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原始社会的工艺美术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厂类型 彩陶双耳罐 青海省民和 县出土,青 海省考古研 究所藏。
马厂类型:
蛙纹彩陶双耳罐
人形雕塑彩陶壶.
大汶口文化
• 大汶口文化遗址主要分布于黄河下游的山东和江苏北部, 1952年,在山东腾县岗上村首次发现。 • 陶器装饰的显著特点是出现镂孔。这种技法主要见于豆和 高柄杯,有三角形、圆形、菱形、方形和长方形。在制陶 技术上,后期出现慢轮制器工艺,使得大汶口文化在仰韶 文化手制和龙山文化轮制之间,起到了一个承上启下的作 用。
新石器时代陶器的重要特点表现为: • 1. 造型实用。通常采用圆形、对称、规整结构,而不用多角、多边或 不规整形状。有足器物多三足,少有四足,四足以上的更未出现。比 例协调,容易取得力量均衡,同时符合美学原理,产生强烈艺术效果。 说明当时的人们已经掌握了实用工艺中的成型规律。这些规律在几千 年后仍然被人们运用。 • 2. 装饰手法多样。采用不少艺术手段来美化陶器,如拍印、刻划、绘 画、捏塑等。 就图案来说,已初步掌握图案构成法则,创造了迄今仍然能在生产中 使用的、有强大生命力的图案形式原理。如构图最主要的均衡、整齐、 对称、连续、反复等法则,完全符合装饰图案的基本要求,没有轻重 悬殊、画面失调、杂乱无章的现象,收到了极好的美学效果。图案服 从器形。为了美化陶器,注意把装饰美和实用美统一起来。往往把图 安排在器物的肩、腹最突出的部位,使得目光容易接触到,便于人们 在使用中欣赏,又能增强器物端庄、饱满、挺拔的质感。
迄今,已知世界最早的陶器出土在中国,其陶器实物出 现于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江西万年县仙人洞遗址,距今约 两万年,说明我国制陶的历史很早。 1962年江西万年县仙人洞出土
河姆渡文化 猪纹钵
陶器的基本制作手法 捏塑法:(用手捏塑一些简单的实用器物,器型 不规整,器壁上常留有指纹。 )、 泥条盘筑法:(先将泥料制成泥条,然后圈起来 一层一层地叠上去,并将里外抹平,制成所需陶 器的雏形。如仰韶文化中的小口尖底瓶就是采用 这种方法制作的。在器底的内部都保留有泥条盘 旋的痕迹。 ) 轮制法:(将泥料放在陶轮上,利用陶轮快速转 动的力量,用提拉的方式使之成形的一种方法。)
储藏器
彩陶壶 青海乐都出土 马家窑型.
彩陶罐
储藏器
带盖菱形纹陶壶 青海乐 都出土 马家窑型
彩陶双大耳罐 齐家文化
饮食器
几何纹彩陶盆 半坡型
陶豆 龙山文化.
八角形彩陶豆 大汶口文化
陶碗 龙山文化
河姆渡文 化 猪纹钵
炊煮器
灰陶篮纹鼎
彩陶鬲 齐家文化
白陶鬻 大汶口文化
陶器分布
• 陶器分布相当广泛,南北各地均有大量文物资料出土。主 要分布区域: • 黄河流域 • 长江流域 • 东南沿海 • 北方地区 • • • • 黄河、长江中上游地区以彩陶闻名 长江下游地区以工艺精致的白陶和黑陶著称 东南沿海地区以印纹硬陶为代表 北方地区则以富有民族特色的造型称奇
• 以灰陶、红陶为主,晚期出现较多白陶,白陶是大汶口文 化中晚期制陶业中出现的新品种,是用高岭土制造。由于 烧成温度较高,并保持了陶土的纯洁,烧制的白陶器皿制 作精致,颜色洁白,反映了当时制陶工艺的显著进步,为 以后瓷器的制作奠定了技术基础.
彩陶器座(大汶口文化)
白陶鬻 大汶口文化
白陶罐 大汶口文化)
陶器工艺的装饰手法
除造型外、还有彩绘、拍印、刻画、堆贴、镂孔等各种装 饰设计手法。 其中尤以彩绘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制陶工艺中最为成功的一 种装饰设计手法。 陶器彩绘,一般是在打磨光滑的红色陶坯上,以天然的矿 物为彩料进行描绘,然后入窑烧制而成。
陶器分类
• 陶器的分类:陶器的出现,意味着原始人类生活的日渐稳 定。 • 陶器中,主要是生活用具,各种各样的日用器皿。其中最 为常见的有汲水器、储藏器、饮食器和炊煮器等。 • 所有这些器物,在造型设计上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最 大限度地满足其功能要求 。
2、编织纹,有线纹、篮纹、绳纹等。这样以简单的几何 纹样为单位组成反复连续,从而产生一种既富于条理和节 奏又富于变化的形式美感。
3、几何纹,多以抽象化的动物纹、植物纹、编织纹演变 而来,有宽带纹、三角纹、曲折纹、斜线纹等。
代表图案为人面鱼纹。应是渔猎经济在彩陶上的反映。
半坡类型彩陶代表作:人面鱼纹盆 盆中绘有黑彩的人面纹和鱼纹,对称排列。人面纹眼、鼻、嘴 皆有,头上有三角形饰物,耳旁有小鱼,构成形态奇特的人 鱼合体。“人头图画的形象和特点……是氏族部落举行重大 的宗教祭祀活动时的氏族成员装饰的图像。头顶戴有非刺状 的尖状物是有盛饰的帽子,面颊的两旁和口角所绘的鱼形花 纹,可能是图腾纹身的表示……人口衔鲁鱼,也许是渔猎季 节开始时,人们为祈求取得更大量的生产物质的欲望而以图 画表示自己的心愿。” (《西安半坡》中科院考古研究所编 著)
陶器工艺
• 中国关于陶器的起源有诸多神话传说,如舜在“陶河滨,作什器于寿 丘。” ;“神农耕而作陶”; “女娲抟土造人”等。 • 恩格斯认为:“陶器的制造都是由于在编制的或木制的容器上涂上黏 土使之能够耐火而产生的。最初是用泥糊在编织物上烧成的,后来就 直接用泥制坯烧制了。” • 尽管东西方说法不一,可是陶器确是“火为精灵土为胎”的产物。陶 器是泥土加水成型,经高温焙烧后生成的。它是人类第一次将一种天 然物质经过加工将其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发明创造,是人类利用自然, 改造自然的最早一次伟大尝试和创举。 • 陶器的发明是新石器人类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 陶器的出现标志着旧 石器时代的结束,新石器时代的到来,同时也成为中国新石器时代主 要特征之一。
河姆渡的夹炭黑陶:原始先民们为了减少泥坯收缩、破裂,而 创造性地在泥土中加入炭末。由于加入了黑色的炭末,烧成的 陶器便呈现黑色,因此,有人以此为依据而把它叫夹炭黑陶。
蛋壳黑陶杯 龙山文化 与河姆渡文化的黑陶制法不同,是 用渗炭还原烧造法制成的。即入窑 后以1000℃左右的高温焙烧,在烧 窑的后期加进适量的水,使窑内产 生大量浓烟,烟中的炭粒粘附在器 物的表面上,渗入坯体的孔隙,烧 成的陶器便呈黑色。
石器工艺 • 七孔石刀 新石器时代 安徽薛 家岗文化 • 石刀是原始社会晚期作战的重 要兵器。《说文解字》称:" 刀,兵也" • 多孔石刀的一种,略呈长方形, 厚度不超过10毫米。刀背平直, 沿刀背内侧,整齐排列着7个 均匀的圆形穿孔。 • 简洁悦目,可见新石器时代的 原始人类,在追求工具的实用 功能的同时,也在考虑其外在 的形式美。
• 器型有釜、罐、钵、盆、盘等,其中六角形椭圆盘、多角 形口釜,造型别致,为其他文化所不见。 • 制作方法多为手制,较为粗糙,器壁粗厚,造型不规整。
• 装饰技法有刻划、捏塑和堆贴等,纹饰有绳纹、几何纹和 动植物纹,某些纹饰布局繁密。具有代表性的纹饰为猪、 鸟、花草纹等,
河姆渡文化 猪纹钵
仰韶文化彩陶
• 产生时间: 距今约7000——5000年 • 分布地域: 今河南、陕西、山西、河北南部、甘肃东部 等黄河中上游地区,因1921年于河南省渑池县仰韶村首见 而得名。 • 主要类型: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半坡型(西安半坡) • 半坡型彩陶典型器型:圆底、平底盆或钵;卷唇盆;小口 细颈大腹壶等。造型朴实厚重、单纯质朴。 • 半坡型彩陶纹饰: 1、动物纹,以鱼、蛙、鹿及鸟为装饰对象,尤以人面鱼 纹、鱼纹、鱼鸟结合纹,生动精采,变化多端,具有鲜明 的时代特色和浓厚的绘画意趣。
旋渦纹、波浪纹、蛙 纹、菱形纹、谷形纹、 垂幛纹等
马家窑人居住的地方紧 靠着洮河和大夏河,汹涌的 河水奔腾着注入黄河,旋涡 纹,正是马家窑类型彩陶最 有代表性的纹饰。 最常见的旋涡纹往往以点着 圆心的圆圈或同心圆为中心, 向左右或四周发散出波状的 线条,连缀成二方连续或四 方连续的图案。旋纹彩陶尖 底瓶就是一个典型代表。 旋涡纹 彩陶 尖底瓶
龙山文化
• 分布地域:黄河中下游、东部沿海地区。因1928年首次发 现于山东章丘龙山镇的城子崖,故称“龙山文化”。是新 石器时代晚期文化,以黑陶为特征,又称“黑陶文化”。 • 龙山文化黑陶是继仰韶文化彩陶之后的优秀品种 。器形 品种较之彩陶更加丰富,亦渐规整。
• 主要工艺:轮制成型;黑陶在烧制时采用了封窑烟熏渗炭 方法,器表呈现出深黑色光泽。 • 主要特征:器物种类增多;器型变化多样;造型规整、胎 体均匀;色彩单纯、质朴,以造型取胜。
彩陶旋涡纹壶(马 家窑类型)
甘肃省兰州杏核台 出土,甘肃省博物 馆藏。
马家窑园圈波纹壶
舞蹈人纹彩陶盆.
青海同德巴沟乡团结村宗日遗址
这样完整地表现人物及人物活动的图画,在彩陶盆上还是第一 次发现。展现的应该是原始舞蹈,15人分3组手拉手跳舞的形 象 .或是原始巫术活动,或许是游戏歌舞,不管是怎样的性质, 毕竟给后人留下了难得的原始生活画面,此盆装饰意匠也别出 心裁,舞人在盆内壁上部,如盆中盛水,则可与倒影相映成趣。
彩陶花瓣纹盆 庙底沟类型 河南省陕县 庙底沟出土 中国历史博物馆藏
黑白各自成形,阴阳双关,有虛实相生之妙。以弧 线组成的月形、花瓣形与圆点相结合的形状,反复 连续构成纹样。
鹳衔魚纹彩陶缸 河南临 汝出土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甘肃临洮马家窑)
• 彩陶文化的经典阶段,代表了中国彩陶发展的最高水平。 • 器型特色: 束腰罐、尖底瓶、三连杯等,体现出对形体把握的信心。 • 装饰特点:装饰面扩大,具有构图繁密,迴旋多变的特色。 纹样以旋渦纹、波浪纹、弧边三角纹居多,具有构图繁密, 迴旋多变之特色。不少彩陶的通体画满花纹,又有内彩, 内彩即在广口的器皿里面饰彩。 • 图案设计显示出设计者对于图案构成法则的完美驾驭,其 图案主体多由内填多种纹样的四大圆圈构成。大圆圈的左 右反复,从侧面观看,具有二方连续的效果,而俯视时, 又往往形成以器口圆心的梅花状适合纹样。
中国工艺美术史
第一章 原论
• 原始社会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 旧石器时代是一段极为漫长的历史阶段,从约四百万年前 发展到距今约一万年左右,是人类使用打制石器的时代。 • 新石器时代从距今一万年左右开始,这个比前者要短暂得 多的时代在不到五千年的时间里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社 会两大繁荣,产生了许多有代表性的“文化”。 • 原始人类对石器的加工也由原来的打制阶段进步到磨光和 钻孔,并发明了原始陶器。 • 石器、陶器造型----工艺美术造型之始。
是山东龙山文化特有的标志性陶器,也是我国 古代制陶艺术的巅峰之作。 蛋壳黑陶使用的陶泥全部是经过了反复淘洗的 细泥,陶胎内不见任何杂质,其质地细密坚硬, 几乎没有渗水率,说明龙山文化时期的制陶工 匠对陶土的选择和烧窑技术的掌握均已达到了 十分高超的境地。今天的研究人员模仿烧制如 此轻薄的陶器也是相当困难. 龙山文化黑陶器皿不以色彩、纹饰为重,乃以 造型和工艺见长,风格简洁爽利. 。“黑如漆, 亮如镜,薄如纸,硬如瓷,掂之飘忽若无,敲 击铮铮有声。”被世界各国考古界誉为“四千 年前地球文明最精致之制作”。
汲水器
半坡型
马家窑型.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
储藏器:壶、罐、瓶、瓮
随着原始农业的发展,物质产品出现了剩余,粮食要储存, 水也要储备,于是原始人类开始设计储藏器。 虽然因需要不同,储藏器的造型也各不相同,但无论是壶、 罐、还是翁、瓶,其基本形体都不外球形或半球形,因为 他们已经有了经验,知道这样的形状能获得最大的容量。
半坡船型壶
蛙纹彩陶罐 半坡型 半坡时代人的寿命 平均二三十岁,生育是 既神秘又急迫的事情。 所以魚蛙这些多产的动 物就成了生育的象征。
庙底沟型(河南三门峡庙底沟遗址)
• 庙底沟型典型器型:大口小底鼓腹盆或钵,外轮廓从单纯 向复杂多变发展,活泼、流畅的曲线造型。
庙底沟型彩陶纹饰特点: 风格轻盈挺秀,纹样多用弧线描绘,最流形的纹饰手法是 以圓点、弧边三角、垂幛、豆莢、花瓣、花蕾等构成清新、 活泼的图案,植物纹显著增加。多数图案采用二方连续的 方式构成,纹样的黑白各自成形,阴阳双关,虛实相生, 较之半坡类型的彩陶更富有一种强烈的律动感。 庙底沟型彩陶代表纹饰: 腹部用连贯的横向装饰带装饰,用起伏的曲线纹样装饰, 以点定位、点线配合、黑白相间、节奏鲜明。纹饰以复合 性纹饰为主。
几个主要文化区的制陶工艺 1.河姆渡文化 2. • • • 仰韶文化彩陶的典型类型,分别代表早、中、晚三期: 半坡型 庙底沟型 马家窑型
3. 大汶口文化
4.龙山文化
河姆渡文化
• 是我国迄今发现的新石器时代较早的遗址之一。距今约 7000年左右,因1 973年在浙江佘姚河姆渡村发现而得名。
• 出土的陶器数量很多,绝大部分为夹炭黑陶(即在陶土中羼 入植物茎叶和稻壳,在烧制中因炭化作用而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