成了明朝晚期时候的最大规模的修缮。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一法门寺位於陕西省扶风县北10公里的崇正镇今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去宝鸡96公里。

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其中有121件璀璨夺目的金银器,17件玲珑玉润的琉璃器,16件已失传的“秘色瓷”器,还有700多件锦、绫、罗、纱、绢、绮、绣等各类纺织品。

这批文物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作之精、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这一考古发现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专家们指出: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和文物出土是陕西继秦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於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

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忧王寺”。

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实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高宗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武德二年619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唐代宗大历三年768年改称“护国真身宝塔”。

自贞观年间起,唐朝政府花费大量人力财力对法门寺进行扩建、重工作,寺内殿堂楼阁越来越多,宝塔越来越宏丽,区域也越来越广,最后形成了有24个院落的宏大寺院。

寺内僧尼由周魏时的五百多人发展到五千多人,是“三辅”之地规模最大的寺院。

二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共6篇)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共6篇)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共6篇)篇1:法门寺寺院导游词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山门广场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

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

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着我们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

穿过圆融门我们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

篇2:法门寺寺院导游词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旅游区是国家AAAA级景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标准版)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标准版)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法门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

据传始建于东汉明帝十一年(公元68年),约有1700多年历史,素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周魏以前称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时改名法门寺。

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佛塔被誉为护国真身宝塔。

寺庙所在的法门寺文化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法门寺地宫是迄今所见最大的塔下地宫。

宝鸡法门寺地宫其出土了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铜浮屠、八重宝函、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等佛教至高宝物,法门寺珍宝馆拥有出土于法门寺地宫的两千多件大唐国宝重器,为世界寺庙之最。

下面是收集整理的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欢迎借鉴参考。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一)法门寺位於陕西省扶风县北10公里的崇正镇(今法门镇),东距西安120公里,西去宝鸡96公里。

1987年4月,法门寺地宫被发掘,出土了佛指舍利及一大批唐朝稀世珍宝,其中有121件璀璨夺目的金银器,17件玲珑玉润的琉璃器,16件已失传的秘色瓷器,还有700多件锦、绫、罗、纱、绢、绮、绣等各类纺织品。

这批文物种类之繁、数量之多、质量之优、作之精、等级之高、保存之完好,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

这一考古发现立刻在国内外引起巨大轰动,专家们指出:法门寺的佛指舍利和文物出土是陕西继秦兵马俑坑之后的又一重大发现。

据专家考证,法门寺始建於北魏时期约公元499年前后,现寺内尚存的北魏千佛残碑就是立塔建寺后不久树立的。

当时称阿育王寺(或无忧王寺)。

隋朝时,改天下佛寺为道场,阿育王寺改为成实寺。

唐朝是法门寺的全盛时期,它以皇家寺院的显赫地位,以七次开塔迎请佛骨的盛大活动,对唐朝佛教、政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唐初时,高宗李渊改名为法门寺。

武德二年(620xx年),秦王李世民在这里度僧80名入住法门寺,宝昌寺僧人惠业为法门寺第一任住持。

唐贞观年间,把阿育王塔改建为四级木塔。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

最新的陕西法门寺导游词范文陕西法门寺位于西安市阎良区,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寺庙。

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法门寺以其独特的佛教文化和美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祈福和修行。

一、历史背景法门寺创建于东汉光和元年(公元147年),距今已有近2000年的历史。

寺庙始建于潼关山区,为中国佛教发展的重要起点之一。

唐朝时期,法门寺曾是西安城的中心寺庙之一,有“关中第一寺”之称。

宋元时期,法门寺曾多次遭受战争的破坏,直到明代才重新修缮。

明清两代,法门寺经历了多次的大规模修建,现存的三殿、花园、塔阁等建筑就是明清时期的遗物。

二、寺庙格局法门寺总面积约800亩,核心建筑群主要分布在南北两侧的山坡上。

南侧是寺庙的核心区域,主要建筑包括天王殿、大雄宝殿、藏经阁等,以及著名的唐代代表作之一——大雁塔。

北侧是寺庙的观光区,主要包括佛化寺、卓越楼等,以及风景秀丽的观音山公园。

天王殿位于寺庙的中心位置,为五间三进式木结构建筑,三重檐角式歇山顶。

殿内供奉着各种天神成就、六道众生、药师佛等佛教形象。

大雄宝殿是寺庙的主要大殿,面积达1900平方米,内部供奉着三尊佛像,是法门寺的中心地带。

藏经阁是寺庙内最古老的建筑之一,始建于唐代,现已失传。

三、文物珍宝法门寺的文物珍宝几乎覆盖了中国佛教发展的整个历程,包括绝对佛舍利、唐代佛像、明清木刻、佛教经文等。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法门寺唐代建筑中的代表性建筑——大雁塔。

大雁塔原本是为长安城证明佛教源流的唐玄奘设立的寺庙。

现存的大雁塔是唐代大雁塔的重建。

它高64.5米,唐代出名的大雁塔是世界著名的图书馆。

四、佛教文化法门寺自创建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国佛教文化的重要基地之一。

历代朝代均有法门寺的修建和扩建,由此可见其重要地位。

寺庙内供奉着各种天神和佛教圣人,如观音菩萨、药师佛、道家创始人老子等。

法门寺还推出了一系列佛学文化产品,如佛经、佛像、法器等,供信众求福祈愿。

五、旅游景点作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法门寺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历史文化景观。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_导游词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_导游词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法门寺导游词篇1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20xx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山门广场区域面积约15万平方米,由佛光门、般若门、菩提门及圆融门4部分组成。

此区域涵盖酒店、素食餐饮、大唐禅茶、讲经堂、旅游精品购物、游客中心、大型超市、电瓶车租赁等配套实施一应俱全。

山门广场建筑设计风格大气恢宏,北接佛光大道,寓意着我们众生由此岸世界渡到佛的彼岸世界的过程。

1/ 7穿过圆融门我们就步入了佛光大道,佛光大道全长1230米,宽108米,面积约14万平方米,是一条成佛之道,同时又是景区的景观主轴。

佛光大道分别设有经幢、菩萨,等景观,它是按佛教“五时判教”而设,我们将山门比喻为“此岸”(现世),佛光大道接引众生通过“五时判教”到达“彼岸”——合十舍利塔(佛国),这样一轮回即为一大度。

同时佛教中讲究因缘所生法,大道内两侧的10尊菩萨是为佛之因,佛是为菩萨之果。

法门寺导游词篇2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以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

这座唐代的“皇家寺庙”,因安置了佛教界至高圣物——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法门寺寺院导游词作为一名优秀的导游,常常需要准备导游词,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观光游览时的讲解词。

我们该怎么去写导游词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法门寺寺院导游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法门寺寺院导游词1法门寺,位于宝鸡市扶风县以北约10公里的法门镇,始建于东汉末年。

这座唐代的“皇家寺庙”,因安置了佛教界至高圣物——佛祖释迦牟尼的“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如今的法门寺分为两部分:唐代风格的旧址建筑群(法门寺院和珍宝馆)与令人争议的新建文化景区。

你可以从旧址买票入内,也可以在新建的文化景区西侧的山门广场买票进入。

作为游客,如果想看遍法门寺的全部珍宝,那么旧址的法门寺院内的地宫、珍宝馆以及文化景区内的合十舍利塔等这三个地方都要走一遍,因为三枚“影骨”(用玉石按照真骨的形状和大小而特制的,起到保护真骨的目的)存放在地宫中;出土的唐王朝皇室供佛的珍宝,在珍宝馆内展出;而最为珍贵的“佛指(真身)舍利”,则被安放在文化景区最东侧的合十舍利塔内,这座新建的建筑,某年不幸的被评为十大最丑建筑之首。

如果你是从文化景区西侧的山门广场进入景区,那么呈现在你眼前是长约1公里的佛光大道,大道两旁站立着十尊闪耀着金光的巨大菩萨雕像,大道东侧的尽头就是合十舍利塔,大道上有观光车可以乘坐,30元往返,招手即停。

佛祖指骨舍利,只在农历每月的初一和十五、周末和重大节假日才对外放开放。

文化景区的.西南边就是法门寺院和珍宝馆。

寺院内的真身宝塔下,就是发现“佛指舍利”的地宫,如今在地宫中可以近距离观赏三枚“影骨”。

从地宫出来,你还可以在清净的寺院中随意逛逛,寺院中有钟鼓楼,大雄宝殿和放生池等,都是典型的唐代风格建筑。

在旁边的珍宝馆(也称博物馆)内,展出了地宫出土的文物精品。

你能够观赏到唐皇室供佛的上百件珍宝,件件都让人为之惊叹。

其中有:安放舍利的八重宝函、十二环锡杖、纯金塔、汉白玉灵帐、秘色瓷、皇帝使用的茶具等等。

法门寺博物馆解说词

法门寺博物馆解说词

法门寺博物馆解说词各位游客朋友,大家好!欢迎您到法门寺旅游景区参观。

在20世纪中国现代考古发现中,法门寺地宫无疑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87年4月,2000多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法门寺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观注的焦点。

在这里,您可以瞻礼佛祖真身舍利,欣赏大唐皇室的奇珍异宝,追寻法门寺千年文化,领略古老文明的风采神韵。

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至宝鸡市90公里。

北依岐山,南临渭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地势坦荡,风景秀美,正如古诗所云:“面太白而千叠云屏,枕清渭而一条翠带。

”这里距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发掘的西周王室大型宫殿建筑遗址仅数公里。

另外,周边还有周公庙、五丈原、石鼓山、钓鱼台等诸多人文景观。

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3000年来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雄伟壮观的法门寺真身宝塔就座落在这块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大地上。

法门寺创建于汉魏之际。

佛典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释迦牟尼佛祖灭度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笃信佛教,并宣布佛教为国教。

他把推行佛教的敕令分别刻在全国许多地区的石头上,希望他们能代代相传下去。

他最大的弘法活动是跨国传教弘法。

阿育王开启了佛祖8个舍利塔中的7塔地宫,取出佛祖舍利,在他推行佛教的地区和国家建了84000座佛塔以供奉舍利。

据佛经记载,中国得19处,法门寺为其中第5处。

因此,法门寺最初又称阿育王寺,无忧王寺。

汉魏之际,丝路西去,佛典东来,中外文化交流日见扩展。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实为佛教开始。

如梁启超所言:“中国智识线与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将来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

”周原位居出陇西行之枢纽,东西交通之要冲,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西北少数民族进入中原的必经之途,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地带。

自然成为事实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之一,佛教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吸收、发展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支脉。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法门寺(Famen Temple),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供大家参考学习。

法门寺导游词范文介绍1各位游客朋友,现在我们来到了法门寺文化景区。

该景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千米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千米,西距宝鸡市90千米,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至今约有1720___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20___年法门寺文化景区建成并对外开放,景区占地866666平方米,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雕塑组成。

20___年被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各位朋友,现在我们看到的是佛光大道。

此大道长1230米,宽108米。

有深刻寓意:1代表这里供奉着世界上唯一的释迦牟尼指骨舍利,2代表新旧两座宝塔,3代表佛法僧三宝的设计规划,而0就是指万物一切所有的众生。

而108指的是法师手持的念珠就是108颗,每拔去一颗佛珠就代表看破放下一种烦恼。

佛光大道分为主道和辅道。

主道上陈列的是十尊菩萨和经幢。

两边黄色柱状体的就是佛教的圣物经幢,佛经经常刻于其上,象征着佛法的智慧能够降服一切烦恼。

各位朋友,请看佛光大道东侧,那就是法门寺寺院。

寺院面积约3万平方米。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20___年历史。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

隋文帝时改称“成实道场”,唐高祖李渊武德七年(公元620___年)敕建并改名“法门寺”,被誉为皇家寺庙。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19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地宫内出土的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这些稀世珍宝,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关于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

关于陕西法门寺的导游词尊敬的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佳县的法门寺。

法门寺始建于唐朝,历经百余次修葺,抗战时期被毁于战火,现在的法门寺是在1983年重新修建。

今天,我将为大家介绍一下法门寺的历史、文化和特点。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法门寺的历史背景。

法门寺是一座以佛教寺院为主的历史文化遗址,始建于唐朝贞观年间,有1200多年历史。

这座寺院曾经是西北一带最著名的佛教圣地之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道教和佛教交融的宗教文化景点。

在过去的历史上,此处曾是隐士仙人圣地,对陕西宗教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法门寺的文化内涵。

法门寺以其深厚的宗教文化底蕴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寺内香火鼎盛,佛教信仰激发人们的内心探索。

法门寺有精美的金顶和三殿,内置了千佛殿、大雄宝殿、藏经楼等多个建筑群,这些建筑均采用木结构,是中国木构建筑的典范之一。

寺内的解脱塔、龟山庵、五老庙等古建筑物也是寺内重要的文化遗物。

法门寺还保存了大量的佛教文献和古籍文物,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最后,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法门寺的特点。

法门寺以其建筑风格、装饰艺术和佛教文化等方面的特色吸引着众多游客。

寺内的大佛殿、藏经楼、侧殿等建筑采用了一些独特的装饰手法,例如欧式阴刻、葡萄枝纹饰等,石窗花、木雕和铜铸佛像均极为精湛。

此外,法门寺还有一些名胜古迹,例如福德亭、玄素岗、三峡谷等,这些自然景观与人文古迹融为一体,让游客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这里的历史文化。

各位游客,在游览时一定要尊重寺庙文化,不要随意摄影、进入室内等,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在此同时,请大家能够做到不乱扔垃圾、不破坏古建筑等良好的旅游礼仪。

感谢大家来到这里,享受陕西法门寺的文化风貌,期待我们下次的相见!。

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

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

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导读:本文是关于法门寺的导游词范文,希望能帮助到您!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10公里,西距宝鸡市90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法门寺的导游词,欢迎参考!篇一:法门寺的导游词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十公里的法门镇。

始建于东汉末年,发迹于北魏,起兴于隋,鼎盛于唐,被誉为“皇家寺庙”,因安置释迦牟尼佛指骨舍利而成为举国仰望的佛教圣地。

1981年8月24日,宝塔半边倒塌。

1986年政府决定重建,87年2月底重修宝塔。

适逢四月初八佛诞日,“从地涌出多宝龛,照古腾今无与并”,在沉寂了1113年之后,2499件大唐国宝重器,簇拥着佛祖真身指骨舍利重回人间!地宫内出土的稀世珍宝,不论在中国社会政治史、文化史、科技史、中外交流史、美术史等方面的研究上,都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法门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法门寺文化景区依托法门古寺而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

法门寺文化景区一期工程斥巨资打造(25亿元),占地约1300亩,是由宝岛著名建筑设计大师李祖原先生主持设计的,(他曾主持设计宝岛中台禅寺及目前全世界最高摩天大楼“台北101”等著名建筑)。

景区由山门广场、佛光大道、法门寺寺院、合十舍利塔,以及众多艺术佛像、园林雕塑小品等几部分组成,全面展示了佛文化在哲学、政治、艺术等方面的成就,彰显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

篇二:法门寺的导游词法门寺位于陕西省宝鸡市扶凤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距宝鸡市96公里。

始建于东汉末年恒灵年间,距今约有1700多年历史,有“关中塔庙始祖”之称。

山门,佛寺院的大门,由于佛寺院多居山林,故名“山门”,一般是三门而立,中间大两边小,象征“三解脱门”,即“空门”、“无相门”、“无作门”,故“山门”也称“三门”,也以山门做寺院的别称。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导游词

法门寺导游词···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

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

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

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泛黄。

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

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

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

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参观完法门寺之后呢,我们来参观一下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它是1988年11月9号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性的博物馆。

博物馆由法门寺历史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陀罗文化陈列和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

我们先参观一下法门寺历史陈列馆,在法门寺历史陈列馆中,主要向人们展示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由因,以及各历史朝代对法门寺进行修建的历史实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件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

陕西法门寺导游词陕西法门寺又名“真身宝塔”,位于炎帝故里、青铜器之乡——宝鸡市,2004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陕西法门寺导游词,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亲爱的游客朋友们:你们好!欢迎大家来到陕西!我是你们这次旅行的导游XX。

今天就由我为大家提供服务,大家如果有什么要求可尽管提出来,我会竭诚为您解决。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驰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推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著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一定是其中之一。

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如今能够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如今我们来到的一定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如今我们来到的一定是法门寺真身宝塔,然而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

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个地点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但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预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珍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3篇法门寺博物馆(FamenTempleMuseum)又称法门寺珍宝馆,位于中国宝鸡市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陕西法门寺文化景区内。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希望大家喜欢!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范文1 法门寺位于扶风县城北10公里的法门镇,西距西安市120公里,东距宝鸡市96公里。

法门寺自古就因为安置有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名于世,所以被华夏王朝拥戴,而成为我国最早的四大佛教圣地。

法门,意为修行者必入之门。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法门寺塔,有名“真身宝塔”,因藏有释加牟尼的手指骨一节而得名。

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就是其中之一。

因此,法门寺塔和法门寺有“关中塔庙之祖”的称誉。

我们现在可以看到我们刚进来的山门,又叫做“三门”,左右两边的分别为无相门和无作们,中间为空门,我们一般把出家称为步入空门,大概就由此而来。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唯一的古建筑铜佛殿,大殿里供养的是释加牟尼的法身佛毗卢遮那佛,在大殿两边还有十八罗汉像,所以1 / 10铜佛殿也叫罗汉殿。

现在我们来到的就是法门寺真身宝塔,但是我们看到的是1987年重修而成的,法门寺自古因安置于释加牟尼佛的指骨舍利而著称于世,也是因舍利建塔,因塔成寺,佛殿中记载,公元前485年,释加牟尼灭度,印度摩揭陀国孔雀王朝阿育王,皈依佛教,为了使佛光远大,将佛祖骨分成八万四千件,分藏于世界各地,并建成八万四千座塔。

我国有19座,佛祖舍利塔,法门寺塔是其中的第五处。

所以最初的法门寺叫阿育王寺,法门寺塔叫阿育王塔。

法门寺始建于东汉,寺因塔建。

到了唐代时唐太宗在这里重修了一座四级木塔供养佛指舍利,唐代所建的木塔在明代隆庆年间时崩毁,在明代万历年间,由法门寺僧人化缘重修了一座8棱13层的砖塔,可是在1981年是塌掉了一半,85年的时候,当地政府为了重修这座塔的时候,便人工拆除塌了一半的半边残塔,87年在清理塔基准备重建时意外发现了地宫,出土了四枚释加牟尼佛指舍利和2499件唐代的皇室瑰宝。

法门寺一夜之间成为全世界瞩目的焦点,下面就请大家到地宫拜一下佛指舍利。

法门寺地宫总长21.2米,面积31.84平方米,是迄今国内发现规模最大的寺塔地宫。

地宫所发现的4枚佛骨,最令人瞩目。

第一枚舍利藏在后室的八重宝函内,长40.3毫米,上下俱通,竖置在进塔基银柱上,第2枚藏在中室汉白玉双檐灵帐之中,形状与第1枚相似。

第3枚藏在后室秘龛五重宝函的白玉棺内,管状,长37毫米,白中2 / 10泛黄。

第四枚舍利藏在前室彩塔绘菩萨阿育王塔内,色泽形状与第1、2枚相似。

经国家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和副会长周绍良先生坚定,其中第三枚是灵骨,即佛祖的真身指骨,其余三枚为影骨,是唐皇帝为保护真骨而命人仿制的。

但在佛教徒的眼中,影骨也是圣骨,与有同等的意义。

在参观完法门寺地宫之后,我们就来到了法门寺的大雄宝殿,大雄是对释加牟尼的尊称。

它是1994年开光的,里面供奉的是佛教密宗教派的五方佛,分别代表五个方位东西南北,分别是不空成就,阿弥陀,八日如来,宝生佛,阿处佛,旁边的是二十组天,代表天上的二十四天神。

参观完法门寺之后呢,我们来参观一下西边的法门寺博物馆,它是1988年11月9号正式对外开放,是全国唯一的以佛教内容为主题的专题性的博物馆。

博物馆由法门寺历史陈列、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法门寺唐密曼陀罗文化陈列和法门寺大唐珍宝陈列。

我们先参观一下法门寺历史陈列馆,在法门寺历史陈列馆中,主要向人们展示了法门寺的建寺历史由因,以及各历史朝代对法门寺进行修建的历史实物。

接下来我们就来到了大唐珍宝陈列,其中有44件国宝级文物,99件一级文物,它是陕西88个博物馆中国宝级文物比例最大的一个博物馆,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通碑,它是物帐碑,它将地宫中的珍宝是谁送的,叫什么名字,尺寸大小呀什么的,作了详细地记载,是一3 / 10件国宝级的文物。

接下来,我们看到的是唐代最珍贵的瓷器——南方越窑出土的秘色瓷,秘色瓷专用于皇家,是青瓷中的一种,工艺复杂难度高,因秘方秘而不宣,而得名。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秘色瓷盘,好像底部有一层薄薄的水在上面,给人感觉非常的晶莹剔透。

但是秘色瓷毕竟在中国已经失传了1000多年,法门寺地宫中属于首次出土,可以说,它的制作方法还是不能够知道的,应该说是属于千古之谜。

另外,唐代的丝织品也是相当珍贵的。

但由于丝绸不易保存,很多都风化了,其中保存最完整的是簇金绣,簇就是收缩的意思。

就是用金丝盘结成花朵的纹式再固定到丝绸的上面,就把这种织物称为簇金绣。

簇金绣的珍贵之处呢,第一就是它保护的完好如心,第二就是它的做工了,我们看,它的质地是罗,上面的花纹全都是金丝绣的,但是,这种金丝可不是一般的金丝,它呢首先用纯金丝在胎线的上面一圈一圈的缠绕上去,如果说中间的胎线为一米,那么金丝要缠33000转。

我们看到织物就是用这种复合线来织花纹的,曾经做过一个测量,没想到是这种簇金绣上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只有6四,6丝就是0.06毫米,比头发丝还细。

在现在世界上制作的这种金丝只有20丝在日本,中国只有70丝,没有想到在唐代据文物显示当时的拉丝技术已经相当的高,已达到了6丝。

(在唐代织金锦工艺精湛令人吃惊。

织锦所用的金丝,最细直径仅为0.1毫米,比头发还细。

以丝线为芯,以金线一圈圈缠绕,一米4 / 10长的金丝要绕3000多圈,武则天供奉的绣裙就是这种织品制成的。

) 另外,还展出了一些两河流域进贡的琉璃器。

接下来,我们到珍宝阁去参观一下法门寺佛教文化陈列,这个展柜的文物布置也是按照佛教中的曼荼罗做结集的。

其中最珍贵的文物是这件鎏金双拢12环的锡杖,名为锡,其实它并不是锡做的,而是摇这个锡杖环的时候会发出淅淅的响声,是以声来命名的。

锡杖的级别也是有区别的,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属于世界锡杖之王,规格最高的锡杖,这枚锡杖全长为1.96米,重2390克,用了2两金子和58两银子制成的,然而,代表锡杖级别高低的属于杖首轮和鼓的多少,大家可以看见桃子形状的叫鼓,这个锡杖总共有四个鼓,每个鼓上套了3个环,4鼓12环,4鼓12环所代表的就是佛教最高级别的法力——四谛12因缘,所以它的法力是最高的。

而这种级别的锡杖也只能是佛教的创始人释加牟尼才有资格持的,所以它是世界锡杖之王。

另外,我们还可以看到一些供奉佛指舍利的器具,最珍贵的是这件鎏金捧真身菩萨。

菩萨身上挂满了珍珠,手上有一个荷叶造型的托盘,盘子上有一块纯金的金匾,金匾上有文字,经考证是一位叫诚一的和尚给唐懿宗李崔送的39岁生日礼物。

说它珍贵是因为这位菩萨还完成一桩重要的历史使命,唐懿宗李崔当时为了迎请法门寺的舍利,曾经说:“生得见舍利,死而无憾”。

所以,舍利迎到长安之后,在兴跪拜之礼的时候就是安置在菩萨手中所捧的荷叶盘之上,所以这尊5 / 10菩萨也叫捧真身菩萨。

到这里呢,法门寺的餐馆也接近尾声了,希望我的讲解能给大家留下美好的回忆!!法门寺博物馆导游词范文2 在20世纪中国现代考古发现中,法门寺地宫无疑是最重要的发现之一。

1987年4月,20xx多件大唐皇室重宝簇拥着举世无双的佛指舍利横空出世,法门寺在一夜之间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在这里,您可以瞻礼佛祖真身舍利,欣赏大唐皇室的奇珍异宝,追寻法门寺千年文化,领略古老文明的风采神韵。

法门寺概况法门寺位于陕西省扶风县城北10公里处的法门镇,东距西安市120公里,西至宝鸡市90公里。

北依歧山,南临渭水,与秦岭主峰太白山遥遥相望,地势坦荡,风景秀美,正如古诗所天:“面太白而千叠云屏,枕清渭而一条翠带。

”这里距20世纪70年代以来我国考古发掘的西周王室大型宫殿建筑遗址仅数公里。

另外,周边还有周公庙、五丈原、石鼓山、钓鱼台等诸多人文景观。

这里是周秦文化的发祥地,3020xx年来物华天宝,人文荟萃。

雄伟壮观的法门寺真身宝塔就坐落在这块关中平原西部的周原大地上。

法门寺创建于汉魏之际。

佛典记载,早在公元前3世纪释迎牟尼佛祖灭度200多年后,古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国王阿育王笃信佛教,并宣布佛教为国教。

他把推行佛教的敕令分别刻在全国许多地区的石头上,希望能代代相传。

他最大的弘法活动是跨国传教弘法。

6 / 10阿育王开启了佛祖8个舍利塔中的7塔地宫,取出佛祖舍利,在他推行佛教的地区和国家建了84000座佛塔以供奉舍利。

据佛经记载,中国得19处,法门寺为其中第5处。

因此,法门寺最初又称阿育王寺、无忧王寺。

汉魏之际,丝路西去,佛典东来,中外文化交流日见扩展。

中华民族在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地接受外来文化的影响,实为佛教开始。

如梁启超所言:“中国智识线和外国智识线相接触,晋唐间的佛学为第一次;明末的历算学便是第二次……”周原位居出陇西行之枢纽,东西交通之要冲,是以长安为起点的古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为西北少数民族进人中原的必经之途,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天然地带。

自然成为事实上最早接受佛教的地区之一,佛教文化在这里与中国传统文化交融、吸收,发展成为华夏文化的重要支脉。

同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为佛指舍利的埋藏创造了条件。

法门寺佛指舍利很可能在这时由西域高僧带来造塔供奉于此。

记载,法门寺宝塔建于公元555年以前。

北周武帝时期,发生了中国历史上的第二次灭佛运动,法难波及法门寺。

这次灭佛表面看是释、道两教的斗争,而实质上还是政治斗争和民族矛盾的激化。

也说明了此时佛教发展太快和寺院经济的异常膨胀,威胁到了统治阶级的利益。

宋代的法门寺虽不可与唐时的繁盛同日而语,但仍承袭了唐代皇家寺院的宏阔气势。

据《扶风县志》记载,宋徽宗曾为法门寺题写了7 / 10“皇帝佛国”的寺额。

明代时,法门寺己无昔日的繁荣景象。

1472年后铸造大钟,“法门晓钟”为扶风八景之一。

1569年,已有数百年历史的唐代四级木塔朽崩,1579年,人们动工在原址上重建宝塔。

这次重建为当地百姓集资,其间,因为工程浩大,灾荒连年,建塔经费极为短缺。

1987年在拆除明代残塔时,曾发现一块明代砖上刻有“塔上缺米面”的字样,一块刻有“法门寺修砖塔,头层缺少砖灰,告白十方居士,各舍资财,共成圣事”等。

这些都真实反映了当时工程的艰难。

后来由于官府的支持,建塔工程最终在1620xx年得以圆满结束。

清代时,清政府对法门寺做了适当的保护和维修,但未顾及真身宝塔,对其隐患视而不见。

1654年夜半时分,甘肃天水的大地震波及200公里以外的扶风地区,法门寺真身宝塔塔身向西南方倾斜,塔体出现裂缝,西南角塔基下陷1米多深,塔体重心偏离则达2米之多,塔上小佛龛内一些佛像纷纷坠地。

这次重创,为宝塔在300余年后轰然崩塌埋了隐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