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实践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资源及其分类
一、课程资源的含义
什么是课程资源? 课程资源也称教学资源,就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或者指一切对课程和教学有用的物质和人力。课程资源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资源指有利于实现课程和教学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与教学的直接因素来源。本章所要探讨的是广义的课程资源,即课程实施所需要的资源。目前已经出现多种对课程资源进行划分的方式。
二、课程资源的分类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直截了当地分为有形资源和无形资源。有形资源包括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无形资源的范围更广,可以包括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能力等。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素材性资源和条件性资源两大类。素材性课程资源包括知识、技能、经验、活动方式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以及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因素;条件性资源包括直接决定课程实施范围和水平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如时间、场地、媒介、设备、设施和环境等因素。
一种是将课程资源划分为校内资源、校外资源和网络化资源。校内资源,主要包括本校教师、学生、学校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动植物标本、矿物标本、教学挂图、模型、录像片、投影片、幻灯片、电影片、录音带、VCD 、电脑软件、教科书、参考书、练习册,以及其他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等;校外资源,主要指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家长、校外学科专家、上级教研部门、大学设施、研究机构、有关政府部门、其他学校的设施、学术团体、野外、工厂、农村、商场、企业、公司、科技活动中心、少年宫、社区组织、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等广泛的社会资源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网络化资源,主要指多媒体化、网络化、交互化的以网络技术为载体开发的校内外资源。
上述三种类型的划分有其理论的依据,但大多是学校在新课程的实践中摸索总结出来的。只要是便于学校对课程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采用何种方式划分都有其合理性。总体上说,三种课程资源的划分都比以前更能够反映课程改革的实际,课程资源的范畴更大,也更科学。但目前一些研究者和学校有将课程资源无限扩大的倾向,这值得我们认真加以研究。课程资源如果被过于宽泛地界定,那么反而可能造成学校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困难。学校建立起自身对课程资源比较合理和科学的观念,有助于课程资源得到合理的拓展和整合,从而对课程实施产生实效。
三、综合实践活动需要开发的课程资源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主要有:
1、校内资源,包括学校发展的历史、学校物质环境、学校文化设施等;
2、社区资源,包括社区场所、文化景观、风俗、物质设施等;
3、社会资源,包括社会(历史)现实事件、社会热点焦点问题、典型社会现象等;
4、自然资源,包括自然现象、地理现象、天文现象、自然环境等;
5、学生家庭中的教育资源,包括家族发展历史、人物、生活中的典型故事等;
6、信息化课程资源,利用虚拟的信息空间,集合相关知识、图片、数据等,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实施提供相应支持;
7、校外人力资源,集合与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相关的一切人员,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实践活动。
此外,综合实践活动还应该对无形资源的开发予以高度的重视。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发不仅需要有效利用一切可用资源,同时也需要积极开发一些有助于活动展开的资源。
(一)学生活动资源包
依据学校或地方活动领域目标,选择有助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相关知识、图片资料形成有一定联系的资源包。包括知识发生的历史过程、知识形成过程中的故事、人物逸事、典型史实等。
(二)资料收集工具
学生在实践活动过程中,需要真实记录和收集显示学生发展过程的资料,这些资料可用于评价学生的发展变化、评价活动成效、评价教师的活动管理绩效。相关工具可以是观察表、行为记录表、配合活动内容展开的图形、评价表、活动卡等等。如:活动卡可按照活动展开的过程制定相关的卡片,内容包括活动准备卡、活动反思卡、活动评价卡等等。
(三)教师指导手册
虽然不提倡体系化的综合实践活动教材,但是有关综合实践活动的其他类型的文本仍然是需要的,如教师指导用书、案例集或资料包等。
四、逐步深入地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中小学在办学条件和师资水平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因此中小学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从实际出发,突出重点,并且逐步引向深入。
(一) 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
任何课程改革政策的推行必须有课程资源的支持。如果制定政策时没有考虑实施政策所需的资源,而且如果没有必要的资源,学校、教师和学生就会处于要求得不到满足的局面。因此,课程资源的建设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必须在政策上保证各种课程资源及其责任主体能够得到落实。这是各国课程改革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即使在美国这样经济发达的国家,也同样会面对这样的问题。反过来说,一项课程改革计划要得到很好的落实,要么课程资源得到保证,要么改革的目标定得合理,两者要相互协调。
各级政府在教育政策上必须保证为基础教育分配足够的基本资源,使其达到实施国家课程标准的起码要求,包括提供足够的教师、时间、材料和设备、适当而安全的场所和社区。课程改革计划还必须充分考虑到课程资源消耗、补充、维护和更新所需要的投入,要进行课程成本管理。
学校系统也需要开发一种能够鉴别与保管典型教学材料,并让教师能够及时利用的机制,确保教师在需要时可以获得必要的教学材料。教师有责任在时间、空间和学习材料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并且在资源的安排与利用上起主导作用。但是学校的行政管理人员、学生、家长,以及社区成员也都必须担负起他们应该担负的那份责任,确保资源能够得到有效的利用。
为学生们提供多种机会让他们参加一些他们感兴趣的研究,这些研究活动是学生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考虑如何安排可利用的时间时,有经验的教师会意识到,学生们要有时间去试验自己的新想
法,需要有因出现错误而耽误的时间,需要有时间沉思默想,还要有时间用来开展相互交流讨论。所以,要提倡把应该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学生。教师在作诸如此类的抉择的同时,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安全、资源的适当用途和可获得性,也要努力培养他们积极参与探究性学习的兴趣和能力,让学生们有机会通过多种渠道获取、评估和使用他们所需要的各种信息。
总之,上述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必须纳入课程改革计划,得到课程政策上的保证和支持。否则,课程资源的建设将举步维艰。
(二) 在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之间保持动态平衡
对于条件性课程资源而言,必须首先保证的是中小学实施课程最基本的时间和空间,比如基本的安全而必需的场地、物资和设备等,这是保证中小学课程实施的前提条件,没有这样的前提条件,就谈不上中小学课程的实施问题。在具备了这些基本的前提条件之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建设则要量力而行,不可盲目拔高要求。条件性课程资源的过度建设,不仅会增加不必要的课程成本,而且会破坏条件性课程资源与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动态平衡,忽视甚至埋没大量素材性课程资源。当前,那种为追求一时的政绩和表面效应而过分热衷于条件性课程资源建设、忽略更为长远的素材性课程资源建设的做法,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须知,现代化的教育是由具有现代教育观念的教师队伍来支撑的,而绝不是徒有形式的现代化物质外壳。与条件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相比,素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更具决定意义,有更大的丰富性、灵活性和创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