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用解剖头部
头部骨骼结构(附图)
(2)(2)后面:又称颞下面,此面位于上颌骨颧突之后,参与颞下窝前壁及翼腭窝前壁的构成。 后面与前外侧面之间的分界为颧突及自该突至第一磨牙的颧下嵴(颧牙槽嵴)。颧下嵴为上牙槽后神 经阻滞麻醉的重要标志。后面中部有2~3个小孔,称牙槽孔,向下通入上颌窦后壁之牙槽管 ,其内 有上牙槽后神经、血管通过。上牙槽神经阻滞麻醉时,麻药即注入此处。后面的下部,有粗糙的圆
(四)翼突:为一对从蝶骨体和大翼连接处伸向下方的突起,由翼突外侧板和翼突内侧板构成。 内、外侧板的前上部融合,下部分离形成翼切迹,与腭骨锥突连接。两板间窝称为翼突窝,为翼 内肌的起始处。
翼突外侧板宽而薄,其外侧面朝向前外侧,构成颞下窝的内侧壁,为翼外肌下头的起始处, 亦作为上、下颌神经阻滞麻醉定位的骨性标志。翼突内侧板窄而长,其下端较尖并弯向外下方, 形成翼钩(翼突钩),有腭帆张肌腱呈直角绕过。腭裂手术时,常将翼钩凿断以减少腭帆张肌的张 力,以利于组织减张缝合。
脱落、咀嚼功能和牙齿的移动均有关系。
上颌骨结构特点
1.上颌体内有上颌窦(maxillary sinus):上颌窦的下壁由前向后盖过8-5|5-8的根尖,与上述 根尖之间隔以较厚或较薄的骨质,甚至仅隔一层粘膜,其中上颌第一磨牙根尖距上颌窦下壁最近。 牙源性感染可由牙根尖蔓延至上颌窦,引起上颌窦化脓性炎症。拔除上述各牙时,应注意勿将窦 壁穿通,更要防止将断根推入上颌窦内。此外,作上颌窦根治术时,刮除窦壁应避免伤及根尖, 否则,将引起牙齿长期麻木,甚至导致牙髓坏死等后遗症。上颌窦上邻眶内结构,上颌窦的恶性 肿瘤若向上破坏眶底及眶下缘时,可出现眼球突出、移位、运动受限和视力障碍等症状。
的面颅骨还包括舌骨。
脑颅骨
额
艺用人体解剖学-头部、躯干
表情肌
•眼轮匝肌 •下唇方肌
•鼻肌
•口轮匝肌 •犬齿肌
头部肌肉
咀嚼肌
•上唇方肌 •颊肌
• 咬肌 • 颞肌
头 部 肌 肉 前 面 观
—
头 部 肌 肉 侧 面 观
—
头 部 肌 肉 额 肌
—
• 两块额肌上端微微分离,下端愈合为一。 • 额肌收缩,提眉,向上牵动眼轮匝肌,提脸肌,睁眼, 表示兴奋、注意或果断英俊的象征。
•
-• •
•
躯 干 肌 肉 背 部 肌 肉
骨盆的髂嵴、骶骨和 耻骨明显划分了躯干 和大腿这两部分体积。 在这幅素描中可以看 出,画家有意地强调 了髂嵴至耻骨间的腹 外斜肌和腹直肌与下 肢连接的痕迹。 由于负重这只退得用 力支撑,髂嵴向上抵 出,腹外斜肌与髂嵴 之间产生了重叠的褶 皱。 从造型的角度来讲, 把人体从骨盆上缘分 割成躯干和下肢两部 分体积,便于我们理 解它们之间的组合关 系。
头 部 肌 肉 上 唇 方 肌
-• 上唇方肌有三个头,内眦头,眶下头和颧头。
头 部 肌 肉 口 轮 匝 肌
-• 口轮匝肌不附着骨骼,内接粘膜,外接皮肤环绕口唇分内 围(唇部)外围(上下颌牙齿周围),上方正中与鼻中相 接,口角上下肌纤维与周围肌肉纤维交织在一起,在周围 肌肉的平衡拉力下保持口周围的形态。
躯 干 肌 肉
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腹直肌、腹外斜肌
斜方肌、背阔肌
躯 干 肌 肉 颈 肌
-• • • • 胸锁乳突肌是一对强有力的肌肉,外形较为显著。 有两个头,内侧为胸骨头,起自胸骨柄内侧;外侧为锁骨头,起自锁 骨的胸骨端。 两头会和所形成的肌腹止于颞骨的乳突附近。 作用:此肌一侧收缩时使头向同侧倾斜并同时向对侧回旋,两肌同时 活动,头向后仰。(其他见教材P55)
头针疗法 头部解剖结构
头针疗法头部解剖结构头针疗法又称头皮针,是将针刺疗法结合大脑皮层功能定位,在头皮相应区针刺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新方法。
《素问·脉要精微论>中指出:“头者精明之府。
”明代张介宾注解说:“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升于头。
”说明头部与人体内的各脏腑器官的功能有密切关系。
宋代也有人指出:“形统于首”,说明头部是全身四肢百节的统领。
现代医学关于大脑皮层功能定位的理论,将大脑皮层进行了详细的分区,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一、头皮覆盖在颅盖表面的软组织主要是头皮,其次是四周的扁平的颅盖肌。
头皮可分五层。
1.皮层:头皮的皮层较厚实,血运丰富。
2.皮层下:又称浅筋膜层,有许多致密的短纤维索和填充在其间的脂肪粒所组成,因此它的伸缩性很小。
头皮的主要血管和神经都分布于此层,血管壁与纤维组织粘连甚紧。
3.帽状腱膜层:由坚韧的纤维组织所构成,其四周与扁平的颅盖肌直接和间接地相连接。
并借此牵盖在颅盖之上。
以上三层由上述的纤维索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彼此不易分离。
4.蜂窝组织层:又称腱膜下层,是由疏松的纤维组织所构成,它与上述的帽状腱膜层和它下面的骨膜层,都只有不牢固的联系。
5.颅骨外衣:亦即骨膜层。
头皮、皮下层和帽状腱膜层紧密相连,针刺在该三层之间不仅疼痛明显,而且阻力大,不易进针。
所以一般应将针刺在帽状腱膜层下的蜂窝组织层。
头皮血管丰富,并且互相吻合,特别在头皮下层,血管壁与纤维组织粘连甚紧,损伤后不易收缩,因此,头针较体针容易出血。
二、头颅头颅是一个密封的骨匣,外表近似于圆形。
颅腔由额骨、顶骨、颞骨、枕骨、蝶骨组成。
额骨位于颅前面仅有一块。
顶骨在颅顶部,位于额骨之后枕骨之前,左右各一块。
枕骨位于颅后方,在顶骨和颞骨之后,仅一块。
颞骨位于颅的侧面,左右各一块。
蝶骨位于颅底,形如蝶,因此而起名。
临床上将颅骨分成颅顶及颅底,在枕外粗隆和眶上缘连线以上为颅顶,此线以下为颅底。
颅底的内面:有三个呈阶梯状的颅窝,按其位置分别称为颅前、中、后窝。
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探究-音标教学论文-教育论文
艺用人体解剖学教学探究-音标教学论文-教育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摘要:现代社会,科技不断发展,视频教学和各种先进教学设备的应用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青睐,3D建模软件的应用已经成为优化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
这些技术与设备上的支持确实会提升教学效率,作为教学辅助必不可少。
但教师不可过于依赖,精心设计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才是最重要的。
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美术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得到普及,但在教学方法上还有欠缺。
该文作者根据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结构,在现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与对策,从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两个方面提出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
关键词:艺用人体解剖教学方法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艺用人体解剖学是根据艺术探究的需要,以人的骨骼和肌肉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人体内部结构、外部形象以及人体动作和姿态等基本规律的一门学科。
艺用人体解剖学既是普通高校美术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又是培养学生人体造型能力的专业课程。
人是绘画创作者偏爱的主题,人体作为大自然的完美杰作经常出现在各种绘画中。
人体不仅蕴含均衡美、协调美,而且具有造型美。
现代社会,美术专业人才越来越多,无论是美术考前培训还是高校纯艺术专业、师范类专业和动漫专业,都以人物为基础进行创作。
所以,艺用人体解剖学的知识不仅在美术高考培训中已有所涉及,而且在高校作为一门必修课在大学一年级开设。
艺用人体解剖学作为美术基础课程在高校教学中普及,但在教学方法上还存在缺陷。
教学是一种培养人才的活动,教学可以在教室里,也可以在户外。
在学校或教室里,可以根据教室环境、学校设备等采取讲授式教学、问题探究式教学、训练与实践式教学等。
讲授式教学是指教师运用生动有趣、简明易懂的语言向学生系统传授课程内容和知识点,继而发展学生思考能力与智力,具体可以通过讲解课程内容、谈话引入、设题讨论等形式实施。
问题探究式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学生通过自己或团体进行的探究活动从而得出结论、获得知识,一般步骤有:创设问题情境;选择与确定问题;讨论与提出假设;实践与寻求结果;验证与得出结论。
艺术人体解剖学(全套课件120P) ppt课件
上肢结构
➢ 整体比例 ➢ 上肢骨骼(构成、显露点、关节) ➢ 上肢肌肉 ➢ 上肢运动规律 ➢ 上肢形体结构
下肢结构
➢ 整体比例 ➢ 下肢骨骼(构成、显露点、关节) ➢ 下肢肌肉 ➢ 下肢外形、解剖、形体对比 ➢ 下肢形体结构
人体造型
➢ 人体结构线 ➢ 人体骨骼结构 ➢ 人体体块结构 ➢ 人体动态与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几个名词➢形 ➢体 ➢ 结构 ➢ 解剖结构 ➢ 形体结构
步骤
➢ 基本形 ➢ 形体结构 ➢ 解剖结构 ➢ 整体结构
头部解剖结构(二)
➢ 头部肌肉的表情作用 ➢ 五官的结构特征 ➢ 头部动态结构与素描分析
手足部
➢ 骨骼的联结和运动 ➢ 肌肉组织和运动功能 ➢ 手足形体结构
艺用人体解剖学
历史 科学
➢ 史前 ➢ 古埃及 ➢ 古希腊 ➢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 巴洛克 ➢ 现代(19-20世纪) ➢ 后现代 ➢ 当代
人体结构概论
头部解剖结构(一)
➢ 方法 ➢ 头部基本形 ➢ 五官 ➢ 头部解剖结构与形象结构 ➢ 头部骨骼 ➢ 男女老少的形象特征
躯干结构
➢ 整体比例 ➢ 躯干骨骼(构成、显露点、关节) ➢ 躯干肌肉 ➢ 躯干运动规律 ➢ 躯干形体结构
艺用解剖学资料
艺用解剖学资料名词解释1.立七坐五蹲三半:人物站着时时7个头长,坐着时时5个头长,盘腿坐着时时三个半的头长,这是标准的人物比例。
2.人体重心:只指人体重力垂直向下指向地心的作用点,是人体头、躯干、上肢和下肢等重力的合力作用点。
3.上肢的主要骨点:肱骨、尺骨、桡骨4.股四头肌:大腿肌肉前面有股四头肌,后面有股二头肌,内侧有缝匠肌、内收大肌等。
要使大腿强壮首要是发展股四头肌,因为股四头肌是人体最大、最有力的肌肉之一。
5.肘关节的运动:屈伸运动其次是由桡尺近侧关节与远侧桡尺关节联合运动完成前臂的旋内,旋外运动。
6.旋前与旋后:当桡骨下方旋转到尺骨前面的时候叫旋前(旋前位时,掌心向后内侧),桡骨下方旋转到尺骨后方称旋后(掌心向前外侧)。
7.大臂的肌肉:三角肌、肱三头肌、肱二头肌、鹰嘴8.一纵二横三体积: 一竖从头到脚脊柱线二横两肩头,两胯骨点之间连线三体块头,胸,骨盆。
9.人体透视:时人体在绘画的空间中站立起来赢具备体积感和深度感,要根据人体结构、比例关系、对称关系进行几何形体的概括。
知识点1、骨表面粗糙的隆起叫做粗隆2、肌肉一般根据形状(三角肌)大小(胸大肌)、位置(内外肌)、起止点、作用(伸肌)和纤维(骨内肌)方向等命名。
斜方肌:上背及中背的表层肌肉,并根据其肌纤维走向分成上、中、下三部分。
起点: 枕外隆凸,上颈线,颈韧带,第七节颈椎至第十二节胸椎的棘突。
止点:上束纤维——锁骨外侧1/3及肩峰突,中下束纤维——肩胛棘上唇及尖端功能上束纤维——上举及外旋肩胛骨,协助头部后仰,侧屈及旋转中束纤维——内收(缩回)肩胛骨,下束纤维——下压肩胛骨 ?背阔肌: 是位于胸背区下部和腰区浅层较宽大的扁肌。
由胸背神经支配。
血液供应主要来自胸背动脉和节段性的肋间后动脉和腰动脉的分支,可以肩胛线为界,线的外侧由胸背动脉分支供血,线的内侧由节段性动脉供血。
起点:6-12胸肋棘突、胸腰筋膜、髂嵴和下3-4肋。
止点:肱骨结节间沟由胸背神经支配作用:伸展、内收、内旋肱骨,攀爬时拉起肢体3、通过对透视的运用,文艺复兴时期艺术家将人体从平淡静止的平面象征中解放出来。
艺用人体解剖 ppt课件
• 拇长展肌伸展拇指 展
和手。
肌
旋 前 圆 肌
桡 侧 腕 掌屈 长肌 肌
尺侧腕屈肌
顶骨 眉弓
• 头盖骨总共由21 块骨头组成,这 些骨头联合为一 体但又能彼此分 离。
颞骨
颞骨 乳突
上下颌骨 颏结节
额骨
• 下颌骨、上颌骨、鼻骨、
颧骨、眼眶和额骨间相 对的大小、形状及距离 显然是各不相同的,而 且彼此间存在微妙的差 别,也正是如此才可能 使每张脸都具有自己独 一无二的特征。 • 位于表皮下面的骨骼结 构始终决定着一个人的 外貌。因此贯穿一个人 的成熟和年龄增长,总 是容易辨认的。 • 上颌骨的拉长,也不能 完全改变一个人的面部, 而使其无法辨认。这一 变化主要发生在六岁到 十二岁之间,它使儿童 的圆形骨变得更接近成 人的长度。
• 前臂肌肉
尺侧腕屈肌:屈腕,手
桡侧腕长伸肌 内收
桡侧腕长、短伸肌:伸
桡侧腕短伸肌 腕,手外展;
尺 侧 腕
指总伸肌
指总伸肌:伸腕,伸指; 尺侧腕伸肌:伸腕,手
尺侧腕伸肌 内收
屈
肌
桡
侧
• 旋前圆肌和桡侧腕
腕
屈肌使前臂作出旋 前动作;
长 短 伸
• 掌长肌使手腕弯曲
肌
• 尺侧腕屈肌屈腕和 手内收;
拇 长
背部肌肉
• 人体背部的肌肉结构错综 复杂,从表面看背部的形 体起伏较躯干前面要微妙 得多。另外.由于背部有 连接上肢的肩胛骨位于胸 廓之上,上臂的任何动作 都会影响其背部的形态, 因此给我们的描绘带来— 定的困难。
位于背部下端以及上臂的
上被扁近端斜而菱,方阔形而肌的,积 遮大像很盖型一大。肌披.块肩上,覆端整盖部体背分接部 背的阔上肌端在,下它端完两全侧位与于腹表外层斜。 肌交会处,呈现出三角形间
艺术人体解剖学 ppt课件
上肢结构
➢ 整体比例 ➢ 上肢骨骼(构成、显露点、关节) ➢ 上肢肌肉 ➢ 上肢运动规律 ➢ 上肢形体结构
Hale Waihona Puke 下肢结构➢ 整体比例 ➢ 下肢骨骼(构成、显露点、关节) ➢ 下肢肌肉 ➢ 下肢外形、解剖、形体对比 ➢ 下肢形体结构
人体造型
➢ 人体结构线 ➢ 人体骨骼结构 ➢ 人体体块结构 ➢ 人体动态与结构
艺用人体解剖学
历史 科学
➢ 史前 ➢ 古埃及 ➢ 古希腊 ➢ 中世纪 ➢ 文艺复兴 ➢ 巴洛克 ➢ 现代(19-20世纪) ➢ 后现代 ➢ 当代
人体结构概论
头部解剖结构(一)
➢ 方法 ➢ 头部基本形 ➢ 五官 ➢ 头部解剖结构与形象结构 ➢ 头部骨骼 ➢ 男女老少的形象特征
几个名词
➢形 ➢体 ➢ 结构 ➢ 解剖结构 ➢ 形体结构
步骤
➢ 基本形 ➢ 形体结构 ➢ 解剖结构 ➢ 整体结构
头部解剖结构(二)
➢ 头部肌肉的表情作用 ➢ 五官的结构特征 ➢ 头部动态结构与素描分析
手足部
➢ 骨骼的联结和运动 ➢ 肌肉组织和运动功能 ➢ 手足形体结构
躯干结构
➢ 整体比例 ➢ 躯干骨骼(构成、显露点、关节) ➢ 躯干肌肉 ➢ 躯干运动规律 ➢ 躯干形体结构
艺用人体解剖PPT
头 部 肌 肉 咬 肌
—
• 人的咀嚼运动为颞肌、咬肌的协同动作,在仇恨的情绪 中人们的精神高度紧张,咀嚼肌同时收缩,肌肉隆起, 血管暴张,面颊收缩,咬牙切齿。所以咀嚼肌又是辅助 表情肌。
头 部 肌 肉 颞 肌
—
• 颞肌:填充颞窝形似扇形,生自弧形的颞线,覆盖颞窝 向下肌腹逐渐收窄,穿过颧弓停止于下颌骨的啄突,收 缩运动时能提下颌骨向上闭口。
--
躯 干 肌 肉 胸 部 肌 肉
• 前锯肌大部分为胸大 肌和胸小肌所覆盖。 • 起自上方8至9肋的外 面,止于肩胛骨内侧 缘和下角的前面。 • 作用:牵引肩胛骨。
--
躯 干 肌 肉 胸 部 肌 肉
--
躯 干 肌 肉 胸 部 肌 肉
-• 胸大肌是胸部最发达 的肌肉,它体块丰厚, 构成了胸部上方的主 要形体。 • 乳下弧线、中胸沟是 这一部位的重要特征, 在男性人体上,它往 往是力量的象征。
头 部 肌 肉
小结
面部传达表情的肌肉柔软而富有伸缩性,多数一端附着于皮 肤,每一种表情或性格的表现都是数块肌肉的协同动作,所 以描绘面部形状应首先注意整个面部的特点,五官形态,整
体结构,勿需详细分开小块肌肉,这里分述各块肌肉的目的
在于使画者心中有数,便于观察形态的构成。
头 部 肌 肉
• 喜悦的表情使脸部肌肉积极活动起来,呈明显的面部表 情变化,由于颧肌的收缩,口角被拉长并上翘,口轮匝 肌被拉向上方,表现出欢愉的情感。
•
-• •
•
躯 干 肌 肉 背 部 肌 肉
骨盆的髂嵴、骶骨和 耻骨明显划分了躯干 和大腿这两部分体积。 在这幅素描中可以看 出,画家有意地强调 了髂嵴至耻骨间的腹 外斜肌和腹直肌与下 肢连接的痕迹。 由于负重这只退得用 力支撑,髂嵴向上抵 出,腹外斜肌与髂嵴 之间产生了重叠的褶 皱。 从造型的角度来讲, 把人体从骨盆上缘分 割成躯干和下肢两部 分体积,便于我们理 解它们之间的组合关 系。
艺用解剖学之头部的骨骼与肌肉
•
头、颈、胸所构成的人物姿态和动作倾向(例如,昂首挺胸的姿态,
低头害羞的姿态,端正严肃的姿态等)。
•
颅骨与脸型的感觉(例如粗犷宽阔的脸型、尖尖瘦削的脸型、浑圆
宽厚的脸型等)。
•
五官形象的变化:五官形象的变化是直接表现情感的部位,五官形态
由肌肉运动所控制,所以表现五官形态应熟悉肌肉运动的范围。
眼的表情:眼的表情活动范围有二: (一)眼轮匝肌收缩 控制眼睛的启闭: (二)眼球的左右移动。
艺用解剖学之头部的骨 骼与肌肉
头骨亦称颅骨,分为脑颅、面颅两部分。颅骨可分为颅盖和 颅底两部分。其分界线自枕外隆突沿着双侧上项线、乳突根部、外 耳孔上缘、眶上缘而至鼻根的连线,线以上为颅盖;线以下为颅底。
头部看上去是一个椭圆形体积,一个椭圆加一个楔型的相互 穿插分别代表了头部的脑颅和面颅,在圆形的两侧切削的转折面是 耳上方的颞窝处,圆形的下方两侧是颞骨的轮廓。楔形体代表了脸 部,其顶边在圆形中央的水平线上两侧是由下颌骨围成。在侧面看 上去,脑颅由于偏向后方而转变成椭圆形,面部的楔形接于脑颅的 前下方。
下颌骨外面 下颌骨内面
额肌:两块左右对称生自帽状腱膜,由外上方 向内下方生长停止于眉部皮下。两块额肌下端 愈合为一。上端微微分离,额肌收缩,提眉向 上牵动眼轮匝肌提脸肌睁眼,表示兴奋、注意 或果断英俊的象征。额肌收缩,额部皮肤产生 横纹,上部皱纹分离。
额肌
颞肌
啄颞颞 突窝肌 ,向: 收下填 缩肌充 运腹颞 动逐窝 时渐形 能收似 提窄扇 下,形 颌穿, 骨过生 向颧自 上弓弧 闭停形 口止的 。于颞
颞骨:头部两侧(耳的周围)有两蝶状的颞骨,颞骨上 有一带形的骨支称颧突与颧骨的颞突共同构成颧弓。颧弓是面部侧 面、颞面与颊面的分界线,乳突在颞骨的后下方为胸锁乳突肌的附 着点。
艺用解剖学重点概括
艺用解剖学重点概括1.学习艺用解剖的目的和意义:“艺用人体解剖”是美术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主要研究人体各个部位的结构、比例、体块、节奏、运动透视,以使学生能准确、生动地进行人体造型。
2.学习艺用解剖的法:(1)向大师学习;(2)向自然学习;(3)向艺术境界学习;4)向社会需要学习。
3.基本术语:人体是对称的,分左侧和右侧、前面和后面(1)正中线:位于身体正中的垂线。
(2)前面和后面:身体面部的一面为前面,身体背面的一面为后面。
(3)侧和外侧:接近正中线的为侧,远离正中线的为外侧。
人体动作可以分为伸、屈、外展、收。
(1)伸:肢体两部分渐相远。
(2)屈:肢体两部分渐相近。
(3)外展:肢体远离正中线的动作。
(4)收:肢体靠近正中线的动作。
4.人体比例:以人的头部为度量单位,中国人约为七个半头长,西欧人约为七个半至八个头长。
“立七,坐五,盘三半”是中国古代画家总结出来的口诀。
人体的具体比例:(1)人的上身自头骨至耻骨约为四个头长:头顶至下颏骨为一个头长,下颏骨至乳头为一个头长,乳头至肚脐眼为1个头长,肚脐眼至耻骨线为1个头长。
(2)人的下身为4个头长:从髂嵴至膝关节为2个头长,从膝关节至脚跟2个头长,髂嵴比耻骨线高约半个头长,所以全身长约为7个半头长。
(3)手臂为3个头长:上臂(肩峰至肘关节上部)为1个头长,前臂(肘关节上部至腕关节上一点)为1个头长、手(腕关节上一点至中指尖)为1个头长,肩宽为2个头长、(以胸锁骨窝为中线一边1个头长)。
男女人体的差异:男肩宽,女肩窄;男躯干短,女躯干长;男臀部窄,女臀部宽;男胸部厚实,女胸部双乳突出;男腿长,女腿短。
人体的四大部分(1)头部。
(2)躯干:颈、胸、腹、背。
(3)上肢。
(4)下肢。
人体的形体结构为了便于理解,我们一般将人体各局部以立体、球体、柱体、多面体、曲面体来表现。
这样有助于我们概括、记忆、把握住复杂的人体结构,使其绘画性更强。
三大体块头部、胸部、臀部,这是人体不变的三大体块。
透视·解剖名词解释
1.重心线:重心线是指以重心的位置在人骶骨和脐孔之间,由脐孔往下引一条垂直线,称为重心线。
重心线的落点在支撑面之内,人体则可依靠自身的支撑;如在支撑面以外,则不能依靠自身支撑。
2.定点法:人的眼睛在观察活动中,具有运动与静止的双重关系,焦点透视的各种透视变化,都是在强调视点绝对静止观察前提下的即时固滞空间中推理而出的,代表矛盾的特殊性,所构成的画面必然具有单视域特征和视域性一面,故称:定点法。
3.重心:是指人体重量的中心,是支撑人体的关键。
人体中心垂直向下着力于地面的点形成支撑面。
4.视域:眼睛所能看到的空间范围。
5.中心投影:由一点放射的投影线所产生的投影称为中心投影。
6.水平距点:在水平面中,将视距的长度反映在视平线上心点的左右两边所得的两个点,其关于心点对称,长度为2倍视距,标识为d。
7.平行透视:客观事物前面与画面平行,底面与地底面平行,视线上有一个中心消失点的透视现象,称为平行透视。
因为只有一个消失点,也称之为一点透视。
8.距离圈:以心点为圆心,心点至视点的距离为半径在透明画面上所作的圆称距离圈。
9.原线:是指在透视画面上的透视形状保持原来的空间直线的形状,但是具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10.变线:是指在透视画面上的透视形状改变了原来的空间直线形状,并且也具有近大远小的透视变化。
11.三体积:人体的头部、胸部和骨盆三部分的形体可概括成三块立方体,称三体积。
(了解:头部,人之首,由面颜与头颅二部分合成。
形状为一块高比宽要长的立方体。
胸部,躯干之上部,内由胸骨、肋骨和胸椎连结成卵圆形笼状胸廓,基本上是固定结构,以保护人体心肺等重要的心脏器官。
外形上胸是呈倾斜的立方体。
骨盆、躯干之下部。
也是由骨胳固定的结构。
外形上与胸部呈相反倾斜,其立方体的高度较胸为短。
三体积均是固定不动的整体,由脊椎贯串连结,脊柱的活动可使三部分体积相互发生不同的位置变化。
三体积的位置变化人体脊椎的弯曲、旋转,形成了三体积的俯仰、倾斜和扭动等不同状态。
艺用解剖学之人体结构
(一)概论:
• 艺用人体解剖学是从造型艺术的需要出发,研究人体的骨骼、肌 肉、体表形态及人体动态的一门科学,是美术基础教学中技法理 论之一。(它和造型艺术诸多门类紧密相关,主要应用于绘画、 雕塑等学科,尤其是对人物的描绘或塑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学习人体解剖,首先要了解人体的骨骼和肌肉,熟悉它们的构造、 形状。)
第一节 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
• 2、人体的体型分类。
• (1)、一类是人类种族之别:3大种族(白种人、黄种人、黑种人)。 • (2)、一类是共性中的个性之别:三种体型(匀称、胖、瘦)。
• 3、人体解剖的部位区分。 • 人体形态比较复杂,为了便于分析,研究人体各部形体的相互结
构关系,人体从总体上,由头、躯干、上肢和下肢四大部分组成。
第二章头部和躯干
二、头部的肌肉
三、五官的结构
眼睛:眼睛包括眼眶、眼睑和眼球三部分,眼球嵌 入眶内,有上下眼睑。眶由眶上缘和眶下缘围成, 形似平行四边形。眼睑分上下眼睑,上眼睑大于下 眼睑,覆盖眼球多一些,从侧面或3/4角度看上下 眼睑的结构,上眼皮到下眼皮是一个向后斜的45° 线。眼球是一个球体,可见部分有白色的巩膜,褐 色的虹膜,虹膜中央是黑色的瞳孔。眼睛平视时, 虹膜约有1/3被上眼睑遮盖,它的下沿与下眼睑齐。
第一节 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
头部分为脑颅和面颅。脑颅在颧弓、眉以上至后脑部分,面颅在眉以下的五官部分。
第一节 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
躯干分为颈、胸、腹、背、髋等部分。
第一节 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
上肢分为肩、上臂、肘、前臂、腕、手等部分。
第一节 人体的比例、体型及部位区分
鼻 子
鼻 子 的 上 部 分 ( 鼻 梁 ) 由 鼻 骨 和 附 在 上 面 的 软 骨 组 成 ; 下 端 是 椭 圆 形 的 鼻 尖 部 , 里面结构为鼻中隔,两个鼻翼也是软骨,其形状向外下方斜。鼻子大体上是一 个三角形或一个楔形的体块。底部的平面是一个三角形。
超级实用!颅骨解剖彩色图文!
超级实用!颅骨解剖彩色图文!
颅位于脊柱的上方,由23块扁骨和不规则骨组成。
分为脑颅和面颅两部分。
脑颅骨包括成对的顶骨和颞骨; 不成对的额骨、蝶骨、枕骨和筛骨, 共8块,围成颅腔, 容纳脑。
面颅骨包括成对的上颌骨、颧骨、鼻骨、泪骨、腭骨及下鼻甲骨; 不成对的犁骨、下颌骨及舌骨, 共15块,构成眶、鼻腔、口腔和面部的骨性支架.
颅骨整体观
1、颅顶面观呈卵圆形,前宽后窄。
颅的上面称颅盖。
有三条缝,即位于额骨与两侧顶骨的冠状缝,两顶骨之间的矢状缝以及两侧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人字缝。
2.颅侧面观由额骨、蝶骨、顶骨、颞骨及枕骨构成。
侧面中部有外耳门, 外耳门后下方的突起即乳突。
在颞窝内有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四骨交界处所构成的翼点。
3.颅前面观:眶和位于其间的骨性鼻腔。
(1)眶分为底、尖和四壁,眶尖部有视神经孔,眶下壁有眶下沟、管、孔。
(2)骨性鼻腔外侧壁有向下突出的三个骨片, 自上而下分别称为上鼻甲、中鼻甲和下鼻甲。
各鼻甲下方的间隙, 分别称为上鼻道、中鼻道和下鼻道。
4.颅底外面观颅底外面前部由上颌骨和腭骨水平板围成的部分称骨腭,中部是蝶骨的翼突,后部正中有一大孔,称枕骨大孔,其前外方分别有破裂孔、颈静脉孔、颈动脉管外口等结构
5.颅底内面观由前向后分三个窝。
(1)颅前窝anterior cranial fossa 由额骨眶部、筛骨的筛板和蝶骨小翼构成。
(2)颅中窝middle cranial fossa内蝶骨体和大翼、颞骨岩部等构成。
(3)颅后窝枕骨大孔、枕内隆凸、横窦沟、乙状窦沟和舌下神经管等结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下颌骨缘突.
头部五官
眼:眼球镶嵌在眼眶内.眼球分巩膜,虹膜, 瞳孔三部分.眼白大部分深藏眼眶内部,表面 只露出小部分.上眼睑遮盖黑眼球约3/1,黑眼 球下端与眼睑平齐(平视),眼睛的形状近乎平 行四边形.上眼睑活动,下眼睑不动.
在眼窝的上方,前额骨向前突出,眼窝的下方颧 骨很结实,周围的骨架保护着眼睛.
头部骨骼
面颅: 鼻骨:鼻骨的高低决定鼻子的特征形体,下端形成较
大的空缺,称为“梨状孔”. 颧骨:左右对称,颧结节突起是正面与侧面的转折
点,转向侧面形成颧骨弓. 上颌骨:左右对称,两块连接处有接缝,下端是上
牙床,弧形结构. 下颌骨;一块骨,上部是下牙床,弓形结构,中间部
位形成三角形,正中是颌隆突,下边两个点是颌 结节.
鼻底到上唇之间的垂直浅沟是人中,上唇中间 有个契形与人中会合.在上唇的左右各有细 长的翼,发展到嘴角消失.下唇中间有一个中 间的浅沟,两边各有一个侧叶.下唇底下的皮 肤是向下倾斜的,接颏球的部分形成浅沟.
耳:
耳的外形是由外耳轮,内耳轮,耳垂,耳屏,耳蜗 构成
外耳轮内端从耳蜗内伸出,形成弧形的外轮廓
眉:眉的形状通常与眶上缘不平行.
鼻:
由鼻骨和鼻软骨构成.
鼻骨在上半部,
鼻软骨在下半部,共五块:鼻梁两块,鼻尖一块, 鄙夷两块.两孔中间是鼻中隔.
体面结构;
象一个角锥体,根基连着前额,底部在上唇的中 间.由上而下体积变大.
嘴:
嘴部的基础框架是由上颌骨和下颌骨及牙齿 构成,象半个圆柱体.圆柱体的弯曲越大,则最 和唇会变的更加丰富和更加象弓形.
分表情肌,咀嚼肌两类: 一)表情肌 额肌:起自眉部部皮肤,止已冒状腱膜,拉眉功
能. 眼轮匝肌:眼睛周围,分眼眶,眼睑两部分.眼眶
收缩眼紧闭,眼睑收缩眼轻闭. 鼻肌:横部,付以鼻骨之上,翼部和中阁部属于软
骨.收缩是鼻孔扩张. 颞肌:起自颧骨结节,止于口角皮下.拉口角外上
方. 口轮匝肌:环绕口部的肌肉,收缩时可闭嘴,嘴唇
突出. 深.
上唇方肌:分为内眦头,眶下头,颧头.内眦头其 自眼眶内侧,眶下头其自眼眶下缘,颧头其自颧 骨.三头都止于鼻唇沟的皮肤和上唇.提上纯, 使鼻翼向上,鼻唇沟加
下唇方肌:其自下颌骨下缘,止于口角皮肤和下纯 方肌.向下牵引下唇.
颏肌:起自颏骨中部齿槽外面,止于颏部皮肤. 颊肌:上下颌之间的棉颊肌肉 笑肌:其自颊部皮肤,止于口角皮肤. 二)咀嚼肌: 咬肌:其自颧骨弓的下缘,止于下颌骨的下颌肢外
内耳轮上端象一个弯曲的Y形,中间是耳蜗的 位置.
头部的形体结构
体块: 把头概括成一个方体,在空间中会形成不同的
变化. 透视
脸部体块的分类:
1前额是方形的,并连接头骨的顶部.
2颧骨区是扁平的.
3一个竖立的圆锥体,在这个圆锥体上连接鼻子 的底部和嘴
4下颌是三角形的
由于这四类形状和彼此之间的穿插关系,使的 脸部成为立体的协调,同时穿插退缩程度的 不同,使的人之间的各种差别.
作业要求
1临摹骨骼肌肉,熟记头部的骨骼肌肉名称. 2临摹结构图,理解结构体块,能做到默写. 3掌握头部结构体块的透视变化.Fra bibliotek脑颅:
额骨:是单一的骨骼中部两块突起,称“额 结节”
顶骨:对称的两块骨,形状形成头部的外形, 顶骨两侧的部分“顶结节”.
颞骨,;两块骨,在顶骨下方,最下部有个突 起,,称为“乳突”,是生长颈部肌肉的 部位.蝶骨在颞骨两旁,只露出一点连接 颞骨.
枕骨:位于头颅后部,突起的部位称为‘枕 外隆突’.
头部肌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