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

合集下载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指导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根据我部关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部署和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目标要求,为了促进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顺利开展,现就进一步加强新课程教师培训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提高认识,高度重视,全力以赴做好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中华民族素质,增强综合国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举措。

教师是新课程实验推广工作的主力军,师资培训是新课程实验推广的关键环节。

今后几年,全国将有数百万中小学教师开始实施新课程。

鉴于新课程师资培训涉及面广、人数众多、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必须进一步提高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将开展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要认真总结前两年新课程师资培训的经验,针对存在问题,采取有力措施,不断加强和改进新课程师资培训,力求保质保量完成新课程师资培训任务。

师范院校和教师培训机构要进一步树立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指导思想,贴近中小学,贴近新课程改革第一线,根据新课程改革对师资的要求,改革教师教育培养模式,更新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办学质量。

要注重加强综合课程师资的培养,努力为中小学输送适应新课程要求的新型师资。

积极承担并高质量地组织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二、统筹规划,精心组织,进一步提高新课程师资培训水平1.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新课程师资培训。

各地要按照“边实验、边培训、边总结、边提高”的原则,根据新课程实验推广的要求,统筹规划、分区推进、分步实施,分阶段、滚动式地展开新课程师资培训。

2005年秋季开学之前,各地应基本完成对义务教育阶段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任务。

2007年秋季开学之前,基本完成对普通高中起始年级教师新课程岗前培训。

各地要从新课程实验区师资培训入手,有步骤地组织管理者、培训者和教师的培训。

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

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

新课程教师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需求的不断提高,新课程的教师培训愈发重要。

本培训计划旨在帮助教师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促进学校教育的发展。

具体目的包括:1.了解新课程的背景和理念,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的认识和理解;2.掌握新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3.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共同提高教学质量;4.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鼓励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方法和思路;5.提高教师的心理素质,增强教师的教学信心和能力。

二、培训内容1.新课程理念与架构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基本架构,包括新课程的宗旨、目标、内容、方法和评价等方面。

2.新课程教学方法和技巧学习新课程下的教学方法和技巧,包括探究式教学、合作学习、项目学习、情境教学等。

3.教学资源的利用掌握教学资源的利用方法,包括多媒体教学、网络资源、实验设施等。

4.新课程下的评价方法学习新课程下的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价、自我评价、互评、等。

5.教师个人素质的培养培养教师的心理健康、专业能力、创新精神等个人素质。

6.教师的角色转变帮助教师理解新课程对教师角色的影响,包括教师的角色转变和教师的专业职责。

7.教师的教学设计学习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培养教师的教学设计能力。

8.其他相关内容根据教师的实际需要和培训的具体情况,可以添加其他相关的内容,如学科研究、教学案例分析等。

三、培训方式1.专家讲座邀请新课程教学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介绍新课程的理念和方法,分享教学经验。

2.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让教师们了解新课程下的教学情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3.小组讨论在小组内部开展讨论,让教师们分享经验、交流思想,共同探讨新课程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4.课堂观摩安排教师们到优秀教师的课堂观摩,学习优秀教师的教学方法。

5.集中研修在集中研修的环境中,对教师进行系统的培训和学习。

6.网络学习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远程教学和学习,让教师能够随时随地学习新课程的知识。

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一、指导思想:以党的“十七大”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和新课程理念建设为核心,以提高学校教师新课程改革的实践和创新能力为重点,以科研为先导,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途径,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专业化水平,使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培训任务与目标(一)培训任务1、使教师理解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任务、目标、以及相关政策,明确作为一名新世纪的教师应树立的教育观、课程观、教学观、学生观。

2、使全体教师掌握新课程的理念、内容、结构、评价、管理上的重大变化,明确作为一名新世纪教师的角色定位。

3、使全体教师积极参与到课程改革与建设中,正确发挥教师在新课程设计中的主体作用、在课程实施中的推进作用以及在课程评价中的判定者作用。

(二)总体目标通过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新课程的实施,更新教师的教育观念,革新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能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使教师队伍的素质逐步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进一步完善学校内部行之有效,可持续发展的师资培训体系。

(三)具体目标1、通过培训,培养骨干教师,壮大骨干教师队伍,为我校的教育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通过培训,建设一支师德高尚、素质优良、业务精湛、富有活力、创新力强的新型师资队伍。

3、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培训工作,使我校达到新课程改革师资培训“示范校”的水平。

三、培训原则1、全员培训的原则。

学校所有一线教师人人参加培训。

在实施新课程前,教师必须接受新课程培训,没参加培训不允许承担新课程的教学任务。

起始年级专任教师的培训先行,并逐步扩展到其他年级专任教师。

2、学研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我校“科研兴校”的办学宗旨。

与学校科研课题结合起来,紧贴教师的教学实际,针对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热点、难点、重点问题,确定研究的专题,以研促学,以学促改,以改促创,以创促变,整合各方面的力量,研究开发高质量的培训资源,加强培训政策制度及机构建设,保证培训质量。

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方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方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方案1000字一、培训目标:为新课程教师提供必要的理论与实践培训,使其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好的帮助。

二、培训内容:1.新课程理念新课程理念的内涵与基本特色,以及新课程对于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影响,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对教育教学有全面深入的认识。

2.学科教学设计学科为核心,以学生需要为导向,多元化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探究学习和团队合作启发式和探究式教学法,强调学生自主学习,师生之间的互动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评价方式探究强调评价的多样性,把学习者放在评价设计评价策略的中心地位,思考怎样使用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三、培训形式:1.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践案例相结合,通过课堂讲解和实践操作,引导教师具体掌握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掌握运用方法。

2.针对性培训根据学校实际情况、教师需求和课程特点,提供个性化培训方案,扩大教师知识范围和提升教学水平。

3.反思分享会开展课程设计、教学展示、教学反思、教学资源共享的活动,以便教师之间分享经验,互相学习,相互启发。

四、培训时间与计划:第一阶段:新课程理念时间:1天内容:新课程理念内涵,新课程设计的思路,新课程实施的基本模式,新课程教师作用的转变。

第二阶段:学科教学设计时间:3天内容:采用探究学习、团队合作、交互式教学等学科教学方式。

学习如何设计课程,如何从学生需要出发设计资源,如何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三阶段:教育评价和教学策略时间:2天内容:对于不同学习形式的评价方式,如何评价孩子的成长和进步,评价分析的重要性,如何使用评价来支持学生的学习。

第四阶段:总结分享时间:1天内容:教师团队展示新课程教学实践与教学反思,分享成果和经验交流,解决疑难问题。

五、培训评估:1.考勤与纪律评估未按时参加培训、缺席培训、破坏秩序等行为影响评估。

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方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方案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新课程师资培训计划方案
课改实验牵涉到多方人员的参与,必须以课改理论为导航,否则会迷失方向而误入歧途。

因此,课改实验中我们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制订了培训计划,协调各部门参与者的培训,教师观念的转变是实验顺利进行的前提,因此我校把抓教师新观念培训放在首位。

(1)选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
1、我校的任教一至五年级的教师参加县进修学校组织的统一培训和学科教改培训。

2、假期中,全校老师分学科听取了市骨干教师培训班培训回来的老师做的讲座。

3、为了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这学期我校克服经费困难,大量派员外出听课、学习,90%以上的教师都获得了学习的机会,使教师的教学理念逐步更新。

(2)组织教师开展校本培训
1、学校骨干教师对本校老师培训。

请校长、教研组长向全体教师解读新课改理念,参加市级培训的骨干教师和本校教师结成理论学习小对子,互帮互学。

2、组织教师业务学习,及时传达课改精神,将新课程培训等各种新课程的学习材料发给大家,组织学习。

K2MG-E《专业技术人员绩效管理与业务能力提升》练习与答案
3、分组组织教师学习。

本学期将加大理论学习的力度,利用备课组组织同组的老师共同学习,共同讨论研究分析,使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融合起来。

4、安排教师自学《新课程标准》。

我校将新课程标准培训与教师继续教育相结合,坚持培训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集中培训与分散培训相结合、教师工作与学习相结合,充分发挥校本培训的低成本、高效能的运作机制,更新教师观念,提高教师素质。

世上没有一件工作不辛苦,没有一处人事不复杂。

不要随意发脾气,谁都不欠你的。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初中教师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随着教育领域的发展和改革,语文教育作为基础教育的核心科目,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中。

为了提高初中语文教师的教育水平,满足新课程的要求,制定并实施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成为必要的举措。

本文将从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法和培训评估四个方面,介绍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标准。

一、培训目标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的目标是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增强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

具体目标如下:1. 掌握语文教育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最新的教育政策和发展趋势。

2. 熟悉新课程标准,理解其背景、目的和要求,能够准确地运用新课程标准进行语文教学。

3. 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评价能力,能够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4. 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提高学校整体的语文教育质量。

二、培训内容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新课程标准解读:对新课程标准的解读,包括教育理念、课程结构、教学目标等方面的内容,让教师全面了解新课程的要求。

2. 学科知识与教学设计:对语文学科的知识进行全面系统的讲解,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教师需要学习制定和实施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课程教学设计。

3. 教学方法与手段:介绍多元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让教学更加生动有趣。

4. 学生评价与教学评估:教师需要学习如何进行学生评价和教学评估,通过定量和定性的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教学效果。

5. 教育教学管理:强化教师的教育教学管理能力,包括制定教学计划、教学安排和学生成绩管理,提高学校的语文教育质量。

三、培训方法初中语文新课程培训采用多种形式和方法,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操作,通过案例分析、讨论研究、教学示范等方式进行。

培训的具体方法如下:1. 专题讲座:邀请相关学科专家进行专题讲座,解读新课程标准和最新研究成果,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辅导提纲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辅导提纲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辅导提纲提示:《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是新课程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是对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和基本概念的总体概括。

希望各位教师,联系自己教学实际仔细阅读本辅导提纲,加深对新课程理念及其内涵的认识,以便全面理解和掌握新课程标准,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第一单元我国新世纪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景透视一、背景:整个二十世纪全世界都在进行着教育改革,改革的主要成就在于搭建了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框架,确定了教育发展的方向。

进入二十一世纪要完成这一目标则需要落实到我们现行的工作中,也就是要在课程改革、教育改革以及学校日常教育工作方面,实现创新和突破。

这是我们目前所面临的任务,也是一个大的时代背景。

根据书中的阐述可从以下三个方面理解:1、18、19世纪由于受科技理性的影响,使教育忽视了对人的人性化教育,偏离了教育的价值和本质,新的时代精神,需要的是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社会人,因此,要还学校和学生更人性的教学和课程。

2、知识经济已成为经济形态,呼唤培养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才。

3、信息产业迅速崛起,要求教育进行相应的革新,适应时代的发展。

二、如何理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深化素质教育改革的需要主要从两个方面来理解: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和关键环节。

因为任何教育目标的实现都是依靠课程来实现的。

2、我国现行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不适应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

表现在教育观念滞后,培养目标、思想品德教育、课程内容、结构、评价等诸多方面的不适应。

三、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一)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

(我国实行的是国家、地区、学校三级管理)(二)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三)提高学生的主体性和注重学生经验(四)课程向学校日常生活的回归四、新课程对“课程与教学”的概念重建(这部分为重点理解内容)什么是概念重建?概念重建就是对原有的课程与教学领域的一些不适合时代要求,不符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的概念进行重新思考和界定。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及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什么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及新教材给教师带来什么

《新课程师资培训精要》一、课程结构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音乐、美术)等课程。

二、课程标准1、国家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的评价建议。

2、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第一单元一、促进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的民主化<<纲要>>规定:“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在课程权力方面进行了重大的调整,它突破了以往课程权力过于集中、难以适应地方与学校具体情境的弊端,推进了课程的适应性和课程管理民主化的进程。

二、重建课程结构,促进学生和谐地、有个性地发展。

所谓“课程结构”,是指课程体系各部分的配合、组织和比例关系。

<纲要>对课程结构作出了明确规定:“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而且,“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

可以看出,<纲要>对基础教育的课程结以进行了重建。

它强调了综合性、加强了选择性并确保均衡性。

它在每一个教育阶段都以具体课程形态的方式有计划地安排了学生的学习机会,体现了课程的综合化、强化了课程对学生个体差异的选择性,保证了每位学生的全面、均衡、和谐地发展。

正是这一点,我们说,新课程体系也倡导了一种和谐发展的教育。

教师新课程培训计划

教师新课程培训计划

教师新课程培训计划一、培训背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教育也在不断改革。

作为学校的一线教师,我们需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和技能,适应新课程的要求,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

因此,为了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将组织教师进行新课程培训。

二、培训目的1.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深刻把握新课程的内涵和精神,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2.掌握新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

3.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自身的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三、培训内容1.新课程理念与要求的了解: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了解并深刻把握新课程的内涵和精神,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2.新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方法和技巧:学校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教师进行新课程设计和实施的培训,教师可以学习到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为新课程的教学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3.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在新课程教学中,教学模式和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将了解新课程教学模式和方法,学习如何运用这些方法和技巧进行教学。

四、培训方式1.专题讲座:学校将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为教师进行专题讲座,讲解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新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方法和技巧等内容。

2.讨论交流:培训期间,教师可以进行讨论交流,分享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心得体会,从他人的经验中学习,相互促进,共同进步。

3.实际操作:学校将组织教师进行实际操作,通过实践来提高技能,巩固培训内容的学习效果。

五、培训时间培训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安排一次培训课程,每次培训时间为2个小时。

培训内容分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学期的培训,让教师全面掌握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六、培训考核为了确保培训的成效,学校将对参加培训的教师进行考核,包括理论学习成绩和实际操作成绩。

只有合格的教师才能取得培训证书。

七、培训成果通过培训,教师将全面了解新课程的理念与要求,掌握新课程设计和实施的方法和技巧,熟练掌握新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增强专业素养,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教学服务。

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总结

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总结

未来展望
继续加强师资培训 针对小学新课程标准的变化,定期组 织师资培训,确保教师及时更新教学
理念和方法。
推广成功经验
将本次培训的成功经验总结提炼,向 其他地区和学校推广,促进小学教育 的均衡发展。
完善培训内容和形式
根据教师需求和教学实践反馈,不断 优化培训内容和形式,提高培训的针 对性和实效性。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重点培训教师的教学设计、课堂管理、学 生评价等方面的技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能 力和课堂效果。
教育信息化应用
教育心理学知识
加强教师在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能力,培 训教师如何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学过 程,提高教学效果。
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 ,掌握有效的沟通技巧,促进师生之间的 良好互动。
培训方法
专题讲座
邀请专家学者进行主题报告, 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和教学经 验,拓宽教师的视野和思路。
案例分析
组织教师观摩优秀教师的教学 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 提炼教学经验和教学方法。
互动研讨
鼓励教师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 ,分享自己的教学心得和困惑 ,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
实践操作
组织教师在实际教学环境中进 行操作和演练,提高教师的实 际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03
培训效果与反馈
培训效果
提升教师教学水平
增强团队协作能力
通过培训,教师们掌握了新课程的教 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了教学水平 ,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的学习需求。
培训过程中,教师们相互交流、分享 经验,增进了彼此的了解和信任,提 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培训为教师提供了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发展,增 强教师的职业竞争力。

学校教师新课标培训计划

学校教师新课标培训计划

学校教师新课标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随着新课标的实施,学校教师需要针对新课程标准进行深入学习和理解,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因此,制定一套科学合理的新课标培训计划,对于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学校整体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二、培训内容1. 新课标的理论基础2. 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3. 教学方法与手段4. 评价方式和标准5. 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三、培训安排1. 培训方式:组织集中培训,结合分散培训2. 培训人员:全体学校教师3. 培训时间:每周安排2-3次课程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不超过2小时4. 培训地点:学校教室及多媒体教室四、培训内容详细安排1. 第一周:学习新课标的理论基础a) 学习新课标的编写目的、依据和理论基础b) 学习新课标与教学目标及教材选择的关系c) 学习新课标的具体要求2. 第二周:学习新课标的变化和特点a) 学习新课标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要求b) 学习新课标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要求c) 学习新课标对师生关系及课堂管理的要求3. 第三周:学习教学方法与手段a) 学习启发式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新的教学方法b) 学习多媒体教学、课程设计等新的教学手段c) 学习课程评价与学生自主学习4. 第四周:学习评价方式和标准a) 学习新课标下的评价方式和标准b) 学习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评价方式c) 学习多元化评价方式和标准5. 第五周:学习教学资源和教学环境的建设a) 学习如何利用互联网、多媒体等教学资源b) 学习教学环境的营造和管理五、培训方法1. 专家讲座:邀请教育专家对新课标进行讲解2. 教学案例分析:教师分享自身教学经验3. 观摩课堂:组织教师到其他学校观摩上好课4. 小组讨论:教师分小组讨论新课标实施中的具体问题5.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展示新课标内容,提供相关视频和资料六、培训评价1. 结业考试:考查教师对新课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2. 意见反馈:收集教师对于培训内容和方式的意见和建议3. 教学观摩:对教师进行课堂教学观摩和评价七、培训效果的评估1. 管理层观察教师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教学变化2. 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价3. 教师参与新课标培训后的教学成效结语:新课标培训计划的实施,有助于提高学校教师的教学水平,丰富了教师的教育理念,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从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师新课程理念培训计划

教师新课程理念培训计划

教师新课程理念培训计划一、培训目标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教育的改革,新课程理念已经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

为了适应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本次培训的目标是:1. 加深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认识,使其能够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能。

2. 提高教师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能力,使其能够灵活应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

3. 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创新意识,促进教师间的合作交流,共同提升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水平。

二、培训内容1. 新课程理念概念解析深入解读新课程理念的内涵和新教育理念以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2. 课程设计原则和方法探讨新课程理念下的课程设计原则和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提高教师课程设计的能力。

3. 教学策略的灵活应用探讨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策略和方法,加强教师的灵活应变能力,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4. 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培养强化团队合作和创新意识的培养,促进教师之间的交流合作,共同提升教育质量。

三、培训方法1. 专家讲座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新课程理念的理论讲解和实践案例分享。

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教师们分享各自的理解和应用经验,相互学习和交流。

3. 案例分析通过真实案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新课程理念的应用。

4. 实践操作在课程设计和教学策略的培训环节中,设置实践操作环节,让教师们亲自动手设计课程和应用教学策略。

四、培训安排本次新课程理念培训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具体安排如下:1. 第一阶段:理论学习和专家讲座时间:1个星期内容:通过专家讲座和课堂理论学习,让教师们对新课程理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掌握相关的理论知识。

2. 第二阶段: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时间:2个星期内容: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帮助教师更好地掌握新课程理念的应用方法和技能。

五、培训考核1. 书面测试为了检验教师对新课程理念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将设置书面测试,考核教师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新师资培训计划

新师资培训计划

新师资培训计划一、培训目的和背景教师素质是教育教学工作的核心。

提高教师素质,需要加强新老教师的培训和教育,帮助他们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促进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进和发展。

因此,本次培训旨在帮助新教师快速适应学校的工作环境,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二、培训对象和数量本次培训对象为新教师,计划培训数量为30人。

三、培训内容1. 学校基本情况介绍:学校的办学理念、教学特色、教学管理规定等。

2. 教师职业规范:教师的工作职责、职业操守和道德规范等。

3. 教学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知识、教学技能等。

4. 专业知识:各学科的教学特点、常见问题的解决方法等。

5. 教学设计:教学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教案编写等。

6. 教学实践:课堂教学观摩、教学实践演练等。

四、培训方法1. 专家讲座:邀请学校内外的教育专家进行授课,为新教师传授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

2. 教学观摩:安排新教师参观学校内的优秀教学课堂,让他们学习优秀教学案例,提升教学水平。

3. 教学实践:组织新教师进行教学实践演练,让他们在实践中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教学,让新教师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知识和技能。

五、培训时间和地点本次培训计划为期5天,地点安排在学校教师培训中心。

六、培训考核和评价方式1. 培训期间,培训组织者将定期组织检查和考核,对新教师的学习情况和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2. 培训结束后,组织学员进行课程考核,通过考核提高通过率。

七、培训效果评估1. 培训结束后,将对新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跟踪和评估,查看他们通过培训是否能够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

2. 定期组织教师座谈,听取新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对培训工作进行改进和优化。

八、培训预算本次培训预算为10000元,用于培训教材、专家讲座费用、教学观摩费用等。

九、培训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次培训,新教师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校的教学环境和教学特点,提高教学水平和专业技能,为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4年学校新老师培训方案

2024年学校新老师培训方案

2024年学校新老师培训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实践教学培训新老师将通过实践教学培训来提升专业技能。

这种培训将重点放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解决和课堂教学方法的改进上。

通过观摩优秀教师的课堂、参与实际教学过程以及接受专业指导,新老师将在实践中不断成长。

二、专业知识培训新老师需要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培训,包括教育学理论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培训内容将根据新老师的不同需求进行个性化设置,确保其在专业知识上能够达到标准要求。

三、教育技术培训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越来越重要。

新老师需要接受针对教育技术的培训,包括教学软件的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培训,新老师将能够更好地运用现代技术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四、教育心理培训教育心理在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了解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对于教师的教学工作至关重要。

因此,新老师需要接受相关的教育心理培训,包括学生心理健康、心理障碍及心理干预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些培训,新老师将更好地了解学生,为其提供个性化的教学服务。

五、学科教学研讨学科教学研讨是新老师培训的重要环节,通过与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进行学科教学研讨,新老师能够获得更多的教学经验和教学灵感。

学科教学研讨旨在帮助新老师深化对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教学水平。

六、教学观摩教学观摩是新老师培训的常用方式之一,通过观摩优秀老师的教学过程,新老师能够学习到优秀的教学方法和技巧。

教学观摩有助于新老师拓宽教学视野,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2024年学校新老师培训方案将通过实践教学培训、专业知识培训、教育技术培训、教育心理培训、学科教学研讨和教学观摩等多种方式来全面提升新老师的教学能力和专业素养,以更好地满足学校教学发展的需求。

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中的注意事项

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中的注意事项2023年,小学教育的课程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化,不断地进行着更新和改革。

作为小学教育的基石,教师是课程更新和改革的关键。

因此,培训教师成为小学新课程实现的重要举措。

培训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教师培训应关注学生的需求和特点。

小学教育的主要特点是学生身体和心理上的成长。

因此,教师培训应重点关注这一点,让教师了解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身心发展,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

此外,还应培训教师如何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状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以便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个性。

其次,需要加强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时需要掌握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所以他们需要更多的培训机会来了解新课程改革的原因和目标,掌握新的教学方法和技巧,丰富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应对新课程所提出的问题和挑战,并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第三,要通过多元化培训方式来加强教师培训。

虽然传统的培训方式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学习偏好,所以单一的培训方式不够有效。

应该采用多种培训方式,例如会议、研讨会、课程学习和知识共享等,让不同的教师选择适合自己的培训方式,从而更好地学习并转化成自己的教学实践。

最后,应创建良好的社会环境来促进教师培训。

教师需要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参加培训,所以学校和社会应该为教师创造良好的环境,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培训。

例如,制定优惠政策或提供经费和时间的支持,让教师充分感受到自己的重要性和所受关注。

总之,在小学新课程的路径上,教师培训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只有加强教师培训和提高教师的能力,才能为学生创造更多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教学体验,更好地引导学生健康成长。

我们期望未来的教师培训,能更加重视学生的需求,针对性更强,内容更充实、多样化。

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

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

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陕西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实施方案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总体进程和工作部署,我省高中阶段课程改革将于2007年9月全面展开。

有计划地实施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使广大高中教师尽快领会课程改革精神,满足新课程教学要求,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是确保高中新课程顺利推进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基础性工作。

为了做好我省普通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根据《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普通高中新课程实验工作的指导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省实际,特制订此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十五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把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作为“十一五”期间我省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努力提高广大高中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为我省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提供有力的师资保障。

二、培训原则(一)坚持“加强领导、统筹规划、分工负责、阶段推进”的原则。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的领导和指导。

省教育厅对全省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进行统一规划和部署,省、市、县(市、区)、校四个层面分工负责、密切合作,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逐步推进,确保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全面顺利展开。

(二)坚持“先培训,后上岗;不培训,不上岗”的原则。

从2007年开始,在秋季开学之前,拟进入新课程的高中一年级各学科任课教师都必须接受不低于40学时的系统岗前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才能上岗。

未经岗前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承担新课程教学工作。

2008年之后,已经接受过一年级新课程培训的教师,在从事其他年级新课程教学之前,还必须接受一定学时的高中新教材培训。

(三)坚持“面向全员、骨干先行、适当超前”的原则。

高中新课程师资培训在面向全体教师的同时,要把培训者培训和骨干教师培训摆在突出位置,适当超前进行,使之在新课程师资培训和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发挥示范辐射作用。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教育的不断改革,人们对于基础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未来的2023年,小学教育将进入新时代,新的教育思维和新的教育模式将成为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

为了适应这一变革,小学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素质,参加《新课程师资》培训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式。

下面将从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有效地开展小学《新课程师资》培训工作。

一、培训内容的科学性培训内容是培训工作的核心和重点,所以要确保培训的内容是科学、合理和贴近实际的。

涵盖小学新课程的基本理念、理论知识、实践方法、教学技能和教育心理等内容,使得教师在培训中能够真正地领会新课程的精神内涵和实践要求,有利于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和教学能力。

二、培训模式的多样性培训模式的选择依托于不同的场合和不同的培训形式。

有针对不同专业的教育讲座,也有更为贴近实际的教学案例分享等等。

同时,为了保证培训效果,还可以尝试采用多种不同的培训方式,如现场授课、网络学习等,让教师们更加随心所欲地进行学习和交流。

三、培训效果的评估培训工作的目的在于提升小学教师的教育素质和教学水平,所以应该在培训结束后进行有效的培训效果评估。

评估可以分为两部分,即认知和实践。

认知评估主要是测试教师对新课程的认知程度,涉及教师的教育理念、教育法规、教育政策等方面。

实践评估主要针对教师的教学实际操作,包括教学设计、教学实施、课堂管理等方面。

通过评估可以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改进,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激励机制的构建培训过程中,激励机制的构建也是必要的。

通过对优秀教师的表彰和奖励,可以激发教师的积极性和热情。

例如,可以在课堂管理、教学设计、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价和表彰,使优秀教师成为群体中的领军人物,推动小学教师的整体水平迅速提升。

此外,还可以通过职称晋升、评优、评聘等形式,让培训具有了更广泛的意义和价值。

五、师资队伍建设的可持续性培训工作的可持续性需要保证师资队伍的建设,因此需把师资队伍建设贯穿于全过程。

全方位抓实新课程师资培训

全方位抓实新课程师资培训

全方位抓实新课程师资培训【摘要】教师不仅是课程的组织者、实施者,也是课程的建设者,教师的素质直接影响到教师整合课程与创建特色课程的质量。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该认真研究制订适合本地实际需要的教师培训计划和培训方式,协调整合有关职能部门的力量,统筹各种教育资源,确保教师培训工作与课程改革同步推进并适当超前。

该文就教师培训方式做了全面的探讨,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几种培训思路,有利于确保新课程师资培训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全方位师资培训新课程标准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师作为课程建设者的作用尤为重要。

按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给了教师更大的发挥自主性、创造性的空间,同时对教师驾驭教材、学生和课堂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必须通过加强培训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更新教师课程理念、提升专业技能素养,帮助教师掌握有关课程政策和课程实施与开发的知识,结合具体课程环境和学生的实际与需要,具备对已有课程进行改造、开发和发展的能力。

要确保课程具有最大的适应性和有效性,必须健全和完善教师培养、培训体系,持续创新教师的课程培训方式,努力提高教师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课程实施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需要广大教师的努力,需要我们积极研究、认真扎实地开展教师培训,落实通识培训、学科培训、课标培训、教材培训。

改进教师培训的方式、方法和内容,注重对教师基本功的培训,采用小片联动、评优竞赛、跟踪培训、校本教研、骨干送课、读书活动、项目管理等多种形式。

1.课堂教学观摩与竞赛实施课堂研讨式培训,培训者先上示范课,再结合课例讲理论,直接呈现新课程理念。

提倡各学科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先上试验课,同科教师观摩讨论,鼓励教师相互听课,取长补短。

发挥学校教师的集体智慧,共享成功经验和培训资源。

教师推出观摩课或示范课,请专家点评,安排教师自由讨论的时间,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切磋。

倡导课后反思,注意整理教学心得,写好课后笔记。

要求教师既执教又“执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及其效应,认真分析教学实施中的得失,并拟订相应对策进一步改进教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就是把理论上属于课程资源的资源要素发掘出来,真正为学校教育服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遵循一定的原则,也存在一定的筛选机制;同时积极拓展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问题;还有在新的时代,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体现出不同于传统做法的时代特色。

案例: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艺术教育的课程资源包括学校资源、社区资源和家庭资源。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艺术教师要充分根据农村和城市学校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因地制宜,多渠道、多方式地加以开发和利用。

(1)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课程资源主要包括:艺术教师、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

除此之外,还有各种课外艺术活动小组、艺术团队以及图书馆、文化活动场馆、校园环境等。

学校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充分调动现有艺术教师的潜能,通过学习培训,使之尽快适应综合艺术教育的需要。

.充分挖掘校内具有一定才艺的教师,充实艺术教育的师资队伍。

如一些优秀的语文教师可以从事戏剧教学。

.充分调动具备一定艺术特长的学生的积极性,开展互帮互学的艺术活动。

.充分利用师生在生活中积累的艺术经验,使之与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充分激发学生所具有的艺术表演欲望,使之具有持久的艺术学习动力和热情。

.丰富图书馆的文艺书籍、画册、音像资料、杂志报刊等,便利师生的借阅。

.健全校内各种文娱活动设施,充分发挥其在艺术教育中的作用。

.在校园的规划、绿化,教室和画廊布置等方面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艺术氛围。

.开展校园文体、班级团队活动,给学生充分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

.不断积累综合艺术教育的资料,如典型的教案、音像、教具、图片等,建立艺术教学模式库,为教学提供多样选择。

(2)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社区课程资源主要包括:可从事艺术教育的人才资源(如高等院校的教师、文艺团体的演员、书画院的书画家、青少年中心、少年宫的教师、文化馆的研究员、社区离退休的专业艺术工作者以及热爱艺术的非专业人员等)、社区文化艺术组织机构、社区的文化艺术场馆、社区的艺术环境(如小区的雕塑、建筑等)、社区的文娱演出活动、民族歌舞活动、农村民俗活动等。

社区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与方式:.与社区内艺术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采用讲座、开课、展演、座谈、组织活动等多种方式,使之参与学校的艺术教育。

.学校与社区的艺术组织、机构相互合作,开展多种形式的艺术活动。

.参观社区的艺术展览,参与社区的艺术活动(电影、文娱晚会、庆典活动等),使课内外的艺术教育有机结合。

.充分利用社区的雕塑、建筑、市民广场、绿化等资源,丰富艺术教学的内容。

.少数民族地区可利用传统民族艺术,农村可利用民俗活动进行艺术教育。

(3)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家庭课程资源主要包括: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家居环境、文艺书籍和杂志、音像资料、电脑、艺术器材、家庭文娱活动等。

家庭课程资源的开发途径和方式:.与有一定艺术特长的家长和亲友建立联系,使之积极配合学校进行艺术教育。

.让学生参与家居环境的布置(如为装演设计提建议、动手布置等),提高其艺术实践能力。

.鼓励家长多购置孩子喜爱的文艺书籍、杂志、音像资料等,开拓学生的艺术视野。

.鼓励孩子充分利用家庭现有材料,开展艺术活动,有条件的タ商碇煤⒆酉舶囊帐跗鞑模帐跫寄艿奶岣咛峁┨跫?br> .利用家庭的音像设备,可举行小型的家庭演唱会、舞会,自娱自乐。

(一)课程资源的筛选机制和原则课程资源尽管范围很广,有条件性的资源,也有素材性的资源;有校内的资源,也有校外的资源。

但是课程资源并不是无所不包的,只有那些具有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的资源才有开发和利用的价值。

因此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也有一个筛选的机制问题。

前面我们提到课程目标的来源问题。

那么在课程目标的选择上,泰勒也提出了著名的筛选原则,即用教育哲学(办学宗旨)和学习理论(学习心理学)作为两个“筛子”,对提议的目标进行过滤。

基本的做法是:把学生、社会和学科作为课程目标的基本来源,从这三个来源中提炼出一般性的教育目标;然后通过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这两个筛子,剔除不太重要或相互矛盾的或学生无法达到的目标,从而确定出精确的、具体化的课程目标。

泰勒所确立的课程目标的筛选机制对于课程资源的选择也有很大的借鉴价值。

我国学者吴刚平指出,从课程理论的角度讲,至少要经过三个筛子的过滤才能确定课程资源的开发价值。

第一个筛子是教育哲学,即课程资源要有利于实现教育的理想和办学宗旨,反映社会的发展需要和进步方向。

第二个筛子是学习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学生学习的内容条件相一致,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求。

第三个筛子是教学理论,即课程资源要与教师教育教学修养的现实水平相适应。

那么筛选课程资源。

发挥课程资源的应有作用也有两个重要原则,即优先性原则和适应性原则。

优先性原则考虑的是,学生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远非学校教育所能包揽,因而必须在可能的课程资源范围内和充分考虑课程成本的前提下突出重点,并使之优先得到运用。

适应性原则要求的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课程的设计不仅要考虑学生的共性,更要考虑特定学生对象的特殊性和具体情况。

应该说,这些筛选机制和原则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这些筛选机制和原则能够保证符合课程目标和具有教育价值的要素进入学校课程或作为学校课程的条件而支持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保证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意义。

(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途径泰勒认为,设计课程及制定教学计划,有许多种资源可以利用,这些资源包括目标资源、教学活动资源、组织教学活动的资源以及评估方案的资源。

为了有效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进行:第一,开展当代社会调查,以确定或揭示有效参与社会生活和把握社会所给予的机遇而应具备的知识、技能和素质;第二,审查学生在日常活动中以及为实现自己目标的过程中能够从中获益的各种课程材料;第三,研究一般青少年以及特定受教学生的情况,以了解他们已经具备和尚未具备哪些知识、技能及素质,并据此确定制订教学计划的基础。

这些都是开发课程资源的有效途径。

此外鉴别和利用校外课程资源是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一个重要方面。

校外课程资源包括自然环境、人文社会环境、各种组织机构的人才资源、各种生产和服务行业的专门人才资源等,这些都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宝贵财富。

当然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关键是要根据本地的具体情况,拓展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渠道,发掘校内外的各种素材性和条件性课程资源,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们的作用。

课程资源能否在课堂层面发挥作用,是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关键。

因为课程资源只有进入课堂,与学习者发生互动,才能彰显其应有的教育价值和课程意义,才能最终体现课程资源的价值。

那么作为课程实施主要途径的教学活动,无疑在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正如前面所述,泰勒甚至把教学活动也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资源。

在我国新世纪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如果用新的课程与教学的理念来看待课程资源问题,那么就会在新的视角上深入理解课程资源的内涵。

新课程要求教师转变“课程即教材”“课程即学科”的传统观念,而是把课程看作是教师参与其中的,让学生增长知识、培养技能、发展情意的过程,因此教学过程在某种意义上也是课程研制的过程。

例如综合实践活动是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国家只规定基本的授课时数和课程标准,其他的课程内容和实施完全由教师自主决定。

显然教师在实施这门课程的同时也就是进行“二次加工”、研制和开发该课程的过程。

因此以一种整合的眼光重新看待课程与教学,就会发现教学在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

泰勒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学校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概括,并阐述了教学活动在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中的积极作用。

我们认为,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关键是让教师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教师要研究学生的兴趣以及喜欢的种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

这样教师可以从中归纳出能够唤起学生强烈求知欲的各种活动、方案,以及如何布置作业,安排具体课堂教学活动等,帮助学生尽快掌握课程要点。

通过这种研究,教师可以明确哪些课程资源对学生的学习具有价值,发现一些具有潜在价值的课程资源,从而进行合理地开发和利用。

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创造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

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往往能够把课堂中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中去,还能引发学生思考,拓展学生视野。

比如组织学生外出参观,可以使学生亲眼观察自己将要学习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在现实中的作用;运用电视、录像、电影、多媒体等手段可以向学生展示实际工作技能。

口头表达能力、无私的行为及其他可以观察的业绩;根据教学目标的具体要求,请一些在有关方面颇有建树的人士到学校讲课,可以结合自身的感受向学生介绍并共同讨论在学习上应该努力达标的意义等。

再次,各门课程的选材要取舍得当。

这涉及到课程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也涉及到教师对教学计划的设计以及备课等问题。

组织各种教学活动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综合教学效果,帮助学生达到课程要求的目标。

它要求课程与课程之间、教学单元与单元之间不能脱节,要求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能够融会贯通;教师要针对性地设计方案、筹划活动、准备材料,要求教师既要了解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准备水平,因为这样才能帮助学生同化新知识;又要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从而进行因材施教。

同时教师要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跟家长合作,把自己看作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伙伴,鼓励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教师要把学生学习的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

反馈在于向学生指明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差错,并分析其原因,帮助学生进行纠正。

因此,反馈不是向学生提供一个分数、说明学生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进步。

随着科学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对学生的评价结果可以用电脑进行分析。

记录,及时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完整的反馈资料。

而且教师也可以自行积累资料,把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收集起来,有针对性地做出补救。

(三)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发展趋势在理论界,对于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很好的重视;在实践界,广大一线教师的观念中也缺少课程资源的概念框架。

这一方面与人们更多地关注课程开发的过程与技术有关,另一方面也与人们对“课程”概念的理解有关。

长期以来,人们往往把课程窄化为“学科”,窄化为“教材”,甚至“教科书”。

那么课程资源也无非是一些书面的材料。

对于教师来说,它就是一些教学参考、教学辅助材料,对于学生来说,它就是一些学习辅导资料、习题集、习作选等。

这种对“课程”和“课程资源”的理解制约了人们对课程资源的认识和开发利用,无法实现课程资源应有的教育意义,也不能落实课程资源的课程价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