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讲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辨证关系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 穷人决无开交易所折本的懊恼,煤油大王 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 哪会知道北方捡煤渣老婆子身受的酸辛,灾区 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 的饥民,大约总不去种兰花,象阔人老太爷一 样…… ——鲁迅 鲁迅 阅读上述材料,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阅读上述材料,你会得出什么样的结论?
小结 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性质决 社会存在性质决 性质 定社会意识性质 定社会意识性质 决 定 社会存在变化决 社会存在变化决 变化 定社会意识变化 定社会意识变化 反 作 用 错误的社会意识阻 错误的社会意识阻 社会意识 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正确的社会意识促 正确的社会意识促 社会意识 进社会存在的发展
社会意识
《要振东北,先震东北人》讨论 要振东北,先震东北人》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 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中,东北三省工 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生产步履维艰, 业经济效益下滑、工业生产步履维艰,这一幕被 称作“东北现象” 作为“粮食市场稳压器” 称作“东北现象”;作为“粮食市场稳压器”的 东北农业也遭遇了相同的尴尬: 东北农业也遭遇了相同的尴尬:传统优势农产品 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 大量积压、农民增收缓慢、农业经济效益提高不 大等问题尖锐, 新东北现象”随之诞生。 大等问题尖锐,“新东北现象”随之诞生。 “东北人观念上的相对滞后有其深层次的经济 原因。 原因。”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李善同说 东三省原来作为中国工业基地, “东三省原来作为中国工业基地,大都是资本密 集型企业,私人资本很难进入, 集型企业,私人资本很难进入,必须通过政府主 长期以往就形成对政府的依赖。 导,长期以往就形成对政府的依赖。相对而言,江 长期以往就形成对政府的依赖 相对而言, 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苏、浙江等沿海发达地区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 私人资本容易进入,市场容易主导, 私人资本容易进入,市场容易主导,也较容易形 成市场意识。 成市场意识。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何为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主要包括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生产方式。
何为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应。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既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那么,为什么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呢?因为,虽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依赖性,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
但社会意识并非消极被动地受制于社会存在,他既依赖于社会存在,又有其相对独立性。
正是因为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使得社会意识在从根本上受到社会存在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与规律。
也因此同一时代条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却丰富多彩、差异很大甚至产生对立。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具有不完全同步性和不平衡性。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遇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落后于社会存在的社会意识则阻碍社会的发展。
另外,历史上也有这样的情况,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和地区,社会意识的发展水平未必是最高的;某些经济水平相对落后的国家或地区,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却可以领先于经济发达的国家或地区。
进步的社会意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遇见推断未来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举个例子,在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近代中国,正是因为有识之士们学习并实践了先进马克思主义,才为当时的中国革命开辟了一条新的道路。
社会意识内部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影响,及各自具有的历史继承性。
社会生活的内在联系及其统一性,决定了社会意识诸形式之间必然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同时,社会意识诸形式均有自成系统,前后相继的历史链条,因而具有历史继承性,有其发展的特殊规律。
比如东方与西方之间的社会意识存在极大的不同,这与他们之间具有历史继承性,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规律有关。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所谓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依赖于社会存在。
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社会意识的内容来源于社会存在。
人们的社会意识既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头脑里主观自生的,而是在实践的基础上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产生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正确的意识其内容来源于客观实际,这是显而易见的。
即使是错误的意识,甚至荒诞的观念,也不是纯粹主观臆造的,仍然可以从社会存在中找到根源,它是对社会存在歪曲的、虚幻的反映。
第二,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变化,特别是生产方式的变化,必然引起社会意识的变化,不存在永恒不变的社会意识。
第三,社会意识受反映者(意识主体)的立场、观点、方法的影响和制约,而反映者的立场、观点、方法是由人们在社会存在中的地位决定的。
2.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是指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转化为物质力量,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表现为两种情况:先进的或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促进社会向前发展;落后的或错误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消极的阻碍作用,延缓社会的发展进程。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
先进的社会意识一旦被群众所掌握,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就会变成改造世界、推动社会前进的巨大物质力量。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也要通过它在群众中的影响得以实现。
所以,用先进的社会意识,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群众,对推动社会进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3.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是指社会意识在反映社会存在、被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同时,还具有自身的能动性和独特的发展规律,它的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并不总是保持着一致和平衡。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一、引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观点之一。
它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这一观点为我们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进行深入探讨。
二、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1.1 社会存在的内涵社会存在是指人类在一定历史时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包括生产方式、生产力水平、经济基础、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存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是一切社会现象的根本原因。
1.2 社会存在的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这是因为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
生产力的发展决定了生产关系的变革,从而推动了社会制度的变革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
例如,封建社会的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的矛盾和斗争,最终导致了封建制度的崩溃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
经济基础的变化也会影响上层建筑,即政治、法律、宗教、艺术等方面的变化。
例如,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逐渐取代封建生产方式,从而导致了政治制度、法律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变革。
文化传统的发展也会对社会意识产生影响。
不同的文化传统会塑造不同的价值观、道德观和世界观,进而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
三、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1 社会意识的内涵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在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观念体系,包括政治意识、法律意识、道德意识、科学意识等方面的内容。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和评价,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指导思想。
2.2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社会意识不仅反映社会存在,而且对社会存在产生反作用。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存在的发展。
例如,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出现,为人类指明了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道路,从而推动了世界各国的社会制度发生了深刻变革。
落后的社会意识会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例如,封建思想的存在使得中国长期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状态,无法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在探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时,我们不得不提到一个永恒的话题:人类社会的发展。
社会存在是指客观存在的物质条件和社会关系的总和;而社会意识则是指人们的思想、观念、文化等精神现象的总和。
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
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这是因为社会存在为人们提供了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如自然环境、生产方式、社会关系等。
这些条件决定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行为习惯等。
例如,在古代,人们以农耕为主,因此形成了以家庭为单位的生产和生活模式;而在现代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因为人们的思想和观念不仅受到社会存在的制约,还反过来影响社会存在的发展。
例如,当人们意识到环境污染问题严重时,他们会采取行动来保护环境,从而推动社会向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意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这是因为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思想和观念并不是完全受社会存在的制约,它们还会受到个人经历、教育背景、文化传统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使得社会意识具有一定的自主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和揭示社会存在的某些方面。
社会意识具有历史性。
这是因为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存在具有不同的特征,而这些特征又会影响人们的社会意识和思想观念。
例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们对战争的看法会有所不同,这反映了当时社会存在的特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互动关系。
它们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共同推动人类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未来的发展中,我们需要继续深入研究这一辩证关系,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人类社会的本质和规律。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理论,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本质和发展规律,对于理解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出发,探究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
一、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概念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两个核心概念。
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社会规律以及社会存在形式的反映和认识,包括宗教观念、道德观念、法律制度、哲学思想等;而社会存在指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社会经济基础、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等。
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密切相关的,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形成的基础和前提,而社会意识则反过来对社会存在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意识具有在一定条件下对社会存在反作用的能力。
这是因为社会意识是人们对于社会现象的反映和认识,它具有改造社会现实的能力。
首先,社会意识通过思想改造作用影响着社会存在。
人们的观念、信仰、价值观等社会意识形态会对社会存在产生重要的影响,进而推动社会的发展和变革。
其次,社会意识通过政治改造作用影响着社会存在。
政治思想、政治制度和政治运动等都是社会意识在政治上的体现,它们可以直接改变社会的组织形式和权力分配,从而改变社会存在的状态。
三、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制约和塑造与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相对应,社会存在也对社会意识具有制约和塑造的作用。
首先,社会存在通过物质基础的制约影响着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
人们的社会意识主要是在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下形成的,物质生产方式、经济制度等社会存在的因素会对社会意识产生制约和塑造作用。
其次,社会存在通过社会关系的制约影响着社会意识的变革。
社会存在决定了人们的社会地位、阶级关系和利益分配,这些社会关系对于个体的社会意识产生着重要的影响。
四、辩证统一的关系与实践的作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关系是辩证的统一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之间的辩证关系一、引言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中重要的哲学概念,意味着人类在社会中的实际生活和对此的认识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和相互作用。
本文将从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概念入手,探讨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并分享个人的观点和理解。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定义与关系1. 社会存在的定义社会存在指的是人类在社会中的实际存在,它包含个体和社会的物质生活、经济基础、社会制度、社会关系等。
社会存在是指人们在一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所从事的生产、交往和生活活动。
2. 社会意识的定义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包括思想、观念、信仰、价值观等。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评价和规定行为的指导准则。
3.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相关的,它们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又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物质基础,而社会意识则是在社会存在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因分析1. 生产方式的变革生产方式的变革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基础。
生产方式的不同会导致社会关系、社会制度、社会矛盾的不同,从而引发人们对社会现象的不同认识和理解。
2. 阶级关系的存在阶级关系是社会存在中重要的因素,不同阶级的存在和斗争会直接影响人们的社会意识。
不同阶级拥有不同的经济利益和意识形态,因此他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和评价会存在差异。
3. 社会经验的积累社会意识是个体和群体对社会经验的总结与反思,它通过实践活动的参与和社会交往的经验积累而形成。
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也在逐渐深化和发展。
四、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的影响分析1. 社会变革的推动社会意识的发展和变化会影响人们的行为和观念,从而推动社会进行变革。
当人们对社会现象的认识发生改变时,他们会通过行动来改变社会现实,推动社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内容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重要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辩证的关系。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和社会制度的总和,包括生产力、生产关系、社会结构等;而社会意识是指人们对社会存在的认识和反映,包括观念、意识形态、思想等。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的物质基础,它决定着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社会行为。
例如,在农业社会中,人们的社会存在主要是以农业生产为基础,农民的社会意识往往与土地、农田、农具等密切相关。
而在工业社会中,社会存在的主要特征是工业化和城市化,人们的社会意识则更加关注工业生产、城市生活和社会分工等。
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主观认识和理解,它对社会存在具有一定的反作用。
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会影响他们的社会行为和社会结构。
例如,在一个民主社会中,人们的价值观念强调平等、自由和公正,这将导致社会存在中的权利保障、法治建设和民主制度的形成。
然而,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并不是机械的单向影响关系,而是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密切联系的,它们互为条件、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存在的前提和基础,而社会意识又通过改变社会存在来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在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中,社会存在起主导作用,它对社会意识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但同时,社会意识也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它可以通过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来改变社会存在,推动社会的变革和进步。
社会意识的发展是一个相对自主的过程,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突破社会存在的限制,为社会的变革和发展提供力量。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之间是辩证关系,它们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而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它们的辩证关系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复杂性和多样性,也为人们认识社会、改造社会提供了理论基础。
在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应当正确认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以促进社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辩证关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辩证关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含义及内容1、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就是社会生活得物质方面,主要包括三方面,如下:一就是“自然地理环境”,它就是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得永恒得、必要得条件,就是人类生活与生产得自然基础。
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与延缓得作用。
如,一个国家得国土大小,气候、地形、位置、地貌状况,资源分布,海域及其资源,等等。
我们常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就包含了自然环境对于个人与社会得重要作用。
二就是“人口因素”,就是重要得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社会起着制约与影响作用。
它指构成人类社会得有生命得个人得总与。
就是一切社会关系得承担者,没有人就没有社会。
三就是“物质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得统一体。
物质生产方式就是社会存在与发展得基础与决定性力量。
2、社会意识----社会生活得精神方面,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
社会意识具有复杂得结构,可以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划分。
根据社会意识主体得不同,社会意识分为个体意识与群体意识。
按照不同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与社会意识形式意识形态。
在社会意识形态中,又存在意识形态与非意识形态之分,其中意识形态主要包括政治法律思想、艺术、道德、宗教、哲学等,非意识形态包括自然科学、语言学、形式逻辑等。
二、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得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就是辩证统一得。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就是社会存在得反映。
1、社会存在就是社会意识内容得客观来源,社会意识就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得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产生得基础就是人类得社会实践,实践得能动性决定了社会意识反应反映社会存在得能动性。
所以,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就是以实践为基础得不断发展变化得现实世界得反映。
例子:(1)富人与穷人得烦恼————社会存在得性质决定社会意识得性质,社会意识得内容归根到底来源于社会存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从整个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虽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从单个人和集团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状况决定的。
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是由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从社会意识总体看,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从某一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看,只能由社会存在的实际变化的状况来解释。
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的不完全同步性。
第一,社会意识的变化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阻碍其发展。
第二,社会意识可能超前于社会存在而出现,这种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预见社会存在的发展趋势,起着指导社会变革的作用。
2.社会意识同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平衡性。
经济上先进的国家,并不一定在社会意识上也是先进的;经济上落后的国家,社会意识的某些方面也可能是先进的。
3.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4.各种不同社会意识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5.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
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及其实践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存在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即矛盾无处不处不在,无时不有。
但是,不同事物的矛盾又是具体的,特殊的,即矛盾有其特殊性。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意识含义: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区别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二者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及其辩证关系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含义1.社会存在社会存在也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包括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的主要方面。
(1)地理环境及其在社会存在和发展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也称自然环境)是指与人类生活所处的地理位置相联系的各种自然物质条件的总和。
它包括地理条件、气候条件、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等。
地理环境是社会存在和发展所必要的物质前提,它对社会存在和发展有重要的影响作用。
第一,地理环境提供社会生产和生活资料的来源。
人类的一切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都是通过劳动取得的,但是如果只有劳动而没有劳动对象,没有地理环境,也不能创造出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
所以,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指出:“劳动不是一切财富的源泉。
自然界和劳动一样也是使用价值的源泉,劳动本身不过是一种自然力即人的劳动力的表现”。
第二,地理环境通过对社会生产的不同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者延缓的影响作用。
一般说来,在其它条件大体相同而地理环境不同的情况下,地理环境优越的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就快一些,反之就慢一些。
例如,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三,地理环境能够影响生产部门的布局、产业结构的调整及其发展方向。
例如,森林资源丰富的加拿大,木材工业就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草原辽阔的澳大利亚,畜牧业就特别发达;而国土狭小、资源缺短缺的日本,则凭借自己发达的交通运输条件和高科技,从国外输入原材料进行精加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加工工业。
第四,地理环境的生态环境平衡系统维持如何,也是制约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在自然界的生态系统中,如果各种生态要素之间能够进行正常的物质和能量,自然生态要素之间、人与自然之间能够保持协调发展,则有利于社会的发展。
反之,如果生态平衡系统遭到破坏,则会造成严重的恶果从而阻碍社会的发展。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特别提醒:“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
马原考点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马原考点之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今天我们继续唯物史观部分知识的学习。
前面讲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具体概念,接下来开始学习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
首先回顾一下,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
而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那么二者的关系是怎样的呢?简单来讲,我们考试作答的时候,二者的辩证关系原理只需要写上下面的几句话: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是辩证统一的。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同时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它在反映社会存在的同时具有自己特有的发展形式和规律。
具体来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首先,社会存在是社会意识内容的客观来源,社会意识是社会物质生活过程及其条件的主观反映。
社会意识根源于社会存在,是对以实践为基础的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世界的反映。
我们的思想,我们的心理以及我们的法律和各种制度其实都是来源于我们的物质生活,都是对社会存在的反应。
其次,社会意识是人们进行社会物质交往的产物。
交往活动是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一种人类活动的重要方式,社会意识同语言一样,是在生产中由于交往活动的需要而产生的,随着生活和交往的发展,人们的社会意识也同时改变。
所以,马克思说:“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
”正是生活中遇到了某些需要,才逐渐形成社会意识方面的需要,因此我们看到的宗教、政治、艺术等等其实首先是社会存在方面的需要。
再次,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社会意识也相应地或迟或早地发生变化和发展。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或迟或早,也就是虽然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但并不是要求社会意识马上就发生变化,变化的快慢是视具体情况而定的。
社会意识是具体的、历史的。
每一时代的社会意识都有其独特的内容和特点,具有不断进步的历史趋势,但其变化、发展的根源深深地埋藏于经济的事实之中。
总之,社会意识以理论、观念、心理等形式反映社会存在,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依赖性。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在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中,存在着一种微妙而又复杂的关系,这就是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实际上都在这两者之间不断交织、互动。
这种关系不仅体现在历史的长河中,更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中表现得淋漓尽致。
1. 社会存在的基础1.1 物质条件的影响首先,什么是社会存在?简单来说,社会存在就是我们赖以生存的物质条件和环境。
这些条件包括自然资源、经济基础、生产方式等。
举个例子,想象一下一个小村庄。
村民们依靠农业为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生活自然富足。
在这样的环境下,村民们的生活状态就会相对安定,大家和睦相处,形成了浓厚的乡土意识。
这种物质基础直接影响了村民们的社会意识,大家珍惜土地,尊重自然,形成了对家园的共同认同。
1.2 社会结构的作用再说说社会结构,它是社会存在的另一重要组成部分。
不同的社会结构,产生不同的社会意识。
在一个阶层分明的城市中,富人与穷人之间的差距明显。
比如,在繁华的市中心,豪华的商场里,购物的顾客个个衣着光鲜。
而在城市的边缘,贫民窟中的人们却为生计奔波。
这样的差距,让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大相径庭。
富人可能更关注个人发展,追求消费与享乐,而穷人则更关注生存与尊严,生活的压力让他们的社会意识更加务实。
2. 社会意识的反作用2.1 意识形态的影响社会意识不仅是反映社会存在的产物,它也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社会存在。
意识形态,特别是价值观念、信仰等,会引导人们的行为。
比如,在某些地区,传统的家族观念非常强烈,家庭关系被视为社会关系的核心。
这种意识形态影响了人们对婚姻、教育甚至事业的选择。
年轻人可能在家庭期望和个人追求之间挣扎,最终决定或许会偏向家庭的要求。
2.2 文化的传承文化也是社会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化不仅是历史的积淀,更是社会存在的一部分。
传统的节日、习俗和信仰,都是社会意识的表现。
在一个拥有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人们对历史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会很强。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高中政治】高中政治知识点: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社会存在含义: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意识含义: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区别地位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对二者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
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②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
2014高考政治问答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2014高考政治问答题: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高考频道在考试后及时公布各科高考试题答案和高考作文及试卷专家点评,请广大考生家长关注。
时光飞逝,暑假过去了,新学期开始了,不管情愿与否,无论准备与否,我们已走进高三,走近我们的梦!祝愿决战2014高考的新高三学员能倍加努力,在2014年高考中也能取得优异的成绩。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简化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发展,落后腐朽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发展。
我们要运用正确的社会意识指导我们的生活实践。
(完整版)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社会生活本质是实践,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唯物历史观的基本观点。
我们要尊重社会实践,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具有相对独立性。
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推动社会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发展。
我们要树立先进科学的社会意识,反对落后消极的社会意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
2014高考语文文言实词复习汇总
相关链接:
2013辽宁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2018考研政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
2018考研政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店铺考研网为大家提供2018考研政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更多考研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2018考研政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社会存在指社会的物质生活过程,其核心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社会意识指社会的精神生活过程,广义指社会的一切意识要素和观念形态,包括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狭义则专指关于社会关系的意识,即意识形态。
社会存在是第一性的,它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并对社会存在起促进或阻碍的作用。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第一,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
从整个社会整体看,各种形式的社会意识虽各不相同,但作为社会意识却有其共同点,社会意识的内容根源于社会存在,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从单个人和集团看,一个人具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是由其所处的社会存在的具体状况决定的。
不同阶级的社会意识是由不同阶级的社会地位决定的。
社会意识来源于社会存在,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会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与之相适应。
社会意识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阶级性。
第二,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
从社会意识总体看,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人们的社会意识会发生或早或迟,或快或慢,或大或小的变化。
从某一观念的产生、发展和消失看,只能由社会存在的实际变化的状况来解释。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不同性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起着不同性质的作用。
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用;反之,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社会存在的变化最终会引起社会意识的相应变化,但是社会意识的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变化并非一定同步进行,意识在思维层面也有自己的发展规律,思维的深度和广度可以与现实的社会存在相对的分离,因此社会意识有时候会滞后于社会存在的变化,有时候也会超前的对未来的社会形式进行思考和规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第十九讲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 的辩证关系原理
一、社会存在的基本内涵 二、社会意识的主要形式 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四、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2)人口因素
2015年10月19日,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提高教育质量,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 育免除学杂费,率先从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 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免除学杂费,实现家庭经 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C.它的作用要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特 别是受物质生产方式的制约。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1)自然地理环境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为什么说物质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 发展的决定力量?
① 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人 类其他一切活动的首要前提。
② 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和面貌,制约 着人们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 等全部社会生活。
③ 它的变化发展决定整个社会历史的变化 发展,决定社会形态从低级向高级的更替 和发展。
结构
适度 过密或过疏
促进
延缓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2)人口因素
2013年11月12日,十八届 2015 年 10 月 19 日 ,
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 十八届五中全会公报:
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 促 进 人 口 均 衡 发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1)自然地理环境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2)人口因素
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 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着,没有人 就没有社会。
人口因素
数量
质量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2、社会要素的矛盾运动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
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 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 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 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 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 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或 慢或快地发生变革。……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 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 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 是决不会出现的。
(意大利)克罗齐:一切历史 都是当代史。 (英国)柯林伍德:一切历史 都是思想史。
克罗齐
二、历史发展是否有规律,
如何认识历史规律?
柯林伍德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社会存在
道之以政,齐之 以刑,民免而无耻。 道之以德,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3)艺术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上层建筑的 意识形式
意识形态(观 念上层建筑)
社会
上层
意识
建筑
非上层建筑 制度 政治上层
唯 物
的意识形式 机构 建筑
经济
史
基础
观
人口因素
社会 存在
自然地理 环境
物质生产 方式
2、唯物史观: 马克思首创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一、唯物史观(历史唯物主义)
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二、唯物史观的创立
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 辩证关系出发,深刻揭示了生产力与生产关 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运动等一系列 规律,为人们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历史及其发 展趋势,正确认识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 社会的发展规律,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原则。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马克思主义 基本原理概论
授课教师: 杨生照
E-mail: oucyangshengzhao@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一、何谓历史? (Geschichte/history)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1)自然地理环境
A.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要的 条件,是人们生活和生产的自然基础,提供了 社会生活和生产资料的来源。
B.它的优劣对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有积极或 消极的影响,并对社会发展起促进或延缓作用。 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生态平衡,是社会 得以正常发展的必要条件。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4)宗教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4)宗教
宗教是支配人们日常生活的外部力量在 人们头脑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本质上是一 种“颠倒的世界观”,是由对神灵的信仰和 崇拜来支配人们命运的一种意识形式。从其 产生根源看,宗教是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 产物。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二、社会意识的主要形式 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精 神方面)
非上层建筑的 作为上层建筑的
意识形式
意识形式
自然科学、逻辑学、 社会意识
语言学等
形态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生产 关系
狭义: 直接
广义: 再生产
所有制关系 生产过程中 产品分配
生产 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力
劳动者、科学技术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马克思对其唯物史观的凝练概括
1、唯物史观诸基本概念及其关系
社会意识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两种根本对立的历史观
1、唯心史观: 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占统治地位
缺陷: 至多考察了人们活动的思想动机,而没
有进一步考察思想动机背后的物质动因和经 济根源,因而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前 提出发,把社会历史看成是精神发展史,根 本否认社会历史的客观规律,根本否认人民 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二、社会意识的主要形式 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生活的精 神方面)
个人 群体 意识 意识
社会 心理
社会 意识
感知、情绪、 情感、心态、 习俗等
感性认识 理性认识
政治法律思想、道德、宗 教、艺术、哲学、科学等
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 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 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 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 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 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 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 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 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2)人口因素
人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其他一切社会活 动的主体,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承担着,没有人 就没有社会。
人口因素
数量
质量
结构
职业构成 教育程度 智力、体力 技术熟练程度
影响社会发展
Department of Social Sciences, Ocean University of China
中国海洋大学社会科学部
(3)艺术
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 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它靠形象来表现人们 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愿望和意志,按 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生动的社会生活, 并通过美的感染力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社 会生活。
思考: (1)什么是美? (2)行为艺术是艺术吗?它美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