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七单元第17讲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
高三一轮复习辛亥革命人民版课件
革命未能充分重视经济发展,导致社会经济基础薄弱,无法支撑长 期稳定的发展。
革命的局限性
未能彻底推翻清王朝
由于革命派力量有限,未能彻底推翻清王朝,导致反动势力复辟 。
未能实现民族平等
革命后,民族歧视和压迫依然存在,未能实现民族平等。
未能实现土地改革
革命未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导致农村社会矛盾尖锐。
革命的意义
结束了封建专制统治
01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
统治,为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02
革命后,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为中国现代化进程
奠定了经济基础。
唤起了民族意识
03
辛亥革命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意识,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
和团结。
05
辛亥革命的启示
立宪派与革命派之争
清朝政治体制僵化,官僚主义严重, 难以适应时代发展。
立宪派与革命派之间展开激烈的争论 和斗争。
革命党人活动频繁
革命党人积极开展反清活动,组织起 义和暗杀等行动。
02
辛亥革命的过程
革命的开始
1911年5月清廷皇族内阁颁布,铁路干线国有政策,将已归商办的粤汉铁路强行收 回,改由清廷掌握的邮传部管理,此举激起了各地保路运动。
西方列强入侵
西方列强不断入侵中国, 掠夺资源和领土,民族危 机深重。
社会背景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民族资本主义开始发展, 新兴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 逐渐壮大。
人民生活困苦
人民生活水平低下,社会 矛盾尖锐,民不聊生。
思想启蒙运动
新文化运动等思想启蒙运 动兴起,促进了人民的思 想觉醒。
2021高考历史(江苏专用)一轮试题:第七单元 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 含解析
第七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时空定位【阶段特征】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前夕(1911—1919年),中国社会经历了剧烈的变革,中国近代化进入整体发展的阶段。
政治方面完成了从帝制到共和制的历史转变。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推动了中国的民主化进程经济方面民族资本主义迎来了.........“.短暂的春天.....”.。
.中华民国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
一战期间,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2—1919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快速发展,出现了“短暂的春天”的繁荣局面思想文化方面多元思想并存。
.......向西方的学习经历了从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的发展阶段。
三民主义思想、民主与科学思想先后成为思想界的主流。
新文化运动后期,马克思主义开始传播,与传统文化一起形成多元思想并存的局面【考情探究】5年考情备考策略考题分布考查角度考情综述2019江苏单科,8,3分辛亥革命本单元是江苏卷考查的重点之一,从考查内容上看,近几年的考题主要集中在对辛亥革命的综合考查上。
从命题形式和方向上看,试题以活泼新颖和内涵丰富的材料创设新情境,从世界史的视野和现代化的角度综合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特征和影响,(1)本单元最重要的历史事件是辛亥革命,在其影响下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出现“短暂的春天”,而新文化运动则是辛亥革命在思想领域的继续。
复习时,注意以辛亥革命为主线,把本单元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模块的内容串联起来,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2)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产阶级在政治舞台上非常活跃,资产阶级维新派、革命派、激进派和实业派是当时最主要的四个派别,复习过程中注意比较四个派别的政治主张,理解其思想本质的相同点与不同点2019江苏单科,10,3分影响民族工业发展的因素2018江苏单科,8,3分辛亥革命背景2016江苏单科,22,15分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与评价2015江苏单科,8,3分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的发展必备知识篇固本夯基【考点集训】考点一辛亥革命1.武昌起义爆发后,一个突出的现象是众多的原立宪派人士纷纷参与到各地的起义之中,极大地推动了南北各省的独立。
[教学设计]高二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精品教案
高二历史一轮复习:辛亥革命【考情分析】近年来尤其是2011年,全国各地对辛亥革命的考查比较多,而且多集中在考查辛亥革命的性质和影响上。
2012年是中华民国成立和《临时约法》颁布100周年,所以辛亥革命仍是高考的重点和热点,需要高度重视。
由于近几年运用多元史观来评价分析历史事件在高考中比较频繁,所以务必将辛亥革命放在多元史观的角度下重新审视,全面认识辛亥革命的多元影响。
【复习目标】1.逐条分析牢记辛亥革命的历史条件,提高归纳整合的能力。
2.掌握中华民国的成立及《临时约法》,认识其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
3.全面分析辛亥革命的功绩与局限,提高获取历史信息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3.激情投入,认识并弘扬辛亥革命留给我们的中山精神。
【课堂导学】辛亥革命之昨天篇——1911年的辛亥革命【典型例题】例.20世纪初,有人预测“清王朝必将被一个新的王朝所取代”,但历史的车轮并未重蹈王朝循环的覆辙。
造成这一结果的因素有①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②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③救亡图存意识的增强④资本主义国家的支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重点突破一酝酿共和之辛亥革命的背景材料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学法指导】唯物史观认为,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源在于其种种复杂的内外部矛盾。
请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等诸方面的变化分析辛亥革命的背景。
重点突破二走上共和之民国约法材料1:孙中山是中国近代政治文明——共和制的重要催生人。
他的学说是“内审中国之情势,外察世界之潮流,兼收众长,益以创新”。
——《中华文明史》(1)史料史论:指出孙中山“兼收众长,益以创新”的表现(2)【分组辩论】武昌和南京谁“最能代表辛亥革命的城市”?材料2:【合作探究】解读《临时约法》第1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第2章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人民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信仰等自由第3、4章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辛亥革命【含答案】
2020-2021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必刷题:辛亥革命1.(2020年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答案】B【解析】“光绪二十八年”是1902年,“要办路因为哪一件? 怕的是外国占路权”指的是保路运动。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四川的保路运动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条件,从而加速了清王朝的灭亡,故B项正确;太平天国运动爆发于1851年,故A项错误;五四运动发生于1919年,故C项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兴起于1924年,故D项错误。
2.《纽约时报》驻汉口记者报导,湖北革命军发布公告宣称: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这是一支人民的军队,将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
从报导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A.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B.具有鲜明的革命目标C.获得国际舆论的支持D.体现反帝反封建性质【答案】B【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这场革命革命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推翻残暴的满洲王朝,恢复真正的中国人的权利”,故选B。
湖北革命军公告的针对的对象是士兵,再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主要依靠军队的力量,并没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排除A;材料并未提及国际上其他国家对此的态度,排除C;由材料“任何对外国人或商业经营进行干扰的士兵都将被立即处死”可知,辛亥革命不能体现反帝性质,排除D。
3. (2020·全国高三专题练习)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学国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答案】A【解析】临时政府是按照美国三权分立的原则建立的,故A说法正确;中国革命后没有建立联邦制共和国,而是中华民国,故排除B;中国根本没有成为最民主化的国家,因为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故C排除;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中的袁世凯就没有西方民主观念,故排除D。
第17讲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政治、经济与文化 课件--2023届高三统编版历史一轮复习
法》……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中国社会之变迁》
①辛亥革命扫除了政治上一些束缚和障碍 ②政府鼓励实业
材料二 欧洲列强对华商品输出表
时间
国别 减少比例
1915年与1914年相比 欧洲列强
约1/5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英国
1/2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法国
1/3
1918年与一战前相比 德国 完全停止出口
国民党 统治前期
国民党 统治后期
新生
消亡
1956
1949 阶段
——许涤新 、吴承明 《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史》(总序)
1)原因: 材料一 从1912-1916年间,北京政府所颁发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
章程、细则、法规等达96项之多。……比如《暂行工艺品奖励章程》
《公司条例》《商人通例》《商业注册规则》《商会法》《商标
题型:
高频考点:
备考策略: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袁世凯统治时期(1912--1916) 基本特征:相对统一的状态;
军阀割据时期(1916--1928), 北洋军阀分裂为直、皖、奉系三支力量相互抗衡。 基本特征:分裂混战状态。
皖系军阀
(1912-1916年)
直系军阀
奉系军阀
(1916-1920年) (1920-1924年)
一个空前混乱的年代, 一个思想大解放的年代,英 雄群起逐鹿中原的混乱时代, 思想自由百家争鸣的黄金时 代,一个说真话的时代,一 个出大师的时代。
——陈钦《北洋大时代》
黑中有亮 暗中有光
面对中华民族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 我们需要还原那段被扭曲的历史,反思中华民族 近代深重灾难之缘起,挖掘那一时期追求思想自 由的人文精神,……
2025届高三一轮复习历史试题(人教版新高考新教材)考点11辛亥革命 含答案解析
考点11辛亥革命一、选择题1.1901年,清廷宣布实行“新政”,要求内外臣工建言献策。
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成为清末新政的蓝图。
这反映了清政府()A.开始探索近代化新模式B.调整经济政策,发展民族经济C.变革政体,实行君主立宪D.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A项错误;清末新政时期清政府调整经济政策的目的是自救,并非发展民族经济,故B项错误;清末新政并未触动政治体制,故C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两江总督刘坤一、湖广总督张之洞联合立宪派张謇等上奏《江楚会奏变法三折》,系统地提出了改科举、练新军、裁冗员、定商律等措施”,可知清政府注重社会变革以应对统治危机,故D项正确。
2.在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孙中山曾表示,“中国社会主义者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
这表明孙中山()A.萌发民生主义思想B.主张在中国实现社会主义C.借鉴苏俄革命经验D.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作为目标“使用机器,但要避免其种种弊端”“工人不必经受被资本家剥削的痛苦”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强调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因此题干材料反映了孙中山萌发民生主义思想,故A项正确;孙中山代表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主张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而实现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目标,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材料“中国同盟会成立前”,可知当时俄国还没有发生十月革命,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涉及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推翻君主专制制度是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内容,故D项错误。
3.尚明轩在《孙中山传》中指出,1905年到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出身可考者有379人,其中留学生和学生为354人,达到93%以上,官僚和有功名的知识分子10人,教师、医生8人,这两类各占2%多一点,资本家、商人、贫农等为数极少。
据此可知,影响中国同盟会人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是() A.思想解放程度B.经济发展水平C.社会地位D.阶级属性,在中国同盟会的成员中,留学生和学生占据93%以上,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主要是因为留学生和学生思想解放程度高,易于接受新的革命思想,故A项正确;经济发展水平、社会地位、阶级属性都不是影响中国同盟会成员比例的主要因素,排除B、C、D 三项。
第17讲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课件)-2023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新教材专用)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三)东方主战场 (1)原因:
①东方最早: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共同抗敌,海外华侨 积极支援抗战。日本侵略者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 ②抗日主力: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战场所抗击的日军兵力超过了 太平洋战场,给予盟军以战略上和资源、情报上的重大支持。 ③倡导同盟:中国积极倡导建立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实际参与了世界 反法西斯战争的谋划和指挥。
经济上
进行野蛮的经济掠夺,垄断沦陷区的工矿、金融、交通业
“以战养战” 实行“粮食统制”,强行“征购”和“配给”
强迫中国青壮年劳动力到日本和中国东北做苦力
教育
推行奴化教育
二、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一)局部抗战(1931-1937)
国民政府 国际联盟
推行“攘外必先安内”方针,实行不抵抗政策,寄希望于国联调停 国际共管方案
三、人民解放战争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3.军事斗争 ①战略进攻:1947年6月,刘伯承、邓小平率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揭开战略进攻的序幕。 ②战略决战:1948年9月—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先后发动了辽 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基本摧毁了国民党的主要军事力 量,为中国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③渡江战役:1949年4月,人民解放军发起渡江战役,国民党蒋介 石集团在大陆的统治覆灭,中华民国时期结束。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全面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1)重庆谈判 (2)重庆政治协商会议 ①时间:1946年1月 ②参与者:国民党、共产党、民主同盟、青年党和无党派人士。 ③结果:通过了和平建国纲领案等五项协议,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 很快否决。
三、人民解放战争
(一)从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到全面内战的爆发 1.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2.全面内战的爆发 (1)爆发标志:1946年6月,国民党围攻中原解放区。 (2)战略方针:自力更生、以自卫战争粉碎国民党军队进攻。 (3)战略防御 ①1946年7至10月,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 ②1947年,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陕北解放区和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 攻。
专题07 辛亥革命(课件)-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全国通用)
【课程标准】 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
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
【时空定位】
【阶段特征】 总体特征: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至五四运动前(1901-1919年),
是中国人民逐步觉醒、抗争与探索进一步发展时期。中国半殖民 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也是晚清统治结束与北洋军阀统治前期。 这一过程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半殖民地化深化的沉沦,也有中 华民族逐步觉醒,掀起抗争与救亡的奋起。该阶段是资产阶级民 主革命的高峰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与激进派分别掀起了辛亥革 命和新文化运动,在政治、经济、文化的舞台上都异常活跃。
【高考真题】
(2022·广东卷·7)清末《游学译编》上刊登的《劝同乡父老遣子
弟航洋游学书》云:“向之极可慕恋之科举的虚荣者,今已为蕉梦
矣。而出洋学成,量与出身,已见明谕,宦达之路、利禄之路、学
问之路、名誉之路,胥于是乎在。”这反映了当时
A.出洋留学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落第士人成为官派留学生主要来源 C.新政改革加快了社会结构变动
36镇。1905年成立巡警部。 (2)教育改革:废科举,兴学校;各省书院改为大学堂,各府州县学为
中、小学堂;颁布各类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 成立学部。
(3)奖励实业:振兴商务,成立商部,聘张謇等充头等顾问;颁布商务 和奖励实业章程,如《商部章程》《奖励公司章程》等。宣布自由发展实 业为合法,承担了保护投者利益的责任。
【考情分析】
时间
1(2) 清末地方自治的背景
浙江卷12·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政体;浙江卷27·辛亥革命的 背景;江苏卷8·辛亥革命的背景;浙江卷15·近代中国交通 工具的进步;浙江卷1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
通史版2022高考历史统考一轮复习模块1第7单元第17讲辛亥革命课时跟踪一练而就含解析2021041
模块一第七单元第17讲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20届某某某某高二第二学期期末)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各省纷纷“独立”,由于事先并没有做统一的安排和部署,所以在后来讨论国旗时又发生了激烈的争论。
孙文一派人依然坚持用三色旗为国旗,但其他各派认为原旗是同盟会一党设计制定的,不能代表全民的意志。
这表明当时( )A.各地对革命的理解不同B.思想领域出现活跃景象C.封建官僚借机投机革命D.革命党人内部政见纷杂解析:选D 题干中“孙文一派人依然坚持……其他各派认为……不能代表全民的意志”说明革命党人在国旗设计上意见不一致,故选D项;各地革命的目标中都有推翻清王朝,故不能说对革命理解不同,排除A项;革命党人在国旗设计上意见不一致不能说是思想领域活跃,排除B项;题干描述的是革命党人的分歧,不包含封建官僚,当然也谈不上投机革命,排除C项。
2.(2019届某某某某、贺州二模)晚清时期的画报图文并茂地反映了百年前中国的社会状况,下图是1907年的一幅漫画《女学·立宪》(画中字:“自治”“立宪”“教育”“女学”“讽画”)。
该漫画反映了作者( )A.不满进步思想传播受到政府的阻碍B.主X彻底推翻清朝统治的政治诉求C.反对当时各地大兴女学的社会现象D.深刻认识到资产阶级某某政治局限解析:选A 漫画中两位穿清官服的人在锯象征着女学、立宪、教育、自治的树木,联系“1907”年的时代背景,可知作者意在讽刺清政府对女学、立宪等进步思想的阻碍,故选A项;漫画仅表明对清政府阻碍进步思想表示反对,没有体现彻底推翻清政府的政治诉求,排除B项;结合“1907”年的时代背景,可知当时“兴女学”还停留在思想宣传与初步实践阶段,各地并未普遍大兴女学,排除C项;漫画仅表明对清政府阻碍进步思想表示反对,没有涉及资产阶级某某政治的局限,排除D项。
3.(2019届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某某省实验二模)有学者在对《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谓分权制衡是双向互动的。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中外历史纲要上册)
李圭的言行表明( B )
A.中国卷入世界市场体系 B.国人需重视对外交流 C.美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 D.政府应倡导实业救国
A.求富救国 B.实业救国 C.以商救国 D.富民救国
实业指资本主义工商业 洋务新政只创办了一 批官办军事工业及官督商办的民用企业,排 除B项;洋务派发展商业为了求富,排除C项
┃洋务运动┃
( 2 0 2 0 ·新 课 标 全 国 Ⅲ 卷 高 考 ·2 8 ) 面 对 外商轮船航运势力进一步扩展,李鸿章认
为:“各口岸轮船生意已被洋商占尽,华
商领官船另树一帜,洋人势必挟重资以侵
夺”,因此“须华商自立公司,自建行栈,
自筹保险”。这表明( D )
A.商战成为对外交往中心 B.清政府鼓励民间投资设厂 C.求富以自强方针的改变 D.洋务派准备创办民用企业
B.中体西用
A.维新变法
B.师夷长技
C.民主共和
C.实业救国
D.中体西用
D.实业救国
( 2 0 2 0 ·山 东 高 考 ·6 ) 1 8 7 3 年 , 华 蘅 芳 等 人 翻 译 的 《 地 学 浅 释 》 把 英 国 学 者 赖 尔 的 地
质学理论介绍到中国。赖尔认为,地质的进化过程,不是由超自然力量或者巨大灾变造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思想 师夷长技以制夷
曾
亦 䜣
国 藩
左 宗 棠
李 鸿 章
张 之 洞
┃洋务运动┃
开平煤矿 天津机器局
江南机器制造总局 上海轮船招商局 上海机器织布局 安庆内军械所
福州船政局
军事 (自强) 民用 (求富)
开启中国近代化
经济工业化
军队近代化 江南制造总局
北洋水师
教育近代化
人教版高一历史全册学案:二、辛亥革命(含解析)
二辛亥革命【专题总览】近代中国三次代表性的民主革命:1851—1864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1911 资产阶级领导的辛亥革命 -----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民主革命1919--1949 无产阶级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近代中国彻底的民主革命【课程标准】简述辛亥革命的重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概念:狭义的辛亥革命是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从1894年兴中会成立到1912年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期间,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争取实现资产阶级民主而进行的一系列斗争。
【知识结构】时代背景组建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组建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准备阶段宣传革命思想发动武装起义辛亥革命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经过正式爆发---发动武昌起义(夺取政权)成立中华民国(建立政权)高潮阶段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巩固政权)最终结局---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丧失政权)历史功绩一、辛亥革命的时代背景1、必要性--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激化: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
2、可能性--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进一步发展:《辛丑条约》签订后,清政府相继实行“新政”、“预备立宪”,客观上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准备了一些条件。
[知识补充]什么是“新政”和“预备立宪”?(1)“新政”是清朝末年1901—1912年为挽救封建统治危机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领域的改革。
主要内容有:军事上:编立新军;(有利于推动中国军事的近代化,新军逐渐成为清政府的掘墓人)经济上:振兴商务,奖励实业;(客观上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教育上:1905年废除科举,育才兴学;(培养了众多具有新思想的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政治上:改革官制,整顿吏治。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7讲 辛亥革命
河南省高考历史一轮专题:第17讲辛亥革命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30题;共60分)1. (2分) (2018高二下·江苏期中) 为纪念中国近代历史上的某个重大历史事件,有诗赞曰:“武昌礼炮震清宫,志士仁人浩气雄。
热血终浇民主树,丹心已铸自由钟。
”该作者称赞的历史事件是()A . 太平天国运动B . 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C . 义和团运动D . 辛亥革命2. (2分) (2018高一下·六安开学考) “烽火弥空世路殊,义旗高举赴征途。
冲天烈焰摧皇统,坼地洪涛卷孽孤。
五色旌挥群岳舞,九州情动万民呼。
共和大业从兹始,百载风云入画图。
”此诗描述的历史事件是()A . 太平天国运动B . 戊戌变法C . 辛亥革命D . 国民革命3. (2分) (2019高二下·玉山期中) 孙中山认为共和体制可以让夙著声望的英雄,都能分占一部之长,从而消除如历代中国“地方豪杰”的“野蛮割据之纷扰”的现象。
这表明孙中山()A . 认为实施民权主义有其可能B . 意识到割据阻碍共和国建立C . 找到了实现国家统一的良策D . 没有认识到地方割据的根源4. (2分) (2018高一上·江苏月考) 梁启超说:“(辛亥革命后),任凭甚么人,……若再想做中国的皇帝,可是海枯石烂不会有这回事了”。
这说明辛亥革命()A . 彻底推翻了封建统治B . 使人民获得了民主权力C .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D . 沉重打击了列强侵华势力5. (2分) (2017高三上·桂林月考) 庄秋水在《武昌三日:谣言下的革命》中写道:“10月10日的武昌城盛传清政府正在捉拿没有辫子的革命党的谣言。
不管是有罪还是无罪,汉族士兵都害怕自己会在大清洗中丢掉性命,意识到投入叛乱比丢掉性命更合算。
”这则材料实际上反映了()A . 武昌首义带有一定偶然性B . 清政府的失控与信用破产C . 谣言有时候能推动历史的发展D . 辛亥革命具有强烈的民族意识6. (2分) (2017高一上·荣成月考) 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A . 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B . 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 . 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D . 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7. (2分) (2017高一上·微山月考) 1912年春,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A . 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B . 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C . 标志着封建专制统治的结束D . 宣告中华民国成立8. (2分)《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高三一轮复习教案——辛亥革命
高三一轮复习教案——辛亥革命邯郸四中张洁【学习目标】课标: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重点:辛亥革命的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认识和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教训。
概念: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狭义上的辛亥革命指1911年武昌起义;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
【基础梳理】一、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条件(一)背景1、甲午中日战争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2、《辛丑条约》后,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工具3、清政府实行“新政”和“预备立宪”的改革,客观上为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2)根本目的:维护统治3)直接目的:平内乱、消外患、固皇位4)客观影响: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条件(经济、阶级)4、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的客观促进)5、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甲午战争后登上了历史舞台(戊戌变法等)(二)条件1、经济(根本)2、阶级基础3、思想基础:1)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①思想武器:天赋人权、自由平等。
②重要阵地:上海、东京③主要宣传家:章炳麟、邹容、陈天华2)指导思想:三民主义4、组织基础:1)革命团体的建立:兴中会等①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1894年在檀香山成立②目标:推翻清朝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革命政党的建立:中国同盟会(有明确的纲领、公认的领袖和全国性的组织系统)①概况:时间:1905年;地点:日本东京;领导人:孙中山、黄兴;②机关刊物:《民报》③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④性质:近代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
⑤意义:标志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阶段5、军事基础:1)革命党起义:黄花岗起义“惊天地,泣鬼神,与武昌之役并寿。
”2)群众斗争:保路运动(四川保路运动使武汉兵力空虚)6、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使湖北兵力空虚二、辛亥革命的过程(一)爆发:1911年武昌起义1、主力:湖北新军2、结果:武汉三镇光复,成立湖北军政府,改号中华民国,各省纷纷响应随后,全国十几个省区相继宣布独立;清王朝统治土崩瓦解。
2022届人教版高三历史一轮复习考点集训考点17 解放战争 Word版含答案
考点17 解放战斗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题,每题2.5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陈旭麓先生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斗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构成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三次高潮。
关于这“三次高潮”的说法,正确的是()A.领导阶级和革命前途根本全都B.革命结果与指导思想根本全都C.革命性质和革命任务根本全都D.革命对象与革命领导根本全都2、“工厂死在接收上,鸟巢做在烟囱上。
……,民主涂在嘴巴上,自由附在条件上,议案、协定归了档,文章写在水面上。
……,财政躺在发行上,发行发到天文上。
……,中国命运在哪里,挂在高高鼻子上。
”这首诗反映的是哪一时期的社会状况()A.国民大革命时期B.国共十年对峙时期C.抗日战斗时期 D.解放战斗时期3、抗战成功后,重庆政协制定的宪法提到:“中华民国人民,无分男女、宗教、种族、阶级、党派,在法律上一律公平。
依据省县自治通则,制定省自治法……全国陆海空军,须超出于个人、地域及党派关系以外,效忠国家,疼惜人民……任何党派及个人,不得以武装力气为政争之工具。
”这体现的原则是()A.民主共和、地方自治、党政分别B.民主共和、分权制衡、党政军分别C.人人公平、分权制衡、党政分别D.人人公平、地方自治、党政军分别4、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看中国》中说:“中国的革命正是由这样两种幻想推动着:一是爱国主义者想看到一个新中国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处于社会底层的农夫的地位,消退古代旧有的阶级的社会差别。
”中国近代最接近这两个幻想实现是在()A.国民革命时期 B.土地革命时期C.抗日战斗时期 D.解放战斗时期5、有学者认为,纵观毛泽东诗词,可谓是一幅中国的北伐战斗、土地革命战斗、抗日战斗、解放战斗以及建国后的社会主义建设和反修防修史的剪影,是一部现代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史和建设史。
下列毛泽东的经典诗词句中,跟人民解放战斗有关的是( )A. 敌军围困万千重,我自岿然不动B.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C.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D.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6、某历史学家回忆说,日寇投降不久,他从重庆飞上海前领取了薪俸,一下飞机就发觉手中的法币(国民政府发行的货币)突然成了硬通货;在重庆只能购买两根油条的法币,到了上海竟可以在上好的酒楼摆上两桌酒席。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三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课题7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学案(含解析)
课题7 太平天国运动及辛亥革命课程要求 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一、太平天国运动(一)从金田起义到定都天京1.背景:(1)鸦片战争后,外国产品大量涌入中国,使沿海农民和手工业者纷纷失去生计。
(2)清政府和地主阶级严重剥削人民,阶级矛盾尖锐。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创立“拜上帝会”组织。
2.过程:爆发1851年初,金田起义,建国号“太平天国”定都1853年,定都天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革命政权全盛北伐、西征、天京突围的战斗,进入军事全盛时期转折1856年,天京事变成为太平天国由鼎盛走向衰微的转折点失败1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二)《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1.《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1)内容:不论男女,按人口和年龄平均分配土地;每户留足口粮、其余产品归国库。
(2)评价。
①革命性:它反映了农民阶级要求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愿望,是农民反封建斗争的思想结晶。
②局限性:它是农民平均主义的空想,无法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无法实现。
2.《资政新篇》(1859年):(1)目的:振兴太平天国。
(2)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和文化教育等方面。
(3)评价。
①进步性:它是先进的中国人最早在中国提出的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一个改革方案,集中反映了当时中国人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愿望。
②局限性:由于缺乏相应的社会基础和实施条件,加之当时处于战争环境,没能实施。
(三)从天京事变到天京陷落1.天京事变:1856年,天京事变是太平天国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2.太平天国运动的失败:(1)标志:1864年,天京陷落。
(2)意义:太平天国运动是一场农民阶级反封建反侵略的战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也打击了外国侵略者;客观上推动了洋务运动的兴起,促进了中国现代化。
《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的关系《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在追求社会发展道路问题上,并不是一种继承与发展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对立、矛盾的关系,二者设想的两种社会制度有本质的区别。
2021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检测: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人教版) Word版含解析
太平天国运动和辛亥革命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2021九江二模)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
”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生疏到( )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时段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部分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2. (2022·湖北百校联考)1905年2月,陈独秀、柏文蔚联合安徽公学中的先进分子常恒芳等人,在芜湖发起成立岳王会,他们集会宣誓,订立章程,宣称“盖岳武穆抵制辽金,至死不变,吾人须继其志,尽力排满”。
这表明岳王会( )A.深受传统封建忠君思想影响B.与义和团的目标相像C.其成立反映了国内政治形势D.与同盟会有本质区分3. (2022·安阳模拟)费孝通认为:正由于被礼治惯了,所以在乡土社会里,一说起讼师,大家会联想到挑拨是非之类的恶行。
(辛亥革命后)讼师改称律师,打官司改称起诉,包揽是非改称法律顾问——这套名词的转变代表了社会性质的转变。
这里所说的“社会性质的转变”是指( )A.从人治社会到法治社会B.从宗法社会到官僚社会C.从旧民主主义社会到新民主主义社会D.从农业社会到工业社会4. (2021揭阳模拟)1912年5月20日,23岁的上海《民权报》记者戴天仇,在报上发表了一篇只有24个字的时评短论《杀》,“熊希龄(财政总长)卖国,杀!唐绍仪(内阁总理)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太炎阿权,杀!”这篇杀气腾腾的短评得以发表的缘由是( )A.北洋军阀独裁卖国,激起民愤B.上海外国租界集中,自由民主气氛较浓C.南方把握在革命党手中D.《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言论自由”5. (2022广州调研)下图是近代一幅名为《望风而起》的漫画,它反映了( )A.维新变法得到全国支持B.武昌起义后各地乐观响应C.新文化运动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化人心D.井冈山依据地的星星之火燃成燎原之势6. (2022·柳州模拟)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1600-2000,中国的奋斗》一书中指出:“革命与民国并未带来预期的和平与秩序,民国时期较以前经受更多的苦痛与失序,它重现了传统上紧随王朝衰亡而来的失序与混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单元华民国的建立及北洋军阀的统治[三维坐标·时空清][三面解读·特征明]第17讲辛亥革命一、辛亥革命(一)背景1.原因(1)义和团运动失败后,帝国主义加紧了对中国的控制和掠夺,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2)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来挽救其统治危机,但“预备立宪”的骗局被揭穿后进一步激化了阶级矛盾。
2.酝酿(1)组织准备: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成立兴中会等革命团体,1905年,孙中山在日本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以三民主义为革命纲领。
(2)思想准备:革命派与改良派展开论战,促进了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3)军事准备:革命党人发动武装起义,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统治,革命时机日趋成熟。
(二)武昌起义1.时间: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
2.结果:成立了湖北军政府,推举黎元洪为都督;定国号为“中华民国”;宣布“五族共和”。
3.影响:武昌起义震撼了清王朝的统治,清王朝在全国的统治土崩瓦解。
(三)民国建立,帝制终结1.民国建立(1)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2)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近代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国家临时大法。
改革结果适得其反,客观上为辛亥革命的发生创造了条件,比如君主立宪削弱了清廷的政治控制力,经济新政使得民怨沸腾,文化新政使得革命思想深入人心。
南京临时政府的政体结构[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是一个以资产阶级革命派为主体的政府。
从人员组成看,资产阶级革命派控制着政权;从其颁布的法令措施看,集中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意愿和利益。
但同时,其对内未能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迫切要求,对外承认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继续有效,充分说明了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拓]《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其中三权分立制度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但因人设法违背了法治精神。
2.帝制终结(1)1912年2月,清帝退位,帝制终结。
(2)1912年3月,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成果被窃取。
(四)历史意义1.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资产阶级共和国。
3.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民主共和观念逐渐深入人心。
4.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二、北洋军阀时代1.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政权建立后,厉行专制,卖国独裁。
二次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反对袁世凯独裁、保卫民主共和制的一次武装斗争,是辛亥革命的继续。
2.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后,开始了复辟帝制的活动。
孙中山再次组织武力讨袁,护国运动爆发,袁世凯被迫取消帝制。
3.袁世凯死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
徐州军阀张勋进京拥戴溥仪复辟但很快失败。
段祺瑞再次执政后,拒绝恢复《临时约法》和召集国会。
为维护共和制度,孙中山倡导了护法运动。
4.复辟帝制违背历史发展潮流;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辩] 1912年3月,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标志着辛亥革命的果实最终落入袁世凯手中,但不能说“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胜利果实”。
史学界对“篡夺”这一说法已经进行修正,因为袁世凯担任临时大总统是经南京临时政府参议院投票同意的,在法律上是合法的。
[注]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主要针对的是城市中的知识分子人群;而广大农村的下层群众仍受封建儒家思想的束缚,所以辛亥革命后开展新文化运动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重难点一辛亥革命的特点一读图明史——中华民国的特点漫画《恭祝中华民国万岁》[解读] 漫画中的中华民国的“囻”字写法是“口”内一个“民”字,这是当时民众的一个新创意,意在说明国家主权在民。
二史料探史——辛亥革命的影响史料1912年1月19日,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颁布《普通教育暂行办法》。
规定“初等小学可以男女同校”①;“小学手工科,应加注重”②;“开设的科目有修身、国文、外国语、历史、地理、数学、博物、物理、化学、法制、经济、图画、手工、乐歌、体操”;“初等小学算术科,自第三年起兼课珠算”;“中学校为普通教育,文、实不必分科”③;“小学读经科一律废止”;“废止旧时奖励(科举)出身”的做法,一律称该类学校的毕业生④;“凡各种教科书,务合乎共和民国宗旨,清学部颁行之教科书,一律禁用”⑤。
——摘编自裘士京《中国文化史》[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的特点。
[解读](1)史料中有什么——全面获取信息(2)答题用什么——针对筛选信息史料描述了南京临时政府教育改革措施,其最大特点是废旧立新,结合辛亥革命的相关信息综合概括。
[提示] 倡导男女平等,注重实践,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和重视自然科学知识教育,废除封建教育,提倡共和、民主教育。
[系统认知]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作用三归纳总结——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目的: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直接目的);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根本目的)。
2.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孟德斯鸠);人民主权(卢梭);天赋人权(伏尔泰)等。
3.内容:确立起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实行民主共和制度。
4.评价(1)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2)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
(3)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里程碑。
(四)家国情怀——辛亥革命: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辛亥革命影响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和性质,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政治化的一种主要手段,以理性行为来改变社会环境、自然环境。
辛亥革命为现代化事业开辟了道路,中国共产党继承了辛亥革命的伟大精神,共产党人还加大努力,积极接受马克思主义、联合工人,大力推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稳定发展。
辛亥革命开启了中国意识转变的闸门,体现了社会文明的精神魅力,促进了现代社会发展中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使得辛亥革命成为中国现代化的拓荒运动。
重难点二辛亥革命的局限性一读图明史——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1911年《袁世凯骑木马》[解读] 1911年在《民立画报》上刊载的一幅讽刺袁世凯的漫画。
画面中的袁世凯戴着官帽,穿着朝服,满脸堆笑地骑在木马上摇晃,似乎在前进,实际上原地不动。
暗寓袁世凯受帝国主义操纵,动而不进、假革命、真夺权的阴谋。
二史料探史——辛亥革命的失败史料《临时约法》的失败固然是由于当时的中国社会政治环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严重缺陷,乃是导致其失败的根本原因。
由于《临时约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内容上很难反映各阶层意见,其内容虽然是先进的,但从其形式来看,科学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宪政在一个国家的确立,往往是几代人努力的结果,绝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国这样一个几千年专制的国家。
——摘编自音正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主要缺陷》[探究] 根据史料,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
[解读] 史料首先点明了《临时约法》所处的政治环境和自身的缺陷,抓住这两点是关键。
[提示] 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国实现宪政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是其失败的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自身存在缺陷;中国几千年的专制传统决定了宪政确立的长期性。
[系统认知]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1)当时的人民群众民主意识薄弱,导致革命缺乏内部凝聚力,同时资产阶级的革命意识模糊,革命决心不坚定,严重影响了辛亥革命的发展。
(2)没有统一的革命领导力量。
武昌起义之后,革命内部出现了严重的分化和激烈的斗争,出现了以汪精卫为代表的议和派和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组织和思想上进一步分化。
(3)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结合,扼杀了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
西方列强极力维护清朝统治,革命党人被迫屈服于列强的政策,导致辛亥革命的失败。
(4)辛亥革命没有动员农民的力量,革命党人不能彻底地改变在思想和道德上的不足,自身存在严重的“国民性”,易于满足,易于骄傲。
(5)在思想、政治、经济方面,资产阶级并不具备推翻半封建半殖民地,夺取中国政权的条件。
三归纳总结——解读孙中山的民族主义1.1894~1912年,孙中山提出的民族主义具有“反满”的大汉族主义色彩。
(1)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的口号,明确地提出了反对满洲贵族的统治,建立汉族政权的民族主义思想。
(2)当时中国的民众,包括孙中山在内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对于民主革命和民族革命关系的认识还不是很清晰,民主共和的观念不深刻,但是对于“反清复明”却是很容易接受的。
(3)民族主义不是首先指向帝国主义,而是首先指向满清,这在当时虽然具有大汉族主义的色彩,却是最有号召力、最有鼓动性的革命口号,有利于发动群众、团结同盟者,扩大革命阵线,它甚至会成为进行和完成民主革命必须同时解决的任务。
2.1912年,民族主义由反满思想发展到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思想。
(1)在《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宣言书》中,孙中山第一次明确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
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2)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族平等,具有进步意义,有利于团结各族人民,巩固中华民族的统一。
(3)旧民族主义中“五族共和”不是指国内所有民族的平等,加上其是以汉族为中心的,所以仍带有一定的“大汉族主义”倾向,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1919~1924年,民族主义发展到反对帝国主义,实现民族自决,各民族一律平等思想阶段。
(1)在吸纳世界近代民族国家的思想和对旧民族主义的“大汉族主义”反思的基础上,孙中山接受了共产国际的建议,在新三民主义的民族主义中明确地提出了“民族自决”的思想,即赞同中国境内各个民族共同享有民族自决的权利。
(2)“民族自决”思想是孙中山民族观的一次进步和飞跃,它既体现了民族平等的思想,也促进了全国各族人民为中华民族的解放而奋斗,为后世处理民族关系提供了思想经验。
[随堂巩固训练]一、高考题——变客观为主观,思维更广更透1.(2018·江苏高考)近代四川有一首民谣:“自从光绪二十八年把路办,银子凑了万万千,也有官的商的款,最可怜的庄稼汉,一两粮也出这项钱。
要办路因为哪一件?怕的是外国占路权。
”与该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 )A.导致太平天国运动的爆发B.加速清朝政府的垮台C.促使五四爱国运动的发生D.推动国民革命的兴起[读懂] 空间信息:“近代四川”;时间信息:“光绪二十八年”即公元1902年。
结合时空信息可判定与民谣相关的历史事件是四川保路运动。
保路运动爆发后,清政府急调湖北新军入川镇压,湖北防务空虚,这为武昌起义提供了有利时机,革命党人趁机发动革命,加速了清政府垮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