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上海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

合集下载

【历史】2011年高考试题——(上海卷文综)解析版

【历史】2011年高考试题——(上海卷文综)解析版

2011年高考上海卷文综历史(解析)7.西亚某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5100年前那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等文明成就,该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A.伊拉克B.伊朗C.埃及D.印度【答案】:A【解析】:从题中表述,明确判断这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即A项所在地区。

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A.②①④③B.③②①④C.③①②④D.④①②③【答案】:B10.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A.兴中会B.光复会C.强学会D.同盟会12.如图深色部分反映的是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的分布情况。

综合所学知识判断,该国家是A.英国B.俄国C.美国D.法国【答案】:A【解析】:结合19世纪末某西方国家殖民地分布(图中深色部分),可知这个国家在北美、非洲、南亚、东南来、大洋洲等地都有殖民地,只能是“殖民帝国主义”英国。

90年波澜壮阔、90年伟大征程。

2011年,神州大地迎来了中国共产党90周年华诞。

九十年来,中国共产党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开拓进取,带领人民取得了民族解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谱写了永载史册的光辉篇章。

28.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召开,为躲避租界巡捕房的搜查,会议最后一天转移到举行。

30.历史上,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多次重要会议,指引着中华民族从胜利走向胜利。

在下列会议与其对应的主题之间连线。

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中共七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确立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中共十二大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答案】: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思想指导地位中共七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共十一届三中会会确立毛泽东党内领导地位中共十二大做出改革开放战略决策【解析】:熟悉中共党史相关知识,准确对应中共历次重要会议的内容和意义等。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必修三)及答案

2011年全国各地历史高考题(必修三)及答案

2011年全国各地高考历史试题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1、(2011年上海历史)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D.存天理,灭人欲2、(2011年广东卷)12.“夫仁政,必自经界(土地的分界)始,……经界既正,分田制禄,可坐而定也。

”孟子的这段话认为A.轻徭薄赋是实施仁政的手段 B.均贫富是实施仁政的障碍C.解决土地问题是实施仁政的前提 D.贵民轻君是实施仁政的途径3、(2011年安徽卷)12.安徽境内历史遗存丰富,人文景观众多。

图3中体现儒家伦理思想的是图3A.①④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4、(2011年北京)14.文庙是中国古代官方兴建的祭祀孔子的场所,产生于唐代,宋代逐渐在中原、江南的城市中大量兴建,元代在贵州、云南,清代在新疆、东北等地也相继出现。

这一现象表明A.兴建文庙是加强专制统治的手段 B.唐代是官方儒学教育的兴起阶段C.文庙的兴修导致了程朱理学的产生 D.文庙的修建是城市经济发展的需要5、(2011年福建卷)16.《唐律疏议》记载:“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犹昏晓阳秋相须而成者也。

”这表明C.德礼相较于刑罚无足轻重 D.德礼和刑罚对政教皆不可缺6、(2011年广东卷)14.“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7、(2011年上海历史)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 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 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8、(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版)--历史(全国卷)

2011年高考试题(解析版)--历史(全国卷)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解析内容摘要:本文从试题的难易程度、分值的颁布情况、命题的内容、命题的趋势和能力要求、试题考查形式、存在的问题与争议等方面全面分析了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并将今年高考试题与近年来全国高考卷加以对比分析,从中寻找出一些规律性的认识,同时也对今后的高考总复习提出了一些比较中肯的建议。

关键词:2011年高考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评析一、整体评价2011年高考已经结束,大纲版全国卷文综历史试题与去年的试题结构、题型和题量保持一致,总体难度有所下降。

选择题比2010年的难度有明显降低,但命题的技巧性很高,审题过程中还得要十分小心谨慎,往年出现偏题怪题的现象得到改观,所考查的知识也更加注重教材的观点和相关知识,可以说逐渐回归教材。

命题的思维和考查的角度与2010年的试题有明显的差异,2010年以前的几年间,高考选择题往往追求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体现了向新课标过渡与接轨的特征,但今年选择题在这方面既照顾考查角度和观点的新颖性,也侧重于考查的角度和观点对旧教材的回归。

材料大题的难度和模式与去年的基本保持一致,都注重对考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考查,难度都不大,今年的第37题的难度要比去年略有降低,考查的主要是教材的相关知识和观点。

今年第39题的历史部分有个最大特点就是所引用的材料与去年全国Ⅰ卷的第39题的材料都出自白寿彝主编的《中国通史》,材料新颖,设问的角度新,都涉及到国家的兴衰大问题。

从分值的分布来看,中古史占39分,中国近现代史占37分,世界史占24分,侧重于考查中国历史本身,世界史所占的分数比重明显下降。

从命题的内容来看,考查非常广泛而细致,侧重于考查国家兴衰和关注民生的思想与主张,如第16题考查章太炎在辛亥革命过程中用崖山题诗图来激发民族主义和鼓舞革命志士去摧毁满清政府的封建统治;第37题通过考查先秦儒家民本思想主张的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对民主思想的认识和主张及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民主思想之间的关系等关注民生、改革社会的主张;第39题通过分析秦汉隋唐时期关中周边地区对国家统一强盛的作用以及唐以后“游牧世界与农耕世界互动”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等与国家兴衰密切相关的知识。

2011年高考历史上海卷(解析版)

2011年高考历史上海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试题(上海卷·文科使用)7.西亚某地区是世界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距今6000~5100年前那里的居民创造了楔形文字、人工灌溉工程等文明成就,该地区大致位于今天的A.伊拉克 B.伊朗 C.埃及 D.印度【答案】A【解析】从题中表述,明确判断这是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这个文明的中心大概在现在的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一带,即A项所在地区。

【考点】暂无8.为迎接2011年“5•18国际博物馆日”。

某历史兴趣小组开展探究性学习活动。

同学们围绕“博物馆与记忆”的主题搜集到一组中国古代器物图片(见下图)。

并制作了如下标签:①商代兽面乳灯纹鼎;②5000~4000年前良渚文化玉琮;③新石器时代磨制工具石斧;④战国曾侯乙编钟。

上述标签与下组图片自左至右对应的顺序是A.②①④③ B.③②①④ C.③①②④ D.④①②③【答案】B【解析】从图片的形制上看,可明确判断标签①“鼎”是第三幅图;标签④“编钟”是第四幅图;剩下的标签③、②分别是“石斧”、“玉琮”更易判断。

【考点】暂无9.如图为中国古代史上某朝代中央行政体制示意图,该朝代是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宋朝【答案】C【解析】此题很简单,图中所示的三省六部制主要盛行于隋唐时期,选C。

【考点】三省六部制10.右图是中国近代史上某革命组织机关刊物的书影,该组织是A.兴中会B.光复会C.强学会D.同盟会【答案】D【解析】根据课本知识,图中所示《民报》是中国第一个全国性的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的机关刊物。

【考点】同盟会11.17~18世纪,欧洲兴起了新一轮思想解放运动,法国人引领了时代潮流,涌现出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杰出思想家。

这场运动是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启蒙运动 D.文学革命【答案】C【解析】结合关键词“17~18世纪”、“法国”、“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回顾所学相关知识,可以判定是法国的启蒙运动。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全国卷一)(答案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全国卷一)(答案解析版)

2011年全国统一高考历史试卷(新课标)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24分)1.(2分)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 )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考点】1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了西周的政治制度,意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的能力。

【解答】A项错在有效控制,因为分封制下受封者享有较强独立性;B项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是在百家争鸣时期法家思想的体现;分封制确立周王天下共主地位,宗法制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把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从而把国与家结合起来,形成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对后世影响深远。

故选C项;土地与人口控制在受封者而非国家手中,D项错误。

故选:C。

【点评】本题以材料的形式考查了西周的政治制度,解题的关键在于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并与所学知识相结合。

2.(2分)如图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 )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考点】2V: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分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特点。

考查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考查学生从图片中提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并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隋唐时期各地经济发展过程中所使用的货币不相同,这实际上反映了南北朝时期南北方经济发展程度的不同。

A项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表明我国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而隋唐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仍然在北方。

故A项错误。

B项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主要使用金银作为货币,但无法体现发展速度快慢,B 项缺乏足够信息支持,应排除。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全国卷历史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 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 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 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述的精神实质最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 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明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 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 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

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国救亡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甚大,其主要原因在于A.民族觉醒程序与群众基础不同 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序不同C.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 D.列强攫取中国利权的手段不同31.1900年6月21日,清政府颁布“向各国宣战懿旨"。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全国高考历史试题及答案-全国卷(解析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历史部分)12唐初编定的《隋书·经籍志》,确立了中国古代史四部分类著录图书的原则,汉代的乐府民歌应著录于A经部 B史部 C子部 D集部【答案】D【解析】在我国古代图书分类中,经,指儒家经典;史,指各种体裁的史学著作;子,指先秦诸子百家的著作及政治、哲学、医学等著作;集,泛指诗词文赋专集等著作。

13明后期,某地佃户将收获的好米换取银钱自用,劣质米交租,丰收之年也声称歉收,拖欠地租“渐以成风”,官府勒令田主完粮纳税,“于是称贷(借高利贷)完官而田主病”。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A商业的发展冲击农业 B佃户人身依附关系弱化C佃户与地主矛盾激化 D国家税收政策发生变化【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明中后期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城镇商业呈现繁荣景象,张居正一条鞭法的实行更有利于农副产品大量进入市场成为商品。

14徐继畬在《瀛环志略》中对华盛顿有如下评述:“呜呼!可不谓人杰矣哉!。

米利坚合众国以为国,幅员万里,不设王侯之号,不循世及之规,公器付之公论,创古今未有之局,一何奇也!泰西古今人物,能不以华盛顿为称首哉!”这表明作者A鼓吹共和制,反对君主制 B对君主制的反思走在时代前列C已成为洋务运动的先驱 D主张仿效美国发展资本主义【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鸦片战争后新思想的萌发。

《瀛环志略》对开阔中国人的视野,了解西方的政治制度,冲破封建思想樊笼起了一定的作用。

15《光绪朝东华录》载清末颁布的一份懿旨称:“嗣后乡试会试及岁考科考等,悉照旧制,仍以四书文试贴经文策问等项分别考试。

经济特科,易滋流弊,并着即行停罢。

”与这一懿旨的颁布有直接关系的历史事件是A.百日维新 B.戊戌政变C.清末新政 D.预备立宪【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封建顽固势力发动镇压戊戌变法运动后,新政中除京师大学堂等保留外,其余全部废除。

2011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1年新课标高考历史试卷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练习起来,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C.D.25.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整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

26.A.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邦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已知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者、庄园主和农场主??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所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全则要求“学尧”,尊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有反孔到尊孔主要原因是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D. 太平天国未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30.甲午战争后的“公车上书”与巴黎和会时的五四运动都是爱过就忘运动,但两者的规模与影响差别不大,其主要原因在A.民族觉醒程度与群众基础不同B.外交失利导致的损害程度不同C. 大众传媒发展水平与方式不同D.列强窃取中国权利的手段不同31.2000年6月21日,清,6月26日,湖广总督张之洞等与列《东南保护约款》,规定上海租界归各国公司保护,长江及苏、杭内地均归各督抚保护,两不相扰,以保护外商民人产业为主。

2011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2011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2011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杨志才;赵茂生
【期刊名称】《中学政史地(高中文综)》
【年(卷),期】2011(000)007
【摘要】一、选择题(共70分)rn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rn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

他是()
【总页数】27页(P147-173)
【作者】杨志才;赵茂生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江苏扬州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
【相关文献】
1.2014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与2015年备考建议
2.2013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上)
3.2011年高考上海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
4.2011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上)
5.2011年高考江苏历史卷试题解析及备考建议(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新文化运动

高考历史试题汇总(必修三):3-2 新文化运动一、选择题1.(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32题)1942年3月30日,毛泽东在《如何学习中共党史》讲话中说:“陈独秀是五四运动的总司令。

”这一评价应主要基于陈独秀A.引领思想启蒙运动B.创办《青年杂志》C.发动学生运动D.建立共产党早期组织【答案】A【点拨】正确理解材料中的“总司令”一词的含义是解题关键。

总司令即起到了领导作用而非亲自参与,由此排除B、C选项,建立党的早期组织是五四运动之后的事情,故排除。

【结束】2.(2011年高考上海单科23题)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答案】D【点拨】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反对蒙昧主义,主张理性的应该是资产阶级激进派,其核心主张是民主与科学。

“摆脱是非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表明追求民主和平等;“脱离无常识之思维、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表明追求的是科学进步。

【结束】3.(2008年海南高考19题)1920年,北京政府教育部颁布法令,规定从当年秋季起,国民小学的国文教科书不再使用文言,改用白话国语。

这表明当时文学革命()A.取得了重大突破 D.被全社会所认同C.推动了政治改革 D.取得了彻底成功【答案】A【点拨】注意时间是1920年,是在新文化运动后。

北京政府是指北洋军阀政府。

因此题中现象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BD绝对化了,C夸大了,这只是北洋军阀政府在教育方面的一个措施,还不能说是政治改革。

故选A【结束】4.(2010年高考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只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

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答案】D【点拨】此题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

新课标2011年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

新课标2011年全国卷文科综合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文科综合(历史部分)第Ⅰ卷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4.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 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25.图4是依据《隋书·食货志》等制作的南北朝时期各地区货币使用情况示意图。

该图反映出A.长江流域经济水平总体上高于黄河流域B.河西走廊与岭南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最快C.黄河流域的丝织业迅速发展D.长江流域经济发展相对稳定26.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盖使朝廷之上,闾阎之细,渐摩濡染,莫不有诗书宽大之气,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

”与这一论断的精神实质较为接近的是A.天下兴亡,匹夫有责B.民为根本C.天下为公D.民贵君轻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

”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是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28.1871年4月,巴黎公社发布文告称,“你是受高利贷者、承租户、庄园主和农场主折磨的一个乡下劳动者,贫穷的短工和小所有主……你们的劳动最好的一部分产品要给什么都不干的人……巴黎愿意把土地给农民,把劳动工具给工人”。

发布该文告的主要意图是A.号召工农群众迅速起义B.进一步巩固工农革命联盟C.宣布彻底废除财产私有D.希望得到农村群众的支持29.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详解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详解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详解第I卷 (105分)I. Listening ComprehensionSection ADirections: In Section A;you will hear ten short conversations between two speakers. At the end of each conversation, a question will be asked about what was said. The conversations and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After you hear a conversatio n and the question about it,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is the b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1. A. At a train station. B. At an airport.C. At a travel agency.D. At a bus station.2. A. $5. B. $10.C. $15.D. $50.3. A. Receptionist and guest. B. Salesperson and customer.C. Doctor and patient.D. Waiter and diner.4. A. Excited. B. Dissatisfied.C. Bo red.D. Exhausted.5. A. Her hair has changed. B. She isn’t satisfied with her hair style.C. She prefers to wear long hair.D. The man has changed his hair style.6. A. It is too early to watch the Talent Show. B. He will go to bed in five minutes.C. He would rather watch TV than go to bed.D. He is old enough to stay up.7. A. She has got everything ready. B. She never hesitates over what to take.C. She hates packing by herself.D. She needs more time for packing.8. A. They should wait for John for a while. B. They should stay here for the night.C. They should start the meeting right away.D. They should call John at once.9. A. She is unwilling to move into a new flat. B. Her neighbors get along well with her.C. She can’t tell the man why she is moving.D. Her neighbors usually play their TV loud.10. A. Ask for directions. B. Try a different route.C. Go back for the map.D. Cancel their trip.Section BDirections: In Section B, you will hear two short passages, and you will be asked to questions on each of the passages. The passages will be read twice, but the questions will be spoken only once. When you hear a question, read the four possible answers on your paper and decide which one would be the blest answer to the question you have heard.Questions 11 through 13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11. A. A political system. B. Religion.C. Working language.D. Race.12. A. Discuss current issues. B. Join in a writing competition.C. Attend an arts and crafts competition.D. Celebrate their friendship.13. A. The Commonwealth Games. B. An important holiday.C. The Commonwealth members.D. An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Questions 14 through 16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news.14. A. Equipping students with knowledge. B. Qualifying students for certain jobs.C. Developing students’ habits of mind.D. Helping students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15. A. The ability to have critical analysis. B. Creative use of leisure time.C. Logical use of information.D. Willingness to accept uncertainty.16. A. Goals to reach in a college education. B. Roles of knowledge in students’ growth.C. Qualifications needed for a job.D. Importance of after-class activities.Section CDirections: In Section C, you will hear two longer conversations. The conversations will be read twice. After you hear each conversation, you are required to fill in the numbered blanks with the information you have heard. Write your answers on your answer sheet.Blanks 17 through 20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conversation.Complete the form. Write ONE WORD for each answer.conversation.Complete the form. Write NO MORE THAN THREE WORDS for each answer.II. Grammar and VocabularySection ADirections: Beneath each of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there ar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Choose the one answer that best completes the sentence.25. Graduation is a good time to thank those who have helped you ______ the tough years.A. throughB. upC. withD. from26. To stay awake, he finished a cup of coffee and ordered ______.A. the otherB. otherC. the othersD. another27. It’s no use ______ without taking action.A. complainB. complainingC. being complainedD. to be complained28. I ______ worry about my weekend—I always have my plans ready before it comes.A. can’tB. mustn’tC. daren’tD. needn’t29. When Mom looked back on the early days of their marriage, she wondered how they had managed with ______ money.A. so fewB. such fewC. so littleD. such little30. It doesn’t matter if they wan t to come to your party, ______?A. doesn’t itB. does itC. don’t theyD. do they31. After getting lost in a storm, a member of the navy team ______ four days later.A. rescuedB. was rescuedC. has rescuedD. had been rescued32. The rare fish, ______ from the cooking pot, has been returned to the sea.A. savedB. savingC. to be savedD. having saved33. At one point I made up my mind to talk to Uncle Sam. Then I changed my mind, ______ that he could do nothing to help.A. to realizeB. realizedC. realizingD. being realized34. Did you predict that many students ______ up for the dance competition?A. would signB. signedC. have signedD. had signed35. There is clear evidence ______ the most difficult feeling of all to interpret is bodily pain.A. whatB. ifC. howD. that36. If a lot of people say a film is not good, I won’t bother to see it, or I’ll wait ______ it comes out on DVD.A. whetherB. afterC. thoughD. until37. The police officers in our city work hard ______ the rest of us can live a safe life.A. in caseB. as ifC. in order thatD. only if38. The message you intend to convey through words may be the exact opposite of ______ others actually understand.A. whyB. thatC. whichD. what39. You’ll find taxis waiting at the bus station ______ you can hire to reach your host family.A. whichB. whereC. whenD. as40. Today we have chat rooms, text messaging, emailing… but we seem ______ the art of communicating face-to-face.A. losingB. to be losingC. to be lostD. having lost25.A.本题考查固定搭配,through the tough years,表示经历了艰苦的岁月。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解读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历史试卷和参考答案解读

2011年上海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历史试卷 考生注意: 1.试卷满分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本试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

答题前,务必填写姓名、报名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一、选择题(共50分,每小题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 1.右图勾勒了世界历史发展的几个不同阶段。

其中与③和④相对应的分别是·····( ) A.原始社会和封建社会 B.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 C.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D.奴隶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 2.世界三大宗教都起源于·················································( ) A.非洲 B.亚洲 C.美洲 D.欧洲 3.古希腊人在许多方面都胜古罗马人一筹,除了·····························( ) A.哲学 B.文学 C.艺术 D.法律 4.13世纪左右,西欧确立了除国王外,贵族和市民阶层也能参与国家事务的政治体制。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高考全国卷(课标)卷文综(历史)试题及答案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1至8页,第Ⅱ卷9至16页,共300分。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将自己的准考证号、姓名填写在答题卡上。

考生要认真核对答题卡上粘贴的条形码的“准考证号、姓名、考试栏目”与考生本人准考证号、姓名是否一致。

2.第Ⅰ卷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第Ⅱ卷用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作答,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监考员将试题卷、答题卡一并收回。

第Ⅰ卷(选择题共140分)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日本某汽车公司在中国建有多个整车生产厂和零件生产厂。

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及随后的海啸、核辐射灾难,使该公司在灾区的工厂停产。

受其影响,该公司在中国的整车生产厂也被迫减产。

据此完成1~2题。

1.该公司在中国建零部件生产厂,主要目的是A.避免自然灾害对本土汽车生产的影响B.为其中国整车厂配套,降低整车生产成本C.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为其日本整车厂服务D.建立其全球整车生产的零部件工业基地2.中国整车生产厂被迫减产是由于该公司在灾区有A.研发中心B.一般零部件厂C.核心零部件厂D.整车厂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通过大量技术投入和大规模专业化生产,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

巴西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种植大豆,在积极培育优良品种的同时,鼓励农民组建农场联合体,实现了大豆的规模化生产与经营。

目前,巴西的大豆产量、出口量仅次于美国。

中国曾是世界最大的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近些年大豆的质量下降(品种退化,出油率低),生产成本较高,成为世界最大的大豆进口国。

据此完成3~5题。

3.巴西大豆总产量增加的潜力大于美国,主要是因为巴西A.技术力量较雄厚B.气候条件较优越C.可开垦的土地资源较丰富D.劳动力较充足4.在国际市场上,巴西大豆价格低于美国的主要原因是巴西A.专业化水平较高B.科技投入较大C.劳动生产率较高D.劳动力价格较低5.中国要提高大豆质量需A.加大科技投入B.扩大种植面积C.增加劳动力投入D.加大化肥使用量读图1,完成6~8题。

2011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1上海高考历史试卷分析

2011上海历史高考试卷分析付文治2011高考试卷横空出世让许多人大吃一惊,考后跟踪与学生交流出现的情况是:平时的好同学认为试题太难,答完没有对与错的感觉;平时学习一般的同学却说试题很简单,很顺利,在目前这些学生分数不知道的情况下,本人试做以下分析,不揣冒昧,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2011历史试题整体特点1.新增最佳选择题属于创新部分,在全国尚属首次。

其科学依据尚属不知,如何应对自然成为讨论热点。

2.题目设计仍然打破课本的章节顺序,注重知识整理。

第34题,将两河流域与罗马共和国的法律放置一起,跨两个单元,两个不同文明特色;35题把夏商周到隋唐的选官制整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知识链条;36题把二、三、五册与第七册的知识融为一体,考查学生形成中国史学史知识体系。

3. 对学生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

两幅地图,两幅框架图标,一副漫画首先考查学生积极获取信息的能力,许多精炼的文字资料须经过缜密的思考、判断和筛选得出正确结论,纵观几年来高考历史试卷,已经形成呈现大量新素材、提供新信息、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分析解决问题思维能力的特色。

其次,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尤其是第36题,对相关历史分析能力的考查落在最深处。

再次,注重考查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除选择题外,第34题需要运用两个法律的特点来进行解读,第35题要求运用已知历史知识表达自己的历史认识和观点,第36题,必须把三者史学史的基本知识和历史时代的基本知识链接在一起进行分析解读,第37题要求运用已知条约知识解读历史场景,第39题,要求运用已知知识和工业革命特点解读材料表达的历史现象……如此这般,不一而足,运用已知知识解读历史给大家的启示十分明显。

最后,十分注重对历史的正确描述论证。

除选择题外,非选择题终的每一题终都至少有一个小题目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和自己观点的完整表达的问题。

如“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如“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如“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上海卷)历史试题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12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2.本考试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试卷包括试题与答题要求;所有答题必须涂(选择题)或写(非选择题)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3.答题前,务必在答题纸上填写准考证号和姓名.并将核对后的条形码贴在指定位置上。

4.答题纸与试卷在试题编号上是一一对应的,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一、选择题(共70分)以下每小题2分,共58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的选项。

1.一位古希腊人经过实地调查研究,在其著作中记述了希波战争的始末。

他是A.伯里克利B.希罗多德C.柏拉图D.罗马2.公元前509年,罗马进入共和国时期,这一时间也可表述为A.公元前5世纪初B.公元前5世纪末C.公元前6世纪初D.公元前6世纪末3.根据所学的知识,右侧表格①②处分别填上A.封建等级制:城市的复兴B.封建等级制;民族国家形成C.城市的复兴:君主专制D.民族国家形成:君主专制4.拜占庭帝国瓦解前后,许多学者和艺术家迁居意大利半岛,从而大力推动了该地区A.波斯文化的传播B.伊斯兰文化的传播C.古希腊文化的研究D.基督教神学的研究5.中世纪的一位教皇把他的母校巴黎大学称作“为整个世界烤制面包的烤妒”,这一比喻的含义是希望母校A.开展世俗教育B.成为传播神学的中心C.自由探讨真理D.多出学术研究的成果6.在商代,商王和许多邦国首领都称“王”。

不过,商王不仅是本国君长,他还是邦国的A.国主B.领主C.盟主D.君主7.历史是复杂的。

有时吸取前人的历史教训会导致新问题的产生。

下列史实能佐证这—看法的是A.秦二世而亡,汉推行郡国并行制B.秦二世而亡,汉启用布衣将相C.隋二世而亡,唐广招贤才知人善任D.隋二世而亡,唐实行宽简舒缓法令8.当代某学者谈及自己为人处世的宗旨时说:对己学道家,意思是清静寡欲;做事学法家,意思是按原则办事;待入学儒家,即A.爱无差等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C.君君、臣臣、父父、子子D.存天理,灭人欲9.中国历史上,与秦、南朝齐、宋同时并存的少数民族分别是A.匈奴、契丹、满族B.契丹、鲜卑、匈奴C.女真、鲜卑、匈奴D.匈奴、鲜卑、契丹10.右侧是三国鼎立形势图,其中魏国所辖地区是A.①B.②C.③D.④11.有人认为,中国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平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种光荣礼节而已。

”下列符合这一认识的经济活动是A.汉朝的丝绸之路B.宋朝的海上丝绸之路C.明朝的朝贡贸易D.晚清的中英鸦片贸易‘12.以下是某一时期的诗人分布示意图。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这一时期应该是A.春秋战国B.秦汉C.隋唐D.两宋13.理学家王守仁提出“致良知”说。

这里的“良知”是指A.人心固有的是非善恶标准B.圣人独有的是非道德标准C.通过学习获得的良好知识D.存在予外部世界的规律14.乾隆自称有“十全武功”。

他的主要“武功”包括A.平定回部叛乱、统一天山南北B.首派驻藏大臣、实行金瓶掣签制C.取得雅克萨大捷、签订《尼布楚条约》D.收复台湾、设立伊犁将军15.18世纪中叶,普鲁士国王弗里德里希二世在大力加强专制统治的同时,改进司法制度,放松新闻检查,禁止驱逐农民。

这反映他受到了哪位思想家的影响?A.伏尔泰B.杰弗逊C.圣西门D.卢梭16.法国将领在1919年预言:“这不是和平,这是二十年的休战。

”其主要依据是A.国际联盟软弱无力B.英国推行“均势”政策C.美国抛出了“十四点原则”,企图称霸世界D.战胜国的宰割行径,激起战败国的复仇情绪17.在现代化进程中,各国对土地所有制的处置方式不一,有的允许土地自由买卖,有的废除土地私有制。

以—分别对应这两种方式的是。

A.圈地运动/明治维新B.明治维新/十月革命C.十月革命/1861年改革D.1861年改革/圈地运动18.罗斯福就任美国总统后,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结果是A.国家开支显著上升B.农产品数量明显增加C.银行数量不断增多D.美元逐渐升值19.某学生要完成一篇有关二战人物的作业,在搜集史料。

下列属于第一手材料的是A.《斯大林传》B.《大独裁者》(电影)C.《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丘吉尔)D.《二次大战三巨头》20.雨果曾说:“总会有这么一天,到那时,你们法国、你们俄国、你们英国,所有的欧洲国家,无须丢掉你们各自的特点和闪光的个性,都将紧紧地融合在一个高一级的整体里;刹那时,你们将构筑欧洲的友爱关系。

”今日欧盟实现了雨果的哪一理想?A.西欧已构筑起“友爱关系”的坚实基础B.欧洲所有大国都已“紧紧地融合”C.超国家的联合体己消除了成员国的特点个性D.法、俄、英是“高一级的整体”的核心21.美苏争霸期间,两国力量此消彼长、相互制衡。

下列表明苏联退缩的史实是A.结束越南战争B.执行“莫洛托夫计戴”C.撤出古巴导弹D.签订《华沙条约》22.严复译著的《天演论》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

以今日之见A.该书解释人类社会发展的理论并不科学,但警醒国人的作用巨大B.该书正确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在中国思想界起了振聋戋发醒作用C.该书的理论是中国近代革命派的重要思想武器D.该书是中国近代第一本介绍西学的著作23.近代有学者呼吁,青年人应该摆脱是菲荣辱听命他人的奴隶地位,脱离无常识之思、无理由之信仰的蒙昧时代。

由此他主张A.求强求富B.变法维新C.共和革命D.民主科学24.①90年前的7月23日,②这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一天。

③书目共产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

④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新。

以上文字中,属于历史评价的是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25.鸦片战争后,中国进口税率按5%征税。

后经过新政府的谈判,这一税率提高至75%、20%、80%等14个等级,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

该新政府是A.南京临时政府B.北洋政府C.南京国民政府D.重庆政府26.“岛寇荼毒,痛及滇西。

谁无血气,忍弃边陲。

桓桓将士,不顾艰危。

十荡十决,甘死如饴。

瘗忠有圹,名勒丰碑。

懔懔大义,昭示来兹。

”这段碑文纪念的是A.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B.中国远征军第八军C.中国人民解放军D.中国人民志愿军27.“从解除殖民主义痛苦和灾难中找共同基础,我们就很容易互相了解和善重、互相同情和支持,而不是互相疑虑和恐惧、互相排斥和对立.”周恩来说这段话是在A.与尼克松会面时B.与田中角荣会面时C.出席万隆会议时D.出席联合国大会时28.“生产队由队长同一个个农户签订合同.合同规定出生产指标和给这个农户的报酬。

这意味着他们可以多劳多得。

”这里描述的是A.土地改革B.三大改造C.人民公社化运动D29.在某中学的“上海乡土史”课程上,老师要求学生按指定材料(见右表)确定一研究主题。

以下切合材料的主题是A.上海工业化一瞥B.改革开放在上海C.上海,中国现代化的缩影D.上海,红色的摇篮以下每小题3分,共12分,每—选项的分值可能力0、1、l、3分。

选出最佳一项,多选不得分。

30.夏朝没有留下直接的文献史料,有关记载多为转手材料,有些具有传说性质,所以夏的存在引起学者的怀疑。

二里头遗址发现后,怀疑的看法逐渐减少。

这是因为A.该遗址的发现证明夏的传说有一定真实性B.该遗址的考古发现与有关夏的文献记载一一对应C.该遗址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夏的存在D.该遗址的考古发现属于原始材料31.有人说:“康有为不是一个政治家,实是光绪皇帝以及全中国的不幸。

假如康氏的谨慎能像他的热情那样,他也许能在十三年前展开维新,早就带来了‘未来的中国’。

”这段话主要说明了A.只有政治家才能带来“未来的中国”B.康有为性格对维新运动的重要影响C.康有为性格中的弱点与优点D.改革家应兼具谨慎与热情的性格32.英王查理一世在受议会审判时说:“你们企图审判国王,这是多么大的罪恶啊,我的权力是上帝所托付的。

”法官说:“在国王和他的人民之间存在一个契约协定一旦这条纽带被切断,那么只能说,别了,君主统治!”这两段话体现了A.英王与法官的恩怨B.国王至尊与法律至上的较量C.国王与议会的矛盾D.君权神授与人民主权的对立33.右图是一幅创作于1903年的漫画,其主旨是Array A.批评洛克菲勒控制全球石油贸易的企图B.讽刺洛克菲勒给予芝加哥大学的资助来自于巨额利润C.嘲笑芝加哥大学依傍寡头,接受洛克菲勒的蝇头小利D.抨击洛克菲勒谋求垄断全球石油贸易,用助学美化自己二、非选择题(共80分)34.两张判决书问题:(8分)(1)这两份判决分别依据下列哪部法律?(2分)①《民法大全》②《汉穆拉比法典》 判决一:判决二:(2)以今日之见,你觉得哪种判决较合理?说出你的理由。

(6分)35.选官制度中国历史上的选官制度有一个演变的过程,西周、汉代与唐代是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问题:(12分) (1)按示例填写表格。

(6分)(2)简要评述汉、唐的选官制度。

:(6分)36.时代与史家社会文化,时有更新:史家智识,遂以变迁。

试以司马迁、司马光、梁启超为例,叙述中国史家治史理念的变化趋势及其社会原因。

(10分)37.—份护照《天津条约》签订后,游历护照开始出现。

通商口岸的外国人从领事馆取得护照,经当地海关道盖印,即可凭此护照进入内地游历。

以下是一份护照的主要内容:本领事遵行两国议定争约章程第八款,内裁:准许法国人请照赴内地游历等因.兹有本国人名口口请照赴十八省游历,本领事深知系我国良民,为此给熙,准其前往.故请顿大清执政大臣及各省文武官员验照放行,丝毫不得留难,并望以宾礼相待,随时照料,庶臻妥协,以示照给本成遵约章毋违,永垂不朽也。

问题:(12分)(1)除法国外,与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的还有哪些国家? (3分) (2)你认为当时外国人持这类护照游历有哪些弊端?(9分)38.辛亥革命写历史小论文,列提纲是一项重要的技能。

某同学在阅读课文及相关史料后,拟了一份有关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提纲,请你帮他完成空缺的部分。

(l1分)39.工业年代材料一: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材料二:英、美、中,印四国产品在世界产量份额中的变化(1750—1900年)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惟是时女工都无充分训练,工作不良,丝质随劣;且所有出品须运往外国市场,向绸商兜售,输运需时,周转为难。

自光绪八年至十三年,营业失败,资本损耗殆尽.光绪十三年后,丝厂事业逐渐发达.丝车自一百部增至九百部。

后法国绸商渐知中国除土丝外,亦有机制厂丝可供应用,乃相率电请驻沪洋商就近来办.此项办法始自光绪十九年,迄今三十余年,未尝变更也.问题:(27分)(1)材料一体现了英国在两次工业革命中的什么特点?(2分)(2)你能从材料二中提取到哪些信息?(6分)(3)材料三中的丝厂经历了怎样的变迁?(4分)(4)基于以上材料,谈谈你对两次工业革命影响的看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