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基本知识1、微机的三总线就是什么?答:它们就是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2、8086 CPU启动时对RESET要求?8086/8088 CPU复位时有何操作?答:复位信号维⾼电平有效。
8086/8088 要求复位信号⾄少维持4个时钟周期的⾼电平才有效。
复位信号来到后,CPU便结束当前操作,并对处理器标志寄存器,IP,DS,SS,ES 及指令队列清零,⽽将cs设置为FFFFH, 当复位信号变成地电平时,CPU 从FFFF0H 开始执⾏程序3、中断向量就是就是什么?堆栈指针的作⽤就是就是什么?什么就是堆栈?答:中断向量就是中断处理⼦程序的⼊⼝地址,每个中断类型对应⼀个中断向量。
堆栈指针的作⽤就是指⽰栈顶指针的地址,堆栈指以先进后出⽅式⼯作的⼀块存储区域,⽤于保存断点地址、PSW 等重要信息。
4、累加器暂时的就是什么?ALU能完成什么运算?答:累加器的同容就是ALU 每次运⾏结果的暂存储器。
在CPU 中起着存放中间结果的作⽤。
ALU称为算术逻辑部件,它能完成算术运算的加减法及逻辑运算的“与”、“或”、“⽐较”等运算功能。
5、8086 CPU EU、BIU的功能就是什么?答:EU(执⾏部件)的功能就是负责指令的执⾏,将指令译码并利⽤内部的寄存器与ALU对数据进⾏所需的处理BIU(总线接⼝部件)的功能就是负责与存储器、I/O端⼝传送数据。
6、CPU响应可屏蔽中断的条件?答:CPU 承认INTR 中断请求,必须满⾜以下4个条件:1 )⼀条指令执⾏结束。
CPU 在⼀条指令执⾏的最后⼀个时钟周期对请求进⾏检测,当满⾜我们要叙述的4个条件时,本指令结束,即可响应。
2 )CPU 处于开中断状态。
只有在CPU的IF=1 ,即处于开中断时,CPU 才有可能响应可屏蔽中断请求。
3)没有发⽣复位(RESET),保持(HOLD)与⾮屏蔽中断请求(NMI )。
在复位或保持时,CPU 不⼯作,不可能响应中断请求;⽽NM I的优先级⽐INTR⾼, CPU 响应NMI ⽽不响应INTR 。
微机原理期末总结
第一章微机原理概述主要内容:1.数制的转换2.原码、反码、补码、移码间的转换典型习题:复习PPT上两种题型弄懂做法即可第二章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微处理器主要内容:1.8086CPU的组成结构,要记牢EU和BIU的各组成部分名称和缩写2.各寄存器组的作用3.逻辑地址的表示方法和物理地址的计算方法4.标志寄存器各位的含义5.了解最大模式和最小模式下的一些要求典型习题:复习PPT上两种基本类型的习题即可,令需注意基础知识的记忆,可结合课后习题及答案进行记忆第三章8086/8088指令系统主要内容:1.各种寻址方式的特点2.上课老师要求的各条指令的用法典型习题:熟练掌握PPT上的题型,另需注意课后习题的判断题部分,大致了解一下可能的指令用错的情况。
第四章汇编语言程序设计主要内容:1.熟悉各种程序机构和伪指令含义2.通过各种例子掌握基本的程序结构,尤其是开头和结尾部分的书写规范典型习题:以课本例题为主第五章(了解第六章半导体存储器主要内容:1.历来考试的考点和取分点,位与字节含义的区分。
2.存储容量和线路计算方法3.线路译码方法4.简单设计,前三项的综合典型习题:以PPT上习题为主。
第七章微型计算机和外设间的数据传输(了解基本概念,对照答案熟读一遍课后习题即可第八章中断系统主要内容:1.中断的基本概念的判断2.8086中断系统基本概念和相应计算3.8259A的特点和编程知识典型习题:熟读课本各例题,弄清每句含义,再通读实验时的程序代码,自己体会分析一遍即可。
第九章微型计算机常用接口技术主要内容:1.熟练掌握8255A知识与应用2.了解通信相关知识典型习题:通第八章小结:参照以往考试经验,考试中小题部分每张都会涉及而且较为固定,大家自己感觉重点的地方肯定是会考到的。
大题部分虽然每年都再变,但有几项肯定要考的,一定要重点复习。
分别为:存储器部分关于线路和容量的计算,8259A初始化及指令字的设计,8255A控制字的选择。
微机原理期末复习总结
SP/EN D7~D0 RD WR A0 . . . ICW1 ICW2 ICW3 ICW4 OCW1 (IMR) OCW2 OCW3 PR IRR
CAS0 CAS1 CAS2 ISR . IR0 . . IR7
地址 译码
CS
INTA INT
INTA INTR
第八章:串行接口8255
为什么要使用8255 串行接口芯片8255
控制字 寄存器
计数器2
3个独立的计数器:
计数初值寄存器
计数过程:
1、写入计数初值,保存在计 数初值寄存器中;
2、将计数初值装入减1计数器 开始计数;
CLK
减1计数器
OUT
输出寄存器 计数器的内部结构
3、减1计数器在CLK脉冲作用 下递减计数,直至为0时输 出OUT信号; 4、输出寄存器跟随减1计数器 变化,用于锁存输出数据。
A12~A0
第六章:接口技术
了解I/O接口电路的存在意义
解决CPU与外设信息交换时的矛盾 理解接口与端口的概念
端口:接口电路中存储单元地址
了解接口电路的三类寄存器
数据寄存器、状态寄存器、控制寄存器
掌握各种I/O传递方式及特点
程序控制下的数据传送——分为:
无条件传送
查询传送
中断传送
直接存储器存取(DMA)
数据总线、地址总线、控制总线 始终周期、总线周期、指令周期 基本时序(T1/T2/T3/T4)
最小组态下的读总线周期
0~N个
T1
CLK
IO/M A16~19
T2
T3
Tw
T4
低为存储器/高为I/O 地址 地址 地址 数据 状 态
A8~15
AD0~7 ALE RD DT/R DEN
微机原理重点总结
第一章,第二章1.什么叫cpu?在计算机中把运算器和控制器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称为中央处理器,简称Cpu 2.8086 Cpu有16根数据线?20根地址线?40个引脚?3.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几部分?每部分的功能是什么?8086cpu从功能上分为总线接口部件(BIU)和执行部件(EU),总线接口部件的功能是负责与存储器,I/O 端口传送数据,具体讲有取指令,取数据,送结果的功能。
执行部件的功能就是负责指令的执行4.8086指令队列分为几个字节?6个字节,8088的指令队列为4个字节5.什么叫最小模式?什么叫最大模式?所谓最小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只有8086或者8088一个微处理器。
最大模式,就是在系统中包含有两个或多个微处理器,其中一个主处理器就是8086或8088,其他的处理器称为协处理器,他们是协助主处理器工作的6.RD和WR,M/I/O的作用各是什么?RD信号用于指出将要执行一个对内存或I/O端口的读操作,最终是读取内存单元数据还是I/O端口中的数据这决定于M/I/O.WR(在最小模式下作为写信号输出端),WR有效时,表示cpu当前正在进行存储器或I/O写操作,具体到底是哪种写操作,则由M/I/O信号决定。
M/I/O在最小模式下作为分区cpu进行存储器访问还是输出访问,如为高电平,表示cpu和存储器之间进行数据传输,如为低电平,表示cpu和输入输出端之间进行数据传输7.什么叫中断?什么叫中断系统?中断;cpu执行程序时,由于发生了某种随机事件(外部或内部),引起cpu暂时中断正在运行的程序,去执行一段特殊的服务程序(称为中断服务程序或中断处理程序),以处理该事件,该事件处理完成后又返回被中断的程序继续执行,这一过程称为中断。
中断系统:为了是实现中断功能而设置的各种硬件和软件,统称为中断系统8.什么叫中断向量?中断向量包括几部分?中断向量:中断处理子程序的入口地址,包括中断入口子程序的偏移量和段地址。
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采用微处理器为核心构造的计算机2.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型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将控制器和运算器集成在一片或几片芯片上构成3.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所组成的计算机。
4.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是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统称硬件)以及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5.总线:计算机中各功能部件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5.1地址总线AB:在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访问时,通过地址总线传送由CPU提供的要访问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信息。
(单向总线)数据总线DB:从存储器取指令或读写操作数,对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时,指令码或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传输。
(双向总线)控制总线:各种控制或状态信息通过控制总线传输6. 基数(Radix):一个数制所包含的数字符号的个数,被称为基数,记为r。
7.在二进制计数系统中,最高位表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表示数值。
7.1补码:反码末位(包括小数)加17.2由原码直接求补码:二进制数低位(包括小数)的第一个1右边保持不变(包含此1),左边依次求反8.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制数,只取十个状态,而且每四个二进制码之间是“逢十进一”。
(常使用8421码:即0000~1001)8.1“0~9”的ASCII码是30H~39H“A~Z”的ASCII码是41H~5AH“a~z”的ASCII码是61H~7AH第二章1.总线接口单元BIU:取指令时,BIU负责从内存的指定地址处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流中排队,执行指令中需要操作数时,也由BIU从内存的指定地址中取出,送给EU参加运算。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的一门基础课程,主要涵盖了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结构、数字逻辑、微型计算机系统、IO接口技术、总线技术、内存管理等内容。
下面将对微机原理的复习知识点进行总结。
1.计算机硬件与系统结构:(1)计算机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CPU)、输入/输出设备(IO)、存储器(Memory)和总线(Bus)等。
(2)冯诺依曼结构:由冯·诺依曼于1945年提出,包括存储程序控制、存储器、运算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等五个部分。
(3)指令和数据的存储:指令和数据在计算机内部以二进制形式存储,通过地址进行寻址。
(4)中央处理器: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运算器负责进行各种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译码和执行控制。
2.数字逻辑:(1)基本逻辑门电路:包括与门、或门、非门、异或门等。
(2)组合逻辑电路:由逻辑门组成,没有时钟信号,输出仅依赖于输入。
(3)时序逻辑电路:由逻辑门和锁存器(触发器)组成,有时钟信号,输出依赖于当前和之前的输入。
(4)逻辑门的代数表达:通过逻辑代数的运算法则,可以将逻辑门的输入和输出关系用布尔代数表示。
3.微型计算机系统:(1)微处理器:又称中央处理器(CPU),是微机系统的核心部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
(2)存储器:分为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主存储器包括RAM和ROM,辅助存储器包括磁盘、光盘等。
(3)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用于与计算机进行信息输入和输出。
(4)中断与异常处理:通过中断机制来响应外部事件,异常处理用于处理非法指令或非法操作。
4.IO接口技术:(1)IO控制方式:分为程序控制和中断控制两种方式,程序控制方式需要CPU主动向IO设备发出查询命令,中断控制方式则是IO设备主动向CPU发出中断请求。
(2)IO接口:用于连接CPU与IO设备之间的接口电路,常见的接口有并行接口和串行接口。
(3)并行接口:包括并行数据总线、控制总线和状态总线,其中并行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状态总线用于传输IO设备的状态信息。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复习重点
《微机原理及其应用》复习重点1.计算机基本原理:包括计算机的定义、基本组成部分、工作原理、运算方式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是理解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的基础。
2.微处理器结构与工作原理:重点学习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包括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数据通路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微处理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于理解微机的运行机制非常重要。
3. 存储器:包括RAM、ROM、Cache等存储器的结构、工作原理和应用。
了解存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存储器的应用场景,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存储机制非常重要。
4.输入输出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应用。
了解输入输出设备的原理和工作方式,以及它们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对于理解计算机的输入输出过程非常重要。
5.总线结构与中断机制:了解总线的结构和工作原理,以及中断机制的原理和应用。
掌握总线结构和中断机制对于理解计算机的数据传输和处理过程非常重要。
6.操作系统: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包括进程管理、内存管理、文件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掌握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和功能对于理解计算机系统的运行和管理非常重要。
7.程序设计:掌握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的基本语法和编程技巧,能够进行简单的程序设计和调试。
熟练掌握编程技巧对于应用微机原理进行程序开发和调试非常重要。
8.微机应用:了解微机在各个领域的应用,包括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嵌入式系统等方面的内容。
了解微机的应用场景和应用方法,对于实际应用微机原理非常重要。
在复习《微机原理及其应用》时,可以通过阅读教材、参考书籍、查阅资料等多种途径进行学习。
可以结合实际操作,通过搭建实验环境、进行实验操作,加深对微机原理和应用的理解和掌握。
除了对重点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外,还应该进行习题练习和实践操作。
通过解答习题和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微机原理及其应用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最后,要进行系统性的复习和总结。
可以制定复习计划,按照计划进行复习,对每个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形成自己的复习笔记和思维导图。
微机原理期末总结
微机原理期末总结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它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进一步了解计算机的内部结构、原理和工作过程的基础。
本学期我学习了这门课程,通过学习,我对计算机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计算机的运行过程和内部结构有了更为清晰的认识。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计算机的数制转换、运算器、存储器、控制器以及计算机的输入输出等。
以下是我对这些内容的总结和理解:首先,计算机的数制转换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
在学习中,我们学习了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和十六进制之间的相互转换,掌握了不同进制数的表示方法和运算规则。
数制转换是计算机中数据表示的基础,深入理解数制转换对于我们后续学习计算机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非常重要。
其次,我们学习了运算器的原理和结构。
运算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数学运算和逻辑运算。
通过学习,我们了解了运算器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等。
同时,我们也学习了运算器的运算规则、运算速度和运算精度等重要概念。
接下来,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原理和结构。
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存储程序和数据。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存储器的各个部分的功能和工作原理,如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等。
我们也学习了存储器的存取周期、存储容量和存储层次等重要概念,这对于提高存储器的工作效率和容量非常重要。
然后,我们学习了控制器的原理和结构。
控制器是计算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负责指挥和控制计算机的各个部件的工作。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控制器的工作原理,掌握了指令的执行过程和时序规则。
此外,我们还学习了控制器的寄存器、状态位和指令格式等重要概念,这对于理解和设计计算机的指令系统非常重要。
最后,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输入输出。
输入输出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交互的方式,它涉及到计算机接口的设计与实现。
在学习中,我们了解了输入输出设备的种类和特点,掌握了输入输出接口的工作原理和设计方法。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复习知识点总结一、微机原理概述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是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硬件体系结构和工作原理的理解和掌握的核心课程。
本文将从微机系统概念、基本组成部分、系统总线、存储器等方面进行总结复习。
二、微机系统概念及基本组成部分1.微机系统概念:微机系统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组成,是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系统总线等基本组成部分组成的。
2.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计算机指令。
它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两部分,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指令的解析和执行控制。
3.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按存储介质可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按读写方式可分为RAM和ROM两类,外存一般指硬盘。
4.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数据传输到计算机,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将计算机处理后的数据输出到外部设备,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5.系统总线:系统总线是微机系统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传输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信线路,包括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系统总线1.数据总线:数据总线用于传输数据和指令,一般有8位、16位、32位等不同位数,位数越大,数据传输速度越快。
2.地址总线:地址总线用于传输内存地址和外设地址,决定了计算机的寻址能力,位数决定了最大寻址空间。
3.控制总线:控制总线用于传输控制信号,包括读写控制、时序控制、中断控制等,用来控制计算机的工作状态。
四、存储器1.RA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是一种易失性存储器,读写速度快,存储内容能被随机读取和写入。
分为静态RAM(SRAM)和动态RAM(DRAM)两类。
2.ROM(只读存储器):ROM是一种非易失性存储器,只能读取,不能写入。
包括只读存储器(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PROM)和电可擦写只读存储器(EEPROM)等。
3. Cache(高速缓存):Cache是位于CPU和内存之间的高速缓存存储器,用来存储CPU频繁访问的数据和指令,以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
微机原理与接口期末总结
微机原理与接口期末总结一、引言微机原理与接口是计算机专业的一门重要课程,主要涉及计算机的组成原理、指令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的接口等内容。
本学期我在这门课上学到了很多知识,对于计算机体系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通过实验课程掌握了一些实际操作技能。
在此总结本学期的学习内容,回顾所学知识,总结经验和教训,以期更好地应用于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
二、计算机体系结构基础计算机体系结构是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之间的接口,对计算机的性能和功能有着关键影响。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基本原理,包括指令集、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等方面的内容。
1. 指令集:指令集是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指令的集合,它定义了计算机的指令格式、操作码、寻址方式等。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指令集体系结构,如CISC和RISC,并了解了它们的特点和优缺点。
2. 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主要处理部件,主要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我们学习了中央处理器的工作原理和组成结构,包括指令周期、流水线和乱序执行等概念。
3.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用于存储程序和数据。
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助存储器等。
4. 输入输出:输入输出是计算机与外部设备进行交互的方式。
我们学习了常见的输入输出设备接口,并了解了数据传输的原理和方法。
通过学习上述内容,我对计算机体系结构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分析和设计简单的计算机系统。
三、微机接口与总线微机接口与总线是计算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计算机的可扩展性和灵活性有很大影响。
在课程中,我们学习了微机接口与总线的部分知识,包括外围设备的接口、I/O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信协议。
1. 外围设备接口:我们学习了常见的外围设备接口,如串行和并行接口、USB接口、网络接口等。
了解了各种接口的特点和适用情况,并学会了接口的连接和配置。
2. I/O设备工作原理:我们学习了I/O设备的工作原理和通信方式,如中断驱动、DMA传输等。
微机原理知识总结
微机原理知识总结微机原理知识总结知识点第⼀章1.冯·诺依曼结构的特点:(1)计算机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构成。
(2)数据和程序以⼆进制代码形式不加区别地存放在同⼀个存储器中,存放位置由地址指定,地址码也为⼆进制形式。
(3)控制器是根据存放在存储器中的指令序列即程序来⼯作的,并由⼀个程序计数器(即指令地址计数器)控制指令的执⾏。
控制器具有判断能⼒,能根据计算结果选择不同的动作流程。
2.认识微处理器的功能结构(1)算术逻辑单元(ALU)(2)累加器(A)、累加锁存器和暂存器(3)标志寄存器(FR)(4)寄存器组(RS)(5)堆栈和堆栈指针(SP)(6)程序计数器(PC)(7)指令寄存器(IR)、指令寄存器(ID)和操作控制器(OC)3.内存分类和区别内存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区别:RAM可以被CPU随机得读和写,所以⼜称为读/写存储器。
ROM中的信息只能被CPU随机读取,⽽不能由CPU任意写⼊。
第⼆章1.指令分成三个阶段进⾏:取指令、分析指令和执⾏指令2.数据寻址⽅式 1)⽴即数寻址 2)寄存器寻址(寄存器直接寻址) 3)直接寻址(存储器直接寻址) 4)寄存器间接寻址 5)基址寻址6)变址寻址 7)⽐例变址寻址 8)基址加变址寻址 9)基址加⽐例变址寻址 10)带位移的基址加变址寻址 11)带位移的基址加⽐例变址寻址第三章1.8086/8088微处理器内部结构从功能上分为两个独⽴的处理单元:执⾏单元(EU)和总线接⼝单元(BIU)。
特点:执⾏单元负责分析和执⾏指令 总线接⼝单元负责执⾏所有的“外部总线”操作。
2.题⽬:学会计算物理地址例3.1 设(CS)=2000H,(IP)=0200H,则下⼀条待取指令在内存的物理地址为 物理地址=(CS)*16+(IP)=20000H+0200H=20200H第四章1.总线操作周期⼀般分为四个阶段:1) 总线请求和仲裁阶段2) 寻址阶段3) 传数阶段4) 结束阶段2.总线仲裁控制⽅法:“菊花链”仲裁、并⾏仲裁和并串⾏⼆维仲裁3.总线握⼿控制1) 同步总线协定2) 异步总线协定3) 半同步总线协定第五章1.ROM的类型:(1)掩模ROM(2)PROM(3)EPROM(4)E(平⽅)PROM(5)闪速存储器RAM的类型:(1) SRAM(2)DRAM(3) IRAM(4) NVRAM2.Cache的⼯作原理第六章1.I/O端⼝的编制⽅式存储器映像⽅式、隔离I/O⽅式、Inter系列处理器I/O编址⽅式2.I/O同步控制⽅式程序查询式控制、中断驱动式控制、DMA控制3.中断的概念现代意义上的中断,是指CPU在执⾏当前程序的过程中,由于某种随机出现的突发事件(外设请求或CPU内部的异常事件)使CPU暂停(即中断)正在执⾏的程序⽽转去执⾏为突发事件服务的处理程序;当服务程序运⾏完毕后,CPU再返回到暂停处(即断点)继续执⾏原来的程序。
微机原理复习要点
微机原理复习要点微机原理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的基础课程,以下是微机原理的复习要点,总结为四个方面:一、计算机的基本组成1.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由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和存储设备组成。
2.中央处理器(CPU)的组成:CPU由运算器、控制器和寄存器组成。
运算器负责执行算术和逻辑运算,控制器负责控制指令的执行,寄存器用于暂存数据和指令。
3.内存的分类:内存可以分为主存和辅助存储器。
主存是CPU直接访问的存储器,辅助存储器用于长期存储数据。
4.输入输出设备的分类: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输入计算机,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的结果输出给用户。
5.存储设备的分类:存储设备用于长期保存数据,包括硬盘、光盘、U盘等。
二、计算机的运行原理1.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指令的执行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存储结果等多个步骤。
2.计算机的时序控制:时序控制是指控制指令的执行顺序和时序,包括时钟信号的产生和分配。
3.计算机的硬件与指令的对应关系:计算机的硬件是根据指令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出来的,不同指令对应不同的硬件电路。
4.计算机的存储管理:存储管理是指计算机如何管理和组织数据的存储方式,包括程序的存储、数据的存储和存储器的管理。
三、微机系统的组成和工作原理1.微机系统的组成:微机系统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总线、输入输出设备和接口电路等组成。
2.微机系统的工作原理:微机系统通过总线将各个组成部分连接起来,实现数据和控制信号的传输和交换。
3.微机系统的启动过程:微机系统的启动过程包括硬件的初始化、操作系统的加载和执行。
四、汇编语言的基本知识1.汇编语言的基本概念:汇编语言是一种低级语言,用符号表示指令和数据,并通过汇编程序转换为机器语言。
2.汇编语言的指令格式:汇编语言的指令包括操作码和操作数,操作码表示要执行的操作,操作数表示操作的对象。
3.寻址方式:寻址方式是指操作数在内存中的位置的表示方法,包括直接寻址、间接寻址、寄存器寻址等。
微机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重要知识点总结一、数据的表示和运算1. 二进制数系统二进制是计算机中常用的数制,它由0和1这两个数字组成。
在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存储和处理的。
因此,理解二进制数系统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至关重要。
2. 补码表示在计算机中,负数通常是以补码的形式表示的。
补码是一种用来表示负数的二进制编码方式,它的特点是减法和加法可以同样适用,这样可以简化计算。
3. 位运算位运算是一种对二进制数据进行操作的方式,包括与、或、非、异或等操作。
位运算可以用于快速实现一些数值的计算,提高程序的执行效率。
4. 浮点数表示在计算机中,浮点数是一种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的实数。
它由符号位、指数位和尾数位组成,具有一定的精度和范围。
理解浮点数表示对于理解计算机中的实数运算和精度问题是很重要的。
二、数字逻辑电路1. 基本逻辑门基本逻辑门包括与门、或门、非门等,它们是数字逻辑电路的基本构成单元。
其他的逻辑电路都可以由这些基本的逻辑门组合而成。
2. 组合逻辑电路组合逻辑电路是一种由多个逻辑门组合而成的电路,它的输出仅依赖于输入信号的当前值。
常见的组合逻辑电路包括加法器、比较器、多路选择器等。
3. 时序逻辑电路时序逻辑电路是一种在特定的时钟信号下工作的逻辑电路,它的输出还依赖于输入信号的变化过程。
常见的时序逻辑电路包括触发器、计数器、移位寄存器等。
4. 存储器存储器是一种用来存储数据的电路,它可以分为寄存器、RAM、ROM等不同类型。
存储器在计算机系统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决定了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和存取速度。
三、计算机系统结构1. 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冯·诺伊曼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系统结构,它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部分。
理解冯·诺伊曼体系结构对于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设计原理是非常重要的。
2. 指令和指令格式指令是计算机执行的基本操作,它由操作码和操作数等部分组成。
微机原理总结知识点
微机原理总结知识点一、计算机的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是计算机的大脑,负责执行指令、运算和控制计算机的运行。
CPU由算术逻辑单元、控制单元和寄存器组成,其中控制单元控制整个计算机的工作流程,算术逻辑单元完成算术和逻辑运算,寄存器用来暂时存储数据和指令。
2. 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存储数据的地方,包括内存和外存。
内存主要用来存储程序和数据,外存一般用来长期存储大容量数据。
3. 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输入设备用来将外部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如键盘、鼠标等;输出设备用来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输出到外部,如显示器、打印机等。
4. 总线:总线是连接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各个部件的通道,它负责传输数据、地址和控制信号。
二、计算机的工作原理1. 指令的执行过程:计算机的指令执行过程包括取指、译码、执行和写回四个阶段。
取指阶段从内存中读取指令,译码阶段将指令翻译成相应的操作,执行阶段完成相应的操作,写回阶段将结果写回到内存或寄存器中。
2. 数据的传输方式:数据在计算机中的传输方式包括并行传输和串行传输,其中并行传输是多条数据同时传输,串行传输是一条数据按位传输。
3. 中断的处理过程:中断是指计算机在执行某个程序时,被外部设备打断执行其他程序的过程。
中断的处理过程包括中断请求、中断响应、中断处理和中断返回四个阶段。
4. 程序的执行过程:程序的执行过程包括程序的加载、初始化、执行和结束等阶段。
三、存储器1. 存储器的分类:存储器按照存储介质可以分为半导体存储器和磁存储器,按照存储方式可以分为随机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
2.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和外存四个层次,速度逐渐降低、容量逐渐增大。
3. 存储器的访问方式:存储器的访问方式包括随机存储器和顺序存储器两种,其中随机存储器可以根据地址直接访问任意位置的数据,而顺序存储器只能按照顺序一个一个地读取数据。
四、输入输出1. 输入输出接口:输入输出接口是外部设备和计算机的连接接口,包括并行接口、串行接口、通用接口等多种类型。
微机课原理期末总结
微机课原理是计算机相关专业中一门重要的课程,对于我们学习计算机原理和体系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
在本学期的学习中,我对于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并且掌握了一些关键的概念和技术。
下面我将对本学期学习的内容进行总结和回顾。
一、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在微机课原理的学习中,我们首先了解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分:中央处理器(CPU)、内存、输入输出设备等,并学习了它们之间的工作原理和相互作用。
我们了解到,计算机的工作是通过指令进行的,计算机根据指令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进行运算,然后将结果存储回内存。
这个过程是计算机的基本工作原理,也被称为冯·诺依曼结构。
通过学习这个基本原理,我对计算机的整体工作原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二、数字逻辑电路和布尔代数在学习计算机的原理中,我们必须要了解数字逻辑电路和布尔代数。
数字逻辑电路是计算机中进行数据和信号处理的基础。
我们学习了计算机中常见的逻辑门,比如与门、或门、非门等,以及它们的工作特性和逻辑关系。
布尔代数则提供了一种抽象的方式来描述和分析逻辑门和逻辑电路。
我们学习了多种布尔代数的运算规则和方法,通过将逻辑问题转化为代数问题的求解,进一步加深了对逻辑电路的理解。
三、存储器和存储器层次结构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学习了存储器的分类和工作原理,包括静态存储器(SRAM)和动态存储器(DRAM)。
通过学习存储器的工作原理,我更加了解了计算机中数据的存储和读取过程。
除此之外,我们还学习了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储器和辅助存储器等。
这些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在计算机的性能和效率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指令系统和处理器的实现在计算机的工作过程中,指令系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我们学习了指令系统的分类和设计原则,了解了不同类型的指令和它们的功能。
同时,我们还学习了指令流水线技术,它可以提高处理器的效率和性能。
通过学习指令系统和处理器的实现,我了解到计算机的性能不仅与硬件有关,也与指令的设计和优化有关。
微机原理各章知识要点、小结五篇
微机原理各章知识要点、小结五篇第一篇:微机原理各章知识要点、小结各章知识要点、小结第一章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本章知识要点:•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微型计算机的特点。
•微型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本章小结:本章首先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发展、组成。
然后对计算机的结构进行了简单介绍,并介绍了微型计算机的3种不同的总线结构。
最后,介绍了计算机的软、硬件的概念,区别和联系以及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阶段和特点。
•微型计算机属于第四代计算机,为冯〃诺伊曼结构。
•微型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组成。
硬件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运算器、存储器和控制器等5部分组成。
•微型计算机中的软硬件概念、分类、联系以及区别。
•微型计算机的主要性能指标有字长、存储器容量、运算速度、外部设备配置、系统软件配置、性价比等。
• 1KB=1024B1MB=1024KB1GB=1024MB 第二章计算机中的信息表示本章知识要点:•进位计数制及其相互转换。
•二进制数的运算规则。
•计算机中带符号数与小数点的表示方法。
•计算机中的常用码制。
本章小结:本章着重介绍了计算机中数据的表示方法,重点讲述了二、八、十、十六进制数的相关概念及各类进制数之间相互转换的方法,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机器内部表示以及字符编码和汉字编码等内容。
在学习完本章内容之后,需要掌握如下内容。
•掌握计算机内部的信息处理方法和特点。
•熟悉原码、反码、补码等各类数制之间的相互转换。
•理解无符号数和带符号数的表示方法。
•掌握各种BCD码的特点及其之间的相互转换。
•了解循环码和余3码的表示方法。
1/7 •掌握在计算机中如何运用字符的ASCII码表示非数字信息的。
•了解汉字编码以及在计算机中对汉字的表示方法。
第三章微处理器本章知识要点:• CPU的发展过程。
• 80486的内部基本结构。
• 80486的外部基本引脚。
• CPU的内部寄存器。
微机原理期末考试重点总结
把寻找操作数的方式叫做(操作数)寻址方式立即数寻址方式寄存器寻址方式存储器寻址方式1、直接寻址方式2、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3、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4、基址变址寻址方式5、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微处理器的定义微处理器即中央处理单元,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制成的半导体芯片,内部集成了计算机的主要部件: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组。
微处理器通过执行指令序列完成指定的操作,处理器能够执行全部指令的集合就是该处理器的指令系统。
微机的总线结构的好处,使用特点。
包括总线定义,分类。
总线定义:指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总线结构的好处:总线结构使得微机系统组态灵活,扩展方便。
使用特点:在某个时刻只有一个总线主控设备控制系统总线。
某一时刻只能有一个设备向总线发送信号,但可以有多个设备同时从总线上获取信号。
总线按传输信号可以分为数据总线(用于CPU与其他部件之间传递信息,具有三态功能,且是双向的)、地址总线(用于传递CPU要访问的存储单元或I/O接口的地址信号)、控制总线(连接CPU的控制部件和内存、I/O设备等,用来控制内存和I/O设备的全部工作)冯 诺依曼存储程序工作原理1、将采取二进制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指令由操作码和地址码组成2、将程序和数据存放在存储器中,计算机在工作时从存储器取出指令加以执行,自动完成计算任务。
3、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即一般按照指令在存储器中存放的顺序执行,程序分支由转移指令实现。
4、计算机由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基本部件组成,并规定了各部件的基本功能。
8086微处理器的构成、每一个T状态的主要工作。
基本的存储读、写总线周期构成。
常用的控制信号。
总线周期是指CPU通过总线与外部(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一次数据交换的过程,即完成一次总线操作的时间指令周期是指一条指令经取指、译码、操作数读写直到指令完成所需要的时间。
存储器读总线周期:T1状态——输出存储器的地址T2状态——输出控制信号-RD,选通存储器;DEN信号,选通数据收发器T3和Tw状态——检测数据传送是否能够完成T4状态——前沿读取数据,完成数据传送存储器写总线周期:T1状态——输出20位存储器地址A19~ A0T2状态—— -WR信号有效,-DEN信号有效以输出数据D7~D0T3和Tw状态—— -WR、-DEN等控制信号持续有效,T3时钟下降沿检测READY信号,决定是否插入Tw;Tw期间,各信号延续状态。
微机原理期末知识点总结
微机原理期末知识点总结一、计算机体系结构1. 冯·诺依曼体系结构冯·诺依曼体系结构是一种通用的计算机体系结构,其特点包括存储程序、存储数据、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方式编码等。
具体来说,冯·诺依曼体系结构由五个部分组成:算术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2.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冯·诺依曼计算机的特点包括存储程序、指令和数据以二进制方式编码、指令和数据可以在存储器中自由交换、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具有自动执行特性等。
3. 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优缺点冯·诺依曼计算机的优点是结构清晰、指令和数据可以在存储器中自由交换、指令的执行是顺序的、具有自动执行特性等。
但其缺点是对于某些应用来说,运行速度较慢,效率不高。
二、计算机硬件组成1. 中央处理器(CPU)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由控制单元(CU)、算术逻辑单元(ALU)、寄存器和时钟电路等部件组成。
控制单元负责控制整个系统的工作;算术逻辑单元负责进行算术和逻辑运算;寄存器用于暂存数据和指令;时钟电路用于同步整个系统的工作。
2. 存储器存储器是用于存储数据和指令的设备,分为内存和外存。
内存又分为RAM和ROM,RAM 用于存储临时数据和程序,ROM用于存储固化的程序和数据;外存包括磁盘存储器、光盘、U盘等。
3. 输入输出系统输入输出系统包括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
输入设备包括键盘、鼠标、摄像头等;输出设备包括显示器、打印机、音箱等。
4. 总线总线是计算机内部各部件之间传输数据和信号的通道,包括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
三、指令系统指令系统是计算机的操作指令集合,包括数据传输指令、算术运算指令、逻辑运算指令、控制转移指令等。
1. 指令格式指令格式包括操作码、地址码、寄存器地址码等部分。
2. 寻址方式寻址方式包括立即寻址、直接寻址、间接寻址、相对寻址、寄存器寻址等。
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
微机原理期末重点总结第一章:计算机系统概述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和软件组成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等;软件主要包括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等。
计算机系统的五大组成部分是输入输出设备、存储器、中央处理器、控制器和运算器。
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通过输入、运算、输出三个阶段来实现的。
第二章:数据的表示和运算计算机中所有的数据都是以二进制的形式表示的。
二进制数有原码、反码和补码三种表示方式。
在计算机中,数据的加减运算是以补码形式进行的。
数据的逻辑运算有与、或、非、异或等逻辑运算。
算术运算有加、减、乘、除、移位等运算。
第三章:中央处理器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的核心部件,主要由运算器和控制器组成。
控制器负责指挥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行,运算器负责进行数据的运算。
控制器包括指令寄存器、程序计数器、指令译码器等;运算器包括算术逻辑单元、累加寄存器、状态寄存器等。
中央处理器的工作过程是由指令周期组成的,指令周期包括取指令、分析指令、执行指令和访问存储器等阶段。
第四章:存储器存储器是计算机中用于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部件,主要包括内存和外存两种存储器。
内存主要用于存放当前正在使用的程序和数据,外存主要用于存放辅助程序和数据。
内存按存取方式可以分为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存储器(ROM)两种;按存储介质可以分为半导体存储器和磁存储器等。
存储器的层次结构包括高速缓存、主存和辅存等。
第五章:输入输出设备输入输出设备是计算机与外部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实现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交互。
输入设备用于将外部信息转换成计算机可以识别的信号,输出设备用于将计算机处理过的信息展示给用户。
输入输出设备按工作原理分为人机交互式设备和感知设备两种。
第六章:总线总线是计算机中各个部件之间进行信息传输的通道,它与计算机的内部连接方式有多种,包括并行总线、串行总线和矩阵总线等。
常见的总线有系统总线、控制总线、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等。
总线控制器是连接主机和外设之间的重要桥梁,其主要功能是协调全系统设备对总线资源的访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1.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采用微处理器为核心构造的计算机2.微处理器(Microprocessor):微型机的运算和控制核心,称为中央处理单元(CPU:Central Processing Unit),将控制器和运算器集成在一片或几片芯片上构成3.微型计算机(MicroComputer)是指以微处理器为核心,配上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等所组成的计算机。
4.微型计算机系统(Micro Computer System)是指以微型计算机为中心,配以相应的外围设备、电源和辅助电路(统称硬件)以及指挥计算机工作的系统软件所构成的系统。
5.总线:计算机中各功能部件间传送信息的公共通道,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
5.1地址总线AB:在对存储器或I/O端口进行访问时,通过地址总线传送由CPU提供的要访问存储单元或I/O端口的地址信息。
(单向总线)数据总线DB:从存储器取指令或读写操作数,对I/O端口进行读写操作时,指令码或数据信息通过数据总线传输。
(双向总线)控制总线:各种控制或状态信息通过控制总线传输6. 基数(Radix):一个数制所包含的数字符号的个数,被称为基数,记为r。
7.在二进制计数系统中,最高位表示符号位,“0”表示正数,“1”表示负数,其余表示数值。
7.1补码:反码末位(包括小数)加17.2由原码直接求补码:二进制数低位(包括小数)的第一个1右边保持不变(包含此1),左边依次求反8.BCD码用4位二进制数表示1位十进制数,只取十个状态,而且每四个二进制码之间是“逢十进一”。
(常使用8421码:即0000~1001)8.1“0~9”的ASCII码是30H~39H“A~Z”的ASCII码是41H~5AH“a~z”的ASCII码是61H~7AH第二章1.总线接口单元BIU:取指令时,BIU负责从内存的指定地址处取出指令,送到指令队列流中排队,执行指令中需要操作数时,也由BIU从内存的指定地址中取出,送给EU参加运算。
2.8086组成:4个16位段寄存器(CDSE);16位指令指针寄存器IP;20位地址加法器及总线控制电路;6个字节指令队列缓冲器2.1 指令指针寄存器:存放下一条要读取的指令在代码段中的偏移地址。
由CS 和IP 的内容决定程序的执行顺序。
地址加法器:将段寄存器和指令指针寄存器的内容相加,得到20位的物理地址。
指令队列缓冲器:086的指令队列有6个字节,当指令队列出现2个空字节,BIU 就自动执行一次取指令周期,将下一条要执行的指令从内存单元读入指令队列。
3. 执行单元EU: 负责指令的译码执行组成;通用寄存器:AX 、BX 、CX 、DX ,SP 、BP ,SI 、DI16位标志寄存器FLAGS :存放CPU 运算的状态特征和控制标志 16位算术运算单元ALU :进行算术及逻辑运算 EU 控制电路:接收指令,实时操作。
状态标志:表示处理器当前的运行状态。
CF(Carry Flag):进(借)位标志位。
最高位产生进(借)位时,该位为1。
用于无符号数运算。
PF(Farity Flag):奇偶标志位。
当指令执行结果的低8位中含有偶数个1时, PF 为1,否则为0。
AF(Auxiliary Flag):辅助进(借)位标志位。
执行加法或减法指令时,若结果的低字节的低四位向高四位有进位或借位,AF 为1,否则为0。
ZF(Zero Flag):零标志位。
若结果为0,则ZF 为1,否则为0。
SF(Sign Flag):符号标志位。
当运算结果最高位为1时,SF 为1,否则为0。
OF(Overflow Flag):溢出标志位。
有符号数加减运算的结果有溢出OF=1,否则OF=0。
双高位判别法确定OF=Cs ⊕Cp 最高位、次高位4.存储器的分段管理逻辑段只能开始于物理地址低四位全为0的物理地址通用 寄存器数据寄存器DLDHCLCH BL BH AL AH指针寄存器BP 基地址指针 SP 堆栈指针 变址寄存器DI 目的变址SI 源变址 控制 寄存器FLAGS 状态标志IP 指令指针 … … ES 附加段寄存器DS 数据段寄存SS 堆栈段寄存器 CS 代码段寄存… …… …… ……段寄存器AX BX CX DX逻辑段只有四种类型:CS 、DS 、SS 、ES ,可分开、连接或重叠物理地址:存储器的绝对地址,从00000H~0FFFFFH,是CPU访问存储器的实际寻址地址(也称为绝对地址)。
(20位)逻辑地址记为:段基址:偏移量(16位)物理地址=段基址左移4位+偏移量物理地址=段基址×16 +偏移量对于一个确定的存储单元,逻辑地址不唯一,物理地址唯一。
5. 总线操作和工作时序总线操作:微处理器通过总线来进行取指令、存取操作数等操作工作时序:指令译码以后按时间顺序产生的确定的控制信号。
时钟周期:时钟脉冲信号的一个循环时间,又称为一个“T”状态,是微处理器工作的最小时间单位。
指令周期:执行一条指令所需要的时间。
总线周期:完成一次对存储器或I/O端口的操作所需要的时间。
第三章1.寻址方式: 指令指定操作数的位置,即给出地址信息,执行时根据这个地址信息找到需要的操作数。
这种寻找操作数的过程称为寻址,而寻找操作数的方法, 称为寻址方式。
1.1立即寻址:跟随在指令操作码之后(在指令中直接给出来),称为立即数:只适用于双操作数指令中的源操作数寻址,而且多用来为寄存器赋初值或者目的操作数与一个常数运算1.2寄存器寻址:存放在CPU内部的寄存器中,称为寄存器操作数16位操作数,寄存器为AX、BX、CX、DX、SI、DI、SP、BP8为操作数,寄存器为AH、AL、BH、BL、CH、CL、DH、DL储存器寻址:存放在内存储器中,称为存储器操作数。
2 存储器寻址2.1.直接寻址在指令中,有四个段超越前缀:CS、DS、ES、SS2..2寄存器间接寻址方式:EA通过寄存器间接给出。
寄存器的内容就是偏移地址。
可以表示EA的寄存器有4个BP、BX、SI、DI注意:利用BX,SI,DI进行间接寻址时,如果指令前面没有用前缀指令指明段寄存器,则寻址时默认的段寄存器是数据段寄存器DS;利用BP进行间接寻址时,如果指令前面没有用前缀指令指明段寄存器,默认的段寄存器是堆栈寄存器SS.2.3寄存器相对寻址方式: EA是寄存器和立即数的和。
2.4基址变址寻址方式:EA是基址寄存器(BP或BX)和变址寄存器(SI或DI)和2.5相对基址变址寻址方式:EA是基址寄存器、变址寄存器和立即数的和。
2.6 I/O端口寻址方式:当操作数在外部设备时,使用专门的I/O指令:输入指令IN 和输出指令OUT①当端口地址可以用一个字节(低256个端口)表示时,可直接也可间接寻址,高于256的I/O端口必须间址。
②输入指令中目的操作数只能为AL或AX;输出指令中源操作数只能为AL或AX。
3..Mov操作指令小结①立即数只能作源操作数目的操作数可以是寄存器或者各种寻址的内存单元。
不可以是立即数、IP、CS。
②目的操作数与源操作数必须类型一致,或者同为字,或者同为字节③对于存储器单元与立即数同时作为操作数的情况,必须显式指明,(因为此时立即数可以看做字也可看做字节数)用byte ptr指示字节类型,用word ptr指示字类型。
④段寄存器的操作有一些限制:不允许立即数传送给段寄存器;不允许段寄存器之间的直接数据传送;CS 不允许做目的操作数,因为这样直接改变CS值,将引起程序执行混乱。
⑤如果指令有两个操作数,不允许两个都是存储器数。
⑥上述四类格式以外的指令必定是非法指令。
⑦“MOV”指令不改变源操作数,不影响标志位堆栈指令小结①堆栈操作是字操作指令,不要写出“PUSH AL”等。
②在“POP”指令中,“POP CS”为非法指令。
③堆栈中的数据弹出后,数据并没有在堆栈中消失,除非压入新数据。
④堆栈操作指令不影响标志位。
数据交换指令小结①操作数不能为立即数;②源操作数和目的操作数不能同时为存储单元;③段寄存器不能作为操作数;④交换指令不影响标志。
换码指令XLAT 指令格式:XLAT ;执行操作:AL←[DS×16+BX+AL];1)IN 输入指令指令格式:IN AL/AX ,port/DX执行操作:AL/AX <= [port]/[DX] ;从外部设备输入数据给累加器指令格式:OUT port /DX,AL/AX执行操作:[port]/[DX] <= AL/AX;将累加器的数据输出给外部设备目标地址传送指令取有效地址指令LEA(Load Effective Address)指令格式:LEA reg16,SRC ;reg←SRC的有效地址地址指针装入DS指令LDS(Load pointer DS):高16位送给DS形成新的数据段;低16位送入目的操作数形成新的偏移地址。
地址指针装入ES指令LES(Load pointer into ES):同上标志寄存器传送指令共有4条标志传送指令,都为单字节指令,指令的操作数为隐含形式。
1)取标志指令LAHF(Load AH from Flags)格式:LAHF2)置标志指令SAHF(Store AH into Flags)格式:SAHF3)标志压入堆栈指令PUSHF (PUSH Flags onto stack)格式:PUSHF操作:[SP]←[SP]−2;[[SP]+1],[SP]]←[FLAGS](4)标志弹出堆栈指令POPF(POP Flags off stack )格式:POPF操作:[FLAGS]←[[SP]+1,[SP]];[SP]←[SP]+23.3.2 算术运算指令乘法指令:1)无符号数乘法指令MUL (MULtiplication unsigned2)带符号数的乘法IMUL (Integer MULtiplication除法指令:1)无符号数除法指令DIV (DIVision unsigned)2)带符号数除法指令IDIV (Integer DIVision)除数只能是被除数的一半被除数为16位时,除数应该为8位;被除数为32位时,除数应该为16位。
指令指定的是除数,被除数是隐含的。
如除数为字节,则被除数为AX,所得8位商存入AL,余数存入AH;如除数类型为字,则被除数为DX:AX,所得16位商存入AX,余数存入DX符号扩展指令:若被除数和除数字长相等,在做IDIV之前,必须先用符号扩展指令CBW、CWD将被除数的符号位扩展,使之成为16位数或32位数。
正数的符号位为零,在高位全添上零;负数的符号位为1,高位全添上1。
保证原数据的大小和符号不变。
字节扩展指令CBW格式:CBW操作:将AL的符号位扩展到AH,AL扩展成AX当(AL)的最高有效位为0时(AH)= 00H当(AL)的最高有效位为1时(AH)= FFH字扩展指令CWD (Convert Word to Double word)格式:CWD操作:将AX的符号位扩展到DX,AX扩展成DX,AX当(AX)的最高有效位为0时(DX)= 00H当(AX)的最高有效位为1时(DX)= FFH3.3.3逻辑运算和移位指令1)逻辑“与”指令AND (logical AND) 相当于乘指令格式及操作:AND dst,src ;(dst)←(dst)∧(src)目的操作数:寄存器、存储器源操作数:立即数、寄存器、存储器操作对象可以为字节、可以为字!2)逻辑“或”指令OR (logical inclusive OR)3)逻辑“非”运算NOT (logical NOT) 相当于取反操作数可以是8位或16位寄存器或存储器,但不可以是立即数!不影响任何状态标志位!4)逻辑“异或”指令XOR (logical eXclusive OR)指令格式及操作:XOR dst,src ;(dst)←(dst) (src)5)测试指令TEST(TEST or non-destructive logical AND)指令格式及操作:TEST dst,src ;(dst)∧(src)指令格式及运算均与AND指令相同,但是不保留运算结果,即不影响目的操作数,只根据运算结果设置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