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典故

合集下载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

中元节是什么节日由来中元节,又称为盂兰盆节或孟兰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

它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庆祝,主要是为了慰劳在人间受苦的孤魂野鬼,也是尊重和纪念祖先的节日。

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中元节的由来。

中元节起源于中国民间的孝道观念和佛教文化。

据传,佛教中有关于孤魂野鬼阴曹地府的故事。

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目连寺的和尚,他具有强大的法力,能够使孤魂野鬼脱离苦海。

一年七月,他听闻地府的鬼魂们非常饥饿,于是他就在农历七月十五这天准备了盛大的供品,拯救了无数的鬼魂。

此后,人们便在这一天纪念目连寺的慈悲行为,为孤魂野鬼祈福,也同时纪念自己的祖先和先辈。

中元节的习俗非常丰富多彩。

人们会提前备好各种供品和祭品,如水果、饼干、瓜果、米饭等,摆放在家里或者寺庙中。

家人们会在七月十五当天合家团聚,向祖先和已故亲人默哀祭拜。

同时,在庙宇里举行隆重的法会,念经祈福,为亡灵超度。

还有一种盛行的活动是放生,人们会释放一些鸟、鱼和昆虫,以积累功德,减轻众生的痛苦。

有些地方还会举行盂兰盆大游行和祈福庆典,燃放各种烟花爆竹,以示欢庆和敬神。

中元节不仅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深厚的底蕴,也在东亚地区的一些国家和地区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和庆祝。

它代表了中华民族对于先人的尊重和仁爱的体现,也体现了人类对于灵魂和生命的关怀。

中元节的传统和意义使得它成为了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念的传承和弘扬,也是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总结起来,中元节是中国传统的节日之一,它起源于对孤魂野鬼的慈悲行为的纪念,同时也是人们对于祖先的尊敬和纪念。

而中元节举行的各种仪式和活动,不仅增进了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也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

中元节的由来和庆祝方式在不同地方存在差异,但它代表了人们对于死者的怀念和敬意,彰显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传统。

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

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

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农历七月十五日为中元,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会"。

民间多在此节日怀念亲人,并对未来寄予美好的祝愿。

今天小编就来分享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希望读者喜欢。

中元节与鬼神的历史典故历七月十五是传统节日中元节。

中元节本是祭祀地官的节日。

古人以正月十五为天官生日,故定为上元节(即元宵),七月十五为地官生日,故定为中元节,以十月十五为水官生日,故定为下元节。

到后来,民间又流传七月十五地府开门放鬼魂的传说(部分地方是七月十四,比如广东),于是中元节渐渐具有了“鬼节”的意味。

又适逢佛教超度亡魂的“盂兰盆节”也在这一天,所以七月十五便成了一年之中阴气最重的节日。

中国有着慎终追远,事死如生的传统,“鬼”在中国文化中也意味着逝者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并影响着我们。

《韩诗外传》说“鬼者,归也”,《礼记祭义》说:“众生必死,死必归土,此之谓鬼。

骨肉毙于下,阴为野土。

其气发扬于上为昭明。

”鬼只是生命的回归,回归并不等于终结,而是回到未有生命之前的寂静和暗涌。

其实,我们习惯的说法“阴魂不散”是不正确的,因为古人认为,人的肉身才是阴气的聚集,人的精神却恰恰是阳气的律动,肉身叫“魄”(比如“体魄”一词),精神叫“魂”,魂属阳,魄属阴。

灵魂脱离了阴森重浊的臭皮囊(魄),自然变得阳光灿烂,虎虎生风。

“阴魂”其实恰恰是“阳魂”。

或许,对死亡的恐惧,常常影响了我们对灵魂的看法。

但假如我们能正确地认识灵魂的性质,我们也就能正确地认识死亡。

有一个故事很好地解释了这个道理:《左传》里记载,春秋时郑国一度闹鬼,不少人夜间都见到刚去世不久的上卿良霄的鬼混出现。

郑国国君于是请教子产,问世间是否真的有鬼。

子产说:“有。

灵魂属阳,魄属阴。

属阳的灵魂寄居于属阴的魄中。

如果一个人生存条件良好而又有所作为,魂魄就变得强大。

所以,即便是布衣蔬食的平民百姓,他们仍然可以变为厉鬼,何况良霄三世公卿,取精用弘(成语“取精用弘”就出自这个故事),他的灵魂显然更加有力量也更加持久。

七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

七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七月十五日是什么节日七月十五是一个以祭祀为主的节日,称之为中元节。

古代会有祭祀活动。

七月十五也是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

七月十五有复杂的历史文化背景,七月十五最重要的核心就是祖先的崇拜,一切的出发点都是祖先。

早在很早的时候就形成了祖先崇拜意识,中国的宗教意识最初是很淡薄的。

后来儒家提炼出宗教结构,顺应了对祖先的尊崇,慢慢的宗教结构才不断渗入进来。

佛教就是以孝道为主,目连救母就是一个孝道故事,不断的传承下来。

另一个方面,七月十五有着鬼神观念,中国人认为人去世后是去往冥界的,为了体现咱们与逝世亲人的关联,才有了悼亡活动,会定期的给亲人烧纸(送冥币)、送生活品。

每个地区的七月十五的风俗活动都不同,有些地区在七月十五的时候会带上酒、肉、水果、纸钱等前往祖先墓地祭祀。

有些地区会在门口画一个灰圈,在圈内烧纸钱祭拜祖先。

每个地区的风俗不同,祭祀方式也不同。

但是归根结底都是中国的传统节日的传承与发展。

七月十五有什么风俗中元祭祖中元节是我国民间的一个传统节日,在民间俗称为鬼节、七月半,中元节在佛教中也叫盂兰盆节。

中元之名起于北魏时期,初秋夏末之时,农作物开始渐渐成熟,民间早就有祀祖的习俗,大家用新下来的新粮食作供品,向祖先报喜秋天的好收成。

所以在中元节,人们七月十五日要去上坟扫墓,摆上水果等祭品,开始祭拜祖先。

因为是在阴历的七月十五日,是七月的前半个月,所以也称为“七月半”祭祖。

这个季节,夏天就要过去,秋天刚要来临。

民间传说祖先要在这个时间返回家里,看望子孙们,所以就要祭拜祖先。

祭拜要在七月末之前的一天晚上,也不限制在哪一天。

在祭祖时,家族有祖先牌位的,要把祖先的牌位都恭敬的请出来,怀着虔诚的心摆放在做祭拜用的供桌上,在每位先人的牌位前都点上香,分三次祭拜,每天的早上、中午、晚上。

到了七月三十日再送回原位。

在祭拜的时候,仪式感很强,按照辈分大小、长幼的顺序,都给先人虔诚磕头,心里默默祷告,向先人们汇报自己的言行,保佑自己及家人平安幸福。

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及习俗

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及习俗

七月十五《中元节》由来及习俗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佛教称为盂兰盆节,还有的地方称为送羊节。

中元节在农历七月十五日,部分在七月十四日。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中元节由来传说一:传说地藏菩萨(阎王爷)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

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

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

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中元节是道教的说法,中国古代以一、七、十月之十五日分称上元、中元、下元:上元是天官赐福日,中元为地官赦罪日,下元为水官解厄日。

所以会在中元时普渡孤魂野鬼。

同时这一天也是佛教的盂兰盆节,盂兰盆节的由来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佛陀弟子目莲惦念过世的母亲,他用神通看到其母因在世时的贪念业报,死后堕入饿鬼道中,过着吃不饱的生活。

目莲于是用他的神力化成食物,送给他的母亲,但其母不改贪念,见到食物到来,深怕其他恶鬼抢食,贪念一起食物到她口中立即化成火炭,无法下咽。

目莲虽有神通,身为人子,却救不了其母,十分痛苦,请教佛陀如何是好。

佛陀说:“七月十五日是结夏安居修行的最后一日,法善充满,在这一天,盆罗百味,供巷僧众,功德无量,可以凭此慈悲心,救渡其亡母。

”后来,这个传说一直流传后世,逐渐形成一种民间习俗,每年到了农历七月中,人们都会宰鸡杀鸭,焚香烧衣,拜祭由地府出来的饿鬼,以化解其怨气,不致于遗害人间,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鬼节的风俗。

、中元节禁忌农历七月,是民俗上的“鬼月”,在一般人眼中总有几分神秘色彩,尤其家里有长辈的话,对于农历七月更有百般禁忌,诸如:(1)吃饭时不可将筷子插在饭碗上;(2)晚上不可吹口哨;(3)不可去危险水域戏水;(4)不可偷吃祭拜的祭品;(5)床头不能挂风铃;(6)忌乱踩冥纸或乱烧冥纸;诸多禁忌,难以尽述。

中国人的孝亲日、尽孝节——农历七月十五

中国人的孝亲日、尽孝节——农历七月十五

农历七月十五——中国人的尽孝节、孝亲日依道教说法,地官负责为人间赦罪,农历7月15日是他的生日,地府要放出全部鬼魂。

鬼魂放假一天,自然要到处游走了。

所以民间有在该日上坟祭祀超度施食的习俗,包括路口烧纸钱、门口洒水、野地撒馒头等,出发点都是帮助亡灵,解救其痛苦。

但传来传去,却被谬传为“鬼节”、“七月半,鬼乱窜”,使这天蒙上了神秘、恐怖的气息。

而实际上,在佛教,此日则充满喜庆的色彩,被称为僧自恣日、佛欢喜日、斋僧日、盂兰节。

农历4月15日到7月15日,是佛教为期三月的结夏安居,即封闭集中培训学习。

7月15日,是结业典礼和相互交流心得体会的日子,僧人间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相互总结提高,恣就是无拘束、舒服的意思,僧人们畅所欲言、道业增进,故叫僧自恣日。

僧人们道业增进,佛自然宽慰欢喜,所以又叫佛欢喜日。

僧人们封闭培训结业,大家热热闹闹,一起吃个毕业餐,传说很多菩萨、罗汉也会在这天混杂在僧众间。

所以佛教习俗是在这天供养僧人,给寺庙送东西,说不定就有菩萨或罗汉吃了你送的,那功德可就大了。

因此叫斋僧日。

而流传最广最感人影响最深远的还是盂兰盆的故事。

《佛说盂兰盆经》讲,佛陀的弟子目犍连,被称为神通第一,他刚刚得到天眼通时,第一件事就是想孝敬去世的母亲,可用天眼观察,见母亲因生前恶业而沦落在饿鬼道中,皮骨瘦削,饥饿无食。

他悲哀不已,赶快端了一钵好饭,去送给母亲。

可母亲吃的时候,饭还没到嘴里就变成了火炭,根本无法下咽。

目犍连神通虽大,也无可奈何,哭泣着去找佛。

佛说,你的母亲因恶业深重才得到这种报应,这不是你的力量所能改变,天地灵祗、神仙鬼怪、道人方士也都没办法,只有靠十方众僧的力量才能改变。

在7月15这天,用各种各样洁净好吃的饭品、果味等,去供养十方的僧众,因为这天,一切的圣贤、菩萨、罗汉,都会变成僧人的样子,混杂在各地的僧众中间,他们清净无染、德行功德如汪洋一样无边无际,这样,父母亲眷就会依靠众僧的力量,解除三恶道的苦,连七世的父母都会到天上做天人。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在古老的中国,有一位名叫李世民的年轻人,他家境贫寒,但却聪明勤奋,心地善良,受到了村民们的尊敬和爱戴。

一年的七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农历鬼节。

当天夜里,人们会燃放孔明灯、烧纸钱、祭拜祖先,以酬神报恩。

李世民的父母早年去世,他每年都会在这一天回家祭拜祖先,并在坟前燃放孔明灯。

在这一年的七月十五,以往的家传祭器不知何故失踪了,李世民四处求助无果。

他想来想去,决定自己动手做一个祭器,让祖先在天之灵能够舒心的接受他的祭拜。

李世民花费了数日时间,用精心雕刻的檀木制成了一个美丽的祭器,并在祭器上面刻上了父母的名字。

到了七月十五的那一天,李世民怀着虔诚的心情,独自一人来到了祖坟前,将自己制作的祭器摆放在坟前,然后燃放了孔明灯,并开始了祭拜的仪式。

祭拜结束后,李世民坐在坟前,轻轻地低下头,默默地与父母对话。

突然,他感到一股温暖的力量从祭器上传来,他不由得抬起头来,只见祭器上的字迹变得愈发清晰,而祭器上的香火也变得异常旺盛。

李世民愣住了,他觉得自己仿佛看到了祖先的笑脸。

心里也豁然开朗,仿佛祖先对他说:“孩子,你的心诚,我们在天之灵感受到了。

你的孝心让我们在天之灵安心,我们会保佑你和你的子孙后代。

”李世民如释重负,他感慨万分,明白了孝顺的意义。

他明白了,父母之道,懂得了孝道的真谛。

从此以后,李世民努力工作,孝敬祖父母,用自己的行动为祖先争光。

他温文尔雅,受到了村民们的爱戴和尊敬。

最终,他成为了一个有声有色的村里的贤人。

从此以后,七月十五的那一天,李世民依旧每年都会回家祭拜祖先,那一天他燃放的孔明灯愈发的通红,散发出温暖的光芒,让人们都能感受到他对祖先的孝心。

就这样,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流传下来,李世民的孝心也被后人传颂,并成为了一段美丽的传说。

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人们都传唱着这个传说,让人们铭记着孝顺的重要性。

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典故

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典故

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典故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典故在焦作一带有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坟为死去的亲人烧纸祭奠,俗称“鬼节”。

这个习俗来自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朝廷昏庸,官吏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

乱世多灾,老天爷也来祸害百姓了。

一年夏天,瓢泼大雨一连下了数日未见停歇,沁河水暴涨,眼看要漫过河堤了。

管理沁河河道的官员叫赵捏,他站在河堤上,看着逐渐上涨的河水,心中乐开了花。

他奸笑着对手下人说:“马上张贴布告,家家户户都要出钱出物来抢修河堤。

”老百姓本来就生活艰难,哪里还有钱财可出,但是赵捏不管这些,领着一帮家丁挨家挨户搜抢财物,见什么拿什么,有什么抢什么,猪、马、牛、鸡大小牲畜,小麦、玉米、小米、高粱五谷杂粮,都被赵捏抢进了府中。

然而,赵捏并未用这些东西来抢修河堤,而是把这些东西变卖后,把银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然后在高台上听曲饮酒,哪里管百姓的死活。

河水终于冲垮了河堤,似猛兽般向四周村庄冲去。

庄稼被淹,房屋倒塌。

小孩冲走,大人淹死,到处哭爹喊娘,家家戴孝出丧。

有一个姓王的后生,血气方刚,疾恶如仇,目睹眼前的惨状,便找了几个人,准备造反。

他对众人说:“当官的抢走了我们的财物,却没有来抢修河堤,致使河水淹没了我们的家园。

当官的哪管我们的死活,他们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我们与他们拼了吧!”众人纷纷响应,很快就聚集了上千人。

他们拿着铁锨,扛着锄头,举着钉耙,高喊着:“打死贪官赵捏,为亲人报仇。

”向赵府冲去。

不料,赵捏早有防备,他招集了许多家丁,个个刀出鞘,箭上弦。

百姓们和家丁一场恶战,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王后生也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然而,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百姓们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冲进了赵府,杀死了作恶多端的赵捏,一把火烧了赵府。

据说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百姓们为了纪念在洪水中和战斗中死去的亲人,便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坟烧纸祭奠亡灵。

中元节传统的鬼月与祭祀亡灵的仪式

中元节传统的鬼月与祭祀亡灵的仪式

中元节传统的鬼月与祭祀亡灵的仪式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节,是中国传统的民间节日之一。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人们会举行一系列的祭祀活动,以纪念和敬拜已故的祖先和亡灵。

本文将探讨中元节传统的鬼月与祭祀亡灵的仪式。

一、鬼月的来历与意义鬼月,即中国农历七月,被认为是阴间与阳间之间通道打开的时期,也被认为是亡灵返回人间的月份。

据传说,中元节这一天,地府的门户会打开,降鬼大兵会放出亡灵到人间。

因此,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各种仪式,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同时也为了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平安。

二、祭祀亡灵的仪式1. 清明上河图的图腾在中元节期间,人们会准备一幅清明上河图,它被认为是鬼魂出没的地方,也是祭拜亡灵的必备图腾。

人们会在家中或祠堂里悬挂这幅图画,并在其前面摆放香烛和鲜花。

2. 上香与祈福在中元节,人们会燃香上供,向祖先和亡灵祈福。

他们会准备好香烛、食品和纸钱,在祭拜过程中,默念祈福语,祈求祖先保佑自己和家人的安康和平安。

3. 传统表演与舞蹈中元节也是中国传统表演和舞蹈的盛会。

人们会举行各种民间艺术表演,如龙灯舞、踩高跷等,以庆祝亡灵节日的到来,同时也希望能够给亡灵带来欢乐和快乐。

4. 放水灯与放焰火中元节的晚上,人们会放水灯和放焰火,这被认为是传统的祭祀亡灵的一种方式。

放水灯寓意着把亡灵送往幸福的彼岸,而放焰火则被认为是驱赶那些不祥的灵魂。

5. 祭祀祠堂与陵墓此外,在中元节,人们还会前往祖先的祠堂和陵墓,为已故亲人进行祭拜和扫墓。

他们会为祖先献上供品,如水果、糕点等,同时清理祠堂和陵墓,以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三、中元节的食品与传统习俗在中元节,人们有一些特定的食品和习俗。

传统食品包括元宵、白糖糕、豆浆、龟粿等,这些食品在中元节中具有特殊的象征意义。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比如杀鸡祭祀、燃烧纸钱、禁止挖井等,这些习俗都是为了表达对亡灵的敬意和祝福。

综上所述,中元节传统的鬼月与祭祀亡灵的仪式在中国文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中元节的相关民间传说和故事

中元节的相关民间传说和故事

中元节的相关民间传说和故事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

在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人们会举行祭祀活动,祭祀祖先和亡灵,以及帮助冥界中的孤魂野鬼。

中元节有着丰富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下面将为大家介绍几个与中元节相关的传说。

传说一:张仙遇鬼相传,古代有一位名叫张仙的人,他擅长道术,能够与鬼魂交流。

一年的中元节,张仙在山中修炼,忽然听到一阵凄厉的哭声。

他顺着声音走去,发现是一群孤魂野鬼在哭泣。

这些孤魂野鬼告诉张仙,他们在阳间时曾经为非作歹,死后被关在冥界中受苦。

张仙心生怜悯,便决定帮助这些孤魂野鬼。

他前往冥界,与地府的官员商量,最终获得了让这些孤魂野鬼重新投胎的机会。

从此以后,每年的中元节,张仙都会带领这些孤魂野鬼回到阳间,接受人们的祭祀和救助。

传说二:孟婆汤另一个与中元节相关的传说是关于孟婆汤的故事。

相传,在冥界中,有一位名叫孟婆的老婆婆,她是地府的厨师,专门负责煮孟婆汤。

孟婆汤是一种特殊的汤水,喝了可以让人忘记前世的记忆,重新投胎。

每年的中元节,亡灵们都会来到冥界,喝下孟婆汤,然后离开冥界,重新投胎。

这个传说告诉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可以通过祭祀和祈祷,帮助亡灵们得到重生的机会。

传说三:鬼门关鬼门关是冥界的入口,相传在中元节这一天,鬼门关会打开,亡灵们可以从鬼门关回到阳间。

人们为了迎接这些亡灵,会在家门口放上香烛和水果,以示欢迎。

同时,人们也会在家中设立祭台,摆放祖先的牌位和供品,祭祀祖先并祈求他们的保佑和庇护。

这些民间传说和故事,丰富了中元节的内涵,也让人们更加重视祭祀亡灵和祖先的仪式。

中元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凝聚家族情感、缅怀先人的重要时刻。

通过祭祀和敬拜,人们表达了对亡灵的怀念和对祖先的敬仰,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让我们在中元节这一天,怀着敬意和感恩之心,祭奠先人,祈求他们的福佑与保佑。

中元节烧纸祭祖祈福平安与福运

中元节烧纸祭祖祈福平安与福运

中元节烧纸祭祖祈福平安与福运中元节,又称鬼节或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一个重要节日,通常在农历七月十五日,也就是农历鬼月的中旬。

在这一天,人们会烧纸、祭祖和祈福,以表达对祖先的思念和对平安与福运的祈愿。

本文将介绍中元节烧纸祭祖的习俗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意义。

一、烧纸的习俗在中元节这一天,人们会准备各种纸张,如纸钱、纸衣、纸车、纸房等,将其点燃烧掉。

这是祭祀祖先和亡灵的一种传统方式,相信这样可以让亡者获得快乐和安慰,并且消除冥界的灾祸。

烧纸的动作通常在室外进行,人们将纸张摆放整齐,并点燃火苗,静静地观望着烟雾飘散,默默祈祷。

二、祭祖的仪式中元节也是人们祭祖的重要时刻。

在这一天,人们会准备供品,如水果、食物、鲜花等,摆放在祖先的牌位或墓地前,表示对祖先的敬意和思念之情。

祭祖的过程中,家人们手持香火,一起向祖先磕头,并表示自己的心愿和祈福。

通过祭祀祖先,人们希望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平安健康,幸福长寿。

三、祈福平安与福运除了烧纸与祭祖,中元节还有一个重要的意义,那就是祈福安康和福运。

人们在这一天,会向神明祈求平安和福气。

他们信奉,通过祈福,可以化解厄运、消除疾病,获得好运和福报。

人们会在庙宇祈福,并且点燃香火,用虔诚的心态表达对神明的敬意和祈愿。

同时,他们还会在家中贴上红色的祈福对联,以期能够获得一年的平安和吉祥。

四、文化意义中元节作为传统的中国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首先,它是人们对亲人和祖先的思念和缅怀之情的表达。

通过烧纸和祭祀,人们借此机会让亡者感受到他们的关怀和爱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怀念之情。

其次,中元节也是人们对祖先的感恩之节。

祖先是我们的根,他们的努力和智慧为我们提供了良好的生活条件。

通过祭祖祈福,人们向祖先表达感恩之情,并希望祖先能够保佑他们的后代平安健康,幸福美满。

最后,中元节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烧纸祭祖的习俗源于古代人们对自然和万物生灵的崇敬和敬畏,人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与自然力量达成和谐共存的关系,得到自然界的庇佑和宽恕。

中国七月半鬼节的来历由来说法(最详)

中国七月半鬼节的来历由来说法(最详)

中国七月半鬼节的来历由来说法(最详)中国七月半鬼节的来历由来说法佛教的“盂兰盆节”传说,有个叫做目莲的人做梦,他梦见自己去世的母亲沦落在饿鬼行列中,于是,他送饭给母亲,却屡屡不行。

木莲将此事告诉佛,佛劝他供养僧众多行善事,以解脱母亲在阴间的罪孽,木莲在七月十五这天作盂兰盆(梵意为“解救倒悬”),于是,佛教僧众集体为木莲母亲念经超脱,使得其母脱离了苦海。

由此可见,佛教的七月十五的盂兰盆节,有两层涵义,一是教育人们要供养宗教僧众,二是教育人们多做善事超脱先人罪孽,并提倡孝道。

七月十五鬼节的由来在我国的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

而传说则是,中元节当天阴曹地府将放出全部鬼,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成为中国民间最大的祭祀节日之一,在世界上也有很多国家会过这一天。

鬼节的传说在古代的民间传说中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

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

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 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表达人们的思念和缅怀亲人的情感。

鬼节烧纸的讲究首先我们要考虑的就是烧纸的时间,在鬼节那一天,可不是想什么时候烧纸,就可以出去烧的。

白天是肯定不行的,因为白天阳气占主导地位,烧纸不合时宜,而且毫无效果;而如果太晚的话也不合适,夜越深,阴气越重,尤其是在鬼节这么敏感的时候,太晚出去烧纸很容易被邪气冲到。

其次在哪里烧纸也是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不同地方关于这个的习俗不一:有些地方会在门口放一个火盆,用来烧给祖先;也有一些地方是会选择在外面烧纸的,可以参考自己的习俗来就好。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在古代,有一位名叫李明的青年,他的父亲是一位农民,生活朴素而艰辛。

李明非常孝顺,每天都会帮助父亲干农活,并用尽努力地帮助家里养活四口人。

他的母亲在他还小的时候便去世了,父亲也因为长期辛苦劳作而身体变得十分虚弱。

虽然生活艰辛,但李明从不抱怨,他一直都坚持努力帮助父亲。

一天,李明在田间劳作时突然发现地上有一个晶莹剔透的玉石。

他认为这是一份天赐之物,便将它带回家中。

当他给父亲看时,父亲也非常高兴,认为这是老天给他们的恩赐。

晚上,李明突然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他看到一位仙子向他走来,手持一块黄色的宝玉。

仙子告诉他,这块宝玉具有神奇的力量,只要他在农历七月十五的晚上带着这块宝玉去祖先的坟墓上,就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

李明醒来后,他决定按照梦中仙子的指示去祖先的坟墓上上坟。

七月十五的晚上,李明带着宝玉来到了祖先的坟墓前。

他认真地烧香拜祭,然后将宝玉放在坟前,默默地祈祷着。

就在这时,突然从宝玉中散发出一股金光,金光越来越亮,终于将整个坟墓照亮了。

刹那间,李明感觉到一股强大的力量正在涌入他的体内,他感觉自己变得无比强大,像是穿越了时空,与祖先的灵魂相连。

几天后,李明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变得极为聪明,工作事半功倍,农田也开出了丰收的果实。

父亲的身体也慢慢变得健康起来。

李明知道,这一切都是祖先的保佑所带来的好运。

他感到无比的幸福和感激,他决定将这个神奇的宝玉传承下去。

从此以后,每年的七月十五晚上,李明都会带着宝玉去祖先的坟墓上上坟,感谢祖先的保佑。

而他这一家人也变得幸福富足,村民们都将他当成了神话传说中的人物。

这个传说渐渐传遍了整个乡村,村民们都纷纷效仿,每年七月十五都去祖先的坟墓上上坟,祈求祖先的保佑和福气。

时光荏苒,年复一年。

这个神话故事也一直流传至今,成为了许多人心中的美好传统。

在七月十五这一天,每个人都会带着最诚挚的心,到祖先的坟墓前祭拜,希望祖先能够保佑他们平安健康,生活幸福美满。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在中国历史悠久的传统中,人们一直注重祭祀祖先,以此表达对祖先的感激和敬意。

七月十五这一天,也就是农历的盂兰盆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祀祖先的日子之一。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夜晚,有一个年轻的孝子叫做李斯玉。

他的父亲多年前去世了,但李斯玉一直非常敬爱他的父亲,深刻感知到他父亲的临终嘱托,希望他保护家里的事业。

为了实现他父亲的愿望,李斯玉带着家里唯一一点点财产,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他辛勤工作,节衣缩食,经过多年努力,终于成为一位富有的商人。

七月十五这一天,是李斯玉父亲的祭日。

他非常虔诚地烧香累,为父亲祈祷。

当他向祖先行了三鞠躬之后,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为了让父亲安心,自己也更加得到了内心的平静和慰藉。

突然,李斯玉发现自己的眼前出现了一些小妖精,他们说:“凡人不能修成仙人,也不能保证家业传承,你的辛劳徒劳无功。

让我们帮你吧!如果你能带我们一起上山,我们就帮你增强声望,帮助你实现愿望。

”李斯玉惊讶地感受到了自己的孝心受到了祖先的赞赏,他立即答应了这些妖精的请求。

在上山的路上,李斯玉遇到了许多困难,他需要越过泥泞的山路,穿过茂密的丛林,和黄沙满天飞舞的沙漠。

为了完成任务,李斯玉不仅用尽了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勇气,还需要时刻面对各种危险。

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去。

最终,他们终于到达了山顶,但是在拜访山神祭祀后,他却发现妖精已经不见了。

他想起他们的承诺,他发誓将永远怀着孝心,为自己的家族和祖先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

从那以后,每年七月十五这一天,李斯玉都回到山顶祭祀祖先,他永远记得祖先的教诲:“在世间,修身则佑身,齐家则佑家,治国则佑国。

我们应该勤奋工作,发扬父辈的优秀品质,为我们的家族和祖国做出贡献。

”这些话,深深地刻在了李斯玉的心里。

从那时起,许多人学习了他的精神,以七月十五这一天祭祖,以表达对祖先的敬意和感激,并且借此来祝福自己在事业上的顺利和家族的繁荣。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古时候,有一个小村庄里住着一对老夫妇。

他们生活清贫,但心地善良。

这对老夫妇有一个孙子叫小明,是全村最聪明伶俐的孩子。

某年的七月十五,即传统的中元节,小明的外婆生病了。

外婆是村里人最仁慈善良的妇人,村民们都十分敬爱她。

听到消息后,村民们纷纷前往探望并带去了礼物和祝福。

可是,外婆的病情却一天比一天恶化。

在七月十五晚上,小明像往常一样向外婆嘱咐好身体后,离开了家。

他来到山脚下的庙里,这里是村里人祭拜祖先的地方,他想请神保佑外婆早日康复。

庙里早已挤满了村民们,大家都在为自己的祖先祈福。

小明静静地跪在自己外婆爷爷的牌位前,心诚则灵,他默默地祈祷着,希望外婆能够康复,也祈祷村里人都平安幸福。

刚祈祷完毕,小明看到了一只金光闪闪的小花瓶。

他好奇地走过去,发现花瓶里有一只金色的蜡烛。

小明将蜡烛点燃,突然,一道神奇的光芒照亮了整个庙宇。

在光芒的照耀下,小明看到了一位着白色长袍的老人。

他一个劲地点头,仿佛在给小明传达信息。

小明目瞪口呆,他欲言又止,不知道该问什么。

老人看出了小明的疑惑,微笑着说道:“小明啊,你的外婆是村里最善良的人,她一直默默地为村民们付出着。

现在她生病了,如果没有你的帮助,她的病情将会愈发严重。

”小明吓了一跳,他半信半疑地问:“我该怎么办?”老人告诉他:“去找到一种叫做‘破魔灯’的蜡烛,它可以驱散外婆体内的魔瘴。

只有在七月十五这一天,在坟墓旁焚烧这种蜡烛,才能够起到最好的效果。

”小明急忙询问破魔灯的特点和制作方法,老人一一解答。

小明记住了所有的细节,并决心尽快将这个消息告诉他的父母。

他迅速回到家中,将老人告诉他的一切传达给了父母。

父母听后,深感震惊,但也觉得这里面有些蹊跷。

他们纷纷商讨,最后决定前往山上的坟墓看看。

他们在七月十五那天,提前准备好了破魔灯,并默默地在外婆的坟墓旁燃烧。

众人在坟墓旁合掌祈祷,希望外婆能够早日康复。

就在他们祈祷的时候,突然,一阵浓郁的雾气从地面升起,迅速笼罩了整个山头。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

农历七月十五禁忌农历的七月十五(部分地区是七月十四)就是我们中国人所说的盂兰节俗称“鬼节”,传说那天鬼门大开,人们就像清明那样,给先人焚烧大量纸钱,小时候,大人还会让我们晚上不要出去玩,在农历七月十五有什么禁忌呢?快跟上小编的步伐,我们一起去看看农历七月十五有什么禁忌吧!农历七月十五是什么节日农历七月十五,是我国民间的一个重要节日.佛教徒称之为盂兰盆节,道教徒则称为中元节.除了中元和盂兰盆节之外,民间还称七月十五为鬼节,与清明、十月一合为三鬼节。

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然而,相沿至今的中元节却在7月14日,据说在宋朝末年,人们正准备过节的时候,元兵突然入侵,因此只好提前一天祭祀祖先,节日就这样提前了.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1、关于'三元'中国岁时节令有所谓“三元”,指正月十五上元,七月十五中元和十月十五下元.道教出现以后,所祀奉之神有天官、地官、水官、并将“三元”与“三官”相配,说上元天官生日为正月十五日,中元地官为七月十五日,下元水官为十月十五日.所以道教七月十五日要设坛醮祭.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中元节有感道场普渡妥幽魂,原有盂兰古意存。

却怪红笺贴门首,肉山酒海庆中元。

2、佛门的盂兰盆节盂兰本意“倒悬”,盆为“救器”.“倒悬”指的是释迦十大第子目莲的母亲死后受饿鬼之苦,不能吃东西.后来得到释迦帮助,用百味五果供养十方神佛并藉功德救母亲.所以现在为了祭祀孤魂都在鬼月农历7月举行普渡会,现在叫鬼节.一般来说古时候都不愿在这个月作嫁娶等重要事.3、民间说法:关于鬼节的来历,传说地藏菩萨,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阎王爷',他的母亲去世后来到阴朝地府,被关在牢房里少不得受十八层地狱的种种折磨,地藏菩萨是个孝顺的儿子,看到母亲受罪心中不忍,在七月十五这天竟恂私情,让看守牢房的小鬼偷偷把牢门打开放他母亲出来,谁知这一开牢门不要紧,牢房中的小鬼们蜂拥而出跑到人间为害百姓,所以就有了“七月半,鬼乱窜”之说.那些跑回家乡的鬼纷纷向家人索要钱财以便回去用来生活和打通关节希望早日托生.后来人们把这一天就定为'鬼节'.鬼节这天,人们要烧纸钱,摆供品祭奠故去亲人的亡灵农历七月十五禁忌农历七月十五禁忌避免带红绳、铃铛、风铃等招鬼物,尽量避免出门。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一种节日叫做七月十五,它是怀念祖先的日子。

在这一天,人们会去坟地祭拜祖先,并为他们烧纸钱、烛灯、烟火等,以示怀念和纪念。

不过,关于七月十五上坟的由来,却有一个神秘的传说。

相传,在很久以前的一个夏天,有一位名叫叶子的少年和他的父亲、祖父住在一座山上。

这个山的正上方有一个大坟地,每逢七月十五这一天,山上的村民都会来到这里,祭奠自己的祖先。

有一年,叶子决定自己上坟,为自己的祖先焚香祭拜。

他向父亲和祖父请假,得到许可后,就自己独自踏上了山路。

山路十分陡峭,他走得很慢很慢,但仍然觉得非常吃力。

终于,叶子来到大坟地的入口,他看到了一座金碧辉煌的祠堂,周围花草树木繁茂,显得非常肃穆庄重。

叶子停下来,拿出香烟,点燃了它,放在地上。

然后,他跪倒在地,手中捧着香,闭上眼睛,默默祭祀。

不知过了多久,突然,叶子感觉到有一股力量把他拉住,他睁开眼睛一看,居然发现自己已经站在了一个奇怪的地方。

原本还是一个坟地,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广阔的王国。

叶子赶紧四处张望,发现这个地方有着无数的房屋、楼阁、花园和湖泊,还有许多人在这里游玩、烧烤、唱歌跳舞。

叶子看到一个人走过来,他问那个人:“这里是哪里?我是怎么到这里来的?”那个人笑着说:“这里是幽灵王国,你是因为上坟的缘故才来到这里的。

”叶子顿时感到非常惊讶,“我怎么会来到幽灵王国呢?我只是来祭拜祖先的啊!”他忍不住大声喊道。

“是的,你是来祭祀祖先的。

你的诚心和孝心触动了祖先们的心灵,他们决定让你来到这里,看看他们过得如何,体验他们的生活。

”那个人解释道。

叶子听了之后,不禁瞪大了眼睛,想要看清楚幽灵们的生活。

他看到,这里的幽灵们并不可怕,他们快乐地生活着,找到了乐趣和希望,而不是一直沉浸在愁苦中。

叶子感受到了祖先们的关爱和祝福,他对他们心中产生了一丝感激之情。

他希望能够更好地孝顺自己的父母和祖父,让他们过上更好的生活。

就在这时,一只手轻轻拍了拍叶子的肩膀。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

【神话故事】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七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最重要的一个,也是最神秘的一个。

在这一天,人们会祭祀祖先,扫墓,祈福祈福。

据传,七月十五是阴阳两界的空间交汇之日,人与鬼魂的交流最为密切。

许多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都与七月十五有关。

有一则关于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讲述了一个年轻人的遭遇。

这个年轻人名叫李伟,他是一个做生意的商人。

每年的七月十五,李伟都会去祭祀自己的祖先,他深信只有祖先的保佑,自己的生意才会越做越好。

有一年的七月十五,李伟准备去祭祀祖先,但他发现在这天有一个奇怪的现象。

他走在街上,看到人们都戴着纸帽、点着纸烛,手里拿着纸钱在烧。

他们中的一些人甚至还在大街上跳起了舞蹈,仿佛与鬼魂交流一般。

李伟感到十分奇怪,他向一个路人问道:“为什么今天大家都在敬拜祖先?这是什么节日?” 路人笑着回答:“今天是七月十五,也就是中元节。

在这一天,人们相信鬼魂会回到人间,我们需要祭拜祖先,好让他们得到安慰。

”李伟听了之后更加迷惑了,他抱着好奇的心态,继续向前走。

走着走着,他突然听到一个陌生的声音在耳边响起:“李伟,你为什么不给我上坟?你不知道我是你的祖父吗?” 李伟吓了一跳,他定睛一看,发现眼前出现了一个穿着古装的老人。

李伟有些讶异,他从来没有见过祖父的真面目。

于是,他犹豫地问道:“你是我祖父吗?我从来没有见过你。

” 老人笑了笑,说道:“我是你父亲的父亲,我早在你出生之前就去世了。

” 李伟听了之后,内心感到一阵悲伤,他默默地点了点头。

老人见状,又继续说道:“李伟,你知道吗?你为什么生意越做越好,每年都有那么多财富?” 李伟摇摇头,不解地说道:“不知道。

”老人微笑着解释道:“这都是因为你祭祀祖先的功劳。

每年的七月十五,你都会给我上坟,烧纸钱,进贡物品。

这些祭品被转化成了财气,帮助你事业兴盛,财源滚滚。

你要知道,对祖先的孝道是中国人传统的美德,孝顺祖先会带来好运和财富。

”李伟听了之后恍然大悟,他感到自己非常幸运能够得到祖先的保佑。

千万注意!七月十五上坟有什么讲究呀-七月十五上坟有什么忌讳-

千万注意!七月十五上坟有什么讲究呀-七月十五上坟有什么忌讳-

千万注意!七月十五上坟有什么讲究呀?七月十五上坟有什么忌讳?千万注意!七月十五上坟有什么讲究呀?一、不怕不上坟、就怕上坟无先人坟就是死者埋入地下后,在上面堆土而成。

其目的就是为了留个确切的标记,以备后人祭拜时不搞错地方,在很大程度上就等于死者的家。

上坟祭拜就是为了缅怀先人感恩先人,这是一种传统美德,也是对已故之人的尊重,更是一种孝道的文化传承。

更何况古人又很迷信,认为先人在另一个世界看着自己,保佑着自己,在祭祀的节日上坟也是必须的事。

如果不上坟祭祀,先人就会生气,也就得不到先人的佑护,可为什么说“不怕不上坟”呢?其实,人们虽然迷信,但大道理还是懂得的。

有的人身不由己,为了生计远在他乡,不能够上坟,祖宗也是不会怪罪的,毕竟有着“七月半,鬼乱窜”的说法。

人们认为,做了鬼魂的先人是什么地方都能走到的,因此也就有着不能上坟之人在外地十字路口或朝家乡祭拜的习俗,先人们同样会感知会佑护的,因此不能上坟也不怕,怕就怕上坟无先人。

有的人虽然上坟祭祀,但心不在焉,嘻笑打闹,一点不庄重,那就可怕了,就算是上了坟也不会得到先人的佑护。

上坟不尊重等于不上坟,不上坟不代表不孝,只要心中有一颗感恩先人的心就够了。

这句话其目的就是告诉人们要尊老敬老,能够传承和发扬祖宗的家风,上坟固然是一种孝道,但特殊情况下,不上坟祖宗也不会怪罪的。

二、不怕媳妇上坟,就怕女婿上坟上坟一般都是子女去坟上祭拜,媳妇却是一个家庭中来之于外姓人员的组合,上不上坟,也不会有人说什么,毕竟和坟中的先人不存在血缘关系。

但媳妇能上坟祭祀,也是一种福报,俗话说“媳妇上坟,骡马成群”,意思就是说,媳妇能上坟祭祀,更能得到先人的佑护,因此也就不怕媳妇上坟。

那为什么说就怕女婿上坟呢?按说起来,女婿和媳妇一样在对方的家庭地位是相同的,女婿上坟同样会得到先人的佑护的。

之所以怕女婿上坟就缘自于封建社会“重男轻女”的思想,女婿去丈人家上坟本是一件尊重先人的事,可在古人眼里却是有辱门风的事。

[记中华七月烧纸钱民俗]中华民俗

[记中华七月烧纸钱民俗]中华民俗

[记中华七月烧纸钱民俗]中华民俗农历七月十五,与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三节是中国传统的祭祖大节,也是流行于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文化节日。

道教徒则称为中元节,佛教徒称之为盂兰盆节。

传说中,七月十四是地狱鬼门大开的日子,是游荡人间的鬼魂回归地府的最后限期。

于是,古人就在七月十五为鬼魂安排了一个节日。

这天,家家户户都摆开供品祭祀祖先,也供奉周围游荡的无主孤魂、无坟野鬼,送东西给它们吃,烧纸钱给它们用,让它们过一个鬼的狂欢节,然后高兴、顺利地回归地府,各安其位。

为鬼魂也设置一个节日,可见古人用心良苦,泽及孤骨。

中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

道家有三官,即天官、地官、水官,对应中国岁时节令所谓三元,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

唐代时,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和下元节。

各地奉祀三官大帝的寺庙都会举办盛大的庆贺活动,所谓天官赐福,地管赦罪,水官解厄。

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

中元节,定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

传说该日地府放出全部鬼魂,民间普遍进行祭祀鬼魂的活动。

凡有新丧的人家,例要上新坟,而一般在地方上都要祭孤魂野鬼,所以,它整个儿是以祀鬼为中心的节日,系中国民间最大的鬼节。

农历七月,中国习俗上称它为鬼月,谓此月鬼门关大门常开不闭,众鬼可以出游人间。

七月十四,是鬼月中阴气最重的一天。

传说这一天的子夜时分,停留于荒郊野外会看到百鬼夜行的奇观。

百鬼从奈何桥上过来,冥司点起大红灯笼引领他们,朝着阔别已久的阳界浩浩荡荡而来。

所以这一夜,不宜外出。

南方人习惯在七月半,传统习俗称之为鬼节的这个传统民俗节日期间,用烧纸钱来纪念故去的亲人。

农历七月十五前三后四,当然,最好选十一至十四日子,给故去的亲人们上供,烧点儿纸钱,让他们在另一个世界里不缺钱花。

蹲着烧纸线的时候,可以想起他们一生中平凡或不平凡的故事。

中元节(鬼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元节(鬼节)的由来与传说

中元节(鬼节)的由来与传说中元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俗称“七月半”、“鬼节”,时在七月十五,也有的在七月十四。

中元节来源于佛教,与佛家的盂兰盆会有着紧密的关系,但中元节又不是一个纯粹的佛教节日,而是一个受到佛教思想影响而形成的民间节日。

它是一个具有异彩纷呈和丰富浓郁文化内涵的节日,它不仅渗透着佛家的文化因子,同时又彰显着中国的本土文化,原始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及鬼魂观念和中国的传统文化——孝。

相传,每年从七月一日起阎王就下令打开地狱之门,让那些终年受苦受难禁锢在地狱的冤魂厉鬼走出地狱,获得短期的游荡,享受人间血食,所以人们称七月为鬼月,这个月人们认为是不吉的月份,既不嫁娶,也不搬家。

每年农历七月十五日,便是中国一年一度的“鬼节”中元,佛教中称为“盂兰节”。

相传到了这一天,阎罗王就会打开地狱之门“鬼门关”,让关押的鬼类出来自由活动,直至七月结束才回归地府。

因此,民间便盛行在这段时间对死去的亲人进行拜祭招魂,烧冥钱元宝、纸衣蜡烛,放河灯,做法事,以祈求祖宗保佑,消灾增福,或超度亡魂,化解怨气。

盂兰节源于佛教《大藏经》中的目连救母的故事:“有目连僧者,法力宏大。

其母堕落饿鬼道中,食物入口,即化为烈焰,饥苦太甚。

目连无法解救母厄,于是求教于佛,为说盂兰盆经,教于七月十五日作盂兰盆以救其母。

”据说当时佛陀的学生,大比丘目犍连(目连的全名)施展天眼通,见到他死去的母亲,却发现她已经因为生前的种种罪行(好杀生、喜大肆烹嚼、生活奢侈挥霍)而堕入饿鬼道,变成了喉咙细如苇管,肚子却如水缸般巨大的饿鬼,目犍连用钵盆装饭菜给她吃,而饭菜刚到母亲眼前就变成一堆火炭。

目犍连只好向佛陀求救,佛陀被目犍连的孝心感动,授予其《佛说盂兰盆经》。

按照指示,目犍连与众僧人于农历七月十五用盂兰盆盛百味五果、饭食素斋供奉地狱里的众生。

挨饿的众饿鬼终于得到了食物。

因此,佛教徒每年都有盛大的“盂兰盆会”,即我们所说的“鬼节”。

盂兰盆是印度梵语“倒悬”的意思,本来这个节日与中国的中元没有关系,但刚好中国本土宗教道教的中元地官赦罪日也在这一天,道教有所谓天官、地官、水官,合称三官,这三位是玉帝派驻人间的代表,每年都要考察人间的善恶,向上天汇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典故
七月十五上坟的传说典故在焦作一带有个习俗,每年农历七月十五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上坟为死去的亲人烧纸祭奠,俗称鬼节。

这个习俗来自一个民间传说。

传说明朝末年,朝廷昏庸,官吏腐败,贪官污吏横行霸道,鱼肉乡里,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中,艰难度日。

乱世多灾,老天爷也来祸害百姓了。

一年夏天,瓢泼大雨一连下了数日未见停歇,沁河水暴涨,眼看要漫过河堤了。

管理沁河河道的官员叫赵捏,他站在河堤上,看着逐渐上涨的河水,心中乐开了花。

他奸笑着对手下人说:马上张贴布告,家家户户都要出钱出物来抢修河堤。

老百姓本来就生活艰难,哪里还有钱财可出,但是赵捏不管这些,领着一帮家丁挨家挨户搜抢财物,见什么拿什么,有什么抢什么,猪、马、牛、鸡大小牲畜,小麦、玉米、小米、高粱五谷杂粮,都被赵捏抢进了府中。

然而,赵捏并未用这些东西来抢修河堤,而是把这些东西变卖后,把银子装进了自己的腰包,然后在高台上听曲饮酒,哪里管百姓的死活。

河水终于冲垮了河堤,似猛兽般向四周村庄冲去。

庄稼被淹,房屋倒塌。

小孩冲走,大人淹死,到处哭爹喊娘,家家戴孝出丧。

有一个姓王的后生,血气方刚,疾恶如仇,目睹眼前的
惨状,便找了几个人,准备造反。

他对众人说:当官的抢走了我们的财物,却没有来抢修河堤,致使河水淹没了我们的家园。

当官的哪管我们的死活,他们只顾着自己吃喝玩乐,我们与他们拼了吧!
众人纷纷响应,很快就聚集了上千人。

他们拿着铁锨,扛着锄头,举着钉耙,高喊着:打死贪官赵捏,为亲人报仇。

向赵府冲去。

不料,赵捏早有防备,他招集了许多家丁,个个刀出鞘,箭上弦。

百姓们和家丁一场恶战,死伤无数,血流成河,王后生也在这次战斗中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然而,正义必能战胜邪恶,百姓们还是杀出了一条血路,冲进了赵府,杀死了作恶多端的赵捏,一把火烧了赵府。

据说这一天是农历七月十五,百姓们为了纪念在洪水中和战斗中死去的亲人,便在每年的这一天,都要上坟烧纸祭奠亡灵。

久而久之,形成了习俗,在怀府八县流传开了,直到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