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合集下载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基桩动测仪》(JG/T 3055)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范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否图1 基桩检测工作流程⑶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⑷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⑸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作业指导书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作业指导书

基桩完整性检测(低应变法)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基桩完整性现场检测。

2 执行标准JTG- F81-01-2004《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3仪器设备基桩动测仪。

4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缺陷位置及影响程度,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5资料收集在检测前,应该收集以下资料:1.工程名称、桥梁名称及平面布置图;2.建设、设计施工及监理单位名称;3.基桩的设计桩长、桩径、混凝土强度等级、桩顶及桩底标高;4.施工记录等相关资料;6现场检测6.1检测前准备工作应符合下列规定:1、被检工程应进行工程调查,搜集其工程地质资料、基桩设计图纸和施工记录、监理日志等,了解施工工艺及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异常情况。

2、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激振设备、传感器及检测仪,检查测试系统各部分之间是否连接良好,确认整个测试系统处于正常工作状态。

3、桩顶应凿至新鲜混凝土面,并用打磨机将测点和激振点磨平。

4、应测量并记录桩顶截面尺寸5、混凝土灌注柱的检测宜在成柱14d以后进行。

6、打入或静压式顶制桩的检测应在相邻桩打完后进行。

6.2传感器安装应符合下列规定:1、传感器的安装可采用石膏、黄油、橡皮泥等耦合剂,粘结应牢固,并与桩顶面垂直。

2、对混凝土灌注桩,传感器宜安装在距桩中心12-2/3半径处,且距离桩的主筋不宜小于50mm。

当桩径不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桩径大于1000mm时不宜少于4个测点。

3、对混凝土预制桩当边长不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2个测点;当边长大于600mm时不宜少于3个测点。

4、对预应力混凝土管桩不应少于2个测点。

6.3激振时应符合下列定:1、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桩的激振点宜在桩顶中心部位;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激振点和传感器安装点与桩中心连线的夹角不应小于45o。

2、激振和激振参数宜通过现场对比试验选定。

短桩或浅部缺陷桩的检测宜采用轻锤短脉冲激振;长桩、大直径桩或深部缺陷的桩宜采用重锤宽脉冲激振,也可采用不同的锤垫来调整激振脉冲宽度。

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

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

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基桩完整性检测)编写:审核:批准:版号:文件编号:HDJC/SG-01-2002 生效日期:2003年1月1日目录1基桩低应变检测................................................................. 错误!未定义书签。

1.1前言 (4)1.2适用范围 (9)1.3检测依据标准 (4)1.4检测的目的 (4)1.5检测原理 (4)1.6仪器设备 (5)1.7检测准备 (6)1.8检测技术 (6)1.9现场检测 (7)1.10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8)1.11报告内容 (9)2基桩钻芯法检测 (9)2.1 引言 (9)2.2 适用范围 (9)2.3依据及标准 (10)2.4检测目的 (10)2.5检测原理 (10)2.6仪器设备 (10)2.7检测准备 (12)2.8现场检测 (13)2.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15)2.10 报告内容 (17)3 基桩声波检测 (17)3.1 引言 (17)3.2 适用范围 (18)3.3依据及标准 (18)3.4检测目的 (18)3.5检测原理 (18)3.6仪器设备 (18)3.7探测准备 (20)3.8现场探测 (20)3.9资料整理与成果分析 (22)3.10报告内容 (24)附件一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记录表 (26)附件二钻芯检测原始记录表 (27)附件三混凝土芯样试件抗压强度检验报告 (27)附件四超声透射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现场记录表 (27)附件五超声波检测成果表 (27)1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1.1 引言基桩低应变法检测是检验预应力管桩或混凝土灌注桩桩身完整性普查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指导书旨在指导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工作的开展,为实行规范化基桩低应变法检测工作提供依据1.2 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道路、桥梁、水电、港口等桩基工程1.3 检测依据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2)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B81-01-2003)(3)辽宁省标准《筑基桩及复合地基检测技术规程》(DB21/T1450-2006)。

低应变检测

低应变检测
8.1.2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计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 使用。
8.2 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以及检测
8.2.1 实心桩的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 传感器应粘贴在距桩中心约2/3R处。敲击产生 的应力波除向下传播外,也沿径向周边传播, 从周边反射回来的波与圆心外散的波会发生迭 加。理论与实践表明,2/3R处波的干扰最小。 空心桩的激振点及传感器安装位置应选择在壁 厚1/2处且应在同一水平面上,与桩中心连线形 成的夹角宜为90°。将加速度计粘贴在磨平过 的桩顶表面,粘巾处可用大膏、黄油、橡皮泥 作为耦合介质。
或因桩身浅部严重缺陷只出现 单一谐振峰,无桩底谐振峰。
9.4 在检测过程中发现生异常现场时的处理方法

在检测过程中出现异常波形时,应在现场及时研
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度。重复测
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9.5在检测过程中发生意外事故时的处理方法
9.5.1 正在检测过程因外界干扰和其它不可预见的事故 时,应关机停止检测。若发生干扰影响测试结果,则
基桩检测
一.低应变法检测
1 目的
根据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 术规范》JGJ 106-2003、J256-2003对低应 变工程检测做必要的细化和补充。
2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
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 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 尖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 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检测系统框图
7 对环境条件的要求
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 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在现 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 当仪器长期不用时,应按要求定期通电。
8 检测步骤 8.1 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 8.1.1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桩头应凿去浮浆,露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JAGS/C-Ⅱ―16―201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JAGS/C-Ⅱ―17―2013)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 检测仪器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1616K(S)型和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 ,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 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6.2.3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6.3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JAGS/C -Ⅱ―15―2013)。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doc

标题: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号第1页共16页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内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范、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标题: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号第2页共16页《铁路工程基桩检测技术规程》(TB10218-2008)《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4-2003)《铁路工程地基处理技术规程》(TB10106-2010)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范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范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范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标题: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修改号第3页共16页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作业指导书

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作业指导书

工程检测咨询有限公司标准化作业指导书(地基基础检测部)目录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 (2)二、适用范围 (2)三、试验目的 (2)四、仪器设备 (2)五、试验原理 (3)六、试验准备 (5)七、操作规程 (6)八、数据处理 (8)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作业指导书一、依据的检测标准及技术要求《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14)二、适用范围适用于建筑工程中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

三、试验目的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四、仪器设备低应变法检测基桩完整性的仪器采用RSM-PDT(B)型基桩高低应变检测仪。

该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主机系统、速度传感器、ICP加速度传感器、手锤、AC-DC电源、信号线等部件组成。

检测仪器的主要技术性能指标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基桩动测仪》(JG/T 3055-1999)的有关规定。

RSM-PDT(B)型基桩高低应变检测仪的主要性能指标见表4.1所示。

表4.1 RSM-PDT(B)型基桩高低应变检测仪主要性能指标五、试验原理检测低应变法的检测原理是采用低能量瞬态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在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同时,实测桩顶部的力时程曲线。

通过波动理论的时域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测试原理示意见图5.1所示。

图5.1 低应变反射波法测试原理示意图低应变反射波法是一维弹性杆平面应力波波动理论为基础。

当满足条件:入射波长(λ)〉桩径(D )〈桩长(L )(λ=C/F )时桩可视为一维弹性杆。

当桩顶作用一脉冲力后,便有应力波沿桩身传播。

设某一时刻,平面应力波传播到如 图5.2所示界面。

设:σI 为入射波应力;σR 为反射波应力;σT 为透射波应力; V I 为入射波引起质点振动速度; V R 为反射波引起质点振动速度; V T 为透射波引起质点振动速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1刖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安全作业管理程序》(JAGS/C-U —16—2013)、《现场检测控制程序》(JAGS/C^H —17 —2013)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技术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4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检测仪器1•激振锤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1616K(S)2.传感器型和RS1616K(P型基桩动测仪。

使用仪器为集信3工程动测仪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手提式计算机(可选)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方法要求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条件控制程序》(JAGS/C-U —15—2013)。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我公司低应变检测采用武汉岩海公司生产的RS-W(P)基桩动测仪。

RS-W(P)基桩动测仪由主机系统及配件(包括速度传感器、ICP加速度传感器、手锤、电源、信号线等)组成。

一、仪器外观及说明1.主机正面图主机正面充电指示灯:接上直流电源适配器后,充电指示灯亮,表示动测仪机内电池正在(大电流)充电;电源:直流稳压电源输入接口;USB 口:可接2个标准的U SB设备,如U盘(系统不支持N TFS格式的U盘),USB 鼠标键盘等等。

2.主机后侧主机前面板主机后面板主要由加速度计接口、速度计接口、外触发口以及剪切波接口组成。

电源开关:电源开关“1”符号表示“开”,接通动测仪电源;“0”符号表示“关”,切断动测仪电源。

加速度:低应变反射波法的加速度传感器接口;速度:低应变反射波法的速度传感器接口;剪切波:接剪切波探头的接口。

3.主机背面主机背面电池盖:内置12V/2Ah 高性能充电锂电池,当需要更换电池时,打开此电池盖,即可取出机内电池。

4.主机右侧面(如图主机侧面扣环:主机两侧均设有背带扣环一个,用以连接主机和背带。

5.电池与充电RS-W(P) 内置12V/2Ah 高性能充电锂电池,正常使用时,锂电池的充放电次数可达500 次或更多;但是,过度放电以及不正确的充电方法会减小锂电池的使用寿命。

锂电池的充电与放电注意事项如下: 1、新的锂电池在前三次充电时,充电前必须将电池能量放完(液晶屏右上方电池能量指示只剩下一格或消失),并且每次充电时间不少于12 小时; 2、充电分为二个阶段,①大电池充电,②小电流充电。

在大电流充电时,动测仪面板上的充电指示灯被点亮;在小电流充电时,充电指示灯熄灭。

充电时间依电池的放电深度而变化,一般为大电流充电 4~8 小时,小电流充电3小时。

只有在二个充电过程都完成后,电池才能充满。

建议用户在晚上给电池充电(充一晚上)。

6.锂电池的工作(放电)温度范围为-20℃~+60℃:充电温度范围为0℃~+45℃;偏离其温度范围会严重损伤锂电池。

基桩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检测作业指导书(C7.5.4-1)1 作业内容本公司基桩检测项目作业内容包括: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复合地基检测和单桩静载试验。

2 质量标准2.1 根据工程特点,编制并严格执行检测方案设计。

2.2 符合现行的规范、标准。

3 工作准备3.1 方案设计3.1.1 了解水源、电源、交通情况和场地平整情况。

3.1.2 收集工程及待检基桩的有关资料。

3.1.3 明确待检基桩的位置。

3.1.4 根据以上资料及相关规范,编制检测方案,确定人员,仪器。

3.2 按照检测方案要求,对桩头及桩头周围的土层进行处理。

3.3 人员就位,仪器设备进场,核实桩位。

4 现场试验程序4.1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4.1.1 进行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的选择试验,确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

4.1.2 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传感器应稳固地安置在桩头上。

对于桩径大于500mm的桩可安置两个或多个传感器,并尽可能地均匀分布。

4.1.3 当随机干扰较大时,应采用信号增强措施,进行多次重复激振与接收。

必要时,可以采用横向激振和用水平速度传感器接收,辅助判定桩身浅部缺陷。

4.1.4 被检测的每根桩均应进行两次或两次以上重复测试,出现异常波形应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干扰因素后再重新测试。

重复测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4.1.5 室内资料整理a)对原始记录进行综合分析,对形成复杂波形时,应仔细甄别,并应结合工程地质资料、施工过程记录等进行综合判定,给出合理的评定;b)对确实不易判别的波形,应采取相应的其它手段进行补测,进行辅助判断,必要时进行基桩抽芯检验;c)综合分析各种资料,提交正式检测报告。

4.2 基桩高应变动力检测4.2.1 为监视和减少可能出现的偏心锤击的影响,检测时应安装应变传感器和加速度传感器各两只。

传感器的安装应符合;a)传感器应安装在桩顶以下桩身两侧。

其垂直距离应低于桩头1~2m;b)安装传感器的桩身表面平整。

低应变作 业 指 导 书

低应变作 业 指 导 书

作业指导书(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编写:审核:批准:生效日期:年月日第1 版第0 次修改管理类别受控非受控.二O O八年十一月作业指导书1. 检测方法及适用范围低应变法: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率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判定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适用于建筑、市政、交通工程中的各类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其他类型的打入桩。

2. 检测依据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

3. 检测的目的检测桩身缺陷及其位置,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4.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把混凝土桩视为一维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后,激发一瞬态应力波,应力波沿桩身向下传播,传至波阻抗界面(缺陷或桩底)而产生反射波信号。

通过安装在桩顶的高灵敏度传感器,接收反射波,分析应力波各种特征,综合判断桩身质量。

检测框图如下:5. 仪器设备及管理5.1 用于低应变波法测试的仪器一般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5.2 对检测设备及传感器的要求:①加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大于100mV/g,动态范围可达140-160dB;速度传感器灵敏度应大于300mV/cm/s,动态范围一般小于60dB。

②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5.3仪器设备的管理①仪器设备进出库应进行登记,并确认完好状态。

②设备使用时进行维护并填写日常运营保养记录。

5.3 常用动测设备为:①RSM—24FD桩基动测分析系统;②PIT桩基完整性测试仪。

两种型号设备均是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加配备专用加速度传感器,系统性能均优于5.2条要求。

5.4 测试系统要求每年校准一次。

6. 检测前准备6.1 收集和了解检测工程概况①工程项目名称,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名称;②场地工程地质勘察报告;③桩基本参数:桩型、桩径、桩长、桩身砼强度、持力层及极限承载力;④桩位图及桩基施工记录。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法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原理低应变法目前国普遍采用低应变反射波法,为狭义低应变法,其通过采用瞬态冲击的方式(瞬态激振),实测桩顶加速度或速度响应曲线,以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为依据,采用一维波动理论分析判定基桩的桩身完整性。

因此基桩必须符合一维波动理论要求,满足平截面假定和一维线弹性杆件模型要求,一般要求其桩长远大于直径即长径比大于5或瞬态激励有效高频分量的波长与桩的横向尺寸之比大于5。

二、编制依据及目的1、编制依据⑴国家及部委颁发的相关规、规程和标准;《公路工程基桩动测技术规程》(JTG/T F81-01-2004)《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JGJ 106-2014)《建筑桩基技术规》(JGJ94-2008)《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2011)《基桩动测仪》(JG/T 3055)⑵ISO-9001质量标准运行要求。

2、编制目的通过编制本作业指导书,使地基所全体人员能熟练掌握低应变反射波法进行基桩检测,起到规检测人员检测方法及程序的作用。

三、适用围低应变反射波法适用围为:混凝土灌注桩、混凝土预制桩、预应力管桩及CFG桩。

四、检测流程基桩检测流程图见图1所示。

五、检测方法及工艺要求(一)检测前的准备工作1、受检基桩混凝土强度至少达到设计强度的70%,或期龄不少于14天时方可报检。

2、施工单位按附表1格式填写报检表,经监理工程师签字确认后,至少提前2天提交给现场检测人员。

3、施工单位按附表2向检测单位提供基桩工程相关参数和资料。

4、检测前,施工单位做好以下准备工作:⑴剔除桩头,使桩顶标高为设计的桩顶标高。

⑵要求受检桩桩顶的混凝土质量、截面尺寸应与桩身设计条件基本相同。

否图1 基桩检测工作流程⑶灌注桩要凿去桩顶浮浆或松散破损部分,并露出坚硬的混凝土表面。

⑷桩顶表面平整干净且无积水。

⑸实心桩的中心位置打磨出直径约10cm 的平面,平面保证水平,不要带斜坡;在距桩中心2/3半径处,对称布置打磨2~4处(具体见图1),直径约为6cm 的平面,打磨面应平顺光洁密实。

低应变作业指导书

低应变作业指导书

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第1版)编写人:年月日审核人:年月日批准人:年月日批准日期:年月日持有人:生效日期:受控状态:总页数:(包括此页)发放编号: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为了确保现场低应变动力检测的正常进行,取得正确可靠的检测数据,使低应变动力检测工作规范、有序,特制定基桩低应变检测作业指导书。

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检测各类预制桩和混凝土灌注桩的桩身质量,推定缺陷类型、性质及其部位。

2、引用标准国家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 106-2003 J256-2003 3、抽样方法和数量由建设单位委托检测,双方签定委托合同。

检测数量一般由建设、监理、设计三方根据检测规程和工程实际、施工状况确定桩数和桩号。

4、检测项目和方法所测桩的桩身结构完整性。

用反射波法,对每一根被检测的单桩均应进行二次以上重复测试;对同一根基桩,三次锤击所形成的三条波形曲线在形态、振幅及相位上应基本一致,采集数据方算合格。

5、检测仪器仪器设备由传感器、放大器、模拟滤波器、数据采集器、波形显示记录器以及激振设备和其它专用附件组成。

1.传感器: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300Hz;加速度传感器的上限频率宜不小于2kHz;2.数据采集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宽于10Hz-2kHz;3.记录采样频率:不宜小于100kHz;4.整机信噪比大于3。

6、检测系统框图7、检测前后,对被测样品和检测仪器的检查项目7.1 检测前,应进行现场调查,要求对被测的基桩应凿去浮浆至砼硬层,桩头基本平整无积水,并核对桩号。

7.2 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进行检查,性能正常方可使用。

8、对测量用仪器的安装要求传感器应稳固地安置在桩头上,激振点宜选择在桩头中心部位。

9、对环境条件的要求检测仪器应具有防尘、防潮性能,并应在-10~50℃环境条件下正常工作。

在现场检测时,对仪器屏幕应采取防晒措施。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

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低应变自然环境和地下水文地质条件以及经济、技术和社会因素等的影响,都会对基础工程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产生重要的影响。

因此,对新建基础工程和旧基础工程的基桩和桩基础完整性进行检测至关重要。

本文主要介绍基础工程中基桩完整性检测作业指导书。

一、检测原则1.检测目的检测的目的是判断基础工程中基桩是否存在缺陷,防止因基桩缺陷而引起的安全事故,保护基础工程安全稳定。

2.检测要求检测需要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的要求进行,确保检测质量的准确性。

同时,也需要根据基础工程的实际情况和环境条件进行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检测效果和精度。

3.检测方法检测方法包括非破坏性检测和破坏性检测两种。

应根据基础工程的实际情况和检测的目的选择适当的检测方法。

二、检测准备1.检测人员检测人员应具有相应的技术资格和检测经验,具备完整的指导书和操作程序。

2.检测设备检测设备应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要求,并且设备的可靠性、精度和有效性应得到充分确认。

其中,包括:(1)无损检测设备,主要包括振动计、加速度计、缝隙计等。

(2)破坏性检测设备,主要包括坑内设备、细长杆设备、钻孔筒和弯曲测量设备等。

3.现场准备(1)清理基础工程周围环境和桩基础表面,确保检测时的清晰度。

(2)对于破坏性检测,应将基础工程暂时停工,保证安全。

三、检测方法1.非破坏性检测非破坏性检测主要是通过测量基桩的自然频率、阻尼比、动力特性、变形等实现的。

其中,测量自然频率和阻尼比是比较重要的,因为这两个参数可以反映基础工程基础系统的弹性特性和基础稳定性。

(1)自然频率测量自然频率是指固有振动的频率,因此也叫共振频率。

一般情况下,基础工程中基桩的自然频率是比较难测量的,在实际操作中需要采用特殊的测量方法和设备。

常用的自然频率测量设备有振动计、加速度计等。

测量时,将设备安装在基础工程上,以激振器的形式施加激振力,记录基础工程的振动响应,在特定的时间范围内,可以测量到基础工程的固有自然频率。

01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01基桩低应变动力检测作业指导书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作业指导书编写程序》(JS-JC-34)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根据客户要求,选用检测技术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页脚内容1页脚内容2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 检测仪器 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M-24FD 型或RS1616K(S)型基桩动测仪或性能类似的仪器。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1.激振锤2. 传感器3. 工程动测仪4. 手提式计算机(可选)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送变电低应变检测

送变电低应变检测

v使用PITPLOT软件,可对桩信号进行时域分析,具备高通、低通
功能、指数放大功能,并且有特定滤波功能;
vi主机质量1.6kg,体积65mm×150mm×200mm,内置可充电电池,
可连续工作8h;
6.2 武汉岩海RS-1616K(S)基桩动测仪
加速度计一通道,速度计一通道,低 噪声前置放大器10倍。采样长度1024点, 触发方式为通道触发、外触发和稳态触 发,输入信号频率范围:加速度10Hz4.2Hz。浮点放大器1-64倍,采样间隔 12us-32767us。
ii采样频率大于1MHz,采样频率精度小于0.01%,频响22kHz;
iii采用专用的PVC力锤、宽频带高灵敏度的压力式加速度传感器以
及宽频低噪声的滤波放大技术,数据采集系统分辨率高,稳定性好;
iv高分辨率触摸式屏幕;可直接在屏幕上逐一分析信号,再通过RS
-232串口传输到打印机,也可以使用PLINK程序将信号传输到PC机上;
10 注意事项 对同一场地、地质条件相近、桩型和成桩工艺相同
的桩基,因桩端部分桩身阻抗与持力层阻抗相匹配导 致实测信号无桩底反射波时,可按本场地同条件下有 桩底反射波的其他桩实测信号判定桩身完整性类别。
11 检测报告要求 11.1 检测报告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行业标准
《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19、J256-2019。 11.2 对测试中间成果资料和正式报告的提交按与业主
签订的合同要求按时提交。
11.3 检测报告须按照我公司《质量管理手册》要求程 序进行签发和存档。
11.4 低应变动力试桩法试验报告包括下内内容:
i工程名称、工程地点、试验目的和试验日期。
ii施工单位、设计单位、拟建上部建筑结构形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前言为严格执行低应变检测规范(规程),不断提高基桩低应变检测水平,使相应技术标准的执行更具有可操作性,特按《作业指导书编写程序》(JS-JC-34)编制本作业指导书,并作为《质量手册》的一部分,与其一并颁布执行。

本作业指导书则应和相应的技术标准一同执行使用。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混凝土预制桩(混凝土预制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树根桩)。

3 技术标准根据客户要求,选用检测技术标准。

目前主要采用下面两种标准: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

4 检测目的检测桩身结构的完整性,判定桩身是否存在缺陷、缺陷的程度及其位置。

5 检测原理本方法的实质是将混凝土桩视为一维线弹性杆件,当桩顶受一冲击力后,其应力(应变或位移)以波动形式在桩身中传播,遇到波阻抗差异界面后,产生反射波信号,通过分析入射波和反射波的波形、相位、振幅、频率及波的到达时间等特征,达到检测桩身完整性的目的。

检测框图如下:6 检测仪器6.1 本公司应用于低应变动测的仪器为RSM-24FD 型或RS1616K(S)型基桩动测仪或性能类似的仪器。

使用仪器为集信号放大、数据采集、显示记录和分析处理于一体的高性能仪器,由测振传感器、信号放大器、数据采集装置和显示记录等部件组成。

6.2 方法要求6.2.1 加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为5Hz~2000Hz ,速度传感器频率范围宜于10Hz~1000Hz ;放大器增益宜大于60dB 且可调,频率范围宜于2Hz~5kHz ;数据采集器采样频率不小于40kHz 。

传感器的频响特性应能满足不同测试对象、不同测试目的的需要。

6.2.2 检测结果难于判断时,可同时采用加速度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比对检测,以提高信号的可信度。

6.2.3 整个检测系统应具有可靠的防尘、防潮、防震性能,各部件间匹配良好,整体系统误差小于5%。

6.3 仪器设备的管理执行《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JS-JC-19)。

6.4 检测必须使用经标定的仪器,并且检测(使用)日期必须在标定的有效日期之内。

(即仪器三色管理标签为―绿色‖标签状态下的仪器。

)7 现场检测7.1 收集资料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第3.0.10的要求及基桩检测1. 激振锤2. 传感器3. 工程动测仪4. 手提式计算机(可选)业务联系单表式收集项目资料。

*此项工作也可在销售环节完成。

7.2 人员保证为保证工作质量,检测工作至少应有2人参加,参加人员均应有上岗资格。

检测人员检测前应取得内容完整和任务明确的检测任务(委托)单,并使用建设工程检测信息管理系统登记委托信息,并对检测任务计划进行设置。

7.3 桩头处理7.3.1 对于灌注桩,应要求检测前凿去桩顶部混凝土疏松层或浮浆,并截至设计标高,形成平整、密实、水平的检测面。

并用便携式砂轮机对称打磨出3个测区,测区直径大约为50mm,测区外缘距工程桩主筋内缘不宜小于20mm。

7.3.2 对于桩顶完好坚硬的预制桩,除去桩顶的浮浆、泥水后即可进行检测。

如桩顶疏松不平,亦应参照灌注桩的处理要求进行凿除和打磨工作。

7.3.3 对于PHC桩,必须在焊接钢筋和填芯前实施检测。

如桩帽松脱或桩顶混凝土外露不平,亦应参照灌注桩的处理要求进行凿除和打磨工作。

*桩头处理的内容一般包含在检测方案或要求中,并在现场检测前提交,以使客户有充分时间处理桩头,使之在检测前达到要求。

7.4 试桩要求7.4.1 低应变抽检比例及抽检桩位:按《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第8.1.4条,《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第3.3.4条、第3.4.7条,程序文件《抽样程序》(JS-JC-28)执行。

7.4.2 在本地区,对40m以上的长桩宜按长径比不大于50m控制;对任何类型的超长桩,宜慎重使用。

7.5 测试系统参数传感器与主机连接时要保证类型与接口类型一致,然后开机自检、设置参数。

参数包括:日期、工地名称(存盘子目录)、桩土参数、采样间隔等。

7.5.1 使用RSM-24FD型基桩动测仪时,桩长设置要比实际桩长略长,波速设置要比预估波速略低。

其他设置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完成。

7.5.2 使用RS1616K(S)基桩动测仪时,采样间隔为2倍桩长,并选加速度计1024点积分。

其他设置按使用说明书要求完成。

7.6 安装传感器7.6.1 实心桩传感器安装点为距桩中心2/3半径处、空心桩在壁厚度的1/2处;每根桩的测点不得少于2点,当桩径大于800mm时,测点应增加3~4点,并均匀分布。

安装前应确保安装面上无颗粒物,无泥/混凝土浮浆,无积水。

7.6.2 安装传感器使用黄油或橡皮泥紧密粘结,必须保证传感器与桩顶面垂直。

7.7 激振应力波实心桩的激振点位置选择在桩顶中心部位,空心桩的激振点位置与传感器安装位置的水平夹角为90°。

每个检测项目开始时,均应进行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的选择试验,确定最佳激振方式和接收条件。

7.8 波形甄别及采样质量控制每根被检桩的每个测点均应进行三次或以上的重复测试,波形重复性良好时方能存盘。

出现异常波形时,应在现场及时研究,排除影响测试的不良因素后,再重复测试,重复测试的波形与原波形应具有相似性。

7.9 原始记录检测人必须认真执行《原始数据读取、记录、处理程序》(JS-JC-13),认真填写―基桩低应变动测原始记录表(JC-BG-12a)‖。

返回公司后,将检测所得的数据从动测仪拷贝到计算机中备档,另外拷贝一份到光盘(或其他电子载体)。

检查原始记录和拷贝的光盘无误后在原始记录上签字,一起交校核人。

校核人应对原始记录表和光盘中的内容在全面校核的基础上重点对有否漏、错和不规范之处进行检查(如有,应退还检测人改正),确认无误后在原始记录上签字,以示负责。

*可在―现场检测工作记录‖中的记载的其他信息有:桩身的倾斜程度、钢筋在桩顶以上的外露长度、PHC 桩孔内水位高度、浅部土层土性等,均可为实测波形的判断提供帮助。

7.10 环境要求按程序文件《设施和环境管理程序》(JS-JC-19)的规定执行并满足《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对环境的要求。

7.11 突发情况的处理执行《检测、监测中异常情况及意外事故处理程序》(JS-JC-29)。

8 数据处理及报告编写8.1 将测试仪器的数据导入计算机;8.1.1 使用RSM-24FD 型基桩动测仪时,可使用U 盘从手提计算机中导出。

8.1.2 使用RS1616K(S)基桩动测仪时,可使用经技术处理后的U 盘从动测仪中导出。

*U 盘的技术处理过程如下:① 将U 盘按FAT 进行格式化。

② 将―岩海动测仪U 盘应用程序‖中的―优盘的东西勿删‖COPY 到U 盘中。

(此处资料可从主任工程师处获取) ③ 在有Windows98操作系统的电脑中将―优盘的东西勿删‖中的―98usbsetup.exe‖点击安装。

8.2 根据反射波与入射波的波形特征、幅值、相位、频率的比较,对混凝土桩的完整性进行分析,若完整桩桩底反射波信号到达桩顶的时间为t ,按下式计算应力波沿桩身轴线方向传播的纵波速度C :C =2L/t式中:L —完整桩的桩长(m ) t —桩底反射波到达桩顶的时间(s )8.3 完整桩的平均纵波速度,可选取本工程有代表性的若干根完整桩的检测结 果,按下式计算:i=1 = C i1 ∑C n -式中:C —n 根桩桩身纵波速度的平均值(m/s );C i —第i 根桩的纵波速度(m/s ),且∣C i –C ∣/ C ≦5%n —完整桩的根数,应大于、等于5。

8.4 缺陷位置判断:8.4.1 对反射波进行时域分析第i 根桩的桩身缺陷距桩顶的距离L ri 可按下式计算:L ri =(1/2)*C*t ri式中:L ri —第i 根桩桩身缺陷处距桩顶的距离(m );t ri —第i 根桩缺陷的反射波到达桩顶的时间(s )。

8.4.2 对反射波进行频域分析根据完整桩的幅频曲线,纵波速度C 可按下式计算:C=2*L*△f式中:△f —完整桩相邻波峰之间频差(Hz )第i 根桩的桩身缺陷距桩顶的距离L ri 可按下式计算:式中:△f ri —缺陷桩相邻波峰之间频差的平均值(Hz )8.5 桩身完整性判断根据反射波的时域特性和频域特性分析结果,按下表1及表2之规定所列特征并结合基桩类型、施工记录以及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表12△f riC  ̄ = L ri对无桩底反射且2L/C时刻前无缺陷反射波(或有轻度缺陷反射波)的桩,桩身完整性类别划分应在分析无桩底反射波原因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判定。

对每根被检桩进行分类评价后,将结果分别记入检测简报和正式报告中。

*对同一工程中的有疑问的桩,可建议客户同意采用多种方法检测,进行综合分析判定。

8.6 报告编写与上传8.6.1依据统一格式编写检测报告。

报告内容、报告审批、发送按《质量手册》第5.9节―结果报告‖及相应的程序文件的规定进行。

8.6.2通过审核、批准的报告应使用建设工程检测信息管理系统对检测结果进行上传,并下载报告内容。

8.6.3 如委托方委托的受检桩不能满足本作业指导书的抽样规定,检测结果只对受检桩有效,但不具有统计意义。

8.6.4 检测工作使用法定计量单位,特别注意法定计量单位的书写。

9 认证标志的使用通过计量认证和主管部门认可后,应正确使用CMA和认可标志。

签发检测报告,应在报告封面页左上角加印CMA和认可标志。

在有上海市工程建设规范《建筑基桩检测技术规程》(DGJ08-218-2003)第8.1.2条的情况发生时,因其已超出本检测项目所规定的适用范围,所以慎用有关标志,或要界定其发生效力的范围。

10 检测原始记录表基桩低应变动测原始记录表(JC-BG-12a)(本文件到此结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