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首难忘的歌蹉跎岁月里我的知青生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首难忘的歌——蹉跎岁月里我的知青生活

在回眸我的青春岁月时,想起一部电视剧《蹉跎岁月》,该剧描写知青生活,属于伤痕文学一类作品。现在这部剧的故事情节、主人公我都忘记了,可是这部电视剧的插曲《一支难忘的歌》却流传自今,还被评为新中国六十年经典老歌,我是边听这首歌曲,边回忆往事,我沉浸在这首歌的旋律中写完这篇文章。女中音歌唱家关牧村别具特色的嗓音,时而委婉沧桑,时而激昂高亢,动人心弦。我反复体味那简明朴实而又意味深长的歌词,好像专门为我量身定作,每一段歌词,简直就是我知青生活一个阶段的写照。

憧憬,向往,广阔天地深深吸引我们

——我的知青生活之一

一九六八年九月十八日,沈阳市第二十中学初一到高三20多个班有一千余名学生拿着自己的行李,乘坐带托斗的大卡车,组成一支浩浩荡荡的队伍奔向辽北的贫困县——康平插队落户。

学校的老师,一些家长在校门前欢送我们。一辆由大巴改成的宣传车在前面开道,沿途群众有的手扶自行车站立,有的边走边数着驶过去的车辆数,注视着我们。据官方统计,在这一天的前前后后,辽宁省共有八十二万城镇知青下乡。往

日宣闹的城市,立刻安静下来。昔日打着“造反有理”的旗号,叱咤风云的红卫兵小将,一下子消失在喧闹的城市里,变成了广阔天地里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对象。

我们沈阳市第二十中学的知青,被分配到康平县靠近辽河的三个公社,由南向北依次为郝官屯公社、四家子公社、山东屯公社。我所在的高一四班分到郝官屯公社太平庄大队。同在一个大队的还有我的好战友连加诚所在的初二五班以及

初一八班和夜中的一部分同学,共四个班108人,分布在八个青年点。我班和夜中同学混编成三个青年点,戴东李楠为点长,戴西曹小军为点长,我是田家窝堡点长。初二五班大部分和初一八班大部分混编为三个青年点,太平庄前队连加诚为点长,太平庄后队陈元鹤为点长,安章窝堡娄英为点长。初一八班一部分独立在潘家岗子设点,点长张敏秋,初二五班一部分独立在李家窝堡设点,点长刘素华。我和连家诚为太平庄大队知青总负责人,连加诚是连长,我是指导员。

沈阳送我们的大卡车开到太平庄大队部的门前就回去了。八个青年点所在的小队来了马车,接我们奔赴各自神秘而又陌生的青年点。田家窝堡离大队最远,有八里路。因为前两天下雨,乡村的土路泥泞。马车在艰难地行走,驾辕的马,拉套的马都喘着粗气,拼命的拉。车轮一会儿左,一会儿右,来回摇摆,碾压在蜿蜒曲折的田间小路上。

我们坐在马车上,随着车来回晃荡。我们都用手紧紧抓着车

板,生怕被甩下去。不久我们便嗅到广阔天地里大自然空气中散发的一股清新、湿润的气味,心情舒畅极了。当我们看到沿途丰收的庄稼更是兴奋惊奇。一片片红红的是高粱地,一片片金黄的是玉米地,一块块黑色的是大豆地。小山包式的小坨子上长着半枯黄、半深绿的作物,我们不知道它的名字。老乡告诉我们,那是花生地。有人不信,跳下马车,跑过去拔了一把,果然在根子下边结满了落花生。新鲜事物,新鲜的空气,吸引着我们,忘记200多里路的旅途疲劳。有的人干脆跳下马车自己走了起来,边说,边笑。广阔天地景色优美,我们仿佛来到一个向往已久的世外桃源。

马车穿过潘家岗子小树林,又翻过两个沙坨子,一个小村庄出现在我们面前,那就是我们即将落户的家,我们的青年点所在地——田家窝堡。快要进村了,我们听到贫下中农欢迎的锣鼓声。同学们都下了车,整好队伍,背着黄书包,手里挥舞着毛主席语录,迈着整齐的步伐,高喊着口号:“向贫下中农学习!向贫下中农致敬!”来到小队部。这是我们临时住的地方。青年点要等到上级批木料,明年开春才能盖。

晚饭前,我们青年点全体同学举行了庄严的“三忠于”仪式。第一项,全体同学整齐站成一排,站在康平大地上遥望北京,手持红宝书——《毛主席语录》衷心祝福毛主席万寿无疆!万寿无疆!祝林付统帅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第二项背颂毛

主席语录。第三项跳“忠字舞”,最后一项唱语录歌:“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晚饭我们吃的是土豆炖大白菜,高粱米饭。吃了晚饭,小队干部们都回家了。我仔细端详了队部大院。东面是摆放农具的仓库,西边是喂养牛,马的大牲口棚。大门旁有一个猪圈,养着老母猪和大肥猪。出队部门口就有一眼井。我仔细查看队部房山墙两侧各有一个新扎的高粱杆栅栏,里边有个大坑,放两块木板,农村人叫“夹道”,就是厕所。天渐渐暗下来,不一会儿就伸手不见五指了。这儿没有电,我们点上昏暗的小油灯,睡在新搭的火炕上,炕烧的特热,我躺在上面,有点烙人。我睡不着,有点烦躁。我从被窝里伸出手,掀开崭新的炕席,往里一摸,里边湿潞潞的。我在朦胧中遐想着已经开始的知青生活,第一天就这样过去了。

第二天,天亮了,同学们起得很早。秋天天气有点凉,我们从井里打水,烧温水,开始在露天地里洗漱。

这天上午,太平庄大队革委会在大队部召开知青工作会议。我和小队长宋国泰步行八里路来到太平庄大队。大队部是一个宽敞的大房子,能容纳几十人开会。大队部只有两个旧办公桌靠在一起,地面有凸凹不平的土坑。两把破旧椅子,几乎要散架子。全大队只有一台手摇电话机,它是这里最现代的通讯工具,也是大队和公社唯一的联系通道。我发现办公桌上散乱着许多信件。宋队长告诉我,公社邮递员只把信送

到大队部,各小队来人取,才能收到信。小队与大队联系全靠人工传递。整个太平庄大队没有公路,不通汽车。连个小卖店也没有。买一根针也得到邻近五里开外的聂家窝堡。

开会了,大队革委会主任潘永奎布置知青工作。我们共同学毛主席著作《青年运动方向》,还有毛主席语录毛主席最新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潘主任再三告诉我们,知青到农村后,要分清敌我,不能随便叫大叔、大爷。先认识谁是“四类份子”,谁是贫下中农。要过好“三关”:思想关、生活关、劳动关。

晚上,同学们睡着了。我在昏暗的煤油灯下写日记,记下接受再教育的心得。我突然感觉鼻孔痒痒的,用手轻轻挖了一下,发现已经被煤烟熏黑了。我写道:“我的鼻孔被熏黑了,我忠于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心更红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