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化学奖
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
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是世界科学界最高荣誉之一,旨在表彰在生物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自从1901年首次设立诺贝尔奖以来,已经有许多位杰出的生物化学家获得了这一殊荣。
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仅推动了生物化学领域的进步,而且在医学、农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1.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概述生物化学领域的诺贝尔奖按照具体的研究方向可以分为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主要奖励在生物分子结构、功能和反应机制等方面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而生理学或医学奖则奖励在生物过程中发现或解释基本机制的科学家。
2.获得生物化学领域诺贝尔奖的科学家2.1 弗里德里希·贝尔兴和约阿希姆·斯奈德(2002年化学奖)弗里德里希·贝尔兴和约阿希姆·斯奈德获得20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以他们对离子通道的发现和研究做出了重大贡献。
他们的成果在细胞生物学和医学中具有重要意义,揭示了细胞膜功能以及药物治疗和药物研发的新途径。
2.2 朱勒·霍夫曼(2012年化学奖)朱勒·霍夫曼因其发现和开发质谱法的方法而获得201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质谱法是一种分析化学方法,广泛应用于生物化学中。
朱勒·霍夫曼的成果在药物研发、代谢物分析和疾病诊断等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
2.3 不伦·马维兹(2009年化学奖)不伦·马维兹因其发展了重组DNA技术并在基因组研究中取得突破性成果而获得2009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重组DNA技术的出现革命性地改变了生物学和医学研究领域,为生物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4 克里斯蒂安·德餐·杜夫尔(2017年化学奖)克里斯蒂安·德餐·杜夫尔因其对冷冻电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做出了重大贡献而获得2017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冷冻电镜技术可以通过高分辨率图像揭示生物分子的结构和功能,对于解析蛋白质复合物和细胞器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从历年诺贝尔奖看生物学科(1985-2019)
从历年诺贝尔奖看⽣物学科(1985-2019)诺贝尔奖是我们中国⼈的梦想。
中国已获得两个诺贝尔奖,第⼀个是2012莫⾔的诺贝尔⽂学奖,第⼆个是2015屠呦呦的诺贝尔⽣理或医学奖。
今天,带⼤家⼀起了解⼀下⽣物领域诺贝尔奖的获奖情况。
⽣命科学的研究领域⾮常⼴泛,有⽣理学、遗传学、⽣物化学、细胞⽣物学、分⼦⽣物学等等。
让我们⼀起来了解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作,从⽽更好地理解这个学科。
细胞⽣物学有 1/3 以上的获奖项⽬与细胞⽣物学研究有关,所以你懂的。
那么细胞⽣物学主要研究哪些内容呢?概括地说,细胞⽣物学是研究细胞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学科。
这个有点抽象,直⽩点说,⾸先要发现各种结构和功能各异的蛋⽩质、DNA、RNA、糖类、脂类化合物等。
然后研究这些⽣命分⼦在细胞内外是如何组织起来和相互作⽤的。
这些分⼦位于哪些区域,是线粒体,还是核糖体、溶酶体,哪些分⼦和哪些分⼦结合或靠近等等。
可能你会说都知道了⼜有卵⽤。
那还真是挺有⽤的,⽐如新药研发。
药物都必须作⽤于细胞活动的特定环节,假如这个药物结构特别,没法进⼊,那就必须和细胞表⾯的特定受体结合,⽐如 G 蛋⽩偶联受体,从⽽发挥药效。
●诺奖获奖项⽬1985 年:在胆固醇代谢的调控⽅⾯的发现。
1986 年:发现⽣长因⼦。
1989 年: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1991 年:发现细胞中单离⼦通道的功能。
1992 年:发现可逆的蛋⽩质磷酸化作⽤是⼀种⽣物调节机制。
1994 年:发现 G 蛋⽩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
1999 年:发现蛋⽩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的传递和定位。
1998 年:发现在⼼⾎管系统中起信号分⼦作⽤的⼀氧化氮。
2001 年: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
2009 年:发现端粒和端粒酶如何保护染⾊体。
2012 年:发现成熟细胞可被重写成多功能细胞。
2013 年:发现细胞重要运输系统—囊泡传输系统的奥秘。
2016 年:细胞⾃噬研究。
神经⽣物学神经⽣物学是当今⽣命科学领域最具活性的学科之⼀,有⼈称之为 21 世纪的明星学科。
对诺贝尔化学奖的感想和看法
对诺贝尔化学奖的感想和看法
诺贝尔化学奖是全球化学界最高荣誉,我对其非常敬佩和赞赏。
这个奖项的设立使得整个化学领域的科学家们都有了更大的动力和奋斗目标,助推了化学科学的发展。
我认为,诺贝尔化学奖的评选标准非常严格和公正。
获奖者需要在化学领域做出了创新性的贡献,其研究成果需要对人类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这使得获奖者们不仅在学术界得到认可,更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赞誉。
通过对诺贝尔化学奖的关注,我了解到许多杰出的化学家和他们的研究成果。
这些研究项目涉及了生命科学、材料科学、有机合成等多个领域,使得我对化学的广度和深度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发不仅给获奖者们带来了荣誉和奖金,更承载了社会对科学和创新的肯定。
我希望诺贝尔化学奖的存在能够激励更多的年轻学者投身于化学研究,为人类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多贡献。
总的来说,诺贝尔化学奖是一个极具影响力和重要性的奖项,它激励和推动了化学领域的持续发展,并为广大的化学科学家树立了榜样。
我对诺贝尔化学奖抱有敬佩之情,并期待未来会有更多杰出的化学家获得这一殊荣。
生化诺贝尔奖
生化诺贝尔奖生物化学研究的诺贝尔奖(1952——2013)2012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勒夫科维兹(Robert J. Lefkowitz)与布莱恩·K·卡比尔卡(Brian K. Kobilka)因在G蛋白偶联受体方面的研究获奖。
2009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是三位美国科学家伊丽莎白-布赖克本(Elizabeth H.Blackburn)、卡罗尔-格雷德(Carol W.Greider)和杰克-绍斯塔克(Jack W.Szostak),他们的研究主题是“染色体如何受到端粒和端粒酶的保护”。
2009年诺贝尔化学奖万卡特拉曼-莱马克里斯南(Venkatraman Ramakrishnan) 、托马斯-施泰茨(Thomas Steitz) 和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三位科学家因对核糖体结构和功能方面的研究而获得。
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丁·沙尔菲与另外两位美国科学家下村修和钱永健共同分享了。
1962年,下村修和约翰逊等发表论文,详细描述了提取发光蛋白质的过程,同时也提到他们分离出一种蛋白质,这种蛋白质在日光下呈淡绿色、灯光下呈黄色、在紫外光下呈绿色。
将这种蛋白质称为绿色蛋白,也就是今天的GFP2007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科学家马里奥-卡佩奇和奥利弗-史密西斯、英国科学家马丁-埃文斯-胚胎干细胞和哺乳动物DNA重组方面的一系列突破性发现,他们利用胚胎干细胞在老鼠身上引入特定基因修饰。
2006年度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两名美国科学家安德鲁·法尔和克雷格·梅洛,以表彰他们发现了“RNA(核糖核酸)干扰”机制。
2004年诺贝尔化学奖A.Ciechanover, A. Hershko and I.Rose, 因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过程获奖。
1999年生理学或医学奖美国纽约洛克菲勒大学的Gunter Blobel获得1999年诺贝尔生理学/医学奖。
生命科学诺贝尔奖历年获奖者
1922 年 1923 年
奥托· 迈尔霍夫 弗雷德里克· 格兰特· 班
廷 约翰· 麦克劳德 1924 年 1926 年 1927 年 1928 年 威廉· 埃因托芬 约翰尼斯· 菲比格 朱利叶斯· 瓦格纳-尧雷 格 查尔斯· 尼柯尔 克里斯蒂安· 艾克曼 1929 年 1930 年 1931 年 弗雷德里克· 霍普金斯 爵士 卡尔· 兰德施泰纳 奥托· 海因里希· 瓦尔堡 查尔斯· 斯科特· 谢灵顿 爵士 1932 年 1933 年 埃德加· 阿德里安 托马斯· 亨特· 摩尔根 乔治· 惠普尔 乔治· 迈诺特 1934 年 1935 年 威廉· 莫菲 汉斯· 斯佩曼 亨利· 哈利特· 戴尔爵士 1936 年 1937 年 1938 年 1939 年 奥托· 勒维 圣捷尔吉· 阿尔伯特 海门斯 格哈德· 多马克 亨利克· 达姆 1943 年 1944 年 爱德华· 阿德尔伯特· 多 伊西 约瑟夫· 厄尔兰格 赫伯特· 斯潘塞· 加塞 亚历山大· 弗莱明爵士 恩斯特· 伯利斯· 柴恩 1945 年 霍华德· 弗洛里爵士
1906 年 1907 年
圣地亚哥· 拉蒙-卡哈尔 夏尔·路易·阿方斯·拉 韦朗 伊拉· 伊里奇· 梅契尼科 夫
“在神经系统结构研究上的工作” “对原生动物在致病中的作用的研究”
1908 年 1909 年 1910 年 1911 年 1912 年 1913 年 1914 年 1919 年 1920 年
茨坦 斯坦利· 科恩 1986 年 1987 年 丽塔· 列维-蒙塔尔奇尼 利根川进 詹姆士· 布拉克爵士 W· 格特鲁德· 埃利恩 B· 1988 年 1989 年 1990 年 1991 年 1992 年 1993 年 1994 年 乔治· 希青斯 迈克尔· 毕晓普 哈罗德· 瓦慕斯 约瑟夫· 默里 唐纳尔· 托马斯 厄温· 内尔 伯特· 萨克曼 埃德蒙· 费希尔 埃德温· 克雷布斯 理察· 罗伯茨 菲利普· 夏普 艾尔佛列· 古曼· 吉尔曼 马丁· 罗德贝尔 爱德华· 路易斯 克里斯汀· 纽斯林-沃尔 哈德 1995 年 艾瑞克· 威斯乔斯 彼得· 杜赫提 1996 年 1997 年 罗夫· 辛克纳吉 史坦利· 布鲁希纳 罗伯· 佛契哥特 路易斯· 路伊格纳洛 1998 年 1999 年 费瑞· 慕拉德 古特· 布洛伯尔 阿尔维德· 卡尔森 保罗· 格林加德 2000 年 2001 年 艾瑞克· 坎德尔 利兰· 哈特韦尔 蒂姆· 亨特 美国 美国 日本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德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德国 美国 澳 大 利亚 瑞士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美国 瑞典 美国 美国 美国 英国 “发现细胞周期的关键调节因子” “发现神经系统中的信号传导” “发现在心血管系统中起信号分子作用的一氧 化氮” “发现蛋白质具有内在信号以控制其在细胞内 的传递和定位” “发现细胞介导的免疫防御特性” “发现朊病毒——传染的一种新的生物学原理” “发现早期胚胎发育中的遗传调控机理” “发现 G 蛋白及其在细胞中的信号转导作用” “发现断裂基因” “发现细胞中单离子通道的功能” “发现的可逆的蛋白质磷酸化作用是一种生物 调节机制” “发现逆转录病毒致癌基因的细胞来源” “发明应用于人类疾病治疗的器官和细胞移植 术” “发现药物治疗的重要原理” “发现生长因子” “发现抗体多样性产生的遗传学原理”
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总结
由爱尔兰医学家威廉·坎贝尔、日本科学家大村智(SatoshiOmura)、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分享。
表彰他们在以上三人因发现治疗蛔虫寄生虫疾病治疗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
屠呦呦多年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突出贡献是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减少了疟疾患者的死亡率。
美国德鲁大学寄生虫学家威廉·坎贝尔和日本大村智教授共同发现了一种新药——阿维菌素,其衍生物有效地降低了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的几率,在对其他寄生虫疾病的治疗中也显示出较好的疗效。
河盲症(也称盘尾丝虫病)因导致眼角膜慢性炎症最终会导致患者失明,淋巴丝虫病会引起慢性水肿,导致终生残疾,典型症状表现为比如象皮肿(淋巴水肿)和阴囊鞘膜积液。
疟疾是我们已知与人类共存时间最长的疾病,它是一种由单细胞寄生虫引发的蚊媒疾病,单细胞寄生虫侵入人类红细胞引起发烧,严重情况下造成脑损伤。
大村智是日本的微生物学家,他专注于一个细菌群落——生活在土壤中的霉菌,这种菌类会产生大量抗菌活性剂(包括195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尔曼·沃克斯曼发现的链霉素)。
大村智教授用独特的技巧发展起大规模培养和表征这些细菌的方法,并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新的链霉菌菌株,还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将它们培养出来。
从数千个不同的培养皿中,他选出大约50个最有希望的菌株,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对付有害微生物的活性。
威廉·坎贝尔在美国从事寄生虫生物学研究,他获得了大村智的链霉菌培养菌株并继续研究它们的功效。
坎贝尔的工作表明,一个培养菌株中的成分可显著地防止家养农场动物受到寄生虫的感染。
生物活性剂的纯化名称为阿维菌素,随后经化学改性将之发展成一种叫做伊维菌素的更有效的化合物。
此后对伊维菌素在感染寄生虫患者中的人体测试结果显示,它可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微丝)。
大村智和坎贝尔共同发现了这样一类新的具有超强疗效的抗寄生虫药物。
疟疾的传统治法是使用奎宁,但是其治愈成功率在逐渐下降。
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
生命科学Chinese Bulletin of Life Sciences第17卷 第6期2005年12月Vol. 17, No. 6Dec., 2005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文章编号 法国石油研究所的伊夫以及美国加州理工学院的罗伯特施罗克(Richard RSchrock)因为生命过程包括许多有机化学反应更可通过这种反应机理昆虫信息素值得生命科学界的关注生于1930年格拉布美国公民1968年完成美国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化学博士后研究施罗克美国公民1971年完成哈佛大学化学博士后研究通过该方法可以创造许多新的分子碳原子可以形成长链和环地球上所有的生命都以这些碳的化合物为基础变换位置在碳原子中以导致原子团换位的方式形成双键1971年何种金属催化剂可以应用于该反应知道之后572生命科学第17卷很长时间以来伊夫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施罗克的基础研究进一步开展起来诸如氢一个碳原子能够通过单分支结构以及不同形式和大小的环因为地球上所有的生命形式都是基于碳原子的多态性即便如此涂料等在其他分子的协助下产生新分子制药图2示意了用分子B合成物质A(用于癌症研究)其中一个碳原子被一个氧原子代替长碳链形成大环就应用到了诺贝尔奖得主发现的催化剂新的双键也在此处形成另一双键以副产品乙烯的形式出现并且需要更多的反应步骤像有机化学领域的许多其他发现一样在这些文献中有美国H.S.Eleuterio1957年写的一份报告早期的由烯烃合成聚乙烯的尝试产生了饱和的多聚物(不含双键)在同一年丙烯可以转变为丁烯和乙烯这两项发现都成功地应用于工厂中这两项发现之间的联系才由美国古德基尔橡胶公司的N. Calderon发现他定义了烯烃复分解反应因此肖万定理更多的化学家开始认识到复分解反应在有机化学合成中的巨大潜力但其突破是在1970年由伊夫其中金属通过双键与碳相连)金属烃基化合物肖万也提出了一个完整的新的关于金属化合物在反应中的催化反应机理但不能被以前提出来的任何假设所解释金属甲基充当两个不同烯烃中交换亚烷基的催化剂图3b表明了机理即第一步彼此以单键相连一个新的烯烃(乙烯)和一个金属亚烷基化合物形成形成一个新的金属环丁烷产图2应用Grubbs的一种催化剂物质A被用于癌症研究573第6期2005年诺贝尔化学奖生了目标产物和一个再形成的金属甲基分子反应最后的结果是两个底物分子彼此交换了亚烷基基团他的机理解释得到了Robert H. Grubbs现在已经被广为接受则复分解反应对有机合成是很重要的它们对空气和湿图3(a)由金属烃基化合物催化的烯烃复分解反应乙烯和具有两个R'基的烯烃(双键两头的每个碳原子都与一个R'相连)(b)肖万烯烃复分解定理形成由四个原子构成的环在舞蹈中金属和其伙伴彼此牵手时它们放开了彼此的手新的催化剂对现在可以与另外一对烯烃对结合开始新一轮的圆舞574生命科学第17卷度非常敏感相对明确的催化剂还应该有选择性肖万的结论表明了有效的金属亚烷基催化剂是如何构建的许多化学家对开发和应用复分解反应催化剂做出了主要贡献施罗克完成的但是他尝试了含有不同金属的催化剂钼等施罗克不久就发现钼和钨是最合适的金属但是还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施罗克及其工作人员报道了他们构建了一组非常活泼的明确的钼催化剂(图5)复分解反应获得了合成化学的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钼催化剂但是合理使用时格拉布及其同事发现了带有金属钌的催化剂但是比施罗克的催化剂活性低水和羟基存在下起始复分解反应的能力图6是他发现的一个非常有效的催化剂图6的催化剂泛称格拉布催化剂格拉布的催化剂是基于详细的机理研究设计的使之成为合成强有力的工具一项用于生产新物质的重大设计工艺流程开发也已经实施合成路线要短得多这就产生了清洁的更加环保的友好的生产过程除了诺贝尔奖得主合成复杂的天然产物和相似的化合物就是一例尽管直到今天但新的复分解反应催化剂也广泛应用在聚合物合成中尽管施罗克和格拉布的催化剂开发出来的时间短除草剂药物开发中的多种物质研究人员现在正在致力于开发治疗细菌感染阿尔采末病关节炎艾滋病复分解反应是寻找治疗多种世界重要疾病的重要工具与金属分子连接的集团也是精挑细选图6格拉布开发的钌催化剂。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六)】1973年化学奖和生理学或医学奖
化学奖德国科学家费舍尔、英国科学家威尔金森因有机金属化学的广泛研究而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费歇尔,德国的是最知名的学者之一。
在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之初,是有机化学领域中的领袖,他发现了苯肼,对糖类、嘌呤类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而荣获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他是第二个荣获此项荣誉的化学家,可见科学界对他的推崇。
他对科学发展的贡献,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对糖类的研究;二、对嘌呤类化合物的研究:三、对蛋白质;主要是氨基酸、多肽的研究;四、在化工生产和化学教育上的贡献。
由此可见,可以说他是生物化学的创始人。
人物简介生物化学的创始人费歇尔EmilFischer1852一191919世纪下半叶和20世纪之初,在有机化学领域中,德国的费歇尔是最知名的学者之一。
他发现了苯肼,对糖类、嘌呤类有机化合物的研究取得了突出的成就,因而荣获1902年的诺贝尔化学奖。
他是第二个荣获此项荣誉的化学家,可见科学界对他的推崇。
对于大多数诺贝尔奖获得者来说。
获奖的成果可以说是他一生中在科学上最主要的贡献。
然而对费歇尔来说,他在科学征途上更令人敬仰的成就,却是在他获得诺贝尔奖之后完成的。
由此可见,他的研究领域集中在对有机化学中那些与人类生活、生命有密切关系的有机物质的探索。
可以说他是生物化学的创始人。
献身科学的一生经历艾米尔·费歇尔于1852年10月9日主于德国科隆市附近的奥伊尔斯金亨镇。
两个哥哥早亡,余下的是五个姐姐,所以他既是幼子又是独子,在家里受到大家的喜爱,他父亲劳伦斯。
费歇尔是个富有商人,除经营葡萄酒、啤酒外,还是一些啤酒厂、毛纺厂、钢管厂、玻璃厂及矿山企业的董事。
在艾米尔少年时代,他父亲正倾注全力发展他的毛纺厂,亲自动手建立了一个小染坊,把买来的染料反复调和进行试验。
由于缺乏化学知识,实验总不象作买卖那么顺心,为此他常唠叨:“如果家里有一个化学家,这些困难便好解决了。
”后来相继建立的钢铁厂、水泥厂也迫切需要化学知识,致使他父亲对化学这门科学更加崇拜。
生物学科的诺奖,为什么颁给了化
生物学科的诺奖,为什么颁给了化学家(附:生物学科历年获得的诺贝尔奖)2015-10-08 生命科学教育点击标题下方的蓝字“生命科学教育”或扫描文章尾部二维码,即可订阅。
编辑/彭草2015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生物学家!DNA修复机制获奖!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7日宣布,将今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一名瑞典科学家(Tomas Lindahl)、一名美国科学家(Paul Modrich)和一名有美国和土耳其国籍的科学家(Aziz Sancar),以表彰他们在DNA修复的酶机制方面做出了根本性和突破性的发现。
托马斯·林道尔(Tomas Lindahl,1938-),瑞典科学家,1967年在卡罗琳学院获得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英国弗兰西斯克里克学院。
他证明了DNA本质上是一种不稳定的分子,即使在生理条件下也会发生破坏。
根据这一观察发现,Lindahl发现了一组全新的DNA糖基化酶,并描述了它们在碱基切除修复中的作用。
保罗·莫德里奇(Paul Modrich,1946-),美国科学家,1973年获得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著名的霍华德修斯医学研究所。
Modrich将错配修复的领域从遗传学观察转变为生物化学上的细致了解,首先是细菌,然后是真核细胞。
阿奇兹·桑卡(Aziz Sancar,1946-),土耳其科学家,毕业于土耳其伊斯坦布尔大学,现任职于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
Sancar将核苷酸切除修复的领域从细胞提取液中的遗传学和现象研究转变为对有关机制的详细分子学描述,首先是细菌,然后也进入真核细胞。
Sancar还解释了光复活修复(第一种得到描述的DNA修复机制)的基础分子机制。
在过去100多年间,诺贝尔化学奖曾颁发过106次,而这一奖项也在诺贝尔的遗嘱中专门被提及,他表示,化学奖要颁给那些在化学领域有重大发现和贡献的科学家。
然而有意思的是,在106次颁发的诺贝尔化学奖中,获奖最多的是生物化学领域,有50次与该领域相关,其中绝大多数与物质结构鉴定相关。
诺贝尔化学奖名单(有机与生物化学方向)
诺贝尔化学奖名单(有机与生物化学方向)诺贝尔化学奖名单(有机与生物化学方向)年份*****获奖者(国籍)Fischer E (德) Von Baeyer A (德) Buchner E (德) Wallach O (德) Grignard V (法)主要贡献糖、肽和嘌呤类化合物靛蓝等有机染料酒化酶萜类和脂环族化合物有机镁试剂催化氢化反应植物色素、叶绿素有机化合物微量天平和分析法的建立胆酸等甾族化合物胆固醇、维生素化学1912 Sabatier P (法) ***** Willstater R (德) Pregl F (奥) Wieland H (德) Windaus A (德) Harden A (英) 1929 von Chepin H (德) 1930 Fischer H (德) Haworth W (英) 1937 Karrer P (瑞士) 1938 Kurn R (德) Butenandt A (德) 1939 Ruzicka L (瑞士) Sumner J B (美) 1946 Northrop J H (美) Stanley W M (美) 1947 Robinson R (英) 生物碱和植物天然产物蛋白酶的结构、复制机理萜类化学、核黄素、天然产物胡萝卜素、维生素A、E、K 类胡萝卜素、维生素A、B 性激素化学血红铁素结构、叶绿素化学糖的半缩醛结构、维生素C 的全合成糖的发酵机理、酶、辅酶1948Tiselius A W K (瑞典) Diels O (德)血清蛋白等的电泳、吸附分析法1950 Alder K (德) Martin A(英) 1952 Synge R(英) ***** 1958 1961 Staudinger H (德) Pauling L (美) Vigneaud V D (美) Todd A R (英) Sanger F (英) Calvin M (美) Kendrew J C (英) 1962 Perutz M F (英) Ziegler K (德) 1963 Natta G (意) 1964 1965 Dorothy Crowfoot Hodgkin(英) 女Woodward R B (美) Barton D H R (英) 1969 Hassel O (挪威) 1970 Leloir L F (阿根廷) Anfinsen C B (美) 1972 Moore S (美) Stein W H (美) 1973 1974 Fischer E O (德) Flory P J (美) Cornforth J W (澳) 1975 Prelog V (瑞士) 1978 Mitchell P D (英)双烯合成法分配色谱和纸色谱分析法聚合物的大分子理论化学键理论和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多肽和激素的合成核苷酸的合成和核苷酸辅酶胰岛素结构的测定光合作用中的化学过程血红蛋白结构的测定烯烃的聚合反应青霉素和维生素B12 等晶体结构的测定胆甾醇、维生素B12 等复杂分子的全合成方法立体化学中的构象理论及其应用糖的代谢作用核糖核酸酶的结构和化学金属夹心有机化合物尼龙66 等大分子化学酶的立体专一性反应过程有机化合物的立体化学生物体系中的化学能量转移Brown H C (美) 1979 Wittig G (德) Gilbert W (美) 1980 Berg P (美) Sanger F (英) 福井谦一(Fukui K) (日) 1981 Hoffmann R (美) 1982 1984 Kluger A (英) Merrifield B (美) Hauptmann H A (美) 1985 Karle J (美) Pederson C (美) 1987 Lern J-M (法)有机硼试剂及其应用有机磷及其应用脱氧核糖核酸的顺序测定、重组分子轨道对称性的应用分子轨道对称守恒原理晶体电子技术和核酸、蛋白质的结构测定多肽固相合成方法直接法测定X-衍射晶体结构的数学理论冠醚类化合物的合成及其性能分子识别、主-客效应Cram D (美) Michel H (德) 1988 Deisenhofer J (德) Huber R (德) Altman S (美) 1989 Cech T R (美) 1990 1991 1992 Corey E G (美) Ernst R R (瑞士) Marcus R A (美) Mullis K B (美) 1993 Smith M (加) 1994 Olar G A (美) Kroto H W1996 Smally R E (美) Robert F C (美) C60 等笼状全碳分子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碳正离子化学有机合成的理论和方法学高分辨核磁共振波谱学电子转移过程理论多聚酶链式反应具有催化作用的核糖核酸细菌光合作用的反应中心和机制Boyer P D (美) 1997 Walker J E Skou J C 白川英树(Shirakawa H)(日) 20XX年MacDiarmid A G (美) Heeger A J (美) KnowlesW S (美) 20XX年Sharpless K B (美) 野依良治(Noyori R) (日) 田中耕一(日) 20XX年Fenn J.B.(美) Wuthrich K(瑞士) Mackinnon R(美) 20XX年Agre P. (美) 20XX年(以色列)(美) Yves.Chauvin(法) 20XX年Richard.R.Schrock(美) Robert H.Grubbs(美) 20XX年Roger.David.Kornberg(美) Osamu Shimomura(日) 20XX年Martin Chalfie(美) Roger Y.Tsien(美) Thomas Steitz(美) 20XX年Venkatraman Ramakrishnan(英) Ada Yonath(以)女理查德赫克(美) 20XX年根岸荣一(日) 钯催化交叉偶联破解蛋白质合成之谜发现和改进绿色荧光蛋白描述真核细胞的转录烯烃的复分解反应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机理水、无机离子在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道机理生物大分子的MS 和NMR 测定催化的不对称有机反应有机导电分子生物膜内ATP 合成酶和离子输送能量转换后记:最近在看有机合成的书,突发兴致就从诺贝尔化学奖的名单中整理了这份《诺贝尔化学奖名单(有机与生物化学方向)》,以便爱好有机化学的同学们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历史、发展方向。
化学诺贝尔奖榜单汇总
化学诺贝尔奖榜单汇总
以下是2016-2020化学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榜单的汇总:
2020年:艾米·史密斯、詹妮弗·杜德纳、埃米尔·费舍尔,获奖理由:开发了基于酶的方法,在有选择性地合成有机物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9年:约翰·B·古德纳夫、斯坦利·惠廷汉姆、阿基米德·基斯尼亚科夫,获奖理由:开发了锂离子电池,为可再生能源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弗朗西斯·阿诺德、乔治·P·史密斯、格雷格·洛克,获奖理由:在合成酶领域的研究中,开发了用于控制和加速化学反应的方法。
2017年:雅克·迪布洛克、理查德·赫德勒、劳尔·霍夫曼,获奖理由:在冷冻电镜领域的研究中,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
2016年:让-皮埃尔·索哈和弗雷尔·斯塔泽尔,获奖理由:发现了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实现了化学反应的控制。
以上是近年来化学诺贝尔奖的获奖者榜单,表彰了在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们。
请注意,化学诺贝尔奖的获奖项目和个人可能会因为颁奖委员会的评选而有所调整。
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
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自从 1901 年第一次诺贝尔奖颁奖,每年都有新的科学家获得这个殊荣,以表彰他们对于人类和世界做出的伟大贡献。
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的一个重要领域,它表彰的是对于人类生命和健康的研究工作,以及对于生命科学的贡献。
下面我们来了解下一些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
Alois Alzheimer1910 年,德国神经学家 Alois Alzheimer 获得诺贝尔医学奖,以表彰他对于阿尔茨海默氏症的发现和研究。
这种疾病是一种逐渐恶化的退行性疾病,是老年痴呆的其中一种类型,由于 Alzheimer 的研究和发现,这种疾病得以在科学研究中得到更好的认识和理解。
Francis Crick, James Watson和Maurice Wilkins1953 年,由于他们在描述 DNA 分子结构方面的作用,美国生物学家 James Watson 和英国生物学家 Francis Crick 合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他们发现了 DNA 双螺旋结构,这项发现对于我们现在对于基因、细胞工作机制等都有着重要的基础性贡献。
但是,公众可能对于这项发现的背地里发生的争议和无名英雄的贡献知之甚少。
其中一个无名英雄就是英国生物物理学家 Maurice Wilkins,他已经开始研究 DNA 结构并积累了一些数据,而 James Watson 也通过别人解析了这个数据。
让公众知道英国物理学家的工作后,Wilkins 得到了分享这个诺贝尔奖的机会,但是却被忽视了。
Frederick Sanger1977 和 1980 年,英国生物化学家 Frederick Sanger 两次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以表彰他在蛋白质、核酸和基因序列方面的贡献。
他开发了两种 DNA 和 RNA 测序技术,并使用这些技术来研究了一系列细胞过程。
这些技术对于现代基因组学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贡献,同时也对诊断和治疗一系列疾病有着重要的帮助作用。
详述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与化学奖的主要内容
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与化学奖的主要内容分别是:一、诺贝尔生理医学奖1. 获奖者: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由三位科学家共同获得,分别是来自美国的医学家约翰·史密斯、来自我国的生物学家王明江和来自英国的免疫学家凯特·琼斯。
2. 研究成果:三位获奖者分别因在免疫学领域做出的重大贡献而获奖。
约翰·史密斯在抗体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发现了一种新型抗体结构,为疾病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王明江在免疫细胞功能调控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为免疫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
凯特·琼斯则在自身免疫性疾病机制研究方面做出了重大发现,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3. 科学意义:三位获奖者的研究成果在免疫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为人类免疫系统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带来了新的突破,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二、诺贝尔化学奖1. 获奖者:2023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一位科学家获得,他是来自瑞士的化学家马克·斯密斯。
2. 研究成果:马克·斯密斯因在生物化学领域做出的杰出贡献而获奖。
他在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研究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发现了一种新型蛋白质结构,揭示了其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方向。
3. 科学意义:马克·斯密斯的研究成果在生物化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对于揭示生物体内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为生命科学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推动了相关领域的发展。
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与化学奖的主要内容分别涉及免疫学和生物化学领域的重大研究成果,这些成果为相关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突破,对于提高人类健康水平和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与化学奖的内容给世界上研究人员和科学家们带来了巨大的震撼。
三位获得生理医学奖的科学家约翰·史密斯、王明江和凯特·琼斯以其在免疫学领域的杰出贡献脱颖而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在人类健康领域具有深远的影响。
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奖的故事
1957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英国化学家 A.托德(AlexanderTodd)
合成了三磷酸腺苷(ATP),ATP是生物机 体维持生命所必须的生物电能,是一切 生命之源。
1975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澳大利亚化 学家J· W Cornforth康 福思爵士
他对酶的空间结构、底物过程、反应机理的 研究,根本上证明了酶催化作用是糖与氧等 物质反应的基石。同时发现酶的反应效能与 酶激活剂密切相关。
他阐明了主食米饭、面粉主要成分糖 类(碳水化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物)的结构,提纯了的 葡萄糖可作为医用滋补剂广泛使用。
1930年诺贝尔化学奖获 得者:医学博士汉斯‧费 歇尔Hans Fischer(德国)
他发现氧气由红细胞送到全身合成了血 红素, 阐明了红细胞(血红蛋白)携带 和释放氧的功能。
1953年诺贝尔医学奖 获得者:英国医学教 授克雷布斯H.Krebs
1978年诺贝尔化学 奖获得者:英国化 学家P.D米切尔 (P. Dennis Mitchell)
提出了生物电能ATP化学渗透压学说,阐明ATP 生物电是氢离子沿着其浓度梯度的方向穿过线 粒体膜时提供。人类对线粒体的作用机制及功 能有了根本性的认识。
1997年诺贝尔化学奖 美国科学家PD.博耶 英国科学家JE.沃克 丹麦科学家J.斯科
他完整阐述了糖、脂、蛋白质分子进入细胞后与 氧气在细胞内燃烧(化学反应)的过程,发布了 现代生物医学领域里程碑式的理论:克雷布斯循 环(三羧酸循环)。
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获得者:美国医学博 士诺思罗普(J.H.Northrop)
他成功提纯分离出酶分子。证实不仅糖等物质 代谢必须在酶的催化下才能被细胞所利用,人 体生命过程其实就是一系列酶促发反应的过程。 酶工程成为生命科学的重要分支。
近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化学奖总结
大村智是日本的微生物学家,他专注于一个细菌群落——生活在土壤中的霉菌,这种菌类会产生大量抗菌活性剂(包括1952年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塞尔曼·沃克斯曼发现的链霉素)。
大村智教授用独特的技巧发展起大规模培养和表征这些细菌的方法,并从土壤样本中分离出新的链霉菌菌株,还成功地在实验室中将它们培养出来。
从数千个不同的培养皿中,他选出大约50个最有希望的菌株,并进一步分析它们对付有害微生物的活性。
威廉·坎贝尔在美国从事寄生虫生物学研究,他获得了大村智的链霉菌培养菌株并继续研究它们的功效。
坎贝尔的工作表明,一个培养菌株中的成分可显著地防止家养农场动物受到寄生虫的感染。
生物活性剂的纯化名称为阿维菌素,随后经化学改性将之发展成一种叫做伊维菌素的更有效的化合物。
此后对伊维菌素在感染寄生虫患者中的人体测试结果显示,它可有效杀死寄生虫幼虫(微丝)。
大村智和坎贝尔共同发现了这样一类新的具有超强疗效的抗寄生虫药物。
疟疾的传统治法是使用奎宁,但是其治愈成功率在逐渐下降。
上世纪60年代末,根除疟疾的大量努力都失败了,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有上升的趋势。
在那个时候,中国的屠呦呦转向开发传统中药对抗疟疾的新疗法。
她从大量中草药中选取对抗疟疾感染,青蒿成为备选对象,但是结果却与预期的并不一致,屠呦呦重新开始查找古典医书,并发现了引导她成功从青蒿中提取活性成分的线索。
屠呦呦首先证明了这种后来被称为“青蒿素”的成分能够高效治愈感染疟疾寄生虫的动物和人类。
青蒿素代表了一类新型抗疟疾制剂,能够在发病初期快速杀死疟疾寄生虫,并展现了在治疗严重疟疾上前所未有的功效。
阿维菌素、青蒿素保障全人类健康阿维菌素和青蒿素的发现,从根本上改变了寄生虫疾病的治疗方法。
阿维菌素的衍生物伊维菌素在世界各地获得很好的使用,它能有效对抗各种寄生虫,不仅副作用有限,还免费在全球发放。
伊维菌素改善了数以百万计的河盲症和淋巴丝虫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为世界最贫困地区带来福祉。
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的发展
诺贝尔奖与生物学的发展一、诺贝尔化学奖与生物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的物质基础和阐明生命过程中化学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
科学家深入到生命体的深层结构,探明构成有机体的蛋白质(包括酶)与带有遗传信息的核酸的组成、结构以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代谢作用。
现在,科学家们已可以从分子的水平上研究和解释生命现象。
毕希纳 (1860~1917) 德国生物化学家在发酵罐内,酶使麦芽等发酵,生产出啤酒1897年发现引起发酵的物质是酶,从而把酵母细胞的生命活力与酶的化学作用联系起来,建立了酶化学。
于1907年获奖。
萨姆纳 (1887~1955) 诺思罗普 (1891~1987) 显微镜下的胰蛋白酶美国生物化学家美国生物化学家萨姆纳1926年首次提纯了酶,诺斯罗普1929年分离和提纯了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凝乳蛋白酶等,他们证明了酶是一种具有催化作用的蛋白质。
于1946年获奖。
托德 (1907~1997) 酶是由数千个原子组成的非常复杂的化学物质。
英国生物化学家图为一个溶菌酶分子的模型。
首先发现并合成了核苷酸单体,证实其具有遗传特性,他还发现了核苷酸辅酶的结构。
于 1957 年获奖。
他的研究为揭开生命起源之谜开辟了道路。
康福思(1917~)澳大利亚裔英国化学家60年代证明酶是一种催化效能很高的生物催化剂,某一种酶只能对某一类化学反应起催化作用,于1975年获奖。
他为发展立体化学和阐明生物体内许多复杂的化学变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斯科 (1918~ ) 沃克 (1941~ ) 博耶 (1918~ )丹麦生物化学家英国化学家美国生物化学家1957 年斯科发现了钠+、钾+-腺苷三磷酸酶; 1964至1981年博耶、沃克先后发现并阐明了腺苷三磷酸酶合成的基本酶学机制。
这一成果发现了人体细胞内负责贮藏和转输能量的“离子传输酶”,从而揭开生命过程中能量转换的奥秘。
三人于1997年获奖。
蛋白质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
美国化学家鲍林40年代中期以后提出纤维状蛋白质的螺旋结构,及蛋白质图为电子显微镜下的蛋白质。
生物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介绍
生物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介绍生物化学诺贝尔奖是诺贝尔奖其中的一个分支,奖励在生物化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以下是几位生物化学诺贝尔奖获得者的介绍: 1. 弗雷德里克·桑格(Frederick Sanger)弗雷德里克·桑格是英国生物化学家,曾两次获得诺贝尔奖,分别是在1958年和1980年,主要贡献是在蛋白质结构和DNA测序方面。
他发明了一种新的蛋白质分离方法,并且发现了一些蛋白质的结构。
同时,他也是DNA测序技术的先驱者之一,提出了一种基于化学方法的DNA测序技术,为后来的DNA测序技术奠定了基础。
2. 詹姆斯·沃森(James Watson)和弗朗西斯·克里克(Francis Crick)詹姆斯·沃森和弗朗西斯·克里克是美国和英国的生物化学家,于1962年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贡献是解析了DNA的结构。
他们通过对X射线衍射图像的分析和推理,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模型,并且证明了这个模型的正确性,这对后来的DNA研究和基因工程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3. 埃德蒙·费希尔和阿尔弗雷德·赫希(Arthur Kornberg)埃德蒙·费希尔和阿尔弗雷德·赫希都是美国的生物化学家,在1959年共同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主要贡献是在核酸代谢方面。
他们发现了DNA在细胞内的合成机制,揭示了生物体内核酸代谢的重要环节。
这对于后来的基因工程和遗传学研究都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4. 汤姆·斯特耐特(Tom Cech)和西德尼·阿尔特曼(Sidney Altman)汤姆·斯特耐特和西德尼·阿尔特曼是美国的生物化学家,在1989年共同获得诺贝尔化学奖,主要贡献是在RNA催化方面。
他们发现了RNA分子能够具有催化活性,从而证明了RNA不仅是基因表达的中间媒介,而且也能够在细胞内发挥催化作用,这项发现对RNA研究和生物技术的发展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02.04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简介截止到2016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发了107届,共有211位获奖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部分与生命科学相关的工作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的颁奖历史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01-1928)以应用医学方面的成就为主,其中传染病的研究占有突出地位。
第二阶段(1929-1957)以维生素和抗生素的发现为标志,代表了现代医学的重大突破,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基本上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第三阶段(1958-)以分子生物学、免疫学和神经科学为代表的基础研究已占据主导地位。
首届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德国的贝林因血清治疗特别是在治疗白喉方面的工作获得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Emil Adolf von Behring (1854-1917)血清是指血液凝固后除去纤维蛋白原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血清中含有大量特异性抗体,故又称抗血清或免疫血清。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最年轻的获奖者加拿大的班廷发现胰岛素获得19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时年32岁。
Frederick Grant Banting(1891-1941)最年轻的诺贝尔三大自然科学奖获奖者英国的布拉格因晶体结构X射线分析获得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时年25岁。
William Lawrence Bragg(1890-1971)一个传奇的实验室布拉格1938-1953年任卡文迪许实验室主任,创建了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这个传奇的实验室有14人次获得诺贝尔奖,另外还有12名曾在这个实验室工作过的访问学者获得了诺奖。
师徒四人同时获奖1962年,剑桥大学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的沃森和克里克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肯德鲁和佩鲁茨获诺贝尔化学奖。
James Watson (1928-)图中右一John Kendrew (1917-1997)图中左三Max Perutz (1914-2002)图中右三Francis Crick (1916-2004)图中右二双螺旋1953年,沃森和克里克解析了DNA的双螺旋结构,获196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
生命科学领域诺贝尔奖得主的故事作为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每年必须考虑的领域之一,生命科学领域以其关于生命机理和人类健康的研究内容而备受瞩目。
自从1901年首次颁发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以来,该奖项已经颁发给了数百名科学家,这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对人类健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一些在生命科学领域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并探讨他们在提高人类健康方面所取得的研究成果。
基因与细胞学奖C. elegans微生物的发现,使得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生命科学在基因、细胞和发育生物学方面的研究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这项发现证明了先前突破性的发现,即所有细胞都含有相同的DNA,并且可以通过基因反映变化。
位于美国加州大学圣弗朗西斯科分校的安德鲁·范德比尔特、约翰·苏尔斯顿和希尼·莱文特Halrnsworth因通过保证C. elegans是一个理想的发展生物模型而共同获得了200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这种微生物生命周期思想的发现,使本来必须长期研究的学科获得了推动,而且为研究人员提供了一个简单而简便的模型来研究复杂的过程,如细胞分化、特定基因的表达、疾病研究和生物发育等。
微生物学奖生命科学与人类健康之间也存在广泛的关联。
因此,在探索疾病的基础研究方面,诺贝尔奖也派上了用场。
1995年,由于他对溶血性链球菌(一种致病微生物)的研究发现,以及他在疾病治疗方面的贡献,挪威的哈尔曼·萨克斯多夫被授予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的研究已为全球的公共健康提供了价值,尤其在发展中国家,溶血性链球菌是一种常见的致死病原体。
体内化学奖免疫学和生物化学研究取得的成果在癌症预防和治疗方面也发挥了重要作用。
2004年,美国免疫学家哈尔格·朱庇特和爱德华·阿德沃德因发现致命症状通过蛋白质信号传递(扰动)细胞产生,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他们的创新研究为癌症和其他疾病治疗的中成药物研发提供了新思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中心学科之一。!. 世纪以来, 化学理论和技术介入到生物学领域, 建立 起 “ 生物化学” 这一新学科, 使得生物学研究逐渐从宏观的描述水平深入到微观的分子水平, 极大地促 进了生物科学的发展。目前, 化学又因渗透到与人类健康密切联系的生命科学领域, 而成为 "! 世纪最 富有拓展力和生命力的科学领域之一。 诺贝尔奖设立于 !.’! 年, 至今已有 !’% 年的历史。它记录了 "’ 世纪的重大科学成就, 也包括了 !. 世纪末的一些重要发现。今天, 诺贝尔奖已成为科学界杰出成就的最高象征, 成为科学家们的崇高追 求, 而其获奖成果则可勾画出相关学科的发展脉络。其中的化学奖从 !.’! 年至 "’’% 年共颁奖 .- 次, 有 !&- 名科学家 !&( 人次获奖 ( 英国科学家 8# 桑格分别于 !.%( 年和 !.(’ 年两次获奖) 。在这 .- 次颁 奖中, 有关生命科学领域的获奖次数最多, 共有 /, 次获奖, 这表明 "’ 世纪化学研究在解析生命现象方 面取得了重大进展、 做出了重大贡献。
收稿日期: "’’, + ’/ + !’ 作者简介: 杜琳珑 ( !.," + ) , 贵州安龙人, 安龙一中中学一级教师, 研究方向: 中学化学教学。
万方数据 ・ -"・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年第 ’ 期" 表 ! :诺贝尔化学奖中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成就统计表 年" 段 获奖次数 获奖人数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合计 ’* *$
!$ 诺贝尔化学奖中与生命科学有关的成就统计
$ $ 在诺贝尔化学奖的 .- 次颁奖中, 获奖成果研究领域涉及化学的方方面面, 我们将其中与生命科学 有关的成就加以统计 ( 见表 ! ) , 结果为 /, 次 ( 与其它方向有部分重叠计算) , 占总颁奖次数的 /-# !X , 而获奖科学家达 ,’ 人次, 占 !&( 人次获得诺贝尔化学奖科学家的 &’# %X 。以上数据表明, 化学在生命 科学领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4,562(&67 SH3R ANJ3G5E G6=4JR A4D A4A5KRER Q6N AGH3EOEPE4JR 6Q :6TE5 IHEP3GA5 MN3LE 34 JHE Q3E5D 6Q 53QE RG3E4GE, 34JN6D=GER EPUHAJ3GA55K R3743Q3V A4D D3RG=RRER R3743Q3GA4GE 6Q GHEP3V GA4J UN67NERRER A4D PA34 NEREANGH D3NEGJ364R 6Q GHEP3GA5 RG3E4GE 34 JHE Q3E5D 6Q 53QE RG3E4GE 34 JHE "’JH GE4J=NK, GA5 RG3E4GE UN3LE 34 JHE NE7364 6Q 53QE RG3E4GE R6 AR J6 DEEUE4 <46W5ED7E Q6N :6TE5 IHEP3GA5 MN3LE# 8$9 :+2)5: :6TE5 IHEP3GA5 MN3LE;53QE RG3E4GE;RJAJ3RJ3GR;3PU6NJA4J NE7364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 年第 / 期$
生命科学与诺贝尔化学奖
杜琳珑! ,冯定坤" ,韦建前"
( !# 安龙一中, 贵州 安龙$ %%"&’’ ; "#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 贵州 都匀$ %%(’’’ )
摘$ 要: 通过对一百多年诺贝尔化学奖生命科学领域获奖成果进行统计分析, 重点介绍 "’ 世纪化学学科在生命科 学领域中的重大发展及其主要研究方向, 并探讨化学学科在生命科学领域部分获奖成果的意义, 以加深对诺贝尔化学奖 的认识。 关键词: 诺贝尔化学奖; 生命科学; 统计; 重要领域 中图分类号: )%$ $ $ $ 文献标识码: *$ $ $ $ 文章编号: !’’% + ,-,. ( "’’, ) ’/ + ’’-" + ’/
&" 诺贝尔化学奖中的生命科学成就的重要领域
" " 在诺贝尔化学奖 !$) 年的颁奖史中, 有关生命科学的成果获奖多达 ’* 次, 但总的概括起来主要成 果集中在以下几个领域。 &. ! 维生素及其结构的研究 维生素是人体所需的五大营养之一 ( 人体必需的营养是蛋白质、 脂肪、 糖、 矿物质和维生素) 。人体 对于维生素的需要量虽然不多, 但是, 缺了它就会引起各种疾病, 甚至会因此而丧命。诺贝尔化学奖中 与维生素有关的获奖次数多达 ) 次, 充分反映了维生素研究对生命科学研究的积极影响。 有关的成果分别是: 文道斯 ( @. ?:3A<0B, 德国) 因研究胆固醇的组成及其与维生素的关 ! !#&, 年, 系获奖; 霍沃思 ( ?. C<D75>2, 英国) 因碳水化合物和维生素 E 结构的研究与研究类胡萝卜 " !#’+ 年, 素、 核黄素、 维生素 @ 和 /& 结构的卡雷 ( F. 9<5545, 瑞士) 共同获奖; 库恩 ( G. 9023, 德国) 因 # !#’, 年, 霍奇金夫人 ( H. E. C7AI=:3, 英国) 因测定维生素 /!& 等复杂 类胡萝卜素和维生素研究获奖; $ !#*( 年, 大分子的结构获奖; 伍德沃德 ( G. /. ?77AD<5A, 美国) 因人工合成维生素 /!& 、 胆固醇、 叶绿 % !#*) 年, 素等复杂有机物获奖。 &. & 核酸及其酶的研究 &$ 世纪 ($ 年代, 遗传学成为生命科学研究的热点, 吸引了世界上许多生物学家、 化学家和物理学 家的注意。当时, HJ@ 双螺旋结构尚未发现, 但遗传物质主要是 HJ@ 这一观点已为大家接受。 HJ@ 即 脱氧核糖核酸, GJ@ 则是核糖核酸, 它们分别是由脱氧核苷酸和核苷酸连接而成的。一旦确定核苷酸 和脱氧核苷酸的结构和组成就可以为核酸的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核酸及其酶领域的研究成果获得诺贝尔化学奖即从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开始: 托 ! !#)+ 年, 德 ( @. G. ;7AA, 英国) 因核苷酸和核苷酸辅酶研究第一个在该领域获奖; 莱洛伊尔 ( K. 8. K4LM " !#+$ 年, 7:5, 阿根廷) 因发现糖核苷酸及其在碳水化合物生物合成中的作用而获奖; 安芬森 ( E. /. @3M # !#+& 年, N:3B43, 美国) 、 莫尔 ( O. P7754, 美国) 、 斯坦 ( ?. C. O>4:3, 美国) , 因研究核糖核酸酶的三维结构与功能的 关系和蛋白质的折叠链的自然现象而获奖; 伯格 ( F. /45I, 美国) 因操纵基因重组脱氧核糖 $ !#,$ 年, 核酸分子, 吉尔伯特 ( ?. Q:LR45>, 美国) 桑格 ( 8. O<3I45, 英国) 用化学方法决定脱氧核糖核酸中核苷酸的 序列而共同获奖; 克卢格 ( @. 9L0I, 英国) 以电子显微镜和 S 射线衍射法研究核酸—蛋白质 % !#,& 年, 复合体而获奖; 奥尔特曼 ( O. @L>T<3, 美国) 、 切赫 ( ;. G. E412, 美国) 因发现核糖核酸具有酶 & !#,# 年, 万方数据 ・ +’・
!"#$ %&"$’&$ (’) *+,$- ./$0"&(- 12"3$ 01 234 + 5647! ,89:; 0347 + <=4" , >9? @3A4 + B3A4" ( !# :6# ! C3DD5E FGH665,*45647 I6=4JK, ;=3LH6= MN6O34GE,*45647 %%"&’’ , IH34A; "# )3A44A4 :6NPA5 I655E7E Q6N :AJ364A53J3ER,0=K=4 %%(’’’ ,IH34A)
Q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 0114 年第 # 期Q
的催化功能而获奖; 穆利斯 ( $% &% ’())*+, 美国) 因发明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 史密斯 ( ’% ! !""# 年, ,-*./, 加拿大) 因发明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技术而共同获奖。 0% # 蛋白质及其结构测定的研究 地球上的生物体中为数众多、 千差万别的蛋白质都是由 01 来种氨基酸通过肽键 ( 即酰胺键) 联结 起来的。诺贝尔化学奖有关蛋白质的获奖成果, 包含了从酶是蛋白质并且可以结晶, 到桑格精确测定胰 岛素的结构, 再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一共有 2 次获奖。具体为: 萨姆纳 ( 5% &% ,(-678, " !"34 年, 美国) 因分离和提纯结晶蛋白质酶与在制备纯净状态的酶和病毒蛋白质方面取得突破的诺思罗普 ( 5% 9% :;8./8;< , 美国) 、 斯坦利 ( =% ’% ,.>6)7?, 美国) 共同获奖; 梯塞留斯 ( @% =% $% A*+7)*(+, 瑞 # !"32 年, 典) 因研究电泳和吸附分析, 发现血清蛋白的组分而获奖; 杜・维尼奥 ( C% D( C*E67>(F, 美 $ !"BB 年, 国) 因研究生物化学中的重要含硫化合物, 合成多肽激素而获奖; 桑格 ( G% ,>6E78, 英国) 因测 % !"B2 年, 定胰岛素的分子结构获奖; 佩鲁兹 ( ’% G% H78(.I, 英国) 、 肯德鲁 ( 5% J% $76F87?, 英国) 因测定 & !"40 年, 血红蛋白结构获奖; 梅里菲尔德 ( &% ’78*K*7)F, 美国) 因研究多肽的合成获奖; 约 ’ !"23 年, ! 0110 年, 翰・芬恩 ( 5;/6 &% G766, 美国) 、 田中耕一 ( $;*L/* A>6>M>, 日本) 因对生物大分子进行确认和结构分析 方法和对生物大分子的质谱法与因开创了利用核磁共振测定溶液中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的方法的库尔 特・维特里希 ( $(8. =./8*L/, 瑞士) 共同获奖; 阿龙・西查诺瓦 ( 以色列) 、 阿弗拉姆・赫尔 ( 0113 年, 什科 ( 以色列) 和伊尔温・罗斯 ( 美国) 因发现了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而获奖。 阿龙・西查诺瓦、 阿弗拉姆・赫尔什科、 伊尔温・罗斯发现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其过程在生物 体内的作用非常重要, 对它进行研究也是具有特殊意义。它如同一位重要的监督员, 细胞合成出来的新 的蛋白质都要通过它的严格把关, 摧毁不合格的蛋白质, 特别是对于变异后的癌细胞蛋白质的降解更是 具有现实意义。目前, 在世界各地的很多实验室中, 科学家在不断地发现和研究与这一降解过程相关的 细胞新功能, 这些研究可以使我们从分子水平来理解一些重要的生化过程。如细胞分裂、 D:@ 的修复、 基因复制和新生蛋白质的质量控制等, 解释免役系统是如何工作的, 探索一些包括恶性肿瘤在内的疾病 的发生机理, 这些研究成果将有助于攻克子宫癌和囊肿纤维化等疑难疾病。在此基础上将有可能开发 一些更有效的治疗药物和更先进的治疗手段。据介绍, 目前, 已有建立在这一研究成果基础上的药物问 世, 正在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 ( GD@) 进行检测。 生命科学在 01 世纪取得了巨大进展, 以基因重组技术为代表的一批新成果标志着生命科学研究进 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人们不但可以从分子水平了解生命现象的本质, 而且可以从更新的高度去揭示 生命的奥秘。生命科学研究从宏观向微观发展, 从最简单的体系去了解基本规律 ( 如: !"1N 年布赫纳 ( O% &(L/678) 的 “ 非细胞发酵现象的发现” 的生物化学研究, !"0" 年哈登 ( @% 9>8F76 , 英国) 、 奥伊勒 P 凯 尔平 ( 9% C;6% O()78 P J/7)<*6 , 法国) 的 “ 糖的发酵过程以及酶和辅酶在发酵中作用” 的研究等。 ) , 向最复 杂的体系 ( 如: 穆利斯 ( $% &% ’())*+ ) 的多聚酶链式反应技术, 史密斯 ( ’% ,-*./ ) 的寡聚核苷酸定点诱变 技术, 和彼得・阿格雷、 罗德里克・麦金农发现细胞膜水通道及结构和机理研究, 阿龙・西查诺瓦、 阿佛 拉姆・赫尔什科、 伊尔温罗斯的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 去探索相互关系。生命过程的大量化学问题 已经成为化学家关心的焦点之一。 从 !1B 年诺贝尔化学奖颁奖史, 我们可以清晰地判断未来化学学科的发展趋势— — —大交叉、 大融 和、 大突破。这样的发展趋势必将给我们的教育带来新的启迪和思考,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必须成为我 们今天教育的必然选择, 这也是教育为我国建设创新型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