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新技术创新观念 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新华彩色印务有限公司扈晓明
跨越世纪之交,在经历了金融危机之后,人类社会正在由工业经济时代向知识经济时代过渡。这种变化将给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工作方式及经济发展方式带来剧烈而深刻的变革。在这场变革中印刷企业如何摆脱传统思维模式,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增强企业增值服务能力;如何摆脱被动加工的传统生产模式,努力寻找增加产品的附加值,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近日,新闻出版总署正在组织制定的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强调要“依靠科技进步,推进技术创新,引导产业转型。”本文拟就“革新企业技术创新观念”角度抒一孔之见,以求教于同行和读者。
一、全面认识企业技术创新
时下,“技术创新”一词大量充斥于各种媒体,在媒体的鼓动下,举国上下几乎无人不谈技术创新,宣传的威力之大令人咋舌。在众多的论述中,对“技术创新”概念各抒己见,由于诸多文章对于技术创新认识上的混乱,看的多了不免会令人会产生“一头雾水”的感觉,绝大多数文章对技术创新的认识具有明显的片面性和局限性。这些混乱的认识基本上可以归结为如下两种极端观点。
一种是把技术创新看作纯粹的技术行为,把技术进步作为技术创新的目标。这种观点突出地表现为将技术创新等同于生产过程中的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而产品创新或工艺创新仅仅是一种技术上的要求,并没考虑或较少考虑创新成果的市场应用。实质上,技术创新在这里被等同于技术的开发、技术的进步。
另一种观点,将技术创新看作是纯粹的经济行为,关注技术的应用,即面向价值转化与实现的应用创新。
著名经济学家熊彼特在《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指出,技术创新是指把一种从来没有过的关于生产要素的“新组合”引入生产体系。这种新的组合包括:①、引进新产品;②、引用新技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③、开辟新市场;④、控制原材料的新来源;⑤、实现任何一种工业的新组织。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兴起并组织对技术的变革和技术创新的研究,迈尔斯和马奎斯作为主要的倡议者和参与者。在其1969年的研究报告《成功的工业创新》中将创新定义为技术变革的集合。认为技术创新是一个复杂的活动过程,从新思想、新概念开始,通过不断地解决各种问题,最终使一个有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的新项目得到实际的成功应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在70年代的技术创新概念的限定还比较窄,但到70年代下半期,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对技术创新的界定大大发展了:“技术创新是将新的或改进的产品、过程或服务引入市场。”明确地将模仿和不需要引入新技术知识的改进作为最终层次上的两类创新而划入技术创新定义范围中。
另一位经济学家缪尔塞在80年代中期做了比较系统的整理分析,在他搜集的3008篇相关论文中,约有四分之三接近如下表述:当一件新思想和非连续性的技术活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发展到实际和应用程序,就是技术创新。在此基础上,他做了如下定义:技术创新是以其构思新颖性和成功实现为特征的有意义的非连续性事件。他的这一定义表达了两方面的特殊涵义:①、活动的非常规性,包括新颖性和非连续性,②、活动必须获得最后成功实现。
将技术发明所阐明的技术新思想转变成可以投入市场的产品和工艺,在此基础上,通过功能、结构、市场三方面的分析,将技术原理上的可行性转变成为具有一定能够占有市场的可行性,完成这个过程就是技术创新。
对技术创新的认识,无论是只强调技术,还是只强调经济,都是不全面的认识。对技术创新的全新理解是:技术创新是一个从产生新产品或新工艺的设想到市场应用的完整过程,它包括新设想的产生、研究、开发、商业化生产到扩散这样一系列活动,本质上是一个科技、经济一体化过程,是技术进步与应用
创新共同作用催生的产物,它包括技术开发和技术应用这两大环节。换句话说,技术开发和技术利用是要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不仅需要从技术的角度、技术发展的规律,考虑技术开发的可能性,还要以市场为导向,考虑技术开发的有效性。市场引导着技术开发的方向,技术本身的发展规律决定这种引导实现的状况和程度。循着这一认识路径,我们看到,技术开发、开发成果的转移、技术开发成果的利用,才构成一个完整的技术创新过程。
基于这一认识,对印刷企业而言,技术创新的范畴不应局限印刷机械制造和供应商的技术进步来推动的印刷加工企业技术改进。作为加工服务型的印刷企业也应有自己的技术创新,而且要在服务型企业里也能形成鼓励技术创新的有效机制。广义上的技术创新应真正作用于印刷企业的诸多环节:首先,表现为生产技术的开发和技术的进步,即生产过程的产品创新和工艺创新,如推行数码印刷、数字化工作流程、CTP直接制版和数字化管理系统等;其次,还应表现为企业管理技术和管理手段的创新,如企业流程再造,ERP管理软件的运用,改变传统的凭经验的操作习惯,推行色彩管理和数字化管理等;再次,还应表现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如构建环保体系,促进绿色发展,向绿色印刷产业转型等;第四,还应表现为拓展新兴市场,扩大交流合作。如培育新的印刷市场,创建新的盈利模式,扩大印刷市场的现实需求,稳定和拓展出口市场,大力开拓国际新兴市场等;第五,还应表现为品牌意识的建立,特别是作为加工服务型的印刷企业,最缺乏的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产品;第六,还应表现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加强印刷行业创新人才培养,大力实施素质工程、领军人才工程和高技能人才工程,加强对领导人才、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系统化专业培训,提升产业素质,是推进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
二、制约印刷企业技术创新的因素
1、技术创新观念落后、意识淡薄。比如:在现代经济发展趋势下,一个有信誉的企业品牌代表着企业的形象、企业的经营、企业的信誉、企业的服务质量等等,这是企业的一种特殊的无形资产,甚至比有形资产价值更高,企业必须花费大量的精力来树立、经营自己的品牌。因此企业要发展,必须从一开始就在经营企业的同时策划、培育、经营、发展自己的品牌,牢固树立长期经营企业品牌的思想。企业技术创新同样是企业管理战略中的一项重要组成内容。而在很多时候,人们未能认识到创新管理的重要性,创新管理的理念、方法、工具和手段,就难以在企业内部自然地形成。这方面的观念落后、意识淡薄主要表现在:一是大部分民营中小企业的领导人素质不高,他们中的一部分人急功近利,忙于赚钱,缺乏对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规划,思维方式跟不上新形势发展的要求;二是董事会过于强调职业经理人任期内的经济指标和利益回报,职业经理人为满足董事会的要求,不得不将精力放在凸显短期业绩上,而忽略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组织和制度僵化。转机建制后的印刷企业的管理者没有认识到技术创新对企业生存的重要性,对员工的创新潜力有本能的抵制,不支持员工个性的发挥,大都在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的设置上下了很大功夫,为节约成本,在人员配置上“一个萝卜一个坑”,绝不会多设一个岗位多配一个人员,要求员工严格按设定的工作流程办事,把员工仅仅看作是劳动力资源,很少有人去衡量他们创新贡献的价值。僵化的等级体制,程式化的管理模式,强调按章办事,虽然能明确决策过程的责任和提高其积极性,但不适应营造创新的环境。而知识化的员工向往从烦琐的事务工作中解放出来,去从事创造性工作,注重的是“以好的方法办事”,而不再仅是“办成事”。通常,只有当人们能够自由获取资源、具有一定范围的自主决策权力,并且创造性的贡献受到赞扬时,才会激发创造力。
3、投入不足阻碍了技术创新的步伐。无论技术创新计划如何宏伟,对研究开发的投资是评价国家、企业对创新支持程度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印刷行业工价下跌、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成本上升、利润率低,加剧了印刷企业的资金困难,企业没有足够的资金投入技术创新项目,投资不足无疑将影响企业的创新能力。即使是投资,企业也希望资助处于价值链底层的、立竿见影的项目,况且技术创新的资金投入本身就是一件风险高、见效慢的项目,没有人愿做费力不讨好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