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之观潮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d6b42a0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19.png)
海宁之观潮,自古为胜。
岁之八九月间,潮水方壮。
每至夜半,则潮声如雷,声震天地。
余尝于中秋之夜,赴海宁观潮,其景可记也。
时值中秋,月明星稀,微风徐来,水波不兴。
余与二三友,徒步至观潮之地。
未至数十里,遥闻潮声,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既至,则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犹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潮头高数十丈,势如垂天之云,触之则涛声震耳。
观潮者如云,或立或坐,皆屏息凝视。
潮水将至,众人皆惊呼,声震四野。
潮头过处,烟波浩渺,一片汪洋。
潮退之后,沙滩上留下无数脚印,深浅不一,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后,余独步于沙滩之上,望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闻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入仙境。
余乃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远,渔歌亦绝,余乃独行于潮水之痕,心有所得,不能自己。
【翻译】海宁的观潮,自古以来就是一大盛景。
每年八九月间,潮水最为壮观。
每当夜半时分,潮声如同雷霆,震动天地。
我曾于中秋之夜,前往海宁观潮,那景象至今仍历历在目。
那时正是中秋,明月高悬,星辰稀疏,微风拂面,水面平静。
我与二三好友,步行至观潮之地。
还未行至数十里,就远远地听到了潮声,宛如山崩海啸,声势浩大。
到达之后,只见海潮汹涌,白浪滔天,仿佛万马奔腾,气势无法阻挡。
潮头高达数十丈,犹如垂天之云,触碰之时涛声震耳。
观潮的人群如同云聚,有的站立,有的坐下,都屏住呼吸,凝视着潮水。
潮水即将到来,众人都惊呼出声,声音震动四周。
潮头经过之处,烟雾弥漫,一片汪洋。
潮水退去之后,沙滩上留下了无数深浅不一的脚印,仿佛可见潮水来去之状。
潮水退去之后,我独自漫步在沙滩上,望向海天一色,心旷神怡。
忽然远处传来渔歌,悠扬动听,如同置身仙境。
我于是仰天长啸,抒发胸臆。
潮声渐渐远去,渔歌也随之消失,我独自沿着潮水留下的痕迹前行,心中有所感悟,无法自抑。
八上观潮文言文翻译
![八上观潮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91064a3b49d7c1c708a1284ac850ad02de800791.png)
原文:吾尝观潮于钱塘,海波腾跃,涛声如雷,观者皆惊心动魄。
余独坐江畔,静观其变。
潮至,白浪滔天,如山崩海啸,水势汹涌,不可方物。
余心惊,然神定,静待潮去。
潮去,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如浴春风。
余乃起身,循江而行,望潮头,观潮尾,品潮韵。
潮头如刀,劈波斩浪,潮尾如线,蜿蜒曲折,潮韵如歌,悠扬动听。
行至江心,见一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坐船头,悠然自得。
余近前,与之交谈。
渔翁言:“吾生于斯,长于斯,潮来潮去,皆如一日。
吾虽身处波涛之中,心却宁静如水。
”余叹曰:“善哉斯言!吾虽非渔翁,然亦常观潮,每观潮,皆能感悟人生。
潮之来也,如人生之起伏,潮之去也,如人生之起伏。
人生如潮,潮如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渔翁闻言,微笑曰:“子所言极是。
人生如潮,有起有落,有欢笑有泪水。
然人生之潮,唯有顺其自然,方能波澜不惊,从容应对。
”余与渔翁相谈甚欢,日暮时分,潮水渐退,余遂告辞渔翁,踏上了归途。
回首江畔,潮水已去,江面如镜,月光洒在江面上,波光粼粼,如梦似幻。
译文:我曾经在钱塘江观潮,海浪腾跃,涛声如雷,观者都被震撼得惊心动魄。
我独自坐在江边,静静地观察潮水的变化。
潮水到来时,白色的浪涛滔天,就像山崩海啸,水势汹涌,无法用言语形容。
我心惊,但神态平静,静静地等待潮水退去。
潮水退去后,江面平静,微风拂面,就像沐浴在春风中。
我于是起身,沿着江边行走,观察潮头,观看潮尾,品味潮水的韵味。
潮头像刀一样,劈波斩浪,潮尾像线一样,蜿蜒曲折,潮水的韵味像歌一样,悠扬动听。
走到江中心,我看到一位渔翁,头戴斗笠,身披蓑衣,独自坐在船头,悠然自得。
我走近他,与他交谈。
渔翁说:“我出生在这里,在这里长大,潮水来潮水去,都像一天。
我虽然身处波涛之中,但内心却像水一样平静。
”我感叹道:“这话说得真好!我虽然不是渔翁,但也经常观潮,每次观潮,都能感悟人生。
潮水来时,就像人生的起伏,潮水去时,就像人生的起伏。
人生就像潮水,潮水就像人生,起伏跌宕,变幻莫测。
观潮的文言文及翻译
![观潮的文言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d40bd0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78.png)
观潮的文言文及翻译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诗词更是多不胜数。
那你知道《观潮》怎么翻译吗?下面是店铺为你准备的观潮的文言文及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观潮——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文】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渐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雷霆万钧。
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
”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千百条战船,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突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们彼此一点也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越飘越远。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全都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大家奋勇争先,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出没于万仞高的巨浪,翻腾着身子变换尽各种姿态,然而旗尾一点点也没有被水沾湿,以此来夸耀自己的才能。
观潮文言文翻译全文翻译
![观潮文言文翻译全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f13c345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ea.png)
潮之来也,天与海相接,浩浩荡荡,势不可挡。
余乃登高而望,心旷神怡,悠然自得。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若隐若现,如梦如幻。
潮声如雷,震耳欲聋,观者无不为之动容。
时有渔者,持篙击水,如飞鸟掠波,往来翱翔。
余观其技,心向往之,欲效仿其行。
遂于潮退之际,潜身海中,拾得一片石,大如斗,光可鉴人。
持石而归,置于案头,朝夕观赏,乐此不疲。
一日,潮至,余乃持石立于潮头,观其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石上之纹,随波逐流,如龙腾虎跃,气势磅礴。
潮退之后,石上之纹,仍旧清晰可见,如刀刻斧凿,令人叹为观止。
余又观潮之余,见海鸥翔集,翩翩起舞。
海鸥之翎,白如雪,映日而闪,宛如仙子下凡。
余心神为之所夺,不觉神往。
遂欲效仿海鸥,翱翔于碧波之上,逍遥自在。
俄而,潮声再起,余急返岸上,观其潮势,犹如万马奔腾,卷起千堆雪。
潮水过后,沙滩上留下一片狼藉,贝壳散落,犹如星斗。
余拾起一枚贝壳,细观其纹,如同一幅山水画卷,美不胜收。
余观潮之余,亦见海豚跃出水面,身姿矫健,如箭离弦。
余心向往之,欲效仿其跃。
遂于潮起之时,跃入海中,欲与海豚共舞。
然潮势汹涌,余未能如愿,反被潮水卷走,幸得潮退,方得平安。
潮之去也,余心亦随潮而去,若有所失。
然余深知,潮去潮来,皆是自然之理。
人生亦如潮,有起有落,有聚有散。
余当以潮为鉴,把握当下,顺其自然。
《观潮》文言文翻译:当潮水涌来之时,天空与大海相连,浩浩荡荡,其势无法抵挡。
我于是登上高处观看,心情舒畅,神清气爽,悠然自得。
海天一色,水天相接,若隐若现,宛如梦境。
潮声如同雷霆,震耳欲聋,观看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这时,有渔民拿着篙击打水面,如同飞鸟掠过波浪,来去自如。
我观看他们的技艺,心中向往,想要效仿他们的行为。
于是在潮水退去的时候,我潜入海中,拾得一块大石头,大小如斗,光亮可以照人。
拿着石头回来,放在案头,早晚观赏,乐此不疲。
有一天,潮水再次涌来,我拿着石头站在潮头,观看那波涛汹涌,浪花飞溅。
石头上的纹理,随着波浪流动,如同龙腾虎跃,气势雄伟。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eac085a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9b.png)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大家都知道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观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观潮文言文翻译及注释](https://img.taocdn.com/s3/m/71bdc44ca31614791711cc7931b765ce05087ab0.png)
潮,水之变也。
一日之潮,四时之异。
春潮,温润而和;夏潮,炎烈而暴;秋潮,凄清而淡;冬潮,凝重而寒。
观潮之妙,在于知时。
余尝游于钱塘,见江水浩渺,潮涌如山。
观潮之际,心潮澎湃,神往远方。
乃登高望远,见潮头涌起,如白练横江,飞流直下,势不可挡。
潮声如雷,震动天地。
观者无不惊叹,心悦诚服。
潮之来也,必有风助。
风起于波,波因潮动。
风与潮,相得益彰。
故潮之来,风亦随之。
潮至,风息,潮退,风亦止。
此乃自然之理,不可强求。
注释:潮,水之变也。
——潮水的变化。
一日之潮,四时之异。
——一天之中潮水的涨落,随着四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春潮,温润而和。
——春天的潮水温和而柔和。
夏潮,炎烈而暴。
——夏天的潮水炎热而猛烈。
秋潮,凄清而淡。
——秋天的潮水凄凉而清淡。
冬潮,凝重而寒。
——冬天的潮水沉重而寒冷。
观潮之妙,在于知时。
——观赏潮水的美妙之处,在于懂得顺应时令。
余尝游于钱塘,见江水浩渺,潮涌如山。
——我曾游历钱塘,看到江水浩瀚无际,潮水涌动如山。
观潮之际,心潮澎湃,神往远方。
——在观赏潮水的时候,心情激动,神往远方。
乃登高望远,见潮头涌起,如白练横江,飞流直下,势不可挡。
——于是登上高处远望,看见潮头涌起,像白色的绸带横跨江面,水流直泻而下,气势无法阻挡。
潮声如雷,震动天地。
——潮水的声音如同雷霆,震撼天地。
观者无不惊叹,心悦诚服。
——所有的观赏者无不惊叹,心中感到愉悦并心悦诚服。
潮之来也,必有风助。
——潮水到来的时候,必定有风相助。
风起于波,波因潮动。
——风从波浪中兴起,波浪因潮水的涌动而产生。
风与潮,相得益彰。
——风和潮水相互配合,互相增益。
故潮之来,风亦随之。
——因此,潮水到来时,风也跟着到来。
潮至,风息,潮退,风亦止。
——潮水到来时,风停息;潮水退去时,风也停止。
此乃自然之理,不可强求。
——这是自然的规律,不可勉强追求。
译文:潮水,是水的变化。
一天之中潮水的涨落,随着四季的不同而有所差异。
春天的潮水温和而柔和;夏天的潮水炎热而猛烈;秋天的潮水凄凉而清淡;冬天的潮水沉重而寒冷。
观潮文言文全文及翻译
![观潮文言文全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f3cb091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f3.png)
潮水之观,自古及今,士夫游客,无不倾心。
余亦尝一游,幸得亲睹其盛。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余与二三知己,共登望潮楼,凭栏远眺,心旷神怡。
初见潮头,若隐若现,如白练横江,婉约而不可方物。
俄而,潮声如雷,声势浩大,波涛汹涌,势不可挡。
余等惊心动魄,屏息以观。
须臾之间,潮头涌至,水势如万马奔腾,声震天地。
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观潮之际,余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想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终成霸业。
此潮之威,亦如勾践之志,虽经千难万险,终成辉煌。
余叹服之余,亦自省,人生如潮,起伏跌宕,唯有坚定信念,方能乘风破浪。
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无数痕迹,如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的足迹。
余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潮水无情,岁月如梭,昔日的英雄,今日安在?唯有潮水依旧,见证历史的沧桑。
日暮时分,余与知己别去,心潮难平。
此行虽短,然受益匪浅。
潮水之观,使余深知人生之无常,岁月之短暂,更使余明白,唯有勇往直前,方能抵达梦想的彼岸。
【翻译】观潮之盛,自古至今,士人游客,无不倾心向往。
我也曾游览一番,有幸亲眼目睹其壮观景象。
那天,天空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拂面,我与几位知己一同登上望潮楼,倚栏远眺,心情舒畅愉悦。
初见潮头,若隐若现,如同白色的绸带横亘江面,柔美而不可方物。
不久,潮声如雷鸣,声势浩大,波涛汹涌,气势磅礴,令人惊叹。
我们惊心动魄,屏息以待。
片刻之间,潮头涌至,水势如万马奔腾,声震天地。
烟波浩渺,一望无际,令人叹为观止。
观潮之时,我心潮澎湃,思绪万千。
想起当年,吴越争霸,勾践卧薪尝胆,终于成就霸业。
这潮水的威力,也如勾践的志向,虽历经千难万险,终成辉煌。
我赞叹之余,也自我反省,人生如潮,起伏不定,唯有坚定信念,才能乘风破浪。
潮水退去,沙滩上留下无数痕迹,如同历史长河中,英雄豪杰的足迹。
我抚今追昔,感慨万分。
潮水无情,岁月如梭,昔日的英雄,今日何在?唯有潮水依旧,见证历史的沧桑。
日暮时分,我与知己告别,心潮难平。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53221e4581b6bd97e19eac3.png)
原文:朝代:宋代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接着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都披头散发,浑身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沉浮,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在江岸南北上下十余里之间,满眼都是穿戴着华丽的首饰与衣裳的观众,车马太多,路途为之阻塞。
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d669604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4b.png)
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第一篇: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文言文《观潮》描写了钱塘江潮水怎样的壮阔景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观潮课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参考阅读!【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翻译】钱塘江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啊。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为最盛。
当潮水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远看去),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涤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啊。
每年(阴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传来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待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看不到一条船的踪迹,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中健儿,披散着头发,浑身刺着花绣,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浮沉,翻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5475f3902b160b4e777fcf0d.png)
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原文:庐山烟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
《观潮》译文: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和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我终于亲临庐山、浙江,看到了蒙蒙烟雨、澎湃潮水,却没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只觉庐山烟雨就是庐山烟雨,浙江潮水就是浙江潮水。
《观潮》注释:庐山烟雨浙江潮:浙江潮,即指钱塘江潮汐。
“庐山烟雨浙江潮”此句诗意是:庐山美丽神秘的烟雨,钱塘江宏伟壮观的潮汐,很值得去观赏一番。
未到千般恨不消:恨,遗憾。
此句诗意是:无缘去观赏庐山的烟雨和钱塘江的潮汐,是会遗憾终身的。
到得还来别无事,庐山烟雨浙江潮:由《五灯会元》卷17所载青原惟信禅诗的一段著名语录演化而成。
语录的原句是:「老僧三十年前未参禅时,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及至后来,亲见知识,有个入处,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而今得个休歇处,依前见山是山,见水是水。
大众,这三般见解,是同是别?有人缁素得出,许汝亲见老僧」。
这“三般见解”,指得是禅悟的三个阶段,也即是入禅的三种境界。
东坡此诗,正用此意。
《观潮》赏析:禅在於悟,在於用心去体会,心有所动而至感悟。
此诗就说明诗人观物悟禅的过程以及禅悟后的空寂旷达的心境。
庐山的烟雨,钱塘江的潮汐,是那样美丽壮观,令人心醉神迷,倾心向往,如果不去观赏一番,真是令人遗憾终生。
去观赏了,看到的是庐山的蒙蒙烟雨,钱塘江纷纷滔滔,了无穷尽的潮汐。
初看之时,看到的是蒙蒙烟雨,滔滔潮汐的物象。
当你“到得还来别无事”,超越物相,而观物感悟,进入禅的境界后,那物相已不是原来的物相了,而成了佛的世界,禅的意境了。
虽然庐山还是照样的烟雨蒙蒙,钱塘江潮汐还是照样的宏伟壮观,但那已不是悟前的庐山烟雨,钱塘江的潮汐,这烟雨,这潮汐,就是佛,就是禅了。
这种禅悟,也就是对自然现象即悟即真,若有若无的感悟。
观潮原文和翻译
![观潮原文和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7f76b43783e0912a3162a00.png)
观潮原文和翻译 导语:《观潮 》 的作者是周密, 那它是怎么翻译的呢?下面是小编为你准备的观潮原文和 翻译,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 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 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 势, 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 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 人物略不相睹, 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 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 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 翻译: 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 这期间海 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 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 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 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 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 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 两岸, 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 一会儿分开; 一会儿聚合, 形成五种阵势, 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 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 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 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观潮》翻译
![《观潮》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4c011069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7d.png)
《观潮》翻译《观潮》翻译观潮宋·周密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译:钱塘江的大潮,是天下雄伟的景象。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是最盛(的时候)。
当潮远远地从浙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看上去)几乎像一条(横画的)银白色的线;接着随着潮水越来越近,就像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薄,吞没宇宙,冲荡太阳,来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描写的就是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校阅水军,数百条战船分列两岸;然后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乘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
忽然黄烟四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了,(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如同山塌了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面又恢复了平静,却连一条船的踪迹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着波浪流走了。
几百个善于游泳的吴中健儿,都披头散发,浑身画着花纹,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相奋力逆流迎潮而上,(他们的身影)在万仞高的惊涛骇浪中沉浮,腾着身子变换着各种姿态,而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观潮文言文原文翻译
![观潮文言文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94f1400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96.png)
原文:海宁观潮,自古为胜。
每至中秋,江水暴涨,潮声如雷,观者如云。
昔者,苏子瞻尝游于此,有诗云:“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
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
”翻译:海宁之地的观潮活动,自古以来便享有盛名。
每当中秋佳节来临,江水水位暴涨,潮声如同雷霆般震耳欲聋,前来观潮的人群络绎不绝。
往昔,苏轼曾游历此地,并留下了这样的诗句:“八月涛声犹如从大地吼叫而来,浪潮头高数丈,冲击着山峦反弹。
转瞬间潮水又退入海门,卷起的沙堆仿佛雪堆一般。
”原文:是日也,海宁城内外,皆若狂醉。
士女老少,无不奔走相告,以观潮为快。
城楼上,士夫击鼓,士女唱歌,欢声笑语,震动天地。
观者或立或坐,皆仰首观之,潮至,则人心振奋,若得其所。
翻译:在这天,海宁城内外的人们都如同疯狂一般兴奋。
男女老少,无不尽情奔走相告,以观潮为一大乐事。
城楼上,士人们击鼓,女子们唱歌,欢声笑语震动天地。
观潮的人们有的站立,有的坐着,都抬头仰望,潮水到来之时,人心为之振奋,仿佛找到了心中的归宿。
原文:潮水将至,士夫皆引颈而望,士女聚观于城楼之巅。
须臾,白光一道,自海门飞出,声震山谷,观者皆惊心动魄。
潮头数丈,犹如巨兽,腾空欲跃,势不可挡。
瞬息之间,潮水已至,声势浩大,观者无不为之倾倒。
翻译:潮水即将到来,士人们都伸长脖子仰望,男女们聚集在城楼的最高处观看。
片刻间,一道白光从海门飞出,声震山谷,观潮的人们无不为之震撼。
潮头高达数丈,如同巨大的野兽,腾空欲跃,气势不可阻挡。
转瞬间,潮水已经到达,声势浩大,观潮的人们无不为之倾倒。
原文:潮去之后,海宁城内外,尘埃落定。
士夫士女,各归其家,而心犹未已。
苏子瞻有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盖观潮之乐,非可言尽也。
翻译:潮水退去之后,海宁城内外尘埃落定。
士人们和女子们各自回到家中,但心中的喜悦仍未平息。
苏轼有诗云:“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大概是因为观潮的乐趣,非言语所能完全表达。
观潮_文言文翻译全文
![观潮_文言文翻译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823fc954591b6bd97f192279168884868662b862.png)
夫潮之观,盖天地之奇观也。
每至中秋,海涛腾跃,如山如岳,若龙若虎,势不可挡。
吾尝登高而望,心潮澎湃,不能自持。
潮之初,自海之涯起,如细丝绵延,渐渐而长,渐行渐远。
俄而,如龙腾渊,波涛汹涌,声震天地。
观者莫不股栗,心惊胆战。
及至潮头,白浪滔天,如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此时,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失色,万物皆伏,不敢仰视。
潮之盛,观者无不叹为观止。
海风狂舞,涛声如雷,白浪翻滚,如山崩地裂。
观者立于山巅,仰望潮头,心神俱醉。
潮水所过之处,沙石皆飞,草木皆摧,势不可当。
潮之盛,真可谓“天地之奇观”也。
潮之退,亦甚壮观。
潮头渐退,波涛渐平,如千军万马,退去无踪。
潮退之后,海面一片平静,沙滩露于水面,海鸟翔集,海鸥戏水,一切又恢复了往日的宁静。
吾观潮,不仅观其形,更观其神。
潮之盛,乃天地之力量,人力无法抗衡。
潮之退,亦为天地之轮回,生死之无常。
吾人观潮,当悟天地之奇,人生之无常,从而警醒自己,珍惜当下。
潮水之行,如人生之路。
有时波涛汹涌,有时风平浪静。
人生亦如此,有顺境,有逆境。
顺境时,当如潮之盛,勇往直前;逆境时,当如潮之退,以静制动。
潮水之行,人生之理,皆在其中。
嗟乎!人生如潮,潮起潮落,人生无常。
吾人当如潮之观,悟人生之理,以潮之精神,砥砺前行。
《观潮》文言文翻译:观赏潮水的景象,可以说是天地间的奇特景观。
每当中秋时节,海中的波浪翻腾跳跃,如同山岳,又像龙虎,其气势无法抵挡。
我曾经登上高处观望,内心波涛汹涌,无法自控。
潮水开始时,从海的边缘兴起,如同细丝绵延,渐渐变长,渐行渐远。
不久,便像龙从深渊中腾跃,波涛汹涌,声震天地。
观看的人无不感到股栗,心惊胆战。
等到潮头到来,白浪滔天,如同千军万马,奔腾而来。
此时,天地为之变色,日月为之失色,万物皆伏,不敢抬头仰望。
潮水最盛的时候,观看的人无不为之赞叹不已。
海风狂舞,涛声如雷,白浪翻滚,如同山崩地裂。
站在山巅上观看潮头,心神俱醉。
潮水所经过的地方,沙石皆飞,草木皆摧,其势不可抵挡。
《观潮》原文及翻译
![《观潮》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7a73b757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37.png)
《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原文及翻译《观潮》写的其实就是著名的钱塘江大潮,下面为大家整理了《观潮》的原文及翻译,一起来看看吧!《观潮》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间也。
《观潮》翻译: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观潮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的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1dd07f8af9c75fbfc77da26925c52cc58ad69061.png)
余尝游钱塘,观潮之盛,莫盛于八月十八日。
是日也,海天一色,波涛汹涌,如山崩川决,震耳欲聋。
观者如云,络绎不绝,或立于堤岸,或登于高台,无不伸颈侧目,倾耳注目。
潮未至,已有先声。
遥望之,白浪滔天,喷薄欲出。
顷之,潮头突起,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一时之间,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舟楫皆为之震颤,人声亦为之销魂。
及潮至,声势益壮。
观者争相欢呼,声震四野。
潮头过处,波涛如练,翻滚不已。
时有鱼跃而出,若有所得,观者以为奇观。
潮声如雷,震撼人心,使人不寒而栗。
潮退之后,海面顿显平静。
沙滩上,潮水留下的痕迹历历在目。
余独立于堤岸,凝视远方,心潮澎湃,不能自抑。
想当年,钱塘江潮,曾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何其壮哉!余观潮,非但见其盛,亦见其变。
潮之盛,在于其势;潮之变,在于其时。
盛时如龙腾虎跃,变幻莫测;退时如水波不兴,宁静致远。
观潮者,宜知其时,方能尽兴而归。
翻译:我曾游览钱塘,目睹潮水的壮观,没有比八月十八日更盛大的。
那一天,海天一色,波涛汹涌,如同山崩川决,震耳欲聋。
观看的人如同云层,络绎不绝,有的站在堤岸上,有的登上高台,没有一个不是伸长脖子,斜着眼睛,倾耳注目。
潮水到来之前,已有先兆。
远远望去,白浪滔天,喷薄欲出。
不久,潮头突然升起,如同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一时间,天地变色,日月无光。
船只都被这股力量震得颤动,人的声音也因此而消失。
等到潮水到来,声势更加壮观。
观看的人争相欢呼,声音震动四野。
潮水过去的地方,波涛如同白练,翻滚不止。
有时有鱼跃出水面,似乎有所收获,观看的人认为这是奇观。
潮声如雷,震撼人心,使人不寒而栗。
潮水退去之后,海面立刻显得平静。
沙滩上,潮水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
我独自站在堤岸上,凝视远方,心潮澎湃,无法自控。
想起当年,钱塘江潮,曾帮助越王勾践报仇雪恨,多么壮丽!我观看潮水,不仅看到了它的壮观,也看到了它的变化。
潮水的壮观在于它的气势;潮水的变化在于它的时间。
盛时如同龙腾虎跃,变幻莫测;退时如同水波不兴,宁静致远。
文言文观潮的翻译
![文言文观潮的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0c6cc951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ac.png)
吾闻海之神潮,自古而有之,其壮观也,非一日之工,非一人之力。
余因游览之机,得观潮之盛,遂作斯文,以记其事。
时维夏日,炎阳如火,海波荡漾,浩渺无际。
余与二三好友,共登临海神庙,遥望东方,以待潮至。
须臾,风起云涌,海天一色,天地为之变色。
潮声如雷,震耳欲聋,使人毛发悚然。
俄而,潮头突起,如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观者无不屏息凝视,恐失其壮。
潮水涌动,白浪滔天,激石飞溅,犹如珠玉。
海神庙前,群鸥飞翔,避浪而飞,犹如腾云驾雾。
潮水将至,天地为之动摇。
余等心惊胆战,唯恐舟楫之危。
然潮至之际,海神庙屹立不动,如巨鲸之背,承受万重压力。
潮水退去,沙滩露白,如洗如拭,令人心旷神怡。
潮水退后,海神庙前,人声鼎沸。
观者纷纷议论,赞叹不已。
余亦感慨万分,遂作诗一首,以记其盛:海神庙前观潮日,天地为之变色新。
潮声如雷震耳聋,观者屏息凝神。
万马奔腾势难挡,潮水涌动白浪天。
海鸥飞翔避浪去,腾云驾雾任逍遥。
余等观潮之余,亦思潮之来历。
相传海神潮源于天地初开,海神以潮为威,以潮为力,镇守海疆,保佑百姓。
潮水之至,亦为海神降临之兆。
余等观潮,实为沾沾海神之福,得以目睹此等壮观。
是日,余等归去,心中仍留潮之印象。
潮之壮观,非言语所能形容。
然余等已将其记于心中,日后回味无穷。
愿海神潮永存于世,世人得以瞻仰,共赏其美。
翻译:我听说海中的神潮,自古以来就有,它的壮观不是一天之力,也不是一个人所能成就的。
我因游览的机会,得以目睹潮水的盛况,于是写下这篇文章,来记载这件事。
那时正值夏日,炎热的阳光如火一般,海浪荡漾,无边无际。
我与几位好友一起登上海神庙,远望东方,等待潮水到来。
不久,风起云涌,海天一色,天地为之变色。
潮声如雷,震耳欲聋,让人毛发竖立。
突然,潮头涌起,如同万马奔腾,势不可挡。
观看的人无不屏住呼吸,生怕错过这壮丽的景象。
潮水涌动,白浪滔天,冲击岩石,溅起的水花犹如珠玉。
海神庙前,群鸥飞翔,躲避浪潮,宛如腾云驾雾。
潮水即将到来,天地为之动摇。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f5b929014a73f242336c1eb91a37f111f1850dbc.png)
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导语:大家都知道钱塘江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观潮文言文原文及翻译,欢迎借鉴!原文: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近,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杨诚斋诗云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者是也。
每岁京尹出浙江亭教阅水军,艨艟数百,分列两岸;既而尽奔腾分合五阵之势,并有乘骑弄旗标枪舞刀于水面者,如履平地。
倏尔黄烟四起,人物略不相睹,水爆轰震,声如崩山。
烟消波静,则一舸无迹,仅有敌船为火所焚,随波而逝。
吴儿善泅者数百,皆披发文身,手持十幅大彩旗,争先鼓勇,溯迎而上,出没于鲸波万仞中,腾身百变,而旗尾略不沾湿,以此夸能。
江干上下十余里间,珠翠罗绮溢目,车马塞途,饮食百物皆倍穹常时,而僦赁看幕,虽席地不容闲也翻译:江汹涌的海潮是天下间最壮观的。
从每年的八月十六至八月十八,这期间海潮最盛大。
当海潮从远方海口出现的时候,只像一条白色的银线一般,过了一会儿慢慢逼近,白浪高耸就像白玉砌成的城堡、白雪堆成的山岭一般,波涛好像从天上堆压下来,发出很大的声音,就像震耳的雷声一般。
波涛汹涌澎湃,犹如吞没了蓝天、冲洗了太阳,非常雄壮豪迈。
杨诚斋曾在诗中说:海水涌起来,成为银子堆砌的城市;钱塘江横着,潮水给系上一条白玉的腰带。
就像这样一般。
每年临安府的长官到浙江庭外检阅水军,巨大的战舰数百艘分别排列于江的两岸,一会儿全部的.战舰都往前疾驶,一会儿分开;一会儿聚合,形成五种阵势,并有人骑着马匹耍弄旗帜标枪,舞弄大刀于水面之上,就好像步行在平地一般。
忽然间黄色的烟雾四处窜起,人物一点点都看不见,水中的爆破声轰然震动,就像高山崩塌一般。
过一会儿烟雾消散,水波平静,看不见任何一条大船,只有演习中充当敌军战船的军舰被火焚烧,随着水波而沉于海底。
浙江一带善于游泳的健儿数百人,每个人都披散着头发,身上满是刺青,手里拿着十幅长的大彩旗。
观潮文言文翻译
![观潮文言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d16054c6fdb6f1aff00bed5b9f3f90f76c64dd3.png)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叶之扁舟,浮于天地之间,曾不知天地之大,而吾与之相乐也。
俄而,风起于青萍之末,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叶之扁舟,浮于天地之间,曾不知天地之大,而吾与之相乐也。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藉。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观潮》翻译:在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苏轼与客人一起在赤壁下游船游玩。
清风徐徐吹来,江面平静无波。
举起酒杯向客人敬酒,吟诵《明月》中的诗句,唱着《窈窕》的篇章。
过了一会儿,月亮从东山升起,在斗宿和牛宿之间徘徊。
白露横跨江面,水光与天空相接。
我们乘坐一片小舟,漂浮在天地之间,竟然不知道天地之大,而与之共享快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初中语文文言文翻译之观潮
译文
钱塘江的潮水,是天下雄伟的景观。
从(农历)八月十六日到十八日潮水是最壮观的。
当潮水远远地从钱塘江入海口涌起的时候,(远看)几乎像一条银白色的线;不久(潮水)越来越近,玉城雪岭一般的潮水连天涌来,声音大得像雷霆万钧,震撼天地,激扬喷射,吞没天空,冲荡太阳,气势极其雄伟豪壮。
杨万里的诗中说的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就是指这样的景象。
每年(农历八月)京都临安府长官来到浙江亭教阅水军,几百艘战船分列两岸;不久水军的战船演习五阵的阵势,忽而疾驶,忽而腾起,忽而分,忽而合,极尽种种变化,同时有在水面上骑马、舞旗、举枪、挥刀的人,好像踩在平地上一样安稳。
忽然黄色的烟雾从四面升起,人和物彼此一点儿也看不见,只听得水爆的轰鸣声,声音像山崩塌一样。
(等到)烟雾消散,水波平静,就一条船的踪影也没有了,只剩下被火烧毁的敌船,随波而去。
几百个善于泅水的吴地健儿,披散着头发,身上画着文彩,手里拿着十幅大彩旗,争先恐后,鼓足勇气,逆流迎着潮水而上,在万仞高的巨浪中忽隐忽现,翻腾着身子变换各种姿态,但是旗尾却一点也不被水沾湿,凭借这种表演来显示他们高超的技能。
江岸上下游十多里的地方,满眼都是穿着华丽的服饰的观众,车马堵塞道路,吃喝等各种物品(的价钱)比平时要高出很多倍。
租用看棚的人(非常多),中间即使是一席之地也不容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