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合集下载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

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现行教案的内容虽然要求高,但是教学方式并不复杂。

在每天进入课堂授课时,老师早早就会准备好教案课件。

教案可以为老师做教学研究提供第一手的最为详实详细的资料,怎么去寻找优秀的教案教案呢?经过搜集并整理,编辑为你呈上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请在阅读后,可以继续本页!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篇1)第一单元:单元教学方案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第3课时认识米、用米量教学内容:第4课时认识线段教学内容:课本5页及练习一第7、10题。

教学目的:1、让学生自己观察、感知线段,体验线段的两个特征:直的和可度量。

2、通过理论活动,使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3、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操作才能、合作意识以及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才能。

教学重难点:学生学会量线段、画线段的方法。

教学用具:刻度尺,各种弯的、直的实物假设干,如:牙膏盒、吸管、绳子等。

教学过程设计:一、情境引入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英勇的消防员叔叔为了抢救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时都是争分夺秒,刻不容缓的,当每次接到任务时,为什么他们都是从高高的铁管上滑下来而不是走楼梯呢?〔比拟快〕为什么从铁管滑下来比走楼梯快呢?师: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类似这样的事例还很多,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观察体验,探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直师:请拿出袋里的东西看一看、摸一摸,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准备好的牙膏盒、药盒、直的曲的吸管、铅笔、绳子、铁丝等。

学生汇报。

师:你觉得桌子上哪些东西是直的?学生迅速找出自己认为是直的东西。

师:请大家互相坚持谁拿对了,谁拿错了,并且互相纠正。

2、感知线段的两个端点师:请同学们再看一看,摸一摸那些直的东西除了直以外,你还发现什么?学生自由发言。

师:假设从铅笔的任意一端开场,摸到铅笔的另一端,我们就可以把其中的一端看作一个点,把另一端也看作一个点,我们把这两个点叫做端点。

像书本的边、直的吸管那样都有两个端点。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优秀3篇)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下面作者为大家整理了3篇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希望可以帮助您更好的写作长度单位教案。

“长度单位”教案篇一【教学内容】《长度单位》是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三册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也是在比较物体长短的基础上学习的。

虽然学生已经有了这方面的知识和基础,但是由于长度单位及其操作应用是多种知识的综合,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长度单位是学生一次接触。

为了使学生初步体会到数学知识于实际,课堂教学首先设计了让学生测量身边物体的长,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巩固加深,并能运用。

全单元分4课时完成,本教学设计为第4课时。

【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学生进一步熟练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会用刻度尺画线段。

3、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4、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1、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

知道1米=100厘米。

2、知道角的各部分的名称,会画角和直角。

3、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及合作交流的能力。

【教学准备】学生尺、米尺【设计理念】因为长度单位的选择这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有一定的关系。

针对小朋友的这一特点,在教学中我给学生设计了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能更积极、主动地进行合作学习,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提高。

【教学过程】一、米和厘米的复习回顾梳理1、这学期我们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关于米和厘米的知识你知道哪些?2、1厘米有多长?1米有多长?你能用你的方法表示出它们的长度吗?3、学生活动:演示米和厘米的长度。

4、教师进行小结,并板书:1米=100厘米【设计意图】对旧知识的回顾,为本节课的活动做好铺垫。

二、进行练习。

1、看书上2条线段,估计一下它们有多长?(学生估计长度并汇报。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

【精选】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第一单元《长度单位》优秀教案第1课时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让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重难点】重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用不同的物品作计量单位去测量同一长度,来经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难点: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去测量其他物体的长度。

【教学准备】课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曲别针、铅笔、橡皮。

【教学设计】【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教材第2页例1主题图。

师:同学们,这幅情境图中都有什么?学生举手回答。

(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师:同学们观察得不错。

那你们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学生举手回答。

(把两臂曲直测量、用拃去测量、用脚去测量……)师: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回答。

)师:什么东西最长?(学生回答。

)师:同学们,两臂伸直的长度、一拃的长度、一只脚的长度,这三者的长度不一样,也就无法判断大石头、长方形布、竹竿的长度谁最长,对吗?(生:对。

) 师:同学们的困惑,老师也知道,你们一定想知道为什么吧,这就涉及到统一长度单位方面的知识,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下面的内容吧!(板书课题。

) 【探究新知】1.组织学生用不同的物品作标准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

(1)教师先明确活动的方法。

①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直。

②学生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人从四件物品中(圆形、正方形、曲别针、三角形)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测量数学书的宽。

③测量好后四人小组交流汇报自己测量的结果,并思考:为什么都是测量数学书的宽,而测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2)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

(3)全班交流汇报。

教师小结: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为标准测量,所以测量的结果不同。

(4)让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

教师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

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全)小学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和用厘米量教学内容:本课程包括课本1页至第3页的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题,以及练一中的第1至第3题。

本课的教学目的是:1.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并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2.在实际测量和交流中了解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操作能力及估测意识。

4.激发学生研究数学的好奇心,初步培养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认识长度单位,知道1厘米实际长度,并初步学会用学生尺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教学难点: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教具准备:米尺、学生尺、长短两枝不同的铅笔、宽1厘米白纸条若干条、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形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教师出示两枝长短明显不同的铅笔,然后提问:这两枝铅笔哪枝长些?哪枝短些?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物体有长有短。

教师再提问:谁能说一说我们的数学课本的短边有多长?让学生用带来的学具分组进行操作,教师巡视。

通过以上讨论,教师引导学生认识到由于测量工具不一样,结果也不一样。

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学生回答后,教师板书课题,指出:今天我们来研究在量比较短的东西时,用“量米”做单位。

二、新授1.教学例11) 认识米尺。

教师出示米尺,告诉学生这是“米尺”,用来量物体长度的尺子。

请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尺子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观察,汇报。

教师介绍刻度线,尺子的左端从刻度开始表示起点(这叫尺的刻度)。

在尺子上找1厘米,还有哪段是1厘米,你发现了什么?(每一大格都是1厘米)2) 认识几厘米教师问:我们知道1厘米有多长,那2厘米、3厘米呢?你的尺子一共有多少厘米?问:2个1厘米是几厘米?4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你能在尺子上指出6厘米的一段吗?2.教学例21) 教师在黑板上贴出一张纸条,估计一下大约有多长?想知道它的长度是多少,用什么量?2) 教师拿出放大的米尺,讲讲如何量纸条的长度。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篇一」这节课的目标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主要策略是通过用不同的物品量统一长度,量出的`结果不一样;用不同的物品量不同的长度有时量出的结果一样,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在量的练习中,先是用同一样的物品一个接一个摆着量,再是用同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后者有一定的难度。

课前让学生自带的硬币或曲别针,在活动过程中,感觉操作活动组织还不够有序。

如果能小组活动,教师准备好学具,每组四样,学生组内每人选一样来摆,对比起来学生的认识会更直观,也便于组织教学。

而且,每次总有个别学生不带学具,这也是个问题。

因为活动中,时间不够紧凑,处理练习时,第二题没来得及量。

第三题学生估测有一定的难度,课上也没处理完。

这节课,就目标而言,学生不难达到,但总体感觉上得太匆忙。

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但活动课上,学生学具的准备、课堂纪律的控制都是需要考虑、重视的问题。

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学反思「篇二」在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已经分散地学习了各种计量单位。

本单元就是在此基础上进行系统的整理和总结,使学生对量的的计量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感悟计量源于生活。

在这节课中,我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努力给学生创造一个数学生活的原型,充分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计量的'产生是这节课的难点,为了便于学生理解看,我将这个难点分解成两个小难点:1、什么是量?如:表示一枝铅笔又多长(教师演示),可用1厘米长的一段来计量,量得这枝铅笔有12段,说明这枝铅笔的长为12厘米。

2、计量单位是怎样产生的?使学生明确:古代(直接比较),现代(选定自己身体的一部分作为计量的标准),这样就产生了计量的单位。

如:一寸、一米等不同的计量单位,给后来人的交易带来不便,慢慢才逐步统一精确的计量单位。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长度单位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长度单位的基本概念,知道测量长度常用的工具。

学生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了解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精神,加强其对数学的兴趣。

教学内容:长度单位的概念:米、厘米等。

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直尺、卷尺等。

米和厘米之间的关系:1米=100厘米。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单位的换算,如何使用测量工具。

难点:如何让学生实际操作中理解长度单位的含义,以及不同长度单位间的换算。

教具和多媒体资源:黑板:用于写字和画图,解释长度单位的概念。

投影仪:播放与长度单位相关的视频。

米尺、直尺、卷尺等测量工具。

教学软件:动态展示长度单位换算。

教学方法:激活学生的前知:回顾之前学过的简单测量方法。

教学策略:结合讲解与示范,小组讨论,动手操作。

学生活动:测量身边的物品,进行单位换算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故事导入-讲述一个因为不懂长度单位闹出的笑话,引起学生的兴趣。

二、讲授新课:定义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

通过投影仪展示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进行换算。

示范如何使用测量工具,强调测量的准确性。

三、巩固练习: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个物品进行测量,并记录数据。

小组间分享测量结果,讨论测量方法和准确性。

归纳小结:总结长度单位的重要性,以及如何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评价与反馈:设计评价策略:小组报告、观察、口头反馈。

为学生提供反馈:点评每组的测量过程和结果,指导他们如何改进。

作业布置:请同学们在家中选择三个物品,测量其长度并记录数据。

请思考:在生活中哪些场合你会用到这些长度单位?写出三种以上情况。

尝试用手中的测量工具,测量家中或学校的一个物品,记录其数据并与同学分享。

教师自我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和小组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了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但在进行单位换算的讲解时,部分学生还是表现出困惑,未来需要在此部分加强讲解的清晰度。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含教学反思)

第1单元长度单位第1课时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内容】课本第2~3页例1、例2、例3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了解长度单位的产生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形成1厘米实际长度的表象,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

3.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1厘米的实际长度及初步学会用尺子量物体的方法。

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直尺。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课桌图片。

)师:在没有尺子的情况下,想量出这张课桌的长,你会怎么做?预设1:用书量。

预设2:用手比。

……二、探究新知1.感受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1)认识古代人们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古时候人们怎样测量物体长度吗?(学生各抒己见,课件演示。

)用庹测量石头的长度;用拃测量布的长度;用脚测量竹竿的长度。

师:其实,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携带着几把“尺子”。

1拃、1脚长等都能用来测量物体的长度。

(2)用身体上的“尺子”测量。

师:现在请一位同学和我分别用拃测量一张课桌的长。

预设:师生量出来的数据不一样。

师:同样的课桌,学生量着是5拃,老师量着是3拃,为什么量得结果不一样呢?预设:老师和学生一拃的长度不同。

师:要怎样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呢?(学生各抒己见。

)小结:需要统一长度单位。

2.认识厘米。

师: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

(1)观察尺子,认识刻度。

(课件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

)师:看看尺子上都有些什么?预设1:尺子上有数字,还有一根根线。

师:这些线叫作刻度线,每一个数字都对着一个比较长的刻度线,长线对着数字几,我们就把它叫作刻度几。

预设2:这把尺子上还有“厘米”两个字。

师:有些尺子上写的是“cm”,意思是一样的,“厘米”可以用“cm”表示。

“厘米”就是一个统一的长度单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长度单位》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1. 教学背景本节课主要针对小学二年级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认识长度单位,能够正确使用常见的长度单位,并且能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掌握米、厘米、米和厘米的换算关系。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激发他们对探索数学世界的热情。

3. 教学内容•认识米和厘米的概念。

•米和厘米的换算。

•长度单位的运用。

4. 教学过程引入:老师出示不同长度的物品,让学生猜测各物品的长度,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讲解: - 介绍米和厘米的定义并区分二者。

- 给出米和厘米的换算公式。

- 演示米和厘米的实际测量和计算。

练习: - 让学生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练习。

- 出示实际问题,让学生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巩固:设计游戏环节,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掌握。

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目,巩固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

二、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通过引入、讲解、练习、游戏和作业等环节,给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学习体验,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参与度。

但是在教学过程中,有时可能会出现学生对长度单位概念理解不够深刻,需要在教学中增加更多的实际例子,让学生能够更直观地感受长度单位的应用。

另外,教学中还需注意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例如米和厘米的概念,多设立复习环节,以确保学生对重要知识点的掌握。

此外,增加与学生互动的机会,让学生能够更主动地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总体来说,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比较全面,但在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需要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教学效果,更好地促进学生的数学学习。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1 长度单位 解决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1 长度单位  解决问题(教案)

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上学期数学第一单元1 长度单位解决问题课时:2课时教材:《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米、厘米、毫米等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方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量感。

3. 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内容:1. 长度单位的概念2. 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3. 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 教师出示一些长度不等的物品,如铅笔、书本、桌子等,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长度。

2. 提问:我们如何表示这些物品的长度呢?引出长度单位的概念。

二、探究长度单位1. 教师出示米尺,讲解米的定义,让学生观察米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

2. 教师出示厘米尺,讲解厘米的定义,让学生观察厘米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1厘米的长度。

3. 教师出示毫米尺,讲解毫米的定义,让学生观察毫米尺的长度,并用手比划一下1毫米的长度。

4. 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哪些物品的长度可以用米、厘米、毫米来表示?三、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1. 教师讲解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米=100厘米,1厘米=10毫米。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长度进行换算?3. 教师出示一些换算题目,让学生进行计算,并给予指导。

四、巩固练习1. 教师出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进行解答。

2. 学生互相检查,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长度单位1. 教师提问: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2.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二、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1. 教师出示一些生活中的物品,如衣服、鞋子、家具等,让学生测量它们的长度,并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

2. 学生分组讨论:在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长度单位来解决实际问题?三、解决问题1. 教师出示一些实际问题,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宽度,计算书本的厚度等,让学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知识进行解答。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上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米、分米、厘米和毫米的关系,掌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够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换算。

3.能够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二、教学重点1.米、分米、厘米、毫米的换算关系。

2.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计算。

三、教学难点1.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灵活运用不同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材。

2.教具:尺子、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黑板、彩色粉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引入:通过展示米、分米、厘米、毫米的实物,让学生感受到不同长度单位的大小差异。

2.导入:让学生回忆一下长度单位的名称,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3.讲解:通过示范示例,解释米、分米、厘米、毫米之间的转换关系,并让学生跟随练习。

4.练习:布置一些练习题,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的掌握。

第二课时1.复习:让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检查他们对长度单位转换的掌握情况。

2.讲解:介绍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的方法和技巧,并进行示范。

3.操练:让学生进行一些简单的计算练习,强化他们的计算能力。

4.综合练习:设计几道综合应用题,让学生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

六、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单位的转换关系,以及如何运用不同的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通过课堂教学和练习,相信大家对这部分内容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掌握。

七、作业完成课堂上未完成的练习题,以及设计的作业题目。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内容,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和掌握,如有疑问请随时向老师提问。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 长度单位

人教版数学二上教案:第一单元长度单位
一、知识要点
1.长度的概念与单位
2.厘米、分米、米的换算
3.实际问题中长度单位的运用
二、教学目标
1.知道长度的概念,能够正确使用长度单位进行计算;
2.能够进行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
3.能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重点
1.长度单位的理解与转换;
2.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难点
1.实际问题中如何正确选择并运用长度单位。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5分钟)
介绍长度单位对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讲解(15分钟)
1.解释长度的概念,引导学生认识常见长度单位:厘米、分米、米。

2.教授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方法,通过实例演示。

3. 练习(20分钟)
1.让学生完成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练习;
2.设计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长度单位解决问题。

4. 拓展(10分钟)
引导学生思考更复杂的长度单位换算问题,并进行讨论。

5. 总结(5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确认学生掌握情况。

六、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设计一个实际问题,用长度单位解决。

七、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对长度单位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是否能够独立解决相关问题?
以上是本节课的教案,请老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1《长度的单位》教案
一、教学目标
1.了解长度的意义和单位。

2.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3.能够正确使用长度的单位进行计量。

4.能够解决实际问题,进行长度的比较和计算。

二、教学重点
1.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方法。

2.理解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
1.较好掌握米、分米、厘米的换算。

2.能够准确地进行长度单位的转换和比较。

四、教学准备
1.课件和教具:长度单位的图片、绘画板、米尺、量尺等。

2.已备好的教学案例和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
第一步:导入
1.通过实物或图片展示几种不同长度的物体,引导学生了解长度的基本
概念。

第二步:讲解
1.讲解米、分米、厘米的概念,并介绍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2.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第三步:实践
1.给学生布置几道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题,让他们动手实践,巩固所学
知识。

六、课堂小结
在本节课中,我们学习了长度的单位,并掌握了米、分米、厘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使用这些长度单位来测量和比较物体的长度。

七、作业建议
1.完成课堂练习题。

2.自行收集一些长度单位的实物,并进行测量和比较。

八、延伸阅读
1.了解更多有关长度单位的知识。

2.思考一些实际问题,并尝试用长度单位进行解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熟练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和方法,提高对长度的测量和计算能力。

如果有任何问题,请及时向老师请教。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教案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3篇,欢迎大家分享。

二年级数学教案:《长度单位》3篇1教学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单位。

2、让学生在活动中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重点、难点在建立长度概念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准备厘米尺,边长为1厘米的小方块,一根长5厘米的纸条,图钉。

教学过程(“厘米”这一单位在日常生活中比较常用,而且较容易让学生认识。

所以,我将“厘米”作为教学的基点和重点,首先来认识。

为了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分析、抽象的能力,在教学“厘米”这一概念时,我安排了以下几个环节:)一、复习导入。

教师出示小方块,还记得我们上节课用这个小方块做了些什么事情吗?(作为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短。

)每次测量物体长短都用这样的小方块一个一个去摆太麻烦,有什么其他工具可以测量物体的长短吗?(尺)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上的刻度是统一规定的。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知。

1、认识厘米。

(1)看一看。

将小方块的边放在厘米尺的刻度上看一看,你发现了什么?(尺上每大格长度与小方块边相等。

)这个小方块,他的一边是1厘米,而厘米尺一大格的长度就是1厘米。

(板书课题)(2)比一比。

找一找,比一比,我们身边有哪些物品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教师出示实物图钉和手指,通过测量,学生清楚地看到并体会到1厘米的直观表象,学生练习用手势表示出1厘米的长度。

(3)认识厘米尺。

我们使用的这种尺每大格都有1个数字,因为这些数字都以厘米作为计量单位,所以叫做厘米尺。

(让学生有一个初步的认识,同时也让学生知道:许多知识是自己从生活实践中获得的。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部编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第一课时认识厘米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4、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5、使学生养成细心、认真的学习习惯。

重点:让学生初步建立对1厘米的印象。

难点:能用刻度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用“厘米”作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物体的实际长度。

教学准备刻度尺、米尺、图钉、信封、铅笔、蜡笔、粉笔、小纸条、课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学生汇报量的结果。

问:奇怪了,同样长的松紧带,可你们量出的结果怎么不一样呢?师:如果我们要得到一个统一的结果,最好用什么工具量呢?生:尺子。

二、探究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

师:现在我们认识一下简单的测量工具——刻度尺,请大家都拿出尺子,认真观察一下,然后再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观察后交流汇报。

尺子上有“厘米”,有小格,有数字0,1,2,3……还有“cm”等。

师:尺子上的“厘米”就是国际上统一使用的一个长度单位,用字母“cm”来表示。

1厘米有多长呢?从刻度“0”到“1”这一段长度就是1厘米。

你还能在尺子上找到1厘米的长度吗?启发学生找一找,说一说。

如:从刻度“3”到“4”这段长度是1厘米等。

师:请同学们找出几种长1厘米的物品。

•手指的宽度、图钉的长度、订书钉的长度等。

师:我们已经认识了1厘米,那么2厘米有多长呢?请同学们在尺子上找出2厘米的长度,然后用手比一比。

学生观察尺子,交流。

如尺子上从刻度“0”到“2”的长度是2厘米,从刻度“3”到“5”的长度是2厘米等。

2.用厘米测量。

师:(课件出示教材第4页“做一做”)请仔细观察图中的铅笔长多少,说一说测量物体长度时应该注意什么。

生1:铅笔长8厘米。

生2:测量物体长度时,要从尺子的0刻度量起,物体的末端对准的刻度是几就说明该物体的长度是几厘米。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最新】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教案(含教学反思)

人教部编版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第一单元)第一课时课题: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第2页例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经历用不同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

(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了解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的观察、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身经历的创造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重点:合学生亲身经历不同测量工具的合用,体会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统一测量单位的必要性。

突破方法:通过自主探究学习突破重点。

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突破难点。

教法与学法:教法:尝试指导法。

学法:小组研讨法。

教学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

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

教学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一会说粉笔长,一会说粉笔短,这是为什么呢?这根粉笔到底有多长,有多短呢?大家想知道吗?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统一长度单位。

(板书课题)一、探究新知(1)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讨论,想办法,小组交流。

(2)汇报交流,分组活动。

刚才同学们想了很多办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

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

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交流测量结果。

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同。

(4)质疑问难。

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一样呢?让学生充分发表看法,使他们逐渐明白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手作为测量标准,所以量出的结果不同。

那么怎样才能得到相同的结果呢?(用相同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汇报测得的结果。

长度单位的教案及反思范文

长度单位的教案及反思范文

一、教案主题:长度单位的认识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长度单位。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的理解和运用。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的概念。

(2)常用长度单位:米、分米、厘米、毫米。

(3)长度单位的换算。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长度单位的概念。

(2)长度单位的换算。

4.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长度单位的概念及常用长度单位。

(3)实践:让学生用尺子测量物体长度,并进行记录。

(4)换算:讲解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并进行练习。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的认识。

6. 作业布置:(1)课后用所学长度单位测量身边物品的长度,并记录。

(2)完成课后练习,加深对长度单位换算的理解。

二、教案主题:长度单位的换算1.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能力。

(3)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能力。

2. 教学内容:(1)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长度单位换算的运用。

3. 教学重点与难点:(1)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2)长度单位换算的应用。

4. 教学方法:(1)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直观地认识长度单位换算。

(2)采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长度单位换算。

(3)采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5. 教学步骤:(1)导入:通过实例,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单位换算的重要性。

(2)讲解:介绍长度单位的换算方法。

(3)实践:让学生进行长度单位换算的练习。

(4)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

6. 作业布置:(1)课后运用所学长度单位换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长度单位的教案及反思范文

长度单位的教案及反思范文

长度单位的教案及反思范文长度单位的教案及反思范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才能、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究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老师根据学生的答复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二、测量统一长度1、(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老师巡视指导。

(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2)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2、分组汇报3、根据学生的答复,老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4、小组讨论汇报5、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

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

6、小结:要想得到一样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展测量。

三、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老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如: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

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

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五、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六、安排作业:做一做第1、2、3题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带反思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全册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认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会用米、厘米量,认识线段量、画线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初步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3、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4、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能力点:1、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培养学生的估测能力。

5、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德育点:1、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树立自信心。

6、养成认真、一丝不苟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1、在活动中,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

7、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

教学难点:1、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学习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

8、建立长度观念,会初步的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课时安排:4课时第一课时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

教学目标:知识点: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能力点:培养学生观察、动手操作的能力。

德育点:使学生养成细心、认a真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活动,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培养学生的估测意识和能力。

教学模式:“自主探究”教学模式。

教具准备:各种尺子、硬币、回形针、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师:妈妈需要买一截松紧带,需要多长呢?老师量过了,和你们桌上的小棒一样长,请每个小组选择一种实物量一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二年级数学教案教学内容: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知道长度单位的作用。

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和争论意识及探索数学的兴趣和感受成功的喜悦。

教学重点:使学生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

教学难点:估量物体的长度。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小木块、曲别针、硬币、铅笔盒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创设情景同学们我们每天都上数学课,数学课上我们都经常用到些什么?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屏幕上出示:课本、练习本、铅笔、铅笔盒等。

我们每天都用它,可以说是在熟悉不过了,可是你知道它们有多长吗?咱们来量一量好吗?动手操作,探究新知二、测量统一长度1、(1)我们先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屏显数学课本)你们认为该怎样量呢?(学生说说自己的方法),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身边的物品来量。

同学们,别镇、三角形、和小方块,你们任选一种来量一量数学课本的宽。

学生测量,教师巡视指导。

(注意提示学生测量方法)(2 )全班交流、汇报测量结果2、分组汇报3、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提问:为什么大家量的都是数学课本的宽,而结果却不一样呢?4、小组讨论汇报5、再次让选用统一物品测量的学生展示测量结果小组讨论看能得到什么启发6、小结: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做标准进行测量。

三、测量不同的长度(1)用你喜欢的方法量你喜欢的物品的长度。

小组操作,教师巡视。

(2)全班汇报交流,提出质疑。

启发学生根据汇报结果提出为题。

女口:为什么数学课本的常识5个别针长、铅笔盒是5把小刀长,都是5但它们并不一样长呢?总结:因为选用不同的物体做标准去量,他们的长度不同,所以测量的结果和实际不服,应该选用统一物品计量单位去量。

(3)单项练习课本与铅笔盒哪个更长一些,请同学们用小木块测量一下。

汇报测量结果四、练习做一做第1题:提示学生:上面的集中可以用小刀等东西对准各自的竖线比一比做一做第2题: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的测量做一做第3题:用正方体测量的过程让学生在脑子里完成。

五、总结:说一说本节课你学到了些什么?六、安排作业:做一做第1、2、3题第二课时教学内容: 认识厘米用厘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厘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合作精神。

教学重点:用厘米量较短的物体。

教学难点: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刻度尺、图钉、各种不同长度、不谈色的纸条教学过程、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2•让学生用小木块来量一量一张纸条的长度。

3•让学生谈自己在量的过程中的感受。

4•贴在黑板上一张纸条,让学生来量。

(很不方便)5•说明:在日常生活中用木块来量物体的长度很不方便,为了准确、方便的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刻度尺。

二、认识厘米(1)出示刻度尺,请小组内先说说自己知道刻度尺的那些知识。

(2)全班进行交流,教师小结(主要让学生知道尺上的1厘米)。

(3)让学生量一量身边的一些物体,说说那些物体的长是1厘米。

(图钉, 某个手指等)(4)用自己想的方法表示一下1厘米的实际长度。

三、用厘米量1•小组合作,两个小组的纸条,并讨论量的方法。

2•全班交流,学生总结方法:量时要把持的“ 0刻度对准纸条的左端。

在看纸条的右端对着几,这张纸条的长度就是几。

3•请一名学生量黑板上的纸条,边量边说量的方法。

四、巩固练习练习一第1题让学生说说量的方法第2题量出几厘米,就在纸条上画上竖线,写上几厘米。

第3题练习是,一要学生明确量的地方,二指导学生测量的方法。

五、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知识?六、布置作业:练习一1~ 3题,第6题做在课本上。

第三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米用米量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 厘米2、知道量比较长的物体要用米做单位,会用米量物体的长度。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学会测量长度的方法和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

教学难点:建立1米的实际观念和知道1米= 100厘米。

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绳子、学生尺、等教学过程一、游戏导入,引起认知冲突请学生用厘米量黑板。

(课独自探索,也可与他人合作)二、展开认识米1•提问:这样测量你感觉怎样?(麻烦)要想方便的测量就要认识另外一种尺子一一米尺。

(1)介绍米尺(2)展示米尺,告诉学生从1—100厘米着一段正好是“米”(3)建立表象让学生用米尺和自己的身高比一比。

获蒋两臂张开伸平庸米尺量出1米的长度。

2•用米量(1).用不同的方法测量1米的绳子长是多少厘米汇报方法(2).(得出1米就是100厘米)三、实践活动1•测一测,你跳远的距离是多少米?四人一组,分组操作。

每人量一物,其他同学监督帮助。

2•量一量:黑板长、宽,教室长、宽及教室门的高和宽。

四、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小华用一根3米长的竹竿量水深,竹竿露出水面1米。

水深多少米?找一根绳子和一把米尺,去量一课树干周围有多长。

想一想,应该怎样量?五、总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本领?1米到底有多长?怎样估测物体的长度?六、布置作业:练习一4、5题。

第8、9题做在课本上。

第四课时教学内容:认识线段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线段,会用刻度尺量和画线段的长度(限整厘米)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学重点:线段的特征。

教学难点:初步理解线段的概念。

教学具准备:尺子、课件等。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1、同学们,我们在一年级的时候已经学习了图形的初步认识,你能说出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吗?(随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2、我们在画这些图形的时候,他们的边都是由线段组成的。

告诉学生上面这些都是线段。

二•测量线段的长度1•用尺子量一量课本第五页上面线段的长度,并把两德的结果些在书上。

2•线段与曲线的对比认识3•线段直”的特征三、屏显:在这些图形中哪些是线段?分组讨论通过刚才的讨论,你多线段有哪些认识?画给定长度的线段:在纸上任意画一条线段。

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

教师巡视指导。

课件出示线段的画法。

四、指导线段的画法五、猜一猜游戏课件出示同一条线段(横着和竖着的)猜一猜哪条线段长一些? 引起学生的争论,争论后课件演示:把两条线段重合比一比。

六、学生操作:如果你不相信,你就做两张同样长的纸条式一式,要一张横着,一张竖着看七、动手做一做请同学们任选一条铁丝,做成自己喜欢的图形,并量出每条线段的长度。

谁能找出我们生活当中物体上的线段。

八、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线段的有关知识,你对线段有了哪些认识?九、布置作业:练习一第7、8 10题,填在书上线段—第二课时反思:禾U用已学知识引入,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实践方式,只管感受线段的特点,从而逐步建立线段的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的能力.让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联系实际,提出生活中存在的线段问题,让小组进行自评、互评,培养学生的评价意识.本节课的内容对于二年级孩子来说既抽象又实际,教学时要紧扎线段的两个特征,除了设计与生活情境结合的直观学习线段外,还应引导学生力所能及地从实物到想象,从具体到抽象,从而引起质疑提出疑问.通过讨论来提高认识.并通过多种形式,让学生感受线段,进而画线段.整节课的设计可以从观察实物到想象、推理、讨论.如对线段"端点"的认识:"有尽头的""这些东西在两端有两个头""线段是细细的自来水、线"等.由于实践环节比较多,整节课应提倡学习方法多样化,充分尊重学生的想象与自主.(反思第一课时)长度单位是学生首次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为替以后学习其它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打好基础,本节课在情境的创设和学生直观感受上尤为重要。

课的一开始就创设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境,从生活实例出发,让学生体会到测量长度单位需要统一的长度单位,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从而激发学习兴趣。

新课展开时,通过让学生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比一比等多种实践方式, 直观感受1厘米的长度,逐步建立并加深1厘米的长度观念。

我觉得本节课可以说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活动课,当学生有了学习的冲动和知识基础后,设计一系列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对厘米这个长度单位逐渐加深认识并能懂得应用,尤其要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强观察、发现问题,整节课可以有估一估、量一量、看一看、做一做、比一比等多个活动,课后可以布置练习延伸。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案及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