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五)》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1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教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选材,构思特点,品味语言。
2.明确文章的主旨是通过来抒发一种平凡、朴实的人生道理,讽喻那些追求功名利禄、腐化堕落的人。
3.体会对比手法在文章中的运用。
教学过程一、导入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
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
更没有百花的娇媚。
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
因为在古典诗词中杨柳具有独特的含义。
“柳”与“留”同音。
所以经常用在关于离别的诗歌中。
柳永的《雨霖铃》中有“杨柳岸晓风残月”这样的写柳的名句。
今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笔下的杨柳又是怎样的?二、分析第一段1.朗读课文第一段,思考作者到底喜不喜欢杨柳?明确:作者的画中多杨柳,可见作者应该是喜欢杨柳的。
2.那么作者有没有明确说明自己喜欢杨柳的原因呢?明确:没有。
作者多次从“有人说”的角度来谈自己对杨柳的感情。
作者喜欢杨柳的原因不象有些人认为的那样,是刻意去喜欢杨柳的。
作者喜欢上杨柳完全是偶然的情况下,是因为昔年在自己的屋边种了一株杨柳,而取名为“小杨柳屋”。
作者之所以不明确说原因上因为其实喜欢上杨柳上非常偶然的,极平常的。
也许在别人的眼里,这不能成为理由的。
3.“天下事往往如此”中的“如此”该如何理解?明确:指“我”的画中多杨柳,人们便说“我”喜欢杨柳。
作者由此及彼,想到天下事,感悟现实中的某些现象。
在现实中,人们往往对某些事情捕风捉影,妄加推测。
三、分析第二段1.作者可以说不上一条喜欢杨柳的理由,但也可以为了附和迎合说出上百中高雅深刻的喜欢杨柳的理由。
只是前一种是随缘,尊重自然本性。
而后一种则是有意去结缘。
2.第二段中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这里如何理解“如此”?明确:“如此”指的是作者可以为自己对杨柳的感情寻找各种借口,那么对喜欢杨柳可以找借口,那么其他事情呢?现实中的确有很多人千方百计为自己的言行或过错寻找借口,加以辩解,搪塞和推委,作者认为这又过于矫情。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写作、综合实践活动教案 苏教版

八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诵读欣赏、写作、综合实践活动教案《诵读欣赏》学习目标:1、能体会烘云托月的手法。
2、引导学生亲近文学,培养审美情趣。
课前学习:收集文学作品中写眼睛的片断,并作简要点评。
课堂学习:一、导入组织学生简介巴金及其作品《家》二、品读赏析1、自由朗读,领会情感,个别朗读,评价,齐读。
2、组织评价写眼睛的妙处。
3、组织交流课前收集的写眼睛的语段。
四人一组交流,每组推荐出一篇优秀作品,并完善点评,全班交流。
4、推荐名著中描写眼睛的语段,组织学生品读,引导学生感受文学的美,去亲近文学,热爱文学。
三、课后学习背诵课文,积累语汇。
写作课题名称:写人记事突出中心训练目标:学会分清写作材料的主次,能选择最能表现中心意思的材料详细写。
训练题目: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有各种各样的交往。
有人在交往中相互理解、诚实守信,有人在交往中心胸宽阔、豁达大度,有人在交往中沟通感情,增进友谊;在交往中,搬弄是非、制造矛盾者有之,捞“实惠”、占便宜者有之,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坑蒙拐骗者亦有之……要求:(1)请你结合自己的经历、感受或体验,以“交往”为话题写一篇作文;(2)文题自拟,中心自定;(3)不少于600字。
训练要求:1、确立一个中心进行写人、记事,做到中心突出,详略得当。
2、自定立意,自拟题目。
训练过程:一、思路点拨:“交”和“往”是双向的、互动的,构思时应抓住引导语中为我们所提供的信息和角度,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因为它既可以作为我们选材叙事的方向,也可以作为文章要表达的中心,还可以视作议论的要点,如果再结合自己的体验和感受,作文的基本框架也就搭建完成了。
二、自由交流:谈谈平时交往过程中的体会。
三、学生写作,教师巡视,个别指导。
四、交流互评:1、对照要求评其优点2、全班交流点评五、学生自改综合实践活动市场新商品调查活动方案一、活动目的:组织“市场新商品调查”活动,可以利用网络,了解当前新商品的大量信息,但是,我们更要求学生走进市场,了解市场,在实践活动中锻炼交际能力,训练定向组合、分析信息的能力,初步建立一点经营意识。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古诗二首 课件 (共23张PPT)

2.背景
刘禹锡在谪迁二十三年后,应召回京。由和州 刺史调任洛阳,北返途经扬州,时白居易因 病罢苏州刺史回洛阳,二人相遇。同是天涯 沦落人,惺惺相惜。白居易在酒席上把箸击 盘,作《醉赠刘二十八使君》,对刘禹锡长 期被贬的不幸的遭遇表示同情。刘禹锡感慨 万端,写了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首联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尾联回应(题目),点明( 酬赠题意 ),既 是对友人的感谢,也是和友人共勉,表现了诗人 ( 坚定)的 意志和( 乐观 )的精神。
思想感情
本诗是刘禹锡回赠白居易的 诗作,诗中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 被贬谪、遭弃置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 )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 ( 坚定)信念和( 乐观)精神。
长期遭贬 遭遇坎坷
蕴含的哲理: 新事物 必将取代 旧事物 。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启示: 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 前发展的,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
9.尾联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暂凭: 暂时凭借。 长: 振作。
今日在酒宴上听到您(指白居易)诗歌《 醉赠刘二十八使君》,真是高山流水遇知音,我 喝着酒听着歌不禁觉得精神振作。
刘禹锡(唐)
巴山楚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1.题目理解 2.背景介绍 3.诗句意思 4.思想感情
1.题目理解
(1)酬: 以诗相答
(2)“初逢”可: 以有两种理解:一是未见 过面,初次相逢;另一是久 别之后,初次相逢。尚无定 论。
写 归来后的感触:老友已逝,只有无 尽的怀念之情;人事全非,自己恍若隔世 之人。
中学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学案苏教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了解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2.我要领悟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一、合作探究1、作者将杨柳和什么进行对比?赞颂了杨柳的什么品格?1、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
作者以为是什么原因?2、我们从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中受到哪些启迪?二、课堂检测搜集整理关于“咏柳”的诗句。
《单元写作》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认识联想对于作文的重要性。
2.我要学习联想的常用方法,注意运用联想的基本原则。
3.我能开拓联想和想象力,养成在事物之间寻找联系的思维习惯。
一、合作探究1、联想有什么特点?2、联想在写作中的作用?3、在作文中,怎样展开联想呢?二、课堂检测联想作文训练《单元口语交际》学案学习目标:1.我要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重要意义。
2.我要了解“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的三个基本要求。
3.我能学会在跟别人交流思想时,能够围绕话题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
一、合作探究1、在口语交际中,怎样才能做到清楚连贯地表达思想观点,不离话题?2、分析下面的事例,说说李瑞环的讲话好在哪里?事例:有一段时间,天津有些地区煤气压力不足,做饭都困难,有些地区检修时,事先不通知,结果造成居民吃不上饭,喝不上水;有些用户表坏了,收费人员乱收,居民意见很大。
当时担任天津市市长的李瑞环知道后,召集公用局局长和群众代表开了个座谈会。
他请公用局局长当场解答群众的问题,结果回答了很多,群众并不满意。
这时李瑞环讲话了:“局长同志讲了这么多,都没说清楚问题。
我可以得出结论,是你们领导班子不行。
\\\'市政府接受群众代表的意见。
过去,天津市煤气等于零,现在气化率居全国第一。
由于没有经验,又抓得不紧不实,,出现了些问题,我郑重地向全市人民检讨。
煤气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标志之一。
现代化的东西搞不好,还不如原始的:飞机出了问题,不如自行车安全;有了煤气搞不好,不如没有。
老太太不管你公用局长有这原因、那原因,只知道点火就得着,不着就有问题。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四单元 文笔精华(四)学案 (新版)苏教版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课题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课型新授课课时 1 学习目标1.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2.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课前预习学法指导阅读感知,把握基调—弄清脉络,掌握内容—品味重点,明确主旨—总结写法,鉴赏评价。
相关链接【作者简介】丰子恺(1898—1975),浙江崇德人,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
曾师从李叔同学习音乐和绘画。
建国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等职。
作品有画册《子恺漫画》,散文集《率真集》《子恺近代散文集》,主要译作有屠格涅夫的《猎人日记》和日本古典巨著《源氏物语》。
【杨柳诗词】杨柳枝词白居易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
永丰西角菜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咏柳贺知章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知识预习课前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及散文风格;查阅文中出现的关于杨柳的诗文、典故。
课堂探究一.导入课文散文,历来被誉为“一粒沙里见世界,半瓣花上说风情”。
散文按表达方式可分为抒情散文、叙事散文、说理散文三种类型,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杨柳》,作者是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丰子恺。
二.赏读课文1.描述你眼中的杨柳。
2.杨柳,是一种平凡的树。
它没有松树的挺拔,也没有白杨的伟岸。
更没有百花的娇媚。
但古往今来它却成为文人笔下不衰的颂歌。
人们或歌其潇洒飘逸的姿态,或因其“柳”、“留”同音而用它表达离愁别绪之情。
丰子恺先生想借杨柳告诉我们什么呢?在朗读时可体会作者对杨柳怀有的感情。
喜爱、赞美3.本文的柳与前人的柳有什么不同。
4.本文“美”在何处。
明确:A、美在作者的独具慧眼。
选段从“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写春的一种主要题材”的原因说起,突出杨柳“下垂”的姿态,接着用对比手法提出问题并加以回答,然后用画龙点睛之笔点出自己的感悟所在。
B、美在歌颂了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5.探讨:我们从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中受到哪些启迪?6.课堂小结:作者借描写杨柳的“贱”和“下垂”来赞美杨柳的不求索取,只是奉献,饮水思源,不忘根本的精神和品质,表达了对那些追求功名利禄、作威作福、腐化堕落的人的嘲讽。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一单元 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就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诵读欣赏:文笔精华四就教学案(无答案)(新版)苏教版基本目标:1.学习本文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帮助学生理解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联系现实作一些分析评价。
2.引导学生归纳和学习本文对比的写作手法。
提升目标:把握文章的主旨教学重点:1.寓情于物的抒情文法;对比的写作手法。
2.杨柳所代表的人生态度,引导学生作分析评价教学难点:理解作者所阐发的人生哲理。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以贺知章的《咏柳》导入后,板书课题作者。
一、默一默丰子恺(1898—1975)现代作家、画家、文学翻译家。
浙江崇德人。
画册《子恺漫画》,开中国漫画先河。
贪婪陌头二、读一读(一)整体感知师:本文是一篇散文。
欣赏散文,朗读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在朗读中体会文章的要旨,了解文中的材料,感受作者的心意,品味美的语言。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教师巡视。
读后请学生畅谈感受。
(二)赏析课文1.教师:前人喜欢杨柳,往往有很深的原因,作者认为喜欢杨柳可以有哪些理由?喜欢杨柳,可以有那么多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作者却没有,却只强调“随缘”而非存心“结缘”。
你从哪些感受到作者与杨柳是“随缘”而非存心“结缘”。
2.前两个自然段都以“天下事往往如此”结尾,两个“如此”的含义是什么?讨论,回答。
天下事往往如此,而作者却并非如此,而是“随缘”而非存心“结缘”。
从作者喜欢杨柳的随缘上,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什么样的人生观?(平和,不刻意,崇尚朴实自然,反对存心安排。
)学生默读前三个自然段,感受作者的人生态度,感受语言特点。
小结:总的来讲,这前三段交待了作者和杨柳的关系,反复强调了“随缘”,文字如话家常,看似闲笔,实际上是为下文咏柳蓄势,奠定了全文基调:崇尚平实自然三、想一想(三)分析赞柳部分1、是什么原因让作者想到咏柳呢?是早有打算吗?是有人约稿吗?不是。
那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找出文中句子回答。
(作者咏柳,纯属偶然,是杨柳姿态与作者心灵发生的碰撞,也是一种“随缘”。
诵读欣赏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

诵读欣赏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诵读欣赏年级:八年级科目:语文课型:诵读欣赏执笔:韩云生审核:备课组课时:2课时时间:2013-3-8 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了解品味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2.学习杨柳的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
3.培养联想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
教学重点: 1、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2、作者独具慧眼的联想。
课前学习:收集古代诗人咏柳的诗句,并理解诗的意境一、自由描述各人眼中的杨柳。
二、介绍《杨柳枝词》(白居易)和《咏柳》(贺知章)。
三、朗读《杨柳》全文。
四、仔细阅读节选部分,讨论:1、本文的柳与前人的柳有什么不同。
2、本文“美”在何处。
明确:五、探讨:我们从杨柳永不忘本的高尚品质中受到哪些启迪?六、拓展训练:写一写你心目中的杨柳(尽可能运用象征手法)[附] 《杨柳》全文杨柳丰子恺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杨柳,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有缘。
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深缘?其答案了不可得。
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昔年我住在白马湖上,看见人们在湖边种柳,我向他们讨了一小株,种在寓屋的墙角里。
因此给这屋取名为“小杨柳屋”,因此常取见惯的杨柳为画材,因此就有人说我喜欢杨柳,因此我自己似觉与杨柳有缘。
假如当时人们在湖边种荆棘,也许我会给屋取名为“小荆棘屋”,而专画荆棘,成为与荆棘有缘,亦未可知。
天下事往往如此。
但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不说上面的话,而可以附会种种的理由上去。
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像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或者还可援引“客舍青青”的诗,“树犹如此”的话,以及“王恭之貌”、“张绪之神”等种种古典来,作为自己爱柳的理由。
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
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曾经对人说过“我爱杨柳”的话。
但这话也是随缘的。
仿佛我偶然买一双黑袜穿在脚上,逢人问我“为甚么穿黑袜”时,就对他说“我喜欢穿黑袜”一样。
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文笔精华(五):一双明亮的眼睛》教案1

《文笔精华(五):一双明亮的眼睛》教案教学目标1、学习烘云托月的手法。
2、体会“画眼睛”的方法对于人物描写的作用。
3、练习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并尝试背诵。
教学重难点烘云托月的手法;通过眼睛表现人物心灵。
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PPT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由网络图片引出“画眼睛”的人物外貌描写方法,进而揭示本课学习内容。
二、知识准备了解作者及长篇小说《家》的主要内容。
三、初读感知1、听读,注意字音;2、自由朗读,了解每句话的内容,体会这双眼睛的特点。
四、再读探究1、分析选段的写法的精妙。
烘云托月的手法,用衣着找扮、发式脸型、眉毛鼻子来烘托眼睛,由粗到细,以美衬美;用夸张的手法强调眼睛的明亮;以众人的视线进一步从侧面渲染。
2、试揣摩一下作者如此浓墨重彩地描绘人物眼睛的意图。
对眼睛的描写是为了表现人物的内心,从这双眼睛你能读出人物怎样的内心呢?从这段传神的描写中你能读出作者的感情吗?练习读出感情,并尝试背诵。
五、拓展迁移读下面两则写眼睛的材料,将其与《一双明亮的眼睛》比较,说说有什么异同。
(1)王小玉方抬起头来,向台下一盼,那双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宝珠,如白水银里养着两丸黑水银,左右一顾一看,连那坐在远远墙角子里的人,都觉得王小玉看见我了;那坐得近的,更不必说。
就这一眼,满园子里便鸦雀无声,比皇帝出来还要静悄得多呢,连一根针掉在地下都听得见响!(刘鹗:《老残游记》)(2)他穿一件褪了色的蓝布大褂,好像永远是穿着这么一件一样。
清瘦的下巴壳,高耸的肩膀,显得很没有生气。
但是他的眼睛,却是奇怪的明亮,不过并不是炯炯有神发光得像猫儿的眼睛一样,而是坚定诚实的。
(马识途《我的第一个老师》)六、课堂练笔仿照本文写一段话,描写一双你熟悉的眼睛。
诵读欣赏 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

诵读欣赏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共3篇诵读欣赏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1诵读欣赏学案设计(苏教版八年级下册)在教育的实践中,音乐课程一直是孩子们最为喜欢的课程之一。
音乐课程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孩子们的音乐欣赏能力得到提升,更能帮助孩子们培养情感,增强人际交往能力,同时也有益于智力开发。
而本文主要阐述的是苏教版八年级下册的诵读欣赏学案设计方案,通过运用互动式和小组合作式的教学模式,促进学生对音乐的理解和欣赏能力的发展。
一、学科目标1、知识目标a) 熟悉并掌握所学乐曲的歌词及曲式特点。
b) 懂得运用音乐元素进行音乐欣赏。
c) 了解并学习歌曲的背景。
2、能力目标a) 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提高音乐欣赏的水平。
b) 培养学生的表演与演唱能力,提高音乐表演能力。
c) 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情感目标a) 培养学生积极的人文素养,提高自身的情感修养。
b) 促进学生对美的感知和欣赏,培养美好情感和审美情趣。
二、教学课程1、课程内容苏教版八年级下册,诵读欣赏篇:《贝多芬的月光奏鸣曲》2、教学步骤a) 首先进入情境:学生们坐在教室里,有一位前来演奏《月光奏鸣曲》的音乐家,请大家欣赏他的演奏并体验音乐带给我们的情感表达。
音乐家停止演奏后,老师会带领学生们一起,研究这首曲子。
b) 通过歌曲展示三个方面的内容:1. 歌曲的歌词及歌曲背后的故事。
2. 歌曲的曲式和构造。
3. 运用音乐元素进行音乐欣赏。
c) 聆听音乐1. 听完整首歌曲后,再次放一遍,并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感觉来记录音乐中的美好之处。
2. 按照下面的提示表格,带领学生分析曲子的各个部分。
分析部分出现时间(秒)节奏节拍情感表达1 0-20 慢板、三拍子暗淡哀愁2 21-72 爆发式、四拍子激昂、慷慨3 73-110 中板、三拍子抒情、柔和Coda 111-156 慢板、三拍子悲情、凄美d) 理解歌词和歌曲背景1. 学习歌曲的歌词和歌曲背后的故事背景,以理解歌曲所表达的情感。
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五)》课件 苏教版

①___在__伊__索__?_伊___索__寓__言__?_里___,__我__们__学__会___了__思__辨__________;
② 2.“_万__在卷__巴经__书金__曾_?_家读__过?_里_,__,平__我生__机们__巧_懂_心_得_灵_了_,_自_六__强韬__三__略__究__来__精__。__胸_。中藏战将,
腹内隐雄兵。谋略敢欺诸葛亮,陈平岂敌才能。略施小计鬼神惊。〞这 首诗赞美的是?水浒传?中的哪位好汉?请用简要的语言概括写出一个与 他有关的故事情节。
组内交流展示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六点 五十一分。
友情推荐积累
〔1〕“她的眼睛更锋利了,像吃草的畜生;眼珠子里仿 佛有一块锈了的铜……〞 (高尔基?不平常的故事?)
〔2〕 “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安徒生?海的女儿?)
〔3〕“啊,你看,你看,她的眼睛!啊,你看,那是不能 用言语来形容得出的,那是不能用文字来形容得出的!她是 那么莹黑,那么灵敏,那么柔媚呀!她一见了我把眼睑低垂 下去了。眼睫毛是那样的浓密,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富有生 命呀!〞(郭沫假设?喀尔美萝姑娘?)
③?家?中塑造了___觉、慧_、__觉、民、__琴、、_鸣__风等具有叛逆 性格的青年形象;觉新、瑞珏、梅芬等逆来顺受、 终被旧礼教所吞噬的受害者的形象,也刻画了高老 太爷等人的顽固、为善的丑恶面目。
④文中的琴是一位具有_反_封__建思想的先进少女形象。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五单元 诵读欣赏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 苏教版(2021年整理)

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苏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苏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江苏省扬州市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五单元诵读欣赏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案苏教版的全部内容。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教学目的:1、诗歌中表达的愤激的思想感情.2、体会诗中名句所包含的新陈代谢的自然哲理,以及现在对名句的新的理解3、对学生进行诗歌赏析的训练,学习写简单的赏析文章。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训练体会诗歌表达的意境和深刻含义.教学方法:朗读、赏析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情景表演激趣,导入新课。
情景:小刚和小强是一对好朋友.初中毕业后,两人都没有考上高中。
转眼已经有三年没有见面了。
今天,在母校门口偶遇了,他们会有怎样的举动呢?请两位同学上来表演一下。
(预设表演:握手、拥抱、互相打招呼;交流别后的生活;回忆当年的学习生活等)。
(设计此环节主要是想让学生发挥想象,发挥潜力,通过表演来导入新课的学习。
)二、诗歌背景介绍。
感谢两位同学的精彩表演。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诗歌——《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板书)诗中也有两位故人,他们是著名的诗人刘禹锡和白居易。
敬宗宝历二年(826)冬,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也回洛阳的白居易相逢。
相同的经历遭遇,使两人有了共同的语言。
席间,白居易把箸击盘吟诗一首,为刘禹锡的长期被贬鸣不平。
刘禹锡回忆往事,感慨万千,因此,写了这首诗,以答谢白居易.三、解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下册《诵读欣赏——文笔精华(五)》教案苏教
版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通过朗读,学习烘云托月的手法。
2、能力目标:品味含蓄隽永的语言。
3、情感目标:引导学生亲近文学,提高文学的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及其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分析人物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窗”双关含义
教学手段及其教学方法
1、教学手段:多媒体
2、教学方法:朗读法与讨论法
教学时数:一课时
第一课时(13-3-59)
教学内容及过程
1、导入新课
由学生喜爱的名著摘录导入,要求读出自己喜爱的语段及评述推荐理由。
过渡:眼睛是心灵的窗户,许多作家刻画人物又岂能不重彩点睛呢,下面就让我们再一起领略巴金笔下的《一双明亮的眼睛》吧!
2、感知课文,探究文笔之妙。
请你用喜爱的方式朗读这段选文,感知内容。
读后结合课前收集的资料,探讨这段选文的精妙之处。
先小组交流,再组织集体评价、点拨。
明确:琴是巴金在长篇小说《家》中塑造的一位具有反封建新思想的少女形象。
选段着重描写了她的一双明亮的眼睛,热情歌颂了这位先进的女性。
选段共五句话。
第一、二、三句采用了烘云托月的写法,用衣着打扮、发式脸型、眉毛鼻子来烘托所要描写的眼睛。
从粗到细进行勾划,以美烘托美,把琴的一双大眼睛突出地显现在读者面前。
第四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她那双明亮的大眼睛。
这眼睛不仅给她脸庞增加了光彩,而且使整个房间“明亮”多了。
通过眼睛之亮,实写了她思想、智慧的闪光。
语意含蓄隽永。
这句为选段的中心句,最后一句以众人的视线加以渲染,得以强化。
这优美而传神的语言,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句子,读来真是妙不可言。
3、赏读课文,在读中品味自己喜爱的语言,直至成诵。
方法:师范读,明确感情基调——学生自由朗读——赏析读(读出我的至爱,并加以分析,并结合评价,学会有感情地读)——熟读成诵。
4、名家名著中的眼睛——欣赏并积累教师课前摘录的有关描写眼睛的几个语段。
(1)“她的眼睛更尖锐了,像吃草的畜生,眼睛里仿佛有一块锈了的铜……”(高尔基《不平常的故事》)。
(2)“她的眼睛是蔚蓝色的,像最深的湖水。
”(安徒生《海的女儿》)。
(3)“啊,你看,你看,她的眼睛!啊,你看,那是不能用言辞来形容得出的,那是不能用文字来形容得出的!她是那么莹黑,,那么灵敏,那么柔媚呀!她见了我,把眼帘低垂下去了,眼睫毛是那样的浓密,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富有生命呀!”(郭沫若《喀尔美萝姑娘》)
(4)“长在她那瘦削而苍白的脸上的那双眼睛,显得深邃而动人,好像她的焦点总没有落在眼前的人或物上,而是落在更远一点的什么地方,给人一种若有所思的梦幻般的感觉。
”(张洁《谁生活得更美好》)
5、课堂练笔
仿写本文写一段关于眼睛描写的语段。
布置作业
利用互联网收集描写“手”的精彩语段。
教学一得:20149 4EB5 亵o33013 80F5 胵-26038 65B6 斶}31227 79FB 移7M 29441 7301 猁P•33990 84C6 蓆27655 6C07 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