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经济学答案
新经济制度学第二版答案(袁庆明)
![新经济制度学第二版答案(袁庆明)](https://img.taocdn.com/s3/m/6e924309482fb4daa58d4bf6.png)
第一章导论一、复习思考题1.新制度经济学是怎样产生和发展的?其时代背景和理论背景是怎样的?产生:1937年科斯的《企业的性质》一文首次“发现”了交易费用,为新制度经济学的产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发展:1960年科斯的《社会成本问题》一文提出了著名的“科斯定理”,揭示了制度对资源配置的重要意义,此后新制度经济学进入繁荣发展的时期。
时代背景:20世纪初至30年代发生在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和苏联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计划经济体制实践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直接诱因。
20世纪以来垄断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外部性”问题变得越来越普遍,是新制度经济学产生的又一重要诱因。
理论背景:新古典经济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
2.新制度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新制度经济学是以经济学方法研究制度的影响、构成、运行、演进的经济学3.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相同点与不同点?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经济学在方法上本质上是一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前者更注重从经济生活的实际问题出发,主张通过对事实的详细考察,以寻求解决问题的答案;后者则过于强调研究的形式化、数学化和抽象性。
4.新制度经济学的经验、历史和制度分析的具体方法是什么?借助关于制度的理论知识现有成果,通过案例研究方法5.新制度经济学对古典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假设有何修正和扩展?1.人有利己主义和利他主义的两面性:古典经济学家们就把人类行为界定为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的利己主义的化身,即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人”。
然而许多情况下,人类行为远比传统经济理论中的谋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行为假设更为复杂,利他主义动机也常约束着人们的行为2.人的理性是有限的:新古典经济学假定“经济人”具备完全理性,即假定人随时随地都自觉地、而且全智全能追求“最大化”或“最优化”。
新制度经济学认为人的理性是有限的。
3.有机会主义倾向和讲诚信的两面性:古典经济学家只强调了人类行为动机中机会主义倾向的一面,而没有看到或者说忽略了人类行为中还有信任的一面。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8798ac4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0f.png)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是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制度的经济学;它涵盖了经济学与制度之间的双向关系,既关心制度对经济的影响,也关心制度在经济经验影响下的发展;有限理性:有限理性是考虑限制决策者信息处理能力的约束,将不完全信息,处理信息的费用和一些非传统的决策者目标函数引入经济分析;有限理性认为,信息是一种昂贵的商品;引入机会主义行为与非均衡分析;增加了时间因素追求制度分析与传统经济学的耦合:将数理分析、成本-收益分析等方法引入制度变迁理论;建立了涵盖资源、技术、偏好和制度等经济变量的比较完整的经济学分析体系不完全信息:不完全信息是指市场参与者不拥有某种经济环境状态的全部知识;新凯恩斯学派认为,不完全信息经济比完全信息经济更加具有现实性,市场均衡理论必须在不完全信息条件下予以修正;机会主义行为倾向:指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人们不完全如实地披露所有的信息及从事其他损人利己的行为;一般是用虚假的或空洞的,非真实威胁或承诺谋取个人利益的行为;表现之一是“搭便车”就是即使个人未支付费用,他也享受到了团体所提供的服务;制度需求:是按照现有的制度安排,无法获得某些潜在的利益;行为者认识到,改变现有的制度安排,他们能够获得在原有制度安排下得不到的利益,这是就会产生改变现有制度安排的需求;制度供给:是制度的生产,它是对制度需求的回应,是为规范人们的行为而提供的法律、伦理或经济的准则或规则;制度均衡与非均衡:制度均衡是指在给定的一般条件下,现存制度安排的任何改变都不能给经济中任何个人或任何个人的团体带来额外的收入;制度非均衡是制度运行的一种常态;是由制度的供给与需求出现了不一致而产生的,人们对现存制度的一种不满意,希望改变而又未改变一种状态;产权:产权是经济所有制关系的法律表现形式;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支配权、使用权、收益权和处置权;以法权形式体现所有制关系的科学合理的产权制度,是用来巩固和规范商品经济中财产关系,约束人的经济行为,维护商品经济秩序,保证商品经济顺利运行的法权工具;产权残缺:完备的产权应该包括资源利用的所有权利;如果这些方面的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就称为产权的残缺;产权残缺分为两种情形:1一种是产权的主体因界定、保护和实现权利的费用太高而自动放弃一部分权利束;2另一种情形是外来的干预或侵犯,如国家的一些管制造成的所有制残缺;国家干预和管制是造成所有制残缺的根源;科斯定理:科斯定理的两个相反假设:1.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不管权利如何进行初始配置,当事人之间的谈判都会导致这些财富最大化的安排;2.在交易费用不为零的情况下,不同的权利配置界定会带来不同的资源配置;科斯由此提出一个经典性的思想:只要是清楚界定的产权,市场的自由交易就会带来资源的最佳配置;科斯定理的理论意义:不论产权属谁,只要产权界定清楚,自由的市场机制便能导出最有效率的结果;这一结论从产权的角度给出了市场顺畅运行的条件即产权的清晰界定;波斯纳定理:波斯纳定理认为如果市场交易成本过高而抑制交易,那么,权利应赋予那些最珍视它们的人;概念解读:波斯纳的贡献不仅在于提出了“波斯纳定理”,而且在于他将这一定理用于对每个部门法和各种契约的具体分析;其中,对企业有限责任制度的分析可能是最具启示性的;波斯纳定理的实质即在契约安排中,要求体现“比较优势原理”;按照“平等竞争、能者居之”的原则分派权利,就能实现最优的权利安排;如果把企业责任制度理解为一种风险配置契约,那么,从无限责任制到有限责任制的演变就恰好印证了契约安排中的比较优势原理;交易费用:也指交易成本,是一个经济学概念,指在完成一笔交易时,交易双方在买卖前后所产生的各种与此交易相关的成本;逆向选择:是指由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和市场价格下降产生的劣质品驱逐优质品,进而出现市场交易产品平均质量下降的现象;道德风险:从事经济活动的人在最大限度地增进自身效用的同时做出不利于他人的行动;或者说是:当签约一方不完全承担风险后果时所采取的自身效用最大化的自私行为;不完全契约:是指缔约双方不能完全预见契约履行期内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从而无法达成内容完备、设计周详的契约条款;企业家:企业家是企业的决策者,是企业的中心签约人;是剩余控制权的拥有者和企业产权的所有者;企业家可以通过三种方式筹集资本:一是从土地所有者借入土地;二是从外部资本所有者借入资本;三是企业所有者自己拥有资本;在企业内部,企业家与劳动者签订契约的结果,形成了雇佣关系,这种关系中的产权关系是难以完全清楚的,从而产生了代理问题;制度创新:是指社会规范体系的选择、创造、新建和优化的统称;包括制度的调整、完善、改革和更替等;制度变迁:是指制度的替代、转换与交易过程,它的实质是一种效率更高的制度对另一种制度的替代;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们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路径依赖: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一旦进人某一路径就可能对这一路径产生依赖;正是这种路径依赖性的存在,使得一个社会一旦选择了某种制度,无论它是否有效率,都很难从这种制度中摆脱出来,这被称之为锁定;制度变迁的时滞:时滞是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从认知和组织制度变迁到启动制度变迁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制度变迁中的时滞;时滞可分为四个部分;时滞Ⅰ:认知和组织;时滞Ⅱ:发明;时滞Ⅲ:菜单选择;时滞Ⅳ:启动时滞;启动时滞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制度主体的不同 ;萨克斯“休克疗法”:1、采取严格的货币紧缩政策,严格控制全社会的货币和信贷规模,削减财政补贴,减少财政赤字,以此抑制社会总需求,强制地消除总供给和总需求之间的缺口,并以此遏制通货膨胀的发展;2、放开价格,取消价格补贴,形成市场供求决定的价格体系;3、实现货币自由兑换,取消对外贸易的限制,建立自由贸易体制,从国外“进口”一个真实的价格体系;4、取消经济控制,尽快打破某些行业垄断,放弃对私有部门的各种限制;5、尽快实行私有化,改造国有企业,建立以私有制为基础的混合经济 ;简单地讲,萨克斯“休克疗”=稳定宏观经济 + 经济自由化 + 私有化;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制度变迁的相机组合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组合模式Ⅰ: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十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Ⅱ:强制性制度创新方式十渐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强制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组合模式Ⅲ:一种比较理想的模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创新方式十激进方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激进式需求诱导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 组合模式Ⅳ:需求诱致性制度创新方式 +渐进式的组合模式;简称渐进式需求诱致性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以上四种制度变迁组合模式之间并没有绝对的好坏、优劣之分,其效果主要看组合模式是否与实际相符,是否能解决该阶段的改革任务:主要应该掌握:1因地制宜用好组合模式;2把握模式的转换时机;3各种组合模式互补搭配;4把握好制度变迁的强度;5把握好制度变迁的时间长度;6要考虑制度需求累增效应,及时推动制度升级和完善;二、思考题1、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有哪些方面的假定答:新制度经济学对人的行为的假设主要有三方面内容:1.人的行为动机是双重的既追求财富最大化,也追求非财富最大化;2.人都是有限理性的;3.机会主义行为倾向;2 、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旧制度经济学的主要理论分歧是什么答:新制度经济学属于新自由主义思想中的一枝,与以凡伯伦、康芒斯等人为代表的旧制度学派经济学有区别,与以加尔布雷思为代表的现代制度经济学也有区别;他们的重大差别在于旧制度学派往往对主流经济学持批判否定的态度,批驳有余而建树不多;同时,分析方法更接近社会学方法而非经济学方法;而新制度经济学则基本赞同主流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并将这一方法运用于分析制度;所以新制度经济学与主流经济学的区别在于研究领域、研究对象的不同,而与旧制度学派经济学及现代制度学派经济学的差异则是研究方法的不同;3、简述制度的含义,本质及其特征答:制度是一系列被制定出来的规则、守法秩序和行为道德、伦理规范,也指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法令、礼俗等规范;制度的本质:第一,制度是关于人们行为的规则;第二,制度是一种“公共物品”;第三,组织不是制度;制度是游戏规则,而“组织是游戏人”;第四,制度通过制度安排而具体化;制度的共同特性:习惯性、确定性、公理性、普遍性、标志性;4、什么是正式制度和非正式制度二者的联系与区别是什么答:正式制度是人们有意识建立起来的并以正式方式加以确定的各种制度安排,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以及由这一系列的规则构成的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和不成文法,到特殊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等,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人们常常将正式制度称为正式规则和硬制度;正式制度具有强制性特征;非正式制度是指人们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形成的习俗习惯、伦理道德、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及意识形态等对人们行为产生非正式约束的规则;联系:1二者是相互生成的;非正式制度是正式制度产生的前提和基础;2二者的作用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任何正式制度安排都是有限的,只有依靠各种不同形式的非正式制度的必要补充,才能形成有效的社会约束体系;区别:二者之间只有量的差异,而无本质的不同;1存在和表现的形式不同;2实现机制不同;3实施成本不同;正式制度的制定和运行成本较高4形成和演变的时间长短和稳定性不同;正式制度可以在一夜之间发生变化,而非正式制度的改变却是一相当长期的过程;5可移植性不同;正式规则是可以从一个国家移植到另一个国家;但非正式制度其可移植性就差得多;6认知表达和传导方式不同;非正式制度形成和运行所依据的是心照不宣的默认的知识,而正式制度可以通过语言或以符号形式进行表述、传递和存储;总之,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作为社会制度体系的两个组成部分,互为条件、相互补充;在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必须同时关注二者的作用,不可偏废;5、制度的功能有那些答:1、制度能降低交易成本;3、制度提供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制度规定人们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该怎样做,不该怎样做,也就等于告诉了人们关于行动的信息;4、制度为个人选择提供激励系统;制度通过奖励或惩罚的强制力量得以执行;据此,个人不仅可以预知行为的后果,而且可以计算采取何种方式实现自己的目标最为合算;制度的有效性决定着个人选择的有效性;5、制度能约束主体的机会主义行为;在制度规定的范围内,人的活动具有选择自由,超出这一范围就要受到惩罚;由此,制度决定了人的活动在操作层面的选择集;6、影响制度需求制度供给的因素有那些答:1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2宪法秩序;各种经济社会问题都能从宪法结构中找到原因;宪政规则的改变对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影响是全方位的;如中国对私人产权的认可与保护;廉政问题等等;3技术进步;如带铁蒺藜的铁丝网的技术与美国西部私人牧场的出现;4市场规模;如股份公司的产生;跨国公司制度5其他因素;如突发事件;群体偏好;制度间的联动效应等;7、产权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1减少不确定性;2将外部性内在化;3产权能够解决激励问题;4产权具有约束功能;产权是有限的;产权约束的两种形式:外部监督约束和市场竞争约束;5产权的资源配置功能;指产权安排或产权结构直接影响资源配置状况过程和效率;6产权的收入分配功能;产权本身包含着利益内容;产权是收入分配的依据;产权的明确界定有利于收入分配的规范化;8、产权有那些特征答:1、产权的残缺性与完备性;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3、产权的明晰性与模糊性;4、产权的实物性与价值性;5、产权的可分割性与可转让性;6、产权的延续性和稳定性;9、联系自身工作实践分析说明,为什么解决中国的企业改革;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官员腐败;环境污染;乃至政策制定等--可任选一个方面内容问题必须从产权制度的创新入手答:腐败是一种世界性现象,并不是中国独有的;现有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国际组织和专家发现,腐败主要是与体制、制度有关,因此反腐败也必须从体制、制度入手;我们可以从两个制度层面来分析我国的腐败问题 1、产权与行政权;近些年来我国腐败现象的增加与我国新旧体制转型时期的矛盾、磨擦密切相关;在我国转型时期,一些政府官员的腐败或多或少与我国的产权制度有关;在西方寻租理论看来,政府应该慎重地介入产权问题;不同的产权安排对社会经济结构的影响是不一样的,同时,不同的产权安排也将对政府官员的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在我国经济转型时期,过大的国有资产由于产权界定不明晰,必然会成为有权力的官员追逐的对象;从这些年我国腐败现象的大量案例来看,腐败现象主要是产生在两个领域,一是公共领域,如公共工程;二是公有产权领域;产权制度不健全是我国腐败的一个重要经济原因;具体表现为,一是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展缓慢导致产权约束的失灵从而寻租;另一个是对非公有制产权的限制也会导致一部分官员的抽租和寻租行为;我国非公制企业发展的制度环境也应该引起我们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产权与市场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利的社会,产权与政府及官员结合的时候就会形成寻租的社会;这些年来我们在改革计划经济的那一套做法上取得了不少的进展,但是政府官员控制、左右市场的能力还很强;2、软政权现象;“软政权”的根本含义是即使制定了法律,它们也不被遵守、不易实施;突出特点是行政的随意性控制;这种随意性控制是产生腐败和设租-寻租现象的温床;当前我国反腐败的治本之策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加大市场化改革的力度,二是让制度尤其是产权制度在经济交易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 10、简述康芒斯关于“交易”概念的基本要点答:1“交易”是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是制度经济学的最小的单位;2“交易”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所有权的转移,是个人与个人之间对物的未来所有权的让与和取得,而不是人类与自然的关系; 3“交易”是人类根本的或基本的活动单位,是使法律、经济学和伦理学有相互关系的单位;4“交易”与古典经济学和新古典经济学的“交换”不同;“交换”是一种移交与接收物品的劳动过程,是一种物质的供给与需求的平衡或伸缩关系;5“交易”作为人类经济活动的基本单位,本身必须含有“冲突、依存和秩序”三项原则,实质上是指人类交易关系的三个基本特征; 6“交易”可以分为三种类型:买卖的交易、管理的交易和限额的交易; 7不同的具体的交易合在一起构成经济研究上的较大单位——“运行中的机构”或制度,实际上是贸易活动的有规则的载体;11、交易费用存在的原因是什么答:一人的因素:1.不完全信息;在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的前提下,交易双方不可能签订到一个预见到一切可能性的完全契约;为了能够协调双方在将来可能出现的分歧,必须进行适当的安排,从而必然形成相应的交易费用;2.有限理性;在有限理性假设前提下,人们只具备有限的处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交易的参与者可能会遇到自己未能预见到的事;为了防止交易的参与者也可能被别人算计,付出相应的交易费用则是难免的;3.机会主义;机会主义使得交易双方有可能为了获得更多的收益而“损人利己”,交易双方为了防止被对方算计要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二与特定交易有关的因素:一些特定交易具有相对较高的风险性,为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通常会支付一定的交易费用;三交易的市场环境因素;市场经济具有不确定性,需要交易双方支付相应的交易费用以确保交易的顺利进行;四资产专用性;12、简述阿尔钦和德姆塞茨“队生产”理论的基本内容答:其代表论文是生产、信息费用与经济组织;其基本内容:1.科斯关于企业是通过比市场拥有更为优越的权利如命令强制或劳动纪律约束等来解决问题的认识是一种幻觉;2.企业的实质不是雇主与雇员之间的长期和约,而是对投入的使用;3.企业生产是一种“队生产”;其特征是1生产需投入多种资源;2生产是一种合作劳动,存在一个队组织问题; 3客观上存在着对每一个劳动者具体成果的计量困难;4.队生产会导致“搭便车”问题,解决方法是引入监督者;5.监督者也存在一个激励问题;方法是使其获得规定的残余产品的权利;13、委托-代理问题及其产生的的原因是什么答:委托-代理问题存在于任何包含有两人或两人以上的组织和合作关系之中;如果委托-代理双方都是效用最大化者,且效用函数不同,则一系列的委托-代理问题就会产生;委托-代理问题产生的原因:1信息分布不对称;2环境的不确定性;3契约的不完整性;14、联系实际谈谈对激励机制的理解答:一基本含义:是指委托人设计一套信息激励系统,使代理人在决策时,不仅要参考原有的信息,而且需要参考由信息激励系统所发出的新信息,使代理人明白,隐瞒和欺骗行为都是徒劳无益的,只有努力履行契约,才会实现自身的合理利益;从而使委托人的利益得到保证;二企业激励的两种方式:1.资本所有者对经理人员的激励问题;包括:了解经理人员的目标函数;客观量度企业业绩和经理人员的努力状况;设计适当的激励手段;引入经理人市场竞争机制;2.企业科层组织中的激励约束问题;科层组织的特点:金字塔型结构,决策控制全,纵向的信息流动,报酬差别;激励方式:提职晋升;协调与监督;三分成制的激励方式;代表理论为张五常的租佃分成制理论;13、为什么要进行制度创新答:1.制度的局限性与制度创新的必要性:1制度的产生、性质由生产、交往规定,因而,它的功能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2有制度而不能执行,影响了制度的有效性;3制度的稳定性与变化性的矛盾构成了制度的局限性;2.制度的特性是保持稳定和压制变化;制度的稳定性这一优点,恰恰也是制度的缺点或短处,它使得制度创新成为必要和可能;15、影响制度创新时滞的关键因素有哪些答:在影响的诸多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是现存法律和制度安排的状态;因为:第一、它限制了制度安排的演化范围,如一国宪法秩序就往往规定了制度安排的可行性空间;第二、现存制度安排还有残存价值;这种价值越大,抛弃它就越觉得可惜;第三、发明是一个困难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制度创新时滞必然被拉长;第四、制度创新是一个利益调整过程;各个利益主体之间旷日持久的讨价还价;对受损者进行相应的补偿;会导致新制度的推行延期,甚至被取消;制度供给中的时滞还与人的有限理性、信息成本甚至意识形态都有关;通过努力,人们能够缩短,但却不能消灭制度供给中的时滞;16、简述学习与制度变迁的关系答:1.制度变迁的动力取决于两个因素,即学习与竞争;人类从野蛮、愚昧、落后走向文明、进步,就是不断学习的结果;在整个制度变迁过程中,人们更多地是在“边干边学”;如同中国改革中的“摸着石头过河”;2.学习机制对制度变迁的影响:1制度变迁的速度是学习速度的函数,但变迁的方向却取决于获取不同知识的预期回报率;2经验和学习的差异是形成不同社会和文明的重要原因; 3现存知识存量变化对制度变迁的时间因素起着重大影响;3.人类从过去的野蛮走向今天的文明确实是经过漫长学习过程的结果;许多制度、规则是人们不断地“试错”、学习的结果;反过来,有效的制度又鼓励人们不断学习;没有学习及其知识存量的积累,就不可能有制度的变迁和创新;如:西欧的率先发展,一个主要因素,就是逐渐意识到纯科学研究的实际作用;中国的崛起得益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17、试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与缺点答:一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点:1.优点:具有坚实的组织保障机制,改革的速度和路径有可控性;较低的决策失误率;持久的改革动力;改革具有不可逆性;2.缺陷:改革难以彻底,核心制度难以突破;改革时间较长;改革成本较大,且有向后累积的趋势;改革可能出现主体缺位现象;导致“双轨制”长期并存,加大了政府和官员的"寻租"空间; 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点和缺陷:1.优点:推动力度大;制度出台的时间短;能够保证制度安排运行的有效性;对旧制度的更替作用巨大;2.缺陷:。
制度经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
![制度经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7e99711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01.png)
制度经济学真题及答案解析制度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的是经济活动中的制度安排对经济行为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在这个学科中,经济学家们通过分析不同的制度安排,探讨其对资源配置、市场运行、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影响。
下面我们来看几道关于制度经济学的真题,以及对它们的答案解析。
1. 什么是市场制度?并简要介绍市场制度的基本要素。
答案解析:市场制度是一种基于私人财产权和自由交易的经济组织形式。
其基本要素包括:(1) 私人财产权:指个体对财产的拥有和支配权。
私人财产权不仅使得个体可以将其资产投入市场活动中,也使得个体可以享受到其资产所带来的权益。
(2) 自由交易:指个体在市场上自由地进行交换行为,没有任何强制的因素或限制。
个体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和资源状况,自由选择进入和退出市场,以及自由参与各类交易活动。
2. 制度经济学为什么关注制度的效率问题?并简要介绍制度效率的概念。
答案解析:制度经济学关注制度的效率问题是因为制度安排对经济活动具有重要的影响,能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资源配置、市场运行和社会福利等方面。
如果制度安排不合理或存在问题,就会导致资源的浪费和分配不公,进而降低经济的效率。
制度效率是指制度安排在资料配置和福利分配方面的优劣程度。
一个制度安排可以被称为制度效率较高,如果相对于其他可能的制度安排,它能实现更好的资源配置和福利分配。
3. 描述并比较主要的市场失灵情况,并介绍针对这些市场失灵的制度修正措施。
答案解析:市场失灵是指在市场运行中,由于信息不对称、外部性、公共物品等原因,使市场无法有效运行的情况。
主要的市场失灵情况包括:(1) 信息不对称:当买卖双方在市场交易过程中拥有不同的信息,导致市场不能有效传递和利用信息,进而影响资源配置。
针对信息不对称的市场失灵,可以采取强制公开信息、建立监管机构等制度修正措施。
(2) 外部性:指一方的经济活动会对其他相关方产生非市场上可交易的影响。
外部性的存在会使市场中产生溢出效应或溢出成本,影响市场均衡。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资料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53d7bd9ce2f0066f5332245.png)
利他惩罚
交易费用:鲁滨逊世界中不存在的成本
张五常:契约联合论
市场和企业没有本质的不同,都是交易契约
企业是用要素市场契约(劳动力市场)代替产品市场契约
以投入替代物(要素及中间投入品)的定价来代替对最终产品的定价,节约产权界定(定价)引起的交易费用
交易成本的影响因素:交易维度
1、资产专用性:
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及关于它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行为选择权)
产权的特点:
1、排他性:垄断性权利(排斥其他人的竞争性利用)
2、不完备性:由于伦理政治等因素而受限(人文性限制);由于一定时期的技术手段有限及产权内容不断发展丰富的动态性而永远不可能完全清晰界定(技术性限制),总有一部分权利留在“公共领域”(Public Domain)。因此,产权总是“残缺”的、或者说模糊的
111制度塑造个人行为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塑造个人行为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塑造个人行为扩展人的有限理性制度塑造个人制度塑造个人制度塑造个人制度塑造人性表现制度塑造人性表现制度塑造人性表现要改变人的行为必先改变制度要改变人的行为必先改变制度要改变人的行为必先改变制度制度缓解人类有限理性制度缓解人类有限理性制度缓解人类有限理性缓解信息不完全难题缓解信息不完全难题缓解信息不完全难题节约心智能力节约心智能力节约心智能力222个人塑造制度人性影响制度变迁个人塑造制度人性影响制度变迁个人塑造制度人性影响制度变迁个人行为互动塑造制度个人行为互动塑造制度个人行为互动塑造制度多方博弈要动态均衡多方博弈要动态均衡多方博弈要动态均衡人性影响制度变迁人性影响制度变迁人性影响制度变迁方向方向方向路径路径路径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它的特定含义是指人类社会中的技术演进或制度变迁均有类似于物理学中的惯性即一旦进即一旦进即一旦进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入某一路径无论是好好还是还是还是就可能对这种路径产生依赖
新制度经济学概论习题与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概论习题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888ea6e864ce0508763231126edb6f1afe007107.png)
一、单选题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研究(), 这是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区别的地方。
A.虚拟的世界B.理论的世界C.契约的世界D.真实的世界正确答案: D2、科斯在英国读本科生期间用一笔奖学金到美国去调研, 回来写出了《论企业的性质》(1937年), 在这篇论文中, 他提出了经济学中一个很真实的问题, 既然我们的教师在课堂上讲市场能有效配置资源, 那为什么还存在企业呢?企业的存在就是为了()A.保障民生B.优化资源配置C.节省交易成本D.促进经济发展正确答案: C3、在科斯看来, 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的是“没有躯体的血液循环”, 必须给它们添加()作为躯体。
A.产权B.机会成本C.交易成本D.制度正确答案: D4、主流经济学重视对价格的研究, 而忽视了对()的研究。
A.理性的人B.产权制度C.影响人的行为的制度D.市场规律正确答案: C5、科斯坚信, 有用的经济理论和对经济生活问题的解决方法的发展只能通过()A.更多的经验研究B.计量分析C.更先进的科技D.横向分析正确答案: A6、为了克服新古典主义的局限性, 使其一般化, 需要引进()A.交易成本分析B.制度分析C.一般分析D.均衡分析正确答案: B7、新古典经济学的价格理论固然重要, 但是如果缺少()的支撑, 价格机制难以发挥配置资源的基本作用。
A.市场体系B.契约体系C.制度体系D.交易成本体系正确答案: C8、新古典经济学的方法论是()A.完美主义B.理性主义C.个人主义D.阶级主义正确答案: C9、新制度经济学放弃了()的假设, 这个假设使新古典经济学成为与制度无关的理论。
A.机械理性主义B.个人理性主义C.有限理性主义D.集体理性主义正确答案: A10、新制度经济学的最终目的不是替代新古典理论, 而是发展, 这就意味着新古典理论中作为一套强有力分析工具的()应与正在构建的制度理论很好的整合在一起。
A.价格理论B.成本理论C.均衡理论D.市场理论正确答案: A二、多选题1.新制度经济学的精彩之处在于它的方法论, 新制度经济学在方法论上强调()A.经验研究B.均衡分析C.理论实践D.归纳方法正确答案: A.D2.新制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工具是()A.产权制度理论B.交易费用理论C.机会成本理论D.稳定偏好理论正确答案: A.B3、新制度经济学保留了新古典经济学的核心假设, 它们是()A.可比较的均衡B.稳定的偏好C.交易费用为正D.个人的理性选择正确答案: A.B.D4.新制度经济学修改了理性的假设, 主要内容有()A.重视不同约束条件下人的行为的分析, 如在不同的制度、产权下人的行为就有很大的差异B.从人的实际出发来研究人C.把效用最大化假说扩展至所有人的选择D.肯定人是理性追求效用最大化的正确答案: A.B.C5.新制度经济学发展的主要成果有()A.分析的焦点应该集中于单个决策者而不是组织或者团体B.制度不再是中性因素, 会对经济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C.存在多种类型的产权形式, 不能确保利润或财富的最大化D.经济体制不是无摩擦的, 交易过程中有交易费用正确答案: A、B、C、D三、判断题16.以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家支持“黑板经济学”, 强调对理论知识的关注和研究。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3a24ffced630b1c58eeb51e.png)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Revised by Liu Jing on January 12, 2021《新制度经济学教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项选择题BBBCDCB三、判断说明题1.错。
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
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
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
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
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二、单项选择题CBACCBA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
错。
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
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
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
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果。
(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和机会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练习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37ccdb359eef8c75fbfb3ca.png)
《新制度经济学教程》思考与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项选择题BBBCDCB三、判断说明题1.错。
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瞧到。
如果人人都就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就是演化与演进观,所以它们不就是“修正”关系。
3.对。
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 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
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说明人都就是追求私利的。
任何制度下的人都就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就是对历史事实与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二、单项选择题CBACCBA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与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
错。
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就是具有不利的影响。
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与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
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就是信息费用与谈判费用。
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就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果。
(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与机会主义。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测试习题及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期末测试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98d3160a82c4bb4cf7ec4afe04a1b0717fd5b3e6.png)
一、单选题1、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研究(),这是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区别的地方。
A.契约的世界B.虚拟的世界C.理论的世界D.真实的世界正确答案:D解析:D、新制度经济学强调研究真实的世界,这是它与新古典经济学相区别的地方。
2、不同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不同形式的产权效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A.国有产权共有产权私有产权B.国有产权私有产权共有产权C.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D.私有产权国有产权共有产权正确答案:C解析:C、不同产权形式对资源配置效率会产生不同影响,不同形式的产权效率由高到低排序正确的是私有产权共有产权国有产权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无法判断主导的产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的关系B.主导的产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C.主导的产权和社会制度的性质没有关系D.社会制度的性质决定主导的产权正确答案:B解析:B、主导的产权决定社会制度的性质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前提,也是产权界定明晰的基础B.有效产权制度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产权界定明晰的基础C.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是产权界定明晰的前提,也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基础D.产权界定明晰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基础正确答案:D解析:D、产权界定明晰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前提,也是有效产权制度的基础5、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A.资产专用性B.不确定性程度C.交易频率D.交易的人格化特征正确答案:D解析:D、威廉姆森(1984)认为,交易是由它的维度来限定的,交易相异的主要维度是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程度和交易频率。
其中,资产专用性最为重要。
6、市场上有多家公司,如OFO,MOBIKE,HELLO BIKE,你第一次骑的话,为了知道哪种车省力好骑就要下载几个APP,交几次押金,花费的金钱、时间、精力都是由于()产生的交易成本。
A.逆向选择B.资产专用性C.机会主义D.有限理性正确答案:D解析:D、有限理性是由于人面临的环境存在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以及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因此,行为决策者不能像新古典经济学模型描述的那样,在已知的效用函数或偏好序列条件下追求最大化。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https://img.taocdn.com/s3/m/f7b57040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a9.png)
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第一篇:新制度经济学试题及答案_外部性:外部性是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市场交易中反映出来。
外部性分为四种类型:即生产者正外部性、生产者负外部性、消费者正外部性和消费者负外部性交易费用:科斯:“利用价格机制的成本”。
阿罗:“经济制度操作的成本”。
诺思:“交易成本是规定和实施构成交易基础的契约的成本。
” 威廉姆森:“经济系统运转所要付出的代价或费用”。
路径依赖:路径依赖是描述过去对现在和将来产生强大影响的术语。
人们过去的选择决定了他们现在可能的选择。
路径依赖是对长期经济变化作分析性理解的关键。
路径依赖理论能较好地解释历史上不同地区、不同国家发展的差异。
诺思悖论:没有国家办不成事,但有了国家又有很多麻烦。
在新制度经济学家看来,任何时候有国家总比无国家(即无政府状态)好。
因为,有国家才能确保社会秩序、公正和安全。
而要确保秩序、公正和安全,人们又必须把确定和保护“所有权”的垄断权交给国家,以便它能够完成人们要求它完成的任务。
但是,国家有了垄断权力以后又可能成为个人权利的最大、最危险的侵害者,因为一旦国家接管了产权保护职能并成为惟一合法使用暴力的组织,它就有可能凭借其独一无二的地位索取高于其提供服务所需的租金,更有甚者还可能干脆剥夺私人产权。
市场治理:一种介于市场治理和专用性资产交易(双边)治理之间的中间形式。
它不是直接诉诸法律来保持或断绝交易关系,而是借助于第三方(仲裁者)来帮助解决争端和评价绩效。
制度效率:新制度经济学家是从制度成本与制度收益的对比来解释制度效率。
制度成本包括制度变革过程中的界定、设计、组织等成本和制度运行过程中的组织、维持、实施等费用;制度收益则指制度通过降低交易成本、减少外部性和不确定性等给经济人提供的激励与约束的程度。
制度的效率有两种表示方法:一种是,假定制度所提供的服务或实现的功能为既定,则选择费用较低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另一种是,假定制度选择的费用为给定,那么能够提供更多服务或实现更多功能的制度是更有效的制度。
新制度经济学课后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课后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8d9f04584254b35effd346e.png)
第一章导论1.科斯最早“发现”并提出交易存在费用是在下列哪一篇文章()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2.20世纪70年代以来,新制度经济学快速发展有其深刻的时代背景,以下不属于这一时代背景的因素是()A.西方发达国家对凯恩斯主义经济政策实践所导致后果的反思和经济改革的尝试B.西方国家的两次企业合并浪潮C.全球化D.大量转型国家的存在对制度经济学的需求3.以下被科斯批评为“黑板经济学”的是()A.新制度经济学B.新古典经济学C.旧制度经济学D.马克思的制度分析4.按埃格特森的看法,下列不属于新古典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的是()A.理性选择B.相互作用的均衡结构C.主体面临的环境约束D.稳定性偏好5.下列属于旧制度经济学研究纲领的“硬核”的是()A.理性选择B.均衡观C.非均衡观D.进化观6.以下不属于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人的行为的基本假设的是()A.利他主义行为假设B.机会主义行为假设C.弱理性假设D.讲诚信假设7.“在详细描述长期变迁的各种现存理论中,马克思的分析框架是最有说服力的,这恰恰是因为它包括了新古典分析框架所遗漏的所有因素:制度、产权、国家和意识形态。
马克思强调在有效率的经济组织中产权的重要作用,以及在现有的产权制度与新技术的生产潜力之间产生的不适应性。
这是一个根本性的贡献。
”这句话是谁说的()A.科斯B.诺思C.拉坦D.配杰威奇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1.康芒斯将交易分为三类,以下不属于其分类的是()A.管理的交易B.限额的交易C.馈赠的交易D.买卖的交易2.交易费用是“所有那些在鲁宾逊经济中不可能存在的成本,在这种经济中,既没有产权,也没有交易,亦没有任何种类的经济组织。
……简言之,交易成本包括一切不直接发生在物质生产过程中的成本。
”这句话是哪位新制度经济学家说的()A.诺思B.张五常C.阿罗D.威廉姆森3.一国(或地区)总交易费用等于()A.政治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B.市场型交易费用+管理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C.市场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给定制度下各种交易的交易费用D.政治型交易费用+制度交易费用+市场型交易费用4.以下不属于威廉姆森所说的交易的维度的是()A.交易的不确定性B.资产专用性C.交易的人格化特征D.交易的频率5.在威廉姆森看来,以下三个因素对交易费用有决定性作用,缺一不可,但除外的是()A.人的有限理性B.资产专用性C.交易的不确定性D.机会主义行为6.根据专业化和分工的程度,诺思把迄今为止人类社会经历的交易形式分为三种,以下不属于这三种交易形式之一的是()A.人格化交易B.由第三方实施的人格化交易C.非人格化交易D.由第三方实施的非人格化交易7.在交易中,一方被另一欺骗而造成的损失,属于下列哪一种含义的交易费用()A.内生交易费用B.管理型交易费用C.外生交易费用D.政治型交易费用第三章科斯定理1.科斯定理最早是在以下哪一篇文章中提出来的()A.《社会成本问题》B.《企业的性质》C.《社会成本问题的注释》D.《联邦通讯委员会》2.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的所有消费者或生产者的福利都造成了影响的外部性是()。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4550adece2f0066f5332258.png)
《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袁庆明著,2011年版)课后思考与练习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导论二、单项选择题BBBCDCB三、判断说明题1.错。
人还有机会主义的一面,这一点斯密没有看到。
如果人人都是机会主义者,市场机制不一定能把人们增加自己利益的行动引导到增加社会福利的方向上来。
2.错。
新制度经济学与旧制度经济学的“内核”不同,前者强调均衡与理性选择,后者的核心是演化和演进观,所以它们不是“修正”关系。
3.对。
新制度经济学没有抛弃新古典经济学的“硬核”,即新古典经济学的均衡观、理性选择观等。
•五、案例分析•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
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
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二、单项选择题CBACCBA三、判断说明题1.答:错。
随着市场范围的扩大,交易费用会上升,它会阻碍分工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
2.答。
错。
高额的交易费用并非总是具有不利的影响。
对于有害的交易,如毒品交易、走私交易、野生保护动物交易、赌博交易等等,政府通过严厉的打击,以提高其交易费用,则具有减少和阻止有害交易发生的积极作用。
3.答:对。
有些技术进步会降低交易的信息费用,但有些技术进步会使商品更复杂,增加了解商品属性的交易费用。
•五、案例分析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
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果。
(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和机会主义。
制度经济学答案
![制度经济学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ba154e3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cc.png)
名词解释:正式制度正式规则,它是指人们(主要是政府、国家或统治者)有意识创造的一系列成文的政策法规,一般靠法律、权利等刚性手段的强制来保证。
正式制度包括政治规则、经济规则和契约。
它们是一种等级结构,从宪法到成文法与普通法,再到明确的细则,最后到个别契约,它们共同约束着人们的行为。
非正式制度非正式规则,是指对人的行为不成文的限制,是与法律等正式制度相对的概念,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和意识形态等。
它是人们在长期的交往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代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
诱致性制度变迁性制度变迁是指现行制度安排的变更或替代由个人或一群人在响应获利机会时自发倡导、组织和实行。
它的发生必须要有某些来自制度非均衡带来的获利机会。
其特点为:改革的主体来自于基层;改革的程序自上而下;在改革成本的分摊上向后推移;在改革的顺序上,先易后难,先试点后推广;改革的路径是渐进的,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采取非暴力、非突发的方式。
强制性制度变迁性制度变迁是指由政府命令和法律引入和实现的制度变迁。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及其政府。
国家在制度供给上不仅具有规模经济的优势,而且在制度的实施及其组织成本方面也具有优势。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特点有:改革的程序是自上而下的;具有激进的性质,制度一出台就一步到位;强制性制度变迁能从核心制度开始进行改革,而不必像诱致性制度变迁那样先从外围开始。
比较诱致性制度变迁与强制性制度变迁的区别;制度变迁的主体不同。
诱致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个人或一群人,而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体是国家或其政府。
制度变迁的优势不同。
诱致性制度变迁主要依据的是一致同意原则和经济原则。
故诱致性制度的变迁的遵从率较高。
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优势在于能以较短的时间和速度推进制度变迁,还能以自己的强制力降低制度变迁成本。
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不同。
诱致性制度变迁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外部效果和“搭便车”问题。
强制性制度变迁面临的问题主要在于违背了一致性同意原则。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袁庆明著《新制度经济学教程》课后章节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6e308eb700abb68a982fbfc.png)
五、案例分析1.答:(1)常言道,好的制度使坏人变好,坏的制度使好人变坏。
该制度扭曲了人的行为,使人们为了一点私利不惜视人类神圣的爱情、婚姻为儿戏,说明该制度存在严重缺陷。
(2)说明人都是追求私利的。
任何制度下的人都是经济人,制度设计要立足于人的经济人本性。
2.答:(1)反设事实方法,也就是对历史事实和某种特定的状态的假设,假设某一条件与事实相反,经济将会如何发展?(2)学术研究不能过于迷信既有的理论,要注重从实际出发、从事实出发展开深入的研究。
第二章交易费用理论五、案例分析1.答:(1)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主要是信息费用和谈判费用。
国宝卖成了“白菜价”,即买者没有得到其真实价值,是交易费用高昂的结果。
(2)影响这一国宝级金锭的买卖的交易费用的因素有:商品的多维属性、信息不对称、交易频率低和机会主义。
2.答:(1)机会主义行为;(2)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大力量。
本例中,收银机的发明属于技术进步,它降低了企业内部监督费用,属于交易费用的一种。
第三章科斯定理•五、案例分析1.答:(1)不能。
因为有搭便车问题,交易费用太大。
(2)B村土地承包制度发生变化,如A村村民所经过的B村土地现在为一人承包,且所种经济作物价值较高的情况下,就有可能促成对上述外部性问题的谈判解。
如果交通手段进步,如人人都有廉价的交通工具摩托车,则此外部性问题也会有所缓解。
2.答:(1)政府收狗头费的理由是狗扰民,即产生了负外部性。
(2)解决狗扰民这一事情能否通过居民之间谈判解决要看交易费用的大小,如果费用不大,居民之间是可以协商解决的。
但如果交易费用太大,私了解决不了,就需要政府出面了。
(3)政府解决,也需要代价,如人员成本,代理成本等。
(4)不一定。
如果交易费用不大,多数情况下如此,可以通过协商解决,不一定需要政府出面。
第四章产权理论五、案例分析1.答:(1)家禽越来越多是因为它易确立私有产权,有明确的看护人和利益的获得者。
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
![制度经济学考试复习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ed31a3c4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9c.png)
一、单选题1.个人主义观念最早由()提出A、科斯B、诺斯C、洛克D、加尔布雷思答案: C2.制度经济学所研究的最基本的分析概念是什么()A、道德B、经济发展C、制度D、企业答案: C3.制度比较与()的核心问题是比较的标准或选择的依据。
A、选择B、横向选择C、纵向选择D、以上都不对答案: A4.下列哪一项不是影响国家产权保护的因素()A、交易费用B、社会结构C、科技技术D、政治制度答案: C5.制度起源理论,即交易费用说是谁提出来的?()A、罗纳德科斯B、戴维斯C、诺思D、马克思答案: A6.资源配置的主导者主要是由什么决定的()。
A、政策B、制度C、政府D、市场答案: B7.《国富论》是下列哪个人物的著作?()A、亚当斯密B、马克思C、恩格斯D、康芒斯答案: A8.产权必然论及()A、财产B、金钱C、资源D、资本答案: A9.下列关于财产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产权的客体,是与主体相分离或相对分离、能够被人们拥有、对人们有用的、稀缺的对象,是人们建立产权关系的客观基础。
B、是人们建立或设置权利的对象。
C、是客观存在的D、无用的东西也可以成为财产答案: D10.经济学方法论大体分为几层()A、二层B、三层C、四层D、五层答案: B11.新古典经济学的厂商理论描述的是完全完全竞争条件下某一产品市场中企业()决定过程。
A、需求与产量B、需求与价格C、原料价格与产量D、产量与价格答案: D12.下列对制度的功能面试错误的是()A、减少不确定性B、减少机会主义和促进合作C、降低交易费用D、内部性外部化答案: D13.财产按照存在的空间位置的变化状况可以分为()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B、动产和不动产C、实物财产、价值财产和货币财产D、生产要素和劳动产品答案: B14.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第一种产权形式是( )A、公有产权或非公有产权B、公有产权或共有产权C、公有产权或共同产权D、共同产权或非共同产权答案: C15.采用整体主义理论,在旧制度经济学看来,企业是()的集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复习思考题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307c6722b4daa58da0114a69.png)
复习思考题第一章1:什么是制度,制度的作用是什么,制度是如何起源的?答:制度是一个社会的游戏规则,起着规范、约束人们行为的作用。
制度的作用有:降低交易费用,为经济提供服务,为合作创造条件,提供激励机制,外部收益内部化,印制机会主义行为。
所有的这些作用都是为了提供激励和提供有效信息的稳定预期,从而改变相对价格,形成偏好与抉择,从而影响行动和结果。
(P6)关于制度的起源有三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是以科斯为代表的交易费用说。
第二种观点是诺斯的从简单交换到非个人的交换理论。
第三种观点是考特和尤伦关于财产制度起源的思想库。
(P8)2:什么是制度变迁?制度变迁有哪些形式?答:所谓制度变迁是指新制度(或新制度结构)产生,并否定、扬弃或改变旧制度(或旧制度结构)的过程。
制度变迁的形式有:强制性制度变迁和诱致性的制度变迁。
由政府或团体进行的制度变迁往往具有强制性的特点。
自下而上的制度变迁,即由个人进行的制度变迁或无主体的制度变迁一般具有诱致性的特点。
制度变迁的方式有,渐进式制度变迁和突变式制度变迁。
前者如冰河般缓慢移动,后者像暴风雨一样剧烈的变化。
(P11)3:什么是新制度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代表人物?答:新制度经济学最早是由O。
威廉姆森提出来的,意指以科斯为代表的、强调交易费用和制度重要性的学术思潮。
代表人物:罗纳德科斯道格拉斯诺斯阿曼阿尔钦哈罗德德姆塞茨张五常等。
(p14)4:新制度经济学有哪些主要理论?答:第一、交易费用经济学。
交易费用是指交易过程中谈判、签约、和履行合约的成本。
交易过程中包括事前交易成本和事后成本。
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基本思想是,交易一般是以极大化其提供的净收益的方式进行的。
作为理性的经纪人,经济单位和经济个体总是希望降低交易费用,因而会想出各种办法,包括作出不同的制度安排,建立不同的经济组织或者选择不同的交易方式等。
第二、产权经济学。
基本观点是产权是经济系统的关键变量,一旦改变了产权,也就改变了整个系统,因而产权安排对经济活动的效率至关重要。
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参考题
![制度经济学期末复习参考题](https://img.taocdn.com/s3/m/f49833bb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ac.png)
一、单选1.以下那个属于非正式制度(A)P7-8A道德理论B、合同规则C、侵权D、票据2.下列哪一项是制度的基本功能(B)P9-11A、增加机会主义B、减少不确定性C、提高交易费用D、内部性外部化3、产权必然论及(A)P11A、财产B、金钱C、资源D、资本4、产权的排他性实质上就是产权主体的对外排斥性或对特定主体的(A)P15A、垄断性B、延续性C、相关性D、同化性5、经济学方法论大体分为几层(B)A、二层B、三层C、四层D、五层6、马克思经济学最重要的代表著作是(A)A、《资本论》B、《国富论》C、《产权论》D、《劳动有效论》7、新古典制度经济学的逻辑主线是(A )A、交易费用分析B、消费边际分析C 、生产边际分析D、非正规规则制约分析8、个人主义观念最早由(C )提出A、科斯B、诺斯C、洛克D、加尔布雷思9、企业是现代( A )中产生行为的基本单位。
A.经济系统B.管理系统C生产系统D.消费系统10、马克思和恩格斯认为人类的第一种产权形式是(C)A.公有产权或非公有产权B.公有产权或共有产权C.公有产权或共同产权D.共同产权或非共同产权11、下列理论不能解释国家起源的是( C )A暴力起源论B契约起源论C物种起源论D宗教起源论12、《国名经济学原理》的作者是(C )A凡勃伦B康芒斯C门格尔D哈耶克13、科斯在分析企业起源时明确指出,(D )可以看作两种不同的组织生产的制度。
A、制度比较理论B、选择理论C、交易费用理论D、企业和市场14、制度比较与(A)的核心问题是比较的标准或选择的依据。
A 选择B横向选择C 纵向选择D 以上都不对15、新古典制度经济学在制度的比较与选择上,始终坚持()A制度经济学的效率标准B 主流经济学的效率标准C市场经济学的效率标准D宏观经济学的效率标准16、公司治理与被治理关系肯定与()有关,并由其决定。
(B)A、企业规模B、产权关系C、企业管理D、生产模式17、下列著作中那一本是科斯在1937年发表的。
《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课后习题答案
![《新制度经济学·袁庆明》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de5cc9db9d528ea81c779c2.png)
五、案例题(15’*1)
1.金锭 (1)信息和谈判费用。 (2)交易商品的多维属性和特征、信息不对称、交易的频率低、机会主义 2.收银机 (1)机会主义行为。为了追求个人利益的最大化,不惜通过不正当手段谋求自身利益。 (2)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降低交易费用的两大力量。收银机的发明是技术的进步,能够 降低企业内部监督的费用,属于管理型交易费用。
第三章 科斯定外部性 一个经济人的行为对另一个人的福利所产生的效果, 而这种效果并没有从货币或者市场交易 中反映出来。 13. 正外部性 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收益而又无法向后者收费的现象 14. 负外部性 一些人的生产或消费使另一些人受损而前者无法补偿后者的现象 15. 代际外部性 主要是解决人类代际之间行为的相互影响, 尤其是要消除前代对后代、 当代对后代的不利影 响。 16. 公共外部性 经济主体的行为对这一区域内所有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福利都产生影响的外部性。 17. 双向外部性 两个经济主体相互之间造成外部性。 18. 科斯第一定理 在交易费用为零的情况下,产权安排对资源配置没有什么影响。因为,只要是重新安排产权 能够增加产值的最大化,就可能通过市场交易或人们之间的讨价还价改变最初的权利界定, 使资源实现优化配置。 19. 科斯第二定理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 产权的不同界定会对资源配置效率产生影响, 因为产权界定 和制度安排具有经济价值,也是重要的。 20. 科斯第三定理 在交易费用大于零的现实世界,制度安排本身是有成本的。
制度经济学 第一章 导论
一、名词解释(2*5)
1.
新制度经济学
兴起于 20 世纪 60 年代,以制度的运行、演化及其影响为研究对象,以人的有限理性、机会 主义行为为基本假设,运用成本-收益分析、边际替代分析、均衡分析等标准经济学方法的 一门经济学分支。以科斯、威廉姆森、张五常为代表人物。 2. 新古典经济学 以理性经济人的假设为前提,以成本收益、边际替代、均衡分析为研究方法的一门经济学分 支。 3. 机会主义行为 人具有随机应变、投机取巧、为自己谋取更大利益的行为倾向。 4. 完全理性 有能力预测可能发生的所有事件,并可以在各种可行的行为中进行评价,作出最佳选择。且 这一切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不存在任何成本。 5. 不完全理性 由于环境是复杂的, 以及人对环境的计算能力和认识能力有限, 决策制定者的偏好是不完全 的,会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6. 旧制度经济学 以人类社会的制度及其变迁为研究对象, 以非理性选择和演进观为研究纲领, 职能主义心理 学的本能心理学说为理论基础,强调历史演进、历史趋势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在新制度经济 学产生之前,以凡勃伦、康芒斯等为代表的制度学派。
制度经济学答案.doc
![制度经济学答案.doc](https://img.taocdn.com/s3/m/0d30ae776bec0975f565e251.png)
名词解释:1.交易费用:经济主体间为实现产权转让所需的费用。
2.有限理性:经济行为人在获取、分析、处理信息,进而做出决策的能力是有限的。
3.产权:财产权利的简称,是与一项资产相关的一组权利的组合,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让渡或出卖)、收益权等。
4.集体产权:产权是集体的,关于资源使用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集体按一定的程序做岀。
5.不完全理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契约当事人或契约中的“第三方”无法观察或证实一切,造成该契约的条款是不完全的。
6.纵向一体化:将某一产业链条中相邻的企业合并起来。
7.定理:该定理认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木结构选择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
该定理的提出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认为是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
8.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是指获得契约未明确规定其归屈的剩余利益的权利。
所谓“剩余”是指除了契约中规定的利益分配之外的收益。
其最优数量应当等于总产出的边际收益水平。
剩余索取权是企业的产权所在。
9.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国家在追求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它是以政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程序是自上而下的激进性质的存量革命。
简答:1 •在经济牛活中,制度有哪些作用?(1)•规范或者约束不确定性世界里的人类行为,增进人类相互间的信用度,使之变得较可预期;(传统:教授的衣着)(2).维持竞争及合作秩序,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合约)(3)•鼓励创新和知识增进,提高经济效率;(4)•扩展竞争及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促进分工,增加配置稀缺资源的选择办法, 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简述威廉姆森的交易维度理论。
威廉姆森以交易的三个维度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对交易进行比较,区分不同的交易。
3 •产权有哪些特征?(1 )•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①产权的完备性一如果产权所有者具有权利束中的全部权利,则其产权是完备的。
②当产权的某些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则存在产权残缺。
新制度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宁波大学
![新制度经济学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宁波大学](https://img.taocdn.com/s3/m/ee99141d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8127d7f.png)
第一章测试1.《国家为什么会失败》将制度分为()A:汲取性政治经济制度B:正式制度C:非正式制度D: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答案:AD2.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在新制度经济学看来,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B:亚利桑那州(美国)的诺加利斯之所以比索诺拉州(墨西哥)的诺加利斯更发达,是由于前者具有包容性政治经济制度C:人与人之间日常聊天保持一定的距离不属于制度。
D:是一个国家所采取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决定了这个国家的经济绩效进而决定了与其他国家的差异。
答案:BD3.以下属于反“理性”的表述是()。
A:我们是历史的代理人,我们应该做这做那,这是历史的要求,阶级的要求,民族的要求。
B:凡是真正的问题,都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而且只有一个,所有其他答案都是错误的。
C:一组普遍而不变的原则支配着世界……只要一背离它们,人类就会陷入犯罪、邪恶和悲惨的境地。
D:宇宙的进程并无目的,只是一种无目标无意义的运动。
答案:D4.新古典经济学忽视了哪些研究领域()A:各种可供选用的社会法规(产权)和经济组织如何影响经济行为、资源配置和均衡结果?B:在同样的法律制度下,经济组织的形式为什么会使经济行为发生变化?C:控制生产与交换的基本社会与政治规则背后的经济逻辑是什么,它们是如何变化的?D:企业以及其他一些经济契约的经济逻辑是什么?答案:ABCD5.以下()不属于旧制度学派代表人物。
A:凡勃仑B:加尔布雷思C:米切尔D:康芒斯答案:B第二章测试1.野生老虎越来越少,家禽越来越多,最可能的原因是()A:因为老虎无归属,被人任意捕杀,而家禽则不然B:因为老虎全身都是宝,人们都想获得,而家禽则不然C:因为野生老虎危害人类,所以被人捕捉,而家庭相反D:因为老虎对生产无益,而家禽则不然。
答案:D2.产权的激励作用体现在两率接近论上,就是指()A:个人收益率与社会收益率接近B:社会收益率与结构性生产边界接近C:个人收益率与技术性边界接近D:技术生产边界和结构性生产边界接近答案:A3.“少管闲事!”体现了权利行使的哪种边界?()A:不损害他人得益为边界B:法律为边界C:以主观愿望为边界D:有效权力的边界答案:A4.“我的劳动使它们脱离原来所处的共同状态,确定了我对于它们的财产权”,这句摘抄大概来自哪本著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名词解释:1.交易费用:经济主体间为实现产权转让所需的费用。
2.有限理性:经济行为人在获取、分析、处理信息,进而做出决策的能力是有限的。
3.产权:财产权利的简称,是与一项资产相关的一组权利的组合,包括对财产的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让渡或出卖)、收益权等。
4.集体产权:产权是集体的,关于资源使用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集体按一定的程序做出。
5.不完全理论:由于人的有限理性、外在环境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契约当事人或契约中的“第三方”无法观察或证实一切,造成该契约的条款是不完全的。
6.纵向一体化:将某一产业链条中相邻的企业合并起来。
7.M-M定理:该定理认为,在完善的市场中,企业资本结构选择与企业的市场价值无关。
该定理的提出引起了很大反响,被认为是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的基石。
8.剩余索取权:剩余索取权是指获得契约未明确规定其归属的剩余利益的权利。
所谓“剩余”是指除了契约中规定的利益分配之外的收益。
其最优数量应当等于总产出的边际收益水平。
剩余索取权是企业的产权所在。
9.强制性制度变迁:强制性制度变迁是国家在追求租金最大化和产出最大化目标下,通过政策法令实施的,它是以政府为制度变迁的主体,程序是自上而下的激进性质的存量革命。
简答:1.在经济生活中,制度有哪些作用?(1).规范或者约束不确定性世界里的人类行为,增进人类相互间的信用度,使之变得较可预期;(传统:教授的衣着)(2).维持竞争及合作秩序,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合约)(3).鼓励创新和知识增进,提高经济效率;(4).扩展竞争及合作的范围和深度,促进分工,增加配置稀缺资源的选择办法,进而推动经济增长。
2.简述威廉姆森的交易维度理论。
威廉姆森以交易的三个维度即资产专用性、不确定性和交易频率对交易进行比较,区分不同的交易。
3.产权有哪些特征?(1).产权的完备性与残缺性○1产权的完备性—如果产权所有者具有权利束中的全部权利,则其产权是完备的。
○2当产权的某些权能受到限制或禁止,则存在产权残缺。
○3“产权残缺”是指不完全的产权,即产权权利束中的一部分被约束乃至剥夺。
(2).产权的排他性与非排他性○1产权的排他性不仅意味着不让他人从一项资产中受益,而且意味着资产所有者要排他性地对该资产使用中的各项成本负责,包括承担确保排他性的成本。
○2产权的非排他性是产生“外部性”、“搭便车”等机会主义行为的主要根源。
(3).产权的可分割性与可转让性○1产权的可分割性是指一项资产的纯所有权能与其各种具体用途上的权利相分离。
例如,对一个湖泊的所有权与在湖上钓鱼的权利和在湖中游泳的权利相分离。
○2产权的可分割性保证了现实经济活动“最优配置”的对象不再是新古典经济学所分析的有形或无形的物质资源,而是附着在这些物质资源之上的各项财产权利。
○3产权的可转让性是指所有权通过出售或捐赠等方式的变化。
不可转让的产权不能被出售和使用,并因此不能在其使用上充分发挥其潜能。
4.国家的双重目标和双重约束是什么?(1)国家的行动目标第一,制定社会活动中界定、形成产权结构的竞争与合作的基本规则,使统治者收益最大化。
因为参与国家活动的人(包括统治者)也是“理性人”,也追求自己的利益,政府也有自身的利益及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
更为现实的是,每一个国家的各内部机构可能都会有反映各自利益的不同目标;第二,在第一个目标的框架中,降低交易费用,使全社会产出最大,从而增加国家税收。
即,国家有两个目标,使统治者租金最大化和使社会产出最大化。
(2)统治者的双重约束:统治者的交易费用约束和竞争约束。
正的交易费用限制了统治者对有效率产权结构的选择。
另一方面,各种利益集团的竞争压力迫使统治者不得不选择一些无效率的产权结构。
在竞争约束下,统治者将避免触犯有势力的选民。
如果这些集团的势力达到威胁统治者利益的“边界”时,统治者会同意一个有利于这些集团的产权结构而无视它对效率的影响。
5.简述“诺斯悖论”产生的原因诺斯悖论:“国家的存在是经济增长的关键,然而国家又是人为经济衰退的根源”。
(1)统治者偏好的多元性与有限理性。
统治者偏好的多元性(财富、威望、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等)及其有限理性无疑会影响他对产权制度安排的选择。
即随着统治者财富的增加,财富的边际效用在降低,其他商品(如威望、历史地位、国际影响等)的边际效用却在增加。
在统治者的偏好中,产权有效性可能是一个重要“砝码”,但不是唯一的“砝码”。
(2)不同集团利益的冲突。
国家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不同集团的集合体。
统治者就是这些不同集团利益的“均衡者”。
制度安排的变迁经常在不同群选民中重新分配财富、权力和收入。
显然,包括产权在内的各种制度安排并不完全取决于效率(或经济)原则,它们还取决于不同利益集团的规模、地位以及与统治者的关系。
人类历史上无效率产权之所以成为“常态”的根源也在于此。
(3)路径依赖及累积效应许多制度安排也许在开始时是最佳的选择,但它发展下去就可能阻碍经济的发展。
一种制度安排一旦确定,就可能限定了今后的选择范围。
(4)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的矛盾主要表现在财政收入上。
在国家规模增长和财政刚性支出的约束下,统治者更为关心财政收入的增长。
另外,统治者的寿命有限或者受到任期约束,使他们更着眼于在位时的短期利益。
6.影响制度需求的影响因素(1)产品和要素相对价格要素和产品相对价格的长期变动是诱致历史上多次产权制度变迁的主要原因。
当某种要素或产品因为某种原因变得稀缺因而相对价格(或价值)上升时,其所有者可以从对这种要素或产品的所有权中获得更多的收益,当所有者从对产品或要素的专有权中获得的收益大于保护这种专有权而支付的成本时,产权制度的建立就会成为迫切的需要。
(2)宪法秩序宪法秩序的变化,即政权的基本规则的变化,它能深刻影响创立新的制度安排的预期成本和利益,因而也就深刻影响对新的制度安排的需求。
(3)技术技术对制度变迁的影响表现在很多方面:技术进步可能影响交易费用并使原先不起作用的某些制度安排起作用。
技术进步可以降低产权的排他性费用。
(4)市场规模。
市场规模扩大对制度需求的影响表现为:首先,市场规模的扩大,固定成本可以通过很多的交易,而不是相对很少的几笔交易收回。
这样,固定成本就成为制度安排创新的一个较小障碍了。
其次,市场规模的扩大使一些与规模经济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得以创新,如股份公司制度、跨国公司制度等。
7.简析制度变迁的动因有哪些?从一般意义上讲,制度变迁的终极动力在于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如出现预期的净收益超过预期的成本,一项制度就会被创新。
制度变迁的原因在于制度稳定性、环境变动性和不确定性及人对利益极大化的追求三者之间持久的冲突。
(1).制度的稳定性稳定性是制度存在的理由。
制度的稳定性使人们能形成对未来的稳定预期,从而达到减少生活不确定性的目的。
稳定性又是制度变迁的原因。
制度作为人们的行为规则和规范,是现实的和具体的,并非超时空的,而且也是不能自行改变的。
人一方面需要制度提供的稳定功能,另一方面又会被其稳定不变性困扰。
原因在于制度沿时间空间展开过程中,会由于条件和环境的变化而失去原有的许多功能,原来适宜的制度就变成了过时的制度。
制度不能自行变更的事实就要求人们采取行动,改变或打破旧的稳定性,建立新的稳定性。
(2). 环境的变动性和不确定性世界是运动、变化、发展的,要求人们适时改变和调整已有行为规则才可能使自身的利益极大化。
(3). 利益极大化努力对于非正式制度,由于它仅取决于个人对收益和成本的计算,只要违犯非正式制度的收益看来要大于违犯的成本,个人就有动力违犯已有的规则,并逐步导致制度变迁。
对于正式制度,由于搭便车的困扰而有供给不足,但供给也是存在的,这是因为有选择性激励使制度供给成为可能。
论述:1.试阐述产权类型及其对效率的影响○1私有产权:由私人拥有的产权。
其对效率的影响:产权交易容易;激励产权主体以最有效的方式行使其产权○2共有产权:产权的主体是由多个经济主体所构成的共同体,权利为共同体内所有成员共同拥有。
其对效率的影响:产权变更要得到所有成员的同意,交易比较困难;激励作用相对较弱。
○3集体产权:产权是集体的,关于资源使用的各种权利的决定必须由集体按一定的程序做出。
其对效率的影响:集体产权的交易比共有产权容易,激励约束作用相对较好。
○4政府产权:产权由政府拥有,政府按可接受的政治程序来决定谁可以或不能使用这些权利。
其对效率的影响:政府产权下的外部性较大,经济效率较低。
代理人对其他成员进行监督的激励不足。
○5共有产权:一种广泛存在于不具备消费排他性资源上的“非实在”产权安排。
其对效率的影响:造成资源的过度使用,导致整个社会的效率损失。
2.什么是委托-代理问题?解决的方法有哪些?由于代理人偏离委托人的利益行事导致的问题。
如何通过设计一套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以诱导代理人采取符合委托人利益的行为,达到“激励相容”从而提高公司的运行效率,是解决委托代理问题的关键所在。
(1)在公司内部委托人可花费一些费用,以激励、监控代理人,以使后者为自己的利益尽职尽责。
例如强化预算控制;通过定期的内部和外部审计提高财务的公开性或透明度;通过设计基于业绩的报酬和让经理获得“股票期权”等让他们“自己监督自己”。
代理人可以用一定的财产担保不损害委托人的利益,或者即使损害发生也一定会给予补偿。
显然,这样就发生了正的委托人监控成本和代理人担保成本。
(2)市场竞争压力:对代理人的市场约束在企业理论中,代理人是企业家、经营人的同义词。
代理人具有剩余索取权及控制权。
企业不可能完全替代市场,企业始终处在市场的汪洋大海之中,各种市场力量对企业绩效具有重要影响。
○1经理人市场竞争在经理人市场中,市场力量会监督其过往业绩,并据此评估其未来价值。
如果某个经理人业绩不佳,其人力资本就会贬值,从而失去竞争力。
因此,经理人为了自身的名誉及利益,会选择自我约束,努力工作。
○2产品市场竞争企业绩效与产权归属并不具有必然联系,而与产品市场的竞争程度密切相关。
充分竞争的产品市场上,绩效好的企业会被直接筛选出来。
该企业的经理人会因此受益。
两权未分离的企业由于没有代理成本,在这类企业大量存在的环境下,其相互之间竞争激烈,从而对两权分离的企业经理人施加压力。
在垄断性的产品市场上,经理人的压力必然减少。
○3资本市场资本市场持续不断地评估着上市公司的绩效。
如果某企业经营不善,其股票价格会下跌,投资者会选择“用脚投票”,并有被收购接管之虞,这会刺激在任经历发奋工作。
(3)发挥公共机构的作用即通过实施强有力的法规约束和政府管制,克服委托-代理问题。
但是:首先,法律规章的制定和实施也是需要成本的。
其次,如果法规泛滥、管制过于严厉,还会损害代理人的企业家精神。
再次,由于公共机关的执法者或管制者的行为动机、行为能力等也是有限的,这会使得其行为的力度和效果大打折扣,有时他们甚至会出于个人利益最大化动机偏离公共机构的本来目标行动;有时疏于日常监督,等到问题发生之后才做事后诸葛亮;委托—代理问题长期存在于包括所有科层组织之中,是所有人类组织都必须面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