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知识点精华及汇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课文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887c1966529647d272852ad.png)
五年级语文下册课本知识复习班级:姓名:一、资料袋(一)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丝绸之路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贸易之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友好往来和沟通中西文化的友谊之路。
历史上与这条路有关的著名人物有:出使西域的张骞、投笔从戎的班超、西天取金的玄奘。
(二)《冬阳.童年.骆驼队》选自台湾作家林海音的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
(三)《将相和》选自司马迁的《史记》。
这部书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书中描写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
(四)《草船借箭》选自元末明初罗贯中写的我国著名长篇历史小说《三国演义》。
这部小说写的是三国时期魏、蜀、吴德故事。
书中人物有:诸葛亮、曹操、刘备、张飞、关羽等。
书中的故事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计》等。
(五)《景阳冈》节选自我国著名的古代长篇小说《水浒传》,作者是元末明初施耐庵,写的是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人在水泊梁山起义的故事。
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勇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二、阅读链接(一)13页《帐篷》的作者是著名诗人艾青,诗中“我们”指的是:地质队员,他们具有服从需要、建设祖国的奉献精神。
(二)115页《威尼斯之夜》的作者是法国作家乔治.桑,写的是威尼斯这座水上名城的独特风光。
威尼斯的三绝:碧水、蓝天、大理石。
三、单元导语第一组:走进西部(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是祖国版图上神圣的土地,世界历史上沟通东西方文明的桥梁。
第二组:永远的童年(童年时纯真难忘的岁月,包含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
)第三组:语言的艺术我们每天都要用语言进行交流。
精炼得当的语言,能使我们有效地和别人沟通;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可能出现的尴尬局面;幽默风趣的语言,能愉悦我们的身心,活跃我们的生活。
第四组:他们让我感动第五组:中国古典名著之旅第六组:走进信息世界(留心信息—搜集信息—运用信息)获取信息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等第七组:作家笔下的人顾全大局的蔺相如;足智多谋的诸葛亮;在咆哮洪水中舍小家顾大家的党支部书记;在长征路上为照顾小战士饥渴而死的老班长……第八组:异域风情在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让我们引以为荣祖国的锦绣河山、优秀的中华文化,也有外国风光、异域文化。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81c68c6d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04.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
1. 词语辨析:学会正确地使用同音异义词、近义词、反义词等词语,避免语言表达上的偏差。
2. 词汇记忆:不断积累语言素材,扩充词汇量,掌握基本的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
3. 句型结构:学会简单句、复合句、疑问句、否定句、祈使句、陈述句等句型结构的运用,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度和流畅度。
4. 写作技巧:掌握写作技巧,如排版、符号使用、段落划分、思路组织、修辞手法等,提高写作的质量和效果。
5. 阅读理解: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加深对作品的认识和领悟。
6. 文化常识: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历史、地理、生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增强语文素养和文化底蕴。
7. 口头表达:加强口头表达能力,对话时注意表情、语音、语气、说话方式等细节,从而使自己的表达更加清晰、准确、自然。
8. 写作技能:通过练习提高记叙、描写、议论、说明等写作技能,做到表述清楚、观点明确、逻辑严密。
9. 语法运用:掌握基本的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语气、主
谓一致等,运用灵活,使自己的语言更加精准和生动。
10. 阅读习惯: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善于批注、标记、摘抄,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感悟和欣赏力。
全册语文知识点集结——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全册语文知识点集结——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5ab38c7e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6a.png)
全册语文知识点集结——人教部编版五年
级下册
知识点1:诗歌鉴赏
- 学习鉴赏不同类型的诗歌,了解其特点和表达方式。
- 学习欣赏古代和现代的优秀诗歌作品,培养对诗歌的审美能力。
知识点2:古代文学
-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如《木兰诗》、《白蛇传》等,了解中国古代文学的魅力。
- 学习古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情节等,培养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知识点3:现代文学
- 学习现代文学作品,如《小兵张嘎》、《草房子》等,了解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特点。
- 学习现代文学作品中的社会问题、人物形象等,培养对当代文学的思考和欣赏能力。
知识点4:修辞手法
- 学习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了解其在文学作品
中的运用。
- 学习修辞手法的表达方式和效果,培养对文学语言的敏感性
和理解能力。
知识点5:阅读理解
- 学习阅读理解的技巧和方法,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 学习提取文章中的关键信息,培养对文本的批判性思维和判
断能力。
知识点6:写作技巧
- 学习写作技巧,如写景、描写人物等,提高表达能力和文学
创作能力。
- 学习写作的结构和组织方式,培养写作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教材的主要知识点概述。
通
过学习这些知识点,学生可以提高对语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培养
对文学作品的欣赏和鉴赏能力,同时也能够提升写作和阅读理解的
技巧。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676638b9d5d8d15abe23482fb4daa58da0111ccf.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一览表:1.第一课《草原》第1、2自然段这次我去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新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达我满心的愉快。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___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留,轻轻流入云际。
这种境界,即使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旧立四望,又想坐下一首奇丽的小诗。
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候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我们访问的是___虎旗。
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
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
再走一百五十里,还是草原。
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
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儿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一些忽飞忽落的小鸟。
走了许久,远远望见了一条迂回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___,隐隐有鞭子的轻响。
快了,快到了。
忽然,像被一整风吹来似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的左右与前面引路。
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
车跟着___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
2.第三课《白杨》第12自然段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
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
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
3.第五课《古诗三首》《牧童》(唐)___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第九课《儿童诗两首》5.第十课《杨氏之子》6.第十四课《再见了,亲人》部分段落7.第二十一课《猴王出世》节选8.第二十五课《自己的花是让别人看的》第然段9.第二十六课《威尼斯的小艇》3-6自然段10.第二十九课《古诗两首》11.语文园地五“读读背背”12.语文园地六“读读背背”13.语文园地七“读读背背”14.语文园地八“读读背背”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课文重点背诵。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18c842c2b8f3f90f76c66137ee06eff9aef849b1.png)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下面由应届毕业生店铺为您提供的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知识点汇总,希望给您带来帮助!古诗词:《牧童》唐吕岩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前一句意思: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
全诗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
晚风中隐约传来三四声牧童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分。
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后一句意思: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全诗意思: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怪生:怪不得(“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
《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这首词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意思:大儿子,在小溪东岸的豆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手艺可巧!最逗人喜爱是调皮可爱的小儿子,躺在溪边剥莲蓬。
《杨氏之子》: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扬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译文: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
![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984b1439a1c7aa00b42acb2e.png)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一)《郑和远航》一、多音字载:zài (满载)zǎi (一年半载)二、重点解释魁梧:身材强壮高大。
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广阔壮大声势大。
严阵以待:待,等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化险为夷:夷,平坦、平安。
使危险的情况或处境变为平安。
扶老携幼:携,拉着,带领。
搀着老人,领着小孩。
惊叹不已:已:终结。
因为惊异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
形容感受至深。
三、填空1、课文重点介绍郑和第一次下西洋远航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
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的不怕困难、顽强探索的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
2、本文是按“扬帆起航”、“友好交往”、“战胜凶险”的顺序写的。
3、本课是从“与各国君臣的交往”和“与百姓的交往”来写“友好交往”的。
4、本课是从“险恶的风浪”和“海盗的袭击”来说明当时的“凶险”的,写“凶险”,是为了突出郑和的镇定、英勇和智慧。
5、从1405年到1433年的28年间郑和率领船队出洋七次前后到过三十多个国家.最后一次远航鬓发全白了.这次航行一直到达非洲东岸直到第三年才回到祖国.6、郑和远航,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达到了当时世界航海事业的顶峰。
它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也开阔了中国人的眼界。
郑和出使,促进了我国和亚非许多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
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知识点(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一、多音字横hèng(飞来横祸)héng(横竖)血xuè(血溅墙头)xiě(鸡血)二、重点解释前无古人:前人从来没有做过的;空前.悲愤交加: 形容悲痛和愤怒交叉在一起.三、填空1、人总是要死的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我如果就这样死了不是比鸿毛还轻吗如何理解这句话:“有的重于泰山”指有的人的死有价值,在有生之年可以干出一番事业;“有的轻于鸿毛”指有的人的死,是为了自己的私利,没有价值,没有意义就比鸿毛还轻。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一单元知识要点](https://img.taocdn.com/s3/m/cfc1be10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85.png)
第一元知重点一、主要内容1、《草原》一叙了(老舍)先生内蒙古草原看到的(美风景)以及遇到内蒙古同胞(情迎)的情形。
全文依据(事情展)的序,描绘了(草原秀美)的风景,又写了(迎客)、(切相)、(情招待)、()的四个景。
通些画面,表了草原的(光美)、(人情美)和(风俗美),表达(蒙民族的深情厚),抒了作者(祖国河山的无穷)之情。
2、《之路》生描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眠国)沟通的一幕,再了西部煌的史文化。
了然之路不是(古代欧互通有无的商大道),是促欧各国和中国()、(政治)、和(文化沟通)的友之路。
3、《白》一文用了(托物言志、借物人)的表手法,将(高大挺拔的白)与(扎根疆的建者形象)交融在一同,白(不境)、(不惧灾祸)、(健壮成),是(遵从祖国需要)、(扎根疆)、(无私奉献)的建者化身。
了一代又一代(扎根疆)、(建疆)的建者。
4、《把路修到拉去》叙了西部建者在(境极其劣)的状况下,用(智慧和力量)战胜了一个个(世界),攻陷了(国性技关),歌了西部建者(富裕智慧和力量)、(勇于吃苦奉献)的精神。
二、重点句子《草原》1、那些小丘的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色衬着,不用墨勾画的中国画那,到翠色欲流,流入云。
“衬着”“勾画”均是画用,“衬着”是指用水墨或淡的水彩涂抹画面,以获得不一样常的成效;“勾画”是指用条勾画出廓。
“翠色欲流” 是指青草嫩,色翠绿,似在流,富裕活力。
句中,作者用上了比的手法,把小丘的条比作一幅中国画,突出了草原的碧,小丘条的柔美。
句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感情的集中体,同者以回味的余地。
1、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其实不茫茫。
句写出了草原碧的特色。
2、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无的毯上了白色的大花。
运用比的修辞手法,生形象地写出了草原风景的美。
3、突然,像被一吹来似的,的小丘上出了一群,上的男女老小衣着各色的衣裳,群疾,襟舞,像一条彩虹向我来。
“像一”写出了草原人民来的快,表出草原人民迎接客的急迫心情,“像一条彩虹”表出草原人民的情。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c1de3b5f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7ee1446.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知识点总结课文内容总结- 第一单元:《丢失的小狗》、《挣钱的机器》、《讨厌的冷饮店》- 第二单元:《各自的方向》、《小小发明家》、《好朋友,坏朋友》- 第三单元:《二百根蜡烛》、《古代的水钟》、《雨中的菊花》- 第四单元:《勤俭的故事》、《植树节的来历》、《一封特殊的信》- 第五单元:《一只奇怪的杯子》、《留下父亲的背影》、《迷路的小鸟》- 第六单元:《小小的勇士》、《茶馆》、《一颗种子的奇迹》- 第七单元:《小小的兵马俑》、《世界上最大的葫芦》、《碧波潭的传说》- 第八单元:《好消息》、《好鸟之歌》、《好鞋好鞋》- 第九单元:《山区的学校》、《一级森林保护员》、《水中的知识》- 第十单元:《三个愿望》、《为了一口气》、《小鲤鱼跳龙门》重要知识点总结词语解释- 勤俭:指节约、节俭,不浪费。
- 种子:植物的繁殖体,可以生长成新的植物。
- 背影:指人背向自己而去的身影。
- 兵马俑:古代中国陕西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是一种用陶土制作的兵器和军人形象的雕塑。
- 森林保护员:负责保护、管理和监督森林资源的工作人员。
语法知识- 介词短语:由介词和它所带的宾语构成的短语。
如:在桌子上、跑到树下、坐在河边。
- 比喻句:用某种事物来比拟另一种事物的句子。
如:她的笑声如同清泉般欢快。
- 手法:文学作品中表现主题和意境的艺术方法。
如描写、抒情、夸张等。
- 叙事:叙述事情的经过或过程的文体。
如小说、故事等。
研究方法总结- 阅读:多读课文,并理解其中的内容和含义。
- 记笔记:将重要的知识点和关键词记录下来,方便复和巩固记忆。
- 定期复:在研究过程中,定期复所学内容,加深记忆。
- 制定研究计划:根据自己的时间和能力,合理安排研究计划,提高研究效率。
以上是对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0f8ddaeba0d4a7302763a75.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归纳第一部分每课知识要点01《草原》1.内容中心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原名舒庆春,文章选自《内蒙风光》。
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
文章按事情发展顺序,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通过这些画面,表现了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
抓住描写草原的景词: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草原的人:热情,好客2.注意读音蒙(měng)古包好(hào)客同行(xíng) 似(sì)乎3. 重点句子(1)羊群一会上了小丘,一会又下来,走到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这个比喻句把草原比为绿毯,把羊群比成大花,让读者感受到草原的美丽风光。
(2)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作者将草原比喻为一幅挥毫泼洒的写意画,突出了草原的辽阔碧绿,小丘线条的柔美,整个草原犹如巨幅中国画那样让人赏心悦目。
(2)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
这句话是全文的中心句。
草原辽阔碧绿,草原人热情好客,举目皆是诗情画意,让人流连不已,难分难舍。
《丝绸之路》1.内容中心课文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2.重点词语理解①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
②浩浩荡荡:水势盛大的样子,形容声势壮阔广大。
③五彩缤纷:颜色繁多,非常好看。
④崇山峻岭:高大陡峭的山岭。
⑤美轮美奂:轮,高大;奂,众多。
形容房屋高大华丽。
3.注意读音薄(bó)礼4.重点句中国使者拱手致谢,高兴的说:“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中国使者这句话明了中心。
全册语文知识点集结——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
![全册语文知识点集结——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2dfab9b5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ff71346.png)
全册语文知识点集结——人教部编版五年
级下册
一、文言文阅读
- 熟练理解文言文的基本词汇和句型结构。
- 掌握文言文中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反问等。
- 能够理解文言文中的典故和成语的含义。
二、诗词鉴赏
- 熟悉五年级下册课本中的古代诗词作品。
- 能够理解诗词的基本意思和表达方式。
- 掌握常见的韵律和格律。
三、阅读理解
- 能够独立阅读五年级下册课文,并理解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 掌握提取文章中重要信息的技巧,如关键词标记、段落概括等。
- 能够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四、写作技巧
- 熟练运用五年级下册所学的写作技巧,如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
- 能够按照要求组织文章结构,合理安排内容。
- 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和连贯性。
五、成语故事
- 理解五年级下册所学的常用成语及其故事。
- 掌握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语境。
- 能够运用成语进行简单的表达和写作。
以上是全册语文知识点集结,包括文言文阅读、诗词鉴赏、阅读理解、写作技巧和成语故事等内容。
通过研究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五年级下册语文水平。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9aa3551e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31.png)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归纳
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知识点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词语
重点掌握字词的形音义及常用词语的搭配,注意相关名词、动词、形容词的用法和搭配,学习常见词语的拼音及汉字。
二、阅读理解
学习和理解文章中的词语、短语和句子,掌握理解文章的技巧,如判断主旨、寻找关键词、归纳总结等。
三、句子
学习句子的结构、成分及语言功能等知识,了解各种类型的句子和语言表达方式,如简单句、复合句、倒装句、比喻句等。
四、作文
学习写作技巧、写作要求,掌握写作策略,如头脑风暴、构思、组织、修改等,培养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五、修辞手法
学习和了解常见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仗等,加深对语言表达的感性认识。
以上是五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的主要知识点归纳。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人教五年级语文知识点下册
![人教五年级语文知识点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f00c72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61.png)
人教五年级语文知识点下册五年级下册的语文课程是学生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阶段,涵盖了丰富的文学知识、阅读技巧和写作技能。
以下是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文学知识1. 古诗词鉴赏:学习并背诵一些经典的古诗词,理解其意境和情感表达。
2. 文言文阅读:接触并学习一些简单的文言文,理解其基本的语法结构和常用词汇。
3. 现代文阅读:阅读不同体裁的现代文,如散文、小说、诗歌等,学习其结构和表达方式。
阅读技巧1. 快速阅读:培养快速浏览文章,抓住文章主旨的能力。
2. 精读: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和语言特点。
3. 批注阅读:在阅读过程中做批注,记录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写作技能1. 记叙文写作:学会写记叙文,包括写人、记事、写景等。
2. 议论文写作:初步学习写议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 应用文写作:掌握写日记、书信、通知等应用文的格式和技巧。
语言知识1. 词语理解:学习新词汇,理解词义,掌握词的用法。
2. 成语学习:学习常用的成语,了解其来源和含义。
3. 反义词与近义词:学习词语的反义和近义,增强语言的表达能力。
文化素养1.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通过阅读和学习,了解中国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等。
2. 认识中外文学名著:接触并了解一些中外文学名著,拓宽文化视野。
思维训练1. 逻辑思维:通过阅读和写作,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2. 批判性思维:学会对所读内容进行批判性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
实践活动1. 课堂讨论:积极参与课堂讨论,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2. 小组合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总结五年级下册的语文学习是一个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过程,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培养能力。
希望每位学生都能在这一学期中取得进步,享受学习语文的乐趣。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精华及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下语文第三单元知识点精华及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b909a41f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762b8ab.png)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生字词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学过程生字表梁liáng——桥梁、鼻梁、姓梁惠huì——恩惠、实惠、惠顾诣yì——造诣、苦心孤诣、诣前请教乃nǎi——乃兄、乃父、乃是曰yuē——子曰诗云禽qín——家禽、五禽戏、飞禽走兽侮wǔ——侮辱、侮骂、侮弄辱rǔ——羞辱、耻辱、辱命谎huǎng——谎话、谎称、弥天大谎敝bì——敝人、敝国、敝帚自珍矩jǔ——规矩、矩形、循规蹈矩囚qiú——囚犯、囚车、死囚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嘻皮笑脸臣chén——大臣、君臣、臣服淮huái——淮南、淮北、淮橘为枳柑gān——柑橘、柑树、椪柑橘jú——橘子、橘黄色、橘化为枳枳zhǐ——枳实、枳壳、南橘北枳贼zéi——盗贼、贼窝、贼亮赔péi——赔礼、赔了夫人又折兵词语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解释负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多音字为wèì设果为wéi难应yìng声应yīng该看kàn见看kān守都dōu是首都dū只zhī身只zhǐ是了liǎo解看了le看挨āi挤挨ái打松散sǎn解散sàn 撒sā谎撒sǎ种嚼jiǎo碎咀嚼jué组词梁(桥梁)诣(造诣)惠(优惠)禽(家禽)截(半截)险(危险)粱(高粱)脂(脂肪)慧(智慧)擒(擒拿)载(载重)检(检查)蜡(蜡烛)糖(糖果)慢(缓慢)劲(使劲)搞(搞好)调(调动)腊(腊月)塘(池塘)漫(漫长)颈(瓶颈)稿(稿纸)稠(稠密)近义词取笑——讥笑、嘲笑、耻笑强盛——强大、富强、昌盛尊重——尊敬、重视没出息——不成器、不长进面不改色——不动声色不中用——没有用、不顶事欺骗——诈骗、欺诈出使——出访国势——国力尊重——尊敬为难——犯难昏暗——阴暗粗暴——粗鲁显眼——惹眼节约——节省方便——便利浓厚——深厚注意——留意反义词取笑——安慰强盛——弱小、衰败尊重——轻视没出息——有前途胆怯——勇敢放弃——坚持干净——肮脏幸福——悲哀饥渴——饱暖炎热——寒冷宽阔——狭窄惊慌——镇静面不改色——大惊失色不中用——派用场安全——危险安居乐业——流离失所秘密——公开昏暗——明亮了如指掌——一无所知喜欢——讨厌纯洁——污浊浓厚——淡薄节约——浪费量词一(张)长桌一(截)蜡烛一(阵)敲门声一(盏)油灯一(级)楼梯一(场)虚惊一(间)柴房一(窝)兔子一(束)百合花成语积累⑴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形容场面、队伍壮大。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bf58fd31ce2f0066f4332241.png)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知识点汇总第一单元知识小结一、字词盘点1.字(1)难读的字耘(yún)稚(zhì)漪(yī)倭(wō)逛(guàng) 篝(gōu)旖(yǐ)旎(nǐ)顷(qǐng)玷(diàn) 秉(bǐng)眷(juàn) (2)难写的字昼:中间部分是“日”,不要错写成“目”,注意不要丢掉最下面的一横。
耘:左半边是“耒”,不要错写成“丰”。
晓:右半边是“尧”,注意不要多加一点。
拔:右半边是“犮”,不要错写成“发”。
割:左半边中间部分是“丰”,不要少写一横。
承:中间共有三横,不要多写或少写。
逛:半包围结构,不要将“犭”错写为部首。
(3)多音字供横晃壳燕斗分折2.词(1)必须掌握的词蝴蝶蜻蜓蚂蚱樱桃榆树锄头承认水瓢阴凉冷艳幽芳郑重宝贵眷恋圆滚滚明晃晃孤零零山高月小三潭印月不可胜数顶天立地恍然大悟乐此不疲清光四溢相映成趣离乡背井美妙绝伦茂林修竹绿水环流良辰美景能书善画颇负盛名万里长城风欺雪压低头折节(2)近义词四时~四季童孙~儿童信口~随口漂亮~美丽瞎闹~胡闹闪烁~闪耀存心~故意随意~任意圆滚滚~圆溜溜不可胜数~不计其数大概~大致乐此不疲~乐在其中盼望~渴望威风~威严徘徊~踌躇气派~气势澄澈~清澈闪耀~闪烁幽芳~幽香玷污~侮辱稀罕~稀奇郑重~慎重秉性~性格眷恋~依恋(3)反义词昼➝夜晓➝晚寒➝暖新鲜➝陈腐承认➝否认自由➝禁锢黑暗➝光明阴凉➝燥热不可胜数➝屈指可数广阔➝狭窄夸大➝缩小平凡➝出众冰凉➝火热爱惜➝糟蹋训斥➝赞扬清白➝污浊秀气➝粗笨衰老➝年轻(4)词语归类①量词一个大花园一朵花一个小毛球一个果园一棵樱桃树一顶大草帽一个黄瓜一只大蜻蜓一朵倭瓜花一个绿蚂蚱一条腿一只白蝴蝶一个月亮一轮明月一颗泪珠一幅墨梅图一枝画梅一只金鸡一块手绢一颗心②修饰词圆而粗的柱子风光旖旎的莱蒙湖无边无垠的非洲大沙漠碧波万顷的大海巍峨雄奇的高山心爱的小月亮冰凉的泪珠慈祥的外祖父最宝贵的画雪白的细亚麻布血色的梅花眷恋祖国的心长长地叹一口气早早地起了床郑重地递给③动词摘黄瓜追蜻蜓捉蚂蚱点起篝火刮去污迹④特殊词语ABB式词语:胖乎乎圆滚滚明晃晃毛嘟嘟蓝悠悠孤零零凉飕飕类似的词语:响当当气冲冲乱哄哄空荡荡AABB式词语:马马虎虎整整齐齐类似的词语:忙忙碌碌平平安安干干净净ABAC式词语:顺风顺水类似的词语:百发百中自由自在人来人往描写景色的词语:山高月小三潭印月顶天立地烟波浩渺晶莹澄澈风光旖旎无边无垠碧波万顷巍峨雄奇美妙绝伦茂林修竹绿水环流一碧数顷荷香远溢宿鸟幽鸣类似的词语:鸟语花香山清水秀万紫千红湖光山色姹紫嫣红百花齐放春暖花开草长莺飞风和日丽春意盎然二、佳句积累1.比喻句太阳一出来,榆树的叶子就发光了,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549fb248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f7.png)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
一. 古诗词
1.《钱塘湖春行》–杭州的春天风景描写
2.《渔家傲》–写渔民生活及他们的斗争精神
3.《乌鸦喝水》–不畏艰难困苦、自力更生的精神
二. 成语寓言
1.《笨鸟先飞》–励志鸟类寓言
2.《以德报怨》–感人的爱国主义寓言
3.《半夜雷声》–耐心劳动的故事寓言
三. 古文观止
1.《荀子》中的“劝学”–要求自己学习的文章
2.《论语》中的“述而不作”–做人做事的文章
3.《大学》中的“格物致知”–修养心思的文章
四. 爱国诗歌
1.《赞古时的石头记》–颂扬中国传统文化
2.《黄河之声》–爱国主义诗歌
3.《我的祖国》–对祖国的热爱与赞美
五. 语文知识
1.词语渊源:飞来横财、打雪仗、端详、芝麻开花
2.合理运用暗示:《狼来了》
3.用“象”来比喻:《世外桃源》
六. 名篇背诵
1.《狄青梅》–名人传记
2.《天平山》–科学写意的山水画
3.《骑鲸记》–浪漫神奇的海洋故事
以上是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必背内容汇总,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背诵,提高自己的语文修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全册解读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全册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d19f55f6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af.png)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全册解读第一单元:传统文化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中国的传统文化,包括古代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和佛教文化等。
1. 儒家文化- 儒家文化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之一,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爱和礼仪。
- 儒家追求的目标是成为一个君子,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社会和谐。
2. 道家文化- 道家文化的核心思想是追求自然、守朴、无为而治。
- 道家主张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强调顺应自然规律,追求内心的宁静与自由。
3. 佛教文化- 佛教是一种源自印度的宗教,强调人们通过修行可以超脱生死轮回的苦难,达到解脱和幸福。
- 佛教倡导慈悲、智慧和禅定,通过修行和禅坐来达到心灵的平静与觉悟。
第二单元:诗词鉴赏本单元主要学习了一些中国古代的诗词,包括《登鹳雀楼》、《静夜思》等。
1. 《登鹳雀楼》- 《登鹳雀楼》是唐代文学家王之涣的作品,通过描写登高远望的景象表达了对时光流转的感慨。
2. 《静夜思》- 《静夜思》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通过描绘一个人在寂静的夜晚思念远方的亲人的情景,表达了思乡之情。
第三单元:古代神话本单元介绍了中国古代的神话故事,包括《女娲补天》、《后羿射日》等。
1. 《女娲补天》- 《女娲补天》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个故事,讲述了女娲用五彩石补天的传说,并由此创造了人类。
2. 《后羿射日》- 《后羿射日》讲述了古代英雄后羿射下九个太阳的故事,挽救了人类于水深火热之中。
第四单元:科普知识本单元主要介绍了一些科学知识,包括地球的自转、月食、太阳能等。
1. 地球的自转- 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围绕自身轴线做旋转运动,造成了昼夜交替的现象。
2. 月食- 月食是指地球与月亮、太阳处于一条直线上时,地球阻挡了太阳光照射到月亮上,导致月亮变暗的现象。
3. 太阳能- 太阳能是指利用太阳的能量进行发电或加热的一种可再生能源,具有清洁、环保的特点。
以上是《人教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的知识点解读,希望对你有帮助。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5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973ad21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32.png)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单元知识点归纳与总结第五单元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第18课:《将相和》1.“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的意思.2.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作者是汉代司马迁;《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以国家利益为重.4.《将相和》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和知错就改的性格特点.第19课:《草船借箭》1.课文根据我国著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 罗贯中.2.人物形象分析:①诸葛亮:有胆有识、足智多谋、才智超群.②周瑜:智谋过人、妒贤忌能③鲁肃:忠厚老实④曹操:生性多疑.3.《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第二部分单元重点词语汇总1.生字词语:赵zhào国和氏璧bì甘gān心召zhào集鲁lǔ莽廉颇pō开辟pì允yǔn诺nuò迟延yán 胆怯qiè镌ju ān刻渑miǎn池布幔màn 鼓瑟sè自私sī拒jù绝水寨zhài 诸zhū葛亮擂lēi鼓荆jīng条呐nà喊妒dù忌jì支援yuán 曹cāo操丞chéng相都dū督dū击缶fǒu 上卿qīng 蹿cuān下来泄xi气簌sù地未遂suì獐zhāng鹿为友猕m í猴瞑míng目石窍qiào 石碣jié抓耳挠náo腮迸bìng裂弓弩nú手酥sū软吓唬hǔ诡guǐ计踉踉liàng跄跄qiàng 蔺lìn相如周瑜yú翎líng毛筛shāi酒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自有妙用神机妙算明明朗朗喜不自胜天造地设伸头缩颈隆重推辞2.多音字:我得děi去挑tiǎo着一面旗削xuē弱将要jiāng 相xiāng信得dé到挑tiāo水削xiāo果皮将领jiàng 丞相xiàng上当dàng 计划huà会huì见调diào度似shì的乘chéng机当dāng心划huá船会kuài计调tiáo理好似sì史乘shèng放假jià倒dǎo闭折shé本折zhē腾假jiǎ话倒dào挂打折zhé3.形近字:壁(墙壁)拒(拒绝)援(支援)延(延迟)寨(水寨)幔(布幔)顽(顽皮)璧(璧玉)矩(矩形)暖(温暖)廷(朝廷)塞(塞车)慢(慢走)玩(玩弄)遂(未遂)怯(胆怯)援(支援)纳(吸纳)荆(荆条)甘(甘心)岳(五岳)逐(逐渐)却(推却)缓(缓慢)呐(呐喊)刑(刑法)柑(柑橘)缶(击缶)4.近义词:着急(焦急)商议(商讨)允诺(承诺)隆重(庄重)抵御(抵挡)削弱(减弱)推却(推辞)紧急(紧迫)惩罚(处罚)吩咐(叮嘱)吓唬(恐吓)诡计(阴谋)5.词语搭配:一面旗一家酒店一盘熟牛肉一轮红日一张榜文一个土坑6.词语意思⑴胆怯:指心里非常害怕. ⑵推辞:拒绝.近义词“推却”.⑶踉踉跄跄:走路不稳,跌跌撞撞的样子.⑷酥软:身体软弱无力.⑸喜不自胜:形容非常高兴.⑹天造地设:自然形成又合乎理想.⑺攻无不克:攻城夺地,没有拿不下来的.形容善于打仗.⑻理直气壮:指理由正确充分,说话很有气势.近义词“振振有词”,反义词“理屈词穷”.⑼无价之宝:用多少钱也买不到的宝物.指极其稀有的珍贵东西.⑽负荆请罪:指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完全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对方惩罚.⑾同心协力:思想一致,共同努力.近义词“齐心协力”,反义词“离心离德”.⑿妒忌: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近义词“嫉妒”.⒀神机妙算: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谋划.形容有预见性,善于估计客观形势,决定策略.⒁人而无信,不知其可:意思是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不知道他怎么去做人.第三部分日积月累第五单元:①刘关张桃园三结义——生死之交②孔明借东风——巧用天时③关公赴会——单刀直入④徐庶(shù)进曹营——一言不发⑤梁山泊的军师——无(吴)用⑥孙猴子的脸——说变就变。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知识点归纳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2697510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b6.png)
第一部分课文内容理解第一单元:走进西部第1课:草原1.本课的作者是老舍,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描绘了三幅动人的画面: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主客联欢图.读了让人深切地感受到内蒙古草原的风光美、人情美和民俗美.2.中心思想:本文是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并通过这些所见、所闻、所感,赞美了草原的美丽风光和民族之间的团结.3.句子理解⑤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理解:涯,边际.天涯,天边,大地与天空相接的地方.这句诗的意思是:蒙古族和汉族人民之间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马上就分别大家站在夕阳下无边无际的大草原上,相互倾诉着惜别之情.这句话既是全文的中心句,也是作家情感的集中体现,同时给读者以回味的余地.4.课文的五个自然段,我们可以分别拟一个小标题为:自然风光、盛装迎客、亲切相见、热情款待、依依惜别.5.拓展延伸:老舍,满族,原名舒庆春,第一部作品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猫城记、骆驼祥子,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微神,长篇巨作四世同堂.第2课:丝绸之路1. 这篇课文以独特的视角,生动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1.文中作者运用了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写作手法.2.中心思想:文章写的是在通往新疆的火车上,一位父亲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事.作者借白杨,热情歌颂了边疆建设者扎根边疆、服务建设边疆的远大志向和奉献精神.3.线索:望白杨——说白杨爸爸介绍白杨,同时也借白杨表露自己扎根边疆,建设边疆的决心——希望孩子成为白杨借物喻人4.含义深刻的句子理解①“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理解:这是爸爸介绍白杨树的话,这段话写出了白杨树的特点分别是:直;适应力强;坚强不动摇,表现了白杨树的两种精神:一是忠诚无私,尽职尽责;二是不怕困难,坚强执着.③突然,他的嘴角又浮起一丝微笑,那是因为他看见火车前进方向的右面,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理解:“高大的白杨树”暗喻老一辈的新疆建设者;“几棵小树”暗喻边疆建设者的后代.爸爸自己已经扎根边疆,献身边疆,他希望自己的子女如同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材.爸爸微笑是因为他相信儿女们在老一辈的教育下,一定会经受考验,成长为新的边疆建设者.5.作者笔下的白杨实际上就是爸爸,小白杨树实际上就是他的儿女,爸爸嘴角浮起一丝微笑是因为他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小树迎着风沙成长起来也就是一对儿女如小树一样经受锻炼,成为建设边疆的栋梁之才.6. 车窗外的白杨——于茫茫戈壁站得高大挺秀;父亲眼中的白杨──不择环境,不惧灾害,茁壮成长;父亲心中的白杨──就是扎根边疆、无私奉献的边疆建设者的化身.8.本文在人物描写上也很有特色.抓住了爸爸的语言和神情的变化,来暗写他心理的变化、志向与心愿——①第一次是“出神”和“沉思”,因看到车窗外高大挺秀的白杨树触景生情,想到环境,想到了自己和战友,浮想联翩;②第二次是“微笑”,因为听到孩子白杨树的争论是那么天真幼稚;③第三次是“严肃”,因为他与孩子们谈白杨特点,尽管孩子们还不懂,而实质是在借树喻人,抒怀言志;④第四次是“又陷入沉思”,是由树想到了子女,从自己想到孩子的未来;最后一次是“浮起一丝微笑”,是想到孩子们也将扎根边疆,为事业后继有人而感到欣慰.9. 本文写作特点:借树喻人,抒怀言志.10.句子仿写:例句:白杨树从来就这么直.哪儿需要它,它就在哪儿很快地生根发芽,长出粗壮的枝干.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也不动摇.仿写:交警叔叔为了维护交通,日夜坚守在岗位上,哪儿需要他们,哪儿就有他们的身影,不管是刮风还是下雨,不管是严寒还是酷暑,他们总是坚守岗位.11. 通过阅读课文中爸爸对白杨树的介绍,我知道白杨树有这样的特点:高大挺秀、生命力顽强、坚强不屈、不畏灾害、生长迅速.一是直抒胸臆,到拉萨去”,充分表达了筑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喜悦之情.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壮志.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着乐观情怀.3.开凿风火山隧道主要遇到三点困难:一是冻土层;二是恶劣天气;三是极度缺氧.4.理解句子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理解:句子充分反映了建设者们排除万难、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执着精神.②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理解:“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希望.这句话更加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第二单元:永远的童年第5课:古诗词三首牧童〔唐〕吕岩原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解词①弄:逗弄②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中心描绘了牧童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童年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远离喧嚣,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生活状态的追求.舟过安仁〔宋〕杨万里原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解词①篙:撑船用的竹竿或木杆. ②棹:船桨③怪生:怪不得“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翻译一叶小渔船上坐着两个小孩子,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船桨.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中心描写了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看到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这两个儿童的喜爱之情和对俩儿童聪明伶俐的赞赏,也表现了作者童心未泯.清平乐·村居〔宋〕辛弃疾1.原词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2.解词①茅檐:茅屋的屋檐②相媚好:这里指互相逗趣、取乐. ③翁媪:老翁、老妇.④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3.翻译4.中心这首词描绘了一幅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这一家五口的人情之美和生活之趣.反映了朴素、温暖而有风趣的农村生活.5.拓展延伸三首古诗词的异同之处: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三首古诗词,在内容上有一个最大的共同点,都是写古代儿童无忧无虑的生活,表达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在体裁上均为叙事诗词.不同的是牧童描绘了牧童晚归休息图,舟过安仁描绘了两小儿船头以伞使风的场景,而清平乐·村居则营造了一个五口之家的温馨幸福的农家生活画面.第6课:冬阳·童年·骆驼队1.冬阳·童年·骆驼队是自传体小说城南旧事的序言,作者中国着名女作家林海音,我们之前学过她的窃读记.她是台湾着名女作家.课文作者围绕着童年写了这样四个片段:学骆驼咀嚼、想象骆驼戴铃铛、春天想替骆驼剪毛、夏天追问骆驼的去向.2.本文是作者对童年的魂牵梦萦,对早以走远的童年的依依流连和不舍.学法:抓抒情的段落法.3.作者在文中“默默地想,慢慢地写”了童年这样几个画面:看骆驼咀嚼、想象骆驼系铃铛、想为骆驼剪垂在肚子底下的毛、好奇地问妈妈夏天骆驼到哪儿去了四件事,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怀念和眷恋.这些场景是按季节推移顺序写的.第7课:祖父的园子1.作选自萧红呼兰河传,课文描写了作者童年在祖父园子里自由自在的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自由、快乐、幸福的童年生活的怀念.2.祖父的园子为什么“我”对祖父的园子念念不忘呢答:因为祖父的园子给了“我”自由,给了“我”快乐,这儿是“我”童年的乐园,“我”的童年因这个园子而幸福无比,所以“我”会念念不忘.第8课:童年的发现1.本课的作者:俄国,费奥多罗夫.童年的发现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作者在童年发现了胚胎发育的规律,反映了作者是一个大胆创新、善于探究、坚持不懈、求知欲强的孩子.2.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4.请你说说“我明白了——世界上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这句话的意思,并举例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理解: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由于人们不了解,不习惯,被认为荒谬或违前人的结论等,而被鄙视甚至迫害,这是存在的现象.一语双关,其一,它讲述了科学实验发展中一些真实情况;其二,“我”用幽默与自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此事的看法,正因为我有这样重大的发现,和世界伟人的发现一样,被轰出教室也不足为奇.举例:哥白尼发现了日心说,结果怕遭到教会的处罚而不公布真相,布鲁诺坚持了日心说,结果被教会处死;哈维发现血液循环,结果被烧死.第9课:儿童诗两首1.我想,写了一个孩子一连串美妙的幻想,想把小手安在桃树枝上,想把脚丫接在柳树根上,想把眼睛装在风筝上,想把自己种在土地上,表达了儿童丰富的想象力以及对美的追求和向往.2.童年的水墨画,摄取了一组儿童生活的镜头,表现了孩子们童年生活的快乐.第三单元:语言的艺术第10课:杨氏之子1.原文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2.解词①甚:很②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③诣:拜见④乃:就,于是⑤示:给……看⑥曰:说⑦未:没有.3.课文翻译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5.你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哪里答: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在两点:一是孔君平在姓氏上做文章,杨氏之子也在姓氏上做文章;二是杨氏之子并没有直接反驳孔君平,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既显得幽默有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或“我认为杨氏之子的回答妙他能委婉地反用孔君平的姓氏,巧妙地反驳孔君平.”6.杨氏之子个聪明、机智、幽默的人.8.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本文反映了这个九岁的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9.“此是君家果”中的“君”是指:你,杨氏子. “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中的“夫子”是指:先生,孔君平.第11课:晏子使楚1.晏子使楚写出了晏子的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2.课文主要内容:春秋末期,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3.晏子使楚这篇文章的开头、中间、结尾有什么联系答:晏子使楚这篇课文是按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开头写了事情的起因齐国大夫晏子出世出国,楚王想乘机侮辱晏子,中间写了事情的过程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可以用小标题概括为狗洞与狗国,下等人与下等国,强盗与强盗国,结尾写了事情的结果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4. 晏子是个机智过人、临危不惧、爱国、能言善辩的人.5. 文中出现两个“水土”,第一个“水土”指的是自然环境,第二个“水土”指的是社会风气和制度.6. 晏子出使楚国,楚王几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的回答巧妙在哪里答: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第一次,楚王借晏子身材矮小想侮辱他.晏子将计就计: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走城门旁边的洞;楚王要认为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第二次,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齐国无人才.晏子大义凛然,说齐国人多得很,先贬低自己无能,是下等人,再贬低楚国,因“我”无能,才访问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晏子在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下回击了楚王,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第三次,楚王说齐国人当盗贼,想以此贬低齐国.晏子则举了“南橘北枳”的道理,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第12课:半截蜡烛1.本篇课文是一个短小的剧本,剧本:主要通过人物对话或唱词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2.半截蜡烛的故事发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一个短小的剧本.文中的母子三人为保住蜡烛里的秘密,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与敌人展开了惊心动魄的斗争.半截蜡烛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描写,反映了杰奎琳和家人的机智、勇敢和爱国情怀.第13课:打电话1.本文是一段相声,相声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表演艺术.2.这段相声采用夸张的手法,对那些时间观念不强、说话啰里啰唆、废话连篇的人给予了辛辣绝妙的讽刺.第四单元:他们让我感动第14课:再见了,亲人1.文章节选自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课文描写了1958年中国人民志愿军最后一批官兵离朝回国时,在车站上同朝鲜人民依依惜别的动人情景,表现了志愿军和朝鲜人民比山高比海深的真挚情谊,赞扬了中朝两国人民用鲜血凝成的伟大友谊.2.主要人物事迹大娘:洗补衣服,三天没合眼;送食物,累得昏倒;救伤员,失去唯一的亲人.小金花:为救侦察员老王,失去妈妈.大嫂:为志愿军挖野菜,失去双腿.志愿军:浴血奋战,帮助朝鲜人民赶走侵略者.3.这篇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在表达上有什么共同点答:首先都是用含有恳求意愿的祈使句开头,然后把现实的情景和往事结合起来,写得情真意切,最后从具有充分肯定语意的反问句结尾.4. 雪中送炭是指:在别人急需困难的时候给予帮助和支持.文中是指:在志愿军急需食物的时候,大娘带领妇女冒着危险,送来打糕.5.重点句子理解①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为什么摇头呢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理解:课文开篇便以志愿军战士这段情真意切、朴实无华的语言渲染离别的气氛. “大娘,停住您送别的脚步吧”一句话把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深深的敬意和难以割舍的离别之情直接抒发出来.“为了帮我们洗补衣服,您已经几夜没合眼了.”这句话简明扼要地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慈母般的爱.“您这么大年纪,能支持得住吗快回家休息吧”一个问句和一个感叹句,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老妈妈的关心体贴,其间的深情不言而喻.“为什么摇头呢”作者虽未直接去描写朝鲜老妈妈,但联系前面几句话可以想象到,一定是在志愿军劝她回家休息时,她摇头了,坚持一定要送,表现出朝鲜老妈妈对志愿军战士的依依惜别之情.“难道您担心我们会把您这位朝鲜阿妈妮忘怀不,永远不会.”一个反问句和一个重复否定句,更充分表达了志愿军战士对朝鲜人民永不忘怀的深情厚谊.②是您带着全村妇女,顶着打糕,冒着炮火,穿过硝烟,送到阵地上来给我们吃.这真是雪中送炭啊理解:“雪中送炭”是指下雪时送炭给别人取暖,比喻在别人最困难、最需要帮助时给予帮助.这里是说在志愿军战士“空着肚子,在阵地上跟敌人拼了三天三夜”的危急关头,朝鲜老妈妈带着全村妇女冒着生命危险给志愿军战士送来打糕,给予战士们及时的支持和帮助,使这次战役取得了胜利.这里的“雪中”是指志愿军战士所面临的困境.③同志们伤心地痛哭起来,你却把脚一跺,嘴角抽动着狠狠地说:“妈妈,这个仇我一定要报”小金花,你是多么刚强呀可是今天,跟志愿军叔叔分别的今天,你怎么落泪了呢理解:这是当妈妈牺牲的消息传来时,小金花爱与恨、悲痛与复仇的怒火交织在一起时的表情,她把失去亲人的痛苦转化成对敌人的满腔仇恨.这样一个刚强的孩子,妈妈牺牲时没有哭,与志愿军分别时却哭了.这种对敌人的“恨”与对志愿军的“爱”产生了强烈的对比,表现了朝鲜的孩子们与志愿军叔叔的亲密感情.第15课:金色的鱼钩1.文章写出了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他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闪烁着金子般的思想光辉.2.课文地叙述了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的感人事迹,表现了红军战士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3.“金色的鱼钩” 象征着老班长崇高的革命精神永垂不朽.赞扬了老班长忠于革命、舍己为人的崇高精神.4.“在这个长满了红绣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金色的光芒”含义:鱼钩虽然生锈了,鱼钩闪烁着老班长关心同志、舍己为人、忠于革命的精神,永垂不朽.第16课:桥1.文中的老汉以自己的威信和沉稳、高风亮节、舍己为人的精神保护了村民,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就是密切联系群众的“桥”.他在人们心中目中的地位很高,是人们获得生的希望的“靠山.”2.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与我们平常读的文章有什么不同这样写有什么好处答:这篇课文的句子和段落都比较简短,这样写的好处是渲染紧张气氛.3.人物形象分析:老汉--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4.赞扬了老共产党员无私无畏、不徇私情、英勇献身的崇高精神.5.课文为什么以“桥”为题答:“桥”是指以老汉为代表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密切联系群众.6.他像一座山,文中为什么把老汉比作山答:把老汉比作山,即表现了老汉的威严、冷静,又写出了他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就像一座山,是他们的靠山.第17课:梦想的力量1.课文通过记叙6岁的加拿大男孩瑞恩·希里杰克为了实现“给非洲的孩子修一口井,好让他们有干净的水喝”这一梦想,而不懈努力,终于使梦想成真的经过,体现了瑞恩的一颗善良、坚定执着的、金子般的美好童心.{P89}成语故事:程门立雪:这个成语,后来多用来称赞尊师重道的精神.第五单元:中国古典名着之旅第18课:将相和1.“将”是指廉颇,“相”是指蔺相如,“和”是和好、齐心协力保卫赵国的意思.2.本篇课文是根据司马迁史记中的廉颇蔺相如列传改写的.司马迁,汉代人;史记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3.中心思想:课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以蔺相如的活动为线索,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的斗争精神和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和政治远见,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直率好爽、以国家利益为重.4.史记作者是汉代的司马迁,其中有这些个性鲜明的人物: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大禹,伟大的诗人屈原,西楚霸王项羽.5将相和写了三个小故事: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第二个故事“渑池之会”是第一个故事“完璧归赵”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三个故事“负荆请罪”的起因,合起来构成了“将相和”这一更加完整曲折的故事.第19课:草船借箭1.课文根据我国着名古典历史小说三国演义中有关“草船借箭”的情节改写的.草船借箭的故事发生在东汉末年.作者:罗贯中.2.中心思想:故事以“借”为主线,按事情发展顺序进行叙述.先写了草船借箭的原因;接着写了诸葛亮做草船借箭的准备;然后重点写了草船借箭的经过;最后写了事情的结果,赞扬了诸葛亮的有胆有识、足智多谋、知天文晓地理识人心.3.人物形象分析:“诸葛亮是个神机妙算、足智多谋、宽厚待人知天文、懂地理、识人心的人.周瑜是个智谋过人但心胸狭窄、妒贤嫉能的人.鲁肃是个忠厚守信的人.曹操是个谨慎多疑的人”.4.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还有“桃园三结义”“三顾茅庐”“火烧赤壁”“空城记”5.诸葛亮能成功借箭的原因:①诸葛亮精通天文、气象,利用大雾天气,使借箭妙计得以实施.②利用曹操谨慎多疑的特点,大雾漫天,曹操看不清虚实,不敢出兵,只得射箭.③考虑周全,安排巧妙.诸葛亮用20条船以绳索相连,一字儿摆开,两面受箭.6.周瑜到底在哪些地方不如诸葛亮呢答:①周瑜的智商不如诸葛亮,因为周瑜想到的是“造箭”,而诸葛亮想到的是“借”箭;②周瑜的胸襟不如诸葛亮,周瑜心胸狭窄,嫉贤妒能,而诸葛亮宽厚待人,善于把握全局;③诸葛亮考虑问题的能力、观察事物的能力,掌握天文、地理的能力都要胜过周瑜.第20课:景阳冈1.景阳冈是根据我国着名古典小说水浒传第二十三回选编的,作者:施耐庵2.中心思想:课文记叙了武松在阳谷县的一家酒店内开怀畅饮后,趁着酒兴上了景阳冈,赤手空拳打死猛虎的故事,表现了武松豪放、勇敢、倔强、机敏的英雄性格.作者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来刻画人物,特别是在动词的运用上,很有特色,对表现武松打虎时的惊心动魄的场面,直到了很好的作用,使文章大大增色.3.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次写了喝酒、上冈、打虎、下冈.4.水浒传中还有很多个性人物:及时雨宋江、豹子头林冲、智多星吴用、黑旋风李逵、浪里白条张顺..5.句子理解例句:“……说时迟,那时快,武松见大虫扑过来,一闪,闪在大虫背后.……原来大虫抓人,只是一扑,一掀,一剪.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理解:这是写大虫进攻的“三招”及武松沉着应战的“三闪”.这“三闪”,消耗了猛虎的体力,挫伤了它的锐气,以至于“三般都抓不着,劲儿先就泄了一半”.从这里可以体现出武松的以退为进、机智灵敏、有勇有谋.第21课:猴王出世1.这篇略读课文节选自我国古典神话小说西游记第一回.作者吴承恩2.中心思想:课文主要写了花果山上一块仙石孕育了一只石猴,这石猴与群猴玩耍时,因敢于第一个跳进水帘洞,被群猴拜为猴王,表现了石猴活泼可爱、敢作敢为的特点.3. 孙悟空是个自由自在、快活逍遥、亲和友善、顽皮可爱的人.第六单元:走进信息世界1.从古至今信息传递形式的主要发展经历:①古代,驿差长途跋涉.②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③现代,电报、电话.④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2.古人传递信息的方式:烽火、人传信、漂流瓶等.3.调查研究问题:①确定研究的问题.②定一个简单的研究计划.③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资料.④形成自己的观点.⑤写简单的研究报告.4.信息获取的途径:阅读书籍报刊、上网浏览、调查访问、观看影视节目、收听广播……5.研究报告的写法:①问题的提出②调查方法③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④结论6. 古代传递信息故事让我们知道古代采用烽火、人报信、漂流瓶等形式,尽管也能传递信息,毕竟速度太慢,有时还会误事.因特网将世界连成一家让我们知道信息传递的发展变化过程:古代,依靠驿差长途跋涉;近代,依靠交通工具的邮政系统现代,电报、电话;当代,广播、电视和计算机网络.现代信息传输的方便快捷.神奇的电脑魔术师让我们知道多媒体电脑的强大功能,它不仅可以传递文字信息,还可以传递声音、图像等信息.第七单元:作者笔下的人第22课:人物描写一组小嘎子和胖墩儿比赛摔跤1.文章选自徐光耀的中篇小说小兵张嘎,本文主要通过动作和心理活动的描写反映了小嘎子顽皮、机敏、争强好胜、有智谋、富有心计,胖墩儿忠厚老实、豪爽、随和的个性特点.2.刻画人物的方法: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复习教学目标掌握重点生字词了解文言文的特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掌握文言文中的重点词语教学过程生字表梁liáng——桥梁、鼻梁、姓梁惠huì——恩惠、实惠、惠顾诣yì——造诣、苦心孤诣、诣前请教乃nǎi——乃兄、乃父、乃是曰yuē——子曰诗云禽qín——家禽、五禽戏、飞禽走兽侮wǔ——侮辱、侮骂、侮弄辱rǔ——羞辱、耻辱、辱命谎huǎng——谎话、谎称、弥天大谎敝bì——敝人、敝国、敝帚自珍矩jǔ——规矩、矩形、循规蹈矩囚qiú——囚犯、囚车、死囚嘻xī——笑嘻嘻、嘻嘻哈哈、嘻皮笑脸臣chén——大臣、君臣、臣服淮huái——淮南、淮北、淮橘为枳柑gān——柑橘、柑树、椪柑橘jú——橘子、橘黄色、橘化为枳枳zhǐ——枳实、枳壳、南橘北枳贼zéi——盗贼、贼窝、贼亮赔péi——赔礼、赔了夫人又折兵词语侮辱威风矮小冷笑为难规矩招待囚犯出息大臣柑橘盗贼取笑笑嘻嘻赔不是实话实说面不改色安居乐业解释负责完好无损不惜代价了如指掌多音字为wèì设果为wéi难应yìng声应yīng该看kàn见看kān守都dōu 是首都dū只zhī身只zhǐ是了liǎo解看了le看挨āi挤挨ái打松散sǎn解散sàn 撒sā谎撒sǎ种嚼jiǎo碎咀嚼jué组词梁(桥梁)诣(造诣)惠(优惠)禽(家禽)截(半截)险(危险)粱(高粱)脂(脂肪)慧(智慧)擒(擒拿)载(载重)检(检查)蜡(蜡烛)糖(糖果)慢(缓慢)劲(使劲)搞(搞好)调(调动)腊(腊月)塘(池塘)漫(漫长)颈(瓶颈)稿(稿纸)稠(稠密)近义词取笑——讥笑、嘲笑、耻笑强盛——强大、富强、昌盛尊重——尊敬、重视没出息——不成器、不长进面不改色——不动声色不中用——没有用、不顶事欺骗——诈骗、欺诈出使——出访国势——国力尊重——尊敬为难——犯难昏暗——阴暗粗暴——粗鲁显眼——惹眼节约——节省方便——便利浓厚——深厚注意——留意反义词取笑——安慰强盛——弱小、衰败尊重——轻视没出息——有前途胆怯——勇敢放弃——坚持干净——肮脏幸福——悲哀饥渴——饱暖炎热——寒冷宽阔——狭窄惊慌——镇静面不改色——大惊失色不中用——派用场安全——危险安居乐业——流离失所秘密——公开昏暗——明亮了如指掌——一无所知喜欢——讨厌纯洁——污浊浓厚——淡薄节约——浪费量词一(张)长桌一(截)蜡烛一(阵)敲门声一(盏)油灯一(级)楼梯一(场)虚惊一(间)柴房一(窝)兔子一(束)百合花成语积累⑴浩浩荡荡:形容水势大,或形容场面、队伍壮大。
⑵络绎于途:(人、马、车、船等)前后相接,连续不断。
⑶惊涛骇浪:凶猛而使人害怕的波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遭遇。
⑷观风问俗:观察民风,询问民俗,指了解当地的风俗人情。
⑸奇珍异宝:特别珍贵、罕见的珍宝。
⑹五洲四海:泛指世界各地。
⑺心悦诚服:诚心诚意地服从或佩服。
词语意思惠:同“慧”,智慧的意思。
乃:就,于是。
夫子:旧时对学者或老师的尊称。
大夫:古代官职的名称,读“dà”。
侮辱: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到损害,蒙受耻辱。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可以换成成语“摩肩接踵”。
规矩:比喻一定的标准法则或习惯。
得意扬扬:形容非常得意的样子。
近义词“扬扬自得”;反义词“垂头丧气”。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
安居乐业: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工作;反义词“流离失所”。
小心翼翼: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近义词是“小心谨慎”。
若无其事:好像没有那么回事似的,形容不动声色或漠不关心。
不动声色:不说话,不流露感情,形容态度镇静。
了如指掌:形容对情况非常清楚,好像指着自己的手掌给人看。
近义词是“一清二楚”。
教材解读1.课文简说。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该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言谈轶事的小说。
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男孩的故事。
朗读停顿。
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为/设果,果/有杨梅。
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故事大意:在梁国,有一户姓杨的人家,家里有个九岁的儿子,他非常聪明。
有一天,孔君平来拜见他的父亲,恰巧他父亲不在家,孔君平就把这个孩子叫了出来。
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其中有杨梅。
孔君平指着杨梅给孩子看,并说:“这是你家的水果。
”孩子马上回答说:“我可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1)对句子的理解。
①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这句话点明了文章要讲的人物,以及人物的特点。
起到总起全文的作用。
②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
从孔君平来拜见孩子的父亲一事看,两家的关系很好,常来常往。
所以当得知孩子的父亲不在时,孔并没有马上离开,而是叫出了这个孩子。
可见,孔与孩子很熟。
③为设果,果有杨梅。
谁为谁设果联系上下文自然知道,孩子给孔君平端来了水果,看起来孩子很有礼貌,很会招待客人。
④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
”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这是故事中的重点部分。
孔君平看到杨梅,联想到孩子的姓,就故意逗孩子:“这是你家的水果。
”意思是,你姓杨,它叫杨梅,你们本是一家嘛!这信手拈来的玩笑话,很幽默,也很有趣。
孩子应声答道:“没听说孔雀是先生您家的鸟。
”这回答巧妙在哪里呢孔君平在姓上做文章,孩子也在姓上做文章,由孔君平的“孔”姓想到了孔雀;最妙的是,他没有生硬地直接说“孔雀是夫子家禽”,而是采用了否定的方式,说“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婉转对答,既表现了应有的礼貌,又表达了“既然孔雀不是您家的鸟,杨梅岂是我家的果”这个意思,使孔君平无言以对。
因为他要承认孔雀是他家的鸟,他说的话才立得住脚。
这足以反映出孩子思维的敏捷,语言的机智幽默。
晏子使楚1.课文简说。
《晏子使楚》讲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使楚国,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风,晏子巧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
楚王三次侮辱晏子,前两次针对晏子身材上的缺陷,“在城门旁边开了一个五尺来高的洞……让晏子从这个洞进去。
”“难道齐国没有人了吗”“既然有这么多人,为什么打发你来呢”言语中充满了挑衅和嘲弄,对齐国的大夫直呼“你”,已是无理之极;后一次直指齐国,“齐国人怎么这样没出息,干这种事”嘲笑之语更是肆无忌惮。
面对这样盛气凌人的侮辱,晏子正气凛然,沉着应对,机智反击,结果楚王一败再败,不得不赔礼认输。
故事盛赞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高超的语言艺术。
课文人物对话比较多,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是本文写作的一个突出特点。
文章按事情的发展顺序来写,开头写楚王想侮辱晏子,这是故事的起因;接着写楚王三次侮辱晏子,晏子机智对答,这是事情的经过;结尾写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这是故事的结果。
首尾照应,思路清晰,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通过朗读体会晏子语言的巧妙,并从他机智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1)对句子的理解。
①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我在这儿等一会儿。
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一次斗智。
楚王抓住晏子身材矮小的特点,关闭城门,挖五尺高的洞让晏子入城,来侮辱晏子,进而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
晏子不卑不亢、将计就计,以楚王之法反击楚王。
他的话妙在哪儿呢,妙在他让楚王没有任何选择地打开城门,为什么他的话很明白,楚王要承认自己的国家是狗国,那他就钻狗洞。
楚王要说自己的国家不是狗国,就应打开城门。
楚王怎么敢让晏子走这个洞呢,所以只好打开城门。
这一次,晏子未见楚王,就给了楚王一次迎头痛击。
②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
撒个谎吧,怕犯了欺骗大王的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楚王说:“实话实说,我不生气。
”晏子拱了拱手,说:“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着他故意笑了笑,楚王只好陪着笑。
这是晏子和楚王第二次斗智。
楚王借口齐国无人,讽刺晏子无能,讽刺齐国无人才。
面对楚王又一次对自己和祖国的侮辱,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只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家!这段对话非常精彩,不仅是晏子的语言精彩,因为他将计就计,来了个顺水推舟,按照楚王的逻辑说下来,结果却是有力地贬损了楚国,而且晏子的表情也极其有趣,他的“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和“故意笑了笑”,表面上似乎是为自己的无能难为情,实际上正是在这不动声色的装模作样中,回击了楚国,让楚王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晏子的这句话极具讽刺意味,比正颜厉色更有力量。
在这里我们留意一下楚王的笑。
课文中有三次写到楚王的笑,第一次是初见晏子,“楚王瞅了他一眼,冷笑一声”,这一笑极尽轻蔑之能事,表示楚王根本没有把晏子放在眼里;第二次是面对晏子不动声色中的滴水不漏的回击,他无言以对,“楚王只好陪着笑”,他其实是装作听不出晏子话里的话,以笑来掩饰自己的尴尬;第三次“楚王笑嘻嘻地对晏子说”,嘲笑齐国的人做贼没出息。
表面上态度并不尖锐,实际上是笑里藏刀。
他不甘心就此认输,又想出了新花样,这种笑,居心更加险恶。
③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
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这里的“淮”,指的是淮河。
淮河发源于河南,流经安徽、江苏,经洪泽湖分流注入长江、黄海。
晏子举了个楚国上下都熟知的现象,说明淮南的柑橘到了淮北就变成了枳,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地水土不同的缘故;同样的道理,齐国的人到楚国当窃贼,也没有什么奇怪的,是两国水土不同的缘故。
晏子的回答妙在哪里呢他的话不但形象生动地点明了齐国人在楚国为盗的原因,而且也回敬楚王:楚王治国无方,造成楚国社会风气不好,致使好人变成盗贼。
楚王不仅没有达到侮辱齐国的目的,反而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面对晏子不卑不亢的态度,彬彬有礼的回答(他没有直接说“是两国水土不同”,而是说“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反驳强劲又不失礼节),使楚王在连连败阵中只得认输,对晏子不敢不尊重了。
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用四字词语来形容)机智勇敢、能言善辩、足智多谋、热爱祖国、大义凛然(2)对词语的理解。
敝国:我国。
敝,谦词,用于称有关自己的事物。
面不改色:不改变脸色;形容临危不惧,从容自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