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合集下载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浅谈《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摘要:本文从计算机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实践出发,分析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该课程的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的改革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计算机专业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3.11.145电子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其应用之广泛,已经渗透到了工程应用和其它技术领域。

目前电子生产厂家、测绘相关公司及自动化相关企业对电子技术相关人才的需求还存在着不小的缺口。

但相关专业应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却呈下降趋势。

知识的老化及动手能力的欠缺,成为毕业生求职的硬伤。

因此,相关专业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

《电子技术基础》作为本科工科类的一门工程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是后续专业课程如《计算机组成原理》和《微机原理》的基础,其教学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专业学生的知识架构和人才培养的质量。

本文以计算机专业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为例,结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该课程改革的一些思路。

1 存在的问题1.1 课程内容的选取问题2009年以前,我校计算机专业分两个学期开设《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

这两门课程在内容上是相互独立,自成体系的。

带来的主要问题是:由于两门课程通常由不同的教师担任,而教师在授课内容的实施上很大程度受到学生接受水平的影响,造成两门课程的内容无法很好的衔接。

比如,部分内容出现重复讲解,部分需要详细介绍的内容没有深入讲解或一带而过甚至根本不讲。

因此,严重影响了知识的连贯性。

1.2 学生对课程的认识问题《电子技术基础》通常在本科第三学期开设,学生此时有了一定的高等数学知识和大学物理知识,但尚未进入专业课程的学习。

他们对本专业的知识体系还没有一个整体的概念,往往认为《电子技术基础》与他们的专业联系不大,因此对这门课程兴趣不大或者不重视。

加上进入课程学习后,发现课程难度较大,学习的积极性又打了折扣。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数字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行 之 有 效 的方 法 。
供 万用 表 、 示波器 、 信号发 生器 、 扫频仪 、 辑转换器 、 逻 逻辑分析仪等实 验室必备仪器 、 仪表等。 使用 E WB软件既可演示复杂 系统的未知结果 , 又可改变系统参数 , 演示 系统 随 参 数 变 化 的 结果 或 趋 势 。 引入 E WB软 件 , 一方 面 , 师就 有 时 间将 更 多 的 新 概 念 、 方 法 、 教 新 新技术等融人教学 ; 另一方 面 , 学生课 后也 可 白行 对教学 中的电路进行 仿 真 或 完 成 仿 真 作业 , 而更 好 地 掌握 课 堂教 学 内容 , 深 对 概 念 和 原 从 加 理 的理解。同时 , HE 使 WB软件也可使实验 的内容和形式更为丰富多 样 。在虚拟实验 中, 学生 可提 出各种方 案进行仿真实验 , 不受硬件条件 的限制 , 能很快获得仿真结果 , 并 及时发现 问题 、 解决 问题 , 从而大大提 高学生的分析 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 的能力,激发他们 的求知欲和创新 意识。 另外 , 可在课程实验后期 , 一些设计性实验 , 还 开设 如数字频率计 等, 让学生 提出种种 没计方案 , 计电路并进行仿真 实验, 设 在教师的适 时指导下 , 时发现 问题 、 及 解决 问题 。这种教学能大大激发学生学习仿 真电子技术 的兴趣 , 使其初步掌握现代 电子设计 的理念和方法 , 以适应 市 场对 这 方 面 人 才 的 需 求 。 2 在教学 内容中融人 E A技术 , E A作为数 字电路 的主体 分 、 D 把 D 析设计 _具 。 丁 以单元电路学习形成 的基本概念为基础 , 上 而 的电路 自 系统 没计方案为思路 , H L语言为描述方法 . 以 D 构建教学内容新体系。 大量 的学 者和教 育工作 者认识 到 , H L为描述语言的数字电路 以 D 设计方法将成为现代数字 电路研究 的发展方 向。传统的数字电路课程 教学以逻辑单元为基本研究对象 , 对数字 电路系统设计是 自下而上的 , 首先对 电子系统 的具体功能按要求进行划分 ,然后对每个电路模块画 出 真值 表 , 卡 诺 图 进 行 手 工 化 简 , 出逻 辑 表 达 式 , 到 相 应 电 路 图 。 用 写 得 再 进 行 单元 器 件 的 选 择 , 计 电 路 板 , 后 进 行 实 测 和 调 试 。 而 复 杂 电 设 最 路 的设计 , 凋试 十分 困难 , 查找和修 改错 误十分不便 , 计周期 长。在 设 E A巾使用 H L对数字系统设计是直接以系统为对象 ,用 H L语 言 D D D 描述 , E A软件平 台上 , 在 D 自上而下的逐步综合实现的。首先对系统进 行抽象 的行为和功能描述 , 再到具体的内部线路结构描述 , 从而使设计 的各个 阶段 、 各个层次在 E A软件环境中模 拟验证 , 证其正确性 , D 保 设 计周期大大缩短。 传统的数字电路教学 内容中的课 堂与实验的关系 ,是 以课堂教学 内容为主 , 实验只是为 了验证 课堂教学 。利用 E A为中心 的数字 电路 D 教学内容的课堂教 学与实验是 同步进 行的 ,困为这种 教学 与实验是一 个整体 的 E A软件 , D 课堂 的演示就可 以解决 验证 的问题 , 学生在 E A D 软件的环境之下 , 能随时随地在计算机上进行实验研究 。 可 E A技术和 E D WB仿真软件的引入 , 一方 面可 以帮助学生理解基本 概念 , 激发学 生的学 习兴趣 ; 另一方面可 以加大课堂信息量 。在课时压 缩、 内容增加 的同时 , 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 。但是传统教学模式在数 字电路的教学 中仍然 占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 在传统的多媒 体教学 中, 教 师制作的具有个人特色的与教材配套的多媒体电子教案 ;包含有 C I A 课件 、 教学大纲 、 课程简介 、 参考 书 目、 实验指导 、 习题详解 等内容 的数 字电路课程 网站 。亦可方便学生在课外访问课程资源 , 进行 自主学习 , 不仅实现 了大范 同内的教学资源共享 ,还便于学生 课前预习和课 后复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度 、 度 的教学 实 际.例 如 ,在 计算 机 专 业 本 科 教 广
学计划 中 , 增加 了电子 电路 在计 算 机 领域 的应用 等
内容 .
作者简介 :郭彩萍 (9 1 , , 18 一) 女 山西太原人 , 硕士 , 讲师 , 研究方向 : 信号与信息处理
洛 阳师范学 院学 报 2 1 0 2年第 2期
过 程 以及 套 用方式 ,但 对 于知 识 的运 用 场 景 、 用 使
技 巧等 具 体 问 题 不 清 楚 ,不 能 知 其 然 且 知 其 所 以 然 , 接 导致学 习兴 趣不 高 . 直
1 3 实验 内容结构 不 合理 .
材 的基 础上 ,编 写 了一 套 易 学 又 不 失 深度 的 《 拟 模
重 要 的原 因是 内容 覆 盖 面大 、重 点不 突 出.在 研 究
了 电子技 术 的发展 趋 势 的同时 ,也考 虑 到教 学 课 时
的限制 ,我们本 着精 选 基本 理 论 、增 添解 决 复 杂 问
题 的 内容 、增加 学生 利用 现代 仿 真 工具 进行 电路 系 统设计 能力 的培养 和 测试水 平 的内容 的原则 , 据 根 多年 的教学 和科研 实 践经验 , 参 考 了众 多典 型教 在
21 0 2年 2月
洛 阳师 范 学 院学 报
Ju a fL o a gNoma ies y or l uyn r l n o Unv ri t
Fe b., 01 2 2 Vo . No 2 I 3l .
第3 l卷 第 2期
模 拟 电子 技 术 课 程 教 学 改 革 探 索
衷.
模 拟 电子技术 课程 知识 点较 多 ,基本 电路 单 元 多 样 , 限 的 教 学 课 时 基 本 只 够 用 来 讲 授 理 论 知 有 识 , 践 能 力 的 培 养 主 要 依 靠 课 后 实 验 和 课 程 设 实 计 .但 是两 个环 节 间缺 乏过 渡 ,学 生在 实 践环 节 中 普 遍缺 乏知识 和技 能 的准备 .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验教 学及实验 考核 制度 等多方 面开展 的改革进 行 了 绍。这 些改革 有效地 提 高了实验 课 程 的教 学质量 ,体 现 了以 “ 介 以生 为本” 的教育理 念。
关键词 : 电路 与电 子技 术实验 ; 教学改革 ; 教学质量
作者简介 : 卢飒 (9 1 ) 】7一 ,女,浙江台州人 ,中国计量学院机电工程学院,副教授 ,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 :电路与电 子技术理

二.编写与新体 系相适应的实验教材 目前国内高校使用的实验教材绝大多数都是有完整的电路 学生只要按照实验指导书一步 一步进行就可完成实验。这不仅

改 革 ,取 得 了 良好 的 效 果 ,对 提 高实 验 课 程 的 教学 质 量 、培 养 图、详细的实验步骤说 明和 实验 数据记 录表格的实验指导书,
实验结果进行讨论。通过实验 , 学生对理论教学 内容理解更深 ,
基于独立学院 的办学 目标是培养应用型 人才'我们所面对 能提 出自己独特 的设计方 案和实验 步骤 ,选择实验仪器,达到
的 学生 理 论 学 习 能力 和 学 习 自制 力相 对较 弱 ,学 习主 动性 欠缺 , 预期目的,真正做到 “ 以致用” 学 。设计性、综合性实验有助于
C P E E中国电力教育
2 1 年 第3 期 总第 1 2 00 1 8 期
DOI 码 :1.9 9 jis 10 -0 7 .00 3.5 编 0 36 / . n.0 7 0 92 1.10 4 s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
卢 飒 吴 霞
摘要 : 针对独立学院人 才培养的特点,对中国计量学院 “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在实验内容、实验模式、实验教学手段、开放式实
但思想活跃 ,兴趣广泛,实践动手能力并不逊于二本 学生。所 培养学生的综合设 计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实验类型上分为 “ 必 以我们培养人才的模式由知识型向能力型、 素质型转变 , 树立 “ 做 ”( 因 约占 7 % 0 )和 “ 选做”( 约占 3 %)两类。除了 “ 0 必做 的 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大力开展 “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教学 实验项 目外,学生可 自由选择 “ 选做” 的实验项 目,以满足不 同 的改革。我们在 “ 电路与电子技术实验 ”课程体系的建设、实 的专业 需 求 。 验 内容的优化、 实验教材的修订、 实验教学模式、 实验教学手段、 开放式实验教学及实 验考核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 的研究 和 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发挥 了有益的作用。

《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

《电路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摘要:简单叙述了学校对于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过程,表述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即由课程改革而给计算机和软件专业今后的创新性实践和后续学习提供了空间。

同时,对软件专业的《电路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电子电路;课程改革;课程设置0 引言高等学校专业课程设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重要的因素应该是该专业的人才培养定位、培养目标和教材、课程实施所需要的各种资源约束及可利用的师资力量,如可支配的学时、学分等。

因此,为适应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和软件工程专业的专业定位及培养的目标要求,内蒙古工业大学先期对计算机和软件专业的《电路》和《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把原来的《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两门课程合并成《电路电子技术》一门课,这门课程总学时为56学时,其中44学时讲课,12学时实验。

1 软件工程专业对“电路”和“电子技术”改革的必要性由于电路系列课程主要包含三门关系较密切的主干课:《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电子技术》。

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使得电路及电子技术相关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在教学内容上应突出定性分析和应用研究。

由于电子设备集成化,授课时不宜过细地分析器件与模块内部原理,而是突出外部应用特性,强调模块的应用和连接关系。

随着计算机仿真软件的发展,电路中的定量计算也可以淡化。

据此原因,此三门课的大量内容有必要进行削减,保留其对后续课程有承接的内容,删减掉不适应现代计算机技术发展方向的内容。

课程改革前,原有的《电路》课程总学时为122学时,实验为2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总学时为64学时,实验为14学时;课程改革后,两门课并成《电路电子技术》,总学时只有56学时。

对课程学时进行大幅度削减,保留了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中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删除了与后续计算机和软件工程专业关系不大的知识内容。

例如,删除了电路部分的网络函数、二端口网络及信号与系统的相关内容等,为计算机及软件专业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工作打下基础。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高职《数字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
索。
路应用部分 的学 习 。 而对大 中规模集成 电路 的内部原理大大 缩 简。在讲解组合 电路小规模集成 电路分 析设 计后 , 马上引 入 组合逻辑 器件 , 于 内部构成不 过多讲解 , 对 只讲它 的逻辑
功 能以及应用 , 强调应用 。在讲解触发器这一章节时 , 讲透基 本 触发 器的构成 以及逻辑功能后 , 引入 时钟 触发器。从讲解
S in e& Te h oo yVi o ce c cn lg s n i
21 年 8 01 月第 2 期 3
科 技 视 界
职校科技
高职《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探索

曹德 跃
( 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 北京 10 7 ) 00 0
《 数字电子技术》 课程是 高等职业学 校电子信息专业 、 通
教师获得评价 的反馈信息 .能及时地调节 自己的教 学工 作 能使教 师 了解 自己的教学方法 和教学过程 组织 中的某些不 足, 诊断 出学 生在学 习上存 在的问题 与困难 ; 可使教 师 明确 教学 目标的和实现程度 . 明确教学 活动中所采取的形式 和方
不清楚 , 器件外 部特性也 没掌握好 。我们 培养 的学生是应用
型人才 , 面临的是 如何 使用 器件。我认为器件 的内部结 他们
构对于他们并不重要 , 重要 的是如何 使用 。因此在教学 过程
培养 在这 门课 的教学 中 , 理论 教师既 要教理论课 , 又要带 实 验课 . 将理论 与实验有机 的结合起来 , 生在课 堂学习 的理 学 论 . 到实验课 上解决实 际问题 。学生实验课上 出现 的问题 带 及时反 馈给教师 ,理 论课有针对 性地解 决实验 课存在 的问 题, 这种做 法的好处是给学生以大量的时间( 下转 第 1 7页 ) 2

计算机专业电工电子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计算机专业电工电子课程的研究与实践
21 0 2年 5 月 第 3 O卷 第 3期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J u n lo ee No ma iest o r a fH fi r lUnv riy
M a . 2 1 y 02
Vo. 0No 3 13 .
计 算机 专 业 电工 电子 课程 的研 究 与实践
汤 进 , 郑 爱华 , 罗 斌
与应用 。
6 6
的时候会 明显感 觉 到 硬件 理 论 的 薄 弱 , 其 是 在 当 尤 今嵌 入式平 台的开 发 和应 用 盛 行 的 时代 , 同时 掌 握 电工 电子课 程 的硬件 理论 和计算 机专 业 的软件理 论 是新 时代对 I 业工 作人员 的基 本要 求 。 T行

都发挥着重 要 的支 持作用 : 习电工 电子基础课 学
程 将 有助 于 学 生 对 计 算 机 结 构 及 其 功 能 的 理 解 , 是 对 后续 课 程 有 着 重 要 支 撑 作 用 , 同时 也 有 助 于 学 生 在计 算 机 的维 护 和 维 修 方 面能 力 的加 强 和 提 高 ; 有 助 于 学 生 对 编 程 原 理 和 软 件 运 行 环 境 的 并 的加 深理 解 ; 时 也 能 帮 助 同学 更 加 形 象 的 了解 同
1 电工 电子课 程在 计算 机专业 的重 要性 《 电路 原 理 》 《 拟 电 子 技 术 基 础 》 作 为 电 和 模 ,
形 形 色色 的 网络 的物 理层 的实 际功 能 和意 义 。 有 了 电路 相 关 的 预 备 知 识 , 生 在 学 习 微 机 学 原 理 与接 口技术 课 程 中对 常 规 的接 口 电路 设 计 的 基 本 方法 和 大规 模 集 成 的接 口电路 的学 习则 会 更 加 得 心应 手 。电工 电子 课 程 中 的数 制 转 换 、 码 、 编 译 码器 、 码 器 及 其 集 成 电 路 等 都 是 计 算 机 语 言 编 运 行 的基 础 , 是 软 件运 行 环境 的重要 支柱 , 好 也 学 它 们无 疑 对 学 好 计 算 机 专 业 核 心 课 程 起 到 保 障

探索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电路》课程教学

探索高职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电路》课程教学
ij — i 。 4;! . 。 jl i} i 。。 . 。
电 教育 化 研究
探 索 高职 计 算机 专 业 的 计 算机 电路 课 程 教 学 ①
沈晓萍 田立武 陈文博 ’ ( 江省 嘉兴职业 技术学 院信息 与管理分 院 浙江嘉 兴 3 0 6 浙 3) 1 4 摘 要: 本文通 过对 计算机 专业《 计算机 电路 》 课程教 学的现 状分析 , 针对 高职教 育和课 程的特点 , 结合 高职学生 的具体 情况 , 对该课程 的教 学 内容和教 学方法进 行一 些探 索 。 关键词 : 计算机 电路 教 学方法 实践教 学 中图分 类号 : 1 G7 2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6 3 9 9 ( 0 O () 0 8 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7 - 7 52 1 ) 6 h 一 1 - 2 O 9
限 , 乏 主 动 学 习 的积 极 性 , 缺 但兴 趣 爱 好 广 泛 , 较 强 的 参 与意 识 , 力 能 力 强 , 象 有 动 形 思维 能 力 较 强 。 所以 在 组 织 教 学 的过 程 中 , 要 积 极 地 去 探索 如 何 在 有 限 的 课 时 内 , 避 轻就 重, 合实 际, 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 切 有 如 今 , 校 的 教 学 硬 件 设 施 完 善 , 多 学 为 媒体 教学 的 引入 创造 了条件 。 来 越 多的教 越 师采 取 了 多媒体 电教手 段 , 吸 引学生 的注 在 意力 以及 培养 学 生 的学 习兴 趣 方面 , 得 了 取 很大 的成 效 。 具 体 到 不 同 的 课 程 , 否需 但 是 要 采 取 多媒体 教 学 , 以及 应 用 多媒 体教 学到 哪 个 程度 都得 好 好商 琢 。 计 算机 电路 》 在《 的 课 堂 教学 中 , 当一部 分 时 间得 对 一些 电路 相 进行分析 , 比如 戴 维 南 定 理 的应 用 , 三极 管 放 大 电路 电流 电压放 大倍 数 的计 算 等 , 在分 析 的 过 程 中 , 果 只 是 用P T来 介 绍 , 果 如 P 效 就 不如 用板 书 边 写边 画边 讲 来 的好 , 在板 书 的过程 中可以 很 方便 地打 很 多标 注 , 析起 分 来 比 较 形 象 , 方 便和 同学 进 行 互 动 。 们 也 我 要 根据 课程 的 具体 情 况来 决定 上 课 的形 式 , 每 一 堂课 都 得 去 斟 酌 怎 样 上 才能 收 到 更 好 的效 果 , 以是 板 书 , 可 可以 是 多媒 体 实现 , 也 可 以是 两 者 相 结 合 。 在 制 定 教 学 计 划 时 , 先 要 明 确 高 职 首 教 育 的 培 训 目标 , 们 都 知 道 高 职 高 专 培 我 养 的 是 面 向行 业 的 高 等 技 术 应 用性 人 才 , 这 区 别 于 学 术 型 或 科 研 型 人 才 , 果 一 味 如 地 从 专 业 角 度 去 强 调 知 识 的 理 论 性 、 统 系 性和 科 研 性 , 仅 没有 实 际 意 义 , 且 很 难 不 而 实施 。 程 的 教 学 中应 当注 重 实践 性 、 用 课 应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摘要]“电子技术”课程是计算机专业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当前“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与高职学生的学习基础不相适应,与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要求和培养目标不太吻合,传统教育观念和教学方式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与提高。

因此,整合“电子技术”课程、优化课堂教学势在必行。

[关键词]高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我国高等教育正由“英才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变,高职教育应运而生,担负起培养生产一线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重任。

而受高职高专的录取批次和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学生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存在着偏科和知识严重缺失的现象。

作为计算机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电子技术”课程,尤其是“模拟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具有相当大的难度。

为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收到应有的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笔者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优化整合课程1.突出实用性原则,整合课程内容。

对高职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而言,“电子技术”课程的内容涉及面过宽、过深,有些内容难以理解和掌握,且不是计算机专业学生必须深入学习和理解的内容,学生因而产生消极的厌学情绪。

应考虑高职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时限制,围绕该专业的培养目标,以适度、够用为原则,对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删减难度过大而不必要的内容,适当降低难度大而必要的内容的难度。

在模拟电路部分,要求学生重点掌握基本概念、半导体器件的特性、由分立元件构成的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集成运放的组成及应用。

①在数字电路部分,以中、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可编程逻辑器件的应用为主,只介绍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不叙述细节;只讲清逻辑器件的逻辑关系、外特性及应用,不分析内部的电路形式。

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不进行繁杂的理论推导,直接给出经验公式。

对于删减或降低难度的部分,可让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学,教师作个别点拨。

另外,注意内容的适度更新,适当引入新器件和新技术。

②2.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实训和仿真实验。

电子技术对计算机科学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其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课程教学必须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

以单元电路为核心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以单元电路为核心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 "" # 年第 !$ 期% % % % % % % % % % % % % 职业技术教育( 教学版) % % % % % % % % % % % % % % 第 !) 卷 % % % % % % % % % % % *+,-./+&-0 -&1 .2,3&/,-0 214,-./+&% % % % % % % % % % 总第 678 期% % % % % % % % % % % % % % % % (.9:;<=>? @9A9:B;<) % % % % % % % % % % % %
&’( !$ , !""# *’5( !) C9>9B:5 &’D 678
以单元电路为核心的 《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内容体系改革
黄有 全, 李桂平
(长沙民政学院, 湖南 长沙 % 6F"""6 )
摘要: 针对电子类专业的特点, 对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内容进行改革; 突出单元电路的核 心地位, 重视电子技能的训练, 增加新的理论内容, 进行以提高学生综合技能为目的的实 训改革。实践证明, 以单元电路为核心的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中取得了良 好的效果。 关键词: 单元电路; 模拟电子技术; 课程内容体系 中图分类号: C6!8 ( ") % 文献标识码: -% 文章编号: F""7 E 8!F$ ( !""# ) !$ E "" G" E "8 % % 《模拟电子技术》 是电子、 自动化和通信等电 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非常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为 了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需要, 课程内容要适 应高职生的基本情况, 适应应用性人才培养目标 的要求。 一、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现状 在校和刚毕业的电类专业学生普遍在实用电 原理图等技术资料的分析、 电路故障排除、 简单应 用电路设 计制作上存在困难。看不 懂图纸, 分析 不清楚原理 和工作 过程, 不知 道元 器件的 作用。 在校学习期间, 学生要进行多次课程设计, 如微机 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课程设计, 毕业时还要进行综合毕业设计, 通过对这些不同 层次的设计分析发现, 学生在硬件部分的电路设 计、 对给定 电路的 分析、 故障 排除等 方面 能力 不 足, 只有少数的学生通过查阅资料独立完成了硬 件电路的设计工作, 绝大部分学生是在指导教师 帮助下或干脆由教师给出具体电路设计方案才完 成任务的。通过毕业生就业过程以及就业一年内 的调查发现, 仍然有大部分学生不能独立处理 电 路问题。 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专业 基础课 《模 拟电子技术》 的课程内容体系不适应职业教育的 特点, 教学内容重视理论体系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忽视工程应用, 不适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目 标 定位和职业岗位群, 也不适合学生自身的素质 情 况。课程内容缺乏适应性、 适用性、 职业性。具体 来说, 学生心中没有具体的电子电路, 抽象的理论 知识不能灵活应用到具体场合, 技能训练不到位。 二、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内容体系的设计 (一) 理论课程内容体系设计 针对模拟电子技术的特点, 设计 《 模拟电子技 术》 理论 课程内容 体系的思 路是: 以单 元电路 为 纲, 以电路的基本分析方法和基础知识为目, 以元 器件知识 为支。以基本单元电路为 主线, 讲解 电 路定性分析 和定量 计算方 法, 元 器件 的作 用、 识 别、 参数选择和失效分析 (即故障分析) , 并给出该 单元电路在实用中的变化规律。重点选取后续专 业课程中用到的、 就业后专业技术工作中常用的 ! " 个模拟电路单元。针对电气自动化专业, 通过 对教学计划中的专业课程内容和专业岗位群所需 技能的分析, 选取以下 !" 个单元 电路: 桥式 整流 电路、 电源滤波器、 信号滤波器、 微分和积分电路、 固定偏置共射极放大电路 、分压偏置共射极放大 电路、 共集电极放大电路 ( 射极跟随器) 、 电路反馈 框图、 二极管稳压电路、 串联稳压 电源、 差分 放大 电路、 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选频 ( 带通) 放大电路、 运算放大电路、 差分输入运算放大电路、 电压比较

关于计算机专业《数字电路》教学改革

关于计算机专业《数字电路》教学改革
I 捅 要 l 本文通 析 《 字电 过分 数 路》课 教学 程的 现状, 指出了 课程在 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强调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 该
教学观念、课程模式、教学方法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学校的教学改革 所 以必须进行课程的改革。
工作,提出了 < 数字电路》课程改革的几点设想。
I 词l 字 路 教 改 ;数 逻 电 》 关键 数 电 : 学 革 < 字 辑 路


课程的现状
数字电路是计算机应用专业的-N专业必修基础课。本课程的 任务和目的是使学生比较系统地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所需要 的数字逻辑与数字集成电路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能顺利 地学 习后继专业课程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培养学生具有对 数字电路 系统 的分析和设计 能力,为将来从事计算机应用和 开发工作,打下必要 的计算机硬件 基础。由于受到传统课程模式的影响,多年来, 《 数字电路》课程 无论在教学内容上还 是在 教材使用上 ,基本沿用着学科型的课程体 系。这种学科 型课 程 比 较注 重教 学内容 的理论性和系统性,注重理 论知识的灌输 。但 是,师范类教育作 为职业教育 ,它的特点是职业
业的基本岗位需要。其实,这种设置安排非常类似于计算机流程图 里面的中断概念 ,当学生学 习过程中发现某个疑 问值得深入挖掘 , 就可以方便 查询基础技能模块加 以补充和消化但又不至于深陷其中 不能 自 ,最后再重新回入主流程中完成整个环节的学习。这 同样 拔 也符合人的基本认知过程。此外,将具有共性化的知识技能汇聚在 三、教材框架与结构 起有利于学生将零碎的知识点系统化 ,这一点一般的短缺培训中 套教材的优劣 ,我想可 以从多个方面来衡量:结构设计是否 心是无法办到的。当然,很多院校当前都开设了选修课程,学生如 符合人的基本认知过程;内容布置是否具有较好的弹性 ( 能为教师 。 果已经被引入门,也可据个人爱好来重点选择某个模块深入研究。 教学或学生 自学提供 合理的发挥空间 )能否适应学生 自身的基础差 ; 附录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将各专有名称、概念按拼音首字母排序 异或不 同偏好;是否方便学生知识遗忘后的查询 ;以及可否 引导学 集中汇总并标明各自在教材主体当中所出现的位置,这将非常有利 生建立系统的知识体系。结合前面 的分析 ,这里提出几 点想法 : 于学生对知识遗忘后的回补。之所以设置这一部分主要是考虑到学 教材通篇可 以分为三大板块:岗位特 性部分、通用技 能部分和 生在 实训实 习环节 中虽 然主要 是实操和 企业个性 化物流 知识 的学 附录部分。 习, 但企业物流教材作为其基础部分仍然是后续环节所不可或缺的, 岗位特性部分是教材的主体,它主要反应 企业物流各环节所独 当学生对基本概念遗忘后仍然能像翻阅工具书一样快速找到有关理 有的特性和要求,具体可以细分为六个章节:总述、企业供应物流、 论和知识。 企业库存控制、生产物流管理、销售 物流管 理和 回收物流管理 。各 四、评价与反馈 部分内容相对 独立,但形式应该具有 通性 。比如各章节可 由 “ 典型 教材的好坏不是编者说了算,最终还是要看用户的反应,也就 工作内容与 日程” 相关基 础知识 ” 常见 问题及处理方法 ” “ 、“ 、“ 、 课 是学生是否认可以及培养 出来的效果企业是否认可 。如果在教材编 后练习 ”等组成。这种设置相对来 说比较 符合认知过程 同时又能让 写初期就能考虑建立一套较准确、规范化的教材评价机制将能更有 学生感觉到教材具有一定的整体性和 结构一致性 ,而不是随便的材 利于该课程的未来改编与发展。但是,无论如何,我相信一套教材 料堆砌。当然 ,内容相 对独 立性也很重要 ,在教学 中经常发现学生 只要一开始就从柔性、模块化等方面来思考加上 良 好的反馈评价体 习惯于听自己感兴趣的部分,但对不感兴趣的内容往往容易疏忽大 系,那么它将能更方便快捷地重构新的先进教材。 意。如果内容 的独立性较强 ,可以方便那些偏好很强的学生不至于 五、结语 因为前后内容连 贯性太 强而放 弃对爱好 的深入学 习。另外,这种设 这里主要试图将 “ 企业大规模定制”原理借用到高职教育的人 计也为教师提供 了较好的发挥空间,比如在 “ 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才培养体系中来,由于该领域目前基本处于探索阶段,所以以上分 之后,老师可以方便的插入 “ 案例教学” “ 或 模拟项目教学”内容 析还有很多片面之处。另外,个人感觉要想真正意义实施模块化大 通用技能部分是指上面提到的五个方面在岗位基本技能要求上 量定制人才,除了在教材方面的改革外,教学组织形式和基建的配 必须具备的交叉技能汇总。 这部分是满足教材柔性特性的主要部分。 套改革 也应该要跟上。 总结一下,大致可以包含如下技能模块:项目 计划 ( 该能力贯穿所 参考文献: 有环节) 、成本预算 ( 该能力贯穿所有环节) 、质量管理 ( 主要应用 []i . .. sc. ms :h 唧 fn  ̄ibs c o 1PI B JMa s i ̄ T e l e s uo a t n r f n ui 铀cm nn【 . oi n 0 M】 于物料采购、仓储保管、生产制造环节 ) 、关系管理 ( 主要应用于采 H adB s es  ̄o ! fs- o n Ma.c mct,9 3 | u i s S o P e s B ro , s a h t 1 9 n s s . 购环节的供应 商关系管理和销售环节的渠道节点的关系维护 )运筹 、 [】 2安蓉. 解决方案式的模块化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材[】教学研究,20 J. 03 管理 ( 涉足采购、库存、生产和销售环节 ) 谈判技巧 ( 、 涉足采购与 ( ) 5— 3 3 。P 2 5 . 销售物 流环节 ) 这 些模块 很多甚至可 以独立成-l课程 , ; l 但考虑到 [] 3楼一峰. 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模块化设计探讨[】职业技术教育,06 7 , J. 20 () 高职教育的特性,把这些技能当作-f课来研究显然不合适,而且  ̄3 4 . l -4 也容易让学生把握不住重点,什么都重要意味着什么都不重要,所 作者简介:杨 伟( 7 )男 工 管 硕 , 东 贸 业 术 嘉 19, , 商 理 士 广 工 职 技 9_ 以把他们 当作基础技能模块设置更有利于学生补充知识又能正确把 学院,研究方向:供应链管理. 握学习方 向。我认为这 些技能各花 23 - 个课时来解释就可以应付企 收稿 日期:20-1 8 071- 2

计算机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计算机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

计算机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摘要】本文分析了当前计算机专业电子电路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从整合教学内容、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方法、加强实践教学环节、选取合适的教材、改革考核方式等方面对电子电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

【关键词】电子电路教学改革近年来,在国内许多高校中,电子电路课程的学习已列为计算机学科专业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必修课,它是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进行后续计算机硬件课程学习的基础。

但是,随着教学的不断发展,过去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已不适应现在教学的需求,因此,如何进行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改革,就显得非常迫切。

笔者结合多年的电子电路课程的教学实际,提出一些观点。

一、电子电路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一)课程设置不合理目前,电子电路课程设置存在不合理的情况。

以桂林航天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按照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的要求,电子电路课程主要包括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等三门主干课程,而且是独立开设,总课时达200学时。

对于计算机专业来说,课时偏多,难点太多,不利于教师的课程教学和学生的课程学习。

(二)理论教学存在诸多问题现在,多媒体教学方式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电子电路课程涉及大量实际电路的分析和计算,过多的利用多媒体课件演示,会导致学生没有足够时间思考,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

另一方面,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普遍感到内容多、学时少,部分学生感到课程中不少内容学习有难度,比如,对电路图的分析,课上画图、讲解、花费时间非常多,学生理解困难,教学效率低。

(三)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电子电路课程实践教学中存在着许多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1.资金投入不足,实验设备短缺。

学校对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投入少,实验设备简陋,与社会、生产一线结合不紧密等,再加上这几年招生人数不断增加,实验设备严重短缺,带来的问题就是学生不能做实验,或者就是使用陈旧的设备,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2.电子电路实验的学时数少,学生缺少实践机会,动手能力差。

基于CDIO模式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

基于CDIO模式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的探讨
改 革 热 点 。近 几 年 来 . 校 一 直 大 力 推 行 一 种 新 型 的工 我
来 说 授 课 效 果 较 差 .容 易 导 致 大 多数 学 生 产 生 厌 学 情
绪 . 不 易 培 养 学 生 的 电路 认 识 和 应 用 能 力 。 且 引 入 C O 教 学 模 式 改 革 .培 养 学 生 对 电 路 的分 DI 析 、 计 和 实 际 应 用 能 力 . 为整 个 课 程 改 革 过 程 中不 设 成
基于 CDO模式 的《 I 电路 与模拟 电子技术》 课程改革
的探 讨
翟 敏 焕 , 徐 宝林 , 梁 永 恩
( 东 白云 学 院 电 气 与 信 息 工 程 学 院 , 州 5 0 5 ) 广 广 14 0

要 :《 电路 与 模拟 电 子技 术 》 计 算 机 科 学与 技 术 专 业 的 一 门 实践 性 很 强 的 专 业 基 础 课 。 对 目 是 针
现代计算机
2 1 .7下 0 2o
推 导 : 典 型 电 路 出发 . 重 分 析 规 律 和思 维 方 法 的 讲 从 注 授 . 化 宏 观 设 计 应 用 , 化 微 观 细 节 内容 : 加 应 用 强 淡 增
操作规 范 , 但缺乏 活力 , 扼杀 了个 性 的发展 。 利于综 不
●课 程 中的 基 本 概 念 比较 抽 象 .部 分 推 导 过 程 不 作 要 求 , 成 思路 不 连续 : 造
在 教 学 中结 合 国 内 外 电子 技 术 的发 展 现 状 .加 强
●课程 内容多 . 但主线不清晰 :
●实 验 内容 多 以验 证 性 为 主
课 程的信息量 . 拓展视野 。在教学 内容 方面 . 从外部 电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然 是 以 基 本 电路 的 原 理 和 结 构 作 为 基 础 , 以 , 些 所 一 基 本 概 念 、 本 分 析 方 法 应 保 留 , 且 应 该 作 为 基 础 基 而 掌 握 好 , 本 功 能 电路 的 工 作 原 理 、 能 特 点 和 分 析 基 性 方法 等重 要概 念 也 正 是 正 确 理解 集 成 电路 的基 础 , 俗 话 说 :授 人 以 鱼 , 如 授 人 以 渔 ” 我 们 通 过 基 本 “ 不 ,
培 养 计 划 要 求 , 新 编 写 了 新 的 教 学 大 纲 , 纲 的 内 重 大
型集 成器 件 所 取 , 电 压 低 功 耗 电路 、 频 高速 电 低 高 路 、 漂移 高精 度等 电路 技术 都 有极 大 的发 展 , 电 低 但 子线 路基 本 内容 并 没 有 发 生根 本 性 的变 化 , 们 仍 它
维普资讯
第 2卷 增 刊
20 0 2年 6月
广 东工 业大 学学 报 ( 会科 学版 ) 社
J u nlo a g o gU ies yo eh o y S c c ne dt n) o r a f Gu n d n nvri fT c n  ̄ (o ̄lSi csE io t e i
学 内容 , 针对 其需 要 , 加应 用实 例 , 采样 、 冲整 增 如 脉
形 电路 等 。
扎实、 专业 面宽 、 素质 型 和能 力 型 的计算 机 人 才 ,使
学 生 具 有 扎 实 的 实 际 工 作 能 力 和 较 强 的 知 识 更 新 能 力 , 此我 院对 该课 程进 行 了改 革性 的建 设 , 初 见 为 已 成 效 , 结 介绍 如下 。 总
段还 停 留在原 来 的数 学 、 物理 课上 , 他们 总 习惯 于 物 理课 程 中那些 过程 直 观 、 计算 的严 密 , 而对 电子 电路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与实践摘要:在教育部质量工程背景下,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国内各院校近年来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都进行了改革的特点,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遇到了学时少、课程内容多的情况下,《电路原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路》等课程如何教学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结合教学改革与质量工程项目,改革我校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电子技术》课程建设的建议及实践方法。

关键词:电子技术、教材、课程建设、教学0 引言电子技术基础是电子及电气信息类共同开设的专业技术基础课。

在实际中,电类专业中又有强电和弱电之分;而在弱电中,有自动化和计算机软、硬件等专业,但它们各自又有不同。

电子与电气信息类专业对电路原理与模拟电子技术既要比较熟练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的方法和应用,又不要求作深入的研究。

非电类专业对于分析与设计都有一定的要求,以便掌握计算机相关硬件知识和从事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而对于电机及其控制则一般不做要求。

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属于电子信息类,对电子技术要求是介于电子与电气类和非电类专业之间。

通过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子技术必要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了解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为学习后续课程以及从事与专业有关的工程技术等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1]2 教学与实践在肇庆学院计算机学院,几年来,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本科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电路原理”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逻辑”均采用三门课教学,先“电路”后“模拟电子技术”和“数字逻辑”在两个学期教学完成。

采用电类和自动化类电路和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路教材,共162学时(其中理论138课时、实验24课时),在实际教学中按计算机网络工程专业的要求增减,给教学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针对目前的现状,首先解决教材问题。

在教学中,我们选用国内的优秀教材,但这个教材不是针对计算机专业的,是所有电子与电气类专业的,我们依据弱电专业所需知识为的教学内容为体系结构,向同学们讲授。

计算机专业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计算机专业电路系列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研究

计划 学 时 : 3学 时/ ( 中包 括 实 验课 8学 时 、其 周 其 余为 理论 课 ) .
1 2 存在 的 主要 问题 . 笔 者 曾担 任计 算 机专 业模 拟 电子技 术课 程 和 电
生应 具 备 良好 的 电路 基础 及综 合 应 用 能力 .我校 计 算 机科 学 与技术 专业 ( 以下简 称 : 算机 专业 ) 开 计 所
路原 理课 程 中实 验学 时偏 多 , 拟 电子 技 术课 程 中 模 的实 验学 时偏 少 . 2 .教材 的 选 用 缺 乏 针 对 性 .由于 电路 原 理 和
是该 专 业必 修 的专业 Fra bibliotek础 课 , 为承 担这 类 课程 教 作
学任 务 的教 师应 该秉 承 培养 务实创 新 的高 素质 应用 型人 才 的教 学理 念 , 重 宽 口径 教 学 ,让 学 生认 识 注 到课 程 的重 要性 以及 掌握 有效 的学 习方 法 ,为学 习
度 , 之 没 有 课 前 预 习 ,对 该 课 程 产 生 了畏 惧 心 加
在 我校 计算 机专 业 的教 学计 划 中 ,与 电路 相关 的专 业 基础课 主要有 :电路 原 理 、 拟 电子 技术 和 模 数 字 电子技 术 .电路原 理 、模 拟 电子 技 术 课 程 的教 学 目的是使 计算 机专 业 的学 生能 初步 掌握 基本 电路 和模 拟 电子 技术 方 面 的知识 J ,为后 续课 程 的课 程
设 的 电路原 理 、 拟 电子 技 术 、数字 电子 技 术课 程 模
路原 理课 程 的理论 课教 学 工作 ,在 教学 过 程 中发 现
主要存 在 以下 一些 问题 . 1 .开课 时 间及 课 时安 排 不 合 适 .电路 原 理 课 安排 在新 生入 学 的第一 个 学期 ,前期 基 础课 程 如 高 等数 学 、 学物 理 的相 关 知识 没 有 到 位 , 给 电路 大 这 原理课 的授课 和 学生 的学 习带 来 一定 困难 .另外 电

新工科背景下《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工科背景下《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

新工科背景下《电路理论》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电路理论课程是电子信息类专业中的重要课程之一,主要用于培养学生对电路基础理论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在新工科背景下,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成为了当今教育领域的热点。

本文将围绕着新工科背景下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展开讨论,希望能够为同行们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和方向。

1. 课程目标的重新设定在新工科背景下,电路理论课程的教学目标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求进行重新设定。

传统电路理论课程注重学生对电路基础理论的掌握,但是在新工科背景下,学生需要具备更多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可以将课程目标重新设定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工程设计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 教学内容的更新和调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电路理论的应用领域也在不断扩展,教学内容也需要进行更新和调整。

在新工科背景下,可以将传统的电路理论课程与最新的科研成果相结合,引入一些具有前沿性和应用性的内容,如集成电路、数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等,从而提高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3. 教学方法的创新传统的电路理论课程主要采用讲授式教学,学生缺乏实际操作和动手能力的培养。

在新工科背景下,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问题驱动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电路理论知识。

4.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可以引入一些新的教学手段,如虚拟仿真技术、实验室实践、案例分析等,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有效性,使学生能够在实际操作中真正理解和应用电路理论知识。

5. 评价体系的改革在新工科背景下,传统的考试评价方式已经逐渐不能满足教学的需求,需要对评价体系进行改革。

可以引入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项目评价、实训评价、综合能力评价等,从多个角度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方法上也需要进行创新,可以引入项目式教学、协作式学习、案例教学等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实践和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工程设计能力,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这种教学方法对培 养学生思维方式的积极作用 。最后对 实验课的管理做 了相应的探 索。
关键 词 :课 堂教 学;问题驱动法 ;实验管理 中图分类号 : T P 3 1 1 . 1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6 — 8 2 2 8 ( 2 0 1 3 ) 0 9 — 5 0 — 0 2

5 0 ・
Co mp u t e r E r a No . 9 2 01 3
‘ ‘ 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 ’ 的课程改革研究与实践
杨 晓敏
( 运 城 学 院计 算机科 学与技 术 系 ,山西 运城 0 4 4 0 0 0 )
摘 要 :对“ 电路 与模拟 电子技 术” 课程教 学现状进行 了分析 , 从课 堂教 学和 实验教 学两方面对课 程改革进行研 究与探 索。在进行课 堂教 学的改革过程 引入 了问题驱 法 , 用 实例说 明 了问题驱动 法在 电路课 堂教 学 中的应 用, 并且分析说 明 了
( De p a r t me n t o f C o m p u t e r S c i e n c e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Y u n c h e n g U n i v e r s i t y ,Y u n c h e n g ,S h a n x i 0 4 4 0 0 0 ,C h i n a )
( 2 )问题驱动法在课堂教学 中的应用。 问题 驱动式 教学法 的特点是教 师通过巧 妙设 计教 学任 务, 将 要讲授 的知识通过 问题蕴含 于任 务之 中 , 使学生在 通过 回答或解 决问题 完成任 务达 到掌握所 学知识 的 目的 。学生在 完成一个个具体而真实 的任 务过 程中要对任 务进行分析 , 从而

多媒体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应用中的探析

多媒体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应用中的探析
《 电路与模拟 电子技术 》是 以物 理学为基 础, 计算机专业必须掌握的一 门基 础课程 , 内 其 容概念多, 原理抽象 , 难懂难学 。一直从教于计 算机专业电子技术的课程教学 工作 。除了运用 传统的课堂上 向学生讲授知识 、 学生记笔记 、 做 练习 、 考试等方法外 , 还有意识 地运用 多媒体 电 脑软件制作 电教幻 灯投影 、 图片 、 验素材等 . 实 以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多媒体计算 机辅助教 学 ,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教师 的表达方式和 内 容, 很多过去难 以形象说明的公式 、 原理 、 定律 , 借助多媒体技术可 以清晰表达 , 生动 、 富的 其 丰 画面 , 具有 特计效果的动画能吸引学生 , 而广 从 泛地刺激学生 的注意力 ,较好地调动 了学生积
维普资讯
文 化 教I II 育
科 燕江— 技信总 — 龙— —
多媒体在《 电路 与模拟 电子 技术》 教学应用
中 的探 析
武 狄 房 春 英

( 黑龙江科技 学院计算机 学院, 黑龙 江 哈 尔滨 10 2 ) 50 7
摘 要 :电路与模- ,- 技 术》 以物理学为基础, 《 ) E- 8 3 " - 是 与计算机 专业学生息息相 关的基础课 程, 内容概念 多, 其 原理抽 象, 电路 图形复杂 , 难懂难 学, 因此教师要有效地利 用课 堂, 用多媒 体课件 突破教 学难关, 利 同时利用多媒体安装仿 真软件 弥补硬 件实验条件的不足, 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 学改革 , 利用多媒体课件加 大课 堂容量 , 高解题能力。 提 关 键 词 : 体 ; 技 术 ; 件 多媒 电子 课 学难点就是 “ 反馈信号对输人和输出信 号的影 响和反馈类型的判断” 通常是用正弦波来作为 。 输人信号 ,利用瞬时极性法来解释电路的工作 情况。 这种比拟方法 , 符合电路的特点和教学方 式, 但一些 同学想象力不强 , 无法在头脑中把输 人信 号波形 、 出信号波形 、 输 反馈信号 的波形和 正反馈 、 负反馈 、 电压 反馈和电流反馈相联 系 , 使其 从抽象思维上升到形象思维 ,这样利用多 媒体课 件可 以在屏幕上观看模拟信号 的形成过 程的同时,看到反馈信 号如何影响电路的输 出 电压 和, 这样将电流转换成 电荷 的流动 , 将课本 中不 动的图形变为电荷不断流动的动 画,遵循 学生的思维 由浅入深 、由表及里 .从具体到抽 极性。 象、 由现象到本质的循序渐 进的思维过程 , 可以 1利用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学 习兴趣 比较容易地解决这一教学难 点。 兴趣是诱发学生学习动机 和学 习注意力 的 3利用多媒体课件弥补演示实验 的不足 重要因素。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 思维 电子技术是一门实验性很强 的学科 ,许 多 能力和分析解决 问题能力的重要环境 ,无论是 概念 和原 理 经 常 是 通 过 实验 来 帮助 学 生 加 以 理 概念的引人 , 还是对一些客观的现象进行判断 、 解。但有些 电子实验的现象无法在传统 的演示 推理及计算 , 都需要一系列 的逻辑思维过程 , 这 实验中予 以解决 , 很难达到理想 的教学效果 , 因 过程是枯燥乏味的 ,利用多媒体课 件应用文 此可以借助 于多媒体课件直 观的显示 出信号 的 字、 图像 、 色彩 、 声音和动画等对学生 的视 听觉 变化。 进行多样化刺激和诱导 , 对许多现象加 以形象 利用 E WB虚 拟平 台对电子技术 实验进行 描述 , 来调 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例如 , 在讲解 仿真 ,它不仅可以方便的设计 出常见 的各种 电 三极管的基本工作原理时利用动 画来显示 电子 路 , 更可 以在电脑上显示 电路 的信号传输 的全 的流向和分配关系 ,帮助学生更好 的接受三极 过程 , 可以方便的分析电路的性 能。 例如 , C电 R 管的电流放大过程。理解放 大原理 的实质是 电 路的充放 电实验。 由于充放电时间很短 , 只有几 子的控制过程. 在三极管工作时 , 应用多媒体课 个毫秒 ,这时可以通过多媒体课件来模拟这一 件, 首先布置简单的用户 电路, 显示输人和输 出 实验 。 用灯泡 的亮 、 暗来描述 。 将过程拉 长, 让学 的波形关 系, 迅速吸引了学生 的注 意力 , 到新 生在脑 中形成充放电的印象。再如学 习共发射 感 鲜有趣 , 产生强烈 的欲 望 , 很快进人学 习状态 . 极基本放大 电路时 ,需要理解基极信号与集 电 思考怎样进行放大? 放大过程的信号波形 。 电路 极信 号的倒相作用和放大电路的放 大性能 与信 工作有 怎样 的特点? 所以选择适 合的媒体课件 , 号的幅值和频率的关系。 普通的实验难 以做到。 对学生 的兴趣和知识进行有效整合 ,可 以使生 利用 E WB软件中的虚拟信号发生器 和虚拟示 硬的电子技术课堂教学生动活泼 ,效果达到最 波器的运用, 就可以方便 的让 学生 看到信号传 佳状态。 输 的全过程 。 这些不仅加强学生 对知识点 、 难点 2利用多媒体课件突破教学难点 的理 解 , 也为综合性设计、 毕业设计开辟 了一 条 电子技术和其它学科一样 ,每一章节都有 捷径 。 知识点需要学生掌握 ,在掌握知识点 的过程 中 4 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教学改革 又会遇到一系列的困难 ,这些 困难就是我们常 学生学会学习 、 学会认 知、 提高素质是职 高 说的教学难点 , 解决这些 疑难 问题 , 突破教学难 教育 教学改革 的中心议题。多媒体课 件在减 时 点, 为学生学会学习扫除拦路虎 , 也是教学 中的 增效 、 充课堂教学的有效容量 、 扩 促进教学改 革 常规 问题 。电子技术中的许多概念和原理是 比 方面可以发挥 明显优势和 自身特色。每课 时都 较抽象 的,有些现象在传统 的实验 中也是无法 必须完成完整 的电子概念、定律或公式 的教学 除 精 展示 的, 以仅靠形象、 所 表象 和想象对初学者来 任务 。因此 , 了教师要提高讲课艺术水平 , 说是不 容易理解和掌握的。 是 , 但 利用多媒体课 炼教学内容 ,还可 以利用多媒体课 件作为辅助 教学手段 , 以快 捷、 简便 、 明了的特 点替代 一些 件可以较好地解决这一难点 。 例如, 在讲解反馈放大器这节 内容 时 , 其教 耗时的板书和作图 , 对照实物作电路图等 , 这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算机专业《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改革探索作者:曹灿云来源:《课程教育研究》2018年第30期【摘要】本文分析了本校计算机专业的特点以及本门课程的现状及问题,针对性的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包括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手段,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微课、雨课堂,使得教学不再单一,学生能自主有效的学习。

【关键词】教学结构教学手段微课雨课堂【中图分类号】G61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0-0225-02《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程是各高等院校及职业院校中电类专业开设的专业基础课。

电气、测控类属电类强电专业,电子、电信、自动化等专业属电类弱电专业。

以上各专业要求对《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能够比较熟练地掌握,熟悉相应的电工、电子技术方法和应用,并能较好的完成相关课程的实习及课程设计。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要求则较低,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电路、模拟电子技术必要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了解电路、模拟电子技术的应用及发展,但不要求作深入的研究,但也不同于一般非电类专业只要求了解电工电子技术的概念,它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分析与设计电路的基础,以便掌握计算机相关硬件知识和从事计算机接口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

一、主要问题1.课程内容多,课时少2009年前,本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本科生专业基础课程《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均采用两门课教学。

两门课总学时144学时(其中《电路》理论课64学时、实验课16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理论课45学时、实验课16学时)。

针对计算机专业的特点,并结合本校计算机专业学科优势及就业特点,本校对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基础》两门课教学进行了改革,将两门课压缩为一门课,在大二第一学期完成教学,总学时48学时,其中理论课教学为40学时,实验课教学为8学时,课程内容做了适当的删减,课时量急剧减少,势必给教学带来一定的难度,如何有效的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结构成为了本门课程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教学模式单一对于《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教师在进行传统模式的授课过程中,重教轻学,以教师为中心,授课侧重于把各章节的内容讲清楚,满足于教材上的现成知识,而忽略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造成教与学二者的脱节。

例如在对某些电路进行分析,学生往往觉得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而教师也容易陷入“一头热”的现象,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导致课堂效果不好[2]。

如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也是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针对问题,改进教学1.选取教材,合理分配学时,优化教学结构计算机专业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既不能按照电类专业那样设置多门课程进行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又难以套用非电类专业采用电工学教材的模式开展教学。

经过多次斟酌,计算机专业的本门课程不再采用高教出版社出版的邱关源主编的《电路》、康华光主编的《电子技术——模拟部分》为学生的教材,而是结合本校本专业的特点,学科发展特点,选取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殷瑞祥主编的《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为教材。

这样无论从知识面和知识深度,都满足了我们的要求。

要在课堂90分钟的教学时间内让学生掌握概念和问题,教师必须抓住所讲内容的内在联系,以多角度、多视角讲授知识,促使学生印象深刻,掌握知识点。

电路分析分配18~20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分配20~22学时,结合实验教学,优化教学结构。

电路分析部分,包含第一章电路基本概念和定律、第二章电路分析的基本方法、第三章交流稳态电路分析及第四章暂态电路分析,很多内容学生在“大学物理”、“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课程中都有所接触,是有基础的,因此要求尽量弱化数学,对于一些公式的推导,应该尽量简化,教师在进行现场推导和讲解也要削弱,这部分推导过程尽量由学生在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自行完成。

例如第四章的暂态电路分析中,一阶微分方程的求解,是“高等数学”必修部分,这部分内容应该由学生自己推导出结论,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只需强调微分方程在电路分析中的应用,不必重复推导求解过程。

模拟电路部分内容,出现了很多学生之前没遇到过的非线性电路元件,涉及到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曲线以及工程中的近似等效等内容,学生在初次学习时会感到陌生而抽象,因此,需要花较多时间慢慢讲解。

同时,在讲解过程中,弱化电子元器件的内部微观粒子的运动特性,注重元器件的应用;弱化分立元件,加强集成器件的讲解及应用。

例如,学习三极管特性时,原本需要通过了解半导体中载流子的运动规律由此推导出三极管三极电流的关系,但是结合第一章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就可以很清晰明了的得到结论,因此,可以把这部分内容作省略,直奔结论:IB+IC=IE。

2.改变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多样化计算机专业是软、硬件结合,面向系统开发和应用的一个宽口径专业。

作为计算机专业本科毕业生,应该掌握计算机组成与体系结构、程序设计语言、操作系统等计算机科学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同时具备电子技术相关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以获得从事计算机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的基本能力,为计算机专业毕业生就业拓展更宽的范围[3]。

本校计算机专业学生,普遍没有认识到电子技术的重要性,学习兴趣低下,没有认真学习的心态和热情。

导致后续有关硬件系统开发与设计类的课程教学难度加大,进程缓慢,从而引发整个知识体系的不牢固,影响到学生之后的就业和工作。

因此,如何提高计算机专业学生学习兴趣,就必须改革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多样化。

(1)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共存随着计算机应用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多媒体技术以其形象直观、信息量大、交互性强等优势,正逐步成为新型教学模式的重要组成部分[4]。

建立以多媒体授课为主、以板书为辅的授课模式。

采用多媒体技术,通过新颖的、多样的的动画、图像等来展现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加形象、生动和直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性,加强教学效果。

例如,讲解正弦量的相量表示法,可以采用Flash的方式,如图一所示:通过动画,学生可以清楚的看到正弦量与相量之间的联系,从空间域跨到相量域,学生思维的跨跃更简单。

然而实践表明这种单一的教学方法也存在不足。

使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时,课件信息量大,教师容易把主要精力和注意力放在PPT内容的变化与解释上,授课速度较快,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欠缺,留给学生消化课堂内容时间有限,学生往往处于被动听课状态。

板书与多媒体结合来提高教学质量,增加学生学习兴趣,减少上述单一教学方式存在的弊端。

将一些重点和难点知识在应用多媒体技术呈现形态的过程中,通过板书进行归纳和解析,以加深学生的印象。

例如,讲解基尔霍夫定律时,结点,回路,网孔等基本概念可以采用多媒体技术,在电路图上清楚的标明并讲解,而例题的讲解可以采用黑板板书的教学模式,在分析、计算时,一步一步的板书,便于学生跟上教师的思路逐步领会。

板书与多媒体两者有机结合进行教学,既可节省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又能有效的理解贯通。

(2)引入辅助分析软件,提供“自主式”的实践氛围随着电工电子技术的发展,各种计算机辅助分析、设计手段越来越完善,结合本校计算机专业偏向软件,学生更偏向于计算机仿真,引入Multisim等辅助分析软件,Multisim是美国国家仪器(NI)有限公司推出的以Windows为基础的仿真工具,适用于板级的模拟、数字电路板的设计工作。

它包含了电路原理图的图形输入、电路硬件描述语言输入方式,具有丰富的仿真分析能力。

例如在分析放大电路失真情况,可以在Multisim 运行电路,用示波器观察各电流电压波形,改变电路参数,可以直观观察饱和失真和截止失真波形。

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布置课后练习,学生课后自主仿真电路,利用开放实验室,弥补课堂上欠缺的实践氛围,提高自主学习的兴趣及能力。

(3)微课、雨课堂的引入,让教与学更明了微课(Microlecture),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按照认知规律,呈现碎片化学习内容、过程及扩展素材的结构化数字资源。

微课视频时间较短、存储容量小,格式丰富,方便人们利用手机、平板等移动终端设备下载观看,做到随时随地学习[2]。

由于课时大幅度删减,课堂时间有限,为了节省课堂时间,教师在授课时,必要时会弱化一些次要的内容,例如,上节中所述,弱化数学讲解,交给学生课后自主推导,这个推导过程教师就可以制作成微课视频,供学生下载观看,帮助学生更有效的学习。

雨课堂由学堂在线与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共同研发,旨在连接师生的智能终端,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环节都赋予全新的体验,最大限度地释放教与学的能量,推动教学改革。

雨课堂将复杂的信息技术手段融入到PowerPoint和微信,在课外预习与课堂教学间建立沟通桥梁,让课堂互动永不下线。

使用雨课堂,教师可以将带有MOOC视频、习题、语音的课前预习课件推送到学生手机,师生沟通及时反馈;课堂上实时答题、弹幕互动,为传统课堂教学师生互动提供了完美解决方案。

雨课堂科学地覆盖了课前-课上-课后的每一个教学环节,为师生提供完整立体的数据支持,个性化报表、自动任务提醒,让教与学更明了。

本文重点分析了本校计算机专业本门课程存在的课时少,内容多;教学模式过于单一;学生基础薄弱,学习兴致不高等问题,对《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提出优化教学结构,改革教学手段,引入计算机辅助软件、微课、雨课堂,使得教学不再单一,学生能自主有效的学习。

参考文献:[1]殷瑞祥.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林斌.信息技术时代下微课在《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中的探讨[J].通讯世界,2015,5:192-193.[3]喻大华.计算机专业电路与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2015,7:61-62.[4]高玉良.电路与模拟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J].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9:335-336.作者简介:曹灿云(1981—),女,湖南衡阳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电工电子技术教学与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