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古诗三首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ppt课件
43
4 板书设计
江南春
写今 怀古
千里莺啼绿映红 景色迷人
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 寓情于景
多少楼台烟雨中
色彩明丽 意味深长
44
图解课文
45
5 诗文主旨
《江南春》不仅仅描绘出一幅色 彩明丽的江南风景画,而且再现了 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表达出 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
46
书湖阴先生壁
10
3 课文妙解
浪淘沙(其一)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11
指唐教坊曲名。创自刘禹锡、白居易,
浪淘沙(其一) 其形式为七言绝句。后又用为词牌名。
[唐] 刘禹锡
波浪淘洗。
“自天涯”将黄河的源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远流长突写得了神入化。
48
王安石变法 1070 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 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但是曹太后、高太后的顽固阻梗。 加上上书直谏变法危害的贤良才能大臣均遭王安石罢黜或贬官或流放, 导致税吏越发恣意妄为、胆大包天,此种情况愈演愈烈,实际效果与 主观设想相差甚远。王安石处于“众疑群谤”之中,宋神宗迫于皇亲 贵戚和反对新法大臣的压力,于1074年四月罢去王安石相位。变法以 失败告终。
[唐] 刘禹锡
8
1 作者简介
刘禹锡 (772-842) ,字梦得,洛阳 ( 今河南洛 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题材广泛,与柳宗元 并称“刘柳”,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 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 名篇传世。
9
2 创作背景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三首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 17、古诗三首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南朝,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统称,均设故都于江 南 。由于佛教迎合了当时统治阶级,方便他们统治人心, 巩固江山。于是当权者大兴建设寺庙,仅集中在建康一 地的南朝寺院就有几百座,是当时人民的一项极为沉重 的负担。它不仅占用了大量的民田、民宅和名胜之地, 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建寺造塔和雕铸佛像,还要养活 十几万的和尚和尼姑,使得当时的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现在大江东去,南朝的统治已经灭亡,那些荒淫的当权 者也已经不在了,只留下了当年这--南朝四百八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中。所以我们从后两句诗中,不仅读到了 江南春雨的美,也读到了诗人慨叹南朝的灭亡,借古喻 今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
第二句“水村山郭酒旗风”。“山郭” 山城。指修建在山麓的城池。“酒旗”指古代酒 店外面挂的幌子。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在临水的 村庄,依山的城郭,到处都有迎风招展的酒旗。 这里,诗人运用了列锦的修辞手法,描写了进入 眼帘的物象——水村、山郭、酒旗。这几个物象 由大到小,不但表现出一定空间位置,突出了 “村”和“郭”依山傍水的江南独有的建筑特色。 特别是一个“风”字,不但增添了诗歌的动态感, 而且更好地突出了“酒旗”,从而增添了诗歌的 文化底蕴,人文气息。
雄浑壮丽的黄河,百转千回,风涛
万里,泥沙滚滚,从天边浩荡奔流而下, 真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啊!可是,天上 不是有一条银河吗?这来自天上的黄河 一定是跟银河相通了。于是诗人欢呼起 来:来吧,沿着这黄河往上走,直走到 银河边上,上牛郎织女家瞧瞧吧!诗人 在召唤谁和他同去呢?当然是他的读者, 有我,有你,还有其他许许多多的朋友。
本素材 由hi-hoo提供www.ppthi-h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杜牧(803年852年),唐代 诗人。字牧之, 京兆万年(今陕 西西安人)。精 通兵法,有政治 才能,诗文都写 得很好,诗以七 绝最为出色。与 李商隐齐名,世 称“小李杜”。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
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尝试着说说三首古诗的大概意思。
2.指名读诗,其他同学评价读得是否正确,适时指导学生学会课文生字。
3.齐读三首古诗,读后思考:这三首古诗有哪些相同的地方和不同之处?
二、自主学习
(一)在学古诗之前,请同学来回顾一下古诗的学习方法。
解诗题,知作者——诵古诗——抓字眼,明诗意;理解大意——品意境,悟感情。
(二)自学提纲
1.“浪淘沙”怎样理解?互相交流资料,了解作者刘禹锡。
2.将古诗读正确、流利。
3.理解以下词语的意思。
①九曲:
②簸:
③天涯:
④直上:
4.结合重点词语说说古诗大意。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
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
3.继续用学习上节课古诗的方法来学习《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板书: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
二、学习目标
《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自学提示: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

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17.古诗三首 课件

波光粼粼 银光闪闪 波光闪动 湖水荡漾 浮光跃金 湖水耀金 微波荡漾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liàn yàn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正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朦朦胧胧 云雾弥漫
隐隐约约 假设隐假 设现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苏轼
liàn yàn 波光闪动的样子。
白银盘里一青螺。
形容平静而又清的洞庭湖面。
形容洞庭湖中的君山。
把月光下的洞庭湖比作一个银盘子。 把洞庭湖中的君山岛比作青螺。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的光交相融和。 水面风平浪静就好似未磨铜镜。 远远的望洞庭湖,山水的风光一片翠绿。 恰似白银盘子托着青青的田螺。
哪句诗交代了作者写诗的时间?什么时间? 湖光秋月两相和,秋天
?早发白帝城??赠汪伦?
?将进酒??蜀道难?等
李白是中国唐代一位非常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诗风 雄奇豪放。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遨游中度过 的。25岁的时候就怀着济世安民的雄心壮志分开了 家乡前去洞庭湖游览,接着又兴致勃勃地乘船顺江 东下,在经过安徽省当涂县的东、西梁山时。被眼 前雄奇秀美的风光吸引住了,于是写下了一首流传 千古的诗----?望天门山?。
四读:读出感情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天气下呈现的不同风姿 ,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作者通过 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 美丽和奇妙。表达了诗人对西湖的赞美。
月宫里的明镜,不幸失落人间。 〔艾青〕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课文原文《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郎骑竹马来》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

十四为君妇,羞颜未尝开。

低头向暗壁,千唤不一回。

十五始展眉,愿同尘与灰。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教案一、教学目标1.熟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静夜思》三首古诗;2.理解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3.能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二、教学重难点1.《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两首诗的意境;2.《登鹳雀楼》全诗的背诵。

三、教学过程1. 感知新课1.教师放映一段登鹳雀楼的动画视频,让学生感受《登鹳雀楼》的意境;2.展示《郎骑竹马来》和《静夜思》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古诗的形象。

2. 词语解释1.尽:全部用完;2.窮:到底,到头;3.層:层次,楼层;4.无嫌猜:彼此没有顾虑和猜疑。

3. 课文整体理解1.听读三首古诗,并感受诗歌的意境和行文特点;2.询问学生对三首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 学习《登鹳雀楼》1.教学全诗,要求学生必须背诵前两句;2.分析全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

5. 学习《郎骑竹马来》1.阅读诗歌,了解整首诗的情节和意境;2.分析诗歌的构成特点。

6. 学习《静夜思》1.阅读诗歌,理解诗歌的意境;2.背诵前两句。

7. 课堂练习1.让学生根据《登鹳雀楼》的意境自由发挥,写出自己的简短诗歌;2.随堂测试《静夜思》的前两句的背诵情况;3.分角色小组朗读《登鹳雀楼》、《郎骑竹马来》等。

四、课堂总结1.整体回顾古诗三首,再次营造古诗的韵味;2.感谢学生的参与与表现。

五、作业布置1.继续背诵《登鹳雀楼》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2.写一首自己的古诗或词。

总结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三首古诗的意境和行文特点,背诵《登鹳雀楼》的全诗和《静夜思》的前两句。

17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17 古诗三首(课件)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上册
远远看去,洞庭湖山水一片翠绿,
白银盘里一青螺。
就像白银盘里托着一只小小的青螺。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天门中断楚江开,
高高的天门山被长江之水从中间拦腰 劈开为东西两山,
碧水东流至此回。
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相对出,
两岸的青山相对耸立,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一叶小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正乘风破浪,从日边驶来。
假如你是当时的诗人,看 到眼前的景象时,你会有 什么样的想法?
刘禹锡,字梦得, 洛阳人,唐代文 学家、哲学家, 后人称之为“诗 豪”。
湖光秋月两相和,
近景
潭面无风镜未磨。
和谐
远景
远远看去
遥望洞庭山水翠,
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湖光秋月两相和,
洞庭湖的水光与秋月交融在一起, 非常和谐,
潭面无风镜未磨。
水面风平浪静,就像一面未经打 磨过的铜镜。
遥望洞庭山水翠,
《望天门山》描绘了长 江与天门山的雄奇秀丽 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 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由这两幅图片,你会想到哪两 句诗?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 坡,今四川省眉山市人,北宋文学家、 书法家、画家、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生性豁达开朗。
春日的一天,被贬杭州的苏轼与朋友们 游赏西湖,起初阳光明媚,后来下起了 雨。苏轼被西湖的美景陶醉,写下《饮 湖上初晴后雨》一诗。
这首诗分别描写了西湖 什么时候的景色?有什 么特点?
水光潋滟晴方好
波光闪动的样子。

三年级17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17古诗三首知识点

三年级17古诗三首知识点1.《望天门山》描绘的是天门山夹江对峙,长江波澜壮阔而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2.《饮湖上初晴后雨》通过作者对西湖晴天和雨天不同景色的描写,以及以西施比西湖,形象地表现了西湖的美,表达了作者对西湖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3.《望洞庭》描写了秋夜皎洁明月下的洞庭湖的波光与月色交相辉映的美丽景象。

表达了诗人对洞庭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一、《望天门山》唐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1.作者: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仙”,与杜甫齐名,并称“李杜”。

2. 诗题意思:诗人舟行江中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3.词语解释:中断:从中间断开。

楚江:长江。

至此:到这儿。

回:改变方向。

相对出:互相对峙而立。

日边:太阳落下的地方。

一片:一叶4.翻译:浩荡的长江把天门山从中劈开,一分为二。

东流而去的长江水经过天门山时形成回旋的水流。

两岸高耸的青山隔着长江相峙而立,一叶孤舟从日边而来。

天门山好像在张开双臂欢迎从日边而来的孤帆。

5.理解诗句:①诗中描写的景物有:天门山、楚江、碧水、青山、孤帆、日②天门中断楚江开:“断”“开”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长江水的浩大声势。

③碧水东流至此回:“回”突出了山势险峻。

④两岸青山相对出:“出”字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

⑤《望天门山》中借山势写出水的汹涌澎湃的诗句是:天门中断楚江开借水势衬托山的险峻的诗句:碧水东流至此回二、《饮湖上初晴后雨》[宋]苏轼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1.作者: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人称其为“苏东坡”。

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唐宋八大家” 之一。

2.诗题:诗人与朋友在西湖上饮酒游览,适逢天气晴转雨,诗人便饱览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光。

3.词语解释:【潋滟】波光闪动的样子。

【方】正。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三年级的第17课《古诗三首》
《古诗三首》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第17课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首古诗:《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和《望洞庭》。

《望天门山》是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佳作。

诗人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手法,描绘了天门山雄伟的景色,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憧憬。

《饮湖上初晴后雨》是宋代诗人苏轼的杰作。

诗人通过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丰富的想象力,把西湖的美景刻画得淋漓尽致,展现了诗人豁达的性格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望洞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首名篇。

诗人以洞庭湖为背景,用优美的语言描绘了湖光秋月、君山的景色,表现出诗人深深的思乡之情。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可以阅读教材和教辅材料或请教语文老师,了解更多具体信息。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浪淘沙,江南春,书湖阴先生壁)精品课件

这首诗作者的视线由内而外,先写湖阴先 生家的庭院,洁净清幽,暗示主人生活情趣的 高雅;后写院外的山水对主人的深情,暗用典 故,把山水化成了具有生命情感的形象。应是 主人情怀高洁,引得山水主动与之相亲。
全诗既赞美了湖阴先生的朴实勤劳,又表 达了诗人退休闲居的恬淡心境,从田园山水和 与平民百姓的交往中领略到无穷乐趣。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王之涣《登鹳雀楼》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李白《将进酒》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 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时代的另一位 杰出诗人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现 今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事、忧虑朝政, 或表现对民生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借题发挥讽刺 现实,或寓于着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注释:
绿映红:依山傍水的村镇。 水村山郭:酒家的酒幌子在风中摇动。 酒旗风:绿树红花相互映衬。 南朝:指曾经建都在江苏南京的宋、齐、梁、陈
同到牵牛织女家。
他们的家:男耕女织、宁静祥和,是那样 安宁美好,难怪作者想“同到牵织女家”。
诗人刘禹锡用精练的语言,将现实中汹涌的 黄河与想象中静谧的银河相融,寄托了作者对田 园牧歌式生活的憧憬。这是多么奇伟的想象。
全诗赏析
这首诗写实与想象相结合,描写与夸张相映照。 前两句写实,描写了黄河奔腾万里的雄浑气势: “九曲黄河”,泥沙万里描其形,“浪淘风簸”绘 其声。好一派“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
这触发了诗人的豪情,从而产生了浪漫的想象。 使他从黄河想到天边,想到天上的银河,想到隔河 相望的牛郎、织女。后两句夸张地写黄河源远流长, 给人留下无限的遐想和无穷的韵味。

17 《古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17 《古诗三首》(教学PPT课件)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
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
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
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
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体,上句写远望天门山所见的雄 姿。下句则点明“望”的立脚点 是“日边来”的“一片孤帆”。 描绘出了孤帆乘风破浪,越来越 靠近天门山的情景。
“西湖”与“西施” 的名字里都有一个“西” 字;“西湖”景美,“西 子”人美。它们之间有一 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美。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 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 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结构梳理

湖 上
晴方好 借景抒情
欲把西湖比西子,

yí 淡妆浓抹总相宜。
• 再读诗歌,结合注释理解诗意。
波光闪动的样子。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显得美。
山色空蒙雨亦 奇。
云雾迷茫 也。 的样子。
在晴日的阳光照 射下,西湖水波荡漾, 闪烁着粼粼的金光, 风景秀丽;在阴雨的 天气里,山峦在细雨 中迷蒙一片,别有一 种奇特的美。
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遥 望 洞 庭 山 水 翠 , mó
白银盘里一青螺。
pán
课文讲解
自由读一读古诗,对照注释,说 说每句诗是什么意思。
互相映衬。
湖光 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湖面的波光。
未经打磨的铜镜。
诗意:秋夜,洞庭湖上月光和水色交相融 和,湖面无风,平静得如同未经打磨的铜 镜一样。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作者介绍
作家名片:苏轼(1037—1101),字子 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 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父 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主要作品:《念奴娇·赤壁怀古》 《水调歌头·丙辰中秋》等。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17 古诗三首《望天门山》《饮湖上初晴后雨》《望洞庭》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欲把西湖比西子, 淡妆浓抹总相宜。
西子:即西施,春秋时代越国的美女。 宜:合适。
若把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 么美丽多娇。
二读,品诗味,体诗情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
·
这两句分别写西湖在晴天和雨天不同气候条件下
结构梳理

湖月 洞庭湖 潭面
相和 如镜
和平宁静

景色 迷人

山水 山水一体 君山
青色 山水相衬 青螺
主旨概括
《望洞庭》通过丰富的想 象和形象的比喻,将月夜的洞 庭美景描绘得惟妙惟肖,跃然 纸上。表达了诗人对洞庭美景 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诗中描绘的景色。背
诵课文。默写《望天门山》。
这首诗是写西湖在不同气候下呈现的 不同风姿,表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思想 感情。作者通过大胆的想象,用西施来比 喻西湖,增添了西湖的美丽和奇妙。
结构梳理

湖 上
晴方好 借景抒情
雨亦奇

晴 后
比西子 贴切比喻
总相宜

晴浓 雨淡 皆俱 美佳
望洞庭
[唐]刘禹锡
作者介绍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今属 河南)人。唐代文学家、哲学家。 有“诗豪”之称。
本诗中,诗人用词十分巧妙,你体会到了吗?
人们大都赞赏“两岸青山相对出”的“出”字,因为 它给本来静止不动的山带上了动态美,但很少有人体会到 诗人为什么会有出”的感受。如果是站在岸上某个固定的 立脚点“望天门山”,那大概只会产生“两岸青山相对立” 的静态感,只有小船行驶在江上,远处的天门山逐渐扑进 眼帘的时候,“两岸青山相对出”的感受才会突出。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

最新部编版三年级语文上册 17 古诗三首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把洞庭湖的水色比喻成“白 银盘”,将湖中的君山比喻成一 只小小的“青螺”,显得小巧玲 珑,十分精致,又和月光笼罩下 的湖水、山色相称。
想象: 银白色的盘子里摆放一只小小的 青螺,在诗人的想象中,洞庭山水成 了一件完美的艺术品,给人以莫大的 视觉享受。
白 银 盘 里 一 青 螺 。
潋滟 方好 水光潋滟晴方好,
正显得美。
空蒙 亦 山色空蒙雨亦奇。
云雾迷茫 的样子。 也。
第一、二句诗哪几个字提示了我们天气?
诗人告诉我们晴天和雨天的西湖分别是什么样子的?
晴天:水光潋滟
雨天:山色空蒙
晴天的西湖
雨天的西湖
“好”和“奇”字有什么好处呢? “好”和“奇”分别写出了诗
人对西湖美景的赞美,在善于领略
两 岸 青 山 相 对 出
孤帆一片日边来
为什么李白不说“两岸青山相对立”而说“两 岸青山相对出”? 本句诗写远望天门山所 见的雄姿,这里的“出”字 使本来静止不动的山有了动 态美,不但逼真地表现了舟 行途中天门山特有的姿态, 而且寓含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诗的三、四两句有什么联系?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
诗人为什么要写无风的潭面?
“潭面无风镜未磨”形象贴切地表现了千 里洞庭风平浪静、安宁温柔的景象,在月光下 别具一种朦胧美。因为只有“潭面无风”,波 澜不惊,湖光和秋月才能两相协调。
白银盘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青螺
比喻洞庭湖。
比喻洞庭湖 中的君山。
诗意:远远望去,洞庭湖山水苍翠如墨, 好似白银盘里托着一枚小小的青螺。
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读准字音。
饮湖上初晴后雨 [宋]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 yì 山色空蒙雨亦奇。

17课古诗三首

17课古诗三首

17课古诗三首
一、《望天门山》【作者】李白【朝代】唐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白话释义:长江犹如巨斧劈开天门雄峰,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

两岸青山对峙美景难分高下,遇见一叶孤舟悠悠来自天边。

二、《饮湖上初晴后雨》【作者】苏轼【朝代】宋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白话释义:晴天,西湖水波荡漾,在阳光照耀下,光彩熠熠,美极了。

下雨时,远处的山笼罩在烟雨之中,时隐时现,眼前一片迷茫,这朦胧的景色也是非常漂亮的。

如果把美丽的西湖比作美人西施,那么淡妆也好,浓妆也罢,
总能很好地烘托出她的天生丽质和迷人神韵。

三、《望洞庭》【作者】刘禹锡【朝代】唐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白话释义:风静浪息,月光和水色交融在一起,湖面就像不用磨拭的铜镜,平滑光亮。

遥望洞庭,山青水绿,林木葱茏的洞庭山耸立在泛着白光的洞庭湖里,就像白银盘里的一只青螺。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原文及教案【原文】浪淘沙[唐]刘禹锡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_____________注释①《浪淘沙》是由九首诗歌构成的一组诗,这里选的是其中一首。

浪淘沙:唐代曲名。

②[簸]颠簸。

江南春[唐]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_____________注释①[山郭]依山而建的城。

②[酒旗]酒招子,酒馆外悬挂的旗子之类的标识。

③[南朝]公元420到589年建都于建康(今南京的宋、齐、梁、陈四个朝代的总称。

)④[四百八十寺]“四百八十”是虚指,形容寺院很多。

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_____________注释①[湖阴先生]杨德逢的别号,王安石退居钟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②[苔]青苔。

③[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④[排闼]推开门。

闼:小门。

【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三首诗词。

2.学习通过自读诗文,结合课文插图和注释的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验诗词中所描绘的景象。

3.在整合阅读中感受祖国山水的美丽,受到美的熏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时间:两课时第一课时一、设置情境,导语激情播放祖国山水美景图片,用激情的语言将学生引入学习情境之中。

(预设:同学们,我们祖国的千山万水是那么多姿多彩,那奔流不息的江河,那连绵起伏的丘陵,那直插蓝天的雪峰,那辽阔无边的草原……这些美丽的景色吸引了多少文人墨客,留下多少优美的诗篇!今天让我们大家一起随着诗人的脚步,去看看黄河,去游览江南,去呼吸一下乡村田园的新鲜空气好吗?)【设计意图】:以美丽的祖国山水图和激情的语言创设出浓厚的学习情境,将学生引入诗意的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诵读,初识诗文1.自由读三首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古诗三首》课文原文及教案

【导语】写教案不能千篇⼀律,要发挥每⼀个⽼师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师的教案要结合本地区的特点,因材施教。

⽆忧考准备了以下内容,供⼤家参考!【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课⽂原⽂ 望天门⼭ 【唐】李⽩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东流⾄此回。

两岸青⼭相对出, 孤帆⼀⽚⽇边来。

饮湖上初晴后⾬ 【宋】苏轼 ⽔光潋滟晴⽅好, ⼭⾊空蒙⾬亦奇。

欲把西湖⽐西⼦, 淡妆浓抹总相宜。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两相和, 潭⾯⽆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翠, ⽩银盘⾥⼀青螺。

【篇⼆】部编版⼩学三年级上册语⽂第17课《古诗三⾸》教案:望天门⼭ 教学要求: 1.会认本课的7个⽣字,会写“断、楚、孤、帆”等13个字。

2.能理解古诗的意思,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4.能正确默写《望天门⼭》。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诵读古诗。

2.理解古诗⼤意。

教学难点: 体会古诗表达的意境以及诗⼈的思想感情。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字格贴。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观赏图⽚,揭⽰课题。

1.导语: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河壮丽。

⼤家看--(课件播放天门⼭图⽚) 2.师:⼤家知道这是哪⾥吗?这就是位于安徽和县与当涂县西南的长江两岸。

两⼭隔江相对,形同门户,所以⼜被叫做天门⼭,谁来说说⾃⼰看了这些图⽚之后有什么感受? 3.师抽答。

4.⼤家都说了⾃⼰看了天门⼭的图⽚之后的感受,很多年前,诗⼈李⽩也去到了天门⼭,看到了这样的美景,很有感触,于是写下了《望天门⼭》这⾸诗。

5.下⾯请⼤家齐读课题--《望天门⼭》(教师板书课题) ⼆、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由朗读,要求读准字⾳,读通诗句。

2.指导⽣字的读⾳。

3.全班齐读,分⼩组读,反馈读。

4.教师出⽰节奏划分,指导学⽣读出节奏及古诗的韵律。

(课件出⽰) 三、逐句品读,理解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17课古诗三首诗意
第十七课通常指的是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第十七课,第十七课古诗三首分别为《芙蓉楼送辛渐二首》、《塞下曲》、《墨梅》,以下是这三首诗的诗意:
1. 《芙蓉楼送辛渐二首》:作者王昌龄,作于作者被贬为江宁(今江苏南京)县丞时。

第一首写的是第二天早晨作者在江边送别辛渐的情景;第二首写的是第一天晚上作者在芙蓉楼为辛渐饯别的情景。

这两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辛渐的深情厚谊以及自己冰清玉洁的高尚情操。

2. 《塞下曲》:作者卢纶,描写了将军雪夜准备率兵追敌的壮举,气概豪迈。

诗句虽然没有直接写激烈的战斗场面,但留给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营造了诗歌意蕴悠长的氛围。

3. 《墨梅》:作者王冕,这是一首题画诗,借梅自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以上是第十七课古诗三首的诗意,由于不同版本的教
材内容可能有所差异,如果你想了解更多内容,请告诉我具体的课程信息,我将尽力为你提供帮助。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17课《古诗三首》优秀PPT课件

rào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上下结构

左右结构
唐代曲名。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刘禹锡 (772—842)字梦
得,唐代文学家、哲学家。白居 易称他为“诗豪”,与柳宗元并 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 合称“三杰”。有《刘梦得文 集》,存世有《刘宾客集》。
再读诗歌,划分节奏。
浪淘沙
国 忧
南朝四百八十 寺——烟雨中
情(今) 民
《江南春》通过描写江南秀美的春 天景色,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 灿烂文化的赞美和神往,同时又流露出 物是人非的感叹。
杨德逢的别名,王安石退居钟 书写。 山(在今南京)时的邻居。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王安石 (1021—
1086)字介甫,号半山, 谥文,又称王文公。宋代 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 主要作品有《元日》《泊 船瓜洲》等。
17 古诗三首
默读古诗,找出不认识的字词多读几遍。
浪淘沙
[唐]刘禹锡
bǒ y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杜 牧
ɡuō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书湖阴先生壁
[宋]王安石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 畦手自栽。
苔:青苔。
花 木 成 畦 手 自 栽 。 畦: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
一 水 护 田 将 绿 绕 , 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
围有土埂围着。
两 山 排 闼 送 青 来 。 排闼:推开门。闼:小门。
翻译:
茅草房庭院内经常打扫,所以洁净得 没有一丝青苔;花草树木成行成畦,都是 主人亲手栽种的。一条快活的清流,环绕 着大片碧绿的禾苗,俨然稻田的守护者; 两座多情的山峰,不待邀请就推门而入, 把青青的秀色送入眼帘。

17. 古诗三首

17. 古诗三首

把下列描写春天景色的诗句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水村山郭酒旗风。
——《江南春》 2、春色满园关不住,___________。
—— 《游园不值》 3、等闲识得东风面,___________。《春日》 5、_________ ___,春江水暖鸭先知。
——《崇慧春江晚景》
茅檐长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找出不理解的词句。
杜牧
晚唐时期著名诗人,和同 时代的另一位杰出诗人李商隐 齐名,世称“小李杜”。现今 存诗500首。他的诗或感怀时 事、忧虑朝政,或表现对民生 疾苦的关怀与同情,或抒写对 历史兴亡成败的深沉感慨,或 借题发挥讽刺现实,或寓于着 深刻的历史和政治见识。

——杜牧
春天江南处处黄莺啼叫绿
常把茅草屋檐下打扫, 干净得不生青苔,院内一排 排得花木都是你亲手培栽种 植的。
院外,一条溪流环抱着 绿油油的农田,两座青山彷 佛推开屋门把那翠色送到了 眼前。
一水 护田 将绿绕,两山 排闼 送青来。
对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浪淘沙
唐 刘禹锡
写出了黄河裹挟黄沙、
九曲黄河万里沙, 奔腾而来的气势。
浪淘风簸自天涯。 表现出诗人逆流而上、
直冲云霄的豪迈气概。
如今直上银河去,
同到牵牛织女家。
江南春
唐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 红,
水村山郭酒旗 风。 南朝四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十寺,
多少楼台烟雨
自学:
1.读准字音,学会吟诵;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
千里莺啼绿映红, 草红花相映,
水村山郭酒旗风。
水乡村庄山边城郭处处酒旗随 风飘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课时
一、给下面的字注音。

簸()涯()郭()苔()畦()闼()二、解释下面词语。

簸:山郭:
酒旗:苔:
畦:排闼:
三、把下面诗句补充完整。

1.九曲黄河万里沙,。

2. ,同到牵牛织女家。

3. ,花木成畦手自栽。

4.一水护田将绿绕,。

第一课时
一、bō yá guō tái qí tà
二、颠簸依山而建的城酒招子青苔
这里指种有花木的一块块排列整齐的土地,周围有土埂围着。

推开门
三、1.浪淘风簸自天涯 2.如今直上银河去
3.茅檐长扫净无苔
4.两山排闼送青来
第二课时
一、下面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A.茅檐|长扫|静|无苔,
B.花木|成畦|手自|栽,
C.一小|护田|将绿|绕,
D.两山|排闼|送|青来。

二、阅读练习。

江南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解释加点字的意思,并翻译诗句: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啼:风:
2.本诗的作者是,他是晚唐一位著名诗人。

与李商隐合称为
,以区别于李白和杜甫的。

著有《》。

第二课时
一、D
二、1.啼叫迎风招展
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客的酒旗在风中招展。

2.杜牧小李杜大李杜樊川文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