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优秀读后感:中国和日本的关系_读后感
中日跨文化交际读后感
中日跨文化交际读后感一、日本与中国的文字交流历史渊源日本是我国的东方近邻。
据文献记载,从汉朝时候起,中日两国就开始了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
两千多年以来,中日两国的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影响。
但回顾历史,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更为深刻。
明治维新以后,日本文化的借鉴对象开始由东方转向西方。
中国文化的影响渗透到了日本文化的各个方面。
日本的语言文字、文学、宗教及社会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无不深深打着中国文化的烙印。
对日本人而言,汉字也属于外来语,但由于汉字历史久远、内涵丰富,日本人民就把汉字看成是日语的组成部分。
中国文化作为日本文化的母体,在传入日本境内后,得到了日本人民的整理与发展,创造出了现如今的日本文化。
在古时候,日本列岛与大陆之间隔山隔海,各方面交流十分有限,社会的进步也十分缓慢。
到了西汉初期,通过朝鲜半岛渡海进入日本的中国人,带去了汉字。
日本人把汉字的字音、字体、字训、用字法、表记法及词义与假名文字巧妙地结合起来,创造了日本的语言文字。
通过吸收中国的语言文化,日语大大地丰富起来,日本也从此步入了文明社会。
二、日本与中国的思想交流孔子,中国历史上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影响了中华两千多年,他创立的儒家学派于公元4世纪传入日本后,对日本人的思想和信仰产生了重大影响。
在日本的文学史上,出现了许多反映儒家劝善惩恶思想的作品。
到江户时代,孔子作为“先圣”而被幕府尊崇,幕府将军吉纲所建的汤岛圣堂,实为一座祭祀孔子的庙堂。
吉纲倾倒于儒学,建成孔庙“大成殿”,并亲自在此讲解《论语》。
现在,汤岛圣堂作为历史古迹依然坐落在东京都的御茶水。
圣堂里有座孔子像,据说是世界上最大的孔子像。
堂内学术机构斯文会,自明治至今,一直以圣堂为根据地继承和传播儒教文化,除教授汉语以外,还集中了日本当代汉学界的权威来此讲课。
可以说汤岛圣堂堪称当代日本的中国文化传播基地。
由此可以看出,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对日本思想的影响是根深蒂固的。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日关系一向错综复杂——既有历史上的和平与对立,又有现实中的依存和竞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合作与发展始终是双边经贸领域的主题,但在政治安全领域却逐渐从友好演变为摩擦、对抗。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当下的首要问题,也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作为当代青年,透彻地了解与分析中日关系对你我而言至关重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解决中日问题,首先应理清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对中日关系历史进行了最为全面准确的说明和表达: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则是历史主流中“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中日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和平友好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日本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逐渐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稳定,彼此汲取文化营养;“五十年对立”,则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国力迅速强大、野心极度膨胀,悍然挑起甲午战争;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又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
短短半个世纪内,两国人民友好邦交的历史传统瞬间打破,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亦破坏殆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饱受战乱摧残。
放眼当代,中日关系的现状也是紧张与缓和并存的局面:从1972年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到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可以说是友好合作时期;从1982年到1992年天皇访华,中日之间摩擦与合作并存;自1992年以来,为对立合作时期。
“政冷经热”成为描述中日关系现状的典型词汇。
首先,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据核心地位,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回顾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可见,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正如历史上一样,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加强,促进了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解读中日关系》之心得
《解读中日关系》之心得在院党校学习期间,夏传海老师饱含激情的给我们讲解了中日关系。
在短短的两堂课中,我们深深的被其所吸引。
那我们应如何正确看待中日关系呢?下面就我个人的观点,浅谈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从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两国实现邦交正常化一直到现在, 双方的关系是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
这一时期两国在经济领城进行了广泛的合作与交流, 两国的贸易额也在不断的上升, 两国都以对方为最大的贸易伙伴。
但是, 两国在一些重大的政治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 这些分歧严重影响着两国关系的正常发展。
目前影响两国关系的重大问题包括台湾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专属经济区的划界问题等等。
针对目前中日之间存在的这些问题, 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和认识中日关系呢首先是要以胡锦涛总书记关于中日关系的五点主张为指导, 严格遵守中日之间的三个政治性文件切实坚持以史为鉴, 面向未来正确处理好台湾问题坚持通过对话、平等协商、妥替处理中日之间的分歧, 积极探讨解决分歧的办法, 避免中日友好大局受到新的干扰和冲击要进一步加强民间友好往来, 以增进相互了解, 扩大共同利益, 使中日关系健康稳定地向前发展。
其次要借鉴历史上汉唐时期中日两国友好交往和近代两国发生战争的史实, 真正认识到两国关系“和则两利, 争珍毖子札独上, 实现中日之旬的双布,格局。
那么中国和日本怎样才能进行比较好的合作呢?日本必须鼓起勇气面对过去的罪行。
它必须明白,一个国家如果不能清除内在的邪恶,那么无论它多么努力都不可能成为"正常"国家。
因为,一个国家的形象不是单靠自己想象出来的,还必须在与他国的互动中得到确认。
只有到那个时候,日本才可能被视为亚洲事务的天然领袖,并与中国及其它东亚国家建立更具建设性的关系。
中日两国一衣带水, 两国关系源远流长。
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国之间更多的是相互交流, 友好往来, 但也有兵戎相见的对抗, 特别是近代以来两国既有战场上血雨腥风的较, 也有“冷战”状态下的对峙。
《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读书报告
《中国与日本:变化中的“政冷经热”关系》读书报告财政金融学院2009级金融三班2009200193 王昊远日本作为与中国一衣带水的经济大国,以及其与中国长久而复杂的历史关系,在中国的对外政策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清朝后期之前中国与日本的外交关系一直都维持在一个相对稳定而和平的水平,但由于十九世纪后期日本政治被部分军国主义分子控制,使得日本与中国的关系急剧恶化,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达到最低点。
战后,日本在美国的扶持下迅速重建。
但作为美国的重要战略盟友,日本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起着制衡亚洲两大共产主义阵营——苏联和中国——的重要作用,在此时期中由于意识形态的对立以及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日关系始终没有实质性的改善。
以六十年代美国全球战略收缩和苏联全球战略扩张的开始为契机,在共同利益的驱使下,中国与西方国家,尤其是美日的关系开始改善。
终于在中日双方的共同努力下,1972年9月25日日本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访华,双方于29日发表联合声明,中日邦交实现正常化。
邦交正常化以后的二十年间,中日关系迅速发展,虽然不时有小摩擦,但总体上中日关系一直是在向着好的方向前进。
但是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日关系却出现了一段波动期,这个时期的中日关系被大家称作“政冷经热”。
本书就针对这个时期产生的中日关系“政冷经热”的产生原因进行了详细而深刻的剖析。
本书分别从此阶段中日国内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以及影响中日关系的国际政治环境进行分析,以探究此阶段出现“政冷经热”现象的原因。
而其中又尤其着重从日本方面所面临的各种状态来阐释“政冷经热”现象以及发展方向。
一、“政冷”现象国际关系中最基础的就是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关系。
这一关系可以说决定了两国之间的最基本的外交走向。
而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后中日关系却并未在七八十年代的基础上有更进一步的提高,而是停滞不前,甚至有所倒退。
本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一)、国际环境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日建交相当大的一个影响因素即为世界政治环境。
中日交流历史心得
中日交流历史心得中日关系很微妙,出现任何一个细节和举动都会引发极大的波动,这并不是危言耸听,更不是空穴来风。
中国和日本就如同西欧历史上的法国和德国,曾经的冤家宿敌,现实的竞争对手众所周知,中国和日本在历史上曾经有着一段仇恨的历史,经历或熟知这段历史的人们多数对对方持有严重偏见,两国政要也尽力在弥合这段伤痕。
但至今历史的硝烟仍弥漫在现实的生活中,中日两国因钓鱼岛归属问题也会争吵不断,侵华战争历史问题也多次在两国朝野提起。
站在中国自身的立场上,我们许多正义的主张一次又一次遭到日本极右翼势力的干扰,对历史的肆意歪曲、对现实的无端之责,让众多中国人义愤填膺,对这个邻国发出了自己最强烈的抗议信号。
但从近年来看,日本政坛发生重大变幻,自民党独大格局被打破,民主党执政正遭遇重重困难,如此的形势下便让右翼势力为主的第三方力量有了崛起的空间。
在和日本交流,绕不开历史,也回避不了历史。
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得纠缠于历史,对于中日两国,那段历史都是不堪回首的深渊。
也正是对于这段历史不同的看法造就了中日两国不同的历史观,尤其对于日本这个自尊心极强的民族,对这段历史反复无常的不同表态经常会触怒中国国内的左翼势力。
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两国高层在对待历史的态度上都非常谨慎。
没有历史,就没有未来,只有中日两国真正能够迈过历史这个坎,才能对未来持更为乐观的态度。
诚然,中日之间的交流极易受国内民众情绪化的影响,这两个有着几千年的交往历史的邻国,近代的不愉快造成了更为深厚的隔阂。
虽然在历史问题,钓鱼岛争端,东海油气田等方面尚存争议,但更严重和更可怕的是不了解。
争议能够让时间去协调,但不了解历经时间的磨砺是陌生。
历史不容否认,但只有通过交流才能让那些右翼言论没有市场。
历史的阴云还笼罩在北京和东京的上空,只有我们拨开这层阴云,我们才能看到太阳,而两国的未来就在阳光的照耀下向前迈进。
我们不能选择邻居,但我们能决定如何去这个邻居打交道。
中日交流,千万别让历史绊了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浅谈中日关系的现状及前景日本是我们一衣带水的邻邦。
然而由于历史原因,中日关系一向错综复杂——既有历史上的和平与对立,又有现实中的依存和竞争。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以来,合作与发展始终是双边经贸领域的主题,但在政治安全领域却逐渐从友好演变为摩擦、对抗。
因此,从战略角度看待和处理中日关系,是当下的首要问题,也是唯一正确的途径。
作为当代青年,透彻地了解与分析中日关系对你我而言至关重要。
“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解决中日问题,首先应理清中日关系的历史发展脉络。
周恩来总理曾用“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对中日关系历史进行了最为全面准确的说明和表达:友好是历史主流,对立则是历史主流中“艰难和辛酸”的一页。
中日交往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唐朝,这是两国文化交流的高峰期——既有日本使者云集长安,又有鉴真和尚东渡日本。
在和平友好的交往过程中,中国文化得以广泛传播,日本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在一衣带水的地理关系上,逐渐形成了具有许多相同因素的东方文化观念和社会结构。
“两千年友好”,使两国人民长期享受和平稳定,彼此汲取文化营养;“五十年对立”,则使中日关系破裂,社会停滞不前。
日本明治维新后,其国力迅速强大、野心极度膨胀,悍然挑起甲午战争;几十年后的侵华战争,日本军国主义又在中国犯下滔天罪行。
短短半个世纪内,两国人民友好邦交的历史传统瞬间打破,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亦破坏殆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饱受战乱摧残。
放眼当代,中日关系的现状也是紧张与缓和并存的局面:从1972年邦交正常化的实现到1982年第一次教科书事件,可以说是友好合作时期;从1982年到1992年天皇访华,中日之间摩擦与合作并存;自1992年以来,为对立合作时期。
“政冷经热”成为描述中日关系现状的典型词汇。
首先,在整个中日关系中,经济合作占据核心地位,两国经贸关系不断发展。
回顾战后中日关系发展可见,经济合作推动了整个中日关系改善——正如历史上一样,贸易合作通过民间渠道不断加强,促进了政治、文化等领域的发展,有利于中日关系的正常化。
《中国与日本》读后感
《中国与日本》读后感在图书馆翻阅书籍时,无意中看到莫泊桑所作《中国与日本》,毫无疑问的,顿时便被吸引了。
细细地读了几遍,感慨颇深。
《中国与日本》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一篇随笔。
刚开始描述日本小摆在巴黎的流行程度,讲日本的时髦。
作者通过这种现象来引出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追溯与分析。
从审美角度看,审美,是一种细腻的人的嗅觉,而在&ldqu;呆头呆脑、功利主义&rdqu;的社会中,这种嗅觉是十分缺乏的。
在百万富翁的沙龙里,都是一批&ldqu;令人鼓噪&rdqu;的物在&ldqu;炫耀&rdqu;,这些装饰,是&ldqu;完全丑陋&rdqu;的,只能吸引&ldqu;未开化的人&rdqu;和&ldqu;新暴发户&rdqu;。
放眼现代中国社会,有多少人具有&ldqu;审美&rdqu;这种灵敏感觉去鉴赏和了解雅致的东西?有多少人是&ldqu;新暴发户&rdqu;?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ldqu;未开化的人&rdqu;?我们的社会是不是&ldqu;呆头呆脑,功利主义&rdqu;?从阶级角度看,法国新社会阶层的继续上升,不断地导致劳动群众的产生,但艺术家并不多。
从经济角度看,日本小摆有魅力,做工精细,小巧且便宜,满足大多数买主的需求。
从这两点,我懂得了一点生活中的经济学。
正是这些原因,日本小摆才&ldqu;入侵&rdqu;了其他国家。
当看到&ldqu;它们把我们变成了一个富有而无风雅,灵巧而无思想和敏感,强大而无优势的国家&rdqu;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陷入了沉思。
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在众多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中国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是不是富有而无风雅,灵动而无思想和敏感,强大而无优势?显然,这是一个深奥而受争议的问题。
中日关系心得
中日关系心得
安赔是日右翼顽固分子的代表,安赔政府上台以来,日本“近邻外交”陷入困境。
众所周知,日本外交的重心在亚太地区,然而安倍却高调推行的“地球仪外交”,对身边的中国等近邻装作视而不见。
实际上安倍这样做,一方面是为了牵制中国,另一方面更是在为渐显颓势的日本造势,避免日本被国际社会所忽视。
但结果是,安倍非但达不到牵制中国的目的,在对朝和对俄关系上,日本也未取得重大进展。
此外,日本还担心东北亚的“中美日合作”被“中美韩合作”所取代,使日本陷入边缘化和孤立的境地。
近日围绕中日首脑会谈的举行,中方要求日方在钓鱼岛及安倍“拜鬼”问题上做出态度,而日方则希望无条件举行会谈,双方态度一直强硬。
中日双方7日发表有关“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文件,对于一向认定“钓鱼岛不存在主权问题”的日本政府而言,这可以看作是向中方让步的内容,但安赔在7日晚参加日本BS电视台节目时称,“这并不代表日本(在钓鱼岛问题上)的姿态发生了变化”。
日本政府人士依旧认为“日方仅承认了中日在东海地区的紧张状态”。
因此,个人认为:日从政府到大部分国民连侵华战争历史罪行都不承认,这次日“钓鱼岛存在主权争议”之说仅是在中国日益强大、领导核心拥有战略自信、老佰姓对日藐视背景
下,安赔内阁迫于内外交困压力的政客策略,日谋我之心不死,说不定向中国讨点便宜转身又会否认,过去的教训太多了
连美国前总统弗兰克林·罗斯福说过:“日本人是有史以来我见过的最卑鄙、最无耻的民族。
”,我们希望和平,但是连一个对自己历史罪过都不承认的民族,保持警惕之心勿忘国耻,忘战必危。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在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而近代以来,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1972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曲折反复。
1972年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到1989年,中日双方的关系一直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90年开始,双方关系一直曲折反复,直到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双方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并于13日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承认了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局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之后温总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加强战略互信三、深化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虽然之后的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但无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之后积极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但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面就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就以下简要分析。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二、台湾问题: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而且台湾海峡至今仍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有关中日关系的心得体会文化决定命运中日关系感悟收获求求求中日两国关系,一衣带水,隔海相望,近一二百年恩怨情仇纠结不清.其实中日关系,就相当于公共厕所,凡是进去的人先要表明态度,才说明你是成年男或女,男女各自的动作形态对方全然知晓,本无可保密,但是出于谁也解释不清的原因,中间非要设立一堵严密的高墙,表示界限分明,偶有违规者,轻者遭到责骂,暴打,重者可获牢狱之灾.强行闯入者属于性侵,性质就严重了.是男是女,是中国人还是日本人,不是自己所能决定的,自己能决定的就是遵守世界公德,不要走错门,不要说错话.通过中日关系的波折变化,你的感想是什么1、弱国无外交,被动就要挨打。
振兴中华,才能赢得列强的尊重。
2、日本-正视历史,中日关系顺利;日本-否定历史,中日关系逆转。
责任在日本。
3、日本-军国主义野心不改,这种情况应当引起中国有关部门的警惕。
如何看待中日关系形势教育作文500字还没来得急感受秋天,冬天就接踵而来,两场雨后,气温一下降低了许多。
霜降刚过,天气突然就冷了起来。
树叶纷纷落下,人们不得不纷纷关门闭窗、打开制热空调,添衣御寒。
冷飕飕的初冬真的来了。
唐代诗人杜甫在《初冬》中这样描述,“垂老戎衣窄,归休寒色深。
大意是初冬季节,城里的大姑娘、小丫头最知温暖,春夏是她们最早换上诱人的绣裙,初冬,是她们最先披上斑斓的风衣,围上迷人的丝巾,留给城市一道道、一缕缕靓丽的风景线。
十七、八岁的毛头小伙,不知冷暖,单衣单衫单长裤,要风度不要温度。
真是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惹的多少年老者眼热,年轻多好。
公园里晨练的老人逐渐减少,个个包得严严实实,生怕中了风寒。
于是家家户户试水压、通暖气,生炉取暖,准备过冬,成了普通人家寻常事。
初冬的乡村,田野麦苗青青,一望无际,树上叶子一片金黄,在冬日的暖阳照耀下,光芒四射。
面对此景,多少农家少男少女,无不思绪万千,生活有限,宇宙无穷,外面未知的世界才最精彩。
如今的农村,大部分盖成楼房,使用上了电褥子、电暖气或风斗烤火,已不在较多呈现土炕柴烧,炊烟袅袅的旧景象。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
中日关系心得体会【篇一: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谈谈你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中国与日本的关系,用周恩来总理的话来说就是:“两千年友好,五十年对立。
”中日间的友好交往和文化交流可以追溯到秦始皇时期,而在隋唐时期,中日交流达到顶峰,日本皇室为汲取隋唐王朝统治经验和先进的科学文化多次遣使到中国和唐朝修好。
而近代以来,由于日本的侵华战争中日关系一度恶化到极点。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直到1972年,中日之间才恢复邦交正常化,但近三十年中日关系依然曲折反复。
1972年中日双方发表《中日联合声明》,标志着中日邦交正常化,一直到1989年,中日双方的关系一直朝着和平友好的方向发展。
但是从90年开始,双方关系一直曲折反复,直到2001年小泉纯一郎执政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严重伤害了中国人民的感情,使中日关系达到最低点,出现“政冷经热的现象”。
这是自双方72年建交以来两国关系最糟糕的时期。
2006年,安倍晋三当选日本首相并于13日后访华,开启了中日关系的“破冰之旅”,正是他承认了继承“村山谈话”的精神才使安倍晋三的访华成为了可能,打破了总日关系僵化的局面,将中日关系的定位从“致力于和平与发展的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提升到“战略互惠关系”。
而之后温总理访问日本,福田康夫首相应邀访华以及08年胡锦涛主席访问日本极大促进了中日关系的发展,而胡锦涛主席更是在他的“暖春之旅”中,发表了《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并提出了发展两国关系的六点建议:一、巩固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二、加强战略互信三、深化互利合作四、增进两国人民感情五、建立健全各领域合作机制六、扩大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虽然之后的日本首相更迭频繁,但无论是麻生太郎还是鸠山由纪夫都在上任之后积极访华,两国关系进一步加强。
但是中日关系中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是不能被忽视的,也是需要我们重视并正确对待的。
下面就影响中日关系的因素就以下简要分析。
影响中日关系的主要问题:一、历史问题:日本侵华战争二、台湾问题:台湾曾经被日本殖民统治50年而且台湾海峡至今仍是日本的海上生命线。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关系的演变与反思
九一八事变中日两国关系的演变与反思九一八事变,即发生于1931年9月18日的日本侵略中国的历史事件,堪称中日两国关系走向紧张和恶化的重要节点。
在这一事件中,日本军队假借基地事故的名义,占领中国东北地区,并进一步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范围。
本文将探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两国关系的演变,并对此进行反思。
事件发生后,中日两国关系急剧恶化,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径引发了世界各国的强烈谴责。
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了对日本侵略行为的坚决抵制,国内外舆论一致呼吁对日本采取制裁措施。
而日本政府则以所谓“保护日本利益和日本人民”为借口,继续扩大其在中国的势力。
九一八事变的发生,不仅改变了中日两国历史进程,也对整个亚洲乃至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继续对中国进行侵略,于1937年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时间的抗战。
然而,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了无尽的苦难和灾难,对中日两国关系产生了极为恶劣的影响。
九一八事变成为了中日两国长期对峙的开端,而这种对峙一直延续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
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与牺牲,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
但是,这场战争留下了创伤,中日两国关系陷入了漫长的低谷。
直到1972年中日恢复邦交后,才开始重建互信、加强合作。
然而,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果却长期影响了中日两国关系的发展。
对于九一八事变,我们应当进行深刻的反思。
九一八事变是由日本的侵略行为引发的,而这也是一段中日两国历史的痛楚。
我们不能忘记,但也不能将中日关系永远困于过去的仇恨和摩擦。
历史应该成为我们共同学习的经验,促进中日两国的和解与合作。
为了更好地推动中日关系的发展,我们应当以史为鉴,借鉴九一八事变及其后果的教训。
首先,我们应该加强互信,通过对话和交流来解决分歧。
只有通过相互尊重和理解,才能够消除误解和猜疑。
其次,我们应该加强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挑战。
中日两国作为地区大国,应当携手合作,为地区和平与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中日关系讲座心得体会
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中日关系作为我国周边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国内外人士的关注。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中日关系的讲座,聆听了专家学者对中日关系的深入剖析,使我受益匪浅。
以下是我对此次讲座的心得体会。
一、中日关系的历史与现状讲座中,专家首先回顾了中日关系的历史,从古代的交流到近现代的碰撞,再到当今的合作与竞争,中日关系经历了复杂多变的过程。
在历史的长河中,中日两国既有友好交往的时期,也有冲突对抗的时刻。
然而,总体来看,中日关系在近代以来一直呈现出波折性发展的态势。
当前,中日关系正处于“复杂敏感”的状态。
一方面,两国在经济、科技、文化等领域保持着密切的合作;另一方面,在领土争端、历史认识、政治互信等方面存在分歧。
这种复杂的关系使得中日两国在亚太地区乃至全球事务中的地位和影响力都受到一定程度的制约。
二、中日关系中的主要问题1. 领土争端: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日领土争端的焦点。
我国政府一直主张“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但日本政府在钓鱼岛问题上的态度却越来越强硬,严重损害了中日关系的稳定。
2. 历史认识:日本在二战期间对亚洲国家犯下的侵略罪行,是中日关系中的另一个敏感问题。
尽管日本政府多次表示反省,但其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态度依然模糊,给中日关系蒙上了一层阴影。
3. 政治互信:近年来,中日两国在政治互信方面存在明显不足。
日本政府对我国发展模式的警惕,以及在国际事务中对我国的遏制,使得两国政治互信面临严峻挑战。
三、中日关系的发展前景1. 加强沟通与合作:面对复杂的中日关系,双方应加强沟通与对话,增进相互了解,寻求共同利益,推动双边关系稳定发展。
2. 处理好敏感问题:在领土争端、历史认识等方面,中日双方应本着相互尊重、平等协商的原则,妥善处理敏感问题,避免矛盾激化。
3. 推动区域合作:中日两国作为亚太地区的重要国家,应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
4. 增进民间友好:民间友好是中日关系的重要基石。
《中国与日本》读后感
《中国与日本》读后感在图书馆翻阅书籍时,无意中看到莫泊桑所作《中国与日本》,毫无疑问的,顿时便被吸引了。
细细地读了几遍,感慨颇深。
《中国与日本》是法国著名作家莫泊桑的一篇随笔。
文章刚开始描述日本小摆件在巴黎的流行程度,讲日本的时髦。
作者通过这种现象来引出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的追溯与分析。
从审美角度看,审美,是一种细腻的人的嗅觉,而在“呆头呆脑、功利主义”的社会中,这种嗅觉是十分缺乏的。
在百万富翁的沙龙里,都是一批“令人鼓噪”的物件在“炫耀”,这些装饰,是“完全丑陋”的,只能吸引“未开化的人”和“新暴发户”。
放眼现代中国社会,有多少人具有“审美”这种灵敏感觉去鉴赏和了解雅致的东西?有多少人是“新暴发户”?我们是否应该思考一下,自己是不是“未开化的人”?我们的社会是不是“呆头呆脑,功利主义”?从阶级角度看,法国新社会阶层的继续上升,不断地导致劳动群众的产生,但艺术家并不多。
从经济角度看,日本小摆件有魅力,做工精细,小巧且便宜,满足大多数买主的需求。
从这两点,我懂得了一点生活中的经济学。
正是这些原因,日本小摆件才“入侵”了其他国家。
当看到“它们把我们变成了一个富有而无风雅,灵巧而无思想和敏感,强大而无优势的国家”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陷入了沉思。
在这日新月异的世界,在众多外来文化冲击的今天,中国到底是怎样一个国家?是不是富有而无风雅,灵动而无思想和敏感,强大而无优势?显然,这是一个深奥而受争议的'问题。
但是,我们真的应该静心、认真,理性地想想中国存在的问题和努力解决的方向了。
接下来,作者便开始谈中国了。
法国人对中国人的评价是:“固步自封,难以进犯”,自从四大发明后,“便与进步无缘了”。
说实话,看到这里,我心里很不舒服,很气愤,可是想要开口反驳是,却觉得无言以对了。
因为是事实。
然而,看到下文,我就越来越钦佩莫泊桑了。
因为他不仅仅停留于对中国的批评,而是分析其背后的原因。
是啊,当其他国家还没有语法、没有书法、言不成句的时候,我们中国就知道了他们的科学家以后发明的东西。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读后感800字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读后感800字中日关系一直是人们颇为关注的话题,中日关系纷繁复杂,与世界局势发展也有着莫大的联系。
人们对中日关系的关注很多来自于媒体报道和史实资料,当然,对中日关系的研究著作也可以说是汗牛充栋。
《近代日本人的中国观与中日关系》这本书虽然不是长篇大论,但是却也发表其值得肯定的观点与看法,对历史做出了客观真实的解读。
在我们的中学时代,教科书就向几乎每个学生梳理了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日战争大致的历史过程,对中日关系也有了一定了解。
对于中日关系,作为被侵略的一方,我们自然对日本有着一丝偏见甚至是憎恨。
但是我们少有人会想到日本人对我们中国人的看法是怎样。
中国与日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中国有着倍数于日本的疆域与资源。
对于日本,中国曾经是其学习与崇拜的对象,这在日本的服饰与茶道文化中得到了很充分的体现。
然而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日本人对中国的认识也有了新的变化。
本书中,作者分析了古代日本、幕末时期、明治初年、甲午与日俄战争、20世纪初期以及中日战争时期日本人的中国观。
列举了日本独享霸权的“亚洲一体论”思想,“同文同种”幌子下的侵略,“大东亚共荣圈”等具有代表性的日本策略。
对日本思想的解读能够更好地帮助学习历史或是想要了解中日历史的人们,帮助大家探索日本行为背后的思想动机。
了解和学习历史的最大作用还在于以史为鉴,以史为示,警醒人们面对真实的历史,对即将来临的新时期做出正确的行为。
由于利益和文化的不同,中国与日本仍然存在诸多分歧,但是我们希望二战后实行民主化改革的日本能够真正的走上和平发展的道路。
当然,一个巴掌拍不响,良好的发展关系还是有赖于双方的共同努力。
虽然在钓鱼岛问题,日本官员参拜靖国神社等很多问题上还是火药味十足,但是,作为普通的中国人,普通的读者,还是希望紧张的中日关系能够得到缓和,二者能够进行良好的沟通发展。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之我见——读《对话:北京和东京》有感By rssgramce近日,通过对《对话:北京和东京》这本书的阅读,我对中日关系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首先,我想说说我对日本的看法。
日本真的是一个很“痛苦”的国家啊,我对日本充满了同情。
日本自古被中国称之为“倭”,“倭”带有“矮小”的意思,显然这是一个略带侮辱性的名字。
但是对当时的日本来说,面对强大的中国真的是毫无办法,唯有默默忍受这一称呼。
公元7世纪,日本进行“大化革新”,并从那个时候开始,日本开始不断派出“遣唐使”学习中国的各种文化知识。
就这样,日本开始逐渐强大起来,但是始终是在追逐着中国的尾巴前行。
直到近代,日本终于借着西方工业革命的浪潮,进行了“明治维新”,同时最终超越了中国,并努力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理想。
由此给东亚人民造成难以弥补的伤痛。
战败后,日本更加努力,同时借着美国的帮助,成为了一个名副其实的经济大国。
日本的地质条件恶劣,远远无法和中国相比。
在古代的时候,日本万分崇拜中国的文化。
我想,至少在当时日本骨子里应该存在着某种“自卑感”,难以和中国抗衡。
由于物质条件极度匮乏,日本迫切的希望扩大领土,由此梦想着建立“大东亚共荣圈”也就不足为奇了。
但是由于各项条件受到限制,日本目前来说经济可能已经达到了一个瓶颈,GDP的增长一直萎靡不振。
同时政局动荡自民党地位不保,但个人认为自民党可能在未来相当长的时间内仍在日本议会中保持一个优势地位。
(民主党实在是差劲啊!)日本是一个知道奋斗的国家,由于他先天各项条件都很恶劣,所以他想要强大起来,必定要付出10倍甚至100倍的努力。
可以这么说,如果我是一个日本,我一定会说日本做的各项事宜都是正确的;但作为一个中国人,我只能说日本的做法是合乎情理的,同时我对日本人充满着同情。
然后,我想说说日本与中国利益冲突有哪些呢?我只能说很多。
我个人真的认为,如果中国强大起来对于日本来说真的是一个很麻烦的事情。
中国与日本在领土上有很多冲突,钓鱼岛。
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
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总2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我对中日关系的看法在如今的中日关系上,日本的一些行为的确是令人担心的,有时其所做出的事情也是难以另人容忍的。
在中日间有着特殊背景的两国关系中,日本更应该表现出积极的促进友好相处的态度来,这不仅仅是对中国人民的,而是对全人类的,也包括自己人民的一种负责的态度。
也许在日本人的眼里,是贫穷落后的,只能说咱中国人民还需要努力,所以,我们不奢求得到尊重,而是靠自己辛勤的劳作及坦荡的作为去博得尊重,且我们自己首先也尊重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们选择和平,当然这更是完整的尊严前提下的和平。
日本对中国的态度,可以说也决定着这两个民族未来的历史命运。
为什么单指日本的态度呢?事实是最具有发言权和说服力的,也就是说更趋于真理的。
在这个基础上,不难看出中国所做的一切是对和平有积极意义和实质性贡献的事情。
日本,在很多方面的确所做的事情是,很难得到恭维的,因为其所做的很多事是对和平环境起着消极作用的,并且也是不负责而危险的事情。
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国家的很多行为被政治所左右着,充斥着浓厚的政治色彩,所以,政治中充满了惊涛骇浪,玩政治的人,也完全掌控着是否风平浪静,又是否巨浪翻天。
政治是宏大的思想体系,它直接指导着人们的行为,一个国家及民族的方向。
但是,有很多时候政治也是狭隘的,自私的,因为政治的需要可以牺牲或说付出巨大的代价,这些代价基本来说是由人民或一个国家和社会来承担的。
实质上使得日本及其人民在国际社会上的形象遭受了严重的损害。
同时,也因为其发自为达到自己一个政治目的的所作所为而导致伤害了,许许多多曾经被日本侵略过的国家、人民的感情,使这些国家及人民遭受了莫大的侮辱。
而其强词夺理的狡辩,也更是愚钝的、毫不负责的态度与行为。
这些都对日本在今后与他国的关系上留下了一抹阴影,一点重重的污渍。
事实证明,历史的教训足以让我们毛骨悚然,不寒而栗。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对中日关系的认识与思考
中日关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与日本之间的外交关系。
这两个国家作为亚洲重要国家,彼此之间的关系一直备受关注。
首先,中日之间的历史纠纷是影响两国关系的主要因素之一。
尤其是二战期间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行为,给中日之间留下了深深的痛苦和伤痕。
历史问题的处理一直是两国关系的一个敏感问题,争议难以解决。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中日关系也有积极的变化。
特别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两国建立了外交关系,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对话来增进互信与合作。
经济方面,中日两国紧密合作,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
此外,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也在逐渐增加,为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友谊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中日关系仍面临一些挑战。
一方面,对历史问题的处理仍然需要更多的努力与妥协。
同时,两国在一些领域存在竞争与利益冲突,如领土争议等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两国需要通过对话与合作来促进相互理解与友好关系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日关系既有着合作与友好的一面,又存在着历史纠纷和一些挑战。
为了实现两国和平与繁荣的发展,中日双方应加强互信,处理好存在的矛盾,通过对话与合作解决分歧,秉持和平共处、互利共赢的原则,不断推动中日关系向着更加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
看《崛起中的中日关系》有感
中日关系一直以来都成为亚洲地区的敏感问题。
随着亚太地区的迅速发展,中国经济实力迅猛提高,日本则大力发展国际政治、军事地位。
为有效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我国有必要与邻国保持良好的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关系。
本书着眼于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对中日关系的现状、成因及解决途径等方面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对于中日之间的历史认识问题,中国学者与日本学者、日本右翼学者与保守派学者、中国学者内部都存在很大的分歧。
本书作者认为“历史问题”与“历史认识问题”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问题是指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至二战结束这段时期所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的历史,特别是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战败这段历史。
中日关系中的历史认识问题是指对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至二战结束这段时期所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的历史,特别是九一八事变至1945年日本战败这段历史,今天如何去认识的问题,侧重于今日两国的认识观。
在理清楚基本概念之后阅读全书,在作者的观点之上,我总结出自己对中日历史认识问题的认识以及日本对待中日历史认识问题所持态度的原因。
首先是日本首相及政要参拜靖国神社的问题。
“靖国神社”也就是安邦定国、永事平宁的神社,供奉在这里的“神”就是为把日本建成一个“和平”国家和“保卫”日本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人。
祭奠死去的战士原本并不稀奇,在许多国家都有这种传统,记住历史是一件好事,可以帮助人们缅怀先烈,以史为鉴。
但在日本,靖国神社却有着特殊意义,这与日本特殊的宗教文化有着紧密联系。
靖国神社的教义源于日本民间的“御灵信仰”,即“安魂”。
日本是所谓“多神并存”的国家,号称“天地神祗八百万”,人死后都会成为神,但是,非正常死亡(包括战死) 的人是不能成为神的,只能成为“怨灵”,而这种“怨灵”会给人世间带来麻烦。
因而,1869 年,即明治维新后的第二年,就由当时日本近代陆军的创始人,时任军务官副知事的大村益次郎主持,在东京都千代田区九段建立了“东京招魂社”,当年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招魂仪式,这就是靖国神社的前身。
当前中日关系学后感
当前中日关系学后感中国与日本,是亚洲的两个大国,在全球也是有分量的国家。
两国地理上隔海相望,血缘上十分相近,文化上渊源深厚,经济上互补性很强。
其一,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需要日本的资金、技术和高端产品;日本以贸易和技术立国,需要中国这样潜力巨大而又相距甚近的投资和贸易市场,还需要中国制造的低成本日用品。
中国如果失去日本的资金和技术,其损失的一部分可以从欧美寻求替代,而一旦日本失去中国大市场,在世界其他市场接近饱和或尚未发育的情况下,其损失难以弥补。
其二,日本经济十多年来持续低迷,而中国经济蓬勃发展,成为世界经济的新引擎,这种鲜明对比决定了日本必须搭乘中国快车以寻求经济重振的外力和契机。
事实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在日本经济不景气的背景下,发展最快的是同中国的贸易,赚钱最多的是投资中国的企业;2002年,中日贸易首次出现中国大陆逆差的现象;在日本的经济增长中,中国拉动的部分接近一半,超过了美国;2003年,日本对中华经济圈的出口总额已达13.7057万亿日元,也超过了对美国出口(13.4130万亿日元)。
这些情况都说明,中日两国互有需求,并且随着形势的发展变化,日本对中国的需求越来越大;这些情况还说明,一个繁荣发展的邻国会给自己带来发展机遇,而不是威胁。
日本媒体也承认日本经济出现复苏征兆的背后,是中国的巨大身影若隐若现。
最近的钓鱼岛事件主要责任在与日本,虽然现在有所缓和,但这件事给中日双方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日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友好关系,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中日两国没有理由不搞好关系。
但遗憾的是,在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同时,中日政治关系却不理想——两国民众相互之间好感在下降,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顺畅。
历史的经验教训已经证明:中日两国,和则两利,斗则俱伤。
中日之间建立互惠互利的友好关系,既有必要,也有可能,中日两国没有理由不搞好关系。
但遗憾的是,在两国经贸关系迅猛发展的同时,中日政治关系却不理想——两国民众相互之间好感在下降,两国领导人之间的沟通交流也不顺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优秀读后感:中国和日本的关系
高中优秀读后感:中国和日本的关系
中国和日本是一衣带水的两个国家,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中华文化虽历经磨难,但也已走上了复兴之路;而日本也成为了文化强国。
日本,与你为邻,我们应当相互尊重、学习,在合作与竞争中推动自己的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共同创造更灿烂的文明。
与你为邻,或多或少会有冲突,但请你尊重中华文化,因为这是合作的前提。
《西游记》是中华文化的瑰宝,惩恶扬善,团结一心是它的核心价值,然而在你创作的动画作品中,却将唐僧化为女性,并与多位女性有恋爱关系,令这部作品的传统核心价值荡然无存,致使许多国外友人误解,这一点是我们无法容忍的。
文化的发展需要创新,但必须要在保持作品核心价值的前提上。
只有充分尊重我们的文化,才能深入了解中华民族的精神,否则,胡乱地修改,只会给双方的文化与感情造成伤害。
与你为邻,我们要向你学习优秀的成果,因为这才能提升我们的竞争力,从而促使你也进步。
我们动漫还处在萌芽阶段,因此有必要向你学习。
我们通过借鉴你的创作理念、制作手法,打造出了大受欢迎的《三国演义》,既开拓了国内外市场,又得到了像包括你在内的多个国家的好评,同时也推动了你对传统文化的挖掘。
我们积极向你学习,表达了我们对你的尊重和赞赏,也促使你更努力,锐意创新,1 / 2
与我们一竞高下。
因此,相互学习,并不会使我们针锋相对,而是加强竞争,共同进步。
与你为邻,便不能回避,要大方地打开国门,因为这是相邻的必然要求,否则,便不利于我们的关系发展。
在这一点上,我们承认自己有许多不足,例如限制你的动画在黄金时段播出,拒绝引进一些以人类、社会为题材的深奥的电影。
但多年的合作也令我们意识到,“闭关锁国”无法保护自我,打开国门才能使自身充满生机。
于是相关部门也制定法规,减轻壁垒,因此《日本人是丑陋的》等文学作品进入我们的市场,从而加深了我们对你的了解。
同时,也希望你能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我们关于“二战”的历史研究书籍进入你的国门,这样才能更好地认识过去,迎接未来。
与你为邻,便要与你为友,日本朋友,让我们用自己的优秀文化成果与开放的心态来互相面对,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希望中日文化都能不断辉煌,永葆生机!
高中优秀读后感,只要一谈到与日本的关系,绝大多数考生都习惯从抗战历史的角度构思成文,很少有学生能突破这种习惯思维。
2 /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