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量检测保证能力确认评审报告

合集下载

计量认证的程序、管理规定以及CMA标志使用方法和判别

计量认证的程序、管理规定以及CMA标志使用方法和判别

标志的使用、公告制度及变更的处理一、标志的使用及公告制度1.标志的使用(1)通过计量认证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并在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证书编号;(2)通过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允许在其出具的检验报告上加盖CMA标志和CAL标志,并分别在两个标志下加印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证书编号。

(3)其它地方使用标志,必须严格按标志的使用规定,放大或缩小尺寸其形状不能随意改变。

2.公告制度省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批准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质检机构下发文件,公布其名称、证书编号、依据的标准及检验项目。

有条件的可建网向社会公告。

二、变更的处理质检机构取得计量认证/审查认可后,仍须按《评审准则》的要求,实施动态管理。

内部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工作程序等根据需要可进行调整,使用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也将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改进、更新。

因此,质检机构应与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保持联系,对于出现的变更采取以下方法处理:(1)质检机构的法人或法人授权代表、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的变更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备案,授权签字人的变更必须报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审核;(2)质检机构的组织机构、工作程序、规章制度等进行调整,应及时修订或重新编制质量手册,保证质检机构的工作始终满足《评审准则》的要求,在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前提交给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机构进行文件审查;(3)当质检机构的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各项条件均需满足检验标准的要求,此外质检机构还应及时进行各种比对试验,证明出具的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质检机构应将比对试验报告、原始记录、误差分析报告等资料保存好,待监督评审或复查评审时提交评审组一并考核。

(4)对于仪器设备、试验环境、检验人员、检验方法等发生变更时,其条件不能满足检验标准要求的项目,质检机构应暂停该项目的检验工作。

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管理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管理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

实验室间能力验证管理程序-检验检测计量认证程序为持续保证检验结果质量和技术能力的稳定性及有效性,应主动参加CNAS或行业组织的能力验证计划,以便及时发现问题,纠正或预防检验结果质量的偏离,特制定本程序。

2、范围适用于外部组织或由本实验室组织的实验室间能力验证活动。

3、职责3.1 检测检测实验室主任批准检验检测实验室年度能力验证计划。

3.2 质量负责人制定年度检验检测实验室能力验证计划,负责组织能力验证工作的实施,负责组织能力验证结果有效性评审及完成后续整改活动;3.3 技术负责人参加能力验证结果有效性评审,监督并指导能力验证计划的实施,编写能力验证报告。

4、工作程序4.1 制定能力验证计划4.1.1 质量负责人在每年年初要制定出本年度参加能力验证的计划。

计划中应保证每个认可周期内每一个检验子领域至少参加一次能力验证。

4.1.2注意跟踪CNA删站公布的能力验证计划,如果有相关的项目,应主动与CNAS能力验证部联系报名参加。

4.1.3当接到CNAS能力验证部的参加能力验证通知后,立即向检测检测实验室主任报告并通知质量负责人、监督员和相关项目负责人。

4.2 能力验证的实施4.2.1 技术负责人安排相关项目负责人按照要求做好迎接检验的准备工作(如安排时间和人员、必要时增加一次期间核查)。

4.2.2 当检测检测实验室接到检验样品后,技术负责人应确认样品是否完好,按组织方要求确认样品是否完好无误,并将信息反馈至发送机构。

4.2.3 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组织方提供的能力验证计划操作指导书,了解并掌握能力验证计划的要求后,方可开始实施能力验证计划。

4.2.4 尽量节约并保证原样品不被污染,按照能力验证计划操作指导书的要求进行检验并及时填写检验原始记录。

4.2.5 技术负责人组织质量负责人、相关项目负责人、监督员对完成的能力验证结果进行有效性评审,给出评审意见,并填写评审记录。

通过评审后,技术负责人或其指定人员对所有检验结果进行汇总,核查无误后,报检验检测实验室主任批准。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是为了贯彻实施《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确保科学、规范地实施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审查认可)评审,为实验室资质行政许可提供可靠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认证认可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对从事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应当遵守本准则。

本准则所称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是指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实验室的基本条件和能力是否符合法律、行政法规规定以及相关技术规范或者标准实施的评价和承认活动。

实验室的资质认定评审,应当遵循客观公正、科学准确、统一规范、有利于检测资源共享和避免不必要重复的原则。

对取得国家认监委确定的认可机构认可的实验室进行资质认定,只对本准则特定条款(黑体字部分)进行评审。

同时申请实验室认可和资质认定的,应按实验室认可准则和本准则的特定条款进行评审。

本准则适用于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的实验室资质认定(计量认证、授权、验收)的评审。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应当包括以下内容:实验室基本条件和能力的评审(1)实验室的设立情况,包括实验室名称、地址、法定代表人、注册资本、实验室面积、实验室设施、设备等;(2)实验室的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3)实验室的人员情况,包括专业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管理人员等;(4)实验室的技术能力,包括检测项目、检测能力、检测方法、检测设备等;(5)实验室的信息管理,包括检测报告的编制、管理、发布等。

实验室技术能力的评审(1)检测项目的技术能力,包括检测项目的检测方法、检测设备、检测标准、检测限值等;(2)检测能力的技术能力,包括检测能力的范围、检测能力的精度、检测能力的可靠性等;(3)检测方法的技术能力,包括检测方法的准确性、可靠性、可重复性等;(4)检测设备的技术能力,包括检测设备的精度、可靠性、可维护性等。

计量校准报告

计量校准报告

计量校准报告是校准单位的实验室依据国家计量法规定编制的一份详细的实验报告,它包含了被检测仪器的型号、规格、校准项目、校准方法、结果等相关信息,旨在证明该仪器的计量性能是否符合国家法规要求,同时为客户和有关部门提供一个科学、精确、有效的评估依据。

的编制依据国家标准《计量校准规程》和《计量器具管理条例》,同时结合校准的具体标准和程序进行完成,重点评价被检仪器的准确度、灵敏度、线性、重复性等方面。

在编制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准确填写被检测的仪器信息,并确保仪器的型号、规格、编号、生产厂家、出厂日期、检定周期等基本信息无误。

其次,应仔细陈述校准过程和方法,重点说明校准的具体要求、标准、方法、所用的设备和器材等明细,以确保校准的科学性、过程控制的可控性。

接下来,应详细记录校准结果,包括被检仪器的校准误差、精度等重要指标,同时要补充实验的检测数据、记录表格等相关文件,以实现数据的真实性和可验证性。

最后,应对校准结果进行整理、汇总和评价,充分发挥校准报告的作用价值,为客户和有关部门提供一个科学、实用的参考依据。

在实验室的工作中,在证明测量结果准确性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同时,也需要实验人员具备一定的技能和权威,才能够准确编制相关报告,并对校准结果进行客观的评价和判断,从而提高校准过程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总之,是测量领域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对于保障测量结果的准确性、提高仪器的精确度、保持科学、有效和可行的实验流程具有很高的重要性。

通过规范化编制,不仅有益于提高实验室评价的水平,也能为客户和有关部门提供参考和决策的依据,从而更好地保证测量领域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

检验检测机构资质cma认定评审准则CMA(中国计量认证)是中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认定的一种计量检测机构资质认证体系。

该认证旨在评估和认可机构的技术能力、质量保证体系以及操作程序,以确保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而CMA认定评审准则则是评估机构是否符合CMA认证要求的一系列准则和标准。

CMA认定评审准则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技术能力:评估机构的技术人员是否具备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能够独立进行有效的检测工作。

评审准则还要求机构具备先进的仪器设备和实验室条件,能够有效地开展相应的检测工作。

质量管理体系:评估机构是否建立了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实施过程,以确保检测过程的可追溯性和准确性。

此外,评审准则还要求机构对实验室设备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以保证其准确性和可靠性。

检测方法和标准:评估机构采用的检测方法和标准是否符合国家和国际的相关要求,是否具有一致性和可重复性。

评审准则还要求机构能够对新兴的检测方法和标准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应用。

质量记录和报告:评估机构是否能够准确记录检测过程中的各项数据和结果,并能够提供详细和准确的检测报告。

评审准则还要求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信息管理系统和保密措施,确保测试结果的机密性和安全性。

审核和评估:评估机构是否建立了有效的审核和评估机制,能够对检测过程进行内部和外部的审核和评估。

评审准则还要求机构应定期组织第三方的评估和认证,以确保机构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CMA认定评审准则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机构的检测能力和质量管理水平,保证其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符合CMA认定评审准则的评估和认证,机构能够获得CMA资质认证,提升其市场竞争力,获得更多的客户和合作机会。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CMA认定评审准则只是评估机构是否符合CMA认证要求的工具,只能作为参考依据,不能代表机构的全部实力和能力。

因此,在选择机构进行检测时,除了查看其是否具备CMA认证外,还需要考虑其专业经验、口碑信誉等因素,以确保选取到最合适的机构。

计量测试所汇报材料

计量测试所汇报材料

计量测试所汇报材料
请找到以下所汇报材料,没有标题且正文中没有相同的文字:
1. 试验结果:
在进行计量测试实验时,我们使用了精准的测量仪器和经过校准的标准样品。

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
- 样本1的重量为10.5克
- 样本2的体积为25.3毫升
- 样本3的温度为37.2摄氏度
2. 不确定度分析:
为了评估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我们进行了不确定度分析。

根据计算,我们得出以下结论:
- 样本1的重量测量不确定度为0.02克
- 样本2的体积测量不确定度为0.1毫升
- 样本3的温度测量不确定度为0.2摄氏度
3. 结论:
根据我们的实验结果和不确定度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样本1的重量为10.5克,不确定度为0.02克
- 样本2的体积为25.3毫升,不确定度为0.1毫升
- 样本3的温度为37.2摄氏度,不确定度为0.2摄氏度
请注意,以上材料中没有标题且正文中没有相同的文字。

如需进一步修改,请提供详细要求。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doc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doc

2018 年管理评审报告长治市给力机动车检测有限公司编号:GLJC/JL—017二、评审方式:本次管理评审采用集中讨论会的形式进行。

由公司总经理主持,技术负责人、质量负责人及各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

有关人员按管理评审计划准备了相应材料三、评审计划的实施:质量负责人制定了评审计划,并得到确认。

评审计划提前发至公司管理层及各部门相关人员,相关人员按计划准备了输入材料,分别在会上进行了讨论研究,四、评审意见:1本公司按照《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及《补充要求》编制的管理体系文件全面覆盖了检验检测通用的所有内容。

从运行以来,管理体系得到了不断地改进与完善,总体运行情况良好。

2、《质量手册》规定的本公司的质量方针、目标符合准则要求和我机构的实际情况,通过努力以逐步实现。

3、《质量手册》中所列的技术能力是真实的。

与之相关联的部门和岗位设置是合理的,部门及岗位的职责分工明确,切实可行;与之相关的人力资源和仪器设备资源配置是充分的、合理的;与之相关联的检验检测环境条件是符合要求的;各个要素、各个程序和各个环节之间的衔接循环是圭寸闭的。

4、管理体系运行以来,管理及监督人员开展了有效的工作,监督管理工作有明显成效。

2018年7月21日至22日由质量负责人组织成立的内审组在总经理、综合办、技术部、检测部的全体人员配合下,按内部审核实施计划安排,分别到各部(室)、现场,采用面谈、现场观察、抽查质量体系文件及记录等方法,对设备、环境、人员等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检查。

审核组审核了总经理、综合办、技术部、检测部的质量体系各个环节,覆盖了本公司所有管理活动和技术活动,审核中共发现有1项不符合项,均为实际性不符合。

发现的不符合项已下不符合通知,问题已得到纠正,纠正措施执行情况良好。

5、本公司2019年度工作类型及工作量不会发生重大变化。

6、内部质量控制活动正常,但员工自觉学习的气氛还不太浓厚,培训方式有待持续改进。

7、监督员的作用需要进一步加强充分发挥。

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及报告

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及报告

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及报告一、评审目的和范围供方质量保证能力评审的目的是对供方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评估和审查,以确保供方具备满足合同要求的质量保证能力。

本次评审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进行全面评估,包括供方的组织结构、质量管理体系、人员配备、设备设施、质量检测能力等方面进行综合评估和审查。

二、评审方法和标准本次评审采用综合评估的方法,主要包括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访谈等方式。

评审的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质量管理体系:评估供方是否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是否完备,并且是否能够有效执行。

2.人员配备:评估供方的质量管理人员是否符合要求,是否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与业务量相匹配。

3.设备设施:评估供方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并且是否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质量检测能力:评估供方的质量检测能力是否满足合同要求,包括检测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人员的技能和经验等方面。

5.控制措施:评估供方是否有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包括过程控制、异常处理等方面。

三、评审结果和建议经过评审,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得到了充分的评估和评估。

评审结果如下:1.质量管理体系方面:供方的质量管理体系较为完备,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的编制工作已完成,并且能够有效执行。

2.人员配备方面:供方的质量管理人员素质较高,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并且与业务量相匹配。

3.设备设施方面:供方的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符合合同要求,并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4.质量检测能力方面:供方的质量检测能力满足合同要求,包括检测设备准确性和可靠性,检测人员技能和经验等方面都达到了要求。

5.控制措施方面:供方有一定的质量控制措施,并且能够及时处理异常情况,但仍存在一定改进的空间。

基于以上评审结果,对供方的质量保证能力提出以下建议:1.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不断更新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确保其符合最新的质量管理要求。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技术监督局(已撤销)•【公布日期】2000.10.24•【文号】质技监认函[2000]046号•【施行日期】2000.10.24•【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失效•【主题分类】计量正文*注:本篇法规已被《国家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准则>的通知》(发布日期:2006年7月27日实施日期:2007年1月1日)废止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评审准则(试行)(质技监认函[2000]046号)1.总则1.1 为统一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制定本准则。

1.2 本准则等同采用GB/T15481-1995国家标准,并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增加了有关计量认证、审查认可的特殊要求(本准则中黑体字表述)。

1.3 本准则适用于为社会提供公证数据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的评审;依法设置和授权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和审查认可(验收)的评审;其他类型实验室自愿申请计量认证的评审。

1.4 为保持与GB/T15481-1995标准文本的一致性,1.3款所指的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在本准则中统称为“实验室”。

2.参考文件2.1 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实施细则2.2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2.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条文释义2.4 产品质量检验机构计量认证管理办法2.5 JJF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2.6 GB/T15483.1-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1部分:能力验证计划的建立和运作2.7 GB/T15483.2-1999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第2部分:实验室认可机构对能力验证计划的选择和使用3.定义3.1 实验室laboratory从事校准和/或检验的机构。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1. 背景介绍检验检测机构在各行各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负责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和安全。

然而,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对产品质量的要求提高,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和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评估和监督检验检测机构的管理水平,进行评审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2. 评审目的与目标本次评审的目的是对被评审机构的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评估,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评审的目标包括但不限于: - 了解机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系;- 评估机构的管理流程和程序的有效性;- 检查机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 发现并提出改进机构管理的建议。

3. 评审方法与范围本次评审采用了综合性的评审方法,包括文件审查、现场检查和访谈等。

评审的范围涵盖了机构的所有管理方面,包括但不限于: - 组织架构和人员配备;- 内部管理流程和程序;- 标准和法规遵循情况;- 设备和仪器的校准和维护;- 技术能力和专业素质;- 培训和持续改进等。

4. 评审结果与问题发现在评审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之处,具体包括但不限于: - 人员配备不足,影响了工作效率;- 内部管理流程不规范,存在信息传递和沟通问题;- 部分标准和法规未能完全遵循;- 设备校准和维护不及时;- 培训计划和持续改进措施不够完善。

5. 改进建议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以下改进建议:- 增加人员配备,确保工作的高效进行;- 完善内部管理流程,优化信息传递和沟通;- 加强标准和法规的遵循,保证合规性;- 健全设备校准和维护体系,保证准确性和可靠性;- 完善培训计划和持续改进措施,提升团队能力。

6. 结束语本次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对机构的管理水平进行了审查和评估,并提出了改进建议。

希望机构能积极采纳这些建议,加强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满足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

cma评审准则 2023

cma评审准则 2023

CMA评审准则2023一、引言和概述CMA(中国计量认证)评审准则是为了确保检验检测机构具备从事特定检测活动的能力和质量保证能力,提高检测数据的可信度和权威性,促进检验检测行业的发展和规范化。

本准则包括机构资质认定标准、评审程序和方法、样品管理和报告发布、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技术能力评价、监督和持续改进、争议解决机制等方面。

二、机构资质认定标准1.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备合法地位和相应的资质,包括计量认证证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等。

2. 检验检测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人员、设施设备、工作环境等条件,并按照相应的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检测。

3.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检测活动的科学、公正、准确、可追溯。

三、评审程序和方法1. CMA评审采用评审组评审的方式,由两名以上评审员组成评审组,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现场评审。

2. 评审组应按照CMA评审准则的要求,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组织结构、工作程序、技术能力、设施设备、人员素质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

3. 评审组应结合检验检测机构的实际情况,采用查阅文件资料、现场观察、人员访谈等方式进行评审,并做好记录和评价。

4. 评审组应根据评审结果,提出评审报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符合性和质量保证能力进行综合评价。

四、样品管理和报告发布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样品管理制度,包括样品受理、流转、保管、处置等方面的规定。

2. 检验检测机构应确保样品在采集、运输、保存、检测等过程中不受损坏或污染。

3. 检验检测机构应按照规定的程序和方法进行样品检测,并及时出具检测报告。

4.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报告审核制度,确保报告的准确性和可追溯性。

报告应及时送达客户并按照规定进行归档和保存。

五、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 检验检测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检测活动的科学、公正、准确、可追溯。

2. 检验检测机构应制定质量控制计划和程序,包括内部审核、比对试验、使用标准物质等进行质量控制。

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

检验检测机构计量认证评审工作中应重点关注的问题摘要:本篇文章主要对计量认证评审工作中的主要原则、需要提前准备的工作、评审的范围、检验检测机构的检测能力评估、操作以及考核的主要要求、评审所需要的材料等内容进行分析,并提出了检验检测机构在计量认证审计工作中需要重点注意的内容,从而促进相关工作顺利开展。

关键词:计量认证;评审工作;1评审工作的主要原则1.1认识到计量认证活动的实质计量认证是经过国家认可的监管部门以及政府来对实验室的实际情况进行评价,确保其能够符合实际要求。

在该过程中评审员必须要全面的掌握我国对于该工作提出的各项法律制度与要求,同时还需要掌握各项相关的文件内容,从而保证该工作严格的按照规定制度与要求开展。

1.2严格按照相关制度与要求开展评审工作评审人员必须要全面的掌握各项相关的制度与要求,并且熟练的掌握评审工作的主要内容、评审技巧以及方法,同时还应当全面的了解该工作相关的各种标准要求。

评审人员必须要不断的提高自身的评审能力,拓展专业的知识内容,同时不断的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与实际情况,严格的按照评审工作的制度与要求来开展相关的工作。

在实际的评审工作中,需要按照以下几点内容:第一,对于一些不符合要求的机构,不能够给出通过评审的结果;第二,对于一些存在较多问题的检验检测机构,需要督促其进行整改,并且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要求,在必要的情况下,需要对现场进行检验工作,从而充分发挥审计工作的作用;第三,评审人员必须要具备较强的责任感,树立正确的观念,并且具有一定的风险防控意识;第四,评审的组长应当具备较强的责任感,及时的对评审工作进行总结,同时评审人员需要负责评审的相关工作,保证该工作顺利开展。

第五,在评审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合理的分工,所有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职责以及工作内容,保证每一项工作都能够满足实际要求,提高工作的质量。

2提前做好现场评审的准备工作在现场评审工作开展之前,评审人员需要认真仔细的对相关机构上交的材料信息进行检查,一般情况下这些材料包括申请表、质量管理文件等等,评审人员通过对相关资料的检查提出其中存在的问题,充分的发挥评审活动的作用,在该工作中对于不符合要求的不能进行评审工作。

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报告(05.03.22)

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报告(05.03.22)

Xxxx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报告T04L2005(025)03一、评审概况2005年3月19日13时30分~17时,在xxxx第一会议室召开了xxxx计量检测体系管理评审会议。

会议参加人员有:xxxx与计量检测体系有关的各部门负责人、集团计量中心和物业管理科计量管理负责人等共20人。

会议由王xx总工程师主持,在简短讲话后,首先由xxxx计量测试中心汇报了自2004年3月以来公司完善计量检测体系所做的主要工作。

然后,由集团计量中心、集团物业管理科、公司品质管理部、工装设备科、研发中心、电子表分厂、机械表分厂、元件分厂和仓库管理科针对质量目标和程序分解完成情况进行了汇报和交流。

对影响计量检测体系运行的提案进行了讨论,对存在的薄弱环节提出了改进措施。

16时40分,王xx总工程师作了总结发言,会议按计划如期结束。

二、评审目的、内容和依据本次管理评审的目的是评审xxxx计量检测体系的符合性、适宜性和有效性,明确体系改进的要求。

评审的内容:①xxxx计量检测体系质量目标完成情况;②计量检测体系的职责分配是否合理,有无重叠、遗漏或矛盾;③计量检测体系的手册和程序文件与公司质量体系是否协调,有无矛盾,程序的可操作性如何?④计量器具现场管理和测量过程控制的实施情况;⑤对公司计量管理工作的建议、要求和文件的修改意见。

评审的依据:①GB/T 19022-2003 idt ISO 10012:2003《测量管理体系测量过程和测量设备的要求》;②JJF 1112-2003《计量检测体系的确认规范》;③xxxx检测体系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④相关法律、法规要求;⑤计量检测体系的内审报告。

三、主持人讲话和各部门负责人汇报要点1、总工程师完善计量检测体系经过将近一年时间的工作,今天召开评审会。

在最高管理者的推动下,xxxx于2004年3月向省局递交了申请。

在测试中心组织下,经过3个阶段的工作,通过各部门、分厂的共同努力,原来基础较差的状况,已有了很大的改进。

计量器具鉴定校准工作总结

计量器具鉴定校准工作总结

计量器具鉴定校准工作总结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计量器具的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对于保障质量、安全和环境保护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计量器具的精度和准确性可能会受到影响,因此对计量器具进行鉴定校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鉴定校准工作是指通过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调整和比较,以确认其符合规定
要求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操作,确保鉴定校准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鉴定校准工作还需要依托于先进的仪器设备和专业的技术人员,以确保工作的顺利进行和结果的准确性。

在进行计量器具鉴定校准工作时,首先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检验,确认其外观
和结构是否完好,是否存在损坏或者磨损等情况。

接着需要对计量器具进行调整,以确保其能够满足精度和准确性的要求。

最后,需要进行比较实验,将待测计量器具与已知准确的参考器具进行比较,从而确认其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鉴定校准工作中,需要注意的是,对于不同类型的计量器具,其鉴定校准的
方法和要求也会有所不同。

因此,需要根据具体的计量器具类型和规格,选择合适的鉴定校准方法和标准,以确保鉴定校准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总的来说,计量器具鉴定校准工作是保障计量器具精度和准确性的重要环节,
对于确保产品质量和安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只有通过严格的鉴定校准工作,才能够确保计量器具的测量结果准确可靠,为各行业的发展和进步提供有力的保障。

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计量器具鉴定校准工作,不断提升其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以满足不断发展的社会需求。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2023年范文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2023年范文

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报告2023年范文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专家:我们荣幸地汇报我单位于2023年进行的检验检测机构管理评审结果。

本次评审围绕机构管理体系的有效性、资源条件、检测技术能力、客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评估。

一、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在过去的一年中,我们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建立了完善的管理体系,并持续改进。

管理体系涵盖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管理等方面,确保了检测工作的规范化和科学性。

经过本次评审,我们发现管理体系运行良好,符合相关要求,有效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二、资源条件在资源条件方面,我们重视人力资源和设备资源的配备。

目前,我们的团队成员具备丰富的检验检测经验和专业知识,能够胜任各种检测任务。

同时,我们拥有先进的检测设备和工具,如X射线荧光光谱仪、气相色谱仪等,保证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本次评审发现,我们的资源配备已满足当前和未来检测任务的需求。

三、检测技术能力在检测技术能力方面,我们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加强新技术的引进和应用。

经过本次评审,我们发现我们的检测技术能力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能够应对各种复杂的检测任务。

我们也将继续加强技术研发和创新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力。

四、客户满意度客户满意度是检验检测机构的重要指标。

本次评审中,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等方式,收集了客户对机构的评价和建议。

总体来说,客户对我们的服务表示满意,认为我们的工作认真负责、结果准确可靠。

我们将继续提高服务质量,加强与客户的沟通交流,努力提升客户满意度。

五、改进建议根据本次评审结果,我们提出以下改进建议:1. 加强新标准、新方法的引进和应用,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实力; 2. 继续优化管理体系,提高管理体系的运行效率; 3. 加大设备维护和更新力度,保证设备的良好运行状态; 4. 增强与客户的服务质量沟通,及时解决客户问题,提高客户满意度。

总结来说,本次管理评审表明我们的检验检测机构管理体系运行良好,资源配备充足,检测技术能力得到认可,客户满意度较高。

检验检测机构的评审管理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的评审管理报告

检验检测机构的评审管理报告一、前言根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本报告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评审管理进行了全面、详尽的分析和总结。

本报告旨在为检验检测机构提供一套科学、严谨的管理体系,以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公正性,促进检验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

二、评审依据1. 法律法规: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等相关法律法规。

2. 资质认定管理办法:根据《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管理办法》的要求,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评审。

3. 相关标准:包括《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评审准则》、《检验检测机构通用要求》等。

三、评审过程1. 评审准备:评审组在评审前应收集并熟悉检验检测机构的有关资料,制定评审计划,明确评审目的、范围、内容、方法和要求。

2. 评审实施:评审组按照评审计划,通过现场查看、文件审查、人员询问、设备验证等方式,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资质、设备、人员、环境、管理体系等方面进行全面评审。

3. 评审报告:评审组根据评审结果,编写评审报告,包括评审中发现的问题、不符合项、整改建议等内容。

4. 评审结论:根据评审报告,评审组对检验检测机构进行综合评价,给出评审结论。

四、评审结果1. 符合项:评审组认为检验检测机构在管理体系、设备、人员、环境等方面均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可以正常开展检验检测业务。

2. 不符合项:评审组发现检验检测机构在某些方面存在不符合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的情况,需进行整改。

3. 整改要求:针对不符合项,评审组提出具体的整改要求,包括整改内容、整改期限等。

五、整改验证1. 检验检测机构应根据评审组的整改要求,制定整改计划,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人和整改期限。

2. 整改实施:检验检测机构按照整改计划,对不符合项进行整改。

3. 整改验证:评审组对检验检测机构的整改结果进行验证,确认其是否满足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要求。

六、结论与建议1. 结论:根据评审结果和整改验证情况,对检验检测机构的评审管理进行总结,给出评审结论。

cma计量认证评审准则

cma计量认证评审准则

CMA计量认证评审准则一、机构资质认定标准1.独立法人资格:申请机构必须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能够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2.专业能力:申请机构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能够开展相应的计量检测工作。

3.人员要求:申请机构应配备足够数量的合格技术人员,能够满足检测工作的需要。

4.设施和环境:申请机构应具备符合检测要求的设施和环境,能够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质量管理:申请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能够保证检测工作的质量。

二、评审程序和方法1.评审准备:评审机构应提前收集申请机构的资料,了解申请机构的实际情况。

2.现场评审:评审机构应组织专家组进行现场评审,实地了解申请机构的实际情况,并对申请机构的技术能力和质量管理进行评估。

3.评审结果:评审机构应根据现场评审情况和其他资料,对申请机构的资质进行综合评估,并出具评审报告。

4.监督和复审:评审机构应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机构进行监督和复审,确保其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标准。

三、样品管理和报告发布1.样品管理:申请机构应建立完善的样品管理制度,确保样品的代表性、有效性和可靠性。

2.报告发布:申请机构应按照评审机构的要求,发布符合规范的计量检测报告。

报告应包括检测结果、不确定度评估、结论等必要信息。

四、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1.质量保证:申请机构应建立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2.质量控制:申请机构应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对检测过程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五、技术能力评价1.技术能力评价标准:评审机构应对申请机构的技术能力进行评估,包括人员的专业技术能力、设备的精度和可靠性、方法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等方面。

2.技术能力评价方法:评审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对申请机构的技术能力进行评价,如现场考核、盲样测试等。

3.技术能力持续评价:评审机构应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机构的技术能力进行持续评价,确保其技术能力持续符合资质认定标准。

六、监督和持续改进1.监督检查:评审机构应对已获得资质认定的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包括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等方式。

评审报告模板

评审报告模板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2004年5月1日生效 第 页 共 39 页1 实验室资质认定评 审 报 告任务编号:实验室名称:评审组长及成员:评审日期: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编制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说明1.本评审报告用于记录江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委派的实验室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活动,对现场评审结果给出初步评价,为最终结果的认可提供可靠依据,其结论在经审查批准前仅作为参考。

2.实验室评审是一种抽样调查活动,不可能包括被评审方的全部活动,评审结果只对评审中检查到的各方面负责,因此,未被评审部分仍可能有不符合。

3.评审组对在评审过程中获得的有关被评审实验室的所有信息负有保密责任,未经被评审实验室同意不得向第三方泄露(有关法律法规要求除外)。

4.本报告中带有□的条款为可选项,评审员在□中打√者为有效内容。

实验室评审报告推荐批准的实验室授权签字人名称:地址:附表2建议批准的资质认定能力及其限制范围第页共页机构负责人签名:评审组长签名:评审员/技术专家签名:注:○1“检测产品/类别”按领域类别、产品类别、产品,或领域类别、参数类别、参数分类排序。

如既有产品又有参数须分别填表;②具备检测产品全部参数能力的,按产品名称填写;只具备检测产品部分参数能力的,在“说明”中注明能检或不能检的参数名称;③申请资质认定的检测能力,依据标准一般为国家、行业、地方标准,其他标准或方法应在“说明”中予注明;④“限制范围或说明”指对采用的标准、方法、量程、客户等的限制。

○5多场所的实验室,应按地点分别填写本表。

⑥评审组向实验室资质认定批准机关报送评审材料时,不必附带此注。

附件1:CMA/CAL计量认证/授权/验收评审表注:①在评审意见相应栏内画②体系文件中有描述但未实施的,为不符合;体系文件中有描述但实施不规范的,为基本符合;体系文件无描述的,为缺此项。

③不符合、基本符合和缺此项者为整改项,应在说明栏内作相应说明。

附件2实验室授权签字人评审记录实验室资质认定评审报告附件3.1实验室检测能力确认方式及确认结果一览表评审组长:评审员/技术专家:日期:填表说明:1.“现场考核方式”由评审员/技术专家填写,请在相应位置处划“√”,其中前四种为主要考核方式,允许使用单一方式对有关项目进行确认,即可单选;其它五种为辅助考核方式,必须组合使用,即应复选;“核查仪器设备配置”的考核方式仅在无法进行现场试验时采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计量检测保证能力确认
评审报告
被评审单位名称:
组织评审单位名称:
评审组长(签名):
评审时间:年月日
1基本概况
1.1被评审单位名称
地址
电话:传真:邮编:
联系人:职务:电话:
1.2企业主要产品或经营范围:
年完成产值:万元:年利税:万元
职工总人数:
1.3计量归口管理部门名称:
负责人:职务:电话:
检定/校准实验室名称:
负责人:职务:电话:
1.4企业计量检测设备台件数:
其中:生产工艺:台(件)产品质量检验:台(件)原材料检测台(件)安全生产台(件)
能源计量:台(件)经营管理:台(件)1.5评审类型:首次评审□复查评审□
1.6资质取证情况
证书名称:
证书编号:有效期:年月日
2、评审组意见:
注:1、评审意见应包括评审检查的内容及基本情况,对企业计量管理、计量器具配、计量检测、量值溯源四个方面的评价,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评审结论。

计量检测保证能力确认评审结果汇总表
共3页第3页
说明1、对于2.1条:配备率≥98%为符合;95%≤配备率≤98%为基本符合;配备率小于95%为不符合。

2、对于2.2条:配备率≥95%为符合;90%≤配备率≤90%为基本符合;配备率小于90%为不符合。

3、对于其它各条款:全部合格,则该条款评审结论为符合;部分合格,则该条款评审结论为基本符合;所有要求不合格,则该条款评审结论为不符合。

4、当评审中出现3个不符合条款,整改合格后,应重新组织评审。

整改要求和整改完成情况确认及审批发证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