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IPO上市中通常存在问题操作实务

合集下载

企业IPO全过程操作实务(5篇范文)

企业IPO全过程操作实务(5篇范文)

企业IPO全过程操作实务(5篇范文)第一篇:企业IPO全过程操作实务企业IPO全过程操作实务一、企业IPO前股权出资注意事项股权出资,是投资人以其在其它公司投资的股权作为出资的一种形式。

我国长期以来并没有明确规定股权可以用于出资,直至新《公司法》颁布实施,才有了股权出资的最初法律依据。

由于股权出资正式开始实施的时间较晚,实务经验不多,且现有规定较为原则,实际操作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需要讨论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重点分析股权出资在公司申请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IPO)过程中的应用,并对股权出资实务操作中的几个常见相关法律问题进行讨论并提出意见和建议。

股权出资对于公司上市的作用股权出资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特殊形式的股权转让,即出资人将用作出资的公司股权转让给被投资公司,以此换取对被投资公司的股权。

这种股权转让的特殊之处在于,出资人将公司股权转让给被投资公司,所取得的对价不是现金或其他实物,而是被投资公司的股权。

近年来,股权出资的适用越来越普遍,以股权置换方式完成对被投资公司的出资,成为被优先选择的出资方式。

在拟上市公司的组建和并购过程中,由于经常涉及多家公司,股权结构一般都会比较复杂,往往存在同一控制人下公司股权的调整及交叉持股的调整等各种情形。

股权投资方式在类似情形中至少具有以下优势:(1)节约时间及成本。

例如,拟上市公司的实际控制人控制的其他公司需要调整为拟上市公司控制的公司时,如果按一般的股权转让程序进行股权调整,需要对拟上市公司进行增资,再完成其他公司的股权转让,需要占用很大的现金流,同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

如果通过股权出资的方式,则既节约时间,又无需占用大量的现金流,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

(2)合理避免税收负担。

由于股权出资的出让方不直接获取现金收益,在最终收回或转让投资、公司清算之前,在一些特定情况下可以避免缴纳所得税。

在新《公司法》及《股权出资办法》施行前,就有公司通过股权出资的方式设立,并在此后成功完成了IPO。

IPO审计常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

IPO审计常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

IPO审计常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方法(本文转载自网络。

部分内容已根据新规进行了调整,但能力有限,若有疏漏之处,敬请告之。

)股份公司设立过程中相关财务会计问题1、股份公司设立方式发起设立—标准发起设立、部分改制、整体改制、合并改制整体变更—有限公司依法整体变更股份公司募集设立—公开募集设立2、以净资产出资的资产评估与调账调整新《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第十七条规定:原非公司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的净资产应当由具有评估资格的资产评估机构评估作价,并由验资机构进行验资。

3、净资产折股依据,是按照账面净资产折股,还是按照经评估确认的净资产折股。

未明确规定,但为使业绩能够连续计算,应当按账面净资产值折股。

4、有限责任公司整体变更为股份有限公司时,在变更时能否增加新股东或原股东同时追加出资。

整体变更仅仅是公司形态的变化,因此除国务院批准采取募集方式外,在变更时不能增加新股东,但可在变更前进行增资或股权转让。

5、发起人股权出资问题发起人股权出资及其条件:一是用以出资的股权不存在权利瑕疵及潜在纠纷;二是发起人之出资股权应当是可以控制的、且作为出资的股权所对应的业务应当与所组建公司的业务基本一致;三是应当办理股权过户手续;四是发起人以其他有限责任公司股权作为出资,同时需要遵守公司法中关于转让股权的规定,如需要全体股东过半数同意,且其他股东有优先购买权;五是一般应是控股股权。

6、资产产权的过户手续时间原规定股东出资后6个月内需要办理资产权属的过户手续,新《公司注册资本登记管理规定》规定应当在出资时就办妥过户手续。

7、财务重组行为及其他行为不能影响业绩连续计算判断发行人持续盈利的前提条件:一是主要业务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二是管理层没有发生重大变化(财务总监频繁变换是否影响发行?),三是实际控制人没有发生改变。

因此,在IPO架构规划中应当考虑业绩的连续计算问题。

8、净资产折股涉税事项:区别个人股东与法人股东就留存收益是否征税。

注册制下企业IPO法律实务:问题分析与操作指南

注册制下企业IPO法律实务:问题分析与操作指南

第四节重大合 同
第五节重大偿 债风险
第二节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兼职
第一节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与核 心技术人员重大不
利变化
第三节董事、监事、 高级管理人员薪酬
第五节核心技术人 员认定
第四节独立董事
第六节核心技术人 员竞业禁止
第二节高新技术企 业认定及税收优惠
第一节改制、历次 股权转让、未分配 利润转增股本时缴
魏杰(1952年9月- ),教授,生于中国西安,毕业于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企业制度创新及企业技术创新的制度保证,企业产权制度与资本市场的内在结合及互 动性,企业中货币资本与人力资本内在结合的产权制度体现,宏观经济对企业经营战略的约束性的体制表现等。 1979年起至今(截至2013年1月),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20余本。代表著作有《新经济与企业裂变》《资 本经营论纲》《中国企业的二次创业》《现代产权制度辨析》等。1991年,被评为国家级有特殊贡献的中青年专 家。
纳个税情况
第三节政府补助
01
第四节环保 合规
02
第五节质量 控制与安全 生产
03
第六节劳务 派遣与外包
04
第七节社会 保险金与住 房公积金
06
第九节行政 处罚
05
第八节诉讼 或仲裁事项
第一节政策动态与国 际形势
第二节募投项目相关 问题
第三节引用数据真实 性
第四节科创板定位
作者介绍
同名作者介绍
第五节涉及供 1
应商的相关问 题
2
第六节经销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模式
3
第七节外协加 工
4
第八节关联交 易

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主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分析

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主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分析

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主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是指汽车零部件企业向证券监管机构提交申请,希望通过上市融资方式获得资金支持。

在审核过程中,主要关注企业的财务状况,以确定其是否具备上市的条件。

本文将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中常见的主要财务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规范要求。

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的重点,财务问题主要包括财务报表真实性、财务指标合规性和财务风险控制等方面。

在审核财务报表真实性问题时,需关注企业的会计准则采用情况、财务信息披露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虚增销售额、资产减值和利润操纵等行为。

还需审查企业的审计报告和内部控制报告,确保财务报表的质量和可靠性。

审核过程中需要关注财务指标的合规性,主要涉及企业的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方面。

对于资本结构,需关注企业的资金来源、资本构成和杠杆水平,评估企业的债务偿还能力和偿债风险。

对于盈利能力,需评估企业的营业收入、销售毛利率和净利润,以确定企业的盈利能力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对于现金流量,需关注企业的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以评估企业的现金流量状况和偿债能力。

财务风险控制是企业IPO审核的重要内容,需要关注企业的风险管理能力和财务稳定性。

风险管理能力主要涉及企业的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措施,以及资产负债管理和流动性管理等方面。

财务稳定性主要关注企业的偿债能力、盈利能力和经营稳定性,以确保企业能够顺利履行上市义务和吸引投资者。

1.财务报表真实性要求企业按照相关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确保财务信息准确、完整和真实。

企业应披露财务报表的编制方法和会计政策,以及可能对财务报表影响较大的会计估计和会计政策变更。

2.财务指标合规性要求企业应按照相关规定披露资本结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等财务指标,确保其合规性和可比性。

企业应尽量减少相关财务指标的调整和非经常性项目的影响,以保证财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财务风险控制要求企业应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包括风险识别、评估和防范措施等方面。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

浅析民营企业IPO审计的风险及应对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民营企业也在逐渐壮大,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随之而来的自然是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而IPO(Initial Public Offering)即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成为了民营企业融资的一个重要方式。

IPO审计作为IPO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其风险和应对问题备受关注。

本文将就此问题进行一些浅析。

一、IPO审计的风险1. 信息不真实在IPO审计过程中,存在民营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夸大收入、利润等信息,甚至存在造假情况。

这会导致投资者在购买民营企业股票时基于虚假信息做出错误的投资决策,极大地破坏了市场的公平性。

一旦被发现,不仅会对企业自身声誉造成影响,还会对IPO进展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

2. 财务风险在IPO审计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财务风险。

例如企业财务报表不符合会计准则,审计师无法获得足够的审计证据,或者存在财务报表中未披露的重大事项等。

这些财务风险可能会使投资者对企业未来的盈利能力产生怀疑,从而影响到企业的IPO融资计划。

3. 监管风险在IPO审计过程中,企业需符合监管部门的规定和要求,一旦发现未履行相关规定和要求,将会受到监管部门的严厉处罚,严重的甚至会导致IPO失败。

在IPO审计中,存在一定的监管风险。

1. 强化内部控制企业在进行IPO审计前,应加强内部控制,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和完整,减少信息的造假。

尤其是对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和管理,加强内部审计和风险控制,杜绝信息不真实的可能性。

2.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企业应建立一套完善的风险管理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审计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风险。

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管理,对审计过程中的可能风险进行全面的预防和控制。

3. 合规经营企业在进行IPO审计前,应对企业的经营行为进行全面的自查和整改,加强合规经营,确保企业在整个上市过程中都符合相关的法规和规章。

4. 选择正规审计机构企业在进行IPO审计时,应选择正规的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全面注册制下投行ipo业务规则解读及实务

全面注册制下投行ipo业务规则解读及实务

全面注册制下投行ipo业务规则解读及实务中文文章题目:全面注册制下投行IPO业务规则解读及实务在我国资本市场改革的大背景下,全面注册制的实施给投行IPO业务带来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规则解读和实务操作两方面来探讨全面注册制下投行IPO业务的相关内容。

一、规则解读1. 全面注册制的背景和意义全面注册制作为资本市场改革的重要内容,旨在改变原有的审批制度,提高市场化程度,降低发行门槛,为更多企业提供融资机会,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2. IPO业务新规解读全面注册制下,IPO发行的审核程序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透明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将给予更多的市场约束和自由裁量权,同时在信息披露、审计、律师意见等方面有一系列新的规定和要求。

3. 客观评价全面注册制对投行业务的影响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对投行业务带来了更大的市场竞争压力,要求投行在评估企业资质、风险把控、信息披露等方面有更高的专业精准度和责任意识,也促使投行更加注重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专业服务水平。

二、实务操作1. 报会资料准备在全面注册制下,投行在协助企业准备上市材料时要更加注重信息真实性和充分性,对企业的财务报表、公司治理结构、股权架构等方面都要做到全面、规范、清晰,避免造假和不实信息对企业上市造成影响。

2. 投行尽调和评估投行在进行企业的尽调和评估时,要更加注重企业的成长性和盈利能力,充分了解企业的商业模式、行业竞争优劣势等,同时要对潜在风险进行深入研究和分析。

3. 信息披露和市场沟通投行在全面注册制下要更加注重信息披露和市场沟通的准确性和及时性,要与企业和监管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披露市场变化和企业经营状况,保护投资者权益。

三、个人观点和理解全面注册制的实施为投行IPO业务提供了更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投行在服务企业的过程中要更加注重风险控制和信息披露,做到客观公正、专业精准,为更多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上市服务,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

总结回顾全面注册制的实施对投行IPO业务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要求投行在规则解读和实务操作中都要更加注重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提高专业服务水平,加强风险把控,实现与企业、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良好沟通和协作,共同推动资本市场的改革和发展。

上市可能障碍及处理方法

上市可能障碍及处理方法

上市可能障碍及处理方法上市是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资金实力。

然而,上市过程中可能会面临一些障碍。

本文将探讨上市可能遇到的障碍,并提供一些处理方法。

1.资金需求不足上市过程需要大量的投资,包括审计费用、顾问费用、上市前的准备工作等。

对于一些小型企业或创业企业来说,可能没有足够的资金来支持上市过程。

解决方法可以是寻找投资者或合作伙伴共同分担成本,或者寻求银行贷款等形式的融资。

2.形象和品牌建设不足上市企业需要有较强的品牌影响力和良好的企业形象,以提升市场认可度。

然而,一些企业在市场上的影响力和形象建设可能不够。

此时,可以通过加大市场宣传力度,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竞争力,增加与消费者的互动等方式来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

3.财务状况不达标上市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包括连续三年的盈利能力、稳定的现金流和资产规模等。

一些企业可能在这方面存在不足,导致上市计划受阻。

处理方法可以是优化企业财务状况,改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增加资产规模等。

同时,可以考虑通过与其他公司合并或收购来获得更大规模和更好的财务状况。

4.法律法规限制上市过程中需要遵守一系列的法律法规,例如证券法、公司法等。

企业可能面临合规风险,需要做好法律合规的工作。

解决方法可以是与专业律师合作,确保上市过程中符合相关法律要求,避免违规操作。

5.市场环境变化上市企业可能会受到市场环境的影响,例如行业竞争加剧、经济形势不稳定等因素。

这些变化可能会对企业的发展和上市计划产生影响。

在面临市场环境变化时,企业可以灵活调整战略,寻求新的市场机会,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对于这些上市可能遇到的障碍1.具备充足的资金储备,事先进行充分的资金规划和筹备工作,确保能够承担上市过程中的各项费用。

2.注重企业形象和品牌建设,在上市前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企业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3.努力提高企业的财务状况,持续改善盈利能力和现金流,增加资产规模。

考虑与其他公司的合并或收购,提升企业规模和财务状况。

企业在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企业在上市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企业上市遇到的问题及对策建议近年来,企业上市的规模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区域经济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随着国内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壮大,抓住历史发展机遇,推动企业上市融资和管理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经济高起点、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我区谋求新一轮经济发展的重要抓手。

一、基本现状当前,政府十分重视企业上市工作,企业上市工作取得了较明显的成效。

目前已拥有拟上市企业家,分别为公司。

综观我区企业改制上市工作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上市氛围日渐浓厚。

我区自开展上市工作以来,通过新闻媒体宣传、中介机构推介和召开上市报告会、企业负责人座谈会等形式,并制定出台了区《关于鼓励加快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对企业上市过程中权证过户、土地费用、上市成功后有关人员奖励等都作了明确规定。

通过这些措施,激发了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规范管理的热情,全区上市氛围日渐浓厚。

(二)上市后备资源不断充实。

截止年底,全区拥有规模以上企业家,销售收入过亿元企业达家。

尤其是“三十强工业企业”中,纳税过千万的有4家,这些企业具有一定资产规模和产销能力,主业突出、行业领先、科技含量较高,有持续增长盈利能力,把这些企业筛选列入培育视野,按照《公司法》、《证券法》和其他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大力规范经营运作、内部管理,通过努力是有条件实现上市的。

截止目前,第一梯队:公司已进入上市审核阶段。

第二梯队:正在对年财务进行审计,股份公司名称获市工商局核准,预计月初召开股份公司创立大会。

公司已与券商签署上市保荐协议,正在着手上市的各项准备工作。

第三梯队:等企业作为今后发起设立的重点企业,依据上市要求进行培育。

(三)推动企业上市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返还土地收益和土地成本问题,已按照《0号》、《8号》、《会议纪要》等有关精神,顺利完成;司土地、房产手续已办理完毕,所需缴纳费用的区级收益已按政策执行,市级部分待上市辅导正式报证监局后,按《0号》文件执行;公司正在券商的协助下进行财务调整,其上市过程中的有关土地问题的请示已上报市政府。

IPO上市:需梳理的11大财务问题及案例

IPO上市:需梳理的11大财务问题及案例

上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各个方面满足上市的规范要求,而财务问题往往直接关系功败垂成。

据统计,因财务问题而与上市仅一步之隔的企业占大多数。

本文拟对企业发行上市过程中应当注意的有关财务问题,结合证监会审核关注点进行说明,以期对后来者所有帮助和借鉴。

关注点一: 持续盈利能力-(企业盈利能力是否具有可持续性)能够持续盈利是企业发行上市的一项基本要求,从财务会计信息来看,盈利能力主要体现在收入的结构组成及增减变动、毛利率的构成及各期增减、利润来源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等三个方面。

【点评】从公司自身经营来看,决定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内部因素——核心业务、核心技术、主要产品以及其主要产品的用途和原料供应等方面。

从公司经营所处环境来看,决定企业持续盈利能力的外部因素——所处行业环境、行业中所处地位、市场空间、公司的竞争特点及产品的销售情况、主要消费群体等方面。

公司的商业模式是否适应市场环境,是否具有可复制性,这些决定了企业的扩张能力和快速成长的空间。

公司的盈利质量,包括营业收入或净利润对关联方是否存在重大依赖,盈利是否主要依赖税收优惠、政府补助等非经常性损益,客户和供应商的集中度如何,是否对重大客户和供应商存在重大依赖性。

【案例】某公司创业板上市被否决原因:其主营产品为药芯焊丝,报告期内,钢带的成本占原材料成本比重约为60%。

最近三年及一期,由于钢材价格的波动,直接导致该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在18.45%~27.34%之间大幅波动。

原材料价格对公司的影响太大,而公司没有提出如何规避及提高议价能力的措施。

某公司中小板上市被否原因:公司报告期内出口产品的增值税享受“免、抵、退”的政策,2008年、2007年、2006年,出口退税金额占发行人同期净利润的比例肖分别为61%、81%、130%,发行人的经营成果对出口退税存在严重依赖。

某公司创业板上市被否原因:公司三年一期报表中对前五名客户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69.02%、70.57%、76.62%及93.87%,客户过于集中。

IPO企业收入确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注事项

IPO企业收入确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注事项

IPO企业收入确认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关注事项作者:郭溪香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8年第9期随着新一轮IPO热潮的到来,中国企业的IPO梦又被唤起,截至2017年一季度IPO企业过会率达70%以上,过会速度明显快于往年。

过会率高并不意味着要求低,相反,对企业运作规范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收入确认的规范性更是关注的重点。

有多家企业因为收入确认问题未通过。

因此,我们在实务中绝不能放松警惕。

就收入确认而言,现行准则的规定很原则,只要满足五个条件就可确认收入,但是实务操作中如何判断收入确认是否符合准则的要求,对企业及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是个不小的考验。

一、IPO企业收入确认存在的问题1.没有结合企业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具体的收入政策并恰当披露。

披露的会计政策过于原则,仅列示收入准则规定的五个条件,本企业的收入确认政策信息未披露;2.有很大部分企业认为开具发票即实现收入,将发票与收入确认混为一谈;发票的开具时点以税务部门要求或者客户的打款进度等等,随意性较强;3.根据IPO业绩的需要决定收入的金额,与实际经营业绩脱节;4.收入确认缺乏的原始证据的佐证,与之相关的发货单、客户签收、验收资料缺失;5.与经销商联合调节退、发货数量,随意调节收入;6.客户集中,对个别客户形成重大依赖,利润真实牲存疑;或独立性受到影响;7.出口收入以报关单为依据确认,与国际惯例不符;8.服务收入确认采用完工百分比法,与服务业务实际不符。

9.虚增收入、利润;10与收入有关的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矛盾。

二、IPO企业收入确认主要关注事项针对以上问题,本文认为应重点关注如下几点:1.商品销售收入确认企业销售商品时,能否确认收入,关键要看与商品所有权有关的风险与报酬是否转移、转移的时点以及在这个时点我们能获取的原始证据。

如果有证据支持在该试点风险、报酬已经转移,就可以以该时点作为收入确认时点并获取相关证据。

通常按商品是否需要安装可以分为两种情形:A,不需要安装的,通常商品转移给客户,且获取了对方签署的货物验收单,即可确认收入;B、需要安装的,通常要等安装完毕,对方验收合格,并获取验收单方可确认收入。

企业上市过程中劳动用工问题操作实务

企业上市过程中劳动用工问题操作实务

企业上市过程中劳动用工问题操作实务一、企业上市过程中劳务派遣问题的处理劳务派遣作为一种用工方式,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和某些加工类企业较为普遍,但该种用工方式可能会损害劳动者权益,方便企业规避相关社保法律,因此,在IPO审查中劳务派遣问题是证监会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

(一)、劳务派遣概念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的规定,劳务派遣是指劳务派遣机构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务派遣协议,将劳动者派遣至用工单位工作。

劳务派遣法律关系涉及两份合同/协议,即劳动者与劳务派遣单位签订的劳动合同,以及劳务派遣公司与用人单位签订的劳务派遣协议。

前者适用《劳动合同法》前四章的基本规定,以及“劳务派遣”这一节有关劳动合同固定期限以及劳动报酬的规定。

后者则适用《劳动合同法》有关劳务派遣单位设立条件、劳务派遣协议内容等有关规定。

为了防范企业通过劳务派遣形式损害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规避相关的法律法规,《劳动合同法》对劳务派遣岗位特点、劳务派遣用工数量进行了限制,并且严禁用工单位通过自设劳务派遣单位的形式来向本单位或者数所单位派遣劳动者。

(二)、企业上市过程中劳务派遣相关问题1、劳务派遣人员的披露问题在上市过程中,上市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法律意见书在披露时,一般不会将劳务派遣人员计入员工人数,但是会披露如下信息:(1)劳务派遣员工情况;(2)实行劳务派遣的原因;(3)与劳务派遣公司签署协议情况,以及披露劳务派遣公司的基本情况以及协议的主要内容;劳务派遣费用;(4)劳务派遣员工的社保缴纳情况;(5)公司与劳务派遣公司不存在关联关系;还应当说明劳务派遣不会因为用工短缺而影响公司的正常生产经营,劳务派遣员工亦非核心岗位员工,公司生产经营稳定;此外,中介机构发表意见,证明劳务派遣不违反劳动合同法,不存在违法违规行为;股东亦会承诺承担可能存在的连带责任;2、证监会审核关注点证监会在审核劳务派遣问题时,主要关注如下几点:(1)劳务派遣用工是否对公司生产经营的稳定性、持续性存在不利影响;(2)劳务派遣协议的内容、社保缴纳是否合规;(3)劳务派遣公司是否为关联公司。

软件企业IPO财务会计问题及对策

软件企业IPO财务会计问题及对策

软件企业IPO财务会计问题及对策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软件企业在全球范围内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因此越来越多的软件企业开始考虑通过首次公开募股(IPO)来获取资金并扩大业务规模。

软件企业在进行IPO过程中会遇到各种财务会计问题,如何应对这些问题成为软件企业成功上市的关键。

本文将针对软件企业IPO财务会计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财务会计问题1.盈利模式复杂化软件企业的盈利模式通常比较复杂,涉及软件许可、服务费用、广告收入等多种类型的收入。

这种复杂的盈利模式使得软件企业的财务报表也变得更加复杂,需要面对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准则。

2.资产负债表不清晰软件企业的资产主要包括知识产权、研发成本和技术资产等,这些资产的价值和负债表现形式都比较特殊,需要采用专门的会计政策和估值方法进行处理,而不同的处理方法可能会对企业的财务表现产生较大的影响。

3.风险预警不足软件企业的盈利状况与市场竞争、技术变革密切相关,存在较大的经营风险。

软件企业在进行IPO时,可能由于盈利前景诱人而忽视了对风险的预警,这将可能导致投资者的信息不对称和市场的不稳定。

4.信息披露不完整软件企业的商业模式和盈利特点较为复杂,信息披露更为困难。

在IPO过程中,软件企业往往难以提供清晰准确的财务信息和未来预期,这可能会导致投资者的信息需求得不到满足,进而影响资本市场的运作。

二、对策建议1.加强内部会计管理软件企业在IPO前应加强内部会计管理,规范财务报表的编制过程,确保财务信息的准确、完整和及时。

企业可以引入专业的财务会计团队,进行内部培训和交流,加强对财务数据的监督和控制,以及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避免信息误差和申报违规。

2.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软件企业在编制财务报表时应选择合适的会计政策,并严格按照相关会计准则进行处理,对复杂盈利模式和特殊资产负债表进行合理的估值,减少估计误差和会计主观性,确保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3.做好风险提示软件企业在IPO前应充分重视风险提示,提前对企业的盈利模式、技术特点、市场竞争等方面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和预警,充分披露公司的风险和不确定性,避免投资者因信息不对称而遭受损失。

IPO过程中公司上市费用财务处理几个常见的问题——基于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注册18家企业实证分析

IPO过程中公司上市费用财务处理几个常见的问题——基于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注册18家企业实证分析

IPO过程中公司上市费用财务处理几个常见的问题——基于创业板注册制首批注册 18家企业实证分析摘要:首次公开募股(以下简称IPO)过程中通常会涉及支付保荐费、承销费、申报会计师费、律师费、评估费等中介机构费用,以及招股说明书印刷费、发行股份的初始登记费、广告费、路演及财经公关费、上市酒会费等其他费用(以下简称上市费用),如何进行规范的财务处理,关系到公司财务业绩的客观反映,也会对公司股票发行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本文作者从企业会计准则、证监会相关规定出发,结合自身实务经验,及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注册18家企业上市费用的会计处理,对IPO过程中公司上市费用财务处理几个常见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一、总述通过IPO在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成为企业谋求快速发展、壮大的一种有效手段。

公司在IPO不同阶段发生的上市费用,如何进行规范财务处理,影响公司经营业绩客观反映,也会对公司股票发行价格产生一定影响。

笔者试着对IPO过程中公司上市费用财务处理几个常见的问题进行一定的分析。

二、IPO过程中公司上市费用财务处理几个常见的问题公司IPO过程中,在针对上市费用财务处理时,通常会涉及到以下几个问题:(一)公司IPO过程中上市费用资本化时点确认问题;(二)确认权益相关的上市费用,在公司IPO完成前,在资产负债表中如何恰当的进行列报;(三)确认权益相关的上市费用,是否需在新增发行部分股份与存量股间进行分摊,如何分摊;本文将针对上述问题,结合企业会计准则、证监会相关解答、以及创业板注册制下首批注册18家企业案例逐一进行分析,并着重讨论问题(三)。

三、公司IPO过程中上市费用资本化时点确认问题。

在具体讨论此问题前,先分析一下上述18家企业上市费用资本化时点:单位:户数由上表可见,上述18家企业上市费用资本化时点不尽相同。

创业板企业IPO过程通常涉及股份公司改制、中介机构对公司规范化运作辅导阶段,制作招股说明书报交易所并获取其受理阶段,交易所对公司报送材料进行问询、公司进行反馈阶段,交易所上市委审议阶段,证监会批准公司注册及发行等五个阶段。

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主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分析

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主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分析

汽车零部件企业IPO审核主要财务问题及其规范分析汽车零部件企业在进行IPO审核时,主要涉及到一些财务问题。

这些问题包括企业的财务报表准确性、合规性以及财务指标的合理性等方面。

本文将重点分析这些问题,并提出规范化的解决方案。

企业财务报表的准确性是IPO审核中的重点关注点之一。

在报表编制过程中,企业应确保财务数据的真实、全面和准确。

特别是需要注重关键财务指标的计算准确性,如营业收入、利润和现金流量等。

企业还应按照会计准则进行报表披露,并根据相关法规和准则对财务报表进行审计。

企业的财务报表还需要合规性。

即企业应遵守当地的法律法规、会计准则和上市规则,并且遵守对企业披露和财务报告的相关要求。

企业应确保报表信息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并及时披露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经营风险等信息。

企业还应遵守内部控制的要求,确保报表编制过程中的合规性。

企业财务指标的合理性是IPO审核的关键。

在财务分析中,要重点关注企业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和运营能力等方面的指标。

企业需要提供可靠的财务数据,以证明其具有良好的盈利能力和财务状况,并且能够持续经营。

企业还需要合理解释财务指标的变动原因,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对于这些财务问题,可以采取一系列规范化的解决方案。

企业应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财务数据的准确性和合规性。

内部控制文件应明确规定财务报表编制的流程、责任和程序,并建立相应的审计制度和审计机构,加强对财务报表的审计和验证。

企业应加强财务报表的披露和透明度。

企业应制定完善的披露政策,及时披露企业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和风险状况,并提供足够的信息给投资者进行评估。

企业还应加强对投资者的沟通,回答投资者提出的财务问题,以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信任度。

企业应加强财务指标的合理解释和宣传。

企业在财务报表中应详细解释财务指标的计算方法和变动原因,并提供相应的数据支持。

企业还可以通过业绩预告、分析师会议等形式,向投资者宣传自身的财务状况和经营能力,增加投资者对企业的了解和认可。

ipo注册制 审核要点与实操指引

ipo注册制 审核要点与实操指引

ipo注册制审核要点与实操指引一、审核要点1. 公司基本情况审核:审查公司的基本信息,包括公司名称、注册资本、经营范围等。

同时,还需要核实公司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是否有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录等情况。

2. 公司财务状况审核:重点关注公司的财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等。

需要对公司的盈利能力、偿债能力、运营能力进行评估,确保公司具备良好的财务状况。

3. 公司治理结构审核:审查公司的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人员等。

需要关注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健全、管理层是否具备丰富的行业经验和管理能力。

4. 公司业务模式审核:对公司的核心业务进行评估,包括市场竞争力、盈利模式、产品或服务创新能力等。

需要确保公司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5. 公司风险识别与评估:重点关注公司可能面临的经营风险、市场风险、法律风险等。

需要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确保公司能够有效识别和应对各类风险。

二、实操指引1. 提前准备:在ipo注册制审核前,公司需要提前准备相关的申报材料,包括公司章程、财务报表、经营情况报告等。

同时,还需要组织内部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对ipo注册制的了解和适应能力。

2. 合规运营:公司需要确保自身合规运营,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

在ipo注册制审核过程中,监管机构会对公司的合规情况进行审查,因此公司需要注重合规管理,防范违法违规风险。

3. 信息披露:ipo注册制要求公司进行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披露。

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信息披露内容真实、准确,并及时向投资者公开重要信息。

4. 风险管理:公司需要建立完善的风险管理体系,对可能的经营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和控制。

在ipo注册制审核过程中,监管机构会对公司的风险管理能力进行评估,因此公司需要注重风险管理并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 公司治理:公司需要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董事会、监事会等。

同时,公司还需要加强对高级管理人员的管理和考核,确保公司治理结构的有效运作。

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上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对策

企业上市是很多企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但在整个上市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问题和挑战。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应对这些问题,采取有效对策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就来深入探讨一下企业上市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解决对策。

一、资金问题在企业上市过程中,资金问题是首要考虑的挑战。

首先是上市前的资金准备,包括上市前的股权融资、债务融资等,确保企业在上市之前能够满足各项准备工作的资金需求。

其次是上市后的资金运作,包括投资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关注、资金的合理运营等。

对策:1. 提前规划:在上市前充分规划资金需求,包括上市前的准备资金和上市后的运营资金,确保资金充足。

2. 多元化融资:采取股权融资、债权融资等多元化的融资方式,分散资金风险。

3. 加强内部控制: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机制,确保资金合理使用和运营。

二、治理结构问题在企业上市后,治理结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挑战。

包括公司股权结构、董事会组成、股东权益保护等方面的问题,都需要企业在上市前就有所准备并采取相应对策。

对策:1. 加强公司治理:建立健全的公司治理结构,包括建立董事会、监事会等组织机构,确保公司决策科学监督有力。

2. 保护股东权益:重视股东权益保护,包括信息披露透明、投资者关系维护等,提高股东满意度。

3. 合理激励机制: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激发公司管理层和员工的积极性,促进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三、市场竞争问题企业上市后将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应对来自同行业竞争对手以及新进入市场的竞争者,以确保企业的市场地位和盈利能力。

对策:1. 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不断进行产品创新和品牌建设,提高企业产品的差异化竞争能力。

2. 市场拓展:积极开拓新的市场和渠道,多样化经营,降低市场风险。

3. 合作共赢:与同行业企业进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共同应对市场挑战。

个人观点:企业上市是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需要企业充分准备和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在上市过程中,企业需要更加注重长期稳健发展,避免片面追求短期利益,建立良好的治理结构和市场竞争策略,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企业上市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操作实务之欧阳学创编

企业上市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操作实务之欧阳学创编

企业上市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操作实务一、企业上市改制过程中企业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策略思考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资产证券化逐渐成为企业融资的主要方法之一,而企业改制上市是实现资产证券化的重要渠道。

企业财务风险管理成为关键。

它不仅关乎企业能否顺利改制上市,还影响着企业上市后的正常运转及未来的经营发展。

文章结合企业上市改制中财务风险现状进行分析,探索如何在企业上市改制过程中进行财务风险管理的有效措施。

财务风险是指上市企业在生产经营的过程中,因为会受到来自外界或者内在条件的影响而导致财务管理运作方面的出现不确定性,进而造成经济损失。

财务风险是不可避免的,而财务风险对于企业上市改制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

因此,预测、规避和管理财务风险应成为公司重要的一项任务。

进行财务风险管理能够提高企业管理的有效性,切实保障企业上市改制过程的顺利进行及上市后企业的正常运营。

(一)、企业上市改制中财务风险现状剖析企业上市改制过程中,财务风险控制起着关键性的作用,然而当前企业在上市改制过程中财务风险管理存在着以下几类问题:内部财务控制能力相对较弱内部财务控制是企业财务管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系统,设置单独的机构,建立一套完善的强有力的内部财务控制制度能够保障企业内部财务控制系统的高效运行。

然而当前我国上市改制中企业的内部财务控制能力相对较弱,没有建立系统完善的内部财务控制机构和制度,没有专人负责内部财务控制。

即使是有内部财务控制机构的企业,在执行和监督的环节也非常不完善,缺乏系统的制度,容易导致在上市改制中出现财务风险。

此外,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也影响着企业内部财务控制能力,企业文化、员工价值观念等等都对内部控制有重要的影响。

我国上市企业内部环境复杂,存在诸多的问题,制约着财务控制能力的提高,影响企业的发展。

缺乏对税收筹划风险的识别及预警机制作为财务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风险识别和预警机制能够及时有效地识别风险,在识别之后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避免问题的发生,将财务损失降低到最小。

企业IPO上市过程中涉税问题分析

企业IPO上市过程中涉税问题分析

企业IPO是提升企业融资能力、降低企业负债率、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在企业IPO的过程中,涉税问题一直是IPO审核的重点,直接关系到企业IPO的成败。

如果在准备上市阶段出现税务问题,势必将影响顺利上市。

下面为大家带来企业上市涉及的税务问题。

企业IPO中的涉税问题1、欠税补缴拟IPO 企业经营过程中因涉及税务违法违规而造成欠税补缴问题,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税务风险,具体表现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拟IPO企业的内部控制机制不完善,为降低企业税负实施过度盈余管理,利用操控会计利润的手段虚增企业经营成本、隐瞒实际收入,人为降低应纳税额。

当被税务机关稽查后,企业必须接受税收处罚,缴纳欠税及其滞纳金,降低企业税务诚信度;二是企业在IPO过程中,为达到上市的强制性要求,可能会采用虚开发票、关联方交易、虚假交易等手段粉饰业绩,虚增利润,一旦被税务机关稽查发现存在虚开发票、虚构不真实交易等情况,就会认定企业存在税务违法违规行为,导致企业IPO失败。

2、重大税收违法违规情形重大税收违法违规情形,是指凡被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给予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以上行政处罚的行为,属于重大违法违规情形,但处罚机关依法认定不属于的除外。

被税务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给予罚款的行为,除主办券商和律师能依法合理说明或处罚机关认定该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违规行为的外,都视为重大违法违规情形。

公司应就其最近两年是否存在重大税收违法违规情况,发出明确的书面声明。

表明公司近几年能够依法纳税,截止期不存在被海关、税务机关处罚的情形,两年内没有存在税收违法违规行为,税务、海关等行政主管部门能够出具公司无违法违规证明文件或调查反馈文件。

原则上,凡被税务机关处罚的、实施机关处于罚款以上行政处罚的行为,均属重大违法行为,但实施机关依法认定该行为不属于重大违法行为,且做出合理解释的除外。

3、税收优惠依赖问题在拟IPO企业中,技术创新型企业常见税收优惠依赖问题,给企业带来潜在的税务风险,具体体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如果税收优惠的比例占各期利润的20%以上将会构成严重的税收依赖,同时也会阻碍IPO进程的稳步前进。

持续推进企业上市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持续推进企业上市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持续推进企业上市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建议
持续推进企业上市面临的困难问题:
1. 制度不健全:一些地区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限制了企业上市的推进。

2. 融资渠道有限:企业上市需要大量的资金,但一些企业在融资渠道方面受限,难以满足上市的资金需求。

3. 产权结构复杂:一些企业的产权结构相对复杂,存在多个股东的情况,这增加了企业上市的难度。

4. 经营质量问题:企业上市需要满足一定的财务指标和经营质量要求,但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存在不足,难以满足上市条件。

5.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的变化对企业上市具有影响,一些外部因素的不确定性会增加企业上市的风险和难度。

建议:
1. 完善法律法规和监管制度:加强对企业上市的监管,建立健全的法律法规,为企业上市提供有力的支持和保障。

2. 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企业融资渠道的开放力度,鼓励银行、证券市场等金融机构提供更多的融资支持,帮助企业满足上市的资金需求。

3. 加强股权管理:政府可以推动企业进行股权改革,减少产权结构的复杂性,简化企业的股权关系,为企业上市创造更好的条件。

4. 提高经营质量:加强对企业的财务监管,鼓励企业提高经营质量和财务指标,提升企业上市的竞争力。

5. 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政府可以采取措施,提供稳定的市场环境,降低企业上市的风险,增强企业上市的信心。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IPO上市中通常存在问题操作实务1.股东控制力下降。

企业上市,财务要适当公开透明,股权被稀释,加入了公众股东,故对企业的控制力会不如从前那般自如。

2.面临的监管增加。

企业上市后,“婆婆”会增多,如中国证监会、当地证监局、证券交易所、新闻媒体、公众股东的关注,感觉到置身于日光灯之下。

3.补缴历史违法成本。

企业上市过程中,必然会对相关资产权属证照、业务资质行业许可、账务处理、劳动保障等方面进行一系列的规范,这会产生相当的成本,如可能会涉及补税、补缴土地出让金、补办房屋建筑物证照手续、补交五险一金、支付中介机构费用等等,企业在这一成本支出问题上时常难下决心。

4.企业暂时没有迫切融资需求。

企业目前来说“不差钱”,在行业内地位和舒适度还可以,故暂时没有动力去走上市之路。

比如我们在山西曾接触过一家生产石油支撑剂的企业,因当地盛产的陶粒沙是生产石油支撑剂的主要原料,生产规模与产能在全国首屈一指,又有原料优势,产品销售也非常不错,外销为主内销为辅,销售结构和前景都不错,企业是家庭式运营,可以说暂时小日子还过得不错,在上市问题上丝毫没有紧迫感,被奔波多次劝其上市的其他券商称为“资本市场的一片荒漠”。

我们在与企业解除的过程中也发现,当时企业外销非常好,几乎没有库存,完全能做到以销定产,我们向企业建议应当尽快走上市之路,扩大规模提高品牌抢占市场,那时也有做市商看好这家企业,准备通过PE投资入股作为战略投资者,但这家企业的老板在入股对价问题上过于计较,失去了上市的最好时机。

后来我们听说这家企业的核心设备进口资料被其高管偷走,其在该领域的先占优势,很快被资金实力更为雄厚的企业所抢夺,原先的竞争优势荡然无存。

同时期我们也是非常看好的一家企业,对于资金的需求同样不是那么强烈,但是经过我们不断做工作,帮助该企业上到新三板,在上板之前其实这家企业在行业内并不是非常突出,但其在上市后通过募集资金迅速扩张,逐渐超越了原先行业老大,给那些故步自封的行业大佬上了一堂生动的上市教育课。

引导企业步入资本市场我们在打消企业顾虑之后,下一步要做的就是为企业树立正确的新三板上市意识,宣传新三板的优势,营造企业与券商利益一致的共赢局面。

通常,企业走资本市场之路有以下几个优点:1.增加企业的直接融资渠道,通过资本市场能够持续地实现融资。

如包钢股份(600010),自上市以来.每年都会通过资本市场进行融资,根据证券市场的行情选择方式多样,例如发行可转债、重大资产重组(即整体上市)、非公开发行股份、发行公司债券、发行短期融资券及中期票据等等;从上市初仅有板、管、轨、线四大钢铁产品板块资产,净资产额为16亿元,通过一系列的资本运作,将钢铁生产的全产业链,从矿山到钢铁终端产品的相关资产全部整体注入上市公司,净资产达到190亿元,充分发挥了上市公司的融资功能。

2.打造企业品牌效应。

企业如果是上市公司,其上市影响效应非常明显。

如天士力制药集团(600535),其依托上市公司的身份,将中国的传统中药以现代中药的品牌打入美国FDA;还有一家我们曾经接触过的生产石油机械的企业,其上市的初衷就是要进人中石油、中石化的采购商目录。

其实目前在新三板挂牌的好多公司,其对大客户的重大依赖不可避免地都存在一些,我们认为这些公司虽然暂时无法实现IPO 的目标,但其通过在新三板挂牌,也可以使自己在大客户公开招投标采购其产品时,更为理直气壮,因为一家新三板挂牌公司从品牌上讲应当是非常规范公开透明的。

3.吸纳人才,提高管理效率。

企业发展关键靠人,上市公司北斗星通(002151)之所以股票价值连续冲高,就是因为其能够依凭上市公司的身份吸引海外人才归国创业,在北斗芯片领域形成竞争优势。

我们目前培育的一家有色金属绿色矿山企业,尽管每年都会产生1—2亿元的净利润,而且企业五险一金全上,还有企业年金分享,但企业高管曾和我们讲过,在中国地质大学招聘学生时,和其他已上市的矿山企业对比,屡屡受到冷遇。

4.保护自己。

如果说上市对于国有企业来说,是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加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实现保值增值;那么民营企业上市则可以说:是增添了一道保护层,上市的过程其实也是规范化、合法化的过程,一家民营企业如果经过中国证监会的认可,并由法律、财务、券商等专家出具合规性专业意见,可想而知,其合法身份应该是毋庸置疑的。

在企业上市过程中社保存在瑕疵的情形还是比较常见的,综合各种原因,主要就是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某些企业而言(尤其是初创企业或劳动密集型企业),社会保险费用的支出确实是一笔不少的负担,甚至这笔费用对企业发展至关重要,因而能躲就躲能拖就拖;另一方面,社会保险目前很多地方尚没有联网没有实现统筹管理缴纳期限因而可能无法累计计算,以及就算是能够联网要取钱也需要在退休之后,这对于每个月收入并不高的普通职工来说及时兑现拿到现钱更加具有吸引力。

由于上述两个原因,职工主动缴纳社保的意愿并不是很强,甚至很抗拒。

从目前审核的实践来看,社保出现瑕疵的情形并没有什么多元化,问题比较集中,主要体现以下集中情形:1最常见的情形是没有为符合条件的全体员工缴纳社保。

2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实践不符合要求,规则规定用工30日内就应该办理社保登记,而企业可能在用工几年之后才办理登记。

3为员工缴纳社保的基数不符合要求,规则要求按照职工工资水平缴纳社保,而企业以当地平均工资水平甚至是最低工资水平缴纳。

4为员工缴纳社保的种类不符合要求,规则要求为员工缴纳五种社保,而企业只给员工缴纳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

其实,审核部门对于社会保险问题的关注,无非就是企业是否为全体员工足额缴纳了社会保险,是否存在违法违规行为。

对于这个问题的关注,以前审核思路是主板上市企业只要取得当地社保主管部门的合法合规行为一般就不会存在问题,而创业板上市企业则关注的要细致的多,可能会关注到缴纳人数、缴纳基数甚至是缴纳时间的问题。

至于为什么创业板更加关注社保问题,可能是由于创业板盈利规模相对较小,肯能存在创业板企业通过社保调节利润的情形。

对于社保问题的瑕疵,解决思路也简单明确,主要就是对症下药。

针对上述四种可能存在的瑕疵,可以逐一出具针对性的解决思路:如果是缴纳人数不够,那就把没交的人数补上;如果是缴纳基数不行,那就调整缴纳基数,不过目前实践中企业基本上都是按照当地最低工资作为基数缴纳;如果是缴纳时间不够,这个只要是后续规范了历史问题不再关注;如果是缴纳险种不够,那就及时补缴其他险种。

而对于实践中最常见的社保缴纳人数不符合要求的情形,如果经过解决之后仍旧有部分人员没有缴纳社保,那么需要对这些人员没有缴纳的原因作出合理解释。

整理目前一些案例,解释的原因包括但不限于:1员工因自身原因未及时提供有效身份证件导致公司无法及时为其办理社保。

2员工正在与原单位办理社保转移手续,导致公司无法及时为其办理社保缴费手续。

3员工属于离退休返聘人员,虽计算在公司员工总数内,但该等离退休人员不属于应参保人员,故公司不应为其缴纳社保。

4员工为实习生,与公司之间并非《劳动法》和《劳动合同法》所规定的劳动关系,故公司不为其缴纳社保。

5员工主动放弃公司为其缴纳社保,并且已经进行访谈保证其承诺是员工个人真实意思,不存在纠纷或潜在纠纷等等。

把握的实质原则就是并非公司不愿意交,公司非常愿意帮助员工缴纳,但因为主观及客观等因素暂时仍难以立刻解决。

中国拟IPO企业普遍上存在不同程度上的社保问题,特别是传统型劳动密集型企业,不缴、少缴、欠缴社保问题尤为突出,不按照法律法规为员工缴纳社保是普遍存在的现象,根据证监会的审核标准,员工的社保问题为中国证监会审核过程中重点关注问题之一。

为了避免社保问题给企业IPO带来障碍,本文根据拟IPO企业普遍存在的社保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普遍存在的社保问题1、未为全体员工缴纳社保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72条规定:“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依法参加社会保险,缴纳社会保险费”,公司必须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

但目前很多拟IPO企业普遍存在未为全体员工缴纳社保,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部分核心人员缴纳,未为基层员工缴纳;(2)为城镇员工缴纳,未为农民工缴纳;(3)未为新入职员工缴纳;(4)未为试用期的员工缴纳;(5)未为流动性比较大的员工缴纳。

企业依法为全体员工缴纳社会保险费用是我国法律规定的强制性义务,非因法定事由不得减免。

2、未按实际缴费基数缴纳社会保险基数简称社保基数,是指职工在一个社保年度的社会保险缴费基数。

它是按照职工上一年度1月至12月的所有工资性收入所得的月平均额来进行确定。

社会保险缴费基数是计算用人单位及其职工缴纳社保费和职工社会保险待遇的重要依据,有上限和下限之分,具体数额根据各地区实际情况而定。

根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八十六条的规定“用人单位未按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由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责令限期缴纳或者补足,并自欠缴之日起,按日加收万分之五的滞纳金;逾期仍不缴纳的,由有关行政部门处欠缴数额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的罚款。

”目前很多拟IPO企业普遍存在按当地最低的社保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未按照实际应缴的社保基数为员工缴纳社保,存在被社会保险费征收机构追缴的风险。

3、未依法缴纳社保全部险种,只缴纳部分险种目前很多拟IPO企业普遍存在为员工缴纳部分险种,如工伤、医疗保险,而未为员工缴纳其他社保险种的问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第十条职工应当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共同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

第二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基本医疗保险费。

第三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工伤保险,由用人单位缴纳工伤保险费,职工不缴纳工伤保险费。

第四十四条职工应当参加失业保险,由用人单位和职工按照国家规定共同缴纳失业保险费。

第五十三条职工应当参加生育保险,由用人单位按照国家规定缴纳生育保险费,职工不缴纳生育保险费。

”根据上述法律规定,职工应当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生育保险费共五种险种。

4、公司员工社保由其他方代为员工缴纳社保部分拟IPO企业存在其他方代为员工缴纳社保的问题,如由大股东代为缴纳、关联公司代为缴纳、劳动劳务公司代为缴纳。

上述做法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必须是由用人单位为员工其缴纳社会保险,而不能由其他方代为缴纳,不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二、解决对策对于拟IPO企业存在上述问题,一般采取的对策如下,1、从现在开始全员足额缴纳;2、对于报告期内未缴纳及未足额缴纳的部分,披露报告期社保缴纳的具体情况,解释未能足额缴纳的原因,以及说明可以当地相关政策的以及目前的补缴情况;3、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兜底承诺因未缴纳社保引起的纠纷承担赔偿责任;4、取得社保主管部门的证明文件(无违法违规证明)整理拟IPO企业的反馈意见的案例中,针对经过整改后仍有部分员工没有缴纳社保,那么解释原因一般有以下几点:1、该员工正在与原单位办理社保转移手续,时间上导致无法为该员工缴纳社保;2、该部分员工属于退休返聘、实习生,虽计入员工总数,但该等员工公司不需要为其缴纳社保,不符合应参保人员范围;3、员工刚入职,公司未能及时为其缴纳社保;4、生产工人属于流动性较大的农民工,该等员工没有缴纳社保的意愿,主动出具放弃缴纳社保的声明,并对该等员工访谈保证其声明属于真实意思表示,不存在争议,如果公司强行为该等员工缴纳社保,可能会导致工人大量辞职的风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