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居住用地是指用于居民住宅建设的土地。
这类土地的规划目的是满足人们居住需求,包括市区居住用地和郊区居住用地。
市区居住用地通常规划为高密度居住用地,注重利用空间效率,提供便利的市区生活资源。
郊区居住用地一般规划为低密度居住用地,追求舒适环境和良好的生活质量。
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活动开展的土地,包括商场、百货公司、酒店、餐饮等商业设施,以及商业办公用地。
商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便利的购物、娱乐、商务活动场所,促进城市经济发展,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
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生产的土地。
这类用地一般规划为工业园区、工业开发区等,用于安置各类工厂、生产设施等。
工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业发展,提高产业竞争力,吸引投资和创造就业机会。
交通用地是指用于交通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道路、铁路、航空港、港口、停车场等。
交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保障交通运输顺畅,提高城市交通效率,便利人们出行。
教育用地是指用于学校建设的土地。
这类土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满足人们的教育需求,包括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学等各级教育设施。
医疗用地是指用于医疗卫生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医院、诊所、药店等。
医疗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良好的医疗卫生服务,满足人们的健康需求。
文化用地是指用于文化娱乐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图书馆、博物馆、剧院、体育馆等。
文化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提供文化交流和娱乐活动的场所。
公共设施用地是指用于公共设施建设的土地,包括公园、广场、消防站、邮局、政府机关等。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提供公共服务设施,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
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
这类土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保持农村生态环境的平衡。
林业用地是指用于林木种植和森林保护的土地。
林业用地的规划目的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其他林产品以满足人们的需求。
2021年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含义
(2021.03.07) 类
一级类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
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
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
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
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其他 农用 地
设施 农用地
农村道路
坑塘水面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 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 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 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 万立方米的坑塘常 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二
欧阳光明
级 三级类
含义
(2021.03.07) 类
一级类
农田水利 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
用地 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的地 坎。
表 A.1(续 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一级 类
二级 类
三级类
含义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 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等。
盐田
指以经营盐田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
一
级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类
河流水面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 地。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 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 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第二章土地分类
全国土地分类
《全国土地分类(试行)》采用三级分类。其中 一级分为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3类,也就 是《土地管理法》的三大类。二级分为耕地、园 地、林地、牧草地、其他农用地、商服用地、工 矿仓储用地、公用设施用地、公共建筑用地、住 宅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特殊用 地、未利用土地和其他土地15类。三级为分71类。
概述
土地利用现状是土地资源自然属性和经济特性的 全面反映。 土地利用划分具有如下特点: 在自然、经济和技术条件的综合影响下,经过人 类的劳动所形成的产物 在一定的空间分布上服从社会经济条件,在地域 分布上不一定连成片 种类、数量、分布是随着社会经济技术条件的进 步而变化
三、土地分类方法
土地分类因目的不同,差异显著,形成不同的土 地分类系统。 土地自然分类系统 土地评价分类系统 土地综合分类系统
—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采用《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国家标准 (GB/T 21010—2007),标志着我部在统一土地分类标 准中,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国家宏观调控和科学决策的需求 —当前,土地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需要制定土地供应、
保护、开发、集约和节约利用政策,经统一分类汇总的各 地类面积数据是决策的重要依据
土地资源管理的需要 —管理、保护和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需要对土地利
用状况进行统一的分类、调查、登记和统计
概述—制定统一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标准的重要性
统一不同土地分类标准的需要
—目前存在着许多有关土地的分类,标准和含义不完全统一, 造成在土地调查和统计上口径不一、数出多门,给管理和 决策带来很大的困难
《土地分类》课件
土地分类是对土地的自然和社会 经济属性的分类和归纳,是土地 科学研究和土地管理工作的重要
基础。
土地分类是认识土地、合理利用 土地和保护土地资源的重要手段
。
土地分类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
土地分类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和利用土地资源,提高土 地利用效率和管理水平,促进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社会 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详细描述
自然地理分类法主要依据土地的自然地理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水文等 ,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地的自然条件和生态 特点,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供基础数据。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法
总结词
根据土地的利用现状和用途进行分类
详细描述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法是根据土地的实际利用现状和用途进行分类的方法。这种分 类方法有助于了解土地的利用现状,评估土地利用的效率和效益,为土地资源的 优化配置提供依据。
在土地利用规划中,土地分类可以帮助规划者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特征和限制 条件,为规划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土地评估与地价管理
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是土地分类的重要应用领域之一,通 过对土地进行分类,可以为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提供科学 依据和基础数据,有助于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土地评估 和地价管理方案。
在土地评估和地价管理中,土地分类可以帮助评估和管理 者更好地了解土地资源的价值和限制条件,为评估和管理 方案的制定提供更加准确、可靠的信息支持。
PART 04
我国土地分类体系
我国土地分类。
依据
土地的自然属性、经济属性、生 态属性以及社会属性。
我国土地分类的等级和层次
土地分类与新型城镇化建设
总结词
国土空间用地分类(2020)名称含义与三大地类对照
国⼟空间⽤地分类(2020)名称含义与三⼤地类对照101001100101100102100103100210031111011101011101021101031102121201120212031204120512061207120812080112080212080312091313011302130313041305130613071308130913101311131213131414011402140315150115021503150415051506150716171701170217031704181920212223230123022303230423052306230724国⼟空间⽤地分类(2020)名称含义与三⼤地类对照表依据⾃然资源部2020年11⽉发布《国⼟空间调查、规划、⽤途管制⽤地⽤海分类指南(试⾏)》,与《中华⼈民共和国⼟地管理法》“三⼤类”分别对应。
适⽤于国⼟调查、监测、统计、评价、国⼟空间规划、⽤途管制、耕地保护、⽣态修复、⼟地审批、供应、整治、执法、登记及信息化管理等⼯作。
⼀级⼆级三级名称含义⼤类01耕地指利⽤地表耕作层种植农作物为主,每年种植⼀季及以上(含以⼀年⼀季以上的耕种⽅式种植多年⽣作物)的⼟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含轮歇地、休耕地);以及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的耕地;包括南⽅宽度<1.0⽶,北⽅宽度<2.0⽶固定的沟、渠、路和地坎(埂);包括直接利⽤地表耕作层种植的温室、⼤棚、地膜等保温、保湿设施⽤地0101⽔⽥指⽤于种植⽔稻、莲藕等⽔⽣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旱⽣农作物轮种的耕地农0102⽔浇地指有⽔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农作物(含蔬菜)的耕地0103旱地指⽆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种植旱⽣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0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汁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作物,覆盖度⼤于50%或每亩株数⼤于合理株数70%的⼟地,包括⽤于育苗的⼟地0201果园指种植果树的园地指种植茶树的园地0203橡胶园指种植橡胶的园地0204其他园地指种植桑树、可可、咖啡、油棕、胡椒、药材等其他多年⽣作物的园地,包括⽤于育苗的⼟地03林地指⽣长乔⽊、⽵类、灌⽊的⼟地。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是指对土地进行不同用途分类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土地用途进行分类,可以指导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主要根据土地的具体要求、特征和城市发展的需要进行分类,主要包括居住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农业用地等。
下面将对不同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其含义进行详细介绍。
1.居住(住宅)用地:居住用地是指用于人类居住和相关附属设施的土地,包括住宅区、住宅小区、住宅楼群等。
居住用地应满足人们居住的需要,具备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基础设施,如交通便利、绿化景观、公共设施等。
2.商业用地:商业用地是指用于商业、服务、商务办公等经济活动的土地,包括商业中心、商业街区、购物中心、写字楼等。
商业用地应具备良好的商业环境和交通便利条件,以满足消费者的购物、服务需求。
3.工业用地:工业用地是指用于工业企业、生产加工、仓储物流等工业活动的土地,包括工业园区、工业区、工业用地等。
工业用地应具备良好的生产环境和基础设施,如交通便利、电力供应、排放治理等。
4.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是指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如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场等的土地。
公共设施用地的规划应充分考虑人民群众的需求,以满足其文化、教育、医疗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
5.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指用于农业生产、种植养殖等农业相关活动的土地,包括农田、果园、农舍等。
农业用地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农作物的生长环境、水源供应等因素,以保证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以上是常见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每种用途都有其特点、要求和作用。
合理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可以促进城市的有序发展,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人民群众的居住和生活环境。
总之,土地规划用途分类是城市规划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对土地用途进行分类,可以指导城市的发展与建设。
不同的土地用途分类有着不同的含义和要求,合理的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可以促进城市的健康、有序发展。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
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重点:讲授土地分级、分类和分等的方法论,难点:区域划分和类型划分的区别第七章土地分级与分类(综自的三大核心之一)第一节土地的概念与特征一、土地概念与含义土地——1972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在瓦赫宁根召开的土地评价专家会议上,土地的概念作了规定:土地包括地球特定地域表面及其以上和以下(厚度)的大气、土壤、基础地质、水文和植被(综合体)。
它还包括这一地域范围内过去和现在人类活动的种种结果(人类影响),以及动物对目前和未来人类利用土地所施加的重要影响。
中科院地理所赵松乔:“土地是一个综合的科学概念,它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综合体,也包括过去和现代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在内。
”概括土地概念的含义:1.含义(1)土地是一个综合自然地理概念综合体:自然是地表某一地段包括地质、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等全部自然要素在内的自然地理综合体。
土地的性质——取决于全部组成要素的综合特征,而不从属于任何一个单独要素。
(2)土地具有一定的空间范围(水平范围和垂直厚度)空间范围垂直厚度:土地单位大小不一,厚度不同,最低级土地单位地球表层厚度大小不一,研究范围大,厚度大(3)土地是一个自然历史产物,有其发生发展的过程,具有不断变化的动态特征历史产物所谓某一地段的土地特征,只是土地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瞬间状况。
研究土地不仅要了解它的空间分布综合特征,还要了解它的历史、现状,要推测其演替方向,达到认识土地的本质,为制定土地利用规划等提供科学依据。
(4)土地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人类生产劳动的对象,人类生产活动离不开土地。
是资源农业生产——人类利用和改造土地过程,所以土地与人类生产活动息息相关,它的一些特征是人类长期作用的产物。
土地长期作为人类利用的:自然资源、生产资料、改造对象,所以土地具有社会经济利用的特点。
土地的两个基本特征:自然属性——自然历史发展产物受自然规律制约经济属性——可供人类开发利用,创造价值。
国土空间分类分区
一、国土空间分类分区的概念1、国土空间分类与分区的含义国土空间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各种要素、结构、关系、现象及其相互作用过程十分纷繁复杂。
如果不能通过识别各类要素和各种关系之间的相似性、差异性和联系性,将大量杂乱无章的信息通过分类或分区改造成易于理解和易于处理的状态,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将可能变得无从入手。
因此,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制度设计,必须建立在国土空间分类和分区的基础上。
所谓国土空间分类(Classification),就是根据国土空间本身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大量个体单元按照某种属性归入某个类别,通过揭示分类对象的属性特征,用类群取代个体单元,从而将国土空间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以此减少处理对象的数量,以便于识别和处理。
“分”即鉴定、描述和命名,“类”即归类,按一定秩序排列类群。
其分类单位是从区域国土空间个体单元所具有的相似属性中归纳出来的,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分类单位级别愈低,同一类型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则愈多,级别愈高则共同性减少。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必须要落到一个具体的对象上。
这个对象,就是所谓的区域。
国土空间分区(Regionalization),又称区域划分,就是划分这样的区域。
它是指按照一定的标准或依据,将某一国土空间的自然或人文要素进行划分和合并,将一个大区域分为若干个小区域的过程。
区域划分通过揭示国土空间内部的相似性和差异性来对国土空间特征进行科学认知,进而为国土空间可持续发展和国土空间用途管制提供决策支持。
2、国土空间分类与分区的辨识分类是对国土空间系统属性进行分析,关键在于提取系统的共同属性;分区是将国土空间系统或要素从空间上分开,主要是寻找最优分区界线。
它们都是对国土空间系统或要素进行剖分的过程,都存在层次清晰的等级系统,也就是都采用续分制。
在相应的层级上,分区和分类彼此联系。
例如,在国土空间用途管制分区中划定的一般农业区,耕地、园地、林地等土地利用类型通常是划定一般农业区的重要依据。
土地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编码名称编码名称编码名称1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1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111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112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113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12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13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131有林地指树木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132灌木林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133其他林地包括疏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14牧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141天然草地指以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142改良草地指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措施进行改良的草地。
143人工草地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地。
15其他农用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151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地152农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我国土地分类几类
我国土地分类几类?各类土地的含义是什么?土地分类是根据土地的性状、地域和用途等方面存在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归并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按照不同的目的和要求,有不同的分类。
我国的土地目前大致有三种分类:(1)按土地的自然属性分类,如按地貌、植被、土壤等进行分类;(2)按土地的经济属性分类,如按土地的生产水平、土地的所有权、使用权等进行分类;(3)按土地的自然和经济属性以及其他因素进行的综合分类,如土地利用现状分类。
从我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同时借鉴国外一些发达国家的经验,国家新颁布的《土地管理法》,科学地将我国土地分为三大类,即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
《土地管理法》定义:"农用地是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林地、草地、农田水利用地、养殖水面等;建设用地是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乡住宅和公共设施用地、工矿用地、交通水利设施用地、旅游用地、军事设施用地等;未利用地是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在上述三种分类的基础上,我国土地管理工作者又将土地作了更进一步的分类,其方法是按照《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使用的土地利用现状体系,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复盖特征等因素,将我国土地分为了8大类、46小类。
8大类土地是: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
(1)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包括南方宽小于1.0米,北方宽小于2.0米的沟、渠、路和田埂。
耕地中又分出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5个二级地类。
(2)园地是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复盖度大于50%,或每亩株数大于合理株树大于合理株树70%的土地,包括果实苗圃等用地。
(3)林地是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草林。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土地类别划分标准是指根据土地的利用功能和特性,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合理利用和管理土地资源。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制定对于保护土地资源、促进农业生产、推动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相关内容。
首先,土地类别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基本农田、建设用地、林地、草地等几大类别。
其中,基本农田是指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持续发展所必需的耕地,其划定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地力等级、水利条件、气候条件等因素。
建设用地是指用于城镇建设、交通建设、工矿企业建设等各类建设活动的土地,其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地理位置、土地利用现状、城镇规划等因素。
林地和草地则是指用于森林资源和草原资源保护与利用的土地,其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植被类型、土地的地貌地形等因素。
其次,土地类别划分标准还包括了农田水利用地、生态保护红线等一些特殊类别。
农田水利用地是指用于农田灌溉、排水、水源涵养等农田水利设施建设的土地,其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地下水资源、地表水资源、土地的坡度等因素。
生态保护红线是指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态系统完整性而划定的一条红线,超出该红线范围的土地严禁开发利用,其划分标准主要依据土地的生态环境敏感性、生态系统完整性等因素。
最后,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制定需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性和地区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划分土地类别,为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提供依据。
同时,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落实需要加强监管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总之,土地类别划分标准是土地资源管理的重要工作,对于促进农业生产、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各地区能够根据实际情况,科学制定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加强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可持续发展。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及其含义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及其含义土地用途规划是指对土地进行合理利用和合理布局的一项重要任务,它将土地按照不同的功能进行划分和规划,以实现土地资源的最优配置。
土地用途规划分类是根据土地的功能需求和综合条件,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用途类型,可以根据国家、地区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地调整。
下面将介绍常见的土地用途规划分类及其含义。
一、城镇建设用地城镇建设用地是指为城市、镇区以及与之相衔接的经济、文化、交通综合功能区划定的土地用途,包括住宅用地、商业用地、工业用地、公共设施用地等。
城镇建设用地的规划应根据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土地资源状况等因素,合理布局城镇各种功能区,以满足城镇发展的需求和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
二、农业用地农业用地是指为农业生产和农村居民生活提供的土地用途。
农业用地可以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等。
耕地主要用于种植农作物,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园地主要用于蔬菜、水果等的种植,林地主要用于林木的种植和经营,牧草地主要用于牲畜的饲养。
农业用地的规划应充分考虑农业的生产特点和需求,保障农民的生产权益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生态保护用地生态保护用地是为了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而划定的土地用途,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保护区、森林公园等。
生态保护用地的规划应根据区域的生态环境状况和生物资源分布等因素进行科学划定,并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保护珍稀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四、交通运输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是用于交通运输设施和相关用地的土地用途,包括公路、铁路、航空港、港口、机场等。
交通运输用地的规划应根据交通需求和地理条件,合理规划交通网络,提高交通运输效率,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五、资源开发用地资源开发用地是用于矿产资源、能源资源等开发和利用的土地用途。
资源开发用地的规划应根据资源分布和开采条件,合理规划资源开发区,对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促进经济发展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六、公共设施用地公共设施用地是用于公共服务设施和公共事业设施的土地用途,包括教育、医疗、文化、体育、公园、绿化、供水、供电、排水等。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地、荒草地、盐碱地、沙地、裸地、高原 荒漠、苔原等。
田坎
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 米、北方宽度≥2.0 米的地坎。
表 A.1(续 1)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建
设
用
城乡建设
地
用地
城市用地 建制镇用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 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 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河流水面 湖泊水面
滩涂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 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 水库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集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 的水面。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 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 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一下的滩地;水库、 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滩地; 生长芦苇的土地。 指水域以外,规划期内不利用、保留原有 性状的土地,包括冰川及永久积雪、沼泽
指城市居民点,以及与城市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 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 位用地。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农村 居民点用地
采矿用地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交通水利 用地
铁路用地
公路用地
民用机场用地
土
地
规
划
用
途
分
类
及
含
义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土地类别划分是指根据土地的性质、用途、特征等因素,将土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以便于统一管理、合理利用和保护。
土地类别划分标准是制定土地利用政策、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土地类别划分标准进行详细介绍。
首先,土地类别划分标准主要包括土地利用功能、土地质量等级和土地资源条件等因素。
土地利用功能是指土地所能发挥的经济、社会和生态功能,包括农田、林地、草地、水域、城镇建设用地等。
土地质量等级是根据土壤肥力、排水条件、地形地貌等因素对土地进行评价和划分。
土地资源条件是指土地所具有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条件,包括气候、水文、地质、生物等。
其次,土地类别划分标准还应考虑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农田保护和城乡建设等方面的要求。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对土地进行合理的划分,保障农田面积、生态环境和城乡建设用地需求。
同时,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局部的实际情况,科学确定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再次,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制定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和划分。
在制定土地类别划分标准时,应充分调查研究土地资源的分布、特点和利用现状,结合土地利用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需求,科学制定土地类别划分标准。
同时,要注重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及时修订和完善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确保其科学性和时效性。
最后,土地类别划分标准的实施需要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
要加强土地资源的动态监测和评价工作,及时掌握土地资源的变化情况,为土地类别划分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要建立健全土地利用规划、生态环境保护和农田保护等管理制度,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综上所述,土地类别划分标准是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重要依据,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在制定土地类别划分标准时,应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功能、土地质量等级、土地资源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多种因素,进行科学评价和划分,建立健全的监测评价体系和管理制度,确保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分类
国土空间规划的土地分类土地分类的含义和类型无论何种空间规划,最终都要落到土地上,国土空间规划也不例外。
合理的土地分类是国土空间规划制图的科学基础,是优化空间结构和布局的科学依据,也是制定土地用途管制的基础依据。
所谓土地分类,就是根据土地本身的差异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土地划分成若干个不同的类别。
“分”即鉴定、描述和命名;“类”即归类,按一定秩序排列类群。
其分类单位从区域土地个体单位所具有的相似属性中归纳出来,具有抽象性和概括性。
分类单位级别愈低,同一类型的共同性或相似性则愈多,级别愈高则共同性减少。
国内外有关学者,对于如何进行土地分类尚未形成共识,在方法论层面上还存在着一定的分歧。
在分类系统的建立上,由于应用目的不同,形成了不同的分类系统,主要有以下五大类型:1)土地自然分类。
主要根据土地自然属性的相似性和差异性,以气候、地貌、水文、土壤、植被为具体标志,揭示土地类型的分异和演替规律,遵循土地构成要素的自然规律,划分土地类型。
例如《中国1100万土地类型图制图规范》,首先按照水热条件的组合差异,将全国分为12个土地纲。
在其下共分两级,各省根据需要可以采用三级续分。
第一级称为土地类,是土地类型分类的高级单位,主要根据大(中)地貌类型的差异划分,山地以垂直自然带划分;第二级称为土地型,主要是依据植被亚型或群系组、土壤亚类划分。
全国共分出土地类115种,土地型872种。
2)土地利用分类。
从土地利用现状出发,根据土地利用的地域分异规律、土地用途、土地利用方式等,按照一定的层次等级体系划分为若干不同的土地利用类别。
土地利用类型是土地用途、利用方式、经营特点和土地覆盖特征相对一致的地域单元。
例如2017年《GB/T21010-2017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将全国土地利用分为12个一级类,73个二级类。
12个一级类分别是: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住宅用地、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用地、特殊用地、交通运输用地、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其他用地。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农用地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耕地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
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水田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水浇地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
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旱地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园地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林地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
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牧草地指生长草本植物为主,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其他农用地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设施农用地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禽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农村道路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坑塘水面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农田水利用地指农民、农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田坎主要指耕地中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地坎。
表A.1(续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一级类二级类三级类含义其他土地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水域河流水面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4 CK BD 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编号一级类名称二级类编号二级类名称三级类编号三级类名称1农用地11耕地111水田1农用地11耕地112水浇地1农用地11耕地113旱地1农用地12园地1农用地13林地131有林地1农用地13林地132灌木林1农用地13林地133其他林地1农用地14牧草地141天然草地1农用地14牧草地142改良草地1农用地14牧草地143人工草地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151设施农用地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152农村道路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153坑塘水面1农用地15其他农用地154农用水利用地2建设用地21城乡建设用地211城市2建设用地21城乡建设用地212建制镇2建设用地21城乡建设用地213农村居民点2建设用地21城乡建设用地214其他独立建设用地2建设用地21城乡建设用地215采矿用地2建设用地22交通水利用地221铁路2建设用地22交通水利用地222公路2建设用地22交通水利用地223机场用地2建设用地22交通水利用地224港口码头2建设用地22交通水利用地225管道运输用地2建设用地22交通水利用地226水库水面2建设用地22交通水利用地227水工建筑用地2建设用地23其他建设用地231风景名胜设施用地2建设用地23其他建设用地232特殊用地2建设用地23其他建设用地233盐地3未利用地31水域311河流水面3未利用地31水域312湖泊水面3未利用地31水域313冰川及永久积雪3未利用地32滩涂沼泽321滩涂3未利用地32滩涂沼泽322沼泽地3未利用地33自然保留地331荒草地3未利用地33自然保留地332盐碱地3未利用地33自然保留地333沙地3未利用地33自然保留地334裸地3未利用地33自然保留地335其他未利用土地。
土地利用规划分类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农
用
地
指直接用于农业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耕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方宽<1.0m,北方宽<2.0m的沟、渠、路和田埂。
公路用地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民用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港口码头用地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管道运输
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种的耕地。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园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表A.1(续1)土地规划用途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含义
建
设
用
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例
面积
比例
注:2005年基本农田现状面积应根据规划实施情况、基本农田大检查数据以及“四查清,四对照”成果予以确定。
附表3 基本农田调整质量等别变化情况
行政区域
调整前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或调入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或调出的基本农田平均质量等别
注:调整前后或调入调出基本农田的平均质量等别可参照当地农用地分等成果综合确定。
222
公路
指用于国道、省道、县道和乡道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汽车停靠站、林木及直接为其服务的附属用地。
223
机场用地
指用于民用机场的用地。
224
港口码头
指用于人工修建的客运、货运、捕捞及工作船舶停靠的场所及其附属建筑物的用地,不包括常水位以下部分。
225
管道运输用地
指用于运输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管道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的地上部分用地。
334
裸地
指表层为土质,基本无植被覆盖的土地;或表层为岩石、石砾、其覆盖面积≥70%的土地;不包括高寒荒漠。
3Hale Waihona Puke 5其他未利用土地指包括高寒荒漠、苔原等尚未利用的土地。
附表1土地利用分类体系
附表2 基本农田调整面积平衡表
单位:%
行政 区域
上轮规划保护指标
2005年基本农田面积
调入基本农田
调出基本农田
新一轮规划保护指标
153
坑塘水面
指人工开挖或天然形成的蓄水量﹤10万立方米的坑塘常水位岸线所围城的水面。
154
农用水利用地
指农民、农村集体或其他农业企业等自建或联建的农田排灌沟渠及其相应附属设施用地
附表1(续1)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名称
二级类 名称
三级类 名称
含义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称
2
建 设 用 地
226
水库水面
指人工拦截汇集而成的总库容≥10万立方米的水库正常蓄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227
水工建筑用地
指除农田水利用地以外的人工修建的沟渠(包括渠槽、渠堤、护堤林)、闸、坝堤路林、水电站、扬水站等常水位岸线以上的水工建筑用地。
23
其 他 建 设 用 地
是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设施用地、特殊用地、盐地。
22
交 通 水 利 用 地
指城乡居民点之外的交通运输用地和水利设施用地。其中,交通运输用地是指用于运输通行的地面线路、场站等用地,包括公路、铁路、民用机场、港口、码头 管道运输及其附属设施用地;水利设施用地是指用于水库、水工建筑的土地
221
铁路
指用于铁道线路、轻轨、场站的用地。包括设计内的路堤、路堑、道沟、桥梁、林木等用地。
111
水田
指用于种植水稻、莲藕等水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实行水生、旱生农作物轮作的土地。
112
水浇地
指有水源保证和灌溉设施,在一般年景能正常灌溉,种植旱生农作物的耕地。包括种植蔬菜等的非工厂化的大棚用地
113
旱地
指无灌溉设施,主要靠天然降水灌溉种植旱地农作物的耕地,包括没有灌溉设施仅靠引洪淤灌的耕地
12
312
湖泊水面
指天然形成的积水区常水位岸线所围成的水面。
313
冰川及 永 久积雪
指表层被冰雪常年覆盖的土地。
32
滩 涂 沼 泽
指苇地、滩涂、沼泽地等用地。不包括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321
滩涂
指沿海大潮高潮位与低潮位之间的潮浸地带,河流、湖泊常水位至洪水位间的滩地;时令湖、河洪水位以下的滩地;水库、坑塘的正常蓄水位与最大洪水位间的滩地;生长芦苇的土地。
132
灌木林
指灌木覆盖度≥40﹪的林地
133
其他林地
包括疏林地(林地郁闭度≧0.1,﹤0.2的林地)、未成林地、迹地、苗圃等林地
14
牧 草 地
指生长草本为住,用于畜牧业的土地。
141
天然草地
指天然草本植物为主,未经改良,用于放牧或割草的草地。包括以牧为主的疏林,灌木草地。
142
改良草地
指采用灌溉、排水、施肥、松耙、补植等方式进行改良的草地。
园 地
指种植以采集果、叶、根茎等为主的集约经营的多年的生木本和草本作物(含其苗圃),覆盖度大于50﹪或每亩有收益的株数达到合理株数70﹪的土地
13
林 地
指生长乔木、竹类、灌木、沿海红树林的土地。不包括居民点内绿化用地,以及铁路、公路、河流、沟渠的护路、护岸林
131
有林地
指林地郁闭度≧0.2的乔木林地,包括红树林地和竹林地。
143
人工草地
指人工种植牧草的草地,包括人工培植用于牧业的灌木地。
15
其 他 农 用 地
指上述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以外的农用地。
151
设施农用地
指直接用于经营性养殖的畜牧舍,工厂化作物栽培或水产养殖的生产设施用地及其相应附属用地,农村宅基地以外的晾晒场等农业设施用地。
152
农村道路
指公路用地以外的南方宽度≥1.0米、北方宽度≥2.0米的村间、田间道路(含机耕道)。
322
沼泽地
经常积水或渍水,一般生长湿生植物的土地。
33
自 然 保 留 地
指目前还未利用的土地,包括难利用的土地。
331
荒草地
指树木郁闭度<10%、表层为土质、生长杂草的土地,不包括盐碱地、沼泽地和裸地。
332
盐碱地
指表层盐碱聚集,生长开然耐盐植物的土地。
333
沙地
指表层为沙覆盖,基本无植物的土地,包括沙漠,不包括滩涂中的沙滩。
二级类 名称
三级类 名称
含 义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称
3
未利用地
指农用地和建设用地以外的土地。
31
水 域
指陆地河流、湖泊等水域用地。不包括滞洪区和已垦滩涂中的耕地、园地、林地、居民点、道路等用地。
311
河流水面
指天然形成或人工开挖河流常水位岸线之间的水面,不包括被堤坝拦截后形成的水库水面。
附表4 基本农田调整地类构成变化情况
行政 区域
调整前的基本农田地类构成
调整后的基本农田地类构成
耕地 所占比例
园地 所占比例
其他农用地 所占比例
耕地 所占比例
园地 所占比例
其他农用地 所占比例
单位:%
212
建制镇
指建制镇居民点,以及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学校等企事业单位用地。
213
农村居民点
指农村居民点,以及所属的商服、住宅、工矿、工业、仓储、学校等用地。
214
其他独立建设用地
指采矿地以外,对气候,环境,建设有特殊要求及其他不宜在居民点内配置的各类建筑用地。
215
采矿用地
指独立于居民点之外的采矿、采石、采砂(沙)场,砖瓦窑等地面生产用地及尾矿堆放地(不含盐田)。
指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居民点用地、独立工矿用地、特殊用地、风景旅游用地、交通用地、水利设施用地。
21
城 乡 建 设 用 地
指城镇、农村区域已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的土地。包括城市、建制镇、农村居民点、采矿用地等。
211
城市
指城镇居民点、以及与城镇连片的和区政府、县级市政府所在地镇级辖区内的商服、住宅、工业、仓储、机关、学校等单位用地。
附表1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名称
二级类名称
三级类名称
含义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
编 号
名 称
1
农 用 地
指直接用于农用生产的土地,包括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及其他农用地
11
耕 地
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熟地、新开发复垦整理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数目的土地;平均每年能保证收获一季的已垦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南北宽﹤1.0,北方宽﹤2.0的沟、渠、路和田埂。
231
风景名胜设施用地
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风景名胜(包括名胜古迹、旅游景点、革命遗址等)景点及管理机构的建筑用地。
232
特殊用地
指城乡建设用地范围之外的、用于军事设施、涉外、宗教、监教、殡葬等的土地。
233
盐地
指以经营盐田为目的,包括盐场及附属设施用地。
附表1(续2)土地规划分类及含义
一级类 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