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fa86ca42e3bd960590c69ec3d5bbfd0a7956d58b

合集下载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记忆口诀大全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沉迷享乐陈后主,隋兵压境醉后庭;分久必合天下势,隋朝统一顺民心。

杨坚就是隋文帝,开皇之治有威名;千里运河通南北,北抵涿郡南余杭。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创立科举是杨广,选拔人才开先河。

奢侈无度隋炀帝,民不聊生罪无穷;反隋浪潮高过浪,盛极一时似昙花。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太原起兵反隋朝,李渊称帝都长安;兄弟相残争帝位,太宗设伏玄武门。

李渊退位世民立,年号贞观唐太宗;隋亡教训记心里,励精图治开盛世。

知人善任纳人才,房谋杜断和魏征;完善制度行科举,贞观之治奠国基。

历史唯一女皇帝,多谋善断武则天;发展科举创殿试,治弘贞观启开元。

女皇孙子唐明皇,统治前期叫开元;姚崇宋璟皆贤相,勤勉助力唐玄宗。

励精图治行改革,整顿吏治有良方;发展经济重文教,唐朝国力达顶峰。

第三课盛唐气象考察经济有方法,综合评价农工商;深耕细作曲辕犁,浇水灌溉是筒车。

唐朝瓷器唐三彩,越窑青瓷邢窑白;长安规划很对称,国际都市很繁华。

民族政策很开明,周边各族来拥戴;文成公主嫁干布,吐蕃汉族是一家。

唐朝女性爱运动,社会风气很开放;唐朝诗歌很兴盛,飘逸洒脱是李白。

诗圣杜甫很坎坷,诗风淳朴体民情;唐朝诗魔白居易,平易近人受欢迎。

唐朝书画放光彩,艺术成就亦斐然;端正雄浑是颜体,方折俊丽柳公权。

形神兼备阎立本,风格奔放吴道子;大唐盛世很繁荣,领跑世界铸辉煌。

第四课唐朝的中外交流太宗送行情切切,玄奘西行意志坚;风雨兼程五万里,历经磨难到天竺。

遍访名寺和古刹,研习佛法成大师;宁爱本乡一捻土,不恋他乡万两金。

学成归来见天子,卷卷佛经渡众生;开宗立派译经典,中印交流第一人。

高僧鉴真受邀请,东渡日本传佛经;双目失明志不改,六次东渡终成功。

日本派出遣唐使,虚心学习唐文化;唐朝先进是根本,国力强盛有魅力。

交通发达是条件,政策开放迎外宾;兼收并蓄更丰富,海纳百川容乃大。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2020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点速记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 518年,杨坚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618年,隋朝灭亡,隋炀帝被部下杀死。

2. 589年隋文帝灭陈朝,统一全国。

3. 隋朝统一全国的意义:它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4. 隋炀帝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5、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6、隋朝大运河分为三个点:涿郡、洛阳、余杭。

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五大河: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大运河开通的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作用:加强了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交流。

7.隋炀帝开设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确立。

8.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

9.科举制度的积极作用: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10.对后世的影响: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约1300年。

11.隋朝灭亡的原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隋末农民起义。

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 618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907年,朱温建立后梁,907年唐朝灭亡2. 626年,李世民即位,627年改年号“贞观”,他就是唐太宗。

3. 贞观之治的表现:唐太宗统治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当“贞观之治”。

4. 唐太宗统治措施:1)思想上:吸取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广纳贤才,知人善任;2)政治上:1完善三省六部制;2制定法律,减省刑罚;3增加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4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3)经济上(赋税):减轻农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4)军事上(民族关系):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

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

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正式确立。

5、科举制度确定的意义(积极影响)答: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②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三次东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④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③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⑤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补充:③④是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3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4、大臣魏征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他回答唐太宗的话5、武则天时期看到骆宾王的文章很爱惜6、武则天时期的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定基础7、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七年级历史1 6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 6课知识点

七年级历史1 6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1-6课知识点七年级历史1-6课主要涵盖了人类文化的起源、青铜时期、商、周时期、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以下是这几节课的主要知识点:一、人类文化的起源在这一部分中,我们了解到了人类文化的起源、原始社会的特点以及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

其中,人类文化的起源指的是人类最初产生的文化形态,包括语言、美术、音乐、宗教、习俗等。

原始社会的特点是指原始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特点。

原始社会的经济形态是指原始社会的生产方式,包括狩猎、渔业、采集和农业等。

二、青铜时期青铜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是从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前11世纪的一个时期。

在这一时期中,我们学习了中国青铜文化的起源、青铜器的种类和发展、夏、商两代王朝的兴衰以及青铜器的文化内涵等。

三、商、周时期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中一个重要的时期,这一时期涵盖了商周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在这一时期中,我们学习了商朝的兴起、商朝的政治制度、社会经济、商朝的文化等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周朝的兴起、周朝的政治制度、周朝的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知识。

四、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一个跨度长达400年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涵盖了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在这一时期中,我们学习了春秋时期的国家分裂、封建制度的建立、列国之间的战争、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等方面的知识点。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战国时期的诸侯之间的争霸、实行各种变法以及兵家和墨家的思想等。

以上就是历史1-6课的知识点。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我们可以了解到中国古代的历史演变过程,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特征。

这些都是我们了解和认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时间:581年建立者:隋文帝杨坚都城:长安2、隋朝的统一时间:589年二、“开皇之治”隋文帝的统治措施:①改革制度②开展消费③注重吏治隋文帝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开展,史称隋文帝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隋朝大运河1、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2000多公里。

2、开凿的目的:① 加强南北交通② 稳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3、意义:大大促进了南北的经济交流。

第2课“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___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历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开展消费,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省;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唐太宗时期,政治比拟清明,经济开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

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三、女皇帝武那么天武那么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历史上称武那么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第3课开元盛世一、开元之治唐玄宗励精图治的表现:(1)任用贤才(姚崇) (2)重视吏治 (3)崇尚节省二、盛世经济的繁荣1、农业(1)农耕技术的开展:育秧移植栽培(2)茶叶消费的开展唐朝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作者陆羽被后人称为“茶神”。

(3)农业工具的改良:曲辕犁、筒车2、手工业(1)丝织业(2)陶瓷业:越窑青瓷、邢窑白瓷、唐三彩3、商业(1)著名的大都市:长安、洛阳、扬州、成都(2)唐都长安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市。

第4课科举制的创立一、科举制的诞生与完善二、科举制的影响1、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时机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开展。

3、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开展。

第5课“和同为一家“一、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1、吐蕃的风俗习惯①生活的地区:青藏高原一带。

②消费:游牧为业,有的以农耕为生。

③崇尚战功,以战死为荣。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七年级下册历史全册知识点总结如下: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时代1. 隋朝的统一与大运河隋朝的统一:581年,隋朝建立;589年,隋朝统一。

大运河的开凿: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开通了隋朝大运河。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2. 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唐朝的建立:618年,唐朝建立。

贞观之治:唐太宗采取了各种政治经济措施,使得唐朝出现了“贞观之治”的局面。

3. 开放的社会风气与科举制开放的社会风气:唐朝时期,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社会呈现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科举制的确立:隋朝开始用分科考试的方法来选拔官员,唐朝逐渐完善了科举制度。

4. 盛唐气象唐玄宗前期,唐朝出现了“开元盛世”的局面,国家繁荣富强。

唐朝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都非常发达,出现了很多商业城市,长安、洛阳、扬州等都是当时的商业中心。

唐朝与亚洲、非洲、欧洲的国家都有广泛的往来,广州成为重要的外贸港口。

唐诗是唐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之一,李白、杜甫等诗人都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交融和国家认同5. 安史之乱与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唐朝后期,地方节度使权力不断增强,中央权力衰落,导致安史之乱爆发。

安史之乱对唐朝的统治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唐朝的衰落:安史之乱后,唐朝逐渐走向衰落。

政治上,中央权力衰落,地方割据势力逐渐增强;经济上,国家财政困难,土地兼并严重。

6. 五代十国的更迭与宋朝的建立五代十国的更迭:唐朝灭亡后,中原地区先后出现了五个朝代,称为五代;在南方和河东地区出现了十个割据政权,称为十国。

五代十国的更迭对中国的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宋朝的建立:960年,后周诸将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北宋。

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北宋的建立使得中原地区重新统一。

七年级下册每课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历史知识点

七年级下册每课历史知识点七年级下册历史共分为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包含了多个课时。

以下是每课的历史知识点:第一单元:人类社会的诞生与发展第一课:人类社会的起源1. 了解传说中的中国黄帝和炎帝。

2. 了解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3. 了解人类社会的初步形成。

第二课:人类的生活方式1. 了解旧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方式。

2. 了解新石器时代的人类生活方式。

3. 了解人类定居生活的形成。

第三课:农业文明的诞生与发展1. 了解农业文明的起源和基本内容。

2. 了解农业文明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 了解中国农业文明在世界农业文明中的地位。

第二单元:古代文明的交流与发展第四课:两河流域文明1.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基本内容。

2.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的特点。

3. 了解两河流域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第五课:埃及文明1. 了解埃及文明的基本内容。

2. 了解埃及文明的特点。

3. 了解埃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第三单元:希腊罗马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六课:希腊文明的形成及其对世界的影响1. 了解希腊文明的形成及其基本内容。

2. 了解希腊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第七课:罗马文明的传承与发展1. 了解罗马文明的基本内容。

2. 了解罗马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第四单元:中国古代文明的传承与发展第八课:中华文明的起源1. 了解中华文明的起源。

2. 了解黄河文明和长江文明的差异。

3. 了解中华文明对世界文明的影响。

第九课: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1. 了解中华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基本特征。

2. 了解中国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制度。

第十课:古代科技的发明与传播1. 了解古代科技的主要发明内容。

2. 了解古代科技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第五单元:世界中世纪的政治、经济、文化变革第十一课:世界中世纪的政治制度变革1.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

2. 了解中世纪欧洲的政治制度变革。

第十二课:世界中世纪的商贸与手工业发展1. 了解世界中世纪的商业和手工业。

2. 了解商业和手工业变革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初一历史1-6课总结

初一历史1-6课总结

第一课繁盛一时的隋朝重点:大运河的开通及其作用知识点一南北重归统一1.隋朝的建立:北周末年,外戚杨坚掌握大权。

581年,他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杨坚就是隋文帝。

2.隋朝的统一:589年,隋军南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3.隋朝社会经济繁荣的原因:(1)国家统一,社会安定。

(2)隋文帝励精图治,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制,国家出现统一安定的局面,人民负担较轻。

知识点二:大运河的开通1.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2.开凿时间:605年3.隋朝大运河概况: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河道和古运河基础上开通的。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千米,是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

4.历史地位: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5.大运河开通的作用:大运河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对我国以后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

6.怎样评价大运河的开通?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雄伟的工程之一。

大运河的开通,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巩固了国家统一的局面,但开凿大运河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超出了人民的承受能力,激化了阶级矛盾,造成严重的社会后果。

第二课贞观之治重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知识点一:隋朝的建立1.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统治后期,暴虐无道,终于导致隋朝末年农民大起义。

在起义军的打击下,隋王朝终于瓦解。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2.唐朝建立:618年,在太原起兵反隋的贵族李渊,进入长安,建立唐朝。

李渊就是唐高祖。

3.唐太宗即位:李世民为李渊的次子,曾被分为秦王。

唐高祖退位以后,传位李世民,年号贞观(627~649年)知识点二:贞观之治1.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唐太宗从农民战争中认识到人民群众力量的伟大,吸取隋亡的教训;政府要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皇帝要勤于政事,善听正确意见;大臣要廉洁奉公,统治才能巩固。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

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 (全册)一、中国古代史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国家的统一和民族的融合-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科学技术的成就- 社会生活和文化的繁荣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统一与民族关系- 隋唐时期的经济发展- 隋唐时期的科技、文化成就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民族关系的处理- 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的原因分析第二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1. 知识要点- 秦朝的统一- 汉朝的建立与巩固- 三国鼎立- 两晋南北朝的更替2. 重点知识- 秦始皇统一六国和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汉朝的巩固和对外关系-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的更替3. 难点解析- 秦始皇统一六国的意义- 汉朝对外关系的处理- 三国鼎立和两晋南北朝更替的原因第三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 知识要点-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宋元时期的繁荣与开放- 明清时期的繁荣与闭关锁国2. 重点知识- 隋唐时期的繁荣与开放政策- 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3. 难点解析-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原因和影响- 宋元时期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明清时期闭关锁国的意义和影响二、世界古代史第一单元人类文明的开端1. 知识要点-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 农业文明的兴起- 古代文明的交流与碰撞2. 重点知识- 人类的起源和演化过程- 农业文明的兴起和传播- 古代文明的交流和影响3. 难点解析- 人类起源和演化的原因分析- 农业文明兴起和传播的影响因素- 古代文明交流的意义和影响第二单元亚洲和非洲的古代文明1. 知识要点- 古代印度文明- 古代巴比伦文明- 古埃及文明- 古中国文明2. 重点知识- 古代印度文明的成就- 古代巴比伦文明的法律制度- 古埃及文明的科技成就- 古中国文明的政治制度3. 难点解析- 古代印度文明成就的原因和影响- 古代巴比伦文明法律制度的意义- 古埃及文明科技成就的影响- 古中国文明政治制度的演变和影响第三单元欧洲的古典文明1. 知识要点- 希腊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罗马文明的兴起和发展-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2. 重点知识- 希腊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罗马文明的成就和特点-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3. 难点解析- 希腊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罗马文明成就和特点的原因分析- 希腊罗马文明对后世的影响和意义三、历史综合练习第一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运用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分类和运用方法- 历史知识的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梳理- 历史知识的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分析3. 难点解析- 历史知识分类的合理性和运用方法的多样性- 时间线索和事件联系的准确性- 地理背景和文化环境对历史知识的影响和作用第二单元历史知识的综合分析1. 知识要点-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2. 重点知识- 历史知识的比较和分析方法- 历史知识的意义和价值的认识- 历史知识的批判和反思的态度3. 难点解析- 比较和分析方法的适用性和有效性- 意义和价值的深度挖掘和理解- 批判和反思的合理性和建设性。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知识点归纳总结
第一章:大航海时代的开启
- 重要人物:哥伦布、麦哲伦
- 主要内容:探索航线、地理知识的扩展、西方国家的探险动
机和收获
第二章:东方古国的繁荣
- 重要文明:中国古代、古印度、古希腊、古罗马
- 主要内容:古代文明的发展、政治制度、经济状况、科技成
就和文化特点
第三章:欧洲封建社会
- 重要概念:封建制度、领地制度、封建等级
- 主要内容: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封建领主和农民的关系、领地制度的运作
第四章:万里长城
- 地理标志:长城
- 主要内容:长城的建造目的、历史背景、构造特点、对中国
历史的影响
第五章:中世纪的欧洲
- 重要概念:宗教改革、国家形成
- 主要内容:天主教会的影响、宗教改革的发生、欧洲各国的
国家形成和政治制度
第六章:瓷器和丝绸之路
- 重要产品:瓷器、丝绸
- 主要内容:中国的瓷器和丝绸制作、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影响
第七章:日本的封建时代
- 重要阶段:平安时代、战国时代、江户时代
- 主要内容:日本封建社会的形成和发展、武士阶级的兴起、日本封建主义的特点
第八章:文艺复兴与大航海时代
- 重要概念: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 主要内容:文艺复兴运动的起源和发展、人文主义思想的兴起、大航海时代对文艺复兴的影响
结束语
以上是七年级历史下册各章节的知识点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发展和各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概念。

希望这份总结能帮助到你。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资料

最新部编七年级历史下册1-6课知识点汇总资料

历史复习提纲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3、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正式确立。

5、科举制度确定的意义(积极影响)答: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 1 300多年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②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三次东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④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③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⑤加强对西域的控制补充:③④是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3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4、大臣魏征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他回答唐太宗的话5、武则天时期看到骆宾王的文章很爱惜6、武则天时期的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定基础7、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

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点总结初一历史第一单元复提纲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581年,XXX(XXX)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589年,隋朝灭陈,统一全国,实现我国封建历史上第三次统一。

隋实现统一的原因是长期的分裂和战乱,人民渴望统一;北方经过南北朝的民族大融合,民族界限缩小,为南北统一创造了条件;南方江南经济的发展,南北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局面,加强双方的经济交流。

隋朝励精图治,国力强盛;XXX统治腐败,力量衰弱。

隋朝的统一结束了长期的分裂割据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大趋势。

公元618年,XXX在江都(扬州)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二、隋朝经济的繁荣──“开皇之治”XXX统一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同意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口激增,垦田扩大。

国家统一,社会安定;XXX励精图治,发展生产;统治者提倡节俭。

XXX在位时期,国家统一、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发展,史称XXX的统治为“开皇之治”。

三、大运河的开通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XXX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隋朝国家统一,使XXX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

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它由四个组成部分(自北向南):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五条河流(自北向南):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流通七省区。

大运河的开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四、开创科举取士制度XXX时,XXX的设立,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唐朝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项重大变革,它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方面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得有才学的人能够参政。

同时,科举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

唐朝时期,科举制度常设很多考试科目,其中进士和明经是最为重要的。

初一历史1到6课知识点

初一历史1到6课知识点

初一历史1到6课知识点1. 我国境内的早期人类。

- 元谋人。

- 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 距今时间:约170万年。

- 地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 北京人。

- 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 距今时间:约70 - 20万年。

- 体貌特征: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能够直立行走。

- 生产生活。

- 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旧石器时代),如尖状器、刮削器等。

- 用火:会使用天然火,还会保存火种。

用火烧烤食物、防寒、照明、驱兽等,这是人类进化史上的里程碑。

- 社会组织:过群居生活,共同劳动,共同分享劳动果实。

2. 山顶洞人。

- 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里。

- 距今时间:约3万年。

- 体貌特征:模样和现代人基本相同。

- 生产生活。

- 工具:仍使用打制石器,但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 用火:人工取火。

- 社会组织:按血缘关系结合起来的氏族,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1. 半坡居民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6000年。

- 生活地点:黄河流域的陕西西安半坡村。

- 房屋类型:半地穴式圆形房屋,屋内有灶坑,多用木头作柱子。

- 生产生活。

- 农业:种植粟,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居民之一。

- 畜牧业:饲养猪和狗等家畜。

- 手工业。

- 制作陶器,最具特色的是彩陶,如人面鱼纹彩陶盆。

- 会纺织、制衣。

2. 河姆渡居民的生活。

- 生活年代:距今约7000年。

- 生活地点:长江流域的浙江余姚河姆渡。

- 房屋类型:干栏式建筑,这是中国最早的木构建筑,通风防潮。

- 生产生活。

- 农业:种植水稻,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居民之一。

- 畜牧业:饲养猪、狗和水牛等家畜。

- 手工业。

- 制作陶器、玉器和简单的乐器骨哨。

- 会雕刻,懂得使用天然漆。

3. 原始农业的发展。

- 兴起时间:距今约10000年左右。

- 兴起地区:中国黄河、长江和淮河等流域。

- 标志: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初一历史丨下册部编版知识点详解

初一历史丨下册部编版知识点详解

这里整理的是七下部编历史的第二单元,想查看之前内容的同学可以点击下面的蓝字查看:初一下册部编版历史知识梳理,掌握了这个学期你的历史也是高分!(上)第6课北宋的政治一、宋太祖强化中央集权★★★★1.建立: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宋太祖)在陈桥驿发动兵变,以开封为都城,建立政权,史称北宋。

2.统一:宋太祖和他的后继者,陆续消灭了南方割据政权,结束了中原和南方的分裂割据局面。

3.措施(1)军事上: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控制了军队;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握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

(2)政治上:①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

设置相当于副宰相的若干人,与宰相共同议政;设立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②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并频繁调动,三年一轮换;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知州的权力。

(3)财政上: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4.影响: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二、重文轻武的政策1.目的:防止武将对中央集权造成威胁。

2.措施(1)重视文官:宋太祖重用文官掌握军政大权,宋太宗继续采取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

(2)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3.辨证认识北宋重文轻武的政策。

(1)积极影响:①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及经济的发展。

②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2)消极影响:①文臣掌兵,不熟悉军务,而将不专兵,兵无常帅,严重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这也导致了北宋在与少数民族的战争中多次失利。

②重文轻武形成了以士大夫为主的官僚集团,但由于政治机构重叠,相互牵制,官吏冗多,人浮于事,既导致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又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

北师大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

北师大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知识点总结2021年新北师版历史七年级下知识点归纳第一课:隋朝的兴衰与隋朝的统一1.建立: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年号开皇,他就是隋文帝2.统一(1)条件:北方经济恢复发展,南方空前开放,民族融合。

(2)象征:589年,隋朝摧毁了陈朝,统一了南北。

(3)意义:结束了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科举制目标:加强中央集权背景:隋朝以前,选官主要凭靠家世背景,这种选官制度存在严重的弊端(1)隋文帝开始使用分科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

(2)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正式确立了科举制度。

(3)意义:科举制度强调人才是选拔官员的重要标准,并逐渐成为后人选拔官员的主要方式。

二贯通南北大运河背景:隋朝统一后,南北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和交流大大加强。

概述:公元605年,隋朝的杨帝在现有的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招募了数百万农民工进行挖掘。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南至余杭(1)从北到南分为四个部分:永济运河、同济运河、汉口和江南河(2)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大运河的作用(1)它已成为连接南北政治、经济和文化纽带,连接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1(2)促进了沿海地区城镇和工商业的发展。

(3)它继续在连接南北大动脉方面发挥作用。

3:隋朝的灭亡(1)隋朝灭亡:隋炀帝穷奢极欲,酷虐残暴,大兴土木,发动对外战争,最终引发农民起义,导致隋朝灭亡(隋炀帝的暴政是隋亡的根本原因)(2)唐朝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第二课:唐太宗与贞观统治一,唐太宗的纳谏和用人登基:他于626年继位,并于627年改为“贞观”。

原因:吸取了隋朝灭亡的教训。

性能:(1)纳谏:鼓励臣下直言,并能从谏如流。

魏征被唐太宗誉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2)选贤用能,知人善任二,贞观新政1.措施(1)政治上:遵循和完善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

中书省为皇帝起草法令,下属省份负责审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复习提纲
第一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1、581年,杨坚建立隋朝,都城长安,杨坚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

2、隋统一的意义:结束了长期分裂的局面,顺应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正式确立。

5、科举制度确定的意义(积极影响)
答:①科举制的创立,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②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一直维持了1300多年
6、隋朝的灭亡时间618年,灭亡的原因①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农民起义爆发②营建东都洛阳,修建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耗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③隋炀帝三次东征辽东,使人民无法正常从事生产劳动。

④隋炀帝好大喜功,纵情享乐,奢侈无度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①他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房玄龄善于谋略,杜如晦敢于决断,他们都是贞观时期的宰相。

③政治方面。

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制定法律,减
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
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④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⑤加强对西域的控制
补充:③④是贞观时期推行的一系列革新措施
3什么是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历史上称之为“贞观之治”
4、大臣魏征被称为可以知得失的镜子,“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是他回答唐太宗的话
5、武则天时期看到骆宾王的文章很爱惜
6、武则天时期的措施: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发展生产,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
定基础
7、唐玄宗与“开元盛世”(唐朝最鼎盛时期)
(1)主要措施:稳定政局,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2)客观措施:①任用贤能。

任用贤相姚崇和宋璟,实施了一系列改革。

②政治方面。

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亲自主持对县令的考试)
③经济方面。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④文化方面。

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8、唐玄宗在位前期,年号为开元,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
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补充题:科举制▲▲▲
创立(隋朝):隋文帝开始用考试的办法选拔人才的制度;隋炀帝设置进士科,标志科举制正式创立。

完善(唐朝):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进士科最为重要。

武则天:首创殿试。

结束(清朝)科举制度在我国封建社会延续一千三百多年,清朝末年才被废除。

第3课盛唐气象
一、经济的繁荣
1、农业:出现了曲辕犁和灌溉工具筒车。

(耕作,灌溉)
2、手工业:纺织业品种繁多,尤其丝织水平最高,蜀锦冠于全国;
陶瓷器生产水平也很高,越窑的青瓷(如冰如玉)、邢窑的白瓷(类雪似银)、唐三彩最有名。

3、商业:长安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性的大都会。

(有商业区和居民区坊)
二、民族交往与交融
1、政策:唐太宗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

2、唐太宗被各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意为各族共同的君主。

3、唐太宗时期,641年将文成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作用: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
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的友好关系。

阎立本《步辇图》描绘的就是吐蕃向唐求婚场景。

4、唐玄宗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6、唐朝先后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天山南北地区
7、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定都逻些(西藏拉萨)
8、唐中宗710年,吐蕃再度和亲,金城公主入藏。

9、唐穆宗,(821-824)唐蕃订立友好盟约,立唐蕃会盟碑,至今屹立在拉萨大昭寺门前
三、开放的社会风气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兼容并包。

(一些妇女喜欢骑马、打球、拔河、射箭等活动。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

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四、多彩的文学艺术
在石窟方面,敦煌莫高窟,位于甘肃。

它与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河南洛阳的龙门石窟是我国三大石窟
第4课唐朝的中外文化交流
一、与日本的交往
(1)遣唐使:是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

他们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鉴真东渡:唐朝最富影响的僧人鉴真,东渡日本传授佛法等,为中日文化交流做出杰出贡献。

(为日本设计唐招提寺;前后12年,前5次东渡失败,第6次才成功,双眼失明,他主持修建的唐招提寺以及寺内的鉴真塑像,被日本定为一级国宝)
二、唐与新罗的关系(朝鲜)
(1)新罗人催致远12岁到唐求学,后做官,文集《桂苑笔耕》
(2)朝鲜的音乐也传入中国
(3)新罗物产居唐朝进口首位
三、与天竺的交往
玄奘西行(1)时间贞观初年,4年到达,玄奘——《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
(2)研习佛法,曾在佛学最高学府那烂陀寺游学。

10多年后回到长安,住持译经工作
(3)他口述,弟子记录了《大唐西域记》
(4)西行前称印度为天竺,在他求法回国后译为印度至今
四、与大食的交往
(1)大食就是阿拉伯帝国(2)大食的商人从陆路和海路来到中国,贩卖珠宝、香料、药材
扩展内容:交流频繁的原因(吸引世界各国来华的原因):▲▲▲
A、唐朝国力强盛,经济文化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唐代实行对外开放和友好往来的政策;
C、玄奘、鉴真等中外文化交流的使者也起到了重要作用。

D、唐朝海陆交通发达。

对我们今天的启示:A.一个国家只有经济发达,文化先进才能对于国外产生辐射力和吸引力.B.一个国家只有对外开放,积极交流才能有所得益,有所进步.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
一、安史之乱(导致唐朝由盛转弱的转折点)
1、原因:A、开元末年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社会矛盾尖锐,边疆形势紧张。

C.节度使势力膨胀,形成外重内轻。

D.安禄山担任三个边地的节度使,逐渐扩张势力。

2、人物:安禄山和部将史思明
3、时间:755年,借口朝廷出现奸臣763年被平定
4、结果:唐玄宗仓皇逃亡四川,太子李亨北上灵武,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
5、影响: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尤其是北方地区遭到浩劫。

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唐朝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

二、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者以沉重的打击。

三、朱温镇压黄巢起义,907年,朱温建立后梁政权,唐朝灭亡
四.唐朝时期(618年-907年)
五、唐朝灭亡后,进入了五代十国时期,
1、五代十国的历史根源在于唐朝藩镇割据。

2、五代十国有后梁、后唐、后蜀、楚、闽、南汉、南平、(黄河流域)加上北方割据太原的北汉
3、五代十国时期,虽然政权分立,但长期政治统一的历史影响和各地经济发展的密切联系,使统一
始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必然趋势。

4、钱塘江是富蔗的农业区
5、《韩熙载夜宴图》描绘了南唐高管开宴行乐的情形
6、后周第二个皇帝周世宗进行改革,他的改革使后周强大起来,为后来北宋的统一打下基础
补充:杜甫的《垂老别》描绘安史之乱造成的惨状
唐玄宗宠幸杨贵妃,重用宦官高力士,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浦,让杨国忠当宰相
唐末五代,中国再次陷入割据势力膨胀,社会动荡不安局面
第6课北宋的政治
一、北宋的的建立
960年,赵匡胤(后周禁军的统率)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以开封(称为东京)为都城,赵匡胤就是宋太祖。

(陈桥驿兵变和“黄袍加身”)
二、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1、军事方面:解除禁军将领的兵权,牢牢地控制了军队。

控制对军队的调动,使禁军将领有拥兵之权而无调兵之权;定期调换军队将领,定期换防造成兵不识将,将不识兵。

(杯酒释兵权)
2、行政方面:在中央,采取分化事权的办法,削弱相权,设多重机构,分割宰相的军政、财政大权
在地方,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实施三年一换制度,还在各州府设置通判,以分
知州的权力。

4、财政方面: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的权力,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税收归中央。

意义:通过以上措施,宋朝把中央集权强化到前所未有的程度,皇权大大加强。

三、重文轻武的政策
1、目的: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
2、表现:A、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

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

遇有战事,也有文官挂帅出征。

B、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科举制。

3、影响:A、扭转了五代十国时期尚武轻文的风气,杜绝了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有利于政权的稳固和社会的安定。

B、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C、(消极作用)宋朝重文轻武,导致国家军队战斗力削弱,政府办事效率下降,增加了朝廷的财政支出,也加重了人民负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