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讲我国的虫灾与鼠灾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浙江专用)湘教版高二选修5课件:2.4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0-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随随堂堂练练习习
2下列灭蝗措施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是( )。 A.捕杀成虫 B.农药灭虫 C.点火焚烧 D.投放天敌 解析第1题,旱灾与蝗灾经常链性发生,古代就有“旱蝗”的说法。第2 题,最有利于保护生态平衡的灭蝗措施是生物措施,用天敌灭蝗。 答案1.C 2.D
答案3.B 4.D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3-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随随堂堂练练习习
5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蝗灾属于爆发性、迁飞性和毁灭性的农业生物灾害,蝗灾、 洪灾和旱灾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的三大自然灾害。下图为我国历史 上从春秋时期到元朝111次蝗灾发生的月份统计。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4-
(3)蝗灾并没有因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而消失,只要条件适宜,就会卷土
重来。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蝗灾有逐年加重趋势,其原因是什么?
解析从时间上看,蝗灾主要发生在夏季,冬季几乎没有。虫神庙的分
布反映了我国蝗灾的空间分布特点:黄河中下游地区最为集中,长江
以南蝗灾减少,到东南沿海几乎没有。受气候异常及生态环境恶化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随随堂堂练练习习
材料二 在古代,人们每遇到蝗灾时就到虫神庙求蝗神接受人们的 供品,不再吃他们的庄稼。下图为中国虫神庙的分布。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5-
目标导航
知识梳理
典例透析
随随堂堂练练习习
(1)由材料一分析我国蝗灾发生的特点及原因。
(2)据材料二显示的信息,说明我国蝗灾的分布特点。
高中地理选修五 2.4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教学设计

高中地理选修五 2.4 我国虫灾与鼠灾【学习目标】1.列举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带来的主要危害及对我国农业生产的重大影响。
2.概括蝗区和鼠类灾害区的类型及分布。
【学习重难点】掌握虫灾、鼠灾等生物灾害的分布与危害【教学过程】一、掌握基础知识(一)、我国生物灾害的特点1.种类多,病、、鼠等生物灾害相当严重。
2.危害大,对农作物、、危害巨大。
3.地区差异大,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不同而导致的。
(二)、我国的虫灾1.我国害虫的分类:①农作物害虫,主要有、黏虫、稻飞虱、水稻纵卷叶螟;②害虫:主要有松毛虫、松材线虫、杨树蛀干虫、泡桐大袋蛾等。
2.我国的蝗灾:①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严重的虫灾是。
②蝗灾对我国带来的危害:对当地的生产构成严重威胁,加速的退化,使农作物损失惨重。
③我国蝗区分类:(三)、我国的鼠灾1.两大危害区①喜湿鼠类危害区:包括华东和全部,东北、华北和大部,西北少数地区;②鼠类灾害区:包括西北大部,地区大部,东北和华北的边缘地带。
2.我国鼠灾的类型①农田鼠害:造成粮食作物的减产,对的危害也很严重;②草原鼠害: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破坏;③森林鼠害:主要分布于东北和地区。
地上鼠啃食树皮及茎干部分,啃食树木的根系,对我国林业生产的危害相当严重。
3.鼠灾危害危害,破坏草原,毁灭森林,传播,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危害。
二、基础检测1、关于灭虫有两种看法,一是使用农药,二是培育害虫的天敌。
你认为采取哪种方法好?说一说你的理由。
2、爆发蝗灾有哪些地理环境因素?3、(1)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鼠类对草原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两个方面?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三强化练习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家气象中心发布2009年夏季北方地区草原蝗虫发生发展气象等级信息:今年6月以来,北方大部草原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4℃,降水量偏少3成以上。
地理选修课件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防治意识: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虫灾和鼠灾的防治意识和参与度,形成全社会共同参 与防治的良好氛围。
04
加强农业技立虫灾与鼠灾监测预警系 统,及时发现并控制疫情。
推广生物防治技术,利用天 敌控制害虫和鼠类的数量。
我国鼠灾的种类主要有褐家鼠、黄胸鼠、小家鼠等,主要分布在农田、草原和森林地区。
虫灾和鼠灾的发生与气候、地形、地貌、植被等多种因素有关,不同地区有不同的优势种群。
虫灾和鼠灾对农业、林业、畜牧业等产业造成严重影响,需要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虫灾与鼠灾的 分布范围广, 对我国农业生 产造成严重影 响
虫灾与鼠灾的 传播速度快, 容易引发疫情, 威胁人类健康
改进防治工作, 提高应对能力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07
防治技术不断更新和完善,但 仍需加大科研投入和推广力度, 提高防治效果。
虫灾与鼠灾对农业和生态环境 的危害不容忽视,防治工作需 得到重视和加强。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强合作, 建立健全的防治体系,提高防
治工作的整体水平。
防治工作需要长期坚持,不 断加强监测和预警,及时采 取有效措施,遏制虫灾与鼠
定期开展灭鼠和灭虫活动, 减少害虫和鼠类的密度。
虫灾防治:采用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等方法,控制虫害的传播和蔓延。 鼠灾防治:采取灭鼠、环境整治和加强管理等措施,减少鼠类繁殖和活动,防止鼠疫的发生。 监测预警:建立虫害和鼠害监测网络,及时发现和预警,采取有效措施进行防治。 科技支撑:加强科研和推广,提高防治技术水平,为防治工作提供科技支撑。
虫灾分布: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 和拉丁美洲等地区,其中亚洲的中 国、印度和东南亚等地尤为严重。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生物灾害教案

第二章从主要灾种了解自然灾害第三节生物灾害【教材分析】本节主要是通过对生物灾害的了解和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 1. 认识几种有害昆虫及其对农作物的危害。
2.了解鼠类的类型。
过程与方法: 1 .列举我国蝗虫灾害的危害。
2.列举鼠类对农田、草地、森林的危害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树立保护生态环境的科学观念。
【教学重点】虫灾和鼠灾的危害。
【教学难点】虫灾和鼠灾的防治。
【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以教材上的案例(2004 年塞内加尔蝗灾)或其他蝗灾为导入点,导入新课。
让学生生物灾害有个感性认识。
(设问)你能否说出其他的生物灾害?他们会造成什么样的灾害?(学生讨论)结合过去几年国内外发生的生物灾害,总结归纳。
(总结归纳)除了蝗灾,还有鼠灾、棉铃虫灾害、禽流感灾害等等,综上所述,生物灾害可以分为:病害、虫灾和鼠灾。
我们教材上主要讲述了后两者。
我们先来学习虫灾。
一、虫灾(导学问题一)什么是虫灾?(学生活动)根据案例总结。
(总结归纳)虫灾就是害虫造成的灾害,一般是指昆虫造成的灾害。
(导学问题二)虫灾有哪些种类?各有什么分布特点?又有什么危害?(可以课件演示)演示各种虫害、分布及其危害。
(学生活动)研究教材,阅读课件上的知识点,总结规律,回答问题。
(总结归纳)虫灾可以分为:农作物害虫和森林害虫。
前者包括:粘虫、蝗虫、稻螟等等,主要随温度梯度分布,主要危害农作区的农作物,对于我们农业大国,危害十分巨大;后者包括:松毛虫、天牛等等,主要分布在我国的三大林区,主要危害林区的林业发展,被称为“不冒烟的森林火灾”。
(导学问题三)历史上,上述虫灾中的哪些灾害发生最频繁?(学生活动)研究教材,回忆历史知识,回答问题。
(可用课件演示)演示我国蝗灾的有关资料。
(总结归纳)是蝗灾。
我国的蝗灾自古至今绵延不断,危害巨大。
古代蝗灾与水灾、旱灾并称三大自然灾害。
探究我国虫灾与鼠灾的形成原因——地理教案学习

本文将探究我国虫灾与鼠灾的形成原因,并从地理教案学习的角度进行分析。
虫灾与鼠灾是我国生态环境中的常见问题,引发了广关注。
了解其形成原因,有助于制定一系列应对措施,保障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一、虫灾的形成原因虫灾是指由于病虫害的大量繁殖而导致的危害性较大的一类灾害。
我国虫灾主要有蝗灾、森林虫灾和农作物虫灾等不同类型。
那么,虫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呢?1.气候和天气因素气候和天气是影响虫灾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
例如,干旱气候容易导致一些荒漠性和刺激性虫害大量繁殖,如蝗虫。
复杂多变的气象条件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创造各种虫害繁殖的适宜环境,如洪涝、风、雹、霜、冰、雪等极端天气。
2.森林结构和植被我国森林覆盖率较高,森林结构和植被分布也比较复杂。
这使得一些寄生、食草、花粉、吸蜜等虫害,如松毛虫、毛虫、枯枝病等虫害,得到了较好的生存和繁殖条件。
3.生态平衡打破针对我国农作物的虫害,很多因素导致了生态平衡被打破,祸患由此而来。
例如,大量施用化肥、农药、除草剂等,破坏了土壤和生态系统中的微生物原有平衡,有害生物滋生快。
另外,人为因素也会导致生态平衡受损,如未能有效采取间作等农业技术手段的农业生产方式。
二、鼠灾的形成原因鼠灾是指由于不同类型的老鼠大量繁殖而导致的危害性较大的一类灾害。
鼠灾影响较大,不仅影响农业、植物园林、食品公司的生产,而且还会对人类及其家庭、社会和生态环境产生影响。
那么,鼠灾的形成原因主要有哪些呢?1.气候和环境鼠灾的发生与气候和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例如,气候变暖有利于老鼠的生存和繁殖,特别是在风景区、城市里存在较多垃圾的情况下,湿润、温度适宜、食物充足的环境很容易造成鼠灾的发病。
2.城市化和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市场上大量售卖的食品和工业设施有助于鼠类生存,建筑物结构和垃圾堆积也成为鼠类的生存场所。
再加上人类活动导致环境的自然稳定性被打破,由此又增加了鼠害的发生率。
3.防护措施不力在农业生产中,有些农民采取的鼠害预防措施过于简单低效,对老鼠的死亡率也较低。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导学案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了解我国虫灾和鼠灾的主要类型、分布区域。
2、掌握虫灾和鼠灾的形成原因、危害特点。
3、学习预防和治理虫灾与鼠灾的措施。
二、学习重难点1、重点(1)我国虫灾和鼠灾的主要类型及分布。
(2)虫灾和鼠灾的形成原因与危害。
2、难点(1)分析虫灾和鼠灾的形成机制。
(2)探讨有效的预防和治理措施。
三、知识梳理(一)虫灾1、蝗虫灾(1)分布:我国蝗虫灾害主要发生在_____、_____和_____等地区。
(2)形成原因:气候因素:蝗虫适宜在_____、_____的环境中生长繁殖。
生态环境:_____破坏、_____减少,为蝗虫提供了更多的生存空间。
人类活动:不合理的_____和_____等,导致蝗虫滋生。
(3)危害:蝗虫过境,会吞食农作物,使农作物_____,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2、水稻螟虫灾(1)分布:主要分布在_____地区。
(2)形成原因:气候:_____的气候条件有利于其繁殖。
种植制度:_____的种植方式为其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
(3)危害:造成水稻_____、_____,影响水稻的产量和质量。
3、棉铃虫灾(1)分布:主要发生在_____棉区。
(2)形成原因:气候:_____的温度和湿度适合其生长发育。
寄主植物:棉花种植面积_____,为其提供了充足的食物。
(3)危害:导致棉花_____、_____,降低棉花的品质和产量。
(二)鼠灾1、农田鼠灾(1)分布:广泛分布于我国_____地区。
(2)形成原因:农业生产:_____的种植方式、_____的储存,为老鼠提供了丰富的食物。
生态环境:_____的破坏,使老鼠的天敌减少。
(3)危害:啃食农作物,破坏农田设施,造成农作物_____,影响农业生产。
2、草原鼠灾(1)分布:主要发生在我国_____草原地区。
(2)形成原因:过度放牧:导致草原_____,老鼠的生存空间扩大。
气候异常:_____等气候条件,有利于老鼠繁殖。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地理教案

“我国的虫灾与鼠灾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常见的虫灾和鼠灾类型及其分布特征。
2.分析虫灾和鼠灾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3.探讨我国虫灾和鼠灾的防治措施及成效。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我国虫灾和鼠灾的类型、分布特征及其影响。
2.教学难点:虫灾和鼠灾的防治措施及成效。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提问:同学们,你们听说过虫灾和鼠灾吗?它们分别是什么?2.学生回答:虫灾是指因昆虫等生物大量繁殖而对农作物、森林等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鼠灾是指因老鼠等啮齿类动物大量繁殖而对农作物、森林等造成严重危害的现象。
(二)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我国常见的虫灾和鼠灾类型。
(1)我国常见的虫灾:蝗虫、黏虫、松毛虫、白蚁等。
(2)我国常见的鼠灾:田鼠、家鼠、草原鼠等。
(三)案例分析1.让学生分析虫灾和鼠灾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1)虫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粮食减产、作物品质下降、农业生产成本增加等。
(2)鼠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粮食减产、草原退化、生态环境恶化等。
(四)防治措施1.让学生探讨我国虫灾和鼠灾的防治措施。
(1)生物防治:利用天敌、病原微生物等生物因素控制害虫和鼠类。
(2)化学防治:使用农药等化学物质杀死害虫和鼠类。
(3)物理防治:利用光、热、电等物理因素控制害虫和鼠类。
(4)农业防治:调整作物布局、改变耕作制度等。
(5)法规防治: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加强管理。
(五)防治成效1.让学生分析我国虫灾和鼠灾防治的成效。
(1)防治技术不断提高: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治等技术不断完善。
(2)防治面积不断扩大:全国范围内开展防治工作,有效控制虫灾和鼠灾。
(3)防治效果显著: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六)课堂小结(七)课后作业1.结合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思考如何有效防治虫灾和鼠灾。
四、教学反思1.本节课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如何?3.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如何改进?重难点补充: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虫子特别多的情况,或者听说过某个地方鼠患成灾的新闻?谁能分享一下自己的经历或听说的故事?学生甲:我听说过,前年我们村里闹蝗灾,田里的稻子都被吃得精光。
地理选修五课件我国的虫灾与鼠灾

金
社会参与:鼓励企业、 社会组织参与防治,增
加资金来源
创新融资:探索多元化 融资渠道,提高防治资
金利用率
THANK YOU
汇报人:
虫灾与鼠灾
汇报人:
目录
01 单 击 添 加 目 录 项 标 题 02 虫 灾 与 鼠 灾 概 述 03 我 国 虫 灾 与 鼠 灾 现 状 04 我 国 虫 灾 与 鼠 灾 防 治 措 施 05 我 国 虫 灾 与 鼠 灾 防 治 成 效 06 我 国 虫 灾 与 鼠 灾 防 治 展 望
01
添加章节标题
害虫的入侵和扩散
化学防治措施
使用杀虫剂和 鼠药:如敌敌 畏、溴敌隆等
喷洒农药:如 喷洒杀虫剂、
杀菌剂等
使用诱饵:如 使用鼠药、诱
饵等
生物防治:如 利用天敌、微 生物等来防治
害虫和鼠害
物理防治措施
物理屏障:使用防 虫网、防鼠板等物 理屏障,防止虫鼠 进入
捕虫器:使用捕 虫器、捕鼠器等 设备,捕捉虫鼠
建筑造成严重危害
虫灾的危害:导致农作物 减产,影响粮食安全,传
播疾病
鼠灾的危害:破坏农作物 和粮食,传播疾病,影响
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
虫灾与鼠灾的成因
气候因素:气候变化导致虫灾和鼠灾的发生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和破坏导致虫灾和鼠灾的发生 人为因素: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导致虫灾和鼠灾的发生 生物因素:虫灾和鼠灾的发生与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平衡有关
网等
综合防治:结合多种防治方法, 如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物理防
治等,以达到更好的防治效果
防治政策展望
加强虫灾与鼠灾 的监测和预警
推广绿色防控技 术,减少化学农 药的使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讲我国的
虫灾与鼠灾教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一、虫灾 1.主要类型 (1)农作物害虫。
(2)森林害虫。
2.蝗灾
(1)概况:蝗虫对我国农作物造成的危害最为严重;危害最严重的飞蝗具有群聚和群迁习性。
(2)危害:农作物损失惨重;对当地农牧业生产构成严重威胁,使本已脆弱的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3)蝗区类型:滨湖蝗区、沿海蝗区、内涝蝗区、河泛蝗区。
二、鼠灾
1.特点:种类多,数量大,分布广。
2.两大危害区⎩
⎪⎨
⎪⎧
喜湿鼠类危害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3.类型
(1)农田鼠害:十分严重。
(2)草原鼠害⎩
⎪⎨
⎪⎧
使草原生产能力下降
破坏草原
(3)森林鼠害⎩
⎨⎧
分布:东北和西北地区
危害形式⎩⎪⎨
⎪⎧
地上鼠啃食树皮及茎干部分
地下鼠啃食树木的根系
4.危害:危害农业,破坏草原,毁灭森林,传播疾病,对人体健康构成很大的威胁。
考点| 虫灾与鼠灾
[考点整合]
1.蝗灾的发生、分布与旱、涝的关系
2.我国两大鼠类危害区的比较
地域差异特点灾情
常见鼠类分布地区造成鼠害原因
发生面积
广、种类
多、危害大
糟蹋粮
食、破坏
草原和
危害林
木,传播
疾病,危
害人体
健康
喜湿鼠类危害区
褐家鼠、
小家鼠
东北、华北
和西南区
的大部、华
东和华南
的全部、西
北区少数
地区
自然条件优
越,农业开发
历史悠久,为
我国主要农业
区
耐旱鼠类危害区
小家鼠、
黄鼠
西北区大
部、青藏高
原大部及
东北、华北
区的边缘
地带
降水少、气候
干旱
读下面两则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走进广西南宁横县莲塘镇佛子村的山林,数厘米长的松毛虫随处可见,每一根松树枝上,都有十几条松毛虫在蠕动。
原本苍翠碧绿的山林早已变得枯黄焦黑,就像大火烧过一般,其间数以万计的松毛虫大肆啃食着鲜嫩的松针。
材料二中国松毛虫危害区图。
(1)本次南宁发生的松毛虫最可能的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图示及所学知识,说明我国松毛虫从空间分布看具有的特点及我国森林病虫害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3)我国森林病虫害多发的人为因素有哪些?
解析:第(1)题,由图示可知南宁松毛虫的类型。
第(2)题,结合图及所学知识较易回答。
第(3)题,我国在进行人工林建设时,用单一的树种代替原始森林树种,造成病虫大量繁殖且使同类树木大量受灾,除此之外,对外贸易导致外来有害物种入侵也易造成森林病虫害。
答案:(1)马尾松毛虫(2)区域性。
地形、气温。
(3)大量单一的人工林替代了种类多样的原始森林;外来有害物种入侵。
某地洪涝过后,水位下降,出现大量适于某种害虫生活和繁殖的荒地、草滩,引发害虫灾害。
据此完成1~5题。
1.材料中提到的某种害虫应为( )
A.老鼠B.蝗虫
C.松毛虫 D.黏虫
2.此种害虫大量繁殖的自然因素是( )
A.农作物众多 B.害虫天敌多
C.气象条件有利 D.人类防虫害意识差
3.近年来受此害虫危害较大的省区是( )
A.河北、河南、山东、山西、湖北
B.湖北、湖南、山东、山西、天津
C.天津、上海、北京、重庆、山西
D.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
4.此种害虫的习性是( )
A.群聚和群迁 B.单独行动
C.群聚和独迁 D.既不群聚也不群迁
5.此种害虫对草原的危害是( )
A.牲畜死亡
B.牲畜掉膘
C.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D.草原生态环境向良性发展
解析:1.B 2.C 3.D 4.A 5.C 第1题,蝗虫的发生与旱涝关系十分密切。
洪涝过后水位降低,退水区特别适宜蝗虫产卵,使得蝗虫数量激增。
第2题,根据材料可以确定为
蝗虫,蝗虫大量繁殖得益于有利的气象条件。
第3题,蝗灾的危害以华北平原最重,西北次之,故危害较大的省区是河北、河南、山东、天津、新疆等。
第4题,蝗灾中危害最大、成灾率最高的是飞蝗,其具有群聚和远距离迁飞的习性,对农、林和牧业的破坏具有毁灭性。
第5题,蝗虫对草原的危害主要是导致草原生态环境加速退化。
6.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记者从内蒙古自治区草原工作站了解到,进入2016年5月份以来,内蒙古发生大面积鼠害,截至5日,鼠害面积达8 734.68万亩,严重危害面积3 645.46万亩,涉及12个盟市27个旗县区。
在草原鼠害较重的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入春以来,草原鼠害达800多万亩。
正处牧草返青的季节,但到处是裸露的黄褐色的地表和令人触目惊心的鼠洞。
最高有效洞口数达每公顷2 800个,严重地区每公顷达到1 400多只鼠。
(1)由材料可知,我国鼠害严重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为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我国鼠害地域差异显著,可分为两大鼠类危害区。
其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其二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在材料中所提到的鼠类危害区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
(3)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无关系?为什么?
(4)画出草地鼠害与草场退化恶性循环示意图。
解析:本题以时事材料为基础考查我国鼠灾的形成、分布和危害。
从材料可知鼠害的形成和干旱的环境有关。
在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为亚洲中部的耐旱鼠,如小家鼠和黄鼠等,其存在会使草原退化,并和过度放牧的人类活动共同形成恶性的循环过程。
答案:(1)降水少,气候干旱地区广草场植被破坏,导致土地荒漠化加剧,为鼠类提供有利的生存环境
(2)亚洲东部喜湿鼠类危害区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亚洲中部耐旱鼠类危害区
(3)草场过载与鼠害加剧有关系。
其原因为草原过载,会导致草场退化,进而使鼠害加剧。
(4)画图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