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题库桃花源记练习 设计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精选《桃花源记》课后练习题及答案精选初二语文上册《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
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一、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12——15题。
(共7分)1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2分)属:要:14.在文中找出表现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写在下面。
(2分)15.作者在文中勾画了自己的理想社会,请你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理想社会。
(3分)二、阅读《桃花源记》片段,回答下列问题:(17分)8.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4分)(1)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9.本文的线索是什么?围绕这一线索,作者写了哪几件事?(4分)10.用原文语句作答:(3分)(1)渔人“欲穷其林“的原因是:(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3)桃花源中人的祖先定居桃花源的原因是:11.文中哪些话表明桃源人听了渔人的话之后,仍想继续在桃花源中生活?他们为什么不愿离开?(3分)12.陶渊明生活在政治黑暗、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的时代。
《桃花源记》练习题带答案
《桃花源记》精品练习题带答案【部编版八年级下册第9课】班级:姓名:说明:试卷根据难易度分A卷B卷,后附有答案。
一、A卷:夯实基础类题型:【重点课下注释默写】【重点句子翻译】【课文内容理解简答题】二、B卷:能力提升类题型:【理解性默写】【文言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文言句式】【赏析辨识选择题】【课外阅读训练】A卷:夯实基础一、重点课下注释默写:1、【缘】。
2、【鲜美】。
3、【落英】。
4、【缤纷】。
5、【异】。
6、【欲穷其林】。
穷,。
7、【林尽水源】。
8、【仿佛】。
9、【才通人】10、【豁然开朗】。
11、【俨然】。
12、【属】。
13、【阡陌交通】。
14、【相闻】。
15、【悉】。
16、【黄发垂髫】。
垂髫,。
17、【乃】。
18、【具】。
19、【要】。
20、【咸】。
21、【妻子】。
22、【绝境】。
23、【遂与外人间隔】。
遂、。
间隔,。
24、【乃】。
25、【无论】。
26、【为具言】。
为、。
27、【叹惋】。
28、【延】。
29、【语云】。
30、【不足】。
31、【便扶向路】。
扶,。
向,。
32、【志】。
33、【及郡下】。
及,。
34、【诣)】。
35、【规】。
36、【未果】。
37、【寻】。
38、【问津】。
津,。
二、重点句子翻译: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翻译:2、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翻译:3、复前行,欲穷其林。
翻译:4、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5、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翻译:6、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翻译:7、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翻译:8、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翻译:9、不足为外人道也。
翻译:10、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翻译:三、课内简答题:1、写两个出自《桃花源记》的成语:2、第一段带有神秘色彩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3、桃源人听到渔人叙述外界的变化后,为什么“皆叹惋”?4、当渔人离开时,桃源人为什么嘱托“不足为外人道也”?5、桃源人“不复出焉”的原因是什么?6 、渔人离开桃源后。
八年级语文下册《桃花源记》练习题设计和参考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2)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3)________,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4)________。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5)________。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6)________,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7)________,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问津者。
1、将原文补充完整。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3)________,(4)________。
(5)________.(6)________,(7)________,2、辨析古今异义词。
(1)无论..魏晋古义:今义:(2)阡陌交通..古义:今义:(3)芳草鲜美..古义:今义:(4)率妻子..邑人古义:今义:(5)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根据文学常识填空。
(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___(朝代)著名的诗人________,后人把不受外界影响的地方或幻想中的美好世界称为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原文填空。
a.文中写桃林美景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写桃花源中人和平安定生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填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1桃花源记 课时练习试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时练一、语基达标训练1、文学常识:选自《》。
作者:(约365-427),又名,字,东晋诗人,散文家,别号,谥(shì)号。
2、读一读、写一写、练一练。
huò( )然 yǎn()然 qiān( )mò( ) yì( )太守bīn( )纷垂tiáo( ) 叹wǎn( ) 刘子jì( )语()云便要()还家(2)对照注释,解释下列词语。
为业:夹岸:杂:异:穷:平旷:属:悉:怡然自乐:所从来:咸:问讯:先世:邑人:不复出焉:间隔:皆:语云:3、理解性默写:⑴写出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⑵写出描写挑花源中人们和平劳动、幸福生活的语句⑶写出本文出现的三个成语:⑷本文中是什么吸引渔人“欲穷其林”的?⑸文中描写挑花源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⑹描写桃花源生活环境的句子:⑺表现“村人”热情待客的句子有:⑻表现“村人”都来关心渔人的句子有:⑼“村人”来桃花源的原因是:⑽“村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原因是:二、课内精彩阅读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2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5分)①便要还家②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③遂与外人间隔④咸来问讯⑤不足为外人道也21.下面句子有三处省略,请用序号标出来,并对应写出省略的内容。
(3分)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22.你认为桃花源人过的是一种怎样的生活?你喜欢这种生活吗?为什么?(4分) 20.①邀请②妻子儿女③于是,就④都,全⑤值得21.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①余人)皆出酒食。
(②渔人)停数日,(③渔人)辞去。
22.第一问如:桃花源人过的是人们和睦相处、与世隔绝的生活。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精选《桃花源记》是东晋文学家陶渊明的代表作之一,是《桃花源诗》的序言,选自《陶渊明集》。
此文借武陵渔人行踪这一线索,把现实和理想境地联系起来,经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日子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日子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日子别满。
以下是为大伙儿整理的《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翼可以帮助大伙儿!《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1 一、基础练习题1.给下列生字注音豁()髫()俨()诣()骥()邑()2.辨析下列词义的古今差异(1)交通(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2)妻子(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3)绝境(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4)这样(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5)不管(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6)鲜美(古义________今________)3.解释下面加粗词的意思(1)缘溪行()(2)渔人甚异之()(2)欲穷其林()(4)便要还家()(5)便扶向路()(6)欣然规往()4.按原文填空复行数十步,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________,________。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________。
黄发垂髫________。
二、提高练习题[N18七]5.比较下列各组加粗词的词性和意义。
6.“然”常常作为构词的辅助成分,意思相当于现代汉语的“地”、“……的模样”等,有时也可别译。
分不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词的含义。
(1)豁然开朗(2)屋舍俨然(3)黄发垂髫并怡然自得(4)欣然前往练习题答案及点拨考查字音、古今词义差异、词意和背诵等。
答案:一、1.hu^ ti2o y3n y@ j@ y@2.(1)古今:交织相通今义:交通运输(2)古义:妻子、儿女今义:妻子(3)古义:与世隔绝的地点今义:毫无出路的境界(4)古义:像如此今义:如此(5)古义:别用讲今义:表示条件关系的关联词语(6)古义:明艳漂亮今义:滋味鲜美3.(1)沿着(2)觉得—奇妙(3)尽(4)同“邀”邀请(5)原来(6)打算4.豁然开朗土地平旷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悉如外人并怡然自乐二、5.①动词:舍弃名词:房舍[来源:学,科,网Z,X,X,K] 难道②动词:做标记名词:标志④动词:寻觅副词:没多久③副词:就,于是副词:竟,⑤动词:作为介词:对向6.(1)开阔、敞亮的模样(3)悠闲、安详的模样(2)整齐的模样(4)激动、愉快的模样《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2 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文后题目。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9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题-部编版(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通过环境描写,为读者展现了桃花源美丽、和平、安宁的景象。
B.作者描写桃花源接待渔人的一些细节,表现了他们的淳朴、热情。
C.“不足为外人道”反映了桃花源人非常谦虚,不希望渔人再来打扰的心理。
D.“桃花源”是作者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不可能成为现实。
2.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4.选出对下列病句修改有误的一项()A.我国自行设计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具有覆盖范围广、受地面影响小、定位准确及时。
修改:在“准确及时”后加上“的特点”。
B.11月10日,“奋斗者”号到达万米深度,证明我们有能力挑战深渊,中国具备对全球最深的海洋科考和探索的能力。
修改:将“科考”和“探索”互换位置。
C.连花清瘟胶囊的主要成分是由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组成的,因此毒副作用比许多西药制剂小。
修改:删去“由”和“组成的”。
D.这次会议规定每一位发言者的发言时间最多不能超过30分钟。
修改:将“每一位”删去。
5.下列句子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A.“你在昨天的饭里放什么了?”小茹皱眉问道,“我从昨天到现在肚子一直不舒服。
”B.客人来访时小娟正在打扫房子,客人说:“家母有你这么一个懂事的女儿,真是好福气。
”C.小华在作文竞赛中获得一等奖,他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这是我应得的。
”D.小琴对妈妈说:“这是我做的饭菜,您尝尝。
”妈妈笑道:“能尝到你做的饭菜,真棒!”二、句子默写6.(1)文中突出桃花源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2)文中描写桃花源中人精神状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表明渔人“欲穷其林”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4)表明桃花源中人热情好客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综合性学习7.所谓“国学”,简而言之,就是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固有的或传统的学术文化。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 》同步练习(含答案)
部编版八年级下册语文第 9 课《桃花源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1.下列句子中加下划线的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乃大惊乃不知有汉B.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C.便舍船屋舍俨然D.不复出焉不复得路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武陵人/捕鱼为业B.问/今是何世C.忽逢/桃花林D.后遂无问/津者3.下列各句中的划线词,不能用“都”解释的是()A.男女衣着,悉如外人B.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C.问所从来,具答之D.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4.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便舍船屋舍俨然B.寻向所志寻病终C.屋舍俨然并怡然自乐D.武陵人捕鱼为业不足为外人道也5.下列句中加下划线的“之”用法不同的一项是()A.忘路之远近B.渔人甚异之C.具答之D.闻之,欣然规往6.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人民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问生活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7.按要求填空。
①《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美丽景色的句子是:,,,。
②《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美好的自然环境的句子是:,。
8.解释下列加横线的字词。
①渔人甚异之②欲穷其林③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⑤此中人语云⑥便扶向路⑦欣然规往9.解释下列划线字词的古今异义。
①缘溪行古义:;今义:。
②咸来问讯古义:;今义:。
③遂与外人间隔古义:;今义:。
④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古义:;今义:。
⑤说如此古义:;今义:。
二、文言文阅读课内文言文阅读桃花源记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桃花源记》练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桃花源记》精选练习题(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下册)9《桃花源记》习题精选一、课本原文: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麻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二、课堂回顾(一)文章思路1、写渔人捕鱼时偶然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开端。
2、写渔人进入桃花源,在桃源人家里做客及辞去的经过。
这是故事的发展。
3、写渔人离开桃源后,太守等人先后探访桃源未果的情形。
这是故事的结局和尾声。
(二)整体分析全文不过三百来字,却写出这样一个有头有尾、情节完整的故事,语言够精练的了。
1、全文以武陵渔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在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贯串起来了。
故事曲折回环,悬念迭起,引人入胜。
渔人“缘溪行,忘路之远近”,设下悬念:迷路了,会怎么样?“忽逢桃花林”,为之一喜(一折)。
接着写桃林美景,“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又设下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是什么地方?“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又为之生疑(二折)。
接着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桃花源记课后练习习题及答案「篇一」㈠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人中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属:(2)咸来问讯。
咸: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为”字不足为外人道也为:宫中、府中俱为一体为:公输盘为我为云梯为:为:3.联系上文推想,渔人说了些什么?桃源人为什么“叹惋”?㈡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白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1.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1)便要还家要:(2)率妻子邑子来此绝境绝境:2.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⑴①乃不知有汉乃:②陈胜、吴广乃谋曰乃:⑵①余人各复延至其家余:②余强饮三大白而别余:③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余:3.请写出“不足为外人道”中“道”字意义相同的成语_________;意义不同的成语__________。
4.请找出一个体现桃花源人民风淳朴热情好客的句子。
㈢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的作者是()A. 陶渊明B. 杜甫C. 白居易D. 韩愈2.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原因是()A. 寻找食物B. 寻找水源C. 避雨D. 追逐鱼群3. 渔人进入桃花源后,发现那里的居民()A. 生活贫困B. 生活富裕C. 生活简朴D. 生活奢华二、填空题1. 《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季节是______。
2. 桃花源中的居民对外界的事情______,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 渔人离开桃花源后,太守派人跟随他寻找,但最终______。
三、简答题1. 请简要描述《桃花源记》中渔人发现桃花林的经过。
2. 桃花源中的居民有哪些特点?3. 请谈谈你对《桃花源记》中所描绘的理想社会的理解。
四、翻译题“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五、阅读理解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1. 文中的“武陵人”是指谁?2. 渔人为什么会“忘路之远近”?3. 请简要描述桃花林的景象。
六、作文题请以《我心中的桃花源》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描述你理想中的生活状态。
七、判断题1. 在《桃花源记》中,渔人一开始就知道桃花源的具体位置。
()2. 桃花源中的居民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他们生活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中。
()3. 《桃花源记》通过渔人的经历,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向往。
()八、名词解释1. 桃花源2. 武陵人3. 绝境九、句子仿写请仿照《桃花源记》中的句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创作一个描写自然景色的句子。
十、段落分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精选题库《桃花源记》 测试练习北师大版
精选题库《桃花源记》测试练习北师大版一、阅读《桃花源记》选段,完成第1―4题。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①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
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
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
未果,寻病终。
后遂无问津者。
①[余]有版本写作“馀”。
1、下列各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的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2分)A、良田无论B、绝境问津C、问讯间隔D、交通妻子2、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字的意思。
(2分)(1)便要还家要:________________ (2)欣然规往规:________________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语句。
(2分)(1)才通人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便扶向路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请你用自己的话,说出桃花源人与渔人的交谈都涉及了哪些内容。
(3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桃花源记》中的两段文字,完成5-9题。
桃花源记练习题和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和答案桃花源记练习题1、文中第一段为什么写桃林的美好?(景物描写的作用)答:这段景物描写带有神秘色彩,暗示将会出现“奇境”,为渔人进入桃源渲染了气氛,也为桃源美好作了铺垫。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桃林美景,至少用一种修辞。
答:你看那桃林长达二三里,中间没有一棵别的树,一眼望去,就像是一片粉红的彩霞。
地上的花草鲜艳美丽,在阳光下闪烁摇曳,像眼睛,像星星。
树上的花瓣纷纷落下,就像一只只飞舞的粉蝶……3、第一段文字描写了乡间美景(桃花源生活图景),请从三个方面指出美好的含义。
答:自然环境:优美富饶社会环境:和平安定人文环境:自由快乐4、桃花源人见到渔人为什么大惊?答:写出桃源人对陌生人的惊异,暗示没有外人来过,说明桃源与世隔绝久远。
5、桃花源人来到桃源之后,为什么“不复出焉”?评价一下这种做法。
答:桃花源自由快乐,和平安定,他们不想再次被卷入外面的世界的纷争,再次受到剥削压迫和战乱之苦。
桃花源人在当时是很幸运的,能躲避祸患,生活安定;但从积极意义上来讲,躲避不是永远的,应该起来抗争。
6、渔人为桃源人讲述外界情况时,村人“皆叹惋”,试分析“皆叹惋”的内容。
答:为桃源外的世界如此动乱,黑暗而叹惋;为桃源外的人不能过上安定和平的生活而叹惋。
7、渔人离开桃源时,村人为何嘱咐“不足为外人道也”?答:因为桃花源里的人们不想让美好的生活受到打扰,不想涉足于桃花源外的战乱分争,更不想像桃花源外的人一样饱受生活的痛苦!8、“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试分析此人都说了什么?答:一是说了社会的动乱黑暗及秦以后的变迁。
二桃花源外是百姓的苦难。
三是统治者对百姓的残酷剥削和压迫。
9、用自己的话说出桃源人与鱼人的交谈都设计了哪些内容?答:(1)桃花源人问渔人从哪里来。
(2)挑花源人告诉渔人自己来到桃花源的原因。
(3)桃花源人向渔人打探的桃花源以外的世界的情况。
(4)桃花源人叮嘱渔人不要告诉其他人有桃花源这个地方10、“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教案及练习
《桃花源记》教案及练习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能够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3)能够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3)学会欣赏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魅力,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珍惜现实生活,追求真善美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 分析并欣赏文中运用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3.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2. 学会通过朗读、感悟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桃花源记》。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相关背景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思考:你们心中的理想世界是怎样的?(2)简介《桃花源记》的作者陶渊明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指导。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有哪些?(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4. 朗读感悟:(1)学生分组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2)教师引导学生感悟课文中的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5.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引导学生总结《桃花源记》的故事情节、人物形象及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
6. 布置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记忆。
(2)根据课文内容,绘制一幅《桃花源记》的场景图。
7. 课后反思: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1. 对比阅读:引导学生阅读其他描述理想世界的文学作品,如《乌托邦》、《理想国》等,对比分析各自的表现手法和思想内涵。
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
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初二下册语文《桃花源记》练习题一、选择题1. 《桃花源记》中的作者是谁?A. 陶渊明B. 欧阳修C. 王之涣D. 杜甫2. 故事中的桃花源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A. 一个美丽的花园B. 一个神秘的山洞C. 一个幽静的村庄D. 一个陌生的城市3. 故事中的人物对桃花源的印象是什么?A. 他们觉得非常宜居B. 他们对这个地方并不感兴趣C. 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很冷清D. 他们觉得这个地方太美了4. 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选择留在桃花源不回去?A. 桃花源的生活条件更好B. 他们觉得桃花源是一片净土C. 他们觉得回去会受到惩罚D. 他们觉得桃花源比现实更真实5. 故事的最后一段是什么意思?A. 人们都对桃花源怀有向往之情B. 故事中的人物最终选择了离开桃花源C. 故事中的人物在桃花源生活得很快乐D. 故事中的人物后来后悔了留在桃花源的决定二、填空题1. 故事中的桃花源里有__________。
2. 故事中的人物以什么方式发现了桃花源?他们是怎么进入的?3. 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觉得桃花源像“上古人间”?4. 故事中的人物发现桃花源已经有多久了?5. 故事中的人物在桃花源的生活是怎样的?三、简答题1. 描述一下故事中的桃花源的自然景观。
2. 故事中的人物是如何对待桃花源的动植物的?3. 故事中的人物为什么觉得桃花源是个人间仙境?4. 桃花源的故事给你带来了什么启示?四、写作题请你以《桃花源记》为题,写一篇300字的小故事,内容可以是你自己的灵感,也可以是故事的延续。
【题目】桃花源记【正文】拾仙山上,有一群和蔼可亲的仙人,他们日日修炼,过着宁静而安乐的生活。
他们从不问世事纷扰,只有在广漠的云彩间才能找到出口,而这里,就是人间仙境——桃花源。
桃花源,处处可见如画般的桃花,天地间弥漫着淡淡的花香。
水边的青苔上,孔明灯似地飘荡着火红的蜻蜓,蜜蜂也忙碌地在花蕊间舞蹈,仿佛世界上只剩下它们。
河中的鱼儿穿梭其中,无忧地游弋,争先恐后地接近渔夫手中的食物。
21、《桃花源记》练习设计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设计者:彭 芬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俨.然( ) 豁.然( ) 阡陌..( )( ) 垂髫.( ) 邑.人( ) 诣.( ) 二、解释下列句是加点的词。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 (2)复前行,欲穷.其林( ) (3)悉.如外人( ) (4)余人各复延.至其家( ) (5)不足.为外人道也( ) (6)欣然规.往( ) (7)后遂无问津.者( ) (8)处处志.之( ) 三、比较一词多义的含义。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为)1( ⎩⎨⎧)志(2⎩⎨⎧)志(3 ⎩⎨⎧寻)4(四、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今含义。
(1)芳草鲜美..(古: 今: ) (2)仿佛..若有光(古: 今: ) (3)无论..魏晋(古: 今: ) (4)率妻子..邑人(古: 今: ) 五、选出下列“之”字用法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句是( )A 、渔人甚异之B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C 、具答之D 、闻之,欣然规往六、写出两个出自本文的成语并解释。
(1)成语 解释(2)成语 解释七、填空(用原句)(1)突出写桃林之美的句子:(2)写“桃源”内自然环境美好的句子:(3)写社会生活平静的句子:(4)写桃源人安定富足的生活的句子(5)写初见桃花源的总体感受:八、“不足为外人道也”中的“不足”意思仍保留在现代汉语成语中,请举出二个、。
九、阅读训练。
1、填写所省略成份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2、结合文章内容,用简洁的语言将渔人的行踪填入方格中:3、从哪些语句中可看出桃源人的热情好客?4、下面词语中“通”字与“才通人”的“通”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通风换气B、政通人和C、通宵达旦D、博古通今5、第2段,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对桃花源中的人们进行了描写?①②③6、渔人监离开时,桃源人对渔人说:“不足为外人道也”的原因是7、桃花源中的听渔人说:“具言所闻”后,为什么比叹惋?从中可推测出渔人说了些什么?8、翻译。
桃花源记练习题完整练习及答案
课文分析:本文通过对桃花源的安宁和乐、自由平等生活的描绘,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
文章开端,先以美好闲静、“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桃花林作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化的世界。
在那里,一切都是那么单纯,那么美好,没有税赋,没有战乱,没有沽名钓誉,也没有勾心斗角。
甚至连一点吵吵嚷嚷的声音都听不到。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那么平和,那么诚恳。
造成这一切的原因,作者没有明说,但从“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一句中已隐约透露了消息:原来归根结底,是因为没有一个高踞人民头上为私利互相攻伐的统治集团。
这个幻想中的桃源世界,对生活在虚伪黑暗、战乱频繁、流血不断的现实世界中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令人神往的。
作者的简净笔触,恰如其分地表现出桃花源的气氛,使文章更富有感染力。
当然,这种理想的境界在当时现实中是不存在的,只是作者通过对大同社会的构想,艺术地展现了大同社会的风貌,是不满黑暗现实的一种精神寄托,表现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憧憬以及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桃花源中的家庭多为主干家庭(三代同堂),从“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从“男女”、“黄发”、“垂髫”这三个词便可以看出此点。
文章的结构也颇有巧妙之处。
作者借用小说笔法,以一个捕渔人的经历为线索展开故事。
开头的交代,时代、渔人的籍贯,都写得十分肯定,似乎真有其事。
这就缩短了读者与作品的心理距离,把读者从现实世界引入到迷离惝恍的桃花源。
相反,如果一开头就是“山在虚无缥缈间”,读者就会感到隔远,作品的感染力也就会大打折扣。
“不足为外人道也”及渔人返寻所志,迷不得路,使读者从这朦胧飘忽的化外世界退回到现实世界,心中依旧充满了对它的依恋。
文末南阳刘子骥规往不果一笔,又使全文有余意不穷之趣。
结构:《桃花源记》以渔人进出桃源为线索,以时间先后为顺序,从发现桃源到访问桃源,再到离开桃源。
第一部分,写武陵渔人捕鱼时偶然进入桃花源“缘溪行,望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复前行,欲穷其林”的曲折情景.作者以惊人的妙笔,描绘了桃源恬静、优美的自然环境,在此设下了悬念:走完桃林了吗?桃林前面又是什么地方?第二部分,写渔人舍船而入的探险行动和随后所见的桃源风光及农民古朴淳真、热情好客的生活情趣.由此产生对理想境界的热烈追求,以大胆的幻想、饱满的浪漫主义情绪歌颂了理想乐土,这是“记”中主体的核心。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文学常识1、《桃花源记》的作者是_____(朝代)的_____,字_____,名_____,自号_____。
答案:东晋陶渊明元亮潜五柳先生2、本文以_____为线索,以_____为顺序,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作者的_____,反映了广大人民的_____。
答案:武陵渔人的行踪时间政治理想意愿二、词语解释1、缘溪行缘:_____答案:沿着,顺着2、芳草鲜美鲜美:_____答案:新鲜美好3、落英缤纷缤纷:_____答案:繁多的样子4、欲穷其林穷:_____答案:尽5、仿佛若有光仿佛:_____答案:隐隐约约,形容看不真切6、才通人才:_____答案:仅仅,只7、屋舍俨然俨然:_____答案:整齐的样子8、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属:_____答案:类9、阡陌交通阡陌:_____ 交通:_____答案:田间小路交错相通10、鸡犬相闻相闻:_____答案:可以互相听到11、悉如外人悉:_____答案:全,都12、黄发垂髫黄发:_____ 垂髫:_____答案:指老人指小孩13、并怡然自乐怡然:_____答案:愉快的样子14、具答之具:_____答案:详细15、便要还家要:_____答案:同“邀”,邀请16、咸来问讯咸:_____答案:全,都17、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妻子:_____ 邑人:_____ 绝境:_____答案:妻子儿女同乡的人与人世隔绝的地方18、不复出焉焉:_____答案:兼词,从这里19、无论魏晋无论:_____答案:不要说,更不必说20、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具言:_____答案:详细地说出21、皆叹惋叹惋:_____答案:感叹惋惜22、余人各复延至其家延:_____答案:邀请23、此中人语云语:_____答案:告诉24、不足为外人道也不足:_____答案:不值得,不必25、既出既:_____答案:已经26、便扶向路扶:_____ 向:_____答案:沿着、顺着先前的27、处处志之志:_____答案:做记号28、及郡下及:_____答案:到29、诣太守诣:_____答案:拜访30、太守即遣人随其往遣:_____答案:派遣31、寻向所志寻:_____ 志:_____答案:寻找记号32、欣然规往规:_____答案:计划33、未果果:_____答案:实现34、寻病终寻:_____答案:不久35、后遂无问津者问津:_____答案:问路。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 (1)
《桃花源记》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面对所选文段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第一段着眼于“异”字,为下文描写更令人惊异的桃花源作了铺垫。
B.文章第二、三段是全文的重点,无论是写桃花源人们的生活环境还是写人物的交谈,都有一些生动可感的细节,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人。
C.文中真实地描绘了桃花源中人们的生活场景,生动地展现了一个人人劳作、生活安定、风气淳朴的现实社会。
(正确答案)D.这篇文章记叙层次清楚,一环套一环,一气呵成,结构非常严谨。
答案解析:【解析】桃花源的生活场景是虚构的,展现的是理想社会而不是现实社会。
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2.对本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本文是以渔人的行踪为线索。
B.本文既然名为“记”,当然就是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C.“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表现了桃花源人热情好客的特点,因为他们害怕世人来破坏他们和平安宁的生活。
(正确答案)D.本文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社会的热烈追求,同时含蓄地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答案解析:【解析】“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余人各复延至其家”这两句话不能表现桃花源人害怕世人打扰他们的生活。
C项表述错误,故选C项。
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桃花源里,没有剥削和纷扰,土地肥沃,男女耕作,老幼欢乐,是古代理想中的“大同社会”的形象体现。
B.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发出的主要是“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的时光易逝。
(正确答案)C.桃源人希望渔人不要把这里的情况告诉给外界,目的是希望远离战乱和苦难,永不受打扰,继续享受这宁静祥和的生活。
D.作者既描绘了桃花源里一幅鲜活的人间生活的图景,又极力表现它的似有似无。
寻觅不可得,反映了作者的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
答案解析:【解析】在听了渔人对外界的介绍后,桃源人叹惋不已,从上下文推知,他们感叹的主要是外界朝代的更替及带给人们的战争灾难。
八年级语文教案 桃花源记综合创新练习题9篇
八年级语文教案桃花源记综合创新练习题9篇桃花源记综合创新练习题 1一、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
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渔人甚异之。
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1.这两段文字选自________的《________》。
2.给下面加粗的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3.解释下面句中加粗的词语。
(1)缘溪行,忘路之远近缘:(2)落英缤纷缤纷:(3)复前行,欲穷其林复:穷:(4)初极狭,才通人初:才:(5)土地平旷,屋舍俨然俨然:(6)男女衣着,悉如外人外人: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2)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3)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4)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二、课外阅读题[n10六]下面是从陶渊明《桃花源诗》中节录的诗句,认真阅读,回答问题。
相命肆农耕①,日入从所憩。
桑竹垂余荫,菽稷随时艺②。
春蚕收长丝,秋熟靡王税③。
路荒暖交通④,鸡犬互鸣吠。
俎豆犹古法⑤,衣裳无新制。
童孺纵歌行,斑白欢游诣。
草荣识节和,木衰和风厉。
虽无纪历志,四时自成岁。
怡然有余乐,于何劳智慧?(注释:①肆:致力。
②艺:种植。
③靡:没有。
④暖:遮蔽。
⑤俎豆:祭器。
)1.这些诗句和《桃花源记》中哪些句子表达的意思一致?2.这些诗句描绘了怎样的社会情景?三、作文假如在21世纪的今天,一位桃花源中的人猛然来到外面的世界,面对今天的人类富足而幸福人生,他将会怎样?请发挥想象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作文。
练习题答案及点拨一、所考知识点:1.文学常识,生字注音 2.实词的翻译 3.译句。
点拨:要熟记文学常识,牢固掌握文下注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桃花源记》练习设计
一.以默读为主,探讨下列第1、2段中加横线的词语意思。
1.缘溪行()
2. 芳草鲜美()
3.渔人甚异之()
4.欲穷其林()
5.林尽水源()
6.仿佛若有光()
7.豁然开朗() 8.屋舍俨然() 9.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10.阡陌交通() 11.悉如外人() 12.黄发垂髫()
13.并怡然自乐()()
二.反复诵读。
充分感受第1、2 段中作者所描写的美好境界。
1.作者极力表现渔人怎样的感觉?借用文中词语回答。
2.默写表现桃花林美异的文字。
3.默写表现世外桃源中环境美异的文字。
三.默读并探讨第3-5段中加横线的词语的意思。
1.乃大惊()
2.具答之()
3.便要还家()
4.咸来问讯()
5.妻子邑人()
6.来此绝境()
7.不复出焉() 8.无论魏晋() 9.具言所闻()()
10.延至其家() 11.不足为外人道也()12.既出()
13.便扶向路() 14.处处志之() 15.及郡下()
16.诣太守() 17.说如此() 18.寻向所志()()
19.欣然规往() 20.未果() 21.寻病终()
22.后遂无问津者()
四.反复诵读,补充下列语句中的省略词。
1.()具答之。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3.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4.林尽()水源。
五.反复诵读,感受桃花源内外世界的不同,体会陶渊明虚构理想社会的时代根源。
1.桃源中人为何来此?
2.桃源中人为何皆叹惋?
3.桃源中人为何叮嘱渔人“不足为外人道也”?
4.作者为什么又写后人无法寻找到世外桃源?
六.指出下列语句中的通假字。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七.指出下列句中古今异义的词,并分别解释。
1.阡陌交通古义:今义: 2.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古义:今义:3.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古义:今义: 4.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古义:今义:5.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古义:今义: 6.不足为外人道也。
古义:今义:7.诣太守,说如此。
古义:今义:
八、选择与句中加点字含义相同的一项
1.屋舍俨然()A.好像 B.整齐的样子 C.严肃的样子
2.欲穷其林()A.彻底 B.穷尽,尽 C.没有钱,与富相对
3.芳草鲜美()A.色彩鲜艳美丽 B.新鲜美丽 C.这里指味道好
4.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A.妻子一人;没有出路的地方 B.妻子一人:与世隔绝的地方C.妻子和儿女;与世隔绝的地方
5.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A.竟 B.就 C.才
6.便扶向路,处处志之()A.标记 B.志向 C.做标记
九.写出本文中出现的三个成语。
A. B. C.
八、选择下列语句中翻译正确的一项
1.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
A.有好的田地好的池水和桑池之美。
B.有良田池水桑叶竹子等。
C.有肥沃的田地,美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
D.有良田池水和桑竹等各种植物。
2.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
A.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说魏晋了。
B.问起现在是什么社会,于是不知道有汉朝,无论是魏还是晋了。
C.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无论如何也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D.问起现在是什么朝代,竟然不知道有过汉朝,更不必说魏晋了。
十.给下列加横线字注音:
豁然开朗()屋舍俨然()阡陌交通()黄发垂髫()怡然自乐()便要还家()
十一.下面几句话,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A、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B、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C、缘溪/行,忘/路之远近。
D、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十二.《桃花源记》作者,他是时人,名,是著名。
本文原是
中的“序”。
《桃花源记》是一篇的名作,它虚构了一个与的美好境界,寄托
了,反映了的意愿。
本文以为线索,以为顺序。
十.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基本相同的一项是()
A.中间力拉崩倒之声。
B.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C.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D.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十三.下列句中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中:晋太元中中无杂树B、舍:便舍船屋舍俨然
C、皆:皆叹惋皆出酒食D、寻:寻向所志寻病终
十四.对“世外桃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逃避现实的一种空想,毫无积极意义可言。
B、这是针对现实的一种追求,在当时有着积极的意义。
C、这是空想,但寄托了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愿望。
D、它的出现反映当时社会黑暗,战乱频繁。
十五.解释下列多义字:
武陵人捕鱼【为】业()复前行,欲穷【其】林()
不足【为】外人道也()太守即遣人随【其】往()
见渔人,【乃】大惊()【寻】向所志()
【乃】不知有汉()【寻】病终()
便【舍】船()便扶【向】路()
屋【舍】俨然()寻【向】所志()
便【得】一山()处处【志】之()
既出,【得】其船()寻向所【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