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试验测点安装及布置规范(A)版--12.05
2023年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
2023年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热力点及热力管网的安全操作,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相关安全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本规程。
第二条本规程适用于国内所有热力供热企业的热力点及热力管网的安全操作。
第三条热力供热企业应当建立和完善热力运行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确保热力供热过程中的安全。
第四条热力管网应当定期进行检查、维修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并报告相关部门。
第五条热力点的选择应考虑人口密度、供热需求、环境因素等相关因素,确保供热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应当与市政设施、电力设施等进行协调,确保供热过程中的安全。
第七条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应当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设计、施工和验收,并获得相关部门的审批和监督。
第二章热力点安全操作规程第八条热力点应当设有专门的值班人员,负责热力设备的运行和监控。
第九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热力设备的工作原理和操作规程。
第十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应当熟悉热力设备的运行状态,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并处理。
第十一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工作纪律,不得私自操作或调整热力设备。
第十二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应当妥善保管和使用相关工具和设备,确保安全使用。
第十三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热力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应当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并正确使用。
第十五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应当积极参与应急演练,熟悉应急处理流程,能够快速、准确地做出应对措施。
第十六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在发生安全事故时,应立即报警,并采取必要的应急措施,确保人员安全。
第十七条热力点值班人员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应及时上报并配合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第十八条热力点应当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
第三章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第十九条热力管网应当设有专门的运行管理人员,负责热力管网的监控和管理。
第二十条热力管网运行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接受安全培训,了解热力管网的运行原理和操作规程。
推荐-汽机性能试验 精品
验,检查机组主、辅设备,运行参数和热力系统能否满足试验要 求,特别是阀门泄漏和不明漏量(见7.6)情况。通过流量平衡 试验确定泄漏的阀门和不明泄漏率,与检修人员拟定出需检修 和消缺的主辅设备及阀门清单,由检修人员负责处理,以保证机 组能满足规程规定的试验条件。 4.4 试验持续时间和读数频率 每个工况试验时间稳定一小时并记录数据,人工记录数据读数 频率为5分钟。
汽轮机性能试验
3.2试验测点说明。 1) 流量测量,主流量测量采用现场已有的高精度喉部取
压长颈式流量喷嘴测量主凝结水流量,流量测量管段 安装在5号低加出口至除氧器入口之间的凝结水直管道 上。由差压变送器测量差压后计算流量。 2)压力测量,除凝结水压力外,试验所涉及的压力测点 数值均取自DCS数据库。 3)温度测量,试验所涉及的温度测点数值均取自DCS数 据库。 4)液位测量,除氧器水箱、凝结水箱等系统内储水容器 水位的变化,取自DCS数据库。
汽轮机性能试验
3.试验热力系统及测点布置 3.1测点布置原则 1) 所有测点附近管道内不应有挡板、弯头、涡流区、
管道外应有足够的空间,便于操作; 2)尽量应有原有测点,减少管道开孔数量; 3)压力测点安装位置尽量按流体流向布置在温度测
点之前; 4) 流量测点的安装位置要有一定的直管段,一般应
在前10D后5D位置处,如现场条件所限,可适当 考虑减少上述比例;
化,无较大扰动;各加热器水位正常、稳定。
2)试验期间停止锅炉排污,吹灰,放汽,停止本机向暖风器供 汽,停止向本系统内补水。
3) 不投再热器减温水尽量少投过热器减温水。如果必须投,则应 在试验期间保持稳定。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范本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范本一、概述热力点是指供热系统中的供热用户的接口点,包括热力管线、换热器、阀门、计量设备等。
热力点的安全操作对于保障供热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用户的安全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热力点及热力管网的安全操作规程。
二、热力点的安全操作规程1. 严禁擅自改变热力点的设置和布局,包括热力管线、换热器、阀门、计量设备等。
2. 在进行维护、检修等操作前,应按照相关要求进行必要的安全交底,并得到相关部门的批准。
3. 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热力点的结构、性能和操作要领,确保能正确、安全地操作热力点设备。
4. 操作人员应佩戴符合要求的防护用品,包括安全帽、耐酸碱手套、耐油鞋等。
5. 操作人员应定期接受安全教育和培训,了解热力点设备的运行原理和操作技巧。
6. 定期对热力点设备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7. 使用合适的工具和设备进行操作,禁止使用损坏或不合适的工具进行操作。
8. 在进行操作前,应先检查热力点设备的工作状态和安全状况,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9. 不得随意关闭或调整热力点设备的阀门和控制装置,如需调整应按照相关规定操作。
10. 在操作过程中,应注意热力点设备的环境温度、压力等参数,确保其在允许范围内运行。
11. 热力点设备的维护和维修必须由专业的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操作。
12. 热力点设备的报警和故障应及时处理,确保安全运行。
13. 操作人员应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负责地履行岗位职责,绝不允许操作失误或疏忽大意。
14. 操作结束后,应及时清理和归位热力点设备,确保场地整洁。
三、热力管网的安全操作规程1. 严禁私拉乱接热力管线,如需改动热力管网的布局和连接方式,应按照相关规定和程序进行申请和审批。
2. 热力管网应定期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处理管道泄漏、破损等问题。
3. 管线维护和维修必须由具备相应资质和经验的专业人员进行,不得私自操作。
4. 在进行管线维修和维护时,应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如设置安全挡板、警示标识等。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一、概述热力点是指供应热力的集中热源和其连接的热力系统的终端用户设施。
热力管网则是将热源与热力点连接起来的管道网络系统。
为了确保热力点及热力管网的安全运营,制定相关的安全操作规程至关重要。
本文将对热力点及热力管网的安全操作规程进行详细介绍。
二、热力点安全操作规程1. 接受供热的用户必须安装可靠的阀门、热力表等设备,确保热力进入建筑物之后能够得到合理利用,并通过热力表进行计量。
2. 如果用户需要停止使用供热服务,必须向供热公司或相关部门提前报备,以便有关部门安排。
3. 热力点的热力设备和管路必须经常进行巡检和维护,及时发现和排除故障,确保供热正常运行。
4. 热力点禁止在建筑物内部私接管路,严禁私拉私挂线路,以免引发火灾、漏电等事故。
5. 热力设备禁止私自打开、关闭阀门或拆卸设备,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三、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1. 管网操作人员必须熟悉管道布置、管线情况和各个节点的阀门控制情况,必须具备基本的安全知识和操作技能。
2. 巡检人员必须按照规定的巡检路线进行巡检,检查管道有无裂隙、渗漏等情况,并及时处理。
3. 管道采用标志牌进行标识,以便人员区分和识别,如果有问题发生,能够快速定位。
4. 阀门操作必须谨慎,必须遵循开启前检查、操作时稳住、关闭后检查等程序,确保阀门的正常使用。
5. 管道检修期间必须采取临时措施,确保供热服务不中断或中断时间尽量缩短。
6. 对于热力管道周围的安全环境,包括建筑物、自然环境等,必须进行全面的安全评估和预防措施,并定期检查。
四、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事故应急处理1. 对于发生的安全事故,必须立即停止供热服务,并报告所属部门和有关部门,确保迅速采取措施进行事故处理和救援。
2. 对于热力设备故障或管道泄漏等情况,必须隔离现场,采取紧急抢修措施,并做好事故记录和处理报告。
3. 对于涉及人员伤亡的安全事故,必须及时报告医疗机构,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调查和处理。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一、热力点的定义热力点是指城市热力服务公司经过建设,向用户供应热力的节点。
通常包括换热站、管网接头、用户热力站等。
二、热力点安全操作规程1. 热力点的巡视检查为确保热力运行的安全,应当对热力点进行巡视检查。
巡视检查包括以下内容:(1)对热力点的压力、温度、流量进行实时监控和记录。
(2)定期检查和清洗热力管道和换热设备,以确保管道畅通和换热效率。
(3)检查各类阀门、压力表等设备的使用情况、安全性、灵活性。
如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
2. 热力点的操作规范(1)换热站操作1.1 工作人员必须熟悉换热站的结构、性能、技术参数、操作程序和安全规定,遵守操作规程。
1.2 换热站的进出口阀门必须按标志指示处于正确的位置,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不能执行下文所述的操作。
1.3 换热站的操控人员必须在工作前进行设备和阀门的检查工作,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1.4 换热站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物料清洗、补充、取样分析及处理报警信号等工作。
(2)管网接头操作2.1 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管网接头的结构、性能、技术参数、操作程序和安全规定。
2.2 管网接头的进出口阀门必须按标志指示处于正确的位置,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不能执行下文所述的操作。
2.3 进料阀门必须在换热站运行前打开,向管网输送水。
2.4 出料阀门必须在换热站停机前关闭,将系统中的水排出并与下游混合。
(3)用户热力站操作3.1 工作人员必须了解用户热力站的结构、性能、技术参数、操作程序和安全规定。
3.2 热力站的进出口阀门必须按标志指示处于正确的位置,阀门的开启和关闭必须严格按照程序操作,不能执行下文所述的操作。
3.3 热力站的操控人员必须在工作前进行设备和阀门的检查工作,并对异常情况进行及时处理。
3.4 热力站的工作人员必须进行物料清洗、补充、取样分析及处理报警信号等工作。
三、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1. 管道的安装(1)热力管道必须经过系统设计和经济优化,可承受气压测试压力。
热力管道工程测试桩技术规范书
热力管道工程测试桩技术规范书(一)技术要求测试桩由桩体(含底板)、测试接线板和铭牌几部分组成。
1、桩体(含底板)(1)各种功能的测试桩,其桩体统一。
(2)测试桩桩体采用规格为Φ108的内外镀锌钢管,壁厚为4mm,长度为3m。
测试桩与底座采用焊接连接,底座在现场用螺帽与水泥基墩连接。
(3)桩体外壁(包括底板)涂敷防腐涂料,涂层结构为环氧富锌底漆(二遍)+环氧云铁中间漆(一遍)+聚氨酯涂料面漆(二遍),涂层干膜总厚度≥200m,面漆为黄色(色号为Y06)。
(4)桩体上有一个可以上锁的门,并配有特殊的全线通用的专用钥匙;测试门密封良好,其内部转轴及锁扣档片制造中有足够的强度,以防人为破坏。
测试桩门锁采取防锈措施。
(5)桩体内对应测试门处,装有便于测试电缆连接的接线板,接线板与桩体绝缘,桩体底部有能使其稳固的结构,顶留有安装铭牌的空间和预留孔,便于铭牌压接或铆接。
2、测试接线板(1)接线端子(又称接线柱)为8柱型,接线板用环氧玻璃纤维或酚醛树脂层压板制作。
(2)接线端子适于连接截面为2.5 mm2~10mm2的电缆。
(3)接线端子颜色规定:左侧3个端子为红色,右侧3个端子为黑色。
3、铭牌:铭牌为白底黑字2mm厚铝板,其尺寸大小为140 mm 220 mm 2mm。
铭牌上标注企业标志、管道名称、里程数、管理单位名称、联系电话、编号及测试桩类型,文字采用电解刻字加工。
4、投标方对所有测试桩进行检查与检测,以确保桩体的材质、尺寸、外观、接线板和测试门锁等满足本技术规范书的要求;并且在供货时,提供测试桩检验合格证明。
5、防腐层薄膜光滑平整、颜色均匀一致、无气泡、流淌及剥落等缺陷。
6、防腐层涂层厚度均匀,涂层干膜厚度符合设计要求。
干膜厚度大于或等于设计厚度值的检测点,占检测点总数的90%以上;其它检测点厚度也不低于设计厚度值的90%。
7、提交第三方质量检验和实验报告。
8、提交测试桩的外形尺寸、安装尺寸、基础图、重量等资料。
热力管道布置及验收规范
热力管道布置及验收规范
概述
本文档旨在提供热力管道的布置和验收规范,以确保系统的安全、高效运行。
热力管道的布置和验收是建设和维护热力系统的重
要环节,正确的规范操作将有助于减少事故发生的风险,并保证系
统的正常运行。
管道布置要求
1. 确定管道的布置方案时应充分考虑系统的热力负荷,管道长度,以及地形和环境条件等因素。
2. 管道的布置应尽量保持直线或平直,避免过多的弯曲和锐角,以减少管道的阻力和压力损失。
3. 管道的支架应进行合理布置,以保证管道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4. 管道与其他设备、建筑物的保持间距应符合相关规范和安全
要求。
5. 管道的绝缘材料应选择合适的种类和规格,以减少热量的散
失和能量的损失。
管道验收要求
1. 管道的安装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规范和标准,如国家热力工程设计规范等。
2. 管道的焊接接头应符合相关的技术要求,确保焊缝的质量和可靠性。
3. 管道的压力测试应在安全范围内进行,以确保管道的密封性和承压能力。
4. 管道的防腐蚀和防护措施应符合相关的要求,以延长管道的使用寿命。
5. 管道的记录和整理应进行详细和准确的记录,以备日后查阅和维护。
结论
热力管道的布置和验收是热力系统建设和运行的重要环节,必须遵循相关的规范和标准操作。
通过正确的管道布置和验收,可以提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保证系统的正常运行。
试验测点安装说明
一次门
压力变送器
二次门
充满凝结水ຫໍສະໝຸດ 一次门管接头0.5m
二次门
连接变送器的管接头处距地面0.5m,一、二次门的位置以站到地面容易操作为宜
低于大气压压力(真空)的测量
取压点至变送器之间的传压管应竖直向上或倾斜上,以确保传压管内不积水
正确
错误
错误
易积水
易积水
低压缸排汽压力测点的安装
根据ASME PTC-6.0 性能试验规程的要求,低压缸排汽压力应采用网笼探头测量
人孔
低压缸排汽口
一次门焊接阀
一次门 焊接阀
温度测点的安装
温度套管要采用标准件 温度套管插入深度应大于管内径的1/4,小于管内径的3/4 温度套管插入深度最小不应小于75mm;因此,对于内径小于100mm的管子,套管应斜插入管内或将套管安装在有弯头或三通处,以确保最小插入深度>75mm 温度测点应安装在压力测点的下游1-2倍管径处,最好与压力取压位置保持90度位置,以避免对压力测量的干扰
工质流向
低压缸排汽压力测点的安装
网笼探头应安装在凝汽器喉部,每个排汽口同一水平面上安装2个,并对称布置(等面积上同心布置),使汽轮机末级排汽能冲刷在网笼探头上,以使其所测压力能够反应凝汽器中该平面的平均排汽压力 为防止传出管内局部积水,网笼探头传出管应保持直,中间不应有弯曲情况出现;另外,为避免机组运行时,汽流冲刷导致传出管的变形,传出管应具有足够的刚度,为此应采用大直径管( 25mm ),并且应牢固固定在凝汽器中的固定支撑上 从凝汽器斜向上引出,安装斜度以传压管中不积水为宜,穿出凝汽器0.5m即可(包括一、二次门、仪表管接头在内),同时真空压力测点的安装要求
工质流向
压力测量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管理规定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管理规定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管理是热力系统运行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关系到供热系统的安全运行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下面将介绍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管理的相关规定。
一、热力点安全管理规定1. 热力点的选址热力点的选址应遵循以下原则:(1)地理位置离主要热源近,输配热管网经过方便。
(2)容易获得水源和电源,以保证运行正常。
(3)周围环境不要有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4)不得占用公共场所,破坏城市美观环境。
2. 热力点的设计与施工(1)热力点应由专业人员进行设计,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2)热力点的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人员。
(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3. 热力点的设备和设施(1)热力点设备和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2)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
(3)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和检验应定期进行,确保其安全可靠。
4. 热力点的安全防护(1)热力点周围应设置围栏,防止无关人员进入。
(2)热力点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规范,明确责任和权限。
(3)加强对热力点的巡视和监控,确保其安全。
二、热力管网安全管理规定1. 管网的设计与施工(1)管网的设计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
(2)管网的施工过程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施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施工资质和人员。
(3)施工过程中应加强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管,防止发生安全事故。
2. 管网的设备和设施(1)管网设备和设施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和规范。
(2)设备和设施的维护保养应定期进行,确保其正常运行。
(3)设备和设施的检测和检验应定期进行,确保其安全可靠。
3. 管网的安全防护(1)管网应设置防护措施,如防护网、标示牌等,以防止人员误入管道区域。
(2)加强对管网的巡检和监控,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
(3)管网的维修和改造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其安全性。
4. 管网的安全培训和演练(1)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技能。
建筑物建筑供热检测规范
建筑物建筑供热检测规范一、引言在建筑物的供热系统中,为确保系统的运行效果和安全性,需要进行供热检测。
供热检测是指对建筑物的采暖、热水供应和制冷系统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达到设计要求。
本文将介绍建筑物供热检测的规范和要求。
二、环境要求1. 室内环境要求供热检测应在建筑物内部的典型热环境下进行。
室内温度应保持在18-25摄氏度之间,湿度应保持在40%-60%之间。
同时,应确保室内空气流通良好,排除建筑物内部因排放气体、灰尘等造成的干扰因素。
2. 室外环境要求供热检测所涉及的建筑物应在正常气象情况下进行。
外部环境温度应在建筑物对应季节的设计温度范围内。
三、检测设备和工具1. 温度检测设备供热检测中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温度计或温度传感器。
检测设备应校准准确,保持灵敏度和稳定性。
温度检测设备的测量误差不得超过2%。
2. 流量检测设备供热检测中应使用合适的流量计进行检测。
流量检测设备应具备稳定的流量测量功能,测量误差不得超过3%。
3. 压力检测设备供热检测中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压力表进行检测。
压力检测设备应具有稳定的压力测量功能,测量误差不得超过2%。
4. 其他检测设备和工具根据具体的供热检测要求,可以使用相关的设备和工具,如热功率计、热水表等,以保证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四、供热检测内容和方法1. 温度检测对供热系统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温度检测,如供热设备的入口和出口温度、管道的温度等。
温度检测可通过直接接触式或非接触式方法进行。
2. 流量检测对供热系统的循环水流量进行检测,以确保供热系统的热负荷和热平衡。
流量检测可以通过全程混合法、热耗法或流量计进行。
3. 压力检测对供热系统的压力进行检测,以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和安全性。
压力检测应包括系统静态压力和动态压力的测量。
4. 热功率检测对供热系统的热功率进行检测,以评估系统的供热效果和热负荷。
热功率检测可以通过热量表或热功率计进行。
五、供热检测数据处理和评估1. 数据收集和记录对供热检测中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收集和记录。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一、热力点安全操作规程1. 热力点的设立与布局(1) 热力点的设立应符合安全、经济、实用的原则,并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
(2) 热力点的布局应避免与易燃易爆物品、高温设备等存在危险的区域相邻,确保安全距离。
(3) 热力点应有明显的标识牌和警示标志,以便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识别。
2. 热力点的安全设施(1) 热力点应设有安全防护装置,如栅栏、门禁系统等,保证未经授权人员无法接近。
(2) 热力点应设有专用的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灭火设备,与当地消防部门保持联络,确保火灾安全。
(3) 热力点应设有紧急出口和安全通道,确保操作人员和其他人员在紧急情况下迅速撤离。
3. 热力点的操作规程(1) 每日操作前,操作人员应进行检查,确保设备正常工作,其中包括温度、压力、流量等参数的检测。
(2) 操作人员应掌握热力点的开启、关闭和调节等操作流程,遵守操作规程,确保操作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3) 操作人员应具备相关的技术知识和操作技能,并经过培训和考核,获得相关的操作证书。
4. 热力点的维护与保养(1) 热力点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清除设备和管道上的杂物和结垢,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热力点的设备和管道应定期进行检修和保养,确保其安全、可靠和高效运行。
(3) 维护和保养工作应由经过培训和考核的专业人员进行,记录维护和保养的情况,并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二、热力管网安全操作规程1. 热力管道的布置与设计(1) 热力管道的布置应避免与易燃易爆物品、高温设备等存在危险的区域相交,确保安全距离。
(2) 热力管道的设计应考虑热损失、管道压力、复杂传热等因素,确保热力输送的安全和高效。
2. 热力管道的安全材料选用与施工(1) 热力管道应选用高品质的材料,如耐压、耐高温、耐腐蚀等特性的管道材料,确保管道的安全和耐久。
(2) 热力管道的施工应符合相关的标准和规范,采用专业的施工方法和设备,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性。
3. 热力管道的运行与监测(1) 热力管道的运行参数,如温度、压力、流量等,应定期进行监测和调整,确保管道的稳定运行。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管理规定
热力点及热力管网安全管理规定前言为了保障热力供应的安全和稳定性,保护公众利益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国家规定,制定本规定。
热力点安全管理热力点必须满足的条件1.热力点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具有一定的接口形状和标准尺寸,接口应具有一定的卡口性质,以确保热力设备与热力系统的紧密连接,防止在使用过程中因热力流失,或加工不合格等原因而出现热力泄漏现象。
2.热力点应设置在易于操作、排污、锁死等方面便利的地方,并设置好热力设备及其配管设施,既保障了设备的正常运转,也方便了维护保养。
3.热力点的故障要及时处理,如出现热力泄漏,应立即切断热力,换新管道并做好焊接工作,必须保证焊接质量达到国家不低于 3 级标准。
明确热力点的安全责任1.设附属设备及管井,收费户必须每月检查各设备开停情况,并定期进行排污、检修、杀菌、消毒。
2.收费户所在热力站应由电排管理,至少每周进行检查和整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转,设备表的读数应记录,排除存在问题。
3.温度表的安装要求:安装可拆卸表头的温度计,保证温度计上下机读数精度不低于1℃,温度计记录的数值实际温度不能超过系统的允许的极限温度。
4.各安装在收费户热力点设备上的压力表、温度表、流量表等设备用具,应按国家标准规定的周期进行定期校验,必须保证误差在国家不高于一定标准的范围内。
热力点管理流程1.热力点的维护技术档案:对于故障、维修、设备更换等情况必须记录在案,记录着工艺、维修等要点。
2.热力点的设备检查周期:出现毛病的情况时,必须及时记录,以便及时进行排查和解决。
3.热力点的设备安装审核:尽可能选择有经验的厂家进行热力点设备的生产、销售、安装等事项,确保热力点设备符合标准和规范,具有可靠性和安全性。
热力管网安全管理热力管网必须符合的规定1.热力管网应符合国家标准,安装专用标志牌,标明管网的管径、质量标准、安装等级和安装位置,以及是否与其他管网连接。
在设备之间,并应有专门的缆线维修通道和人走道。
《试验测点安装说明》课件
测点安装概述
本节将详细介绍测点安装的概念、原理和应用领域。通过图示和实例,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测点安装的 基本知识。
安装前的准备工作
1
设备选型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根据实验需求选择适合的测点安装设备和传感器。
2
安全措施
确定安全操作规程,确保安装过程中的人员和设备安全。
3
仪器校准
确保测点安装前的仪器和设备进行正确的校准,并记录校准结果。
《试验测点安装说明》 PPT课件
这是《试验测点安装说明》PPT课件,旨在向大家分享测点安装的相关知识。 通过紧凑而生动的内容和精美的图片,让您轻松理解测点安装的概述、步骤、 常见问题和验证测试等内容。
课件目的
本节旨在概述《试验测点安装说明》PPT课件的目的和宗旨。探讨测点安装的重要性以及课件对读者的 益处。
测点安装步骤
定位与标记
根据实验需求和设计要求,准确地确定测点 的位置,并进行标记。
安装设备
按照设备的安装要求,将传感器和连接器与 测点进行连接和固定。
准备工作
进行必要的材料准备,如钻孔、螺纹连接件 等,确保安装顺利进行。
检查与测试
对安装后的设备进行仔细检查和测试,确保 安装质量和数据准确性。
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
问题诊断
介绍常见的测点安装问题,并 给出解决方法和建议。
常用工具
列举测点安装常用的工具和设 备,并介绍其正确使用方法。
维护与保养
提供测点安装后的维护和保养 注意事项,延长设备寿命。
安装后的验证和测试
详细说明测点安装后的验证和测试步骤,确保测点安装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总结与展望
对《试验测点安装说明》PPT课件进行总结,展望未来测点安装的发展趋势 和应用前景。
2024年热力站安装规范本
专业合同封面COUNTRACT COVER20XXP ERSONAL甲方:XXX乙方:XXX2024年热力站安装规范本本合同目录一览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热力站1.2 安装规范1.3 施工方1.4 甲方1.5 乙方第二条工程概述2.1 工程地点2.2 工程规模2.3 工程内容2.4 工程预算第三条热力站安装规范要求3.1 设备安装3.1.1 设备选型3.1.2 设备安装位置3.1.3 设备安装质量3.2 管道安装3.2.1 管道材质3.2.2 管道布局3.2.3 管道焊接质量3.3 控制系统安装3.3.1 控制系统设备3.3.2 控制系统布线3.3.3 控制系统调试第四条施工方的义务与责任4.1 施工方案与技术交底4.2 施工质量与进度4.3 安全防护措施4.4 环境保护措施第五条甲方的义务与责任5.1 提供施工条件5.2 支付工程款项5.3 工程验收5.4 办理相关手续第六条工程验收与保修6.1 验收标准6.2 验收程序6.3 保修期限6.4 保修范围第七条合同价款与支付方式7.1 合同总价7.2 支付条款7.3 价款调整7.4 支付凭证第八条违约责任8.1 施工方违约8.2 甲方违约8.3 违约赔偿第九条争议解决9.1 协商解决9.2 调解解决9.3 仲裁解决9.4 法律途径第十条合同的生效、变更与解除10.1 合同生效条件10.2 合同变更10.3 合同解除第十一条合同的附件11.1 工程设计文件11.2 设备技术参数11.3 施工方案11.4 其他相关文件第十二条其他约定12.1 保密条款12.2 知识产权保护12.3 不可抗力12.4 合同的转让第十三条合同的签订与备案13.1 签订日期13.2 签字盖章13.3 备案手续第十四条合同的履行与监督14.1 履行合同的原则14.2 合同履行监督14.3 履行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14.4 合同履行完成的标志第一部分:合同如下:第一条定义与术语解释1.1 热力站:指本合同项下所建设的用于提供集中供热的设施,包括热源、热力管道、换热站等组成部分。
压力测点安装技术规范
压力测点安装技术规范为了便于机组热力性能试验工作的顺利实施,统一规范330MW 机组热力性能试验测点的安装,确保机组试验测点齐全、测试数据准确,对具体相关要求修改如下:一、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温度测点要求1. 温度套管要采用标准件,在温度套管的凸出部分及其插座的周围,应予以妥善的保温。
2. 温度套管的延伸管应以超出管道保温 50mm 以上为宜。
3. 温度套管插入深度最小不应小于75mm,因此,对于内径小于100mm 的管道,套管应斜插入管内或将套管安装在弯头或三通处,以确保最小插入深度>75mm。
温度套管插入深度应大于管内径的1/4,小于管内径的 1/2。
4. 测点安装应避开管道焊缝,并便于使用。
5. 温度套管总长(插入深度与延伸管长度)应在 600mm 以内。
6. 温度测点应安装在压力测点的下游 1~2 倍管径处,最好与压力取压位置保持90°,以避免对压力测量的干扰。
7. 从汽轮机引向加热器的抽汽管道两端,都必须布置温度测点,靠近汽轮机一端的温度测点,必须布置在逆止门和汇流三通的上游;另一端,即靠近加热器的温度测点,则应尽可能紧挨加热器的蒸汽进口截面布置。
8. 对试验结果有重大影响的两个温度测点,不能使用同一套管里的双支元件代替。
两支热电偶套管若相距超过 2 倍管径、小于 4 倍管径,可以沿轴线装在同一直线上;若套管相距小于 2 倍管径,那么在周向至少相距45°。
9. 温度套管的位置应保证有足够的空间来安装热电偶或热电阻,而不被旁边的管道或设备阻挡。
热电厂关于对 330MW 机组热力性能试验测点安装管理规定二、汽轮机热力性能试验压力及流量测点要求1. 压力测点应远离弯头、三通、变径管,以避免其对压力测量的干扰。
2. 传压管直径不应小于9mm,可以与运行测点的传压管形式保持一致,传压管与变送器的连接件(接头螺母)螺纹尺寸为M20×1.5 的公制标准尺寸。
测点安装方案
测点安装方案1. 引言该文档旨在详细介绍测点安装方案的步骤和要求。
测点的安装对于数据采集和监测是至关重要的,因此正确的安装方法和标准是确保测量数据准确性和可靠性的关键。
2. 准备工作在进行测点安装之前,需要进行以下准备工作:2.1 确定测点位置根据具体的需求和监测目标,确定测点的位置。
选择合适的位置是确保测量准确性和代表性的基础。
2.2 确定测点类型根据监测需求和目标,选择合适的测点类型。
常见的测点类型包括温度、压力、流量、振动等。
2.3 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根据测点类型和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传感器和设备。
确保传感器和设备能够满足测量要求,并具有稳定性和可靠性。
2.4 准备安装工具和材料根据具体的安装要求,准备合适的安装工具和材料,例如螺栓、螺母、密封胶等。
确保所有工具和材料的质量和适用性。
3. 测点安装步骤根据具体的测点类型和安装需求,测点安装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3.1 准备工作在开始测点安装之前,需要进行一些准备工作。
•确保工作区域清洁,并进行必要的防护措施。
•检查传感器和设备的完整性和工作状态。
•检查安装工具的使用条件和性能。
3.2 测点位置确认根据2.1中确定的测点位置,在目标位置进行标记和测量。
使用标准工具进行测量,确保测点位置的准确性。
3.3 安装传感器和设备根据传感器和设备的安装要求,进行安装。
确保安装位置的固定性和稳定性,避免传感器和设备的移动或变形。
3.4 连接传感器和设备根据传感器和设备的连接要求,进行连接。
确保连接的牢固性和稳定性,避免连接松动或断开。
3.5 密封和固定根据具体要求,使用密封胶等材料对测点进行密封,确保防水和防尘性能。
对传感器和设备进行固定,确保其位置稳定和可靠性。
3.6 测试和校准在安装完成后,对测点进行测试和校准。
确保测点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以及传感器和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性能。
3.7 完善安装记录在安装完成后,对安装过程进行记录。
包括测点位置、安装方法、使用的传感器和设备、校准结果等信息。
热工测点位置的选取
2. 温度取源部件
测温器取源部件应装在测量值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处,不得装在 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不宜装设在易受振动或冲击的地方,否则 应采取相应措施,如采取减振措施及在感温元件迎向气流处加护 板。 在直径小于76mm的工艺管道上装设温度取源部件且无小型测温 元件时,应采用扩径管。但当其公称压力等于或小于1.6MPa时, 允许在弯头处,沿管道中心线迎着介质流向插入。 测量粉仓内煤粉温度的取源部件,宜装设在粉仓顶部,插入方向 与落煤方向一致,以避免煤粉冲击,一般选择垂直插入,测量上、 中、下三个不同断面的煤粉温度。 磨煤机入口热风温度取源部件,应设置在混合风门后,落煤管前。
12(6) 5(2.5)
16(8) 36(18)
5
16(8)
18(9)
12(6) 5(2.5)
0.40 0.45 0.50 0.55 0.60
14(7) 14(7) 14(7) 16(8) 18(9)
பைடு நூலகம்
18(9) 36(18)
5
16(8) 20(10) 12(6) 6(3)
18(9) 38(19)
5
17(9) 20(10) 12(6) 6(3)
安装在工艺管道或设备上的测温元件的插座高度应根据选定的测温元件 的插入深度及工艺管道的外径确定,插座的材质应符合被测介质参数的 要求。测温器件的插座及保护套管应在热力系统压力试验前安装。
3. 流量及物位取源部件
当测量蒸汽流量时,在节流件上、下游取源部件处的管道或 冷凝容器内的液面标高应相等,且不低于取压口,使正、负 压侧的水柱误差抵消。 单室平衡容器、双室平衡容器应垂直安装,其正、负取压管 间的距离应符合设计规定的测量范围,平衡容器的上部汽侧 应保温,以便迅速冷凝补充由于压力工况变化引起的液位波 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力试验测点安装及布置规范(A)版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节能中心发布2012年5月14日前言开展机组热力试验,检测机组性能变化, 是分析判断机组运行性能状态的重要手段,也是机组节能工作的基础,为规范热力试验测点的布置和试验仪表的安装,增强机组修前、修后各热力试验结果间的可比性,推动节能降耗工作精细化、规范化,根据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开展节能工作的具体部署,制定本规范。
本规范由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安全生产部提出。
本规范由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节能中心编制。
本规范引用文件:GB 10184-88 电站锅炉性能试验规程DLT 467-2004 电站磨煤机及制粉系统性能试验DLT 469-2004 电站锅炉风机现场性能试验DLT 5182-2004 火力发电厂热工自动化就地设备安装、管路、电缆设计技术规定GB/T8117-2008 汽轮机热力性能验收试验规程GB/T2624-2006 用安装在圆形截面管道中的差压装置测量满管流体流量ASME PTC6-1996汽轮机性能试验规程本规范编制:崔修强、蒋蓬勃本规范初审:赵学山本规范专家审核:许传凯、安敏善本规范审定:刘志全本规范批准:邢涛本规范由华电国际山东分公司节能中心负责解释。
目录目录 (1)锅炉篇 (1)锅炉热力试验测试项目清单 (1)1 温度测量 (2)2 压力测量 (4)3 烟气取样(氧量测定) (6)4 飞灰采样 (8)5 炉渣采样 (9)6 燃料取样(煤粉细度测定) (9)7入炉煤采样 (10)8 流量测量 (10)汽机篇 (12)汽轮机性能试验关键测点清单 (12)1 流量测量 (13)2 温度测量 (17)3 压力测量 (19)4 排汽压力的测量 (20)5 电功率的测量 (21)附录A 网格法等截面划分原则 (22)附录B 热力试验测点标高清册 (24)附录C 参考附图 (25)附录D 参考附图 (39)附录E 参考附图 (42)锅炉篇锅炉热力试验测试项目清单注:①上表测点清单仅对常规锅炉热力试验,如有特殊试验项目可供参考。
②锅炉热力试验整体测点安装基本位置参见附图D1。
锅炉热力试验基本测试内容与方法注:①当燃用固、液或气体混合燃料时,还应分别测定燃料流量;②可取用一组试验燃料混合样品的元素分析值;③可取用最近期的炉前燃料元素分析值;④通常锅炉最大连续蒸发量的测量与汽轮机VWO工况试验同时进行,并将通过特设的凝结水流量喷嘴测量计算而得;⑤经有关各方同意,也可用高精度的烟气成分分析仪表,代替奥氏气体分析仪;1 温度测量1.1 温度测点应选择在管(烟风)道或通道横截面上速度与温度分布均匀的部位,应能代表被测介质温度,不得装在管道和设备的死角处。
温度测点应安装在压力测点的下游1-2倍管径处,最好与压力测点保持90度位置,以避免对压力测量的干扰。
1.2 对于大尺寸管(烟风)道以及验收试验中的锅炉排烟温度测定,应采用网格法测量。
网格法等截面划分原则见附录A。
1.3 温度套管:1.3.1 在测温元件不宜直接与被测介质接触的情况下,应采用温度套管来保护测温元件,使其免受还原与氧化侵蚀气体以及受压介质流动等损害1.3.2 在对动态测量误差要求不高时,温度套管应尽可能使用导热性能差的金属制造。
1.3.3温度套管要采用标准件,温度套管内径与测温元件外径之差不宜大于1~2mm,测温元件应与套管保持紧密接触,测温元件插入的孔应用专用螺塞严密封紧。
温度套管露出在外的部分与测温元件管头应保温。
1.3.4 在温度套管壁厚应按照受压介质压力选取,见表1。
表1 温度套管壁厚选用原则的方向。
对于内径小于100mm的管道,温度套管与管道轴线的夹角可小于90℃,或装在管道弯头处(参见附录图C1~C3)。
对内径大于300mm的管道,温度套管的最大深入长度会受振动和材料许用应力双重因素的影响,而不一定能伸至管道的中心线。
水平安装的测温元件,若插入深度大于1m,应有防止测温套管弯曲的措施。
1.3.6 插入式热电偶和热电阻的温度套管,其插入被测介质的有效深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3.6.1 高温高压蒸汽管道的公称通径不大于250mm时,插入深度宜为70mm,公称通径大于250mm时,插入深度为宜为100mm。
1.3.6.2 一般流体介质管道的外径不大于500mm时,插入深度宜为管道外径的1/2;外径大于500mm时,插入深度宜为300mm。
1.3.6.3 烟、风及风粉混合物介质管道,插入深度宜为管道外径的1/3~1/2。
1.4 蒸汽和给水温度1.4.1 过热蒸汽和再热蒸汽温度测点应最大限度地接近过热器和再热器出口,且应远离束状流(如喷水减温器后)一定距离。
1.4.2 给水温度应尽可能在靠近省煤器进口处且在减温器回水管前处测量。
1.4.3 验收试验中蒸汽和给水温度的测量应满足下列条件:1.4.3.1 只要条件许可,应采用双重测点,分别从两个尽可能互相靠近的测点进行测量,但不能在同一温度套管里。
1.4.3.2 测温处保温层应完整无损。
1.5 烟气温度1.5.1 根据试验目的,温度测点可布置在炉膛出口及相应受热面的进、出口。
对于锅炉热效率试验,排烟温度测点应尽可能靠近末级受热面出口处,且满足1.2条的规定。
1.5.2 排烟温度测点应与烟气取样点位置尽可能一致。
1.5.3 以下情况也应采用网格法布置测点:1.5.3.1 初步测量发现测量截面处烟气流速有严重偏差;1.5.3.2 截面内不同瞬间烟气温度差别较大。
1.6 热风温度的测量参照1.2条的规定。
2 压力测量2.1 测量管道压力的测点,应设置于流速稳定的直管段,不应设置在有涡流的部位。
2.2 压力测点应安装在温度测点上游1-2倍管径处,并远离弯头、三通、变径管,2.3 传压管直径不应小于6mm,传压管与变送器的连接件(接头螺母)螺纹尺寸宜采用M20×1.5的标准尺寸。
(常见有NPT1/2和NPT1/4,且多不带螺母。
NPT 是National (American) Pipe Thread 的缩写,属于美国标准的60°锥管螺纹。
现场将热力试验用传压管接头螺母应全部更换为M20×1.5)2.4 高压管道上压力测点,不宜设置在管道的焊缝或热影响区内,压力测点与管道焊缝之间以及两个测点开孔之间的距离,应大于管道外径且不小于200mm。
2.5 压力测量元件及传压管应装设在不受高温、冰冻和振动干扰的部位,测量元件接头应严密。
2.6 压力测量元件的最小分度应满足试验要求精度和对压力波动观察的要求。
压力表最大量程的选择应使经常指示的压力范围处于全刻度范围的1/2~3/4区段内(下限适用压力波动大的情况,上限适用压力变化范围小的情况)。
2.7 当被测工质压力存在脉动情况时,推荐在传压管路上装设作缓冲用的空腔容器。
空腔容器直径不宜小于高度的1/4,空腔最小容积应大于5L,结构参见附录图C4。
2.8 压力测量元件的垫片材质应按照表2进行选取。
表2 垫片材质选用原则差时(如测量低于0.1MPa的压力或汽水压力时),应对由液柱高度差引起的传压管高度压差进行修正。
按照下式进行修正:P′=P+ΔP=P+9.81×H×ρP′——修正后的压力读数,Pa;P——原始压力读数,Pa;H ——元件中心标高与测点标高之差值,m;测量元件高于测点为正。
ρ——传压管内工质平均密度,kg/m3。
2.10 水平或倾斜管道上压力测点的安装位置应符合下列规定:(参见附录图C5) 2.10.1 测量气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上半部与管道垂直中心线成0°~45°夹角的范围内。
2.10.2 测量液体压力时,测点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以下成0°~45°夹角范围内。
2.10.3 测量蒸汽压力时,测点在管道的上半部或在管道水平中心线以下成0°~45°夹角范围内。
2.11 测量带有灰尘或气粉混合物等混浊介质的压力时,应采用具有防堵和吹扫结构的取压装置,取压管的安装方向应符合下列规定:2.11.1 在炉墙和垂直管道或烟道上,取压管应倾斜向上安装,与水平线所成夹角应大于30°。
2.11.2 在水平管道上,取压管应在管道上方,宜顺流束成锐角安装。
2.11.3 应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测压孔堵塞(如测压孔避免从水平管道下部引出和在传压管上采用宝塔型扩容装置)。
2.12 在烟、风道壁面上直接开孔测量静压时,应满足下列要求:2.12.1 尽可能在内表面平整的壁面上垂直开孔,开孔边缘不应有毛刺和倒角,测孔管座应与管道壁面垂直。
2.12.2 静压测孔应开在烟(风)道直段上,附近不应存在挡板、弯头等阻力部件及涡流区。
2.12.3 当被测烟风道截面直径超过400mm时,同一测量截面上至少应有4个测压孔(参见附录A)。
2.12.4 建议现场烟风道压力测点开孔处外接短管统一更换为直径2英寸螺纹短接,高出烟风道壁面不宜超过50mm。
2.13 压力测点与管道上调节阀的距离:上游侧应大于2D;下游侧应大于5D(D为管道内径);2.14 靠背式测定管及笛形测定管对测量截面前、后直管段的推荐值见表3。
表3 靠背式测定管及笛形测定管前后直管段D=4A/L。
A ——有效截面积;L ——湿周长度。
3 烟气取样(氧量测定)3.1 锅炉试验烟气分析测定成分和取样位置见表3。
表4 锅炉试验烟气分析成分及位置气速度。
若氧量与烟气速度分布中有一项较均匀时,可采用多代表点取样。
对于SO2取样,由于需要采用伴热取样管线,可采用代表点取样。
当采用多代表点测量时,取样点总数应不少于4点。
(网格法等截面划分的原则及代表点的确定按附录A)3.3 用网格法或多代表点取出的各点样品,在不影响精度的前提下可用取样混合器将样品混合为1~2个样品进行分析,但当测定成分为二氧化硫、硫化氢等易溶于饱和食盐水的气体成分时,不宜采用注水式取样混合器。
推荐的烟气取样混合器参见附图C6~C7。
(取样混合器宜采用有机玻璃制作,且制作完毕应进行密封试验,密封试验的压力不应低于0.1MPa或负压不低于0.01MPa。
)3.4 取样管路的设计和材料的选用3.4.1 管路材料应保证在工作温度下不与样品起反应,必要时,管路引出炉墙后应保温或加热。
推荐的取样管路采用材料见表4。
表5 烟气取样材料选取原则3.4.2 采用高温试样时,必须配用合适的取样冷却器。
3.4.3 取样管路应尽可能短而直,并便于清理和吹扫。
整个取样管路须严密不漏。
3.4.4 取样管应顺烟气流动方向,在取样管路中应设置必要的粉尘过滤装置。
4 飞灰采样4.1 飞灰采样的位置一般在尾部烟道中的合适部位,尽可能在垂直于烟道气流稳定处,且采样截面前、后应有适当直段。
如有可能,应设在省煤器出口的烟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